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民情调研分析报告

2024-10-06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分析报告(通用10篇)

1.四群教育民情调研分析报告 篇一

耿马县四排乡东坡村四群教育民情调研分析报告

财政局

李左翠

根据云南省耿马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四排山乡党组具体安排,我作为一名“四群”工作队员,于2012年2月驻村深入东坡村委会开展了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走访了田文学、田志强、李尼果、田光明、奎中祥、等42户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反映的主要问题等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就联系群众工作具体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对策谈一些个人浅显的意见。反映出的 问题: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具体反映在遇到干旱,粮食、甘蔗等农作物大幅减产,水利设施不健全;二是缺乏水源,自来水设施老化,水源充足但是无法到达各家各户,农户饮用水困难突出;三是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读完初中就外出务工或在家从事生产、家务,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四是困难户需要进行房屋改造;五是加快村内硬板路的建设。

二、主要对策和办法

针对在“四群”工作中所反映出的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与群众座谈和调查分析,我个人意见应当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和方法综合加以解决。

(一)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一是通过村民小组会议形式,投标由个人承包到户,由一个有经济能力的人牵头来搞,一个人管理,水管由承包者出资购买安装到户,水费的收取由村民小组会议通过收费标准。以后的维修和管理由承包人一个完成。或者由乡政府出一部分,村民集资一部分来完成水管到户的工程,统一选出一个管理人员,村民共同支付管理费。二是改变农村农业耕作习惯,变临时放水灌溉为平常蓄水灌溉,以减少水份流失,增强抗旱能力。三是统筹建设一批“引、排、浇、灌”水利设施,每个自然村落建立自来水供应网,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人畜饮水用水问题;建立农田耕地用水浇灌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根据我县长年雨水集中的实际,靠天吃饭没有保证,只有靠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各行各业帮助支援,利用雨季进行水源林的种植,从源头上解决水源问题,大搞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科学种地,才能扭转因旱脱贫难、因旱致富慢的窘境。

(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农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政府应当出台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措施,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实行奖励,对于考取大学的实行学费补助,对于报考农、林、牧等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实行重点支持,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的在技术发面予以指导、培训,加大经济作物的树苗发面供应和扶持力度。政府对开展科技兴农成效显著的给予重奖和选送培训、兴业资金扶持,营造重教育、增素质、兴农村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解决好群众关系的房屋改造问题。农民安居工程建设要坚持与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解决无房户及居住在茅草房、危房、危险地带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优先安排贫困户。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五)加快乡村道路的建设。要把村内硬板路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来抓,将修建、硬化、整治乡村道路列入相关部门的目标,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运用村民自治,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投工投劳进行村道建设,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面貌。

以上是我个人在驻村一年来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中的一点初浅感受和认识。

2012年12日

2.四群教育民情日记 篇二

11月14日 星期一 多云转晴

今天上午我和党总支书记汪学云一起去大岗村民组王恩山家走访。王恩山今年70多岁,是我村老书记,老党员,现退休在家,和老伴两人居住。王恩山老书记党性很强,他一直关心和支持村里的各项事业,在村里威望很高。距上次到王老家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们今天走访,一是去看望老人家,另外想听一听老书记对村两委和村里各项事情的看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汪学云和我骑摩托车来到了老书记的家门口。刚到他家门口,我一声喊着“王书记啊,我们来看您了。”老书记正在后院忙碌,听见喊,立即放下手中活,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里,又是拿烟又是倒茶。

在与王书记拉家常中,老书记拉开了话匣。“这几年你们村两委为村里放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是看在眼里的。修通了全村通组路,新修了大露塘等几口当家塘,新开了沟渠,又对沟渠进行了硬化,有效改善了全村水利基础设施,又修建了红星桥,消除了安全隐患。多年未响的广播又唱起来了。特别是张书记为我们争取的电网改造工程,让全村老百姓得益匪浅,彻底改变了全村用电状况。从这里,既要感谢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也可以看出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村干部们工作作风扎实,心里装着我们群众啊……”。

