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新闻部简介(共8篇)
1.记者团新闻部简介 篇一
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学生记者团成立十周年
校报学生记者团,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不仅是我校重要的学生组织之一,更是我校较为权威的校级传媒机构,团队本着记录校园动态,反映同学心声,促进师生了解,增进校际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的宗旨,着力做好我校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是联系学校与同学的重要纽带。
校报记者团简介
我团成立于2001年5月25日,自成立至今已经历十年风雨,从各院推荐优秀通讯员到2006年自主选拔,已有10届学生记者加入这个大家庭。学生记者团下设四个部门,即办公室、采编部、外联部、传媒部。其职能分别为:
1.办公室:主要负责记者团日常工作以及日常值班、例会安排、会议考勤、会议记录、文书档案管理、,并协调各项活动与人员安排、团内活动经费财务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
2.采编部:主要负责校园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的组织和系列报道的策划工作,完成大型新闻采写的任务,并负责凌波杯征文大赛审稿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追踪采访报道校园大型活动、优秀个人事迹等。
3.外联部:主要负责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承办,保持与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以及各个学院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提供各学院的采访素材。并就活动策划洽谈商家赞助
4.传媒部:负责完成活动所用海报、宣传板,配合各部开展工作,并对重要事件进行追踪摄影,同时负责校报的漫画与图片展出
校园的文化传播者
校报学生记者团一直致力于弘扬校园文化,报道校园内师生优秀事迹及各学院文化活动,捕捉校园内的点点滴滴,我团已多次采访报道校新生文艺汇演,校模特大赛,“丰琪杯”足球赛等重大活动。也保证了在第一时间为学校校园网提供充足稿件,照片等信息资料。同时,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团与各个学院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准确报道各学院的常规活动,深受各个学院的一致好评,在学生组织间建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截至上学期期末,校报学生记者在本学期共上交稿
件124余篇,发表在校报上的稿件共14篇,其中消息6篇,散文5篇,漫画1篇及人物采访1篇。(外语角1)作为校园文化的宣传者,学生记者在宣传学校的方针政策,配合学校工作,及时准确的反映报道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新闻事件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记者团特色活动
我团团体活动丰富多彩,除采写校园重大活动及优秀师生外,我团每年举办校报的特色品牌活动,即凌波杯校园征文大赛。大赛增强了我校学生写作水平,同时交流写作经验,提高我校同学文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树立了记者团在我校学生中的良好地位,扩大我团对外宣传。
每年的记者节,我团都会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总结,并评出优秀记者。同时组织到各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点采风活动,如参观滨海大道,瞻仰著名作家萧军故居等。
学生记者利用假期时间,对各地的优秀校友进行走访,在提高我们职业素质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校友事迹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宣传。通过对优秀校友的走访,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优秀校友所具有的辽工人特有的精神,也加强了学校与其联系。
另外,校报每年都会定期邀请《辽西商报》,《锦州日报》的著名记者为校报学生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们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的讲座,提高学生记者的写作能力。校报学生记者团注重培养学生记者的写作水平、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得每位学生记者提高全面素质,提升各方面能力,树立记者高尚情操意识。
积极进取,展望未来
记者团每年都会进行招新活动,学生记者对各个寝室进行走访,进行宣传与报名,预期对各院报名的同学进行几轮的考核,经过多次考核与筛选后,选出新一届记者团成员。经过校报学生记者团历届成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记者团正逐渐成长为一支蓬勃发展的强大队伍。近年来,在师生及学生记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弘扬校园主旋律,活跃校园生活。学生记者新闻作品及散文作品多次在全国高校校报会议上获得奖项,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记者团经过多次改革,现设有教师风采、工大学子、校友风采、工大博客等多个栏目,并在辽宁工业大学主页推出校报网络版。与此同时校报改为铜版纸四版彩色印刷,极大地提高了校报的质量与读者的阅读量。
在这个团结友爱、执着探索的集体成立十周年之际,校报学生记者将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升自我,服务校园,让文字之风吹遍工大每个角落,同时在校宣传统战部的支持和校报编辑部的领导下,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学生记者团
2.记者团新闻部简介 篇二
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 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 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 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 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新闻敏感看似偶然得之, 其实是记者在具体工作中长期积累、处处留心的结果, 它不会与生俱来, 而只能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培养练就。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 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挖掘出对于本媒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新闻, 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 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 从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时刻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009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明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周口电视台组织全体采编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学习, 对会议的精神实质进行认真领会, 先后采访市发改委、工业局、农业局、商务局、有关企业和领导、专家, 并深入农村基层进行采访, 从多个方面对会议精神进行系列报道, 引导广大电视观众对会议精神进行学习解读。节目播发后, 不但使广大电视观众认清了形势, 而且提振了信心, 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因此,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新闻敏感, 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 吃透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才能对事件进行系统解读, 才能策划和采访出符合事件精神的相关报道, 才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
