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2024-08-20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精选7篇)

1.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县疾控中心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县位于省会东南,距市25公里。县辖7个乡镇,173个行政村,人口32万,共有县级医疗机构2个,公共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69所。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的具体指导

下,按照全县总体部署,强化领导,完善举措,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启动。截至11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7万余份,老年人保健1.5万余人,高血压、糖尿病人管理3.4万余人,重症精神病人管理370人。高血压、糖尿病人管理数分别完成今年任务目标的402%和189%。下面,我就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打实基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卫生资源。去年,完成了全县7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并通过省首批示范县验收。今年,县政府投资近2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设备。6月,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开展标准化村集体卫生室建设工作,到12月底,完成了人员、资产整合,实现了“一村一所一址”,91%的村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我们意识到,公共卫生将是今后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县卫生局早在就设立公共卫生科,负责全县公卫工作。去年,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双推双考”形式,即:民主推荐、班子推荐;业务考试、个人考察,竞选配齐了7名乡镇卫生院专职公共卫生副院长。县政府研究确定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全院40%,比省规定的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通过县定条件、乡镇把关、村级推荐方式,共确定了219名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固定的网络体系。

二、加强领导,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

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亲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财政、人劳保、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存在问题。卫生局专门成立医改办公室和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共卫生项目的推进工作。县疾控中心设立慢病、健教等公卫项目技术指导组织。二是完善方案。结合实际,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7个配套文件。县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及评估标准》、《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重性精神病管理实施方案》等,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三是政府支持。包括公共卫生配套资金、公共卫生项目基础建设、设备更新、药品零差率补助,今年,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到400余万元,保障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用好资金。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数额较大,下达较晚,部分工作启动较晚,如何使用资金是个难题。为此,县卫生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局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其使用方案为:一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发放,依据37号文件规定,项目资金总额的10%部分,用于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疾控中心、精神病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资金发放依据各自工作职能、任务完成情况和相关支出凭证,报县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拨付。二是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资金发放,每季度由县疾控中心、县精神病院等县级公共卫生机构按对各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以得分情况评定为合格的发放本季度本乡镇项目资金的70%,年终项目资金依据本乡镇考核得分情况全县统一发放。季度考核为不合格的延迟发放本乡镇项目资金,考核为合格后给予发放。三是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补助发放,按照县政府《关于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补助村级公卫人员(乡村医生每月220元,执业助理以上每月320元)。四是用于基本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及宣传培训投入,如:统一标准制作宣传栏、制度牌,购置电视机、dvd,印制健康档案及各种表格等。五是其余资金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补助。

三、注重宣传,营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良好氛围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6月份,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各乡镇长、卫生院长、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共计300余人参加,全面部署启动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出动巡回宣传车15辆,悬挂条幅200条,发放《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明白纸》等12种宣传材料20万份,书写墙体广告200条,制作宣传专栏200个。县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了广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三是开展政策培训和宣讲活动。由县卫生局组织,县疾控中心负

2.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二

资料与方法

对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月报进行汇总分析;收集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定期报告的年度所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监测报表。

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方案,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 制定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督导考核指标体系, 成立项目考核督导工作专家库, 在考核前进行集中培训, 统一考核方法和流程[1], 采取查看卷宗、随机抽查健康档案、现场调查、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

资料整理与分析:对本年度考核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定性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定量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 某区已经建立464727例电子档案, 总体合格率94.14%, 使用率24.57%。去除大学生计算各类重点人群完成数量:高血压建档32 878例, 年内管理27 750例, 规范管理21564例, 血压控制人数17 637例, 健康管理率31.39%, 规范管理率65.59%, 控制率63.56%;糖尿病建档10 016例, 年内管理8 367例, 规范管理6 485例, 血糖控制人数5 303例, 健康管理率57.76%, 规范管理率43.28%, 控制率63.37%;老年人电子档案38 958例, 年内管理19 376例, 老年人查体15 343例,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30.86%;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847例, 规范管理222例, 病情稳定466例, 规范管理率26.21%, 控制率55.02%。

