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通用9篇)
1.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一
我们向名师学习什么?
2010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滕王阁之春”全国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暨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一活动让老师们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短短的40分钟一堂课,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名师们进行了专题讲座。他们生动而深入地阐述了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还一一回答了老师们心中的困惑。那么,我们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要向名师学习什么呢?我们能向名师学习什么呢?
一、学习名师朴实、扎实的教学态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不管是浙江特级教师陈庆宪,还是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他们都有着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吴正宪老师给我留下了深深地震撼。她的课堂是那样的自然,朴实,又是那样的充满活力,走进吴老师的课堂,我们会真真切切感受到课堂是真诚的交流,课堂是真实的生活,课堂是生命的对话。吴正宪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想,才会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
《两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中,吴老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
是啊,朴实而又充满艺术的数学就是“好吃”的数学,扎实,有后劲的数学就是“有营养”的数学!
我们不可能照搬名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有像北京、江浙一带一样的条件,但我们是否可以从自身的课堂入手,让我们的课堂和谐些,民主些?让我们的数学一点一点的“好吃”起来呢?
二、学习名师,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课堂实效性。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从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和她的讲座,我们看到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理论功底,洒脱的大师风范。我们学名师,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也只有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在追求教学引入的新、异、活,总要设计一定的情境,以追求教学的新颖独到、与众不同。可我这次听完课之后,觉得名师的课堂里,没有形式化的过程,只有扎实有效的教学。名师们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他们对课堂的思考更加理性。他们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完成再讲解,学生一时难以表述清楚的问题,他们只是适时点拨一下,更多的时候是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别的学生,清晰的讲解他们总在学生的回答后。我们常常也会听到名师们问:“你们听明白了吗”,再由其他学生适当重复。每个名师上的课都有解决问题策略的提炼和推广,都有静思默想的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渗透。
老师对静思默想的数学品质的培养尤为明显。在学生独立解答时,杨老师明确要求,“静静读题,觉得有困难的可向老师示意一下。”学生读题,静静读题,使课堂少了浮躁,多了静谧,也让学生多了一份宁静中的思索。课堂中的探索、合作、交流适时运用,讲求实效,也没有一般公开课的那种追求热闹。听说这也是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导向。
三、学习他们处理教材,解读教材,重组教材的功力。
名师的这几节课,从这些名师的课,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那就是他们处理教材,解读教材,重组教材的功力之高令人折服。基本上都是按照“以旧引新——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拓展”这几个步骤进行的。教学设计突出层次性,都是为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而设的。课堂教学中,他们都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释或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独立尝试、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知识的建构。
朱民老师的《数字编码》通过“破案情景”的设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在体验中提升认识,这样大量问题情景的创设,活用了教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朱国荣老师的“数与代数总复习”一课中,朱老师通过数学活动“在两条数轴上表示数字”,从而以此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内在联系,构建数概念的知识网络,并及时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生成材料转化为教学材料。因此,教学中在丰富的情境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寻找解题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展,让学生形成并运用灵活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策略尤为重要。建构数学模型。
这次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听名师的课,让我们清楚的认清自己;品名师的课,让我们不断的超越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希望再有机会接受名师的熏陶,感受名课的风采。
2.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二
首先,一提“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很多人眼前就浮现出满园的春色。其实,花朵也是形态各异的,有大有小,有红有紫,有的香,有的不香,有的好看,有的不一定好看……对于这些形态各异、品性有别的花朵,园丁能够一视同仁地喜爱它们吗?我想,既然是园丁,就不同于一般的养花人。养花人有自己的喜好,而园丁则要对这片园地上生长的所有生命负责,对各类花朵都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教师既然是园丁,就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去爱他们,欣赏他们,不离不弃。博爱、平等、宽容、责任应该是教师职业内涵中的关键词。
其次,既然是园丁,就要有识别花草树木的眼光。哪些属于草本,哪些属于木本,哪些是藤,哪些是树,哪些开花,哪些长叶……都是需要园丁仔细鉴别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肯定是外貌各异、性格迥然,就像百草园里的植物一样,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有的是树。很多教师想把学生都培养成花或者树,其实,这只是主观之念。植物的种类各有不同,为什么成才的道路就一定要一样呢?
