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4-11-20

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一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活动的实践,我想就中学生美术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对现在的美术教育状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的山区,美术课堂教学学校不予重视。有的家长认为学好文化知识才是当下正事,至于美术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不务正业。多数家长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就使他们的孩子错误地认为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

目前,中学生在美术方面大都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思想上不重视,轻视美术课,对美术课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主要表现为旷课、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不务正业。美术课上,常会看见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专心画或做的时候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成为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而其原因是没带材料,更有一部分学生长期不带材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学生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美术课上常常有学生偷偷地玩玩具,有的学生上课睡觉,或看其他课外书籍,或做其他学科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等等。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学生厌学既有教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不生动及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又有学生厌学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缺乏内部驱动力,即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得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教育心理学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因此,教师作为外在的因素应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是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负面情绪。对此,我觉得主要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教学环节不可沉闷、单调,应让学生多参与,如多设问题,多做活动,激发学生多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发现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时,可以请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在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将分散的心思集中起来,同时也让他明白老师的用心,从而自觉改过。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提高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增强探索学习的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情感协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性高,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发挥他们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有的学生自己非常喜欢美术,基础也较好,有天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学得既主动又轻松,而另一类则恰恰相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区别对待,对前者,可提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让其画一些更深入的画,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与动手能力;对后者,则要有耐心,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或给他们示范画画,一步步讲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只有轻松有趣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是融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一般说来,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决定着课堂的气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又能够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与修养外,还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认真的精神,时时关心学生及存在的问题。相互要信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普通肯定,也只有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兴趣与积极效果。反之,教师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令学生对该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消极,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到。”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和信任极其重要。因此,创建平等,自由、友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不断的去努力探索,去创新。有的老师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使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应力求以丰富有趣的新颖的内容,认真的态度,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也感到愉悦。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四是适度的表扬与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美术教师就不能心急,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成绩较好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是一种肯定,最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成绩进步最显著。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过分挑剔,可运用常识教育,进行耐心讲解,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动力。

三、总结

综上可知,“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动机关键要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气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信心。

2.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二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认识专业用途, 调动学习兴趣

人类生活离不开美术, 随时随地都可能与之发生联系。美术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理念, 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 满足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 培养面临就业的初级专业人才, 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 这就要求教学能和他们今后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用途, 看到它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学以致用,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所开设的三门专业课中, 工艺课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在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利用信息技术, 观看大量的设计图片和应用, 使学生看到它的实用性和美感。比如图案、四方连续等内容的学习可以和花布设计、装饰等联系起来, 招贴设计和学生作业展览联系起来, 等等。想方设法将专业知识和实用审美相结合,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 主动性增强, 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专业课堂的实践技巧,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专业的教学任务中, 基础课 (素描、色彩) 占有相当的比重, 学生要在画室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训练。对不少学生来讲, 这是一个漫长、艰辛的阶段。那么, 怎样才能在课堂实践训练中调动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 要在布置静物或写生对象上下功夫。如果条件允许, 尽可能选择和布置有感染力的写生对象, 使学生一看就想画, 产生较强的作画欲望。其次, 在辅导学生作画过程中, 方法、步骤要求要严格, 保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画, 第一步画好了, 下一步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比如, 完成一张完整的素描作业一般要经过构图、起形、上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几个步骤, 有的学生构图尚未经营好就开始起形, 形起得差不多了才发现构图不舒服还有的学生结构未起准就急于上色调, 色调上去了, 才发现结构不准确。这样改来改去, 不但没有了作画情绪, 把原有的写生劲头和兴趣也改跑了。因此, 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要善于控制和调节每一位学生的作画程序, 保证学生良好的作画情绪。第三, 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 对程度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要求更严格, 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 在训练中看到自己的才能, 领略到艺术的写生奥妙, 增强作画兴趣。而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要辅导与鼓励相结合, 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又要让其知道自己也有所长, 使其在不失信心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提倡教师示范教学,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技法训练课堂上, 仅凭说教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还要经常在学生中示范作画。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感染学生, 通过直观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兴趣, 防止学生走弯路。另一方面, 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体会更直接、更深刻, 辅导学生就更有针对性, 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 要想通过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 并且在示范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 范画要和教学相结合, 切忌卖弄技巧、故弄玄虚。

四、进行学生作业讲评, 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专业中的作业讲评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学生能在作业评比中训练艺术眼光。每个单元过后, 都要组织作业讲评, 把学生的画作集中起来, 教给学生讲评的标准和方法, 先由学生自评, 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使其在自评中得到锻炼、增强交流。再由学生总评, 尽可能对每一幅画评析、比较,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并且具体分析毛病在哪里, 怎样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体比较中认识自己的长处, 找出自己的差距, 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扬长避短,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作业讲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促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学习兴趣。

五、不断加强艺术欣赏,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进步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平时加强艺术欣赏、爱看书、看画、动脑筋的学生。所以, 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技法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艺术欣赏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修养, 让学生用认识的提高来带动“手”的提高, 通过艺术欣赏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艺术追求, 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

3.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引导 项目教学 原创 两手硬 实操

下面结合本人在设计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灵活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对学生学习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思路与做法,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上好第一课是重中之重

我们也曾听说或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厌学甚至讨厌老师。不能排除有些学科有先决优势,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去学,如果我们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学生偏科往往是相对的,完善的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哪一门不重要呢?那么,问题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必须特别注意为学生充分准备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教师引导学生上好第一节课实在是重中之重,也是吸引学生继续去学习的前提。

例如: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PAINTER等可以很直观地实现电脑绘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杂志排版等;而三维软件课程,如3DSMAX、MAYA、RHINO、PRO/E等用来表现工业产品设计、室内外设计、角色动画……如此精彩的电脑课程为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打下好的基础,如此实用的软件简直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谁又会厌学呢?

