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2024-10-14

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8篇)

1.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刘东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营销课程大纲

【授课形式】

1、课堂讲述

2、案例分析

3、脑力激荡

4、情景演练

5、短片播放

6、图片展示

7、个性咨询

【课程特色】

1、实战经验

2、实务管理

3、案例丰富

4、实用理论

5、互动性强

6、深入浅出

7、逻辑性强

8、解决难题

9、实际效果

一、移动互联网未来大趋势

趋势一:线下商户借助移动互联网翻身移动

趋势二: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并购继续延续 趋势三:深度融合,传统互联网企业加快移动互联网布局 趋势四:互联网创新应用将大量涌现

趋势五:社交成为普适版块,solomo持续火爆

趋势六:娱乐性将成为智能手机的第一大应用 趋势七:入口之争仍将继续激烈 趋势八:移动支付将获得突破性进展 趋势九:手机安全市场借机快速发展

趋势十:云计算布局渐现雏形,移动互联网云端时代即将到来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概览

(一)O2O电子商务模式

(二)内容分享模式

(三)移动互联网工具软件

(四)游戏应用

(五)手机物联网

三、新媒体引发四大营销变革

1、被动到主动:媒体社会化改变消费者地位

2、大教堂到大集:市媒体社会化改变传播模式

3、AIDMA 到AISAS:媒体社会化改变消费决策模式

4、打猎到钓鱼: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型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营销

(一)微信营销,长生剑

1、微信定位——联通沃妹微信解密

2、增粉秘籍——男人靠摇,女人靠漂

3、微博、微信双微联动——凡客微信之路

4、微信电商——打通微信电商任督二脉

6、梦幻CRM——杜蕾斯人工陪聊“谈性说爱”

7、高级应用——南航微信值机

8、微信推广——创维云小子微信

(二)二维码营销,有码神器!

1、免费二维码制作

2、二维码创意设计——健力士黑啤

3、彩码时代来袭——洛杉矶旅游局

4、“全介质“二维码,无处不码——阳光二维码

5、如何激发扫码——李维斯码人肉传播

(三)网络硬广告,七星碧玉刀

1、五大创意互动按钮,让10万广告费看起来向100万 ①鼠标;②声音;③键盘;④视频;⑤环境媒体

2、广告的尾轮传播与自发传播

(四)微博营销,多彩孔雀翎

1、微博的前世VS今生VS趋势——微博花开二度

2、超越粉丝——快速吸纳、精耕细作粉丝团

3、微博营销的核心运作要点——微博营销十大模式

4、微博营销免费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如何打造企业微博专属形象——潘石屹与soho微博

6、客服如何处理1.5万条私信——解密小米手机微博招式

7、如何打造微活动,——情动心弦,雪佛兰时光巡礼

8、微足迹,大数据——新浪阿里爱的结晶

(五)网络视频营销,风火流星锤

1、视频营销困境破局

2、十大病毒种子——故事、娱乐、热点、公益、猎奇、情感、sex、知识、利益、明星

3、众包,帮你节省视频营销成本100万——光大银行视频全民运动

4、内容到格式——“陈欧代言体“长腿自己跑!

5、免费视频——视频免费大狂欢

6、视频全域营销解读——肯德基壶物火鸟(艾菲国际营销奖2012香港最高分)

(六)博客营销,清秋如意钩

1、博客营销前世今生

2、博客营销招式

3、名人博客: 华晨骏捷博客style

4、话题博客:ING(世界500强保险)如何引爆白领话题

5、博客互动:徐静蕾老徐带你抢沙发

(七)APP营销,“掌”控乾坤

1、什么是APP营销——与LV一起漫步

2、如何在APP中植入广告——杜蕾斯宝贝如何拉升销售

3、如何利用APP与消费者互动——品客薯片乐队

4、如何运用APP打造电商平台——手机电商,正在发生的未来

(八)搜索引擎营销,生死判官笔

1、SEO启蒙知识

2、SEO的4大步骤;

3、网站结构优化的11要诀;

4、选择关键词“行于5步”;

5、网站内容优化的4大心法;

6、外部优化的5大攻略。

(九)游戏植入IGA,六脉神剑

1、场景植入——奥巴马竞选广告

2、道具植入——街头篮球爱上nike

3、游戏广告到广告游戏——Dior游戏诱惑

4、R&V虚拟现实交融——《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中国第一场虚拟世界图书推介会

5、游戏电商——必胜客无尽的任务

6、绝对现场——碧浪完美去渍

(十)网络活动,航空母舰

(一)网路活动的流程与步骤:做势 悬疑

引爆 续传

(二)投入整合,软硬兼施

1、空军战队

硬广,高空拉动;新闻,组合升位;活动,焦点聚合

2、海军战队

微博,深度互动;论坛,协助扩散;视频,激发转播

3、陆军战队

网页优化,信息留存;网络联盟,效果补养

(三)传播渠道整合:线上线下,协同营销

(四)关联行业,合纵联横

(五)宝马沙漠怪圈、最美丢本MM

(十一)融媒体

1、移动互联网+户外广告

2、移动互联网+平媒

3、移动互联网+ 电视媒体

4、移动互联网+线下活动

五、移动互联网电商运营

1、运营策略

(1)数据采集:运用自主开发的数据工具,全方位采集客户数据供分析

(2)数据分析:依托他山电商数据分析团队,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供决策

(3)运营监测:依托技术优势,24小时监测网店流量与销量

(4)分销策略:协助企业制订网络分销策略,开辟网络分销渠道(5)线下结合:协助企业解决线上线下的产品差异化、销库存等

2、运营模式

(1)战略规划:根据行业市场情况及企业产品特性规划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2)店铺定位:明确店铺的行业定位和品牌定位,制定网店年度计划

