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

2024-10-17

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精选7篇)

1.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确立是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确定的。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段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喜欢学校,爱上学

2、能初步学会观察,学会记忆

3、能初步学会与人交往

4、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学段(3~6年级)

1、能初步认识自我

2、初步具有交往能力

3、初步具有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4、爱学习、会学习第三学段(7~9年级)

1、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

2、能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3、能正确与异性交往

4、学会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5、初步具有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6、具有学习责任感

7、能适应生活和社会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体现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开设心理常识课,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题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该课程的实施,应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努力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话,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来宣泄感情,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安排要以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在课程实施中要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更好发挥潜能和发展自我。

(四)倡导“活动体验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换位思考、中心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鼓励,从而促进成长。

(五)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渠道

学校与教师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其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学校变成各有侧重的教育场所,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帮助家长规范自身的行为,掌握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方法,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使家庭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真正起到助推作用。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研究和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真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评价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不管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题讲座,还是心理常识课,评价应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规律、特征和心理需要

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规律、特征和心理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把握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确定适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活动,训练重点,使学生在原有心理水平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作点拨。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某些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学科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认知学科课程,它不主张直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科知识,而是以其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把经过处理了的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而具有心理教育内涵的场景提供给学生。引起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的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的,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一种教育,它不需要作业,更不需要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通过参与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 篇二

统计概率内容在高中教材的地位日显重要, 中国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中国标准”) 中, 统计概率的内容是必修3和选修2-3的主要内容。而美国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统计概率”知识, 在2000年NCTM出台的《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 (以下简称“美国标准”) 中“统计概率”也是主要知识点之一。中美两国的内容设置和要求有什么较大区别呢?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

二、中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内容介绍

中国标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选修又分为4个系列, 统计概率的内容主要在教材必修3、选修2-1、选修2-3、和选修系列4的“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和“风险与决策”中。必修3中的统计约16课时, 内容有: (1) 随机抽样 (2) 用样本估计总体 (3) 变量的相关性。概率约8课时, 内容有: (1)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 了解随机数的意义, 能运用模拟方法 (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 估计概率, 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5) 阅读材料, 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选修1-2中统计案例约14课时, 主要是希望学生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 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 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学习内容有:了解独立性检验;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选修2-3中统计与概率约22课时, 概率内容有: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 认识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 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 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统计案例的内容有: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选修系列4中的“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和“风险与决策”是为对数学有特殊兴趣, 并希望在数学方面进一步提高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 它没有顺序要求, 可以高一就选修。其内容有:通过丰富的生活、生产案例, 使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优选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分数法、0.618法及其适用范围, 可以利用计算机 (或计算器) 进行试验, 并能思考和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体会优选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道对分法、爬山法、分批试验法, 以及目标函数为多峰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了解多因素优选问题, 了解处理双因素问题的一些优选方法, 进一步体会优选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试验设计问题;对具体案例 (因素不超过3, 水平不超过4) 的分析, 理解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了解正交试验的思想和方法, 并能运用这种方法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一个学习总结报告。

三、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内容介绍

美国标准对于“统计概率”的内容是要体现四大方面:提出问题并搜集, 整理和表示数据来解决提出的问题;用数据分析方法解释数据;形成并评价基于数据的推理, 预测和争论;理解和应用机会和概率的基本术语。主要内容有:

1、提出和数据有关的问题, 并通

过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分辨各种类型的调查, 并能从中合理的得到各种不同的推断;了解一个优秀调查的特点, 包括测量和实验中随机性的重要作用;理解测量数据、分类数据、单变量与双变量数据及名称变量的意义;理解直方图和散点图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计算基本的统计量并理解统计量和参数的区别。

2、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分

析数据对单变量测量数据能展示其分布, 描述其形状, 并选择和计算简单的统计量;对双变量测量数据, 能展现其散点图, 描述其形状, 利用信息技术确定其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确定双变量数据的趋势并建立数据的函数模型或将函数转换成可被建模的形式。

