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基础知识

2024-09-26

礼仪的基础知识(精选12篇)

1.礼仪的基础知识 篇一

赠送礼仪之馈赠水果的礼仪知识

在中国,人们探亲访友时,往往会带上礼物,馈赠朋友,以表达心意,交流感情。这些所馈赠礼物中,水果是较为常见的,但是馈赠水果也是有所讲究的。

春节到亲友家拜年,送上红枣、核桃、红果、桂圆四样干果,两红两黄,色彩调和,很讨人欢喜。红枣可蒸糕煮粥,桂圆、核桃可做年饭,红果用来消食,是开胃上品。盛夏到亲戚好友家去,送上一个大西瓜消暑,使人感到亲切。有人把哈密瓜、白兰瓜并送,吏合乎时令要求。探望病人时,带去黄元帅、红元帅、国光苹果,很是得体。这几样苹果,色调艳丽,形体肥硕,维生素丰富,而且寓有“祝君平安康复”之用意。探望老人,送上红杏、福橘、大蜜桃,用来祝愿老人吉祥如意、健康长寿。当礼物送到老人面前时,讲明食用这些果品的功效,老人更会欣然接受。

2.礼仪的基础知识 篇二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交礼仪,合并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的必要性

(一)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密切

《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若仅品格质朴, 而不注重礼节仪表, 就会显得粗野;若只注重礼节仪表, 而缺乏质朴的品格, 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在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 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可见,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 “德”成于中, “礼”形于外, “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

道德的内在要求和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一对矛盾中, 我们应该既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又重视外在礼仪形式的重要作用。正如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约翰所说的那样:“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无论什么事情, 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才能显得漂亮, 得到别人的喜悦。”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是空洞和无用的。

基于礼仪与道德关系的紧密性,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这二十个字的方针中, 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

(二) 现行德、礼分开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 大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 打架斗殴, 污言秽语, 信手涂鸦, 破坏公物, 迟到早退, 考试作弊。更令人不安的是, 有的大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 行为不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尊人为何物, 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我们的大学德育教育过大、过空、过泛, 德、礼教育脱节, 理论和实践分离, 难以“入耳、入心、入脑”不无关系。

现行的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弊端, 就是抽象性的道德境界方面要求的多, 具体的行为养成强调的少, 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 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 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大学生中这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

难怪2006年3月12日新华网报道了司富春委员的呼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三) 道德与礼仪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以礼“引”德。荀子说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 就具备了最高道德。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以礼“显”德。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 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即所谓“诚于中而行于外, 慧于心而秀于言”。

以礼“保”德。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 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 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 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 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 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 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礼”“德”结合, 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 引导大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 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知与行不统一, 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的可行性

(一) 二者的教学目标一致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的教学目标来看, 二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 培养出懂礼、知仪、行礼, 具有良好道德和优雅行为的, 综合素质高的全方位优秀人才。

近年来, 我们致力于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扩大开放。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 是非分明、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 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正日益成为我们扩大开放、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都承担着培养“内”“外”一致、“形”“神”兼具的优秀大学生的光荣任务, 分开教学, 地位不同, 显然不能顺利完成历史使命, 而合并教学则会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有经验可循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各自独挡一面的两门课程, 教学分开:前者在大一开设, 后者在大二开设。这样的课程安排不能很好地实现两门课程在功能上的互补, 导致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两者之间相互脱节。大学生在学习过后并不十分清楚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秩序规范方面各自所起的作用, 也不知道两者的联系, 从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二者约束个人的行为。为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 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即5号文件) , 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规定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教材以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 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 以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 成为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 合并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借鉴这一成熟经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两门课程的合并教学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人才是国家事业发达、民族昌盛的保证。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破旧立新, 与时俱进、不断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无疑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我们期待着能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参考文献

[1]杨中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7卷第3期.

[2]李霞.论知礼、行礼、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DB/CD].http://www.ilib.cn/AISSN~10044914 (2008) 0611402.html, 20090831/20091108.

3.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基础抓起 篇三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于2011年制订《文明礼仪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动全校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学校其他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76亿,他们的健康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学校在生源方面差异较大,构成复杂:一是来自本地农村家庭;二是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三是留守儿童;四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五是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存在问题的“待进生”。另外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文明礼仪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打好文明礼仪教育基础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学校从每学期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积极开展学生礼仪教育,狠抓养成教育。如学校召开文明礼仪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对学生提出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践行《弟子规》,学做人”这一教育思想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利用每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行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各班级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活动,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规范校园教育阵地,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规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细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师生帮扶结队等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同时,学校适时与村委联系,挖掘校外资源,通过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文明竞争风气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学生某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学生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学校也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学校要做的就是要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小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

4.面试礼仪的知识 篇四

1、要有时间观念。

任何人都不喜欢总爱迟到的人,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提前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把路上堵车等突发状况考虑在内。

