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2024-11-1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共13篇)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一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课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技术,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应自己水平的联系,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如何把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作了如下的安排。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这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练习内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力求为学生数学学习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平台,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将教学流程预设以下版块:认识二分之一,我的学习我做主,分数名称,勇闯智慧关。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变得生动活泼,实现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老师这有4个一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移动鼠标任意选一份把它分给两个同学,看看谁得最公平。”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引导,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紧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当学生得出每人得到半个后提问?“一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一半该怎样表示呢?由此自然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1)初步认识概念

学生只要操纵鼠标点击二分之一这个板块,½的演示过程就成现在眼前,一目了然。看这样的显示多直观,比用学具、教具的操作方便,科学得多了,而且还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这里我设计了一下活动 活动一,我的学习我做主

在“我的学习我做主”这个版块里,设置了“小熊分饼”的演示过程,此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你想学习哪些内容,让鼠标动起来吧!”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新理念。

活动二,交流汇报自学情况,充分展示自己。

谈谈自己都认识了几分之几,学生可能会说“我在小熊分饼”这里知道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三分之一,也可能说认识了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使几分之一的含义得以充分理解,在这里再次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活动三,我来创作

要求学生打开“画图”程序,确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操作,创作一个几分之一。在这里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与应用,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得到锻炼,达到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

活动四,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学生通过点击“分数名称”这个版块,完成自学,交流汇报,以二分之一为例。

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想的重要手段。打开“勇闯智慧关”这个版块,学生操作鼠标,回答正确,会对学生表示表扬:“噢,答对了!”并到下一关,如果学生答错了,会说:“嗯,答错了”,并要求重新进行操作,这不仅让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而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活泼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学、敢于学、会于学,从而体验成功快乐,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由于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并且在这个教学网页中,每次返回首页,学生都会看到“你在专心听讲吗”这个界面,避免了教师生硬、强制的约束、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以此课为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配合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个别差异,提供弹性学习空间,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中以教师演示、概念整理、习题巩固的单

一、机械的学习,而且通过自己掌控课程内容,自主探索操作,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二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多元化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需要适合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的语文课程形态。语文课程以单元编排为主要方式, 由“正式的课程”向“运作的课程”转变,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主地、自觉地、更加深入地思考课程内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将促使教师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不断挖掘教学材料, 更为深入地反思课程和自己的教学, 引领学生搜集信息, 发掘每单元各篇目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处理信息。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达到了教学的自主, 为从容地实施课程提供了便利。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与策略

1. 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要全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 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具有信息素养的师生才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 正确地评价信息, 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大的信息集合中, 身为一名独立学习者, 只有具备信息素养, 才能探求与本学科有关的信息, 才能丰富师生的知识, 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进而往深一层次发展。在学科整合过程中, 语文教师不要过度依赖教科书, 要对教科书适当地进行重组,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解决语文知识过于零碎、重复等问题, 有利于拓宽语文教学内容,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双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 注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新课程资源的更新

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中被赋予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 以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素养是落实“整合”的保障, 是推动“整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顺利进行的要求。那就要加强对计算机和其他媒体应用的学习, 从而达到自身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计算机网络与优质资源是实现“整合”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

3. 在学科整合中继承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模式的选取上, 既要继承传统, 又要发展创新。随着教学硬件的不断优化, 它带给我们的是信息容量剧增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但它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 学科整合要兼顾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各自的优势, 如果我们盲目地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优势, 不深入研究学科教材, 仅依照本人的喜好或为了丰富授课的形式就通过信息技术不做选择地引入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过度随意, 势必会失之偏颇,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 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不能为了教学活动的活跃而整合, 要明白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是为了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发挥信息优势,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发挥信息优势,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 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引发联想, 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 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 教学初一上册的文言文《童趣》, 笔者选取了大量的图片, 并设置了超级链接, 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 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 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 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 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 (如黑板) 的不足, 方便清晰地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使本来很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且易于学生接受。再比如笔者在教学初一上册写景抒情文《紫藤萝瀑布》时, 选取了大量不同形态的紫藤萝花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没有见过的紫藤萝花, 再读生动的描述性语言, 就有了感性理解, 品味到了语言的美, 达到了赏析语言的目的,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语文学科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思考并创造性地劳动, 精心搜集, 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媒体, 特别是电教媒体的适度应用, 学科整合这一教学模式将大有作为。但教师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 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要合理运用到语文学科中, 教学就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潜能, 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学全.中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策略[J].快乐阅读, 2011, 2:15-17.

