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教育(8篇)
1.中小学数字教育 篇一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使数字化教育在现代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如何高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热点。现代小学教育应基于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小学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提升现代小学教育质量,加快数字化教育设施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性交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主观原因:学校对数字化技术过于依赖或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4]何克抗.中央电教馆组编.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小学数字教育 篇二
以传感器测量为核心的数字化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在发达国家已是普及化的科学探究的数据收集工具。在国内随着成本的降低和教育投入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尝试在科学教育中应用, 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优质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科学探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维基百科中, 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 表示拥有基本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 能理解科学观念, 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能运用科学解释身边的事情, 建立与评价有证据基础的论证, 并恰当地运用结论来引领自己的行为。它包含运用书写、数值与资讯等能力来理解科学方法、观测与理论。关于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 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二是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三是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我国的科学教育长期以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数据处理的意识, 或者是有意识, 但苦于没有有效的实验手段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具体主要表现在“四重四轻”:
1.重知识讲授, 轻能力发展。受以传授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解决知识性问题为核心,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或者把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实验能力或动手能力, 忽视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重感性体验表述, 轻数字理据分析。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文科占了主导地位, 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为主, 极少有用数据进行说明的习惯。这与现代科学研究的实证思想不能接轨。
3.重即时显示结果, 轻长期持续观察。我们发现, 大部分的小学科学的公开课多以短时间的实验操作, 侧重于课堂上的即时显示度。而大量的科学实验恰恰需要长时间的耐心观察。教师和学生都往往回避长期观察实验, 或者是有头无尾。
4.重课堂活泼热闹, 轻冷静科学思考。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小学科学容易被学生甚至教师认为是“玩”的课, 判断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以是否玩得开心、玩得热闹为标准, 造成课堂上“热闹有余, 思维不足”, 没有关注到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二、数字化探究与小学科学教育
(一) 基于数字探究的探究实验室
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科学实验室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实验教程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实验辅助系统, 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传感器 (Sensors) :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心电图、磁场、气压、电流、电压、p H值、心率、温度、湿度、力等几十种涵盖小学科学基本所有探究活动涉及的数据测量工具。
2.数据采集器 (Datalogger) :数据采集器是一种电子仪器, 用于采集在一段特定时间内, 来自传感器对温度、相对湿度、光强、电压、压力、力等所测得的变化情况的数据。大部份数据采集器均可与PC连接, 通过软件启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阅读及分析。
3.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Software) :用来处理、分析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 可形成曲线、数字表、表格、直方图、示波器等数据分析图形, 使探究实验的结果更为直观, 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4.实验教程 (Worksheet) :一般是指与课程配套的实验指导或案例。
(二) 数字化探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已在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推行多年, 例如在香港, 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列入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标准配置目录。国外知名品牌的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已经非常成熟, 同时也是固化、通用的产品, 一般可以使用多年而不易损坏, 所以投资的性价比通常比较高, 国内外大量的测验证明传感技术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科学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1.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改革
我们现在的科学课程是以过去的技术为基础, 而不是当今的技术 (更谈不上明天的) 。把计算机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看成是附加的, 而不是课程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 课程的重大变革将受到严重的限制。如果空客A380飞机, 继续使用最基础螺旋桨技术, 它将无法成为世界上最大, 最先进的大飞机。而传感器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测量和控制仪器, 无处不在, 且越来普及。小学科学实验室配备数据采集系统, 有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新的测量工具, 建立“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科学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掌握新的探究工具
