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2024-10-20

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共12篇)

1.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

重温《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伞…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ァ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ァ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ァ(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 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 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 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预设目标

1、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了解《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故事情节

-ァ(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ァ(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ァ(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ァ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ァ∠旅嫖颐蔷痛忧榻谌胧掷纯纯次恼率侨绾尉咛灞硐种罡鹆恋闹腔鄣摹

-ァ(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ァ(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ァ(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ァ(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ケ静阒行吹街罡鹆痢靶θ菘赊洹保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ァ(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ァ-ァ*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 学生讨论

B. 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明确:1.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2.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原因:“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ァ(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六)学生讨论拓展

-ァ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ァ(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ァ(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ァ〗裉欤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练习

文后练习四。

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教学改进

[《空城计》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2.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二

一、精读文本, 吃透教材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作为语文老师, 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 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 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 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 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 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 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比如, 在教授四年级下册教材《巨人的花园》时, 反复阅读文本后, 我决定在设计时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在想象中陶冶情操。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 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 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 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 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 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 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 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 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 拾级而上, 步步深入, 由文悟情, 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

二、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 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 不是省事, 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基于这一认识,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 我还做了如下设计:

1. 音乐, 渲染气氛

上课开始, 我直接出示了花园前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片, 并配上喜悦和荒凉的音乐, 分别找到文中对这两个场景的描述, 指导学生认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感受花园的变化, 通过读体味孩子们的心情前后对比。通过音乐的渲染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文本中的情绪, 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2. 词语, 浓缩画面

出示词语时, 其中既有表示花园春天画面的词语, 也有表示寒冬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孩子们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也能体会到严冬的寒冷和荒凉。然后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 让学生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 效果出奇的好。这组词语的设置, 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 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究竟是什么让温暖的花园变得如此寒冷呢?”

3. 研读, 感悟文意

先让学生找出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嬉戏的语句, 学生一下子就找出“孩子们都坐在树枝上, 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树木都十分高兴, 纷纷用花朵打扮起来。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探出头来, 朗朗大笑。”通过让学生了解写法, 体会情感来感知孩子们在花园中的快乐。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 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 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 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 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 在指导后再读, 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 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 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 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 再次读“唤来寒冬的, 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最后通过前后的鲜明对比让孩子感悟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文本内涵。

三、以生为本, 方法灵活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 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 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 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过程中,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 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 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设计中, 我非常注重“读”, 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 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 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 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 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在感受花园的“美丽”,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读中感悟, 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 抓住“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 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 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 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 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说话训练, 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 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 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当然, 也有很多不足, 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 对学生总是不放心, 孩子们能自主完成的, 教师也舍不得放手, 整节课还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应该是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开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3.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三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达成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逐渐陷入了瓶颈之中,导致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質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瓶颈入手展开了分析,然后针对突破瓶颈的方法作了阐述,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瓶颈 突破

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出现了瓶颈,对语文教学形成了制约。所以,必须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打破制约瓶颈,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分析

(一)教学理念陷入瓶颈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陷入到一个困境,难以实现突破,导致教学活动的展开难以达成预期成效。比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促使教学活动要做出改变。但是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产生了认识偏差,陷入到刻板执行以人为本教学活动的窘境,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混乱。具体说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在不同理念下实现的行为融合,并非是按照单一理念进行教育活动。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出现了陷入单一理念的怪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方法存在制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方法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前,板书式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虽然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存在清晰的理解,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将这些教学方法切实运用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对新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没有确切理解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重点,导致实际应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进而回归到板书式教学当中。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基础,无法落实到位,导致教师还是以板书式教学为主。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存在,需要贴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之中,课外拓展及其有限。这一问题就导致学生思维锻炼桎梏在书本上,没有对更多的语文知识产生认知。从语文的本质上来说,其就是对生活的总结升华,所以教学内容需要立足课本,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拓展,以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

