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读后感(精选11篇)
1.帕金森定律读后感 篇一
之前听说过强将手下无弱兵,还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等说法。
这次读了这本《帕金森定律》这本书,讲了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有感如下:
在管理工作中,“将”与“兵”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确实很太复杂。在一个组织里一旦出现“弱将”,必然会出现两种局面:出强兵、出弱兵。那么对比三种定律的看法会有如下:
帕金森定律一:引疚辞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动离职的领导太少。一般是因为管理不力被辞退的多。并没有多少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称职,深怕误人子弟,以及会有离职的念头。
帕金森定律二:让能干的人来协助你。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时聘用了二位非常能干的助手来协助自己。其中一位善于执行及落实,一位善于交际、写报告及演讲。一个是我们的口,一个是我们的手,那么我们的工作自然会做得很出色。这里显然是应用了帕金森最明智的选择:定律二。可是,如果我们最后却因为两位助手的光芒盖过了我们,而被公司认为没有生存价值,最后落得被辞退的场,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加强学习,加强自己的价值,从而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其次,我们要注意多培养更多有能力的人,以便于让下属和助手产生良性竞争,我们做好利弊权衡,加强深入人心方面的管理即可。
帕金森定律三: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其实,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很多这种情况,虽然我个人也表示这是下下策,可是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确实很难找到即是能力强,而且有很忠心与你的人。因此,我们只能采取这种下下策,但是,只要我们善加利用,也许这并不见得是不可行的方案。但是我们一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不要选太差的,及时能力差一点,但一定要有某项特长的。如果可以选两位助手,那么选他们特长可以互补的。
2.不管你的助手是强是弱,还是不能忘了,要选懂得感恩的、真诚的人。
3.选那种忠心踏实且有良好素养的人,重用和培养,那么你会收到尊重和感激的。
4.要控制好下级之间的架构,不能出现架构雍肿的情况。
有时候在想,领导者经常会有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下属能力强,包括业务能力、执行力能力等。但有一点是大部分领导都能体现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善于学习并把其变成习惯的人,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领导的料,但更多的还是靠后天慢慢学习的,所以我们只要加强学习,也是可以学点套路,逐渐的学会如何当一个好的“领导”的。
2.海尔:警惕“帕金森定律” 篇二
企业对高管的“引”和“淘”十分关键,可激发企业的“鲶鱼效应”,让企业管理层更有活力。
企业用人应该是六步法 “选育用留引淘”,缺一步也不行。一般而言,大家对最后两步“引”(引进)和“淘”(淘汰)没有概念,其实最后两步十分关键,可激发企业的“鲶鱼效应”,让企业管理层更有活力。如果忽视了后面两个环节,就会出现“帕金森定律”。
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决定于团队的竞争力,一个团队竞争力水平决定了这个企业的规模大小。而团队并非大就强,它的竞争力不是线性关系的“1+1=2”,如果竞争不充分,择人不合理,用人机制不科学,甚至会出现“1+1<2”的可怕结果。如出现后者的现象,则称为组织的无效膨胀。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无效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管理干部,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于是抉择之后,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管理和决策体系。
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入点在于要敢于引进人才和淘汰不合格的高管,形成良好的组织,实现正向的高管选择,而非“逆向”的高管选择。如是,对于高管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你无法判断什么是优秀的高管,什么是不合格的高管。
就如中国家电行业的巨头海尔集团,它在发展中经历了品牌阶段、多元化阶段、国际化阶段、国际化品牌运营和互联网运营阶段。在每一个发展的阶段,海尔认为核心的问题是激发人的自主经营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基础上要有开放性的用人思维和“末尾淘汰”的机制,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引”环节和“淘”环节。为此,海尔不惜花巨资设立“1+1+N”引进人才的机制,让外来的人才有土壤,有团队,有平台。同时,海尔也是末尾淘汰用人制度的先行者,并且提出来人才是动态的“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是人才”。
3.二八定律读后感 二八定律的启示 篇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20%的是富人
80%的人是穷人
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
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
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着
80%的人负面思考着
20%的人买时间
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做事业
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
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
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
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20%的人爱投资
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
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
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放眼长远
80%的人在乎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
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
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
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
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
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
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
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
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
80%的人状态不好
20%的人整理资料
80%的人不整理资料
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
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
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
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20%的人改变自己
80%的人改变别人
20%的人爱争气
80%的人爱生气
20%的人鼓励和赞美
80%的人批评和漫骂
20%的人会坚持
80%的人爱放弃
二八定律的启示
富人交朋友;穷人走亲戚,
富人学管理;穷人学手艺。
富人爱创业;穷人爱打工,
富人喜投资;穷人守财奴。
富人在外跑市场;穷人在家看电视;
富人考虑发工资;穷人专注领薪水。
富人看趋势做事;穷人看喜好做事。
富人没有不可能;穷人常常是可能吗?
