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共7篇)
1.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篇一
浅谈高中设计基础教学——色彩构成
禹城市第一中学 朱兴亮 2010年7月21日 22:50 设计有别于其他的美术门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所以设计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构成设计,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类。但是,高中设计基础的教学,又必须从高中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设计模块时间短,学生基础低,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开设基础课程时要考虑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在构成的三大类中,选择一类学习。考虑到应用的广泛性和课程的难易度,建议在平面构成或色彩构成两者中,选择一个开设。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色彩构成的主要知识点。
色彩构成
1、概念: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2、色彩与光的关系。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物体吸收光线中的部分色光,反射不能吸收的光线,这就是物体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色相: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绿、蓝,青等。
(2)明度: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标准色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3)纯度: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
4、三原色:不能用其它颜色调配出来的,红、黄、蓝。三间色:三原色两两调配而产生的颜色叫间色,橙、绿、紫。
还有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
4、色彩的性格: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2)橙色,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3)黄色,所有色相中明度很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5、色彩的冷暖:冷色和暖色是一种色彩感觉,冷色和暖色没有绝对,色彩在比较中生存。但通常情况下,红黄橙被认为暖色,蓝绿紫被认为冷色。
6、色调的变化: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不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于设计基础课程——色彩构成部分知识点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注释:由于文中用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定义,不敢乱写,故在网上引用了规范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自百度百科,但思路绝对原创。在此处说明,以免被人误解(当然也有点心虚)。
2.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篇二
意象仿生设计在现代家纺中的功能表现
1、 满足人基本的物质需求
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即人的实用需求。和所有家纺设计的最基础功能作用一样,意象仿生设计首先满足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设施,满足人最基本的身体享受即生理需求。在图案、色彩、面料肌理和产品形态上都以一种自然的合适的形式带给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便利。再例如仿生物曲面形态的家纺设计产品,过度匀称的生物形体从视觉上平稳动感,在触觉上给人柔软舒适的享受。意象仿生设计汲取了自然界能给人在生活中便利与享受的优点,通过设计创造凸显自然生物的优点以为人们生活所用。
2、 满足人情感上的需求
增进产品的情趣
意象仿生设计可以传达天马行空的想象、梦幻、趣味的生活。例如家具的趣味化设计,它不仅仅是家具造型的幽默、结构的新奇,也是指家具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产品设计应是极为理性和含蓄的,追求家具产品的趣味性和工业产品的人性化,满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体现一种情感需求。
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
以人为出发点,在我们的居住空间中创造出适于人们生活的第二自然。例如,在墙纸设计中的运用灵感来源于树叶的意象图案、在抱枕的设计上模仿树根的形态特征、在地毯的设计上采用绿色草皮的色调等,这些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意象仿生设计,不仅为我们的居室增添了趣味感而且向人们传递了来自大自然的清新感觉,可以弥补人们忙于工作无法郊外踏青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消除高科技产品中的冷漠和生疏
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意象仿生设计可以有益于人们消除高科技产品中的冷漠和生疏。
如图7-8海洋浴室,提取海洋中的植物融入室内装饰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个设计灵感来源于大海印象,组建成具有流线型的意象仿生的室内布局,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海洋中,倍感亲切。意象仿生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图案、面料肌理、形态的意象仿生,让人们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以一种亲切和谐的方式与家用纺织品相融合。
意象仿生设计在现代家用纺织品中的运用和表现形式
1、 图案的运用和表现形式
在大自然中,花卉的形态、干涸的土壤裂纹、龟壳上的纹路、小鸟嬉戏的画面等都是我们图案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各种仿生图案以写意的方式展现,有的夸张变形,有的简洁明朗,有时一幅图案乍看上去像一条鱼,再看是鸟,图案相互穿插,巧妙地组合后看上去又变成另一种动物,正反颠倒皆有一番不同情趣。
意象图案有很多种创作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具象的仿生图案分割重组,对既有抽象仿生又有具象仿生图案的组合,对较为具象的图案和抽象的点、线、面图形进行组合,改变图案的构成形式,以打散、提炼、简化拼接等进行意象图案的创作。
2 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形式
自然界中的天、海、湖、山、海滨、晚霞、原野等自然色彩被设计师们灵活地运用在家纺色彩中。意象仿生色彩是一种寄托人们情感的色彩,通过不同的视觉色彩,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仿生色彩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以色传情”、“以色达意”的境界。这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精神之有感而发、情感的互通,如同我国书法和国画的“意境”一样。
如图11是我国传统的蓝印花布,是在白布上用天然蓝色进行“分蓝布白”的自然动植物纹样的艺术创作,蓝白相间,形成许多自然的冰纹,使人们联想到天空、海洋、生物,让人们悟出了表现东方的沉静、开阔的感觉,这就是自然精神内涵的发挥,唤起人与自然元素的感情联系,借鉴自然之色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意念。意象联想仿生设计,由色彩直接联想到某种意象的概念。
3、 肌理的运用和表现形式
肌理的仿生是设计生态主义的外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意象仿生设计的设计理念亦是以表现回归自然为原始目的的,使用自然纤维织物素材如棉、麻、绢、竹等材料,从自然界的生物和生态现象的贝壳、海草、石头、树皮中寻找创作灵感来源,并模仿着这些自然物质表面的凹凸效果,将材料分解成为元素,使之以新的次序排列组合,运用重复、渐变、回转、透叠、重合的构成手法,可以得到丰富新颖的面料肌理效果。设计师通过对各种材料的认识,采用适合表现所要达到的肌理效果的材料,如采用仿树皮肌理的树皮绉、仿动物身上纹样的人造裘皮,包括采用自然纤维,进行排列、编织、编结,极具现代感和意象仿生效果。
4、形态的运用和表现形式
产品形态的意象仿生设计通过对自然物外在形态进行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后,对自然形态的造型进行提炼,归纳、抽取其基本要素加以重新组合,有时还使用变异、夸张等艺术造型手段,成为概括的自然形态或人造自然形态,使之具备自然形态的隐喻或象征意义,或者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符号,属于间接形式的仿生艺术。
