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学随笔

2024-09-03

国培教学随笔(精选8篇)

1.国培教学随笔 篇一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了周其星老师的阅读指导讲座,我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了思想启迪。

一、阅读教学,生化课堂。

有感情的阅读是一种美妙的生活体验,阅读是一种高雅的人生境界。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的生命绽放的过程。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鲜活的、多彩的、发展的、多元的。作为教师,在每个年级都应推荐一些好书,供孩子们阅读,欣赏、感悟,从而真正走进书的美妙世界中。

二、教师主导不可缺少。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感悟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三、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巧妙的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表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强有力的阅读磁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从中体悟和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好书伴我们前行。

2.国培教学随笔 篇二

2010年, 教育部、财政部所制定并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简称“国培计划”) 将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纳入紧缺薄弱培训项目之中, 体现了国家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大重视, 也成为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举措。这一项目的实施, 旨在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提升并改进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学行为。2013年11月,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专业获批举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项目 (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 对全国29个省、市的151名小学音乐骨干教师、音乐教研员进行了包括教学理念在内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培训。在培训实施之前, 江南大学国培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参加培训的音乐骨干教师、教研员的培训需求与目标进行调研, 以获取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设计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调研结果显示, 参加本次“国培计划”的音乐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偏向年轻化, 他们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堂教学水平, 但更渴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育素养。因此, 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双提升成为此次“国培” (小学音乐班) 的培训目标 (参见教师培训示意图) 。相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参加培训的教研员们大都具备较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提出良好的建议。但他们还不能精准地把握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脉搏和未来趋势。因此, 引导他们反思目前存在的音乐教学理念、提升他们培训音乐教师的能力以及掌握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成为此次教研员培训的根本目的 (参见教研员培训示意图) 。

近年来, 教育部相关专家提出以“问题引领”作为培训的基本方式, 因此, 针对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的“国培计划”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工作困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人培训、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再学习。它的主要宗旨是有效解决当下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 使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逐渐建立的先进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惯习, 树立正确的教学思维, 明确教学方向。下文中将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最为突出的教学内容审视、学科属性认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一、课标解读下的教学内容审视

对于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来说, “识谱”是音乐课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甚至很多老师在未借助其他任何教学方式的情况下, “专心致志”地教学生识谱) 。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 关于“识谱”是否应该成为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讨论也一直处于一线音乐教师的热议范围。讨论的关键点聚焦于如下几个问题:识谱究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问题还是教学中的关键内容?识谱在小学生所应该具备的音乐能力中究竟应该占据多大的比重?如果不识谱, 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学习音乐?

针对上述问题, 教育部国培专家、人民音乐出版社前总编吴斌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郑莉教授都做了较为深入的解析与探讨。吴斌先生认为, 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 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基本不以乐谱为依据来欣赏、感受音乐。他随后指出, 《2013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要求为: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其中, 与识谱关联最为密切的“旋律”被放在了第五位, 可以看出小学音乐课程中强调的是“力度、速度、音色”等利于人们感知音乐的因素。因此, 识谱教学可以作为音乐课的内容, 但是在音乐活动中顺带着进行的, 不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目的本身。换言之, 乐谱只是记录音乐的工具, 乐谱本身并不等于音乐。与吴斌先生不同, 郑莉教授援引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以脉搏均匀律动与音乐节奏的关联和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的音高来说明音乐与生命的关系, 强调音乐能力是人类出生后增长的第一个能力。所以, 人类对音乐的感知绝不是从识谱这样的理性认识开始, 而是从听觉和情绪体验这样的感性认知获取的。“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 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由此说来,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强烈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感性认知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郑莉以节奏训练为例, 引导学员亲自上台进行实践教授演练、当场观察教学效果, 让她们充分领悟到音乐是通过人的注意力、记忆等体验活动自觉形成的信息, 它并不是“摆在那里”也不是“在脑子里”, 而是存在于感知音乐各要素的互动过程之中。其实, 在“新课标”的表述中已经可以观察到, 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建议条目中, 都没有将“识谱”内容放入首要或着重强调的位置。但这绝不意味着放弃识谱的教学, 这一教学活动应该在学生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进行。