二、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教学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知识不是由读书或人解惑而得来的结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他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因此,美术专业的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是采用公司项目成功案例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以《机绘效果图》课程为例,分析项目实例式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针对装饰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讲授。上课前,首先给学生演示完成该项目所有的施工图片,其中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多角度效果图、报价资料等,做到先入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课堂讲授以精讲多练为主,逐个解答问题、中间穿插工作经验要点,如:绘制标准施工图、CAD图导入3DSMAX、从2D生成3D的过程、材质模拟或VRay商业渲染等,让学生“做中学”,每一节课犹如置身于公司的氛围中工作。

三、操作学习软件务必服务于实际,而不是研究软件

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自然成为了课上课下学习的主体。通过观察上课的表现和课外学生宿舍的走访与交

谈,那种求知欲、通宵钻研软件的态势并不亚于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更有甚者连一个工具或一个菜单命令都打破砂锅问到底。任何事物总要一分为二,电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我们难道一辈子研究下去?加上各类软件之间的共同性,我通常先向学生剖析软件的结构、特性与应用实例,如矢量图、位图、三维效果图、动画、视频等,特别强调实用教学,结合我在公司的实践作品,使学生了解软件的强大功能,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为快速表现自己的设计作品去学习,并非为钻研软件命令而付出大量的时间。

四、辅导悟性高的学生提前学习,营造课堂学习气氛

在一个班里,或多或少总有些学生责任心、自觉性和基础知识不够,对学习意识与目的性不够明确,加之虚荣心与攀比心,渐渐地造成恶性循环,而悟性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举一反三,学习的效率也很高。因此,我先观察与培养对该课目有悟性的学生学习,凭借他们的学习榜样和学习成果去影响与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时候分享一些励志的话语以鼓励学生。渐渐你会发现学生的心态、学习的气氛明显好转了,成绩相应也会提高。

五、软件只不过是一种表现工具,不能100%依赖它

在学习任何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讲求原创,原创的基础就是在“两手硬”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艺术设计系一直坚持强调实操能力,一是手工绘画动手能力,二是专业软件实操动手能力,缺一不可。

笔、纸、设计软件各自是一种表现工具而已。为了体现“两手硬”的原则,笔者以《电脑美术基础》为课程,讲解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原创性,需要学生在上机操作前提供灵感来源图或作品手稿图,必须为原创,纸上每一线条都可以表达学生的重要思维与创作过程。灵感有可能出现在不经意的“乱写乱画”之中。我通常提醒学生,只要你有第一次抄袭作品的经历,可能从此就失去做原创的能力。开始学生看着自己的手绘图却无从下手,“电脑可以表现我的创作?”“那种笔触效果怎样做?”“线稿怎样绘制?”问题遍及了整个课堂,个个都跃跃欲试,我看到时机就在眼前,结合功能强大的矢量图绘制软件ILLUSTRATOR,从使用钢笔描绘草稿、实时上色、画笔笔触到后期处理进行精讲,中间穿插工作绘制经验。教与学之间便很自然地展开了,每位同学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作品而学习。

六、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教学过程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课堂气氛都有不同的引导方式。那么教师需要经常“变通”,只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学生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就是好的“变通”。由于科学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被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教材的知识感知方式。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同时在辅导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性,而教师也体现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经历。

七、专门设立学生问题解答文件夹

每一门新课程的开始,为了快速与学生互动起来,我已经习惯专门在电脑里为学生设置问题解答文件夹,学生可以随时地将问题发过来等待逐一回复。作为教师犹如在教室摆下擂台,因此老师除了有耐心,还必须对该课程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工作经验作为后盾。实践证明,为学生设置问题解答文件夹,除了可以与学生有效地互动起来以外,还可以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从中吸收难得的教学经验。

八、一专多能,主张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去学习的教学方法。懂的东西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广。下面我根据学生的两个方面问题进行论述。曾有学生问:“我们为何学这么多软件?”由于软件应用领域的不同,会使用的设计软件越多,作品表现的方法与技法自然就越多。如PHOTOSHOP没有PAINTER笔触效果丰富、CORELDRAW没有INDESIGN强大的书籍排版功能、3DSMAX没有RHINO、PRO/E更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能力等等。

一些刚接触软件的学生问:“学好是否很难?”其实做任何事情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只要能把握自己喜欢的第一个软件,将其学好,再通过学习和兴趣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除了更进一步深化外,对熟悉其他相关的软件就容易多了。那种可持续性发展的迁移能力将会延伸到工作上。

九、鼓励学生参展与参赛

无论是参展或者参赛都很容易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无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除了在辅导学生方面认真负责,还要对该专题非常熟悉,能解决实际问题。

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随堂或者在课程结束前务必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我觉得这一细节非常重要,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由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在课程的前后,大部分学生还在延续他们的作品或更一步地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好的作品和有进步的学生应该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可以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对于作业存在很大问题的应给予第一时间的解答,力求让学生少走弯路,并感受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从提高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说,如果有条件的院校能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或公司参加实操培训的机会,让老师在课堂上不再只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而能够按企业、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也将是一桩莫大的功德吧。不才拙见,还望行家指正。

本文曾在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美术类三等奖。发证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职教论坛.2007第3期(下).

