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2024-06-27

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共11篇)

1.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一

写日记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田维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写得好靠长期材料积累、写作技巧的提高,不是临时集训能速成的事,单靠课堂作文也不能有效地强化作文水平,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写日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写日记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写”的兴趣。

日记是一个人一天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所见、所闻、所感的简要记录。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形式上也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学生在写日记时毫无拘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在内容上要求健康以外,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总之,能将一天中最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即可,不会感觉出课堂作文中的“规定”的“乏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由写日记而对“写”感兴趣,实际上为作文兴趣打下了基础。只要愿意去写,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会加倍努力。“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詹姆斯)。教师对学生日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写得好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方式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就会越写越感兴趣,越写越有信心。

二、写日记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会观察和思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日记虽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很自由,但要写好它不是凭空想象能实现的。既然日记是一天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那么,在写日记之前,一定要进行思考,一天中什么事情最值得记,记所见人或事,要从什么角度入手,那就要看学生是怎样观察的,而且,即使刚开始学写日记也得在写前有一个简单的思考,然后才动手写,写所闻、所感更要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由于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会碰到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很多是他们不能理解的,教师就要根据其思维特点作正确引导,使之正确地分析、思维、理解,并正确吸收。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能正确观察、思考、思维能力会逐步提高。

三、写日记能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训练写作技巧,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日记是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反映,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不管大小,它总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现实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学生日记的内容也会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学生日记本身可以说是作文的材料仓库,有了它学生作文还愁无处下手吗?其次,虽然日记形式自由,但它包罗万象,学生在写日记过程中其实已经不自觉地写过各种不同文体,也在努力写好日记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采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段,且各种手段不断反复地运用过,到作文时,学生自然

就不会发愁了。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作文在这样的练习中自然就提高了。(登载于《跨世纪教育论坛》第二卷》

2.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 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就教师而言, 他们解读文本, 是为给学生导航, 以自己的解读体验引导学生的解读, 从而使文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学生而言, 他们解读文本, 是为了感悟文本内涵, 陶冶情操, 提升文化素养, 塑造健全的人格, 从而在文本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益。

一、引导学生在解读中不拘一格、各抒己见

新课程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不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提供绝对的结论, 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 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深入解读, 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每一个学生因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不一, 导致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使得阅读课出现“同阅一卷书, 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 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 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 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 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学生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 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 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因而, 反复诵读更能增强学生记忆文章内容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除了让学生借助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以外,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实际的教学中, 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问。而提问是怀疑的外在表现, 怀疑引起反思, 反思引起探索, 探索促成创造。有时候学生的理解可能很肤浅, 甚至怪异。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不能泼冷水, 而应该尊重他们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然后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 在互相交流中逐渐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可以说, 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 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敢于大胆参与讨论, 这一点非常重要和可贵, 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 让学生各抒己见, 才能体现个性、传达真情。

二、鼓励学生在解读中积极、自由地赏析

学生作读者, 自由鉴赏, 在赏析中激活思维。鉴赏是指对采编来的美文进行鉴定和赏析, 且形成两级评鉴, 即初级评鉴和高级评鉴。初级评鉴是停留在心中的评鉴, 高级评鉴是写在书面上的评鉴。高级评鉴是这个阶段中的最佳境界, 它是在初级评鉴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总结, 对所获的若干美点, 以选文为依据找到与之相应的支撑材料。这种鉴赏过程一方面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学好语文的根源在于学生, 因此,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赏析、去思考, 不能以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 由于学生的理解大多出于个人喜好, 缺少系统性, 教师要给予他们方法上的点拨。

语文离不开字词, 教师指导学生赏析也应从字词开始。如文中一些精辟的动词、形容词等, 对这些词玩味咀嚼, 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师也可以对一些特殊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些句子往往与文章主题联系在一起, 暗藏深意。修辞能够更好地写景状物、传情达意;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语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点睛句就是文章的眼。另外, 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 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义, 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上下文来品评。引导学生对其他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如以小见大、对比手法等, 对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写赏析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可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 充分显示了学生不同的个性, 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交流过程中, 学生之间又能相互启发,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获得灵感。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兴趣。

三、启发学生在深入解读中不断创新

最美丽的思维之花是创造性思维, 最具有生命力的个性化阅读是创意性解读。在教学实践中, 我主要采用“自主阅读—反思—交流—总结”的模式施行创意性文本解读策略。在创意性解读文本教学模式中, “反思”这一环节是极其复杂和丰富的, 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 包括学生的自主反思和教师的点拨反思。这个过程融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反向思维、外向思维、交叉思维、有形思维、变形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技能, 是提高学生创意性解读文本能力的关键。

例如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 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扁鹊见蔡桓公》进行反思性阅读, 设计了一个“话说扁鹊”的话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学生的观点很有见地:“反思两篇文章, 感到一件事成败的关键在于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语言是否得当, 不能认为桓侯之死完全是由于他本人讳疾忌医, 扁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神医之‘神’不仅表现在其医术上, 更应该体现在其医德上。明知桓侯有病且对医生有偏见, 又是一国之君, 扁鹊竟不思劝解之法, 直指其病之所在, 言明不治的危害。若扁鹊能像邹忌那样在‘讽’上动动脑筋, 桓侯之病就不会深入‘骨髓’, 造成无法医治的后果。”应该说, 这种文本解读思路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四、促使学生在深入解读中提升品位

