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2024-10-02

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共8篇)

1.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篇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谈你是如何(或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所以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也需要学生更新学习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其关注的焦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向了素养,其根本的意义就在于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升华的过程,而变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呈现素养提升。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单向性的,而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是教与学的综合,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教师敢放手,学生爱参与,课堂才一定会有惊喜。

一、改变教法 积极实践,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用全部爱心呵护学生创新的嫩芽是我行动的指南。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佳得教学效果,是我的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1.运用图画进行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枯燥的文字,如果机械识记,对于初中级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我将历史与图画结合起来,将生字具体形象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趣。

2.运用音乐进行教学。

我将学生熟悉的曲调纳入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就用《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团结抗战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这问就是一种自觉寻求合作、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利用环境因素来帮助自己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生字、新词以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自如,这就要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结合任务,围绕知识进行交流,我就设计了一些相互合作活动,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发了学生交往的潜能,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形成了学习上互补。有时在处理作业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让各小组代表做出,再让本小组进行讨论判断正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个学生都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

二、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三、师生合作,调动情感,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只有和谐相融,生命才有不竭之源。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乐学,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1、要有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教的语文学科上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要有爱心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历史课上,我常与学生一起表演历史短剧。经过一段时间,我可喜的发现孩子们敢想敢说,主动和老师交往,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喜欢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有童心

富有童心,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改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时间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2.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篇二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思路践行高效课堂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与学习化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当然,这种联系千万不能理解为简单地列举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物质,而应精心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蕴含相应知识现象或物质作为“生活原型”;同时,大胆地从“生活原型”出发,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1:我在执教“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先用芝麻和玉米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逐步引导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这一问题展开探究,以利学生直观性感知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并诱发学生深层次地探究构成物质的原因;接着,我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列举出如何理解分子与原子关系以及构成物质的原因。其中,有一个男生如此举例:假如把物质比作一幢学生的宿舍楼,那么分子就是构筑宿舍楼构成大楼的砖头,原子就是水泥和黄沙。类似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物质的构成,诱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案例2:我在执教“氢氧化钙”一课时,先提出疑问:“大家都喜欢吃草鸡蛋的,不晓得你家的父母如何保鲜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双下手举起来了,有的说放冰箱里的,有的说鸡蛋可以吊放于水井里的,还有的说用稻草覆盖保鲜的……此时,我简要介绍了用石灰水保鲜鸡蛋的新方法,并要求学生讨论其中的奥秘,结果总结出如下结论:由于鲜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从而有效遏制了氧化而变质的现象,达到了保鲜的效果。

二、重视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好演示性实验,并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逐步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诸如引导学生学习氢气、酸碱盐、氧气性质以及催化剂概念时,绝对离不开教师的演示性实验。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时,一般都是兴高采烈的积极参与,但发现学生进行盲目操作时,每一个教师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因势利导的办法,及时指出、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现象,并指导这些学生慎密分析实验现象,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三、加强师生互动,陶冶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沸腾之时,丰富的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我们一定要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但是,不少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心理隔阂,甚至畏惧教师。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自身的安全感,即使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是错误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耐心的予以引导、鼓励,一旦发现闪光点就要及时予以表扬。在平时,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旦遇到一些偶发事件时,也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急躁、不发火,切忌使用惩罚、训斥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手段,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纠正错误方向,而且要尊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为学生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就要及时表扬;当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徘徊不前或者大退步时,也要主动找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走出学习过程中的“围城”。

3.基于“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探析 篇三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体验式”识字 培育

【中图分类号】识字教学;核心素养 【文献标识码】A

一、“灌输式”识字教学的困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识字、写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按照课标规定,低年段学生要求能认识1600个汉字,能正确书写800个汉字。由于存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等难点,识字学习并不容易。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采用“灌输式” 识字教学方法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然而,“灌输式”识字教学效率低,且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也相距甚远。因此,“灌输式”识字教学方式已陷入困境,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重传授轻体悟,学起来难

“灌输式”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学生畏难”等现象。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首要原因是老师抢着“教”,不等学生自己反应过来,他们就急匆匆地抢在前面,一股脑儿地灌输了。殊不知,离开了自我体悟、自我建构,没有内化的汉字识记,只能是消极的汉字识记,学生不但学起来难,而且也容易遗忘。这样的识字教学,背离了核心素养倡导的亲身体悟、自主发展能力要求。

