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2024-09-07

幼儿艺术教学理论(精选8篇)

1.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一

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作者]  王星

[内容]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4岁幼儿英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幼儿英语教学的

目的是培养幼儿听、说、读英语 的习惯和兴趣;教学中通过改革教材和运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验证了幼儿早 期接受英语教

学的可行性,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幼儿英语 英语教学 教材 教法 游戏

* * *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它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科技人才。由于经济、政治和

生态三方面的原因,人类社会全 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面向

世界、面向全球。面对这样的挑战,教育必须加强世界性的合作 ,加强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今天的幼儿,是跨世纪的儿童;今天幼幼儿教育,是为21世纪

培养高科技人才而 进行的基础教育,也是我们提高人才质量的需要。“外语教

学应从娃娃开始”,对这一主题,教育界认识不一 致,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幼

儿期的娃娃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母语,根本没有能力学习母语以外的其它语言。到

底 幼儿有无学习外语的能力?幼儿学习外语是否干扰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幼

儿英语教学可行与否?效果如何? 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自1992年10月起,

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开展了“幼儿英语教学实验”,力图通过 实验探索

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一种适合本地区幼儿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幼儿

园课程改革和建设提 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

实验教学对象选自呼和浩特市郊区政府机关幼儿园,赤峰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及赤峰市红山区幼儿园中班幼 儿,实验开始时幼儿平均年龄为3.5~4岁。

(二)实验时间

从1992年10月开始,到1994年6月结束,除去寒暑假期,有效教学时间

共15个月,每周3节课,每节课40分 钟,实验教学约140个小时。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本实验选用国内公开出版的《儿童英语入门》(方碧辉著)为主要教材,

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材 以外的内容。

2.在我们的实验中,游戏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力求通过各种游戏,在游戏

中让幼儿学习、掌握英语,既 不加重负担,又提高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实

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3.教学采用听说为主、阅读为辅的情境教学,目的是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

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4.教学初期以图片为教具,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渐过渡到脱离图片的教

学,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5.教学从幼儿身边常见的单词开始,通过短语、日常用语、简单句子、英语

歌曲等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三、基本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听、说、读英语的习惯和兴趣,并以此探讨幼儿

英语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我们 的原则是“重在培养兴趣,关键在发音准确,力

求使幼儿在不感觉有任何负担的愉快情绪下,学会丰富的英语 词汇,掌握简单

的日常用语,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为今后的提高学习打好基础。在这样的思想

指导下,实验 教学并不是片面强调增加英语词汇量,而更重视培养学习的兴趣

和习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实验班共学习英语单词800~1000个,短语及

日常用语100余句,简单句子150多个,学会英语歌曲15首。对这些内容,幼

儿发 音准、记得牢,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另外,本着这样的实验

指导思想,教学面向全体幼儿,使每 一个幼儿通过英语教学都能不同程度地有

所收获和提高。

(二)教学中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革

我们在教学中,除发挥教材自身的特点之外,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

材进行了大胆改革。

1.实验教学直接依赖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身边常见的英语单词开始。

《儿童英语入门》一书,从字母开始,由字母学单词,而我们的教学是从幼

儿身边常见的单词开始的。教 学初期,彩色图片是直观教具,通过图片与实物

的对比,幼儿获得的感性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这就把抽象 的单词具体化,

使幼儿便于准确而牢固地领会单词,既减轻了学习难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

[1] [2] [3] [4] 下一页

幼儿

学习英语的积 极性和对教材内容的兴趣。这比从抽象的字母讲起容易被幼儿接

受,教学效果良好。这样的教学符合幼儿的年 龄特点,因为幼儿识记直观形象

的图片比识记抽象的字母效果好,其中通过视觉识记比通过听觉识记效果好, 所

以幼儿对词汇的掌握牢固。

单词教学是英语词汇学习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把词汇变成有意义的刺激,使

之与一定的概念联系起来。幼 儿时期,受其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

对词汇意义的精确性与完整性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 从幼儿身边常见

的单词开始,是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

2.根据单词在音、形、义等方面不同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中适当增加教材以

外的内容,目的在于发展幼儿 意义识记的能力。如教材中出现fox(狐狸),我

们相应增加一个box(盒子),学fish(鱼)就增加一个face (脸),学monkey

(猴子)就增加一个donkey(驴),学needle(针),就增加一个noodle(面条),

学pear (梨),就增加一个bear(熊)……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把不同内容

的单词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在发音 和意义上的异同,以防止类似单词的混

淆,符合心理学的”识记规律“。实验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扩大 了词汇

量,也帮助幼儿加深了记忆,做到了发音与实物的一一对应,使幼儿学习能举一

反三。

3.调整现有教材的体系,采用”系列教学“来进行,即教材中出现一个apple

(苹果),我们的教学将由此 扩展到fruit(水果)系列:即学习pear、orange、

banana、watermelon、peach、grape等;教材中出现一个b us(公共汽车),我

们的教学将扩展到交通工具系列:学习car、cart、train、boat、ship、jeep、

taxi、tr actor、tricycle、ambul-ance、fire-engine、truck、bike、plane、

motorbike、trolleybus等。这样,我 们学过的单词都能归到不同的系列中,

诸如动物、身体器官、水果、食品、称谓、颜色、图形、数字、交通工 具、日

常用品等十几个系列。利用外语单词本身间的各种联系,提出同族词、同义词等,

对于帮助幼儿形成接近联想或对比联想,建立外语概念体系是有益的尝试。实

验证明,这样的教材改革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不但 有助于幼儿对单词的理解,

还使幼儿记忆单词的效率明显提高。

4.实验教学增加了过渡性内容,以分解教材难点,实验证明,这样做便于幼

儿在知识上的`衔接。如教材第 二册第七课,课文把Mary,isth-is your pencil?