“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古今、博采众长, 为师者关键是引导学生读出个性、写出个性、活出个性。提到“个性”, 许多学生不免求新、求异, 个性心理展示的过程中不免暴露出某些不健康的心理, 这就要我们为他们的“个性”做牵引,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阅读为孩子的心灵导航——导出健康的心理, 导出健全的人格。

好的文字可以警醒学生的心灵:读读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 可以读出天下所有母爱的深沉与厚重, 从而多一份对亲人的体谅和回报;读读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可以读出成就大事者的艰辛和坎坷、孤独与寂寞, 从而学会笑对生活中的荆棘和苦难;从《信念》中可以读出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与痴迷, 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一份坚毅、执著与刚强……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的精华, 比教师单纯的政治说教更能深入骨髓。

3.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8-01

高考作文命题虽然多元化了,但是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注意到作文命题的要求中“题目自拟”“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应该说,这样的变化发展趋势,使得考生不管是在选材,立意上,还是在构思,语言运用上,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作文的难度是降低了,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现状

(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己拟订,立意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语文特级教师或某某语文教育专家的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点,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前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学生作文后又不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都能判断出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在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候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感觉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套路,能够得心应手,最能够写出一些有深刻思想的文章来。而对记叙文,散文嗤之以鼻,感觉那太肤浅了,是小学生,初中生捣鼓的玩意儿,高中生不能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比指导学生写散文要方便些,实用些。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帮他们搜集相关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好诗词,名言警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攻议论文,而对其他文体的训练相对来说少之又少,甚至禁止高中生写其他文体的作文。稍微放松一点也只是要求高中学生写叙议结合的作文,并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写作步骤,写作体裁,甚至连作为论据的材料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提供的来运用。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把立意,文体箍死了,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制造”出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文“产品”的结果。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

2、科学指导。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自习时间为学生推荐美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从而扩充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3、细心批阅。学生作文完成后,就像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综合运用。

4、适当点评。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

4.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四

二、我们的作法及效果㈠抓全员,全方位管理要到位⒈校领导重视做表率我校是一所老校,有着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的形成,首先来源于校领导严谨治学的作风。“其身正,不令而行”、“言教则空,身教则从”。学校历任领导严于律己,端正作风,做校风实践的带头人。无论是老校长还是年轻的校长,都能写出一笔漂亮的字。他们的粉笔字板书,钢笔字抄写,铁笔的刻板,会标的书写,样样都行。凡上交的材料,学校领导要求教师必须把字写好并亲自过目后方可送交。领导能写出好字、规范字,在教师中起到了表率作用。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基本功,特别要求教师要写一笔好字。课堂上板书必须规范;教师的备课笔记必须给学生做表率;校园文化用字必须符合要求。每学期检查学生作业,首先看学生的书写情况,把各班学生作业书写情况纳入到教师评价中。为了使学生写好字,我校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一名语文教师任专职写字教师。为了把写字课上好,领导亲自帮助她备课,为她借来天坛东里小学写字老师的备课笔记,参考写字课教案的格式,并和她一起商量,硬笔书法备课笔记要画田字格;软笔书法要画米字格;每个字的重点笔画要用红色笔标出;每堂课后有小结,并安排写字老师听艺校书法老师的课,使写字课教学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更加规范。⒉班主任书写当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严谨的教风可以带动学生良好的学风。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模仿力强,每个班学生的字大体上都象本班的老师(兼语文教学)。所以,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的字,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学期末,班主任拟好学生评语草稿后,均交主管领导过目,看其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经审批合格,方可按规范要求认真抄写。抄写后上交教导处盖章,再发至学生家长。92年我们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分配的师范毕业生、换新岗位工作的老师及从外单位调入的老师等。凡新任老师来校报到,领导在谈话时都要请他们写一写自己的基本情况,以便了解他们的写字水平。对于写字不规范者,我们则提出具体要求,希望他们尽快把字练好。94年我校一位体育教师因病改教思品课和自然课,领导对她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练好板书,方可上岗。这位老师找来了钢笔字帖,从一笔一划练起。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她硬是把字练好了,能写出漂亮的楷书。她的备课笔记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展示。三个年级的思品课一个年级的自然课,本本备课笔记都写得规范整齐,每堂课的板书都写能达到要求。我校后勤总务老师是由太钢厂调入的。为了能胜任学校的工作,搞好宣传栏的布置,他练习写美术字,毛笔字。现在他不仅能写好美术字、大条幅,还能刻字、剪字。党支部、工会宣传专栏、安全教育栏都由他布置的美观、整齐、规范,在学生中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⒋校园布置处处字体规范有氛围我校校园小,没有条件设立专门的宣传栏,我们则因陋就简,利用窗下、过道、墙壁、门洞两侧,设置了橱窗、木黑板,开辟了党、政、工、团、少先队宣传专栏。有专人负责,领导定期检查。要求凡是写出来的字都要规范,就连校门口小黑板上的家长临、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让师生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把练字的过程,当作育人的过程,使其终生受益。我区小教科、教研中心对写字教学十分重视,先后召开写字现场会,出台了有关“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系列意见。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上级的指示应该贯彻;兄弟学校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我校的具体方案与措施。我校是一所古老胡同里的庭院式学校,校园由前后两个小四合院组成。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不足半平方米。学生做操需交叉站队;体育锻炼需轮班活动。甭说专用教室,就是现在仅有的十一个教学班,仍要兵分三处,借外校教室上课。从空间上看,全校作息至少实行“一校两制”。既要保证课堂教学时间,又要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既要保证教育质量,又不能延长学