(二)重趣味轻理据,懂起来难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论述了汉字的“六书”理据,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可见汉字理据研究由来已久。然而汉字发展到今天,由于形、音、义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现代汉字的构成理据削弱,如原先在古代汉字中占80%以上的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只留存了40%左右。因此,有人认为现代汉字的教学不必拘泥于遵循汉字的理据。“灌输式”教学中,任由学生随意拆分汉字,利用顺口溜形式进行记忆,但“趣味析字法”必须慎用,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汉字及汉字背后文化的误读。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映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撇开汉字理据学习汉字,与核心素养提倡的人文底蕴熏陶是相悖的。

(三)重记忆轻运用,用起来难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在“灌输式”识字教学中只注重字音的认读,字形的认记,忽略了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失去了语言环境的汉字,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鲜活的语言情境,汉字的认读成了机械记忆,学生无法运用,更谈不上创新,核心素养提倡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识字教学初探

(一)何谓“体验式” 识字教学

“体验式”识字教学就是将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引发、交融、激活学生主体的想象、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碰撞,让学生亲历识字过程,感悟汉字魅力,培养识字能力。

(二)“体验式” 识字教学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系统地描述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形象,为深化课程设计提供了方向或路径。“体验式”识字教学是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们在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口读的各种体验中,仔细审视陌生的汉字,开动脑筋探究汉字的秘密,是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自主识字,合作讨论,享受发表言论的权利,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尊重差异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们感悟到汉字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组织“争做生活有心人,竞选识字小达人”等各种竞赛,在活动中认识汉字,是勤于实践素养的培育。

三、“体验式”识字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实例

以上述“体验式”识字教学理论为依据,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为实践载体,笔者探索了一套体验式教学策略。下面结合《识字八》的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体验式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创设故事情境,在快乐体验中识字

学习“娲”字时,笔者介绍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古代神话中女帝王的名字,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帮助百姓免除灾难;播放女娲补天视频,把学生很快带入了故事情境中,记住了女娲,也记住了“娲”这个字。在故事情境中体验识字,学习中有乐趣、学生乐于学习,与核心素养框架下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素养紧密契合。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实践体验中识字

课前学生们已经会认“卫”字。但是,教学不能止步于此,你在哪里经常看到这个字?学生纷纷回答,“警卫、门卫、卫生、卫视、安全卫士、卫星”等。学生回忆出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画面,进一步加深了“卫”字印象。课堂上的这一问,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习汉字与生活实践勾连。在生动、鲜活的生活实践中认识汉字、获得知识,契合了核心素养中善于学习、动手实践的要求。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在感官体验中识字

古人面对多变的天气无能为力,现在的我们却可以提前几天预知天气变化,是什么帮助了我们?《天气预报》信息哪里来?笔者播放介绍人造卫星的微视频,原来人造卫星不仅能预报天气,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有了各种卫星,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便利、多彩。相比传统识字教学,翻转学习、微课嵌入、白板交互等信息技术手段显得更为高效、便捷、轻松。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直观性、综合性,培育学生热爱科学,早日适应“互联网+”的核心素养。

(四)创设关联情境,在想象体验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最富想象力,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学习“嫦娥”时,笔者先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再出示娟、娴、娜、婷、姗、婧……看,女字家族可是很庞大,它们都代表美丽的女孩,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父母肯定希望你们像嫦娥一样美丽。从记两个字,到认一串女字偏旁的字。名字不只是代号,更有着特殊的寓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学习“宇宙”时,笔者先展示“宇宙”的时空演变过程,接着观看“宇宙”汉字演变视频,讲解演变过程。再出示一组带有“宝盖头”的字:安宁、寝室、宾客等,它们与“家”大有关系。家里有妈妈就会觉得安宁,睡觉的房间叫寝室,来了客人叫宾客。通过关联情景识字,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熏陶人文情怀,增强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培育。

《识字八》体验式识字教学后,笔者检测了40名学生识字情况。设置了“我会识字”“我会写字”“我会积累”板块,“宇、宙、嫦”等9个汉字识字准确率达到90%、书写准确率达到70%、辨析率达到60%。借助“体验式”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实现识字教学的“突围”和“翻转”,把过去的“被动识字”翻转为“自主识字”,“让学”于生,实现“因字制宜”,在“体验式”识字中培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杨秀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学习[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0(11).