讨论

本次调查将辖区内各管理项目的合格活动的电子档案进行等距抽样, 抽取各单位一般人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档案各10例总计50例档案, 其中一般人群健康档案为年内新建档案。对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 并对所有档案进行电话核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较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老年人查体工作,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 电话真实性、群众满意度高。

经过近两年的产后访视服务强化培训和督导,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服务满意度较好。入户时间方面, 产后访视新模式成功运转后, 产后访视入户时间明显提前, 电话随访平均入户时间在产妇出院后8 d。调查发现, 全区0~1岁儿童基本能够按照计划免疫时间按时参与查体, 全区1岁以内小龄儿童系统查体较规范, 管理较好。3~6岁儿童健康管理逐步规范;全区儿童保健健康管理工作正有序进行, 儿童保健工作覆盖率符合工作规范。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站均按照文件要求和各项规定, 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建设和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协管档案全部建立, 整理比较规范, 资料较齐全, 各类相关表格填写及时, 信息上报较及时, 上报率100%。

调查发现电子系统内存在重复档案及使用率很低的旧档案, 档案更新不及时, 导致无法联系本人或家属;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档案需继续梳理,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点人群电子档案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的情况;存在部分重复档案、旧档案, 导致系统内重点人群数量虚高;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查体各单位开展参差不齐, 部分单位重点人群的查体、随访尚未录入完毕。个别工作人员对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不熟悉, 对系统使用不熟练, 不规范档案较多, 导入的数据存在问题, 需要继续核实更新。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 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建册孕妇系统管理不到位问题, 缺少对孕妇的健康随访及检查记录。早孕建册率仍偏低, 对群众针对性宣教及村 (居) 摸底工作落实不好。存在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问题, 多数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由于儿童住所变更, 未及时参与查体, 也未进行电话随访, 无结案记录。部分单位缺少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定期考核, 或者考核资料过于简单, 缺少考核细节, 考核次数过少。

建议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 重视技术指导单位的意见建议, 技术部门要定期培训与指导,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的要求, 实事求是地做好重点人群的查体及随访工作, 尤其是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查体工作, 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进一步提高建档质量, 定期更新档案, 梳理系统内重点人群, 将旧档、死档、假档尽快删除, 已经完成的随访要及时录入, 避免缺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加强建册孕妇系统管理, 采取各类适合本辖区服务条件的途径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加强1~3岁儿童健康系统管理, 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 对该年龄段未进行及时健康查体的儿童进行电话提醒。对于拒绝及时参与查体的儿童应电话了解儿童近期身高体重及健康情况, 并进行相应登记;可以通过群发信息缩小电话随访范围, 对于仍未按时返回查体的儿童进行进一步电话随访。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调查分析, 总结实施经验, 提出措施建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对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某地区在开展项目工作中, 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遇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剖析, 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查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3.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为了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政府应该确保经费及时全额投入并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应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四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卫生局领导、各兄弟单位领导、同志们:欢迎大家来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在此谨让我代表全院职工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目前我们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谈不上什么成熟经验,下面仅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思路跟大家一起交流:

一、领导重视、统一管理

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龙潭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实施全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根据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由院长亲自抓,负总责;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科教、质量监管;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协管;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等工作分别由四位副院长分管,具体抓,负主要责任。公共卫生服务部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按要求配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二、规范科室设置、明确制度与职责

根据基层医改的部室要求,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下设:基本公共卫生办公室、免疫规划管理室、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室、居民健康档案室、老年人健康管理室、慢性病管理室、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室、儿童健康管理室、孕产妇健康管理室、健康教育室、卫生监督协管室、传染病管理室;此外,在门诊部设立儿童体检室、孕产妇体检室和老年人体检室。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流程、相关要求和工作步骤,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上墙,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目人员职责与分工,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细化分解到具体责任人,有力促进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为使我院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推进:一)、通过选派各项目负责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班,掌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以点带教,整体提高队伍业务水平。二)、定期不定期举办全镇服务规范学习培训会,由分管副院长主持,分别由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后由院长点评,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要点的点评。项目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村医的参与,为此,我院加强了村医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剖析原因,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性,并且熟练掌握了各种资料、表格的规范填写,以及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三)、对上级每次督查中反馈的存在问题,进行科务集体研究,再次强化培训学习,及时解决业务中存在问题。稳步推进项目工作。