(3)店铺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独立商城及第三方平台店铺

(4)店铺装修:确立网店风格,并由专业美术团队提供全程装修服务

(5)产品上架:梳理产品系列,重新组合产品后一并按标准统一上架

(6)客户服务:以旺旺为基础构建7*24小时客服体系,形成标准化流程

3、营销推广

(1)活动策划:根据产品特点,策划每月、每周的主题活动

(2)站内推广:定期参加第三方平台站内固定的市场推广活动并评估效果

(3)站外推广:依托他山电商的资源,构建站外立体化的推广体系

(4)成本控制:提升店铺点击率和转化率,合理控制营销成本

(5)节奏控制:分阶段制定、实施推广计划,预估推广效果

(6)店内促销:充分利用店内促销工具,增加用户粘性,提升销量

(7)淘宝SEO营销:淘宝搜索引擎概念、淘宝搜索引擎优化流程、淘宝搜索引擎优化应用

(8)信息发布推广营销基础:信息发布要素、推广策略制定、推广策略执行及效果跟踪

(9)视觉营销:淘宝视觉营销应用、淘宝视学营销要素、淘宝视觉营销重点

(10)淘宝免费活动资源:参加免费活动作用、试用中心、淘金币、天天特价、淘宝VIP

4、天猫商城诊断与运营

(1)店铺运营法则及诊断:如何店铺定位、如何制定产品策略、有效运用促销策略、店铺装修三要素、商品宝贝描述全解、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如何提高咨询率

(2)淘宝分销平台:如何成为供应商和分销商、分销平台操作流程、如何有效利用分销平台发展销售渠道

(3)聚划算:聚划算介绍、聚划算操作流程、聚划算模式及应用

(4)店铺经营之流量为王:爆款二要素、商品定位、打造爆款思路、如何有效执行制定的策略

六、网络营销内功1,2,3,4

1、大道至简,万宗归一

2、网络营销,你够二吗

3、三生万物,整合营销

4、网络营销4I原则:Interesting 趣味原则、Interests利益原则、Interaction互动原则、Individuality 个性原则

【老师介绍】

刘东明是清华、北大总裁班网络营销授课专家、腾讯智慧营销研究院专家、新浪内容营销奖评委、搜狐营销堂专家、网易中国汽车数字营销总评榜评委、淘宝创想营销盛典评委。中山大学MBA、浙江大学EDP、西南财经大学EMBA授课专家。中国第一届网络营销硕士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互联网营销与管理硕士专业特聘教授。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老师担任艾菲国际奖、台湾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金鼠标奖、虎啸奖、网标奖、中国新媒体节评委,中国网络营销大会、中国电子商务品牌大会、中国市场经济管理论坛、中国服装大会嘉宾。刘东明老师为中欧商学院、香格里拉、上投摩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五粮液普什医塑、国家药监局、百度、腾讯、新浪、阿里巴巴、搜狐、微软、雀巢、IBM、通用、强生、百胜、金龙客车、美肤宝、优米学院等培训、服务。多次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品牌》《中国日报》《时尚传媒》《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家》《中国经济周刊》《经济参考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媒体采访。著有《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中国网络营销年鉴》、《微博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蜕变:传统企业如何向电子商务转型》(合著)。

2.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笔者承担了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课程平台建设———以‘素描与平面构成’为例”(项目编号:JB122),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课程学习公众微信平台,使课程在学生间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

1 微信平台学习优势

微信是集通信、社交、平台化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正以其操作使用便捷化、互动形式多样化、订阅内容个性化、推送消息精准化等优势逐渐走入开放教育的学习市场,并且对于传统教育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学习时间碎片化。移动学习有其独有的碎片性特点,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琐碎的时间,掌握任意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经过琐碎知识点的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拼图,融会贯通成整个课程框架,完成整个课程的系统学习。

学习地点自由化。学生能在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地点和学习环境,在相对较好的学习状态中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

学习内容个性化。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制作教学PPT、教学讲义,发布课程通知、作业,演示优秀作业,推荐优秀课程资源,通过平台管理功能将上述资源分发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微信公众平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自主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消除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生在课堂开放环境中遇到的学习顾虑,去除学习中因胆怯心理形成的学习负担,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和交流有一定私密性,学生能够怀着轻松的心情完成。

2 微信平台的框架功能

微信平台的设计和使用是整个移动互联课程活动过程能够持续进行的基础,微信平台后台管理功能的应用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自由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和学习过程自主化的诉求,主要分为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三部分。见图1。

人人交互是师生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留言功能完成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推送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构建形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传播和学习。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减少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也能够减轻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焦虑感。教师也能够在课后对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整理上传。

