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共8篇)
1.《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 篇一
1.组织行为学的涵义:指对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2.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课件第二章)
3.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2.团队与群体的差异:(课件第八章)答:团队与一般意义上的群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群体的绩效依赖于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团队的绩效不但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当产生团队共同的工作成果。
(2)群体不为个人承担责任,个人也不必为群体承担责任。而团队要对目标作出承诺,责任由团队承担。
(3)群体成员技能可能相同或存在差异;而团队中成员的技能通常是互补的,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三、论述题(16分)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类型贝尔宾团队理性决策者需要有创造力,因为这让决角色(Belbin Team Roles),亦被称为贝策者能够全面地评价和理解问题,包括尔宾团队角色表(Belbin Team 其他人不能看到的问题。然而创造力最Inventory),团队角色理论叫做贝尔宾团显著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决策者确定队角色理论(Belbinteamroles),贝尔宾所有可行的可选方案。同时,在面临决(Dr.RaymondMeredithBelbin)是英国策时,大部分人都有创造潜力可加以利的一个教授,他在1981年出版了一本用。总之,理性决策者需要创造力也有书《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创造潜力,那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ManagementTeams-WhyTheySucceed呢? orFail),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这套团队答: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提出个体的创角色模型。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造力本质上需要专业技能,创造性思维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技能以及内在任务动机,人们拥有每个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的拥要素的水平越高,则其创造力也越高。有如下各种角色。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4.态度:对于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评价性陈述——或者赞同,或者不喜欢,反映个体对某事物的感受。(课件第三章)5.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的理论,认为强化塑造行为,行为是由环境引起的。强化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三种手段。(课件第四章)
6.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当员工相信以下条件成立时,就会受到激励进而加倍努力的工作: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良好的绩效评价会带来组织奖励,比如奖金、加薪或晋升;组织奖励会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课件第四章)7.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课件第七章)
8.团队:团队(tea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之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课件第八章)9.自我中心角色:该角色只关心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关心团队的付出,它有以下若干种表现:(1)阻挠者,怀疑一切,顽固不化,牢骚满腹,例如他们反复提出已被组织经过认真考虑后否定的提议,或者反对一切他们不满意的提议;(2)寻求认可者,往往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获取较重要的职位;(3)统治支配者,努力通过控制团队的某些成员来获取权利,他们可能通过奉承别人或宣称自己的优越地位来吸引注意力,他们有可能干预别人的贡献;(4)逃避者,与别人保持距离,他们态度消极,尽量不参与互动。(课件第八章)
10.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某种信息从一个人、群体、组织传递到另一个人、群体、组织的过程。(课件第九章)
11.权力的定义:一般而言是指一种能力,具体是指某人影响其它的人做其原本或许不愿做的行为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还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是潜在的,无需通过确认来证明其有效性;(2)权力间有依赖关系;(3)假设被领导者或被影响者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课件第十一章)12.组织文化的涵义:指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享意义的系统,这种共享意义区分不同组织。这种共享意义的系统实质上是一系列组织所重视的关键特征。
1.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初步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每个需求达到充分满足时,下一个更高级的需求就开始占据优势。从激励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马斯洛的理论认为,虽然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但一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就不再需要激励。3.沟通的功能有哪些。(课件第九章)答:沟通的功能:在群体和组织中,沟通主要有四项功能。(1)控制,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2)激励,沟通通过下面的途径来激励员工: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去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3)情绪表达,员工可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和满足感;(4)信息传递,沟通有助于决策,可以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4.简述三极端理论。(课件第十章)答:美国管理学家怀特、李皮特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种:
(1)权威式领导,所有决策都由领导做出,所有工作的进行步骤和技术的采用都由领导发号施令,工作分配和组合多由领导单独决定,领导者较少接触下属,如有奖惩往往对事不对人;