四、业务开展情况

(一)、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围绕预防、保健、康复等内容进行宣教:

1、在预防接种室、孕妇学校、门诊部等处,播放健康教育知识音像;

2、在门诊部、免疫规划室设置发放宣传小册子区,传播健康知识;

3、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定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各种卫生节日在人口集中地方开展宣传、义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4、各科室根据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宣传教育,接诊医生从健康知识、健康观念、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病人的生理和心理;

5、在各村设置固定一个宣传版块,院内设置40多个宣传版块,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全面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素养、传染病防治、妇幼等重点内容;

6、以免费健康体检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切入点,利用宣传车,组织公共卫生人员进村、屯,开展宣传、发放资料,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等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共组织各种活动95次,健康咨询80000余人次,营造浓厚氛围,深受群众欢迎,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性,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以上各科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等资料每月上报健康教育室,进行整理、归档。

(二)、加强孕产妇管理。

围产期保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是实现优生优育的根本保障,我院以“降消项目”、产筛和叶酸发放等惠民项目为切入点,彻实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

1、在产科和孕产妇体检室制作宣传版块,开展对孕产妇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

2、定期对村保健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并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村保健员掌握辖区孕妇,指导其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和定期产检。

3、每月轮流一名产科医师负责孕产妇体检室工作,对孕妇进行免费孕期检查及做好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指导,和高危孕妇管理的干预,掌握高危动态;同时按质、按量完成孕产妇手册、产科门诊各种登记内容。

5、孕妇分娩后由主管医师按规范为其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采用电话、上门服务和指导村保健员参与等形式进行产后访视,并做好产后访视记录。以上工作由主管医师负责整理及时上交孕产妇健康管理室,进行整理、录入、归档,实行孕产妇动态健康管理。

(三)、儿童健康管理和免疫规划工作

新生儿建案由产科护士按规范要求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负责指导家长到免疫规划室做好新生儿上卡、疫苗接种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每月底对出生数、建档数和上卡数进行核对;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工作,针对儿童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为其提供生长发育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等服务。为儿童

保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规范免疫规划四室建设,做好疫苗接种前、后宣教工作,规范接种流程,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规范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每月免疫规划疫苗运转工作和薄弱村、屯的查漏补种工作。实现产科、免疫规划、儿童体检的动态管理。

(四)、慢性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服务规范的要求,我院通过:1)、在门诊老年人体检室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登记汇总,由专人负责慢性病首诊筛查、复诊更新工作。2)、利用住院患者诊疗,主管医师负责解释建档目的,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实行分片包干,辖区村医参与,下乡为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通过新农合慢性病补偿信息,追踪、服务慢性病患者,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每季度提供面对面随访(含村医随访),主要监测血糖和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每年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做好老年人健康评估,健全村医辖区死亡报告制度。此外,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糖和肝功能)等内容整理、归档,实行病谱分析,动态管理。

(五)、传染病防治与卫生监督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加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管,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及处置能力。按照卫生监督与协管规

范要求,落实专人负责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对学校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和放射卫生的监督与协管工作。

(七)、工作完成情况

以上业务工作的开展,我院职能监督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全面工作督查。截止2012年6月底全镇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1374份,建档率69%。儿童建档10182份;孕产妇建档数2922份;老年人建档7862份;高血压建档数 4061份,糖尿病建档数576份;重性精神疾病建档50份。

五、主要存在问题

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部份人员观念未能转变,存在重医疗轻公卫,被动服务。

二是人才缺乏,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是乡村医生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居民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病谱动态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今后我们继续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真正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抓好、抓实,确保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5.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五

实施情况汇报

(2011年6月16日)

各位领导:

2010,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财政厅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立足“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规范》和《关于印发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卫妇社发„2009‟23号)文件精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严格管理,规范运作,有效地促进了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莱芜地处鲁中,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6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4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处,村卫生室90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2处;总床位4958张、卫生技术人员8010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3.88‰、9.71/10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757台。为做好

