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三讲---环境描写

2024-06-24

小说第三讲---环境描写(精选7篇)

1.小说第三讲---环境描写 篇一

第三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环境概述

(一)控制环境的内涵和界定

控制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从广义角度来看,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如图3-1)。

(二)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

分析影响控制环境的具体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方面是“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设置了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从表面看内部控制存在,但由于管理者疏忽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职能越权,对控制指令随意性居多,就会造成控制失效;或是执行人员相互勾结,串通舞弊,也会造成无效控制。

此外,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内部控制大多针对日常经常性的经济业务,当内部环境发生突然变化,对个别、偶然发生的业务或者情形,较少建立相应控制,一旦发生这种业务,就不存在相应的适当控制,原有的内部控制也无能为力。

(三)控制环境中人与制度的关系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人。

“人”才是内部控制中的根本和核心因素,人的素质、品行与能力是决定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

内部控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又是一个“人”与“制度”不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日趋复杂,其内部控制愈显重要,“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受重视。

[案例分析] 高校己不是一片净土!

本市高校违纪违法案件:

1997年~2004年207件,其中大案要案57.3%,经济类案件占各种案件的首位占47.7%;

2003年涉案金额是1998年的36.8倍。

1997年~2004年涉案院校44所占北京高校总数的75.86%;

涉案领域广:办班、考试、招生、财务、校产、后勤、基建、科研、教学等各部门。

以高校职务犯罪-----进行剖析

(1)高校职务犯罪的现状

2(2)高校职务犯罪的特征

三大病症:招生病、采购病、基建病

两大趋势: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 集体腐败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主要内容

借鉴COSO 报告,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一般也包括:

诚信和道德观、单位的治理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一)诚信和道德观

1、单位负责人的诚实性和道德观

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道德宣传与指导

4、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

5、激励机制与道德约束结合

(二)经营管理理念和风格

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风格包括了他们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对财务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法规的反映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及看法等,这些态度和看法无不深深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与成效。

1、管理者的素质

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3、管理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4、管理者对信息处理以及会计控制系统所持的态度

5、对于重大内部控制事项的态度

(四)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是单位进行计划、执行、控制、协调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一个单位的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的划分。

2、内部机构主管人员的配备与能力。

3、组织机构的应变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明确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虽然各个组织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技术、制定的战略等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组织在进行机构设置时均需要遵守下列原则:

① 目标原则; ②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③ 分工协作原则; ④ 权责原则; ⑤ 便于操作原则; ⑥ 动态适应性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① 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② 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③ 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 ④ 管理规范的设计; ⑤ 人员配备和训练管理; ⑥ 反馈和修正。

在考虑组织机构设置时,单位的不同部分组合起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应采取下列策略:

(一)确保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其提供管理单位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

(二)按照管理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三)保证各管理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

(四)单位应根据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五)注意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是否充足

(五)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组织机构的设置只是给单位的管理运行与控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真正进行这些工作的主要还是企业员工。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权责分配。

管理者要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方法,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明确划分各岗位、各环节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各职责权限在严格控制下履行。

组织结构合理,权利责任分配适当,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职责分配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在单位内部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将业务授权、业务记录、资产保管和维护以及业务执行的责任尽可能地分离;

(2)数据的所有权划分是否合理;

(3)是否已针对授权交易建立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六)单位文化

单位文化建设是构建有效控制环境的必然要求。从影响控制环境的要素来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则属于组织、政策、措施方面的问题。

单位文化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文化,它渗透于内部控制活动之中,又流溢于内部控制活动之上,是无形的、内隐的,而且不能借助物质形态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操纵。

因此,内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1)管理者要身体力行。(2)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3)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4)要有物质保证。

单位文化建设,还要特别重视三点: 一是要注重引导。二是要长期坚持实行。三是要防止片面性。

单位文化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

(七)人力资源政策

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无论是对财的内部控制,还是对物的内部控制,其基准点都在于对人的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关注在员工录用、培训、提升及报酬方面政策和实务的合理性。(2)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及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3)了解员工工作绩效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4)针对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问题,建立适当的补救措施。(5)制定恰当的职业标准和道德标准并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依据。(6)合理的员工候选人背景审查制度。