(一)革新教学理念

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势,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将其当作课程教育,更不能将其当作一项工作。而是应该认识到语文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培养作用,以此作为展开语文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和延展性。任何一项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延展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不同教学理念的融合,打破其局限性,拓展其延展性。比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若是要彻底贯彻,必将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出现一些新变化,出现新问题。因此,可以将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体,指导教学活动展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展开语文教学。比如,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在教学鄂教版《最后一片藤叶》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所刻画的最后一片藤叶在实际生活中代表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通过这种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而言相当于一个期限,即其死亡到来的期限。当藤叶掉落,则说明其死期已至;若藤叶未掉,则说明其还有生存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中,最后一片藤叶象征了希望,其是绝境中人们的指路明灯,能够给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文中通过对藤叶的描画,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希望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希望的存在。”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提升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拓展,对于提升教学活动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主推作用。通过拓展内容,学生可以对书本知识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拓展教学内容一般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比如,在教学《最后一片藤叶》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引入欧亨利的其他优秀短篇小说,进行纵向对比,然后再通过分析文章的异同以及作者的创作经历,对文章实现深度拓展。比如可以引入《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对课文进行横向拓展,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立意和写作方式。然后,从作者的创作经历出发,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差异进行辨别,再以《麦琪的礼物》的写作方式和内涵思想反观《最后一片藤叶》,以此实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当前存在的瓶颈使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成为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必须对当前存在的瓶颈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教学内容等途径,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

4.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四

本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爱上读《水浒传》,怎样读《水浒传》及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平实自然。透过文字,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3.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小报。

5.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 “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描述的是一群有着不同肤色的蜡笔娃娃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因此而争吵。后来通过紫娃娃的劝说,蜡笔娃娃团结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描绘出了令他们惊叹不已的美丽画卷。课文文字优美,情节富于变化,人物对话真实生动,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们通过朗读从中能感悟到集体的力量大。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6.鄂教版刺猬教学设计 篇六

一、注重学法指导,发展学生能力。

常言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教学预设中,我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当学生找到能表现刺猬害怕的词“四下望望”、“试着跑跑”、“不动了”,师适时肯定这种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指导学生迁移这种学法,在感受我为刺猬营造的“月光”、“树干”时指导学联系画面体会情感。这些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一步品读刺猬后来的表现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到刺猬用报纸做窝,喝水,用尖刺刺苹果这些趣事,并能从中体会出我对刺猬的“善待之心”。在读懂文本后,适时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以后写“动物”的习作作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迁移运用,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注重读的训练,读有层次。教学时,默读思考,是对文本整体的朗读,也有对重点文段的研读、品读,同时,大力实施个性化朗读,指名读,评价,再读,学生们把刺猬的表现及心理展示得鲜活、传神;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使师生已浑然忘我,恍若自己就是那文中的“我”、“小刺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训练了感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语感。

三、以学导行,延伸学生思维。

第六单元以“人与动物”为话题,意在提示我们要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去感受那份自然的和谐,教学时将“我”与刺猬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现于眼前。如:引导学生感受“一会儿……一会儿……”的画面的温馨和谐。并拓展想象、练习说说它还会怎样呢?用上这两个词,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延伸了学生思维,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此刻即时以学导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地球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小生灵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引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个话题,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更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使小刺猬适应“我”家的原因是创设出树林一样的家,那么动物最好的家仍是大自然,对动物的尊重莫过于让它们真正回到自然这个“大家”。在学中导“行”,延伸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感。

7.鄂教版《语文乐园二》教学设计 篇七

1、了解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了解汉语言文字灵活多变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让学生体会分号、句号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3、名言意在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精妙,激励学生执着追求。

4、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积累应用成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精妙,激励学生执着追求。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再次静心读句子,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点拨。

5、指名读,男女生读。在读中领会方法。

6、教师出示句子,加强方法指导。

7、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动脑筋写一组这样的句子,请其他小组同学说词语含义。

二、第二题。

1、自由读这两句话,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了解分号和句号的用法。

3、教师归纳

4、带着体会品读句子。

5、指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运用了分号和句号的句子,加深认识。

6、小结。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名言,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同桌互背互评。

5、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6、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名言,注意行款整齐。

7、制作名言名签。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故事的来历。

2、自由读文,说说它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文中的“凤毛”指的是什么?在文中勾画下来。

4、让学生试着用这个成语说句话。试着找近义词。

5、同桌之间再讲讲这个故事。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学会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为和人物身上发生的难忘的事,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继续培养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修改作文。

激发学生倾吐愿望,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最崇拜谁?说说你为什么崇拜他?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及时交流各自感受,师生共同点评。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写作手法。

(1)写人离不开写事。选择令你特别难忘的事。

(2)要注意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崇拜他的理由。

(4)注意记叙文的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5)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评,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1)是不是一件难忘的事?

(2)有没有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你崇拜他的理由?