富人想到选择别人;穷人指望被人挑选。
富人做事雷厉风行;穷人做事优柔寡断。
富人有博大的心胸;穷人往往心胸狭窄。
富人知道付出才有收获;穷人期待不劳而获。
富人做事前先看积极和光明;穷人光看消极与失败的一面。
富人不安分,有赚钱的野心;穷人吃饱、喝足、安逸“OK”。
富人生活节俭,常被人认为吝啬;穷人大方,却常一贫如洗。
富人热爱工作,工作并快乐着;穷人热爱休息,工作并痛苦着。
富人喜欢与人合作,为了壮大力量;穷人害怕合作,怕吃眼前亏。
富人知道财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穷人渴望一夜暴富如购彩者。
富人做事珍惜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穷人总觉得时间富裕,无所事事。
富人目光远大,不会计较眼前一点得失;穷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富人靠自己,知道财富会随时变的没有;穷人不知道来之不易,所以没有忧患意识。
富人具有感染力,有激情,精神抖擞;穷人大部分连自己都感染不了,常感“世界末日”。
富人做事有永不服输的精神:穷人做事遇到挫折就放弃,甚至还没做事就失败了。
4.墨菲定律读后感 篇四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的目标是践行自主教育,打造魅力教育品牌,走出一条适合五中乃至腾冲、滇西的魅力教育之路,为边疆孩子打造世界级的教育理念。你的目标呢?其实目标不分高低大小,只在乎有和无,人要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活起来才有精神,有奔头。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在毕业之时是否想过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想过自己要搞什么样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毕业之时就要定下我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并追随着目标往前行。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规划好,那教育之路会是坎坷的、失败的。因此我们就必须设定好走上讲台的第一年达到什么目标,第二年又怎样,以此类推,设计好自己三年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六年、九年……又要达到什么高度,只有在目标的引领下才能走向成功,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果从走上讲台的开始就糊里糊涂,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那这一生也难有作为。为什么有很多身边的老师短短几年就深得学生、家长的喜爱,就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领地。究其原因就是弄清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而这样的人是精神抖擞的。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目标”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没有目标,6%的人有目标,但目标模糊,只有4%的人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后,研究人员回访发现,那4%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活、工作、事业都远远超过了另外96%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96%的人所拥有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是灯塔,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有了目标,就会有方向;有了目标,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当我们备一节课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考试大纲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而一旦设置好就必须要落实到底,直至达成目标为止;当我们面对一群学生之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缺点,然后来设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且在变化中坚持,直到把每位学生塑造成功为止;当我们带领一个班前行之时,事先必须设定好我的班级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班级,从而以此打造班级理念、创设班级文化,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努力向着目标前行,不到高考结束就不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当我们带领一个学校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开始,就要明白学校的灵魂是什么,学校未来的发展又在哪里,最后要团结所有教职员工办什么样的教育,当春暖花开、夏秋收获之时方能会心一笑。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就有了航行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走。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
