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2024-07-14

五年级上国学教案(精选11篇)

1.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一

五年级语文匆匆教案学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题10匆匆型新授2时两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本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哪里、溜去、挪移、茫茫然、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使学生充分认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教学方法设计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一时组块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1、(配乐《青春之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组块

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组块

三、品读文,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1、过渡: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呢?请大家再默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组块

四、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过渡:是啊,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第四部分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在感受时间的来去匆匆这个环节,我这样重点品读以下句子:(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自己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A、随文理解:“凝然”的意思: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B、在读中感受排比句的好处。(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A、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多事物可以再来,惟有时间不会再来。B、在读中感受排比句的好处。(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A、运用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B、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A、反复吟读,体会作者情感。B、仿写: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A、随文理解“伶伶俐俐”的意思。B、指导抓住“跨”和“飞”体会时间的飞逝,把时间拟人化了。照片导入,引起回忆。提出初读要求。引导学生第二次读文,并渗透学习方法。引导体会重点品读的句子,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读文后,交流读懂了什么。默读文,找出表现时间匆匆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体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2、学生自读第四部分,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3、延伸朗读:是啊,作者不愿意白白走这一遭,你们愿意吗?请看(出示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

4、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组块

五、回归整体,加深感受。作业超市:

1、录制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读一读,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第二时组块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组块

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组块

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组块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组块

五、拓宽延伸练笔尝试。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2、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6)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如何叹息?)对于第四部分,我这样重点品读:(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随文理解“徘徊”的意思。在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随文理解两个“赤裸裸”的含义,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好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第二时导入时回顾上节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文,看这篇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推荐阅读:《背影》、《踪迹》新标第一网出示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自读第四部分,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联系实际谈收获。板书设计

匆匆来

去无影无踪

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后反思《匆匆》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适合朗读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堂,我的不足在于交流不够。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时,我采用了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领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 》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并且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阅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阅读能力不但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 还体现了其综合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对学生来说, 课堂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都有限, 要大量阅读并提高阅读素养, 主要途径还是来自课外阅读。

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如何?作为语文教师, 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二、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阅读调查问卷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可以更综合地考察其课外阅读水平。参加调查的是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发放88份问卷, 回收84份。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的家庭环境、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行为 (包括阅读时间、地点、来源、书籍形式、书籍内容、读书方式等维度) 了解目前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体情况。为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形式。

三、调查结果汇总 (表略)

四、调查结果分析

阅读态度。喜欢阅读的学生达到了95%, 这与整个学校的阅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有开放式阅读区, 教室里有图书角, 班级有固定的课前演讲、月书会等阅读活动, 无声的和有声的书香文化都在影响着学生。

阅读动机。有67.9%的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轻松愉悦。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并不强, 为提高成绩而阅读的仅占了2%。

阅读氛围。4.7%的家长从不看书, 19.1%的家长非常喜欢看书, 76.2%的家长在家只是偶尔看书。我们发现, 家长非常喜欢看书的家庭, 孩子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4个家长从不看书的家庭里, 有2位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只是一般喜欢。由此可见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阅读习惯。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时, 大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进行独立阅读, 其次是和伙伴们一起读书。

阅读量。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达到4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了66.6%, 这同样与整个学校的阅读环境有关系。学校开放式阅读区、教室里的图书角、中午固定的午读时间……这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保障。我们还发现, 每天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学生, 喜欢阅读漫画等娱乐类的书;每天阅读在20~40分钟的学生喜欢看科学类的书;每天阅读在40分钟以上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文学类的小说。在过去的两个月内, 3%的学生只阅读了1~2本课外书, 19%的学生阅读了3~5本, 79%的学生阅读了6本以上的课外书。这与前面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长的情况是一致的。喜欢阅读、每天阅读时间长的学生, 阅读量也较大。

阅读兴趣分析。66.7%的学生喜欢文学类的小说, 20%的学生喜欢科普类的书。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 他们所阅读的课外书都是自己想要读的书籍;老师和父母推荐的书, 他们兴趣不浓厚, 同学或朋友的推荐高于父母或教师的推荐。只有11.9%的学生喜欢漫画娱乐类的书, 这说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图像阅读转移到抽象的文字阅读, 阅读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思想。相对枯燥的教辅类课外书受欢迎程度居末尾, 这说明了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很弱, 与前面阅读动机的分析一致。

阅读评价分析。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有47.6%的学生赞同用最直观的阅读笔记的方式来反馈阅读收获。