3、发展与评估基于数据的推理和

预测利用模拟方法从已知总体中探索统计量的变量值, 并建立样本分布:理解样本统计量如何反映总体参数值, 并能在样本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做出非正式的推论;通过检测调查的设计, 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和结论的有效性对关于数据的公共报道做出评价。

4、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概率概念理

解样本空间和概率分布的概念, 并建立简单事件的样本空间和分布;通过模拟建立经验概率分布;计算并解释简单事件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理解如何计算复合事件的概率。

四、差异比较

1、结构比较。美国课程标准中每

一个部分都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 这使得一个内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衔接不存在断层问题, 而中国的课程标准是各自分开的, 它对高中、初中、小学都各自有一套《课程标准》且编制标准的不是同一组人员。美国课程标准不是政府颁布的, 所以它的约束力很小, 并且可以从课程标准本身看出, 整个标准的内容都比较框架性, 不像中国标准对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的课时都有安排, 中国标准的内容非常丰富, 细致。但是美国课程标准的自由度更高, 教师应变的权利更大。

2、内容的重要性比较。中国标准

表现出对统计概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清醒认识, 所以在高中数学必修3中就占有较重要的比重, 而美国在统计概率的内容这方面的重视是一贯的。目前, 世界各国在概率这部分基本已经达到共识, 即同意“统计概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在学习概率统计时也应该遵循这一特点”这一观点, 而美国课标在要求方面做的更接近生活, 如, 美国课标写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人口调查, 搜集第一手资料”等等。

3、与现实联系的比较。在应用性

方面, 笔者认为中国标准在概率部分的描述有模仿美国的痕迹。中国课标虽然也是强调应用性, 但是将统计概率的内容细化到了每个概念, 这又与美国的课标呈现方式不同。而且中国课标的强调与实际紧密联系还是局限于教材中给定的应用题, 即教材上将实际问题理想化为“探究活动”的栏目, 这并不是真正的现实案例, 与之相反, 美国标准中就没有将案例表述在教材或课标上, 它特别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接触身边的社区、社会、及行政部门, 自己获取资料。鼓励学生动手自己制定计划, 自己收集数据, 自己甄别数据。

五、启示

中国课标与美国课标相比, 有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优越性, 但是对比美国课标, 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中国课标应该加强的地方。在联系实际方面, 特别是统计概率内容的学习, 虽然中国课标已经体现出了知识点联系实际, 但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教室, 走到社会上, 亲力亲为地去收集数据, 学生们所体验的不仅仅是数据收集的过程, 还应有书本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文科生 数学 心理调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1.问题研究的情境性分析

1.1:问题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不分文理科”的内容,更是引起中学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的广泛探讨。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唯独数学学科是分文理两份高考试卷。不分文理科,即意味着今后的高考模式为数学文理合卷,势必对传统观念的教学起到较大的冲击与影响。并不能仅因为合卷后,文理分班模式的消失,简单地认为文科生、理科生之分就会因此而消除。恰恰相反,具有文科生特点的此类群体,仍然存在,只不过形成了文理同班共同学习的形式,给日常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与范围

文科生的群体并不会因为不分文理科而不复存在,其具有普遍的个性、特点、心理、学习方式方法依旧。不分文理科,势必不会出现文科班、理科班的行政班级,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编班。群体性的文科生没有了,以一个个的个体形式存在于班级之中,班级内部差异增大,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科生”在数学学科上面临的竞争将是日趋激烈,如何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如何定位整个班级体的教学目标,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贯从事文科數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在新的环境下改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贯从事理科数学教学的教师,同样需要积极思考与改变,如何接纳具有文科思维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发展。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文科生”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心理调适,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全面提升自我的数学素养,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2)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本的前提,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有效优化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能力。(3)结合校本培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014年,浙江省已被明确作为全国两个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随着《浙

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我省的2017届学生将全面实施新高考方案,文理之分即将告一段落。每一次改革都蕴含着极大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线教师目前所面临的迫切解决的问题。

通过利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文科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情绪、学习意志、心理意向等活动进行研究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待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的能力。真正做到“四查”:查考纲把握方向、查考题明辨重点、查课本回归基础、查学情对症下药。