讨论至此, 我们已经能够较为明确地解答笔者在最初论述该问题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那就是:识谱并不能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它在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中不具有决定性地位, 不识谱同样可以学习音乐, 学习识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二、文化视域中的音乐教育学科认知

上个世纪90年代,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燕迪教授曾发表过两篇为“音乐学是人文学科”进行辩护的文章, 倡导音乐学科研究的人文特色。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的子学科, 同样无法脱离人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德国音乐教育家罗赫夫 (Eckart Rohlfs) 在1994年就明确指出:“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如下两方面的能力———积极而又有意识地进行音乐活动, 积极而又有意识地参与到文化生活之中”。这再一次将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结合起来。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 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 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时至今日, 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在文化中研究音乐, 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普遍接受的一种重要学科观念。我国音乐教育学者管建华教授是较早提出“音乐教师的文化自觉”观点的学者, 他同时认为“文化的概念很大, 对小学生并不需要讲很多文化的概念, 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这样的总体考虑”。国培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黄美华以“引导儿童关注音乐中的文化”为视角所进行的“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育”, 便是上述学科观念的具体实践, 这也体现了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群体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对“新课标”精神的深入领会与不断思索。

其实, 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是一种欣赏, 热热闹闹地“参与”音乐也是一种欣赏。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 他们更喜欢热热闹闹地“参与”。需要强调地是, 学生的参与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活动的设计要有“文化”的内涵, 让学生在“热闹”的氛围中感知音乐的文化、体味音乐的美。

三、路径探索中的音乐教育实践

管建华教授曾在《音乐教育应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一文中指出“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无论从文化体系和教学及研究方面来讲, 还很大地局限于单一音乐体系和单一学科方法”, 以此积极呼吁音乐教育继续探求多维度、多视角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思路。同时,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嘉幸教授也提出, 具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研究, 应该把握学科的研究对象, 突出“音乐教育实践”这一学科特殊性, 融合其他姊妹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 谢嘉幸于本次国培中进行了题目为《民族音乐与文化多样性》的讲座。这个表面上似乎与音乐教育毫无关联的题目, 让在座的许多学员们感到诧异。但如果仔细阅读“新课标”中基本理念的表述, 我们就会发现, 在包含“以审美为核心”在内的五个基本维度中, 第四个便是“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由此看来, 这一题目不仅符合小学音乐课标中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理念, 而且还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们的知识体系。讲座中, 谢嘉幸指出音乐的多样性源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它“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 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 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 谢嘉幸以他本人主持的“教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歌”音乐教育实践项目为例, 讲述了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该项目以重新恢复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孩子对自己民族地方音乐的深入了解为出发点, 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目的, 引领学生理解音乐作为人类智慧、民族财富、精神宝藏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同时, 将民族情感融合于音乐教育过程中, “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审美教育的规律, 而且具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 让每个民族的孩子唱好本民族的歌曲成为民族性的首要体现。

谢嘉幸以他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从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出发, 运用人类学特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把人类学和音乐教育学进行有效融合, 力图挖掘社会文化、音乐事件与体验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以实现课堂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目的,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音乐教育应该关注“音乐实践”的思考, 这也将成为音乐教育学科的重要关注点与发展方向。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兴衰, 重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成败。当今社会中, 对于教师的培训早已不是传统人们心目中专家高高在上的“训导”, 而是在思路、人格、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引领、塑造与提升, 它不仅仅是教学实践及理论视野的开阔, 更是理念的转变与重组。文中所提到的各位国培专家更是身体力行地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作为担负学生情感培养、审美价值观念形成的音乐教师, 更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与培训, 去有效地、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随着“国培计划”对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将会逐渐发生转变并付诸于实践。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那样, 音乐课堂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准则,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13]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审美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正确明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国培计划”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师培训内容, 探讨专家学者们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中所传递出的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审视、明确清晰的学科自觉以及极具开放思维的探索精神, 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反思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教学理念,国培计划,201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齐雪等译,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3]君特·克莱南等.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金经言译,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4]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国音乐, 2000 (1) .