[3]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生管理 ,2015(9).

4.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心得 篇四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与体验中获得的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

2022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反映了基于课程标准、学科育人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英语而言,阅读在教育活动中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阅读文本带来的思考不同,每个人对文本解读的视角和结果是不一样的。阅读对与深度学习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2、深度阅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格,要实现这几个目标,阅读就是比较好的方法。我们从呱呱落地到现在自如交流,受益最多的就是听读说,先听,后读,然后才有输出。本书中提到了“体裁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围绕语篇的图示结构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同体裁的语篇有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解读语篇文本时,要依据不同语篇的体裁特征确定不同的教学实施步骤。对于记叙文的教授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3、深度阅读不应该只发生在课堂。

5.基于核心素养下作文的教学 篇五

作者:冯雯

作者工作单位:

厦门市金山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的兴起,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掀起一个新高潮。核心素养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觉的变化,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核心素养体系与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着“1+1>2”的关系。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一直面对着困境,局面一直是:“是:“灌、乱、搬、慢”。自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国家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肯定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与地位。语文课程为培养明日之必需人才提供支撑,承担弘扬民族精神的重担。本次探讨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为主进行探讨。目前的我国的语文教学,由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历史原因,长期以考试及分数的导向,使得老师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上,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尤其是作文,作文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社会衡量一个文化人价值得重要标准。学生作文更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的重要尺度。然而,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学生迈不过去的“坎”,更是语文教师心理的“痛’。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文教学

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颁布以来,随着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开始逐渐深入到语文课程改革中。而笔者的关注的是小学语文方面。尽管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但是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段的作文教学仍然是空白地方。鉴于与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交流中,发现自2016年9月起,学校的教研主题都围绕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已经渗透各个中小学。基于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背景,笔者试图进一步分析,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作文探讨的价值

1、有利于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更新作文教学的理念。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的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写作能力。一般作文教学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教材再加之很多时候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教的好,作文教学自然而然也会比较好等一些错误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基于核心素养下作文教学的探讨,力图可以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期,更新作文教学的理念。

实践意义

2、有利于有效地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笔者在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找到现阶段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上的不足。立足金山小学中高段的作文课堂的实践,通过收集资料与查看外文文献等各种方式途径,提出帮助我国作文教学转换教学思路,拓展教学视野,找到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达成教学总目标。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作文缺乏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真实感受。由于长期以来固化的考试制度以及主观类型题目的评价缺乏有效的体系,使得很多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比较冷漠。大多数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任务,没有任何兴趣和情感而言。

2、缺乏生活体验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对生活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以至于我们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缺少有意义的内容。

三、作文教学有效的探讨措施

1、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作文教学体系

语文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更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针对此,笔者认为在进行习作的时候,要适当的渗透语用能力的训练点。语文的课程资源是非常广阔的,要让我们的学生开放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利用这广阔的资源。因此,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关注社会等。例如: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马戏团,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园中的小动物的外形、动作,观看马戏团演出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结束这次秋游之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相互的交流,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体会交流之后,鼓励学生将其中的感受选择自己最难忘的一个场景进行200字的小作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味的引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语文,借此训练我们的学生。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对于中高阶段的学生,要指导他们根据写作的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记录下来。

3、重视写作过程中美育的渗透

核心素养提出了“审美教育”,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处在应试的背景下,一味的掌握过多的作文写作的技巧,进而忽视了作文写作过程中的对美的把握。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语文充满了美育,如果说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丰富的材料库和演练场,那么作文便是美育的开花结果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写景、叙事、写人是我们常见的内容。那么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渗透美育,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们在教材中引导过学生学习过“孤帆云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体会这奔流而去的滚滚长江水,通过一个“尽”字体会李白对友人的深厚的友情。作者借景抒发的情感,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给人以美的感受

。我们可以借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基于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探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语文课程给予学生的东西依然还有很多,相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之下,作文教学也会找到自己出路。

【参考文献】

[1]蔡清田.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核心素养[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09.

[2]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作者简介]:

6.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等。

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该环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质疑问难、课堂小结等环节。自主学习部分一般在课前完成,也可以课堂上每个活动前的几分钟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有思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考。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板块,每个活动板块的第一部分是自主学习,分别为:

自主学习一:

(1)细胞衰老是细胞的和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和发生变化。

(2)衰老的细胞有哪些特征(图1),与个体衰老特征有何关联?