(2)民主式领导,主要决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和协助的态度,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组织每个成员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领导者主要运用个人权力和魅力,而很少利用职位权力;
(3)放任式领导,组织成员或群体有完全的决策权,领导者放任自流,只负责给组织成员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条件或咨询,而尽量不参与,工作几乎全部依靠组织成员个人自行负责。
5.菲德勒提出的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课件第十章)答:(1)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愿意追随领导者的程度。程度越高,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力就越大。
(2)任务结构:对工作任务规定的明确程度,任务明确、程序化程度高,工作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也容易描述清楚。
(3)职位权力:指领导人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相当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6.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哪些关键因素?(课件第十三章)答:(1)任务应该分解细化到什么程度(工作专业化);
(2)对工作进行分组的基础是什么?(部门化);
(3)员工个人和工作群体向谁汇报?(指挥链);
(4)一位管理者可以有效指导多少名员工?(管理幅度);
(5)决策权应当放在哪一级?(集权与分权);
(6)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正规化)。(1)专业技能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当人们拥有所努力领域的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时,其创造潜力相应得到加强。无法想象一位懂得很少编程知识的人会成为有创造力的软件工程师。(2)创造性思维技能要素包括与创造力有联系的个性特点,使用类比的能力,以及捕捉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的才能。研究发现下述的个体特征与开发创造性思想存在联系:智力、独立性、自信、冒险精神、内因控制主义、对不确定的接受、以及面对挫折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些人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技能是因为他们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他们能够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和用陌生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3)内在任务动机因素指由于某事有乐趣,刺激,令人兴奋,让人满足,或者具有个人挑战性,因此人们想去做他的渴望。动机要素可以将人的创造潜力转化成实际的创造性思想,它决定人们投入和使用专业知识及创造性思维技能的程度。因而创造性的人经常很热爱他们的工作,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工作环境将会严重影响它们的内在动机。工作环境中能够激发和加强创造力的因素包括:企业文化鼓励思想交流;给予各种主意公平和建设性的评价;认可和奖励创造性的工作;充足的资金、物质和信息资源;有决定哪些应该做以及如何做的自由;上司沟通有效、信任他人、支持工作群体;工作群体成员互相支持、彼此信任。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为:要提高员工的创造力水平,就要创造机会让员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开办各种专业培训等;选择更具创造力个性特点、拥有类比能力、能举一反三的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有正确、合理的内在任务动机。
答: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认为任何成功的团队必须包含不同性格、能够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并提出8种团队角色:(1)阐明目标和宗旨,帮助分配角色、责任和义务,为群体作总结;(2)寻求群体进行讨论的模式,促使群体达成一致并做出决策;(3)提出建议和新的观点,为行动过程提出新的视角;(4)对问题和复杂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其他人的贡献;(5)把谈话和观念变成实际行动;(6)为别人提供个人支持和帮助;(7)介绍外部信息,与外部人谈判;(8)强调完成既定程序和目标的必要性,并且完成任务。
2.高一(上)期末综合练习题 篇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
C.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保持加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速度也保持不变
D.物体作匀变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2、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
A.速度不变,加速度也不变
B.速度不变,加速度改变
C.速度改变,加速度不变
D.速度改变,加速度也改变
3、用水平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柜子,但没有推动它,则柜子受到的静摩擦力
A.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同
B.大小等于零
C.大小与推力无关
D.大小等于推力
4、某同学用双手抓住单杠,两手臂伸直且其间夹角为下列哪个数值时,该同学感到最费力
A.120°B.90°C.60°D.30°
5、关于瞬时速度,正确说法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小段位移时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C.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的速度
D.瞬时速度是物体运动到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6、下列情况下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
B.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C.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时
D.物体受恒力作用运动时
7、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物体的
A.位移是2m
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C.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
D.平均速度是2m/s
8、如图1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物体A,当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A物体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
B.只有重力和支持力