[2]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代理念.职教论坛.2007第5期(下).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美术鉴赏实践心得 篇四

在会产中参观了约3个小时,收获很多。虽然,以自己的鉴赏能力,还不能真正地透析作品的本质意义,但多多少少能凭自己的想象,与画面结合,阐述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我想,这是一种进步。

在诸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意大利的`艺术作品。鲜艳饱满的画面颜色,与时俱进的作品主题,深刻内敛的表现手法,精致的布局,皆让人印象深刻,驻足欣赏。 其中,《马林可尼》、《遥远的马林可尼》这两副组画令我印象很深刻。“看人看脸,看脸看眼,看眼看神。”透过两幅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一幅是婴孩时期,一幅是青少年时期。婴孩时期孩子的眼睛清澈透明,显得纯洁而对世界充满了憧憬;长大之 后的马林可尼,有着漂亮的双眼皮与精致的面庞,眼神中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此次展出,我看到了中西艺术文化的交融。当代中国艺术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艺术,结合中国特色和个人特点,创造出心的画风。如杭州画家方免衰,受著名书画家陆维建的影响,研习东方绘画,并在80年代初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得到西方美术教育,创造了“乱线画”。他的画一中国画的灵魂线条为核心,随意涂写,利用色彩线条的纵横交错来营造形象。

近看抽象,远看具象。画家米蓝尼的作品也很独特。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布局出一个乡镇的各种建筑物,画面紧凑而有序,颜色的选择温暖而令人感觉安静。除了美术作品外,在另一块展区,有许许多多的雕刻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5.南关小学品德与社会美术听课心得 篇五

郑克锋

通过这次听课,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多,8节课,每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同,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这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启发。

6节思品课似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自感受益匪浅:课堂上学生训练有素,并且整节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始终很热烈,学生的思维始终很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每一节思品课都仿佛让我们走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在其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心残疾人》

它有以下特点

1、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从真情体验中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开展心灵的^对面,体会残疾人的内心世界。

2、激发学生进行亲情体验和情感累积,在情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与角色体验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加深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从中感悟生活,感悟社会。

3、注重活动寓意,从情感体会中认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爱心,升华主题。

6.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篇六

一路欢歌笑语,谈笑风生。路途中,带队老师孟烨为我们大概部署了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并对成员作出具体分工,告诉我们注意的事项,也希望我们能在这一行中有所收获。

到达目的地简单休整后,我们立即出发赶往本次采访的第一站——山塘村。山塘村的村支书才让当芝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我校对山塘村做的扶贫工作,随即也带我们来到了大黄种植基地,大黄长势喜人,收获在即。

因为正好赶上当地的浪山节,村里人很少,见到多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我们是下午去的,三四点的时候,太阳很毒,但是并不闷热,绿荫下还是微风徐徐,很凉爽。工作之余我们也在山塘村的田间地头嬉戏,缓解工作的疲劳,消遣夏日的炎热。

热闹的背后,总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回到酒店,也不是闲着,按照个自的分工,开始对一天的采访工作做出总结。剪辑视频、撰写文稿、挑选照片……每个成员都不惜余力,很认真的一遍一遍磨合争取做到更好。工作全部完成到凌晨了,老师也要等着把所有工作审核过后才能休息,还要为第二天的具体安排做出部署。

大概是因为一开始相互之间没有默契,工作的很费劲,耗时长、效率低。但是后来几天我们之间越来越有默契,环环相扣,配合的得心应手。工作之余,也拉近了我们整个团队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为和之前安排好的采访地点还没有完全联系好,到甘南的第二天老师决定带我们去附近的桑科草原,练习我们的采访、拍摄技术,也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蓝天碧草,一望无垠,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肆意蔓延的惬意,让我们暂且忘了太阳暴晒的枯燥和风尘仆仆的疲倦。

路过桑科湿地公园的时候,我们都被印着“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几个大字的路牌吸引。仔细想想,在甘南的这几天好像真的没有很频繁的见到过垃圾桶,而且去小卖部买东西,也不会有塑料袋,都是纸质的或者布袋子。无限好的自然风光不被玷污,是对东道主的考验,也是对来来往往游客一种无形的感化。

整个采访行程的重头戏是27日去唐尕昂乡的采访,早上八点出发,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来。当天,央视驻甘肃记者站的王鹏老师也亲临现场,王鹏老师待人严厉,着重对队员们的摄影摄像工作做出指导,让我们获益匪浅。同时老师也操作无人机航拍,更加全面的记录了唐尕昂村的整体面貌,见证了我们来过的足迹。

一天的采访,看似时间短,但是还是足以让我们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到达唐尕昂乡张振南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张老师是我们学校派驻唐尕昂乡为辅助基层扶贫工作,现担任唐尕昂乡让吾曼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老师来这儿工作才两个月,但是他还是把具体情况了解的很全面,对村民和周边环境都很熟悉。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也带我们去村民家走访,探民情、听民意;还联系村干部带我们去学校帮扶的种植基地参观。我们也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采访,有些采访对象只能用藏族熟练交流,用普通话交流还有些困难,这就对采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访效果。因为是实地拍摄,所以对摄像也有很高的要求,跟拍各个角度都要提前盘算好,远景、中景、近景缺一不可,同期声、采访画面也要拿捏的很准……一天下来,两个负责拍摄的队员脖子上胳膊上等都有很明显的晒痕。

7.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七

一、学习现状:中职美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两种丧失

学习能力, 尤其是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尤其要注重的问题。对于中职教学而言, 文化课的学科知识往往和专业课的学科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 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不但是学生应该获得的素养,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在目前的中职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中, 明显地存在两种缺失。