俯下身子深入实际, 仔细观察生活。业内人士常讲“脚板子底下出新闻”, 意思是说要深入生活, 到生活中张网捕鲜鱼, 要培养“新闻心”, 练就“新闻眼”和“新闻腿”。所谓“新闻心”是指新闻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好奇心, 包括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以及他所具有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个敏感的记者对发生的事实总会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 善于比较和联想, 总想追根究底, 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所谓“新闻眼”是发现新闻的能力。有“新闻眼”的记者总是戴着望远镜和显微镜看事物, 面对同一事物, 也许别人觉得平平淡淡, 他们却能独具慧眼发现新闻, 并且挖掘出重大新闻。所谓“新闻腿”就是记者要腿勤,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就是实践。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有作为的记者必然亲临新闻事件现场, 眼见、耳听、鼻闻。另外, 新闻记者还要仔细观察生活, 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记者是“无冕之王”, 在采访时一般是通行无阻的, 而“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采访团到河南莲花集团生产车间采访时, 却由于没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进行严格消毒而被拒之门外, 虽然多方解释, 却还是遭到了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拒绝。当时的一名记者随行采访, 他根据这一细节采写出了现场短新闻《“无冕之王”采访受阻记》, 从极小的细节来说明莲花集团注重产品质量, 这则新闻还荣获了当年的河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 这除了要求记者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外, 还与记者深入采访, 仔细观察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责任感产生新闻敏感。作为一名记者,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事, 关注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 才能培养和练就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就是为民立言、为社会立言, 包括针砭时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等。有了新闻敏感, 却未能激发起应有的工作热情, 同样也抓不到好新闻。2009年6月, 淮阳县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为了给学校建阅览室, 甘做“破烂王”, 在郑州闹市街头走街串巷, 用一杆生锈的秤为孩子们收购“精神食粮”。我们的新闻热线得知这一线索后, 立即派出两名骨干记者专程到郑州对这一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采访, 并到李灵的农村小学进行调查, 及时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3集系列报道《李灵和她的希望小学》,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李灵的高度关注, 一些企业和单位也纷纷对她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学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李灵被广大网友称为“80后中国最美的乡村女校长”, 并先后获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和CCTV“感动中国”人物。可以说, 李灵的入选与记者本身的政治责任感密不可分, 因此当我们选择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时, 就不可以忽视对社会的责任感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和锻炼。
3.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 篇三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访;编辑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73-2
0 引言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就是要向广大人民传播及时、准确、真实的新闻资讯,而要想了解到更多人们所关注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必须通过完成采访工作,从被采访者身上获取到可以利用的信息,因而,采访是新闻记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掌握和运用合理的采访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进而为人们传播最新的资讯。此外,新闻记者在完成采访工作后还要做好新闻编辑工作,换言之,就是要对采访的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和优化,最终以最佳的效果呈现给广大人民,成为人们接受和喜爱的新闻。
1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1.1 采访前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要想做好采访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被访者有充分了解,才能顺利完成采访工作,同时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掌握理论知识、相关政策、事件概况以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首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掌握采访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采访技巧,遵守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准确、客观的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其次,新闻采访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政策法规,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要明确被采访者所从事的行业,同时了解其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采访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从而做出正确的报道;第三,在采访前对要采访的人或事件要做全面的分析和梳理,进而找到采访的切入点,使采访工作可以有序进行,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第四,新闻记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因为在采访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在预料之内的,在此期间会有很多突发状况,新闻记者必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对突发状况做出妥善的处理。当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工作和学习的积累,但是,无论任何时候,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1.2 善于提问
