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爱的教育(共9篇)
1.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一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教师的爱则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力获的爱,教师都有义务奉献爱。
记得工作第一年,班上来了一个小朋友——明明。他非常可爱,可是由于出生时大脑缺氧,造成左边手脚不灵活,生活自理困难重重。幼小的他多了几分腼腆,少了几分活泼。出于同情和责任,我投入全身心的爱。每天清晨他走进活动室,我总会投以亲切的微笑和他打招呼;每次自由活动,我便会叫上一群孩子和他一起玩玩具,陪他练走路;每次早锻炼、做游戏,我更会伸出温暖的双手,鼓励他一起参与。
明明刚入园的第一天,我想从她妈妈的怀里接过他,可他一下子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放开,不肯下来,由于经验比较少,我束手无策。可她妈妈态度比较坚决:一定要把明明留下。我觉得孩子真有点可怜,赶紧抱起他,明明在我的怀里不哭也不挣扎,只是眼睛呆呆得看着某个地方,是生气?是恐惧?还是……孩子们该尿尿了,我扶着小明明走到小便池旁,帮他脱下裤子,他没有尿,也不知是没有尿意还是不习惯。可是等我和孩子们收拾完玩具时,明明的裤子已经湿乎乎的了。我没有生气,迅速地把他妈妈给他留下的衣服换好,见他不哭不闹,我又忙别的事去了。可等我再次走到明明的身边时,只见他的脚旁又是湿地一片。我走过去耐心的对他讲解,明明似懂非懂的看了看我,没点头也没摇头。
到了下午,明明已经有些熟悉了,自己玩起了积木,我又特意嘱咐了他一遍尿尿时要告诉老师。可没多久,明明的裤子又湿了。我心里有点恼怒,可还是忍住了,我给明明收拾好以后,来到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游戏。游戏还没等做完,我发现明明的小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曲,走过去一看,果然他的裤子又湿了一片。这时是“火山爆发”呢?还是“心平气和”?一天竟尿了四次裤子,我一时也无语了,但还是选择了后者。人民教师不是宰相,肚子里也撑不了船,更何况区区渺小的幼儿教师呢!他们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当你面对那一张张童真稚气的小脸,更何况是明明这样的孩子,你能有什么怒、什么气呢?只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应该的、必须的、责无旁贷的。
为了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更多地给他爱抚和帮助。我还手把手的教他学着攀墙走路,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他。还有一次,尽管我们小班在一楼,但出去做操和户外活动,还是不免要下四、五级台阶。刚开始我手牵手抚他下去,时间长了,为了锻炼小明明,就让他自己慢慢下去,可孩子们前呼后拥,稍微碰着他就会摇摇晃晃,有几次甚至被碰倒。起初,我又着急、又生气,后来我请班内孩子们轮流做小队长,出去的时候,轻轻的扶着他下台阶,这样情形就好多了。于是,明明的身边多了许多的小帮手,上下楼梯有了小朋友的鼓励和保护,午睡起床也有轮流穿衣服、系鞋带的值日生。就连其他家长也经常来询问明明的情况,主动为他替换衣服。大家都和明明有了深厚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在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关爱下,明明整天乐呵呵的,行动、生活自理上逐步好转,就连做游戏、学本领,也样样想争第一。同时明明在被爱之时也学会了关爱身边的同伴。此时的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多给孩子一点欢笑和快乐,我无怨无悔。
爱,拯救了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孩子;爱,造就了一个健全的人格;爱,是我对幼教事业的承诺。我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我的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让我们的爱回流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2.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二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挖掘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 是对幼儿实施爱的教育的良好途径, 为此, 我园运用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 大力弘扬民间文化, 有力地激发了幼儿爱的情感。
一、在节日中, 感受和浸润爱
节日是普遍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多种方法, 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增强幼儿爱的情感。
1. 环境熏陶法。
创设爱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一进入环境, 就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刺激与暗示, 从而受到教育。如:春节前夕,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创设墙饰“过大年”, 幼儿们兴致盎然,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出来, 浓浓的亲情蕴含其中。大班幼儿还学习包饺子, 参与的热情和深深的祝福在幼儿中间传递。
2. 情感体验法。
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激发, 使幼儿体验到某种特定的情感, 继而产生相应的认识或行为。如:带领幼儿到养老院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让每个幼儿照顾一天“鸡蛋宝宝”, 带着它们走路、画画、做游戏, 体验妈妈怀着小宝宝的不容易。
3. 榜样示范法。
运用榜样力量教育影响幼儿, 使幼儿通过模仿, 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以高尚的师德、诚挚的爱心、对幼儿的关怀、对弱者的同情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关心, 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 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幼儿观看抗震救灾电视节目, 了解解放军叔叔冒险救人的事迹, 许多幼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 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对他人境遇的一种替代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移情训练法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圈子中走出来, 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理解他人的情感与需要。幼儿最喜欢过生日, 生日这天可以吃蛋糕、收礼物, 这时就要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是谁给的?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我们通过各种节日, 加入适时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家的温馨。
5. 角色扮演法。
这是指角色承担者在特定的情境中, 遵循社会对角色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通过开展“娃娃家”“在医院”“在幼儿园”等游戏, 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医生、教师等角色, 细致照顾小娃娃、生病的孩子, 热情对待小伙伴。根据不同的节日, 适时调整投放新材料, 赋予游戏新的内容。如:中秋节前后, 我们增添了许多彩泥, 幼儿可以制作各种“月饼”, 并讲述自己过节的故事;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生活拓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做跟进学习, 使幼儿亲身投入活动, 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形成丰富的爱的情感。
