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1.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绿色储粮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食品的卫生要求不断提高,有不少老的熏蒸品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先后淘汰.新的可被广泛接受的品种又难以开发出来,这使国际上可用的烟熏剂品不断减少,剩下的被长期广泛应用的品种,只有磷化氢和溴甲烷.而溴甲烷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2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破坏大气臭氧层物质的受控名单;1997年该议定书第九次缔约国大会又决定,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应完全停止使用.这样可继续使用的有磷化氢了.磷化氢也面临储粮害虫对它产生日益严重抗拒性的问题,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抗性水平有的已经达到了按常规熏蒸方法处理无效的程度.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以及人们现在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绿色粮油逐渐成为消费潮流;绿色食品---大米的卫生要求磷化物(以PH3计)不得检出
.因此,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安全,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发展得绿色储粮技术,不仅是确保粮食储备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粮食产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何谓绿色储粮技术?绿色储粮技术是指不采用化学剂,而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避免储粮污染,保护环境,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要搞好绿色储粮要从两个基本途径入手:一是内因,提高粮食质量,防止或减少有害生物的感染和侵入,增强粮食的抵抗力;二是外因,调节环境因子,破坏有害生物的生态平衡,防止或减少有害物的危害,保证储粮安全.对于前者,主要从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储备粮的质量.对于后者,则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开发新的储量技术,如气调储量、低温储量、生物防治、非化学药剂防治及害虫综合防治等。
一、气调储量
气调储量是通过人为地控制粮食堆中的气体成分,使之不利于储粮害虫的新陈代谢活动,达到杀虫,抑菌和缓储量陈化得储量方法。气调储量主要有降氧、充氧、充二氧化碳等三种技术。气调储粮不产生任何的有害作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储粮技术。其中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就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储粮技术,它能杀死各类储粮害虫,却对粮食没有热播和污染,并有利于白痴粮食品质,现已在我国建成了二氧化碳气调储粮示范仓,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储量性能。它用二氧化碳供气系统、自动检测系统、压力保拧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构成。
二、低温储粮
低温储粮是现代储粮技术中经常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子,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增加了粮食的储藏稳定性。由于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物,因此,低温必须在不冻坏粮食的基础上,在保持器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将粮食置于一定范围的低温中,同时这低温又必须能抑制虫霉生长、繁育、限制储粮品质的变化速度,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认为15°C是粮食低温储藏的理想温度,可以有效地限制粮堆中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延缓储粮品质变化。
低温储藏的方法常可分作如下几类:
(一)自然低温储藏。
在储藏期间单纯地利用自然冷源即自然吧条件来降低和维持粮温,并配以隔热或密粮措施。自然低温储藏按获得低温的途径不同,又可简单地分为地上自然低温储藏、地下低温储藏和水下低温储藏,由于自然低温储藏完全利用自然冷源,因此受地理外置、气候条件及季节的限制较大,其冷却效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二)机械通风低温储藏。
利用自然冷源——冷空气,通过机械设备——通风机对粮堆进行强制通风使粮温下降,增加其储藏稳定性。机械通风低温储藏仍然属于利用自然冷源的范畴,同样受气候条件和季节性的限制,所以粮堆的机械通风常在秋冬初进行,但是机械通风低温储藏由于实行了强力通风、强制冷却,所以冷却效果常好于自然低温储藏。
(三)机械制冷及空调低温储藏。
在隔热仓中利用一定的制冷或冷气调节设备使粮仓维持一定的低温范围,并使仓内空气进行强制性循环流动,达到温湿分布均匀。此低温储藏法是利用人工冷源冷却粮食,因此不受地理位置及季节的限制,是成品粮安全度夏的理想途径,是低温储藏中储藏效果最好的一种。
三、硅藻土防治害虫
硅藻土是一种无毒的惰性物质,对粮食无残留、物污染,防虫效果好。用于长期储备的粮食,不仅经济、高效,而且符合绿色储粮的要求。
硅藻土的杀虫机理是:昆虫活动时,接触到硅藻土后,体表的蜡质保护层受到破坏,致使害虫体内水分蒸发,最后因大量脱水而死亡。因此,利用硅藻土杀虫是一种物理的杀虫方式,其药效的好坏与害虫是否接触药剂有关系。根据广东省粮科的实仓实验结果显示,硅藻土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的当代和下代成虫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四、臭氧防治害虫。
臭氧可以利用高压电弧的电离作用,将空气中氧气(O2)分解重组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强的氧化剂。实验表明,臭氧浓度达到1-3ml/m3时就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300ml/m3就可以杀灭储粮害虫,浓度在100ml/m3以内能将所有储粮害虫杀死。
五、综合防治害虫。