放在开头,我们教学这一课时,首先从一般陈述句讲起,以M ary,this is your

pencil为开头,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幼儿举一反三

的能力;再如 我们把教材第三册第三四两课的内容,根据需要提前到第二册第

十四课来讲,并在there be的句型讲解中,我 们认为教材内容跳跃性太大,于

是就先从there is讲起,在幼儿对这个句型的定义和应用基本巩固之后,再转 入

there are和Wh-ere is……、Where are……的句型教学。这样的教材编排符合

英语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 ,也使幼儿学起来比较顺利,事实上这样的过渡

性教学减轻了幼儿在对这个句型的记忆和理解上的难度。

5.对于英语数字的教学,教材是在第二册开头部分开始的,我们的实验教学

调整了教材的顺序,从第一册 就渗透英语数字,并采用依次报数的训练方式,

使幼儿在训练中掌握英语数字的记忆规律,在理解规律中强化 记忆,经过一段

时间的练习,大多数幼儿都能从一数到一百,并能听懂老师随意说出的某个数字。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根据幼儿的特点,我们采用”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

说后表演“的方法,使幼儿每 学一个单词,都做到”词不离句,学用结合“。

对已学过的单词,经常进行阶段性、周期性的复习,按”系列 教学“的原则,

分类记忆。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情境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得非常充

分,这对幼儿 学习英语特别有帮助。事实证明,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创

设具体情境,幼儿对此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 学习积极性。在强化记忆的基础

上,我们又在第二阶段把分课学习的短语、日常用语、简单句子等,归纳整理 为

”作客、起床、穿衣、吃饭、上课、逛动物园、去玩具店”等专题,使幼儿在创

设的情境中展开联想,进行 会话,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使幼儿的听、说、读

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设计游戏,发展兴趣

学习英语,关键是发音准确。开始学英语发音时,幼儿是利用相应的听觉表

象和发音动作的视觉表象以及 听觉表象来实现的,以后随着发音熟练,视觉表

象和听觉表象逐渐不被注意。根据幼儿这样的模仿能力,采用 令其模仿而毋需

讲解发音要领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发音。但是,一味地让幼儿

跟读练习,机 械模仿发音,又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通过设计游戏来激发兴 趣。

如在学习人体部位的名称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游戏名称是Put y-our

finger on your head(face、eye、ear、mouth、teeth、neck、n-ose、hand、

arm、shoulder、leg、foot……)。老师说,幼儿做,也可让幼儿 说,老师做,

这样把人体部位的名称,在游戏中就记住了。学得活而有序,印象深刻。再如学习Come and go一 课内容时,我们编的游戏是让幼儿实践Come to blackboard

and clean it;Go to the door and open it ,开 始让幼儿看老师的示范,老

师边说边做演示动作,接着让幼儿依据老师的手势自己去做动作。幼儿不但很快

学 会了读音,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使其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3.培养习惯,巩固兴趣

幼儿时期学习英语,主要是依靠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内容的加深、

变难,有的幼儿学习兴趣逐 渐减退,表现为上课时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变短,

多余动作不断出现,这也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的教学

在“培养学习习惯、巩固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把每节40分钟课,分成前后两

节进行,中间 有五分钟的休息,使幼儿的学习有张有弛,慢慢再过渡到延长学习时间并使幼儿初步适应学习英语的习惯。实 验教学特别注重幼儿回答问题。

对他们正确的回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对回答有错误和发音不准的 幼

儿,除要明确指出错误所在外,还要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

立信心。对于幼儿回答稍长 一点的句子,有时他们断断续续拼凑说出,我们从

不迁就幼儿的这种做法,而是让他们尽量一气呵成,这实际 上是使他们从小就

在心理上养成一种讲究连贯、追求完美的习惯。

4.根据特点,循序渐进

实验教学根据幼儿和教材的特点,注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做到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先 学单词,后学短语和日常用语,再学简单句子。

学习顺序是pencil(铅笔)→pencilbox(铅笔盒)→This is

a pencil(这是一只铅笔);先学一般陈述句,后学一般疑问句,再学特殊

疑问句,学习顺序是:I have a car(我有一辆汽车)→Have you a car(你有

汽车吗)→Where is a car(汽车在哪儿呢)。这样幼儿接受得 比较顺利,学习

起来就感觉不到困难。

总结一年多的英语教学,不但使幼儿学到了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

们的学习兴趣,相信这必将为 其今后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与分析

(一)幼儿早期有能力接受英语学习,早期进行英语教学是可行的。理由是:

1.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此时期,如果对

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给 予丰富适量的信息刺激,其语言才能得到比较充

分的发展;相反,如果错过语言萌发增长的关键期,再多量的 刺激也难以达到

充分发展的水平。汉语学习这样,英语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根据有关言语神

经生理机制的 研究,有人认为4~10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科学研究

已经证实,在年龄幼小时,左脑损伤引起的失语 症,可靠右脑机能来补偿;年

龄大些后,左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就无法补救。这说明儿童时期大脑机能有较大

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早期是有能力接受英语学习的,进行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这一点也被我们的实验教学所 证实。那种认为过早学外语会增加学习负担,影

响大脑发育的观点,被我们的实验教学所否定。所以,把英语 教学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一条途径,是可以尝试的。

2.4岁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已日渐成熟,这为其接受正常的知识和能力教育

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基础。英语, 作为知识教育的一种,同语言、常识、计算等

课程并行,在幼儿早期进行教学是能够做到的。既不会影响母语 的学习,也不

会干扰对母语的掌握,相反,依靠母语学英语,并把英语学习同母语学习结合起

来,并使二者相 互促进,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提

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二)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观察力、注意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实验教学主要以听 、说、读为主,幼儿只有在听清老师发音后,才