(3)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两种有关细胞衰老的原因的理论为和,尝试原理分析。

自主学习二:

(1)细胞凋亡是由所决定的细胞的过程。

(2)细胞凋亡的类型包括:

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的;

②成熟个体中的细胞;

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环节的内容涉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均需在学生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方能解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使思维走向深入。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基础上,请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补充。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3、合作探究、情感升华

同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情怀。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知识后,这时能力提升和情感激发便成为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将知识分块,并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关注知识内涵的挖掘及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的联系。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串:

问题串一:

(1)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角度分析,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

(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年轻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你能举例吗?

(3)人体衰老有哪些特征?分别是由哪些细胞衰老引起的?

(4)你觉得我市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社会应怎样积极应对?我们应为此做些什么?

问题串二:

(1)细胞的死亡包括哪两个类型?蝌蚪尾部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吗?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人的股骨头坏死、早衰症属于何种类型的细胞死亡?

(2)比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串。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如在问题串一的问题3回答基础之上渗透关爱老人、理解老人的意识;问题串一的问题4是课堂亮点,是开放性的问题,抛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学生在相互启迪中升华情感,如老龄化原因谈到了计划生育和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等,社会的积极应对谈到了放开二胎以及延迟退休等,我们能做什么谈到了慰问老人和好好学习等方面,通过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环节在探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在问题串一的基础之上,抛出:细胞衰老与细胞本身有关,还是与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细胞衰老与细胞核有关,还是与细胞质有关?为设计验证实验,学生提出多种方案,如核移植技术、年轻细胞与年老细胞混合培养等实验设计方案,将课堂的教学推向了高潮。在问题串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害还是有利的辩证分析,分析了帕金森综合症和癌症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的习题训练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教师要针对性地编制原创试题,少用陈题,应注重习题的质量,要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角度命题,要充分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主讲解和互评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

1、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D、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2、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细胞坏死一般无上述流程,是被动死亡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婴儿体内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染色质固缩

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细胞衰老即代表了个体衰老

4、(多选)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5、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表2。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3。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细胞核。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等。

参考答案:1、C2、C3、D4、BD5、(1)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2)物种、年龄、细胞核等

这几道原创题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讲解。如果在习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或产生了新的疑惑,教师可以设计补充练习,进行二次训练。

在习题巩固后,教师抛出: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同时让学生提出心中新产生的疑惑与大家分享。如,有学生提出:我近期也出现了白头发,我是不是也衰老了?我最近老是记不住知识,是衰老特征吗?课堂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这时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知识更加巩固。

三、教学反思

1、找准“核心素养”培养点是成功的前提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教师在知识夯实的前提下找准实际问题,并找到情感的切入点,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很重要。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就知识而言是很少的,但如果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如老龄化问题、二胎放开问题、延迟退休问题、劳保体系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渗透使课堂本身充满了正能量,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2、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自主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让课堂始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前行。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伙伴式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绪,真正产生创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课堂,观察每位学生,发现每个闪光点,及时解决每一个困难和困惑,对于课堂的偏差要及时引导,使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3、展示与合作是保障

通过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自主要和教师鼓励相结合,如果课堂中一味地自主,课堂展示将变为几位学生的舞台,教师要及时观察,及时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团队精神及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但要防止过分依赖团队而导致个人奋斗精神的减弱。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合作的同时强调竞争,使学生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小权威”和“旁观者”现象,不能让团队合作?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根本

过于随意和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结合,将自评与互评结合,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评价要日常化,注重过程化,评价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和培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打造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如何实现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这些是课题组目前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实践仍在继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妈妈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7.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篇七

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是, 新时期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将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文化品格得以体现, 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 (2016)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提到, 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在于关注学科育人价值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为: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中, 语言能力是学科的基础, 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 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 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发展思维、启迪智慧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费良喜2012) 。

一、在阅读教学中组织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

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在导入、读前、读中、读后以及作业布置五个环节设计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选修八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的一堂阅读课的设计为例, 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 导入

在导入 (Warming-up) 环节设计猜谜活动,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作为教师, 若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潜在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 用谜语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T:Is it a discovery or an invention? (由此引入本课的主题) 然后, 笔者让学生思考课本的三幅图 (图1~3) , 哪些是“发明”, 哪些是“发现”。通过该问题, 让学生思考“发明”和“发现”的根本区别。

