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2024-11-12

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精选8篇)

1.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一

软件项目资源管理计划案例

1.项目组织结构

《校务通管理系统》项目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一个具体化。

图1:项目的组织结构

一:根据上图画出组织结构的人力资源分配?

 市场部

 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 负责项目相关的商务活动。

 负责用户需求的接口。

 配合项目经理的资源协调活动。

 负责产品的验收活动。 负责系统的维护活动。 项目管理

 负责项目的组织和规划。 负责项目计划制定和维护。 负责项目的跟踪和管理。 负责资源的分配和协调活动。 负责各组织和计划之间的协调活动。 负责与市场部的协调活动。 软件开发

 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包括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负责产品质量控制的工作。

 负责配合质量保证的活动,如系统测试、文档编制等。 配合产品验收的相关活动。 质量保证

 负责项目过程和产品规范的制定。

 负责项目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包括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 配置管理

 负责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负责软件产品的提交。 用户

 确保相关责任的实施。 参与项目的组织和规划。 负责产品的验收工作。

2.项目的沟通计划

为了保证项目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的有效沟通,要求执行如下的沟通计划:

(1)每天17:00~17:30,项目组成员进行口头交流。(2)每周五的14:00前提交周报告。

(3)每周五的15:00~17:00,召开项目周例会,会后发布会议纪要给相关的项目人员,其中说明项目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4)及时提交问题报告,问题报告可以通过网络提交,项目经理会及时获

取问题信息。

二:根据此表来进行责任分解表,要有人力资源分配?

2.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二

1 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启动一个软件项目

软件人员和用户是在系统工程阶段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目标标明了软件项目的目的但不涉及如何去达到这些目的。范围标明了软件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并尽量以定量的方式界定这些功能。

1.2 度量

进行度量工作,是为了帮助软件人员了解产品开发的技术过程和产品。度量的作用是为了有效地定量地进行管理。度量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软件工程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它所产生的产品质量。

1.3 估算

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活动是制定项目计划。在做计划时,必须就需要的人力、项目持续时间、成本作出估算。现在有许多用于软件开发的估算技术,基本的步骤是:事先建立软件的工作范围;以软件度量为基础作出估算;把项目分解成科单独进行估算的小块。管理人员可使用各种估算技术。

1.4 风险分析

每当开始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时,总是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如是否能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项目的功能能否实现?是否存在目前还未发现的技术难题?等等。风险分析对于软件项目管理是决定性的。

1.5 进度安排

每一个软件项目都要求制定一个进度安排,但不是所有的进度都得一样安排。软件项目的进度安排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没有实质上的不同。首先识别一组项目任务,再建立任务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估算各个任务的工作量,分配人力和其他资源,制定进度时序。

1.6 追踪和控制

一旦建立了开发进度安排,就可以开始着手追踪和控制活动。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追踪在进度中标明的每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实际完成日期滞后于进度安排,则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一种自动的项目进度安排工具来确定在项目中间里程碑上进度误期所造成的影响。

2 软件项目的组织与计划

2.1 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

软件产品与其他任何产业的产品不同,它是无形的,完全没有物理属性,但它确实是把思想、概念、算法、流程、组织、效率、优化等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对软件项目进行管理,涉及到系统工程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仅靠技术或科研项目的效率很难得到较好的解决。此外,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实践,为取得管理技术的成果必须反复实践。很显然,管理能够带来效率,能够赢得时间。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认真对待技术管理问题。总之,软件项目的组织涉及到软件项目研制中的计划制定、进度估计、资源使用、人员配备、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等软件管理的许多问题。

2.2 制定计划

软件开发项目的计划涉及到实施项目的各个环节,带有全局的性质。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往往关系着项目的成败。计划应力求完备,要考虑到一些未知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考虑到可能的修改。计划应力求准确,尽可能提高所依据数据的可靠程度。

3 软件过程成熟度

多年来软件开发项目存在着不能如期完成,软件质量不能令客户满意或软件开发的开销超出预算等,这些都是软件开发机构遇到的难题。这一现象促使人们进一步考察软件过程,从而发现,关键问题在于软件过程的管理不尽人意。在无规则和混乱的管理条件下,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软件过程的管理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突破口。