老书记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仅仅做了一点份内的工作,群众就看到眼里,记在心上,群众是淳朴的。我们做村干部的虽说整天和群众打交道,但也要真正沉下身去,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同他们谈心交心;村干部要想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必须怀有一颗公心,真诚待人,公正做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多为群众做一些实事,群众对你就会多一些拥护。

民情日记:千里之行

11月16日至20日,我很荣幸地参加全县创先争优基石工程前往山东观摩学习,五天的千里行程,风尘仆仆,亲近寿光、青岛等城市的魅力,特别是“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领略了农业产业化、城市文明化之风采,寿光三元朱村农业设施宏大的建设规模、科学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到位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使我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共有215户,8500人,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600亩,果园310亩,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元朱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85万元,人均纯收入11300元,村民存款余款2460万元。30年前,寿光三元朱村也是个穷村,全村总收入仅有17万元,今昔相比,天壤之别,究其缘由,通过观摩和导游的介绍,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三元朱村之所有今天,本人拙见主要靠的是树立“四种意识”。

一、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村、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除地域优势、政策优势等条件外,关键在于决策者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转变,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寿光三元朱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思想不断的解放、观念不断的更新。三元朱村围绕蔬菜生产、发展至生态农业观光示范乃至于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从而带动了全村特色旅游的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过程。

二、牢固树立发展意识。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这在三元朱村得到显著昭示。三元朱村两委班子始终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念,奉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工作主张,能够紧密结合本村的实际,带领群众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产业经济得到质的飞跃。

三、牢固树立人才意识。三元朱村始终坚持“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地区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农民朋友都富裕才算富”的人才战略理念,为此,把人才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养各类蔬菜产业人才,及时发起建立了“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充分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为了让全国农民兄弟都能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以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首的技术人员到全国举办培训班上百万次。

四、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我们安徽很早提出“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推进农业发展,这在三元朱村体验到“一村一品”的真正内含。三元朱村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不动,全力打好“寿光”蔬菜牌,打造“乐义”蔬菜这张名片,引领了蔬菜产业向精细化、高层次方向发展。

3.关于四群教育的民情日记 篇三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让我受到一些震动和思考:一是前天,有两个村民反映,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把村民的林地整理后种上了桃树,村民现在没了林地,做饭没了有柴烧,要求村里给予解决。我说政府投入那么大,无偿给你们种上桃树,将来桃树成熟了,收入肯定比林地要大吧,应该是好事。可村民们却说,村里没有说将来桃林归我们所有。正好当时的村文书张正云从旁经过,我就问他关于桃林的归属问题,他挠挠头,说村里好像是给村民们说过,谁家的林地,种上桃树依然归谁。我说你能肯定村里宣布过这个政策吗?他说,应该说过。这时又围来了两个村民,我问他们知道“谁的林地种上桃树后归谁所有”的政策不,他们都说不知道,没听村里说过。双方一时有点僵持,我也不好再深问,当然在心里对张正云还是有点想法,认为他工作不到位。于是对他们说,我调查一下再答复,就离开了。等人群散开后,一个在场的年长村民告诉我,村委会在村民大会上宣布过这政策,谁家的林地,改种桃树后依然归谁。我一听他这样说,很生气,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当时不说真话?他说,只是想捉弄捉弄文书,让他下不了台。我说其他几个村民呢,为什么不说真话?他说有两个可能是真不知道,有两个是不愿说。

另一件事,村里一个村民想建新房,可自己的屋基场面积不很够,需要占用邻居一点地基,邻居要他拿5000元买,他不愿意,就找到村里马书记,想请他出面协调。马书记对他说,你在家里当不了家,要协调让你儿子来商量。这个村民一时有点急,出语不逊,骂了马书记,当时在场人多,马书记感到很失面子,可又不好当场发作。我批评了那个村民,对他说,你协调屋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应该骂人,你本来求别人帮忙,倒像是别人求你办事一样,这样的态度谁愿帮你呢?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老百姓的问题。省委作出开展“三万”活动的重大部署,我认为落脚点在于增感情、促和谐。在我思想理念里,也始终认为“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等等。其实在我们党的群众观里还有一条,那就是“既要相信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