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包括能够全面和充满自信地使用电子工具。学生们应该早些在尽可能不同的范围内开始使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 把新技术的应用与科学课程紧密相连, 不但促进了新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提高。
三、基于数字化探究的小学科学教育框架
(一) 关于科学知识要素的培养
对于小学科学素养第一要素是科学知识, 应当看到, 对于小学生而言, 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会要求过深, 传统教学中往往通过呈现静态的图片或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 尽管这样的做法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 国内外的教育研究表明, 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前科学概念, 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 学生是很难真正改变这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数字化探究实验的引入, 则较好地针对了这一点弱势。针对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问题, 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 而后利用数字化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且因为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够快捷、实时地呈现实验数据和相应的图示, 为学生快速地理解实验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另一方面, 数字化探究的优势之一是让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和了解较为前沿的实验仪器和电子产品, 这本身就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很重要的因素。英国学者Frank Fearn设计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课外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内容包括:池塘温度 (温度传感器) 、哺乳动物活动 (声音和光传感器) 、肥堆微环境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植物生长条件 (光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 H传感器) 。可以看到, 上述数字化探究实验, 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益处的, 这也应当成为数字化探究提高学生知识要素的另一个切入点。
(二) 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第二方面要素是科学过程和方法。国外数字化探究比国内要超前, 美国康科德教育研究组织的著名传感器技术教学应用教学发起人Robert Tinker博士和密歇根州立大学著名科学教育专家Joseph Krajcik教授以水质为主题,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探究活动和常规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将传感器技术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更为灵活, 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技能的培养。相对于控制组, 实验组学生数据分析也更为全面,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兴趣、思维和探究技能等的培养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 数字化探究在培养学生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 并不差于甚至优于常规实验活动。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 数字化探究的灵活性相对传统实验更强, 且数字化探究中呈现的图线、数据等,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因此, 针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数字化探究应当更侧重于其完整的探究过程和大量的数据和图线的分析上。
再从另外的角度审视。科学方法中往往涉及到控制变量法, 传统实验在不少变量上限于实验器材条件限制, 是较难严格控制好所有无关变量的, 而数字化探究仪器则能够较精确地做到这一点, 应当在教学中凸显这一特色。
又如科学方法中转化的思想, 在数字化探究实验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数字化探究仪器, 基本上都是将其他信号, 比如光信号、力的大小等, 转化为电信号, 这是很直接且容易为学生所理解的转化方法对应的例子, 因此, 数字化探究应当加大对这一科学方法的点拨。
(三) 关于STS思想的培养
小学科学素养教育中除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外, 第三方面的要素就是STS思想, 即科学-技术-社会。培养学生这一意识,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公众健康、工作条件、世界和平带来有利的一面, 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警惕科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等, 即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利用数字化探究培养学生STS思想, 结合其自身特征, 可以从以下三大角度入手。
第一, 利用数字化探究实验本身便捷、快速、可灵活组装的特点, 引导学生比较数字化探究实验与传统实验仪器的优势, 进而促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带给教学的各种便利。例如, 常规实验只能自行描点绘制曲线图, 而数字化探究实验仪器则在做实验的同时便能自动汇出相应的曲线, 学生不仅要认识到曲线对应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也应当体会到这种便捷带来的学习的高效率。
第二, 利用数字化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例如, 生活中的自动感应门、烟雾报警器、洗手自动出水开关等等, 实际上都是利用了数字化探究中常见的传感器。因此, 要利用数字化探究来培养学生的STS理念, 还需要将所使用的数字化探究实验, 拓展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 利用数字化探究较为先进的实验手段, 研究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象。例如, 研究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其后果, 研究酸雨天气, 研究河流污染后酸碱度的变化等等, 通过常规传统实验往往是较难实现的, 而通过数字化探究仪器, 则能够较方便地开展相应的实验, 进而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科学与技术发展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
四、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字化探究应用案例分析
