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2024-11-1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精选8篇)

1.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一

2009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讲座简讯

根据人文科学与基础应用系“08级毕业生就业、09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活动安排,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和引导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我系特邀请学院领导和有关任课教师为我系09级“顶岗实习“学生就大学生求职准备、就业与创业、就业政策及毕业生派遣注意事项、论文及实习报告撰写、“顶岗实习”纪律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6月10日,邀请我系专任教师寸汝花老师,在小礼堂为我系09级全体同学就“个人简历和自荐信”等求职准备作了专题讲座。针对大家在求职时个人简历、自荐信的准备等方面做了细致认真的讲解,使同学们及时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误区和盲点,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对大家在求职时将起到积极的帮助。

6月20日,邀请我系专任教师刀艳老师,在小礼堂为我系09级全体同学就“毕业论文及顶岗实习报告撰写”等作了专题讲座。针对同学们在论文选题、准备、格式、资料寻找等及实习报告的格式、要求、提交等各方面作了详细认真的讲解,是同学们明确了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撰写的各项要求。

6月21日,特邀学生处处杨松慧处长、系党支部黄书记,在A幢教学楼大教室一位我系09级全体同学就“顶岗实习”纪律、安全等一系列注意事项作了专题讲座,就安全问题对广大“顶岗实习”学生作了引导教育,从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饮酒、等方面作了指导,希望同学们活得精彩,健康平安地离校实习。黄书记先简单引例我校往届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征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然后提出同学们要正确认清定位自己,最后针对我系的专业特点对毕业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提高自身素质,历练本领,弥补不足;二是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三是立足自身主动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四是在求职应聘中的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6月22日,邀请我系专任教师陈运科老师,在多媒体报告厅为我系09级全体同学就“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作了专题讲座,6月23日,特邀我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王主任,在C幢阶梯教室为我系09级全体同学就“就业政策及毕业生派遣”等作了专题讲座,我省著名的礼仪形象设计专家赵玲教授在四号教学楼110教室为毕业生做了大学生形象设计与求职礼仪方面的讲座。针对大学生在求职时的形象、仪表仪容等方面做了细致认真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到了大学生形象设计的方法、了解了求职的礼仪知识、找准自身存在的误区和盲点、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整体形象。对学生在求职时将起到积极的帮助。

4月19日晚,我省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周宁教授在演播厅对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各种情绪、心理表现及学生关心的就业心理问题做了相关讲座。周教授就毕业生的心情:焦虑不安、抑郁、恐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开导;对学生在毕业前的2个月时间的安排做了相关的学习建议。通过让学生提问的形式,对学生在毕业前迷茫的现状、面试时的心态调整及工作后如何处理上司和下属的关系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回答讲解。周教授的讲座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还有不少学生围住周教授,对自己关心的心理问题咨询进行咨询。

这两次讲座对毕业生在求职礼仪、心理状态调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了毕业生在求职时的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受到了毕业生的肯定和好评。本次“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圆满成功!

为做好历史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和引导毕业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努力提高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历史系于2009年4月10日上午十点,邀请有关专家为我系毕业生就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及方法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昆师路校区2408教室举行,历史系2006级全体毕业生参加了此次专题讲座。

首先,由系党总支副书记介绍本次讲座特邀的就业创业导师张刚老师。讲座进行中,张刚老师从我系学生就业根本现实入手,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引申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同时,从基本理念、严谨策划和精要写作等方面为同学们解决就业问题支招谋路,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理念和方法指引。最后,由系辅导员孙瑾老师作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摆正心态,完善能力,为我系毕业生就业开个好头。另外,我系还对下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部署,将进一步拓展就业工作思路,结合学院及我系学生实际,研究出台各项措施促进学生就业。

此次专题讲座使毕业生们明确了当前就业求职应当具备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当前就业形势,把握当前就业政策,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殷永林书记先简介了历史上的就业情况,其次是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然后提出学生要正确认清自己的定位,最后针对我院的专业特点对毕业生提出了五点就业建议。一是提高自身素质,历练本领,弥补不足;二是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三是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四是主动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五是在求职应聘中的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随后,殷永林书记就安全问题对广大本科毕业生作了引导教育,从人身安全、饮酒、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了指导,希望同学们活得精彩,健康平安地毕业离校。

2.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二

1 贫困毕业生就业取向的两极化特点

就业取向是指就业个体在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受社会文化传统和总体就业趋势的影响, 在就业心态、就业观念指导下进行工作岗位或职业选择时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合理的就业取向能够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反, 不合理的就业取向可能导致毕业生偏离社会发展需求, 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就业形势和压力所迫下, 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呈现两极化的取向, 一是宁可低薪也要尽快就业, 帮补家庭困难;另一种则是对薪水要求过高, 追求过于理想化的工作。这样两极化的取向, 前者导致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不稳定, 跳槽频繁, 后者会引发贫困毕业生自身条件与理想工作高要求的错位, 从而导致毕业生过度自卑的心理, 同时也造成签约时间滞后, 签约率偏低的局面。