2、出入场要有礼貌,应试者应先敲门。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进你的办公室,先敲门获得你的允许,你对他的好感度马上就会提升。

所以,应试者应该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面试现场。先向面试官打招呼,在面试官许可后入座。坐姿端正,不要将凳子坐满,1/3即可。双腿不要抖动,不要有小动作,小动作会展现出你的不自信。之后后镇定自信的做自我介绍。给面试官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离去时不要忘记说“再见”。

3、认真的聆听。

不要着急回答问题,聆听也是一种艺术。在与面试官交谈时不要左顾右盼,随意走动。认真的去聆听问题,思考面试官想从你的回答中了解到什么。面试的时候将手机调振动或者静音。

男士发型要简单、朴素、整洁,不要将头发留太长,前面留海不能过长,两侧头发不能盖过耳朵,后面头发不能盖过衬衫领子。男士不要留鬓角,不要留中分等。头发要保持黑色,切忌不要染发,使用黄色等其他颜色。

面部妆容

男士注意脸部清理,面前剔去胡须,避免给面试官邋遢的感觉;如有戴眼镜,应擦干净镜片。

着装

男士一般要着西装,以深色西装为最佳选择,会给人稳重、踏实的感觉,如黑色、灰色、深蓝色和藏青色。

西装

应聘者最好穿深色的西服,黑色、灰色和深蓝色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给人以稳重、可靠、干练的感觉。

最好选择天然织物做的衣服。人造织物的光泽和质地一般会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通常不如天然织物做的衣服那么有吸引力。当然,对于刚毕业的男性应聘者来说,也没有必要买很贵的西装。

衬衫

正装衬衫主要以高质精纺的纯棉、纯毛制品为主。对于毕业生应聘者,也可选择以棉、毛为主要成分的混纺衬衫。最好不要选择以条绒布、水洗布、化纤布制作的衬衫。

与西服配套的衬衫,最容易选择的颜色是白色,因为白色衬衫比较好选择领带。初次之外,单一颜色的衬衫也可加以考虑,如蓝色、灰色、绿色、黑色等。最好不要穿格子、碎花图案的衬衫。

在选择衬衫的衣领时,应与个人的脸形、脖子及将打的领带结的大小结合,不能使它们相互之间的反差太大。立领和异色领的衬衫不适合于同正装西装相配。

正装衬衫必须为长袖衬衫。春、秋、冬季,男士面试最好穿着正式的西装。夏季则要穿长袖衬衫,系领带,不要穿短袖衬衫或休闲衬衫。

正装衬衫以无胸袋为佳。若穿着有胸袋的衬衫,最好不要再胸袋里放任何东西。

领带

制作领带的最高档、最正宗的面料是真丝,但除了真丝之外,还可选择尼龙制作的领带,只是其档次较低。

领带宜选择保守一些的,如传统的条纹、几何图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多彩领带一般不要超过三种颜色。

打领带结的基本要求是,要领其挺括、端正,并且要在外观上呈倒三角形。领带结的具体大小,最好与衬衫衣领的大小成正比。

鞋子

与西装配套的鞋子,只能是皮鞋。且皮鞋的颜色,应该为深色、单色,黑色皮鞋为最佳选择,因为黑色皮鞋能配任何一款深色西装。在面试前,把鞋子擦干净,并且上些鞋油,要检查鞋子是否是完好的。因为光亮的鞋子不仅能够体现你专业的做事风格,还能体现你良好的职业素养。

袜子

穿西装、皮鞋时所穿的袜子,最好是纯棉、纯毛制品,颜色以深色、单色为宜,最好是黑色的。白色的袜子与西装、皮鞋的颜色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好不要穿。也不要选择过分“扎眼”的彩袜、花袜或者其他颜色的袜子。且袜子的长度要够长,当你在坐下时,不至于使你露出有毛的皮肤,这样十分不雅观。

配饰

可戴手表,其他配饰不建议佩戴。公文包不宜过大。

皮带要和西装相配,一般选用黑色,且皮带头的样式要简单。最好不要使用休闲腰带。

眼镜要与自己的脸型相配,且镜片要拭擦干净。钢笔最好不要插在西装上衣的口袋,因为西装上衣的口袋是起装饰作用的。同时,其他小饰物也不要太多,如果有的话,应尽量与西服颜色相配,否则,会给人杂乱无章、格调不高的感觉。

言谈举止

不要打断面试官的说话或抢话头,会让面试官认为你不尊重他。

对面试官的提问应予以重视,听清楚问什么再回答,不要答非所问,对每一个面试官的提问要一视同仁。

答题时不要有类似抿嘴、吐舌头、眨眼睛的小动作,语速保持适中,语气要抑扬顿挫。

避免出现过多的语气词,如“嗯、啊、喔、啦”等,通过反复录音,纠正自己的缺点。

其他需要注意的细节:

男士求职者在面试时,要保持头发的整洁,面试之前要对头发进行精心梳理,不要给人油光发亮、湿淋淋的感觉。发型要简单、朴素,不要留鬓角,最好不要染发、烫发,且在面试时,最好不要疏中分头。头发不能长至压着衬衣领子,这会给人不卫生的感觉。

手是人体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也常常是人们目光关注的焦点。因此,在面试前,要注意手部的清洁。男士最好不要留长指甲。

男士面试着装的几点禁忌:

1、面试时,男士不能穿背心、短裤、凉鞋或拖鞋,更不适合赤脚穿鞋;

2、男士所穿的西装、衬衫上的商标必须要拆掉;

3、衬衫一定要干净、挺括,不能出现脏领口、脏袖口;

4、衬衫袖口应长于西装袖口1厘米左右;

5、系好领带后,领带尖千万不要触到皮带上;

6、衬衫领开口、皮带袢和裤子前开口外侧线不能歪斜,应在一条线上;

5.交谈的礼仪知识 篇五

人的面部可以作出多种多样的表情,每种表情又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它往往是讲话者情绪变化的显示仪或思想表达的暗示器。

交谈中表情语的作用是奇妙无穷的。特别是作为面部表情之一的微笑,更具魅力,它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通过微笑,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和感情。它往往在一瞬间,就能使双方得以沟通,建立友谊、融洽关系,助你事业成功。如希尔顿旅馆的“微笑服务”,就使它的生意越做越好,长盛不衰,誉满全球。

面带微笑的交谈,可使听众感到信任和亲切,活跃交谈气氛。当对方有不友善的表情时,你可以通过微笑让他重新认识你。

6.春节拜年的礼仪知识 篇六

打招呼

一岁:一岁以下孩子多半还不太会说话,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语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可以说“恭喜发财”、“恭贺新年”、“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父母要体谅。

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如何收红包

二岁以下:二岁以下的孩子,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当别人给他时,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让他知道步骤就成,之前可多练习这些步骤。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开始知道红包内是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买东西。二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们说好不要拆红包,做到便有奖励,否则便会惩罚,并给他们预备一个袋子去拜年,用来放置红包。

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礼仪其实最考验父母平时教育孩子情况,因此,春节前,父母就得对孩子稍做“规矩”,免得到时尴尬。

当有人来拜访或者去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应该等待所有的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来吃,不能跑来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边玩边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拣,更要小心夹菜,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说他吃饱了,爸妈就不要再劝他吃,也要帮助他拒绝其他亲友的劝吃,这是对孩子自己感觉的尊重。

如何接受糖果

三岁以下:亲戚朋友总爱请小孩子吃糖果,不给他们会于心不忍。可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处,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岁以上:事前定下规矩,每次外出做客时,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奖励,否则就要承担后果,要剥夺他一些喜欢做的事或东西,不过事前也要说清楚为什么,孩子才会服气。

如何不害怕出门做客

7.礼仪的基础知识 篇七

遵行礼仪就必须在思想上对交往对方有尊敬之意, 有乐贤之容;谈吐举止上懂得礼仪规矩;外表上注重仪容、仪态、风度和服饰;在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 还须遵循一定的典礼程序等。孔子说:“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礼仪虽然对人有较强的约束力, 但它却是一封永恒的介绍信。孟德斯鸠曾说过:“没有绝对的自由, 规矩是束缚我们行为的, 同时也是给我们的自由以保证的。”在现代社会, 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 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 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 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关系纽带。

中国历来讲究尊卑位次排序, 如果安排不妥, 会引来不少误解和麻烦。位次排序问题, 实质上是左右与尊卑问题, 有其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历史和时间的行进有必要对左右尊卑, 特别是位次排序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中国古代的左右尊卑简述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左与右的区别是上下、尊卑、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 表现在各种礼仪场合。左右与尊卑,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左尊右卑

《左传》桓公八年:“季梁曰:‘楚人上左, 君必左, 无与王遇, 且攻其右, 右无良焉, 必败。’”楚国以左为尊, 左军的势力比右军的势力大, 因而季梁建议进攻力量薄弱的右军。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 冬用雉, 夏用鱼, 左头奉之。”“左头”是头在左, 又称“左首”, 以示尊重。《礼记·曲礼上》:“执禽者左首。”郑玄注云:“左首, 尊。”孔颖达疏:“禽, 鸟也。左, 阳也。首, 亦阳也。左首, 谓横捧之也。”

古代的宫殿、府第、牌坊等建筑亦可见崇尚文治时期以左为尊。孔庙始建于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 进了孔庙门, 有一条用精致石头铺成的道路, 那是皇帝步行的道路。石路的左边是文官走的路, 石路的右边是武官走的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又改以左为尊。《明史》:“甲辰正月, 初置左、右相国, 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 (1367) 命百官礼仪俱尚左, 改右相国为左相国, 左相国为右相国。”