(一) 数字化探究拓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空间及理解深度。
在科学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知道事物本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其普遍原理,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极值范围, 找到事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和知道其常见值一样的重要。描述正在发生的变化的最好方法是把测量结果制成一张表格或图像,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得到数据表格和图像。而表格和曲线可以显示一个数字与另外一个数字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数据处理结果, 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案例一:利用温度传感器探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实验目的
(1) 用MGA模拟器加上两个温度传感器来探索冰融化时温度的改变以及热流的方向;
(2) 建构有关冰融化的概念;
(3) 培训科学处理与思考技能;
(4) 应用有关冰融化的知识来推测“全球暖化”的一些后果。
2.数据采集器效果示意图 (如图1)
3.提出探究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 学生感知到冰融化成水的现象, 但是不能建立融化与热之间的逻辑关联。应用数据传感器后, 学生能在曲线图中清醒直观地看到融化的速度与热之间的关系, 辅以恰当的问题引导, 有助于加深理解。
(二) 支持个性化的实验设计, 丰富校本科学课程
在熟练使用传感器以后, 提供的各种测量工具, 为教师很多创造性的科学实验的涉及实施提供了可能。老师和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探究性的课题, 对时间充足和有能力的学生的提高给予非常好的技术支撑, 可以开展科学主题探究、科技论文研究和科技实践活动。
案例二:利用无线电波传感器, 探究手机 (CDMA/GSM) 在不同条件下的辐射的差异 (变量:手机铃声到通话状态、不同电池电量状态、不同品牌、不同屏幕尺寸) ;
案例三:利用氧气传感器, 探究室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 (不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效率不同, 不同植物白天和夜晚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 与树叶大小或光照面是否成正比, 等等) ;
案例四:利用光传感器, 探究灯泡 (研究市面上的白炽灯、光管、节能灯、LED灯) 的发光效率及发热比较, 不同灯的频闪是否相同, 市面上的护眼灯的护眼效果等。
(三) 帮助学生延伸触觉、听觉、视觉和思维
数字化时代, 学生能在实验中通过数字化仪器轻易地采集非常丰富的数据。再加上专为数字化时代设计的探究学习教材和专为数字化仪器设计的实验套件, 就能让学生通过所采集到的丰富数据去获取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案例五:水的循环实验。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最终弄明白在一个打开的容器中水会跑到哪里去。这既不容易证明, 又不容易检测到。但是,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借助相对湿度传感器测量打开盖子的盛水容器中周围湿度的数据变化, 学生可以理解蒸发、冷凝和物质守恒定律。
案例六:测量那些开始比周围环境凉的多的物体变暖的过程, 以及比周围环境热的多的物体变凉的情况, 学生可以使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实验图像来检测温度的微小变化, 并标绘成图, 以检测许多热交换的实例。
(四) 优化实验过程, 使实验的重心回归探究
传统的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比较强调探究过程与设备的使用, 数据的收集比较费时, 一堂实验课下来,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实验装置的安装调试和实验材料的准备上。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将实验的准备工作留在课外, 学生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数据的本身, 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找到要探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
案例七:热传导的实验教学。
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 热能会在一个很好的导热体中很容易地被传导, 在不好的导热体中不容易被传导;金属是一个很好的导热体, 塑料不是一个好的导热体。
2.实验装置:传统实验和装置 (如图3) , 采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如图4)
比较以上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的获取方式, 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实验装置设备准备较多, 得出的数据是印象性、不精确的, 采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实验条件简单, 只需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两根不同材质的导热棒就可以完成, 采集的数据在软件上的显示直观、清晰, 有利于学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不同材质的热传导性能的知识概念。
五、数字化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在目前来说, 我国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字探究实验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开展基于数字探究的科学教育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完善的地方, 笔者根据在实际教学案例中的经验, 提供几点经验和建议与读者共享:
1.组织学生进行几个真实的探究, 会比给他们进行大量而表面化的活动, 更有学习上的意义。初期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期实施2个主题的科学探究学习, 对老师来说已经难能可贵, 对学生来讲, 一次完整意义的探究学习, 除了知识技能外, 关键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2.传感器的配备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购置, 没必要一步到位, 声音、温度、光、氧气是小学最常用的传感器, 其它传感器随着教师使用技能的逐步提高, 根据教学需要逐步购买。而因教学环境及数据采集器都已配备完毕, 后续只需买应用的传感器, 预算压力会小很多。
3.由于数据采集系统是新技术, 多数教师对其不太了解。可以先在区域内配备小学科学探究中心实验室, 配备齐所有仪器设备, 区域内小学教师可以自行到中心实验室摸索或者带全班学生到中心实验室上课;中心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也可以借给学校老师。
4.成立小学科学探究应用研究及推广的项目小组。小组可以基于中心实验室开展工作, 研究数据采集系统与科学探究教学的最优化应用。
摘要:数字化探究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延伸触觉、视觉、听觉和思维, 使实验重心落在对问题的探究上, 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手段, 拓展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空间和理解深度, 从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科学—技术—思维 (STS) 的思想形成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探讨数字化探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3.中小学数字教育 篇三