人机交互是建立在知识点框架的基础上,关注公众平台后,自定义菜单提供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按照需要选择知识点学习界面,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自动回复功能根据设定关键字自动回复,精准查找所需知识点,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检索。对于需要多次学习的重点知识使用收藏功能进行快捷存储,实现学习资源的反复利用。外部连接端口课通过程序在开发建立问卷,游戏,推广等实现课程知识的二次传播。机机交互主要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推送的其他学习资源。

3 微信平台学习活动设计

微信平台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点为基本结构”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程微信平台是应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自由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的优势,建立一个跨越实践和空间的,能够持续提供学习途径和学习机会的知识结构平台。以“素描与平面构成”课程为例,笔者建立了微信平台移动学习的基本模式,并对课程前端开发和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设计。见下表和图2。

3.1 课程前端开发设计

基于微信平台课程学习支持菜单式学习、推广式学习、检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通过微信课程平台实现“课堂教授为主”转向“移动学习补充”,从“课堂集中学习”向“碎片化学习”转变,从“课堂单一渠道获取知识”向“互联网+交流共享知识”转变。

3.2 学习资源设计

学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搜索到的学习资料往往是某一个或几个独立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平台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将课程内知识点进行逻辑整合,保证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碎片化知识点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链,学生才能对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学习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课程资源设计资源应符合如下原则。

灵活度高,保证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尽量简短,能够使学生在碎片时间内灵活学习。针对性强,针对每个知识点有专题项目板块进行学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分割,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效果好,分割单个知识点内容,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资源以图文教程、视频、动画为主,浏览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课程知识点的传播的视觉化、易读化、时效化、分享化。课程资源发布后定期根据反馈信息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或者补充定时对为微信课程平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优化。见图3。

4 结论

微信在学生中的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应用平台,已然成为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软件。无论是从微信平台的学习优势还是框架功能实现的便利性,微信平台课程充分调动了开放学习者的主动性。微型课程平台将碎片化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该平台发布课程知识点内容,并定期对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调整,更新。形成一个师生、生生良性互动的学习交流圈。体现在“互联网+”优势下的“快速学习、广泛学习、有效学习、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晓娟,刘寿平.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3.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教育 审计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28-02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本文运用课程教学的理论,以“互联网+”为大背景,解析在这背景下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审计基础知识,而非必要的审计专业技能。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这就必然导致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的问题。同时许多高职学院审计教师缺乏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对审计的理论尤其是审计实践不熟悉等原因所致。因此,明确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高职学院审计课程设置,内容都是会计或者与会计相关课程,甚至连企业管理等审计关联性性较强的课程都没有开设,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的局限性,使得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审计助理岗位,”会计类”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基本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等公式化教学模式。课程上,对互联网+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较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传授,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只能被动地记忆而缺乏理解,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策略创新

(一)根据真实任务设计学习目标

“互联网+”课堂首先意味着让互联网进课堂,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之于教室门外。当前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能胜任内部审计审计员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基于此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甚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点名,让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部分作业等。每学期都专门留出两到三次课,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交流网络学习经验,开展网络学习竞赛,即课程的内容选自审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网络教育相互融合,同时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共同提升。

(二)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最为普及的产物,相关的衍生平台也十分众多,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即时、快捷效应,上述平台都陆续推出了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APP应用,在日常的审计课程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完全可将移动互联网引入到口常的教学中,创设“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全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对会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按照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成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武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有很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在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上掌握得还非常不熟练,所制作的课件仅是将知识从课本上照搬到了屏幕上,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副作用。因此,要想真正发挥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教师还应仔细学习和研究课件的制作技术,使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多互联网教学真正成为授课教师的得力助手。

结论

本文试图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探讨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策略创新的基本方向与思路,对审计课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发展给出建议。本文运用审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全面分析了“互联网+”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影响,给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审计课程教学创新策略:创新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以此促进高职教育审计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周平.“互联网+传统行业”助力经济转型腾飞[J].浙江经济,2015(11)

[2]郝杰.传统行业遭遇互联网[J].中国经济信息,2014(02)

[3]东方.“互联网+”是什么五大概念龙头揭秘[J].时代青年(视点),2015

4.互联网创富课程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选了班主任邓老师的互联网创富课程。从这门课程中了,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知道了互联网是聚宝盆,互联网是金矿,是孕育财富的摇篮。在中国的富豪中,有很多是从事互联网的。例如,中国最大门户新浪的CEO曹国伟,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工具-百度的CEO李彦宏,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马化腾,搜狐的张朝阳,京东商城的刘强东,360的周鸿祎。他们都害死互联网的精英,是依靠互联网成为名人的。他们一开始时几乎也是一无所有,在他们手中,只有热情,只有对未来的信念,对将来的憧憬。他们爱过了互联网的冬天,在春天来临之时茁壮成长,在秋天之时收获了丰盛的果实。因此,互联网是个值得大学生奋斗的行业,值得从事的行业,值得寄托的行业。

其次,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淘宝的知识。对于淘宝,我之前还是有些了解的。淘宝属于阿里巴巴公司。而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是美国的雅虎和日本的软银。马云也是股东,小股东。但淘宝是他们一手创立的。我向来不喜欢马云,那个家伙。他不过是骗子,一个盗取公司财产的人。