也许,没有目标的人会嘲笑带着目标奔跑的人,自卑、寂寥的人才会有嘲笑别人的精力,而逐梦之人是心无旁骛的,眼里只有阳光,心中只有方向的。还会有人问,你这样负重前行,累吗?累啊,只有死人才不会累,可因为我有目标,累也是幸福的、有希望的,正如马云说的,“我不敢早睡,是因为担心这一天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我必须要早起,因为这一天会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简单的语言,深刻的意义。舒服是给死人准备的,活着就应该在苦难中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站在任何岗位,只有明确的目标,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轻松迈进,反之则只能做一个碌碌无为之辈。一个碌碌之辈每天拥有的就是无尽的抱怨,哀怨人生有何等的不公平,哀怨周围的一切如此不顺眼。阳光明媚时他会抱怨天气怎如此炎热;雨水充沛带来凉爽之时,他又会哀怨雨中办事皆不便;面对工作时,总在抱怨为什么老是有那么多备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讲不完的题;当面对可塑造的学生时,又总在抱怨学生反应为什么如此之差,态度为什么如此之消极;当看到自己所教成绩落后于别人时,又总在抱怨自己所教班级学生是如何之差;当看到奔跑的人因达到目标而获得掌声之时,他会觉得是那么的刺眼,以致抱怨世道。殊不知,所有的抱怨都是源于自己没有一个坚持的目标,更没有为目标而奋斗的狼性,喜欢抱怨的人其实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自己的懦弱只会带给自己无尽的负能量,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那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悲哀的人生。
5.墨菲定律读后感 篇五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讲述了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在错误失败该发生的时候总会发生,进而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本质,以保证一个良好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常变化,1次成功胜过99次的失败,进一步说,带来99次绝望的失败,可以通过某种巧妙的利用,使它成为知识、经验的源泉。这是对待失败的基本态度。
这本书帮助我更为深刻地认识了人生法则,目地是为了能够洞悉事物发展的正确轨迹来引导我们成功,失败只是暂时的,要有一颗时刻准备成功的心、一颗理性看待问题的心、一颗奔腾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我们只要在自己的舞台演好,那么你的人生会更加多姿更多彩。
6.《墨菲定律》读后感 篇六
马太效应意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这是种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现象。这个名词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然而,这个效应仿佛已被现实证明是事实。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著名的成功学演讲师应邀去一家培训中心演讲,双方谈定酬金为300美元,在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这场演讲规模盛大,参与的成功人士不少。这位演讲师从未有过这样盛大的演讲,但他信心十足,这场演讲十分成功,很受大家欢迎。与此同时,这位演讲师还在本次演讲当中结识了一群成功人士,自己也感觉受益匪浅,于是演讲师拒收了报酬。
培训中心的领导得知之后很受感动,不仅给了他应有的酬金,还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学员,把他的事迹编写在网络上,很多人因此买了他的书和录影带等产品。后来,出版社还将他的书再版了几次。几年之后,他书的销售量就突破了百万册,这样,仅仅在售书方面就有了很大一笔收入。
演讲师的成功,我们不难领悟了马太效应,也懂得运用马太效应,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因此而变得富裕,可是,要实现名利双收,我们可不能仅仅限于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犹如一张白纸对折79次方能到达月球一般,前面总是轻松的,而愈到后面每折一次都很艰难。
由此,我想到了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人卑微说出来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人高贵说出来的话也就会有影响力。
卑微与高贵似乎仅一墙之隔,可穿透这面墙的惟有自信,它是突破权威效应的利器;只有自信,方能达到属于自己的巅峰,而达到巅峰的时刻自然能也跃过权威,打破权威效应;当然,我们还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去证明自己。这里,我还想到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真实故事。
有一位老师,他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散步,散步前他都会抽取一位同学留一道难题。这天,一位同学发现老师所留的难题,他很快就写完了。
后来,他又在老师的书上发现了一道连老师都不会解的题目:如何用一个圆规以及一个没有刻度的尺子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他苦思冥想了一夜,最后,他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第二天,老师得到答案时十分惊讶,因为这个答案太完美了,这位学生将所有的解法都一一列了出来,解出这道难题的同学名字叫高斯,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试想,如果高斯知道这个题目是数学界的一道难题,假使他就因此半途而废,甚或直接放弃,那么,他也就解决不了这道难题,更别说什么什么家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威面前不能低头,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出现国家级、数学界、世界级这么几个类似的词语而变得懦弱、胆怯,因此望而却步。
7.血酬定律读后感 篇七