对于不同的软件开发机构,在组织人员完成软件项目中所依据的管理策略有很大差别,因而软件项目所遵循的软件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在此,可用软件机构的成熟度加以区别。

成熟的软件机构具有的特点是:建立了机构级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软件过程必要时可做改进;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程度是由负责质量保证的经理负责监控;项目进度和预算是根据以往项目取得的实践经验确定因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4 小结

为使软件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必须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遇到的风险、需要的资源、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过程、花费的成本以及进度安排等做到了如指掌,而软件项目管理可以提供这些信息。S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针对软件工程过程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它的主要技术内容。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过程,软件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英]Ian Sommerville.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明.软件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三

推广“育林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从2006年到现在,工信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引进了用友、阿里巴巴、安世亚太、神州数码等优秀公司参与,覆盖了财务、电子商务、研发、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侧重于中小企业业务能力的不断加强。而随着两化融合继续深化,广大中小企业业务能力与内部管理水平的发展却不均衡,具体体现为缺乏管理思路、专业管理人才和可落地的实现工具等,于是“育林计划”应运而生。

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与支持下,“育林计划”目前已完成8个地区的试验,近2000个企业家参加了精确管理培训,百余家企业参与了管理提升试点。在启动大会上,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表示,“育林计划”可以由“创新模式、管理落地、合作推广”12个关键字来概括。

创新模式指“育林计划”的零风险模式与微成本模式,在零风险模式下,企业可以规避人才、资金等风险,在一个月内打下管理提升的基础,在微成本模式下,企业只需付出很小的成本即能在一周内建立管理规范;管理落地指“育林计划”覆盖了从管理软实力评估、企业高管培训、管理咨询到信息化实施的全过程;合作推广指“育林计划”强调发挥各界的各种优势,共同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4.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四

软件测试计划(STP)说明:

1.《软件测试计划》(STP)描述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系统或子系统进行合格性测试的计划安排。内容包括进行测试的环境、测试工作的标识及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等。2.通常每个项目只有一个STP,使得需方能够对合格性测试计划的充分性作出评估。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目录

软件测试计划(STP)..........................................................................................................................1 1引言...............................................................................................................................................3

1.1标识....................................................................................................................................3 1.2系统概述.............................................................................................................................3 1.3文档概述.............................................................................................................................3 1.4与其他计划的关系.............................................................................................................3 1.5基线....................................................................................................................................3 2引用文件........................................................................................................................................3 3软件测试环境................................................................................................................................3

3.x(测试现场名称)...................................................................................................................4

3.x.1软件项......................................................................................................................4 3.x.2硬件及固件项..........................................................................................................4 3.x.3其他材料..................................................................................................................4 3.x.4所有权种类、需方权利与许可证..........................................................................4 3.x.5安装、测试与控制..................................................................................................4 3.x.6参与组织..................................................................................................................5 3.x.7人员..........................................................................................................................5 3.x.8定向计划..................................................................................................................5 3.x.9要执行的测试..........................................................................................................5

4计划...............................................................................................................................................5

4.1总体设计.............................................................................................................................5

4.1.1测试级......................................................................................................................5 4.1.2测试类别..................................................................................................................5 4.1.3一般测试条件..........................................................................................................6 4.1.4测试过程..................................................................................................................6 4.1.5数据记录、归约和分析..........................................................................................6 4.2计划执行的测试.................................................................................................................6

4.2.x(被测试项)................................................................................................................6 4.3测试用例.............................................................................................................................7 5测试进度表....................................................................................................................................7 6需求的可追踪性............................................................................................................................7 7评价...............................................................................................................................................8

7.1评价准则.............................................................................................................................8 7.2数据处理.............................................................................................................................8 7.3结论....................................................................................................................................8 8注解...............................................................................................................................................8 附录..................................................................................................................................................8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1引言

1.1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和发行号。

1.2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括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要求。

1.4与其他计划的关系

(若有)本条应描述本计划和有关的项目管理计划之间的关系。

1.5基线

给出编写本软件测试计划的输入基线,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还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软件测试环境