6. 实践活动法。
把幼儿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 在自身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认知、体验, 形成态度、习惯。在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时, 我们将幼儿的亲身实践作为重要一环, “做一做”, 成为活动的归宿。爱家人, 就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爱同伴, 就要友好相处, 有争执也要协商;爱弟弟、妹妹, 有困难要帮忙;爱集体, 游戏规则要遵守。通过实践与强化, 幼儿在活动中萌发爱的情感。
7. 随机教育法。
利用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这对巩固知识、培养品质、提高能力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爱的情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将各种节日教育纳入升旗活动, 通过现场访谈、情境导入、课件展示等方法引导幼儿。各班教师结合幼儿特点组织活动, 在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爱祖国、爱劳动、爱同伴、爱教师、爱父母等行为展开随机教育, 以适当的方法给予鼓励。
8. 家园共育法。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长在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注意发挥家长的优势,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幼儿发展。学期初的家长会上, 我们将各种节日的活动方案向家长介绍, 将需要家长支持、帮助的内容进行说明, 分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有的家长为我们提供资料, 有的家长到园参加活动, 有的家长来园助教, 还有的家长带领幼儿到工作单位参观。我们将每次活动在家长园地和网站上进行登载, 扩大教育效果。我们还深入社区, 如:让幼儿学包粽子, 送给孤寡老人, 与退休教师同览津城新貌, 与社区老人联欢共庆重阳节, 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结合促进了家园共育, 加深了亲情。
9. 行为训练法。
幼儿可塑性强, 情绪不稳定, 思维具体形象, 因此不宜过多地说教, 而应让幼儿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受。每个节日我们都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 其落脚点是教育幼儿表达和展示爱的情感。如:“三八”节你要为妈妈做什么, 国庆节你看到了什么等。教师和家长帮助幼儿记录感受和想法, 生成互动墙饰, 帮助幼儿建立、形成良好的情感。
二、在民间艺术创造中, 塑造和展示爱
民间艺术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 表现出朴实明朗、热情向上的风格, 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我们认真分析自身 (教师、幼儿) 的优势, 结合现有的资源, 选择幼儿感兴趣、易表现的剪纸、泥塑、风筝、扎染、民间体育游戏、脸谱制作等内容, 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 让他们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1. 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 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美。
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是与教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两个体系, 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 也就没有教育。有的班组织了亲子共游古文化街活动,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同游览, 不仅增强了亲情, 更有助于实现家园共育, 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
2. 创设适宜环境, 为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我园注重打造优美健康的教育环境, 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来打动幼儿的心灵, 播撒民间艺术美的种子, 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各班的活动室和走廊, 处处充满民间艺术的魅力, 幼儿和家长制作的灯笼, 显示出祥和、喜庆的气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扇子形象生动;大小各异的风筝色彩鲜艳;扎染的台布、衣服典雅、漂亮, 一件件作品渗透着幼儿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在“泥塑”主题活动中, 我们把搜集的图片 (惠山泥人阿福、泥人张作品、高密的锅子花等) 张贴在活动室里, 把搜集的泥塑作品、幼儿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摆放在窗台、玩具柜等处, 给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优势, 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和更好的服务。
春天, 组织幼儿到附近公园放风筝, 活动前我们约好家长和幼儿一起放风筝, 通过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学习放风筝的方法和技巧。活动中幼儿懂得了放风筝时, 要先识别风向, 再逆风放风筝的知识。这种走出园门尝试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尤其是幼儿和家长一起放风筝时, 彼此关心, 相互欣赏。我们还请擅长剪纸的老奶奶来园展示高超的技艺, 幼儿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学着, 一幅幅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出现在幼儿手中, 他们惊奇、兴奋、快乐。
结合每月的社区活动, 幼儿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到活动基地, 送给社区里的小伙伴, 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本领, 另一方面将民间艺术传播到社会,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 把握儿童特点, 提供支持, 是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关键。
儿童时期是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期, 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教育重点, 在进行爱的教育时, 小班教育定位为爱父母、爱家人;中班定位为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大班定位为爱祖国、爱劳动、爱美好的人和事物等。教师遵循幼儿特点, 适宜地组织活动。如:小班幼儿结合“娃娃家”游戏制作简单的泥塑, 学习喂娃娃、照料娃娃;中班泥塑以浮雕式作品为主, 在秋游采摘的基础上塑造出各式各样的果树;大班幼儿以立体塑造为主, 开展“我喜欢的小动物”塑造活动, 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爱与想象力。
幼儿有了经验和热情, 并不等于就具有了艺术素养, 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 了解他们的困难, 适时给予帮助与支持。以制作花灯和扎染为例。
在制作花灯时, 我们帮助幼儿在折叠好的原材料上画出线条, 鼓励幼儿大胆创意, 剪出各式窗花, 再用废旧奶盒包装成灯笼状并装饰上窗花, 一盏盏漂亮的花灯诞生了。在绘画鱼灯、蝴蝶灯和小鸭灯时, 引导幼儿自由地运用不同颜料涂上漂亮的色彩, 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及时给予赞扬, 幼儿从中得到被认可的快乐, 体验制作花灯的乐趣, 更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勇气。