清袭明制尚左。《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席次安排:“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见王夫人来了, 方安设桌椅……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 探春左第二, 惜春右第二。”虽为小说, 实为现实生活之再现, 左位为上, 先左后右。清朝官员, 一般以满人提任左职, 汉人出任为右职。

由此大致可见, 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

2、右尊左卑

《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右学是大学, 左学是小学, 国老尊于庶老, 右学尊于左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功, 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

《汉书·田叔传》:“上尽召见, 与语, 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这就是成语“无出其右”的来源。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 仕诸侯为左官, 居高位为右职。”

《元史·仁宗纪三》载:“延祐 (1317 年) , 仁宗任命合散为右丞相, 合散言:‘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 合散回回人, 不厌人望’, 遂恳辞。制以宣徽使伯答沙为中书右丞相, 合散为左丞相。”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左右》:“元左右丞相、左右丞、则以右为上。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 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由此大致可见, 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

以上分析仅为依史料记载、文学作品等得出的初浅见解, 实际情况远为复杂。

若就主流文化论, 现代人一般认为“古人尚左”。我个人认为主流文化论尚左有以下原因:A、古人有“天道尚左”的宇宙观, 并将左尊右卑的概念延伸到一切具有左右分别的情况。当时是父权社会, 男尊女卑, 因而男左女右。稍后重文轻武因而文左武右, 清代故宫文华殿在西 (所说的尚左是以建筑物坐北朝南且朝大门方向看为准) 。B、依据史料记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唐、宋、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 几个朝代的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在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思想观念对后人的影响恐怕也是远大于其他朝代。中国上下几千年, 左右尊卑问题随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区别、习俗的不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差别。尊左与尊右, 应区别具体情况, 笼统地说古人尚左或尚右都是片面、简单的。

二、中国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尊卑排序

借古鉴今, 通过以上分析弄清楚了中国古代对左右的尊卑情况。根据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建议下面对于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排序作进一步分析, 更好地了解次序排列在中国现代的情况。礼仪中的左右尊卑排序没有明确的规范, 《机关文明礼仪手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年8 月第一版) 认为, 目前国内排定主席台位次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 (这是应有之义, 勿须赘述) , 二是中央高于两侧, 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1、领导为单数时的座次排序。这种情况排位较为简单

第一种:1 号领导居中, 2 号在1 号左手位置, 3 号在l号右手位置, 如此类推。由于会议主席台一般为单数, 而我国最高层级的会议大多如此排序, 所以这种排法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采用, 是使用得最多的位次排序。如下所示:

2、领导为偶数的座次排序

主席台领导为双数时的座次排序较为复杂, 可以以十一届三全会为界前后两个阶段论述。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以主席台中间线分开) 尊右有时也尊左, 左右无严格界限。

①尊右。如下所示。

(2) 有时也尊左。如下所示: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分两种情况, 一是以左为尊, 二是以中为尊。

第一种:以主席台中间线划开, 以左为尊。这种情况最为多见。

第二种:以中为尊。1 号领导位居正中;两边领导左单右双亦可, 左双右单亦可。这种排法比较保险, 跟领导为单数时排法基本相同。具体排位时, 单数一边领导位距可适当疏一点, 双数一边密一点。领导多时, 左右两边看不出区别。

此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左右皆尊。如下所示:

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礼仪规范, 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做法, 为全国提供了范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排列, 让我们看到了左右次序的趋势。只要掌握以上的规则, 就能运用自如, 礼貌得体。左右, 乃是一个方位, 跟尊卑联系在一起, 不过是人为赋予的含义。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古往今来, 由东到西, 左右的尊卑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只要正确看待, 这个变化不过是参差多态的一个符号和色彩。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 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 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位置尊卑方面的传统、现代进行了初步描述。

关键词:礼仪,左右尊卑,座次排序

参考文献

[1][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2][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3]杨琳.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 1996年夏之卷总第12期.

[4]康清莲.左右尊卑的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 2009, 5.

8.礼仪课堂(六):礼仪的训练方法 篇八

2以小促大,家长关注细节。例如:在街上,吃完水果和冰棍等,要有意识地把果皮和冰棍杆扔到垃圾箱里,不要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时,当别人给自己的孩子让座时,要引导孩子说谢谢;看到环卫工人或园艺工人顶着烈日清扫街道、美化环境时,要告诉孩子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之中。

3以无胜有,家长创造环境。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环境,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篮。

4以练导行,家长强化训练。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训练孩子,而且是长期的、持久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风度气质是长期训练之后形成的。作为家长,必须时常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重复性地礼仪训练,例如:要训练孩子在遇到老师同学时,主动打招呼;需要别人帮助或得到帮助时,要说“请……”或“谢谢!”这样才能强化孩子的礼仪意识。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总而言之,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实际上是一种习惯,它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坚持,家长首先要学会改变,要努力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从观念开始,改变从自身开始,改变从小事开始,改变从此时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行端正、彬彬有礼的文明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9.参加会议的礼仪知识 篇九

