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2024-10-02

瑞典人的育儿方法(共10篇)

1.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篇一

育儿心得:探索育儿新方法

女儿已经四岁了,有她陪伴的四年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和笑语。我也在慢慢探索育儿方法,积累育儿经验。

1.以身作则

孩子在慢慢地成长,她的模仿能力特别的强。她会通过观察,对家长平时做事的行为以及说话时的用语进行模仿与学习,所以家长在生活中需要严谨,给孩子作一个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2.思想品德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有礼貌、要诚实、与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有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节约用水。做错事要勇敢的说:对不起!别人给了东西或给予帮助要说:谢谢!离别时要说:再见!要尊重父母长辈,尊重他人。见人主动打招呼或问声好。如果孩子忘记了,家长要进行提醒,但是孩子主动做到的话,要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她知道施恩受惠、礼貌待人能使人快乐!

3.独立能力

孩子要从身边的小事学起,因为习惯成自然。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自己大小便、玩好的玩具要自己收起来。有时也会让她帮我们做一些小事情,如:递东西、晒鞋子、拿碗筷、收凳子。做好以后给她一个吻、一句赞美、为她竖起一个大拇指,感觉她都会特别的开心,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她会主动帮忙。

4.认真倾听

孩子逐渐成长,她会有自己的思想。在遇到某些事情上,她的想法与理解可能比较“独特”。我们要先倾听她的想法,多问问她:为什么,然后在针对事情上对她进行开导与教育。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育儿心得,有很多方面可能比较欠缺,所以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全面提高,得到更好的发展!

2.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篇二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开放式教学模式,瑞典,中国

0 引言

与北欧相比, 中国的整体气候、文化和体制, 尤其教育理念和瑞典有很大差异。笔者作为交流访问项目参与者自2014年开始了在瑞典大学为期半年的交流访问, 从开始的文化冲击, 并逐步过渡到适应了这里的学习氛围和文化, 对如何定位老师的职责和更多赋予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职责都是值得每一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进行反省和深入地思考。根据在瑞典的大学交流过程的体验, 下面将对参与的瑞典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认知进行一些总结。

1 财务管理开展授课的特点

1.1 教学大纲的重要地位

在瑞典, 财务管理课程以及其他本科课程一般都会将所相关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公布, 可以直接让学生下载, 其中包括的要点是: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目标、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评价成绩的方式、课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和讲义。

与国内教学大纲相比, 瑞典大学关于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的事项、相关内容在整门课程的执行中会完全得以实施, 按照一些老师的说法, 这个教学大纲就像是法律一样, 教师是必须遵守的。隆德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是:

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课程学生应该具有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以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拥有对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以后, 学生尤其应该能掌握下列知识并学会分析:

关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资产评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现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的结构和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风险管理、组合选择和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收益的相互关系;短期和长期理财规划;

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长期理财规划和增长;资本预算和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规划;兼并和收购;期权的评价。其参考的教材也是欧洲较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 (Hillier, David m fl (2010) .Corporate Finance.1.uppl.Berkshire:Mc 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1.2 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 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 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 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 《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 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度负债的案例, 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 并进行数据预算, 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 老师会现场点评, 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 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 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 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 但也颇有收获。

1.2.2 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 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 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 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 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 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 可以说seminar 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 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 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 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 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 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 当然应该受到批评, 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 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 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 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 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 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 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 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 除了笔试, 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 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 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 即:优和通过。同时, 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 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 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

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 具体有。

1) 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 (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 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 , 《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 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 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

2) 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 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

3)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

4) 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 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

5) 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 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 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 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 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 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 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 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学生为本, 实行多元评价, 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 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

当然, 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 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 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 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 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 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 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分) 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 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 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 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 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 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 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 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 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 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4 结语

总之, 从来自瑞典的大学教育的交流学习中, 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张驰有度,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畅通和自由;感受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的平等, 课程的灵活, 评价的多元, 分流的多向;向往的是教师的工作轻松愉悦:自觉的发展, 认真的教学, 人人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

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大学氛围下, 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等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人人平等的自由思想也让大学教育充满了活力, 与企业合作的广阔市场前景不断提升了大学的创新精神, 不断增强着实践能力, 使瑞典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对比瑞典的大学教育, 反思我国的教育, 我们应该有更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育儿方法中隐藏的身体文化 篇三

在人们的头脑中,弄不好这个词会和“性教育”或“生命教育”混为一谈。

其实,育儿的很多细节都明显的是通过身体进行的,包括眼神、动作、姿势或距离。

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身体文化都有特定的理解,而这种文化在整个大时代浪潮中也会变迁。

了解不同的身体文化,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很多的育儿理念,也对外来的育儿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鉴别能力。

无疑,任何育儿方式中,一定深藏着一个民族对身体文化的理解和遵从。

为什么日本幼儿园中几乎很少听到“相互坐开点”“不要把小手放在别人身上”等话,而且幼儿教师把孩子们嬉戏打闹、身体的碰撞和接触当成幼儿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

为什么美国人非常重视幼儿身体安全,既怕过多的身体接触又怕幼儿身体受伤,孩子间一旦有争执的苗头,全力制止?

为什么中国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用毛巾擦后背的汗,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查体温显得非常自然?这是中国身体文化的特点吗?中国幼儿园中的厕所设置,中国公共厕所的演变和发展,又都包含着人们对身体什么样的看法呢?