支付宝的事件说明,马云是个不可信任的人。对淘宝的发展或许不利。直到今日,支付宝事件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这不影响我们对马云的行为的判断。一个背额信弃义的人,建立的企业也许会是无信用的。淘宝中,假货横行,在阿里巴巴公司中,欺诈成风。不就之前,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的CEO卫哲还引咎辞职了。因此,我们以后在淘宝里买东西要非常小心,否则就会被骗。

再次,了解到网店的一些基本运营情况。在我国,从事网店生意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多赚些钱,多提高声望,多提高信用。但网店经营也是有风险的。风险在于资金风险,存货风险,信用风险等。据了解,网店的成功率和实体店的也差不多。

此外,老师还说,从事互联网不就在淘宝开个网店,还可以做点别人不曾想到的。这一点就是创意,创意这东西经常有,但要把它付诸行动就有些困难了。这就需要有一个团队,一个稳定的投资伙伴。

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明白很多。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对于互联网,我对它的利用还是有些少了。最早接触互联网是在网吧里,在那里,我一开始也是玩游戏的,之后似乎玩腻了。就进一步了解互联网。记得我登入的第一个游戏网站应该是搜狐。之后,接触到了网购等。但知识还是很片面。如今,上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5.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互联网商业设计师课程,英文全称Internet Business Design Expert,缩写IBDE,是青时培训独家研发的商业设计课程体系。随着互联网商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互联网商业及设计人才需求量激增,但由于传统学校课程更新速度慢,导致众多企业出高薪也难以招到合适人选,而毕业生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正是面对这一困境,该课程以全新视角,将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网站技术、网络营销、广告策划、项目管理等几大知识系统高效整合,培养既有美术创意、又懂互联网技术、同时还兼具商业知识的一专多能实用人才。青时培训采用国际权威的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将全部课程分为三级,在3-4个月的时间,可以将零基础但有兴趣坚持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策划设计师、网站工程师。合格学员完全能够胜任企业对互联网商业人才的需求,能够从事平面设计、网站开发、网络营销等工作,尽快在心态和能力上适应职场。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青时学员凭借综合知识、高素质、高能力,获得了选择企业、岗位和薪酬的资格,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

初级课程主要针对零基础同学,讲授基本的软件、美术、营销、互联网技术,包括Photoshop软件操作、网页三剑客软件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建站

XHTML和CSS语言、素描色彩、手绘创意、广告营销、平面设计等知识。学完可懂得商业设计方法,合成图像,会配色构图,能熟练操作设计软件,设计制作静态网页等。

应用级面向具有基本软件操作、代码能力的学员,讲授更深一层的应用。包括

Illustrator软件、Coreldrawl软件、Indesign软件,Javascript脚本语言,服务器、数据库、SQL命令、网站后台PHP编程,网络营销,SEO,网站推广,销售技巧,求职就业等知识。学完即可就业,设计企业平面广告、产品包装、动态网站、管理电子商务,做网络营销等。

6.《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篇六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

(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学年学期 专

业 学

授课班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物联网导论报告

摘要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先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生动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智能电网物联网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 迅速热遍全球 这里在综述智能电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的同时 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在应用前景下提出智能电网中物联网的技术框架。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农业、传感器、物联网前景与发展

物联网导论报告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物联网.......................................................................................................7 1.1物联网的概念...........................................................................................................5 1.2物联网的产生背景....................................................................................................5 1.3物联网的特征...........................................................................................................6 第二章物联网的作用.......................................................................................................6 2.1智能家居...................................................................................................................7 2.2智能电网...................................................................................................................7 2.3智能医疗...................................................................................................................8 2.4智能城市...................................................................................................................8 2.5智能环保...................................................................................................................9 2.6智能交通...................................................................................................................9 2.7智能校园.................................................................................................................10 第三章物联网的技术框架.............................................................................................10 3.1物联网的网络分层...................................................................................................11 3.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11

3.2.2 核心技术之感知层..........................................................................................11

3.2.2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12

物联网导论报告

3.2.3核心技术之传输层..........................................................................................13 第四章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应用情况分析....................................................................13 4.1什么是智能农业......................................................................................................14 4.2智能农业主要内容...................................................................................................14 4.3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应用有哪些?.........................................................................15 4.3.1智能化培育控制................................................................................................15 4.3.2物联网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16 4.3.3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16 4.3.4信息监测...........................................................................................................17 4.4智能农业系统构成...................................................................................................18 第五章物联网的发展前景.............................................................................................18 5.1机遇与挑战——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19 5.2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19 5.3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趋势...........................................................................................20 附录..............................................................................................................................20

物联网导论报告

第一章什么是物联网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于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的。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 The Internet of Things,意为“物物相联的互联网” ,简称:IOT。从名称上看,物联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一种在互联网基础上扩展的网络;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到了物品,在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联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世界,感知天下”是物联网的核心思想。

在国际电信联盟 2009年世界电信展的开幕式上,有专家在发言中提到,最新的物联网概念应该具备 3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获取物品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品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物品实施智能化控制。因

物联网导论报告

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把传感网络和 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网与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以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性的联接物理世界的网络。

1.2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1.3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通信。故而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以下三点:

(1)可感知。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对物体进行实时信息收集和获取。

物联网导论报告

(2)可互联。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再借助各种通信网络(如因特网等),可靠地进行信息实时通信和共享。