4.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四

凤庆县教育局YZY

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四群办的安排,四群工作我的挂钩联系点是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具体负责挂钩5户农户,联系10户农户,我于3月2日,4月10日和5月19日三次前往鸡街小组开展四群工作,共走访了13户挂钩联系户,其中杨文贵户和杨文生户因常年在外地打工没有联系到。一、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基本状况

大寺乡德乐村鸡街小组位于大寺、江北和县城交界地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与德乐村小河边组接壤,南与德乐村左家小组接壤,西与德乐村兴华小组接壤,北与德乐村大坝小组接壤,占地约1平方公里,海拔约2100米,共有48户人家,192人。耕地面积:水田70亩,旱地15亩,林地600亩,核桃400亩,茶叶500亩。总收入约147万元,人均年收入约5100元。二、鸡街小组挂钩联系农户基本状况

调研的鸡街小组13户,耕地面积较少,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农户是以种茶叶、核桃和打零工为生,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从鸡街小组产业发展模式来看:因人多地少,种植模式单一,加之大多数核桃还没有挂果,还没有进入投产期,茶叶近几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大多数农户不从事养殖业,除极少数农户从事建筑和运输外,大多数农户经济来源较为单一,生活稳定方面还受必须影响。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鸡街小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整个小组的连接到通县油路的主干道已经修通,并且已经硬板化,大多数农户出行便利,有2户农户有汽车,大多数农户家都购置了摩托车。

从居住条件来看:调研的13户农户中有9户已经建起了砖混结构的住房,仅有4户农户还是土木结构,说明近几年鸡街小组农户的居住条件已经大为改善。

下表是调研的13户农户的基本状况:

三、做好下步四群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挂钩联系农户综合素质的提高,尽力做好文化帮扶工作。从调研联系户的文化程度便能够看出,大多数属小学文化,水平较低,农户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思考筹在鸡街小组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对农户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尤其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帮忙农户实行科学种茶叶,科学种核桃,适合条件的要用心发展养殖业,多渠道增加收入。引导农户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以项目带动来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农增收致富。2.用心鼓励挂钩联系农户改建危房,提高挂钩联系农户生活条件。

鸡街小组仍然有4户农户居住在危房中,在进行扶贫决策和帮扶时,要思考到农户的生存问题和居住条件改善问题,把解决

危房问题放在首位,用心协调部分新农村建设资金资助,鼓励农户建房。

3.发展扩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多渠道增加挂钩联系农户收入。从调查状况看,鸡街小组仅靠种植茶叶和核桃只能维持生存,不能更多的增加收入,今后还务必大力发展养殖业。

⑴在现有条件下茶叶、核桃种植已有必须种植基础,能够扩大种植面积。还能够种植有政府扶持经济作物(如烤烟等)。⑵要充分利用鸡街小组山地较多的优势,毗邻马庄村养鸡场的有利条件,用心发展养鸡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加盟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

⑶另外鸡街小组还能够借鉴德乐村里养猪大户经验,鼓励农户多养猪,借助政府的相关政策,调动农户养猪的用心性,增加收入。

5.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五

一、村情概况

西海村民小组位于鸡足山镇西南面,全村总人口人,大部分人口都是在家务农人。全村总耕地面积亩,全村经济年总收入元,人均经济年收入1.5万元左右(指毛收入)。

鸡足山镇到该村民小组为有一段水泥路面,有一段是弹石路,但不是很好,交通基本方便。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但由于连续干旱现已造成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县委县政府加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个性是葡萄),让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但那里的群众思想认识比较落后,此刻正在发展中,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最低仅有5000元(指毛收入),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油菜、蚕豆、水稻和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收成也明显下降