中国,幼儿园的厕所在演变中

在最近出版的《重访三种文化中幼儿园》(以下简称《重访》)的录像中,有许多让中国观众感到温馨的画面:孩子们满头大汗地从户外回到教室后,每个孩子都拿起一块热的湿毛巾递给老师,老师很自然地将毛巾伸进衬衫里面帮孩子们擦去背上的汗水。

早晨孩子们入园,排成一队,接受保健医生的晨检。保健医生手里拿着压舌板,按照中国传统医检顺序望、闻、问、切,检查每一个孩子入园时的身体状况。

中午午睡前,老师会摸一摸每个孩子的脸颊和额头来检查体温,然后催促并帮助孩子们脱下外衣、躺在床上,盖好被子。睡醒之后,老师会在教室里给女孩子们梳头发。

这些日常有关身体的活动,对美国教师是非常陌生的事,美国教师帮助孩子脱衣服,擦身体可能会违反职业规范,更不要说晨检了,闻所未闻!但是类似擦背和脱衣服的情景在日本幼儿园倒是可以看到。从外部观察中国文化,容易看到这些异同,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焦点是幼儿如厕活动的改变。

1985年那段反映中国幼儿园的录像中,有这样一个片段:28个孩子来到与幼儿园教室相分离的,但很宽敞的厕所中,男孩子们蹲在室内一侧便槽上,女孩子们蹲在室内的另一侧,老师站在中间,拿着卫生纸,督促孩子们不要说话,专心如厕。许多日本和美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镜头感到不自在,与其说是因为条件设施差,不如说是集体如厕的活动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已销声匿迹;而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观后的主要担心是条件差,这个场景会给外界留下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的印象。

时隔20年,同一个幼儿园的录像中,厕所的条件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变,分层设在教学楼内,有一面瓷砖墙把男、女孩分隔开,便池中也有冲水系统。依旧的是厕所长条形的便槽,全班孩子仍一起如厕。大多数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观看过新、旧两部录像后说,集体如厕是中国学前教育的常规活动,但是随着幼教改革、家居更新、社会经济的变化,集体如厕正在走向消失。

也有老师强调,人们对如厕隐私和性意识的关注是个原因。例如,幼儿园逐渐把男孩和女孩的厕所划分开来,那一堵瓷砖墙的作用,就是这种关注的体现。没有这样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把男孩和女孩如厕的时间分开。在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里,可能个人隐私的意识首先体现在性别隔离,即区分性别是向如厕时拥有绝对私人空间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不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幼儿性意识的社会化,并不都是在4岁左右就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发达之前,性别区分多不在幼儿期发生,但是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把资产阶级化的观念,即对生理的“性”和社会的“性”的理解,逐渐推向学前教育当中,其表现是越来越早的性羞涩或身体羞涩启蒙,这种启蒙的另一特点是增进幼儿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身体羞涩(body modesty)的出现与中国现代化紧密相连。例如过去,四合院和大杂院在城市里很常见,那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居民们大多使用公共厕所,整天有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出入。大人们在这里讨论时事、说笑话、讲故事、传小道消息。在这里,人们互相交友,大人逗小孩玩,年轻人帮助年长的人蹲下和站起。身体羞涩的意识在成年人中都不明显。然而高楼大厦取代了中国的传统民居,各家带门的独立卫生间为性羞涩意识滋长提供了场所。幼儿园也在逐渐跟进。

其实,对幼儿来说,集体如厕的感觉是很好的。他们能在一起热闹欢快地交谈和游戏。特别是老师不在场时,上厕所的时间成为孩子们自由游戏的时间。很多幼儿园老师都注意到孩子们一起在厕所玩时,往往特别高兴。这无疑是幼儿在身体近距离互相感受的一种沟通和认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通过身体近距离互动和观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

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活动,如厕的传统正在让位给个人隐私活动,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在北京参观,见到幼儿园里的厕所非常兴奋,特意请同事帮他拍了一张自己蹲在长便槽上的照片。他说,这张照片记载了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尽管在现代日本,男女仍然有时候在温泉度假村会混在一起洗澡,但是如厕已经成为一件完全隐私的事情。与此相似,中国公共厕所的命运也许会和日本及中国的公共澡堂一样成为过去。

当然,很多中国幼儿园在翻修厕所,使之更现代化。但是,它肯定不会和美国幼儿园的厕所一样,有可能会是西方和日本模式混合的结构,正如一位中国老师所说:“应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厕所。”事实证明,到今天,很多幼儿园对于如何设置厕所的问题上还是看法不一,家长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其实也说明,中国人处在对身体文化的认同和改变的纠结中。人们对身体的认识,特别是身体的隐私性和共同性,随着中国成功地融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幼儿园中如厕的变化正是这个变化的初始点和结果:从幼儿初始强调隐私,使幼儿成为相互独立的社会人。

nlc202309011406

《重访》的视频中,我们常能见到日本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有很多的身体接触。例如,孩子们把头枕在一位胡子拉碴的男老师的腿上,让他在自己的脸颊上画国旗。再如,孩子们从游泳池中出来冲过淋浴,由穿着大裤衩、肌肉发达的校车男司机给他们擦干身体。

在日本,当人类学者把这段视频给幼儿教育工作者看时,并没有人把保育人员和孩子们之间身体接触上的亲密无间当作一个问题提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因为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幼儿教育中的性别观念、人际亲密关系和身体文化,更有助于我们看到自己文化中对身体文化的认识,对我们审视自己的育儿观念可能会有启发作用。

日本老师和保育员对孩子们体贴照顾的镜头,还有园长、老师任凭孩子们玩得一身脏,对孩子们互相扭打不干涉,不制止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兴趣,都显示了他们对身体观念的随和态度。

日本文化并不注重拥抱和亲吻,但是与美国幼儿园老师相比,日本幼儿园老师与幼儿间有更多身体上的接触,通过身体接触、表达、示意等对孩子进行教育,传承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而且,孩子们之间的身体接触比师生之间的还要更多,这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认知缓于感官认知及肢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与中国幼儿园里常听到的“相互坐开点”“不要把小手放在别人身上”等话相比,也更能显出日本老师对孩子身体碰撞和接触这种现象处之泰然的态度。不能不说这是日本幼儿园中常见的特点。甚至,在保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有一种对身体接触和身体本身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愉悦感。比如,我们在视频里能看到,日本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一起欢唱小鸟边飞边放屁的儿歌。