首先, 宁可低薪也要尽快就业, 帮补家庭困难, 这类行为源于贫困毕业生迫于生计、过于务实的心理特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毕业生更趋向于尽快分担家庭重担, 回报家人, 因此大多数人选择直接就业, 而不考虑考取研究生。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应届毕业贫困生的考研比例低于10%, 比普通毕业生大约低 40%。在就业专业选择上, 由于贫困毕业生大多数带着学一技之长的想法, 更要求就业专业对口。一项调查发现, 贫困毕业生要求专业对口, 并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专业技术的占65.9%, 比一般毕业生高出20.3个百分点, 同时在职业选择上优先考虑薪酬福利的占60%以上。

而处于另一极端的贫困毕业生, 在就业地的选择和职业的取向上则显示出过于理想化的色彩, 一般不愿到基层、边远山区去, 而倾向于“三大” (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和“三高” (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 , 并且由于其经济状况不佳, 所以更趋向于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结果, 很多贫困生与普通毕业生相比, 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择业岗位偏差的现象。

在提倡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 社会公正成为社会和政府的重要价值观念, 切实帮助这些经济上处于劣势的贫困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 纠正他们两极化的就业取向偏差, 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造成两极化就业取向的心理分析

2.1 高昂的教育成本引致功利性的回报需求

据统计, 一名四年制本科大学生需要的学杂费四年累计下来最少3万, 对于贫困家庭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大部分贫困毕业生是通过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帮助完成学业, 因此, 高额的金钱付出不能浪费。同时, 贫困家庭的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一技之长, 掌握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地位, 因此, 相对于一般毕业生而言, 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专业选择上更要求专业对口。这种功利性的心理需求造成贫困毕业生一定的就业压力, 因而逐渐形成宁可低薪就业也要专业对口的取向。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呈跳跃式增长的态势, 而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造成供需不平衡, 这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 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 在过重的就业压力之下, 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 向极端方向发展, 迫使部分贫困毕业生出现宁可低薪, 也尽快就业的现象。

2.2 传统的就业观念造成过于理想化的就业取向

在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成长的大学生, 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偏僻山区, 受传统观念和父母思想的影响, 精英情结比较重。有的学生是全村史上第一个大学生, 自认为与众不同, 同时受到“上大学 =成功 =精英”的思想束缚。由于许多贫困家庭用全部积蓄甚至依靠借贷供养子女读大学, 家长期望子女就业后能够收回高昂的教育成本, 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些都使贫困大学生在择业时难以走出思想怪圈, 因此在择业过程中过于理想化, 就业时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要求工资、福利待遇越高越好, 不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工作, 也不愿意到与家乡相近的地方, 对未来的工作期望过高。因此, 部分贫困生在择业时出现了“有业不就、挑三捡四”的现象, 呈现过于理想化的就业取向。

2.3 偏低的综合素质导致过大的心理压力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没有经济能力接受义务教育以外的素质教育, 相比于富裕或者小康家庭的孩子自小参加少年宫、兴趣班, 贫困大学生的童年一般在农田里干农活度过, 表现在音乐、舞蹈、美术等发展性素质较低, 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基础薄弱;同时由于思想局限性, 家长只能在思想上灌输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出人头地, 也不可能对他们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对学业和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上了大学, 许多贫困生把时间都押在了学习和勤工俭学上。他们一心只读专业书, 很少参加其他社团活动, 在文艺表演、辩论竞赛的舞台上很少见到贫困生的身影, 造成了贫困生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同时为了节约开支, 他们大多会降低伙食标准, 导致了营养不良, 身体素质差。这些因素致使贫困生更加自我封闭, 同时又自卑、敏感, 心理负担过重, 心理素质不过硬, 导致他们在就业取向上处于消极的状态, 在求职过程中, 缺乏自信, 害怕竞争。

2.4 高额的就业成本造成就业机会减少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需要不少的开支, 包括简历制作、形象包装、电话通信和车费食宿。据调查显示, 毕业生的求职花费一般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对普通同学来说数目不多, 但对贫困大学生来说, 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因此他们多数选择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 尽力缩短搜寻职位的时间和空间, 把求职地选择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或附近的城市, 从而失去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甚至有的就业单位规定应聘者需有驾驶证、自备笔记本电脑等硬性条件, 对于家境贫寒的毕业生, 在求学期间难以支付高额的驾驶证培训费用, 更不会花钱买笔记本电脑, 因此导致贫困毕业生缺少了更多的应聘机会。