C.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
9、如图2所示是描述一列火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以下关于火车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OA段表示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线段AB段表示火车做匀速运动
C.线段BC段表示火车做匀速运动
D.开始火车通过12km用了10min
10、甲、乙两个物体,在相同合外力作用下速度都改变了4m/s,但甲用的时间是4s,乙用的时间是2s。则可知
A.甲物体的惯性大
B.乙物体的惯性大
C.甲、乙两物体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哪个物体的惯性大
11、如图3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2m,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在原来都静止的这两个物体上,若A物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A.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2
B.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也为a
C.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小于a/2
D.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大于a
12、在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从窗口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车上的人看到该物体的运动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向后方倾斜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平抛运动
D.向后方倾斜的匀速直线运动
13、甲车质量是乙车质量的2倍,把它们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甲车上时,得到2m/s2的加速度.若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乙车上,经过2s,乙车的速度大小是
A.2m/sB.4m/s
C.6m/sD.8m/s
14、一条船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航行,它在静止水中航行的速度大小一定,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河水流速突然增大,这使得该船
A.渡河时间不变
B.到达对岸时的速度不变
C.渡河通过的路程增大
D.渡河通过的路程与发生的位移一样
15、玻璃生产线上,宽8m的成型玻璃板以3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钢钻割刀速度为5m/s,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切割完一块后,立即复位,紧接着切割第二块。复位时间忽略不计,则
A.切割一次时间为1.6S
B.金钢钻割刀应沿垂直玻璃板运动方向进行切割
C.切割一次时间为2S
D.切割出的矩形玻璃板的尺寸规格都为8m×6m
二、填空题
16、如图4是游标卡尺测量某工件时的示数情况,它的读数是:___________mm。
17、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由于F2突然消失而使物体获得了2m/s2的加速度,则F1和F3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N,F2的大小是________N。
18、以20m/s的初速度将一物体由足够高的某处水平抛出,当它的竖直速度跟水平速度大小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________。(g取10m/s2)
19、体重60kg的建筑工人,从5m高处不慎跌下来落到安全网上,经过1.2s速度为零,则该建筑工人从接触安全网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安全网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________N。
20、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
(1)请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填在下方的横线上。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即可)
(2)在实验中,如图5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计数点D的即时速度vD=_______m/s。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用细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6所示。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为了使绳子不断,所吊重物的质量不得超过多少?
22、如图7,小球m1从光滑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与此同时小球m2在C点的正上方h处自由落下,m1途经斜面底端B点后以不变的速率继续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在C点恰好与自由下落的小球m2相遇,若AB=BC=l,且h=4.5l,不计空气阻力,试求:斜面的倾角θ等于多大?
23、如图8所示,将一物体A轻轻地放在匀速传送的传送带的a点,已知传送带速度大小v=2m/s,ab=2m,bc=4m,A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5,试求物块A运动到c点共需要多长时间?(g=10m/s2,sin37°=0.6,cos37°=0.8)
24.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旅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在步行到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图示为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和汽车行驶条件相同)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过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 BD=1.7m。
问 :(1)该肇事司机的初速度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v人是多大?
3.2012年组织行为学期末资料 篇三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领导?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其基本特点是:
(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领导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与“产出”。
(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着及环境的函数。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
2.人群关系理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什么区别?