本章应分条描述每一预计的测试现场的软件测试环境。可以引用软件开发计划(SDP)中所描述的资源。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3.x(测试现场名称)本条应标识一个或多个用于测试的测试现场,并分条描述每个现场的软件测试环境。如果所有测试可以在一个现场实施,本条及其子条只给出一次。如果多个测试现场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软件测试环境,则应在一起讨论。可以通过引用前面的描述来减少测试现场说明信息的重复。

3.x.1软件项

(若适用)本条应按名字、编号和版本标识在测试现场执行计划测试活动所需的软件项(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通信软件、相关应用软件、数据库、输入文件、代码检查程序、动态路径分析程序、测试驱动程序、预处理器、测试数据产生器、测试控制软件、其他专用测试软件和后处理器等)。本条应描述每个软件项的用途、媒体(磁带、盘等),标识那些期望由现场提供的软件项,标识与软件项有关的保密措施或其他保密性与私密性问题。

3.x.2硬件及固件项

(若适用)本条应按名字、编号和版本标识在测试现场用于软件测试环境中的计算机硬件、接口设备、通信设备、测试数据归约设备、仪器设备(如附加的外围设备(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测试消息生成器、测试计时设备和测试事件记录仪等)和固件项。本条应描述每项的用途,陈述每项所需的使用时间与数量,标识那些期望由现场提供的项,标识与这些项有关的保密措施或其他保密性与私密性问题。

3.x.3其他材料

本条应标识并描述在测试现场执行测试所需的任何其他材料。这些材料可包括手册、软件清单、被测试软件的媒体、测试用数据的媒体、输出的样本清单和其他表格或说明。本条应标识需交付给现场的项和期望由现场提供的项。(若适用)本描述应包括材料的类型、布局和数量。本条应标识与这些项有关的保密措施或其他保密性与私密性问题。

3.x.4所有权种类、需方权利与许可证

本条应标识与软件测试环境中每个元素有关的所有权种类、需方权利与许可证等问题。

3.x.5安装、测试与控制

本条应标识开发方为执行以下各项工作的计划,可能需要与测试现场人员共同合作: a.获取和开发软件测试环境中的每个元素;

b.使用前,安装与测试软件测试环境中的每项; c.控制与维护软件测试环境中的每项.4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3.x.6参与组织

本条应标识参与现场测试的组织和它们的角色与职责。

3.x.7人员

本条应标识在测试阶段测试现场所需人员的数量、类型和技术水平,需要他们的日期与时间,及任何特殊需要,如为保证广泛测试工作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的轮班操作与关键技能的保持。

3.x.8定向计划

本条应描述测试前和测试期间给出的任何定向培训。此信息应与3.x.7所给的人员要求有关。培训可包括用户指导、操作员指导、维护与控制组指导和对全体人员定向的简述。如果预料有大量培训的话,可单独制定一个计划而在此引用。

3.x.9要执行的测试

本条应通过引用第4章来标识测试现场要执行的测试。

4计划

本章应描述计划测试的总范围并分条标识,并且描述本STP适用的每个测试。

4.1总体设计

本条描述测试的策略和原则,包括测试类型和测试方法等信息。

4.1.1测试级

本条所描述要执行的测试的级别,例如:CSCI级或系统级。

4.1.2测试类别

本条应描述要执行的测试的类型或类别(例如,定时测试、错误输入测试、最大容量测试)。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4.1.3一般测试条件

本条应描述运用于所有测试或一组测试的条件,例如:“每个测试应包括额定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每个x类型的测试都应使用真实数据(livedata);”“应度量每个CSCI执行的规模与时间。”并对要执行的测试程度和对所选测试程度的原理的陈述。测试程度应表示为某个已定义总量(如离散操作条件或值样本的数量)的百分比或其他抽样方法。也应包括再测试/回归测试所遵循的方法。

4.1.4测试过程

在渐进测试或累积测试情况下,本条应解释计划的测试顺序或过程。

4.1.5数据记录、归约和分析

本条应标识并描述在本STP中标识的测试期间和测试之后要使用的数据记录、归纳和分析过程。(若适用)这些过程包括记录测试结果、将原始结果处理为适合评价的形式,以及保留数据归约与分析结果可能用到的手工、自动、半自动技术。

