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2024-08-15

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通用10篇)

1.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一

专题限时训练(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分值:100分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安徽十校联考)汉武帝时的廷尉翟公当官时宾客盈门,他罢官后门可罗雀,后来官复原职了,宾客又纷至沓来。翟公于是有感而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体现了()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发展变化上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 答案:C 解析:翟公有感而发的感慨是一种社会意识,来自于社会现实,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排除;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B错误;社会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D错误。

2.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少数网民在互联网上散布地震谣言信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网络谣言()①不一定假,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可能不同 ②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阻碍社会发展 ③是真是假,要对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在生活中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网络谣言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会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②正确;这种错误认识也是一种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正确;既然是谣言肯定是虚假的认识,①③错误。

3.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环境、缓解拥堵,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给民众带来了便利和实惠。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共享文化还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乱停乱放、加锁私人占用、破坏单车等不文明现象频现。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①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红军指战员用鲜血与生命铸就和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②“养儿防老”等观念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 ③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党中央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的政策 ④在生产力远落后于今天的情况下,古希腊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材料强调的是共享文化没有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而形成,表明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体现了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④体现了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均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①③都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

4.(2017·韶关模拟)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未能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民法典的编纂具有了现实的基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主要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上层建筑的变革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民法典的编纂具有了现实的基础,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正确;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制定民法总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正确;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只有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④排除。

5.(2017·石家庄二模)2017年深化税制改革继续深入,其中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思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设计是基于()①社会发展都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实现的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属于经济方面的改革,这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正确;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正确;并非任何社会发展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①错误;税收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而不是上层建筑,③排除。

6.(2017·江西八所中学联考)我国国企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公布“1+11”个政策文件,最近又审议通过了8个配套文件。同时,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加大,创新驱动战略有力推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国企改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国企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符合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①③正确,排除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7.(2017·日照三模)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说明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故③④入选;①表述错误,人与社会的矛盾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故排除;②与题意无关,排除。选D。

8.(2017·佛山一模)一个老人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随即老人把另外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对于老人这一惊人举动,以下观点合理的是()①赞同,因为剩下的一只鞋对老人而言是多余的,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无意义的 ②反对,老人没有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用途,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 ③赞同,老人此举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体现了友善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④反对,下车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是实现鞋子满足老人所需要功能的明智之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留下一只鞋对老人而言失去了一双鞋的作用;②说法错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否认运动的存在,与老人未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的用途无关;③符合题意,老人扔掉另外一只鞋,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而不是一只没用的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积极作用;④说法错误,如果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没有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只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这种行为不是明智之举。

9.(2017·赣中南五校联考)漫画《人肉搜索你哪里跑!》(作者:商海春)揭示了网络时代()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存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查考生准确获取漫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暴力,漫画启示我们要文明上网,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C符合漫画主旨;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10.(2017·成都摸底)2017年2月,国家旅游局发文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第三卫生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特殊群体如厕不便的问题,比如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如果没有公认的“第三卫生间”难免彼此尴尬。这表明()①人们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源自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第三卫生间”的提出是生活实践的需要,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第三卫生间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源自人们的生活实践,④错误;正确选项为A。

11.(2017·邯郸调研)黄大年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大年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黄大年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说明实现人生价值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③④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错误;正确的价值选择应基于价值判断,②错误。

12.(2017·南昌摸底)感动中国2016人物“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祖国服务,并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和创业。这表明()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祖国服务,并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和创业,说明人们要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②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错误;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促进作用,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水环境保护压力的日益加大,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手段措施等方面已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修订。此外,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仍然突出,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新版《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和颁行的意义。(26

分)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新版《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和颁行,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版《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和颁行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将对经济基础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新版《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和颁行有利于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14.(2017·常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讲古,口耳相传,悠悠千载。中国人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浓厚至极,它既是消夏娱情的一壶凉茶,也是中国老百姓认知历史、习得生存智慧的家常便饭。在艺术媒介极大丰富的今日,历史正剧也成为中国老百姓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