以数学和美术专业教学为例:从教师的角度看, 数学教师重数学理论讲解, 习题练习;美工教师侧重实际画法的讲解和学生反复的绘画训练;虽然数学理论课和美术专业课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诸多教学上的关联, 但几乎没有教师思考过数学和美术这两门学科教学之间的衔接和教学衔接的意义;从学生角度而言, 文化课和专业课可以衔接的意识和行为趋于空白。我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几乎没有上数学课的兴趣, 虽然对美术专业课有学习的兴趣, 但很难得有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联想迁移到美术专业的技能学习上, 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专业学习的效果和进程。

教师对数学和美术融会贯通的教学能力的丧失, 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能力的丧失, 造成了数学和美术两门学科学习“距离”的拉大。

二、内在联系:从数学之美到美术之美

美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共同的追求。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之美体现在抽象的思辨、严密的推理、逻辑的论证、精确的计算、步步为营的思维方式。

美术则指占据一定空间, 具有可视形象, 供欣赏的除建筑艺术外的造型艺术。美术作品大多是三维空间的现实世界在二维平面上的真实再现。

粗略看来, 数学与美术貌似风马牛不相及, 但细细品味, 无论是何种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 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具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而寻找的工具就是数学。数学的思想和技巧一直贯穿在美术作品中, 借助数学这个工具, 可以使美术更加容易掌握, 使美术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都需要培养学习迁移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教学迁移到美术教学的6条策略来得到启示。

三、教学策略:从数学之美迁移到美术之美的6条策略

(一) 几何之美的学习能力迁移策略

1.点、线、面、几何体在美术专业中的基础地位。点、线、面、几何图形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世间万物, 都可以看出由点构成线、线构成面、最后由面决定的几何体的形态。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是人类在美术作品发展历程中运用的永恒语言;美术专业中的素描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空间感, 特别是结构素描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的把握要求更高。

在教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时, 在对美术班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 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例如, 通过对棱台的主要特征 (两个面相互平行, 所有侧棱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的掌握。学生可以避免对物体的外形轮廓掌握不准确, 在素描作品特别是对建筑物等的绘画中, 也可以提升对作品“形”的把握。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生学会了空间物体分类, 学会了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对复杂的几何体也能抽象出基本几何体。最主要是学生学会了把几何体结构特征用到美术绘画中去, 绘画水平有了提高, 对素描结构有了数学理论基础, 也更深地理解了本节数学知识的内涵。

2.将几何图形的直观图迁移到绘画学习中的技巧策略。估计每个美工专业的学生都希望能熟练地将千姿百态的世间万物画出来。要熟练地掌握这个技巧, 涉及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斜二侧画法的教学。在教授“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内容时, 笔者有如下的教学构想: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讲授, 学生觉得数学工具很神奇,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也渐渐学会把数学工具用到美术专业学习中去, 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美工专业能力, 从而渐渐提升自己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

3.投影、透视迁移到美术绘画中的技巧策略。从遥远的太阳照射到我们身边的光线, 可以认为是一束平行线。物体在平行光线下的投影在立体几何里叫作平行投影。而一个点光源把一个物体照射到一个平面上, 它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这些虽是数学上的概念, 但在美术绘画中是必备的技巧。

在教学“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一节时, 笔者采用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和美术作品欣赏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例如对比同一个正方体的两种投影图 (图5、图6) 来区别概念。让学生判断哪幅图与人的视觉效果更加接近?在实践中, 学生经常运用中心投影的方法来绘画, 使画出来的美术作品与人们感官的视觉效果是一致的。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中投影的概念, 就能理解为何大多数美术作品都采用中心投影的技巧的道理。

透视是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 (远小近大, 远淡近浓, 远低近高, 远慢近快) , 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方法。学生掌握投影与透视原理后, 在画画或欣赏作品上都有了理论基础 (见图7、图8) 。

4.三视图学习迁移, 提升美术专业学生多角度绘画能力的策略。美术专业中的初学者经常要绘制物体的正视图, 随着绘画技能的提高, 物体的三视图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 能比较完整地体现物体的结构。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作图要求与绘画中物体的结构图的知识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在教学中笔者以宋代诗人苏轼描写庐山景色“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的美丽景色, 同时抛出问题:“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时的不同景致是什么?并让学生揣摩这些美景的正视图。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临摹出来的图形应该也不一样。顺势引导学生学习三视图中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和画法。在教学中从两组简单的三视图来还原学生熟知的物体 (见图9、图10) , 并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图中, 还可能是哪些物品的三视图。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 学生开动了脑筋, 活跃了气氛, 激发了想象力, 并能准确理解三视图的内涵。

通过对相关数学知识应用的探索, 培养以后从事美术设计方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代数之美的学习能力迁移策略

1.平移和对称迁移到绘画中的技巧策略。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 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 也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学生学习函数平移性质 (表达式为f (x+a) =f (x) ) 和对称性质 (表达式为f (-x) =f (x) 或f (-x) =-f (x) 等) 时深感头疼。

怎样找到数学知识和美工专业相结合的点呢?在教学设计中笔者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讲解, 以达到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的目的。比如, 艺术珍品《最后的晚餐》 (图11) 是达·芬奇的名作, 画家把耶稣绘制在整个画面的中央, 显得庄严肃穆, 背后是3个大窗户, 中间窗户正好映衬着他的头部, 以耶稣为中心, 左右各6人, 相互呼应, 形成了对称图形, 基督的图像占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 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见图12) 。