提问是新闻采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闻记者通过提问才能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而提问环节也是评价一个新闻记者能力的标准之一,因而,新闻记者掌握并能恰当运用提问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细微的闪耀点,进而找到提问的切入点,获取最具利用价值的信息。好的新闻报道不能单凭一般的材料拼凑,而是需要融入丰富、饱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包括具体的数据、真实的材料证明、目击证人的证词等等,只有这些详细、准确的信息才能使广大关注者信服。新闻记者在提问环节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问题具有目的性。要知道新闻采访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虽然可以适当谈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事情,用以缓解紧张的气氛,但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所要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依据采访的目的而精心设计,不能漫无目的的泛泛而谈;第二,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通常而言,针对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报道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是报道所要针对的关键人物。对于报道所要反映思想的不同,提问针对的人物也就不同。比如报道想要反映全局性问题,那么记者就应该采访区域的负责人;如果报道想要反映细微的问题,那么记者便可以采访基层工作者。
1.3 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很广,所要接触的人群也大不相同,受访者可能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也可能是普通的工层阶级,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可能是从未接受过教育的穷苦百姓,总而言之,受访者的身份地位、人格修养都各有差异。这对于一名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采访时面对的人不同,记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有所差异。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记者与被访者双向交流,因而,新闻记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在面对不同人时都能够迅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桥梁,进而取得相互的信任,最终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此外,新闻记者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被访者的态度,只有记者与受访者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进而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2 如何做好新闻编辑
2.1 做好策划和沟通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策划组织工作。评价一条新闻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以下几点:新闻的覆盖范围、新闻收视率、新闻信息流量、新闻获得的收益。首先,新闻记者要对所采访到的信息资料做好整理和策划,对收集到的信息分类、筛选,做出对新闻内容的初步规划,做到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次,新闻记者要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工作,要想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真实、有意义的新闻内容,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记者的采访和编辑,而是要一个团队做好各项工作,只有整个团队协同配合,才能对新闻内容做好后期的整理、排版、剪辑等等工作,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
2.2 编辑内容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和关注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最新鲜、最独特、最具吸引力的新闻内容,才能成为新闻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在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时需要创新的思想来使新闻内容更加别具一格,从而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此外,新闻内容是对报道素材的确立,作为现代传媒的新闻应当着眼于传达时政、信息和知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他们对新闻的要求主要是集中化、简单化,现代的新闻内容一定要顺应观众这方面的需求,让观众能够快速地获取新闻并掌握其精髓。同时,在编辑新闻内容时一定要将新闻的新闻性和知识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传递是新闻的本分,传递知识则应该作为新闻的拓展功能,以顺应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
2.3 编辑形式的创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生活圈中,每天都会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当今创意性的新闻播报形式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进而提高了自身在新闻行业的竞争实力,而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在市场环境下渐渐被淘汰。因此,新闻的形式不应当只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复制,在新闻的编辑上应当做出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加大新闻的色彩性。例如:现在很多电视新闻都采用了多人情景播报形式,在新闻的播报中加入了很多的互动元素,这样不仅增大了新闻的直观性,也能增大新闻的传播速度,信息的反馈也更为及时;有的新闻则采用了滚动播报的形式,这种方式既弥补了少数新闻“稍纵即逝”的缺点,也增加了新闻的信息含量,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各大新媒体市场的开拓,人们了解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新闻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对于担任新闻传播关键工作的新闻记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掌握更多采访技巧,为获取更多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后期的编辑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和深加工,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的基础上使其更具吸引力,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
参 考 文 献
[1] 谢东华.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J].山西青年,2016,14:191.
[2] 翠萍,宋雯.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J].民营科技,2012,07:148.
[3] 杨志远.论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144.
[4] 柳九阳.论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167.