能跟老师学说,并慢慢自己会读。这一系列过程要求幼儿观察 力、注意力、记

忆力和思维能力要高度发展,才能掌握老师教的内容。如果学习由多个音节组成

的单词或短语 ,如watermelon(西瓜)、washing-machine(洗衣机)、

refrigerator(冰箱)等,幼儿没有良好的记忆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难

学会的。事实上,实验班的绝大多数幼儿对单词类的掌握是令人惊喜的。另外,

教 学中我们注意训练幼儿手、脑、口并用:如学Put your finger on your head

内容时,要求幼儿不但会说,还 要会用手做相应动作,这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

力有很大促进作用。所以,在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对发展他 们的智力有着

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班的教学成果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原来班里不爱说话、

不敢说话的幼儿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变得上课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这一点

深受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肯定。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语言的学习离开环境是会影响学习效果的。汉语作为母语所以能够被

人掌握,是因为有语言环境, 而英语同母语相比,幼儿时期不易被强化,与缺

少英语的语言环境有直接关系。因此,建议,幼儿园开设英语 课,除进行正常

时间的教学外,还可以游戏的形式保证幼儿在园时间内对所学英语得到强化,创

设英语学习环 境,这样可使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一样,经常得到巩固和复习。

(二)方言、母语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实验对象中,

受方言的影响,在几个音素 的发音上明显地反映出“地方味儿”:如[?]发成

[si],[?i]发成[ai]等,这不仅影响英语的正确发音,更重 要的影响今后的英

语学习。因此,建议幼儿园应使用普通话教学。幼儿应学说普通话,这样可以避

免许多英语 学习中的麻烦。

&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bsp;  六、小结

(一)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有可能,且不会

干扰和影响对母语的学习和掌 握,相反,二者能相互促进。

(二)早期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幼儿时期的英语教学应遵循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顺序,内容由

易到难,便于幼儿掌握。

上一页  [1] [2] [3] [4]

2.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二

1. 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获得。在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注重学生学习独立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这正好符合幼儿的学习现状。虽然幼儿英语教学已经在社会上积极推行, 但不少研究结果都表明幼儿英语教学除了在语音方面产生的微弱优势, 并不能对儿童以后的英语水平的提高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幼儿英语教学应以什么为目标呢?幼儿英语教师或许可从建构主义教学论中得到答案, 在教学中转变思想,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简单地将一些易忘的基础知识的获得作为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

2.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情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重视学生的认知体验、反馈等的过程, 强调互动合作学习等。在幼儿英语教学中, 考虑到幼儿特定的年龄特点, 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设计趣味性强, 同时能带动幼儿主动地运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教学范本。幼儿英语教师就可以借鉴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问题情境, 协作, 会话等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自主性。例如在学习颜色单词的时候, 可以首先通过不同颜色的图片来协助幼儿对颜色单词的意义建构, 然后让幼儿自己根据颜色单词填图一些无颜色的卡通图片, 最后还可以设定一定的颜色任务, 让每两个幼儿协作完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建构主义教学手段的适用表现为不仅使幼儿学习的模式变得多样化, 增添了幼儿学习的乐趣, 而且对幼儿自主学习及交际协作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3. 教师观

建构主义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 也把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协作者。因此在幼儿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组织幼儿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在英语学习中的不断建构和提升, 使幼儿充满学好英语的信心。这种观念虽然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但对教师的要求却是很高的, 与幼儿英语教学的需求相适应。

但是, 应当指出, 建构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 在一些问题上也失之偏颇。譬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具体和真实。事实上情境教学在一些纯知识教学中并不适用。然而针对幼儿英语教学领域来说, 这些缺点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幼儿由于年龄小, 幼儿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为了方便幼儿理解, 主要还是一些贴近生活的常识教育, 可模拟性强, 因此为情境教学提供了适用的空间。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我国现行考试制度格格不入。然而这种不适性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体现得比较微弱。由于幼儿的年龄因素, 传统的教育评估模式并没有严格地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幼儿英语教师可以采取其它评估手段, 如通过做游戏的方式, 而不是单一的卷面知识考试, 来考察幼儿的英语能力。

总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理论, 其自身的缺陷必然会使其在一定的领域中产生不适性, 但只要谨慎考察它的适用性和组织条件, 为其找到合适的土壤, 就仍然能使其花开遍地, 因此在幼儿英语教学这块适宜的土壤上, 建构主义教学论在正确指导幼儿英语教学的同时, 也必能推动自身理论的不断完善。

3.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三

一、重视舞蹈教学,释放幼儿情绪

1.在生活中寻找舞蹈源泉。幼儿的舞蹈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充分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同时,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和自信心。我园每月坚持开展一次“我又长了一岁”生日舞蹈会,幼儿手捧蜡烛,穿着天使的服装,载歌载舞,向过生日的幼儿送去祝福,享受大家庭的温馨。在“妈妈您辛苦了”舞蹈表演中,幼儿通过表演妈妈来体会妈妈的辛苦,从而感受家庭的温暖,表达一种感恩的心理。我园每月还有“小舞台”汇报演出,幼儿化着可爱的妆容,穿着漂亮的园服,在大厅中表演一个月所学的知识。我园通过在生活中寻找舞蹈的源泉创编舞蹈,使幼儿心态获得平衡,情绪得到释放,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2.通过舞蹈开发幼儿的各种智能。舞蹈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对幼儿适应团体活动、接受指令、遵守纪律及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都有帮助。我园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种舞蹈活动,从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