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整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二)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问题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论文 篇五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性。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

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且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比如,以往的作文指导课,教师总是拟好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而后学生冥思苦想,挤牙膏似地写作文。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呢?有位老师在一次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利用多媒体介绍了有关的小制作介绍,有洋娃娃,驳壳枪,小航模,等等。学生们专心致志的观察着,仔细的听着。接下来二十几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它将以往教学中常常存在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配备声音,创设良好语音氛围,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话教学”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奇思妙想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还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不仅要植根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课伊始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美好的春景,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整堂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6.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经验材料 篇六

首先,我改变了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讲授《乡愁诗两首》时,我从网上找来作者的照片给学生欣赏,下载马思聪的《思乡曲》给他们配乐朗诵;在讲授《寓言四则》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的vcd。丰富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教学中的有关资料,促进语文的学习。

其次,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厌学。而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满堂灌”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更好的采用“探究-合作”的模式,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天分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可先用幻灯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几幅图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将故事复述出来,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课文。在讲授古诗时,先让学生回家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各种信息手段,查找作者及诗歌的有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些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篇七

一、凸显优势激发学习欲望

色彩、声音、图像、动画等表现手法是信息技术的优势, 这些带给学生的内在感受程度之深是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给予的。语文课堂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 教学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 执教语文S版 (下同)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 我设计了一个课件:把五壮士顽强不屈、英勇就义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并配上雄壮豪迈的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声音配上悲壮的动感场面,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而且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会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让他们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建立表象获取学习起点

“鱼牛现象”指出: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就像鱼在听到别人对牛的描述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产生了“鱼头上长出两只角, 鱼身子下长着四只脚和一条尾巴”的“鱼牛形象”。我们的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 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受年龄、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东西他们根本不懂, 更谈不上理解、感受了。信息技术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它能把他们所没经历的东西拉近到眼前,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阅读的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表象,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够:我们地处南方, 头脑中对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的理解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真实的表象。为了能让学生对长征中路途的艰险有所了解, 我在网上特意挑选了一组长征的图片放映给学生看, 图文并茂, 学生在学习中随着头脑中表象的丰富对诗歌的意思得到了深入理解, 并能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碰撞, 产生共鸣。

三、交互生成促进自主发展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等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正好能帮助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 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 在解释课题后教师用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现出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学生的眼球一下被眼前这棵戴着神秘面纱的大榕树所吸引, 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要了解它的愿望, 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老师适时提出:“看到画面上的‘鸟的天堂’你了解到了什么?你从画面里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学生:“我知道了‘鸟的天堂’原来就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我发现大榕树上没有鸟, 没有鸟怎么能称它为‘鸟的天堂’呢?”……”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接下来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 看看通过阅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阅读后, 解决了“鸟的天堂”为什么没有没有一只鸟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课件演示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 通过问题的引导, 学生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完成了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小结时, 面对大屏幕上那两次不同景象的对比, 学生对“大榕树上的鸟儿为什么会那么多?”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让他们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指导……。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 使得教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言教”。形象生动的课件为教师省略了许多烦琐的辞藻, 为课堂节约了时间, 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共享资源培养丰富语感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面,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人曾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可以说, 语文书本的知识和内容远远不够达到让学生能够产生“语感”。例如在上《新型玻璃》一课时, 课前, 我让学生在家收集有关自己感兴趣的玻璃种类及详细资料, 学生在家自主地上网查阅, 在课堂上大家再相互交流自己搜寻的结果。这种学习是主动的, 交流是真实的,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起来就很轻松, 以往“老大难”的习作题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

8.也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新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在, 作为任教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十年的教师,探索它与学生学习科目的结合,是我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向。现主要把我在信息技术课中与语文学科结合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信息技术学科既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特殊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要想有效,还是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效得益于有趣。面对信息化的浪潮,现在学生也深有体会,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及知识的实用性,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获取新知的激情。例如:在讲“声音的编辑与加工”时,我事先找学生录制他们语文课中的一段诗歌朗诵,告诉他们上信息课要用,学生非常好奇,信息课要用语文课文,因此产生了兴趣,再选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一上课就播放给学生听,他们听到自己同学的声音,感到非常亲切,也想自己试一试,然后提出问题“怎样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为你的诗歌朗诵配上背景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节课学生学的很带劲,效果特别好。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结合点,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掌握计算机工具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同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完还可以直接提交到教师机上,比一比,评选出优秀作品供同学们欣赏,这样使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不仅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不知不觉的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了学生输入文字的速度。在讲“文档的修饰”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宣传自己班级的板报或设计一份圣诞节的贺卡,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设计效果也很好,通过大屏幕展示给他们,每个人都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很有成就感,在班级的墙壁上有学生们设计的班级宣言,很温馨,很有力量,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成功的体验更激励着学生勇攀知识的一个个高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快的发展。