4.《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简介1 篇四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简称校报记者团,隶属于北华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是由热爱新闻创作,并具备一定的写作、普通话、摄影等功底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领导及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校报的采访、编辑、出版、发行等活动的学生组织。
校报记者团团成立于1999年,下设秘书部,编辑部,摄影部,发行部等职能部门。现共有来自我校30余个学院的180余名学生记者。10多年来,校报记者团秉承“提高新闻素养,追踪学校热点;传递新闻信息,抒发青春情怀”的宗旨,时刻遵循“尊重事实、服务师生、宣传北华”的办报要求,先后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记者和新闻人才。从校报记者团走出的学生记者,有的已经踏上新闻媒体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成功考取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也曾先后在国家、省、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北华大学报》编辑部定期举办学生记者培训、采风及素质拓展等活动。为学生记者通往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报记者团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媒体活动,曾应邀作为唯一的大学生社团参加吉林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台 “与城市共同成长”5周年台庆主题晚会,并每年举办校园记者风采大赛、优秀记者评选等活动。
5.记者站简介 篇五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站是由院团委老师领导的五大院级部门之一,记者站致力于报导学校生活,跟踪校园活动,传播校园心声的一个集学院文学创作,校园最新资讯,以及各种校园文化为主导的一个有组织,有纪律,团结互助的部门。
记者站主职工作是为学院校报校刊做编排工作,其中包含了文学创作,新闻采访及报道,校园播音稿件的撰写等学院性的大型校园文化宣传的工作是学院对外对内的重要宣传阵地。记者站旗下下设6大部门,其中新闻部,文学部,网络部等为学院唯一性的特色部门,加入记者站,我们将会定期进行各种培训,培养各部门成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提高成员道德素质修养。
部门简介:
1、新闻部:
(1)、工作职责:①关注校园动态,负责组织并监督小记者的采访报道工作。②管理全院新闻资料,把关新闻内容,提高新闻质量。
③负责筹备日常广播、校报《武夷观潮》和校刊《武夷撷英》中所需新闻稿件。
(2)、纳新要求:①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2、文学部:
(1)、工作职责:①负责校报《武夷观潮》和校刊《武夷撷英》中的文编工作,策划主题征
文等文学类活动,并组织成员进行审稿工作。
②管理文学性稿件,管理办法为登记、统计、核实、整理、保存。
③定期统计各班级投稿加分情况,评选出“优秀宣传报道系部”。
(2)、纳新要求:①热爱文学,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细心稳重,认真负责。
3、宣传部:
(1)、工作职责:①围绕记者站宗旨,对本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
②不断提高自身书法、绘画、版面设计等能力。
(2)、纳新要求:①书法、绘画功底较好,热爱宣传工作,吃苦耐劳,讲究效率。
4、秘书部:
(1)、工作职责:①负责社团内部的行政管理,如纪律监督、负责会议纪录及考勤情况。②建立和管理记者站的工作档案,起草文件、收发通知,并归类成档。
(2)、纳新要求:①思想积极向上,立志为广大师生服务,热情、有责任心。
②原则性强,行事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交际能力。
5、网络部:
(1)、工作职责:①承担校报和校刊中的美编工作,负责报刊和校刊的版面设计。②有熟悉办公软件操作及专业性软件,或有一定网络技术者优先。
(2)、纳新要求:①积极踏实,吃苦耐劳,敢于尝试新的挑战。
6、外联部:
(1)、工作职责:①负责组织站内娱乐活动,活跃工作期间的愉悦和积极的氛围。②联系校外活动及高校间的交流,如高校社团联谊、社团联盟等。③积极联系活动的赞助商,负责各项活动经费的筹集。
(2)、纳新要求:①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6.记者团新闻部简介 篇六
第一部分 新闻采访
一、新闻报道的实质——报道人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事件,事件的主体是人,新闻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枚重磅炸弹,在一般性的新闻构成中,新闻人物报道虽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用的并不是很多,只要用就会发挥出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我们说新闻报道是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而新闻人物报道的作用也恰恰就是时代发展到某一特定历史时刻,我们所推出的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新闻人物在媒体上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发挥榜样的作用。
比方说长江大学英雄人物赵传宇、“10·24”英雄群体等,一个个新闻人物就闪烁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引领着一个时代前进的脚步。
那么,既然新闻人物报道有如此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写好新闻人物报道呢?粗浅谈以下这么几点体会。
二、如何做新闻报道?
(一)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人物
选择新闻人物是关键,他事关整个报道的成败。
不是说看着谁身上有文章可做就选择谁,我们不是写小说,也不是戏剧,被采访者身上有多少故事,有多少卖点,不能成为我们首选的条件,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们要选择的是,当时代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时,社会需要的一个学习榜样,新闻人物选择必须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如:学院“三风”建设时要选择“学风标兵”、“教风标兵”、“作风标兵”三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作为报道的对象。
所以说,人物选择一定要慎重,要选择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不能猎奇,更不能贪多。选择人物时,要广泛打听,多方了解,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决定新闻人物的取舍。要让新闻人物在报道以后站得住脚,经得起人们的评论。
(二)要深入采访
选择新闻人物是个前期准备工作,进入采访阶段才是工作真正开始,采访是否成功,同样事关这篇人物报道的社会反映。采访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即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
1.采访前
(1)采访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人、研究这个人,弄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他,选择他是为了什么主题,他的性格,他的人品,他的为人,他的社会口碑,他待人接物的方式,他的一些习惯,包括好习惯、坏习惯,在采访以前就要在心中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即使是有些被采访人早就认识,同样不能忽视采访前的准备。如:事先电话联系,事先预约,以示对被访者的尊重。(2)采访前要拟定一个采访提纲。在选择这个人物的过程中,为什么选择这个人,就是这次采访的宗旨,有了这一个大主题以后,要根据前期的了解,拟定一个采访提纲。这个提纲一定要围着大主题转,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被采访人的性格习惯等设定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从闲聊开始进入采访,让他按照你设定好的路线,一步步引着走。
有些记者觉得,采访还得拿着一个提纲,是不是显得太没有水平了,我觉着不是,有提纲采访不仅能让你思路更清晰,也同时会让被采访人认识到你是有备而来,对这次采访很重视,反而会赢得被采访人的尊重。
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张越,山东电视台记者曹丽都是些名记者、大腕级记者,但他们都有拿着提纲采访的习惯,又有几个人说他们没有水平呢?