2.5 匮乏的社会资源引发就业迷茫心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毕业分配到双向选择的改革, 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往往更能决定他的就业去向。绝大多数贫困生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 同时由于“囊中羞涩”和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 他们一般生活封闭, 社交不广, 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较少得到同学、朋友、老师和社会的支持。针对目前社会和教育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 部分贫困毕业生愤世嫉俗, 认为即使自己有再强的能力, 也比不上富裕同学的“硬关系”, 个别贫困生即使是个人综合素质不拔尖导致失去就业机会, 也认为是别人有关系才能获得成功, 导致贫困生陷入一种不良的心理循环, 对就业逐渐产生迷茫恐惧心理。

3 解决高校贫困生就业取向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 宣传正确务实的就业观

当前, 高校贫困毕业生存在不合理的就业取向, 导致毕业生偏离社会发展需求, 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思想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强化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 引导贫困生走上正确的就业思想轨道。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就业指导课由原来的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 学校应利用就业指导课的平台, 着重向贫困生讲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及原因, 引导贫困生充分估计到就业的难度, 正确为自己定位。同时, 通过课堂讲授和第二课堂教育, 大力宣传到基层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向, 鼓励贫困毕业生到家乡、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2 减轻就业压力, 破除心理障碍, 做好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贫困家庭支付高等教育成本时隐含的预期收益高于离校后被一般劳动力市场“再定价”的实际所得, 同时, 贫困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求稳等不良心理, 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毕业等于失业的阴影严重。因此,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指导工作。首先, 帮助贫困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 帮助贫困毕业生冷静客观地评价自我, 淡化精英意识和自卑心理;第三, 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3.3 积极创造锻炼平台, 加强对贫困生的素质培养

贫困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积极创造锻炼平台, 利用勤工助学、奖学金表彰、助学贷款教育等机会, 指导贫困生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就业竞争力。首先, 鼓励贫困生掌握学习技巧, 注重自我学习, 加强知识的积淀。其次, 指导贫困生培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人才, 创新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最需要、最看重的能力, 而贫困生往往欠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工作者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学生课外科研, 培养创新素质。第三, 指导贫困生树立团队观念, 增强合作精神。贫困生普遍的自卑、自闭心理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喜欢单干的特点, 不顾互相交流只管埋头苦干的工作方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贫困生要利用在校期间提高合作意识, 主动与他人交往, 逐步形成开放的性格和合作的意识。

3.4 加强经济资助, 降低就业成本, 为贫困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要缓解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改善他们相对困难的生活环境, 经济资助和困难补助必不可少。高校应继续稳定和完善贫困生的奖学助贷工作体系, 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资助力度, 并结合贫困生就业的实际困难, 采取多种措施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努力帮助毕业生降低就业成本。同时, 高校应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贫困生的特点, 指引他们从大一就开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而且, 还要重点针对贫困毕业生的不同情况, 实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积极利用勤工助学的良好平台, 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开设勤工助学岗位的目的不应是用人, 而是育人, 因此, 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贫困生的就业工作, 通过勤工助学帮扶贫困生。

3.5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完善就业竞争环境促就业

贫困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承载了千千万万贫困家庭的希望。目前, 许多高校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相继采取了奖、贷、助、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与“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然而, 由于贫困生人数多、难度大, 无法从根本上使所有困难学生摆脱贫困。因此, 高校在开展和安排就业工作时, 要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利益倾斜与政策支持, 完善就业环境, 做到公平透明、竞争择优, 为毕业生大力营造凭个人才能就业的良好竞争环境。同时, 制定必要的优惠措施, 鼓励和引导贫困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林国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8, 6:239-242.

[2]褚惠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32 (11) :10-11.

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三

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 社会方面

普通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整体基础水平下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达,为学生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论文参考资料并拼接成自己的论文变得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上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侵蚀学生。

(二)学校方面

广州大学2009年以前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化”的模式仍比较突出,缺乏适合成教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一级管理模式,继续教育学院为办学实体,仅有少量的专职教师,办学规模大,专业(专业方向)杂,校外办学点多,在调用与管理本校教师资源,统一、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质量监控方面还不足

(三)学生方面

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缺少论文写作基础训练;多数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内部动力不足。为了达到顺利毕业的目标,学生往往采取的是避免失败的做法,或者是没有挑战性的任务,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普遍欠缺。

(四)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来源不一,缺乏统一审核、把关,水平良莠不齐;由于多数是兼职教师指导论文,教师责任心差的不在少数。

二、多管齐下,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的举措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提高写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高等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实施措施,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切合实际,注重应用型、实践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008年,为使成人高等教育更适应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学校全面修订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年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状况,加强了课程的人文特色,专科和专升本的课程设置分别增加了《应用写作》和《大学语文》这两门公共课程,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打好论文写作的基础;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精简理论,强化实践,不仅在实践教学平台适当增加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实践性课程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其它课程平台的课程,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也减少理论学时,适当增加课内实践学时,力求减少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使撰写毕业论文有料可写,而不是盲目抄袭、拼凑。