语文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结合,我们学校李春老师的公开课《罗布泊的仙逝》很成功,整个课堂完全利用信息工具与网络完成。制作了精美的学习网站和作品评价程序。这些高科技的信息教学手段,既创造出活跃的课堂,又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助手,又使他们自主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学生自己点击课件中影象的播放,自己欣赏,画面非常清晰,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再加上多媒体中声音的渲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不用老师多说,就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年代,带到了那个意境中。通过现在罗布泊凄惨画面和多年前罗布泊仙境般画面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视觉的冲击,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效果相当好。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网站的优势:内容全面(可以放置学习目标,课文内容,学习任务,练习素材,交流评价,交流反馈等),还可以进行在线的作品提交与教师交流评价,并且通过BBS完成学习反思的发表。使学生能直接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增加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会成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协作学习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得到知识。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自已确认的主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学会了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学习进程中去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运署街43号山东省济南市泉城中学 金鹏

邮编:250011

电话:13156196705

9.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九

甘肃省安定区红土学校张琴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交流环境,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较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作用和优势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如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当广泛应用。迅猛发展的现代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必然要引领一场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视点。下面我就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例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爸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极力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作用与优势

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作为其中一员,大胆尝试,受益匪浅。其最明显的作用和优势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施坦也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只要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此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只是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在教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安塞腰鼓不甚了解的实际情况,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的表演。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级播音员的配文朗读,学生的兴致油然生。他们完全被那雄健有力的舞姿及震耳欲聋的鼓声震撼了、融化了、陶醉了。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们带到了那孕育着厚重的安塞腰鼓的陕北高原,使他们聆听了从未听到的惊心动魄的声音,也感受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安塞人的坚毅与顽强。这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了?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创设情景,孕育情感。

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产生共鸣。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

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等。”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的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学习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的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图、文、声合为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如教学七年级下册《观舞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技艺的高超,然后播放一段精彩的印度舞蹈表演课件。这种方法突破了一般条件限制,从而能以动态的真实生动的画面再现这一优美的艺术,是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面对一个接近真实的课文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视频的演示形象生动逼真,趣味性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较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化抽象为形象。

譬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意识到我们这里没有紫藤萝这种植物,学生们当然也不曾见过,学生的想象远远无法媲美大自然的瑰丽。因此,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我用课件展示了一组紫藤萝的图片,学生们欣赏之后,回过头来再读文章,就很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瀑布来比紫藤萝了。

三、当前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水平过低

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不断提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素养是落实整合的保障,是推动整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目前不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对顺利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加强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和其他媒体的应用能力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2、学科整合中摒弃了值得继承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硬件的不断优化,它带给我们的是信息容量的剧增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它也和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使用信息技术仅是教学的工具、手段,既不能盲目否定,也不能夸大其作用。过多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将会是语文失去丰富的形象性、抽象性及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所以整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教学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因此不能贬低其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些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取性。

3、信息技术与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语文学科特点的缺失

现在,很多教师与家长感慨,孩子的书写能力太差。据《中国教育报》2009年对某地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40人中有20人字迹潦草或辨识不清,11人错别字较多,而字迹工整者6人,自己漂亮者仅3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过多运用,就是其中之一。教师们为了方便或增加课堂容量,以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学生们课堂上难得一见老师的手写板书,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各种能力逐步形成的一个阶段,其中当然包括书写能力。试想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学生们课堂上只看到的是印刷体汉字,他们的书写能力怎么会好呢?