五、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特点:五年级学生喜欢阅读, 为自己的兴趣而阅读, 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有自主意识;喜欢文学和科学类的小说;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阅读,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支持孩子的阅读。阅读动机、阅读态度、阅读习惯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较高的阅读动机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带来较高的阅读动机及积极的阅读态度。这说明在阅读活动中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性。

2.教育教学建议。

(1) 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调查表明, 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阅读动机、态度、习惯, 甚至阅读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议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在家里要有阅读的习惯;其次, 在亲子阅读中, 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感受;第三, 抽时间参加孩子在学校的阅读活动, 关注孩子的阅读展示。

(2) 创造学校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增加图书室开放借阅的时间, 定期更换班级图书角的书本, 保证学生的阅读资源;通过午读、主题书会、课前分享, 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3.幼儿园怎么上国学课 篇三

近年来,不少幼儿园都开展了国学课,办起了国学班。但是作为园长,我们应该去交给孩子哪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教国学?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国学?而国学经典教育到底是什么?

所谓国学经典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展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还孩子去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达到开发孩子的高度智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而经典,其指的是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人类文化精髓。在音乐中有音乐的经典、美术中有美术的经典......在我们国学经典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老子》《易经》《孟子》等。

我们幼儿园的国学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呢?我们如何开展分科分领域的去教学呢?至德国学全国首创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帮助幼儿园引进中国首部专业的幼儿园国学系统课程,最系统、最科学、最适合在幼儿园普及的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体系为国学教师一站式打造平台,让教师爱上国学。让教师轻松快乐教国学。国学幼儿园建设八大体系如下: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4.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四

xiaoxue.xuekeedu.com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裹着,《迟到》中爸爸那温暖的眼神,《秋天的怀念》中妈妈那声嘶力竭的呼喊,《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那一沓沓的家信,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今天,让我们随着这秋日的落叶一起梦回唐朝,与唐朝著名诗人张籍一同吟诵一首古诗——《秋思》

1、板书课题。

2、一首诗的诗题就像是诗的眼睛,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所以咱们在读诗之前一定的好好读读题目!

3、指名读。并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4、师:是啊,这是张籍在秋风乍起,落叶纷飞时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诗。在宋代王安石眼中思念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思念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思念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品味一下吧!。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xiaoxue.xuekeedu.com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读诗。正音:见重

3、全班齐读。

4、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5、师:同学们,古诗的朗读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同学们,你们也能这样有节奏的读这首诗吗?自己在小组里面试试吧!

6、小组练读。指名小组读,齐读。

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咱们要想读好诗,还要做什么准备啊?对,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自学方式,自由研读古诗吧!弄懂诗意。

7、指名交流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

2、学生自由读悟。

3、交流。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xiaoxue.xuekeedu.com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见到的是秋风后面那不可见的——家。那么,就请你把悲哀、思念---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吧。读:

张籍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大家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再读。

师: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他表达的是什么心情呢?

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师: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

小练笔)

xiaoxue.xuekeedu.com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意万重”吧!齐读前两句。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秋思,秋思,思还藏在哪里呢?(板书: 说不尽又开封)

师:捎信人马上要走,所以匆忙之间----(指板书,生读:说不尽),因为意万重,所以----(指板书,生读:说不尽)

3、师:我们再来看“封”字。“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把信封上。那“开封”就是----“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打开,又合上,又打开……诗人为什么要重复这样的动作?

4、师:(课件)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诗人张开手要从捎信人手中拿回家书,在要回这封信的同时,他会和捎信人说什么?

5、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书就是诗人与家人沟通的唯一渠道啊!这封价值抵千金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他还会和捎信人说什么?

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年年想回去,却年年不得行!这封饱含着万重意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

xiaoxue.xuekeedu.com

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他还会和捎信人说什么?

9、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有多少话要问,有多少情要表达!这封分量沉甸甸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

1、这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会变,看,当年迈的母亲思念自己远在他乡的孩子时,她会轻轻的吟诵——师诵读。

2、当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惫、孤独的时候,她会轻轻吟诵——生诵读。告诉远方的亲人,她虽身在他乡,却心在故乡。

3、当独自在家的孩子想念远方的父母时,他会轻轻吟诵,齐诵《秋思》。用这首诗带去自己的思念。

五、拓展升华。

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瞧,这是唐朝另一位诗人岑

xiaoxue.xuekeedu.com

参的《逢入京使》,和张籍的这首诗比较着读读,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读,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就读出了这两首诗中共同的情愫——思乡之情。是啊,张籍的思念是那封抵万金的家信,岑参的思念是一句淡淡的“平安”。就是这极平常、极平淡的事物、动作,却承载着一种不平常、不平淡的思念之情。难怪王安石会这样评价:“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六、总结。

