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论文

2024-08-02

园林景观规划论文(通用9篇)

1.园林景观规划论文 篇一

一、园林景观中文化与主题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赋予其文化内涵和主题, 这样的园林景观才是有灵魂的, 才是活过来的, 才能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 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并且受到文化的熏陶。而缺失了文化和主题的园林, 就是失去了灵魂的躯壳, 这样的园林是死气沉沉的。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 并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同时也不能发扬城市的文化, 这样的园林景观及沦落成了普通的公园。

二、目前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的问题

(一) 重视园林景观外在美, 忽视了内涵文化和主题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是用来欣赏的, 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 其中花早树木的布置, 亭台楼阁的设计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尤其是在现代城市中, 想要建设一个能够和城市相融合, 并且让人们欣赏的园林景观很不容易, 特别是和城市的文化要相融合, 更不容易做大。因此, 更多的园林景观设计只是重视外在的美, 而忽略了文化和主题, 这样的园林景观没有灵性, 对于城市的来说仅仅是一处景色比较美的地方, 却没有起到园林景观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 而且这样的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也容易被替代掉。所以, 一定要重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二) 文化和主题的规划没有和环境有效融合

在建设园林景观之前, 是需要进行构图设计, 因此就可以在设计的时候, 重视选取主题和文化内容, 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在建设的过程中, 体现出其主题和文化内容。但是建设的过程总, 经常会忽视园林景观主题以及文化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融合问题, 也就说, 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不能和主题有效的联系在一起, 导致园林景观在建设的过程中, 出现了不伦不类的情况, 这样的园林景观让人欣赏的时候会感觉到别扭, 所以要重视主题文化与环境的融合。

(三) 主题过多, 没有侧重点

规划园林景观的时候, 为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就一定设定一个比较符合的主题, 但是很多设计师未来大道一步一景, 移步换景的效果, 就会引入不同的主题在园林景观之中, 这样就会导致园林景观在欣赏的时候, 让人们感觉到混乱, 没有一个突出的主体, 所以的景观都各自为一个天地, 虽然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但是没有整体感, 让园林景观变的杂乱无章, 缺少了真正的美感。因此, 要重视对园林景观主题的掌握和控制, 这样才显示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园林景观文化与主题的规划

(一) 重视规划园林景观主体与文化的规则

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 就要确定其主题以及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 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园林景观的规划主题和文化的规则, 这样建设出来的园林景观更具有真实性。而园林景景观规划需要遵守的规则一共有三点, 第一就是要人性化, 因为园林景观是为人们欣赏而建立的, 所以只有符合人性化原则, 才能保证人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 感受到人文在其中, 第二就是要保证多样化, 因为园林景观不能过于单一, 应该多样化才能保证园林的景色更美, 让人们欣赏的景色更多。第三就是要保障园林景观自然化, 因为园林景观是人造的美景圣地。

(二) 因地制宜规划园林景观的主体和文化

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都是不同的, 因此规划园林景观的主题和文化的时候, 一定要和周围的地理环境相融合。只要因地制宜, 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在建设的过程中, 体现出其中的意境, 同时也要保证对园林景观的主题有一定的侧重点, 重点主题一定要突出, 这样才能保证因地制宜规划处的主题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 对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十分的有帮助。而且因地制宜规划园林景观主题, 也能够体现出其作用和价值, 对环境和城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 统筹大局, 环境与主体文化要相融合

城市的环境是不同的, 文化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和园林景观, 就要保证园林景观的主体文化与城市是相统一的, 也就是需要统筹大局, 并且根据根据城市发展布局, 以及建设园林景观的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等进行规划, 这样建设出来的园林景观是具有整体性的, 这样的园林景观的观赏能力以及作用也要更强一些。同时, 也要尽量让主题文化和环境相融合, 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园林景观融入到城市中, 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并且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结束语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和建设时间比较短, 但是我国从古代开始, 就已经在设计园林景观了, 尤其是皇家的园林景观更是雍容大气, 华贵异常。因此, 城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 应该注重古今结合, 既要体现出当地的城市文化内涵, 也要有现代的元素, 体现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 有一个文化中心, 同时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的时候, 也会被其蕴含的文化以及主题所吸引, 而且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华青, 马良, 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05) :102-103.

[2]刘海云.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探究[J].现代园艺, 2012 (04) :145-146.