炎黄春秋主编吴思除了潜规则就是这本血酬定律了,不知道是不是潜规则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所以吴思又研发了一个名字血酬定律,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吓人,所以就流行不开了。
如果说潜规则是官与官之间的,那么血酬定律基本上就是官与民之间的。这本书也算不上什么学术文章,也就是吴思的一些文章的堆砌,大概十来篇,反正都是揭露黑暗面的,有一些我觉得和血酬定律关系不大,比如那篇关于武侠小说的。
有一个文章挺好,讲的是清朝时浙江某地的官对老百姓压榨过于厉害,所以有人挑头把衙门挑了,按说这事很大和造反差不多,但解决的方式是新来的大官把一些苛捐杂税给抹平了(也不是完全取消,就是降低一些),然后老百姓就不闹了,还把带头闹事的人给绑起来送到衙门,领了赏银。我觉得这个事件相当有意思,完全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大作。吴思的这篇文章里还是归纳到他的血酬定律下面去了
8.墨菲定律读后感500字 篇八
不要做一个老好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迎上去帮忙,某一天你有突发情况,没能做这件事的时候,别人会觉得你没有把“理所当然”的事做了,从而心生不满,书本内容大概这样。
自己经历的一个小例子:暑假去碧桂园帮我哥的忙,下面卖酒的小商贩每次上货的时候我都出于热心帮他们从停车的地方搬酒到经营的地方,这种做法持续了好几天,后来有一天我在联系其他人就没有去帮他们忙,那个阿姨有些冷嘲热讽的问:“今天没来搬酒锻炼身体啊?”。
帮忙要雪中送炭不是越俎代庖,越俎代庖的帮忙最后不是你的事也会变成自己的事,最后还可能因为突发情况吃力不讨好。
2.当你意识到自己谦虚的时候,实际上就不是谦虚了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这是我在学习java语言的时候看到的弹幕,共享。
我以前总是想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谦虚,我得发扬一下啊,于是自己比如成绩考得不错,拿奖了,别人问起的时候总急急忙忙的说:“不行不行,我很菜”,“没有,你也可以的“,别人夸我我也会赶紧夸回去,生怕他总拿着我微不足道的成就说个不停,回道“你看看你也挺....以后你也可以的”。别人推举我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总会推脱,实际上自己能做到但是却不去做;对自己知道的事情给别人你说不知道然后听他巴拉巴拉讲一大堆,我想这不是谦虚吧,是不够实事求是。
上面的表述有些凌乱,我讲讲书本里我领悟的观点吧:谦虚不是认为自己很糟糕,而是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忘掉自己的荣誉成就身份,对自己不明白、不擅长的东西虚心学习,对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 尽力的完成,不因为“谦虚”失去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以前选修的课程,《社交礼仪与口才》里艾跃进教授讲大气里这么讲过:“别人夸赞你的时候你的反应1.“急忙摆手说:哎哟,不行不行,哪有哪有”,2.大方的说:谢谢,还有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多学习。这两中方式对比下来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以前的我是1,现在的我想选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必要假谦虚。
说一个和题目2关系不是很大的,俞敏洪谈自卑:一个自卑的人要比一个狂妄的人糟糕的多,因为一个狂妄的人有可能得到原本不属于他的机会,而一个自卑的人很可能失去本来就是他的机会。
9.《48个管理定律精解》读后感 篇九
本学期,我有幸读了这本书——《48个管理定律精解》,读完后感慨颇深。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决策篇、管理篇、经营篇、用人篇、合作篇,每一篇章都用定律的形式来展示,然后是用例子来支撑。48个定律,代表的是48个不同的侧面,从48个角度来剖析对人的管理,对人的实践。
本书的开篇,就是提醒关于目标的设定:这一目标的完成,意味着下一目标的开始。也就是说,走向成功,就必须确定目标。相对于原来自我管理时的茫然失措,我开始领悟目标的重要性。管理学的分支即有自我管理,此项技能的掌握是成功的一半。另外还有一些感悟颇深的定律,包括儒佛尔定律:管理者的有效预测,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乔布斯作为苹果的总裁,恰恰是准确预测了“多点触控技术”和电子音乐时代的来临而创造苹果过去的神话的。管理作为一项有用而复杂的技能,必然要求掌握多种不同的能力。预测能力,必是这其中之一。决策要求收集信息,然后在信息时代,有效而准确的信息恰恰是很难得的,而且人们在看到与自己想法相违背的信息时,往往诸多怀疑,从而失去了做出有效预测的最佳时间。管理者自然要学会与自己想法相违背的信息。另外,需要脱离大多数人思维的固有模式,建立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显然,做出正确的预测不是多数人考虑到的。
书上还指出:正确决策,速度是关键。担心考虑地太多,只会导致迅速决策受阻,所有的正确决策,都是要现在做出来的。这对我的启发很大,由于平时我个人都是优柔寡断的,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把握机会,必须要做到快速决策。又根据二八定律可以知道: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平均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把精力花在解决关键问题上。因为社会上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只有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事。关于压力与动力的矛盾,书上指出:压力与动力是共存于一体的,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但需要有将压力转换为动力的能力。这可以与我的大学学习相联系起来。大学大一的学习要为大二做准备,因此目前自我管理这一块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本书的观点较为新颖,启发了我对自己的这种能力进行挖掘。