3.“国培”在教学实践上的思考 篇三

笔者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参加了“国培”培训,并且分别以培训者和参培者两个身份参与。通过这一时期的培训和学习,深切体会到“国培计划”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现实意义。但是培训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学习形式,怎样才能使参培者通过培训,掌握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笔者认为,参训教师通过培训应该达到四个方面的改善提高:

一是教师认知能力提高。由于“国培计划”培训采用的是网络教学,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群体的教师来说,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提交作业还不完全具备条件,所以参训教师通过“国培计划”一定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怎样学习?怎样完成作业?怎样学有所获?没有一个认知,是不可能把学习培训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参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要求参训者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教师行为改变或改善。“国培计划”授课教师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因不同受训者本身的差异,导致在有限的时间之内通过培训而能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师行为是在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动。通过“国培计划”的学习,改变或改善教师行为,改变每个教师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习惯,对教育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国培计划”最终的目的是要使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是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提高。“为人师之底蕴不足,则育人之大才无望”。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有了高素质的师资才会有高效的课堂,有了高质量的课堂才会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通过“国培计划”使教师增加面对复杂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新的教育问题的了解,从而形成有效应对这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只有从以上四个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才能获得将国培教育培训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基础。

如何将国培教育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力呢?在教学上有一种说法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什么意思呢?教学有法指的是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无定法指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能对所有人使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即要根据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 贵在得法则是指做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方法、教学风格,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强调精细化教学的理念。

在教学领域,常见的教学过程是:提出教学目的,制订教学方案,展开教学活动,分析教学结果。针对这四个过程进行精细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精细化首先体现的是规范化,而规范化带来的则是高效率。这里的高效率包括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研等。教学上的精细化是为了教书育人,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教师基本功、备课、课堂授课、作业批改等。这对课程改革也起着推动作用。在国培教育中,授课教师的新颖教案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整个教学设计无不透出精、细、实的特征。其中有一种课堂设计叫授导型教案,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教育评价。完成每节课后教学设计一个教育评价;在内容上进行评价明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方法上进行评价使教与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分数上进行评价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案设计到教学活动过程,无不体现出教学管理的精细,既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又能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培训只是过程,发展才是目的。只有完整地把国培计划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到我们的教育实践当中去,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的教育艺术,有效地推动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更加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4.国培研修随笔 篇四

开班仪式上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李大圣院长居然是个女的——常常听人说XX教师进修学院的李大圣相当了得,脑子里早已为李院长勾勒了一幅画像: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中等个子,貌不惊人但目光犀利,说话音量不高但洞见深刻,开口便能将人牢牢吸引住。所以在大厅见到一个有几分男人气质的中年女性关心地询问我们是否报到的学员,便将她当作是另一位名字如雷贯耳的女性——XX教师进修学院的小学语文教研员,罗XX老师。待正式介绍台上领导,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今天南开中学的张校长讲到的知识的分类,他说知识分为三类:一是你知道的;二是你不知道的;三是你不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我想关于李大圣院长和罗XX老师其人,对我而言就属于“你不知道你所不知道的”这一类知识了。

第二个没想到是没想到在领导眼中,此次国培竟有着如此重的分量。近年来国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了,况且开头还冠以“农村中小学”的名号,虽说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但心底里还是认为与“农村”沾边儿的事情层次不会高,因而对此次培训或多或少持有观望态度。之前虽有同事对XX教师进修学院承担的国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说是重庆做得最好的,在全国都很有名,但内心还是抱着看看再说的想法。当李XX处长情绪激昂地念诵他亲笔写的发言稿时,我被震撼了,没想到在领导眼中此次培训不仅着眼于参培教师,还关注参培教师未来所要带领的团队,更被提升到关系到重庆教育未来的高度。以前对各级分管教育的领导总有几分偏见,认为他们普遍关注教育表面的繁荣更甚于关注教育本身,看来是我想错了。

第三个没想到依然关乎李院长——没想到李XX院长如此“有才”:思维敏锐,言语犀利,理论一套一套,案例一个一个,深入浅出,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嬉笑怒骂,胸怀坦荡,开诚布公;虽说头脑里偶尔会冒出“痞”这个字眼儿,但此“痞”非彼“痞”,李XX“痞”得有高度,“痞”得有风度,“痞”得有范儿。我喜欢!