曾经一段时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玄幻、穿越、宫斗等类型电视剧受到追捧,遮蔽了历史正剧的光辉。有些作者无视历史的大格局,将历史随意戏说,重形式轻内容,只求“收视率”。这类作品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如今,《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三部历史正剧的热播,一不夸大权谋的作用,二不热衷后宫生活的渲染,三不靠“高颜值”和“小鲜肉”,而是靠重大史实和历史精神的生动还原来震撼人,靠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和付出来感染人。这些主创人员的勇气和经验,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历史正剧的热播说明,历史本身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同样会在商业的角逐中胜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中国历史剧繁荣发展最可靠的基石。历史正剧的这次潮流有两大背景:一是传统文化热潮,二是随着今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整个社会渐渐生发出的“复兴期待”。于成龙和海瑞的反腐肃贪、整顿吏治,秦国崛起,虽不能跟今天社会一一“对号入座”,但契合时代的焦点,是历史在今天的回响,是今天同历史的对话。当然,市场的选择、观众的选择,依然是多样的。历史题材创作也并非只能是一种方式。但不管是什么风格样式,文化引领的作用是不能缺失的。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四者不可或缺。

根据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在历史剧创作上产生不同价值取向的原因。(26分)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创作者的价值观不同,创作历史剧的价值取向就会不同。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创作者的社会地位、需求等不同,对同一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因此,在历史剧创作上,创作者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创作者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在历史剧的创作上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创作者的立场不同而不同。创作者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创作出能满足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2.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二

在高考中, 考生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基础知识扎实, 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解题时, 一般先审题干, 后审题肢。在审题干时, 首先要抓关键词。关键词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 只有准确把握“题眼”, 选择题肢才有目标。其次要扣引导语。引导语规定了选择的反向, 如表示知识范围的引导语:体现经济生活的道理, 文化生活道理, 政治常识道理、哲理, 等等;表示内容的引导语:措施制度等;表示程度的引导语:根本、主要等。在审题肢时首先要排除误项。在一般情况下, 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 可直接排除 (逆向选择题除外) 。其次要排除异项。认真分析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 题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入选, 反之则不能入选。下面我就几种典型题型加以分析。

一、最佳型选择题

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再现或再认能力和理解书本知识的能力。在各题肢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题肢虽有一定道理, 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择。

对策:将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

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 ) 。

A.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思路推敲:商品生产者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A项正确, B项错误。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C、D错误。

举一反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必须清楚理论对应的经济现象。如本题中生产者生产商品所用的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 只有绝大部分生产者或绝大部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对此辨识清楚, 才能正确答题。

二、正误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又考查学生的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要求得出错误题肢的又称逆向型选择题。

对策: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 明确选择的指向。受思维定势影响, 稍不留神, 就会选错。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 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题肢, 然后逆向思维, 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 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即正确答案。

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文化创作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B.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C.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D.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思路推敲: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 创作者的聪明才是文化创作的主要来源, 但不是最终来源。

举一反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就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三、组合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的知识容量大, 信息范围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结合能力。

对策:“排除法+比较法”是解此题型的基本方法。首先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认真审读背景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将有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然后对其余题肢进行分析比较, 确定正确选项。

例: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 。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3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A.1、2 B.1、3 C.1、4 D.2、3

思路推敲:此题型在近两年高考中经常出现, 应别起考生的高度重视。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诗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3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2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4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关系原理。故选B。

3.高考政治选择题解答策略 篇三

一、细审题干,明确题干的规定性

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关键在于细审题干,审清题干的含义及特殊规定,因为题干是解题的客观依据,只有仔细分析题干,抓住其蕴涵的中心意思,掌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能找出准确无误的选项。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

1.读懂题干的基本意思,准确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是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首要前提。

从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来看,其多结合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因此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细审题干,读懂题干的基本意思,准确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

2.明确题目的规定性,确定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关键。

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明确题目的规定性,确定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题目的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内容上的规定,如“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或其中的某一板块、某一知识点;②层次上的规定,如“说明”、“表明”等;③数量上的规定,如“两种表现”、“三种形式”等;④性质上的规定,如“正确的”、“不正确的”等;⑤逻辑上的规定,如“目的”、“原因”、“条件”等。因此,在审题时,最好在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下进行适当的标记,以突出重点。