1)传统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对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经济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认为影响人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因素,还有社会的、心里的因素,如:交往、友谊、归属感和尊严等
2)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单纯的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制约,因而在管理上只注重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等,即以“事”为中心;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效率的好坏,不仅受劳动环境、工作方法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职工态度
3)传统管理理论只注意正式组织的作用;人际关系学说不仅重视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且通过霍桑实验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重要启示。
1)确定适宜的目标
2)提高职工的期望值
3)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
4)正确认识报酬在职工心中的效价
4.激励的原则有哪些。
(1)要体现组织的目标和评估的目的(2)要反映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的统一
(3)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统一
(4)按劳分配,合理付酬
(5)客观的评价员工工作绩效
(6)对员工的行为起到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在组织中创造相互竞争,比学赶
帮的良好环境
(7)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想结合(8)鼓励员工参与,采用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5.团队的概念及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
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与群体的区别
1)目标不同
2)互动性质不同
3)责任不同
4)技能不同
6.简述群体决策的利弊。
利: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
弊: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
7.员工应对不公平的方法有哪些
1)自我安慰2)改变比较或参照对象3)改变成果
4)改变自己的投入5)改变他人的投入或产出
6)摆脱目前的分配关系
8.简述费德勒领导方式有效性的权变因素。
(1)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2)任务的结构
(3)职位权力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打造高绩效的团队。
2.小道消息的特点、产生原因及预防。
3.谈谈在当今条件下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三、案例分析:领导行为相关知识、激励部分的知识(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应用)
四、其他题型(选择、填空)知识要点
第一章
1.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管理者的内涵:在组织中晋升速度最快的是成功的管理者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个体(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群体、组织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5.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
6.组织的要素:目标、管理、环境、资源
第二章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包括:早期理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韦伯)
3.霍桑试验包含的四个分实验:照明、福利、群体、谈话实验(识记)
4.霍桑试验的主持者:梅奥
5.霍桑试验提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
6.勒温群体动力论的公式:B=ƒ(P•E)
第三章
1.行为的特征:目的性、原因性、社会性、自主性、持久性、可塑性
2、塑造行为的方法(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
第四章
1.个性心理特征包含哪几个部分:气质、性格、能力(识记)
2.气质的四种类型: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粘液占优势)、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和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及其典型特点;
3.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分类标准:主要根据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来划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4.按照人活动的倾向,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内倾型
根据管理工作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麦科比将性格分为:工匠型、斗士型、企业人型和赛手型
依据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归因倾向:可分为外控型、内控型
霍兰德提出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别: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5.能力的含义:智力、性向和成就
6.动机的功能——始发,指向,强化、分类标准——按动机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大小
按动机的时间
按动机的产生途径
按动机的根据意义
耶基斯-多森德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和任务相关
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选择题)
7态度的构成成分: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识记)、8态度改变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着重掌握改变失调的三种方法——(1)改变认识(2)增加新元素(3)强调某一认识的重要性
;凯尔曼三程序理论——服从,同化,内化(识记)
9.组织承诺的结构(识记):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
10.西方和中国经营管理价值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西方: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生活质量价值观
中方:生产型价值观,生产经营型价值观,经营型价值观
11.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坎农-巴德、巴浦洛夫以及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识记))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生理因素
第五章
1.激励的主要组成部分:强度、方向与维持(识记)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识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组织中哪些因素属于保健因素——来自工作环境的因素、哪些因素属于激励因素——来自工作本身的因素(选择)
4.麦克利兰对高层次需要的分类类型(识记)——权力需求,友情需求成就需求,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1)需要能够发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工作
(2)事业心强有冒险精神,不赌博,实际
(3)需要不断的反馈
5.ERG理论的内涵: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6.理解期望理论的内涵(包括公式、扩展公式)、期望理论关注的三方面的关系
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人们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从激励的角度看,这一理论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公式扩展:M=E*I*V
第一类期望E、关联性期望I、效价V
激励力量的效果直接表现为人们的积极性
效价指被激励对象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价值的认定
期望值指被激励对象对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是一种主观概率
满足个人需求
7.公平理论的内涵
公平理论是美国的斯达西·亚当斯(J.Stacey Adam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员工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十分敏感。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更受到相对值的影响。
相对值来源于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将自己所做的付出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付出与所得的报酬进行比较,从而对此做出相应反应。
纵向比较指个人对工作的付出与所得与过去进行比较时的比值
比较的结果有三种:
① 现在的收付比等于过去,他会认为激励措施基本公平,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可能会保
持不变。
② 现在的收付比大于过去,他可能不会觉得报酬过高,因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
和经验有了提高,因而工作积极性不会因此而有大的提高。
③ 现在的收付比小于过去,他会认为不公平,工作积极性会
9.升华、合理化的内涵并会应用(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属于什么挫折后应对机制)
升华:指当个体遭受挫折后,将敌对、愤怒、焦虑或悲哀等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
合理化:指当个体的动机或行为不符合社会的行为准则或不能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为减轻遭受挫折的痛苦和维护个人的自尊心,就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并作出某种解释。
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属于受挫折后非理智反应中的合理化应对机制
第七章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分类(识记)
正式群体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交叉功能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分 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2.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识记)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事务,中止
3.理解从众现象、社会助长、社会抑制、社会堕化的内涵(选择题)
4.群体决策的两个副产品(识记):群体转移与群体思维
5.群体决策的方法(最费时、复杂的但不需要群体成员见面的决策方法:德尔斐法)
第八章
1.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目标不同、互动性质不同、责任不同、技能不同
