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2024-07-05

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共9篇)

1.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一

浅谈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现象

陈韵竹 曲阜师范大学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舞台表演性很强的艺术门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不光要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如何克服演唱过程中的怯场心理也成为其关键因素。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况,如演唱过程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忘词、跑调、声音颤抖、音色不稳等现象,就会使演唱者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所以针对演唱过程中形成的怯场心理因素的成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因势得利,来确保演唱者正常演唱水平的发挥。

关键词:声乐演唱 紧张心理 心理因素 解决办法

从古至今,唱歌的起源比语言要早,而最初的唱歌则是通过各种能够发声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到后来添加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形成简单到难的歌曲。而如今的唱歌则是由歌唱者通过演唱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这种表达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演唱怯场心理,而怯场心理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的一切声音、动作,影响演唱者正常水平的发挥,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方面原因则是演唱者本人基本功不扎实、准备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则是演唱者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舞台经验少。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演唱者,我们就必须要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和充分的舞台准备,仔细分析造成在舞台上出现怯场心理的成因,从而尽量克服自己在舞台上因紧张造成怯场的心理现象。

一、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原因

(一)内在因素问题

1.歌唱技巧因素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舞台演出经验总结出,如果一个歌唱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唱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制约歌唱者的演唱表演,比如高音上不去、气息不稳定、低音下不去、跑调严重、音色不稳、忘词现象、节拍节奏不准、声音颤抖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基本功练习不足造成的,所以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认真学习的心态,熟记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练习,然后自己用心去学习研究巩固。一般来说,声乐演唱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一样,都十分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如果没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就无法达到艺术表演上的成功,但真实情况下,很多演唱者常常抱有投机取巧的心理现象,认为自己的歌唱技巧已达较高水平而骄傲自大,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在舞台上因歌唱技巧不娴熟而造成的各种演唱错误现象,演唱者也因紧张产生怯场心理现象,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

2.个人性格因素

根据学习声乐演唱的大部分演唱者来看,性格因素占据很多原因,常常表现在性格内向的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多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缺乏与外在的沟通交流,易在演唱过程中出现怯场心理现象;而性格外向的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多活泼、开朗、有自信,比较爱表现自己,并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沟通,增加了演唱成功的几率。但在起初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演唱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怯场心理现象,不同性格的演唱者也会根据自己不同程度的怯场心理来调节自己歌唱时所呈现的各种应激反映。

3.心理素质方面因素 在演唱者演唱过程中,相同的演唱作品,不同的演唱者表演就会有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因为每个演唱者的年龄、经历、学习、情绪、兴趣、性格都有所不同,而在演唱过程中对音乐的需求和对音乐的兴趣的不同就会影响一个演唱者决定从艺之路的走向。在平常学习练习过程中,演唱者除了要在歌曲技巧上理解歌曲的表现情感,并且要在歌曲音乐的词曲中理解作品、体验作品,将包含在歌曲中的乐曲思想,通过演唱者自己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准确的表现出来。这样,演唱者所演唱的歌曲才会变成自己的歌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情表达,有了自己歌曲所表现的灵魂之声。

演唱者的心理素质,会因为演唱者个人的学习、经历、经验、性格有直接相关的影响,有的演唱者从小先天条件优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力强,有超强的自信和表演能力;而有的演唱者不够自信,在演唱过程中不尽完美,所以当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个人心理素质较低时,就会出现因紧张而表现出的怯场心理现象。

4.生理方面因素

声乐演唱相对于其它艺术来说,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①嗓子是演唱者的表演工具,稍有不舒适,就会对歌唱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感冒发烧,就会引起嗓子痰多咳嗽、声带发炎、身体不适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合声乐演唱的,或者是女生每月特定的生理周期,也会给演唱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演唱者的歌唱状态必须是在积极的情况下,保持情绪的高涨,越多的参加歌唱演出比赛能够使演唱者更多的积累演出比赛经验,在比赛时能自我调节身体的不适,才能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避免因生理方面不适而造成的怯场心理现象的出现,使演唱者在演出比赛中发挥自己真实的个人水平,并在演出比赛中获得自信。

(二)外在因素问题 1.环境方面因素

在任何演唱过程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表演场所就会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意义,不同环境的改变,都需要演唱者重新适应。演唱表演是在灯光聚集的舞台上,绚丽的灯光会给演唱者造成一定的烦躁心理,而台下的观众也会使演唱者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就成为关键,因通常情况下演唱者学习歌曲都是在狭小的琴房自己练习,没有过多的紧张心理,而换到稍大的舞台,灯光聚集,观众人群多的时候就会使自己越发的紧张,产生怯场心理影响整首歌曲的演唱效果,而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的演唱者会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而心理素质不好、适应能力差的演唱者,则会因紧张而产生怯场心理现象。2.经验方面因素

通常在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一般只会在琴房或者教室中进行,所以不会因为紧张产生怯场心理,但如果是在舞台上,绚烂的灯光和众多的观众会使演唱者 ① 孟萍.浅谈声乐演唱中的紧张与放松[J].群文天地,2012,8:145.紧张,产生压力,从而导致怯场。这些在刚刚接触舞台演出的演唱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舞台表现机会,缺乏舞台表现能力和比赛经验,一旦表演场地改变,就适应不了现状,造成了怯场心理现象的产生,所以积累舞台比赛经验很重要,演唱者要在舞台比赛中学会适应自主调节,积累每场演出比赛的经验,才能在往后的舞台比赛中更胜一筹。

二、解决怯场心理的有效对策

任何声乐演唱都需要演唱者在感情表达、艺术处理上对艺术作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所以,演唱者必须要在平常的训练和舞台表演中,通过自身学习、借鉴学习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发挥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

(一)内在因素问题的解决

1.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歌唱熟练程度 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声乐演唱之前,演唱者应该全面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对歌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对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要熟背歌词,牢记旋律,认准节奏,减少错别字和忘词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歌曲中的难点,如个别咬字、个别音准、个别段落气息的运用都需要演唱者在平常练习中逐一解决,做到细而精。有了充足的准备,演唱者在演唱时必然会更加自信,演唱效果更加完美。如果演出时是音响播放,赛前就应该多听多练,熟悉音响伴奏的旋律特点,在平时能都多多的合伴奏反复练习,要像在舞台上一样正式的演唱,每次合奏都要有进步才能越来越自信,演唱比赛前找自己的老师、家人来当评委观众进行评价,提出不足进行改正为舞台表演比赛做好准备工作。

2.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心理素质的高低就代表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舞台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演唱者克服怯场心理的首要根源,当心理状态稳定,不受任何环境干扰时,演唱者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