二、创造性学习舞蹈,让快乐无处不在

1.幼儿舞蹈(含游戏)的普及是幼儿园的生活特色。在舞蹈所创设的欢乐、和谐氛围中,幼儿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无形中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在舞蹈的愉快情绪和相互配合中,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适应未来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园借助游戏活动开展舞蹈教学,从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快乐无处不在。如创编的“小猫咪咪”舞蹈,幼儿仰卧在地,双脚交叉向上,模仿“小猫仰天”;前轱辘毛形象表现的是“小猫翻跟头”;两手往上抓,双腿跪立,模仿“小猫爬树”,从而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在幼儿启蒙课上的自由游戏中,我让幼儿手拉手转圈,当我发出“拍拍手、肩对肩、脚对脚、头顶头、膝盖对膝盖”等口令时,幼儿两人一对即时做动作,可以站着做,坐着做,抱着做,随心所欲,发挥了每个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互助能力,锻炼了幼儿的应变能力,也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交往。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得到了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的培养,观察力有所提高,想象力进一步拓展,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等生理机能发育,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怕困难的性格等方面,作用也不可小觑,如简单的小班舞蹈“小星星”,通过扩指、摇手、屈伸等动作,促进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跪地、小碎步等动作的学习,促进幼儿腿部肌肉的发育。舞蹈的表现向幼儿注入了美的要素,优美的动作促进了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增强了他们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其情感培育更有效地启迪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加深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2.在舞蹈中增强体能,开发智力。舞蹈被列为重体力劳动范畴,由于幼儿舞蹈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感染力强,符合幼儿喜动、好奇、爱模仿和爱幻想等生理、心理特征,因而经常组织幼儿参加舞蹈活动,能使幼儿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增强体质,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和循环系统的发育,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加强幼儿的形体训练和体能发展。同时,幼儿参加舞蹈能帮助开发右脑,促使其智力发展,增长智慧。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假如学生不能用我们教给他们的方式学习,我们必须用他们学习的方式去教他们。”身处新世纪的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能否深刻思考多元启发学生的潜能,重视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人的思维很复杂,每个幼儿不只靠一种智力来学习,常常是多种智力相结合,只是以某一种或几种为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针对其智力方式,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舞蹈教学,把每一个舞蹈律动呈现出来并进行练习和加强,尽可能适应不同幼儿的体能条件;个别教学时,则有针对性地用不同方法进行练习。相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幼儿舞蹈教学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4.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四

关键词: 幼儿体育活动 生活教育 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打破了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脱节,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生活来教育表明生活乃是教育的内容,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需要,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教育与生活应保持一致的高度。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从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得到许多启迪与借鉴。

一、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基础

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告诉我们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内容乃是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且需通过生活进行。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更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其生活的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也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体育来源于生活,结合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我们开展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对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们在幼儿园里设立一些活动区角,如攀爬区、球类区等,我们的攀爬区是用各种小竹梯搭建的,幼儿可以自由组搭、自由攀爬;投掷区利用树木间隔挂上网兜,幼儿可以投过网、投进网;我们利用废轮胎自制秋千,幼儿可自由荡秋千&&通过各种设置,让孩子体会到原生态体育的乐趣。

结合幼儿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精心创设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活泼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使幼儿体育课堂对孩子散发出强大的磁性。教师选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一些内容比较枯燥动作练习时,我们采用游戏教学法,教学中纳入过小河、推小车、踩高跷等游戏,这些游戏饱含生活气息,参与性强且富有趣味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理,而且培养了他们敢于吃苦、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教于乐,促进了幼儿体育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总之,生活化的体育就是使幼儿的生活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重视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幼儿现时的生活中挖掘可用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材料,选择生活化的体育教育内容,使得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作能力、创造能力,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大环境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

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作用不应只限于校内,应该将学校与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让学习者与广阔的社会大环境及大自然亲密接触。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周围的任何现象和事物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成为他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因此,幼儿园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内,而应带着孩子们走出去,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获得更多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从而快乐、健康地长大。

幼儿体育教学要将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将体育课堂向外延伸,做到校内外相结合,培养孩子终身体育意识,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的的思想相契合。比如可以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体育赛事、体验农村的生活,帮助农民一起搬运粮食,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社区,参观社区的体育比赛等,在幼儿园设计各种游戏学习实际技能,实地的教学、观察与操作比教室内干枯的讲授或视频、图片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孩子们也更愿意学习掌握某项技能。

总之,社会即学校就是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不能局限在幼儿园,不仅幼儿教师要带着孩子走出去,更要和家长、社区密切联系,真正使得社会大环境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开阔幼儿的眼界,让他们在社会的大海洋中自由地徜徉。

三、教学做合一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明确指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与目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如出一辙。幼儿园体育教学要求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参与性,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求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真正提升自身的体育水平。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只有幼儿亲身做才会更容易被他们记住、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孩子们在体育区与老师一起制作体育玩具,在玩的过程中更有兴趣,掌握的技能也越快。为了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放手让孩子开发自创性的体育玩具,一物多玩,于是他们很快就运用纸球替代皮球,用粘贴球代替羽毛球等,他们玩着自己的发明创造,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运用这些器材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又如针对某些体育项目,我们先不急于讲解、示范、模拟训练等,而是让孩子自己实践、体验,相互交流。在孩子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再适时地进行引导,提高幼儿自主实践的有效性,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因此,在当前的幼儿园体育教育中,我们要提供丰富材料,更重视幼儿的做,即幼儿的实际操作过程,主动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各种亲身实践的机会,而渐渐弱化教师的教,使教无痕,在做的基础上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5.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五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确保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Sanne Dijkstra,)。“教学设计理论能够就如何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和发展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指导”(Reigeluth ,)。本文将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所启示。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Reigeluth,1999;van 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 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 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靳玉乐、胡志金,)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 Dick&Lou 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 Dick&Lou 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 Dick&Lotl 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尽管这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设计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教师要灵活、弹性地面对教育活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以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设计。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计划,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成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2.教育活动设计应精心考虑各个要素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对幼儿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涵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递进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策略时要考虑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同时要有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