现代家用纺织品中的意象仿生设计应恰当选择仿生的对应物,准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形状、质量感、比例关系、质感肌理、色彩搭配等等特征。其次,将具象转化为意象形态。具象的自然形态如果直接运用于产品外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原生形态经过意象化应用于家用纺织品设计中才具有诗意。意象后的形态既带有自然的美也包含了对于生活的感受,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想象,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3.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篇三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小结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把握意象
教学目的:能够把握古典诗歌的常见的意象,做好读诗的第一步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习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赏析: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二、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
常见的意象
1、松柏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经论道。
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6、大雁春秋迁徙——思乡之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
鸿雁传书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7、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三、布置作业
结合诗句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联)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答: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选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这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颔联,借写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栖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来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决心。
第二课时
复习
什么是意象
十类意象的常见意义
方法点拨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③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如,广东卷第10题第1小题:(诗歌见前)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应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题参考要点:
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回答是什么形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回答形象的具体特征)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回答形象的意义)
关于意象的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要求就诗中二三联所用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意: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在这里,“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
(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空”“老鹤”
(2)、诗人运用了比拟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任何关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歌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春
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既有“残花”、“子规”(杜鹃)一类的意象,又有“燕子”、“东风”一类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思考: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什么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什么东西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赏析:地平线两竿高处,残阳斜挂,映照小溪,粼波闪闪。如带的小溪耀眼水光之上横一弓深暗桥影,对比鲜明,在诗人视野中,特别醒目,因而特写“溪桥”。
时已薄暮,残照无力。落日时光,田野一片静穆、恬淡。
原野宁静,村里却充满生气,家家准备晚饭。淡淡炊烟从柳丛中袅袅升起,时隐时现(半缕)。
诗中不见茅房瓦舍,只写丝丝轻烟,掩映柳影之中。以“深山藏古寺”的手法,表现了农家之暮一派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傍晚的景色,以荷花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了拟人手法。前一首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碬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难楼。
(1)填空: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2)简答: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五言绝句;思乡之情。
【解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剖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上述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雁”,了解“雁”的作用,对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雁是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往南方。它是古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意义非常丰富,如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诗中“雁足”指书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分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句中“雁”比喻分离,等等。联系上述两首诗中的“故园”、“归思”、“乡心”等词语,很容易推断出“雁”在诗中的作用,诗人耳听到雁的叫声、眼见到的高飞的大雁,不免产生思乡、归乡之情,进而分别写出上述的诗歌。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组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秋景图,表现了生机勃勃、清新刚健的意境。
布置作业:朗读这些诗歌
意境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意境的涵义。
2、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3、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分析意境。
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意境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习题试探
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有月光斜斜地映照立夏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这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选取花于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二、知识梳理
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意境简单说就是景加情。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意境宏阔)
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
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感伤、哀婉的意境)