(二)外在因素问题的解决

1.增加演出实践机会,丰富演出经验

事实表明,初次登台的演员最缺乏的就是临场经验,在台下唱的很好,一上台,环境变化了,音响、灯光变化了,特别是面对巨大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无法适应,造成歌手临场发挥不好。②所以,要想克服舞台上因紧张造成的怯场心理,演唱者就要积极增加舞台演出实践机会,丰富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随着实践机会增多,演唱者对于舞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变强,从而使演唱者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在演出比赛中战胜困难,获得成功。2.不要盲目进行攀比,计较个人得失

不要太过计较个人得失,演唱过程是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舞台的成功并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实现,要想成功,就不应该怕失败,越担心只会使自己越来越紧张,造成怯场心理现象。每个人的嗓音条件是不同的,学习声乐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领悟能力有多有少,因此演出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进行攀比,要学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经验,演出过程中,只要自己尽心表达,唱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就好。

② 王容.声乐演唱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3):124.3.学会自我安慰、鼓励,建立自信心

对于演唱者来说,舞台上因不同原因造成的演唱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因一次失误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演唱者应该仔细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树立成功的信念,自信心是决定演出成败的重要因素,要学会不断的激发自己身上的潜力,变得更有自信,使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毫不畏惧,演唱者要想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就要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给予自己充足的自信心,要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获得大众评委的肯定和支持。

4.注重演唱过程,不要过于计较演唱结果

一场成功的演唱,并不是要去计较比赛后的分数,分数只能代表一部分,也不能因为分数的高低来评价自己演唱的好坏,有时候一场演唱并不需要太过花哨的演唱技巧,只要用心唱就能够真心的打动观众和评委,所以,舞台演出中演唱者要用心的演唱歌曲,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表达出歌曲所表达的真正情感,才能真正的唱出打动人心的歌曲旋律,所以演唱的过程远比演唱的结果更加重要,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学会理解,打动观众和评委,获得他们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的训练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艰辛的道路,需要演唱者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要学会认真的反思自己自身所存在的各种原因,从演唱中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认真分析演唱者演唱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更正。其实演唱过程中紧张情绪的出现也在所难免,但是如果因为紧张情绪使自己在演唱过程出现失误,就是演唱者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的不成熟现象,所以演唱者要努力克服因紧张情绪造成的怯场心理,从而使演唱者发挥自己最真实的水平,演唱过程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苏磊,王丽.论声乐演唱心理对演唱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02):114-117.[2]黄春燕.如何消除声乐演唱中的紧张心理[J].群问天地,2012,(8):155.[3]谢楠楠.论声乐表演中的紧张心理因素与克服[J].当代音乐,2015,3:65.[4]张晓俊.浅谈声乐演唱中的紧张与放松[J].读与写杂志,2015,12(4):35-36.

2.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二

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使其在进行某些具有难度或者危险性的学习时, 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 克服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 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体育教学职专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1 主观因素

2.1.1 体育活动冬季不明确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者力量。体育活动动机是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体育不重要, 他们一直强调知识文化成绩, 觉得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他们没有真正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这对他们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是极其不利的。

2.1.2 意志薄弱

人要想不断地完善自己, 必须以一定的意志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而绝大部分的体育学习困难学生都是意志薄弱的人, 大多会在遭受挫折时失去信心, 从而产生消极的思想情绪。特别是遇到了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时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跨栏等;体操中的双杆、跳箱等) 更是自暴自弃。

2.2 客观因素

2.2.1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偏差

由于各种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存, 且常常产生矛盾, 使得有些体育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如有些教师重视部分学生, 使得那些被忽视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与老师对着干;还有些教师态度冷漠, 缺乏爱心,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抵触的情绪。一般而言, 那些被忽视的学生往往都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

2.2.2 教师标准要求过高

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 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特别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 由于教师的标准过高, 致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影响了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3. 在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态、形象要得体大方:教学用语要生动、丰富、准确。教师要尊重学生, 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用言行施教, 以技艺感人, 寓教于情, 寓教于趣, 寓教于乐, 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得以沟通, 教学具有吸引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身心获得满足, 知识深化, 体质、技能、技术提高, 对体育就会迸发出激情,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 更加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3.2 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多启发、引导和鼓励, 激发他们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还可采用直观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 如对某些完成动作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激励讲解, 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一起训练, 使学生自我比较, 从而产生练习的欲望以增强自信。教师除运用语言激励外, 还可采用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通过表象回忆方式, 引起消极心理因素的出现, 同时利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 达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苗头, 及时把消极的心理状态控制在萌芽之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 才能增强学生战胜心理障碍的毅力, 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玉娟.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6, 18.

3.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主客观因素;逆反心理;克服办法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障碍,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行为中发生的有背老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于常规教学的性质的逆向心理反应,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十分常见。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为轻重两种,轻者的表现是对体育学习漠然视之,不以为然;重者的表现则是十分反感、厌恶体育学习,甚至于十分的鄙夷体育学习,在心理和行为上始终与老师处于对立。这种情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将在心理上产生无形的障碍,如此状况,既直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也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的还是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来自教学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教材内容不适合于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的具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如果所学的内容富有竞赛性和游戏性,且也适合于他们的年龄特征,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相当的高,反之,他们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显然他们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重趣味性,使之能够适合于学生的身心特征。第二,受到客观的教学条件影响。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的课堂都是在室外,不仅风向、气温、阳光等等自然環境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并且器材、场地等等教学条件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自然环境是师生都无法改变的,只有去适应它,去充分地利用它,最大可能地做到因地、因时制宜,最大可能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2、来自老师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业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老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也十分滞后,那以学生就会感到体育学习没有乐趣而失去兴趣,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第二,老师对待问题的态度。老师在教学课堂上的言行将较大地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有部分老师,过分注重课堂的统一性和纪律性,不允许学生个性张扬,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不公正的、粗暴地对待学生,挖苦、嘲笑学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觉得是老师总是在找自己的麻烦,感到老师不够和善,在情感上对老师产生戒备和隔膜,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逆反。而有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考虑学生具体的素质能力与身体状况,也没有充分遵循体育学科的教学规律,安排的运动量过大、难度太高,对学生完成的数量做出硬性规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无法完成的情绪,从而消极对待,进而产生逆反心理。3、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学生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的教育,所以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也不同。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理解问题和处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的情绪反应基本上都是亢奋的和积极的,但是,在这一时期,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太容易感情用事而不理智,他们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如果与老师所讲的不一致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情绪波动。第二,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可能相同,爱好的运动项目也肯定不同。他们在学习自己既擅长又喜欢的运动项目时,他们会情绪高涨,在内心会产生一种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反之,他们就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进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也会产生心理上的逆反。