(3)智能化。通过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获取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控制。

第二章物联网的作用

总述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物联网导论报告

2.2智能电网

自200l 年以来,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一直以12%的平均速度增长,也就是说能源消耗量增长速率高于GDP 增长速度。由于电网系统效率低下,发电和输电过程中浪费非常严重。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对事物有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不管是安装在室内的计量器还是发电厂里的涡轮。所有这些感知和度量支持我们更好的收集信息和数据,透过先进的分析工具产生智能洞察,再以此实时地做出更好的决策。仪表管理技术的进步使个人和企业可以选择使用能源的方式和时间,这就为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利于环保的能源奠定了基础。对于电力提供商而一言,智慧的电力意味着更高的电力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更短的停电恢复时问,进而实现更高生产率和对电力潜在障碍的防护,从而更精确地预测需替换的资产设备及支出。⑴、减少停电现象:通过在智慧的电力中安装先进分析和优化引擎,电力提供商可以突破“传统”网络的瓶颈,而直接转向能够主动管理电力故障的“智能”电网。对电力故障的营理计划不仅考虑到了电网中复杂的拓扑结构和资源限制,还能够识别同类型发电设备,这样,电力提供商就可以有效地安排停电检测维修任务的优先顺序。如此一来,停电时间和频率可减少约30%,停电导致的收入损失也将减少,而电网的可靠性和客户的满意度也将得到提高。⑵、智能电表:在智慧的电力设施的支持下,智能电表可以重新定义电力提供商和客户的关系。通过安装内容丰富且读取方便的设备,用户可了解在任何时刻的电力费用,并目.用户还可以随时获取一天中任意时刻的用电价格(查看前后的记录),这样电力提供商就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改变其用电模式。智能电表不仅可以测量用电量,它还是电网上的传感器,可以协助检测波动和停电。它还能储存和关联信息,支持电力提供商完成远程开启或关闭服务,也能远程支持使用后支付或提前支付等付费方式的转换。总而言之,智能电表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的峰值负荷,转换电力操作模式,也能重新定义客户体验。

2.3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中国电信的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根据客户需求,中国电信还提供相

物联网导论报告

关增值业务,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智能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

2.4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后者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中国电信无处不达的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2.5智能环保

智能环保产品通过对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太湖环境监控项目,通过安装在环太湖地区的各个监控的环保和监控传感器,将太湖的水文、水质等环境状态提供给环保部门,实时监控太湖流域水质等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将监测点的数据报送至相关管理部门。

2.6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公交站台通过媒体发布中心与电子站牌的数据交互,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还可以利用电子站牌实现广告发布等功能。

物联网导论报告

电子门票是二维码应用于手机凭证业务的典型应用,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手机凭证业务就是手机凭证,是以手机为平台、以手机身后的移动网络为媒介,通过特定的技术实现完成凭证功能。

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公交手机一卡通将手机终端作为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介质,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小额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测速E通通过将车辆测速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车辆信息实时接入车辆管控平台,同时结合交警业务需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息的智能、无线发布,从而快速处置违法、违规车辆。

2.7智能校园

中国电信的校园手机一卡通和金色校园业务,促进了校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校园手机一卡通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电子钱包即通过手机刷卡实现主要校内消费;身份识别包括门禁、考勤、图书借阅、会议签到等,银行圈存即实现银行卡到手机的转账充值、余额查询。目前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建设,除了满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还实现了借助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圈存、短信互动等应用。

中国电信实施的“金色校园”方案,帮助中小学行业用户实现学生管理电子化,老师排课办公无纸化和学校管理的系统化,使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可以时刻保持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张薄薄的“学籍卡”,真正达到了对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的精细管理,最终达到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省心的效果。

第三章物联网的技术框架

3.1物联网的网络分层

物联网导论报告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信息汇聚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相当于人体的皮肤和五官、网络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讯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技术。

信息汇聚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网络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3.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从物联网的定义及各类技术所起的作用来看,物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应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主要原因是: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全部三个层次,是其它层面技术的整合应用,对物联网的发展有提纲挈领的作用。WSN技术的发展,能为其它层面的技术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3.3.1核心技术之感知层:

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和GPS技术

1.传感器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微型无线传感技术

物联网导论报告

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微机电系统(MEMS)

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GPS技术

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3.3.2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

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的基本功能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 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2.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种基于接入点(AccessPoint)的无线网络结构,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布设,在部分应用中与传感器相结合。

物联网导论报告

Wi-Fi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汇总层技术。

3.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基于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服务技术。GPRS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GSM网络,目前在很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也有部分应用。GPRS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汇总层技术

3.3.3核心技术之传输层:

通信网、互联网、3G网络、GPRS网络、广电网络、NGB

1.通信网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 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 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2.3G网络

3G是英文the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第三代手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PRS网络

这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的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科技,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 资料到用户手上。虽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但是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4.广电网络

广电网通常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台)负责运营的,通过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网向用户提供宽带服务及电视服务网络,宽带可通过CableModem连接到计算机,理论到户最高速率38M,实际速度要视网络情况而定

物联网导论报告

5.NGB广域网络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带宽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第四章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应用情况分析

4.1什么是智能农业?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2智能农业主要内容?