(7)制定详细、明确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标准。具体的操作:(1)招聘和雇用。(2)培训。

(3)评估、晋升和赔偿。(4)惩戒措施。

(七)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主要履行的职责包括:

(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4)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

(5)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6)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内部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以及后续审计4个环节,应根据管理层确定的职责范围和委托的工作任务对审计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特点及影响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监管部门)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1.在组织结构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层次和结构相对简单,难以发挥有效牵制约束作用。

2.在监管部门(治理层)制衡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监管部门大多实行事后监管,因此单位日常监督力度较弱。

3.在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4.在对职位胜任能力的重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职位胜任能力重视明显不足,不利于单位控制环境建设。

5.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万面,行政事业单位有完善控制环境的优势,但也有不足。6.在诚信和道德价值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职员有着良好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有助于单位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四、内部控制环境实务案例

案例 从报销舞弊案件看内部控制环境 [案例启示]

从本案例中可得到的以下启示:(1)内部控制的建立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2)内部控制本身就是对个体行为的制度限制。(3)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案例 报账员九年吞千万,贪污奇迹怎样炼成

2.小说第三讲---环境描写 篇二

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对时序节令、自然风光的摹绘, 更重要的是描绘情节内容和具有民族色彩的地域风光与乡土气息。成功的“风景画”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氛围, 衬托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映衬主题等重要作用。

一、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

氛围是一种渗透了感情色彩的气氛, 一种带有情调的环境渲染。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形、色、声、光等的细致描绘, 营造出附着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 或粗犷热烈, 或阴冷肃穆, 或幽默诙谐, 或轻松欢快, 或深沉悲凉……并以此来笼罩整个作品;或烘托、反衬人物的心情、心境。环境氛围能给作品增添生机, 赋予所描写的一切以新的生命。它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 取得奇妙的艺术效果。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开篇的一段对旧历年底鲁镇的环境描写, 作者用“村镇上自不必说”一句避开了村镇的热闹景象, 接着描写“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写天空和送灶的爆竹的光、声、色、味:那晚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 那爆竹发出“震耳的”“钝响”, 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鲁镇人们准备过大年的“热闹”场面, 却明显地让人感到沉闷、压抑。作者用简短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给全文定下了深沉悲哀的基调, 为后文描写祥林嫂在这样的背景中悲惨地死去作了铺垫, 并强烈地反衬了主人公临终时孤寂凄凉的悲惨命运。

二、渲染心境, 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景物描写不但能渲染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气氛, 同样可以渲染人物的心境。作家在作品中采用移情于境或以情写景的手法, 借景物描写来映衬人物的性格。所以, 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渗透着作家浓浓的主观感情, 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不仅仅是人物的活动场所和背景, 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和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鲁迅的小说《药》里第四节写夏四奶奶去给瘐毙的儿子夏瑜上坟, 看到了那个红白的花圈, 以为儿子显灵了, 不觉“留下泪来”, 又四面一看, 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 便大声说:“我知道了———瑜儿, 可怜他们坑了你……你如果真在这里, 听我的话, ———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 给我看罢。”接着有一段典型的环境描写:“微风早已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

这一段文字以枯草、寒风、乌鸦、秃树, 加上层层叠叠的荒冢, 描写了坟场里死一般的寂静。不但渲染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气氛, 同时也烘托了夏四奶奶想要乌鸦飞到夏瑜坟头的急切心情, 表现了夏四奶奶不理解儿子的愚昧落后的性格特征。

三、结合行动, 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的另一个作用, 就是结合人物行动, 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而成为作品生命的一枝一叶。

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几位妇女探夫未遇往回赶的一段描写:“几个妇女羞红着脸告辞出来, 摇开靠在岸边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 万里无云, 可是因为在水上, 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 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一段环境描写情境相生, “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 她们眼前是一片开阔、明朗的风光, 而这样的景物又感染着她们, “不久, 她们就说笑起来”。另外, “水面没有一只船”的空旷宁静, 又暗示了下文鬼子的出现。同时, 人物心情的悠闲, 淀上的宁静, 生活的平和, 诗一样的意境, 又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这一巧妙的伏笔, 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景的几个字也非常有气韵。林冲走进草料场时, “正是严寒天气, 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了大雪来”。他在屋内生炉烤火, 还“觉得身上寒冷”, 于是便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到市井沽酒, 他“带了钥匙, 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俪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这些描写为后面火烧草料场, 杀陆虞侯, 夜奔梁山等壮烈场面作了铺垫。这几节雪景渲染了一个肃杀和悲愤的气氛, 形象衬托了有家难归, 有国难报的林冲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这场雪景的描写, 作为林冲下一步行动的契机, 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部分, 因大雪把草厅压倒, 林冲才未被陆虞侯烧死, 从而更促使他手刃帮凶, 复仇远走。这场大雪既影响了人物的行动命运, 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是少不得的。