4.2计划执行的测试

本条应分条描述计划测试的总范围。

4.2.x(被测试项)本条应按名字和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一个CSCI、子系统、系统或其他实体,并分以下几条描述对各项的测试。

4.2.x.y(测试的项目唯一标识符)本条应由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一个测试,并为该测试提供下述测试信息。根据需要可引用4.1中的一般信息。a.测试对象; b.测试级;

c.测试类型或类别;

d.需求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合格性方法;

e.本测试涉及的CSCI需求(若适用)和软件系统需求的标识符(此信息亦可在第6章中提供); f.特殊需求(例如,设备连续工作48小时、测试程度、特殊输入或数据库的使用); g.测试方法,包括要用的具体测试技术,规定分析测试结果的方法。h.要记录的数据的类型;

i.要采用的数据记录/归约/分析的类型;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j.假设与约束,如由于系统或测试条件即时间、接口、设备、人员、数据库等的原因而对测试产生的预期限制;

k.与测试有关的安全性、保密性与私密性要求。

4.3测试用例

a.测试用例的名称和标识;

b.简要说明本测试用例涉及的测试项和特性;

c.输入说明,规定执行本测试用例所需的各个输入,规定所有合适的数据库、文件、终端信息、内存常驻区域和由系统传送的值,规定各输入间所需的所有关系(如时序关系等);

d.输出说明,规定测试项的所有输出和特性(如:响应时间),提供各个输出或特性的正确值; e.环境要求,见本文档第3章。

5测试进度表

本章应包含或引用指导实施本计划中所标识测试的进度表。包括: a.描述测试被安排的现场和指导测试的时间框架的列表或图表。

b.每个测试现场的进度表,(若适用)它可按时间顺序描述以下所列活动与事件,根据需要可附上支持性的叙述。

1)分配给测试主要部分的时间和现场测试的时间,2)现场测试前,用于建立软件测试环境和其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定向培训和熟悉工作所需的时间;

3)测试所需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值、输入值和其他操作数据的集合; 4)实施测试,包括计划的重测试;

5)软件测试报告(STR)的准备、评审和批准。

6需求的可追踪性

本章应包括:

a.从本计划所标识的每个测试到它所涉及的CSCI需求和(若适用)软件系统需求的可追踪性(此可追踪性亦可在4.2.x.y中提供,而在此引用)。

b.从本测试计划所覆盖的每个CSCI需求和(若适用)软件系统需求到针对它的测试的可追踪性。这种可追踪性应覆盖所有适用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和相关接口需求规格说明(IRS)中的CSCI需求,对于软件系统,还应覆盖所有适用的系统/子系统规格说明(SSS)及相关系统级IRS中的系统需求。

/ 8

Downloads By http://down.liehuo.net 7评价

7.1评价准则 7.2数据处理 7.3结论

8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订成册。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B等)编排。

5.学生体质测试计划 篇五

为了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体卫处的要求,决定本期对我院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标准》测试,具体测试安排如下:

一、测试对象:全院2009届毕业班学生。其中包括三年制大专班学生和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全院有88个班级共计3870人.二、测试项目:

1、身高/体重

2、肺活量

3、握力

4、立定跳远5、1000米(男)、800米(女)。

三、测试时间:见附表(音乐系和旅游系安排在2009年5月进行测试。时间另行通知。1000米和800米统一安排在周末测试)

四、测试地点:本院区在体育馆和田径场;新院区在科技楼A栋107、111、208教室和田径场。

五、测试要求:

1.请各系部通知到每一个学生,严格按照以班为单位参加测试,测试时请各班班长按学号顺序收好学生证,统一交给各项目测试的负责老师.2.各系部认真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必须带好学生证参加测试,未带证件不准参加测试。

6.测试计划 篇六

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所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试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最好是能先评审)