1、以开发利用智能专家系统为先导,对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数据的分析研判,系统规划园区分布、合理选配农产品种,科学指导生态轮作。

2、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的生长状况等信息,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和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平台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按照农产品生长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

物联网导论报告

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如远程控制节水浇灌、节能增氧、卷帘开关等)。

3、通过在生产(加工)环节给农产品本身或货运包装中加装RFID电子标签,并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不断添加、更新信息,从而搭建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全流程数据共享与透明管理,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4.3物联网在农业中应用有哪些?

物联网导论报告

4.3.1智能化培育控制

智能化培育控制通过在农业园区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及时掌握影响园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

在保温系统中,通过采集、分析和控制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6]。在灌溉系统中,通过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

4.3.2物联网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养殖都大规模化, 畜禽养殖的数量也比较大, 仅仅靠人工标志和识别工作量大、难度高、效率低, 不能满足管理要求。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技术那就是网联网中的RFID技术。在2003年时一套基于远距离系统的RFID 牛个体识别系统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该系统采用项圈式的应答器, 挂在牛颈上, 当牛通过系统的自动称重车时, 系统中的阅读器将自动读取牛的唯一编号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完成称重过程。将这两个一一对应的数据(编号-体重)连同采集时间一起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到养殖场的上位服务器, 为数字化养殖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数据系统能准确的识别并从数据库中读取资料提供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按照特定的任务执行相应的操作, 从而保证了每一次数据的获取都是合理正确的, 减少了人为误操作。这种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月现代养殖业中。

物联网在农作物生长中的应用。物联网科技在农作物生长中可以实现监视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以及大面积的地表监测, 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和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 值等信息, 从而进行科学预测, 帮助农民抗灾、减灾, 科学种植,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能让农民得到好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导论报告

4.3.3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食品业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业, 其特点是生产产品不能逆转, 产品安全管理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最近几年消费者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也出现很多引起社会关注的奶粉事件。因此, 农产品安全信息化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食品安全生产服务是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物联网中的RFID 技术易于操控、简单实用,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发现农产品质量有问题, 能够利用RFID 技术快速地反应追本溯源, 确定问题所在, 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问题。

4.3.4信息监测

信息除在精准农业中监测农作物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外,还包括从种子遴选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监测范围涵盖广义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渔业。通过物联网对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稀有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生理状况及种群复杂度进行观测研究;对森林环境监测和火灾报警(平时节点被随机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状态下定期报告环境数据,当发生火灾时,节点通过协同合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火源的具体地址、火势大小等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总的来说,物联网将从增产增收、节约能源等多方面。

物联网导论报告

4.4智能农业系统构成

物联网导论报告

第五章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5.1机遇与挑战——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通信产业来说,长期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人与人之间无缝的联系和沟通。这个目标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2009 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 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带领整个通 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物联网规模化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总结起来就是横向欠缺整合,纵向亟待深入。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伴随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和规模化,将会对通信网络产生压力,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对整个基础 网络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

总结来说,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是:

第一,需要实现物联网横向的整合,打造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并在标准化、规 范化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物联网产业联盟。

第二,需要促进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纵深发展。应抓住新的关键技术、政府示范项目以 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契机,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并由点带面,促进整个物联网向各个行业的 纵深发展。

物联网导论报告

第三,基础网络优化。通信产业界形成共识,就是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将对基础网络产生一系列优化的需求。比如为了满足庞大的物的数量,要对号码优化;为了满足物的低功 耗、低移动的影响,要对无线资源进行优化等。

5.2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加强高校物联网工程学院建设。在有实力众多的高校建立物联网工程学院。如: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10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10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局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3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2.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3.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4.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在未来五年内,中国要把握物联网蓄势待发的重大机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发挥制度优势和大国大市场优势,坚持“应用引领、综合集成、系统部署、重点跨越”的方针,着力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全面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城市管理、人民生活、军事国防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培育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

物联网导论报告

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轨道,为全面迈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附录: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 ISBN:978-7-03-029253-7 2.余

宁,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3.董方敏,王纪华,任东《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ISBN: 978-7-10-916926-5 4.刘化君,刘传清,胡修林

7.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数字电路课程作为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一直是高校相关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非常成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教材。然而, 随着电子行业本身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及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数字电路课程通常在开在大一或大二阶段, 一般是学生还保持较高学习兴趣的阶段。但上课时可以看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越来越低, 经常睡觉、看手机, 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往往并不关心, 在课程教学的后期, 出勤率也越来越低, 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2.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 相关内容在教师进行反复讲解和后, 仍然有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 课后还会询问同意的问题;此外, 许多时候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听懂相关内容, 但在作业以及考试过程中仍然做错, 表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比不如他们自身认为的那样乐观。