10.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十

一、教材分析 :

《下载信息》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50课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及如何利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互联网中查找所需的网址,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操作性技能比较强。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在网上查找信息、保存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当前普遍提倡的学科整合,充分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在网上有目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课时的设计:

《下载信息》这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在正确地掌握浏览器工具按纽的使用及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快速查找相关网站后,掌握怎样快速地保存、下载网页中的图片、文字及各种声、像资料,培养其正确的操作技巧。但这节课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在网上查找资料,并有目的进行筛选,整理的能力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发展目标。因此,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完成教材中的任务,并初步尝试查找网址下载资料,简单整理评价。第二课时:发展教育,提出一个共同研究的主题,快速查找、下载,并进行有效信息的整理,做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采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交流自己利用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作品的收获。

三、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

由于学生在五年级语文课上已学过《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一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本课学习目标,与语文学科整合,在课前设计出整合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图:

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整合任务(课前)

2.提出任务

3.从任务中引出信息技术学习目标

4.为完成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5.学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任务

6.任务评价,突出信息技术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的方式,共同来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联系语文学科的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课堂一开始,我先请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是怎么变化的》(第九册第10

课),通过让学生谈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引起学生的回忆,说说黄河变化的原因。然后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通过学生看黄河上游植被破坏、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两个画面,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接着再采用先由学生质疑,再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提出:“我作为新世纪小主人,应当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办法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河。”向学生提出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作品,作为倡议书,通过网络发送给全国的小朋友,共同唤醒他们保护环境,保护黄河的意识这一任务。最后通过让大家提出可能有的各种困难,共同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上网查找黄河网站,下载与黄河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2.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完成。

在具体教学中,分为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两个过程。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提出的困难,自己看书,边看边操作,对不明白地方作一标记,完全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定学习进度。而在协同学习阶段主要是先由同位讨论,后由以四人为小组,先由组长收集全组的不懂问题,然后组织全组给予解答;接着继续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全班学生利用教材、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展开讨论,经组长整理后,在全班汇报,着重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智力。在此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老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板书的三个问题的理解。在各科教学中,给学生汇报交流的机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4.利用学习成果,完成提出的任务。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自己提出的任务:(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有关黄河现状的电子作品)。学生开始上互连网利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搜索到若干与黄河相关的网址,并下载图片,保存文字,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最后根据自己预定的主题,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简单的组合,初步制作一份自己的作品。

5.评价交流,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

学生在掌握了如何保存图片、网页,如何保存一段文字的技能后,将下载后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由同学们进行评价。通过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习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交流,最后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其中大部分同学跃跃欲试,由于时间关系,一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拷贝到软盘上,在教师机上向大家呈现(当然可以利用网络的广播功能,但此种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技能)

最后在学生评价作品时,老师通过两个问题: “你做的这份作品的目的是或意义在哪儿?” “你制作的作品中的图片、文字是怎么来的?”进行引导,完成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意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帮助自己学习的工具,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探索、协同学习,自我评价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得:明白了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举一反三就可以加以运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由难到易,熟练了工具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另外,要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 特点,不要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记住工具是为学习语文服务的。语文课要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第一小组赵军

11.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39-01

当今计算机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利条件

1、有利于创设情景,深切感受

计算机网络可以打破时空制约,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教学软件视听穿插、动静皆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番之后,再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够自觉地人情入境,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如《晶莹的丰碑》一课,学生对长征途中的恶劣环境没有亲身体验过,无法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敢于战胜自然困难的顽强精神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时,网络课件就为学生的情感积淀搭桥铺路,用上过雪山的电影录像片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段艰苦而令人难忘的岁月。

2、能够尊重学生意愿,使其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要使个体健康、自主地发展,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而网络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搜索信息,查询资料。

3、合理搜索,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注重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合理运用搜索引擎,引导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内可设置内部搜索引擎,借助因特网、局域网(校同网),输入关键字于搜索文本框中,根据搜索引擎运行后所获结果进行有选择地阅读。

此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

1、网站的建设,可以拓展语文学习外延

网站可设置课文参考资料和语文论坛等版块。课文参考资料,可建立课文分析、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相关文章、同步练习等按扭,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在语文论坛中为每个学生注册用户,学生就能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论坛可建立语文研究、作文天地等栏目。学生浏览完有关资料后可在语文研究相应课文论坛提问、讨论;作文天地包括自由作文和作文训练,学生可在自由作文中发表自己平时的练笔,在作文训练中按训练要求完成写作训练,学生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激励作用。

2、运用信息工具阅读,提高快速检索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通过图书馆寻找资料到利用电子资料库快速检索式阅读。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是阅读教学一项新任务。要让学生一要学会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二要学会快速检索大量信息资料,三要学会阅读电子读物。