6.幼儿体能基本理论知识 篇六

1:为什么要做幼儿体能教学:

A,因为环境地方不同,受不到大自然的煅炼。

B:因为科学的进步,社会的文明。

C:煅炼自身独立能力,发挥小朋友们潜在能力。

D:对大自然环境的适应力。

E:激发人类本能和功能出来。

幼儿体教:(引导幼儿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自我的保护的能力,促进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

2:课程的设计:

A:学期计划:1:培养因素;2:行为目标

(培养因素:距离感;平衡性;暴发力;弹跳力;灵巧性;敏捷性;协调性)

(行为目标:果决;独立,团结;自信;勇敢;耐心)

B:教学的编写:

1:大单元,(每个月为一个大单元,包括四个周单元)

2:周单元,(每周上课的内容)

3:使用的器材,要提前准备好,检查却定无误,CD机,CD碟

4:教学目标:培养因素,行为目标

5:上课时的音乐搭配,6:场地的布置,先要了解幼儿园的场地情况,却定上课小朋友上课的站位

7:教学的引导部分(准备部分,五分钟)·口令带到·徒手带动·音乐带动)

8:主题部分:(时间为二十分钟)有组织,有重点的进行

9:结束部分:让小朋友得到放松,(时间为五分钟)注意要慢

3:幼儿体能教学的五大转化:

A:生活化(把课堂的内容转化为平时生活中一些小事情和小事物)

B:儿童化(课堂上拥有小朋友的语言,心灵和主动)

C:故事化(引用人物英雄,动物的故事来开展小朋友的运动)

D:趣味化(用成人的面孔做一些可笑的动作,让课堂充满小朋友欢笑,快乐)

E:卡通化(运用卡通人物和事情进行教学)

4:幼儿体能教学的五大理念:

A:徒手游戏教学(不要器材和音乐,只用教学口令)

B:音乐律动教学(用音乐带动小朋友一起来运动)

C:体能器材的教学(利用好幼儿园和协会的器材进行教学)

D;户外活动和游戏教学(利用小朋友们课外玩的活动,游戏拉到课堂进行教学)

E:综合性教学

5:幼儿体能教学的对象是:

3岁——6岁的小爱莫能助朋友,他们是成形的初步煅炼,使功能得到强化,小朋友的六大功能 ;走——爬——攀——跳——跑——跨。为了更好的教育小朋友,首先要了解小朋友的心理,只有了解了小朋友的心理才能走进小朋友的世界,才能够建立共同的语言,分享小朋友的快乐,培养小朋友潜在能力的发挥。

6:作为幼儿体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A:进入儿童的生活,拥有小朋友思考的模式,天真,语言,行为

B:自己的语言,行为,衣着,精神面貌,留给小朋友是一种有活力,有美感的体育教师

C:教导幼儿具备三心:爱心,耐心,恒心,成为小朋友的大玩偶,成为小朋友心中大明星,榜样。体能教师的定为:幼儿体能专业者,活动组织安排的指导者,小朋友健康,快乐,活力的创造者,成为幼儿园的万能教师

体能教师在幼儿体能课上要做到:安全检查,活力教学,师生互动,课后感味,7:作为一名幼儿体能教师,要保持充满的活力,激情,充足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情感的心情,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能在快乐和健康中成长而成人

8:幼儿体能器材课程:

A:器材的选择:安全性,吸引力,多功能

(安全性:检查安装是否正确,用完后检查是否掉了配件)

(吸引力:比如:蓝球——可以用报纸倦成一个球,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多功能:使用的器材能够多用,)

B:器材的介绍:1:生活物品用作器材:(毛巾,报纸,长绳,短绳,)

2:木教具类。

3;铺助教具类:(海棉,轮胎,空气棒等)

4:综合体能教具

9:器材课程的设计:

A:器材的特性:材质,形状,大小,注意的安全事项

B:器材游戏的设计要注意:1:培养因素

2:行为目标

3:层次年龄

4:上课环境

10:幼儿体能教学的三大方式:

高潮点

准备部分主题部分结束部分

(五分钟)(二十分钟)(五分钟)

教学教案编写与上课要领

一、教学教案编写

我们的教学教案分:

1、示范课教案

2、幼儿园上课教学教案

示范课教案——我们示范课是为了让给幼儿园展示课程的,它其实就是一节普通的课程在特殊环境下的展示,所以我们示范课的教案,要做到内行人能看出门道,外行人能看出热闹。能通过一节示范课让幼儿园和他们的小朋友们一起喜欢上体智能课,所以我们示范课教案需要做到:

1)首先要了解上示范课人数,确定上课自己上课内容。

2)教案内容、方式符合幼儿园特色(如:蒙氏幼儿园,是以启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自己想为主)

3)教案所编写内容要符合自己示范课上的内容

4)教案是给园长看的,所写内容要‘简单、易懂’,能让园长看得懂,又要在教案中体现我们的专业。(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在简单中做到专业)

5)课程教学步骤要条理清晰连贯,即能完整明确的展示体能锻炼目标,又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又能有良好的游戏纪律

幼儿园上课教学教案——与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给幼儿园所的教学教案是一个系统性的教案,不像示范课教案是单一的,整个学期的目标,教学内容要相当清晰。

整个编写教案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1)做教案之前要事先了解幼儿园全部‘体能器材’情况,编写过程中搭配上特色的幼儿体智能教学器材。

2)了解分析幼儿园的场地环境。

3)确定器材后,再结合小朋友的年龄段,各个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的方向,进行安排、设计课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第一个月四周以跑、爬、投、跳等其中一个,为主的设计方向)注:设计课程时需要注意,幼儿园各班小朋友体能状况、各年级小朋友年龄段、季节变化、运动量是否合适!