2.浅谈园林景观的规划 篇二

关键词:园林景观 规划

一、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原则

1.强调精神文化融入。凡在构建新的园林之前,必须集中全部的精力,确立一个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亦即“卓尔不群”的主题,这才是保证构建新园林时成功之关键。一个园林一般只以确立一个主题为好,不要确立多重主题。当然,可以再确立副题。这样才会主从分明,才能有重点、有中心、有烘托、有铺垫,环环紧扣,主从不分、平铺直叙,必然平淡无味。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传播精神文明,寓教于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要美化人的心灵,不能把不健康的东西带进来。

2.大众性。应注重空间、场所、领域给大众的感觉不同。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领域是通过精神方面的量度。进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众的心理,真正为群众所接受,达到为大众服务的目的。

3.生态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才是它的艺术性,同时还要注重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它的生态价值,也就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生态角度考虑,我们应尽量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材料,使用自然光、自然风、自然水,建立起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以往的生态问题只停留在少数设计师的实践中,停留在论文中。今天,对于生态的追求对于设计师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重要性甚至于超过了对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二、当前生态园林景观问题严重

1.整体上的宏观失控。当前,在有些城市人造景观的“泛滥已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不伦不类、粗制滥造“批量生产”的人造景点往往支撑不了多久,便门可罗雀、狼籍一片,几乎“全军覆没”,此类人造景观在建设过程中还普遍显现出惊人的浪费。更有甚者,有些城市还兴建了多处相类似的主题公园。这么多的人造景观与所服务的客源相比,显然“供大于求”。

2.规模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举不胜举;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而人造景观从其功能上,只能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补充;像这样欲反客为主的投资势头,在当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在几年后留下极大的维护遗憾。我国近年来每年用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总额不到2亿元,还不及一处人造景观的投资多。因此,一方面许多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旅游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开发又花巨资乱上项目,造成很大的浪费。

3.景观内容过于贫乏简单、雷同。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匾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许多景观在艺术水平上雷同、模仿、复制、翻版痕迹明显,停留在以偏盖全、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起时间和深入思考的考验。这些粗制滥造,期望“立竿见效”的人造景观,甚至宣传迷信及伪科学,因而常常“短命”。

三、开阔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1.尊重自然、依托自然、营造自然。在原理绿化中,一是对地理条件合理利用,二是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选择。所谓的合理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成本,而且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上的绿化竟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感觉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配置上,首先要把植物作为经管的主体来设计,造园植物具有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姿态的风韵等特性,它是人们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在合理配植时还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土壤、气候及居住群落和建筑特点的不同,并加以分析和判断,选用不同的植物和造园手法,在高低曲折的地域中按其自然配植和生长规律,随意而不杂乱、自然而有规则地让乔木、灌木、地被及花草的巧妙搭配,适地适树,形成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融为一体,使它们相得益彰。

2.以人为本实现情景交融。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在对一些景观设计中,布置文化娱乐、园林小品、植物配置以及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等设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楼宇间和市场周围见缝插针,在绿地上设置一些仿自然的桌椅,小品、堆砌山石和安置健身器材,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需求融合在园林中,使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坚持以绿为主,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来强调园林景观与人的生活和文化三者紧密的联接,在空间上达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效果。使人们在绿中充分享受生活。这样在景观上完全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内涵,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和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增加互动性景观为重点,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绿化面积。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科学合理的引入外来植物打造互动性的园林景观,为现代城市综合居住条件的改善奠定基础,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提供更加富于观赏性、娱乐性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中国建筑事业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城市出版社,1994:61.

[2]曾华浩.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56-257.

[3]王丽芳,谭朝霞.清华大学北院景园设计随笔[J].中国园林,2001(2):24.

3.学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篇三

园林位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图书馆前,总面积约5600m2左右,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10~15%,绿化面积约占65~75%左右.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小雕塑、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生活、休息、活动场所。另外,未来国家开放低空领域,相信肯定有很多小型私人飞机,另加上六安城市的定位,肯定有很多富商大贾,因此,特意把园林整体设计为人眼的形状,在高空中一览无遗,作为城市中美好景象的一部分,一方面为城市做了贡献,一方面能像迪拜的海滩一样,为我们学校扩大了知名度。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及对称为主,在游园以及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3~5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1.5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

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樟树、银杏等。同是兼具美观,有牡丹、玉兰等。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行政办公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是旗台与行政主楼。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

