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10

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1、人心犹如试管,不要太贪婪。装下三分之一足矣!否则,一旦喷发,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

2、爱情好似萃取,一旦魅力不够,另一半很可能被拐走!

3、不是电解质也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所以,对你不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

4、对待得失恰似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会使你的化合价降低,而放手却能使你的价位升高。

5、我想作还原剂,送你多少电子也不介意,只要能与你稳定地在一起!

6、有些人犹如某些金属离子,只有在火焰上灼烧,并透过蓝钴玻璃才能把他看清!

7、你不是氢氧化铝,凭什么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8、我是Al,而你是Fe,我选择用高温置换你,然后囚禁自己,可你却转身离去„„人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你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你或是更爱你!

9、人一定要足够优秀或足够强大,如果你只是弱酸或者弱碱,那即使是情乱如Al(OH)3者也不会要你!

10、二氧化硅不为多少强酸的追求所动,因为他只想与HF远走高飞„„

11、H2O对Cl2一心一意,Cl2却偏偏要弄出“各奔东西”。

12、SO2为品红褪色是暂时的,氯水为品红褪色却是永远的;而氯水让石蕊变红是暂时的,SO2让石蕊变红却是永远的„你是否找到值得你为之彻底改变或愿意为你永远改变的那个人了呢?

13、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F、Cl、Br、I,因为爱(At)具有放射性!

14、最外层电子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正如富人更容易挣钱。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

2.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年轻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年轻教师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教学反思是有效且必须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只局限于课后,同样适用于课前和课上,只有三管齐下,方能提高分析设计、随机应变、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1. 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以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 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问题的疑惑,就能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 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 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

2. 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而且能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 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思东.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 :17-19.

[2]陈世华.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化学教学, 2003, (10) :18.

[3]吴俊明, 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59.

3.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具体对策

在新课改思想的推动下,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思维的创新,深化认识,实现多种教学方式和思想的融合,提出自我反思,正视缺点,积极改进,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系统。在高中课程中,化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反思的推进中,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高中化学教师在反思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少正向價值观的支持

在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往往将反思的关键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一味追求教学成果,忽视学生内心对课程的真实想法。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教学反思就沦为一种工具,作用就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目标,追求考试的高分数,这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止步不前,同时对学生的全面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2.自觉性不高

很多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勇气不足,缺乏创新观念,不能进行自觉性操作,惯性思维严重,以传统的评判标准进行自我警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正确、深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倒加重了自我满足感,很难实现提高,自觉意识逐渐泯灭。

3.缺乏创新思想和实践精神

目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对教学的反思就是对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忽略本质问题,无法在教学反思中进行模式创新,而后付诸实践。教师没有将反思与教学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反思的结果与实践脱节,创新思想比较匮乏,反思只是停在表面,实践性较差,很难实现对教学的有效引导。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

1.实现教育思维的不断创新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以此实现反思的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体会教学的本质,将教学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2.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提高

教师要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反思能力,进行自我批判与提高,学习多种反思的方法,善于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将其拓展到教学反思活动中,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3.重视和强化教学实践的作用

鉴于教学反思活动过于强调意识层面,忽视实践的作用,要求高中化学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反思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进行积极运用。

4.相关部门要创造教学反思的优越环境

根据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学行为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反思环境,形成针对反思的研究和评价系统。学校要加强自身管理职能建设,开发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实现反思范围的拓展。学校要客观认识教学反思的作用和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形成评价体系,加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力度。

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意义重大,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学校和相关单位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金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李福龙.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54):136.

4.高中化学教师总结 篇四

1、优势分析:大学毕业以来从事教育已经_年了,应该说正处于有一定经验的黄金时期。本人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工作至今一直在教学一线,经历了新老教材的交替使用,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和学习比较到位,能够有效的组织教学,进一步钻研和挖掘教材,多年的高三教学能够系统的掌握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干,能巧妙的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工作至今共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年级组长工作5年,带领年级组教师团结一致,形成良好的年级工作氛围,无论从班级的日常管理还是年级组师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当处理,效果良好。

2、不足分析:在理论的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缺乏理论的积淀,导致自己有点迷失了发展的方向,感觉在教学业务上提高不大,教学风格和特色不明朗,在课题的进一步钻研方面欠缺。

二、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中,我会充分利用名教师这一平台,认真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推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和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为有一定理论修养、有一定科研能力、有鲜明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教师,向着特级教师的目标迈进,力求向学习型、研究型、开拓型、复合型教师转变。