2.团队的类型
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虚拟团队
3.团队的规模
成员在7人左右,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最高效。
有效的团队应把人控制在12人以内
4.团队的角色(选择题)
1)创造者—革新者
2)探索者-倡导者
3)评价者-开发者
4)推动者-组织者
5)总结者-生产者
6)控制者-核查者
7)支持者-维护者
8)汇报者-建议者
9)联络者
5.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的关键指标特征(识记)
正直程度和能力水平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特征,一般人们吧正直程度看的更重一些。
第九章
1.正式沟网络的类型,群体成员满意度最高的沟通类型
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水平沟通
2.非正式沟通的类型(识记)
单线式、流言式、机遇式、集束式
3.个人冲突的类型:双趋、双避、趋避、双重趋避(学会应用)
第十章
1.衡量领导绩效的好坏:员工的行为
2.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各包含哪些因素(识记)
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非权力影响力因素: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3.管理方格理论的五种典型领导方式
1)1,1型称为贫乏型管理,领导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
2)1,9型称为乡村俱乐部式型管理,领导者只注重关心下属而不关心生产效率 3)9,1型称为任务型管理,领导者只注重生产效率而不关心下属
4)9,9称为团队型管理,领导者通过协调综合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士气
5)5,5称为中庸型管理,保持对生产和员工一定程度的关心,维持一定的生产率和员工士气
4.利克特领导理论的四个系统类型
系统1专权独裁式
系统2温和独裁式
系统3协商式领导
系统4参与式民主领导(最理想的领导行为)
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三种极端的领导作风(识记)
1)专制式(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2)民主式(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式(权力定位于被领导者)
6.费德勒领导理论的权变因素;在有利或不利条件下领导方式的选择
7.生命周期理论图示(注意掌握在个体不同成熟度下应该采取的领导方式)
M1(不成熟):缺乏能力、没有愿望
M2(初步成熟):缺乏能力、但有积极性
M3(比较成熟):有能力、但动机不够
M4(成熟):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又有愿望
8.豪斯的领导类型(识记)以及环境权变因素和个体权变因素
1)指导型: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导
2)支持型:十分友善,关怀下属需求
3)参与型:与下属共同磋商,决策前充分考虑下属建议
4)成就取向型: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求下属有水平的表现
环境权变因素:任务结构、正式职权系统、工作群体
4.组织行为学期末判断题复习指导 篇四
一、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2.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
3.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医院的门诊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组织。×
5.领导活动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地方,但是领导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领导者的素质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6.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现代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之一。×
1.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6.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1.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2.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3.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4.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5.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
6.工作设计是指为一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2.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
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1.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2.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3.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4.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
5.组织行为学OB 期末复习题9 篇五
b.dissonance management
c.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d.schematizing
e.framing
2._____ is a way to use language to manage meaning.a.Framing
b.Influencing
c.Highlighting
d.Trust
e.Paralinguistics
3.The type of leader who guides or motivates his or her followers in the direction of established
goals by clarifying role and task requirements is known as a _____leader.a.transactional
b.charismatic
c.transformational
d.transcendent
e.actuarial
4.The text implies that the type of leader likely to have the most profound effect on his or her followers is the _____ leader.a.educational
b.transformational
c.actuarial
d.transcendent
e.transactional
5._____ refers to honesty and truthfulness.a.Integrity
b.Humility
c.Valor
d.Reliability
e.Machiavellianism
6._____ is the dimension of trust that encompasses an individual’s technical and interpers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a.Idealism
b.Competence
c.Will
d.Motivation
e.Adaptation
7.a.lobbying for visible assignments
b.providing support to bolster self-confidence
c.evaluating performance
d.developing their protégés’ skills
e.acting as a role model
TRUE/FALSE
1.According to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 followers make attributions of heroic leadership
6.《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 篇六
十五、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菲德勒从1951年起,经过15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而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对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
菲德勒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成效的领导者。但当情况仅是有些条件不利或是有利时,发现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者是最有成效的。
十六、个体决策因素
个体决策者是单个人,个人因素影响决策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二是个人的价值系统。
十七、对决策民主化的理解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速度加快,决策内容越来越复杂。任何领导者都难于独立承担决策的重担,越来越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即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度得到改善。
十八、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一)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⒈要求领导者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一致。
⒉要求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要一致,即实行统一指挥。
⒊要求领导者加强直接管理。
⒋要求领导者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
⒌要求领导者掌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⒍要求领导者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法。
(二)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领导者的素质水平是影响领导活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领导队伍的现实状况,尽快地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水平,是整个领导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它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总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不外乎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三)领导者选聘
一个组织领导班子的素质对组织的兴衰存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要造就一个高素质、强有力的 领导班子,就必须抓好选聘这个关键环节。
⒈选聘的标准
⑴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⑵职位的要求
⒉选聘的途径
⑴从组织内部选聘
⑵从组织外部招聘
3.选聘的方法
(1)工作模拟法(情境模拟法)
(2)实绩考核法
(3)分解协调法
(4)面试
(四)领导班子结构
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领导班子结构配备是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领导班子结构是指为了实现领导班子的预定目标,把不同类型的领导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比例进行有机的组合。领导班子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组织的效能有很大影响。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结构包括:梯形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叠加的智能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