喷泉小广场在主楼与学生居住的主要通道上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合欢与银杏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地点选择了在此处目的不仅为的是可以使在主楼边上有景,更重要的是在居住、区和教学区有一个的过渡阶段,喷泉后的一排五角枫给予此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气象。

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三座亭子的搭配布局,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牡丹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白杨树、泡桐,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此外,学校的喷泉也为大家在夏天酷暑之时,游玩戏水提供方便,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注重人本的发展思路,园区可释放大量的观赏类鱼类,以金鱼为主,水中人工投放其适合食用的植物草本类,组成一个天然的人工生态系统,一则清净水源,二则饲养鱼类,实则经济实惠。

4.学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范例 篇四

1.总述

园林位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图书馆前,总面积约110200m2左右,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10~15%,绿化面积约占65~75%左右.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小雕塑、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2.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道路设计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1.5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

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

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国槐、椿树等。

4.分区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1入口区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行政办公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是旗台与行政主楼。

4.2春园

广场西边为一个小游园,园内种植了丁香、黄花连翘、迎春、竹林等,还有一部分乔木,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加上亭子的设计使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休息。此处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们每天都有一个春天般的日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春园主要是满足学生休息、放松、锻炼、娱乐、交往的需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重要意义,对美化校园有重要作用。

休憩绿地是通过创造一定的人为环境,以供学生消除体力疲劳和调剂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倦。休息、交流环境应该是宁静的、色彩应该是淡雅的,没有刺激性的,因此选择了枝叶柔软的观叶植物。

在绿地内适当布置了座椅,散步小道、休息凉亭等,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

4.3教学区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

4.4喷泉小广场

在主楼与学生居住的主要通道上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合欢与银杏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地点选择了在此处目的不仅为的是可以使在主楼边上有景,更重要的是在居住、区和教学区有一个的过渡阶段,喷泉后的一排五角枫给予此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气象。

4.5林区规划设计

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三座亭子的搭配布局,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丁香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4.6图书馆前广场设计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7图书馆后的林区设计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白杨树、泡桐,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4.8运动场的设计

运动场选择了学校最后部的东北部,此地远离学习区与生活区,对学生们在校内的学习没有影响。运动场不是标准的运动场,由于学校总面积的限制,使得该运动场比正规运动场要小一些。在这个运动场中共设计了1个椭圆跑道,3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还有多个乒乓球台。

4.9学生宿舍楼区的规划设计

由于学生宿舍1#楼与2#楼楼门对开,为使楼与楼之间相互连接,在两楼之间做了一座花架可以起到通连两楼的作用。在园路的设计上也是主要考虑到两栋楼之间的走动与学生们的活动。在周围的绿化植物主要是合欢,丁香和雪松等。空旷草坪上种植了一些乔木。学生宿舍2#楼与3#楼由于楼门不相对,在两座楼之间设计了一座花坛,种植了一些时令花卉,给人一种花香四溢的感觉。

5.绿地规划设计

5.1立足实际

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作为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般来说校园内的休闲绿地不会承担诸如大型集会、观光、儿童活动等功能,学生对其要求无外乎能够满足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平面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主楼前的小广场设计、教学楼前的广场设计等。

5.2注重立意

突出环境感染力 “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前面曾经提到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如春园、飘园、梅园的设计。

5.3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5.4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了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6.植物选择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5.园林景观规划论文 篇五

1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 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 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 景观感受场所

1.6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 景观环境认知

1.8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景观轴线

2.1 景观轴线的形式

2.2 景观轴线的作用

2.3 景观轴线的构成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如近景区域、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 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 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材: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助教材:

6.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篇六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中的景观园林为居民提供生态、环保、文化、美化、舒缓、休憩的空间, 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与建设已变成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城市景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居民的需要, 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

一、建设城市景观园林的意义

(一) 改善城市环境

改善城市面貌, 美化环境, 增加城市居民幸福感, 这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导致众多的工业企业把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之中, 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城市温度, 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新鲜氧气、净化空气, 减弱噪音, 对人居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城市景观园林不仅体现物质文明, 同时也象征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观园林应该布局合理, 建筑精美, 设施配套齐全, 运转有序, 管理完善, 四季葱翠, 绿茵遍地, 繁花似锦。人们生活在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的这种城市里, 有利于保持居民的身体健康, 充满精力, 带有旺盛的创造力。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使城市变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因此, 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景观园林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决定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景观园林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反过来对经济和文化也有促进作用, 可以极大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目前, 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借助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来改变城市面貌, 提供一个良好先期的投资环境,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因此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同时优美的环境又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更加繁荣。