3.某些相关学科的管理人员开始质疑数字电路课程的重要性, 并开始尝试削减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学分。一些专业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提出将数字电路的课程从54学时消减到48学时甚至是32学时, 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导致传统数字电路课程教学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的原因很多, 但归结下来,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陈旧。目前的数字电路的课程基本教学思想还是与二十年前数字电路的教学思想相同, 即以中规模逻辑芯片为基础, 讲解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日趋复杂, 普遍采用语言描述和系统设计的方法, 基于中规模芯片实现逻辑电路的场景已经被淘汰。虽然某些新的教材引进了VHDL的相关内容, 更换教材名称, 但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换言之, 目前的数字电路课程已经不能够给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基础知识, 这是数字电路教学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随着多媒体技术和PPT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极大地改变。PPT的引入降低了教师讲课的工作量, 有助于教师在课堂讲授更多的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法带来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大幅度降低, 课堂沦落为学生听教师念PPT。教师仅仅关注于“教”的过程, 学生“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掌控之外的。教和学的脱节,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教师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 一般是无法批改学生作业, 因此,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无法监控, 不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真实的难点和痛点, 无在教———学———习三者之间有效的反馈闭环, 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越积越深, 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再次, 在目前的高校对教师的考评过程中, 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很重。许多老师将教学活动看作负担, 而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在他们看来, 教学是一个重复的体力活动, 既没有什么意义, 也没有什么回报。在学校的年终考评中, 重视的是论文发表数, 项目经费数, 少有人关心教学行为。而重视教学的教师, 虽然受到学生的欢迎, 但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方面都非常吃亏, 使得老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加厌恶教学活动, 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学生也对上课失去兴趣。

最后是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但在数字信息时代, 知识的数量以指数的形式增加。很多知识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淘汰和更新, 因此, 注重知识的教授是无法满足数字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的。互联网时代, 关注的是人的各种能力而非拥有的知识。因此,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着变革。而教师的角色, 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来说, 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

对于前一部分提出的目前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 许多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工作[1,2,3], 在这里从电子系专业的教学思考出发, 分析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过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4], 给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 即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课程逻辑和工程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教授, 特别大幅度减少具体器件型号的功能和使用的内容。增加VHDL内容的介绍以及数字电路设计思想的介绍, 介绍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介绍比较新的知识, 让学生明确这些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用, 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 在数字电路课程的配套实验课中, 应当增加关于FPGA芯片设计和使用的内容, 大幅度删除传统中规模芯片的实验内容。这样, 有利于学生学习最新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以及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 最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论学生是主动或者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他都会提升课堂关注度, 提升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 使得学生学习形成正反馈。在课堂结束后, 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 通过作业情况, 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并据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再次, 将上课不再看作单独的教学过程, 而看作一种特殊的科研过程。既是提升教师教学兴趣的一种方法, 也可以有效改进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 教师的研究题目是如何使得学生更高效地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提升学生自身在某个方向的能力, 因此教学过程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周而复始的讲课劳动, 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进步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中, 也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自己。

最后可以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将相关课件共享在网上, 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复习。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获得大量的习题, 选择其中合适的习题,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 针对具体的知识难点和问题, 制作短视频, 这样给学生在课后复习课程内容提供帮助, 部分学生上课没有理解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来得到解答, 有效解决因学生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学习进度不同带来的教学难题。

四、教学实践及后续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尝试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实践上述想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即在上课过程中, 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比如让学生回答一些刚刚学过的内容, 在例题讲解过程中, 某些涉及到学生学过的知识点的步骤采取让学生主动解答的方式;允许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和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行为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 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2.重视例题和练习环节, 即重点通过例题讲解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接着通过及时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行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并解答他们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提升, 同时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3.重视作业和考试的反馈行为。将作业和考试的结果利用起来, 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分析指标。作业通过助教反馈学生的主要错误, 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评估, 并修正教学行为。试卷成绩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 明确自己在整个学期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和缺陷, 并在下一学期的教学行为中予以改进。

4.重视教学科研活动, 即测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 及时总结不合适的尝试, 并分析原因, 在下一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行为予以改进, 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上述方法后, 比较明显的收获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现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在教学初期的不积极得到一定的改善。说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并采用新的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数电课程的学习。

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目前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并分析总结将部分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最终给出了自己对未来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数字电路,现代化教学,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钱月, 宋春丽.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字电路课程的整合[J].科技信息, 2010, (03) .

[2]宋伟, 朱幼莲.“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11, (08) .

[3]岳小力, 张晓鹏.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4, (02) .

8.互联网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關键词:互联网思维;广告实践;教学改革

互联网思维是新媒体快速发展并由文化与新闻传播领域向社会各行业渗透的新格局下兴起的创新思维模式。广告行业是深受互联网思维影响的行业,近年来各种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频出。广告教育体系多年一直寻求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专业实践与技能训练环节是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广告教学体系的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基于此种考虑,广告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也都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形成与传统实践教学所不同的创新型模式。

一、广告教育及实践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从1983年开创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广告从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且很有发展前景的系统学科,广告教育也从零散、无序逐步走向系统、规范。目前不仅有本、专科广告教育,还有研究生、函授广告教育,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广告教育培养体系。

(一)新媒体时代的广告教育

中国的广告学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 1983~1992 年的起步阶段,当时只有两所院校开办广告专业,即厦门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1993~1998 年的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到 1998 年拥有广告学专业的院校一共是 51 所; 1999 年至今的继续发展阶段。

从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中国的广告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急速扩张的广告专业也给广告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学者丁俊杰也认为中国广告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开设广告专业的动因不清,学科定位不明晰,师资力量跟不上,专业设置无序,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经费缺乏,教学设备落后,操作设备能力差,教材陈旧,理论教学份额过重,对实践与操作能力训练不足等都成为了影响当今高校广告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