李院长看的书何其多,随口给我们推荐了《洞测精英》《你就是艇长》《工匠精神》《奢侈态度》《文心雕龙.原道篇》等书目,随口引用哲人名家的话语更是无数,但并非卖弄,别人的话从她口中出来,就如原创一般自然。是的,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反思,笔耕不辍,敢想敢说敢做,不怕挑战,直面困难......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成就了卓越的李大圣!

5.国培计划学习随笔 篇五

范文来太原师院参加培训学习今天是正式开课第三天。今天又结识了两位不平凡的教师。这里的每一位教师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收获。上午班主任王君老师的《英语文化知识》课和外语系主任胡明珠老师的《语言学基础知识》。每节课两个小时,但是从不会让人感觉时间太久,太难熬,而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恨不得将时间延长,多让老师在课堂上停留哪怕是几分钟。王老师四十刚出头,但世界上著名的国家几乎都去过,因为他们夫妻都曾是中国外交馆工作人员,或许是年龄的关系不想再“飘泊”吧,最后决定安家在妻子的故乡山西太原。也许正是王老师不平凡的经历,他的课堂教学风格也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第二节胡老师的《语言学基础知识》课本身是一门专业极强,专业术语极多,可以说《语言学》是一门“专业中的专业”课,既枯燥又对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实际用途。但是胡老师能克服这种教学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现象,我认为胡老师的课是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所以整节课上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总之,这里的每位老师都能让我深受感染,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课堂上给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给我们的那些无形的东西却是无限的,甚至可以说能影响我的一身。对于这些老师我不敢也没资格作任何评价,我只有专心上好他们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值得我精读、细品、慢悟。

范文在太原近百日的国培日子里,时间是彻底的属于我的。难得有这样清闲的日子,因为在这里没有工作的忙碌让我分心;没有缠身的家务让我劳心;没有太多的难题和调皮的学生让我烦心;也见不到儿子不用因为儿子的问题让我闹心。在这里有更多的时间让我学会沉潜。沉潜着休息,沉替着学习,沉潜着修养,沉潜着思考各位老师的课堂,再沉潜着努力研修自己的培训课程。

今天是周末,我来这里培训,其实对于我来说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学习,已经整整一周了。回味刚刚走过的这一周,带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在这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宝贵的财富,一节节精彩的课堂让我思索着,听着专家型教师的讲解让我感悟着,专家们的分析更是让我的思想得以升华。我分享着他们的文化,感悟着他们的思想,回味着他们的教学设计,感动着他们的人格魅力,追求着他们的品行。是他们让我深刻感觉到教育的无限!我微薄的力量,很难左右我身边的人的情绪,但我左右自己的情绪。一直以来我也是较要强的女性,虽说已不年轻了,但仍感觉自己还有年轻时的激情,心态没有老,我想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事业、家庭都会有一番与以前不同的新的风景。在这里上课之余我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也许学到的知识不能全部用的上,但人总要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就会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新的动力。

6.国培教学反思 篇六

芒部中学 李静

经过长时间的国培学习后,我参照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结合国培学习到的理论,对我的地理教学做了深刻的反思,现反思如下:

教育改革一直在要求,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

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

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7.国培教学随笔 篇七

1 “基于 ‘四个一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施背景与成效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目的是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但是从现实情况看, 中西部广大农村中学重点需要解决的是一些历史造成的教学实际困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的制约,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物质基础薄弱, 教学手段落后的严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 怀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对学员的深度访谈, 了解到学员所在学校英语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以“四个一”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台录音机”) 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这样的一堂课成为当前广大中西部农村中学企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 学校国培办和外国语言文学系调整了培训计划, 在集中培训和影子实践结束的总结阶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启动了“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表1为 :2013年“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 ”方案部分内容) 。

几年来, “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实施成效非常显著, 从2014年省国培办反馈的我校英语国培量化考核情况看, 涉及到这种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得分都非常高 (量化考核小项满分为“5”分, 其中“B7”小项得分为4.809分, “B13”小项得分为5 (满分) , “B15”小项得分为4.986分, “C8”小项得分为4.986分。1) 。

2 “‘四个一’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质与实施意义

2.1 合作学习 ———“基于‘四个一 ’课堂教学研讨会 ”的实质

注:参与人员为全体国培学员、怀化市三中部分英语教师、怀化学院外语系教师以及2011级师范方向学生.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 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对怀化学院实施“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 该模式的内核和实质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国培计划”的宗旨非常吻合。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对以往国培工作经验总结中, 就很好地概括了这种“合作学习”精神:“一是培训内容‘三贴一化’, ‘三贴’即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员教学工作实际, ‘一化’即紧紧围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追求‘实用化’。二是培训方式‘多管齐下’, 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员反思,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他人之长, 搭平台、设任务、加环节, 多管齐下, 促使学员进行有效学习。三是实现培训资源‘四位一体’, 以打造高标准培训资源为核心, 充分激发高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培训学员、基地学校四方的资源潜能, 实现‘四位一体’。四是牢固树立‘三心’ (指“精心、贴心和热心”) 服务理念。”[1]

在研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国培学员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因为内在的需求, 他们也是研讨会中最积极的发言者和参与者。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方向学生的参与, 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有效地实现“国培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的对接, 也可以发挥年轻大学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高校于洁教授等教师和怀化三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李云海老师的参与, 则主要是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以达到高屋建瓴地解决传统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困难, 这种合作学习精神非常符合“国培计划”的宗旨和精神。

2.2 “基于‘四个一 ’课堂教学研讨会 ”合作学习实施的意义

“国培计划”是目前我国启动的最高级别教师培训 , 国家投入多 , 支持力度大, 学员基础相对较好 (骨干教师)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 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从省国培办多次对国培学员匿名评审反馈的意见, 以及我们的实地调研情况看, 学员反映问题较多的是:培训内容不接地气, 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讲座式多, 参与性少;培训时间短, 理论讲授过多等等。《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2014]5号 ) 中也指出目前我们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着 :“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

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 “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2]以此为考量, 从“基于‘四个一’课堂教学研讨会”实施情况看, 采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培训内容接地气 , 针对性强 , 能够有效满足学员需求

越是扎根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越是有效。国培学员大多是一线从事多年教学的骨干教师, 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从长期的隐性需求看, 国培培训需要加强对学员的新知、新观念和新技能的教育与引导;但国培学员来学习往往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显性需求———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国培培训的重要内容。只有显性需求能够得到好的满足, 隐形需求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内容正是当前广大西部地区农村中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13年11月, 笔者曾对10名音乐国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座谈调查, 学员最大的意愿是“如何能够解决中学音乐上课中教学内容过多, 而课时过少问题。”在对学员的训后跟踪指导与调查中, 笔者也发现, 许多学员反映, 在培训中听了一些“大家”的前沿知识, 心潮澎湃, 也想回来后好好实践实践, 但回来后, 大多用不上, 过了一段时间, 该忘的和不该忘的都忘记了。