3.“文科生”数学心理调适与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新课改,研究新考改,提升自我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必须坚持以适合学生发展为前提,进一步研究反思“文科生”的特性,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得此类学生的心理(如:害怕心理、机械性心理、惰性心理等)得到很好的调适,能够健康而高效的成长,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3.1高考文理试卷的差异

综观近三年浙江省高考文、理科试卷: 2015年两卷两题相同,另外通过有两题理科试题降低难度改编为文科试题,数列与不等式结合作为理科压轴题目进行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而文科仅仅是针对数列的基本公式概念、基础方法考查学生掌握的熟练度。2014年两卷有五道题相同,另外文科有八道题由理科改编而成。2013年两卷同题仅有三道,文科试题起点较低,但文科卷第9、17、22题难度与理科相应题难度相当,这有利于区分文科尖子生。

文科试卷相比于理科试卷,在内容、设问、难度等都降低了要求,难题相对靠后。前几年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部分理科试题进行讲解是提升文科尖子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夺取高分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文理试卷在内容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别,但重概念、考通法是历年不论理科还是文科试卷的最大特点。不分文理之后,数学教学更应重视概念,以教材为主,克服“轻概念、重训练”的现象,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实现教学的自然回归。

3.2“文科生”数学心理调适

3.2.1男女生比例差异

虽然在智力总体上男女生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性,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智力的不同方面男女生则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男生在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方面比女生占有优势,女生在艺术欣赏、语言能力、知觉速度等方面比男生略占优势。数学学科作为主要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更多的强调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数学能力指的是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图标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是以女生为主的“文科生”所欠缺的。个性品质是指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数学的科学性,彰显数学的人文价值,拓宽数学的研究视野,女生的温柔细腻性恰好能得以体现。

在不同年龄阶段,女生的注意力比男生更加容易集中,适当分解教学内容,增设教学铺垫,分散教学难度更有助于“文科生”的理解与掌握。团队氛围相比竞争环境,更适合女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团体合作意识,更利于“文科生”的进步与提升。针对“文科生”的不足之处,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运算能力的训练,加强对数学概念及数学语言的理解。

3.2.2基础差异

数学基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很多“文科生”相较于“理科生”而言,比较缺乏数学素养,数学基础普遍较弱,更多的是将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必不可少升学工具对待,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运算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审题理解能力偏弱、推理混乱表达不清、思考分析能力缺乏。

针对于文理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教师必须正视其差异存在的合理性,改变自身态度,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维护“文科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尊心,积极促进个体能力的发展。“文科生”更应强化自我信念,培养自我责任心,强化正确的归因分析,端正自己学习数学态度,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注重对自己自身素质与数学素养的培养。

3.2.3信心差异

信心是支撑学习的奠基石,一旦失去了信心,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将学习视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势必造成成绩一落千丈。而更多的“文科生”就是对数学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害怕心理,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直以来,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也造就了一种不当看法: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去学文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沮丧、失去信心,甚至惧怕之中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的活动,破坏学习的动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的效率了。 重塑对数学的信心,保持自身处于积极的连续状态之中,是“文科生”的头等大事,同样是数学教师今后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够多一份热情,少一份懈怠;通过教师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放慢节奏,有效分解试题难度,适当通过模仿的形式到达教学目标,逐步逐步地建立学生信心。

3.2.4方法差异

文科是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科知识特点决定了学习方法,文科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为前提,再通过理解应用而到达内化的过程,故机械性心理在“文科生”普遍存在。許多“文科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依旧采取死记硬背的策略,而数学题目的很少存在照本宣科的做法,更多的强调应用,从而势必造成学而不精、学而不专的局面。

知识也是有生命的,是具有灵活性的,学习过程中仅仅靠的机械性地模仿,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强调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强化内容方法的累积,突出概念的本质性应用,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多观察、解剖空间图形让学生多思考、动手画空间图形让学生多体验,增强立体感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与解题后的反思等,对于做题要求学生关注题目之间的类比和总结,真正做到多题一解,解一道题会一类题。