(二)改变单一的论文写作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多种毕业论文形式

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应充分利用成人学生丰富的社会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开展选题工作。从写作形式上,改变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单一,非论文即设计的状况,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允许毕业论文形式采取更为适合成人特点的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经济分析、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抄袭现象。为此,学校专门发通知说明,申报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不申报学位的学生按专业特点可选择上述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种写作形式,并列出29个专业建议选择写作形式一览表。

(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

1. 建立规范系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资料是完成指导任务的指南与依据,为了使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有统一规范的依据,学校从2009年起逐步修订、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有关资料,目前已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文件,包括表格6份,撰写规范及格式模板1份,各专业撰写要求及范文19份,以及论文指导实施细则、有关通知等。这些文件资料全部分类有序地挂在网上,为学生、教师使用提供了方便。

2. 统一选拔与管理指导教师,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由校本部统筹安排校本部及校外点聘请广州大学专业学院相关专业具有讲师(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广州大学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校外点可以自行聘请非广州大学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所聘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先报校本部审核批准。同时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理工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7人,人文管理类专业原则上不超过10人;初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减少2-3人;已有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经验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15人。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论文(设计)至少3次并做好记录(指导市区内教学点学生,至少面授1次),指导形式包括面授、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指导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将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如实填写在《导师工作记录表》中,同时也要妥善保存与学生联系并指导的记录,以作为进行指导的依据。有效控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质量。

3. 严格答辩工作

从2009年开始,为统一答辩标准,把好质量关,学校将由各专业学院自行组织的答辩活动改为由继续教育学院在校本部统一组织,同时在答辩学生较多或较远的教学点设4个校外答辩点。学校规定,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对校外答辩点的答辩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校外答辩点的答辩组长必须由广州大学派出的教师担任。对答辩的工作要求、答辩过程有关问题的指南学校都有统一的、明确到位的文字解说。通过组织严格的毕业论文集中答辩,能从中发现和纠正教师个别指导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确保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endprint

4.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操作模式

第一阶段,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分配给老师之后,要求指导老师转发国家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给所指导的学生并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强调指导老师对制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负有责任。同时向指导教师提供班主任(或主管)和学生的联系电话,要求班主任为每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组选一组长,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联系组内其他同学和传达有关要求,并负责收取全组同学完成的论文(设计)集中交教务科或函授部及所辖各教学点。

第二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发通知提醒教师、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督促需参加答辩的学生及早完成定稿,催促未与指导教师联系或进度慢的学生要抓紧时间。继续电话抽查,检查落实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进展情况。

第三阶段,发通知对答辩问题、论文(设计)缴交问题进行具体安排。由于成人学生业余学习的特点,加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不全是任课教师,指导主要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来完成,每到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期间,指导教师如何尽快收齐学生全部论文(设计)材料再交管理部门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过去论文(设计)缴交往往会拖延时间,为此滞后成绩的录入并影响其他后续工作。从2012年开始,在强调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资料在内容与格式上严格把关,符合规范要求才能评分和同意学生提交正式的论文(设计)资料打印件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要交的资料与学生要交的资料分开收缴:教务科与函授部分别负责接收教师缴交的校本部与校外点论文(设计)资料;学生要交的论文(设计)资料,要求每个论文(设计)组学生组长集中收齐后就近在所属教学点提交。为了方便师生,校本部专门安排一周的值班时间接收论文(设计)资料。这样做,加快了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缴交的进度,也使管理部门忙而不乱、工作有序进行。

三、设想与展望

(一)在利用计算机教务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进行管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资料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指导还有待开发。

(二)如何有效监控学生论文(设计)是否抄袭、造假等,教师指导论文(设计)的工作量是否饱满、指导是否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班主任是联系学生与管理部门的桥梁,班主任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辅助作用较大,应得到相应报酬并进一步有效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四)非论文形式的写作指导资料还需进一步修订、细化,使之覆盖的专业面更广。

参考文献:

[1]漆国生,陈梅风,刘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11).

[2]张洪,漆国生,丁邦友.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A),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A)。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3.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B)小时。

A.6B.8C.10D.12

4.(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A.仪表风度B.谈话风度C.外表风度D.内在风度

5.(C)是面试的主要形式,是考查应聘者的主要手段。

A.知识B.能力C.谈话D.外表

6.(A)是一种艺术,要学会推销自己。

A.推销自己B.谈话技巧C.面试技巧D.倾听技巧

7.(D)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求职面试中的最佳应对之策。

A.能力B.知识C.文化D.诚信

8.(D)是指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相互关系,它渗透于生活中所有的社会关系之中。

A.家庭关系B.朋友关系C.亲情关系D.人际关系

9.(B)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于个人的创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A.社会精神B.创业精神C.艰苦创业D.精神文明