很多。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状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6户,共有人26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1.5万元左右,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干旱带来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等都存在必须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西海是田多,旱地少,雨水好它的收成也不好,此刻由于干旱就连生活用水此刻都成了问题。所以收成也不好,此刻最大的问题是缺水。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理解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

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推荐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思考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推荐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忙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忙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此刻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理解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6.四群调研报告 篇六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实现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历史是烟农创造的,我们烟草的发展只有依靠烟农。我们的发展源泉来自于烟农,我们同时也要反哺烟农。群众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烟叶和创造了丰厚的价值,也给我们深刻的教益和人生的启迪。坚持群众观点是为更好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意见、服务群众,在“四群”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树立一个观点: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离开烟农,“四群”教育活动、坚持“三个全心全意”,努力做到“三个始终”教育活动就失去意义,离开烟农,“四群”教育活动、坚持“三个全心全意”,努力做到“三个始终”教育活动就无法扎根深入。“四群”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行动,为此,按照《中共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党委关于印发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玉烟党〔2012〕2号)和《中共新平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关于印发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新专司党〔2012〕4号)精神要求,笔者参与了“四群”教育活动的民情调研工作,具体负责调研新平县新化乡大寨村委会,现就调研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就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调研工作情况

新平县分公司的调研联系点为新化乡大寨村委会。2月9日,我们先后到新化乡新甸、大寨、海外的多个烤烟育苗点调查,向新化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及技术员仔细询问了今年烤烟育苗的具体播种时间、育苗盘数以及日常管理情况,与大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大寨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月8日,分公司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挂钩联系点新化乡大寨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分公司干部职工按照分组走访的形式,深入到挂钩联系农户家中,与农户促膝交谈,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要求,我的联系户有2户,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研联系户基本情况(罗武寨小组)年龄 家庭人口 劳力 劳力 主要劳力 种烟

姓名 性别 类别

(岁)(人)(人)(人)文化程度(亩)

初中及以施丽梅 男 48 7 3 3 8 人大代表

下 初中及以黄学保 男 50 5 3 3 9 困难户

二、调研点基本情况

大寨村委会是新平县新化乡的一个行政村,辖罗武寨、大寨、小寨等28个村民小组,90%以上为少数民族。总耕地面积达12600亩,其中,罗武寨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61亩,大多为山地。罗武寨海拔1630米,年平均气温18.6℃,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小麦、荞子等为主。

大寨村委会是全县烤烟种植大乡,烤烟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种植烤烟6620亩,交售烟叶71.13万公斤,烟农售烟收入达1326万元。但该村委会仍然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山区,2011年,罗武寨小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在3600元左右,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67元),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低于全省贫困地区(含国家重点县73个,省级重点县7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747元)。

罗武寨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干旱缺水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同时,也是冰雹重灾区,风多为西南风,冰雹发生率较高。不过,罗武寨小组属2011年玉溪市中低产田改造大寨村委会项目区之内,2011年,该项目区投资868.52万元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增耕地478.2亩,建成627件工程,受益农户1340户,受益面积达7929亩,有效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烟叶增收19.99万公斤,助农增加收入达297.92万元,罗武寨小组是受益区之一。

三、入户调研结果分析

入户调查联系2户烟农,涉及人口11人。

从经济收入来源看,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经济收入来源较单一。从收入水平看,2户烟农2011年的经济总收入(毛收入,含生产成本和用功成本)每户在3万元左右,人均毛收入5454元左右,低于新平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67元),远远低于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看病、就学等需求,生活较困难。

从家庭劳力看,每户有3个劳力,种烟8~9亩,人均承担3亩,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强度大,用工投入多。目前,虽然通过商品化育苗、密集烘烤、机耕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其他环节仍以人工作业方式为主,生产率低下。

从文化程度看,主要劳力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不高,观念的落后,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是导致贫困的根源。