四、映衬小说主题

人物、情节、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 三位一体, 不可或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程, 环境烘托人物心境, 又推动情节发展。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为小说的灵魂———主题服务。而写进小说中的自然景物已经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 是被“人化”的自然, 是渗透着作家思想情感的自然, 它必然要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 那么, 它对映衬小说的主题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祝福》的结尾, 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在爆竹声中“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比, 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 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边城》中作者对湘西明净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3.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 深化主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及表现的主旨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小说阅读中,不可孤立地审视环境描写,要把它和人物、情节及主题结合起来分析其作用。

那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1.奠定小说的情感基调(通常在开头)

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解析:灰白色沉重的晚云、爆竹的钝响,暗示封建礼教下的旧中国沉闷的社会氛围,奠定小说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

2.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解析:阴晦的天气、冷风、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渲染了阴冷、凄凉、萧瑟的气氛。

3.揭示时间、时代背景或社会关系

例: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药》

解析:兵勇衣服上画着大白圆圈,这一服饰特点说明故事应该发生在清末。

4.增强美感、情趣,展示地域风光、民风民俗

例: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

解析:富有诗意的山水风物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既展现了凤凰特有的风土人情,也传达了作者对这一方山水的热爱。

5.揭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

例: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敕造”二字表明贾家身份不一般,是皇亲国戚。府中建筑之富丽堂皇再次印证其贵族身份。

6.衬托人物的性格

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祝福》

解析:悬挂的对联“心气和平”与之后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其虚伪,两部书说明其顽固、守旧,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说明其是假学究。

7.衬托人物的心理

例: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以上之景皆为黛玉眼中之景,观察可谓仔细之极,体现其寄人篱下时“惟恐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谨慎心理。

8.展开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雪下得紧——买酒御寒——压塌草厅——借宿山神庙——偶听真相

9.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例:这里只说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望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看看天色晚了,但见: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江形入芦花;点点荧光,明野径偏依腐草。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水浒传》

解析:暮色笼罩的荒山野岭中,枯枝败叶遍地,杳无人迹,为下文老虎出没吞食李逵老母作铺垫。

10.暗示小说的主题或结局

例:大约在夜里十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从海上把灯光看得清楚。——《老人与海》

解析:映在天上的红光是城里的灯光,暗示经过一夜的搏斗,老人即将要靠岸了。

11.升华主题,深化主旨(通常放在小说的结尾)

例: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

解析:在富人们连续不断的爆竹声中,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了。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化文章反封建的主旨。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高级中学。

4.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环境的概念及试题的考查方式;

2.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 导入

纵观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二 自悟找规律

师:相信同学们平时已经阅读学习过很多经典小说,其中不乏一些好的环境描写语段令人反复诵读、回味的,昨天我把大多数同学喜爱的环境描写段落进行了筛选汇总,并打印发给了大家,请同学们提前进行了思考讨论,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请同学们回顾阅读过的经典文学作品,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1.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林黛玉进贾府 》

首先,我们来看《林黛玉进贾府 》选段,请相关发言人与我们交流,不足的请组内同学补充。作用:

①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师:小说中的典型环境——贾府,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

1、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林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写着五个大字。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说明奴仆贾府的奴仆首先是多,其次是服饰鲜丽,再次是次序井然。奴仆多而不乱,艳而不浮,显示了贾家的大家风范和“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②表现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细心、多虑与自尊”

师: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③ 暗示了贾府富贵来源(主题)