(五)领导艺术
现代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求组织的领导者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作,而且还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行使领导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它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有创造性的领导技能。领导艺术有随机性、经验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⒈待人艺术,包括对待下级的艺术;对待同级的艺术;对待上级领导的艺术
⒉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领导艺术。国外不仅有专门的论著,而且有专门的训练班对领导进行提高工作效率的训练。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
⑵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
⑶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⑷提高会议效率。
⑸善于运筹时间。
⑹要精兵简政。
十九、影响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二十、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⑴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对企业来说,它一般体现在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等方面。
⑵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又称为组织文化的内层。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行动准则,主要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等。
⑶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与原因。它的有无是评价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一般包括组织经营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和组织目标等。
二十一、组织设计的原则
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⑴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⑵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⑶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⑷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⑸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⑹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二十二、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⒈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引起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⑵组织结构的改变
⑶组织职能的转变
⒉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引起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⑵组织环境的变动
⑶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二十三、组织柔性化特点的表现?
组织柔性化即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的团队是组织。其特点表现为两个方面:
1.集权化和分权化的统一。2.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二十四、组织发展战略措施
为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⒈激发组织的创新
⒉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⒊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⒋知识管理
⒌工作生活质量
⒍创建学习型组织
二十五、领导权力及其分类
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要实施领导职能必须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职位权力即领导者的职位所赋予其法定的权力。任何人只要处在某一职位上,就自然地获得了这种权力。这种权力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下级不得不服从。
个人权力,也可以说是非职位权力。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例如,领导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善于体贴、关心他人,令人感到亲切、可敬、可信;领导者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和专长等等。这种权力不随职位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具有强制性。
如果细加分析,可将权力的基础分为五类:
1.惩罚权
2.奖赏权
3.合法权
4.模范权
7.《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 篇七
1、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流派;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2、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3、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答题要点:(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
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2.答题要点:(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阶段和组织。总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3.答题要点:(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
育;(4)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答题思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2.答题思路:(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
论述;论述题也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者,视具体情况扣分。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者均可得分。)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小学教学不能就理论讲理论,一定要和科学实践结合起来。赵文忠作为一名生物课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生物课教学和生产实际、科技发明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中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思维异常活跃的年龄,教师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这种
好奇心,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简单地轻视或打击。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明思路,赵文忠总是“积极鼓励”,反对“消极否定”,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3.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具体如下: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3.现代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要点: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要点: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六、实例分析(16
分)
答题思路:上面案例可以看
出,新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小博士工程中,学生要完成课题采用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等。
(2)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通过探究获得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做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3)在课题研究中,有些同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带动、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4)在上面的学习方式中包含着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定课题、自己制定课题完成的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进度、研究方式等,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元认知学习能力。(5)上述课题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1.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2)它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
(4)影响着教学
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其涵义包括: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3.现有课程结构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设置过多且缺乏整合。而新课程的课程
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以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
选择性。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5)教育可以充
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2.结合实例,谈
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要点:
教学观念的变革体现在:
(1)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新型互动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1)教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教师角色发生位移,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索知识;(3)倡导教师之间合作交流。