单元测试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集成测试.软件集成测试主要依据软件结构设计(概要设计)文档,测试主要内容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中相关的部分,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的要求而选定。验证各软件单元集成后形成的模块能否达到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中各模块的设计目标;这里,模块可能是指某个软件部件,也可能是指某个或某几个子系统。通常在做集成测试时先是从子系统内部的集成测试开始做起,做完以后再测试各子系统是否能集成为最终要实现的整体系统。也有其他做法(如自顶向下集成测试方法、核心系统先做集成测试或每日集成测试等等)。总之,万变不离其宗,集成测试要保证模块的内部正确性以及保证模块能最终集成为完整的系统。集成测试有时也被称为组装测试或灰盒测试(有观点认为集成测试介于白盒与黑盒之间)。

软件集成测试具体内容包括:

1.功能性测试

(1)程序的功能测试。检查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功能。

(2)一个程序单元或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程序单元或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3)根据计算精度的要求,单个程序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仍能够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

(4)程序单元或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把各个程序单元或模块连接起来时,数据在通过其接口时是否会出现不一致情况,是否会出现数据丢失。

(5)全局数据结构的测试。检查各个程序单元或模块所用到的全局变量是否一致、合理。

(6)对程序中可能有的特殊安全性要求进行测试。

2.可靠性测试

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对软件的容错性、易恢复性、错误处理能力进行测试。

3.易用性测试

根据软件设计中提出的要求,对软件的易理解性、易学性和易操作性进行检查和测试。

4.性能测试

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进行软件的时间特性、资源特性测试。

5.维护性测试

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对软件的易修改性进行测试。

6.可移植性测试

7.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七

中国电信发布的云计算战略显示, 中国电信年内将建设全网统一的云管理平台, 计划与厂商合作, 搭建产业链协同的枢纽。通过构建云平台, 对内利用成熟云技术整合资源, 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成本, 对外满足业务需求。

其建立云平台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其内部, 可以借机实现IT基础设施集中和应用统一;二是提供一些IDC数据中心业务、带宽出租等面向互联网业务提供电信级服务。

据悉, 中国电信在内部系统做了很多尝试, 其系统集成公司负责的内部开发测试已经完成, 对主流的一些云平台厂商产品都进行了测试, 并已将测试结果提交给中国电信云公司, 后续将由云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

各省积极试点

从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了解到, 云公司采取“一点开发、全国应用、建设全国统一平台”的思路部署云平台。

然而, 与中国联通有过合作经验的CDN厂商蓝汛介绍, 中国电信目前集团管控、各省经营以及面向渠道客户三级管理的一整套计费系统还未搭建, 只是进行一些测试。对此, 易观国际黄萌也表示, 云平台目前还未落地, 相关物联网、云计算基地等概念性服务还没有进行具体的部署, 不过相关业务已经开展, 把集团直管的基地业务 (例如音乐、游戏等) 放到云平台, 开放给客户租售。

总体来说, 目前中国电信各省试点的云平台还是面向内部使用, 意在实现集团可以统一调动资源, 并集成各个渠道, 而各省保有经营权。

此外, 由于云计算投资巨大, 目前市场还未成熟, 收益小, 导致之前运营商对其较为轻视。而在政府的号召下, 运营商进行了很大转变。黄萌表示, 中国电信相对来说较为积极, 主动寻求变革, 以互联网思维进行优化、升级, 进行各种尝试。

但云平台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可拓展性, 而云计算建设才刚刚起步, 必然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这就需要中国电信通过建立云基地、发展云业务, 从而将技术、资源串联起来, 形成统一的平台。

蓝汛云计算事业部高级总监于浩介绍, 目前积极参与云平台的试点城市分为两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资源相对紧张的城市, 需要面向客服提供服务, 通过云平台可以节省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也可以提高电信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果;而对于一些非核心城市, 想借助发展云计算将自己的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进行提升, 比如IDC及云计算服务。

业务为突破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 运营商发展3G业务, 采取网络+终端用户的方式做云、管、端, 提高用户感知, 而其重要的是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益, 各部分进行协同。

云平台的建设需要找到突破口, 以业务为推动。据了解, 目前中国电信业务平台在云化方面相对较好, 其切入点是对内选择成熟应用场所, 探索扩大规模;对外选择有规模发展前景的典型云产品, 积累运营经验。