二、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1、老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激励言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从不会到会,他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对此,老师首先就必须报以平常之心,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做到寓情于教。当发现学生有所进步、练习成功时,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练习失败之时,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细心、耐心地启发和引导,使之能够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由此可看出,老师给予学生的帮助很多情况都是老师通过言语来实现的,所以老师的言语对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态度影响相当大。如果老师给予学生不恰当的表扬,夸大其辞,学生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反之,老师如果言辞粗暴,学生更会产生逆反。所以,笔者认为,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恰当的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激励性言语的积极作用,以减少学生不良情绪的发生,引导学生积极上进。2、老师要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老师要把教育工作搞好,首先就必须要做到从心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与学生能够成为知心与交心的朋友。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能够努力战胜困难而积极进取,其内在动力就是他的自尊心。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如果不够尊重学生,常常挖苦、讽刺学生,态度恶劣,甚至于是斥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最后在心理上产生逆反。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更多地鼓励那些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充分发挥学生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会有各自的优点与长处,老师要细心地去发现,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自觉地降低了心理上的压力,也把教与学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是提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间的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帮助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成绩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鼓励那些技术好的学生去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也要去激励技术差的学生要勇于向技术好的学生寻求帮助。在这种相互帮助、协同学习的氛围中,促使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健康发展。4、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体育老师在课前必须对学校的场地、器械和整体环境进行熟悉,将课堂上需用的器械布置合理得当,使之井然有序。在课堂上,老师要精神饱满,语言明快而简洁,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老师着重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加丰富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老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标准,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实现符合自身的目标,强健自身的体质,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从事大学体育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有必要思考如何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他们能够保持勇于上进的心态。(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小民;论逆反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1

4.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四

摘要:对高三学生高考心理问题形成原因、表现及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消除;焦虑心理;应对措施

随着高考的临近,身处高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个别学生还会陷入极度紧张和焦虑不安状态,甚至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作为高三带班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种不良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复习备考的效率,导致其水平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下滑,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考前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高考前三轮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会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状况,身体上主要表现出心悸,多汗,面部潮红,厌食,呕吐,女生还会有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精神上会出现疲惫困乏、紧张焦虑、烦躁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丢三落四等症状。上述情况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竞技综合征”,我们习惯上把它叫做“考前综合症”。患上考前综合症的学生在学习状况上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看书头昏脑胀,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严重倒退等等。

二、成因分析

学生患上考前综合症,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家庭与社会环境、当前的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有关,概括起来分析,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遗传基因。由于每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的不同,表现在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上也有强弱的差异。神经系统脆弱的人,对环境刺激就容易产生较强烈的反应,而神经系统强的人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也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2.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性质的认识程度、自身的利害关系以及自己对应付刺激能力的评估等。如果一个学生把高考当作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而且对自己应对高考的能力评价过低,其考试焦虑程度必然会高。而如果只把高考看作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评价,其焦虑程度就不会很高。

3.知识储备。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会对其焦虑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平生学习努力刻苦,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在考场上就会情绪稳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反之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的状况。

4.心理素质与性情。心理承受能力强、性格外向、直爽开朗的人较少产生焦虑情绪,内向、虚荣心强的人,容易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而甘居人后或对考试结果抱无所谓态度的人,其生理心理反应几乎微乎其微。例如女同学因为心理较为细腻、敏感,相对男同学来讲更容易患上考前综合症;理科生一般比文科生更为冷静理智,所以患考前综合症的人数也会比文科生少。

(二)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长对待子女学习成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管理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成绩过度关注都会增加他们的心理焦虑程度。

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不但能养成孩子良好的个性,也不容易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2.学校环境。在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提高升学率、上线率,学校拼命向学生施压,无边无际的题海,无尽无休的考试,胆战心惊的排名,将学生压得简直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学生整天为了分数为了成绩惴惴不安,忧心忡忡。一轮轮的考试,他们得到的是失败消极的心理体验,考试次数越多,焦虑程度越高。

3.社会关注。高考前夕,各种媒体对高考的集中报道接连不断,各种各样的高考信息也纷至沓来,给学生原本就不平静的心理更增添了一份不安,以关爱为名的禁止鸣笛等措施也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沸沸扬扬的各种社会赞助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4.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招工就业的压力逐渐加大,考入理想的大学被看作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面对高考,大部分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心理。

三、应对措施

患上考前综合症的同学往往会陷入了自卑、急躁的情绪中,想学习觉得有劲使不上,想睡觉又睡不着,整日心情烦躁,郁郁寡欢。此时老师如不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宣泄情绪,将直接影响复习备考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人在从教高三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情绪感染法。身处非常时期的高三学生敏感多变,情绪极易受到感染,此时教师的情绪是振作还是沮丧,是高涨还是低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调控自我情绪,在与学生交往中始终做到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态度亲切、乐观自信,在班级中创设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在课堂上做到教态端庄不失活泼,用语生动诙谐,教法灵活多样,提问引人入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他们受到美好情绪的感染,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二)信心激励法。一是对学生的优点、进步多给予肯定并诚恳地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二是帮学生将奋斗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远近不同的具体目标,当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时,多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学生,让他们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状态投入学习。三是在班里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劳逸结合法。要帮助学生科学安排作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的同学早晨适合理解,晚上适合记忆;有的同学上午逻辑思维活跃,下午形象思维活跃;还有的同学善于用视觉记忆,有的则听觉记忆发达。因此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安排出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学习时限,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以获取最大复习效益。

(四)体育锻炼法。高考临近,许多同学放弃了锻炼时间,整天埋头苦读,学得昏天黑地,体质也急剧下降。这时要告诉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提醒他们良好的身体是成功的保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等,以增强体能,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五)心理调节法。针对考前失眠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包袱。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的紧张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度担心,因此一到睡觉时间他就想到会失眠,结果越想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到失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失眠的危害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据医务人员介绍,失眠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考生正常智力水平的发挥,其真正危害在于失眠者会过度夸大失眠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失眠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其身体影响,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做为老师,要对失眠同学讲明上述道理,帮助学生解除心理负担,告诉学生睡不着时要顺其自然,不强迫自己睡觉,可以起来看看书,想睡觉时再睡。同时,教育学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即使睡不着也要坚持早起,不要以睡不着为借口逃避自己该做的事,要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此外让学生临睡前喝杯牛奶、用热水泡脚等方法,也可以起到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眠的作用。