来。

5.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五

曹军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要求中小学小学教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一、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等;2、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突破重难点,丰富知识,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4、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5、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6、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有趣;7、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8、实现了资源共享,特别是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实录等的重复作用;9、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

二、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我县教育局电教站在近几年内,在全县中小学都安装了电子一体机,这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办学条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开展课堂教学已成现实。而当前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则是:

1、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少,有的学校一般只有1—2个多媒体教室,甚至其中一个还兼作会议室,农远教室使用率不高,而对于电子白板、微格教室、网络教室、全媒体、电子图书等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更无从

谈起;

2、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少,实践少,有的中青年教师不会使用PPT演示文稿;

3、教师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开公开课才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二、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措施

怎样使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学得会、用得上,不但能减轻其负担,而且能提升其劳动的创造性,甚至能促进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1、更新观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师生交往的效率,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为人的充分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直接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然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思想和观念上更不容易更新。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使之成为激励教师们学习的源动力。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性、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特性,建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师“亲身感受”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观念更新改变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是评职称教师的“专利”,也应该是中青年教师迫切需要的技能。当然全体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和使用。

2、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要点

教师可熟悉以下方面:(1)信息的检索技术,主要是网上信息检索;(2)知识管理技术;(3)表达展示技术,功能强大的集成演示工

具,如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硬软件的使用;(4)基本软件使用有Word、Powerpint,其他会简单操作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通过上述软件融合可轻松制作课件;(5)实践反思技术,主要指导教师叙事研究和反思交流,一些交流平台的使用;(6)思维汇聚技术,主要指学习方法和笔记方法;(7)其它探究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等。

3、以赛促进,借赛相长

比赛就像作一项目,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解决这些困难,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实践中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年可举行各种、各类比赛:(1)各级举行的公开课、说课比赛。如组织教师参加通用技术教学技能大赛和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等,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2)课件制作比赛。如举办全县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课件作为比赛的一项)、全县优秀教研论文、精品课和优秀教学课件评选活动等;(3)组织开展全县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方案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等。通过这些比赛可有效促进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4、资源共享与交流

通过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吸收了别人的成果,特别是教育专家学者学术成果,又达到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目前资源共享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有:(1)QQ群:现在,国家为中小学教师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如省级、国家级的骨

干教师培训,可以建立培训班学员的QQ群,通过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帮助解决在日常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困难。比如我在录制微课时,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通过QQ语音聊天,向一中的孙永杰老师请教,获益很多.(2)网上课件、教学实录:对于中小学各科,都有高质量的课件和教学实录,通过自己观看,可以部分、全部,创造性的吸收使用,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提高:年轻教师学教学经验,年长教师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特别是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上的典型课,他们的教学实录对热爱这职业的教师影响是具大的.5、实施高效培训

(1)、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虽然现今每年都有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但参与培训的人毕竟很少。学校可以利用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和计算机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引导教师培训。培训内容: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根本。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讲座法,观摩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资源型学习法等。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创新。培训途径:集中培训、寒暑假培训、小长假培训、举办短期讲座、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观摩教学示范课等,也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在线培训,使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优质培训,享受丰富的网上优质资源。另外,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也是加速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①激励机制:培训教师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教与学的工具来高效使用是中小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可以鼓励教师员工花时间去学习技术并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高效。学校和政府提供合适的教材、适宜的基地、高素质的师资,让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对在应用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就或论文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给予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一切都是对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教师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鼓舞。②约束机制:对教师培训过程中,让教师上交自己学习过程的录像,这种录像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轻松来完成,录像把教师在电脑一定时间内做什么事全程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有效检查他们的作业,更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6.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六

一、测试失分原因

但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有些学生测试分数不理想,下面针对测试失分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错、漏、增现象

1.常用字的读音不准:声母、韵母、声调出现误读

2.多音多义字读音不准,形近字经常读错

3.对文章内容不熟悉,出现漏字、增字现象

(二)声韵母缺陷

1.舌尖前与舌尖后声母靠前或靠后,边鼻音不够明显,前后鼻韵靠前或靠后等

2.轻声和儿化不够明显

3.语速过快,有吞字现象

(三)语调偏误

1.方言语调与普通话语调混读

2.上声处于句尾,或上上相连、上非相连、三个以上上声相连处理不好

3.“一”、“不”、轻声词、儿化词和“啊”的音变规律不清楚

(四)表达技巧不当

1.节奏处理快慢不切合语境

2.停连不够恰当,造成语意肢解或歧义现象

3.语气、语调处理不当

4.轻重音表达不恰当,失误较多

5.有的只是照字或照词读音,出现“字化”或“词化”现象

二、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的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通过普通话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语音基本功,从声、韵、调上加强字词句篇的训练