(3)是否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教师相机小结。

五、课堂作文,集体修改。

1、根据自己的口述开始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讲明习作修改的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3、组内互改互评。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问题,有目的地讲评,集体修改。

6、自我修改。

8.鄂教版名字的来历教学设计 篇八

1. 了解自己并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

2. 感受到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 学会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长辈们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百家姓》简介、“赵“姓介绍、小资料《姓氏来历》、

《赵姓名人》视频、聂海胜、杨威等六人的图片)

学生:

1. 学生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含义及取名字时发生的小故事。

2. 收集有关自己姓氏来历的资料。

3.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我的名字

1、谈话,交朋友,师以小诗让学生猜自己的名字:落花满地散芬芳,黄莺齐鸣诉衷肠,莹莹如玉着霓裳,绝代天骄世无双。

2、让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看谁的介绍能让老师很快记住你?

3、揭示话题。(板书:名字)

活动二:姓氏来历大探秘。

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名字,但我们的名字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由姓和名组成。关于自己的姓名,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

2、说起“姓“,就不得不提到一本我国古代很有名的蒙学书《百家姓》。关于这本书,有没有谁对它有所了解的?(师简介:《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等,被列为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据考证,这本书是北宋初一个书生所撰写。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外,复姓30个、共计438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何止438个,就是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谁会背?(齐读)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

2、“赵”姓为什么排在首位?是怎么来的?介绍“赵“姓。(课件)

3、你知道你自己姓的来历吗?生介绍自己姓的来历。(适时穿插搜集资料的方法)

(板书:来历)

4、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看来,大家的姓都是大有来头,有以国名为姓,有以创造发明为姓。。。(看书,出示小资料: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华人姓氏的由来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4.以乡、亭之名为氏。今日常见姓有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5、那查了,看了,听了这么多姓氏的来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呀?有什么想说的吗?是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前,我们就有了“姓”,我们的姓氏文化有着5000年 的悠久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板书:源远流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朔源的情结,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6、听说过“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吗?想知道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和你同姓的名人有哪些吗?我们还是先以百家姓之首的“赵”姓为例,来看看。(课件:《赵姓名人》)

7、我们也象这样,来介绍一下和自己同姓的名人。当你介绍他们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觉?(为拥有和这些名人相同的姓氏而自豪。)是的,我们了解自己姓的来历,知道和我们同姓祖先和名人事迹,这些只是姓氏文化的沧海一粟。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知道有关姓氏的什么问题吗?打算采用什么方式去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带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去探寻,记录下来, 相信你们会收获到更多有趣的知识。

活动三:说说名字的含义。

1、我们的祖先都有了自己的姓,可同姓的人越来越多,怎么办?于是人们想到在姓的后面取名字,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独特与众不同的姓名。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父母或长辈们花费很多心思,有特殊的含义,是吗?(板:名字的含义)课前向爸爸妈妈询问过自己名字含义的同学举手?

2、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猜一猜,看谁猜别人名字的含义猜得又快又准。 谁想让别人猜自己名字的含义?(指名猜)(引导生生互动)

3、一个学生家长写给自己孩子的信。(王笑端)(范例:取名)想到过你的名字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小插曲吗?听了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是的,你是爸爸妈妈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珍贵的宝贝,为了给你取个好名字,可谓是绞进脑汁。

4、同学们,相信你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都经历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你能向同学大声介绍吗?(多名学生)(田颜铭)

5、每个同学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从刚才大家对名字来历的讲述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小结:是啊!从你们呱呱坠地,甚至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你们的父母亲人对你们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在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每个人的名字承载的都是长辈对你们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呀!

师:来,让我们带着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大声地说出你们的名字(生齐答自己名字)

活动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 师: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更能向全世界的人自豪地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聂海胜、杨威等六人的图片)(旁白:聂海胜10月,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们湖北人的骄傲;翟志刚,这个 令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名字,9月,他在太空中迈出了一小步,却跨出了祖国的一大步;“跳水皇后” 郭晶晶多次获得奥运会跳水金牌,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在游泳场上最美丽耀眼;杨威,也是我们湖北人,曾一度被人称为“千年老二”,终于在20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冠军,杨威再次扬威世界;很多男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姚明,在全世界的球迷有15亿以上。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被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中国飞人刘翔,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夺得冠军,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位三夺110米栏冠军的选手。)

2. 师:欣赏完他们的英姿,你想说什么?

师小结:是啊!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训练,终于不辜负父母期望,为祖国争光,他们做到了名如其人。

3. 师:其实,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也有期望呢?你们想听听吗?看,老师这里有你们爸爸妈妈写给你们的心里话。你听了妈妈的话有什么感想?

师:拿出信,读读,想想自己平时的表现,想对父母说什么呢?(生说,说完写下来)

师:今天回去一定要把这满怀深情的话向父母说!他们听了一定会很欣慰。 看来,我们今天对自己的名字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老师祝福我们每个同学珍惜自己的名字,让这传承历史文化,让这饱含爱的期望,让这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名字伴随我们度过美好的一生吧!