5.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五

一、消除学生对未来的恐惧心理

中考以后,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选择继续学习的同学通过中考的激烈竞争进入高中,自然对高中的学习充满热情和期盼,然而进入高中以后从一开始便要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的高考施压以及面临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据此,高中生容易出现的消极心理之一即是对未来的恐惧心理,往往伴随焦虑和迷惘,久而久之极有可能演化为另一种消极心理:厌学。

那么,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规避学生的风险,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

第一,学生的恐惧心理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或缺乏目标。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可实现的目标,确立高中生对未来的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勇气。

第二,针对由恐惧心理发展而来的厌学心理,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对此,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思考性、延展性和开拓性,将乐趣与教学相结合。

第三,重视个别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往往一个班级的氛围和学习状态受学生情绪影响很大,高中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矛盾冲突较大的时期,个人情绪和状态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据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正确引导个别学生心理状态,缓和班级消极情绪和学习氛围,由小团体影响大集体。

二、改善学生逆反心理

高中三年也是学生们青春期的发展阶段,青春期的所有特质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早恋、逆反心理等已成为当代高中生的普遍现象,对课堂、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和反叛屡见不鲜。高中生标榜自由、张扬个性,不愿意受学校和家庭的束缚,倾向于反方向行事。从心理学角度讲,高中生的逆反心理与他们处理自我和集体关系、个人和老师、家长关系的矛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集体关注和来自老师、家长的关心,并且在叛逆的过程中释放自我压力、排解心理负担。

不可否认逆反心理有消极的负面效应,但如果加以正面引导,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缓和矛盾,鼓励自主思考发挥创造性,逆反心理也可以成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一味助推剂,当然,前提是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和积极影响。对于叛逆的学生不能简单加以严厉指责和一味批评,要给予他们关注和爱护,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与家庭结合,形成家校互动的模式,对叛逆学生予以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最终将逆反转化为创造力和自主思考的有效助推剂,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高中学习很大程度上与考试密不可分,从高一至高三,学生们无不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在考试中比较常见的消极心理是焦虑心理,表现为考前紧张,失眠多梦,寝食难安,考试中无法集中精神,思维涣散,无法发挥真实水平,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抑郁和恐惧。作为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考前进行心理辅导,明确目标,排解心理压力,缓解考前焦虑。学生产生焦虑很大程度是因为对自我能力的不信任,班主任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肯定学生的能力,同时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训练,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时,克服挫折勇于尝试的勇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四、舒缓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古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师生之间有着明显的鸿沟。如今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你听我讲模式,而需要的是师生交流,信息共享,充分培养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总是充满新奇和创造力的,作为班主任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和引导这种积极心理,切不可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许多高中生的自卑感和忧虑、困惑都是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个人思考方式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息息相关。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不停追问的时候,班主任应予以鼓励和肯定,这是一种不断探索学习奥秘的积极态度。相反地,如果作为科任老师,在类似情况出现时,生硬制止学生的开拓思维和继续探究的想法,便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感。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及时排解学生内心的困惑,消除自卑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对优秀学生和成绩较差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常常会伴随优秀学生的骄傲自大和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卑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高中生的心理处于动态的变化和发展当中,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成熟了许多,但是仍然发展并不完全。好的心理品质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有效竞争力,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愿望的先决条件,因此,高中班主任对学生消极心理给予正面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焕然《师生沟通技巧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用手册》.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4,第一章第二节。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宁波出版社,2008,2,第二章第三节。

6.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六

摘要:目前。在高校冰上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发展体能和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心理教育,致使部分学生对冰上课教学产生消极、排斥、畏难、不思进取等心理障碍,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冰上课教学的目的、任务起着负面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学生在冰上课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训练,为消除高校冰上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障碍;激励法;引导思想;动作表象

1产生心理阵碍的原因

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在冰上课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在因素

1.1.1冰上课的特殊性

高校冰上课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素质基础,又要求学生掌握冰上运动的技术、技能。因此,部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感到冰上课艰苦、难度大、危险性高,从而产生畏难、恐惧的心理。

1.1.2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缺乏新意以及语言讲解缺乏生动性和感染性,导致学生感到乏味。

1.1.3场地限制

由于冰场面积有限,使活动环境受限,从而抑制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1.2内在因素

1.2.1学习态度和动机不明确

在冰上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只从个人兴趣出发,因此,在行动上表现出消极、厌倦的情绪。

1.2.2学习的意志品质差

在冰上课教学中,对初学者尤其是南方学生,难度大、要求高、消耗体力较多,因而导致部分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躲避上课的念头。

1.2.3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差

部分学生原来素质和技能较差,在体育教学中,一时领略不到学习中的乐趣与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故而产生自卑心理。

2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2.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和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激励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启动器。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积极去参加,是促使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是高智能的竞争社会,要想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就要有健壮的体魄;其次,充分阐明体育运动的地位与作用,通过介绍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锻炼,在国际大赛中勇于拼搏,为国争光,扬民族之威的事例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再次,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持久的动力与志向.使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2.2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性,因势利导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来调节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2.2,1胆汁质类型的学生特点是:反应快、动作敏捷、精力旺盛、勇敢、好胜心强、性格急躁、接受能力强,但分化不够精细,动作不够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提示他们注意动作质量和技术细节。

2,2,2多血质类型的学生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掌握技术动作快、改进动作能力也较强,但兴趣易变,不稳定,一旦没有足够的刺激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应正确引导,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进取精神。

2.2.3粘液质类型的学生特点是: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作风踏实,认真顽强,自制力较强,但掌握动作较慢。对这部分学生应在教学中放慢示范动作节奏,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练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来逐步领会动作。

2.2.4抑郁质类型的学生特点是:兴奋性低,灵活性差,反应较慢,但小心细致,善于观察别人的细微变化。对这部分学生应有耐心,采用诱导方法,让他们认真思考后再做练习,同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坚定学习信心。

2.3精讲实练,引导思维

精讲是指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阐明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并做出正确的示范,使学生获得技术动作的清晰表象,激起跃跃欲试的学习意向。实练就是注重练习的实效,只有教师讲的明确,学生才能练的正确。因此,学生练习是否有实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每次练习予以仔细的观察分析.并不断加以指导,及时肯定成功之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此外,教学中要将身体练习与思维联系起来,形成思—练—思的系统程序,使学生随时意识到练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2.4采用激励教学法

2.4.1关怀激励

在冰上课教学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本身都有一种自卑感.对冰上课缺乏信心。所以,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并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2.4.2目标激励

在冰上课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进取精神,教师应定期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而目标的设立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标准过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消极、畏惧心理;而标准过低,则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奋取精神。因此,教师在为学生确立目标时,应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心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2.4.3表率激励