3.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师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37-01
教师,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否值得被尊敬,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就理所当然的被尊敬,而是因为我们的思、德、言、行让人尊敬。在虐童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幼师教育的缺陷,幼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立法的不完善。
一、师德建设不容忽视
虐待儿童事件的背后,主要还是师德教育缺失的结果。因此,针对那些刚走上新岗位的年轻教师,要进行从教前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对那些心理确实不健康的,立即取消教师从业资格,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虐待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个别教师工作中的情绪化问题,还要进行重点督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耐心与情商。
虽然当下确实有极个别教师背离师德,做出有悖师德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师队伍整体和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都是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的。孩子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老师应该像甘露一样去抚育他们。
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要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上,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抚育我们的后辈,所以自身师德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要懂得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用最无私的心去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感受,与学生分享快乐和喜悦,带给学生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回忆,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关心。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学生不优秀跟不上学习就对孩子有成见并且虐待孩子,应该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有偏见,特别是那些有缺陷的孩子,或者成长在不幸的环境下的孩子,那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自闭,成绩不优秀等等,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热情、耐心的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的温暖。
2、树立文明的形象和行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模范的能力,老师的行为很容易被学生模范并且学习。孔子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老师的信念、道德、行为都很容易被学生当作是学习的典范。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件小事,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和蔼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吸引每一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引导学生成长。唯独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关注
值得反思的是,虐待儿童的老师的心理素质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教育孩子们的方式是否得当,以及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健康。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遭受到扭曲和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但也和自身认知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以及和自身的修养也有关系,所以其实自身的心理的健康是可以塑造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探讨怎么让教师的心理更加的健康。
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很多人都以为对自己是很了解的,对很多事也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事实上并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保持兴趣和培养兴趣。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3、幼儿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科学施教,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等知识,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三、立法的漏洞需修复
虐童不仅仅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是当虐童事件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却没有对应的措施去补救,因为法律的空白,很多虐童者都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国外也会出现虐童事情,也有专门的法律来惩戒那些虐童者。
许多国家,对虐童事件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修订。而这也应该是我国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并没有规定“虐待儿童罪”这一罪名,当前有必要增设虐待儿童罪。
因此,要加强虐童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执法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强有关幼儿园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据,加强管理和规范,相关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查力度。不让那些没有证件的幼儿园钻空子做出一些有伤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遇到不公的待遇和人身健康威胁的时候不懂得怎么去反抗,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去爱护和关爱他们,需要我们的国家加强立法保护儿童的权益,也需要我们社会这个伟大的群体去关注他们。幼儿需要的是关爱和保护,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每一名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健康、快乐和自信,而不是体罚幼儿的行为。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太原5岁女童因不会算术题 十分钟被扇几十耳光,2012年10月23日00:30 山西电视台
4.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四