4)课程完成先把一学期上课课表、器材表先和幼儿园协商,看看是否所有器材幼儿园都能够提供与否,不能提供的通过与园方的协商进行一些小的变动,无法变动的,老师则要选择代替器械(比如,没有平衡木,可以用凳子达到训练平衡的效果)。

5)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以后,在编写一篇教案我们:

 首先要知道、了解我们本节课以哪方面的运动为主,知道后先把整节课的主架构想好!

 然后要想的是怎么把你要让小朋友的运动、锻炼的目的以什么样的故事、通过什么样的游戏来

引导小朋友们完成。

 把整个思路想好后,把主题定下!周单元的主题要和月单元的主题相吻合。

 然后写准备部分的内容,准备部分的内容最好可以为主题部分的游戏先来个简单的铺垫,然后

自己要想好怎么由引导部分,切入主题部分,而且两个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的!

 结束部分的内容,也需要有主题部分的内容延续下去来进行放松的运动或者游戏!

 然后再分析本节课除了主要的锻炼目标外,还能对小朋友那些方面那些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把体能因素和行为目标填写完整!

 在编好的教案中分析寻找适合的环节加入幽默的元素,加入喜料。

6)然后在自己每月上课之前,把教案事先把本月上课的教学教案交到园方手中(至少要提前一周把本月教学教案教到园方手中)。如有条件尽可能每个班的带班老师都能拿到你一份你本月所编写的教学教案,好让老师能知道你上什么课,能配合好我们的上课。

二、上课要领

幼儿体育课程也是三段教学:

1、引导部分

2、主题课程

3、结束部分

引导部分:引导部分也就是准备部分。第一节课,引导部分则需要先给小朋友来个自我介绍,再和小朋友师生问好,小朋友都认识你后以后就直接和小朋友师生问好就可以了。

我们幼儿体育课程的引导部分,主要以徒手口令带动为主(这是头,摇一摇,这是手,摆一摆,类似这个样子简单的口令带动),音乐律动或者音乐即兴带动为辅,来让小朋友达到游戏前的热身运动。(一般这部分时间我们都应该控制在5分钟左右)

主题部分:主题部分也就是游戏部分。幼儿体育课程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小朋友喜欢的是游戏,而不是运动本身,所以我们带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要用老师自己的喜感和游戏的趣味性去感染小朋友。我们幼儿体智能课程主要是让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达到锻炼他们身体各个部分机能的一个过程!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小朋友,所以我们的游戏也好尽量符合孩子的年龄段,符合小朋友身体、生理发展的需求。了解了需求要注意什么也就简单了,第一,安全,不管玩什么游戏,安全都是要放在第一的!第二,整个课堂的组织,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安全教学的保障!第三,气氛的控制,让小朋友在兴奋,与平静中交叉过度!第四,结束的时候是小朋友玩得最高兴的时候,让小朋友回味无穷,盼望着下次的相聚!(这部分的时间大概都是2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也就是缓和运动。游戏是剧烈的,我们要根据本节课的运动强度做适当的缓和放松运动!我们的缓和运动有:口令带动的缓和、比较慢的音乐律动进行的缓和、一些放松的小游戏进行缓和、一些找个好朋友互相按摩放松的缓和!)要注意的时候根据自己本节课的运动强度选择适当的放松的方法!)

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吸引小朋友,集中注意力

幼儿教师在上课时想要吸引住小朋友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课程得以顺利完整的进行,特别是对陌生的,第一次接触的小朋友,那么以下的几点是尽量要做到的。

1,洪亮的声音2,渐变的语调

3,幽默的语言4,丰富的表情

5,多样化的肢体语言6,极强的应变能力

幼儿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跟平常不一样的东西感兴趣,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自我的特色是很重要的,如果让小朋友对你好奇,产生了对你的探索意愿,那么幼儿的注意力就会一直跟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做任何教学活动,你都不用担心会有幼儿在开小差,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哦

幼儿早操及活动带动技巧

1. 幼儿早操带动前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

(1)带动的时间:执行时间及带动所需的时长、路程花费时间

(2)人数:班级数量及人数、协助老师人数

(3)带动地点及环境:室内/室外

室内:场地的容量,能容纳多少人数,是否有音响设备,是否有危险物及危险隐患,尽量与幼儿隔离,必要时需配班老师协助

室外:不要让幼儿面对太阳光,能够让全体幼儿在你视线范围之内。同样要判断危险物及危险隐患。

(4)队型:根据场地情况进行横队和纵队的排列

2. 幼儿早操带动的方法:

三段式: 引导 主题带动 缓和

1)集合整队自我介绍师生问好

2)口令带动、营造气氛(可添加即兴带动)。让幼儿感觉事物的新鲜和活力的展现,体会到是一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使场面达到沸腾的效果气氛营造可运用语言的轻重、趣味幽默的表现、分组对比、个别突出表扬的方法(适度)

3. 主题带动:

(1)口令带动重点、难点的动作

(2)放音乐进行带动,运用语言语气、结合肢体及面部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带动

效果(主题内容两首以上,可重复)

4. 缓和结束部分:

一般以缓和律动结束直接带动或原地接但的徒手游戏为主,以达到最后“感动”“回味”的效果

5、带动的技巧总结

七伤拳:说,逗,唱,跳,哄,变,导

五步拳:1)对内容了解2)上台稳定性(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3)适时掌控现场参与者情绪4)随机应变临危不乱5)善用肢体语言

课堂小游戏概念与实际运用

一、何为课堂小游戏?