测试的第一步要学生做到的就是读音准确。指每篇短文400个字的音节发音准确,实质是要求发准所有声母、韵母和声调。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扫除朗读中的字词障碍,做到声母、韵母、声调准确到位,读音完整。如,“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火光》)这一句先抓住生字词“黑黢黢”“蓦地”的正确读音,然后再抓住翘舌音“船、转、处、只、山”字,最后明确“前面”“下面”可读轻声,这样逐个突破,反复强化,最后连成一句读出来就很流畅了。

其次,注意多音字和形似音异字。如:“品味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牡丹的拒绝》) 这句中的“为”根据语境应读 “wéi”,不应读“wèi”。有的学生把“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语言的魅力》)中的“木牌”读成“木碑”。这就是多音字与形似字的误读。

再次,注意减少声韵母缺陷或吞字现象。朗读中出现的声韵母缺陷是由于长期形成发音不到位或发音偷懒现象造成的,有的学生在读单字词时还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可是一到朗读就发觉口腔打不开,从而导致有的声韵母开口度不够,以至于出现舌尖前与舌尖后声母靠前或靠后,边鼻音不够明显,前后鼻韵靠前或靠后等现象。还有的学生考试时心里紧张或长期不良的朗读习惯,出现吞字或复韵母单音化,甚至调值发生变化等现象。

最后,注意音变现象。在朗读中,有上声与上声、上声与非上声、儿化、轻声、“一”“不”“啊”的音变,在平常的练习中,这是训练的重点,一定要熟练掌握其音变规律,有规律的按规律来记,没规律的词死记硬背,考试时和日常口语中就能够运用自如。

(二)教师做好朗读指导,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

教师必须把朗读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学生领进朗读技能的大门。朗读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朗读中利用有声语言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一项评分,主要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等几个方面。

1.停连训练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连是一种特殊的 “标点符号”,即有标点的地方可能会连接起来,没有标点的地方可能有停顿,从而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停连处理得恰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恰当的停连可以控制语速,强调语句的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在测试中,常有学生因字词读音或朗读不流畅而出现停连不当的现象。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散步》)这一句除了分号的地方要停顿外,前后两句有逗号的地方要连读。只有通过反复朗读,避免产生歧义的停连,减少因停连不当而扣分的现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重音训练

重音是有声语言传情达意需要着重强调的词、短语或某个音节。在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句的意义,仔细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正确掌握重音的位置。重音常常落到有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呼应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强调意味、比喻意义之处。重音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也可以拖长;慢中见快,低中见高,弱中见强,实中转虚,连中有停都是重音的表达方式。如: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这一句“轻悄悄”“软绵绵”就应重音轻读;又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这一句中的“猛烈”需要重音慢读。因此,朗读文章时弄懂句意,多读体会其思想感情来把握重音。

3.语调训练

要在充分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充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之上,确定语速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调主要指语句的整体高低升降变化趋势与意义表达的和谐,应随感情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语调是指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通常以降调、升调、平调、曲调四种变化出现。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朗读训练中,应注意不同的语调表现不同的语气:表示陈述、说明、 庄重等语气用平调;表示提问、反问、惊讶等语气用升调;表示坚决、肯定、赞扬等语气用降调;表示怀疑、讽刺、气愤等语气用曲调。 如:“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落花生》)应用升调。只有把握好了恰当的语调才能感染听众。

4.节奏训练

节奏是朗读时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包括语言表达技巧问题,但又不仅仅是语言技巧,它要求朗读者从内心情感出发,随感情变化的起伏跌宕控制节奏,体现出作品的内在韵律,真正让它起到烘托气氛、描绘环境、突出变化、增强作品表达效果的作用。节奏主要是针对全篇而言,有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如《海燕》一文属于高亢型,《春》属于轻快型;就某一段而言也有不同的节奏,如《听潮》一文“海熟睡了”到“海愤怒了”这一部分节奏由舒展缓慢变为急促有力再到奔放快速有力的变化节奏。总之,节奏是受文章内容制约的,是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制约的。

5.其他技巧训练

朗读中还需指导学生吐字归音、用气、胸腔腹腔头腔控制声音的训练,爆发感情和控制感情的训练,这样朗读的感情才会真挚、 强烈、深沉。

这些表达技巧在朗读中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准确到流畅再到传情的过程,是朗读要求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练习作品、朗读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教师做好朗读示范,不断加强语感训练