2.2.2 主题鲜活贴近 , 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的参与

美国学者芬韦克指出, 基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合作学习在当下正逐步发展为教师学习的主流趋势。但是, 从我国目前教师培训情况看, 大都是被动的、接受式的, 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着”的状态,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国培实践中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原因, 也有我们培训中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的问题。黄英在研究中指出, “由于长期工作繁重、职业压力大等原因, 中小学教师逐渐形成了个人主义的工作方式, 缺少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有较明显的封闭性。”[3]从我们自己组织的调查, 以及省国培办组织的学员匿名调查反馈看, 一些大专家大学者的课堂评价倒不如那些一线教师的好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专家的知识不够深厚渊博, 观念不够前沿, 主要问题在于是否贴近学员, 是否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这几年“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施情况看, 选择的主题都是来自于对学员的调查, 既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又是他们非常熟悉的问题, 有些学员在参加培训前对这些问题还做了积极的思考。这样的主题讨论, 学员有兴趣, 参与积极性高, 当然也就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2.2.3 多方联动 , 充分发挥资源合作优势

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参与的主体是国培学员, 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主题发言的大多是对这一主题有过积极思考的学生, 其他学员积极提问, 积极分析解答, 这样的碰撞学习往往容易集思广益, 产生绚丽的火花, 能够有效达成问题的解决。学员毕竟是来学习提高的, 虽然她们有丰富的实践积累, 但对问题的解答仍然需要专家学者的参与。“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合作学习中添加了专家学者的参与与引导。李云海老师作为一线教师, 多年从教, 多年研究, 使得她非常熟悉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 并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理论提升思考。而以于洁教授为主的高校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引导, 则从更宏大的国际视野提升了问题思考和解决的质量。学员自我的资源挖掘, 一线专家的总结提炼, 再加上高校教师专家研究性的引导提升, 三方面的合作优势促成了问题的高效解决。

3 “国培计划”中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为我们在“国培计划”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迪。

3.1 “大合作 ”理念的树立

“国培计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 虽然这项工程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和教育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 但在具体实施中, 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合作配套工作, 尤其在采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大合作”与“小合作”的关系。

国培计划“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为“合作课堂”的开展, 但要做好这项“微观”课堂教学, 首先需要处理好“大合作”的关系。“合作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课堂,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和其他支持。从“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来看, 除了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和省厅的大力支持来看, 还得到各级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 为了确保培训课程内容设计能够贴近学员需要, 怀化学院在对学员的需求调研及训后跟踪指导中就得到各地州市教委和县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在郴州的调研中, 郴州市教委特地安排了由教委牵头、各县区教委分管领导、各中学领导、国培学员代表近四十人的座谈会, 使我们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收集到宝贵的第一手需求信息, 确保了“合作学习”课堂主题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后面的微观合作课堂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合作学习”微观课堂实施也需要培训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的支持。怀化市教委对我们实施“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就给予了许多好的建议, 怀化市三中的李云海老师还亲临现场做了指导工作。最后, 国培合作学习中还需要培训单位领导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微观课堂合作策略

国培计划合作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合作学习课堂的组织和实施, 在“微观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中, 要提高认识, 加强策划、组织、引导和提升。

3.2.1 提高认识 , 加强运用 “合作学习 ”策略的自觉性

“合作学习”的兴起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 在我国的尝试实践也有二三十年时间, 但从我国教育和培训的现实情况看, 运用得并不广泛。虽然这有合作学习实施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多的重要原因, 但从根本来看, 还是培训者和培训对象对“合作学习”自觉性的严重缺乏。在国培培训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培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操作程序和策略, 都是通过培训他们来落实的。因此, 在微观课堂实施中, 我们首先要提高培训单位和培训教师的认识和自觉。

另外, 国培培训的对象和目的都在学员, 学员对“合作学习”的认同与积极参与将决定其实施的成败。“因此, 在培训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之前, 要加强学员对教师合作学习的深度理解与认识, 要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处的地位, 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 提高主体参与度, 进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4]

3.2.2 重视策划 , 加强组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国培培训中实施“合作学习”同样需要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加强策划工作。“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成功实施与其科学精细的策划分不开。“策划”贯穿了这次合作学习的前后过程和全部环节, 在“大合作”调研中了解到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和学员重点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了学习的主题;主题确定后, 迅速地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员, 并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了前期准备;“课堂教学研讨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包括问题的提出、阶段的设计、人员的安排, 都做了精心的部署。