1、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2、配乐背诵。

作业:

1、将这首朴实的诗带到远方的亲人耳边,为他们背诵这首诗,寄托你的思念之情。

5.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五

xiaoxue.xuekeedu.com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主要是一些典型题目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形成对知识的更加清晰的脉络认知。促进知识在脑中的进一步建构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后反思】

6.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六

2*捅马蜂窝(节选)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提速)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xiaoxue.xuekeedu.com

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挖掘词句,以读悟情)

(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

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

(四)不顾一切:

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4.读这句话,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5.什么样的气势与架势。6.这是一只的马蜂。学生填空。

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一)配乐合读15段

(二)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三)因此作者说:

xiaoxue.xuekeedu.com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四)朗读、感悟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盼望 希望 渴望 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天天()„„ 马蜂却没有来;

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

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六)主题升华

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过渡: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五、重换题目,育人训练。(回文读书,深入理解)

1.请你自己读书,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在环几个其他的题目呢?

发生在我家后院的事难忘的教训难忘的一件事我和他们童年趣事

2、趣:什么有趣?捅马蜂窝无家可归被蜇三年才来 “趣”:经事明理人生回忆马蜂可爱的家

六、品味词句,动笔书写

xiaoxue.xuekeedu.com

这篇文章中又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再动笔抄一抄。

7.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所要求的想像、猜测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更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得以锻炼,空间观念会得到发展。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设计意图]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8.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八

教材简析

围绕单元主题“话说北京”安排了4项内容:练——通过辨析形近字组词,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写比喻句,体会分号的用法等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日积月累——通过读《故乡是北京》这首歌词,进一步激发对北京的深情,鼓励学生多积累;知识窗——通过阅读简介北京的文字,丰富对北京的了解;大家一起来——通过办墙报,让学生把与北京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通过4个板块(即“语文七色光”训练场、音乐厅、知识窗、实践园)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科整合,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字组词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形近字并学会使用;学习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使用分号。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强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北京的桥》。

2.同学们,听了这首美妙的乐曲,我们仿佛又走进了那充满古老色彩和现代气息的北京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乐园,学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领略首都北京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训练场

1.今天的“训练场”为同学们准备了3项内容,相信通过下面的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2.练习一:辨字组词。

(1)4人一组,完成填空练习。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归纳辨字方法。

(4)依据方法,进行拓展练习。

3.练习二: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xiaoxue.xuekeedu.com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课件出示3个比喻句。)

(2)读了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3)体会比喻句。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的好处:

①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我非常沮丧。

②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比喻句,认真读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沮丧的心情)

(4)学生读第2、3两个比喻句,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体会比喻的效果。

(5)拓展练习:

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学写比喻句:补充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略)

4.练习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句1,认识分号,学习体会分号的用法。

让学生认真读句子,思考这段话中描写了冬暖夏凉的新型面料的哪两个不同的方面?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思考、体验的过程后,很快就能捕捉到信息,找到正确答案。分别是面料又轻又薄时会感到凉爽和面料蓬蓬松松时会感到温暖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在写几种相类似的内容或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时,就应该用分号。教师板书分号,并让学生将分号填写在句1的相应位置。最后,让学生将其他标点符号也填写完整后集体订正。

(2)自学句2,学习使用分号。

让学生自由读句2,试着加上标点符号。

汇报填写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号的用法。

(3)在本单元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用到了分号,用心读一读。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音乐厅

在训练场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佼佼者,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七色光”音乐厅轻松一下。

1.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

2.多美的歌曲啊,这首歌和我们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北京的桥》都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写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3.多种形式朗读歌词。

4.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再次欣赏歌曲。

四、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办一期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话说北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继续漫步在“七色光”乐园,进一步了解北京。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知识窗

xiaoxue.xuekeedu.com

1.自由读“知识窗”中的短文。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实践园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组合作办的有关“话说北京”的手抄报,在墙报栏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巡回欣赏墙报,加深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评选“最佳小组”奖。

4.写一篇关于“话说北京”展览活动简介,写完后与同学年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四、小结

9.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九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琼珊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下来。文章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品格——舍己救人。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这篇围绕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写的文章,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小说的方法,既从“事、人、情”三方面进行把握,又让学生在赏读、研读过程中,感悟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生命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

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6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7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第3课时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田世国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病危之际偷偷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是他,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慈爱的母亲,使得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

2.田世国令我们感动,他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母亲铸就生命的支柱,用自己的奉献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去感受用生命铸就生命的动人故事。(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

3.教师简介作者。

[通过针对事例谈感受,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人性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按要求学习。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故事情节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想想各部分的大概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xiaoxue.xuekeedu.com