如果教师有了园丁鉴百草的眼光,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有的学生调皮、有的学生腼腆、有的学生敏捷、有的学生迟钝了。他们其实就是各类不同的花草啊!庄子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自由生长,你不必去窥明其中的道理,不必去追问,更不必去计较;世界真正的和谐,其实就在杂乱丛生之中,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这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和谐与美好。要让藤变成树,让叶变成花,这些都是可笑的,如果教师想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心中的同一个标准,那不也就失去了一名“园丁”的专业眼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园丁要对不同的花草采用不同的培育方法。如果每棵植物都浇同样多的水,晒同样多的太阳,施同样多的肥,那样,肯定只有少数一部分长得好。因为,植物中有的喜干,有的喜阴,有的要施薄肥,有的要多施肥。由此我们发现,做一名好教师是相当不易的———要研究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准确把握他们的个性特长,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果错用了教育方法,就会误人子弟。
如果教师用园丁一样的专业眼光看待学生,那么,教育上的许多问题我们就会想明白了。比如:为什么那位学生老是顶撞你?为什么他老是喜欢拖拉作业?为什么他上课不听讲?……很多看起来是源自学生本身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入地研究学生,把木本植物当成了草本植物,一味盲目地浇灌、施肥,这样,它们如何能长得好呢?既然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个体,那么,这些“个体”就有自己的“物性”,我们就只有遵照“物性”去教育,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3.我们要向日本学习什么 篇三
白居易是我喜欢的中国诗人,他诗歌里的平民色彩草根意识我非常喜欢,过白园而不入是一种罪过,于是,沿着古筝锵锵的旋律,循着生长着树和花草的台阶,我向白居易墓地走去。
最先经过的风景竟然是一座由日本书法家书写和修建的石碑廊道,沿着廊道,是现代各个年代日本各地书法家的文字,那些文字飘逸精彩,深得中国书法的神韵,比我看到的中国现代许多书法家的文字养眼得多;虽然我是一个极端的反日派,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却让我汗颜不已。
白居易墓是一座青石围绕的高大土堆,土堆上面荒草凄凄,想象着土堆底下的诗人一杯净土掩风流,肉身和陪葬早也应该化做了黄土,唯有冢上的荒草和着季节的节奏一岁一枯荣着,让人凭生许多感慨。
跟许多文人名士墓一样,白居易墓的周围也被一些石碑围绕着,惹我注意的是白居易五十三世孙的墓碑,我知道白居易是没有嫡亲儿子遗世的,晚年时候将弟弟的儿子过继来,所以白居易的后代从血缘上其实是他弟弟的后代。走到一座日本人立的墓碑前,上面的文字竟然将我深深震撼,我的思想复杂,无法言说。墓碑用中日两国文字篆写,文字如下: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谨呈碑颂之。
4.我们向杨善洲学习什么 篇四
在当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学习杨善洲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引导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主动为国分忧,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那么,我们要向杨善洲学习什么呢?
一是要学习杨善洲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的崇高品格。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向杨善洲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二是要学习杨善洲对事业的执着奉献。干出一番事业,是我们每个劳动者的愿望。一个对事业具有执着奉献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顽强斗志。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杨善洲做到了,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做到了,正是因为他们带好了头,所以我们的国家才兴旺起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使他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才会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有对事业和人民群众深厚的爱,才会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三是要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是杨善洲心中始终牵挂的一件事。要将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就是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维护好民利。贴心,说到底是一个感情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员干部只有对人民有真挚的感情,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这份感情越浓厚、越深沉,就与群众的距离越近。群众感受到这份感情,也会付出同样的真情和信任,这样,心与心之间就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就真正做到了贴心。
5.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五
新闻背景
曹清燕,华中师大99级政治系学生。6月取得英语四级100分;1月取得英语六级100分。现为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曹清燕说,自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专攻单词。她买了相关的资料,每天坚持做两到三套。对于那些错题,包括蒙对的题,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查阅字典,将每个不熟悉的单词的常用意义、基本用法等写在题目后面,力争当时就记下来。
单词很容易忘记或混淆,所以曹清燕养成了每天做新的题目之前,先把昨天做过的题目再看一遍,特别是自己做错的`地方,以此来检查是否真的记住了。
有了牢固的词汇基础后,曹清燕转而主攻阅读。方法和记单词差不多,也是坚持每天做专门的阅读试题,一天四到八篇。阅读理解难得满分。曹清燕说,自己也是一步一步坚持过来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复习阅读时,到了第二十天左右还会出现一套题错6个到7个之多的情况。她笑言,这是量变积累还不到质变的阶段,这时,最关键就是心态了,一定不能气馁甚至放弃。果然,这样坚持下来,到了考试之前,自己的阅读已经能做到基本无错题了。
整个采访中,曹清燕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坚持,不能中断。”她回想自己复习六级时,曾因为要考口语而耽误了几天复习,结果当她再拿起练习时,自己就有强烈的陌生感。因此,她的感触便是“复习期间,最好每天都能做一些练习,哪怕只是简单地看看也比中断要好。”
6.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六
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更为有效支撑业务成功运作,为业务的发展做出更大程度的价值贡献,成为业务合作伙伴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如下:(1)HRBP的工作理念
人力资源的工作要以业务为中心:一切工作来源于业务;一切工作服务于业务;一切工作衡量于业务。
(2)HRBP的组织保障
三支柱:HR BP(业务伙伴)、HR COE(领域专家)、HR SSC(人事共享服务中心)(3)HRBP的关键技能-业务能力
理解业务,理解业务的问题与需求,是支撑业务成功运作,提供卓有成效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前提。-专业能力
精通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是支撑业务成功运作,提供卓有成效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基础。-管理能力
高效运作人力资源项目,是支撑业务成功运作,提供卓有成效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保障。
活动纲要:
第一章节:HRBP的工作理念
1、案例分析
案例一:华为公司硬件开发部部长辅导,提升业绩 案例二:华为公司存储开发部平台归一化建设,提升业绩
2、人力资源如何为业务创造价值?(1)形成outside-in的视角与习惯(2)深刻理解业务需求
(3)提供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助力业务成功运作
3、人力资源的工作开展要以业务为中心,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是助力业务成功。
(1)人力资源的工作以业务为中心:一切工作来源于业务;一切工作服务于业务;一切工作衡量于业务。
(2)人力资源的工作直接融入到业务运作中,人力资源的价值直接在业务活动中体现,人力资源的工作效果直接由业务经营结果检验。
4、人力资源的演进
执行者 › 专业人员 › 业务伙伴(1)从人员行政管理(2)到人力资源管理(3)再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5、为了成为业务伙伴,人力资源需要转型,让时间分向价值增值工作倾斜(1)减少事务性工作(2)增加策略性工作
(3)让人力资源的工作对业务的成功运作贡献战略性价值
6、华为实践:基站HRBP十四条军规
第二章节:HRBP的组织保障
1、HR BP(业务伙伴)(1)组织设置模式(2)职责
提供业务导向的HR解决方案 推动HR流程循环
2、HR COE(领域专家)(1)组织设置模式(2)职责
设计HR政策、流程和制度
对BP进行技术支持,并与BP/HR运营一起推广新的制度方案
3、HR SSC(人事服务共享中心)(1)组织设置模式(2)职责
交付行政事务性的HR服务 优化运营
4、华为实践:HRBP的组织设置
第三章节:HRBP的角色职责
1、战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支撑产品线做业务发展战略(数据中心交换机)。
2、HR解决方案集成者:HR Solution integrator(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针对基层管理者做转身辅导。
3、HR流程运作者:HR Process Operator(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支撑高潜员工培养与发展。
4、关系管理者:Relationship Manager(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支撑部门组织和业务调整。
5、变革推动者:Change Agent(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支撑业务变革(从卖盒子到卖解决方案)
6、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Core Value(1)做什么?(2)有什么价值?