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一是教师进行科研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二是教师进行科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等。三是教师进行科研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四是教师进行科研是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教师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一线教师做课题的必要性就是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第二,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表现出的积极性令人欣喜。但是目前,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教师应更多地依靠学校现有的设施和数字化设备,进行更为有效、更为便捷的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校园的数字化。数字化校园需求包括:一是学校管理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教务教导管理系统等。二是教学教研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密度等。那么,为了使小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管理的教学科研数字化建设正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新型校园管理模式即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校园管理方式。因此,数字化的教育科研模式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的科研方式。但是在已有的数字化校园中进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时,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建设理念有偏差。很多学校可能为了达标而创建数字化校园网,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大部分的计算机教育资金都用在了计算机硬件环境上,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投入,软件资源非常缺乏,教师培训资金更是微乎其微。二是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由于学校对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校园网设备闲置没人用,也没资源可用,计算机只作为普通的文字处理工具,网络也只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科研水平也处于低水平状态。三是校园网维护管理跟不上。由于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进展。四是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合要求。学科教师从未学习过计算机知识的人占有相当大比例,而能够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更小。
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的教师积极进取,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重视教育科研。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对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视,学校领导立足于学校管理,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数字化的建设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学校申报多种多个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校近几年申报了多个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涉及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比如:2011年11月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题。学校所有老师参与相应学科的教育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讨论研究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当一个课题完成时,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第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依托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借助于数字化的校园开展数字化的教育科研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学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时利用学校网络(QQ、FTP)研讨,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学校建立了十二五课题研究网站,专供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二是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科研。学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将学生这一受体纳入到研究的范畴之内。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搞科研,应该有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教师借助于学校网站让学生参与部分教育科研,同时,应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研究资料,便捷师生沟通,展示课题成果。三是数字化资源与教育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利用。学校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课程多样化发展。同时,使用网络备课和教科育研管理系统。有利于备课组、学科大组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支持网络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在进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时,还专门建有网络视频应用系统和精品课录播系统,以展示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对精品课全程录制编辑,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科学开展。四是学校管理的“四大系统”的有效支撑。