前段时间抽空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折服。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种种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笔生了花,一篇篇感人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倪美英老师在序文中提到: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以教育为主题的故事,应该很多,也许书中的事情曾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从事教育工作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很多,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也会如同本书一样,感人肺腑。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 教师的“要”:
1、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孩子为“有”,而不是“无”。
2、了解孩子,认识孩子,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孩子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孩子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方法,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3、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反应,孩子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二 教师的“不要”:
1、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2、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孩子学习。
3、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天下没有万能丹与特效药,千万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三 启发:
1、多关心我们的孩子,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2、学习型组织的体会:系统思考;自我增进;团队学习。
3、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文末作者更以他专业的知识,为故事提供许多学理与启示:
1、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2、打他,骂他,不如先了解他。
3、爱的温馨,是用脑也用心。
4、用今天,点亮孩子的明天。
5.幼儿教师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五
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性小说。《爱的教育》以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从十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十分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了父母、姐姐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的劝诫启发性文字,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每月故事”。
看完《爱的教育》,我受益匪浅。这一个个小故事,都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大道理。我觉得《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不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我希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爱充满整个社会,让孩子们在爱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6.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六
这本书写下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用心去读,发现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用心去打开宝库的那一把锁,就能得到无穷的宝藏,孔子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仁者爱人”这本书则教会了我认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爱。
令我感动的一篇是《万里寻母》故事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家庭,为了家庭生计,母亲到遥远的地方去打工,家里因没有收到母亲的信,小儿子主动去找母亲,一路上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但是这时,母亲生病了,他的到来,让母亲有了活着的希望,终于三个小时后,她的病治好了。
是一篇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喜欢的一首诗――《游子吟》,因为他写出了母亲对我那无私的爱,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我要在母亲在我身边时好好的报答母亲。在每个母亲的眼里我们的命远远胜过她们的命。好好的珍惜母亲吧,你的人生道路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母爱。
我此时不禁感言,是母亲在我哭泣时,热情地安慰我,母亲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给予我生命,是母亲在我跌倒时搀扶我。是母亲在我牙牙学语时热情地指导我。是母亲,在我有了优秀的成绩时,眼里有了激动的泪花,是母亲在我心中有了心事时,而耐心地听我诉苦。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最纯洁的爱。母爱伟大无私,纯洁善良,我们要感恩,去孝顺母亲,有了母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母亲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我爱您,我长大后一定好好的报答您,你的用心良苦,我都铭记在心。”
“爱是一盏灯,照亮黑暗中前行的道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救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
7.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七
笔者认为, 情感教育即用真实情绪与客观思想考证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理性情感的指引下正确对待学生的思考与行为, 以最大的诚意包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难, 以人本理念为基准,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个体, 尊重个性, 致力于培养全人学生。情感教育是爱心教育的顶层设计, 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的改变, 它革新了教与学的二元关系, 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培养与道德建设。爱心教育, 乃是情感教育的升华和沉淀, 在确立情感教育的大前提下, 爱心教育将激发学生的道德感与公平正义思想, 让学生冷静对待问题, 客观看待差距, 善良面对社会。爱心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双向发展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尚未成为制度化与日常化的管理范式, 而高职院校对“情感”“爱心”的理解, 大多停留在某位教师或某所高校的个别层面, 尚未能发觉此项理念的深远性与重要性, 本文将以两项理念为切入口, 以制度化的考量为标准, 较为深入地探讨该项课题。