(三) 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

当地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建筑文化、特色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元素, 加以提炼升华通过布局形式、雕塑、小品、铺装等景观手法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容易引起居民意识上的共鸣增加城市自豪感与幸福感, 同时也容易形成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

二、我国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

近十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但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还处在由“粗放设计”到“专业精致设计”的过渡阶段, 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目前, 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缺乏责任心

很多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在具体建设时存在很多的人为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形成的困难, 而当问题出现后设计者很难解释清楚, 最后只能临时更改设计或者重新施工, 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及设计效果达不到最优化。这种情况是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充分对场地实践, 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盲目求新, 片面的讲求丰富景点, 没有考虑现场条件下布置是否合理, 只是简单的把设计按固定模式完成。缺乏责任心表现在进行景观园林项目设计时不能坚持认真实践的态度, 不论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样很难保证设计的实际效果, 后阶段施工中也很难保证完整的实施, 景观园林的建设也就无法保证质量, 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因此, 景观园林设计项目必须要坚持认真对场地进行实践研究、认真负责的原则。

(二)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缺乏个性

很多的景观园林因设计者遵循一成不变的设计手法或盲目模仿、生搬硬套, 完全不考虑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居民生活习惯, 不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之处, 使得景观园林缺乏个性, 也没研究场地周边建筑、现有植物、小品设施等的材料、色彩、形式等导致设计同周边环境相脱离。另外对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等也没研究, 出现南北方植物物种互调而导致成活率低或景观性差的现象。设计中虽然可以借鉴其它城市优秀的景观园林的设计手法, 但在设计中更要注重发掘当地的特色文化, 把先进的设计方式应用到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中来, 才能做到创新, 设计出来的东西与城市也才能变的更贴切。

(三) 缺乏城市景观园林整体意识

受到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城市不能正确的认识城市园林在保护城市环境和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只是简单的想建设的气派, 不考虑景观园林的自身功能以及市民实际需求, 盲目追求美观, 不重视景观园林的生态效益和实用性, 因此一些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只追求眼前的暂时利益, 忽视了景观园林中“硬质要素”与“软质要素”要相互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 注重细节, 科学规划

在设计景观园林时必须遵循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 首先要把握准确、鲜明的立意, 制定科学的规划, 把景观园林放入区域环境或整个城市中, 结合城市的现状准确的对景观园林的形式、功能和性质进行定位, 协调好好构景要素、周边环境以及与园林绿地的建设, 景观园林建筑的形式、色彩、质地、体量、尺度必须符合周围环境的需要, 协调统一好其它的景物。景观园林的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明、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烘托对比, 从而让所有的景物都能发挥其作用。再计划确定之后, 园林景观必须注重细节。设计的特色都要透过细部传达。景观园林也是一种观赏艺术, 必须要得到游人的认可, 所以景观园林的细节部门应该要做到可以“娓娓道出”。

(二) 经济适用、因地制宜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根据绿地的地貌、地形以及周边环境造景, 不仅要做到富有层次变化、美观大方, 同时还要节约经济。目前,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 不能追求奢华, 照搬发达国家那种在城市中营造大型的森林和园林绿地的做法。现阶段我国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居住环境, 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 调节城市生态系统, 景观园林应多为“林荫型”绿化, 加大小区、广场、游园、道路的遮荫效果, 扩大绿地的面积, 从“平面型绿化”变为“立体型”绿化, 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阳台绿化, 在城市中建造不同层次空间的绿化格局。

(三) 保护多样性原则

景观园林的建设不能破坏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要保护原有生物的生长环境, 并为新引入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护城市中包含丰富野生动植物和乡土植物栖息地, 如湿地, 低洼地, 自然河川, 沙地、盐碱地等脆弱的生态地带。必须有节制地引进外来物种, 在建设人工草地的同时, 注意野生草花与杂草的保护。在设计中考虑生态平衡原则, 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考虑, 把自然地形和绿地系统协调好, 应用生态位原则, 对物种生态位特征必须充分的考虑, 植物的种类必须合理配置, 消除物种间发生直接竞争, 形成合理的结构, 形成健全的功能, 坚持互惠共生的原则, 把共生植物尽可能的栽植在一起, 分开种植生长相克的植物。