与此同时, 目前中国电信正进行很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黄萌认为, 云平台还需要集团层面的推动, 虽然计划年内上线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部署。但是, 由于中国电信云公司才刚组建, 在集团中话语权不足, 企业资源不足, 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接入平台能力上有待提高。

电信专家韩少敏认为, 开展云业务提供云服务目前较现实, 同时也较容易实现, 但它的关键点是可定制、可管理、可调度的运营支撑环境的平台。目前已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和平台, 但还都是较初步的。另外, 在信息处理和具备服务功能的软件服务平台形成B2B、B2C平台, 这方面的空间巨大, 但难度也较大。

打造高效IT支撑云

为上层业务平台服务的底层IT支撑云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等的可拓展性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客户提供PaaS、SaaS层的服务。

于浩认为, 采用云化技术建设内部网络和IT支撑云是目前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虚拟化和并行计算是实现云的两个技术:虚拟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点, 可以把CPU更好地颗粒化, 实现一个终端硬件绑定多个系统, 把一个高性能的物理硬件解耦;并行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客户进行一个操作就可使运营商把资源统一提供过来。他表示, 目前的趋势是系统逐渐模块化, 组成分布式、跨平台的方式, 通过提供API接口进行统一调动。

目前, 软硬结合是建设IT支撑云的趋势, 并且云偏向软件, 要以软件指导硬件的思路进行搭建, 业务层落地很重要。而运营商在软件上能力较弱, 黄萌表示, 云平台建设要提高云基础能力, 运营商需要转变思路需要个过程, 有必要通过IT厂商前期配合从软件层面提高能力。

此外, 由于运营商的云平台与传统IDC有差别, 在网络管控上需要运营商来支持, 而电信运营商在此之前偏向于资源型, 转型后逐步偏向于应用, 要面对有很多客户同时在线提供专业团队服务的挑战, 因此运营商需要转变以前粗放的服务方式, 并且要持续提供服务。

在商业模式上, 由于运营商对企业客户提供的公有云服务是其成长的蓝海, 目前中国电信按行业分为政务云、金融云、医疗云等服务, 其背后的IT支撑系统也需要根据行业差异性的需求, 搭建成行业化的平台, 对同行业性质、应用进行支撑, 有助于提高云服务的层次, 进而有利于开拓市场。

此外, 中国电信系统集成部人士表示, 对于运营型业务, 重要的是面对故障如何按服务等级进行划分处理, 云平台应该在运营中将服务等级和服务功能结合起来。

观点

虚拟化和云资源平台可以为IT人员带来最直接的效益, 这也是当前IT支撑和维护人员最关注其的原因。

8.管理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篇八

关键词:MATLAB软件;线性规划;生产计划;最优化

在企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办更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最优化问题。线性规划方法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安排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生产计划本质就是在目标一定时,对于人力、时间和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

一、问题的提出及资料分析

某柴油机厂是我国生产中小功率柴油机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CY4100Q柴油机、CY4102BQ柴油机、CY4102BZQ柴油机、CY4105Q柴油机、CY6105柴油机、CYQD32柴油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大,覆盖面广。与柴油机生产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单位产品的产值、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量及市场需求情况,先将建模有关数据介绍如下:

1.各型号柴油机的单位产值分别为:CY4100Q柴油机为5400元;CY4102BQ柴油机为6500元;CY4102BZQ柴油机为12000元;CY4105Q柴油机为14000元;CY6105柴油机为18500元;CYQD32柴油机为20000元。

2.为简化问题,根据一定时期的产量与所需工时,测算了每件产品所需要的热处理、机加工、总装工时分别如下:CY4100Q柴油机为10.58、14.68、17.08;CY4102BQ柴油机为11.03、7.05、150;CY4102BZQ柴油机为29.11、23.96、29.37;CY4105Q柴油机为32.26、27.7、33.38;CY6105柴油机为37.63、29.36、55.1;CYQD32柴油机为40.84、40.43、53.5。同时,全厂各工序全年所能提供的总工时分别为:热处理120000工时;机加工95000工时:总装180000工时。