三、概念辨析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2、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师范教育是指按照教师的规范、标准培养训练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统合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概念的新概念。
3、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答题要点:(1)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2.答题要点:(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
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3.答题要点:(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1.答题思路:(1)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如中等师范教育已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2)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即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已经成为潮流;(3)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已经达成共识。
2.答题思路:(1)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但目前教师职业离专业标准还相差很远,还处于“半专业”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努力。(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这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就必须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进修,同时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资格、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3)就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又包括“系统外因素”和“系统内因素”:前者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后者是指学校内的因素(如果你是校长或教育行政人员,可以着重从教研活动、学校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谈此问题)。主观因素包括教职观、情感、教师知能和遭遇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可以着重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8.《宪法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篇八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
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D.钦定与民定宪法
2.下列原则中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是()。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权力分立原则D.民族自决原则
3.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
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D.钦定与民定宪法
4.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将宪法分为()
A.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B.钦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C.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D.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宪法解释权和监督权的行使,有以下几种体制()。
A.立法解释制B.司法解释C.特设机构解释制D.行政解释制
2.我国宪法的民主原则有()。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民主集中制C.权利义务一致性D.民族区域自治
三、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和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
四、名词解释
1.宪法2.司法审查制度
五、简答题
1.简述宪法法律效力最高性?2.简述宪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六、论述题
试述宪法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B.法国宪法C.美国宪法D.荷兰宪法
2.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独立宣言》B.《世界人权宣言》C.《人权宣言》D.《权利请愿书》
3.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4.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宪法重大信条19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5.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德国宪法
6.在总统制国家中,()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D.总统对议会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与民主性表现在()。
A.废除了封建帝制B.反对帝国主义C.确认资产阶级民主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
2.下列原则中属于1954年宪法原则的是()。
A.社会主义的原则B.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法治原则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联邦制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与民主性表现在()。
A.废除了封建帝制B.反对帝国主义
C.确认资产阶级民主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填空题
1.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章,计条。
2.1918年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四、名词解释
1.宪法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第三章国家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国体B.政体C.国家结构形式D.政党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B.多党制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
4.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
A.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B.广泛的统一战线C.爱国的统一战线D.民族民主统一战线
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
A.原则上B.实质上C.基本上D.形式上
6.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
A.原则上B.实质上C.基本上D.形式上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
8.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1.资产阶级共和制可以分为、和。
2.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和参政议政。
四、名词解释
1.国体2.根本政治制度3.爱国统一战线4.两党制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方面?
六、论述题
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D.国务院
2.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3.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D.多党合作制
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
6.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主席团D.委员长会议
7.全国人大任届期满的()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
A.2个月B.3个月C.5个月D.6个月
8.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五十年不变。
A.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B.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
C.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有权提议宪法修改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2.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
A.主席B.副主席C.委员D.秘书长
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的职务是()。
A.国务院副总理B.各部部长C.最高法院法官 D.民主党派负责人
三、填空题
1.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和。
四、名词解释
1.政体2.议会制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我国的国体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
六、论述题
第五章选举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A.二分之一至一倍B.一倍C.三分之一至一倍D.两倍
2.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A.全体人民B.18周岁以上的公民C.全体公民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3.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
A.2500人B.2800人C.3000人D.3500人
4.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选代表名额的()。
A.二分之一至一倍B一倍C.三分之一至一倍D.两倍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有()。
A.绝对多数选举制B.多数选举制C.相对多数选举制D.比例选举制
2.我国选举法规定,有权提出代表侯选人的是()。
A.各政党B.各人民团C.选民10人以上联名D.各级政府
3.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
A.乡人大代表B.县人大代表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
A.乡人大代表B.且县人大代表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三、填空题
1.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一般分为和。
3.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或者
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四、名词解释
1.秘密投票2.选举
五、简答题
1.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有哪些?