范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范读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教学中,从字到词再到句,要逐一突破,特别是一些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训练,捕捉最佳的朗读语感,在范读时一定要起到示范作用,不仅要通过读去感染学生,还要让学生有矩可循,有模可仿。但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语感较差的现象,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训练每个学生多读一些语段或几个句子,肯定其优点,并提出不足,指出每个学生训练重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平时,利用早读时间进行领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个人读等, 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这样通过对语感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读作品中,理解、欣赏作品,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在普通话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朗读方法来训练朗读篇目,就能减少了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从而使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

摘要: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变为发音规范、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既能传递出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同时也融入朗读者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普通话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处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语音规范、语调、停连、流畅度等方面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7.如何提高小学的作文水平 篇七

作文同于艺术,它的题材与其他艺术题材一样同样来源于生活。取源于生活加以升华,要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源泉,就没有表象和感知,是死物,没有灵动性,也就没有创造,想象就成为无源之水,只有干涸,无本之木,必然枯死。因此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社会,体会生活,要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多阅读课外书籍,充实作文素材,增强感悟力,善于思考、理解,多鼓励创造,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创造性思维。

特别是要人为地创设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学生会釜底抽薪,想象薪火会越燃越旺,从而产生种种天方夜谭、奇特怪异的想象。如:在课堂上督促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春天燕子飞回来了,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燕子为什么回来?它给我们带回来什么?我们有什么话可以对它说等等。学生们就会情绪激动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是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它是来看我们学习是否专心”;……真是无奇不有。于是我顺势利导,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都一一书写下来,以《春天的故事》等为题,当作一次作文。很快学生就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那些抓脑袋、咬笔杆的现象没有了,其效果令人惊奇。

二、借助课文,拓宽思维

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

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又如:教完《世纪宝鼎》一文后,我让学生为 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按照《世纪宝鼎》一课的表达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吉祥物”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有序地写出来,并以《吉祥物》为题。这些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创作灵感的发挥。

三、观察图形,任凭思维

想象的基础是表象,而图形则是表象的缩影,是人们最形象直观的表象。同一图形,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可以产生不同想象,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想象,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想象思维、逆向想象思维,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如:教师画一个“○”,有的学生会想到是一个“0”,于是一桩关于“0”的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略加几笔会想到像一个红太阳或像向日葵等。又如:在一次考试时,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将“□、△、○、◇”等图形进行组合,再产生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想象作文。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有的想象成一辆汽车;有的想象成未来的建筑物;有的想象课桌椅等等。这样的想象任意驰骋,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渐渐提高。

四、展望未来,憧憬人生

想象来源现实生活,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为线索,想方设法超越现实。往往小学生的想象不太现实,但充满憧憬的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我们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敢于绘制未来的蓝图,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没有美好的想象就没有新的创造,就没有美好的现实。这类训练的内容包括展望未来美好的想象,如《后的×××》、《 2040我们再相会》;问题完满解决的想象,如《太空治癌医院》;科学超常发展想象,如《寻找人体黑匣子》等。憧憬想象极具创造性与挑战性,训练时,由于儿童的想象神奇色彩与成人不同,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意,适当之时提出参考意见。

五、变换角度,换位思考

8.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八

“写作可贵而难为”。一说起作文,目前许多中学生都普遍感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每次教师一布置题目,学生们便搜肠刮肚,捉襟见肘,感到无法下手,找不到素材,没什么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中每一天无非就是吃饭和睡觉。”所以他们的作文要么东拉西扯,没有中心;要么文不对题,词不达意;要么表达能力极差,啰嗦重复;要么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等等,毛病很多。

那么,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从自己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生活之树长青,社会生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更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留心万花筒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真善美,认识假丑恶。满腔热情地把自己汇入时代的潮流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发现和收集新气象、新人物、新思潮中的具体材料,从而建立材料仓库,拥有鲜活、丰富、充实的写作源泉。到写作文时,随取随写,就会文思如泉涌,一挥而就。要想写出生动深刻的反映生活的作品,就得靠我们的灵心慧眼去发现和采集。例如今年三月,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学生患重病住院,家境本来就十分贫寒的他,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学校师生们知道这情况后,纷纷解囊相助,有的老师虽平时不富裕,可一捐就是几百元。最后依靠全校师生的捐款和学校给特困生的助学金,这位学生终于顺利解决了住院的所有费用。我便以此事为例子,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动机:这虽是发生在学校的一件小事,却说明了热心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像春风吹遍大地,事情虽然平凡,意义却深远。我让学生以此为题,合理想象,自由发挥,写成作文。由此可见,缤纷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可写的内容。文章本天成,信手拈来皆成篇。如果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判断文章优劣的标准。所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作文教改的出路。

二、培养学生课堂外多阅读。

学生写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古人说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阅读是作文的主流,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必须养成学生经常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每学年课外阅读5-8本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而让学生开阔视野,给学生的作文“引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写“阅读作文”,如摘录精彩句段,根据原文编写故事,写文章提要,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这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又能让学生练笔,一举两得。如我在上了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一文后,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传》、《朱自清全集》等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位著名作家、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培养写作兴趣。随后再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进行读写训练。