2.检查多音字读音:

记数倒着数看门人和颜料(指导读准四个多音字,并明确huó与huò的区别)

3.概括段意:

开端(1—3):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4—10):琼珊望着窗外的藤叶等待死亡的来临。

高潮(11—13):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燃生的欲望。

结局(14):贝尔曼病逝时揭示了叶子不落的秘密。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文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让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有利于学生快速理清文脉,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掌握阅读小说时理解内容的基本方法和最基本的写作顺序。]

三、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1.最后的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关系到她的生死)?相机解释“肺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交流出示句子:

A.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谈感受。

小结:窗外的常春藤经受了怒号的北风,倾泻的雨水,在漫漫的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让人感觉到悲凉。

(2)这悲凉的景物描写与琼珊有什么关系?

小结:用这悲凉的笔调来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3)带着悲凉的情感朗读句子。

B.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往下飘,往下飘„„

(1)请学生朗读句子,并说说应带着怎么样的感情读?

(2)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句中的省略号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感悟的情感。

小结:是啊!当时的琼珊是多么灰心,多么绝望,对她来说叶子是希望的象征,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对抗病魔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抗争,有所期待,所以最后的常春藤叶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小说讲求语句的言外之意,物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中抓住“常春藤叶”,让学生读懂景中之情,从而帮助理解人物内心,并在深层阅读中进入文本渲染的凄凉氛围中,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如果此时的你和苏艾一样都是琼珊的好友,面对已经灰心,已经绝望的琼珊,你会用什么话语来帮助她?

学生自由表达。

出示:“活着是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

指导学生朗读名言。

[让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来表达,进行劝说,符合语文课的“言意兼备”的特点。在自由表达后适时拓展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既是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又能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人物内心的体味。]

xiaoxue.xuekeedu.com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直入中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上节课我们对琼珊已有所了解,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贝尔曼,一起去了解他。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贝尔曼的句子。

交流出示:

A.这时老贝尔曼也来看望琼珊,他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他在艺术界是一个失意的人,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始终没有成功。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同情)

(2)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让学生朗读。

(3)此时的贝尔曼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你能想到他在担心什么吗?

小结:是啊,他担心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落了,担心琼珊是不是为此放弃了生命。

(4)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贝尔曼当时的心情?

B.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贝尔曼急切地在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画藤叶。)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小结: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连雨具也没有带,急切地为琼珊画上那片生命之叶,生怕在此期间琼珊会出什么事情,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

[本环节借助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形成丰富的表象来触动体验,并在推测中激发情感,感受贝尔曼的高尚品格。]

二、填补空白,丰满想象

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10自然段后面。)

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因为谁都不知道那晚的情景,作者不写贝尔曼老人作画的过程,反而可以加大想象的空间,体现出了侧面描写和含蓄描写的重要性。)

[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依据贝尔曼的人物个性展开合理想象,安排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化虚无的猜测为真实的展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他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在补充后进行质疑讨论,使学生以自身的阅读体验,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即通过侧面和含蓄描写

xiaoxue.xuekeedu.com

来凸显贝尔曼老人高大的形象。]

三、探究主旨,情感升华

1.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2.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

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10自然段后面。)

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因为谁都不知道那晚的情景,作者不写贝尔曼老人作画的过程,反而可以加大想象的空间,体现出了侧面描写和含蓄描写的重要性。)

[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依据贝尔曼的人物个性展开合理想象,安排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化虚无的猜测为真实的展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他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在补充后进行质疑讨论,使学生以自身的阅读体验,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即通过侧面和含蓄描写来凸显贝尔曼老人高大的形象。]

三、探究主旨,情感升华

1.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2.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

3.学生同桌讨论。

小结:一片叶子算不上一幅画,却超越了画的含义,它像一位神医,治愈了琼珊的肺炎,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贝尔曼老人善良的心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比期待了多年的杰作更有价值。

4.现在你是否知道文章为什么取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解释破折号。(贝尔曼老人的杰作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

小结:对于琼珊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她的精神支点,她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炬。对于贝尔曼老人来说,是他艺术的升华,是爱的结晶,是体现贝尔曼老人人生价值的不朽杰作。

10.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

体积公式推导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正方体的特点?