卫生服务中心)均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健全了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程序,实现了“五个有”、“五公开”。“五个有”即有机构(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办)、有牌匾(公共卫生服务办科室标牌)、有人员(分管领导和专兼人员)、有专柜(居民健康档案存放柜)、有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五公开”即在村(居)委会、居民住宅区、村卫生室等公开服务团队人员名单、工作职责、服务项目、服务热线、服务时间,切实提高了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项目工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医务人员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加强管理,足额配套,为项目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补助资金配套工作,及早预算,科学调整支出结构,完善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按照市级确定的城乡居民(莱城4.5元/人、钢城3元/人)的配套标准,年初即做好了市级配套资金的支出预算。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市财政局、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督和内审,规定了资金使用公示制度,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增加了透明度和规范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2010年,省级补助资金的预拨部分及市级、区级配套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各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强化督导,动态管理,为项目开展提供质量保障。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莱芜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

了专门工作队伍,分片包干,驻村(居)包点,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开展了细致的基线调查,采取集中查体、门诊诊疗、特殊人群上门服务等多种模式,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重点,在群众自愿参与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2010年9月15日“莱芜市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网”平台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城乡居民网络健康档案建立速度明显加快。另外,我们还着力提高健康档案质量,通过技术手段,在该网络系统中明确规定“健康信息缺项漏项无法保存、只有完整档案才可保存”,有力地保证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健康档案质量。2010年,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23899份(农村建档427590份,城镇建档396309份),其中建立网络健康档案411270份,网络建档率为32.54%。

(二)强化健康教育,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不断提高。各单位对辖区内居民主要健康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时间、组织实施流程、人员安排、设备和材料准备等,提高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折页、处方和健康手册等印刷资料,在健康教育室、输液室、门诊候诊区、观察室等人群聚集场所张贴健康教育壁纸,全天候循环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宣传普及科学、系统的保健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各单位在健康教育室、候诊室或输液室等显著部位设臵了宣传栏,根据健康教育规律、疾病流行情况等及时进行更新,员培训,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手足口病、甲流等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师资培训2次,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要求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全员培训。各单位均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了门诊登记与传染病登记簿、报告卡,开通了网络直报系统,发现传染病能及时进行报告。配合疾控机构,扎实做好辖区内传染病调查处臵工作,及时配合开展疫情个案调查,指导落实疫点消毒、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措施。2010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338例,报告发病率338.41/10万,与去年相比疫情保持平稳。全年无霍乱、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暴发疫情,连续12年实现“一个确保”目标。

6.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汇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局 财政局

(2011年6月26日)

尊敬的徐组长及各位领导、专家:

今天,徐组长带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组一行8人莅临我市,对我市20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首先我代表平顶山市卫生局、平顶山市财政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0年,在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的指导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重点,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不断加强和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督导考核,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基本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现辖2市4县4区,91个乡镇,46个街道办事处,2591个行政村,203个社区居委会,95所乡镇卫生院,3023个村卫生室。总人口503.67万,其中农业人口371.03万,非农业人口132.64口万。截至2010年底,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市辖区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3个(市辖区82个)。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政策措施,规范组织管理

1、完善相关实施方案。2010年3月,市卫生局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主管科(股)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的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会议,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意义等。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关于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相继制定了有关政策措施。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了《2010年平顶山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范围、服务方式、职能分工、监督检查等。二是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明确了考核机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运用等。

2、强化人员培训。实施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缩小城乡居民基

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随机抽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反馈的形式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要求,加快项目实施步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月报制度,定期收集居民健康档案进展情况。四是各县(市、区)按照职责分工,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每周不少于1次的现场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项目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项目的正常开展。

4、明确责任分工。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实施,市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分解落实2010重点卫生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等。并实行进展情况月报制度。

5、认真组织考核。一是根据《平顶山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要求,2010年7月,各县(市、区)分别组成由卫生、财政、疾控、妇幼保健机构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组,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和随机访谈等形式,对2010年上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