三、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一种应用文,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道德长跑”,是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会收益无穷。每天晚上,做完了所有作业,复习、预习好功课,记一记当天的一些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哪怕是写写与父母吃饭闲聊时的点点滴滴,也是好的。写日记让学生感到自然、实在,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训练了学生将书面语言准确、流畅地转换成口头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习作模仿范文。

模仿课文,仿写范文,让学生把读写结合起来。从模仿到创造,学习并掌握写作技巧。读文与写作文毕竟是两回事,怎样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由读到写呢?长期的作文教学经验是,通过模仿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这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八十中的宁鸿彬老师做得很好。他在上初中语文第一册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在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百草园的景色描写”后,立即堂上布置学生写片段作文《校园一角》、《我喜爱的地方》,模仿课文的语言准确、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来写。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及时化知识为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又如我在上高中语文第二册里的几篇说明文时,在上完《南州六月荔枝丹》后,马上随堂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年粽的制作》。这是考虑到当地每年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包年粽,学生们从小就很熟悉年粽的制法。在布置题目后,我要求学生模仿《南州六月荔枝丹》里按“外壳、颜色、形体、大小、膜、肉、核、花、产地、品种、移植、发展”等顺序对荔枝由外到里的介绍,也把年粽的制作过程分“洗叶、淘米、泡绿豆、腌猪肉、手工包、麻绳绑、大锅煮”等七道工序来一一说明清楚。结果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而且都写得相当好,从而掌握了《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的知识技能,学会了这类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模仿范文,学习技巧,读写结合,在我国作文教学中是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遵循。

五、每周让学生抄一篇好文章。

我每星期都布置学生抄一篇课本外的优秀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长期坚持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拓宽了写作视野,提供了写作素材,还能练出一手好字,真是一举多得。

六、下笔前要打腹稿、拟提纲。

往往教师一布置作文题目,不少学生就提笔开写,盲目随意。俗话说盖房子都要先画图样,然后施工,何况写作文呢。确定了题目,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就要先在头脑中充分构思,对材料进行剪裁,想好开头、主体、结尾,理清基本写作思路,设计出写作提纲来。这样有利于安排文章段落层次,做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有利于行文时把握主次、详略,周密安排,创造出一种合理而精美的艺术顺序。“腹稿”是构思,是“胸有成竹”。具体作文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创造。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七、写完后多修改。

要写好文章,还得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出深山”。我布置学生写作文,常让他们写完后,再从头到尾一边检查,一边在心中默读几遍,看看是否有错别字、病句,哪些地方不顺口需要修改,哪些段落要重新安排,段与段之间过渡得是否自然,等等。从而使文章语句通顺,行文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样不断修改文章,精益求精,就会使文章逐步完美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作文是培养中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方式,我们要努力从多种途径出发,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不但有写(有米下锅),而且爱写(产生兴趣)、会写(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作文教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9.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让学生在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在了解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中明白道理;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提倡进度,体验写作文的乐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工作要点

<1>抓好课题研究的四个环节,推进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1.课题人员职责

课题组的每次活动由组长召集并具体负责,课题组其他人员在教导处指导下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2.理论学习

(1)围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关理论,精选学习内容。

(2)课题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其余安排自学。

(3)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次专题讲座。

<2>落实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创设课题运行的良好氛围。

1.建立科研导向机构,强化科研意识。

2.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提高科研质量。

3.建立科研保障机制,落实奖惩措施。

三、活动安排

1、针对上学期研究的成败得失制定本学年的研究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

3、开展班级作文比赛,对学生进行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丁里镇郭庄小学

2010年2月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课题研究计划

丁里镇郭庄小学

10.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的方法 篇十

小学尖子生和普通学生上初中后的惊人对比,惊讶!

有句话叫三岁看老,也有句话叫:小学不努力初中徒伤悲。

小学成绩不同的孩子进入初中后会有什么不同呢?(当然这个对比不能体现个别现象,只能体现大多情况。大家切勿死抠文字字眼,重要的是观点。)

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和成绩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现:

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各期考试96分以上)进入初中大部分成绩还是不错的;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各期考试90—95分)进入初中后很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生行列;小学成绩差的学生(各期考试85分以下)进入初中后成绩却很难上去,甚至跟不上。

注:以上分数划分非绝对,仅根据我孩子班级和部分学校班级情况了解的而划分并不科学,因各校考试难易有别,有些学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优生,60分以下才是差生。

孩子成绩优劣指的是分数一贯如此,并不是偶尔考差了就成差生了。

家长经验分享

初中语数英成绩关键在于小学打的基础

1、语文: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到了初中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真是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最主要的是没有这个习惯!语言素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初中语文考试都是以中考为标准,语文卷子的阅读理解题(现代文、文言文)和作文占比分很大,而且阅读理解的文章内涵也很深。我孩子基本上不能理解文章内涵,甚至有时读不懂;不会归纳阐述整章、整段的中心思想;不会用书面语言解答,答题经常是口头语,或者有时心里明白就是不会用文字表达,我心里只能是干着急……阅读理解差自然作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老师说是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窄,由于对文章认识肤浅,写作也就没有素材。