合作学习的开展, 还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工作。比如, 在“基于‘四个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 外国语言文学系及时地根据学员准备情况, 拟定和不断地完善研讨会方案, 联络相关部门和人员。单从“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方案设计的内容———“问题的提出、场景的设计、分环节分组的讨论、解决方案的初步探讨、联动合作中问题的有效解决等”来看, 就充分体现了策划的科学和组织的力度。

3.2.3 注重引导和提升

国培培训中实施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国培学员, 但是培训单位和专家的引领和提升作用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培学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 有些学员还进行过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但为什么问题总难以得到解决呢? 这其实就是我们理论研究和专家的重要意义所在。

虽然从省国培办反馈的教师授课受欢迎度情况看, 一线教师授课更贴近学员需要, 似乎更受学员欢迎;但在对往届国培学员回访中, 专家大家对学员的影响更为彰显。有国培学员表示, “平时教学中, 我们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严重的不足, 但不足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却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纠结, 杨老师 (杨晓钰教授) 却能够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一语道破了我们几十年的困惑, 受益太大了。”对于怀化学院英语国培首席专家张玲教授, 学员的反映是“张玲院长特棒, 她的教学方法是‘以不教而教’, 听了她的课, 我们不自觉地就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郭老师 (郭声健教授) 是正能量, 在潜移默化中又点燃了我们的音乐梦想, 希望能够多一些这样的老师上课”, 这是郴州音乐国培学员的心愿。

“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中的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的定位”环节是由怀化市三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李云海老师担任的, 李老师既有从事一线教学丰富的经验, 更有多年的理论研究积累, 她的基于多年实践的理论引导和提升对学员的启迪非常大;而于洁教授高屋建瓴的总结更是凸显了对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透理解。

多方联动的力量, 合作学习中智慧的碰撞, 使得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四个一”教学的困惑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摘要:对怀化学院“基于‘四个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实证分析发现, 其实质和核心是“合作学习”, 这种理念符合“国培计划”的培训宗旨, 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基地校和国培学员三方面的联动优势;在“国培计划”中实施“合作学习”, 需要处理好“联动大合作”与“微观小合作”等关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合作学习,联动效应,联动大合作,微观小合作

参考文献

[1]唐志为.外语系国培项目获两项全省第二[EB/OL].http://wyx.hhtc.edu.cn/index.php list.

[2]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N].光明日报, 2013-5-22 (16) .

[3]黄英.小学教师合作学习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海南海口市四所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8.国培教学随笔 篇八

[摘 要] 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国培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承训院校可以从培训的顶层设计、互助式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创新运用和后续科研工作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型的国培计划教学模式。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师;国培计划;教学模式

自200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在各省开始贯彻实施。这一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多次承担江西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顶岗置换培训项目。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更新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笔者将以本校承担的项目为依托,结合理论依据和培训经验,探讨国培计划中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根据教师需求做好培训顶层设计

参训教师是培训中的主体,只有培训内容满足其需求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很多国培计划开展前,培训者并未对参训教师做需求分析来了解参训者的心理。即使有部分院校考虑到做调查,也只是简单发放了问卷给老师填写,回收后他们并没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这样容易造成培训课程设计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脱轨,无法达到培训目标。因此,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深入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调研

由于江西省农村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中小学对英语课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教学设备设施等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有必要在培训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他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明确参训教师欠缺的部分,掌握他们对培训内容的特殊需求。

2.通过需求分析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培训需求

参训者虽然都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但他们的年龄、执教年级以及已掌握的教学技能均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对于培训的需求方向也不一致。问卷设计应具有多个维度,既包括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经验等基本情况,也包括对本次培训想要提升的方向。

3.根据调研结果和需求分析设计分层教学培训方案

培训者在了解了江西不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英语实际教学水平和参训教师的特点后,应制定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分层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能更高效地将同一层次参训者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逐个击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专门主题的指导。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