示例: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艺术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呢?具体地说,把握艺术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画面,二是抓情感。下面举两例加以分析。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重点描绘了两幅画。一幅是上阕所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幕霭,构成了一种悱恻凄哀的气氛,烘托出“帐饮无绪”,奈何“兰舟催发”以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那种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另一幅是诗人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那景那情,更是凄楚哀婉,这是虚写。这首诗由实而虚,以虚衬实,层层深入,尽情铺陈,情景交融,把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画。千里江南,处处是莺歌燕语,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在熙和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是置身于江南所能耳闻目睹的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也正是整个江南春色的缩影。这两句诗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这七件事物有的是从听觉上感受,有的是是从触觉上感受的,有的从视觉上感受的。多角度的描写景物,形成一种立体感,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七件事物颜色、情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春”相适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写掩映于蒙蒙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似乎仍是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这些寺院楼台,穿插于水村山郭和红花绿叶之中。这里的“烟雨”笼罩的不仅是寺院楼台,也笼罩着水村上郭,红花、绿叶、酒旗,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通篇写景,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借“四百八十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么多的寺院,它们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啊!抒发了兴亡之感。这首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在旖旎、凄迷的机关暖色中富有委婉的讽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
总之,赏析诗歌,就要对诗中典型的画面,炽热的激情进行描绘和渲染,再现艺术形象,剖析感情,欣赏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诗的主旨、风格,品味遣词用语几表达的妙处。
三、分析意境型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索,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例1: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例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题目:分析三、四两句的意境。(不少于60个字)
参考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有江水悠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失落、惆怅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上早秋偶兴汪萃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雨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题目:李憬词中有“菡萏香销翠月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同是写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何不同?
答:李诗写的是秋来叶败花残之景象,表达了一腔愁绪。汪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诗人闲适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奇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在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4、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意思是说: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地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到处碧草如茵,这样的景色轻柔婉丽而又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惘惆怅。意境缥缈哀婉。
(2)“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此句紧接着首句而来,写在霏霏细雨、如茵碧草之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这里百鸟啼鸣,春草碧绿,是动植物们的乐园,可是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的过客了。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命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它们个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人眼花缭乱,给人以如梦似梦的感觉。当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成历史遗迹,这里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作者在这里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所以这句诗在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了浓重的伤感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请试谈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据诗意可知: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词人将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公如此,词人又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7、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8、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试分析下“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两句的意境。(感伤、哀婉的意境)
枝头的花瓣片片飘落到水面上,又随着涓涓的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块一块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阵雨点。这下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点都是让人伤感的物象,不公如此,诗人还自然地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带走的是人间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联想到正在走向没落的晚唐社会,对于一个念念不忘国事的爱国诗人来说,这将尽的春光让他那颗敏感的心更加哀伤,眼睁睁地看着唐王朝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他来说这才是的痛苦。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晕两句把物境、心境与身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隽永的效果。
(2)、“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句是抒发情怀的,说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无论是落花还是流水都以触动自己的愁怀。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有亲交故友,时常往来,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就连古人的魂灵也招请不到,这种寂寞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这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慨,?有对春光离去的感伤,又有荒度时光,无所作为的无奈,还不知音难觅的孤愤。
9、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一种怎样意境?