书中古狄逊定律表述:管理不是管理自己做事,而是指挥别人做事,一个累坏的管理者,是一个差劲的管理者。又有麦克莱兰定律:权利分享,创造价值。这为中国的管理敲响了很大的警钟,中国人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像诸葛亮。司马懿很早就断定他不能长寿,原因就是他的亲力亲为。必要的时候,可以为自己的员工贴上一个权利的标签,这能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产生其他激励方式所不及的效果。这使我重新开始探寻管理的本质。管理学作为一门指挥、控制的艺术,离不开对人的管理。诚然,自我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但是,管理主要是对他人管理。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时时刻刻提醒权力分配与管理他人的思想。
加之上次课堂上的商业贸易游戏,结合书中的零和游戏定律:一项游戏,总是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恰好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成绩之和永远是零。零和游戏定律说的是唯有双赢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书中举出了福特公司的与员工的“利润共享”计划,尽管公司花费了很大一笔奖金费,但是其得到的比花费的要多很多。实践也是证明,唯有双赢,才更符合博弈论的观点,才能做大最大程度上的获利。而这些,书中给了我很大启示。
10.推荐《二八定律》观后感精选 篇十
对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二八定律:二八定律反应了一种财富和机会分配的不平衡性,它就是用这种不平衡性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比如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重要的是抓住关键的少数,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要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管理者,你永远要将主要精神投入到主要问题上,才能提高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关键的是去做最重要的事,剔除那些占据80%但却无法产生足够价值的垃圾信息,集中力量在少数几件事上做好做精,才能提升我们的高度,在某一个领域走得更高,而不是处处用力,却处处都做不好。
罗森塔尔效应:由于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将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由于图像是竟然混沌的,而且形状特别像像一只蝴蝶张开的双翅,因而他形象地将这种“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的现象以“蝴蝶扇动翅膀”的方式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样一个惊世的经典说法。
蝴蝶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小事都不能糊涂。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不可承受的巨大的损失。西方流传着一首民谣,对此就有着很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11.《墨菲定律》读后感 篇十一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有时候也会形成一种暗示,尤其是在我们面对重要事件时,会被消极的负面情绪影响,担心会有不好的结果发生。
美国的苏珊娜·c·赛格斯特伦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概念: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避免墨菲定律的发生,也能够削弱困难带来的消极情绪。
她以此为基础,创作了《打破墨菲定律》这本书,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帮助更多人摆脱身陷困境的窘迫。最受启发的,主要是这两种方式:
1、培养乐观的性格
很多人听过口渴的人遇到半杯水的故事,乐观的人会想“太好了,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会失望:“只剩半杯水了!”
面对同样的事物,心态不同,导致不同的情绪变化。
乐观的心态一部分是先天的,有些人受基因影响,和其他人相比,能更好地面对打击。但主要部分,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自我意识的提升。
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乐观,可以适当的给自己设定目标,自我勉励,坚持不懈。当你每实现一个目标,对自己的信心和认同感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
2、如果不能“积极”,那就建立防御性悲观主义心态
负面情绪多的人,如果很难培养乐观的心态,可以试试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建立防御性悲观主义心态。
现实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做事前总是会预想不好的结果,以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进而做更多的准备,以防万一发生差错。和普通人相比,成功人士更能利用这种焦虑来促进工作。松下幸之助在《掌握经营诀窍,胜过黄金百万》中曾写道:作为总经理,经常有担心的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但这种痛苦恰恰是总经理的价值所在,因为没有哪家成功公司的总经理是舒舒服服不用操心的。
【帕金森定律读后感】推荐阅读:
帕金森定律-总结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