依托门户网站打造“四大系统”:打造校园资讯系统,使学校教师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以及科研进展情况;打造FTP服务系统,以校园ftp为载体,实现电子教案资源等的共享,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和上传资料;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等,为教育科研的进行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建设专题网站,学校建立了学校管理网站、课题研究网站,与此同时,还以学科为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学科网站,部分教师还建立了个人网站。这样,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第三,课题网站的建设为教育科研数字化奠定了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好信息平台,才能克服单打独斗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无纸化办公。学校建设课题网站是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学校建设课题网站做到了“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课题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一律在网站上发布,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评比,对网站、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数字化的校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很多学校也对教育科研的数字化进行建设和应用。所以说学校课题研究很重要,无论是研究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还是研究学校小课题,都会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因课题研究的成果而得到明显改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得到推动,与此同时,学生也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成长的体验。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是推动课题研究进展的必要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在加强学校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在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教师个人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校把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能够让学生受益更多。
4.中小学数字教育 篇四
我们这个教学点迎来了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来,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数字资源在识字教学的作用
识字是小学语的基础,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了各种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动画、视频等形式组合的技术。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人优化了识字教学了。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募仿。由难到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教学形象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红色突出鸟字的特点,一边讲: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有了眼睛可怎么能看得路呢?这样小学生不仅学得高兴也记得牢。如:在教学“休”字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人靠着树在休息,然后慢慢变成一个“休”字的画面,从而让学生理解“休”是休息的意思。在教学一些笔顺比较不好写的字时,可以用电脑展示这个字的写法,让学生一笔一笔地跟着写,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数字资源架起阅读教学的桥梁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彩色的风景图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这里的风景美吗?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课文一起去领略非洲那彩色的风景。”这样,我巧妙的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数字化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数字化资源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看和听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
三、数字资源使口语交际教学更加高效
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例如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了交际的兴趣。《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有时我把话题变换了一下,让学生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找出一些宴席上的图片,勾起他们的回忆,让他们尽快地投入情景,说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时,学生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往往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例如《购物讲价》中,在农村,不可能准备各种五花八门的玩具、用品等,这是就要靠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展示各种玩具、用品等,让学生去说出自己所喜欢的,再向同学介绍。然后要求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看,谁买的最便宜,再说出购物所得。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
总之,运用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卫国
5.数字教育心得 篇五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字化教育资源所具有的形象直观、声色并茂,富有动感的特性,以及其所具有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功能,非常符合现代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创设情境的功能
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的有关素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把乏味的文字内容变为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影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而新课程教学,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独立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4.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同时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易懂,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突破学习难点。