我过现行的保粮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是主动的,积极地,无虫时防感染,有虫时防扩散。所以,切断虫源,杜绝害虫的传播途径,防止害虫的感染是储粮害虫防治的根本。所谓综合防治就是不能单独依赖某一种防治方法,同时应考虑储粮生态统的各个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技术的最佳组配方案,尽可能地将害虫彻底消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之,要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储量害虫防治原则,利用各种有效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来保护储粮,保护环境,这是保粮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资料:《粮油储藏学》
《粮食保管》李福儒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版
2.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汇报
州粮食局:
二0一一上级业务部门下达我县农户科学储粮箱目标任务,我局在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农户科学储粮目标任务。现将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农户科学储粮专项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
2、阿克陶县粮食局收到上级部门给我县下达的1500套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任务后,首先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的农户科学储粮器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把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器计划向县领导汇报,并得到县领导批准后,为把这件惠农实事办好,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精神,有重点地选择全县7个农区乡(镇)拟定农户科学储粮器制造发放试点,大力开展这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分工具体、规划到位,确保了该项目工作全方位的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地目的。1500套农户科学储粮器实际分配情况是:,阿克陶镇418户,玉麦乡400户,皮拉力乡256户,巴仁乡211户,加马铁勒克乡158户,喀尔克其克乡15户,托塔依农场42。
截止2012年3月25日已制作农户科学储粮器1500套。验收合格的1500套。农户科学储粮器项目工程的档案及电子档案等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目前,农民已购买的储粮箱已装粮。我局经入户跟踪抽样调查,粮情稳定,无霉烂、无虫蚀、无鼠害、储粮安全。
3、资金使用情况:
2011上级业务部门给我县下达的1500套农户科学储粮器第一批补助资金36.37万元,第二批补助资金31.20已到位,这批补助资金按照合同内容及时分给各制作商。
4、取得的实效
3.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国粮电[2010]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针对前期我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35号),要求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特别批示“要认真落实好通知的各项要求,特别是东北地区席茓苫储粮较多,秋冬季节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火工作”。2010年以来,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上年明显好转,事故数量直线下降。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绩。为落实国办通知精神,结合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特点,现就做好“两节”期间消防工作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粮食行业冬季消防工作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粮食行业由于自身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一定要站在讲政治和保民生的高度,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做好消防工作的意识,清醒认识并且善于发现当前粮食行业消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不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心,丝毫不能松懈。当前正值寒冬,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加,同时华北、黄淮地区较往年降水少,持续干旱。目前又正值粮食收购时节,粮库车辆、人员往来频繁,所需麻袋、编织袋、苫布、席茓等易燃物料增多。东北地区粮食收购量大、烘干作业量大、露天储粮多,使得消防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增加,防控难度增大,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各地区、各单位务必提高警惕,针对本地区、本单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落实行动,制订各项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公安、消防、安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立即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各地区、各单位要针对当前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立即组织开展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清查、大整改,务求彻底、注重实效。要认真检查从部门到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且职责分工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能发挥实效,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经常开展演练以保证灭火实战能力;各类消防物资、装备以及火灾防范措施是否到位,随时能够发挥作用;粮食企业作业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如库内用电、仓内照明、库区火源管理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要对仓房、油罐、罩棚、露天囤垛、烘干设施、收购现场、药品库、办公楼、出租设施、在建工程等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限时治理,并实行追踪销案制度,不留遗患。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严格督促粮食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好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除了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还可开展交叉互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可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开展消防执法检查。