(3)案例:某产品线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新上岗管理者核心价值观传承赋能。
第四章节:HRBP的工作切入点:理解业务、识别痛点
一、华为实践:人力资源战略思考
二、概述
HRBP要想做出大的价值贡献,前提就要找到合适的价值发力点,即工作切入点。对于比较复杂的业务,单靠个人的一般性理解不够了,需要在合适的管理模型的指导下,系统性理解业务,才能识别出痛点,找到合适的工作切入点,而BLM模型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参考模型。
二、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
1、什么是BLM 是一个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用于战略制定与连接的工具与框架,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深刻理解业务,准确挖掘业务需求与痛点,制定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推动业务成功的工具与框架。
2、战略制定(1)战略意图
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2)市场洞察
了解宏观环境、技术的发展、行业与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与痛点、竞争对手的策略与动向以识别机会和风险,目的是为了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3)创新焦点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试验。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的试验来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应对行业的变化。(4)业务设计
对外部环境的洞察为探索可能的业务设计提供了基础,而期望的业务设计则将企业的内部组织能力和战略控制点转化为公司价值。业务设计的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活动范围,价值增值和风险管理。
3、战略执行(1)正式组织
为确保组织任务和流程能有效地执行,需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考核标准,包括人员单位的大小和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系统、职业规划、人员和活动的物理位置,以便于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2)人才
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力以及竞争力。要使战略能够被有效执行,员工必须有能力、动力和行动来实施关键任务。对于既定的关键任务,需要人们有合适的技能和动力来实现它。(3)氛围与文化
组织的行为方式。有效的组织文化会培养、奖励和强化关键任务的有效执行。企业的价值观、行为期望、非正式的沟通网络以及权力分配方式如何有助于实现关键任务。
三、华为实践:苏研组织诊断
第五章节:解决痛点:干部管理与培养
1、视频分析:奠基者
2、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1)问题
管理者忙于事务性工作,到处救火,虽然很忙,但抓不住工作重点,再加上相应的管理技能掌握不到位,组织能力建设、人员管理与激励、流程优化与建设等工作开展不理想,组织运作不够高效。
公司虽然花费了很大代价,组织了很多培训,也开展了不少培养活动,但是感觉效果不理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挑战
如何建立管理干部愿意主动学习岗位职责要求的关键技能,不断提升岗位任职能力,成功履行岗位职责。
如何推动管理干部深刻理解岗位职责,能够把握工作重点,聚焦高价值工作。
如何确保管理干部掌握成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关键技能,并且养成相应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干部管理
(1)奋斗型干部是管理出来的(2)干部管理框架
任职标准:管理岗位任职标准 任职管理:选、用、育、留
组织运作:干部管理活动有效运作基础
4、干部培养
(1)基于角色职责,综合多种手段进行培养!行为的转变,首先源于意识的转变!
综合工作实践、导师辅导、课堂培训等多种培养手段,帮助管理人才转变意识和提升技能才更有效果!
(2)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角色认知课堂培训 角色认知案例研讨
角色认知诊断辅导:转身辅导、诊断辅导、提升辅导 角色认知行动学习 第六章节:解决痛点:员工任职管理
1、专业岗位任职管理体系
通过任职管理,牵引和推动技术人才能够专注在技术岗位上持续发展,自己成为自我能力提升责任人,从而有效提升技术人才专业化水平,并且确保技术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1)任职通道(2)任职资格(3)人岗匹配
2、专业岗位任职通道
(1)建立既长又宽的技术人才职位发展序列,牵引技术员工愿意在技术岗位上长期持续发展。(2)案例分析:华为公司技术岗位任职通道
3、专业岗位任职资格管理
(1)建立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人才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帮助员工准确识别自我当前的技术能力水平,找到差距,不断提升自我。(2)案例分析:华为公司技术人才任职标准
4、专业岗位人岗匹配
(1)建立推动员工有意愿不断提升自我技术能力的意愿,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有效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2)案例分析:华为公司人岗匹配实践
第七章节:解决痛点:教练式辅导
1、案例分析:如何转变部门总监的意识,有效开展组织能力建设
2、人力资源辅导业务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问题
-我是人力资源,与业务管理者不在一个层面,无法对话。-我是人力资源,不懂业务,怎么可能帮业务管理者解决问题呢。
-我是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还不如业务管理者丰富,怎么可能帮助业务管理者提升能力呢。(2)挑战
人力资源是否能够辅导业务管理者? 人力资源该如何辅导业务管理者?