贾府的社会地位来自于宁、荣二公,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今日的豪华来自于祖上的功绩。宁、荣二府本是敕造,荣禧堂的牌匾也是皇帝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而此时宁、荣二公均已去世,因此贾府的地位其实已经失去了根本,仅靠贾政的女儿贾元春入宫为妃,侥幸得到皇帝宠幸来维持贾府的表面风光,毕竟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贾家只有贾政一人在朝做点正经事,其余人基本上都游手好闲,而且贾政为官平庸,看样子前途也不是太大,因此在宁、荣二公去世后,贾府实际上人才凋敝,贾家必然会走下坡路。

再者,贾府自恃祖上的恩荫,排场大,奴仆多,生活穷奢极侈,铺张浪费,吃穿用度过分讲究,陈设过分豪华,收支不能平衡,入不敷出也在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在这表面的繁华中,包藏着败亡的祸根,这幅豪华富贵的图景暗示出贾府必将走向败落。

师:下面,我们来看《孔乙己 》选段,请相关发言人与我们交流,不足的请组内同学补充。2.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 作用:社会环境描写

格局,曲尺形大柜台,靠柜外站着,下酒物、短衣帮,穿长衫,慢慢坐喝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师: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②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师:孔乙己既穿着长衫又站着喝酒,被众人嘲笑,偷盗丁举人家里,被打折了腿。

③ 暗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被打折了腿,多余而无用的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3.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 》 作用:①渲染气氛,呼应开头

作者由回想到现实,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呼后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这样就把有钱人家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隆重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祥林嫂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

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师:这一段以“我”的感慨来写景: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表达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祝福》的主题是什么呀?--------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4.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用:这些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1(交代自然环境);2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3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三 规律总结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⑥深化作品主题。

四 实战演练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5.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案) 篇五

【备课时间】2011-3-27 【上课时间】2011-3-29【课 型】复习课 【执 教】严 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知识与能力)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

三、必修四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2.印发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日月行色》。【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 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几个问题: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环境、人物、情节)(板书)。

2.作者要通过对环境、人物、情节这三要素的具体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个思想情感也就是小说的什么?(主旨)(板书)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去探究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与答题的规律。教师板书: 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环境描写的手法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中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3、运用形象比喻: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中写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6、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中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方面

3.情节方面 4.主题方面

二、学过的作品回顾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直接描写“风雪”之处有:

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间接描写之处很多: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①学生朗读画线部分的风雪描写 ②看看这些风雪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这些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交代自然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也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谦一伙才会到附近的山神庙暂避风雪,林冲才得以隔着门洞悉奸人的阴谋。(熊熊火焰吞噬了他的所有隐忍)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终于使林冲完成了由安分守己的良民向大泽龙蛇的转变。(推动情节发展)

2.《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新年的气象指什么:爆竹在天空发出闪光,发出震耳的大音。)

(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太牢:牛羊猪;少牢:羊猪。)(一更:7—9;二更:9---11;三更:11---1;四更:1---3;五更:3---5。)

教师引导:

1、开头段落写出了怎样的自然环境?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沉闷、压抑)

答案:---------那么开头这一段关于鲁镇过年的描写,沉闷、压抑的自然环境与新年送灶的爆竹形成鲜明的对比(交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暗示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暗示人物命运)。

2、结尾段落,则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什么感受呢?

答案:-------①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②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③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这样就把有钱人家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隆重地为自己来年的好运祝福,一边是祥林嫂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样一种反差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主题)

《祝福》的主题是什么呀?--------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师解说:送灶-----旧时习俗把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作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天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认为他掌管一家的祸福财 2

气。)

(二)回忆做过的练习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题目

1、《洗碑》的第2题:第7节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白描;衬托)

2、《洗澡》的第3题: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趋合理)

3、《乌米》的第2题: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1、手法:①衬托——以声衬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相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静谧肃穆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归纳(投影)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对“自然环境”:

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它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

2、对“人物”:

可以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3、对“情节”:

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暗示,铺垫)

4、对主题:

可以表现或深化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三、高考试题分析、演练(20分钟)

1、《一片苍茫》 答案:

第一处景物描写:

(1)描写出梨林美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2)推动情节发展,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白生走访民情的情节。(情节)第二处景物描写:

(1)用“残阳如血”和“殷红殷红”渲染凝重的氛围。(环境)