三、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重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各地区、各单位要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知识水平。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张贴画、网络、宣传员等多种媒介和途径,积极创新消防宣传工作,坚持开展火灾警示宣传,教导火灾防范措施,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未经培训并切实掌握设施、设备使用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尤其要强化对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四、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各地区、各单位务必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下属单位及个人。粮食企业负责人是本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岗位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加大对火灾事故的查处力度,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和逐级追查,严格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切实依法追究责任,使责任真正成为监督安全生产的保证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动力。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须警钟常鸣、长抓不懈。各地区、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职责,抓紧落实相关工作,特别是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更要加倍警惕,密切关注行业安全生产动态,尤其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安全,务必按照中办和国办关于切实做好元旦和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储粮安全。
国家粮食局
4.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按照市编办要求,我们粮食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沿革、名称及性质变更情况
1998年,国家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改革原则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我市遵照国家、省、市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把原粮油购销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了双辽市粮食局和双辽市粮食收储经销有限责任公司。
针对粮食收储公司,双辽市政府下发了1998---34号文件,批复了公司上报的章程。粮食收储公司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双辽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组织落实。粮食收储公司依托其下属单位第二粮库组建,经工商局审批注册。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粮食购销和企业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干部任免、行政管理等,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包括董事长一名,成员若干名。董事长为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由政府任命。公司对基层15家粮库及附属企业实行统一管理。
1998年,市政府在对粮食购销总公司一分为二的同时,针对其人员安置,具体原则是,原行政编制人员可仍留在粮食局,其他人员划归收储公司。但本人自愿,可划归收储公
1司。执行过程中,其中行政编制一名划入收储公司。经上级批准,收储公司编制35人。同时,公司根据需要,又从基层粮库延续留用和借用14人。同公司人员一同办公。
2008年,吉林省政府下发了<2008>21号文件,即<<关于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落实文件精神,经双辽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原收储公司所辖13家粮库进行重组。2008年12月,市政府与中储粮吉林分公司签订协议,13家粮库有7家粮库上划,6家粮库破产出售。
2010年4月30日,市政府研究决定,粮食收储公司更名为双辽市粮食行业服务中心,划归粮食局统一管理。将原粮食收储公司机关人员24人,抽调借用人员14人,共计38人全部纳入粮食行业服务中心,人员工资由市财政统一拨发。
二、编制及人员现状
1、我们粮食局机关现有工作人员6人,行政人员2人,事业编2人,工勤编2人;粮食行业服务中心38人;粮食食品卫生监测站17人。共计61人。
2、目前,系统内有离休干部3人,退休干部21人。其中局机关离休干部3人,退休干部14人;所属基层事业单位退休干部9人。
3、全系统共有党员36名,其中机关20名,基层16名。基
层党组织2个(含盐业公司)。
三、职能和职责配置情况
目前粮食局的职能是,对辖区内粮食流通企业(个体户)依法监管。
主要职责:
一是负责拟订全市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底计划,研究提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指导粮食产销衔接和供需基本平衡。
二是承担全市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任务。负责全市粮食流通调控的具体工作,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保证市内军粮供应。