日本的幼儿绘本中常常可以见到和身体有关的内容。太郎五味的儿童畅销书《人人都拉臭臭》这个儿童绘本,就把日本文化中人们对“大家身上都有洞洞”所持的欣然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本正经地把孩子们对大、小便的兴趣描述出来,把他们那种幼稚的快感态度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例子,在日本可谓比比皆是:在日本动物园中,例行有动物粪便的展览;日本儿童卡通节目及漫画中有很多关于粪便和放屁的笑话;在成人和小孩的交流中,身体一直是个开放的话题,谈起来丝毫都不觉得尴尬。

除了对身体的自然态度,日本幼儿教育工作者强调身体的表达,包括各种运动形式甚至打闹。因此在日本的幼儿园里,经常看到孩子们奔跑、摔跤、碰撞、成群结伙地打闹,并且在所有的东西上爬来爬去。在《重访》一书及其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东京幼儿园的设计,从室内到室外都适合孩子奔跑、攀爬,美国和中国幼儿园常见的不许孩子逆着滑梯向上爬的规定似乎闻所未闻。孩子玩土和泥,也是其非规定性课程的一部分。该园长说,幼儿园的建筑设施就是孩子的玩具,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探索幼儿园。

但是,人们有理由认为对身体接触持开放态度的这一传统,在当今的日本有逐渐消失的危险。日本传统的男女共浴的公共澡堂已远没有昔日众人习以为常的景象。在日本这样一个后现代社会中,很多日本特有的传统的东西都有消失的可能,而许多幼儿园和保育园的园长和老师越来越注意到,他们的日常教育和保育工作是日本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基础,使幼儿将来能否成长为日本人的依托。所以日本幼儿园常常被当作是修复传统文化价值和还原文化实践活动的地方。

保护幼儿身体和

避嫌儿童性侵害

在一段美国幼儿园的录像中,人们能看到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活动高度注视,小心翼翼,确保幼儿身体安全。这是一所当地教会办的幼儿园,又经过全美幼教协会认证,有较高声誉。美国各地看过这个录像的幼儿教师都认可该园的许多做法。比如,当配班老师注意到滑梯上几个正爬到滑梯和攀登架高处去玩的男孩时,立刻上前几步,叫住他们:“你们要先问老师能不能过来看着你们攀爬。要是老师不在这里,你能往高处爬吗?不行!你弄不好会受伤的。”中国和日本的老师对这种高度紧张和监管感到迷惑不解。有日本老师问,“老师时刻守在边上,孩子就不会有危险了吗?孩子能否有自己玩的机会?”中国的老师也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老师会这么紧张。

恪守幼儿园管理规定的美国幼儿教师对幼儿间推推搡搡、游戏时没有轻重、相互碰撞,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制止。例如录像中几个男孩在收拾玩具的时候,一个凑热闹假装打另一个男孩的屁股,珍妮老师立刻上前干预:“你们这样打他一点都不好玩,他也觉得不好玩。这会伤害他的身体。”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干预,虽然消去许多隐患,但也使幼儿失去了许多机会去经历生活中应该经历的事情。日本老师对此的疑问是:“为什么孩子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美国老师对日本幼儿园录像中幼儿自由地爬高,就像没人看着一样感到不安;看到老师让孩子去打架而不去干预惊讶不已。一位美国幼儿园的园长说:“即使我们想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攀爬和滚打,我们也做不到,因为规章制度不允许。不然我们会被起诉。”孩子间在身体相互接触碰撞时,美国老师看到的多是危险、伤害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带来对教师和幼儿园的法律诉讼。而在日本许多老师看到的是孩子间相互学习,社会情感的发展,和孩子成长中自己必须有的空间。

幼儿的身体固然需要保护,安全意识需要增强,孩子打架必要时应该制止,但是美国幼儿教师在干预时不应有身体接触的,哪怕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或是出于作为看护者责任感,这是一条红线,教师越线的后果有时可能很严重。例如,有一家美国隶属公立学区的幼儿园园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3岁的男幼儿对他的老师说自己的“小鸡鸡”有点疼,这位老师就叫上另一位教师,作为人证,带孩子到幼儿园的卫生间查看,让孩子脱下裤子。两个老师看到孩子的阴茎确实有点红肿,就打电话叫来了孩子的妈妈,让她带孩子去看医生。后来得知孩子得了尿道炎。但是当这件事被学区学监知道之后,马上做出处分园长和教师的决定,并通知园长正式处分信送出的原因是她在处理这一健康问题时,对教师没有严格管理。而教师则不应该让幼儿脱裤子去查看病情。园长不忍责怪自己的教师,因此自己一人承当下责任。

虽然这件事不一定会发生在所有的美国幼儿园(详见《重访》一书第四章),但是事情的始末和缘由对美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绝不陌生。对幼儿园中性侵害的恐慌在当代美国幼儿园中是常见的心态,好像每个人脑子中都要绷紧这根弦。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有几桩轰动一时的托幼机构中工作人员对幼儿性虐待的诉讼案,受到美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尽管这些法律案件的控告都最终不成立,但是媒体对这些案件的渲染,在国民头脑里注入了对托幼机构双重特点的敏感意识:幼儿园中既有恋童癖的幼儿教师,又有受到性侵犯的幼儿。