(二) 读前

在读前 (Pre-reading) 活动设计中, 笔者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一个科学实验的步骤, 而不是直接告知结果。

Ss look at the list of stages every inventor must go through and work out a suitable order.Ask one of the students to show his/her order on the Bb.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发明的过程其实是科学实验的过程。

(三) 读中

在读中 (While reading) 的活动设计中, 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完成一项科学实验应该实施的正确步骤, 从而检验他们读前所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整个纠错的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通过对文本阅读之后的归纳和总结, 能明确了解完成一项科学实验所历经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即文本解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概括、推理、批判等思维活动, 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可以说,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读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确保学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 进行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四) 读后

在读后 (Post-reading) 的活动设计中, 让学生讨论3个问题:

1. 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text?

2. Which person is used?

3.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writer’s three attempts?

这3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明确文章的题材及写作特点, 为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3个问题是问学生可以从文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不懈地完成实验的毅力中学到什么。在阅读教学中, 精心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五) 作业布置

在作业布置上, 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Apply what we have learnt.Choose one of the problems and use the scientific stages to design a new invention to solve it.)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步骤。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的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 如抄写单词、背诵课文等, 而是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以上选修八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的阅读课的设计可以看出,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应该在阅读课的活动设计中给予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从导入、读前、读中、读后以及作业布置五个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及问题,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七点:

(一) 营造英语环境,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解释课文, 用英语传达信息, 用英语合作讨论, 用英语表达思想, 在课堂中营造全面的英语环境, 从课堂导入到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始终用英语互动, 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 运用“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运用“头脑风暴”, 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 在导入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写Inventions&Discoveries, 让学生说出他们已经知道的Inventions (发明) 或Discoveries (发现) 。对于这些词语的讨论,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而且帮助他们分清了Inventions与Discoveries之间的区别。

(三) 深入分析标题,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文章的标题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信息, 对标题的分析可以唤起学生对于相应话题的背景知识, 可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预判, 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从单元及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Look at the title of this unit.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about now?

It might talk about the girl who invented something to catch the troublesome snakes.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文及单元建立起联系, 使学生推测出课文内容是围绕关键词Inventors和Inventions叙述的。

The teacher asks the Ss to guess who is the inventor and what is the invention?

学生回答: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s the invention and the girl is the inventor.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即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四) 加强语篇分析, 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语篇分析, 学生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信息结构、衔接手段, 而且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汇的意义和细节内容。先让学生关注课文主要内容 (Ask the Ss to skim the whole passage and get the main idea.) , 然后让学生关注段落主旨 (Find the main idea for each part.) , 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篇分析主要从文脉分析、段落发展、句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学生通过Detailed reading (细读) 理解课文的具体信息。

【课例分析】

Ss read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ext.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What was the mother upset about?

The snakes in her courtyard.

Q2:Why was the writer proud to help her mother?

She felt very proud.Because she could distinguish herself by inventing something merciful that would catch snakes but not harm them.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学习词汇。

T:What does merciful mean in the sentence?

仁慈的———being kind to people or animals and forgiving them rather than punishing them or being cruel。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较难理解的句子,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解释, 让学生充分理解该句在段落中的含义。

T:How do you understand distinguish herself by inventing something merciful?

Most people just catch the snakes by killing them, but the writer can do that without harming them.

文本学习是阅读课的重点,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 同时, 借助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

问题一:What were the writer’s three attempts to catch the snakes?

Why did the first two attempts fail?

问题二:Why did cooling make the snakes less active?

问题三:Is it easy to apply for a patent?Why?