在冰上课教学中,要组织好学生训练的先后顺序,将技术好,胆量大的学生排在前面,技术差而又胆怯的学生排在后面,利用技术好,胆量大的学生去带动技术差、胆量小的学生,这种“带”、“促”、“赶”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群体气氛,激发练习动力,而且还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2.4.4竞赛激励法

体育竞赛的实质就是一种竟争,而竞争心理是成就感的反映,它是以自信心为基础。在体育竞赛中,每一名参赛者都希望自己在竞争中获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运用体育游戏、比赛、教学训练比赛、测验赛、达标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其竞争惫识,树立自信和优胜信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以及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信心。

2.5加强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2.5.1调整呼吸法

在冰上课教学过程中,如学生精神过度紧张以及恐惧时,可让学生采用有意识也放慢节奏的深呼吸,并以腹式呼吸为主,使心情趋于平静,进而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

2.5.2自我暗示法

当学生在练习中感到精神紧张,胆怯或被某种消极因素困扰时,可采用增强自信心的词语(如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和命令自己放松的词语来暗示、提醒自己以增强自信心。

2.5.3动作表象法

在冰上课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针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微闭上眼睛,稍做沉思,使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脑中重现,从而成功地体验完成动作时肌肉的感觉,使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提高动作技术的表象思维,有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与提高。

3结束语

7.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七

一、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这际上就是人或者是动物通过语言、行为或者是表情等方面进行的相关思维方式。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分之为很多种, 在不同的状况下,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也都是不同的, 并且时刻处理变化状态中。总而言之, 人类的心理活动没有相同的。换言之, 心理活动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看法与观点, 它通过大脑的神经, 对于所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了摄取、贮存、编辑以及提取等等。而人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三种活动, 即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活动等。这三种活动相互之间又不是独立或并列的关系, 而是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关联, 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区别, 并且对心理活动的统一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认识活动的过程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的世界进行了一定的认知与觉察, 同时也是人们大脑对于客观事物所进行的直接性的反映, 之后在对于所认知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的总过程。而认识则是人类的基本心理状态, 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等。其中感觉主要指的是人类的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个别属性进行全面的反映。而知觉则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性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了充分的反映。记忆指的是人的大脑对于外部的客观性事物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提取、编码以及储存等的过程。思维是人的大脑在对于抽象性的事物进行总结的前提下, 间接性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包含在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等方面。想象属于一种非常物别的思维方式, 此时人的大脑对于已储存的信息进行了一定的加工与变化等心理活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活动对于已确定的对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与集中性的作用。

情感活动过程则主要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态度。根据情感的程度可以将其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即情绪、情感与情操。其中情绪代表了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思想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 它是在接受到外界的一定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感则指的是人类对于外界物质对于自身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满足之后的相关体验。而情操则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需求, 并以某种思想以及社会价值观为核心的高级情感。

而意志过程则主要指的是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之后, 努力的克服自身的缺点以及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相关干扰等, 以实现最终初所设计的活动的相关目的。它充分的体现出了人类的意识能动性, 换句话说就是不仅仅可以让人类充分的认识到客观世界, 而且还能够按照客观事物以及规律认识, 而主动的改变世界。

二、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运动心理学指的是在进行声乐演唱以及表演中时的各种心理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认识,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这对于声乐教学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另外,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歌唱水平等起到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伊·卡·那查连柯曾经说过:“在高级心理活动中, 歌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由此可以看出, 歌唱心理对于声乐表演而言, 是极为重要的。声乐艺术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歌唱方式、技能以及技巧等, 同时还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进行了一定的培养。而人们对于外界的相关事物, 一般都是由心理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反晨风的, 另外还对于外界的相关事物产生了一定的主观意识。心理活动对于人类而言, 其所产生的作用具体如下所示:首先是动力功能。其心理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或者是减弱人类的活动机能。其次, 调节功能。调节功能主要指的是以心理活动的方式, 将人类身体的相关活动机能进行一定的调节, 以使其能够更快的适应到新的环境中。再次, 传递功能。传递功能主要指的是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产生了一定的主观意识之后, 再将其传递给别人知晓。最后, 影响功能。影响功能主要指的是每个人的心理状况, 这将会对于别人的行为以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歌唱心理活动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认识活动过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对于认识所进行的相关界定, 其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注意等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感觉, 它是指每个人对于客观世界产生了不同的反映与看法。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再通过“感觉”来学习声乐的发声方式。高师声乐在进行歌唱时, 其感觉部分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听觉、视觉、处压觉、静觉以及动觉等。其中听觉方面又有音高、音量以及音色之分, 并且在还未唱出之前, 就可以感觉到其固定的音高, 对于声乐强弱的变化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出。与此同时, 还可以通过对于音色所进行的相关体验, 来刺激其视觉神经, 之后产生一定的反映, 最后让内视产生了明亮鲜艳的效果。而视觉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控制以及调节发声方式等, 从而让学生在演唱时, 保持注意力集中, 最后对于整个演唱过程中各阶段的音色变换状况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 并且及时的调整了学生在练习声乐时的状态, 最终实现了音色变换的目标。而静觉则是指在进行声乐练习的歌唱者在发声时, 感受到肌肉将腔体进行了一定的扩张与收缩, 如果肌肉对于歌唱者的演唱产生了一定的支持力, 那么就会使得其腔体的扩张保证处于稳定状况, 这也就所说的相对静觉。并且在进行歌唱时, 静觉以及动觉是时刻处于变换的, 并且身体的各个器官之间也保证在稳定状态中, 在保证了静觉技巧之后, 还要熟练静觉与动觉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替, 从而让演唱效果更加的好。

知觉主要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了整体且全面的反映, 也是人类对于活动进行充分认识的前提与基础, 并且将全对于声乐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 知觉还是对于声乐技术进行充分认识的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加强学生歌唱水平的重要因素。

记忆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开始与结束进行了一定的贯穿, 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让学生对于各种歌唱技能以及艺术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熟练运用, 从而让学生养成了优秀的演唱习惯, 这对于学生的演唱技巧的生成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并且记忆还分为五个方面, 即听觉形象记忆、视觉形象记、逻辑记忆、情感记以及运动记忆等。其中听觉形象记忆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声乐学习时, 将老师所讲解的音色、效果等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记忆, 与此同时, 学生在练习声乐时, 还要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式、感觉、知觉以及效果等进行了及时的记忆, 之后再进行了反复的练习, 以找出准确发音的方式。而视觉开饭记忆则是指,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老师所教授的行为、肢体动作等进行了一定的记忆, 包含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影视剧中所看见过的各种人物形象等的记忆, 之后再根据平时的相关积累, 从而为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平台与材料。而逻辑记忆则主要指的是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 对于词曲之间的关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之后再作出自己的理解并在大脑中进行一定的储存。情感记忆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或者是其它与之有关的作品中, 充分的体验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意境, 从而对于情感的描述过程进行了一定的记忆。运动记忆则是指声乐学习者在进行声乐演唱时的各样心理状况以及生理状态。例如声带的运动方式、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扩张与伸缩以及口腔的运动方法等。