几十年来,惧怕性侵害的道德恐慌横扫美国的学前教育领域,引出了诸多“不许摸不许碰”的幼教管理规定。与很多美国电影、电视中看到的亲吻拥抱镜头形成对照的是,幼儿教师的手碰触孩子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提亲吻拥抱了。教师必须参加确保幼儿性安全的教师职业培训,新规定明文禁止幼儿教师为尿湿裤子的幼儿擦拭清洗。平时,如有必要只能让孩子双腿并拢侧坐老师腿上。

与中国和日本不同,美国幼儿园保育园教育从根本上不是社会或政府承担的责任,至今美国也没有中国那种大家习以为常的公立幼儿园。联邦政府对幼儿教育没有很多作为。在其历史上,甚至为孩子入学做准备的学前班在早期形成的过程中,也遭到很多人反对。在美国,幼儿园这种社会服务机构,是社会的下层。有研究指出,给别人看孩子还不如给别人看车挣得多。幼儿教师教育水平低,少有专业培养,幼儿群体又是容易受伤害的群体。诸多复杂的因素使幼儿身体安全,防止教师性侵等,都成为牵动幼儿教师职业神经的敏感词汇,动辄就会引发社会舆论、挑起法律诉讼、让家长担惊受怕。

4.让隔代教养变为育儿优势的方法 篇四

1.明确责任界限,主动承担责任

年轻父母们首先应该明确,不能把抚养儿女的重任全部丢给祖辈。不妨坦诚地跟帮着带孩子的老人说明,在抚养孩子的事情上,哪些特别希望祖辈帮忙,哪些更愿意自己搞定。

比如,饮食起居方面可以让老人多担待些,而教育引导孩子则由爸妈来操心。当年轻父母和祖辈对各自的责任各司其职时,更能形成教养合力。

2.意见不同,高情商沟通

年轻父母对祖辈育儿做法有不同看法时,不妨找个时间,积极主动地与祖辈沟通。建议你先换位思考,肯定祖辈对孩子的细心照顾,再提出希望祖辈改进的一些育儿方法。

3.借助权威,帮助祖辈更新观念

在年轻父母与长辈沟通沟通新的育儿理念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遭到长辈质疑,觉得这些“新手爸妈们的方法,还不如以往的老方法。这时,父母们可以有意无意地提供老人一些专家提倡的,鼓励他们参加育儿讲座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的育儿规律与方法。

比如,和祖辈分享要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而不是简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5.育儿10岁经验和方法心得 篇五

1、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优缺点。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绪。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谜语、智力游戏等。每天坚持在睡觉前,读故事给他听,慢慢养成睡前一定要听故事。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现在我的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都会开口跟我说:“妈妈,我要做作业。”

3、开拓思维,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

4、多鼓励,少训斥。每个孩子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教育,在孩子取得了进步,我们不妨给孩子多点赞扬,在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妨给孩子多些鼓励。孩子稚嫩的心灵是有自尊自爱的,在呵斥下,也许会阻碍孩子进取的心,在表扬与鼓励下,孩子的心儿会快乐地飞扬。

6.育儿好方法:家长会发言稿 篇六

大家晚上好!

我是方紫琪同学的家长,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把我们如何与小姑娘一起成长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方紫琪是本学期才转学到红棉小学的,之前她都是在湖北老家的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由于当地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要求不一样,小姑娘的学习底子非常薄。特别是英语。老家的学校1、2年级是没有英语课的,她过来这边读书就意味着在英语方面与别的小朋友存在至少2年的差距,我们一开始都非常为她担心,所以在暑假的时候还特意把她表弟1年级的英语书拿来分阶段地给她补习,也就是让她每天找个时间读一读课文并背一些常用的单词。

开学之后呢,通过观察她做作业的情况,我们又发现,小姑娘的数学和语文其实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数学方面,加减法中最基本的进位、借位她都搞不清楚;语文方面,她的认字量以及对课文的理解根本无法与比她低一个年级的表弟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小姑娘还存在着几个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她写作业的速度特别慢,几乎每天都要拖到11点左右才把作业做完,如果遇到写作文,还有可能到12点以后;第二个不好的习惯是,她做作业的时候非常依赖大人,经常是一个题不会做,就等着大人过来了再说,一方面自己不会把它跳过去先做其它的题目,另一方面也不愿意自己多动动脑筋想想到底题目难在哪里。

说实话,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开始感觉非常悲观,也曾经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让她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后来我们看到两句话,让我们改变了消极的想法。第一句话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成绩的差距是没有定性的,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赶上来是迟早的事。另外一句话是,孩子对于学习没有天生的排斥感,只要激发和保持住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好。对于后面的这句话其实有这样的一个注解,这就是——孩子们刚上小学的时候,所有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到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差呢?其实并不是成绩差的孩子天生就比别的孩子笨,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孩子的兴趣点发生了迁移,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学到的东西自然就少,所以成绩也就自然会落后。比如,每次做作业的时间都和动画片的时间冲突,而爸爸妈妈这个时候还硬是逼着孩子做作业,他自然就会觉得做作业不是个令人喜欢的事情;或者,每次考试之后,爸爸妈妈都会把孩子的成绩拿来和别的孩子比较,只要有落后就会婆婆妈妈地把他教育一番,更有甚者,可能会批评或责骂孩子,这样下去孩子也就自然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

对于方紫琪来说,我们基本上也是基于上面两点去引导的,下面我主要给大家分享几件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事情。