(四) 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借助植物的多样性, 营造多样的景观园林。配置植物应该坚持以乔木为主, 形成乔、藤、灌、花草等充分结合的混交复层绿化模式。充分的把植物的生命美、姿态美、色彩美、人格化、多样化、风韵美的特性, 把立体绿化和平面绿化结合起来, 把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配置结合起来, 使景观园林在四季的静态构图, 可以相应的季相动态变化, 实现四季见绿, 三季有花, 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园林必须要根据自然地形进行营造, 形成和谐的植物群落, 坚持生态化的种植方式。景观园林要包括完善的园林设施和适度的园林小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由于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景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了植物学、林学、环境生态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等众多的学科。因此, 城市园林工作在规划设计景观园林时必须实事求是, 把各学科理论综合利好, 把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 2008.

[2]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3]王焘.浅议城市绿化管理趋向[J].中国园林, 2009.

[4]李黎, 兰志鹏.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7.浅谈寺庙园林景观规划研究 篇七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5-1

一、前言

寺庙园林原来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的祠庙的园林。在公园4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可以说是历时悠久。在寺庙园林当中,主要是作为“神”的宫苑,它描绘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特殊的地理景观是多数寺庙园林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寺庙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的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寺庙总体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前导部分和园林游览部分。宗教活动部分由供奉偶像、举行宗教仪礼的殿堂、塔、阁组成。通常多占据寺庙的显要部位,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空间,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部分隔离,有时也采用空廊、漏花墙,让园林景色渗透进来。在地段紧迫、地形陡变处,往往突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布置,融入自然环境。这样,宗教建筑自身也成了景观建筑,与园林游览部分融成一体。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二、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

(一)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景观空间尺度对远、中、近的景观空间构成的调控,产生了平面上的曲折,立面上的起伏和质感,使景象产生层次和自然的节奏。“千尺势,百尺形”决定了园林空间的总体布局,但是实现千尺与百尺、形与势之间的自然转换至为关键,尤其是在园林空间中,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建筑、山石等形体重叠堆砌,或变换过多,产生混乱无序之感。在寺庙园林中,往往利用植物景观产生的空间效果来实现远、中、近空间尺度的转换。

(二)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建筑、寺径、山石、水体、植物是寺庙园林的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植物往往通过与建筑、山石、水体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其生态及艺术等方面的功能。植物艺术作用主要表现为植物景观空间形式及意境的营造等,直接影响寺庙园林的外貌,体现寺庙文化,是其他造园材料无法替代的。园林植物景观是以植物为主营造的景观,在视野感觉上应以植物为主,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园林要素。与植物天然的特性所不同的是,建筑、山石、水体、园路及小品的色彩、线条可以人为塑造,且十分丰富,选择余地很大,可与植物一起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是创造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三)植物与寺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园林中的各类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还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池,即放生池,是寺庙园林中最重要的水体形式。河,在寺庙的周围常常有河环绕,一方面丰富了寺庙的外环境景观,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僧人的生活。湖,寺庙园林中,水体常常也以湖的形式出现。湖边的植物景观常以植物季相色彩来衬托水体空间景观。溪涧,在寺庙从林中,寺庙的周边常有流出与山峡的溪涧,一般都是水草茂盛,溪上有树阴,溪中有砥石的自然水景,在落差大的地方甚至以瀑布的形式出现,形成一派自然的景观空间,保持了自然山林的基本情调;寺庙丛林周边的溪涧在秋冬季节亦有可能是干涸的,每到秋冬,便无水流经过,干涸的溪涧配以枯树反而为寺庙增添了几分沧桑、古朴之风。

三、佛学思想的体现

“善言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其中佛学思想的体现,对于现代规划中人文思想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寺庙的选址,多于风景优美、远离尘世的名山大川,有利于“解佛法,远离邪妄贪欲”,“离惟神惟我惟物等迷谬妄见”,便于“慧命增上,道业早成”。从动静空间分区上来说,以“静”的空间为主,“梵刹”也意即“清净的地方”。僧人的居住区、生活区、塔林等都为寂静禅林空间,便于修行,“得寂灭境,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在空间视域通道的开辟上,对景、借景的选取多为自然景观,或天空、山水、树木,而少世俗喧闹之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关系,以空明、清静之景,参悟证道,从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教还提倡“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佛寺平日一般都是开放的,每到宗教节日举行各种法会、斋会,更是吸引大量的民众,因此在环境处理上,必然会把宗教的肃穆和世俗的愉悦相结合考虑,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加明确,同时注重园林的经营和庭院的绿化。