三是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依照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使行政执法权。负责粮食管理方面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和审批。执行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审核粮食收购资格,核发和取消粮食收购许可证。负责对粮食收购、存储、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负责全市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制定全市行业发展规划、政策以及地方标准;指导粮食流通的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粮食质量标准化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组织开展粮食流
通区域有关交流与合作;负责全市粮食流通、加工的统计工作。
五是负责拟定全市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在区域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研究提出有关粮食流通设施投资项目的安排意见和建议。
六是负责经国家认定的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管理;负责对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监测粮食行业经济运行。
七是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务、人事、劳资、纪检监察、行风建设、精神文明、老干部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八是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内设机构改革
目前,四平市粮食局内设机构9个,我们粮食局内设机构缩减为4 个,改革后拟定为5个。分别是办公室、财务科、调控科、监督检查科、党委办公室。与四平市对应设置的4个,不对应的5个。四平市粮食局有人事科、党办、纪检、监督检查科,我局有的没设,统一由办公室替代。我局新增设的审批办公室,四平没有。与改革前相比,我局增设了仓储科技产业科,审批办公室,撤销了监督检查科,原监督检查科职能划入审批办公室。
在人员编制方面,粮食局机关行政编制7人,机关工勤编制2人。
领导职数4人,一正三副(含纪检书记1名),科室职数5人。
五、粮食局机构编制方面存在问题
从我局现在机构编制情况看,粮食局科室设置合理,下属单位粮食服务中心和粮食食品卫生监测站具体分工明确,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能,全面贯彻上级粮食政策,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同。目前,机构职能配置和运行情况良好,暂时没有问题发生。人员编制也不存在明显问题。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吉林省双辽市粮食局
5.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6.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报告
粮食局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五五”普法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促进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粮,为我市粮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现根据《关于对市市属单位和驻普单位“五五”普法查检验收考核标准的通知》(普治
办﹝﹞8号)精神,将我局“五五”普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五五”普法工
作顺利开展
我局局党组和行政班子高度重视普法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五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普法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市粮食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玉品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鲁强、王丕强、李景雄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五五普法的具体工作。为使“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我局根据《中共思茅市委思茅市人民政府转发的通知》(思发﹝﹞26号),制定了《市粮食局“五五”普法工作计划》,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五五”普法期间,我局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来党的十六届、十七届各个全会精神,紧密结
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落实“五五”普法的各项具体任务,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
二是紧密结合国家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市的建设进程。
三是紧密结合粮食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普法教育,除认真学习好“五五”普法规划规定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食品卫生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外,重点结合粮食工作的实际,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掌握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法律法规知识。
四是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做到学习时间有保障,争取每季度每个月安排一定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中单位职工学习市委普法办每年安排学习的法律法
规,并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学习与本部门单位职工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是做到本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经费有保障。每年都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经费投入;积极购买普法教材,做到每个职工人手一册。
三、结合粮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活动,确保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五五”普法期间,我局结合粮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关粮食普法活动:
一是利用每年10月16号“世界粮食日”这天,采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街头集市散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和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围绕粮食这一主题,开展粮食科技宣传周等活动,宣传普及有关粮食的法律、法规和购、销、调、存知识,教育粮食经营者依法经营粮食,保障消费安全,号召广大群众珍惜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二是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
台的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围绕粮食行业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粮食法律知识竞赛。5月,我局积极组织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国家粮食局组织的全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三周年法律知识试题竞赛活动》,为鼓励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学法、用法、守法,我局从紧张的经费筹集资金21700元,对积极组织职工参赛、答题正确率相对较高的县(区)和直属单位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和鼓励奖,对在竞赛中获得满分的个人颁发了优秀个人奖,提高了全市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知法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粮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廉洁自律、反腐倡廉、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警示教育活动。五五普法期间,我局多次利用影音资料,在全局收听、收看廉洁自律、反腐倡廉警示片,还召集局机关和局直属单位全体职工,请原省纪委常委、省委巡视组组长凌华炘到我局作廉洁自律、反腐倡廉的专题报告,并组织局机关全体职工
先后二次到景东、监狱警示教育基地,亲身感受违法乱纪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我局干部职工得到触及灵魂的深刻教育,提高了我局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四是组织局干部职工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食品安全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熟悉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法、用法和守法、护法中发挥表率作用。
7.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一)任务来源
针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省区)玉米露天储藏而存在的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应国家粮食局和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的要求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于2015年10月12日紧急召开了《露天储粮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研讨会,会议对东四省区储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剖析,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露天储粮安全技术加以规范。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根据国家粮食局局长办公会议的决议,任命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制定《露天储粮技术规程》,并列入2015年度粮食行业标准制项目修订计划。2015年11月13日再次召开了《露天储粮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研讨会,经专家组研讨决定将《露天储粮技术规程》更名为《简易仓囤储粮技术规程》,调整适用范围,将新型的临时简易储粮设施“千吨囤”纳入本规程。
(二)标准起草组
1、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国贸工程设计院、黑龙江省粮食设计院、黑龙江省粮食局、中粮工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2、协作单位:中储粮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吉林省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局、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辽宁省农委(粮食局)。
一、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主要针对我国东四省区的玉米生产、安全储藏和安全生产现状,玉米受价格下降和市场消化能力等约束,以及储备仓容及配套设备不足等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露天临储玉米数量逐年增加,但其存在重大的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隐患。今年玉米又获得了大丰收,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还要继续执行最低价收购惠农政策,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允许在部分仓容不足地区建设露天储粮设施,由于相配套储藏管理设施和技术落后,加之目前临储玉米的储藏时间延长至1-2年,为保证临储玉米的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亟需技术管理标准指导。
二、主要起草过程
(一)起草过程
该标准项目于2015年10月12日由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召开紧急会议,下达任务。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程领导、组织及协调各家单位,任命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牵头和九家单位参与标准的制定。
在广泛进行资料查询和搜集、整理、分析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容详细的《编制大纲》。又在中储粮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编写的《露天储粮操作规程》(送审稿)基础上,同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其内容重新梳理和归类,增删了必要的内容,完成了《露天储粮安全规程》初稿。初稿形成后,将送粮油仓储行业内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使规程更加准确、全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在《露天储粮安全规程》初稿的基础上,对名称与研究内容进行了修订,更名为《简易仓囤储粮技术规程》,将“千吨囤”纳入重点研究内容。
