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打造“三关爱”工程

2024-09-20

仁怀打造“三关爱”工程(共2篇)

1.仁怀打造“三关爱”工程 篇一

白梅乡2014年“三关爱”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三关爱”工程是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切实推进我乡“三关爱”工程实施,根据我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三关爱”工程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的重要抓手,与“群众路线教育”、民风“五项教育”等有机结合,把“三关爱”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关心贫困学子以搭建各类发展平台为依托,关爱留守儿童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关怀农村青年学技术、提素质为重点,全面实施“三关爱”工程,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针对贫困学子、留守儿童、农村青年的实际问题,通过成立一个协会、搭建四个平台、构建三大体系、落实四项服务等措施为主,从维护权益、生活帮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技能培训、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通力合作,资源整合使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格局。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农村青年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维权有保障、创业有平台;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业有进步、成长有关注、安全有保障;贫困学子上学资金有人帮、生活困难能化解。

三、工作任务

(一)做好2014年“三关爱”工程三类人群基础信息的核查登记、录入工作。组织以各村计生专干、各村辖区内学校指派懂电脑的人员组织核查登记、录入电脑。3月20日前由乡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开会,进行培训,要求各村、学校积极配合根据下发表册要求开展好三类人群的补充调查、核查登记,确保在4月10日前完成三类人群基础信息的电脑录入工作。

(二)逐月对各村“三关爱”工程工作协会的运作情况开展检查督导。要求各村每月完善上交辖区优秀留守儿童、美德少年、孝子孝媳、好公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的收集整理、推荐报送资料。定期组织表彰,进一步明确协会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关爱”工程各工作,落实各项责任。

(三)搭建平台,让在乡农村青年安心。

1、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一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组织开展技术技能、农业知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免费培训,特别是要抓好新生代农村青年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二是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类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机构,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三是认真落实“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联系县职教中心等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提高包括新生代农村青年在内的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择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2、健全劳务信息平台。一是进一步搞好劳动力资源调查,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台账,逐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二是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地用工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并通过网络、广播、公开栏等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便捷、可靠的就业信息。三是成立民化乡劳务就业服务站,联系并向用工单位派遣员工,借用托管和全程代理的方法,帮助农民工签订合同,有效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构建三大体系,让留守儿童开心。

1、构筑“三线互动”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互动体系,对在校留守儿童实施“心级”管理,学校通过家访、联系卡、召开监护人会议、开展各类人员培训等方式,向监护人告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表现,与家长形成管理合力。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体系,通过书信、亲情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进

行情感交流,发挥亲情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力。三是建立学校与村的互动体系,建立村问题留守儿童帮教队伍,让留守儿童与邻居和空巢老人结对,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不留死角。

2、强化“平安校园”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法制教育机制,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学校、派出所、综治办组建宣讲组,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重视并抓好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法制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净化,学校、派出所、医院、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游戏厅、摊点、网吧、台球室等进行清理,净化育人环境。三是建立校园护卫机制,开展校园及周边巡逻活动,派出所、学校联合对校园实行巡逻守护,保障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3、建立“四位一体”关爱体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四位一体”关爱体系。一是继续推行代理家长制,以教师、干部、党员为主体,代管留守儿童,继续按“三管、一强化”、“五必访”、“十个一”和“十知晓”的要求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身心。二是强化外出父母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要求,与政府签订协议,做到“五个一”,强化亲情教育作用。三是以团委、妇联、关工委为主体,以村、组为单位建立“爱心妈妈”服务队、“五老”宣讲团、义务督导员等组织,在假期或周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确保留守儿童校外真空时段有人管。四是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和托管服务中心,按照党政主导,家庭主体,群团运作,社会支持,适当收费的原则,采取融资的方式吸纳更多的资金,扩大学前留守儿童集中托管的比率。

(五)调动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全乡各级关工委,把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白梅的重要举措。年初,在建立基础台帐工作中,把贫困家庭学生、特殊家庭学生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台帐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学生的不同情况,落实帮扶措施。在帮困助学中做到外来学生与本