二、审清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各个题肢,有的具有一定的似真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审清题肢,对各个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反复推敲,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

1.分析题肢表述是否正确。

分析题肢表述是否正确的方法如下(要求逆向选择的题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多为错误选项:①表述错误,如“中国共产党履行政治统治职能”;②自相矛盾,如“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少数人统治的专制制度”;③以偏概全,如“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误为因果,如“商品经济是私有制出现的前提”;⑤观点绝对化,如“现代各国都是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

2.分析题肢与题干是否有关。

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题肢与题干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题肢和题干在内容上有无相关之处,即题肢与题干是否同质;②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③题肢和题干在逻辑上是否保持一致,如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否混淆等。

三、把握原则,做到有所取舍

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做到有所取舍。

(1)直接性原则,即选择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不选间接说明题干意思或有引申意义的题肢。

(2)整体性原则,即选择能整体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不选只能部分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注意:该原则不适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即选择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的题肢。

(4)对应性原则,即选择所表述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相对应或一致的题肢。

(5)角度性原则,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题干设问的情况下,选择符合设问角度的题肢。

(6)合理性原则,即灵活运用多项原则解答问题。

四、掌握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可采用主体筛选法、异类项法、排异法、排错法、组合筛选法,下面我就着重介绍一下这五种方法。

1.主体筛选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尤其是对于有关政治生活的选择题,只要抓住主体,如公民、政府、人大代表、党、人民政协、主权国家等,就不难作出正确选择。

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近期,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发生。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90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紧急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制定《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这表明政协()

A.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可以指导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C.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

D.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解析:只要抓住主体“政协”这一关键信息,就不难发现A项正确;B项的主体应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故排除;C项的主体应是政府,故排除;D项的主体应是人大代表,故排除。

答案:A

2.异类项法。

异类项是指那些在内涵上或特点上与其他选项明显不同的选项。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排除同类项,从而得出答案。

例2.(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债券利率受到风险的影响,当风险下降时,债券利率降低。小华准备购买某企业新发行的债券,通过查询该企业近几期债券的利率,绘制了下图,相对于稳定的国债利率,该企业债券利率从第2期到第3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企业运输成本上升

B.新产品受市场欢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C.面临高额关税,企业国际市场份额下滑

D.海外投资失误,企业债务负担大幅增加

解析:解答本题时,如果采用异类项法,根本不用看图,甚至不用看材料,就可得出正确答案。因为A、C、D项是同类项,很明显这三种情形对企业不利,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唯独B项是异类项,对企业有利,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答案:B

3.排异法。

排异法是指排除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这样就更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例3.(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文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不同处境下人们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发展,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局限性,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答案:C

4.排错法。

排错法是指排除包含错误观点的选项、排除与课本知识点不符的选项、排除与事实不符的选项。

例4.(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

①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②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④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上图数据变化趋势表明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逐年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这明显与图表信息不符,①错误,故排除;②与目前北京高房价、高房租等高生活成本的现实情况不符,故排除。

答案:D

5.组合筛选法。

组合筛选法适用于解答组合选择题,分为正向筛选法(即先在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确定一个错误组合肢,然后把所有包含该组合肢的选项排除掉)和逆向筛选法(即先在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确定一个正确组合肢,然后把没有包含该组合肢的选项排除掉)。

例5.(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件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逆项筛选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进口关税会使商品价格也随之降低,能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可见③是必选项,这样就能排除B、D项。A、C项均没有④,这样就不用考虑它,只需排除①或②。①较难判断,但②较易排除,因为进口是购买外国商品到中国,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将资金投到外国,很明显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

4.成人高考政治真题 篇四

【答案】错误。(2分)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1分)

(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4分)

(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3分)

【解析】答这道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正确。(2分)

(1)坚持三者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分)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3分)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分)

【解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4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答题要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分)

(2)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6分)(注:每答出一个方面给1分。)

4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3分)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分)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分)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2分)

45.简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分)

(2)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分)

(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

支持和拥护。(2分)