以上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问题一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三次捕蛇的过程;问题三让学生了解申请专利的标准。

(五) 鼓励评判与鉴别,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 是积极阅读, 同时也是个性化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品质得以训练的过程。

(六) 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

文化对于语言教学十分重要。在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感受英语文化。同时, 教师适当地指导和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意识, 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有利于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以及培养世界意识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长句和篇章结构, 教师可以从中西思维方式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英文的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 渗透中西方的文化心理。例如, 英语在表达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 先把句中的主语和主要动词呈现出来, 然后再运用各种关系词把补充说明主谓语情况的修饰成分放在后面;而汉语通常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七) 运用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 解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独立的阅读者 (张献臣2009) 。为此, 文本解读中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阅读策略的解读。教师教授给学生阅读的策略, 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更高层面。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阅读策略有: (1) 带着目的阅读; (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阅读的速度; (3) 在读前、读中、读后进行设问; (4) 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 (5) 对信息进行对比或比较; (6) 区分观点和事实; (7) 辨认和分析语篇结构; (8) 辨认作者的写作目的; (9) 辨认作者的写作观点或态度; (10) 分清主要内容以及支撑信息之间的关系; (11) 依据语境进行推理并总结出推理的结论; (12) 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13) 对文章内容做出预测并修正预测; (14) 对文章内容进行解释或复述; (15) 判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16) 根据空间或时间顺序把握文章内容; (17) 对文章内容做出总结; (18) 根据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项目; (19) 把文章内容转换成语意图等。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内容, 在教学问题和任务的设计中体现相应的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张献臣2009) 。

结束语

教育要回归原点, 关注人的发展。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 塑造健康的品格, 培养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体现核心素养精神, 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文化品格得以体现, 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摘要:以人教版选修八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的一堂阅读课的设计为例, 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在导入、读前、读中、读后以及作业布置五个环节设计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提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应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渗透文化意识。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费良喜.201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英语园地 (教学指导) , (8) .

8.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 篇八

关键词: 物理学 学科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是新近公布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而物理实验教学则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核心手段。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正如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北京交通大学王玉风教授所说:“使物理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和公式,要让学生看到多彩的物理世界。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提高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参与、时空必须开放、形式必须体现探究性、培养必须注重个性化、手段必须多样化。

为了落实核心素养,依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为过,所以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不能弱化,反而必须强化。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1)经历科学过程,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物理观念;(2)更热爱科学,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树立科学价值观;(3)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4)不仅动手,而且动脑,培养科学思维能力;(5)形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物理实验教学的性质、形式、要求都会发生新的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性质应以探究性实验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教学为辅;实验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实验教学的要求应该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校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

二、实验形式的多样化

1.学生分组实验:按照教学要求,用物理实验室内的器材,由学生分组合作所做的定量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在课堂上操作,学生们进行观察并进行讨论的实验。

3.学生自主性实验:学生为解决疑问自行设计的实验,这些实验一般应在课后进行。

4.学生随堂实验:比学生分组实验简单,用时短且多为定性地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的实验。

三、实验教学的要求

1.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师只要对每个实验讲清其目的要求、原理、基本做法和注意事项,稍作指导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考虑完成实验的步骤。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做出计划方案,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考虑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怎样防止?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等?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和分析的方法,同组实验的同学合作写出实验报告、公布自己的实验成果、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并进行交流。

这样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能强化学生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评估,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要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演示实验教学,要尽量让学生一起参与演示实验,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要求观察需要有目的、有中心。要观中有察,察中有想,要求学生具体做到:(1)带着问题看实验;(2)通过实验看出问题;(3)边看边想问题;(4)观察后进行讨论。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演示实验的功效,教师不但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创新演示实验,这是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物理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设计演示实验:(1)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些有引导性作用的实验。教学中的有些内容,从提出课题到进行典型实验,直至导出结果,中间思维跨度较大,此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作必要的引导,如果能增加有引导性作用的实验,必将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保证学生的思维探索不间断。(2)分析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难点,设计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找出学生发生困难的症结之处,针对他们所缺乏的感知,用设计的实验显示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3)对于推导出的重要结果,设计些验证性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仅靠逻辑推理是不充分的,对于推导出来的结果,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是可靠的。这样做不但可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形成科学态度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自主性实验要求: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学校实验室必须对学生开放。

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可分为两类:(1)教师命题,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师命题要有一定的范围,学生依据给出的范围设计并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命题,自行设计的实验。学生命题可取材于对所学定理、定律的验证和探究,对习题中的现象,自己学习、生活中联想到的物理过程中各量关系的验证或探讨。

这些实验,因为学生觉得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的,所以兴趣会更浓,且会发自内心地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实验,并为探究完善的答案而坚持不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然,在学生自主性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并提出必要的具体要求。

4.学生随堂实验要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器具进行随堂实验,并要求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实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实验教学意义重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是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教学重点与难点模板下一篇:5年级上册写景作文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