3、教练式辅导的价值
人力资源的杀手锏,让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让你能够与管理者对上话,让你能够在不懂业务的时候还能知道业务解决问题,让你在不如业务管理者管理经验丰富的时候还能帮助他提升能力。
4、教练式辅导的招式套路:GROW(1)案例分析《《武林外传》传外传—佟掌柜苦练教练式辅导》,引导学员深刻理解教练式辅导。(2)认识GROW G:制定目标 R:了解现状 O:讨论方案 W:确定意愿
(3)视频分析:辅导PL转变认识,改变做法(4)教练式辅导本质
教练式辅导就是“帮助”,其本质是帮助他人学习、成长,主管要做催化剂,而不仅仅教他们如何去做。
第八章节:解决痛点:新上岗干部90天转身辅导
1、案例分析:某公司某地办事处经理转身辅导
2、新上岗干部转身问题
(1)现象:依据原有的工作经验,保持原有的工作思路,继续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应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要求。
(2)结果: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无法做好新的岗位工作。
(3)案例:某开发组长晋升为部门经理,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造成部门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3、新上岗干部转身辅导价值
帮助新上岗干部调整角色认知,转换工作思路,快速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做好新的岗位工作,成功转身。
4、新上岗干部转身理论(1)新上岗干部的转身期长度(2)新上岗干部的转身期特征(3)新上岗干部的转身期挑战
5、新上岗干部转身辅导
(1)新上岗干部的转身辅导阶段(2)新上岗干部的转身辅导技能
6、华为实践:杭研小P向前冲
第九章节:解决痛点:诊断与辅导
一、概述
1、演练:帮助团队主管小王识别痛点
2、诊断价值
帮助管理者认识与理解业务的问题与需求,分析根因,制定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
3、诊断框架(1)诊断维度(2)诊断问题(3)诊断辅导
二、诊断框架:团队诊断与辅导
1、组织诊断案例:华为公司某产品线硬件部组织诊断
2、团队诊断模型(1)业务管理
(2)团队管理:人员管理、团队能力建设、团队氛围建设 人员管理:工作管理、成长管理、态度管理 团队能力建设:能力提升、技术积累、技术梯队 团队氛围建设:员工关系、工作气氛、团队文化
3、团队诊断过程(1)团队现状调查(2)团队问题分析(3)管理问题辅导(4)管理改进辅导
4、团队诊断案例:华为公司某产品线存储产品合作部团队诊断
三、诊断问题:组织气氛调查
1、华为实践:组织气氛调查运作机制与经验交流(1)组织气氛调查运作机制(2)组织气氛改进运作机制(3)组织气氛建设工作经验
四、诊断辅导:MFP:经理人反馈计划
1、MFP是一套科学的工具、系统化的方法,通过管理效果调查、解读调查结果、召开团队反馈会议等活动,推动管理者全面认识自我,思考改进,制定计划,实施改进。
2、MFP实施三大步骤(1)认真的报告解读是起点(2)富有成效的反馈会议是关键(3)后续的行动真正体现效果
3、MFP关键特征
(1)聚焦“人员管理”:MFP是聚焦提升各级主管人员管理有效性的专项反馈活动,用于提高主管的自我认知,促进主管在人员管理方面的自我改进(即如何领导人、管理人和发展人)。(2)传递期望:该活动将清晰地传达公司对“经理人卓越行为的期望”。
7.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七
欧洲专用车企业发展
比较发达的国家专用汽车产业起步较早, 知名企业较多, 影响较大。如德国史密斯专用车有限公司。史密斯公司创立于1892年, 最早从一个乡村铁匠铺开始, 经过四代人100多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在商用车领域于1992年达到了行业内的全球领先地位。史密斯公司拥有员工3000名, 整车年产量超过2万多辆, 其中冷藏半挂车、保温半挂车的年产量超过7000多辆, 冷藏车产品在整个欧洲的市场份额超过56%, 另外, 其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三明治金属复合保温板除满足自己的专用车生产需求外还大量销售给其它专用车制造商, 并销往世界各地。公司总部位于德国的HORSTMAR, 其工厂主要位于德国的BERLIN、ALTENBERGE、VREDEN和GOTHA;另外, 在欧洲 (包括东欧) 、非洲、美洲均有其组装厂或销售机构。BERLIN工厂主要生产整体式保温板;ALTENBERGE工厂主要生产软帘厢体半挂车、罐式半挂车、自卸半挂车和其它特种车及各种半挂车、全挂车专用底盘;VREDEN工厂主要生产标准尺寸的三明治金属复合保温板、冷藏半挂车、厢式半挂车及其专用底盘、冷藏/保温集装箱、专用方仓等。史密斯公司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及质量管理体系;其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多样化。史密斯公司在全球最早将生态学概念引入专用车生产领域。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要绝对消除任何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从产品设计过程开始即用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效能和环保效能并使其作用发挥至极限。史密斯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冷藏车制造过程无氟发泡的专用车制造商。
像史密斯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在各个发达国家是都存在的。国外专用汽车以汽车主机厂生产和专用车厂改装为主, 此外还有用户兼营生产和非生产工业部门组织的改装生产。主机厂利用自产底盘, 生产一些规格、标准变化不大, 又有一定批量的专用汽车。如奔驰、MAN、雷诺、沃尔沃、三菱、日产、五十铃除以货车为主导产品外, 都利用这种方式组织生产专用汽车, 其专用汽车产品都与其主导产品一样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例如德国奔驰公司生产救护车、消防车、清扫车、洒水车等。德国斯匹亚公司生产散装粉粒运输车等产品。原苏联的各主要汽车厂也都生产由基型载货车底盘改装的牵引车、自卸车、厢式货车等。
具有代表性的日本
在国外较为发达的国家中, 日本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国外所说的汽车生产厂家一般不包括专用汽车企业。例如日本有11家规模较大的汽车公司, 另外还有57家专用汽车公司。这些专用汽车公司有的是大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但大多数专用汽车公司与大汽车公司只是商业往来, 用哪家汽车公司的底盘进行改装并不确定, 可以根据改装需要和用户要求, 自行选择汽车厂家。