(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

46.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4分)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2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用;(2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2分)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4分)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4分)

(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4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正确答案: 错误。(2分)(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4分)(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态。(4分)名师解析:人类社会的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态,见北京学校讲义p63。

4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两层含义

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名师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但仍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3、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43、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分)(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分)(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2分)(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3分)

4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正确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2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4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分)

45、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2分)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给予的历史警示;(1分)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2分)(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党自身发展现状具体展开可酌情给分。)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5分)

46、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试用直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正确答案:(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4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4分)

(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3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3分)

5.考研政治冲刺加强真题训练 篇五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吃准真题抓重点,随着考研竞争的白热化,一分决定考研成败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如此,最容易捡分的考研政治,在考研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在此为20考研的考生回顾与总结-三年的政治真题特点及备考对策,期望能给考生送上关键的几分。

一、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是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占有分数比重最大,且三年的主观题均分布于该学科。2010―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年考研真题,命题特点有:

1、各章节较有试题分布,基本不存在试题分布死角。

2、试题命制呈现出“混搭”的特点。

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及考研政治大纲提出的主要目标。((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3、反观三年考点,三年内考点基本不存在重复命题的可能性。

如此,我们是否应该结合真题,排除掉相关考点,或者只从客观题的角度来理解呢?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合性强

1、历年考分都超过大纲的规定。

考研大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考分是14分,但历年都有突破。单选2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共计20分,超过大纲规定6分;单选3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共计21分,超过大纲规定7分;20单选2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共计20分,超过大纲规定6分。也就是说历年命题分数都在20分以上,超过大纲规定,占到总分100分的1/5,可见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2、考题的涉及面较宽。

除第五、十章外,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章节,而且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三、四、六、七、八章。涉及到第九章时主要考了正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命题面宽,且都是正面的。

3、命题一般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一般都跨几章。

如20的分析题主要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20的分析题则主要是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2012年的分析题既涉及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又涉及到改革开放等问题,历史跨度较大。

4、考试过程中也应注意个别章节会重复考。

如第二章第二节就考过两次选择题,一次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2012年则又考了洋务派办的学堂。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容易出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们简称思修法基)这个科目是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大调整后增加的科目。正是因为增加了这个科目,考研政治的名称才有原来的“政治理论课考试”演变成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可见思修法基在考研政治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科目相比而言,是个较新的科目,至今已经考过三年,即我们有2010-2012这三年真题可以参考。思修法基在整个考研政治中占有18分的分值。而且从这三年的真题来看,都是严格的“421”结构。即4道单选题,每题1分;2道多选题,每题2分;1道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7道题,18分。

1、命题考查的利与弊

思修法基作为一个全新科目,是有利有弊的。

先说弊端,第一个弊端,由于是全新的科目,命题老师也是全新的,命题经验不足,命题规律把握不准,几乎每年都有命题错误,例如前两年的考试,都有超出大纲的题目,在年的试卷中,有的单选题和多选题居然重复了同一个考点,2012年分析题中的一个得分点与2010年分析题的一个得分点(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重复的。三年之内大题考点重复,也是违反命题规律的。而我们的辅导和复习,都是按照学科属性、知识重点和命题的客观规律去辅导的.,没有规律的辅导,不是辅导,是“瞎蒙”,但是一旦命题官开始“瞎蒙”了,我们的复习就困难了,因为正确的套路是唯一的,而“瞎蒙”却是千变万化的。命题官的错误不会由命题官承担责任,只能由考生来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个弊端,就是因为思修法基只考过三年,已命题的知识点不像传统科目那么多,根据几年内不重复的命题规则,思修法基可以排除的已考点不多,这就意味着未考点比较多,复习的范围大,负担重。

再说有利的一面,由于思修法基是比较新的科目,很多比较直观、正统、重要的知识点还没有考过,命题无须为了避开已考点而“剑走偏锋”,直接拿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命题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更容易把握命题的重点。

2、备考指导

思修法基从其学科特点来看,是一门“看着简单,讲着困难,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科目,也即是一门极易犯“眼高手低”错误的科目。