4.《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篇四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李婧
设计亮点:
1、生动趣味的游戏体验。本课以情感体验:“触摸”色彩——“探索”色彩——“创造”色彩为主线,设计富有创意的“墨镜看世界”的游戏,通过单色镜片来感受生活中的丰富色彩,直观的感受不同颜色背后的情绪感受。这样新颖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还贯穿在深入探索阶段、学生创作阶段等,如:拟人化的色彩自我介绍、帮助深入感知的“给颜色找朋友”游戏,以及充满童趣的“时装秀”的情境创设等等。
2、层次明晰的“两步式课题”。为了使教学各环节开展层次清晰、深入,我设计了一个“两步式课题”的板书形式,将课题“
5、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分为二的进行板书,将“生活中的色彩”板书放入初步感知阶段、将“搭配”二字的板书分入深入探索阶段,这样巧妙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明确各环节的学习任务、缕出一条学习主线。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通过广泛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形成学生基本美术素养这一教育理念,本课将美术技法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艺术、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的能力,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本课主要设计思路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通过“触摸”色彩——“探索”色彩——“创造”色彩三个阶段,来完成学生对于色彩情感的激发。针对三年级学生寓教于乐学习特点,主要采用形式新颖的游戏和情境创设的两种形式开展,如:有趣的“ 墨镜看世界”、“颜色找朋友”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触摸”到生活中的色彩,探索色彩的奥妙;充满童趣的“时装秀”的情景创设,巧妙的将色彩搭配引入生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评价热情。为将本课进一步的升华,我将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园艺设计等艺术设计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呈现在学生眼前,认识艺术与生活创意融合,充分展现色彩艺术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是一节三年级的造型·表现课,本课在之前所学习的三原色的基础上,将色彩的运用、美的体验拓展延伸至生活当中,通过体验感知色彩、自己动手搭配不同色彩的衣服,了解色彩对于人的情绪、审美、生活等方面影响和作用,丰富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本课的教材设计以学生对美进行体验的角度出发,通过充满童趣的手工制作的形式——翻页式的服装搭配,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对比色的感知及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情感的体验,创作出表达自我感受的色彩搭配。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当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比色的感知与运用,感受生活中色彩的作用,了解色彩对于我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的、表达自我感受的色彩搭配。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触摸”色彩。
1.游戏“墨镜看世界”。老师课前用鲜花、彩纸、绘画摄影作品、不同颜色的课桌椅等色彩丰富的东西来将教室布置起来,然后请每位同学戴上自带的单色眼镜(太阳眼镜)进入教室,提问学生:你看到的教室是什么颜色的?有的会说是黑色的、有的会说是蓝色的、有的会说是红色的、还有的会说是黄色的,然后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眼中的那个色彩世界带给你什么感受。根据镜片的颜色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单色的世界,他们通过镜片会感受到黑色世界的灰暗、红色世界的燥热、蓝色世界的寒冷,学生在各种发言声中,老师让他们摘下自己的眼镜,当孩子们在惊异于这教室的美丽色彩的同时,再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教室是——彩色的!让孩子们在通过单色的世界和彩色的世界对比,认识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并通过镜片里的单色世界初步感知不同颜色带给人们感受。
2.揭示一部分课题,板书“
5、生活中的色彩”,空出“搭配”二字不出现,点出对于色彩的初步感知这一主题。
二.深入了解——“探索”色彩。
1.播放课件《色彩的自我介绍》,课件中以拟人的形似,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简单自我介绍,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现。如:热情的红色,红色的火焰、红色的鞭炮、红色的辣椒;充满生气的绿色,绿油油的草地、碧绿的湖水等等。最后介绍色彩当中活跃的“好友”组合:蓝黄、红绿和橙紫,并出示日常生活总有代表性的这三组对比色搭配的图片。如:穿着绿色的校服的同学戴着一条红领巾等,让学生对对比色及色彩搭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之前没有板书完的课题板书完整,在“