思维与想象。思维属于理性的范畴, 而想象则属于感性的范畴。其中想象是非常严格的, 而思维又将想象进行了实现, 从而实现目标的手段。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感受与认知未知的事物, 最后在融入了一些想象, 充分的结合了音乐、语言以及情感等, 全面的表现出了该声乐作品的相关情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是将音乐作品进行了完美呈现的重要基础以及心理活动, 想像力越丰富, 其所作出的相关艺术作品也就更感人至深。

2、情感活动过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高师声乐教学的情感活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将规律的音符以及音色按照其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划分与组合, 之后学生再对于乐曲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等融入到作品中去。高师声乐教学过程还包含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除了传授知识的老师的心理活动之外, 还包含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 还将老师与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进行了一定的碰撞与交流。在高师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一直都包含着情感因素, 正是由于情感的融入, 将会使得声乐教学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3、意志活动过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高师声乐教学活动过程实际就是由老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 之后学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了解与掌握声乐的歌唱方式以及技巧等。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意志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 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与技巧,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 应当加强学生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之后又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并且在教学以及演唱时,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进行自我调节。而学生的意志力的特征如下所示:第一, 目的明确;第二, 动作随意;第三, 努力的克服外界的相关困扰等方面。在学习声乐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之后在进行努力, 再研究老师所教授的方式方法等, 再在课余的时间内进行加强训练, 最后在学生意志力的促进下, 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新民.以“师范性”的测评促进“教”的改革——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音乐创作, 2013年05:期185-186.

[2]杨小棠.高师声乐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探讨[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3年Z2期:189-198.

[3]陶珂.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多元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年30期:180-181.

[4]周琼.高师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年08期:247-248.

8.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游泳教学;心理障碍;教学方法

在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许多学校把游泳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在现实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游泳教学任务,通常只重视学生身体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因而导致了学生在游泳学习中产生胆怯、害怕、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了游泳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人身伤害事故。为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防止和消除学生对游泳学习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只有明确了解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才能采取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应措施,以提高游泳教学的质量,从而能使学生更快、高效地掌握游泳运动的技能和乐趣。

一、游泳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游泳课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游泳教学的环境所致

因游泳项目是在水中进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而水中有压力、浮力和阻力。从未下过水的学生,在水中由于阻力、浮力和压力的作用,学生的身体感受与陆地上截然不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学习时还容易出现喝水、呛水、呼吸困难以及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教师教法不当所致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均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厌恶,导致心理疲劳,造成心理障碍。另外,教师不自觉的偏爱和同学的取笑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也是很常见的,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喜欢好学生,常常容易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这就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心理也随之产生。

3.学生缺乏正确认知所致

在游泳课的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游泳成绩无所谓,体育成绩只要及格就行,专业课才是自己的本行。再者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出现身体发育成长过程的高峰期,生理的变化让学生有害羞感,从而对游泳课表现出厌烦和冷漠。

4.学生意志薄弱所致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条件好的家庭,本身就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自己不熟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不是去积极地面对,勇于克服困难,而是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

二、游泳心理障碍的生理表现

初学游泳的人一般都会有怕水心理,对水环境的陌生感会使他们心生恐惧。在心理障碍的刺激作用下,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某些与运动有关的神经中枢受到抑制,人体工作机能明显下降。表现出神经紧张、心跳加速,致使肌肉僵硬,协调性下降,产生多余的附加动作,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消除游泳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提高游泳运动的认知度

在游泳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度,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游泳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实用功能。通过对游泳运动的学习,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心肺机能水平,而且能陶冶情操,一旦掌握该锻炼方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能在发生意外事件中,学会自救,又可在自救的同时抢救他人生命或财产。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激起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内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一旦明确,就会产生自信,从而自觉地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2.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准确、简明清晰,动作舒展而优美,富有感染力,则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蛙泳技术时,对其腿部技术动作可用“收、翻、蹬、夹”等字来概括,这样既形象又具体清晰,练习时与学生的直观感觉紧密结合,对消除害怕心理、完成动作十分有利。

3.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

游泳教学中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可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先从熟悉水性开始,一个动作(腿或臂)的教学,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先由陆地讲解示范—陆上模仿练习—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①半陆半水。②扶池边、水槽、同伴)—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打水板的辅助练习—水中无支撑练习—各种分解动作及配合练习,最后完整教学。待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后,再逐步过渡到正常练习,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应结合游泳项目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上游泳课时学生主要是害怕、恐惧水,有部分学生来自北方,北方地区的学生由于江、河、湖少,有的学生从未下过水,担心呛水、喝水,而导致恐惧水,不敢下水去熟悉水性,不与教师合作去学习。教师应针对学生这种害怕、恐惧心理,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教育学生要勇敢、顽强、树立必胜信心。同时教师要结合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使之逐渐消除紧张、恐惧、痛苦的心理。

5.用诱导和表扬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游泳初学者大多有怕水心理,这一心理使他们在做动作的时候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怎样做好动作上,而是放在了怎么能不喝水和不呛水方面了。教师针对怕水心理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降低动作难度,使他有暇顾及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循循善诱,首先使学生懂得:只要主观努力,练习得当,自己是完全能掌握该技术的。对于少部分身体基础差、协调性、灵敏性不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他们,及时地给予表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均要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消除自卑心理。

6.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保护和帮助措施是消除学生游泳练习时心理障碍的直接手段。游泳教学的初期,教师应把学生安排在泳池浅水的位置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身体到心理感受都适应水中的环境。同时在教学中应控制上课人数,一般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可带初学者十二人左右,教师在水中要运用正确的保护方法,并帮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惧,这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对那些对水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双边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保护下完成动作,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对克服不良的心理是十分有利的。

7.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相关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结合游泳项目进行心理训练,能有效地克服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暗示,当练习遇到困难时,默念:“不能灰心,坚持就是胜利。”“别人能学会,我也能学会。”又如可采用念动训练,在没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布置陆地练习动作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对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进行回忆,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力,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总之,游泳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就能及时消除学生学习游泳过程中恐惧水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种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本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编写组.游泳[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体育院校编写组.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游泳[M].高等教出版社,2008.