当然,有些时候也是不需要拟定提纲的,要视现实情况而定,并不是说所有采访都要拟提纲。
(3)采访前一定要先联系。这看似一个小节,实际上非常必要,一是让被采访者有准备,二是显示对被采访人的尊重,同时,也通过这种渠道,建立第一次沟通,是块敲门砖。
2.采访中
(1)注意被采访人的态度
被采访人是否从心理上真正配合,他是否做了准备,他准备的是不是充分,这些东西对采访影响很大。
(2)多听、少说
给被采访人充分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他们很多想法、很多故事也许不一定在我们的提纲之内,只要他跑题不是太远,尽量不要打断他,让他说,不一定哪一句话就是个闪光点,不要为了抄同期声麻烦,听着他说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随便打断被采访人的话题,这样,一是会挖不深,二是很可能打断被采访人的思路,让他下一步不知所云。
有些记者为了省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替被采访人写好让他念,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偷懒成功,不用抄同期;二是被采访人念的话,保证合乎你的要求。但是这样的结果是:被采访人说不出自己真想说的话。
(3)注意观察
观察有两点:一看表情,是否是在你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他是否已经进入了被采访的角色。二看他的兴奋点,你说什么时他最感兴趣,在他心中,什么东西最让他自豪,然后,适当顺着他的话题添加采访题目,力求挖深、挖透。通过察言观色,与被采访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让他不设防。
真正的采访,并不是为采访而采访,应该是一种打开心扉的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朋友间的交谈。比如,著名记者穆青与吴吉昌等多名被采访人成为好朋友,就是很好的范例。
(4)注意身份
人们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记者不能因此凌驾于任何人之上,不管是采访学院领导还是普通学生,记者既不能做作、自卑,也不能自高自大,要与任何被采访人建立平等关系,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完成交流,这样才能保证采访角度不出偏差。
3.采访后
(1)以当事人的纪实谈话为依据进行写作,不要合理推测、合理拔高,事实是新闻生命,做新闻人物报道同样要用事实谈话;
(2)要保留被采访人的谈话风格,不要断章取义,注意表现人物个性;
(3)要依据采访、围绕主题选择取舍内容,用最真实、最具个性的勾勒人物形象;(4)在采访后要尽可能留下被采访者或者组织者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写稿时核对相关信息。
(三)用心写作
怎么样写,它的前提是采访的是否深入,只要采访到家了,写作就是提炼的问题了,要舍得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
② 要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找出他的闪光点,提炼主题。
②要有校园时代气息。
③要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内在气质。④要注意运用特定环境表现人物个性。
⑤要抓住细节、善于运用细节、让细节说话。⑥多用叙述,慎用描写,少加评论。
另外在写作中还要注意多写、多练、多修改,总之,新闻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件细活,记者只有不急不躁,认真对待好每一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好做活一个人物,做出一个反映出时代特征的人物。
第二部分 新闻写作
一、新闻的基本认识
(一)新闻的概念
(1)含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2)种类: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
还有一种分法: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真、实、强、短、快、活。
(二)新闻的五要素是“五个W一个H”
(三)新闻的组成部分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如:我院学子参加第二届荆州“最美油菜花节”采风
(四)新闻的特点 1.简明新闻:
(1)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
(2)特点:A.篇幅短小;B.结构简单;C.叙事简明;D.一般一事一报;E.要求简而不陋。
如:绿化工程扮靓校园 2.动态新闻:
(1)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2)特点:A.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如:趣味羽毛球 青春展活力 3.综合新闻
(1)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2)特点:
A.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 C.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 E.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
F.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
如:第29期《泮池苑报》的头版的党政新闻和人物通讯。4.述评新闻:
(1)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2)写作特点:
A.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 B.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
C.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5.事件新闻:
(1)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2)写作特点:
A.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 B.重大自然灾害; C.重大交通事故; D.暴发性流行病; E.重大刑事案件;
F.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如:一些纪实性的通讯,比如第29期《泮池苑报》2版地“三风”建设专题通讯等。6.非事件新闻:
(1)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2)特点:
A.传通性大; B.民间性强; C.人情味浓; D.涉及面广
(3)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
A.尽量写出情趣 B.尽量追求时效; C.写作要不拘一格 如:《感受真爱 感悟真情》
二、新闻的写法