如同餐前开胃菜,饭后水果餐。是人与人情感交流最简单的方式之一。

二、课堂小游戏的特点:

课堂小游戏无复杂的游戏规则,具有一定的带动与互动性,操作简单大众化。一般以娱乐活跃气氛为主,随时随地都可以用。

三、课堂小游戏的重要作用性:

1、消除参与者之间的陌生感:

因为它的特点性质,不但只是娱乐活跃气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消除陌生感,如我们与老师们学习交流时、与幼儿授课教学时、甚至与朋友聚会时等等。

2、促使参与者的参与投入性:

课堂小游戏是以轻松活波的方式来放松参与者的紧张情绪,增加课堂或生活乐趣,因此它可以使参与者全神贯注、全心投入。

3、增加课堂趣味性与吸引力:

趣味性与吸引力是我们课堂不可缺的基本因素,而课堂小游戏正是利用各种简单的活动方式,来发挥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使参与者热爱我们的课堂。

4、课堂小游戏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

每一个课堂小游戏都具有它的潜在教育意义,可能是在体能方面,也有可能是在思维情绪方面,或是行为教养方面。它透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大家在快乐中吸收。

5、课堂小游戏拥有一定的挑战性与新鲜感:

因为它寓教于乐,有些项目与内容是我们未见过或未尝试过的,使我们放开自我和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富有刺激性和创造性。

四、课堂小游戏的分类:

1、民间传统类:数字拍手游戏、揪手指、变脸、猜拳、骑马打战、斗鸡、斗牛、开坦克、等等。

2、趣味带动类:123卧倒、转圈变飞机、可怜的小桌子、猎人与小鸟、吹气球、开飞机、等等。

3、刺激挑战类:拍手背、踩脚、大力士、推车、两人两足、等等。

体智能课上配班老师的职责

一、组织小朋友的队列队形

配班老师将小朋友从班级带到游戏场地之后,需马上组织小朋友的队形队列,以最快速度进入游戏课程状态,因为游戏课程队形队列的排列也是体智能课程之外时间园所老师组织小朋友进行活动时需有的队形队列,所以配班老师要让小朋友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特殊情况下根据任课老师的需要可以直接将小朋友在不排队的状态下交到任课老师手中。

二、游戏过程中的保护

体智能任课老师在活动中扮演的是指挥者的角色,而配班老师在任课老师指挥小朋友进行游戏时,在任课老师强调清楚安全注意事项后,配班老师需随时注意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处理。

三、游戏角色的扮演

游戏过程中,会有各种角色人物的扮演,配班老师在任课老师的需求下及时配合变换角色,融入活动游戏中。

四、对课程常规的监督

体智能课程多以引导方式居多,任课老师在小朋友面前扮演的是可以带来欢乐的人物角色,所以活动进行过程中肯定会有调皮的小朋友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时就需要配班老师扮演严厉的角色对个别小朋友进行常规角色。

五、分组游戏的组织

当游戏过程中出现分组游戏时,配班老师在明了游戏规则的前提下需担任分组游戏的组织者。

六、课程效果的反馈

配班老师是最清楚本班幼儿的情况和习性,也最能观察清楚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当配班老师认为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的某些教学方式方法有值得商讨的地方,或者个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在活动结束后需及时给任课老师提出,加以改进,让以后的课程进行得更好。

新人律动练习

第18集《妞妞体操》《快乐!Let’s go!》《欢乐天使!go!》《为自己鼓掌》

第17集《彩虹的天空》《小花猫》《安可啦啦》《彩虹的微笑》

《小树》《最好的未来》

第16集《小白兔体操》《哈哈欢乐》《天天好天》《胜利呼唤》

《加加油》《老师!谢谢你!》

第15集《疯狂跳跳跳》《滑板车》《快乐舞台》《阳光家庭》

《生日快乐》《爱的盛宴》《团团爱》

第14集《拳击运动舞》《open your dream》《国家》《谢谢!你》

《小小鱼》《J-I-A Y-O-U》《让爱住我家》

第13集《螃蟹体操》《勇敢小兵兵》《HI HI HOO》《亲爱的朋友》

《Baby Baby tree》

第12集《无乐不作》《满满都是爱》

第11集《谁比谁好》《世界就是这么好》《心愿便利贴》

第10集《奥林匹克勇士体操》《小小世界》《加油》《精彩》《彩虹的约定》《星星的心》《手牵手》《相亲相

爱》

第9 集《向前冲》《回忆的画面》《see you nent time》

第8 集《Da Da Da》《走!爬!跳》《因为你因为我》《还是要说再见》

第7 集《天使》《小太阳》《十二生肖体操》

第5 集《123运动舞》《幼儿运动会歌》《蜗牛与黄鹂》

第4 集《功夫小子》《宁夏》

第3 集《跳跃的身体》

7.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七

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时感知运动阶段, 2~7岁是前运算阶段, 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 形成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认知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应该了解班级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阶段, 只有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 教师才能采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能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 如果忽视这些阶段特征, 将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一些幼儿园和社会上举办的兴趣特长班上举办的诸如珠心算等课程, 有的是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 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到这些与其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内容, 这将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0~2岁是幼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 幼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 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客体永存性”概念的发展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认知事物, 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该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自己探索的物品, 让幼儿自己去摸索, 通过实在的接触去感觉物体, 幼儿的认知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2~7岁是儿童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 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给幼儿创造可供交流的环境。这时候幼儿也愿意用语言和老师沟通, 喜欢提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一阶段幼儿的普遍特性, 教师在对幼儿的这种提问中要有耐心, 要积极地去回应他们, 抓住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同时也要对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幼儿给予关注, 以免错过了其语言发展关键期, 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环境, 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因此他们对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批判,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课堂和课本来展开, 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应做的就是不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皮亚杰对这种教师主动地教而学习者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教学提出了批判,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 教师应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创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索的环境, 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中去主动建构他们的知识。