为这幅画给定坐标系后, 引导学生去思考:哪里用到了平移性质, 平移了多少长度;哪里又用到了对称技巧等等, 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分析, 激发学生去找寻数学与艺术作品的关系,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欣赏艺术作品。

2.黄金分割运用到绘画中, 提升美术之美的技巧策略。1, 1, 2, 3, 5, 8, 13, 21, 34…是一个神奇的数列, 大家会发现, 这个数列的项数越来越大时, 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与前一项的比值越来越接近0.618。这就是著名的斐波纳契数列, 又称黄金分割数列。

黄金分割是数学上的一种比例关系。一般大家了解的黄金比例取1.618, 有时还有小黄金比例取0.382。随着课题的深入, 笔者要求美工班学生在课后搜集生活中的黄金比事例后汇总上交, 并特别留意黄金比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学生的作业汇集了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黄金比现象: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 人的肚脐位于身长的0.618处;断臂维纳斯为何如此迷人?因为这座雕像的尺寸在诸多地方符合黄金比。大多数窗户的宽长比, 电视主持人在屏幕中的位置, 有些植茎上, 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与圆周比率等都符合黄金分割率, 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 也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

寻找黄金比的过程, 感悟美的存在,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掌握黄金比例的同时, 在美术中运用好黄金比例, 给自己的作品带来美感, 在欣赏其他作品时, 运用这些规律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对黄金比例的探讨, 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之美和美术之美的融合。

四、教学反思: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的几个关注点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按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 。在数学文化课和美工专业课中, 怎样多地获得正迁移也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数学基础教育, 为数学知识迁移打好基础。

(2) 多与美工专业的老师沟通、交流, 寻找两个专业的结合点, 探讨迁移知识的内容与方式方法。

(3) 在教学中多尝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促使学生知识结构纵横比较。

(4) 克服思维定势, 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五、积极意义:激发兴趣与获得提高

通过逐步把数学知识渗透到美工专业学习中, 学生对数学与美术都有了一种新鲜的认识。原来学生认为枯燥的数学定义、定理和计算转化为专业绘画的实用技巧, 让自己的美术作品更加准确、完美;同时也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想学、愿意学、乐学, 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增强;从美术教学的反馈来看, 随着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技巧有了很大进步, 学生美术活动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了, 学生能独立承担班级美化工作和学校艺术墙绘画工作。从近几年的美术三项考试来看, 学生美术考试平均水平都有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声, 蒋文蓓.数学与美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8.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课;实践性教学

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学科的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教学模式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虽然近些年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素描课的兴趣,我们必须在教學过程中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设计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工作。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混沌的状态。可以说,教学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课改前的素描教学目标,还是依据传统的美术专业素描的教学目标而制定,在当时,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导致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觉得素描和其所学专业联系不大,不知道素描课对美术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时期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制订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基础水平而确定,一定要注重素描的实践性教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描。(1)通过风景写生或短期静物素描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对视觉信息进行有效表达,逐步提升学生再现物象和写生过程中抓形的能力,形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力,促进审美意识的提高。(2)通过培养学生默写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象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性的默写能力、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以便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扩展思维的习惯,为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融入设计意识,针对专业所需以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素描,还要培养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实现素描教学的转型。首先,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从单一写实向多元教学转型,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表现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创造能力的提升是核心问题,所以,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素描训练手段也应多样化。素描课单一写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一写实主要是训练学生艺术表现技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其次,要从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注重技能训练逐步向注重创意表现转型。一直以来,素描作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基本造型训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过于强调对物象的写生,而设计专业素描课程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进行表现与创新,所以,设计专业素描训练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在教学中导入“意向”教学训练,因此,现代素描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使学生在素描中能够获得独到的艺术见解。所以,素描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个别指导与作业讲评相结合。例如,素描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刻画与表现,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使学生对教学环节产生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变枯燥为有趣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素描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例如:我们学校正进行的示范校教学改革,专业课一律实行基于“一包三表”的探究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资源包”,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素描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另外,为了避免学生在素描学习中走弯路,我们可以采用过程分析法,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填“学习导向表”以及“学习评价表”,使用评价对比法和归纳法,通过自评作业,学生解说所学知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讲评,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创新学习提供保障。另外,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QQ群、微信、微课等教学手段也能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素描教学变枯燥为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还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良性发展开辟新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进平.素描基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吕祥勇.高校美术课素描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9.幼师专业暑期社会实践体会 篇九

今天一大早,就接到师傅(我们xx学生一般都由园里的大腕级领导亲自带,我的师傅就是保教主任。那家伙,那可是资深老幼教,我是又惊又喜呀)的安排:准备一下,下午A班的蒙氏半日班由你主课。

师傅这么快就把如此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是考验?是信任?难道是叶老师所说:“你的付出,别人都看得见。机会来了,你全力以赴,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你没有遗憾,别人也知道你尽力了。这就是真诚,这就是力量。”没有办法了,虽然我只是大一新生,在这关头,没说的,只有……拼了!!

嘻嘻,幸好平时老师给学姐上课时,我也旁听过。课余也认真和学姐们讨论过,对蒙氏教学的十大特点,儿童的九大敏感期有了些许了解。也没有时间去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赶紧准备吧。

向老师一通电话,向学姐一通电话,向师傅一番请教。。。我又信心满满了——我是谁?我可是xx的骄子,我能行,一定行!