(一)总原则: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具体要求: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如:《学院慰问藏族学生 共庆藏历新年》
三、新闻稿的组稿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指的是新闻事件的高潮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新闻稿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限制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公众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如1996年4月18日《公共关系报》刊登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新闻中,第一段最重要,交代了主要事实;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
7.浅谈社会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篇七
新闻敏感性缘于对知识的积累。一个记者写出的新闻稿件深度如何、效果怎样, 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 记者的知识越丰富, 视野就越开阔, 看问题就越准确、深刻, 如记者只有多看报才能了解国家和行业的大政方针, 特别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 传达的都是政策、法规和要求, 把这些文章研究明白了, 也就抓住了精神脉搏。今年以来,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新闻接连见诸报端, 作为社会新闻记者更应配合政策写出鲜活而且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 这期间, 我听大学生谈起哈工大几名学生在一起创业的事, 立即与他们取得联系, 不但掌握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5名在校大学生发起、哈尔滨市18所高校160名大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成立的信息, 还从中了解到一名大学生正在开办我市唯一一家“买菜网”, 此后, 《我市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成立》及《大学毕业生自创“买菜网”为市民送菜到家》两篇稿件接连见报, 受到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们的关注。
勤奋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前提。罗丹在谈到艺术家的职业敏感时说过:“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新的美来”。因此, 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记者, 搜索新闻线索的大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都始终要处在高速不停的运转状态, 社会新闻记者更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新闻, 无论在平时休闲散步、外出旅游或是朋友相聚、商场购物时都要细心寻找新闻线索, 挖掘新闻价值。
一次, 我带孩子去补课, 两位在课堂外等候的家长谈论起想带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去看科举文化展, 但他们只知道展览的时间和地点, 对此次展览的其他情况却一无所知, 他们既想让即将高考的孩子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历史, 又担心看这样的展览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回到单位后, 我立即查找该展览的相关情况, 并与展览主办单位取得联系, 为写出详实确切的稿件, 我在网络上查询了“科举制度”及“状元卷”的相关信息, 并查看了中央电视台“秘境追踪”栏目中“揭秘明代状元卷”的报道, 第二天, 我以市内媒体中唯一一名社会新闻记者身份采访此次展览的专家, 由于我的采访目的明确, 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 连专家都感叹我对于科举文化及对展览中“状元卷”文物情况的了解。《看看古代如何“高考”》一文见报后, 受到读者及专家的好评, 举办此次展览的禹舜美术馆还特邀我采访该美术馆今后举办的一切展览, 希望对所有展览都以社会新闻的角度做深度报道。
在无关紧要的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社会新闻。有些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 但只要经过一番细心观察, 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 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 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可以说,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生命, 抓新闻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新闻敏感不强, 新闻可能变旧闻, 重要新闻可能抓不住, 新闻事实可能出差错。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 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 而较高的新闻敏感首先来自于记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较强的新闻敏感是记者成功的保证。
8.记者团新闻部简介 篇八
民生新闻的同质化。表现为在同一传媒市场大量的民生新闻形式相仿、内容雷同。如果这种状况不想办法去解决,会导致民生新闻的竞争恶化,最终破坏民生新闻的传播环境。所以,要深入研究找到避免民生新闻同质化的路径。从采访的层面讲,民生新闻的同质化是记者没有根据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和民生新闻的特性很好地进行采访选题而造成的——记者往往被突发的民生新闻线索牵着鼻子走,进行按图索骥式的采访—-这样的同城民生新闻采访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泥塘。比如,同在广州的媒体《南方周末》民生版和广州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630新闻”,在进行采访选题时的题材和相同题材的采访角度是明显不同的,前者的媒体定位在全国的受众,选题是注重民生新闻的共性即广泛适用性,《南方周末》民生版2008年全年共推出10期的《中国社会保障系列调查报告》,就没有局限在某一地,而是全国受众都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新闻,而后者的采访选题注重本地的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缺乏深度和整体把握的问题,表现为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强调新闻第一时间的时效性、关注普通民众短平快的日常生活琐事等重复和狭窄的新闻题材,导致民生新闻止于浅层的表现,信息泡沫化、新闻价值含量低。比如,只是常常重复地报道车祸、火灾、交通事故等表面信息,而不解释到底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相关问题,从采访的层面来说,这主要是由于记者采访不深人造成的,但民生新闻的采访应该怎样深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民生新闻的采访进行深入地研究。