3.2.5意志差异

意志力薄弱也是“文科生”较“理科生”差异较大的一方面。对于偏文科性的科目: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需要动笔计算的内容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强调记忆背诵;而数学内容恰恰相反,以理解为前提,必须要借助分析、运算实现知识的掌握。正因为文科的特殊性,惰性心理在“文科生”方面尤为突出,缺乏运算能力等问题随之产生。

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强化针对性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的思维与解题的技巧,加强运算演练,杜绝使用计算器,摒弃依赖思想。凡是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出结果来,即使运算比较烦,也不能中途放弃,以此来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

3.3“文科生”数学教学策略

3.3.1定位合理化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它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核心部分,占据灵魂地位。一个教学设计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在文理同卷、不分科的背景之下,教学设计的定位尤其重要,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个教学对象,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精选教学例题,形成合理评价。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教学所服务,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生才真正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所在,具备着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导性,那么再优秀的教学设计也是只能成为白纸空谈。

3.3.2知识网络化

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分八大块:函数、数列、平面向量、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导数及应用。高中生所应掌握四大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坚持三线并进,以知识结构为载体,通过思维训练的方法,从而达到方法能力提升的目的。

3.3.3推理规范化

“文科生”相交于“理科生”而言,更偏向于感性,少了一点理性,对问题的本质缺乏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数学的本质在于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对定理的推导必须严谨而规范,这些又往往是“文科生”所欠缺的。针对于这部分群体的学生,更应强调低起点、小步走、重过程、清脉络,真正做到“四化”:知识理解深化、考试题型类化、通性通法强化、解题思维优化。

3.3.4关注全面化

文理不分之后,势必造成班级内部两极分化明显,学生的素质差异越加明显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习考纲看要求,推敲评价找方向;研究考题看变化,钻研课本定标准。特别需要避免的是不能因“理科生”的存在而挖的过深、拔得过高、范围过大,造成对“文科生”的浪费;也不能因为“文科生”的存在而造成落点过低、范围窄小形成对“理科生”的缺漏。坚定不移地以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全面关注各类学生的存在,难题慢讲细讲让“文科生”也能有所触类旁通,易题精讲多练让“理科生”更加融会贯通,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教学。

全面化的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正确处理点与面、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特点,丰富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发挥每道题目的功效,让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的提升、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013.3重印)

2.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文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1

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1

4.张红生,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篇四

(总体分布为正态)2、算术平均数

(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中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几何平均数 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

7、调和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其中、变异系数、标准分数,其中 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全距,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R =最大数-最小数、平均差、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

变形:

差法公式: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用相关表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 有相同等级时:,其中 R X、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肯德尔等级相关

有相同等级:、点二列相关,其中 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

5.心理统计学课程标准 篇五

统计员职称评定条件标准

一、高级统计职称评审条件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地评定我区统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根据《统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区统计专业队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申报条件:

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努力钻研本职业务,具备统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积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统计师资格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统计师资格七年以上,并且在高等院校修完本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取得结业证书;

5、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者,获自治区级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或二、三等奖各一项的主要完成者;

6、国家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或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专业理论水平:

申报人要全面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并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有系统的统计、经济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统计业务知识,掌握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区、本部门统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熟悉最新的统计理论、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并且能够对此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 :

申报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组织指导和直接从事统计制度方法设计,统计报表编制,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等全面工作的经验和 能力;

(二)具有丰富的统计工作经验,能够运用现代的统计方法、管理方法,解决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或本单位统计不作中的重大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三)能够指导统计师的学习和工作;

(四)具备完成下列两项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1、主持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专业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普查工作,或该项的主要承担者。

2、主持或参与编写盟(市)级以上部门出版发行的统计、经济书刊;

3、负责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某一方面的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并经同行专家认定,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4、有较强的统计分析研究能力,所写论文或调查分析告在盟市获奖的.