10.市场经济的竞争是(C)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拥有顾客。

A.知识B.能力C.人才D.市场

11.违约是指(D)。

A.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B.应当对就业协议不能成立负有责任的行为

C.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D.毕业生已与用人单位签约,因单位原因或毕业生本人的原因,不能履行约定,需要解除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就业手续

12.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好不要办理违约手续(D)。

A.多方考虑,新单位比原单位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B.在新单位签约期限内能完成与原单位的解约手续

C.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减少对学校声誉造成的损失

D.新单位不接收频繁违约的学生

13.就业协议是明确(A)、用人单位、学校在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A.毕业生B.老板C.雇员D.老师

14.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是(A)。

A.第一印象B.第二印象C.第三印象D.第四印象

15.拥有(D)是具有决策能力者明显的心理特征,没有自信就没有决策。

A.能力B.知识C.文化D.自信心

16.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B)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半个月B.1个月C.2个月D.3个月

17.(C)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到它。

A.户口迁移证B.就业报到证C.档案D.就业协议书

18.(C)是指对人员、资金的管理能力。

A.经营能力B.管理能力C.经营管理能力D.创业能力

19.一般情况下,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即可在转正定级的同时办理初定专业技术职务手续,不需要再进行评审。具体规定是(C):

A.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定为“员”级职务

B.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定为初级职称

C.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定为初级职称

D.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定为中级职称

20.今后将逐步实行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B)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A.1年B.2年C.3年D.4年

21.国家要争取用3年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A)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A.1名B.2名C.3名D.4名

22.下列做职业测试的错误方式是(D)。

A.一次完成B.持平静的心态、放松的心情作答

C.以自己的第一感觉作答D.应该选择正确答案

23.劳动合同具有(A)。

A.法律约束力B.道德约束力C.行为约束力D.刑法约束力

24.户口迁移证是由学校哪个部门负责(D)办理?

A.学生处B.就业指导中心C.各二级学院D.保卫处户籍室

25.户口的具体管理权在(B)。

A.人社局B.辖区派出所C.教育局D.乡镇街道

26.就业报到证是由学校哪个部门负责(B)办理?

A.教务处B.就业指导中心C.各二级学院D.保卫处

27.毕业证、学位证是由学校哪个部门负责(A)办理?

A.教务处教务科B.就业指导中心C.各二级学院D.保卫处

28.高校毕业生从企业、社会团体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后工龄如何计算(C)?

A.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计,重新计算工龄。

B.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折半,合并计算工龄。

C.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为连续工龄。

29、在与人交谈时,双方应该注视对方的(A)才不算失礼。

A.眼睛B.鼻子C.嘴巴D.耳朵

30.穿西装时,应穿(B)

A.旅游鞋 B.皮鞋C.布鞋D.凉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够在面试时做到对答如流、恰到好处。我们必须掌握哪些谈话技巧。(ABC)

A.态度诚恳,实事求是B.恰当地运用手势和表情

C.表现出自己的信心D.适合场合的服饰

2.要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ABCD)

A.仪表要端庄B.举止要文明C.要诚实守纪D.从小事做起

3.创新的三大要素:(ABC)

A.新颖B.可行C.有用D.无用

4.根据创业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创业条件大体分为(AB)

A.社会条件B.自然条件C.家庭条件D.学校条件

5.就业前,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CDE)

A.失败的准备B.成功的准备C.就业的心理准备

D.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E.求职资料的准备F.创业的准备

6.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有哪几种途径(CD)

A.学校给找工作B.家里人给找工作C.市场导向、学校推荐

D.双向选择、自主择业E.用人单位帮忙找工作

7.搜集对自己有用的就业信息的三种方法(ACD)

A.全方位搜集B.随便搜集C.定向搜集D.定域搜集

8.办理改派需凭(ABD)到学校择业指导中心办理改派手续,待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换发新的•就业报到证‣。

A.原•就业报到证‣B.原单位退函C.毕业证D.新单位接收函

9.下面对我军现役士兵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我军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

B.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为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为士官。

C.士官属于士兵军衔序列,但不同于义务兵役制士兵,是士兵中的骨干。

D.义务兵实行供给制,发给津贴,士官实行工资制和定期增资制度。

10.根据•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ABCD)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A.身体状况B.技能水平C.家庭因素D.失去土地

11.人才服务中心在毕业生人事代理方面,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管理毕业生人事档案、办理毕业生转正定级以及(ABCD)等。

A.职称资格考评B.身份认定C.计算工龄D.调整档案工资

12.毕业生办理违约手续,需要哪些材料?(ABC)

A.原单位的退函B.原来三份就业协议书原件C.新单位同意接收意见

13.违约对于(ACD)而言,会带来不良后果。

A.用人单位B.毕业生本人C.学校D.其他毕业生

14.签约时应注意充分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规定;注意用人单位的性质、级别和单位主管部门;了解部分省市的特殊要求;注意用人单位的主体合法外,还应注意(ABCD)