地学生一视同仁。乡关工委会同乡中心学校和岩前村关工小组,深入白梅初中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拟写了《关于开展“雨露行动”捐资助学活动的实施意见》,把白梅初中作为全区捐资助学的示范点。根据《实施意见》,该校近百名贫困学生将得到资助。乡关工委围绕帮困助学制度化,决定在8月举办“雨露行动”第四届帮困助学大会,目前该项活动正在筹备中。乡党委、乡关工委会同各村、各学校关工小组,结合“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把帮困助学作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结对助学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充实完善白梅乡“三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三关爱”工程的领导和管理,推动“三关爱”工程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保证各项工作按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各部门要成立以负责人为组长,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工作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司其职。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三关爱”工程的相关政策精神,提高知晓率、利用率;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道德传统,对“三关爱”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关怀贫困学子、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农村青年”的良好风气,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督导,严格考核。认真兑现“三关爱”工程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关爱”工程纳入各部门和个人工作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强化督导,按月量化,季度检查,纳入年终考核,确保“三关爱”工程相关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或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2.仁怀打造“三关爱”工程 篇二

活动期间,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关系最是有趣,抛绣球“一见钟情”、 破冰游戏“直呼其名” 、海盗船长与粉红娘“零距离互动”;交流互动色彩纷呈,“红绿灯”、“跨越雷区”、“松树松鼠”、“肢体传话” 、“大西瓜小西瓜” 、“趣味接力赛”有说有笑、又唱又跳,欢声笑语,意兴盎然,简直让人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一点点生命的律动,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张张天真笑脸,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微笑之花悄然绽放,爱的心灵欣然起航!

说到留守儿童,人们往往会把他们与家教缺失、成绩差,甚至问题儿童等同起来。但在宁阳磁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学期表彰大会上,有留守儿童灿烂的笑容;在校园运动会上,有留守儿童的飒爽英姿,在中小学艺术节上,有留守儿童的绚丽身影。学习标兵,有留守儿童;道德楷模,有留守儿童;体育尖子,也有留守儿童;艺术骨干,还是留守儿童。在这里,学情“有数”,教学“有别”,教育“有机”,帮扶“有效”。爱的春风吹遍了宁阳大地,也让全县1.1万 名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近年来,磁窑镇针对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建起关爱阵地,完善关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工程中来,使广大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爱心信箱,注入“心灵感恩鸡汤”,通过帮扶教育、谈心教育、走访管理及跟踪档案管理等方式让教师亲近了学生,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网络,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了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任性孤僻、缺乏信仰等特点,学校开展了每天五个一活动:即每天进行一次庄严宣誓;每天组织一次跑步呼口号活动;每天唱一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歌曲;每天听一则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每天写一则反思日记;让留守学生充实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同时,开展书信传情、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进行乒乓球、书法、美术、文艺汇演等比赛,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动”起来,充分展示个人才能,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

为增强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先后邀请山东女子学院教授作关于儿童成长教育专题报告,内容包括留守学生成因、青春期心理特点、如何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等方面。与宁阳二院签订爱心基地共建协议,代理家长与孩子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假期和放学后的活动情况、监护人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等,共同探讨科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为做好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方便留守儿童及时与父母沟通,全县各学校开设 “心灵氧吧”, 设立“亲情电话”, 配置视频器材,开通“E网情深”QQ聊天室,通过邮局开通“鸿雁来书”绿色通信通道,使留守儿童根据自己需要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倾听父母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汇报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让他们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对生活充满信心,一粒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为孩子们注入感恩幸福的“心灵鸡汤”。

让留守儿童的梦想实现,学校教育显然要摆在第一位。对于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有了爱心团队做后盾,有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做后盾,才能真正去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才能追逐最伟大的中国梦!

上一篇: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富饶的物产教案下一篇:写给赞美老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