业绩成果 :

(一)申报人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统计工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并在某一方面成绩显著,获得盟(市)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2、撰写的统计论文、统计分析报告、调查报告获国家统计局三等、自治区统计局二等、盟(市)一等奖;

3、制定的统计制度方法被国家或自治区主管部门选用,并在全系统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统计工作成绩突出,获得盟(市)级以上模范统计工作者或先进统计工作者称号或主持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获自治区级、部级先进单位称号。

(二)申报人须撰写下列论文、著作之一:

1、在盟(市)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论文;

2、在自治区级以上统计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不少于二篇学术论文;

3、被盟(市)级以上统计(含相近专业)学术团体评为优秀论文或被收入论文集二篇以上;

4、正式出版的专(译)著;

5、出版内部准印发行的书籍或部分章节(三万字以上);

6、经同行专家认定的有独创见解的专题报告三篇以上。

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要求:

1、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2、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并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企事业单位中,凡符合以上规定的学历及任职年限要求,具备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的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并持有《统计证》者,经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推荐,可向自治区统计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申报晋升高级统计师职务。具体履行程序:

一、申报高级统计师者,需提交以下材料:

1、评审材料清单一份(贴在材料袋封面上);

2、申报者所在单位送审报告及市地或省级主管部门评审委托书一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需说明带有专业技术职务指标;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四份,不得使用复印件、打印件,表式统一按人事部制发的表样(贴上近期免冠照片);

4、《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二十一份,须打印并加盖填表单位公章;

5、任期考核材料一套;

6、学历证书、现任职务资格证书和聘书等并各复印二份(证书原件审核完即退回);

7、外语(古汉语、医古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自治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如属免试人员,需填报《外语(古汉语、医古文)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两份;年龄超过45周岁的计算机应用免试人员应附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8、任现职以来的有关著作、论文、工作总结、奖励证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一式两份。复印件要求同时复印论文、著作的封面及目录;

9、破格晋升人员,须附经审批同意的《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

10、二寸免冠证件照片一张。

二、注意事项:

1、各级各单位在推荐时,必须对送审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凡不符合评审范围和条件的,不应推荐上报;

2、送审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高评委办公室有权不予受理;

3、送审材料应于高评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左右送达自治区统计局职改办。

二、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统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充分发挥统计人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深化职称改革、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资格考试坚持客观、公正、规范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用书、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暂设置两个级别:统计专业初级资格、统计专业中级资格。

本规定执行后不再进行统计专业初、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为评定相应统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而组织的考试也不再进行。

第三条按本规定通过全国考试获得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获得统计专业资格不与工资待遇挂勾。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决定获得统计专业资格人员的职务和待遇。

第四条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为统计师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统计师资格。乙种考试为统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考试。不具备甲种考试规定学历的人员,必须取得乙种考试合格证书后,再参加甲种考试科目中《统计工作实务》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统计师资格。

第五条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只设一种,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

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为:

1、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和实务(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专业中级资格甲种科目为:

1、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2、统计工作实务。统计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科目为:

1、统计学原理;

2、经济学;

3、会计基础知识;

4、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知识;

5、统计分析;

6、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六条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二、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第七条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六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第八条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六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十年,取得统计专业初级资格(含本规定实施前通过国家考试获得的统计员、助理统计师资格或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评聘的初级统计专业职务),并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合格。

二、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三、获第二学士学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四、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

第九条统计专业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的甲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全部考试科目 合格者,授予由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用印的《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条统计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的开考计划,以两年为一周期循环安排。考 试成绩采用单科累积的方式,每门科目考试合格,由省(区、市)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颁发单科合格证明。规定的科目全部合格后,由国家统计局颁发统计专业中级 资格乙种考试合格证书。乙种考试各单科合格证只在四年内申办合格证书有效,逾期 该科目必须重考。第十一条对伪造学历、资历或考试作弊,骗取资格证书和乙种考试合格证书的 人员,发证机关应取消其资格,收回证书。

第十二条统计专业资格考试由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负责。人事部负责审定 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和确定合格标准,会同国家统计局对考试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国家统计局负责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的编写、出版、发行,组织命题、建立题 库和实施考试工作。

第十三条各省、区、市的考务工作由人事厅(局)和统计局共同负责,具体分 工按“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确定。副省级市是否单独组织考试由所在省人事厅会同省统计局确定。