日本专用汽车厂家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1901年创立的帕布库 (PABCO) 株式会社,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公司设有帕布库北海道等多个地域的子公司。帕布库及其各子公司主要生产升降式后开门车、冷藏车、拖车、罐式车、车身可脱离式车等专用车辆。帕布库通过集团及其他加入帕布库联合会的企业已形成了全国性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历史稍短于帕布库的是犬塚制作所和田村机械公司, 都设立于1919年, 是特种专用汽车厂家, 主要生产自卸车、真空车、罐式车、保洁车、搅拌车、高空作业车、原子能废弃物运输车、电力工程车, 其生产的车辆不仅应用于日本国内, 也销往海外。
日本的许多专用汽车企业和其他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一样是由二战后的军工企业演变而来的。如昭和飞行机工业株式会社, 设立于1937年, 军转民后生产各种散装粉粒运输车、罐式车、拖车、高空作业车等。输送机工业株式会社和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都是从原中岛飞行株式会社演变而来的。新明和 (SHINMAYWA) 工业株式会社设立于1949年, 现在是日本专用汽车、工程机械的重要生产厂家。主要生产自卸车、搅拌车、罐式车、散装粉粒运输车、高空作业车、带升降装置的牵引车、高压清洗车、强力引力车、升降后开门厢式车、洒水车、加水车、饲料运输车、车辆运输车等, 其营业网点遍布日本。
日本一些大的汽车厂设有从事专用汽车改装等业务的子公司。如丰田集团1945年设立了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主要生产冷藏车、冷冻车、小型卡车、残疾人用特种专用车等。日产集团在1986年设立了日本奥太克 (ACTECH) 株式会社, 主要生产厢式车、自卸车、保洁车、真空车、车辆运输车、高空作业车、救护车、野营汽车等。日野集团于2000年10月成立了德兰泰库斯 (THANTMCHS) 株式会社, 主要生产研制铝制厢式车、冷藏车、冷冻车等。五十铃在1977年设立了五十铃特装开发株式会社, 生产许多种类的专用汽车, 如机动救助车、灾害救助车、大型运输车、道路巡视车、卫星通信车等。日本众多的专用汽车厂家中, 有的是全国性的, 营业网点较多;有的是地方性的, 其市场范围仅限于某一地区。
国外专用汽车生产经营的特点
专用车厂改装车辆是国外专用汽车生产的主要形式, 这些改装厂具有以下较为鲜明的特点:
1.生产企业多, 企业规模小
国外像史密斯、帕布库等一些百年知名公司在每个国家中都是数量不多的, 其他的专用汽车厂一般是数量较多, 规模较小, 多数专用车厂只重点进行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产品改装。如英国有专用汽车厂六七百家, 其中70%的工厂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有900多家专用车厂, 职工不足20人就有500多家。德国生产专用汽车的工厂达1000多个。
2.产品开发能力强
国外专用汽车厂根据自身条件, 往往选定一两个类别的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和生产, 其产品开发大都能采用三维平台设计, 各个生产工位都有计算机, 并于技术中心联网, 保证了生产开发能力强, 开发周期短的优势。其工厂管理大多采取“哑铃型”管理结构模式, 注重抓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国外厂家一般都把产品开发能力作为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
3.标准较为先进
国外专用汽车企业对产品标准化是非常重视的。以美国为例, 美国汽车标准分为:国家标准 (ANSI标准) 、行业标准 (SAE标准) 、企业标准三个级别。美国国家标准 (即ANSI标准) , 是经各方面协商, 一致同意的国家标准, 为志愿实施的推荐性标准。ANSI标准很少是由美国国家学会本身制定的, 往往由美国各专业标准化团体或协会, 如: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 (SAE)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ASTM) 、美国石油协会 (API)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 、美国保险商试验室 (UL)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等等, 将自己的标准推荐给ANSI作为国家标准, 经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后即冠以ANSI标准代号, 即成为全国范围协调一致的国家标准。有关专用汽车的ANSI标准, 如环境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有关环卫车辆的标准, ANSI Z245.1-1999《废弃物和可回收材料的收集运输汽车及压缩设备安全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可移动的废料和回收物品收集、运输和压实设备的建造、重建、改装、维护保养、操作。该标准对装在垃圾车底盘上的下列垃圾收集和压实设备设定了要求:从后面装载的、从前面装载的和从旁边装载的压实设备, 倾斜框架 (自卸式) 和吊装式设备、卫星车辆、垃圾运输车辆、回收物品收集车辆;以及机械化的集装箱收集汽车。SAE所制定的标准不仅在美国国内被广泛采用, 而且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工业部门和政府机构在编制标准时作为依据, 为国际上许多机动车辆技术团体广泛采用。SAE在汽车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完善的标准体系, 总数已达到1588项。SAE汽车标准主要是术语、互换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零部件等方面的内容。SAE标准中专用汽车标准有33项, 专用装置标准有9项。
4.产品配套体系完善
国外专用车厂大部分实质是一个总装配厂, 除自己生产专用车身构件和部分专用装置外, 大部分总成、专用装置及零部件采取全球采购形式, 根据设计图纸组织装配生产, 如日本加藤制作所的所有零部件均由32个专业配套厂按设计图纸加工提供。因此, 国外专用汽车厂都把提高开发能力和提高装置与配套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5.生产效率高
虽然国外专用汽车规模小, 但由于其产品开发能力、装配和配套能力强, 专业化生产能力高, 所以其生产效率高, 一般企业人均生产在40辆以上, 而我国专用汽车企业最高生产率仅为7~8辆, 这充分说明, 国外专用汽车的生产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 还为企业带来了最佳经济效益。