三、三年发展的阶段目标

1、第一学年:教学风格凸显,教学水平有明显的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方法,使师生共同进步。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努力促使学生热爱化学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务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能够独立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力争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指导价值。每学年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刊物发表或在市以上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3、专业引领有较大作为,能够成为公认的名教师。在本区和学校选定一至两名相应层次的青年教师,给予重点关心、指导和帮助,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他们专业发展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4、上好不同场合的公开课及各种形式的讲座,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向全区学校辐射。提高自己的听评课水平,用自己独特的思路、观点使大家耳目一新。

5、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认真研究各地的高考试题及考纲,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高考动向,能原创高质量的习题,力争使自己的命题试卷在全区推广使用。

四、具体实施措施

1、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规定自己每学年至少阅读3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教育名著,读名人传记、伟人传记,读教育科研理论等书籍。通过读书使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向名家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名师办和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与名家交流,与学者为友,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视野,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中学教学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以及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向,有一定创新意识。

3、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反思与总结。重视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整理和归纳鲜明的个例。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时记录,而不让这些火花在瞬间消逝,要形成每一节课后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力争及时的把教学反思发表至本人博客。

4、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将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形成大家共享的学案、习题、课件、视频等资料库,发挥自己学科建设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力争能在全区推广使用。

5、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化学这门学科。争取每学年上一到两节公开课。确定一至两名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对其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

5.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五

高二化学 陆小花 自从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很多的进步,现在的我和刚刚工作时相比,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改进。

这一学年我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高二12班和高二14班.由于这两个班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下面我分别就这两个班的情况进行叙述。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在12班的教学中这种感受颇深。

(一)在教学中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二)该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因此老师在备课时除了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区挖掘新知识,新题型。

(三)鼓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点,通过共享,让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共享的乐趣。

在14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相对弱一些,而且两级分化严重。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基本知识强调多写多练,强调重复性记忆。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上多多注意学困生的状态,多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对于课堂发言给他们机会,并且适时给予鼓励。

(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额外的习题练习,以满足程度好的学生的需求。

6.高中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六

河北深州中学化学组——李孟丽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年7班的班主任和7、8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又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时间。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细心耐心,宽严并济。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培养好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争取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多和学生沟通,多理解他们,争取做到民主处理各种问题,不能一味的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给学生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在这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中收获很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继续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刚入职的新老师,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

1、工作中大胆实践、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科学思想、管理方法、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7.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一、认真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是指引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 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不能简单理解为新课程的目的是减负。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都是为了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只有真正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 理解了新课程内容, 教师才能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能在保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更能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准确把握教学深广度, 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在新课程教学中, 准确的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 教师就要对化学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对各模块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重点是各模块知识在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 大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在必修化学课程中, 概念原理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不同;必修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要求与传统的课程相比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 次氯酸、硫化氢等物质的性质, 电子式的书写等, 这些是原课程的考点, 但在新课程必修阶段是不作要求的, 有些老教师喜欢凭经验教学, 仍然用原来的高考标准处理必修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内容, 仍然把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给学生带来了额外负担, 又容易造成因时间紧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施中, 教学时注意针对不同的模块不同时期, 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避免在必修阶段把知识讲得过深、过难。

三、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老师理解新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堂教学应依据学生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好的教学设计, 是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 熟悉学生的基上设计出来的, 它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能有效实施教学方案。它应该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流畅的教学过程、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以下两个方面值得考虑:

方面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 做到因情施教。学情是我们从事教学的重要参照。只有充分了学情,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 从而减少教学了盲目性, 提高针对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根据学生思维水平, 恰当的选取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另一个方面是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堂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 如典型生动的实验、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造生动的现实情景等,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图, 激发学生兴趣, 继而提出问题:原子弹爆炸为什么能放出那么大能量,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 创设情境, 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 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能帮助我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形式手段, 从单一化转为向多样化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也为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可能。

8.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式和提高学习的能力。但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性和自助思考能力差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也开始思考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及其原因

1.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不合理

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现行教材进行充分、全面的解读,从而造成教学目标定位太高的现状,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和学生的有效接受。同时,有些高中化学教师还没有完全明白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完成更为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完全不考虑教学要求,也不考虑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就很难达到相应水平。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时,将讲解化合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显得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切合章节重点。

2.教学方法不恰当

有些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迎合新课程的理念而采取一些比较有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但是他没有很好地去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导致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内容或者超出了班级学生的应有水平。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但他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硫的有毒性和学生的操作水平,最终导致课堂效果反而不好。