(二)任务分工
则此规程初稿主要分以下部分: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选址;
5、要求;
6、日常管理;7安全生产。
其中前三部分与第六部分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与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牵头;第四部分则由黑龙江省粮食设计院牵头,该单位拥有工程设计、咨询的资质,且长期从事粮油建设故有深厚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建设经验;第五部分由国贸工程设计院牵头,该单位既有甲级资质建筑、粮食工程设计单位,并同时拥有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第七部分由黑龙江省粮食局牵头,该单位是有丰富的安全生产方面实践经验。
综述可知,规程初稿制定的十家单位分别是由科研院所、设计院所、管理使用者和基层使用者等组成,各具特色,即“研、产、用”成一体,可做到“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四、数据来源及及验证试验分析
(一)本标准中主要出现的数据及来源情况 本标准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是管理方面的数据,即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方面的数据;二是文献资料中的数据。并对这些进行了分析研究筛选。
(二)验证试验分析
本标准参与单位之一的东四省区仓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负责起草标准撰写的其它参与单位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和研讨。
千吨囤图
罩棚挡粮图
五、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次标准的制定完全遵照现行法律、法规、标准,除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范围外,还引用了下列文件:
国粮发[2000]143号《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大豆》 国粮展[2014]153号,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下达东北地区储粮罩棚建设计划的通知 国粮调[2014]7号,露天囤搭建方案
国粮调[2015]3号,露天囤和罩棚储粮堆码技术要点 中储粮[2013]693号,关于印发新型露天储粮设施搭建方案和露天囤安全防火改造方案的通知
中储粮办函[2015]24号,关于印发《钢结构千吨囤搭建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储粮黑[2015]71号,关于搭建2014年度国家政策性粮食露天储粮设施有关工作的通知
六、主要条款的说明
(一)编制目的
目前,短期的露天储粮形式颇多,但是因储粮现状无法马上取缔,则需要对其规范。故本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简易仓和简易囤的粮食储藏。
(二)主要内容
1.描述了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2.术语和定义
在“3 术语和定义”中,新增了储粮安全、苫布、熏蒸帐幕等定义,根据上述参考范围进一步明确了简易仓、简易囤的内容。
2.1 简易仓定义明确指出是用于收纳或临时存放粮食的钢结构罩棚仓和罩棚,又根据储粮形式将其分为围包散存罩棚/罩棚仓、包装粮垛罩棚/罩棚仓和散装粮罩棚仓等。对于储粮时间“短期”定义应随储粮目的、储粮品种、储粮区域和储藏形式等情况具体确定,故此处无详细定义。
2.2 简易囤定义指出是用于收纳或临时存放粮食的钢结构囤。长期使用但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的蓆茓囤会逐步被取缔,故本次规程中无将其纳入;而是包括了大量使用的钢筋囤和新兴产物“千吨囤”,上述临储设施也符合储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故对其进行了规范。
2.3 苫布定义是由苫布本身的含义引申而来的,适用于简易储粮过程中的具有防雨水、但不具有气密性性的材料。
2.4 熏蒸帐幕参考于SN/T 1123-2010标准,但是又区别于它,主要应用于简易储粮过程特别是熏蒸作业等中的具有气密性材料制成的幕罩。
2.5 储粮安全定义是由粮食大辞典定义凝练而得。在“4选址”中,主要依据已发行的通知和文件要求详细规定了简易仓囤的选址要求。为简易仓囤的设计和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3.1 对于简易仓囤选址,首先要满足结构安全,所以地势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地面干燥、坚固,通风良好,四周排水畅通的区域,避开行洪和低洼水患区域”,对防潮、防溻底有一定的保障。
3.2 简易露天储粮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则在选址过程中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安全区域以便管理。另外要与架空电力线路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起火等危险隐患的发生;也要与危险源、污染源、居民区和生活区等有合理的距离以免粮食遭到污染实现储粮安全。
3.3 除了国储粮库和地方储备粮库外,还根据储粮需求而有地方承租的现象,故增加了“租赁场地的租期满足简易仓囤批次储粮周期需求”。
3.4 整个选址中还要考虑进出粮作业的移动设备、储粮管理时所用设备和消防设备等作业时所需空间场地,故“四周通道应坚实、通畅,能满足粮食运输车辆和消防车辆等正常通行的需要”。
4.在“5 要求”中,主要参考和依据已发行的通知和文件要求,新增了“5.1.8 坚固不倒塌,具备防火、防潮、防雨雪、防风、防鼠、防雀、防虫、防霉变、防溻底等功能,配置有效的机械通风、熏蒸杀虫、粮情检测、保温隔热等技术设备”,由原“八防一通”提升为“九防四处理”。加强了储粮安全方面的要求。
4.1 仓囤从搭建方案制定到实施作业整个流程中,都得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以确保设施的结构安全和承载安全。
4.1.1 仓囤的地坪和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如在泥土地面搭建要首先对地基进行夯压处理,确保土的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地坪和基础要高出地面不小于400mm再装粮,防止粮食受潮结露等现象发生。
4.1.2 仓囤作为一个独立安全储粮区域,应“设有明显、清晰的警戒线及防火等安全标志”以提醒警示便于管理。