从国外专用汽车生产经营的现状和特点可以看出, 世界专用汽车的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即汽车公司生产专用汽车和独立经营的专用汽车公司及非汽车公司组织生产专用汽车。汽车公司生产专用汽车一般限于生产一些规格、标准变化不大, 又能大批量生产的属于自产基本型系列的某些专用车。独立经营的专用汽车公司与底盘供应厂家的关系仅仅是买卖关系, 不与之结成一个集团或一个企业, 始终保持企业的独立性, 充分利用各个公司的基本型车的底盘, 发展自己的系列化专用汽车产品, 发达国家多数专用车公司接受用户订货后, 与底盘生产厂家签定贸易合同, 购买底盘, 并对底盘提出供货要求, 然后在底盘上改装和装配专用机具和车身。许多国家有些从事飞机制造、造船、设备制造、电子工业等事业的公司, 也设立分公司进行专用汽车的生产。在日本、美国、欧洲专用汽车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生产专用汽车是在系列化的基础上, 按用户订单进行设计和生产, 具有极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因此, 工业发达国家的专用汽车具有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的特点。从品种上说, 发达国家如德国, 专用汽车的品种有6000多种。从批量上说, 德国、日本、英国等目前也完全是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 用户要一两辆车, 企业就生产一两辆。因此, 这种特点是由市场决定的, 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用性, 形成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特点。
运输类专用汽车快速发展
在发达国家, 公路运输已成为最重要的方式。一般公路运输的运量约占货物总运量的65%以上, 货物周转量则占40%左右, 有的则超过一半。美欧日各国都十分重视冷藏运输, 通常把易腐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冷藏运输率, 以此作为衡量冷藏运输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 这些国家不但冷藏保温汽车的产量大, 而且技术先进, 有不少新能源已在冷藏保温汽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冷藏车为例, 欧美日等国的冷藏运输率为80%~90%, 东欧国家为50%左右, 发展中国家一般只有10%~25%不等。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冷藏运输总运量的比率, 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为60%~80%, 美国为60%~65%, 而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的周转量中, 公路运输所占比率, 欧美日各国均占60%以上。可见, 公路运输已取代铁路运输成为冷藏运输的主要方式, 冷藏保温汽车已成为专用汽车的主要种类之一。
厢式半挂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货运市场的主流车型。在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上, 整天川流不息的汽车中, 小型车约占85%, 车身长12m的大客车约占5%, 其余的10%基本上是体积较大的厢式半挂汽车。在美国, 厢式半挂车是公路货运车辆的主力车型, 基本采用托挂运输并以厢式半挂车为主, 厢式半挂车的保有量和销量占到所有挂车的70%左右。干货厢式半挂车占厢式半挂车销售总量的73%左右, 是厢式半挂车最主要的货运车辆。
美国厢式半挂车的主要特点: (1) 美国联邦公路法规定, 以托盘尺寸定厢式半挂车的车长, 托盘尺寸1219mm×1016mm, 托盘在厢式半挂车内的摆放有两种型式, 横向摆2个共15排或一横一竖摆2个共14排, 由此定出厢式半挂车的外部尺寸总2600mm、总长16000mm。但是, 美国有25个洲对汽车列车总长度不设限, 最长可达22160mm。
(2) 互换性高, 可实现甩挂运输。尽管牵引车的型号不同, 但牵引座结合面高度则要遵守相同的规定, 另外不同的厢式半挂车其前、后回转半径也有统一的要求, 这样便使得牵引车和厢式半挂车能够很好的互换, 实现甩挂运输。
(3) 无纵梁结构, 整备质量轻, 大部分厢式半挂车的车架为无纵梁结构, 车厢为无骨架结构, 车门只在车厢的后面设置, 车厢为预制的轻体材料, 整备质量轻。
(4) 轴距可变, 机动安全性好。厢式半挂车的双联轴可在2m的范围内变换轴距, 用锁销定位销止, 操作简便, 变换轴距的作用是使列车减少转弯半径, 增强机动性能, 厢式半挂车采用空气悬架, 子午线轮胎。大多数半挂牵引车的整车特点都是6×4长轴距底盘, 装有长头驾驶室, 卧铺仓又是紧连驾驶室后面的独立仓室, 驾驶室及卧铺仓均紧靠车架纵梁上平面, 离地高度均比平头驾驶室降低很多, 进出方便。因驾驶室完全处于发动机后方, 一旦发生正面冲撞, 这一缓冲区大大降低了驾驶人员身体伤害的可能性, 因而, 被动安全性显著提高。
(5) 时速设计。半挂牵引车的发动机最大功率都在235k W (320hp) 以上, 设计最高车速都在115~120km/h左右, 从而保证满载的半挂列车能轻松地保持90~100km/h的常用车速, 与并列前行的众多小客车同步奔驰。仅仅是在起步加速与遇到上坡路段时才稍显较慢。
8.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篇八
在本书中,学者王学泰以他读史阅世几十年的经历告诉读者,人们总是在相同的地方犯相同的错误,历史给我们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
和市场上其他类型的历史小说和历史散记相比,本书谈论的虽然是历史,影射的却是现实的生活,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书摘】
中国人的“大哥”情结
在封建社会中,只有政府才是有组织的力量,而民间除了家族组织外,其他一切组织都不具有合法性。在这种条件下,本来是不会有什么领袖的。但社会是复杂的,有的人从宗法社会游离了出来,进入了城镇。因为长期生活在宗法组织中,人的个性萎缩了,个体缺少进取精神,对于他所不熟悉的社会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此时他们就想与有相同命运的人们组织在一起,共同奋斗。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游民常常挂在口头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谓“朋友”,不是泛泛之交,而是可以同生共死的那种朋友。但那时又没有什么新的组织理念,更没有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他们只能模仿家族中的兄弟关系组织起来。社会经验多、阅历丰富、能力强的,往往被尊为“大哥”。元杂剧《桃园结义》中,写到刘关张三人于街头相遇,一起到酒楼喝酒,刘备酒醉后伏在桌上,现出蛇穿七窍。关羽对张飞说:“兄弟也!你不知道,这是蛇钻七窍,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也。等他睡醒时,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这就是游民。