5.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就不能充分发挥资源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
6.数字故事教育学感受 篇六
在开学之初,学校举行了数字故事的评选活动,全体老师都参与了数字故事的制作,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也了解了一个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事物。在四月二号,我又有幸聆听了黎加厚教授讲授的《数字时代的故事教育学》专题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又一次走近了数字故事,我对数字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黎教授提到了21世纪教师的三大基本功:奥式微笑、教育技术、数字故事。教育故事的数字化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制作数字故事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将价值观内化,激发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表达沟通的技能,从而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对老师来说,数字故事可以提高老师的讲授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深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如何设计制作一个高效的数字故事,黎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第一、要聚焦主题与故事。
一个好的数字故事,要将故事放在第一位,画面第二,音乐第三。而故事要体现出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特点,只有基于真实的要求,立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并设计一个能照亮整个故事的主题,将哲理蕴含在故事叙事中,才激发人灵魂深处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
第二、设计一个好的标题
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标题,老师在制作数字故事时要有这样的定位:我是一位老师,我要为学生讲故事。黎教授提到,如果这个故事真的重要,请离开电脑制作,因为手写更能激发人的灵感,写出的故事也更加具有情感性。
第三、简洁即美
数字故事不是众多内容的堆砌,乔布斯曾说,复杂的最终境界是简单。数字故事就是追求简洁,讲哲理蕴含在简单的故事叙述中,简单的艺术就是文字字体大而字数少,因此每一张幻灯片都要突出一个主题,要精练关键词句。
除了这些,黎教授还提到要设计好文字和颜色,重视幻灯片的画面视觉设计,有效的利用好ppt的设计技术和资源,让所有的背景和色彩为数字故事增添色彩。
7.中小学数字教育 篇七
课题申报流程
填写《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 (一式四份) →交相关部门审核、盖章→快递或邮寄至课题管理办公室 (同时email一份电子版) →课题管理办公室交总课题组审核盖章→课题管理办公室向申报单位返回《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二份及相关批复文件一份→申报单位交书面《实验课题开题报告》一份 (同时email一份电子版) 、组织开题。
1.申报单位需逐项填写总课题组发布的《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 注意学校填写“实验基地”版;教研室酌情选择“实验区”版。一式四份原件, 必须是电脑打印, 以免出现成员姓名错误。课题负责人签章为本人手写, 打印无效。
表格可在翼课网 (www.ekwing.com) 、新课程英语教育网 (www.ncneedu.cn) 下载;或通过Email向课题办公室 (ktbgsh@126.com) 索取。
注:实验基地 (实验校) 需附上《实验课题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登记表》一份。
2.实验基地 (实验校) 必须在单位盖章之后, 再报当地教育局或教研室审核并签章;实验区报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签章。
3.《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要逐项认真填写, 论证要严谨、充分, 表达要明白、准确。
4.每个实验课题组研究人员不得超过16人, 负责人 (组长、副组长) 不得超过2人。
5.课题管理办公室收到《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后交总课题组审核批复。立项后课题管理办公室留存两份申报材料, 其余材料寄回申报单位和主管单位存档。
6.申报单位收到课题管理办公室返还的《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及相关批复文件后, 方可开展研究工作。课题批复之后两个月内, 递交书面《实验课题开题报告》一份 (同时email一份电子版) , 并组织开题。
7.为避免重要文件遗失, 课题证书及通知等相关重要文件一律采用快递方式寄达课题实验单位, 相关成本费用由课题单位承担。
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课题管理办公室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6号院30号楼A座805室
邮编:100176 电话:010-87163329 传真:010-87163269
联系人:董老师
网址:www.ekwing.com (翼课网) www.ncneedu.cn (新课程英语教育网)
8.数字教育的模样 篇八
数字网络传播技术发展在当今的最主要表现是信息的网络传播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以及参与到人际交往、公共活动、社会生活、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影响。数字传播已经打破了纸质媒介传播的时间和地域局限,使得信息(包括教育内容)能够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被传播到所有可以接收网络(有线或者无线)信号的地点以及能够有途径获取这些信号的人。尽管如此,在世界上许多尚缺乏客观条件的区域(如非洲的众多区域等),网络和数字传播跟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差异。科学家们在研究的通过电流进行网络信息传输的技术(或者其他更便捷和新颖的网络传播技术)假若某一天真能可行并投入应用,那么数字传播的覆盖面将更大,数字教育内容的传播面也因此会更广,并会进一步拓展数字教育在全球的广泛运用。
图1 平板电脑正在成为人们数字化学习的常用工具,欧洲甚至出现了教学都使用平板电脑的学校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渐渐由纸质阅读向屏幕或者移动阅读变化,人们获取系统教育和感兴趣的专门知识的方式也将会越来越依赖数字教育的各种途径,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也将因此产生新的革命。比如在荷兰已经出现了所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及教学都使用iPad没有一本纸质教材的学校。在美国加州很多地区的公立学校,政府已经为学生配备平板电脑作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在我国深圳、上海等地也出现了一些公办或者民办学校要求家长为自己孩子配备平板电脑用于学习的例子。相应地,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教育的实践形式和教学模式革新走得更快更远,并正呈现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趋势。其中,目前世界上高校数字教育采用最普遍影响最大的形式非属慕课(MOOC)这种形式不可。