二、新课程理念下衡量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

1.良好的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它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情况。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体现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课堂的高效运用以及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上。

2.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个教師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师也应该促使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合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能够完成高效的教学过程一定是运用了一些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应如此,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教学方法,只需要找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了。

三、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高中化学教材以及学生的相关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高中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也很强。为此,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乃至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知识与生活之间有距离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应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联系,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并多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化学教师表达出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还能够模拟出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相关内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应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复杂。为了使高中化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贾俊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2]彭进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9.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九

根据新课程的计划、新教材的特点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xx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10.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师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23-0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阶思维的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成效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项。从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研究以介绍、评价国外研究成果居多,主要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理论阐述,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证性研究文献较少。本文采用个案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为能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探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方法如下:选取两所学校不同教龄的7位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如表1),课前座谈(教师谈课堂教学設计)、课中观察(使用时点观察记录表、录像)、课后问卷调查(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通过时点观察记录表的数据统计、录像、调查问卷等信息进行分析。

时点观察记录表是基于内德·弗兰德斯(Ned.Flanders)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技术和广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产出二参与式教学省级专家团队开发“时点”课堂量化观察与评价技术的基础上编制。记录表涵盖 10 个量化指标,它们分别为时点(以 10 秒为一个时点)、话语时间(师、师生、生、生师、双)、交互类型(无、师生、生师、生生、人机)、学生投入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离学生人数、提问或问题类型(简单、中级、高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情感态度、师问、生问)、回答者(师答、个人答、集体答)、教师反馈(积极的、消极的、中立、无反馈、追问启发、转给学生)、教学组织形式(个人、双人、小组、团队、全班)、教学媒体。

问卷共设计 25 个问题,涵盖5种策略,具体分布是:(1)教学准备策略(了解学生原认知结构,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准备创设情景教学的素材,将学习的内容组织成便于记忆或理解的整体)。(2)课堂管理策略(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目标、任务清晰明确,学生知道怎么做;与学生互动,关照学习的边缘人;发现并及时制止干扰教学的问题行为)。(3)讲授策略(讲话有节奏感、声调高低变化;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讲授活动几乎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自然、恰当地运用微笑、惊讶等面部表情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4)课堂讨论策略(讨论的主题和讨论的目的清楚明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太多或太少介入学生的讨论,评论多,鼓励少;对课堂讨论进行小结或归纳)。(5)提问策略(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提问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通过提问、提示、支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学生回答提问后,预留时间让学生继续补充;预留生生、师生、生师的提问时间)。同时,每一个策略都设计一个反面的调查,以提高问卷调查的可信度。

二、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分析

(一)师生的言语行为

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斯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教学行为的 80% 左右。因此,通过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可以了解师生“教”与“学”的主体性、方法、情感、态度、互动等要素。统计结果显示,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过长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语言重复现象(如口头禅、简单词语或语句的重复出现,此类现象的频次越高,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就越低,如表 2 和表 3 所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如表 3所示),但学生参与的时间较短(表 2 所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显,沦为课堂教学的从属者;学生主要表现为集体话语(齐答);在课堂教学中,极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种以知识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师讲授将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在 7 个学习要素中,学生仅用了 4 或 5 个要素,学生无需提出问题(只需对知识默会理解),也不会产生问题(没有时间思考);相反,如果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和参与讨论是必然会发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的为 5%,学生阅读的为 10%,视听并用的为 20%,老师演示的为 30%,学生讨论的为 50%,学生实践的为 70%,学生教别人的为 95%。因此,学生只有深度参与到学习之中,经历了、体验了、感悟了,才能有收获,才能有绩效,才能有高的质量。

(二)师生的交互行为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对话性的过程,交互是知识建构知识的基础。课堂时点观察记录显示,生生、师生、生师在课堂中交互的频次少,时间较短(如表 2 和表 3 所示);在某个时点学习的边缘人人数增多,说明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低,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得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弱,不善于相互关照;多数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够丰富(编号 4 和 6 的教师在课堂中出现 4人小组、6 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眼神交流较少(坐在边缘和后面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目光交流就更少)。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师生的交互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时间是全班统一教学,个人、双人、小组、团队的学习较少,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得不多,学生在“坐中学”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对话是师生交互活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或只作简单评价(如重述学生的回答,或用“不错”“对”“很好”等评语),师生、生生的对话止于表面,教师的评语缺乏积极性引导。统计发现,很少有教师能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并对它作进一步探究(教龄长的教师表现稍好些)。