一、参加会议的礼仪

会议的种类分为例行的工作会议、专题性会议、联席性会议、布置工作和总结性会议和各种座谈会,如报告会、讨论会、恳谈会等等。

1、一般与会者礼仪

对于参加会议的公务员而言,在开会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礼貌、礼节。(1)开会之前

公务员在会议召开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守时。公务员在参加会议时,一般在规定的会议时间之前提早五六分钟进入会场,不要迟到,迟到可以视为是对本次会议不重视或是对会议主持人以及其他与会者的小视与不尊重。确有其他原因迟到的,要向主持人及与会者点头致歉。

②仪表。公务员衣着应以正式上班服装为主,穿着不可过于随便。如果是户外会议,应事先询问主办单位是否可着休闲服。

③举止。公务员在参加会议时,坐姿端正些,不可东倒西歪或趴在桌子上。不要搔首、掏耳、挖鼻、剔牙、剪指甲,甚至把脚从鞋里抽出来抠脚趾头。室内若无烟灰缸,表示不能抽烟。

④若在会议开始前,主席仍未介绍与会人士,你可主动伸手和左邻右舍的人握手,并且进行自我介绍。

(2)会议进行时

会议进行中,也有不少礼节是公务员所要注意的

①会议进行期间,公务员应认真倾听报告或他人发言。择要做好记录,对深入体会和准确传达会议精神有很大帮助。携带寻呼机和手机进入会场,在会议开始时应予以关闭或调至振动档。开会时,在下面闲聊、看书报、摆弄小玩意儿、抽烟、吃零食、打瞌睡或随意进出会场,都是切忌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②在会议进行中,出席者要发言时,应先举手,这是发言的礼貌。发言时应对事不对人,勿损及他人的人格及信誉。会上发言时,应口齿清楚,态度平和,手势得体,不可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或口出不逊。

③在大型会议上发言,准备要充分,态度要谦虚,发言开始时要向听众欠身致意。发言内容要求做到中心突出,材料翔实,感情真实,语言生动。力戒自我宣传,自我推销,更不能有对听众不尊重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发言要严格遵守会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发言结束,要向听众致谢并欠身施礼。如参加小型的座谈会、研讨会,发言要简练,观点要明确,讨论问题,态度要友好,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不同意见,应求同存异,以理服人。不要嘲讽挖苦,人身攻击。

④别人发言时不要打岔。如有问题可举手,经过会议主持人认可后再发言。⑤不可否认的,开会有时很闷,但别在大众面前打哈欠、频频看表、身体动来动去、把玩手上的笔或闭上眼睛等,这些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会议结束后

会议结束后,公务员要按顺序离开会场,不要拥挤和横冲直撞。

2、其他会议参加人礼仪

其他会议参加人,主要是相对于一般与会者而言的,包括主席台就坐者、会议发言人、会议来宾等。他们除了应遵循一般与会者所遵循的礼仪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需要遵从。

(1)主席台就坐者礼仪

主席台上的就坐者,应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进入主席台时,应该井然有序;若此时参加会议者鼓掌致意,主席台就坐者也应该微笑着鼓掌作答;有些会议,座位上或主席台的长桌上已标明就坐者姓名,就应按照会议工作人员的引导准确入座。会议进行中,主席台就坐者应该认真倾听发言人发言,一般不要再与其他就座者交头接耳,更不能擅自离席,确有重要和紧急的事宜需提前离开会场,应同主持人打招呼,最好征得其同意后再离席。

(2)会议发言人礼仪

对会议发言人或报告人来说,其礼仪主要表现在发言要遵守秩序。若话筒距离自己的座位较远,则应以不快不慢的步子走向话筒。不要刚一落座就急着发言。在发言之前,可面带微笑,环顾一下会场四周。如会场里响起掌声,可以适时鼓掌答礼,等掌声静落后,再开始发言。发言时应掌握好语速和音量,以使会场中所有的人都能听清为宜。发言或报告一般应使用普通话,不能大量运用方言土语。发言或报告中还应注意观察与会者的反应,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作相应的调整。比如,会场里交头接耳不断,就要考虑适当转移话题,或将发言、报告内容适当压缩,使时间尽量缩短。发言或报告结束时,应向会议全体参加人员表示感谢。

(3)来宾礼仪

对会议邀请的来宾来说,应遵守“客随主便”的习俗,听从会议组织者的安排,做到举止端庄,行为有度。如果在会议开始前或进行中遇到熟人,不能把注意力只分配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来宾中的每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是来宾就不遵守会场纪律,也不能有“高人一等”的表现。

3、与会者的十二个注意事项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际性的会议召开频繁。参加任何会议都须遵守会议规范,成功、顺利、合适的会议,是所有与会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以下是与会者应有的礼仪:

(1)准时或早到会场均可,但千万不要迟到。任何人都不宜存有晚到是“重要人物”的虚荣心理,这样会影响议程的进行。

若你是新人(会议新手),提早进入会场是有好处的,因为你可以向早到的与会者作自我介绍,联络感情;也可以多请教前辈,更深入会议内容,以提早进入状态。新人必须以友善且正式的方式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如告诉对方你是外地来的,你的姓名、代表公司或单位、负责部门等并出示名片。

(2)会议若因某人迟到而延后,不要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干等或显得不耐烦,可适时与周围的与会人士交谈,聊些与主题相关的事或时下流行的话题。

(3)到会场时态度应从容就绪,不要慌慌张张、一副对会议主旨摸不着头绪的样子。参加任何会议都最好事先将开会的目的、内容做一番深入了解,在开会时才能顺利进入状态。

(4)开会时若须发言,到会场时应将报告的内容及资料再整理、过目一下,并且要求管理人员再测试一下视听设备,以便会议进行时的报告发言能顺利无阻。

(5)如果要在会议中使用录音机录音,应于事前征求主持人同意,否则不宜擅自录音。若须录像,宜在会议开始前就架设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6)除了指定的会议记录人员之外,与会者也宜记下他人或自己的讨论及评论要点,以吸收别人的意见与经验“。但绝不要因无聊而打盹,也不宜随手在纸上任意涂写或玩弄纸笔,这些举动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7)不可任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应等对方报告到一段落或结束时再提出问题,对于对方的论点有听不清楚或不明了的地方,可要求对方再做说明。但无论任何发言,都应尊重议事规范,先举手等点名之后再说。

(8)在会场上要轻松流利地抒发自己的观点,尽可能避免紧张或词不达意。对于他人的见解如果不能认同,也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躁式的否定是粗俗无礼的,你可轻松摇头或在对方说完话之后,做一番平静的评论,以显示不认同。面对着其他与会者发表意见时,要注意用字的准确度,“我”是代表个人,而“我们”则是代表公司、团体或某些人。

(9)如果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或者容易紧张、害羞,可在事前将发言内容和意见写在纸上,请主持人或其他人代为发言,以免因发言杂乱无章或口齿不清而浪费大家的时间。

(10)要清楚了解会议室内能否吸烟,并尽量不抽雪茄。

(11)会场若供应饮料,宜用杯子喝,不可拿着罐子猛喝,而有不雅的仪态。(12)散会后要祝贺主持人会议举办成功,并称赞与会者在会议中的表现及发言,以表示对会议的重视及肯定。

二、参加国际会议的礼仪

有些公务员还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因而除了遵守一般会议礼仪之外,还应准备以下个人物品:

国际会议中不应随便向邻位的会员借东西,以防构成打扰别人的行为,因此参加国际会议应将个人物品准备齐全。以下是参加国际会议个人应备的物品:

(1)袖珍型计算机。(2)袖珍型记事历。

(3)笔、钢笔、圆珠笔、铅笔。(4)辞典。(5)文具盒(内有橡皮筋、回形针、大头针、胶带、小剪刀、尺)。(6)名片及名片盒(夹)(7)公文包。(8)个人电脑。

有些会议场所也会事前提供基本的会议用品,如便条纸、圆珠笔、发言条、资料袋等,也会请口译人员在现场进行同步翻译。有些单位会将所有与会人员的基本资料印成手册,以使每位参加者能很快的彼此了解。会议进行中应关闭自己的移动电话!寻呼机等”以免干扰会议议程的进行。

三、参加电子化会议

目前最新的会议潮流是举行可视电话会议,这种可视电话会议不仅可以节省旅途奔波的时间。住宿与餐饮的费用,更可以避免开会时的紧张气氛,也不必面对会议上可能发生的激烈辩论。

许多参加电子化会议的公务员看过电视录像重播后才发现,通过摄像机所展现的自己与平常的样子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服装通过摄像机会产生放大效果。如果男士穿着花格子的西装上衣,看起来就会显得十分刺眼;而未经修饰的圆脸女士,看起来则像被打肿脸一般。因此若不适应注意穿着打扮,一旦上了银幕,就会显得十分不得体。

会议上任何的表现,同样地也会被一五一十地拍摄下来: ——是谁在打断别人的发言? ——是谁不耐烦地在纸上乱画? ——是谁在搔头发。咬指甲?

摄像机可是一点儿也不放过,会完完全全地记录下来。

至于那些不习惯上电视的人,则会显得姿态僵硬、神情不自然、说话声音忽大忽小,也可能常常变换姿势,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10.送礼的技巧礼仪知识 篇十

1.选择的礼物,你自己要喜欢,你自己都不毒欢,别人怎么会喜欢?