70%和50%分别预拨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剩余资金待年底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统一结算。

2、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一是及时拨付中央、省级财政预拨资金。2010年2月,根据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到位情况,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预拨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平财办预[2010]17号),及时将中央、省级财政预拨的4128.1万元补助资金全额拨付到县(市、区)财政部门。二是按时下达中央、省级财政决算资金。根据财政部及省卫生厅要求,2010年10月,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平财办预[2010]449号),全额将2010上级决算资金1319.2万元下达给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三是按照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市级财政部门筹措市级配套资金447.4万元,以《关于下达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平财办预[2010]537号)的形式全额拨付给县(市、区)。并要求各县(市、区)及时将本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决算。四是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按照配套资金标准,连同市财政局拨付资金按照预拨和决算等方式及时拨付给基层医疗卫

政部门的培训和考核,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预防接种队伍初步建立。二是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得到巩固。城市实行周门诊接种制度,乡镇实行月接种(部分实施旬、周接种)制度,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疫苗冷链运转安全有效,全年完成冷链运转12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以乡/街道为单位统计)基本都达到了90%的目标。2010年9月10日—20日,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部署,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努力,我市成功实施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全市共设置麻疹疫苗接种点3621个,其中,固定接种点711个、临时接种点2799个、流动接种点111个;出动工作人员2万人次,摸排调查8月龄以上、14周岁以下儿童1043443人;张贴标语、公告2300条、发放宣传材料200万份。在强化免疫活动中,全市共接种麻疹疫苗1017190人,接种率97.48%,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根据《平顶山市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增设流动人口接种点,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入户调查,对居住3 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按常住儿童管理,居住3 个月以下的儿童,建立临时卡(证),提供免疫服务,定期开展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活动,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居住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均达到95%以上,强化免疫服苗率均在98%以上。

报告和转诊,肺结核病人督导服药,以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减免费治疗政策的宣传教育等工作措施,落实艾滋病病人的随访管理、规范治疗、预防婚内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措施,有力地保障了2010年全市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目标任务的实现。

(五)系统开展儿童和孕产妇保健。按照《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依托妇幼专业机构,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宣传,及时建立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手册,开展孕产妇、新生儿、婴幼儿家庭访视,为其提供母乳喂养、家庭护理、营养、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妇女儿童系统管理率普遍提高。

(六)加强老年人保健管理。以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为重点,深入辖区及时掌握65岁以上老人数量和分布,建立老人登记表,积极开展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七)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认真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随访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将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纳入随访管理的范畴,由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开展定期随访活动,指导患者规范治疗,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二是继续推动全民健康访视深入开展。印发了《2010年平顶山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技术方案》,建立了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0诊治活动。同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的作用,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引导辖区居民选择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四)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年来,经过市、县(市、区)区两级卫生、财政等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分别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万份,建档率分别达到%和%;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预防接种建证率和脊灰疫苗接种率分别达%,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报告及时率分别为%和%;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和系统管理人数分别为人和人,儿童健康管理率和系统管理率分别为%和%;早孕建册率%,产前健康管理和产后访视分别为人和人,管理和访视率分别为%及%;65岁以上老年健康管理人,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和规范管理分别为人,管理率分别达到%和%;糖尿病患者健康和规范管理分别为人,管理率分别达到%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备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方的服务条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合理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及宣传经费,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四)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责任。理顺管理体系和信息上报体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市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医改目标及卫生部、财政部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强化督导检查,规范资金管理,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出积极贡献。

7.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汇报 篇七

1 落实两项组织措施

1.1 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舒城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 县发改委、财政、卫生、民政、教育、计生、妇联等部门为成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 同时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 每个项目年度结束, 县政府都召开总结表彰会, 项目年度动员会。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动员, 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力推动工作的局面。县卫生局不定期的召开项目调度会, 阶段通报会, 有效保证了项目的按时实施, 有序推进。