9.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论文 篇九

摘 要

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及其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作用和具体表现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简单总结了克服这些心理状态的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紧张;焦虑;影响;克服

<目录

目录

目录.................................................................................................................................i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2

2.1音乐心理学释义...............................................................................................2

2.2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 2.3歌唱的心理状态...............................................................................................3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5

3.1 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影响......................................................................5 3.2 音乐心理学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7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8

4.1 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8 第五章结语..................................................................................................................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i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学的研究。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心理学的声乐理论,当学习的心理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声乐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心理活动,在声乐中,音乐心理学非常重要,但人们往往更注重唱歌技巧,却很容易忽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很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其演唱效果的影响和作用的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人们都知道人的心理现象是全宇宙里最复杂的一种现象,人的所有意识活动几乎全部都是在心理参与下完成的,可见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只要充分意识到声乐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和作用的特点,使我们能够增强我们的音乐表现。只有在精湛的歌唱技巧,心理控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更加完整的融合为一体,每个歌手都可以成为一名好歌手。在本文中,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然后对音乐心理学及其声乐的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具体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简单梳理了克服这些心理状态的方式,为达到好歌唱的效果。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2.1音乐心理学释义

音乐心理学是指在个人或团体演唱过程中的所有心理活动与现象,以及所有规律的内在联系与总和。通过了解声乐心理学内部关系,方便帮助我们深刻了解大脑的思维活动和唱歌,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教学者来提高教学质量,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上发挥出好的水平。

2.2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一直都有,但是在19世纪中叶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由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发展所促进的,标志为冯特1879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纲要》。

在中国古代便有声乐心理学的论著,古代书籍《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就是说,演唱者的声音是对各种情感,包括喜怒哀乐这些心理体验的一种表达,因此声音是一切内心以及情感的真实反应,同时也反应了心理对声音的控制作用和起到的极大的影响。

中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中的运用从萌芽、建立到发展,到现在已近三十年。学科萌芽准备阶段为1981—1987年。《音乐心理学》是这个阶段的标志性著作。

学科的萌发阶段为1987-1993年。,徐行效于1987年在《人民音乐》上登出的那篇文章《建立一门新学科——声乐心理学》,表达了希望建立音乐心理学的愿望和建议。

学科初创发展阶段为1993--2001年。标志着这门学科从此进入了发展初期为邹长海所写的《演唱心理学》。其特点:1:许多从事音乐的教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此学科,开始研究;2:有关音乐心理学的论文发表大幅度增多,2008年是萌芽阶段起最活跃的一年;3:研究方向慢慢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并呈现交叉局势,研究的领域也逐渐增大;4: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往教育心理学深入,这样的话,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5:为学科的进一步研究与科学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歌唱心理学》和《声乐艺术心理学》这两部重要书籍的出版。

被看作21世纪的领航学科为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已经囊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应用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和高度分化,成为现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为心理学向专门领域的渗透。另一面,近年来许多专门领域的发展、创新活动,大多以心理学为导向,以期引入与应用心理学知识作为他们的共同特征。

因为所有的音乐活动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也应该是音乐心理学来解释问题,所以音乐心理学主要是研究音乐行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可用作音乐心理学分析与研究,参考音乐教育是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人类学与音乐美学研究的手段。音乐心理学可用作音乐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歌唱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提醒我们,每项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所以心理活动与人的实际能力直接相关。唱歌需要强大的歌唱技巧,而且还要有心理,思想准备,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愿望唱歌才能达到良好的要求和效果,是积极的积极方面的歌唱需要使用呼吸,歌曲谐振腔准备好与声乐和肌肉协调活动的稳定状态产生共鸣,而呼吸时有时会有紧张,这将影响共鸣状态,如:一些音乐歌手的第一板,唱歌擅长观众,但是一个更糟的一个阶段,不能紧张。它会玩没有自己的通常水平;例如,不得不练习忧郁的程序,但是要玩一个,但恰好是“卡壳”,然后会有两条腿颤抖,呼吸浮动,心跳加快,僵硬的身体,忘记了运行等等上。即使有一些专业的表演者,在大型演出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紧张局势。当然,所有的工作都是情绪因素的心理因素。简而言之,紧张和放松,放松和紧张,这是歌手必须正确掌握和观察规模。

心理知识告诉人们,从简单到更复杂的行为活动中,人们的每一种行为都是脑反射活动,是身体和外界产生各种刺激的身体。通常这种心理反应分为:正常反应,偏离正常反应,过敏三者。正常反应:人们可以适应环境和外部世界,可以是一个正常的“对话”,偏离正常的反应:虽然方向,反应,但正确性还不够。过敏:在外在世界完全丧失正确的方向,不能适应周边环境,状态的正常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状态称为良好状态;偏离正常反应和过敏状态的心理状态称为坏状态。

歌手在表演中,由于自身的内在原因,再加上外界环境和心理反应,如表演不好的状态,那么歌手的水平会受到影响,所以歌手对此非常重要。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

及具体表现

3.1 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歌唱是受人的发声系统、呼吸系统、听觉系统等多系统支配的一项运动,都受大脑支配,除了演唱技巧及嗓音,还有情感等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的辅助,因此一首歌曲演绎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也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1)情感和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或情感分为两种,其一是积极的一面,包括情绪和情感,其二是负面的情绪、情感。若演唱者的情绪出现异常时,很容易让人从歌声中体会到他内心中的情感纠葛,若一个人如果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他的歌声也时常带给人一种向上的感染力,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同一首歌曲由积极的或负面的心理状态同一人演唱,会产生不同的两种效果,而音乐的魅力就是抒发情感,使得听者引起共鸣,或者引发美好的陶醉之感。

歌手的快乐,愤怒,悲伤,音乐等情感,间接或直接影响歌手的控制,例如,刚刚在台湾听到一个坏消息的歌手后,站在舞台后面并不生动地唱歌给最好的国家,也许歌手在表演过程中,也发生颤音啊,转啊,连高音都不去这些条件,更别说美了。有一些歌手,因为不舒服的精神,休息不好,他们唱歌,一个没有活力,懒惰。这表明,声乐艺术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但音乐将处于一定的条件下,抵消心理因素的不好,如心情不好,哼了几首歌的心情会要改进。

优秀的歌手艺术家一直在提醒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把最好的精神状态融入到美丽的音乐中,从听众的情感需求的声音中,将音乐和充满情感的动作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鼓舞人心的声音音乐享受艺术之美。(2)性格对歌唱的影响。

个性是人们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它们是心脏的重要和心理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特征。通过对心理知识的分析,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量,粘液质量,血液和抑郁症四种。一般来说,更多的血液和胆汁质量是外向的个性,粘液质量和人们的抑郁是内向的个性。