从生产条件看,自然灾害重,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尤其现在的生活用水也成问题。

四、几点建议

1、改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目前,虽然进行了中低产田改造,配套了设施,但水资源少,干旱少雨,难畜水,生产条件依然较差。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改善生存环境为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把解决水源问题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加强以水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减灾防灾长效投入机制,建立以烟为主的政策性农作物保险机制,提高保费补贴和理赔标准(建议每亩最高赔偿1000元),以增强农民恢复生产的能力。

2、要重视文化扶贫。从调研联系户的文化程度便可以看出,均在初中及以下水平,均为贫困户,说明文化水平是导致贫困的根原。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增加收入。在贫困地区安排特色农业项目,引导农民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以项目带动来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农增收致富。

3、把现代基地单元建设列为扶贫项目。罗武寨是烤烟适宜区,自然生态条件好,森林覆盖率60%以上,烟叶优质,清香型特色突出,建议把罗武寨纳入基地单元核心示范区,通过全面配套建设烟叶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提高种烟规模;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全面落实科技措施,保障烟叶特色;加大投入,100%补贴配套烟草专用农机具,提高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减工增效,助农增收。

7.民情调研报告 篇七

市委宣传部工作组

我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等四个驻点村,了解了基本情况,并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村情民意、村民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要求,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办实事,为村民排忧解难,为村级经济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

一、基本情况

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位于余店镇东南部,除古城村以外,墩子、双楼、英姿寨三个村均位于应山城关到余店镇的公路两边,交通比较方便,属丘陵地带。四个村共有1597户,总人口622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占32%。四个村共有村干部16名。耕地总面积4611亩,其中水田面积3717.5亩,旱地面积893.5亩。山场总面积6525.5亩。水资源总面积690亩。四个村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为主,辅以种植花生、甘薯、玉米、大

1麦等经济作物,四个村年出栏牲猪1300多头,养鱼面积仅为300多亩。四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除墩子村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外,其它三个村集体年均收入不足万元。

二、民情民意

一是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工作队员在这四个村走访中,所到之处,群众都说现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的好时代,种田不交税,相反,种庄稼补钱,栽树育林补钱,围垦养鱼补钱,买化肥补钱,买农机补钱,买家电还补钱„„另外还有,五保,医保和低保,即将还要实行“老保”(养老保险),农民获得了从来没有的利益实惠。还有的村民说,如果现在还说国家政策不好,那就是没有良心!如果现在还搞不住个作,那个人是个二大傻!

二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村里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等刑事案件极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无法创业,一部分农户因病、残致穷,生活困难;基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泵站、水渠等毁损严重,加上缺乏资金和劳力等原因,今年又遇到大旱,使水稻栽种出现

巨大困难;塆、组交通不便,特别是雨天,道路泥泞,村民强烈要求将通塆路硬化,改善交通条件;我们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这四个村中有三个村集体无固定收入、无村办企业,村干部工资没有保障,有的村干部差不多是在做义务。

三、有关措施

1、加快转变观念,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意识。通过宣讲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大好时期。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农民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实现“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努力,部分村已形成了“三白”蔬菜品牌优势,但做的不大、不强,必须实行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

3、合理配置劳务资源。通过培训—就业—维权模式,合理配置富裕劳力等劳务资源。

4、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自己手中。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四个村的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四、“三万”活动

按照广水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委宣传部“三万”工作组于3月中旬进驻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召开了动员会和座谈会,传达市委、市政府“三万”工作会议精神,然后开始走访农户,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等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几个多月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走访了四个村所有村民小组的全部农户,做到了两个全覆盖,入户率达到100%。

在活动中,我们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安排,积极进村入户,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宣传到人,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掌握了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和农民密切联系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时,我们通过不少耐心细致地工作,化民怨、解民忧,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送政策时,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社会保障、计生医疗、创业就业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工作队员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组专门对四个村的十几个特困户进行了走访,为他们送去温暖。这些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工作组后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三万活动”中,四个村同余店镇乃至全市一样,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没有下过一场大雨,大部分堰塘干涸,很多农户缺水育秧,一些旱情严重的塆,农户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为此,我们想方设法给四个村解决了部分抗旱资金的燃眉之急。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批农业科技书籍,送给部分需要技术的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农业养殖、种植、培植等技术水平。