5、生活中的色彩”后面添加上“搭配”两个字。将深入探索色彩知识这一主题给揭示出来,和初步感知色彩的环节相连接,使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标明确。3.游戏“给颜色找朋友”。为了进一步的将学生对于颜色的自我情感体验激发出来,我出示制作好的大型的翻页式服装搭配游戏卡,每组同学一副,要求不同组的同学分别搭配出他们认为“温和的颜色朋友”、“热情的颜色朋友”、“忧郁的颜色朋友”等,这个游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出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他们或许会说蓝色和灰色是忧郁的朋友、同时又有学生认为紫色和白色是忧郁的朋友,这些都没有关系,色彩的情感感受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对于色彩搭配的感受。
4.将色彩溶入生活,欣赏几组同学搭配出来的服装,欣赏生活中时装设计的照片,欣赏一些有特色的服装设计,打开学生设计思路。
5.通过游戏中使用翻页式服装搭配游戏卡,对它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问学生游戏卡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示范。示范时提醒学生主意制作的两个部分:A、每一页的人物可动态各异,但大小是一样的。B、注意最后一页的人物是不剪断的。
三、学生创作——“创造”色彩。
创设情景——“2008年某某班色彩时装秀”,邀请同学们当一回服装设计师,运用色彩搭配的知识,结合自己对于色彩搭配的理解来设计几套不同色彩组合的服装。
四、作品展评——“点评”色彩。
在“2008年某某班色彩时装秀”的情景创设中进行展评,请同学们拿着自己服装色彩搭配,跟着音乐“现场走秀”,说一说自己的色彩搭配心得,同学间相互点评各个作品中的颜色搭配和设计创意。
五、深化拓展。
播放富有创意的色彩搭配在各种艺术设计中运用,如:室内设计、园艺设计、家具设计等等。通过这些图片欣赏,让孩子们认识到色彩搭配在更多不同领域里的运用,将色彩意义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
5.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探析论文 篇五
1红色的色彩分析
说到红色,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火、血、太阳等;抽象地想,则能够把它和热情、活力、喧闹、奔放、活泼、艳丽等联系在一起。因为血也是红色的,所以红色又代表着革命,譬如国旗的颜色;红色又象征着幸福、吉祥,所以在我国喜庆的日子里常用红色。但红色同时也象征着危险、恐怖,故红色被用为交通信号的停止色。红色的纯度高,注目性强,刺激性大。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能使人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令人焦躁不安、冲动兴奋;也有人把红色称之为“血与火”的色彩,所以它对于人的心理能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在红色中加入白色(明清色),可以表达出圆满、健康、温和、愉快、优美、幼稚、娇嫩、甜蜜等表情。纯色加入黑(暗清色),则给人以枯萎、固执、孤僻、烦恼、不安、独断等感觉。纯色加灰(浊色),常定格为烦闷、哀伤、忧郁、阴森、寂寞等印象。
2橙色的色彩分析
人们常把橙色具体联想为灯光、柑桔、秋叶等,抽象联想则容易把它和温暖、光明、火焰、华丽、甜蜜、兴奋、冲动等联系在一起。橙色的刺激作用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其视认性和注目性也非常高,它既有红色的热情、奔放,又有黄色的光明、轻快,可使人力量充沛,精神振奋,能唤起人们的食欲。橙色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倾诉着它的美丽和传奇,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但也有人认为它可以使人产生暴躁、嫉妒、疑惑、悲伤等心理反应。纯色加白,常艺术家用来表现娇嫩、温馨、暖和、柔润、细心、轻巧、慈祥等。纯色加黑,则显示为沉着、安定、茶香、古香古色、深沉、老朽、悲观、拘谨等。纯色加灰,昭示的则是沙滩、故土、灰心等。
3黄色的色彩分析
黄色是最富有争议的色彩,具体联想为光、柠檬、迎春花等,抽象联想则为光明、希望、快活、平凡等。黄色象征着日光、如金色的太阳。黄色在我国过去是帝王的色彩,尤其是清朝,更是把它定格为国君的专用颜色;在古罗马,黄色则被作为高贵的色彩而极力推崇;然而,基督教却视其为犹太衣服的色彩,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则把黄色认为是最下等的色调。黄色是最光亮的色彩,在有彩度的纯色中,它的明度最高,给人的是光明、迅速、活泼、轻快等印象。由于它的明度很高,注目性强,比较温和,因此它的表情特征往往表现为明朗、自信、高贵、贵重、进取向上、德高望重、富于心计,但同时也可使人产生警惕、注重和猜疑等反应。纯色加白,多表现为单薄、娇嫩、可爱、幼稚等,但有时也会使人产生不高尚、无诚意等想法。纯色加黑,则显示出绝望、多变、贫瘠、粗俗、秘密等。纯色加灰,则易使人想到不健康、无精神、低贱、肮脏、陈旧等。
4绿色的色彩分析