另外初中语文考试经常变换形式考古诗词、文言文,成语更是每考必有,所以小学学过的或者要求必备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整理一下(如描写季节、景物、情景的等等),并定期朗读背诵,做到滚瓜烂熟。成语和文言文词句积累一定要知其意识其字,并体会文言文的语感。

2、数学: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除了择校时数学考奥数,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国家“禁奥”坑孩啊!)。

还在小学阶段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去学奥数,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肯定不会让孩子越学越笨!那些学过奥数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思维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活跃,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比他们强,这些孩子便越学越带劲,考试分数就慢慢拉开了距离。

但切记学奥数不要抱着拿奖的心态去学习,就权当开阔孩子的解题思路了。

数学考试也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题都是中考原题。都是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

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

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我孩子小学时几何问题弄到很懂,到了初中几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

3、英语: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

我同事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雅思的,现在学英语很轻松,在小学感觉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绩一样啊都是优啊。真是后悔没有让他在小学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就会变成老大难科目。

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

小学时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是不错的,进入初中后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

初中所学的知识又多又难且进度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很难上去,小学时成绩落后的大都是学习习惯差造成的,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所以小学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一看到成绩落后了就开始忙于补课(补课其实只能补些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不可能补出好的习惯),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各年级重点分解

小学一二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正是建立学习习惯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狠抓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什么都未知,你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形成的认知、养成的习惯都至关重要,这是也是他对一生学习的“第一印象”。

写字工整: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的写字散架,那付出的代价就是孩子需要拿尺笔写,一笔一划,一分钟写不到10个字,这样憋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作业速度: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做作业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所以一开始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尽量做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厕所。

做作业时帮助孩子确定作业顺序,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因为一开始是精力都比较好。

课前预习:提前和孩子预习明天上课的知识点,让孩子熟悉明天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孩子初步掌握,这样孩子在学校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获得学习的趣味机会。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很容易建立起自信心。

当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孩子一起走过所有的学习细节,像做作业、提前预习都是贵在坚持,让孩子明白怎样才叫全力以赴,以后就会成为他们自我要求的标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验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让孩子得到成就感。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而是要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名次仅只是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是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看书、每天学英语(英语发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报口语班时最好注意老师的发音标不标准)、每天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语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

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这时要让孩子不怕写作文,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些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描写细节,也是让孩子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的良机。

数学:不说也知道了,学奥数。学奥数要抱着训练态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是坚持,首先我们“陪伴”的家长要坚持,做好情绪的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英语:三四年级是英语从听说到读写的过度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他拼写单词等。

培养一项可以长期坚持下来的体育爱好(至于为什么,反正很多研究结论表示,会运动的孩子更聪明)。三四年级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简单记笔记。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你大概也听说了尖子生、状元的武器——“错题本”了吧,给孩子买课辅加量,做题的数量多都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把这些时间挪到整理错题上来,让孩子每天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就可以了,既省了时间还养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

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

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平时可以让他这样做

如果想防止考场作文不丢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来做到,比如标题、开头、结尾、分段等注意到了,就可以达到二类文的标准。

但是,如果想切实的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是没有多少捷径可走的,虽然好的语文老师可以告诉你努力的方向,让你把力气用到刀刃上,但最重要的,要靠自己的勤奋练习。

如果只靠课内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次数太少,即使每次认真作,也还难以提高。如果不经常练笔,得到的知识不能落实到实际写作上,仍然是纸上谈兵,很难收到真正的效果。

那么,该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练笔呢?

1.日记、周记。坚持让孩子写日记或周记,可以通过某一天看见了什么人,什么事的记录,思考这些人和事包含什么道理,从而养成他细致观察、思考的习惯。

同时在将思考整理成文字的过程中,不免会进行总结,或明辨是非、或评价优劣,这些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孩子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但是,切记,日记、周记绝不能写成“流水帐”,不能为写而写,要写有意义、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写,要有中心。否则是达不到练笔的目的。

2.札记、笔记。札记、笔记通常是概述自己所看作品的内容,然后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优点或不足,再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笔记,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二来能通过常记札记、笔记提高分折作品、鉴赏作品的能力,也对写作很有帮助。

3.速写。速写就是很快写出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某些片段。这些片段有两个特点:一是给人印象深刻,二是很快消逝,类似于摄影记者的“抓拍”或画家的速写。在边回亿边思考时,首先抓住特点,准确地描述对象——或人或事,或物或景。

速写不要加抒情和议论,也无需写感想。但要通过细致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要使读者能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这一点比直接抒情、议论难度更大。但经常练习会使孩子目光敏锐、反应迅速,语言准确,提高写作效率。4.随感。随感和札记、笔记相似,但札记、笔记是在渎作品以后写,而随感是观察社会现象有所感以后写。写感受、写认识。可用于积累平时生活中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让自己对此有所思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5.作品摘抄。阅读作品后或阅读作品中,摘取精华,这就是摘抄。摘抄的内容很多:精彩段落、格言、警句、名人轶事、人物个性化的话言等等。摘抄后经常阅读,是很有用的材料。这些摘抄,不建议在写作文的时候全文照搬,但可以仔细研读,模仿写出自己的精彩词句。