嘿嘿,下午的课程经过,以后等你请我吃冰激凌我才能告诉你——谁让我激动,心口怦怦跳呢。你得让我冷静下来!

听听我师傅的评语:虽然是第一次主班,有些环节显得稚嫩,但是尤其是能把自己融入到宝宝中间,以宝宝为中心,把自己变幻为宝宝,适时,适性的协助和引导着整个活动,可以说是深得蒙氏教学法的其中三味!

听听,这评价,一个字:高!二个字:真高!三个字:实在高!!

10.师范生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

在这一个月,我们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在我实习期间,教师的准备和书写上,课时的把握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因为有周围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我,帮助我。

虽然实习之前,我们学校里也有过试讲的实践,但是面对中学的数学课堂我还是心里没底。因为课改的要求,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只是教书的人,而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传统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要跳出老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在教学中有独到之处,让学生有个愉快的心情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并且要好好的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

11.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占非常大的比重。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安排给幼儿的美术课时间也比较少;幼兒园没有足够的幼儿教师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都出自美术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后,所学的美术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美术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喜欢用让幼儿模仿自己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枯燥无趣,很难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美术知识正多元化发展,教师却仍然依据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幼儿的思维被束缚。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开展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工作时,美术课程的设置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应以培育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程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但不少院校和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和绘画训练实践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实践训练远比接受理论教育重要得多。

二、针对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1.美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让幼儿理解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要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学校在给学前教育的学生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考虑到所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案要适合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要求太高,要先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再让幼儿用绘画等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美术的乐趣。教师要对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学习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独特的个体。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天性好奇,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教师的解答,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更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要想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就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时,应将幼儿看作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是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曹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2]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基金项目:高校教师聘任制十年盘点与省思,项目编号:11XSY K122。

12.关于美术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篇十二

什么是天赋呢?我认为天赋就是当你开始做某方面的事情时,世界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你的心平静而喜悦,而且只要你稍稍一做就远远超过了身边的普通人,并且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时自己总能才思不断,总有好多想法,这就是天赋,就是孩子的特长。一个人只有在做符合自己天赋的工作时他才是轻松的、快乐的,自信的,充满热情的,创新不断的,这样最终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一、通过设计比赛,让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天赋

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内组织了多次设计比赛,比如自行车设计比赛、滑板设计比赛,圆珠笔设计比赛,铅笔袋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逐渐认识到有的同学擅长创意设计,有的同学擅长绘画,可以说一部分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而其他同学则从比赛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开拓了视野和思维角度,提高了审美水平,知道美术不仅是绘画还包括设计,体会到美术设计对于产品的重要性。而对于具有绘画或设计天赋的学生,通过多次比赛他们清晰地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发现了自己的卓越才能,增加了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通过评奖活动,找回不同天赋的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每次征集完作品后,我和同事们都认真仔细筛选比较,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力争让有创意的作品都能获奖。除了买些小奖品外,我们对获奖的作品都颁发了奖状,由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为这些学生颁发,而这些奖状都会作为班级的荣誉张贴在自己的班内。所有的获奖作品都将在校内宣传栏内长期展出。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获奖学生及所在班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在一次颁奖过程中,其中一个男孩获奖了,颁奖的时候他哇的一声哭了,发言的时候说道,他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在家老骂他废物,他特别自卑,今天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不是废物,他也能获奖,自己原来也是很优秀的人!听着孩子的发言,我的眼睛也开始湿润了,发现孩子的天赋多么重要,它可以让一个“废物”变成天才!

三、通过座谈会实现去功利化,重塑学生成长观

我利用美术第二课堂多次召开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们一起讨论了中外名人成功经验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探讨了爱因斯坦,他小时候喜欢数学,父母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以后为他买了很多数学方面的书籍,在父母的呵护下,爱因斯坦的天赋得到充分发展,最终成为科学大师。我们又探讨爱迪生,爱迪生喜欢做实验来解决他心中的难题。尽管家里拮据,他的母亲一直支持儿子的爱好,很早就创立了他的实验室,爱迪生的天赋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发明大王”。如果他们的父母不对孩子进行细心观察,没有肯定孩子的天赋,没有支持孩子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想必也就没有了这些科学巨人。

座谈会中我们也讨论当前教育思路的功利化倾向,当前唯考试分数论,相比考试分数其他都是次要的,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倾向非常可怕,评价标准太单一,它让教育偏离了方向,教育首先应该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天赋,从而努力去做好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然后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今后发展需要的各种优良素质,如感恩、团队协作精神、善良、乐于助人等,这是根本。

通过在美术第二课堂上开展多次座谈会,学生和家长们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一颗崭新的种子开始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家长们通过座谈讨论也开始更新成长观。