3、借助文字处理软件,适应新的写作要求

各种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学生要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熟练地在电脑上打草稿、写文章,检查错误语法和文字,同时,能使用电子媒体工具,能使用符号、图像、声音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而且这个库是开放的,共建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的,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但同时,网络上的信息杂乱无序,也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正如有人说“网络没有门,没有墙壁,从哪里都可以进去。”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型的手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使网络真正发挥作用,消除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以外的方法与手段,并将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效率进行比较,加以综合运用,让学生掌握评估和选择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迷信信息技术。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是信息源,并各有优势,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源,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1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十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础教育也必然受到其深刻影响。 传统教育因教育因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效率低下, 日益显示其弊端, 大胆地进行教学手段革新,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呼声越来越高。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促进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融合,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加课堂的容量, 大力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语文老师紧紧抓住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 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契合点, 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信息化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可是, 传统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 素质教育口号已经提出来, 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语文课堂仍然是方法简单, 结构单一, 效率低下。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优化整合,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一条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带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变化, 其次是教师角色的变化, 再次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变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又能促进语文学习的综合效应, 改善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条件,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可以极大地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为师生提供直观和便捷的教学手段, 让师生在教学中多向互动, 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实现优化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 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信息, 分析、综合并熟练表达信息。

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 我们必须找准二者的最佳整合点:

1.要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学习极为重要。 我充分利用最新的“班班通”教学设备, 搜集整理网上教育资源, 对“无忧无虑语文网”、“真语文网”、“yuwen789”、“优教通网”、“福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易教育频道”、“搜狐教育频道” 等网站上的有关资料进行下载, 加以分类整理, 并不断更新, 建立自己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和学生教学资源库。

我努力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 为了让身处学生对文中的意境有直观体会, 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提供给学生参考, 使学生得到真实而直观的体验,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又如, 在教学戏剧《放下你的鞭子》一课中, 播放相关影音资料, 并和学生一起交流、欣赏剧中演员的精彩表演。 这样, 有效拓宽了学生视野,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我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 努力营造融洽、活跃、双向交流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参与欲望,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课外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 师生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在网上指导学生自学, 我把语文阅读方法的材料和课件发布在班级公共邮箱、QQ邮箱或班级微信平台上, 并下载了多部课文影音资料, 刻录在光盘上, 免费供学生使用, 使部分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利用家中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 自主复习学过的知识,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习题巩固学到的知识, 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 掌握学习进度和内容,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有效性。

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要求我们培养出具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能力的人才。 因此, 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 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 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让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3.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为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加快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反馈速度。 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 (2011年修订版) , 对学生在每个阶段、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所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做到心里有数, 只有这样, 才能适时调整教学方式、进度、难易度, 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偏差。

为了迅速及时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教学测评系统组题、评测;学生作完试题后,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试题正误的初步估算并找出原因。 教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析试题, 得出正确结论, 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 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三、学科整合要求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新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应用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有相应的理论素养

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 吸收他人研究成果, 积极参加教育理论的进修培训, 接受先进的教育理论, 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 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2.要具备教学基本功

教师必须具备研究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功。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选择最佳教学内容, 采用最佳的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掌握高超的授课艺术

教师必须通过自学或进修培训, 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完美整合, 提高授课艺术,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4.要掌握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教师必须能够独立制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作品, 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应用自如。

5.要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活动

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整个过程, 倡导教学过程中的双向和多向互动, 同时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点拨, 力求做到精讲和善导, 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科整合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内涵:一是教育理论, 二是设计制作。

教育理论要科学合理, 符合教育规律。 设计制作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结构合理, 操作便捷。 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课件的知识体系要科学和完整, 内容要正确和规范, 不能漏洞百出, 不能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的适用性两个方面。 不论利用网络还是制作课件, 都要根据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 完成各种资源素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并就结构安排和呈现方式提出最佳方案, 最终完成制作。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始终只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 而要适度。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钻研教材和学生、 研究教法和学法上, 才有可能选择最佳的教学途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符合教学要求的授课形式。 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哗众取宠, 华而不实, 事倍功半, 最终影响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3.灵活性原则

学生认知结构有较大差异, 预示着课堂情形具有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尽可能完善地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再设计, 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避免出现课堂的混乱局面。

1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例 篇十三

夏江红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语文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语文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语文学习环境。我们已经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魅力。结合本课题,本人对所从事的语文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求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计划实施时间:2009.3

计划实施措施:

结合语文课标教学课例努力创建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协作组成员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进行讨论、交流,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想象和探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具体操作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上网浏览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2、具体解决问题阶段。搜集、整理、分析和提取信息资料,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结果,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初步的交流;

3、成果的交流和表达阶段。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成果。表达成果的方式可以是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还可以是在辩论会、研讨会上发言,在展板、墙报、刊物、网站等上面发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一篇:2020观看《抗疫第一课》心得体会下一篇:职业教师师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