具体地联想,大多把它和草地、树叶、禾苗等联系在一起;抽象地想,可联想到平静、悠久、理智、深化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所以它象征着自然、生命、生长、草木、欣欣向荣、新鲜、安逸、宁静、公平、理智、纯朴等。绿色的明视度不太高,刺激性较弱,对生理和心理都有极为温和的作用,因此人们对绿色的嗜好范围非常广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绿色不但可以使人们普遍产生安慰、信任、新生等联想,从而起到平抑情绪、缓解紧张、减轻视觉疲劳、激发希望等神奇功效,而且在防治肝、胆疾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医疗机构常常把绿色用来装饰墙壁。绿色象征着和平、可靠,在交通信号中它提示着安全、前进;但在西方,绿色却被认为是嫉妒、郫贱、恶魔的象征。纯色加白,昭示着青春、清淡、宁静、舒畅。纯色加黑,流漏出安稳、自私、沉默、刻苦。纯色加灰,透视着潮湿、倒霉、腐朽、不放心等。由绿色衍生出的翡翠绿、牡丹绿、霍克绿、浅绿等中间色系列色彩,如黄绿色的清爽、明快,蓝绿色的顽强、幽静、平稳、智慧,为大多数人所喜爱,正逐步成为时尚色。现代室内装饰中引入的以绿色基调为主的梦幻系列色彩,以其典雅大方、如诗如画的魔幻效果和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消费者。
5蓝色的色彩分析
蓝色可使人具体可联想到太空、海洋、水面;抽象可联想到深远、广阔、冷艳、沉静、寒冷、遥远、无限、永恒、透明、理智、高深、冷酷、沉思、简朴、忧郁、无聊等,具有强烈的收缩感。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比较差,它的明视性必须通过依靠背景的衬托才能显示其力量。如在自然界中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但其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常给人以冷静、智慧、深远等印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蓝色对大肠和脾的某些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纯色加白,给人的是清爽、聪明、伶俐、高雅、轻柔等感觉。纯色加黑,则显示出奥秘、沉重、风浪、悲观、幽深、孤僻等表情。纯色加灰,多表现为粗俗、可怜、笨拙、压力、贫困、沮丧等。蓝色是幸福的色彩,昭示着希望。在西方国家,人们把作为名门血统的标志,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不过,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词,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上就是悲伤的音乐的代名词。由蓝色衍生出的蓝紫色则把蓝色的色彩属性演化的更加丰富多资,使崇高、珍贵、凄惨、残酷、秘密、神奇、恐惧、幽灵、鬼崇、阴险、阴森、邪恶、严厉、狠毒、地狱、粗莽、幼幻等象征意义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6紫色的色彩分析
提到紫色,人们很容易把它和丁香花、葡萄、茄子等联系在一起;抽象联想多为优雅、庄重、朝霞、紫云、舞厅、咖啡厅、温柔、昂贵、自傲、美梦、虚幻、魅力、虔诚等。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等相联系,所以它的表情属性颇具神秘感。虽然紫色很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也能给人以高贵、优雅、娇媚之感,所以女性对紫色往往则情有独钟。纯色加白,显示出女性化、清雅、浪漫、含蓄、清秀、娇气、羞涩等。纯色加黑,则表现为虚伪、渴望、失去信心等。纯色加灰,一般把它与腐烂、厌弃、衰老、回忆、忏悔、矛盾、枯朽等联系在一起。紫色是高贵庄重的色彩,在过去我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色彩来使用,在西方希腊时代,紫色则被作为国王的服饰专用色。现代人更是把紫色大胆地引用到室内装饰中来表达主人的个性,例如由其衍生出的紫红色,以其温暖、热情、浪漫、娇艳、华贵、富丽堂皇、甜蜜、开放、大胆、享受等丰富表情,深受现代人的青睐。有资料表明,紫红色对忧郁症、低血压的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白色与黑色的色彩分析
6.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篇六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意象美 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8-02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无论是对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搭配的描写,还是对于人物外貌、衣着、穿戴以及自然环境和景物的细节刻画,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镜头感,一字一句组接起来,有着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的效果,即便是几个简单的辞藻对齐,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下面笔者就《金锁记》中的意象描绘和色彩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关于“月亮”意象的描绘
在《金锁记》当中,关于“月亮”这个意象的描写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
自打文章一开篇就运用一个类似于第三人称念旁白的方式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加上年轻人与老年人对月亮的情感对比——“欢愉”和“凄凉”,让一种清冷而忧伤的气氛笼罩全文,也自一开头就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二处写月亮时“那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形容月色时用“赤金”、形容天色时用“森冷的蟹壳青”,贴切生动,颜色搭配俨然一幅画卷,读这些文字时,读者眼前自然出现这样的画面。