传统培训的教学模式普遍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把参训教师集中到高校,请高校教师授课和外请专家做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做法让参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无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本校开展的培训倡导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理论强调“当个体投入到学习共同体当中时,每个人的不同贡献使知识得以共享,个体的学习将借助他人的认知能力和特性得到提高和优化,通过集体的智慧达成对共同探究问题的共识”。

由于中小学骨干英语教师已具有了一定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不仅是培训对象,也是知识的提供者。因此,专家、高校教师和参训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互助式教学机制。参训者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学岗位,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专家和高校教师的知识则更系统化、理论化以及具有前沿性,应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实际农村教学联系起来。在学术讲座中要打破传统演讲式的灌输知识,而采用工作坊(workshop)或研讨会的方式进行。如观看完某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的视频后,培训者可以先邀请参训教师发表对该教学过程的看法,总结能够借鉴的教学法,并引导参训者提出在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新教学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组织各地区参训教师各抒己见。这样的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让参训者成为培训的主体。根据他们提出的看法和意见,培训者结合教学实际将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化,从而达到参训者与培训者共同提升的目的。这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开拓参训者的思路,也有利于专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给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基于“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模式是指“上课前完成新知识记忆与理解,而课堂时间通过讨论、应用、反思等活动进行知识内化”。因此,将“翻转课堂”用于国培计划中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1.可行性分析

从教学对象上看,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元认知策略,能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国培计划的参训者均属于江西省不同地区中小学的英语骨干教师,他们迫切希望通过高层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学习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这一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生动具体的英语课堂活动,规范设计的教学案例等国培计划中常见的培训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参训学员发送培训资料,包括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方案、测试题等。以上资料应涉及广泛,具有代表性、区分度和针对性。学员确认收到资料后,自行完成对资料的解读,包括学习英语教学理论,观看英语课堂教学视频,科学分析英语测试题等。这个过程当中要求学员独立思考,提出对学习资料的独特见解。

(2)组织培训。专家先对参训者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了解他们对培训材料的掌握情况。接着通过建立培训小组,组织参训者对英语课堂教学视频、设计方案等展开讨论,对各种难度的英语测试题的利弊进行分析。专家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参与,这样,他们既能快速发现培训者的学习困难,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一点也体现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3)评价与反思。以往国培计划的弱项在于对培训效果的质量监控有限,很难把握参训者知识内化的效果。而“翻转课堂”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缺陷。培训者可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回到各自学校后,将学到的理论和从学习资料中交流出的经验渗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并且和学生一起录制一堂课。录制的课将成为新的资料上传到网络端与培训的组员共享。组员之间通过相互评课的方式对录课老师进行反馈,帮助老师对课程做出合理的调整。

四、后续科研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而国培计划为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集中培训时期,应针对数据统计分析、科研方法介绍、论文写作规范等展开专题指导。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建立国培QQ群、公共邮箱等,加强不同地区农村教师的联系,鼓励农村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参训教师将培训成果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必然会有新的变化产生,专家应指导参训者探索教学改革中的新问题,鼓励有相同研究兴趣的老师成立课题专项小组,探讨选题,撰写申报书。承训院校可邀请课题评审专家对申报书内容进行修改,指导农村教师完成课题的申报并撰写论文。这种科研的选题和资料分析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中,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又能作为依据指导后续的教学,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综上所述,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直接影响着新一代的基础教育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江西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国培计划当中,承训院校务必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安排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并对培训效果和后续的研究进行跟进,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为真正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素质提供保障,让这些骨干教师能在其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英语教师置换培训课程的重构——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课程设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9-153.

[2]邵晓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探究——以天水师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0-24.

[3]严萍.“翻转课堂”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26-30.

[4]王枫林.在“国培计划”实践中探索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3-5.

[5]张虹,刘建银.“国培计划”实施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以重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30-32.

[6]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35-38.

上一篇:月度之星评选方案下一篇:武夷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