2.为避免几年选同样的礼物给用一个人的尴尬情况发生,最好每年送礼时做一下记录为好。

3.千万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礼物转送出去,或丢掉它,不要以为人家不知道。送礼物给你的人会留意你有没有用他所退的物品。

4.不要打算以你的礼物来改变别人的品位和习惯。

5.必须考虑接受礼物人的职位、年铃、性别等。

6.切勿直接去问对方喜欢什么礼物,一方面可能他要求的会导致你超出预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看他的意思去买,也可能会出现有所偏差而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7.切忌送一些会刺激别人感受的东西。

8.即使你比较富裕,送礼物给一般朋友也不宜太过,而送一些有纪念的礼物较好。如你送给朋友儿子的礼物贵过他父母送他的礼物,这自然会引起他父母的不快。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难以负担的精美礼品,内心会很过意不去,因此,退礼的人最好在自己能力负担范围内较为人乐于接受。

9.谨记除去价钱、挂牌及商店的策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徽的地方更能!出送礼人的心意。

10.考虑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你进的礼物。礼品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奉献于神灵。

内容、时机、方式”

送礼,再怎样含蓄,目的也是打人情关系,要有效果,能为自己带来些什么!

1.内容

即,送什么?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常见的选礼指导是“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道理明,执行难,洞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需要有足够的条件,或者很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时机

以给客户送礼为例,时机包括:

1).何阶段送?比如潜在客户,为其送礼,目的在于拉近距离,以求获得多些机会。而潜在客户,特点是还比较敏感和具有排斥,即便有些关系基础!

给潜在客户送礼,有些销售员则想一开始的时候就先以送礼来通通关,而有些销售员则在看到些希望的时候通过送礼来推进,还有些销售员会将送礼作为临门一脚,更有很多销售员是签下订单后再送礼!

2).节日送,过节时给客户送礼,是个很好的机会,至少理由合理,避免动机之嫌。因此过节送礼,关键在于到底哪个节日送好呢?理论上当然是主流传统大节,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但主流节日大伙都在送,如何成为最闪耀,则是重点。

3).按主题送,比如结婚、生日、升职、乔迁、开张、以及各种宴派,这些也是很好的切入点,比起节日送礼更具专属性,且针对性更强,在选礼上也稍容易!

3.方式

就是怎么将礼传到客户手里,邮寄?亲自送?委托别人交递?

相比起前两点,方式的作用权重是最低的,但照样能拿捏有度,也能增色不少。

礼品分为几种类型

1、实用型:u盘,笔、本子、领带、钱包、香水、打火机、烟嘴、各类球拍等此类最常用。

2、摆设型:台历、招财猫(类似的有牛、羊什么的吉祥物)、水晶摆设,水晶工艺品等。

3、代币型:交通卡(当然是充了值的)、手机充值卡、各类超市代物券此类礼物好处不用多说,送者方便,收者实惠!

4、收藏型:结合年代和事件的而富有内涵的礼品,例如奥运官方发行的礼品。

5、卡通型:小朋友或者情侣喜欢的礼品类型,如:迪斯尼礼品和卡通礼品。

11.礼仪:礼貌的高度 篇十一

一双“懂礼貌”的高跟鞋,也许未必会带你去想去的地方,但是肯定能让你待在想待的地方。金融危机阴云的笼罩下,欧美各大公司的着装规矩也都变得保守有加。足下这方小面积,礼仪也开始复古了。

可以有多俏:材质

在不太保守的公司内或酒会、派对上,低调奢华的金色、暗紫、暗红色,除了显示大气,也能展示你在职场上的灵活与通融。鲜艳抢眼的颜色,在办公室里还是有些过火的。

真皮鞋是职业女性的上上之选,漆皮会增加时尚感。但丝绸、人造纤维类布鞋,或者花哨的皮鞋,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喜欢装饰的女性,可以选择带方形装饰品或带金属扣、铁链的款式;而带花朵图案或印花那些强调妩媚的,以及圆头鞋、带蝴蝶结装饰的鞋或平底鞋,年轻、职位较低的女性穿去办公室也可以。

那些不够时尚的现实……

像《女人帮》里的刘玉玲、像《豪斯医生》里的cuddy一样踩着10cm以上的高跟鞋去上班?很好很梦幻,但已经有若干现实中的女性高管对此发表过反对意见了,曾担任麦肯锡公司高管的Johanna说这是“绝对不切实际”的。

穿着它们去鸡尾酒会、见闺密、电影首发会吸引眼球吧。无论如何,它们的风光在办公室之外。更请考虑在T台秀上摔倒过的娜奥米等一干模特们,如果你在上班途中或者办公场所崴了脚,还能找谁哭去?