第一件事,我们告诉她,如果想被老师表扬就花时间预习一下。我们知道,小孩子都把别人的表扬看得特别重,为了增加小孩的自信心,我们通常会表扬一下孩子,但是家长的表扬与老师的表扬不一样,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一下,她会高兴好几天,也会对学习这门功课特别有信心。怎么样才会让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呢?一方面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表扬一下自己的孩子,我在这里也非常感谢三(4)班的几位老师,方紫琪的进步离不开她们的鼓励和指导;另一方面,我认为还可以从孩子入手。刚开学那段时间,方紫琪有些跟不上上课的节奏,我们通过跟她的交流知道她很少敢于举手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自己不自信,另外一方面有些问题她的确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我们就问她,“你想不想明天被老师表扬啊?”她说:“想!”“那我们教你一个明天可以被老师表扬的绝招,你想不想学呢?”我们紧跟着问道。她听到有个绝招可以让自己被老师表扬,当然很期待,于是瞪大了眼睛说:“想学!”看到小姑娘已经被我们的想法打动,我们赶紧告诉她绝招就是把明天的内容预习一下。当然,预习是需要大人指导的,比如教她读新课文认识生字,教她读英语,教她算数学等。经过几次预习之后,她终于有一天敢于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答对之后老师也当众表扬了她。记得有一次,小姑娘一出校门就高兴得屁颠屁颠地说:“我今天举手发言,老师还表扬我了呢!”这个时候我赶紧给她强调了一下预习的重要性,说:“你还被老师表扬了,真的很厉害哦!看来,预习还真是个可以让老师表扬的好方法呢!”从孩子的角度,预习一下就可以得

到老师的表扬,其学习的动力自然很足;从家长的角度,只要孩子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就自然激发了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第二件事,把学习转换成家庭游戏。我们家时不时会找几个与孩子们学习相关的事情作为家庭游戏一起来玩。比如朗诵,我们把客厅划成演讲台和观众席两个部分,每个人可以选择一篇文章作为自己朗诵的材料,一个人朗诵的时候,其他人在台下当观众,朗诵完了之后观众可以对朗诵者进行点评。如果朗诵者表现得体,指的是有良好的开场白、结束语正确、姿态大方、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等,她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如果有人是背诵出来的(这个不要强求),还可以额外加分。分数可以用来换取小礼品,也可以找家长兑成钱买她想买的任何东西。说到分数,我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我们家一直以来就实行计分制,我们对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早晚刷牙、提前洗澡、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分享、乐于助人、敢于表达、洗自己的内裤袜子什么的都制定了相应的分数,家里用白纸画了一张计分表贴在儿童房的门后面,每天晚上由孩子们统计一下所有人一天的行为,并进行相应加分。当然对于一些恶劣行为比如熬夜上网、乱发脾气、不尊重长辈等等我们也实行了扣分制。等到春节的时候,我们就把分数统计一下,按照1分换多少钱的模式进行收入兑换(我们采取递增式的办法,1年级1分1毛钱,2年级1分2毛钱,如此递增)。拿到钱后孩子们可以买任何想买的东西包括零食、玩具等,也可以存进他们自己的银行账户。由于小孩子对公平性都特别敏感,计分制不能仅针对孩子,也必须针对大人。比如大人对孩子发了脾气,不管有没有

道理,都是要进行扣分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家庭游戏,通过我们家这几年的实践,这个方法总体来说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还是蛮到位的。总之,把学习转化成大家都可以玩的游戏之后,孩子也不会感觉学习特别枯燥了,会越学越有兴趣。

第三件事,多读课外书,勤写日记。方紫琪对写作文总是一筹莫展,刚开始要写作文的时候,小姑娘2个小时也就只能写出2个字来。我们发现她之所以觉得写作文这么困难,是因为她以前很少看课外书,这也是为什么她的识字水平和对文章的理解都比较差的原因了。读课外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求她坚持每天看一会儿课外书,一方面也尽所能地教她一些写作文的技巧,比如开头一般怎么写,结尾一般怎么写等等。另外,我们也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日记本,让大家坚持在周末的时候写一篇日记。为了丰富写日记的内容,我们会要求孩子们在周六必须把作业做完,这样周日就可以带他们出去玩了。上周我们就去爬了一下广州的白云山,小家伙们走了山路,看了很多花草树木,最后又坐缆车从山顶下来,玩的很高兴,晚上写日记的时候,每个人都写了好大一篇。

我们家两个大人的工作都很忙,爸爸每周都要出差,妈妈经常要加晚班,说实话能够顾得上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们的时间耽误不起,为了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又不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在不停地寻找和学习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比如有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以后我们就特别受启发。为

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成长环境,我们家把电视信号暂停了;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我们制定了家庭计分制;为了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也想了一些游戏类的方法去操作。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来。

7.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篇七

设计构想来源于将内向性的零售业隐藏在住宅和商业建筑的背后, 整个综合体将融入城市肌理中。Emporia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场, 这是一整个区域的规划项目, 一个巨大的综合体建筑, 它的功能很复杂, 但它却是一个建筑单体。建筑物由玻璃和金属架构成, 令人兴奋的是建筑物整体是起伏的曲线, 金色的玻璃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建筑设计上, 双弯玻璃包围的对角线切口的设计引人注目, 从这个缺口视觉追逐着厄勒海峡阳光下快速变幻的云层。

Emporia的大门是整个项目建成后唯一可见的入口, 将混合功能的建筑沿街形成强有力的造型, 目的是为了吸引来自车站广场的人群进入商店。黄铜色的玻璃带着一种像糖的质感, 极其夸张的造型使得每块玻璃都带有一定的曲线, 有其对应的详细参数。采用的一系列拱顶造型呈现出青铜赭石的色调, 颇似万神庙的神韵。双曲面玻璃覆盖在呈对角线的入口, 倒映着海峡的天气, 拨云见日般的呈现出来, 非常真实。

在内部设计上, 建筑师秉持“自由城市”的概念, 以动感、开放与好奇心为主题, 摒弃直线型的商店分布, 为每家商店设计了特殊的空间结构。并且购物中心分为不同颜色的主题区, 森林色与糖果色的相互交映, 在视觉上给购物者们一次色彩的狂欢。