第十四条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工作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和人事部、国家保密局关于《人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秘密具体范围的补充规定》。第十五条统计专业中级资格其外语要求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团体单位在统计岗位工作的人员。

本规定按第十二条的分工,分别由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 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6.泄漏率统计及检查标准 篇六

一、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各种设备的连续运动、旋转和住复、的两个部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2、静密封: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二、密封点统计标准

1、动密封点的统计标准: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两个部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统计标准:一个静密封点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3、泄漏点的统计标准: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三、动、静密封检验标准:

(一)、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汽、风源引线,焊接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5、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 无水垢。

6、酸、碱等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7、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8、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枕、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二)、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 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3、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4、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60滴。

5、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60滴。

6、水泵泄漏如出现漏水成线现象,属于严重泄漏设备。

四、记录及考核

1、各车间职责:做好本区域的静、动密封点初始统计工作,设备增减及时变更,建好台帐。做好日常维护及密封点、泄漏率、设备完好率的统计工作,建立记录台帐并考核。

2、各车间新增装置增加密封点及时统计报设备科,经设备科批准后泄漏率考核变更。

3、设备科不定期检查各车间泄漏点及台帐情况,按规定考核,同时做好全厂设备密封点统计工作,建立台帐。

7.执行案件的统计标准研究 篇七

中图分类号:D91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45-01

执行难一直是萦绕在各级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执行案件的统计工作作为各级法院掌握本院执行案件情况、如何总结执行经验、调整执行运行思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通过合理化的执行统计标准,来实现司法与执行效率的有机统一,为缓解“执行难”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已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司法统计员,现以该院2011-2012两年内执行司法统计报表中案件的基本情况、执行依据、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为分析材料,来浅谈现有的执行统计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当前执行案件的统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1 对执行案件统计标准的认识

执行案件的统计标准是法院对执行案件统计工作的一个定性指标。通过填报的各种量化数据,来反映一定时期内该院执行案件受理情况、审结执行到位等各项指标。而执行案件的统计标准最直观的方式是从执行案件流程系统以及每月的执行统计报表中来体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综合情况,从而总结工作经验,揭示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撑。对于基层法院而言,执行案件的统计标准是否统一、司法统计口径是否一致,是直接反映一个院执行工作的现状,司法统计与信息流程管理系统作为统计标准的最直观、最基础的工作,是基层院科学规范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媒介,随着执行统计标准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现在执行的统计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数据的采集越来越细化,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这就为我们如何运用好执行统计标准来更好的开展执行统计工作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挑战。

2 执行统计标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11年该院执行受理共计733件,其中婚姻家庭、继承为46件、权属侵权260件、刑事附带民事2件,行政非诉18件。与上年同比增幅为41.51%。结案中和解264件、强制执行230件、终结39件,其他202件共计739件,结案率达100%。

2012前5个月,执行受理共301件,婚姻家庭、继承32件、合同189件、权属侵权类74件、刑事附带民事1件,行政非诉5件。同期增幅7.1%。结案中,和解62件、强制执行19件、终结3件,其他1件。共计85件,同比同期结案率有30.33的降幅。执行结案标的达472.92万元。从数据显示,执行收案压力仍然存在,结案中以和解达成结案方式占总结案的65%以上。在某个层面上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绩。但是在肯定工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执行统计中数据采集的诸多问题。目前执行案件信息的采集以及统计报表主要来源三大块儿。一是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二是法院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执行管理模块、三是清华紫光开发的司法统计系统之执行案件统计模板。由于各板块对收、结案案由认定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统计口径不一,标准不尽相同,造成数据某些程度上严重失真,是至使无法给领导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客观现实。现就执行统计标准中的结案方式、支付手段来浅谈一下。

3 执行统计标准之结案标准五花八门

目前,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的结案方式为不予执行、自动履行、和解履行完毕、执行完毕、终结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其他。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的结案方式有审查行政非诉裁定准予执行、审查行政非诉裁定不予执行、不予执行、自动执行、和解、强制执行、终结,其他。司法统计数据系统确认的结案方式有执行完毕、驳回申请、不予执行、和解履行完毕、和解部分履行后,债权人放弃剩余申请、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其他终结执行、其他。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工作的考核由于结案方式的不同,司法统计的口径不同,致使采集的数据也不同,造成考核的结果必然大相径庭,其结论必然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无法反映法院执行工作的现状。