参考文献:

[1]杨新华等.金陵佛寺大观[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8.园林景观规划论文 篇八

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设计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采用有效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园林景观中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将自然景观添加到城市的生态系统立,并且不会破坏到生态环境,还会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如果采用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也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城市规划关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还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也很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并且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优质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9.园林设计的城市景观规划应用论文 篇九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运用

1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必要性与应用原则

1.1必要性分析

人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和规划。良好的城市环境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建设绿色城市,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景观设计是通过城市绿化规划策略,通过人工手段改造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使园林成为整体的综合美学设计。

1.2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运用的原则

1.2.1综合原则景观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自然环境的主要载体,是改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控制综合影响因素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有效措施。1.2.2个性化原则由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功能和区域的特点,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1.2.3多样化的原则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就必须以表现形式积极创新。由于各类城市的生态结构,园林景观也呈现出多种形态。由于景观环境的不同,园林植被的生长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城市园林的现实意义

2.1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城市的绿地面积不断缩小,已经开始完全从城市中撤出。绿色植物正在被砍伐,道路正在被现代水泥铺设,房屋正在被钢铁和水泥建造,整个城市缺乏活力和绿色。这样,我国城市生态循环系统遭受了不可弥补的破坏和损失。一旦城市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将影响城市的热循环系统,导致城市没有自动调节温度的功能。使城市处于不平衡的温度状态。

2.2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

通过在城市中划分一些地方进行园林建设,首先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凉爽放松的场所,其次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带有娱乐设施的城市花园更有助于减轻人们的压力和放松他们的情绪。

2.3城市园林的实际作用

城市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而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是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之一。一个好的城市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从城市园林的发展中看到,城市园林建设能够直接反映城市发展的真实情况,存在的景观美化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在城市的对外宣传中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除了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园林,有助于城市生态平衡和防止水土流失外,城市园林还可以净化污染的水,降低政府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投资成本。

3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3.1强化景观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范围

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发展大大减少了城市绿化面积,必须加强城市绿化的范围。绿色植被不仅可以吸收灰尘,减少城市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观感,提高城市景观的观感。通过扩大户外绿地的建设规模,提高园林、园林、公园的采样强度,可以在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3.2适当的增加绿地面积,科学合理的布置植物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景观设计要合理进行植物布置工作。例如,你可以选择在几个空闲的地方设计植物,用来观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占用绿色空间,因此需要在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布局。绿色空间设计需要与实际环境特征有效结合,以确保更好的设计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为了促进城市规划与景观美化的结合,应有效地开展工进行植物布置,以满足实际需要。

3.3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注意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在城市建设中,要广泛采集、培育和利用野生植物,积极引进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净化城市空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园林植物资源,提高景观设计质量。

3.4设计丰富的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规划应考虑其观赏性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丰富的园林景观,进行科学的植物景观,并利用植物的颜色和层次建立一个观赏景观。此外,景观设计不应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应与当地城市特色相结合,应以自然景观设计为基础,以当地特色树木和古树为主要设计要素,以实现观赏和绿化城市的目标。

3.5构建园林景观系统

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积极作用,保证城市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在新型建筑设计中,有必要全面考虑本地环境和区域特点。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可以表现城市的文明,而城市景观系统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景观系统需要以地方特色为标准,然后将不同类型的植被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综合城市景观的价值,包括功能价值和观赏价值,从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和与众不同的景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保证城市景观规划的合理性。

3.6园林设计中现代灯光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照明技术发展迅速,突破了人们只能白天观赏风景的限制。近几年,夜晚色彩斑斓的灯光成为一种新的景观和园林设计的新领域。现代照明技术超越了传统照明,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使彩灯、园林建筑、自然景观相结合,呈现出美丽的夜景。以杭州西湖音乐喷泉为例,它将水与现代照明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美丽的西湖,电、光、声的结合,使景区脱颖而出,成为游览西湖的热点。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智能控制光线、激光效果和引导效果,使夜景设计更加丰富多彩。

4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施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当今的文化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提出个性化景观设计的概念。我们应该重视生态发展观,营造适宜居住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展示园林景观的意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解释下一篇:2023网络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