1.2 明确责任, 严明纪律

为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 一方面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 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实施责任。从第一个实施年度就反复重申规范化管理是一条铁的纪律,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不按规定去做, 甚至截留服务等错误的做法。明确乡镇卫生院长是项目工作第一责任人, 分管院长是直接责任人, 实施人员是具体责任人。疾控、保健两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 负责对全县项目实施的组织, 指导、督导、考核和奖励等。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和监督的局面。始终强调以民生工程的纪律来严格要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只要发现弄虚作假、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等情况, 坚决严肃处理到位, 增强各项目实施层面人员的政治意识、任务意识、时间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2 加强两项基础工作

2.1 强化业务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这也是保证群众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对此, 舒城县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把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重视各级培训工作:县对乡镇的培训、乡镇对村卫生室的培训;重视不同人员的培训, 尤其是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县疾控中心和保健所多次组织开展项目业务培训, 各项目实施单位也按照项目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认真组织开展再培训工作, 保证培训效果, 努力打造一支合格的公共卫生队伍, 切实提高乡村公共卫生人员的服务水平, 确保了各项目建档资料的充实完善和项目的实施质量。各单位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 让广大城乡居民了解自身能够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鼓励群众参与。实施中, 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本着抓紧、抓实、抓好的工作精神, 通过县电视台、乡村广播、过街横幅、入户宣传、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 开展广泛宣传, 形成了良好、持久的宣传氛围。

2.2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各项目管理单位结合实际, 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和程序,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项工作制度, 对有序、规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在第一个项目年度刚开始时, 基层医疗单位普遍采取以往对待中心工作临时抽人的老办法来做项目, 一度工作质量不高, 实施进度慢。为解决此问题, 项目管理部门提出了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即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从事公共卫生队伍, 保证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稳定, 保证项目工作的连续性。此举既有利于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 也有利于调动两个基本工作层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此, 各实施单位围绕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转变工作观念, 转变服务模式, 实现了第一个项目年“建队伍、打基础、完任务”的目标。

3 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3.1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因此, 舒城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项目管理体系, 形成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网络, 主动开展与乡、村和计生部门的协作。明确了谁是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明确责任, 各司其职, 履行职责。尤其是2010年第二个项目年度, 坚持补助经费向村卫生室调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向村卫生室的延伸, 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仍然是实施主体。因地制宜, 及时在全县推广“镇中心院主导实施, 镇村医疗机构联动参与, 项目任务分解到服务体系, 目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人”的项目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使卫生院重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有机结合, 镇、村两级医疗机构都紧紧围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具体要求, 有分有合、相互支持、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乡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同时也依托村卫生室开展传染病报告、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慢病随访等工作, 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与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两个一体化”的共建作用。

3.2 强化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保障机制

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共卫生的出资人是政府, 所以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 建立并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的稳定机制。为此, 舒城县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投入, 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 对于乡村基层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2011年在财政预算中又增加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制定相关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对项目资金实行精细管理, 采取项目开始预拨经费, 项目结束考核清算经费的模式管理使用好经费。各单位都设立了单独账簿, 专款专用, 保证专项资金足额、安全、有效地使用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 努力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3 强化督导检查

面向基层、面向百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每一项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城乡居民身上, 要确保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各单位都加强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监督检查, 坚持按照省项目方案要求开展一季度一督导与重点督导的形式, 加强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管理。在全面督导的基础上, 开展重点调度, 重点问题督促整改。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到位, 做到边督导、边指导、边整改、边规范, 确保服务不缩水, 建档不漏项, 惠民不偏颇, 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了项目均衡、协调、规范发展[2]。

3.4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也是体现公共卫生政府购买的重要保证, 因此, 舒城县制定和完善了《舒城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评估细则》, 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 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手册运行体系, 健全跟踪督查、考核评估制度,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制度, 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实施。强化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 通过平时专项考核与年终综合考评, 评定工作实绩, 并把月报数据与资料收集的相符性和工作完成的进度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 突出相符率和完成率两个指标, 真正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任用挂钩, 与基层医改的人员聘用挂钩, 不搞照顾情绪和其他因素,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创先争优的导向, 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作高质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吉俊敏.常州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11) :914-916.

上一篇:市政府督查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光棍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