在民生新闻的采访系统中,记者实际上面对着三个因素即民生新闻的受众、新闻事实、采访对象,解决民生新闻报道同质化及缺乏深度和整体把握问题的路径之一,是从事民生新闻采访的记者必须掌握民生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规律,准确选题,深入采访。本文拟从新闻心理学的层面,探讨记者根据民生新闻的受众心理规律来确定采访的新闻事实或题材及其采访的角度问题,希图抛砖引玉,为如火如荼的民生新闻实践提供有用的研究支持。
本文所涉及“认知”概念,是借用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的结构意义,认为认知系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识结构所吸收;旧知识结构又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认知心理学通常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它主要研究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将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
一、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记忆储存结构对输入新闻事实信息的影响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当给被试者刺激时,他要靠头脑中的经验才能决定作出什么反应。所谓经验,包括机体的状态和记忆存储的内容。”
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这个观点来分析记者选择接受新闻事实信息的过程,可得知,对由记者的注意选择并输入其头脑中的新闻事实信息,记者会做怎样的反应,主要依靠记者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结构即心理学上的记忆储存结构。其作用机制是,记忆储存结构根植在记者的长时记忆中,在认知活动进行时,长时记忆的相关内容很容易被提取到工作记忆即短时记忆或操作性记忆中来参与当前的认知活动。所以,在记者的长时记忆中没有或缺乏储备与输入记者头脑中的新闻事实信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相关的研究时,记者对输入的新闻事实信息必然是缺乏足够的新闻敏感的。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从新闻热线、信息员、其他媒体的报道、政策法规文件、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渠道获得大量的新闻线索信息,输入到记者的头脑中时,记者做出怎样的反应,选择输入头脑中的哪些采访线索去采访。在采访中,又选择输入记者头脑中的哪些民生新闻事实、从哪个角度对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记者平时对与正在采访中的民生新闻事实相关的民生问题和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的积累和研究及关注的程度。如果对相关的民生问题没有或缺乏足够的积累和研究,记者就不具备采访相关民生新闻事实的记忆储备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会因此对许多即使是重大的、独家的民生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信息缺乏足够的反应,这样一定会导致漏报重大的、独家的民生新闻。这是采访民生新闻记者的大忌,因为,一方面,民生新闻栏目是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新兴新闻媒体,竞争异常剧烈,其重大的、独家的报道关系到媒体的生存、死亡和发展的前景。另一方面,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如前所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民俗、民族等方面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学科,并且时效性极强,如果平常不注意相应的理論积累和相关的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旦投身采访,要想对民生新闻的采访达到全面而深刻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所以,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一定要重视健全自己的采访记忆结构,不管工作节奏多快,平时要重视对普通民众关注的民生热点、焦点问题和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的学科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专题研究和厚重的积累。比如,如果没有平时的理论和政策积累要采访到《南方周末》在2005年8月25日发表的关于热点民生问题医保的新闻《“全民医保”是否可能》,从全民医保的历史和前景、资金的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做了深入的报道,如果没有平时的理论和政策积累要做到这样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是几乎不可能的。
二、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思维策略对采访活动的影响
民生新闻报道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民生新闻资源的有限性存在很大的正相的关系,比如南京一地,仅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就有七家之多在争夺南京市内的民生新闻资源,同质化的趋向很大。另一方面,与民生新闻栏目的市场化、