除了两百家琳琅满目的商店, Emporia购物中心还贴心地设计了休憩区, 分布在商场的各个角落。除了入口处的Jensen’s牛排店和Vapiano手工现做意大利面店, Emporia最大的餐饮区坐落在商场地面一层, 为游人提供世界各地风味的美食。零售商店围绕着三层高的形体进行设置。主题各不相同的商店成组的围绕着颜色亮丽的中庭。北边的坡道通往一个2500个车位的彩虹色停车场, 并可直接到达figure eight。东边是一个紧邻着超级市场的500个车位的室外停车场。

从顶层平面我们能看到一些大型天窗, 用来自然采光, 这在近几年是非常流行的理念。屋顶为公园带, 从建筑的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达到植被区 (景天、草原草地、树木等) 以及向阳避风的天井。避风用的山丘实际上隐藏了设备用房。将来屋顶会安置烧烤和温泉浴场等设施。就像娱乐公园和商场一样, 定期的提供吸引顾客的新举措。购物中心楼顶则是可以眺望波罗的海和厄勒海峡大桥的露台,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千万不要忘记来这里遥望湛蓝的海水。

Emporia商业中心的内部设计颠覆了传统的模式。亮丽的色彩和被弯曲的视线不同于以往的模式, 该项目的规模和企图都前所未有, 因此所有的设计从天花板、地面、店面、标牌、家具、玻璃门把手等等都是量身定制的。设计师大胆运用颜色, 通过颜色区分主题区域, 让顾客处处享受彩虹。屋顶公园采用田园风景, 未来将开发游乐、餐饮、水疗等服务设施。整个设计十分注重细节, 很多材料、用具等都是定制完成, 独一无二, 其大胆的色彩和弯曲视线打破传统规范, 具有创造性。大尺度的图案和精制的细节让内部空间耐人寻味。夹层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设计手法, 并运用了超大号的三角拼贴图案。7级楼梯踏步包括炫目的有色镜面玻璃的颜色从白色逐渐过渡到石墨色。从皮质栏杆扶手到座位的颜色拼接, 处处设计都体现着对细节的关注。Emporia商业中心还体现着少有在商业项目中出现的艺术质量, 如琥珀大门的灯光装置设计, 青铜雕塑设计, 玻璃艺术品设计, 绘画设计等。

在项目中部的扶梯则采用湖蓝与香槟色的配色, 或者俗称爱情海配色。另外这一组扶梯布置非常复杂, 但也非常吸引人。在右侧的扶梯则采用了更深一些的蓝色。这种蓝色一般概称宝石蓝, 通常会让人联想到未来, 高科技等等意象。

商场的每一层都分布着果汁吧, 甜点吧, 儿童游乐区, 艺术展览区, PS3/4游戏区, 让大家在购物之余清心养神, 为接下来的战斗养精蓄锐。大尺度的图案和精制的细节让内部空间耐人寻味。夹层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设计手法, 并运用了超大号的三角拼贴图案。

8.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篇八

天气晴朗的时候,小区里的家长们都纷纷出门遛小孩,我们一边拽着自己的小孩不让他们乱跑摔跤,一边抽空聊天交流育儿心得以及含泪控诉!

小月龄宝宝的妈妈每当看到一岁多的大宝宝,都会很艳羡地说:“我们家小宝贝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好羡慕你们家小孩可以走路,要轻松很多吧!”

那我们就会很好心地劝告她:“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吧,趁着他还没有吃辅食……”

一说到吃饭问题,没有大人不皱眉头的,小区里最出名的是一岁半的诺诺姑娘,她每天吃饭都很威风,爷爷抱她到楼下来,奶奶跟在后面端着碗,一勺一勺地喂。刮风下雨下雪也不要在家吃饭,非要三个人哆哆嗦嗦在冷飕飕的楼道里吃……书上说,吃饭的时候不能到处乱跑……

虽然育儿书上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纯属于纸上谈兵,落实到我们家点点小朋友身上,我也是一筹莫展了很久很久。

书上说:要固定场所给宝宝喂饭,这样才有助于宝宝的消化——但是餐椅她不肯坐,小椅子又很容易自己下来,一口没吃完已经跑得老远。为了吸引她坐好,只好在餐桌上摆满她喜欢的东西,于是每次吃饭,点点小朋友几乎都是左手拿摇铃,右手拿笔画画……

可是书上又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玩玩具,要尽量把宝宝吸引到食物上来……于是大声提醒:“点点,这是西兰花哦,漂亮的西兰花哦!”可是,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也很想像书上说的那样做:饿一顿就会乖乖吃饭。可是谁舍得让她饿肚子!

点点爸一直以为是我烹饪水平差,点点才不爱吃饭,真是冤枉死了,我每天差不多要花一个小时来思考到底要给点点吃什么,再花两个小时来准备她的午餐和晚餐,功劳苦劳都很有,好不好?

是的,书上说:每餐进食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宝宝会不耐烦——超过25分钟,我也会不耐烦!

我只能安慰自己:她没有要求去楼下吃饭……

等到她快一岁半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听懂我说的话,逮着机会我就苦口婆心教育她:“点点,你是大姑娘啦,你看哪,吃饭的时候玩玩具、看书、画画这种事都是小小孩才会做的,我们才不要呢,对不对?”

她很干脆地回答:“对!”

可是到吃饭的时候又是故态复萌。我跟我妈打电话抱怨:“小孩怎么都这么讨厌啊!”