一、情感教育与爱心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重实用方面基本达到了目的, 但随着社会思潮的滥觞, 高职教育的本质与要求在逐渐变化与提升,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从功能教育到德育教育, 从实用教育到实用与个性教育并举, 从填鸭教育到启发式教育, 从严肃性教育到有爱的教育。当下的高职教育缺少个体关怀与情感教育, 缺少人性教育的弹性, 过于刻板与功用, 沿袭了高中、职高教育的授课风格, 对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及传统教育关注的道德层面没有过多的涉猎, 在此种教育环境下, 学生可能出现“有才无德”“恃才傲物”等行为状态, 将社会功利化、极端化的思想带入大学生活, 将人与人、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商品化、庸俗化。
情感教育及爱心教育既是高职教育改进的目的, 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知识与充沛情感的自然人, 这需要教师与学校各级部门秉承爱心办学、以生为本的理念, 用情感与爱心感化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奉献学生、帮助学生。
二、情感教育与爱心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情感教育和爱心教育是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最新要求。情感教育的根基建筑在对人类共通情绪的认同上, 即教育者预设了对人类正能量的肯定与祝祷, 在“性本善”的共识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召, 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人类种族的良好社会品行, 并以此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和家庭建构打下思想根基。
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受到专业的束缚, 阅历较浅, 视野不够宽阔, 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容易出现自由涣散、沉溺网络等通病, 此类情况, 在高职院校和本科教育中大为存在, 而情感教育的运用及普及可将发生此类问题的风险值减低。
情感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 将人类共通的品质、毅力激发开来, 提高风险抗挫性, 加大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 总而言之, 受过此类教育的学生更加“感同身受”, 更加“情绪丰满”, 会以悲悯之心体察大学生活中的人事关系和生活、学习遭遇的困难, 坚信未来生活的美好及光明, 对人类现存的失衡、不公具有公平正义感, 对朋辈间的关系更为珍视。
“当下的教育一个最大弊端就是:不是培养完整的人, 只是培养工具人。一切向西方看齐, 言必称美国, 整个社会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赶超欧美的内在冲动。”[2]过度追求科技的发展将人类与教育不断“异化”, 使得我们教育思维机械化、规程化、模块化, 缺少对学生个体的精确掌握和对不同时代学生的灵活教育。“工具理性”在高职教育建立初期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将学生、教师、行政三者的关系精心梳理, 确保着正常的教学教育环境和学校秩序。然而, 当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 制约发展的瓶颈油然而生, 我们面临着社会供需与高校学科建设的矛盾, 学生综合素养不高与用人单位需求提升的矛盾, 校园呆板管理模式与学生逐渐增加的自由天性的矛盾, 林林总总的矛盾归结到底, 即是教育理念的滞后与社会流动趋势产生的症结。
情绪情感是指挥人类行动的因子, 是教育者高度注重的教育方向。高职生自主学习性不高, 对社会及国家大事关注度低, 通过情感教育的输入教育, 能够健全学生的精神世界坐标系, 将人生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爱心教育不可或缺。与情感教育这种宏观教育系统相比, 爱心教育更为具象可感, 是在情感教育指挥下衍生的具体标的。爱心教育是跨国家的通识教育, 培养的是具有宽广博爱精神的君子型公民。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应该从两方面入手来塑造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是以具象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 使之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与个人职场发展的潜动力;二是以情感教育建立健全学生的精神领域,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无限宽广或建立一种可无限宽广的可能。在达到两项目标的过程中, 爱心教育通过内化外不化的教育特征, 将全面塑造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 使之呈现出自信、谦逊、阳光等特征。
三、情感教育与爱心教育双向交叉理论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行动方略
教育与受教育, 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互为因果, 情感教育与爱心教育理念的提出, 既是对学生的要求, 也是对老师的规则, 只有两者不断磨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爱的能力, 高职教育的发展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首先, “双向教育”要求教育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来源更加多元与包容。高职教育的教师与管理队伍尽量避免单一性、重复性, 应跨地域、跨地区吸引人才, 避免知识储备和教师生活经历上的重叠性。积极从社会引进人才、专才, 降低对专才、怪才的准入门槛, 将社会需要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 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期待和育人培养手段结合起来, 鼓励教师扩展知识储备, 不断精进学习。
其次, 要设立健全的管理考核制度, 确保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质量。制度是生命的保障, 高职教育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的实现应是建立在规章考核制度上的产物, 而这套制度建立的原则应为:不折腾现有的教学环境, 不在爱的名义下约束学生, 不过多增加行政与教师的工作量, 减少大行政制度下的陈陈相因与繁文缛节, 将关心的目标盯紧学生, 而不是其他。
再次, 双向教育的感情基点为: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个性差异, 求同存异, 不打击个性, 不扼杀特性。“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大学的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等方面, 还体现在大学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等方面。”[3]高职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 这是我们教育首先要认识到的客观存在, 对待成年人, 应理解大于说教, 感化大于规约, 掌握好谈话分寸与处理分寸, 从朋友的视角对待学生。
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 情感教育和爱心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包容, 需要全体教工心向一处, 力向一面, 无私奉献, 主动出击, 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管理、教学水平, 将服务型大学的育人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谷朝众.毛泽东青年培养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2 (07) .
[2]吕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J].职教论坛, 2012 (17) .