在走访调查了解民情民意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硬化通塆、组道路问题;兴修水利设施,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饮水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农业致富信息源问题等等。工作组尽量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并联系有关单位帮助解决。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开展,让农民群众进

一步了解到各项惠农利民政策的具体内容,让工作队员了解了农民群众的真正想法和生活现状,解决了农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干部,可谓是多面受益。我们将按照市委“三万”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总结,找出问题,与所驻村一起,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民情调研报告2 篇八

按照 “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这一组从4月11日起对竹溪县泉溪镇黄柏溪村开展了以“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为目标的走访活动。目前,对黄柏溪村的走访入户率达100%,现将驻村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村情现状

黄柏溪村距离泉溪镇政府10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188户729人,耕地面积1003亩,其中水田面积105亩,旱地面积898亩。全村供养五保户8个,低保户98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67元。全村共有党员20名。在“十一五”期间,因该村未进入重点贫困村行列,所以未享受到扶贫扶持政策。在2008年统计的全县扶贫搬迁规划调查登记中,黄柏溪村有17户49人符合搬迁条件并登记在册。

(一)村级组织干部健全。现有村干部4人,村书记、村主任、村文书、计生专干齐全。尽管村里累积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村干部工作态度比较踏实,工作方式比较灵活,村民对村干部信任。党员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党员队伍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一般。

(二)基础设施条件较薄弱。县城至泉溪镇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进村的道路除了在2007年硬化了1公里多外,其余大部分还是机耕路,到组的是未拓宽的泥土路,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对发展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受到制约。大部分农户饮水依靠山上自流水垒个小堰可基本满足人畜饮用,但是逢天旱时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就成问题。广播电视和通讯基本可以,电视靠天锅,手机信号可覆盖全村。农电改造覆盖全村。

(三)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村里有丰富的山林,虽然已实施退耕还林,但无多少经济林,当地山林虽然适宜种植核桃、板栗、玉米等,但村民仍处于等、靠、要的状态。畜牧业主要是养殖山头、生猪、鸡鸭,但大多处于散养状态,3组的张定业养殖山头达到200余只,其实的养殖户都不成规模。

(四)增收渠道单一。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半劳力和老年人以种植粮食、油菜、玉米等满足人畜自用。

(五)社会层面总体较平稳。村民的治安情况比较稳定,近年来没有发生过

大的治安事件。计划生育配有计生专干后,情况较好。学生学习风气很好,村上有一所小学,并有两名学生在十堰二中就读高中。村民应享有的低保、新农保、养老保险都较好的落实到村民。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员年龄由于偏大原因,模范带头作用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党员的全局意识不强,没有站在党员的角度考虑全村发展,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发展。原4组组长老党员黄启义,今年84岁一个人生活,连自己的生活都困难,更难关心到村级经济发展。

(二)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这一条水泥路穿村而过,进入村中后,绝大部分是机耕路,过河靠的是几根树木钉成一排横在岸两边,造成农民出行不便和小孩上学不安全。全村饮水靠天,雨季时候饮水基本够用,但在干旱时节就处于枯水状况。3组原有一条机耕路,路基原本较好,但因年久无力维修,路面破损路肩缩窄,影响整个组的农户出行。

(三)留守家庭和因病致贫的家庭较多。在我们访问的家庭里,有许多是老人带着小孩在家里,主要劳动力出门打工,外出打工虽然增加了家里的经济收入,但是老人干农活就把小孩带到一起,小孩从小缺少教育和关爱。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差,有很多情况突出的农户,家中只要有一个病人,就会造成一个家庭的返贫。5组的姚桂荣,在妻子得病前,打打工种种田,生活得过去收入有结余,但是自从去年妻子得了脑梗塞住院几个月,医疗费花去近2万元,现出院在家处于瘫痪状况,家里还要得一个劳动力照顾她,也没有精力打工,只有在家里种地维持生活。5组的汤学平,今年60岁,平时身体挺好,但自从家里要照顾一个患精神病的女儿后,生活一下受到拖累,生活马上陷进困难中。