4.1.3 按照GA 1131-2014《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14 粮食储存场所管理中相应的规定,故对同一简易储粮区域内的设计和布局进行了规范,即“在同一储粮区内,仓、囤应各自成区布置,不能混合布置。多个囤应分组、分区,每组的总存储量不大于5000t,每区的总存储量不大于20000 t。囤应高度一致,大小一致,横竖成行、排列整齐。区间距不小于30 m,组间距不小于囤高的2倍,囤间距不小于2 m。单区总储量小于5000 t时,区间距不小于25 m。单一(每区)仓的总储粮不大于20000t,仓间距不小于16 m。”
4.1.4 简易储粮设施在某种程度上隶属于建筑物,从安全角度而言则“5.1.6安装可覆盖全区的避雷设施,避雷设施应符合GB 50057的要求;和5.1.7 安装可覆盖全区的电子监控设施。”规范了避雷、防盗等措施。
4.1.5 为了做到“九防四处理”,则在简易仓囤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备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粮情检测设备、机械通风作业所需设备等。
4.1.6 当作业高度不小于2 m时,需要设置安全防护措施还要满足LS/T 1206-2005《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和 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的要求。
4.2 简易仓按照封闭的程度和储粮形式可分为围包散存罩棚/罩棚仓、包装粮垛罩棚/罩棚仓和散装粮罩棚仓。则对简易仓的主体结构安全和寿命做了一定的规定。
4.2.1 由储粮生态系统理论可知,根据储粮品种、储粮区域、储粮时间等因素的差异,确定更加合理的堆粮方式。特别是对于长时间临储而言,需配备粮情检测系统、储粮通风系统、防鼠雀虫等措施以满足安全储粮。
4.2.2 从简易仓的结构安全和承受力载荷而言,规范了不承受粮食压力的钢柱等部件应与粮食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包装粮垛和围包散存粮垛储粮的简易仓,钢结构柱包括边柱和跨中柱,不承受粮食侧压力,储粮作业时严禁接触钢柱,粮垛与钢柱的距离应不小于1 m。散装粮罩棚仓满足粮食侧压力要求。”
4.2.3 在储粮作业时也要避免与简易仓的钢结构柱发生接触和碰撞以实现安全生产。
4.3 简易囤是由临储的需求应运而生,则根据储粮管理和日常管理的需求进行相应设计。故需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结构安全可靠的人员入仓门,便于进出仓管理。如本规程未对扦样口另加规定,既从结构安全考虑不需另设,又实际储粮作业而定也无需;则需对入粮高度加以严格规定,使其与下檐距离不小于1 m便于扦样、手持测温、粮面翻动和拌粮等作业。
4.3.1简易囤作为独立区域应实行封闭管理,并设置合理距离拉设警戒线;整个储粮作业过程中,也要规定避免所有作业设备和车辆与囤发生接触和碰撞以保障安全生产。在“6 日常管理”中,主要参考了现行《GB/T 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粮油行业标准及规范,按照操作顺序依次详细地制定了“入粮前准备、入粮基本要求、日常巡查、粮情检测、质量检验、机械通风、熏蒸杀虫、日常防虫措施、防结露、霉变措施、防鼠雀措施和出粮管理”。5.1 入粮前首先要对简易仓囤所用的材料及内部进行空间消毒,若是采用包装散存的方式则需对麻袋进行消毒,以免交叉感染,引起粮食的虫害等隐患的发生,具体操作可按GB/T 29890中6.2要求执行。在消毒作业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警戒标识和警戒线等。
5.2 入粮的基本要求中关键是对入粮的品质加以规范,可参照GB/T 29890-2013和GB/T 2715-2005 中的要求,但是因临储设施较常规储粮仓房设施条件差,加之引起临储粮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水分等因素,所以要严格控制入粮水分和杂质。其中入粮水分必须不高于当地安全水分,杂质可以控制在1%以内。如果入粮时达不到上述要求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水分偏高可以采用干燥技术,杂质超标则进行多级过筛等方法加以实现。另外对于有虫害侵蚀、变质或不符合粮食卫生标准要求的粮食均不能入仓囤。
5.2.1 入粮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简易囤要及时调整入粮点减少粮食自动分级而引起的杂质聚集,进而影响粮食初始带菌量的分布和机械通风作业时的均匀性等。
5.2.2 入粮时,除了入粮操作人员在现场工作,还要有专人实时检查囤体或堆垛麻袋墙的垂直度、承载力等,若发现有倾斜、凹陷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入粮作业而采取补救措施。
5.2.3 为了便于后期储粮管理,对于不同品种、不同性质、不同水分、不同等级、不同年限的粮食必须分开储藏。若是不同批次入仓囤的粮食,其粮温差要小于露点温差;如果温差不小于露点温差可采用通风等技术以满足要求。5.2.4 入粮结束,参照GB/T 29890-2013中相关要求,进行粮温测点的布置、粮面平整等作业。对于简易囤囤顶的苫盖处理,操作人员可乘坐曲臂式升降平台等安全有效的机械设备进行作业确保人员安全和操作安全。
5.3 为了更好地保障储粮安全,则要求“仓囤巡查管理固定到人,做到定岗、定责、专人专仓囤”。还要在仓囤显著位置放置储量卡,其包括粮食性质、品种、数量、入粮时间、水分含量、采取过何种紧急处理措施等信息。
5.3.1 每天都要有专人对其负责的仓囤进行巡查,巡查的内容主要是“九防”。若遇到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待其结束后及时去检查粮情。季节交替之时是粮食最容易发生结露等安全隐患的时间,所以要加密检查粮情的频率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而处理。
5.4 在粮情检测中明确了因粮温的差异而检查频率的不同。即“粮温15℃以下时,7天内巡测一次;粮温15℃~25℃时,3天内巡测一次;粮温超过25℃以上时,每天巡测一次”。另外在储藏过程中除了巡查,还应定期对储粮不同点位进行抽查测其品质、水分、粮温、虫霉等情况并加以记录,从而有利于判断储粮整体品质的变化。
5.4.1 对于粮堆内水分的测试,则需采用扦样器在粮面上结合测温点的布置而扦不同粮堆深度点样、同一粮堆深度不同点位样,一一检测;另外对于粮堆表层和边壁的危险点则需要定期扦样测试,特别是季节交替之时更要加密扦样次数而判断储粮状态以确保储粮安全。5.5 首先根据简易仓囤的储粮状况可采用不同的通风系统,如“L”型通风道和圭字形通风道;再根据单位通风量和通风阻力等参数而选择合适的风机以免造成过大通风量的无效使用或者引起粮堆内水分的过度损失等现象发生;再根据WU模型和通风目的而选择合适的通风时机进行机械通风作业。
5.5.1 对于局部发热可分析其发热原因,再采用相应的措施。若是因温差引起的局部水分聚集可采用局部通风措施;若是因虫害引起的则要及时进行虫害的治理等。
5.6 熏蒸杀虫作业首先根据GB/T 29890-2013标准对仓囤粮堆内的储粮害虫密度进行检查,当其达到了熏蒸处理标准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磷化氢熏蒸杀虫。
5.6.1 熏蒸杀虫作业则要满足简易仓囤具备一定的气密性,则可根据SN/T 1123-2010要求选择熏蒸帐幕。
5.6.2 熏蒸作业时,既要注意施药时的天气状况,还要注意防止用药而引起的的自燃等安全隐患,更要注意专业操作人员需要佩戴有效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5.6.3 人员进入仓囤内前,要检测仓囤内的磷化氢浓度。当其浓度降到一定浓度时,方可入仓作业,如取出残留的药片或揭开帐幕、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散气。