A.按规定的程序签约B.有关条款内容必须明确

C.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D.对违约情况做事先约定

15.•就业报到证‣不慎遗失后补办需要(ABCD),补办期限为1年。

A.用人单位出具未报到的证明材料

B.写挂失申请,到所在学院出具证明材料,在•甘肃日报‣登报挂失

C.提交补办申请书

D.学校出具相关材料报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审批

三、填空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2.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大学生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3.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

4.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从2010年开始,扩大选聘规模,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标。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5.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2011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7号),决定继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从2011年起,每年选拔2万名,五年内选拔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6.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募1.8万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7.征兵政治审查的内容包括:应征公民的年龄、户籍、职业、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现实表现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情况等。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军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决心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而英勇奋斗等等。

8.小额担保贷款是指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委托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由经办商业银行发放,以解决符合一定条件的待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一项贷款业务。

9.就业见习是指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本人意愿,组织其到经政府认定的就业见习单位进行见习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 的一项就业促进措施。

10.高校毕业生个人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自主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专业能力)考核。经鉴定合格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判断题。

1.改派是指毕业生毕业时已派遣到具体用人单位,现与原单位违约,找到新的单位,需要重新派遣的毕业生就业手续。(√)

2.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

3.办理改派手续时,在原单位退函及新单位接收函上,须加盖用人单位的公章,有上级部门的还需加盖上级部门的公章。(√)

4.签约应遵从主体合法、平等协商的原则。(√)

5.毕业生求职择业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毕业生无关。(×)

6.毕业生档案须由毕业生本人保管。(×)

7.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可以对他人没有礼貌。(×)

8.毕业生可在毕业后一年内办理调整改派手续,由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手续相关。(√)

9.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学校择业指导中心总体负责,各学院具体落实。

(√)

10.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是向毕业生发布各类就业信息的主要网站。(√)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五

(试行)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招生对象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

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审核录取。

四、培养方式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进行,实行学分制。

部属师范大学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新机制,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双导师制,合作培养研究生。

部属师范大学应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互认。

五、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4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部属师范大学应开设5—6门专业必修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课程设置应强调实践性,兼顾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应拓宽和加深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部属师范大学应开设若干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1—2学分。课程设置应加强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

(五)教育研究实践(不少于6学分)

教育实践研究可采取总结报告、教育实践研究报告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

学生在职学习期间应对任教工作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不少于4千字。2学分。

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撰写一篇教育实践研究报告(包括教育实践调查报告),不少于4千字。2学分。

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改革,完成一项教学设计,不少于4千字。2学分。

六、教学要求

部属师范大学应根据本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方向培

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部属师范大学要正确处理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自学与指导等不同学习方式的关系。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学习的考查与考试可通过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任教的实际表现应作为考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课程教学应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宜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自学、行动学习、模拟教学和实践考察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应注重案例教学。应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实践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要立足基础教育实践,注重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或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评审应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按一定比例进行双盲评审,严格答辩程序,保证论文质量。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6.指导毕业设计 篇六

有这些表格要填写,谁有往年毕业设计中他们填的样本,能不能参考一下,谢谢。

关于matlab一个是借书或者买本书,一个是去网上:matlab中文论坛 小木虫(科研的有图像处理板块)

樊伟荣(图像平滑算法比较研究)

我认为比较简单

先看相关论文,搭建毕业设计论文框架,找些或者自己拍一些图片,用网上的平滑算法程序(matlab的简单些)进行处理验证,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给出自己的结论。能做到吗?

白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苹果表面颜色分级技术研究):

看看我给你的论文,关键是要买些苹果拍些图片,你和景楚航的都是苹果,原始样本图片可以共享。应该加强合作。

景楚航(苹果大小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研究)

你和白艳一样只是你要提取苹果大小特征,看论文怎么做的,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设计,样本的获取,图像的分割,大小特征的提取,分类方法的选择****

感觉内容很多了,你可以选择换个题目,作图像分割方法研究,就是说苹果的一张图片,用怎样的方法分割出苹果,这样简单一些,自己考虑。

王磊(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有现成的东西,关键你要能看懂这些资料,不然毕不了业。

张毅龙(基于图像分析的竹块颜色分类方法研究):

我有现成的东西,你要能看明白,调试好程序,加紧努力了!