板书设计:

名字的来历

姓氏的来历 源远流长

9.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九

2、感悟古诗大意,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了解这种植物吗?它在什么时间开放?”

教师小结:它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力君子”。而且,古代的诗人特别喜欢写与它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

二、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用符号画出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

A、“数”“枝”是翘舌音,“枝”是整体认读音节,“墙”是三音节,“暗”是零声母音节,要指导学生注意。

B、引导学生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在诗中的意思。

2、学习会写的生字。

(1)用部件组合法学习“花”字。

(2)学会“弯钩”这个新笔画,再学习“犭”这个偏旁。

(3)用部件组合法学“独”字。

3、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虚宫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生字。

二、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新古诗。

2、师生共同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三、指导完成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

(1)指导学生读词语。

(2)使学生感悟到用“花”“独”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

2、下面的字都能组成哪些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拼读这些字。

(2)用这些字组词。

(3)发现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

(4)再写出一些带“木”的字。

3、读一读,背一背

(1)拼读未学过的字。

(2)老师领读。

10.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十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师: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的两篇文章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作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

(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1、师:有疑问就得从文本中体会答案,现在我们再来细读,看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简单问题。这样,如果我想请几位同学分部分读文本,你认为请几位同学读,他们又分别读哪几段呢?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知道了卡佳很喜欢,也很同情汤姆叔叔这个人物,可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卡佳的很多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有毛病,你从哪里读出了她的这些表现?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二课时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

(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2、生默读34~43自然段,自由分配角色,分组准备表演。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

(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

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

(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2、师启思:正是因为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个忠厚善良,对人忠心耿耿、有情有义的好人,正是因为卡佳知道这样的好人被卖掉后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她萌生了要尽一切力量救助汤姆的决心,由此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看来,引发卡佳心情变化,使卡佳做出惊人之举的原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现在,你们知道了课题“魅力”指的是什么了吗?能说说这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附板书:

11.空城计鄂教版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说明

1、诗意描述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准“莺”“拂”“鸢”“长”

“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ǎng”

三、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教学反思:

12.鄂教版《语文乐园二》教学设计 篇十二

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组成。

2、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

3、读名言,激发学生了解、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

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通过说,多角度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

2、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

教学手段:课件辅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同桌检查词语,正音。

思:1、动脑筋,想一想每个词的意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谈:1、你发现了什么?

2、这些词的意思有变化吗?

结:总结,积累,抄一抄。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说说你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先横着观察,再竖着观察)

3、再读词语。

4、结合第一题进行拓展训练。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读古代格言。

2、大概的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

3、背诵并积累:可见,这些简短的格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他们。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朗读短文。

2、读完这则成语故事后,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试着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你还知道哪些和“同舟共济”意思相近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随课文拓展。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

(一声枪响)

师:星期天,文文、乐乐、兰兰一起去登山。走着走着,文文突然用手一指,大声说:“你们看,有人在打鸟!”大家于是前去劝阻。

2、激发讨论:

师:我们该怎样劝阻打鸟的人呢?在小组里商量一下。

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教师指导:了解打鸟人的心理以更好的选择劝阻方式。

①以情动人。

②以理服人。

③法律警示。

4、自由选择角色,现场表演。

第三课时习作2――写写我自己(或给自己画个像)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猜一猜他是谁!

师描述,学生猜。

二、引导发现描写点

师:(惊奇状)你怎么猜出来的呀?

指名交流。

师引导、归纳。

师:哦,你是通过外貌描写知道的。

你是通过……这句话知道的,这是描写他的性格的。

哦,你是通过他的特长知道的.。

(板书:外貌、性格、特长、爱好……)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孩子。

三、尝试描述,教师指导

1、师:你们都很会观察、描述别人,其实,描写自己也很有意思。不信?你也试着说说自己。可以抓住自己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说。注意,要说具体,说详细。这样,别人才能听的明白。

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作典型指导

指名。

学生可以简单地说自己的不同点。

再次指名。

可以像他那样,通过一件事把自己的不同点说的更具体些吗?

师:他把自己的语言特点说的很清楚!

他把自己的动作刻画的栩栩如生!

他把自己的神态写得真传神!

他通过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很不错!

他还能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心理活动,很好!

(板书:事情――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环境……)

3、这样,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跃然纸上了,真是生龙活虎啊!

下面就请大家,自己尝试描写“我自己”,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写得最传神!

四、学生自由习作

上一篇: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