13.美术专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三

2008年,乔晓光教授带领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在陕北吴旗调查村落文化。2008年,乔晓光教授带领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在陕北乡村考察。2009年,乔晓光教授带领研究生在贵州黄平县枫香寨考察革家人“哈冲”祭祀习俗。摄影 谭芳目前,学院派在文化价值观念上是单一西方的教学体系,学院教育应当探索解决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应该把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及教学体系引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明确民间美术是艺术院校学习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补充,乔晓光教授一直倡导大学乃是研修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域,而青年学生又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创造发展的新生力量。2003年,乔教授提出了村社“活态文化”的方法论,倡导基于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与基础研究的基本理念,使非遗与民间美术研究进入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中国剪纸的多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此前对少数民族剪纸传统的全面系统的考察、记录与研究近乎是空白,因而,乔晓光教授开始关注并对民族社区的剪纸传统进行持续性地跟踪调查与个案研究,以中国剪纸这个最具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物种,进行跨区域、跨民族的持续调查研究,来探索非遗的研究方法、保护机制以及非遗作为大学课程与专业学科发展的模式与方法。2009年10月,乔晓光教授申报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批准号为09AF006),2012年10月项目结项并提交终审,科研项目时限为三年,然而,这项工作,自世纪初迄今已经历时十五年余年,他带领团队深入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长期的田野考察,获取一手材料,目前,已基本摸清了少数民族剪纸的大致分布,也确定了不同民族田野调查的基本区域。通过持续性深入的田野调查方式,考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社区活态文化与村社传统,这正是民间美术学科在经过“非遗”转型以及长期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所深化与总结的方法论,也是乔晓光教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民间美术研究与艺术史论研究有所不同,因为民间美术是依然在民间生活中保持活态性的文化形态,具体的民间美术品还关联着社区文化传统与生活,文献则是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要佐证,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历史文献是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路径。目前,关于民间文化的系统活态文化档案,亟需抢救性的发掘、记录。乔晓光教授提出“活态文化还原法”,活态文化指一定自然生态中具有民族性和地域信仰传统内涵的社会生活形态和区域生存实体。活态文化研究立足于村社个案研究,多民族传统村社是国家体制管理中的最小单元,也是农耕文明形态的基本单元。通过村社传统的调查与个案研究,将文化物种还原到整体文化语境和地方知识中。活态文化即活的文本,相较于现代科学理性的分科之学,民间文化是复合、多元、混生的,逻辑思维是因果的,民俗思维是感应的,生活是一部生生不息的活态文化史,源自现实生活的经验解释是解读人性的真实文本。因而,在教学中,他一如既往的贯彻还原生活事实、具体地域语境的原则,以活的生活常态与文化事实为立足点,发掘出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信仰内涵、民众情感内驱力、核心的生存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以此进入文化传承与抢救保护的针对性研究。目前,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传承十分艰难,这和所谓“下里巴人”的文化持有群体的边缘身份和弱势处境相关,学院精神里还十分缺少真正的人文关怀。在大学繁杂冗多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方向中,都有着国际化的理论体系与学科方法,但本土民间文化学科与传统研究方法往往处于边缘境地。民间美术本有一套地方知识与手工技艺的传统认知体系,其古老的传统濒临消失,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与有为青年参与到抢救、发掘、记录、研究以及传承的事业中,致力于建立基于本土语境的话语与文化体系。

2014年,乔晓光教授带领学生到云南省澜沧县龙竹棚寨对拉祜族剪纸传统进行田野调查。2014年,乔晓光教授带领学生到云南省澜沧县对布朗族剪纸传统进行田野调查。摄影 董永俊乔晓光教授在日常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中,始终坚持“村社活态文化个案研究”的方法论,即民间美术的活态村社传统个案研究,鼓励学生回到家乡,走向基层的农村,深入民间生活,从学院书斋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打开身心,感悟深植文化原乡的吉祥与苦难,激活内心的情感,怀着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从而撰写出具有人文关怀的文本。历届毕业生撰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屡屡获奖,广受好评。2010届王春艳硕士学位论文《一个农民的“美术史”——户县农民画代表人物刘志德的个案研究》,以文革时期户县农民画的代表人物刘志德为研究对象,对农民画的历史进行新的解读,对农民作者进入农民画活动、组织方式以及农民画作品生产等方面的微观历史细节进行探讨研究。2011届硕士谭芳以云南楚雄姚安西山彝族的服饰剪花为研究对象,以官屯乡马游村和作门乡左门村为村社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图像收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活态文化研究方法,将服饰剪花等文化载体还原到具体村寨的文化生态体统,同时研究服饰剪花传统、传承人及其文化传承,并据此分析其传承现状和影响因素。2013届孔琼佩的学士学位论文《男巧巧的剪花——河南省陕县南沟村剪纸传统与现状的调查》一文,以河南陕县南沟村为田野调查地点,当地称男性剪纸艺人为“男巧巧”,南沟村的习俗,无论春节还是喜事都喜用黑色剪纸,此文对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的文化环境、制作技艺、传承人和保护现状进行调查与记录。2013届张小荞《草原上的蝴蝶——一个剪花女人的口述史》一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内蒙剪花女子郑蝴蝶从贫苦农民到依靠剪纸立足于北京的从艺之路,内容涉及学艺、传承、流变等,从郑蝴蝶个人的角度理解乡村女人与乡村剪纸。2014届本科毕业生陈明溍到陕北佳县对剪纸大师郭佩珍进行口述调查,撰写《一个乡村女人的图像志——郭佩珍剪纸图像研究》,以郭佩珍剪纸为个案研究,将活态文化还原法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结合,全面系统地对郭佩珍的剪纸图像谱系进行图像志梳理,并对图像来源与图像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整理与记录,将剪纸题材与图像形式还原到社会生活与郭佩珍的人生经历中,考究文化发生的区域、个体命运与艺术创作的关联。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石家庄美术馆为郭佩珍策划了《生活的史诗——一个乡村女人的剪花史》个展并在国内与欧洲巡展。2015届马明新对河南民间玩具泥咕咕进行田野调查,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对泥咕咕流传变化的探究——基于主要传承人口述历史的田野调查报告》。通过对五位泥咕咕制作者的口述调查,对文化背景、传承现状、发展困境等问题做出思考,并对泥咕咕的保护方法提到独到见解。2016届胡炘融的学士学位论文《长乐抬阁故事会现状及功能探析》一文,使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与呈现了湖南省长乐镇抬阁故事会的活动流程与故事象征,并对传承现状进行思考。2016届苏欢的硕士学位论文《“行好”的内驱力——内丘东庙“一船人”与“东关庙会”的关系研究》,对河北邢台内丘地区妇女“行好”俗信活动进行了持续一年的追踪田野调查,对该地区具有频繁性、复杂性、混生性的“行好”民间信仰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呈现出乡村妇女真实丰富、错综复杂的信仰生活,进而探究“行好”行为的内在动力,她也因此获得“王森然美术史奖学金”。综上所述,乔晓光教授坚持指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侧重学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具体的文化物种或传承人的个案调查与研究,注重将文本表述还原到活态的乡村社区时空语境中,关注文化传统在时间历程中的传承与流变。本科生陈明溍,对陕北佳县天才剪纸传人郭佩珍的剪纸图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荣获一等奖。摄影 陈明溍