我妈说:“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要一口一口地哄‘你是小白兔,吃一口胡萝卜,你是大老虎,吃一口小白兔……”

……

后来我无意中在一个很有名气的儿科医生的微博上发现一个方法——那就是也给点点一个小勺,让她自己在碗里舀来舀去,这样孩子就没有心思玩其它东西,也不会从小椅子上滑下来,她很开心自己也参与进来,有时还很有爱地要喂我吃几口。

不过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通常吃到一大半会失去耐心,指着各种东西说:“拿不到!妈妈拿!”

我强作欢颜跟她解释:“等你吃完妈妈会帮你拿哦,你是要再吃一口西兰花还是再吃一口小肉圆啊?”我适时地使用从育儿书上学到的招儿。

可惜这种给孩子两种选择的办法对点点不太好使,她看上去还不懂这种很难的选择题,只好困惑地“啊”一声,我就趁她张大嘴巴之际再塞一口进去……

目前这种方法初步奏效,希望可以持续下去。众神保佑!

虽然学习到的育儿经验有很多用不上,但是我始终相信,小朋友的任何好习惯或者坏习惯都是大人养成的,而从一大堆育儿知识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育儿,这才是最必要的。当然,前提就是要拿出当年上学时的劲头,不辞劳苦地去勤奋学习。

9.瑞典人的“散漫” 篇九

1.瑞典国土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和巴西的圣胡安市差不多大。

2.瑞典只有200万人口。

3.首都斯德哥尔摩只有50万居民。

4.沃尔沃、爱立信、伊莱克斯是瑞典享誉全球的品牌。

我第一次去瑞典时,公司安排了一位同事每天去宾馆接我。我俩每天很早去公司上班,而同事总把车停在离公司大门很远的地方。沃尔沃公司大约有2000人每天开车来上班。过了几天,在某个清晨,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你难道没有固定车位吗?我们不必停那么远,现在停车的人还不多呢。”他的回答让我羞愧难当,“我们来得早,还有时间走路,那些快迟到的人才需要一个靠近大门的车位,你不这么认为吗?”

从根本上来说,“质量”还是“数量”以及“生命”还是“生活”的讨论,激发了人们对“快速”和“狂热”的质疑。尽管法国人每周只工作35个小时,但他们的生产效率高于美国人和英国人。德国人每周工作28.8小时,但他们的生产效率比很多国家高20%。

10.瑞典人的育儿方法 篇十

1 完善的法律和规范体系

瑞典政府根据欧盟相关立法的规定,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主要法律包括:《住宅标准法》(1967);《建筑物技术质量法_》;《规划和建造法案》(1987,2003年修订);《关于CE标识的法案》(1992);《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法案》(1994)。在此基础上,瑞典还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满足建筑质量、性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主要的标准规范包括:《建筑规范》(1993年,2002年修订)和《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条例》(1994年,1999年修订)、《设计规范》(1993年,1999年修订)、《环境标准》(1998)。其中都明确提出住宅和建筑要符合安全性、耐久性、适应性、预防性、经济性等九点性能要求。在《环境标准》中,对住户能源消耗的节约有明确规定:如1978年为240kWh/m2,1980年下降到200kWh/m2,1990年下降到150kWh/m2,2000年下降到100kWh/m2,2015年达到50kWh/m2。

在丹麦,也有相应的法律体系和标准规范,2005年为进一步落实《京都议定书》的承诺,丹麦出台一部综合性的建筑法规,明确提出进一步节能25%的目标。

2 健全的建筑工业化标准规范

作为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典国家标准和建筑标准协会(SIS)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业化建筑规格、标准。如“浴室设备配管”标准(1960)、“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和“楼梯”标准(1967)、“公寓式住宅竖向尺寸”及“隔断墙”标准(1968)、“窗扇、窗框”标准(1969)、“模数协调基本原则”(1970)、“厨房水槽”标准(1971)等。同时还根据《关于CE标识的法案》(1992),建立了建筑产品认证(CE标识)制度。其中,从40年代就着手公寓式住宅的模数协调研究。60年代起建筑部品的规格化逐步纳入瑞典工业化标准(SIS),使通用体系得到较快的发展。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1960年的《全国建筑法》规定,“所有建筑物均应采用1M(100毫米)为基本模数,3M为设计模数”,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尺寸、公差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麦标准为蓝本的。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保证了不同厂家构件的通用性。国家规定,除自己居住的独立式住宅外,所有的住宅都必须按模数进行设计。同时,丹麦以“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发展住宅通用体系,推行建筑工业化。当前,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丹麦重点促进建筑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的进一步融合,把建筑师的技巧与工业化生产的部件、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住宅建筑的建设标准和水平。

3 多元化的经济推进政策

瑞典政府颁布了若干经济政策措施,对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个人分别给予捐赠或补贴。在过去的5年中,政府共投入8亿美元用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噪音等。

3.1 对建设项目进行补贴

自1998年起,瑞典政府专门拨款用于资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又称为LIP当地投资计划,1998~2002年间政府拨款达62亿瑞典克朗。2002年,为了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瑞典政府又设立了KLIMP气候投资计划,2002~2010年间政府拨款100亿瑞典克朗。为消化高环保要求和100%利用可再生能源所造成的建造成本提高,瑞典政府LIP专项拨款2.5亿克朗,当地政府拨款0.2亿克朗,企业集资0.3亿克朗用于与环境有关的投资,主要包括引进先进技术体系,土壤无害化及基础设施,也投资环保教育项目、信息项目建设。例如,哈马碧住宅区项目中政府投入约2亿克朗,占总投资的1/10,用于市政设施改造引起的成本增加。

3.2 对建筑产业工业化实行优惠贷款

《住宅标准法》规定,使用按照瑞典国家标准和建筑标准协会的建筑标准制造的建筑材料和部品建造的住宅,可获得政府的优惠贷款,政府将对采用光电太阳能技术的给予相当于设施设备70%的补贴;对利用地热资源的建设单位也有相应的补贴。