安鹏飞(基于图像分析的车牌字符识别技术研究)

我有现成的程序和资料,网上也很多,也是要把程序看懂。

王丹(矩技术在图像处理与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你这个课题我也没有深入研究,你看看论文,形成一个设计报告就行

郭强(BP网络分类器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7.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七

关键词:就业指导,实习教育,中职生,就业率

近几年, 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给职业学校进行了大量投资和扶持, 这说明国家一定要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所以,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为国家多出人才, 多培养优秀人才。

尽管在中职生的培养中, 我们充满了信心但目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已不是个别社会现象。特别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困惑, 让中职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让我们的学生, 在茫茫人海中有立足之地,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首先, 要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是, 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这正是国家所需要和补充的。所以, 在社会竞争中, 要发挥我们学生的技能优势和能力优势, 最大限度的展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风采, 实现中职生就业最理想化。我们对学生的培养, 要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针对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在工作中, 我们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学好专业知识是根本 (它贯穿了职业教育的始终, 且有一套完善的系统安排今天就不再多叙) ;就业指导要贯穿学习全程;抓好学生实习很关键。

1 就业指导从始而终

在新的社会形势与就业形势下, 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 这正是职业教育工作者, 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中职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 很多学生觉得中专学历低, 尤其在当今社会, 很多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 中专生觉得无法与大学生竞争, 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表现在, 平时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考试成绩差, 课堂纪律不好, 厌学情绪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应给予正确引导和就业指导,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信心。

1.1 就业意识渗透在入学教育中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首先, 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给他们讲, 我们学生成功就业的范例, 用活生生的事实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让他们一入校就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在学习上有一个好的开端。

1.2 在校期间的就业引导

在校学习期间, 学校各级部门可以利用一切机会, 开展多种形式的, 以锻炼自我、推荐自我、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系列活动, 在寓教寓乐中进行就业指导工作。a.学校活动中的就业指导:如, 定期请我校毕业生的成功典范为学生做报告, 介绍自己的创业经验。举行全校性演讲比赛, 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培养他们的能力, 克服其胆怯心理。b.班级管理中的就业指导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讲述, 学好专业提高自身能力, 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 开展演讲和模拟招聘等班级活动,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c.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去人才市场见习: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人才市场去观察和体验。

1.3 实习阶段的就业指导

在实习前, 教育学生要选好实习医院, 认真实习。让学生认识到, 实习是就业的关键环节, 是联系工作的最佳时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实习单位, 在实习中要努力学习和工作, 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为日后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工作已有眉目, 则应有侧重的进行实习, 为即将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

1.4 毕业时的就业指导与就业见面会

毕业前夕, 绝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 担心自己学历低, 找不到工作。有些学生找工作起点过高, 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独立意识, 怕吃苦, 依赖心理重。想找离家近, 条件好, 工资高的大医院, 大药店, 大企业。却不能脚踏实地的从底层做起, 从点滴做起。在学生毕业时, 要教育他们客观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 克服自卑心理, 保持良好心态。在就业过程中, 要杜绝依赖心理, 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在应聘时, 不要起点太高, 应先就业后择业。近些年的五六月份, 学生的毕业前夕, 我校都要举办就业见面会。见面会上, 有全国各地的几十个单位, 包括医院及医疗相关单位来校招聘。它为我们学生提供了, 方便快捷的就业途径, 是一次难得的就业盛会, 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2 加强实习教育和管理, 提高学生就业率

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是学习到工作的桥梁。实习的成败对就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实习中, 经过带教老师的传帮带及自己的努力, 学生的专业技能会有快速的提升, 为就业奠定了良基;在实习中, 学生要接触不同的带教老师, 要面对不同性格的患者。在专业技能上, 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在这种环境中, 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 学会了处理问题。成功的实习, 使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趋于成熟, 能力上有显著提高, 实习让学生更加自信。通过实习,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优秀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脱颖而出。他们有能力, 素质高, 成绩好, 往往实习未结束, 就已经被实习医院看中和留用。这种机会人人都希望遇到, 但机会只能降临给有准备的人, 只有日积月累给自己创造机会的人, 机会才能到来。

2.1 搞好实习教育, 做好实习准备

在实习前, 给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和实习教育:a.针对不同专业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校实训室实验室, 应尽量模拟医院工作环境, 做好实习前的实训工作。也可利用课余或假期, 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 了解医院工作内容, 熟悉实习环境, 使学生在实习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b.加强纪律教育, 让学生了解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实习过程中, 学校对学生将定期检查考勤, 及时总结。表扬先进, 处罚违纪。c.加强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去除个人不良生活习惯。

2.2 加强实习管理, 完成实习计划

我校对实习生管理比较重视, 采取院校齐抓共管的教学手段。学校每学期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实习,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班主任或专业老师, 平时和医院保持联系, 一旦有问题就及时解决, 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制定考评标准, 对实习生实施量化考评。根据大纲要求, 从德、勤、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出科考试等方面, 制定量化评定标准。出科时, 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填写量化成绩。实习结束时, 统计学生的实习总成绩。

8.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指导 篇八

【关键词】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大学生都产生了“功利性”和“目的性”心理,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常的交往和生活中,都明显是以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导向的。在这些心理动机的驱使之下,使得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容易不择手段。一旦出现面试不利等情况,就会产生沮丧、抵触社会等负面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将心理健康课程引入就业指导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借助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学生科学、合理、健康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而且,当看到其他学生找到理想工作时,又会产生一定的羡慕与嫉妒心理。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引发毕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