目前广告环境最大的变数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让广告业态及媒介形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相应改变。我国大部分广告专业院校已经对此做出了反应。比如增设与新媒体相关的广告类课程,设置或增加与新媒体结合的广告专业。但是总体上,这种应对新媒体而做出的反应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广告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广告教育的理念正在逐步从理论教学为主,转向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广告教育体系中的分量,广告教育界都在探索加强实践、实训的模式与途径。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缺乏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规划。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以授课老师为中心,缺乏课程之间的必要沟通,容易造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内容因课程而出现各自为政的割据状态。

2. 实践教学平台匮乏,资源有限。硬件上,国内高校广告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多依赖学校单方面的资金投入,缺少与社会及一线企业间的合作。软件上,很多在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师缺乏承接广告实操课题的技能与行业经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 教学形式上缺乏创新。实践教学技巧单一,形式雷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收效寥寥。

4. 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广告专业师资力量中,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引导和辅助力量有限。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广告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今天,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和互联网思维(跨界、用户、迭代、平台、社会化等)正在革新营销传播理念。广告行业呼唤具有系统策划、团队协作、高效执行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网络营销传播人才。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从理念上到行动上也都有了新的变革思路。比如2015年北京大学的实践教学直接引入腾讯广点通大数据管理通平台。这种实践创新行为可以算得上是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创新的典范。

但对于缺乏区域优势资源的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在互联网发展的大形势下寻求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实践的模式,这需要一些新的思路。

(一)最大化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公共资源

虽然对于地方院校而言,能建立与互联网平台中的品牌营销资源(如数据库、用户库及品牌推广平台)的合作机会非常有限,但互联网平台的公共资源是全面公开的。遵循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最大化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免费开放的公共资源,将之与广告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使学生从传统广告传播的专业实践情境中脱离出来,能够更深入、更切实地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专业实践具有怎样的特点,拥有怎样的发展态势以及如何展开。

(二)强调互动与反馈在广告实践教学中的地位

互动是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一种表现,强调主体间的互动,并藉由互动的速度和频率增强信息在交流过程中的力量。将重视互动的互联网思维引入广告实践教学中,是要求广告实践教学移除以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话语中心地位,提升这两大主体间以及主体内部的交流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互联网时期“教”与“学”的主体身份已经不再固定,而是随时发生着互换的可能性。广告实践教学中互动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活跃能保证广告实践教学形成态度和观念上的良性循环,确保实践教学高效高质地完成。

(三)寻求跨界合作的广告实践教学新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跨界才是玩出新高度的有效手段。广告实践教学改革也可以在跨界上做出新的探索。广告实践教学的跨界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即学科之间的跨越和学界、业界的跨越。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师力量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参与到广告实践教学中。与此同时,与业界建立良性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前沿的广告理论和业内人士优秀的经验在专业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能从职业素养上激发学生对广告行业的热情。

(四)提倡成果共享的教学模式

在广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践、课外实践和考试等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大量成果性产品。将这些作品集结起来,建立成果共享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主创学生的信心,使其多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和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对广告实际操作技能的运用水平,不断激发学生进行广告实践创作。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广告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如何探索和践行“互联网+教育”的战略构想,将信息技术、人的能动创造和社会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专业心智与个体品性协调发展的教学思路。较于互联网的快速前行,广告实践教学改革紧跟其后的步伐显得疲惫无力。这巨大的反差无疑提醒着我们去思考广告实践教学改革的困难到底在哪里。

其一,互联网将信息变成了最宝贵的资源,现代教育更是一场艰巨的资源争夺战。对这些因地域而无法获得优势资源的高校而言,需要转换观念,拓展思路,研究如何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可获取的网络资源,探索、开发潜在的互联网资源。

其二,互联网的发展让广告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更多的关投入。批量的数据分析、关键信息的抓取、消费行为的数据研究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广告专业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时代,没有硬件设备的保证,很多前沿性的实践改革就无法实施。

其三,互联网崇尚的共享精神应该成为广告专业教育革新的思考方向。互联网带来的广告行业变革,更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全面化、多元化和体系内的融通。高校广告专业教育需要实现泛专业化。泛专业化是以课程比例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各类学科知识在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学生专业学习的完成度,形成形散而神聚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

对于广告这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而言,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的实施都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保证专业教育的质量,唯有不断探索、挖掘符合时代需求和业态发展需求的广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才能让广告专业的高等教育拥有无限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Guohoa Wu, La Ferle, Carrie Wei-Na Lee. Advertising education in China: what do the professionals thin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0, Vol.19 Issue 1, P95-116, 22p.

[2]Maliszweski, Paul, Evolution of advertising education suggests changes in what employers expect[J], Business Journal Serving Southern Tier, 1997, Vol.11 Issue 22.

[3]丁俊杰. 我國广告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广告导报[J], 2002年第8期.

[4]黄升民,刘珊. “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2:1-6.

[5]许璐. 互联网思维的矛盾论[J].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4,04:41-43.

[6]姚曦,李春玲. 互联网、大数据、营销传播结构主义视角下我国高校广告教育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5,00:163-178.

上一篇:屋面防水工程劳务承包合同下一篇:2019文综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