第三处写月亮是在长安半夜爬下床,摸出了口琴。此时作者写道“窗格子里,月亮从运力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墨灰天”、“疏星”、“缺月”,混沌不清晰的自然环境映衬着长安不平静的内心。
第四处写月亮,“……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这一段描写在七巧和长白讨论长白媳妇儿芝寿之前。乌云里“一搭黑一搭白”的月亮仿佛便是七巧和长白,内心狰狞。这一景色描写也预示着下文中芝寿悲惨命运。
第五处、第六处同样是在写芝寿的心里活动时写到月亮——“反常的月亮”。将月亮比作太阳,这天的月亮最好(满月),但由于芝寿内心无比痛苦,受了屈辱。她想大闹,可又顾忌厉害的婆婆与丈夫,内心灼热无处可发;她想躲,却又无处藏身。故感觉月亮有如太阳,明亮耀眼。
最后一处描写就在文章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此处的“三十年的月亮”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并且“完不了”暗示着类似文中悲伤凄凉的故事不会停止,还会发生。
二、色彩的搭配讲究
作为《红楼梦》的忠实粉丝,张爱玲的文风中透着一股“红楼风”。在对人物形象塑造和背景环境的描写以及小说叙事的风格方面都透着些许“红楼神韵”。在《金锁记》中多处有例。比如七巧出场之时的那一段,其衣着打扮虽不及王熙凤的“彩绣辉煌”,透着腐朽气息的清式服饰打扮和行为举止却正好恰合曹七巧的身份。再比如对于季泽的描写,“……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万坠着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进透着丅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用“竹根青”、“酱紫芝麻地”的色彩加上“长袍”、“小坎肩”的搭配,刻画这位花花公子,较为合适。
除了人物服饰的色彩搭配之外,自然景物和室内装饰的色彩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对于月色、天色的颜色描绘,前面已做简单描述,在此不作赘述。曹大年来看望七巧时,七巧送了一份还算丰厚的礼物。“一幅四两重的金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棉被胎”、“金挖耳”、“金锞子”、“貂皮暖帽”、“珐琅金蝉打簧表”……主打金色的物品体现了七巧对于钱财的看重。
长白和芝寿婚礼之时,新娘芝寿“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绣裙袄”。大婚之时一般穿大红色,显喜庆。然而张爱玲在此时写了两个粉色。熟悉张爱玲小说的便会知晓,粉色代表的是一种甜蜜,是一种对婚姻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长安和童世舫在公园见面,童世舫为长安撑起了一把伞。文中这样写道:“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在这一段描写中,色彩尤其鲜艳缤纷,且具有意境。透明的蓝绸伞、金星、银色水珠、红灯、绿灯、一窠红的星、一窠绿的星……丰富的色彩使得长安和童世舫的约会变得情调十足,画面色彩感丰富,侧面衬托二人的甜蜜心情。
三、结语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张爱玲的文字功底不言而喻,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对气氛的把控、对意境的把握、对于文字画面感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恰如其分的表达,都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写作特点。
参考文献:
[1]朱一红.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5).
[2]王耀华.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互文关系的女性主义阐释[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5).
[3]李秀梅,杨燕博.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言语风格与翻译策略[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2).
7.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篇七
【关键词】意象化思维 造型基础 教学范式 效果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3-01
一、教学范式和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理解或基本看法。从当代西方教学范式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主要有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等五种,我国较为成型的教学范式主要是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自学/交流、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系统、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以及五环大课堂等。
二、意象化思维理论研究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鉴于西方后现代的实验性理念和人文化精神,我国当代的很多艺术教育家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化,将造型基础分化出研究性素描、表现性素描、印象性素描、实验性素描、设计色彩、装饰色彩、归纳性色彩等多个概念,呈现出各种纷繁的样式。