所谓“看着简单”,“一看就会”是因为思修法基,特别是思修部分,其知识性并不象其他科目那么强,很多道理,都是浅显易懂的,与我们的经验常识,是非观观念,善恶标准吻合的比较多,所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比较强,没有太多的智力和知识层面的挑战,因而也极易形成“轻敌”的情绪。

所谓“讲着困难”“一做就错”是因为,由于考生都能看懂教材,对于大众化的知识,辅导老师很难切中要害,很难超越教材,甚至超越考生的视野,所以在考研政治辅导领域,其他科目的名师很多,而把思修法基这个科目讲得精彩而且管用的名师,并不多见。

6.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六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马原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分值共计12分。其中,单选题的第2题、第3题、第4题和多选题的第18题、第20题属于识记类题目,较容易。单选题第1题、多选题的第17题、第19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答案,属中等难度。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A

考查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爱迪生认为自己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并不是失败,而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就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认识中所获得的阶段性的相对真理。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考查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解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尝

D.增殖补偿

答案:B

考查点: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企业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考查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中公考研 http://

http://

17.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BD

考查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解析: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选项A前半句不严密。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选项C错误。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BD正确。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 AD

考查点: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解析: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但是,并非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杰出人物有时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C为错误选项。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 ABC

考查点: 货币的职能

解析: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本题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AC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考查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态的新变化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故AC正确。

7.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七

一、试题分析

从试题总体布局看, 选择题仍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顺序命题。主观题考查指向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学科内的小综合 (文化与哲学) 。分值分布上, 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分别占到了30分、政治生活24分、文化生活16分。这样布局坚持了“稳”字当头, 考虑了我省的实际, 注意了新旧高考的衔接。

从考查内容上, 坚持了用材料考查知识、用知识体验生活的原则。涉及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兼并、外交、民族精神、意识、创新、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就业、理财等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材料选取涉及低碳生活、稀土行业、加息、钓鱼岛问题、右玉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义工郭明义、十二五规划等方面。这些材料, 内容丰富又突出方向性、角度新颖又不失大众性。

从题目设计上, 突出能力立意, 体现了研究性、体验性, 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研究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22题, 改革开放30年的“变”与“不变”, 既考查学科思维, 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第38题第一问“实现‘民富’, 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考查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第二问“个人应该如何努力”突出了对学生现实问题体会和感悟能力的考查。第39题第二问“结合信息, 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 让学生从信息中体验, 从生活中感悟。活化知识, 延伸教材、遵循了课改原则、体现了课改精神。

二、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看, 学生普遍存在做题顺、得分差的情况。主要失误表现在基础知识不牢固、观点理解不深入、做题技法不熟练、读题习惯不严谨、有效材料不联系。

选择题错误率在30%以上的人数占70%左右 (汾阳中学) 。主要集中在第20题, 对“意识的本质”, 学生不能区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两个选项。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二是对“本质”一词的理解不到位。第21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了生物体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过程的奥秘, 说明什么?对于选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多数学生认为是错误的, 原因是意识并不是都正确。其实是把“能够正确反映”与“反映都正确”相等同。第22题,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了, 但基本国情未变。对这里的“变”与“不变”的理解, 学生认为二者构成一对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本题只是对改革开放30年情况的描述, 并不涉及“发展动力”的问题。

主观题中第39题第二问“说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 题目给出了一组新闻产业的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成果的材料。但学生在作答时, 却脱离材料的提示, 只组合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第三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 多数学生不能全面表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三个方面。不是学生不记得, 而是不能明确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即辨析、继承、创新。在表达其哲学依据时, 也就不容易想到“辩证否定和创新”。39题第一问, 用哲学知识评析“欲灭一国, 先灭其文化”, 多数学生想到了联系、主次矛盾。却不想“灭一国”属于社会变革, 是社会存在的范畴, 而“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意识的作用如果过分夸大, 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三、高考冲刺复习启示

1. 理清知识、理顺教材、理解观点。

政治学科复习中, 熟悉课本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对于课本, 重要的不是背会, 而是理清知识、理顺关系。从目录中总揽教材, 概括出教材中的知识块, 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而后逐块了解, 并依次寻找其中的联系, 最后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对所有知识的认识。下一步就是细研每一个概念、观点。此处只背诵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多问几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与其他知识有何联系”。