可以有多潮:款式

不少公司已经改变了鞋不露趾的规定,除了经典大方,越来越多的款式——鱼嘴的、尖头的,甚至凉鞋都涌进了办公室。

不过大面积露肤、类似拖鞋的凉鞋,依然不受职场待见:何况穿着它们,像名模吉赛尔那样,在重要场合鞋脚分离,也不是什么愉快事。

尖头鞋会显得女人味十足,但追求舒服总是选稍大鞋号的潮人,也要注意别像张曼玉在戛纳那样松鞋后甩手袋掉手机了。

可以有多靓:细节

船鞋、系带鞋是办公室的大姐大和霸王花,穿起来舒适大方,配裤装和裙装都相宜。不过别忘了,穿袜子也是正式的礼仪要求。穿裙子应配穿长统或连裤丝袜,颜色以肉色、黑色为宜,颜色需比鞋子颜色浅,且袜口不得短于裙摆边。

露趾时髦的同时,还请别忘了注意到细节需要清理干净脚趾,在办公室并不适合太艳丽的甲油。还要注意甲油的磨损程度。

至于在严肃的工作场合里,还是暂时请你的时尚触觉休息休息,露趾露肤的时髦鞋走开,以免对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

可以有多高:标准

出差、讨论会或者商务旅行,需要经常走动的工作场所,低于4cm的粗跟、稍微宽松的鞋款会让你既干练又舒服,也不会在结识重要人物时给对方过大压力。5-8cm的鞋跟,对于“坐”班一族,也未尝不可;喜欢享受高度,又不愿意太招人耳目的,可以选择用长裤包住超高后跟。当然,如果办公室的其他人海拔都比较低,而你又鹤立鸡群的话,还是请顾及他人的心理感受。

细跟鞋会让你显得高挑优雅,但最好不要在极其重要的商务场合带上它。人行道地砖、马路小坑、下水道盖子、演讲台和楼梯的缝隙,都是嫉妒它的敌人。可不要因为卡在某一个小地方,影响了你的大前途。

32%

12.礼仪的基础知识 篇十二

一、礼仪是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 社会的和谐也首先是人的和谐。“人和”, 取决于人的素质, 而人的素质, 则需要文化的影响。《易经·贲卦》之《彖传》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的要点就在于“化”字, 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由此来说, 打造和谐社会的工程, 就是打造人心的工程, 而打造人心的工程, 就是打造和谐文化的工程。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系。1983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 曾一语中的的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 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 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 西方盛行宗教信仰, 人们的言行规矩都受上帝左右;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宗教意识淡漠, 人的言行举止受大众的礼节习俗约束。从古代中国的家庭到家族, 再到国家, 都是按照“礼”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从国家典章制度到人们生活中的建筑、服饰、行为交往等等, 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数千年来, 在礼的教化下, 中华民族形成了忠恕诚信, 温柔敦厚, 勤劳俭朴,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善良淳朴的民族性格。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所特有的人文传统, 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所独具的民族品牌。正如有人说:它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 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二、礼仪具有整合社会功能和政治法律的作用

孔子说“礼仪立, 则贵贱等矣”, “礼达而分定”, “礼可以安国家, 定社稷”, 并明确提出“礼之用, 和为贵”的思想。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 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在古代, 它做为一种法度, 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据史书记载, 早在尧舜时, 礼仪就已相当完备, “慎微五典, 五典克从”, “五典”即指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常之教”。在我国, 以“礼”治国的时代可上溯到西周, 在周代, 礼仪习俗发展得颇为繁杂, 渐成法定制度, 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文化, 是古代中国“礼”制建设的集大成者。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明确地记载:“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纷争辩论,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宦学事师, 非礼不亲;班朝治军, 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 供给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 (9) 言简意明, 道出了“礼”在道德修养、导民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显示了“礼”是标明社会秩序、规范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儒家还提出了许多各具含义和作用的礼节。它们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 其目的, 都在促使人心向善, 敦厚庄敬, 相互和睦。这对于陶冶人心、改善人际关系, 稳定、和谐与发展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礼”以尊敬为前提, 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 体现的是“法”的功能;“乐”以和顺为先导, 使社会“充满活力”, 体现的是社会的“民主”氛围。“礼”在古代, 其本身就具有“法”的作用, 代表着法的公平正义, 在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也有着明显的作用。“法治”主要靠外在强力来维持秩序, 而“礼治”靠人人礼貌规矩而获得秩序, 也即通过“教化”产生“内化”, 达之自律。“明礼则守法”, 明礼的人, 就能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四勿”是一个人道德高度自律的体现, 如果人人都能以“四勿”来律己, 社会上就可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心”生“敬”、“敬”生“礼”、“礼”生“和”;反之, “非敬”生“非礼”, “非礼”生“争斗”。所以, 普及礼仪文化教育, 加强礼治, 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净化人的心灵, 纯正社会风气, 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礼仪具有激励社会个体成长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 《荀子》也言:“礼之于国家也, 如权衡之于轻重也, 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皆在强调“礼”对做人、做事、治国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证件丢失登报声明下一篇:与读书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