由于司法统计中,单执行案件结案的统计标准规定不尽一致,给各级的法院执行结案提供了多重结案方式,有裁定准予执行、不予执行、不准予执行、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终结执行、撤销案件、驳回执行申请、当事人撤回执行申请、自动履行、强制执行、执行完毕、和解执行、和解执行完毕、委托执行、指定执行、中止执行、其他等二十多种。

近几年来,为了切实提高案件执结率,提高案件执结质量,从最根本上化解因诉讼纷争后续产生的矛盾,对执行案件先后引入了三套管理系统,但各系统编造执行结案方式各有不同,造成执行人员录入结案信息时难以操作,加之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满意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些压力,迫于追求高结案率,增设执行结案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对执行工作的考核更多是注重结案率,而对结案率的构成知之甚少。由于这些所谓的自创结案方式或者统计标准的不同,就造成了结案率的虚高,案结事未了的现象严重。

4 执行案件的统计标准之给付方式各有不同

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金钱给付,如请求归还借款、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等。在执行程序中,金钱给付的执行案件占多数,因而金钱债权的执行是整个执行工作的重要部分。然而近几年各级法院在实际工作中还受理了大批非金钱给付义务的案件,如子女探视权;拆除违章建筑;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这些案件不是以财产为执行标的,更多要求对物的支付或者是行为的履行。以处理赡养义务案件为例,因为赡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同时也是生活上的照料。因此对于履行义务的多次性和时间跨度长期性等特点,决定此类案件执行的反复性和复杂性,所以这里更多要求是行为的履行。2011年该院所受理的执行案件中,非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案件占到总案件的3%,其中要求办理房产登记的1件、股权变更1件、房屋拆除2件、车辆房产过户13件、腾房12件;2012年上半年所受理的此类案件占到本年度总执行案件的2.5%,其中要求变更产权登记的1件、车辆房产过户7件、购房手续1件、腾地1件,腾房2件、土地使用权过户2件、许可证过户2件,转让货车1件。现行的司法统计系统中,清华紫光研制的执行案件统计模板中,结案标的给付方式只有金钱给付,结案中也只对执行到位金额有明确的标识。而2011年开始启用的新的司法统计中对结案中给付方式虽有明确的界定即:金钱给付、物的给付、行为的履行,但是结案中并没有就物的给付是否已经交付,行为是否履行有明确的标注栏,没法准确对此类案件行为是否履行进行统计,而非金钱给付的执行案件的迟延履行金计算依据又难以确定。相关法律只规定对未按判决履行义务已经造成损失的,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在实践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依据,导致数据统计中执行到位金额难以确定。因现行执行案件的司法统计由三套系统组成,而统计标准各有不同,这就必然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全面、不客观,致使数据严重失真。

5 改进执行统计标准的若干建议

5.1 确立规范统一的结案方式。结案率是考核法院执行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为此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统一全国法院司法统计执行案件的报结标准,统一口径,达到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对执行结案率的构成,各地不得根据自己的执行情况再自创结案方式,虚增结案率。

5.2 建立科学的统计方法,促进执行兑现。建议将统计口径改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部分执行完毕”两项,保留“不予执行”、“执行和解”、“终结”三项统计指标,增加“执行次数”及“执行时间”的统计指标,以反映执行的工作效率;增加“财产调查措施种类”以反映是否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增加“强制制裁措施种类”以反映强制执行的力度;增加“强制执行措施种类”以反映是否穷尽强制执行方法;增加“有关义务协助单位协助情况”的统计指标,同时,应加强对执行案件结案的考核,严明奖惩,激励执行人员多办并办好执行案件,减少可恢复执行案件的数量,以缓解今后执行工作的压力,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上一篇:出国留学收入证明(数字)下一篇:五一节记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