(四)精神文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全村没有集中连片的住户区,天黑看看电视,天亮下地干活。仅有一台广播设在学校内,遇到有活动时开播。路边没有设置村务公开栏,最近镇政府组织了电影放映队,每月可放映一场电影。

三、需解决的问题

(一)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该村至今没有像样的村委会办公室,仅有的两间村委会房间在小学校内,遇到有村民大会之类的活动,还要和学校协商,要学生放假回避,对学生的学习和安全甚为不利。

(二)倡导风气,评选“十好”。以评选十好兄弟、十好妯娌、十好孝子等为契机,大力倡导社会好的风气和道德。

(三)人饮问题。针对老管理区一片饮水困难问题进行改造,利用现有水源,筑坝蓄水,供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

(四)争取开发林地。黄柏溪村有广阔的林地,几乎家家都有退耕还林地,但是至今只是种植没有价植的小树木,要充分争取林地政策,并种植经济林木,增加农户的收入。

(五)对部分特困户进行生活补助。确有个别特困户住的是木棚,盖的烂被子,生活上顿不接下顿。应对这部分特困户进行生活慰问和一定的补助。3组的罗世纯,住在山上腿有残疾行走不便,仅有的3亩旱地种植的粮食不能满足自用,收入就靠养蜂,但仍是收入入不敷出,应进行慰问。

(六)对部分农户实行搬迁。目前尚有不少农户住在水、电、路都不方便的山上,如果单就对这些农户进行水电路的改造,成本巨大,不如将这些农户搬迁下山来。据2008年全县搬迁户规划调查统计中,黄柏溪村符合搬迁条件和有搬迁意向的就有17户。

(七)解决村级公路硬化问题。取得上级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对3组的原有的约1.5公里通组路进行硬化,此举可解决2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

四、村级规划发展的建议

(一)急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的宣传与落实,群众的新时期教育都离不开一个阵地,建一个村委会阵地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有了阵地的基础上,尽量培养发展年轻党员,发扬年轻党员的热情和干劲,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为村上谋发展提供新鲜动力。

(二)加大对村民的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力度。村级要发展,两个文明都要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大思想教育力度,以真正唤起对建设新农村和新家园的信心,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鼓励和教育村民学习村规民约、学习农业技术,增强村民勤奋致富勤劳置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抓住契机,千方百计促进百姓发展增收。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四联四帮”活动及“三万”活动为机遇,争取政策,采取自力更生和上级支持的方式,逐步完善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村级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建立一个村级组织基地,利用村级阵地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农技培训。三是抓好产业建

9.民情大走访调研报告 篇九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共走访企业15家,与200名员工进行了交谈,发放了就业促进政策资料,社会保险法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到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和要求1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20余件。走访企业时,得知大部分群众和企业对我局的各项业务和办事程序都比较熟悉,对我们的认识也没有“衙门”之偏见,这表明我们工作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肯定,但也有群众认为我局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局干部职工摸清了群众和企业目前急需解决什么问题,长远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摸清企业和群众对我们人社部门的工作还有什么要求。

(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群众易产生怨气。我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有的手续不但要上报市局审核和审批,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来完成,往往会增加职工和企业的等待时间,还有些事项手续,是由于我局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时间增长,这样一来,难免会降低办事效率,使群众产生对人社部门的怨气,留下人社部门办事拖沓的印象。

(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总体来看,我局的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死搬教条,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局效能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对企业智力支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企业升级转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这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对策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解放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解放了,思路才开阔,方法才新颖,效果才明显。各业务口、每位干部职工都要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干工作。