利润驱动、经济上缺乏体制内的保护更有很大的关系,它们将其关注的焦点纷纷指向性、暴力等刺激受众的低级趣味的边缘题材,对这些题材进行不剪辑的原生态的展示,制造媒体围观效应,这偏离了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涵和方向。第三个方面,从新闻心理学的层面看,民生新闻同质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未能比较好地运用思维策略,因而思维扁平化、仅仅报道现象而不探寻民生新闻事实的原因和本质,致使报道缺乏深度和立体感,从而导致同质化。所以,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正确地、有意识地运用思维策略对民生新闻事实做深度而多方位的开掘是避免民生新闻同质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产生独家民生新闻的可能路径。
思维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思维方式范畴的一个概念,思维策略的途径有二:一种是理论驱动归纳,即先有理论和预测,然后用事实印证;一种是材料驱动归纳,即先搜集大量材料,然后分析这些材料,在此基础上探寻出其中的规律。这两种思维策略的途径运用到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的思维方式中,记者在采访中的思维策略的途径相应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理论驱动归纳,即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在平常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临采访民生新闻之际,对欲采访的民生新闻事实目标,已在理论上有了某种认识即事先确定了新闻的主题,并对这一民生新闻事实或现象的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预测,然后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通过采访获取相关的民生新闻材料对事先确定的新闻主题和预测进行印证和论证。这种思维策略途径可用在对某一时期受众关注的原因已经明朗化、显著化的热点、焦点民生问题的采访。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另一种思维策略是材料驱动归纳,即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在采访中从民生新闻事实或民生问题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搜集新闻事实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综合出民生新闻报道的主题。这种思维策略途径比较适用于对某一个时期民众虽然已经广泛地关注、但对其的认识和观点众说纷纭或是同类的事实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多起、但记者对其的认识还没有显性的掌握,需要在采访的实践中探索的民生问题的采访。“南京零距离”在2006年4月20日的报道《警方紧急调查死猪收购案》中,记者采用的思维策略就是材料驱动归纳的方法。记者通过采访三鸿食品厂了解到虽然该厂的产品没有问题,但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冻库供其中转死猪肉,企业的管理不到位;随后,记者采访了建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那位所长说,该所有保检和抽检制度,但记者问到有没有抽检到事发的集庆副食品批发市场302--8冻库,回答没有;最后,记者采访了集庆副食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户,他们说,所谓的保检和抽检制度都是从来没有执行过,只交检验的费用。采访进行到这里时,记者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结论:十万头死猪能够畅通无阻进入市场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不到位、市场的监管薄弱。
三、民生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噪音及其规避
“噪音”一词本为信息论中的术语,意为干扰信号成功传输的因素。在新闻心理学中,将造成采访失败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称为采访活动中的噪音。研究采访中的噪音的意义在于避免噪音对民生新闻采访的干扰,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在民生新闻采访中,由记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噪音主要包括:第一,记者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比如,片面强调收视率,对某些边缘题材原生态地展示,从而降低民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后续的采访过程中,消息来源者会一定程度地失去提供采访线索和积极配合采访的动力;第二,思想方法的片面性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将民生新闻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推向极端,仅仅站在普通民众的一方,未做好政府和普通民众之间桥梁的角色,导致采访失去了作为新闻的根基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三,采访不深人,为表象迷惑,这方面,特别是突发性民生新闻事实的采访,最容易掉入这样的噪音泥塘中,所以,在保证采访时效性的前提下,民生新闻的采访要尽可能的全面、深入、核实地进行采访。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噪音主要是:采访对象为了公关或政绩等的企图和需要,有意设置采访障碍,隐瞒某方面的关键事实,这种在关于民生问题的舆论监督采访中表现得比较严重。比如,请看在《别让玩具成“玩命”——长沙儿童玩具市场安全报告》的采访对象阻碍记者采访的一幕:
“记者在旁边的另一家小店里看到一种有点像装啫哩水的小塑料瓶里装着一些液体,记者开始還以为是吹泡泡用的药水,可没想到一问,店老板的回答却让记者大跌眼镜——‘这是喷到嘴巴里喝的,可以喝又可以玩。’记者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只见整个瓶子都没有外包装,蓝色的塑料外壳显得十分粗糙,就更别说密封了。在瓶子的底部,一行细小得几乎无法辨认的小字写着保质期和成分。而成分那几项里,却只看清了一个‘水’字,其余的就像是在雾里看花,一个字也看不清。
不知道是看出了记者的来意,还是看见记者在拍照,当记者提出要购买一个时,老板警惕地说:‘这是小孩子玩的,你也是小孩子啊?’最后记者还是花了1元钱买了一个。记者刚走出门,老板就急急忙忙地把店门关了。”
【记者团新闻部简介】推荐阅读:
新闻记者实习目的10-29
记者入党申请新闻10-29
新闻记者实习报告08-03
新闻记者考试题库09-28
新闻记者辞职申请书08-20
党报记者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08-0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08-25
记者团野外烧烤策划书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