8.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篇八
当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和迁就使一些幼儿逐渐养成了任性固执的个性及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习惯,形成了“只知人该为我、不知我要爱人”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克制自我需要的意识和能力,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必须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火热之心,这是培养幼儿爱的情感的首要条件。同时,恰当的教育方法也必不可少。生动形象的教育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幼儿爱的动机,使之产生爱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
如何使幼儿学会接受爱、体会爱,萌发爱,学会表达爱呢?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尝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幼儿实施爱的教育。
一、充分利用各种游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游戏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强的特点,而游戏符合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操作,从而让幼儿有了亲身体验。游戏还能促进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所以,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容易被幼儿接受,使幼儿产生共鸣。
如在“热爱祖国、认识国旗”主题教育中开展体育游戏时,我让一组幼儿扮演中国队,一组扮演世界联队。幼儿对比赛很感兴趣,劲头十足:跑动的幼儿瞪大了眼睛,喊“加油”的幼儿都跳了起来。当一名幼儿不慎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而暂时落后的时候,这一组的孩子都急了,挥着拳头大声地为他加油。最后中国队胜利了,孩子们望着升起的国旗,跟着唱起了国歌。此时,孩子们不由得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心中萌发了一种初步的爱国意识。
在玩有关旅游的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书籍,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唱儿歌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疆域的广阔、物产的丰富、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解到中华各民族的勤劳、勇敢、善良,使幼儿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渴望自己将来长大了去探寻祖国的宝藏,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就可以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展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很多幼儿对过节非常感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充分挖掘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五一劳动节,我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爱人民教育;植树节到了,我带领幼儿到郑东新区种树、为花草松土,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夕,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就早早为文艺演出和游园活动而忙碌着,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要送礼物给幼儿。我教育幼儿要懂得感恩,在接受礼物时要意识到许多人在关心着自己,要向送礼物的人表达谢意。
三八妇女节,我们园举行了“夸妈妈”活动。活动第一步,孩子表演爱妈妈的歌曲、儿歌,营造出令人激动的气氛。第二步,请妈妈代表讲一讲养育孩子的辛苦与快乐,讲一讲自己工作之后操持家务的辛劳。幼儿听后知道了妈妈的辛苦,有的说:“以后不让妈妈给我穿衣服了。”还有的说:“妈妈工作太辛苦了,以后不让妈妈给我洗脸洗脚了。”孩子们说得很动情,妈妈们也都深受感动。接着教师弹起了《我的好妈妈》,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唱起来。此时,亲情得以表达,幼儿心中萌发了最初的爱的情感。第三步,教师示范红花的制作过程。第四步,孩子和妈妈共同制作红花。最后,教师把妈妈请到前边,孩子向妈妈献上红花和甜甜的吻,一句“妈妈辛苦了,我爱你”,让所有的妈妈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体验到了身为人母的快乐。
就这样,在不同的节日教育活动中,幼儿爱的情感一次次得到升华。
三、把集中教育同爱的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集中教育既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时机。集中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爱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习惯。
如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对幼儿进行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在认识国旗时,我将一系列有关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一个目的,按照计划开展系列性教育活动。我在教室中布置了大量图片,上课时组织幼儿画国旗、讲国旗、升国旗等,使教室环境同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一个特定的氛围内对国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萌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我的小伙伴”综合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进行游戏、不抢占玩具、要互相帮助等。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幼儿爱的情感,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建立了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不是看看图片、讲个故事就能实现的,必须将其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不错过任何教育的机会。妈妈、老师和小朋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影响着幼儿。
比如母子之间所固有的强烈的亲情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孩子的个性品质也影响着他与周围人的关系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劳,听妈妈的话,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学会帮妈妈做事情等。爱妈妈是一切爱的基点,幼儿只有在这种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一步爱同伴、爱周围的美好事物。
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对幼儿的影响也很大。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幼儿能听到、看到的,容易直接激发幼儿愉快向上的情感。教师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内容,教师良好的情感与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比如,教师与幼儿说话和气,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轻声安慰不小心尿裤子的小朋友,并及时帮他换好干净的衣裤;天气凉了,为幼儿披上外衣;为孩子制作各种他们喜欢的玩具……这都会使幼儿时时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受到爱的熏陶,从而学着去爱老师、帮助小朋友。慢慢地,老师病了,孩子们会送来药;老师讲课嗓子哑了,孩子们会端来水;当小朋友不慎跌倒,孩子们又会围上前去帮他拍打身上的灰尘、安慰他。