3.3 对用户优惠

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用户进行减税和优先方便停车的照顾。当居民使用高于市场价的可再生能源时,可获得政府补贴。

4 以低碳、零碳为建设理念的示范住区项目

哈马碧小区和明日之城小区是瑞典进一步推进以低碳和零碳为建设理念的示范住区项目,重点展示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和成熟适用技术的系统集成。比如低碳示范住区项目——哈马碧小区在系统化的规划设计上,按照闭合的生态系统理念,从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交通等方面综合统筹设计,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分管水务和垃圾处理的管理部门联合开发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对当地住宅、办公室及其它设施能源、水、污水及废弃物的有机循环和管理,实现了预定的比原来标准对环境影响减少50%的目标。又如零碳示范住区项目——明日之城小区,在整个住宅小区的建造过程中并不追求特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成熟、实用的住宅技术与产品的集成上,在“四节一环保”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4.1 节能

(1)在能源供应上,小区内1000多户住宅单元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并已达到自给自足。其中2MW风力发电站能够满足Bo01小区所有住户的家庭用电,热泵及小区电力机车的用电;此外约120m2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年发电量约1.2万kWh),可满足5户住宅单元的年需电量。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和1400m2的太阳能板,可分别满足小区85%和15%的供热需求。

(2)在能源消耗上,严格规定每户的能源消耗(包括家庭用电、暖通空调)不能超过105kWh/m2a (2000年瑞典家庭平均能源消耗水平为175kWh/m2a),在满足使用需要和保障舒适度的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的原则。而哈马碧小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能耗指标,即到2005年不能超过60kWh/m2a;2015年达到50kWh/m2a。

(3)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能效,如制订“质量宪章”,要求从楼面设计、建材选择,以及户内电器的配套上都力求实现能源效率高、日常能耗少。又如,普遍采用断桥式喷塑铝合金门窗、高效暖气片、可调式通风系统、节能灯具、空心砖墙及复合墙体技术;部分楼宇安装有可热量回收的新风系统、加厚的复合外墙外保温墙板等。

4.2 节水

重点抓好雨水处理系统和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住宅单元中普遍采用节水器具,例如两档、甚至三档的节水马桶,部分单元还安装了节水龙头。

4.3 节地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小区的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小区的美学观赏性。哈马碧小区和明日之城小区套型面积平均在100平方米以内,最小的户型才46平方米。

4.4 节材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采用先进的住宅建造技术,尽量应用使用寿命较长、可再生利用的材料(木材、石料等),引进LCA全寿命周期造价评估,来体现住宅合理的性价比以达到节约建筑材料的目的。

4.5 环保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行植被屋顶;通过地下管网垃圾收集系统分类处理生活垃圾,通常食物垃圾经过市政生物能反应器(沼气反应堆),可转化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有机肥;其它类干燥垃圾经焚化产生热能和电能,再回用于小区;对收集的污水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沼气。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规划设计理念、集成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小区能源需求减少20%~31%,人均对土地的占用减少45%~59%,人均节水10%,建材总需求减少10%,建材废弃物减少20%。

通过以上“四节一环保”的技术集成措施,Bo01示范区在以年为周期的测评中成功实现了小区能源的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即完全依靠当地的可再生能源满足小区内的供热、制冷和供电需求,达到了以年为周期的“零碳”或“碳中和”,成为瑞典乃至整个欧盟范围内的低碳和零碳住区建设的典范。

丹麦在探索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较突出地实践有数字化设计系统、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设备。丹麦建筑业从技术角度针对以往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维修等建筑环节各自成体系,相互协调沟通不够造成的合作不通畅问题,从而提出了数字化系统设计的概念。即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建筑产业各环节之间架起一条信息高速路,各方利用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从而提高建设的效率、保证建造的质量和增加建筑产业的附加值。

丹麦重视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欧盟25个成员国中丹麦的每百万欧元的GDP能耗最低、电厂能效最高。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利、垃圾和生物发电,在风力发电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迄今,丹麦的风电站达5400个,总发电量占到全国电力供应的23%。过去10多年间,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节能措施,传统能源

在节能设备领域,丹麦丹佛斯的可调式温控阀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丹佛斯的节能解决方案是改善建筑物的外维护结构和门窗的保温和通过安装可调式温控阀改善采暖系统的热效率来共同促进建筑节能。据检测采用丹佛斯高科技的温控阀系统一项就能实现节约能源20%,减少能源费用20%,而且投资小、见效快,2年即可回收成本。丹佛斯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温控阀技术,中国每年直接节约的能源可以折算为300亿元。

5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关注环境问题的国家之一,并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概念。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工作,瑞典改革了政府管理机构,成立了可持续发展部,集中行使建设(包括建筑、规划、住房)、土地、交通、环保和能源等政府管理职能。实施了公众参与、企业参与、政治家辩论等活动,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共识。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积极行动起来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案,推进产业界生产方式的调整,使企业界具备了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为此有了雄厚的技术储备。

建筑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产业,为了在城市发展包括住宅建设中落实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目前瑞典社会各界已经在以下5个方面达成共识:

(1)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环境舒适和价格合理的住房,稳定的生态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谐团结的居民社区,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保健设施,营造宜居家园。

(2)必须采用跨学科、综合的方法将各个领域的各种活动和措施进行整合考虑。

(3)要特别关注以城市规划为平台沟通协调各个领域活动中的作用。

(4)既要适合新城镇的开发,又能适合旧城镇的改造。

【瑞典人的育儿方法】推荐阅读:

瑞典挪威丹麦语言08-31

上一篇: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推进“六型班组“建设下一篇:大唐集团《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范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