为了结义的稳固,还要有一系列的仪式,如对天盟誓;换帖;引见彼此的父母等,经过了这些仪式便成了情同骨肉的兄弟。在江湖人看来,这种兄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妻子、儿女等。《三国演义》的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我们读历代的三国故事及写三国的诗歌,可以看到唐人的着眼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是讲君圣臣贤的,这是文人士大夫眼中的三国故事。到了宋代,至晚是宋末,人们在讲三国故事时着眼点变了,变成了“桃园三结义”,变成了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了,这是江湖人眼中的三国。游民、江湖人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时候,刘关张是他们的榜样。特别是刘备这样有组织能力、有胆有识,并且能够爱护结义兄弟、愿意与结义兄弟同生共死的大哥,是人们拥戴的对象。从这个故事流行起,“大哥”就成为江湖领袖的别名。
长期生活在宗法社会中的人们脱离宗法后,由于生活的艰辛,总是幻想有一个能够保护他们、使他们得以依靠的组织或个人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软弱无力的游民,也需要一些“大哥”式的人物作为依靠。于是凡是能与“大哥”攀上关系的,无不乐而从之,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归属感,仿佛长久飘泊无依而突然有了家一样。 《水浒传》里的武松、李逵等人,在见到宋江以后,欢悦异常,从此终生追随。他们之所以维护梁山,并非倾心于某种理想,在他们心目中,梁山与宋大哥是一体的,没有宋大哥也就没有什么梁山。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以及这类题材的杂剧等,塑造了刘备、宋江这样的“大哥”形象,从此以后,“大哥”就成为传统通俗文艺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人物类型。另外,大哥形象还有个伴生物,就是张飞、李逵类型的粗豪的勇敢分子。作品中一般都写成这样:大哥是江湖上有形群体(如结义兄弟、秘密帮会、山头)或无形群体的领袖,他们宽宏大量,能够原谅弟兄们的过错;他们讲义气,爱护兄弟,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他们视金钱如粪土,能在物质上给弟兄们提供最大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他们御下有术,能够公平对待下面的众兄弟,让兄弟们跟着他一起发展,在危险中能把弟兄们引入安全的港湾。当然这些有的可能真正出于他们的本心,大多可能就是技术操作,是演给人看的。如在当阳桥,赵云救阿斗之后,刘备所表现的对赵云的爱护,就被老百姓理解为“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宋江常常以金钱资助江湖兄弟,就被金圣叹认为是虚伪。但关键看你是否能够赢得弟兄们的信任。有了信任,追随者就会死心塌地为你冲锋陷阵。此时真伪问题就不重要了,因为生活在生死线上的游民只关注结果,而不会追究原初的动机。
为什么“大哥”总是与粗豪的“勇敢分子”连结在一起呢?客观地说,这些“勇敢分子”大多心智不成熟,他们需要有一个“大哥”来作为依靠。从表面上看来,李逵、张飞等人粗豪健壮,无畏无惧,做起事情来一往无前,谁也不在其眼中,但从精神状态上和人格上来说,他们还相当于儿童,缺少独立性,必须有精神保姆。对于个性不成熟的人们,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人愿意充当喽哕。即使没有合格的“大哥”,他们也要造一个,拥立一个。于是,“大哥”就成了李逵之类的崇拜对象。
作为游民或江湖领袖的大哥,本质上也是反社会的,他们的目标比勇敢分子宏大,是要在社会动乱中分得一杯羹,或成为社会某个方面的主宰。然而大哥与粗豪的勇敢分子不同,他具备上面所述的那些品质,他们外在的宽容与温和,他们处世的技术与技巧,使得他们能为主流社会所接受。他们也乐于做江湖上勇于进击者即勇敢分子的制动机,甚至制约勇敢分子的某些活动,从而模糊了他们的真正面目,这样在争取个人利益的活动中,他们显得应付自如。试想如果粱山上都是李逵一类的勇敢分子,梁山的“替天行道”的旗子就打不下去了,而且这样的故事在当时就不可能出笼。一味地反秩序,统治者能接受吗?因此“大哥”形象的出现,不仅是这类故事的情节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更是这类作品在专制制度下能够被主流社会容纳所必需的。
后来,更成熟的游民组织出现了,如组帮结社,但因为是游民的聚合,他们往往采取平等方式,帮会内以兄弟相称(秘密宗教则模仿宗法中的父子关系,以师徒相称,而且也按资排辈),首领仍是大哥,或称“老大”。清末统治能力日趋衰落,官方的力量往往不敌帮会,甚至衙门中公人差役大多也是帮会分子。这个时候大哥的威风,不减子官吏。孙中山先生曾说:“左宗棠带兵去征新疆,由汉口起兵到西安,带了许多湘军、淮军。经过长江,那时会党散在珠江流域的,叫做‘三合会’;散在长江流域的,叫做‘哥老会’。哥老会的头目叫做‘大龙头’。有一位大龙头在长江下游犯了法,逃到汉口。那时清朝的驿站通消息固然很快,但是哥老会的码头通消息更快。左宗棠在途上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的军队自发移动、集中起来,排起10几里的长队,便觉得非常诧异……个个兵士都说去欢迎大龙头。”这使得左宗棠大吃一惊,便设法镇压。由此可知“大龙头”的威势。
游民组织在初起时,“哥不大,弟不小”,兄弟之间还有许多温情。待这个组织成了一定气候以后,就要建立秩序,令行禁止,对于弟兄的专制往往比专制的主流社会更甚。弟兄犯规,“三刀六洞”的处分是常见的,龙头大哥处死一个弟兄,简直像捏死一只臭虫一样。这时温情消褪了,更强调的是“大”的一面。
但即使如此,帮会的原则“哥不大,弟不小”还在,要保持虚假的平等,首领还是人们的大哥,尽管这个“大哥”比大爷还可怕。
明末清初活跃于闽南的天地会(洪门)和后来的变种哥老会,清至民国间时活跃于两广、云贵、四川、两湖一带。在这些地方,当“大哥”和被人称为“大哥”都是很体面的事。人们也乐于以此逢迎民间有权有势的人士,对那些走江湖的人們尤其如此。
中国有些地方不喜欢人家叫自己大哥,像山东某些地区(如阳谷县),那是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大哥是武大郎,谁愿意戴绿帽子?于是人们欢迎叫二哥,二哥是武松,打虎英雄。天津人也不喜欢被叫大哥,因为旧社会时,天津有拴娃娃的习俗,年轻人一结婚,先到娘娘庙拴个娃娃,那个泥娃娃遂成为老大,再生的孩子为老二。大哥是指那泥娃娃。
(摘自《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9.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篇九
——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上的演讲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教授