慕课(MOOC)的英文全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就数字教育开发方式而言,慕课首先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将学习资源、学习管理等综合起来,按照不同的专业内容、学习流程等基本原则由个人或者组织机构(如学校)等开发并发布的互联网开放课程。MOOC这种在线分享式的网络课程结构概念最早由美国发明家Douglas Engelbart于1962年在其承担的一项研究计划中提出。而MOOC这个术语则是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及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两位专家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提出的。慕课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框架是:学生在线参与课程学习,课程内容可以订阅,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论坛进行讨论,或者发表博客等分享学习心得,甚至可以进行同步会议交流。
随着慕课课程结构为越来越多的教授及高校接受,其影响越来越广泛。2011年秋,来自全球各地的16万人注册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老师Sebastian Thrun和Peter Norvig联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这一事件成为慕课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突破,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及其他机构的关注,慕课课程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美国越来越多的名校都纷纷开设或发布大规模在线课程,很多高校甚至允许在校生通过注册慕课学习获取学分,吸引了数量巨大的学习者注册学习。因此,美国《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除了诸多高校和其他机构提供的免费慕课课程外,由于在线课程用户数量十分庞大,慕课也引起了商业教育企业机构的关注,众多商业性开放课程平台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国际上较为著名的商业性慕课课程网站有Coursera、Udacity等。其中,Coursera被认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向学习者提供超过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各类课程,课程门类丰富多样,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而Udacity所提供的在线课程则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这类商业慕课平台的基本商业模式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多种来源的免费课程,吸引其中一部分要求获取学分或者要求获得学习证书的用户付费,也即免费与收费并行。
还有一些独立的有的甚至属于公益性的在线教育网站也提供了有别于高校或商业在线课程的在线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在注册后按照自己不同的进度在线学习,跟慕课平台上大量学生按照一个相同的进度去上同一门课相比,这种数字教育在线课程更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其典型代表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Udemy、Course Hero等,其中可汗学院更具代表性。其平台及所提供的在线课程内容,从基础内容开始,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学习者因此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知识程度需要学习并不断提升。这种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模式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可汗学院如今的每月独立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人。数字教育的威力和生命力在这个意义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图2 可汗学院网站首页截图
慕课作为一种日趋普及的数字教育模式充满生机,同样也对我国的数字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国内,仿效美国常春藤高校设立的慕课的在线数字教育平台时有出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慕课网(iMOOC,一个免费、实用、有趣、利用短视频进行在线教学的IT在线课程网站)和酷学习(KUXUEXI,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免费提供在线视频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公益网站)等。中国大学MOOC网则是由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和门户网站几方合作建设的慕课平台,近期正在推出修读慕课课程的认证平台。而跟国外高校慕课十分类似的、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CNMOOC)则于2014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其宗旨为向全球提供大规模中文在线课程。该平台的基本技术特点为两点,即视频数字在线教学和教学过程强调强交互。结构上与国外高校慕课平台差异不大。其教学学习模式则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选修或必修课程设置的学习平台。在该平台首页上有这么一句口号:让所有的人,上最好的大学。而其英文口号则更加显示出了该慕课平台的雄心:BEST ONLINE COURSES IN THE WORLD(世上最优秀的在线课程)。截至本文截稿,该平台上正式提供的课程仅有11门,参与课程建设的中国高校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台湾新竹大学四所。显然,这离好大学在线的发展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但不管如何,数字教育的大潮以慕课这种模样也已经在冲刷我国的教育场景,其影响将会日益显现。
图3 好大学在线,大规模中文在线课程平台
不论是公益性免费在线课程还是商业性收费在线课程,其基本共性的教学模式是在在线平台上,通过数字化手段,用视频讲课的基本形式,给学习者提供学习、交流、讨论、答疑、评估等,从而成为离开了学校课堂实体的完全基于网络的一种数字教育模式,完全适应数字传播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上述提及的几大类国际国内的数字教育的实践形式,从技术结构和运行管理模式上看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即它们都是以在线平台管理、在线课程内容、注册管理、收费或公益等方式进行数字教育内容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被称为数字化的课程内容提供,其教学进度、系统性等或多或少还打有传统学校高等教育模式的印记。尽管如此,这些数字教育的模样已经突破了校园围墙,它们不仅对于教育的范式和形态而言是一种革命,对于学习和学习内容的传播也是一种革命。
【中小学数字教育】推荐阅读:
重庆市中小学生数字馆09-23
中小学课外辅导教育07-22
中小学继续教育总结07-08
中小学健康教育计划10-07
中国中小学教育网11-16
江西中小学教师教育网06-15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讲稿09-06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10-02
中小学安全知识教育体会心得11-18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