六、论述题
第六章国家结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人民政协
2.民族自治地方的()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行政首长C.法院院长D.检察院检察长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
A.自治区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D.自治州自治县
4.我国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C.国务院D.人民政协
5.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四实三虚”制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
A.自治区、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D.自治州、自治县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D.军委主席
2.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负责。
A.中央人民政府B.全国人大常委会C.澳门特别行政区D.国家主席
3.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D.中央军委主席
4.担任澳门行政区长官须()。
A.年满40周岁B.在澳连续居住20年以上C.澳门永久性居民D.中国公民
5.澳门行政区长官在任期内,不得()。
A.取得外国居留权B.从事私人营利活C.隐匿个人财产D.接受他人的馈赠
三、填空题
1.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和。
2.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地区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定区域。
四、名词解释
1.民族区域自治
2.单一制
3.联邦制
4.国家结构形式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哪些方面的自治权?
六、论述题
第七章经济制度和三个文明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A.10B.20C.30D.60
2.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A.5人以上联名B.10人以上联名
C.15人以上联名D.20人以上联名
3.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集体经济D.混合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股份合作制D.私营经济
2.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
A.收入B.权利C.经营D.利益
3.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
A.全国人大开会期间B.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
C.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D.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三、填空题
1.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____________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选举权
五、简答题
1.我国宪法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有哪些规定?
六、论述题
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人大代表按照()组成代表团。
A.职业B.地域C.选举单位D.民族
2.我国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A.二年B.三年C.四年D.五年
3.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
A.出生在我国的人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C.居留在我国的人D.具有中国血统的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B.义务C.责任D.权利和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A.合法的收入B.房屋C.储蓄D.土地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
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C.罢工自由 D.结社自由
3.下列权利中,同时具有义务性质的是()。
A.生存权B.劳动权C.受教育权D.休息权
4.人民法院依法不得公开审理的案件有()。
A.涉及国家机密B.涉及民族关系C.涉及个人隐私D.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5.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A.侵占B.买卖C.出租D.征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的自由权利()。
A.言论B.出版C.游行D.罢工
三、填空题
1.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2.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____________。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____________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3.宪法规定,公民的___________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公民的住宅。
四、名词解释
1.民族区域自治2.申诉权3.庇护权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宪法对其实施保障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
2.试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第九章国家机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A.领导B.指导C.监督D.协商
2.宪法规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外国人庇护的条件是()。
A.由于政治原因遭受迫害B.因犯罪被外国追诉C.请求在我国避难D.经我国政府批准
2.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
A.主席B.副主席C.委员D.秘书长
3.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国体B.政体C.国家结构D.国家机构
3.下列属国务院的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B.决定个别省、市的戒严
C.批准省、自治区的区域划分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4.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D.最高法院院长
三、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是。
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法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职务。
4.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没有经过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许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受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
5.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___________,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的是___________制。
四、名词解释
1.国家机构
五、简答题
1.简述分工合作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的表现?
2.简述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哪些?
六、论述题
第十章国家标志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五星国旗象征()。
A.我国各民族的团结B.我国各阶级的联合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D.工人阶级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在宪法中有规定的是()。
A.国旗B.国歌C.国徽D.首都
三、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理和文化事业,管理。
2.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计____________条。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推荐阅读:
组织行为学要点09-08
组织行为学重点梳理07-29
组织行为学课程介绍08-13
组织行为学多选题08-28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07-28
组织行为学自考选择题09-11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要10-06
组织行为学第4次形考10-13
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学习心得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