5.6.4 熏蒸结束后,要将残渣逐点清理,立即运到离水源50 m以外僻静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熏蒸所用器材及装药布袋(麻布片)等,应清洗干净后妥善保存备用,不得改作他用。5.7 在日常防虫措施方面,首先要根据储藏期限,采取防虫措施,提倡绿色防虫。如入粮前对仓囤垛堆基、麻袋、苫盖材料等杀虫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控制入粮品质对于有虫害侵蚀的粮食禁止入仓囤;采用食品级惰性粉对粮面进行施药即可以起到防虫作用又可以达到杀虫效果。
5.8 在防结露、霉变方面,在及时检查粮情、定期进行粮食品质和水分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变化和粮堆各地超常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全仓囤的机械通风、翻动粮面自然通风、定点的通风等。如果发现有高水分潮粮或者已霉变则须移出粮堆对其单独干燥通风等处理。
5.9 在防鼠方面,对仓囤的地基进行加固硬化处理,再增设防鼠的器具,如防鼠墙或防鼠板,布置毒鼠陷阱、电子捕鼠器等。同时须加强巡查有无老鼠活动的迹象等。在防雀方面,要在通风口增设防雀网,还需保持储粮区域的清洁、及时清理残留的粮食从而避免鸟类的啄食。
5.10对于围包散储堆垛的简易仓出粮时,首先拆除堆垛挡粮墙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外向内逐层拆开粮包,且拆除的宽度应与粮堆自流角相一致。当挡粮墙被拆到垛底时,应边出粮边拆除挡粮墙下面的垫底材料。
5.10.1 当拆除挡粮墙以后,可选择适当的扒粮机和一定长度的皮带输送机进行出粮。对于使用专用的出粮设备应有专人在现场指挥,避免刮碰作业人员及损坏出粮设施。5.10.2 在简易囤出粮前,须由专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乘坐曲臂式升降平台按照高空作业要求进行囤顶的苫盖物拆除。另外在确保囤顶和粮面上均无人员方可进行出粮。
5.10.3 对于简易囤的出粮,则对称打开囤身的出粮口使其缓慢均匀出粮以免偏载而引起囤身的倾斜或崩塌等现象发生;若粮食自流之后会在囤内留有余粮,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入囤出粮。
5.10.4 简易仓囤出粮后,要及时对场地、相关设备、器材进行清洁整理。
6.在“7 安全生产”中,主要依据国家储粮场所安全法规及已发行的安全通知和文件要求,提出了消防、人员、电气等生产安全方面的要求。
6.1消防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粮场所不仅要配置灭火器、储水桶、砂箱等消防器材,还应采取防雨、防冻、防晒等有效措施保证消防器材有效方便取用,并根据储粮情况,将消防器材合理分配在各储粮区域。
6.1.1 消防要求方面主要参考了《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标准。消防要求可从储粮的总储量或罩棚的占地面积两种情况进行分类,对于储粮的总储量大于5000 t或罩棚的占地面积大于1500 m2 同属一类;对于储粮的总储量为1000 t~5000 t或罩棚的占地面积不大于1500 m2同属一类;对于储粮的总储量为1000 t又另属一类。6.2 主要参考了国家防火、防雷等规范标准和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等规定,新增了“7.2.2 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帽。7.2.3登高作业时应系安全绳、安全带,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网等防护设施,要有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检查并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此强调了登高作业时的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同时也加强了安全生产的要求。
6.2.1 在人员要求上“7.2.5本标准未提要求按LS1206-2005中5.2.1.3执行”,主要规范人员从仓顶入仓作业的时,要严格按照LS1206-2005中5.2.1.3的要求执行,以确保人员作业安全。
6.3 在7.3电气要求中“7.3.1配电箱的引入、引出线应采取防爆、防破损措施;以上作业须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在使用粮仓机械时,其电源应由橡套电缆引入操作区内,橡套电缆不应损坏或有接头,电气开关及易产生火花的部位应安装金属防护罩。
6.3.1 为确保仓作业用电安全及夜间作业安全应在仓外应设有独立的配电箱,仓内照明配置应满足夜间作业要求。仓内照明不能满足夜间作业要求时,严禁夜间进行粮情作业。
6.3.2 明火及电气焊作业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因此储粮场所内应禁止明火及电气焊作业,并在储粮场所的明显区域设置严禁烟火等清晰的防火标志。
6.3.3 根据GB 12476.1-200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要求,对照明系统及配电箱的防护系统作了要求,详见7.3.3。6.4 防火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储粮区域内,不仅要严禁烟火,还应妥善存放易燃、可燃材料,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易燃物存放区域。
6.4.1 在进行熏蒸作业时,要严防磷化铝遇水自燃引起的火灾,并严禁在风、雨、雪天进行磷化氢熏蒸作业。
6.5 在雨雪灾害、洪汛期间,应严格执行汛期防汛有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自然灾害危及储粮安全。
6.6 当阵风风力5级(即风速8米/秒以上时)以上严禁进行粮情作业,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仓囤区。
七、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首先对主要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管理者进行培训;然后由其开展逐级培训管理。同时要在使用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指导。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8.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
19、皖麦
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濉溪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濉溪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务公开工作整改情况报告07-17
救灾粮食发放情况汇报08-06
粮食生产潜力调研报告10-05
当前粮食监管工作调研报告09-06
粮食浪费的调查报告09-14
粮食机关改制工作报告11-03
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07-29
粮食部门社会实践报告09-07
粮食企业经理年度述职报告10-04
粮食局党建工作总结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