6.写小说,编故事。可以让孩子有自由发挥思想的空间,无论情节故事如何,只要是孩子最感兴趣,最愿意写下来的,就应当鼓励,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大利器。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这是才不务正业,我们无需看着热量表去吃食物,所以,也不用非要达到某个目的才让孩子去写作。

其实,上面的练笔形式,孩子喜欢哪个都可以,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觉得写些文字并不是负担,而是一件很快乐很愿意做的事情就好。

语文的学习,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快乐,才是真正的学习本质。

你必须跟孩子聊的10个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就站在了人生节点上。有些话,你不跟他说,没有人会跟他说。做父母的,需要好好工作;做孩子的,需要好好读书。谁都希望不为谁操心。那么,面的10个问题,你必须跟孩子聊一聊。

1、目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2、定位

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优秀、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以后,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别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3、学习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与“读书读书、越读越猪”没二样。同学间搞聚会,要比就比:20岁比学历、30岁比能力、40岁比阅历、50岁比财力、60岁比体力、70岁比病历、80岁翻黄历,人生几十载,归根到底就是比身体,孩子,好好锻炼吧。

4、未来

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养成。现在,端正态度还来得及。未来,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5、自己

在学校,老师没有义务对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师,同学没有义务关心你,除非你首先关心同学;在你的一生中,也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转不了,不要以为个人渺小,就自我放弃和抛弃。

6、朋友

交友就像投资。投资当然要考虑回报,如果你找了个朋友,而朋友最后没有给你回报,只能证明你投资失败。你要找那些比你强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记住,在朋友落难时,一定要施以援手。因为,与自己一起笑过的人易忘记,与自己一起哭过的人最难忘。这就是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7、恋爱

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谈恋爱的,我以过来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总是美好的,甜言蜜语更是迷人,可别忘了现实中还有风霜雨雪。爱情那点事,无外乎——你爱她她不爱你,她爱你你不爱她,你和她彼此相爱。第三种情况无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8、距离

为人父母,谁都渴望与子女的距离短些,但随着儿女的成长,属于你们的天空肯定会越来越广阔,与父母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也肯定会越来越远。做父母的,当然特别在乎自己到底能够占据儿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为,父母的天空与儿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随着一天天老去而变得愈来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样拥有大众情怀,同样在乎你是否常在身边。父母的儿女情长,你是否读得懂?

9、得失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意,也不可能永远失意,得意时,你要清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厉害的人,要记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时,不退缩,坚持下去: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现在就怎样走过去。

10、亲人

11.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篇十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学习素描的初学者来说,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轻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如何提高素描水平?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则是摆在学生和老师面前的难题。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素描学习过程的前期学生的进步能感觉到很大,但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会感觉到进步很慢,即使是画的好的学生也是如此。这时老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作品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来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首先要找到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学生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物体缺乏理解

物体的凹凸起伏,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要想深入刻画物体,必须要研究物体的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学生面对写生对象,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内在成因,只是把看到的表象照抄下来,至于所描绘物体的深浅变化的意义为何却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出对象的素描空间关系。

2. 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初学者甚至是老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在绘画时不是整体地全面地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见到最后的画面效果而单独孤立的刻画物体的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的关系无法很好的衔接,甚至某一部分非常突出,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因而造成预想的效果达不到而影响整体画面效果。比如:画一组石膏几何体,有的学生就先把眼前的一个几何体先刻画的很细致,而其他的几何体只有结构线,连最基本的素描明暗层次都没有表现出来,试想一下,他的画面效果会是怎样?

3.优秀作品的欣赏欠缺

初学者绘画时只是一味的埋头苦练,对优秀作品欣赏分析太少,知识视野不够开阔,从而影响绘画作品的更高层次的提高。

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老师要整体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快速而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想整体快速的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做到:

1.科学的观察方法

作画者要对写生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包括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层次、个性特点等,认真考虑好作画所需要采用的方法与手段。要做到“胸有成竹”。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快速地把所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观察时力求整体,确定好构图和各种关系。

2. 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作画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刻苦努力但收效甚微。这往往与学习方法是否恰当有关。从表面上看,有的学生很认真、努力、勤勤恳恳,但是不善于总结经验、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出现问题解决不了,是盲目蛮干主义者。这怎么能提高专业水平、达到好的效果呢?因此,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思路,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多整体观察,动脑分析内部结构再动手画到纸上;其次多欣赏优秀作品,多临摹学习大师的方法,开阔视野。

3. 明确学习目标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和克服自身缺陷,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比如:有的学生造型好明暗处理效果差;有的整体表现还可以但是构图差;有的比例构图好但塑造能力差等等。在后期的学习中要不断去调整克服,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4. 理智分析与自信

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必须理智分析,冷静思考。要忠实于对对象的观察和感受,认真自信地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认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更多的去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更高的自信心和被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比如:当学生的绘画水平停留在一个阶段,基础比较弱没有任何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让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快速提升。

【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07-24

上一篇:2021公共卫生自查报告下一篇:欠条合同书要怎么写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