(二)大胆改革,另辟蹊径。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各股室要改变坐在办公室等业务的观念,主动征询群众意见,了解企业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凡是企业提出的要求,只要不犯错误,不违反政策,就大胆地办,全力地办。不计辛苦,不计报酬,发扬“5+2”、“白+黑”甚至“8+8”的精神。

(三)权力下放,时限缩短。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把办事关口前移,赋予基层部门充分的决定权,减少上级部门审批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业务,基层可以直接办理,上级负责业务指导和事后监督。

(四)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在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制定出人才智力引进的新规程,完善引进方式和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实施重点引进。

10.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十

***

为认真贯彻落实4月18日市委常委会议和4月25日市委“四群”教育专题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在“四群”教育中开展“四百”活动的安排部署,第二工作组于5月21日起深入***镇***个村委会开展活动,同时对***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状况

***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礼貌古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与***接壤。全镇国土面积为384.8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布朗族、彝族等12种民族,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723户,总人口4086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0112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

20,全镇种植烤烟7854亩,收购烟叶2.2万担,产值达2072.97万元,烤烟生产和质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烤烟12500亩,预计产值3160万元;年甘蔗种植面积达32500亩,/2011年入榨量达8.8万吨,产值5692万元。20,甘蔗种植再创新高,种植面积达45482亩,预计产值将达8000余万元。全镇有核桃种植面积12.53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290亩,2011年核桃产量900吨,产值541万元。茶叶种植面积2.1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03万亩,产量1295吨,产值达1260万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基础薄弱。全镇生产资料少,个性是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少,没有较为强大的支柱产业为支撑,经济总量不足,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科技和教育还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相对偏低。由于耕地面积少,没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目前还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业综合效益较低等现状,无法实现跨越性发展;加之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绝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应用科技潜力差,小农意识强,市场经营意识差,劳作方式多为传统模式,群众从种植业渠道致富困难。

(二)基础设施薄弱,公共设施匮乏,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近年因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使得***镇部分公共设施的短缺状况有所缓解,基本解决了用电、村组道路连通、广播电视、通讯和部分村组缺水的困难,人居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落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人居环境方面,多数自然村污水横流,大面积污染了村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群众大多使用地坑式厕所,清洁能源普及率低下,

畜禽散养,圈舍与住房混杂,人畜粪便未得到无害化处理,人类传染性疾病不时在农村地区流行,新的动物源传染性疾病尤其对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重大威胁。

(三)产业基础薄弱,没有龙头支柱产业支撑群众增收致富。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业产业,目前***镇主要产业以甘蔗、烤烟、茶叶、核桃为主,因耕地匮乏,地理位置等因素,没有构成更大规模的发展体系,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得不到长期性规划和劳动力保障,发展难度大。个性是2012年来的持续干旱,因没有投入更多的抗旱设施建设,使得***镇烤烟及甘蔗青苗损毁极为严重,大大打击了群众产业发展的用心性。

(四)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经济发展任重道远。***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普遍缺乏经济意识,观念较为落后,视农为本,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三、几点意见和推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扶持,如鼓励青年外出务工、发展种养植业等支柱产业,但落实滞后,导致农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务必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镇实际,梳理几点发展推荐,以供参考。

(一)转变观念,增加产业扶持力度。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改变烤烟的传统耕作及中耕管理模式、加大烘烤科技含量、在沿河流域可扶持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二是要加大对群众生猪、大牲畜、山羊等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如借助云县发展生猪出口大县的契机,以奖代补鼓励有条件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寻找致富之路、发展核桃等林地林下作物(如牧草)种植,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经济林果种植管理力度,以核桃、茶叶为主,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四要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劳作技巧,用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潜力。

(二)下大决心,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政府公共财政的帮扶应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和农村民生最直接、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基础设施。人饮安全方面,目前***镇仍有部分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急需解决。公路建设方面,***镇进村、组公路多为土路或毛路,雨季来临就会阻断与外界的沟通,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政府应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力兴建抗旱水窖,以适应近年来长期干旱的恶劣气候,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我学会了做饭三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戴尔广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