2.用8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木块摆成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思考,为探索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节省学习时间又提高学习效率。

三、方法应用 计算:

宽 高

体积 12m 5m 4m 1.5dm 0.8dm 0.5dm 8cm 4.5m 3cm

正方体 棱长

体积

0.9m

2.4dm

1.6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同时学生更深刻认识两者的本质。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学会反思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本质一样,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一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

答案 1.125立方厘米 2.500立方分米 3.96立方厘米 125立方分米

课堂检测B 1.2.3.答案:1.5670 块 2.5分米 不相等 3.36000块

11.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在观察、比较、分类、概况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熊猫吗?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饲养员叔叔在照顾它们的时候都特别仔细,请大家看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情况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讲授】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盛米粉的碗重20克,这只熊猫一次需要喂一碗米粉。提问:看着这碗米粉,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米粉重多少克?

追问:怎样能知道米粉的质量? 预设:用秤称

总结:对,生活中有许多称物体质量的工具,今天,我们就用其中的一种——天平来研究。

(1)播放微视频: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谁再来介绍一下天平的用法?

xiaoxue.xuekeedu.com

预设:一面放物体,另一面放砝码,当两边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保持平横,不相等时会偏向重的一面。

(2)用手势比划比划:两边相等、右边重、左边重三种情况。(3)演示1:出示天平图

师:天平在不放物体时,是怎样的? 生:保持平衡

师:如果用我们数学上的一个符号来表示,你选哪一个符号? 生:= 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用“=”? 生:两边质量相等时。

(4)演示2: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

师:现在我们把盛米粉的空碗放在天平的一边,另一边放2个1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

生:保持平衡 师:为什么平衡呢?

生:因为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学生说,师板贴相应的算式10+10=20 10×2=20 教师小结: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不仅表示运算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板贴:等式)

你能自己写出几个等式吗?

生汇报,师评价:你具有很强的举一反三能力,已经掌握了什么叫等式,你真棒!

(5)演示3:

师:把2个10克的砝码换成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生:不平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不相等 师:你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学生说,师板贴50>20 20<50

xiaoxue.xuekeedu.com

师;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那不相等的呢? 生:不等式

师:你的想法跟科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是太棒了!我们就叫它不等式,“>”“<”就是用来表示不相等的关系。

师:你能自己写出几个不等式吗?

(6)演示4:现在我们把碗里放入米粉,这时米粉的质量不知道,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说,师评价:你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扎实,马上想到用字母表示数了。

师:米粉的质量,我们叫它未知数,一般用字母χ来表示。如果米粉重χ克,那么碗和米粉共重多少克?

生:χ+20克

师:我们先放一个50克的砝码,天平怎样? 生:左边重了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0+χ>50 师:再加一个50克的砝码,天平又怎样了? 生:右边重了

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20+χ<100 师:把其中一个50克的砝码换成20克的,天平怎样? 生:平衡了

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20+χ=70 这时我们可以知道米粉重50克。

师:观察20+χ=7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生:等式

师:与上面2个等式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xiaoxue.xuekeedu.com

(7)你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下面天平中的等量关系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2χ=150,10+3χ=100 【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天平演示,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含义。

2.揭示方程的意义。

(1)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这么聪明,那能给黑板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吧。

请生上黑板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预设生:按照等式和不等式来分。师板书:等式、不等式 师:等式这一栏还能细分吗?

请生上黑板继续分,并说明分类依据(是否含有未知数)。师板书:含有未知数

师:看这一类(方程那一组),这些式子有什么相同点? 生:有未知数,是等式。

师: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贴课题和定义)一起来读读。

小结:未知数和等式是构成方程的两个要素,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2点。

(2).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谈话:同学们,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呢?试着说一说。

学生汇报:等式范围大,方程范围小;等式里包含着方程;等式是个大圆,方程是里面的小圆„„

课件展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用大圆小圆展示)小结: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发现方程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的学习能力。

3.了解方程的历史

xiaoxue.xuekeedu.com

我们学习了方程,一起来了解一下方程的历史吧?(课件出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感受到方程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练习】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你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练习1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打“√” 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师:大家都认识了方程,那么方程在哪呢?方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件出示练习2 2.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根据图意列方程

小组合作完成,要求:(1)每个组员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2)组长负责记录、总结、汇报。

4.讲方程故事

师:大家都能够根据数学情境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根据方程编数学故事吗? 大熊猫要考考大家呢。

从X-5=10,6x=30两个方程中任选一个讲故事。先在小组内讲,再集体交流。

生:老师现在不给你方程了,你能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吗? 师:在她这个数学故事中,有哪几个数量?

小结:已知数量是,未知数量是,抓住了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你编出了数学故事。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第1题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学生对方程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第2题则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3题列生活中的方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方程;第4题是开放题目,发散学生思维。

【活动】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xiaoxue.xuekeedu.com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说,包括知识、情感、小组合作等。)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上一篇:爱的唠叨四年级作文450字下一篇: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