(2)衬托白生心情的沉重;(人物)(3)为下文白生想办法解百姓之忧做铺垫。(情节)

(4)与上文的梨林美景形成对比,揭示百姓的悲苦生活。(主题)

2、《日月行色》(07年湖北卷)(10分钟)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3)用雪白雪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后文的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主题)

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问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1.小说主题解说:通过描绘未婚男女约会的叙述描写,表达了山村男女纯朴的爱情。2.学生答案点评 3.参考答案分析

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环境)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人物)....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我”与刚刚订婚的女子第一次约会)(情节)

实践出真知,经过两道试题的演练,相信大家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为我们今后的答题找准方向。

四、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5分钟)

1.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的答题思路:紧扣环境特点,从其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揭示等三方面的作用来把握题目。.......2.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塑造及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小说。

3.小说中环境描写试题的答题格式: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五、课堂小结(1分钟)

6.导学案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篇六

境由心生 妙笔生花 ——小说阅读中自然环境的作用

贾崇平2016-12-6

【复习目标】

1.明白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

2.掌握自然环境作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通过导练分析,掌握自然环境作用题的解题规律。【重点难点】

把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及规律。

【自学、互学、导学、导练】

1.自学: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互学:小组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及作用。

3.导学:粤教版必修三《祝福》的开头和结尾,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4.导练:课前完成阿城《峡谷》。

一、自学

《创新设计》P160《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互学:小组讨论、总结。

1、环境描写作用题常见的题型及设问形式。

2、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思路。

3、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位置)。

三、导学

(一)回顾粤教版必修三《祝福》的开头和结尾,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开头段落写出了怎样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2、结尾段落,“我”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祝福景象,作用何在?

(二)最近各地模考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作用题考查回顾。

四、导练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失分剖析

五、巩固(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三11月月考模拟题)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自学、互学、导学、导练”课题组

7.小说第三讲---环境描写 篇七

一、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

学生答题失分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辨不清哪些语句是环境描写, 之所以辨不清主要是由于他们对环境描写的概念不清楚。所以,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的描写,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特定时代背景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 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 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理解并明确这些概念之后, 我们还要带领学生实践一下, 让他们在选定的文本里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区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用2011年江西省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晚秋》为例让学生实践, 效果很好, 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并区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二、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失分的另一个因素是不清楚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并熟记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 规范他们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季节) 地点。例如《晚秋》的开头: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 风和日丽, 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 嘲笑他, 鄙视他……

这里就交代的故事发生的季节———秋季、地点———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

(2)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例如《药》:时令虽已是清明, 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 “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 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 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 而且“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3) 揭示人物心境,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A.我们上了轮船, 离开栈桥,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 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 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 一家人高兴出游, 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得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 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 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 所以, 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 不着一字, 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这里要特别注意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反衬。例如《晚秋》中:“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 风和日丽, 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 嘲笑他, 鄙视他……”此处就用温暖晴和的秋景反衬瓦萨卡心情的烦闷, 处境凄凉。

(4) 暗示社会背景 (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例如《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 柜里面预备着热水, 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 傍午傍晚散了工, 每每花两文铜钱, 买一碗酒,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 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 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

这里对咸亨酒店的介绍, 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 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 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 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 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殢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

(5)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例如《这是你的战争》中第五节“雪越下越大了”一句, 在小说情节发展上就起了推动作用, 既照应了第一节“昆明下着雪”, 又为第六节“雪已停了, 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做铺垫。文章中“雪”这一自然景物描写既贯穿全篇又富有变化。

(6) 揭示或深化主旨。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 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 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 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 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 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 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主题。

三、规范答题语言

学生在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之后, 还必须规范答题语言。这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 需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就要按照“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规范进行作答, 可以这样组织语言:1.环境本身 (交代……时间, 交代……背景, 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2.人物 (烘托, 映衬) 。3.情节 (推动, 暗示, 铺垫) 。4.主题 (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其次, 不能照搬规范的语言, 不能只答专业术语, 必须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要按照规范、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

有了以上的解题技巧, 再利用相关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应当可以提高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得分。

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殢

练习应促进智力的发展。练习不应是机械的举动, 不应是感官的简单活动, 它应是理解的、思考檹的, 务期学生领悟。

檹檹

上一篇:银行审计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糟糕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