总之,我在日常保教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使幼儿逐步懂得了爱,感受到了爱,并初步学会了表达爱,进而使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实验幼儿园)
9.浅谈幼儿爱的教育 篇九
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要有一颗挚爱之心,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幼儿园是孩子家庭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幼儿十分稚弱,又处在生命成长的初期,每一步都对其未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孩子耐心、细心、呵护与培育并重,每一个一日生活,每一个活动都孕育着发展。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安全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牵连着家家户户。
一、全心全意真诚付出
每个成功的幼教老师,都应该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爱最真诚地献给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乐园,使之幸福生活,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无论他们来自怎样的家庭,无论他们的品行如何,幼儿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用一颗慈爱善良之心来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为孩子着想。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的爱源于血缘本能的爱,那教师的爱更多的则是博爱。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有义务获得爱。爱体现在许多的方面上: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等等。幼儿的世界是最纯真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曾有一幼儿刚上幼儿园时,由于不适应,经常躲在被子里哭泣,我发现后想了许多办法都没解决这一问题。后来一次的偶然——我那天抱他,轻轻地抚摸他和他轻声地说着话,发现他好安静地依偎在我的怀里,笑容不断地从他的脸上呈现。从那以后再也没见他哭泣了。他的家人也发现了他的转变,都非常高兴。通过这件事我感触很深,对幼儿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并付出你的爱,多抱抱幼儿,让他们知道你的爱。从那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死规定,就是对来园的班上每一个幼儿每天都要抱一抱。让他们了解老师对他们的爱,并不亚于他们的父母,因为我们一直都把他们当作我们自己的孩子,热爱每一个幼儿就像热爱每一个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在工作中拥有一份体贴的爱心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莫过于是献出我们的爱。希望获得教师的爱是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教育力量,能够发挥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记得在我的班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反叛淘气、错误常犯、是非不断。对他的反叛我曾经一筹莫展,可是自从有一次,在我发糖果的时候,将多出的一颗送给他,还微笑地说:“老师爱你,所以多送你一粒”。他出乎意料地接过糖,高兴地对同伴说:“老师爱我哦!”从那以后,他变得乖巧伶俐,还时常引以自豪地说:“老师爱我的!”在那一刻我才发现,老师的爱对小朋友是如此重要。一个成功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在教育中利用爱。这种爱是一种广泛的无选择性的爱,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丑陋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孩子,也要爱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淘气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爱。
在孩子给我的一声声甜甜的“妈妈”;给我的一个个紧紧的拥抱;给我的一个个重重的亲吻;给我一声声轻轻的问候与关怀中……我感觉到我是拥有了这一份爱了,也收获到了孩子给我的爱了。
三、真诚沟通——心灵的桥梁
在三年工作的晨风暮雨中,因为与孩子在一起,我有了极大的欢愉和力量,我感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充实,精神上越来越富有。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年,遇到了这样一位小男孩——小闯,他霸道,独占欲强,老师和他说什么他都不理不睬,就当没听见,孩子们都不愿和他做好朋友,就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我是一位人民教师,我怎么能轻易放弃我的学生呢?通过调查我才真正了解到,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特征,是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的,找到了原因我就对症下药,通过和家长的接触交流,一方面肯定孩子在园里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每天我都耐心和他交流,刚开始,他对我还是有排斥的,但久而久之,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小闯开口对我说第一句话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看到了希望。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小闯快乐地成长着,他变了,变得可爱,变得慷慨,变得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累,很想偷懒。但我的心底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我是教师,我要在丛林中给好多好多寻找梦境的孩子引路,我要在他们的心里写一本很美却又很难写的书。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的态度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强烈的意识时时提醒我,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不能懈怠,更不能彷徨。在与学生相处的朝朝暮暮中,我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正是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
四、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要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爱”则成了我们唯一不变的教育主题。因为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我曾记得在新教师上岗培训时,有位心理学教授告诉我: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广而爱之”!我把它称为“博爱精神”。记得去年的某一天,我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王怡辰的妈妈,我们便聊起了孩子。她满脸笑容地告诉我:“许老师,这几天我家王怡辰一回家就高兴地说:‘妈妈,许老师也叫我小宝贝了’,你没见她那骄傲的样子!她说以前老师只叫可歆可弈囡,现在老师也叫我小宝贝了,我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呢!”
听了王怡辰妈妈的一番话,我又惭愧又后悔!其实“小气”的是我,我完全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感受。可歆、可弈是我们班的一对双胞胎,长得漂亮又可爱,平时对她们也是倍加关爱,没想到却忽视了别的孩子的感受,因为我总觉得只要我也爱别的孩子就行了。怎想到,孩子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记得那天用餐时,王怡辰又吃到了最后几位,我蹲下身去,摸着她的脸说:“快吃,小宝贝,饭都凉了!”“好的`”!只见她一改平时慢吞吞的样子,大口地吃了起来。而且回想起这些天王怡辰上课要比以前积极多了,一直上课不举手的她,现在总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小手,看见我还亲热地叫我“许老师,好妈妈”,没想到,我的一声“小宝贝”竟然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改变!