2. 接触材料、了解现实、联系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对材料的解读, 对生活现象的认识, 只掌握原理而不与实际相结合不能适应高考要求。在本次考试中就涉及诸多现实问题。以稀土资源为例, 试题考查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意义, 不少同学由于对稀土毫无认识, 错误地选择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实“稀土”是2010年经济领域中的热词之一, 甚至还引发了国际纷争。稀土是高科技产品的必备原材料, 我国的稀土储量为世界之首。各国纷纷从我国大量进口, 而我国为自身利益对稀土的出口进行必要的干预。另外, 我国稀土产品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科技含量低的现实。围绕以上信息, 可以联系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我们不能穷尽所有的现实热点, 但可以放大每一个已知材料的功能, 这也是进行热点专项训练的必要性所在。

3. 把握原理、遵循常理、有机结合。

不注重理解而单纯以背诵来掌握知识的方式, 不仅不能提高认识, 反而把人们寻常的认识也颠覆了, 会落得事倍功半。比如, 这次考试中有这样一些表述:低碳生活可能导致生活水平降低、加息使企业和居民投资股市和楼市的积极性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才具有效力、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自己的思想观念等, 不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理论才能明白上述观点的错误性, 因为这些表述本身不合常理。再如, 政府如何实现“民富” (38题第二问) , 老百姓会说:发展经济、多赚钱、要公平、要就业, 这些就是本题的主要观点。理论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 它和百姓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各种常理并不矛盾, 甚至可以是我们理解原理的最好注释。

4. 强化阅读、训练思维、掌握技巧。

8.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八

【关键词】高考政治选择题 ; 题型 ; 解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55-0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政治选择题的类型有组合型选择题、最佳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诗词名言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等。下面就其中几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型,谈谈其题型特点和解题对策。

一、组合型选择题

1.题型特点

组合型选择题因其考查的知识广,试题设置迷惑性强,能从多方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是高考选择题的一种重要命题方式。

组合型选择题的组题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等量选项的组合型题,有四选二或者四选三。另一种是不等量选项的组合型题。

2.解题对策

对策一: 解等量选项的选择题,适合用排除错误法。在各个题肢中,可通过分析判断出哪些是错误的。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是含有错误内容的选项,那么此项是错误的,应排除。

对策二:解不等量选项的组合型选择题时,首先在多个题肢中,先找出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再系统地结合具体问题分析余下的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例:(2015年课标卷Ⅰ16)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知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是到了现在才进入自觉阶段,③错误。推进依法治国,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但不是走向适应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C。

二、最佳型选择题

1.题型特点

最佳型选择题就是在各选项中,让学生根据材料及材料所问角度选择一个最能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题型的特点是从题干的设问上看常常有 “根本”、“全面”、“决定性”、“最主要”、“最突出”等限定词。这类题的难度一般较大。

2.解题对策

解答最佳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问的核心问题,找到材料的关键词或中心句。然后,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题意,确定选优原则,认真对比,找出可以体现材料所问问题的最佳选项。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题肢的全面性,凡题肢只说明某一方面的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

例:(2015年山东卷35)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解析:材料中“青年处在价值观……扣扣子一样”说明,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适合题意;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A是错误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不适合题意,排除。答案选 C。

三、因果型选择题

1.题型特点

因果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题干为原因,选项为结果,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所以”、“导致”、“结果是”等;另一种是以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因为”、“原因是”、“是为了”等,有时又细化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因果型选择题可以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果一因,一果多因。

2.解题对策

对策一:要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用时间顺序方法判断因果,一般是前因后果。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全面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特别是对相关概念,如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的准确认识尤为重要。

对策二:四选四不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当选项中出现多种原因而题目又要求选择最佳答案时,选内因不选外因,选主要原因不选次要原因,选直接原因不选间接原因,选根本原因不选一般原因。

例:(2013新課标卷Ⅱ·13) 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 )