本科生孔琼佩回到家乡,对河南省陕县地坑式窑洞里的黑色窗花习俗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田野调查,毕业论文荣获一等奖。摄影 孔琼佩河南陕县地坑式窑洞里春节时张贴的黑窗花。摄影 孔琼佩硕士生苏欢对河北内丘妇女的“行好”俗信追踪田野调查一年,毕业论文获“王森然美术史奖学金”。图为行好妇女正在制作七月七庙会上祭拜的天棚地棚剪纸。摄影 苏欢硕士生谭芳在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左门乡比较系统地调查了彝族剪纸,毕业论文获得一等奖。图片由谭芳提供乔晓光教授所坚守的中央美院民间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社区实践和遗产保护事业,已经历时近三十年,他更希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普及与可持续的基础,把校园的非遗课程扩展到与田野与社区的关联,这也是目前高校知识体系当中所欠缺的文化资源。当今,全球现代化促成了文化遗产时代的到来,中国亟需建立针对本土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学科建设,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如何推进并实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发展,这是几代人应该直面的时代课题。乔晓光教授在中央美院文化部非遗传承培训试点项目中提出了“三知”、“三化”,倡导让大学和社区互动起来。摄影 裴诗贇

本文转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村社文化 田野实践 活态传承 生活之树长青

大松树(剪纸)

14.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本次认识实习定期为两周。前一周由指导老师组织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分别参观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学院网络技术中心、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基地,第二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哈工程大学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子大世界、哈尔滨美龙电控有限公司。

通过近两周的学习,我们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丰富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增强了观察能力,让我收获颇多。

具体实习进程如下:

7月4号上午星期一阴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心机房中的服务器与交换机的配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联接服务器、交换机与主机所使用的连接线,然后老师给我们讲了学校所使用的各种构件和结构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所使用的服务器是联想6512,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型,交换机型号:D―link100M24口交换机,网络编号是指连接各台主机的用户线编号,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组成,连接线主要采用双绞线和光纤。

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网络实验室的交换机柜,交换机柜中包括主交换机、服务器、数台D―link100M24口交换机,并且了解到主交换机与D―link100M24口交换机采用光纤连接,D―link100M24口交换机之间采用双绞线连接。

7月5号上午星期二阴信息网络中心

参观了学院的网络中心,我们了解到校园网的总体结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1、核心层。

2、汇聚层。

3、接入层。

本校网络核心层采用华为s8016交换机,该交换机属于万兆交换机;汇聚层采用华为s6506和s5516等交换机。

通过前两天的实地的参观实习和相关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我学习到网络中心的服务器的配置,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主要配有网络管理服务器,网页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等,进一步加深理解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现代制造工程中心是我校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贷款进口配置的,拥有多种高精密高强度加工仪器。

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我认识到了许多精密的仪器如:

(1)由MIKRON公司制造HSM600V数据五轴超高速切削加工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高精密度设计使用。

(2)由德国制造的DMC63V数控立式加工机,工作范围X―630mm,Y―500mm,Z―500mm,主要转速50―10000rad/s,主轴功率30kw,定位精度0。015。

(3)由意大利制造型号C7X32,X―260,Y32,Z―450四轴联动机器。

(4)由日本制造的数控电火花慢走丝线切割机,技术原理:瞬间断开产生电火花,精度高。

(5)CNC计算机数字控制室,主要用于教学、培训、编程工作。

(6)快速控制中心根据程序快速把模型制造出来。

(7)三维光学扫描仪,用于数据采集。

(8)扫描电镜室用于材料进行成分含量分析,还可以对材料的内容结构进行透视和观察。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电气工程学院试验基地,现场参观了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的设计。

其包括: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应用电子实践基地、电气控制工程实践基地、电子工程实践基地、EDA实践基地、单片机工程实践基地、工业控制工程基地。

在图书馆的信息报告厅,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院郭黎利院长做的一个关于通信电子专业的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通信电子信息专业特点:

(1)发展速度快;

(2)应用范围广;

(3)涉及知识领域广;

(4)交叉学科领域广;

通信的基本理论:

(1)电路理论;

(2)电磁场理论;

(3)信息与信号;

(4)计算机;

(5)通信系统;

通信的基本技术:

(1)模拟通信: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2)数字通信:数字信号传输,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5)移动通信设备必须适于移动环境。

通过郭教授的讲解,我们对现代移动通信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移动通信的特点,理论基础的要求,技术指标和发展前景。同时郭教授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我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上一篇:描写秋天的九年级高分作文20下一篇:小学六一游园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