第二天午睡起来,看着钻在被窝里的孩子们,我轻轻地唤了一声:“小宝贝们,起床啦!”只见孩子们一骨碌儿爬了起来,谁也没有赖床。陆梓浩在床上大声地喊了起来:“哦!许老师叫我们小宝贝喽!”只听王怡辰对着大家说:“许老师也是妈妈呀!”听着孩子们这些真诚的话语,我感动万分:“你们每个人都是许老师最喜欢的小宝贝!”
五、和孩子们结伴成长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只是整天和孩子们玩玩闹闹,多有意思啊。可其实,在工作中,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千头万绪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孩子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教。当我笨拙地学着给孩子穿衣服、梳辫子、扣纽扣、系鞋带,整天重复着一件又一件同样的琐碎的事情时,我苦恼过,迷惘过,甚至想退却……然而有一天,当我坐下来,班里最顽皮的孩子轻轻的走到我身边,他对着我说:“老师,你很辛苦的!”甜甜的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惊呆了!我只知道他会捣蛋、会惹我生气,没想到他还会关心我,无限的感动和幸福涌上心头。我喜欢上了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我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也是那么的精彩,甚至有时很高兴于孩子们每回走到我身边甜甜的叫一声“妈妈”。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从此以后,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片云彩,那么你就必须拥有整个蓝天。你不必沉迷网络、不必精通流行,不必通晓天文地理,但你应该什么都知道。今天的孩子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通过多种媒体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小脑里装满了问题,如果有一天,孩子问你“老师,恐龙怎么没有了?”你会如何回答呢?“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用这种话去搪塞孩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是自己能尽快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片蓝天?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靠日常的教学相长,二是靠业余的读书充电。休憩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的幼儿杂志,做好信息摘要,使之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不断更新,使我开阔了眼界。
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每天清晨,当家长依依不舍地离开孩子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对教师的期盼。有的孩子体质差,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照,有的孩子智力一般,希望得到老师更好的启迪,有的孩子调皮好动,希望得到老师耐心的教育……为了能与家长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后,我常常和搭班老师一起进行家访,一次次的对话,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沟通,迎来的是家长们信任,理解,支持的目光。
每一次与孩子们共同游戏,我都觉得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是游戏的指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孩子们的心中的“大孩子”。爱模仿、好动、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为此,我常常有意识地将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与故事或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学着做,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教育情境。在满足孩子活动需求的过程中达到练之以行的目的。排队时,我会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来学做“七个小矮人”,一、二、三排队,看谁的本领最大,由于孩子们扮演了角色,个个情绪都很高,不等我说完“三”,他们已排好队了。午睡时,我有意识地用猫妈妈的口吻说:“小猫走路静悄悄,不声不响睡午觉,都是妈妈的好宝宝。”有时活动进行到一半,突然会发现许多的孩子东倒西歪的,眼睛也不知飘到哪去,这时我会赶紧停下来,然后用鼓励的口吻说:“哇!许老师要看一下哪个小朋友坐得本领最大!眼睛里面的许老师最漂亮!”这个时候全班的孩子一个个挺着胸、抬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不神气啊!
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时,想起自己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在电脑中抒写下一天的感受时,常常最想借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来表达那一份可贵的真情。
七、远扬爱的风帆
每当喧嚣散尽,清茶一壶、浊酒一杯或休闲或平淡的时候,我总会在记忆的长河里拾取几朵温馨的浪花,于清茶和浊酒的清香中慢慢品味自己的幼教生活。
选择了幼教这份事业,就意味着梦想将与汗水同舟,就意味着收获将与风雨兼程。三年的幼教生涯,我放弃了操场漫步的悠闲,放弃了精彩电视的欣赏,眼里看见的是工作、心里装满的是孩子。没有上班下班,脑子里充满着新课程、新理念,心底里荡漾着教育教学的激情。茶余饭后的谈心促学,夜半更深的精心备课,制作教具。我用我全部的身心工作着,有付出总有回报,一届届送出的孩子们带着红领巾,手捧奖状来到我的面前,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开朗了,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了,这一切的一切,才有了我今天的满足,享受着从未有过的欣慰;这才有了我今天的抒情,感觉到问心无愧的轻松。
【浅谈幼儿爱的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09-12
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07-14
浅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06-21
浅谈幼儿的美术教育论文09-28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07-06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09-08
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09-11
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10-17
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论文10-25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