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

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

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解析:“网络公司造手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有利可图,二是公司产品有竞争力。材料强调网络公司可以将其网络产品内置手机中,将手机的产业链延伸,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故D入选。A说法太绝对,排除。B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表现,不是原因,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C不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原因,排除。答案选D。

四、诗词名言型选择题

1.题型特点

诗词名言型选择题是以中国古代诗词、中外名言作为题干或题肢的选择题。此类试题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景色、耐人寻味的诗意,而且具有发人深省的哲理。

2.解题对策

对策一:运用语文知识,弄懂诗词名言的意思。

对策二:将诗词名言的主旨和思想政治学科道理进行对照,从文学知识中提炼出深刻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道理。

对策三:根据设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总之,做选择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出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解题办法,指导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政治 陕西人民出版社

[2]《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西藏人民出版社

9.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九

说明:有▲标志的题为多选题

一、国家机构极其组织体系

▲1.(1992全国文21)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的有( AB )

A.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体现前者的性质和要求

B.前者是指国家性质,后者是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2.(福建浙江文综卷)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并设立了若干机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机构调整主要依据国家职能的变化

B.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国家机构调整

C.国家机构设置取决于国家性质

D.国家行政机关决定国家机构设置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11)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2000上海10)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修改宪法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3、(05江苏卷·3)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

A.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B.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4、(05北京卷31)在某市3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代表就政府预算提出质疑:某部门电脑预算平均每台为何高达25000元?政府有关部门对质疑作出详细解释,说明电脑预算包含软件等费用。该解释得到代表认可后,年度预算草案才得以表决通过。对该案例中人大制约政府权力的`准确解释是 ( )

A.通过制定政府预算控制政府采购 B.通过审批政府预算约束行政开支

C.通过行使立法权规范政府行为 D.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政府预算执行

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

5、(06全国Ⅲ)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该事件表明政府

A、依法行政 B、科学行政 C、廉洁行政 D、民主行政

6、(06全国Ⅰ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凸现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内容。这是因为

①政府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 ②能否实现“十一五”目标与政府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化政府职能是基本趋势 ④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06全国Ⅰ35)从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过程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 ②国务院行使了最高国家行政权

③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0.高考政治选择题真题训练 篇十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正确认识矛盾的主次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做此类题既要分析选项,又要仔细的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出正确的答案。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图3《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中的《学习先进经验》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睛】做漫画题要读懂漫画的信息。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对漫画的主旨理解也很有帮助,只要弄懂漫画的主旨,再结合排除法,就很容易选出答案了。

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和人民群众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我们要弄清楚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和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①③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供给与需求的斗争性,没有体现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考点定位】矛盾的基本属性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表现方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独立,而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赖。材料中体现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绝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由此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

5(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答案】A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睛】材料中体现的眼睛、耳朵这二个不同的事物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能力不同,这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虽然还有其它方面的表现,但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

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0).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 【答案】A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首先确定④的说法错误,因为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D,确定②一定正确,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辩证的否定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创新的作用

【名师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

7(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7).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④ 【答案】C B.①④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②③

D.③④

【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统优化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

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8.(2016年上海卷30)2015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份额,首次降至40%以下,标志中国地电影的崛起开始改变全球电影市场格局。80、90后是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针对这个群体,如何繁荣中国电影市场,使中国电影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点?根据主次矛盾的原理是 A.在城乡购物中心增设影院 B.确保年轻观众的收入增长 C.加大广告制作等营销力度 D.制作科技化与题材生活化 【答案】D 【考点定位】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我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电影题材、制作等内部因素的发展,这也是电影事业发展的内因,是电影事业发展的根据。

9(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4).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6分)【答案】

(2)“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矛盾观

【名师点睛】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之间的关系一般采取如下的答题步骤: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③如何做(结合材料分析关系;提出做法:两者并重,既要„„又要„„)。10(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9)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抚平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共12分)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名师点睛】(1)主要是明确知识范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要求我们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再推广经验,做到了从特殊到普遍在从普遍到特殊。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就是区别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扶贫策略。

11(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答案】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对立面相互转化

上一篇: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式上致辞下一篇:2010-2011年学习部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