(三)师生的问答行为

提问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花 6%-16% 的课堂时间提问;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每一小时的提问多达 100 多次;有时候在校时间的 80% 都用在提问和回答上。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内德·弗兰德斯(Ned Flanders)把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认为问得好即教得好(to question well is to teach well)。问题的内容、类型、数量、难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时点观察记录显示,从提问者看,大多数问题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性问题和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从问题类型看,多為定向性问题,即学生通过查阅课本或者已用有的知识即可作出回答,需要推理、概括、综合等来回答的问题较少(如表 4 所示)。从问题的数量看,教师提出问题的频度较高,简单及中级问题较多。从回答方式看,学生集体齐答、自由回答、点名回答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经过讨论后回答的比例非常低(笔者认为这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设计问题的类型密切相关)。从回答的预留时间看,多数教师提出问题后即要求学生回答,预留等候的时间短。

经过研究发现:提问是有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功能。随着新手型教师向熟手型教师过渡,定向性问题逐渐降低,开放性问题(高层次的、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或发挥智慧才能解答的问题)逐渐增多,说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提问技巧日趋成熟(但教龄太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比例更低,如编号7教师);教师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比例逐渐升高,教师目标导向更为清晰,“提问—回答—评价”“提问—回答—追问”形式的对话比例略上升,说明教师的教学技巧与经验逐渐增多,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

三、思考与建议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上看,教师和学习者的关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诚如拉塞克和维迪努(Rassekh & Vaideanu,1996)所说:“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源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因此,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参与、互动、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创建学习者参与的课堂。活动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其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设计为学习活动,如演讲、讨论、调查报告、项目研究和角色扮演等。学生由“坐中学”变为“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 教师“教”的意愿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学”的意愿,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此外,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灵活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动静转换。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新手教师培训应侧重教师的品德修养、课程知识、专业技能、驾驭课堂的能力及解决课堂实际问题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让其产生职业认同感,养成更能激发专业成长意识、自觉追求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熟手教师培训应侧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化学专业知识和课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熟手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改变原有的经验系统、价值信念、教育习惯等,使其整个专业架构真正地转变与重构。

【参考文献】

[1]Kenneth D.Moore.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J].Mcgraw-Hill,Inc,1992(57)

[2]M·希尔伯曼,陆怡如.积极学习[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傅道春.教学行为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肖锋.学会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6]S.Rassekh & G.Vaideanu,马胜利.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周文红(1974— ),女,广西钦州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1.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教学

一、化学科目探究教学的内涵及问题分析

1. 所谓探究性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对问题进行探讨及研究. 对问题的探讨就是深究问题的本质, 对于化学科目而言就是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物质的物理属性[2]. 研究就是对化学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探究的本质是追求事物的真理, 化学科目进行探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彻底了解所学内容的真正原理, 充分认识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2. 探究教学主要以探究为主,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或者是抽象难懂部分采用探究式教学,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能够为学习提供足够自由学习的时间,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是课下自由结组, 通过团结合作解决探究问题. 化学学科实现探究式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重视知识灌输目标, 过于追求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及应试技巧的掌握质量, 忽略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分析, 造成学生对于已学知识无法做到真正深入了解及掌握, 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教材上.并且传统化学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内容包括具体实施方案及应该注意的实验细节告知学生. 学生做实验实质是在模仿教师的实验过程, 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 而且学生进行实验的方式较为单一, 缺少相关自主探究性活动. 造成学生只是表面上掌握了实验现象, 对于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往往不太清楚.

二、提高有效性的方案

1. 优化教学情境

化学探究性教学改革, 首先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情境.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 有助于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情境直接影响着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改革效果[3]. 教师在基于探究性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对于新知识的认识规律, 不要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获得高分, 优化课堂情境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课本教材, 把握教材编写的主要思想, 将教材知识的发展逻辑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两个相关实验: 分别向试管中注入等量的酸性试剂与碱性试剂, 然后滴入适量的石蕊试剂, 让学生记住实验现象. 然后重复实验步骤一, 滴加酚酞试剂, 再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实验现象的不同点. 教师结合授课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其他酸碱溶液在遇到石蕊或者是酚酞试剂时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现象等问题. 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根据思考题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然后自由结组进行讨论. 在下节课上由教师提问来检测学生的讨论情况.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保证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保证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会在自身好奇心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索相关实验现象. 教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 全面分析高中生学习的特点, 制定符合其认识新鲜事物特定规律的教学方案.