从1994年10月《中国教育报》转载《江苏教育报》的《洋思之路》算起,洋思中学在中国教育界已经响亮了14年,14年来,全国各省市的60多万人次到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边疆,在中小学不知道洋思中学的不多。多年来有很多学校六去洋思、八去洋思,甚至派人长期住校,非学到真经不可。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洋思中学的发展,2001年9月5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每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洋思中学的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香港商报》2002年3月分五期连载,在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2002年我在《山东教育科研》第3期发表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大面积转化“后进生”的启示》
2004年2月27日我在《天津教育报》发表了《最好的教法是不教——有感于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我在《天津教育》杂志第4期发表了《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评介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2007年3月9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整版文章:《他们对新课程贡献了什么——点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的课程改革经验》,被称为是国内第一个把三所名校集中进行评论的人。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五、认真做好每件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许多学校学洋思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缺乏洋思中学扎实的工作作风。洋思中学实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上午的作业下午第一节课前就要完成。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没有一个烟头,没有一片废纸。有人说,即使常规的工作我们都落到了实处,学校也能发展。
刚才秦校长谈到:在洋思中学,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具体做到“十同”:与学生同起身,与学生同进班,与学生同出操,与学生同就餐,与学生同吃一样的饭,与学生同就寝,与学生同住一样的宿舍,与学生同样遵守课堂规则、办公纪律,与学生同劳动,与学生同活动。一句话,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师在,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愿意走近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六、全年全天全方位开放学校——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我们许多学校每年都有开放日、开放周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对外开放一天,或者一周。而洋思中学在多年前就全天开放、全年开放、全方位开放。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开放,校长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室、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室,班班都是公开课,天天都是公开课。这需要胆量。不是说洋思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比别人上的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做的好。当初他们在农村办学时条件还比较差,他们不怕亮丑,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洋思,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你可以从早到晚参与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把学校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老师们天天都是公开课,时时都在接受督导检查,人人都精心准备每节课,受益的是学生,也是老师,锻炼了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七、洋思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复制的经验才是科学的
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2006年65岁退休了,被聘请到河南省沁阳市一所民办学校——永威学校担任校长。人们有两个担心: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是否还会火爆?洋思中学的校长到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还能复制洋思的经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第一,没有蔡林森的洋思中学依然火爆,一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不会随着学校领导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何况秦培元校长也是洋思经验的缔造者。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又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使洋思中学更强大。特别是他们搬进了县城,把原来的农村学校办成了城市学校,把原来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现代化示范学校,这些都是对洋思人提出的新课题。秦培元校长就是在这一变化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使洋思中学在办成现代化的示范学校方面走出了新路。
【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推荐阅读:
向华为学习什么07-22
向华为学管理10-18
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作文900字08-25
我们向您致敬作文08-17
华为营销08-16
华为员工持股启示08-02
上海华为面试总结08-26
参观华为集团有感10-23
华为的海外商业模式07-12
华为国际营销创新战略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