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 喜欢自己探索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固有的天性, 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中这些天性都被抹杀了, 每节课开始的时候, 教师嗓门一开, 幼儿就会一致的坐直, 把小手放在背后, 笔直的坐在座位上, 俨然如小学乃至初中的课堂一般。幼儿园应该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 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 这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 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自己应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 设计好主体活动, 创造适合的环境, 让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主动的去建构知识, 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 让教学活动轻松愉快的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事物是每一个幼儿向往的, 他们不希望别人在他们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打扰他们, 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 当然这也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所应当做的, 只有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 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尊重幼儿, 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

三、学会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皮亚杰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以来于四个因素:生物性成熟、有关物理环境的经验、有关社会环境的经验、平衡。平衡是认知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和动机力量。平衡是指在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生成一种最佳均衡状态的生物驱力。同化和顺应是平衡的两个过程。当儿童在接受新的信息时, 同化和顺应就会发生。我们从六岁的艾莉森和她的父亲在一辆车里的事为例。他们的车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行驶着, 在他们面前大约100码的地方, 有另外一辆车。他们在这辆车的后面行驶了好一会儿, 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一直没变。艾莉森的父亲指着这辆车问她, “哪辆车开的更快一些?是那辆还是我们的?还是两辆的速度是一样的?”艾莉森回答说另外一辆车更快。当父亲问为什么时, 她回答说“因为它在我们的前面”。她的父亲对她说:“实际上我们的速度是一样的。”这就给艾莉森制造了一个认知矛盾。若是同化信息, 艾莉森就会认为她爸爸在和她开玩笑, 她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若是她的观念系统顺应新的信息, 其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这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 儿童的认知获得发展, 但是需要制造认知矛盾, 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 儿童的认知才会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因为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图式不相匹配时, 学生的认知才会出现发展, 但是在给幼儿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 要做到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能被幼儿立即同化, 如果提供的学习内容太过容易, 幼儿则没有兴趣, 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内容也不应太难, 内容太难, 超过了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 则幼儿就无法完成顺应。

四、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皮亚杰理论认为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 认为儿童的知识、认知结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 儿童在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发展, 因此认为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前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段,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思考, 皮亚杰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我向思维”或“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幼儿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与自己的完全一样。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能够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儿童要想顺利进入到具体运算阶段, 儿童就必须去“自我中心”。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因此给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很重要, 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合作中慢慢学习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别人与自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 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 他们就顺利进入了更高级的认知阶段了。

幼儿的发展需要尤其需要丰富的环境, 同时幼儿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诸如语言、社会等方面认知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帮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活动方式, 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因为这些主题活动和方案活动是幼儿自己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积极的互动、交流和配合, 这给幼儿提供了充分互动的机会, 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幼儿如那自然生长的植物, 他们需要自己的自由和空间,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他们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 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但是对幼儿来说, 直接的方式是最适合他们的, 也是幼儿最乐意去做的。幼儿有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阶段, 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做的就是要认清这种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特征, 在教学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儿童主动学习的权利, 要去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美]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 等, 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家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幼儿艺术教学理论 篇八

关键词:做中学;幼儿教育;科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43-01

“做中学”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推广的探索式科学教育理论。顾名思义,“做中学”就是指一边做、一边学,强调的是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科学教育内容,而教师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目前,“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已经随着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地作用于我国幼儿教育中,成为教师日常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

一、“做中学”教学理论概述

“做中学”理论在20世纪初提出,它强调将学习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认为学习是幼儿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进中国,并结合我国教育理念,形成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形式。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要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同时,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幼儿教育中要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须符合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手法。在现有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追求知识、方法传授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应用。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因为材料提供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效果。首先,要考虑环境材料的提供。幼儿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他们必须通过直接接触,充分感知,才能积累经验,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是获得经验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要考虑材料的操作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果提供的材料太难,幼儿不会操作或不知所措,则对这个活动失去兴趣;提供的材料太容易,幼儿很快就会获得答案,则没有继续探索的动力,从而也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

所以,在这个开展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清楚该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既能使幼儿感兴趣又便于操作,既有探索的欲望,又能促进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

(二)活动过程应用。

1.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和假设。让幼儿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同时,考虑到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允许幼儿出错,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即使幼儿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幼儿,力求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

2.通过动手操作,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幼儿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例如,在探索“冰的融化”的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幼儿做实验記录。大部分幼儿都先去盛热水,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其融化过程。有个别小朋友用铁锤砸后发现冰块不能很快融化,便加入盐,发现冰块还是不融,最后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小朋友们的记录逐渐完整、全面;“做中学”提出的方式使幼儿观察、质疑、设想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果只让幼儿猜想,幼儿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幼儿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幼儿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幼儿把看到的都记录下来,或者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机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操作失误。最终所得到的数据有学生自己保管,在学期结束之后整理成一个册子,作为科学研究的记录。

4.实现对科学探究的准确描述。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

(三)课后总结应用。总结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梳理和归纳,尤其在学习结束之后,不仅教师要进行总结,也要指导学生展开相应地总结归纳工作。这其中除了学习内容之外,也包括教学感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多少收获,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总体而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教会幼儿知识,而是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幼儿懂得他身边的自然事物包含着许多科学的道理,认识到科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学习,这是“做中学”项目倡导的基本原则,它的实施将为我国人才教育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中学”所体现的探索式科学研究形式,是培养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重要方式,符合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整体方向,运用“做中学”关键不是强求结果,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瞿世荣.“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29:298-299.

[2]周鸣.成功智力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03:43-45.

[3]戈柔.“做中学”园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维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08:84-86.

上一篇:宗教文化与经济发展下一篇:县司法行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