2. 有效利用图像法

化学知识中, 有些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比较明显的化学现象, 但在考试中出题率还比较高. 通常会考察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分析题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判断. 这类题目往往是动态题目, 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动态实验过程的了解程度, 是对学生化学知识综合能力的考察, 学生必须认真记忆化学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反应时间和不同时间内生成物种类及物质的量, 如果靠传统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难度较大且容易出错. 但是图解法就能比较清晰的再现物质的反应过程. 比如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二者都是浓度为一摩尔每升的三百毫升的溶剂, 然后将等物质的量的铝放入到两种溶剂中, 经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5∶6, 题目求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这道题是经典的分析动态实验过程的题目,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比较常见, 但是反应过程有些复杂, 运用图解法就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 分析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此题目而言, 硫酸与铝完全反应, 需要消耗0. 2摩尔的铝, 氢氧化钠与铝反应需要消耗0. 3摩尔的铝, 产生的气体分别是0.3摩尔和0.45摩尔, 这时就可以在一个坐标系中构建出两个反应的折线图, 通过分析图像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在不同反应过程中两个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 然后根据最后得题目中给出的5:6来判断反应的过程. 通过图像法能够很容易将不观察反应现象的多步化学反应清晰的表示出来, 从而做到轻松准确的解题.

3. 降低实验污染,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步伐逐渐加快, 化学实验也必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效降低化学实验中的污染[4]. 根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我国教育行业中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气污染相当严重, 并且多样化的成分组成造成大气自我调节效率降低, 因此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提倡绿色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传统方式下教师向学生演示物质发生燃烧现象的客观条件时, 通常是采取将磷燃烧的方式, 因为白磷的着火点较低, 因此教师会采用将白磷露天放置, 利用日光温度将其燃烧. 虽然能够达到教学目的, 但是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 将实验在封闭的实验器材内完成, 比如取少量磷在试管中进行, 然后统一处理产生的污染气体, 不仅不会损害实验效果, 反而会增加实验的环保性. 还有比如, 在验证一氧化碳的性质时, 众所周知一氧化碳是三大污染气体之一, 如果不慎重研究实验方法, 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教师可以在收集到的一氧化碳气体中, 放入少量的石灰水略加振荡, 发现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然后再将铜片加热至变成黑色, 然后将铜片放入一氧化碳中, 发现黑色铜片又变成红色, 接着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瓶中剩余其他发现有淡蓝色火焰, 这样既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探究了其物理性质. 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产生的污染.教师要根据实验原理,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 优化实验设计最大程度的降低实验容易产生的污染气体和污染物质,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树立榜样作用, 通过日常的实验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将绿色实验的意识深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中, 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总之,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传统教育中教师单一的教变为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学, 由传统为应付应试教育灌输基础知识转变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注重化学教育的实用性. 高中化学教育只有深入贯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思想,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真正发挥高中生独有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探究性教学任重道远, 需要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基于现有的发展基础上, 继续不断研究合理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早日实现化学学科探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本源.优化化学课堂教育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J].化学教学研究, 2012.

[2]李国英.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化学化工教育研究, 2013.

[3]王后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J].高中化学教育参考, 2009.

12.高中化学教师的工作计划 篇十二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2)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备课

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

四、上课

1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师个人体会 篇十三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2.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3.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 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

14.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的“知识源泉”。然而,江苏《政治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行为的行动主体。”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单纯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应将“教”转化为“导”,即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建立起良好互动、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为给学生减负,省教育厅出台“五项严规”,其中针对高中的规定是“重中之重”,周六补课、夜自修上课均被禁。五项规定都是“刚性规定”,全省、市范围都要严格执行,“不搞特殊地区,没有例外学校”。既然学生在校时间只有星期一至星期五,而且语数外又是重点,分配给其他学科的时间只有上课时间,那么政治教师应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知识整理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搞好知识整理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只有采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1]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体系是转变学习方法的方式之一,它是提倡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创造意识,使学生不断发展。

三、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整理呢

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整理,是否就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羊”,教师不起任何引导作用呢?我认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更深一步把握知识体系,教师应有的放矢,做到“六化”。

(一)考点问题化。

例《文化生活》中第一单元的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6)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我认为可将这些考点化为以下问题:(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2)为什么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是什么?(5)文化对人的影响原理(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学生面对考点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以问题形式出现,就比较好整理。

(二)知识体系化。

教师给的问题是零散的,那么怎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是否让学生自己随便整理?我认为江苏政治高考中有五个模块,学生可以在整理完经济或政治模块后对每一模块构建知识体系,在此教师可提供整理的关键词。例如《政治生活》中,教师可提供“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党、民族、国际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关键词,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自主整理。知识体系的整理目的是构建体系,让学生将书读“薄”,把握知识内在的联系,而不必要将知识点的内容再重现一遍。书越读越“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会越来越好。