三、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的建立
1.构建“物象——心象”观察体验模式。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科学的观察方式和逻辑思维理解方式。科学观察是对事物外在与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和概念加工,遵循理性逻辑,力图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这是感知层面,教师通过鉴赏、解读、示范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造型的魅力,并形成对较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判断与体味;逻辑理解是以推理为表征的形象表达,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主张。
2.构建“心象——意象”思维表现模式。从“心象”到“意象”的过程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思维方式和意象化表达手段。心理思维所包含的思维形式集中在直觉、顿悟、灵感方面,可以说心象是散乱的、无序的,必须进行提炼及概括,通过演绎、归纳、类比等方式来梳理和表达。因此学生们平时对于哲学、文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四、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1.建立多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造型基础》强调实践技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比较自由的,互动的过程,太多的约束会扼杀教师的教学激情,创造力与个性发挥,艺术设计领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与学生的观点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因此,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不宜过度细化,应该以定性评价为主,给予教师充分的包容和教学自主权。
2.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科发展
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并且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允许犯错误,不怕犯错误,尽可能让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尽可能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3.学生作品的互动性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互动的。教师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者,而只在评价过程中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做到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师评做到既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自评是学生挖掘自己设计思维的过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给予更符合个人风格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高职《造型基础》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需要重视学生阅历、文化和眼界的积累。其宗旨意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组构、创想、表现形体,在这种思维模式定位下,立足于传统审美情结,以个体感知为主体,意象化审美为依托,创造性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把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求改变被误读了近百年的学院式造型基础理念。在此基础上的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元江.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14
【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推荐阅读:
教学楼基础设计10-25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设计09-09
教学设计计算机基础09-2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1-21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06-30
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教学设计09-12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07-13
诗歌意象鉴赏与艺术的教学设计08-31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