3.产品原材料主要是生铁、焦碳、废钢、钢材四大类资源。生产计划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以及当年的原材料市场情况估算出当年四大类材料的货源情况,从而得到原材料供应最大的可能值分别为:生铁1562吨;焦碳951吨;废钢530吨;钢材350吨。同时,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生铁、焦碳、废钢、钢材情况分别如下:CY4100Q柴油机为0.18、0.11、0.06、0.04吨;CY4102BQ柴油机为0.19、0.12、0.06、0.04吨;CY4102BZQ柴油机为0.35、0.22、0.12、0.08吨;CY4105Q柴油机为0.36、0.23、0.13、0.09吨;CY6105柴油机为0.54、0.33、0.18、0.12吨;CYQD32柴油机为0.55、0.34、0.19、0.13吨。

4.市场情况依照历年销售情况、权威部门的市场预测以及企业近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分别预测出各种型号柴油机当年的生产能力及市场需求量分别是:CY4100Q柴油机为8000、8000台;CY4102BQ柴油机为2000、1500台;CY4102BZQ柴油机为4000、4000台;CY4105Q柴油机为2000、1000台;CY6105柴油机为3000、3000台;CYQD32柴油机为3000、2000台。

二、建立数学模型

1.目标函数:厂领导希望尽量挖掘企业潜力,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使各种产品的总产值尽可能高。由此目标函数为:

maxZ=5400x1+6500x2+12000x3+14000x4+

18500x5+20000x6

2.约束条件:对于安排生产计划,要考虑多方面的约束条件,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分别列出约束条件。

(1)热处理工时约束:

10.58x1+11.03x2+20.11x3+32.26x4+37.68x5+40.84x6≤120000

(2)机加工工时约束:

14.58x1+7.05x2+23.96x3+27.7x4+29.36x5+40.43x6≤95000

(3)总装工时约束:

17.08x1+150x2+29.37x3+33.38x4+55.1x5+53.5x6≤180000

(4)生铁原材料消耗约束:

0.18x1+0.19x2+0.35x3+0.36x4+0.54x5+0.55x6≤1562

(5)焦碳原材料消耗约束:

0.11x1+0.12x2+0.22x3+0.23x4+0.33x5+0.34x6≤951

(6)废钢原材料消耗约束:

0.06x1+0.06x2+0.12x3+0.13x4+0.18x5+0.19x6≤530

(7)钢材原材料消耗约束:

0.04x1+0.04x2+0.08x3+0.09x4+0.12x5+0.13x6≤350

(8)CY4100Q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1≤8000

(9)CY4102BQ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2≤1500

(10)CY4102BZQ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3≤4000

(11)CY4105Q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4≤1000

(12)CY6105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5≤3000

(13)CYQD32型柴油机市场预测最大需求量约束:x6≤2000

(14)非负条件约束:xj≥0(j=1,2,3,4,5,6)

三、用MATLAB软件求解

MATLAB(Matrix Laboratory)的基本含义是矩阵实验室,它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研制开发的一套高性能的集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图形显示等一体的可视化数学工具软件,用该软件编辑程序如下:

c=[-5400,-6500,-12000,-14000,-18500,-20000];

a=[10.58,11.03,20.11,32.26,37.68,40.84;

14.58,7.05,23.96,27.7,29.36,40.43;17.08,150,29.37,33.38,55.1,53.5;0.18,0.19,0.35,0.36,0.54,0.55;0.11,0.12,0.22,0.23,0.33,0.34;0.06,0.06,0.12,0.13,0.18,0.19;0.04,0.04,0.08,0.09,0.12,0.13];

b=[120000;95000;180000;1562;951;530;350];

lb=[0,0,0,0,0,0];

ub=[8000,1500,4000,1000,3000,2000];

[x,y,exitflag,output]=linprog(c,a,b,,,lb,ub):

由运行后的输出,可得到总产值最大的产品年度生产计划是:全年生产CY4102BQ型柴油机207台、CY4105Q型柴油机1000台、CY6105型柴油机2098台,其余产品均不生产,这样可使全年总产值达到5415万元。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实际问题建立线性规划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有效求解,从而给企业提供了制订生产计划的依据,在企业有限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企业生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满凤.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贵东.基于线性规划的生产计划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6,(2).

上一篇:平台骨折下一篇:工程建设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