(一)焦虑

焦虑的主要表现有紧张、不安以及恐惧等。在择业期间,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这种不良情绪。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想找到自己心中最好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往往存在很大的落差。适当的焦虑可以转化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更好地面对挑战。但是,一旦将这种焦虑无限扩大,而不思进取的话,则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很容易使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社会和他人造成的。

(二)自卑

由于对自身的就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很多学生常常是随波逐流,但是,很多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在面试了很多优秀岗位却没有成功之后,很多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使得学生不敢继续争取适合自己的优秀岗位,更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现自己,从而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三)自负

自负是相对于自卑而言的。某些来自于名校的大学生或者是一些学校所谓的优秀毕业生,由于在学校时,成绩优异,一直都是教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所以,常常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目空一切”。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在应聘的时候,也常常认为自己就是用人单位的“不二人选”。但是,由于其表现出来的“狂妄自大”,常常使得用人单位以“不踏实”的理由将其拒之门外。以至于这种人也是常常处于找工作或者换工作的状态。如果其仍不能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很容易在受挫多次后,产生自卑心理。

(四)依赖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很多学生的心智根本无法达到社会需求的“成熟阶段”,在择业期内,其对自己的实际能力认识不够,常常好高骛远,但是,由于能力上的欠缺,总是屡试屡败。经过几次碰壁以后,没有形成及时提升能力的意识,反而更加依赖外界条件。例如:依赖学校或者父母。其总是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五)冷漠

在多次面试失败之后,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这种消极择业态度,使得学生常常会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对周边现实的各种事情都漠不关心,以至于其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六)问题行为

“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是很多择业期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学生的无奈与沮丧。长时间的“怀才不遇”,使得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常带有“对抗”以及“报复”倾向。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会对他人,甚至对社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

二、就业指导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大学生的这些就业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严重影响到其自身的未来工作与生活,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保持健康的心态应对就业问题。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添加心理健康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的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常常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

(一)构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1.构建的基本要求。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总体教育发展目标。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次,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大学生当前主要的就业心理问题,从职业规划、心理素质以及生活适应等方面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目标体系。再次,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择业的心理以及行为咨询方面,而是要将重点放到指导学生如何形成择业意识以及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上。最后,符合共性标准。在体系构建中,应将就业形势、择业观念以及综合素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及内容设定的重要参照。

2.基本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观念,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专业知识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例如: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准确定位、引导其借助科学思维以及学习策略、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艺术以及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择业生活中的困难,凭借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实现择业期的人生价值;进行高校内的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择业辅导和咨询,使其获取更为专业的就业、择业信息,缓解心理压力。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操作系统

1.教育领域方面。开设以活动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践中让学生领悟择业心理知识以及心理压力调适方法。同时,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并灵活运用择业技巧。而且,教师还要设立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站,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掌握应对就业心理压力的方法,从而在择业过程中进行自我疏导。另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应该局限在大四学期,而是要适当地贯穿于大一、大二以及大三阶段。

2.活动领域方面。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活动过程的作用,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积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大学生的身心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心理自助与互助。一要开展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做好择业心理准备,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二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和个性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如:专题讲座、素质训练、情境模拟练习等。

3. 实践领域方面。在教学方面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的特点,让大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走向社会、感知社会、认识社会、学习社会、分析社会的机会与条件。在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适度、合理的引导原则 ,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目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积极树立良好的择业意识,坚持用崇高的思想境界去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endprint

(三)构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

1. 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 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高校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借助校内的各个社团,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积极地融入各类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并且,尽早地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尽快地了解到自身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以便于明确自身的提升方向;抓住“寻岗”的实际价值,并充分地利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思想理念,使其在大四的择业期能够真正地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对口岗位需求,调整自身的择业走向,不断对自己的职业技巧进行完善,从而在一次次“挫败”之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站起来”,摆脱自卑、自负以及懦弱等不良心理,迎来“雨后的彩虹”,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要坚守自身的职责,做好大学生的引导与监管工作。帮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以及自我心理调整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实践中逐渐强大起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摆脱心理障碍,做一个有准备的高校毕业生。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逐渐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量逐渐增加。然而,在课程设置以及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给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希望能够对当前的高校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超.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刘甜甜.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研究[D]. 辽宁大学, 2012.

[3] 王晶.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韦燃.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0.

[5] 孙莉.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

[6]王悦.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吉林大学,2008.

[7]常海彦.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D]. 黑龙江大学,2010.

[8]蔡鸿新.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制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04).

[9]郑云恒.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1(02).

[10]陈玲,孔令普.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11]耿立卿.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实践

上一篇:读《自动自发》心得下一篇:抽油机操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