(三)将考点问题、知识体系构建、典型习题穿插化。

一个个考点让学生觉得知识点很多,很零散,所以一定要在整理完一个模块后及时对体系进行构建,将考点问题化、知识体系构建、典型习题穿插化。例如在哲学模块中,学生整理完哲学考点后,觉得世界观、方法论很多,可对哲学模块内部进行整合,可分为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据此再整合。学生可以针对唯物论等整理一些学案、周练中的典型习题,也可以自己编写一些题目和同学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老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

(四)整理周末化。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校肯定没有时间分配在政治学科上,那么何时整理呢?我认为整理可作为周末作业,在周末中整理一周所学的知识,达到巩固一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整理可从学生进高中第一周周末抓起,高三复习时对所整理的内容进行二次整理。二次整理中可主要将精力集中于记忆、错题、经典例题和时事热点材料的整理。通过整理学生可以回忆上课的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提高迁移能力。

(五)教师经常督促化。

学生对知识每周进行整理,教师应有一颗高度责任心,对每次学生整理的知识进行批阅,以便让学生及时发现、弥补自己在整理过程中的不足。教师不能对学生所整理的知识简单地批一个“阅”,否则学生对整理就会松懈、怠慢、敷衍了事,从而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整理知识、内化知识、理解知识的目的。可以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赞赏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整理的有效性和自信心。

(六)考前对照整理巩固化。

有的老师和学生会问:这种整理有意义吗?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学生一方面可自主复习知识,构建知识内在体系,另一方面,在考前可对照整理的知识重点记忆,而不至于拿着书本不知道看什么、如何看,所以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也可提高复习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临时抱佛脚”有时还是需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平时点滴的积累,只有在日常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善于思维,构建出良好的知识体系,在考试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学科知识的整理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基础的工作,从长远来看是十分有效的。如果能延伸到其他学科,就可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5.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工作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83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因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与学生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温室效应增强,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结合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增加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空气时,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两分钟的功夫,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教室里浓烟滚滚,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改进教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摘 要】 当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研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导向偏离

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学化学老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的反思初衷并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21世纪公民,而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为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开展反思性教学不应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的反思。因为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能保证反思内容的正确性,而反思内容的正确性依赖于教师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当下高中化学教师受功利目的的驱使和影响,在片面追求分数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可能会过度地追求教学反思的工具理性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反思的成效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二)自觉意识缺失

叶一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中的困境并愿意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时,就倾向于进行教学反思。但人的惰性又通常使教师不自觉地用过去的习惯、经验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容易落入窠臼。而人一旦满足自己的狭隘经验或对自身的问题缺乏反思的行动时,反思性思维就容易沉沦、消失或者遗忘。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迈出这一步,认为教学反思、做科研等是一种负担,不乐意去进行教学反思,而更愿意关注学生成绩等显性现象,忽略教学反思这些隐性因素对自身提高的重要作用,对教学反思缺乏自觉意识。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地高中化学教师时间普遍有限,并且很多教师不习惯笔头书写,导致一些反思的想法“稍纵即逝”。久而久之,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淡薄。

(三)实践创新缺失

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教学反思只有基于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美国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假设,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有很多教师都将“反思”理解为“意识流”式的思考方式,并未对反思过程进行深度“加工”,没有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没有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反思过程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反思的习惯也慢慢消退。对于新教师而言,及时反思之后的实践创新对后续教学的改进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在理论学习或者培训过程中也要将新的教学方式等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

二、问题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叶澜教授曾说:“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如果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考试得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也沦为教书匠。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欲望尤为重要。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果不能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则课程改革难以顺利进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和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仍然沉浸在旧的课程理念中,旧瓶装新药,甚至有的教师对新教材非常抵制,使用得不顺手,干脆还是用老教材。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新课程不断提出的挑战前,要乐于将新课程理念内化到教学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不要让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

(二)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之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原因之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同样要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这3种中学化学教师熟知的化学教育期刊中优秀教师的论文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反思点、勤于在文献阅读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最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也称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研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同时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都在做研究:我该怎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拓宽理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用研究者的身份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教研,以教研促进和改进教学。

因此教师从自身角度应该提高个人效能感,从教师的信念系统出发,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和教学反思的动机,实现有效地、持续地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日的作文一年级精选400字下一篇: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