外向型性格的人,他们性格活泼、尤其喜欢活动、而且性情开朗、擅长交际。具有这种外向性格的表演者,不怎么会出现“怯场”的心理,即使偶尔的出现,也通常容易排解,比如说,老师的一句开导之语,朋友同学的一句玩笑话,都可以帮助化解他的紧张情绪。内向性格的人更偏于安静,老喜欢一个人独自相处,这样性格的人呢,在与外面世界接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孤僻尤其不自信和害羞的现象,由于他们神经方面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他们一旦受到别人的嘲笑贬低,很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敏感。总体内向性格的人更会出现怯场心理,而且解决起来相对困难一些。我们大多数的人性格都属于外向和内向混淆不清的两者兼有的中间型性格。

如果我们经常接到舞台演出的机会,或者经历很多次考试及很多比赛活动的锻炼,就会很容易克服这些“怯场”心理。因为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导致对于表演声乐作品以及模仿创作的角度都会存在不同,因此演唱歌曲的情感来说,外向性格的人会选择演唱一些高声部、节奏欢快的歌曲部分,内向性格的人呢,适演唱深沉、缓慢的歌曲,或者在演唱者精神状态很好的状态下,超常发挥一两次,使自己达到自己心中新的艺术高度,这都是可以增加自信的。总而言之,情是歌曲的内涵灵魂,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演唱者可以赋予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情感理解,会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样更利于听者鉴赏。(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方向,人格结构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平时在舞台下训练得挺好,但一上台就因为恐慌导致肌肉紧张啊、表情僵滞啊、忘词等各种状态,而有的人不同,他们是台下观众越多,表演欲越强,在舞台上表现得越好,甚至超能力发挥。这些现象的产生是跟人的意识有关。歌唱表演时,需要组合多种动作,有的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比如抬手,若当场过度紧张,仅仅有意识的思维模式去控制预定动作,就会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平时训练时,应尽量用显意识完成大部分动作,而用潜意识,完成随意性动作,这样在人的大脑意识出现局限时,下意识地会分担压力。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总之呢,音乐心理这门学问要科学地运用,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获得演唱的状态。其次,还需要塑造意志力,培养遇事沉着、冷静的自制力。良好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多参加比赛丰富舞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成长。

3.2 音乐心理学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

演唱的心理状态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知觉、注意、思维、动机、感觉、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会直接联系表演行为,并决定着演唱的艺术表现效果。通常有以下表现:

(1)心理压力大是因为内心求胜存在强烈的动机,加上现场比赛或表演,这就给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荷,导致精神高度紧张。演唱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情感深刻,神经紧绷。

(2)紧张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在表演的特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里紧张,表演时能提高表演人大脑的觉醒水平,大脑的觉醒水平他是和兴奋性有关,且会直接影响着精神的紧张程度。

(3)表演有时是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表演者比较适应,歌唱者想要发挥歌唱水平正常,必须习惯“孤独”,这才能适应于舞台表演。

(4)情绪和一直表现的多种状态声乐表演具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明显的意志品质表现。表演的内心感觉各不相同,所以情绪、意志表现不同:一类是积极表现,如自豪、振奋、沉着等;一类是消极表现,如焦虑、紧张、胆怯等。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4.1 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1)学习中做好功课

在音乐班发音练习中,老师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小心体会。例如,如何谈谈喉咙的问题开放,老师会形容呼吸的感觉,当通道像一个完全开放的时候,就像鸭子一样。那么有必要依靠充分的想象力,感觉下巴完全开放,喉咙应该尽量降低。那么这一系列的行动是以完成的指导为指导,因为这些器官是看不见的而不是触摸的,所以他们需要依靠敏锐的感觉来感受喉咙和舌头的位置。当垂直动作完成时,喉部需要以水平的方式打开,同样,鸭蛋也被水平地包含在喉部中。那么你需要完全向双方开放,这个动作也是通过大脑调节颈部的力量向外扩张。这个行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习声乐的人很容易挤卡,发出明亮的声音,但实际上相反的是,高品质的声音是完全打开喉咙的器官和肌肉,可以默认的理解,完整的声音声请求。因此,重要的心理优势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就不能专注于老师的语言动作指导,不能对自己的内部机构主宰不敏感,声音难以做到声音的实践要求。2)表演中做好调节

在舞台上演奏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好支撑,否则难以表现出正常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技能,勤勉和练习,就会在舞台上唱歌,甚至熟悉梦想也能唱歌。每个口的每一个作品,每个发音,每一个强弱,每一个发音,每一个情感表达的句子都必须熟悉的习惯已成为一种习惯,阐明自己对这里产生的活动的心理意识 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提升大脑对大脑的要求,向笑声发出命令,使其主动升起或没有指挥器官的脑部意识不积极配合声音。所有的身体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指导下进行的。3)培养演唱者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推动力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你想让歌手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他本人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上这首歌唱歌的生涯。心理实验表明,提示可能会影响或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积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极的提示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4)克服性格中的不利因素。

其实没有好坏的性格,只要避免弱点,就能够克服不利因素。像人的注意力外向不容易集中,做一件经常缺乏耐心的人,在人格训练中,力求自我控制和平静。内向的个性应该更多地与一些音乐相关的活动和活动接触,行使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其干扰的可怕心情。无论是内向的个性还是外向的个性,都是需要加强种植艺术,培养艺术行业的动力,建立正确的台风,正确地为观众奉献美丽的歌曲态度。通常要注意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要感染和培养,成功的愿望就是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唱歌之前,应该熟悉环境,努力在各种场合唱歌可以自由的做。随着积累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和艺术成就的不断提高,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5)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唱歌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协调运动,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调节声音功能,与咽肌,呼吸,喉肌和颈部肌肉控制声音器官。因此,为了有意识地逐步实现形成随机性的习惯,就要加强思考方式,善于分配和重点关注,这是一个有意愿反思的人。提高知觉能力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的心理基础。这些感性认知是理性知识的唯一途径。其中记忆力在人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与经验累积密不可分,经验积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记忆力,如音乐技术的声音来处理基本的记忆感,并且,例如创造性因素和技术因素统一记忆的艺术表现等,这就要求 仔细注意,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很难做到。对于歌手来说,创意意志和一般意志力都需要训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声音质量上,对艺术的声音和理解有足够的才能,而因为意志力不够强大,从未发展到专业水平,真的可以成为高手,歌手是少数人 表明意志力的培养是歌唱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结语

第五章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身体和心理过程。人类的音乐活动,将感受到所有的客观事物通过情感处理成美妙的音乐。我们只有通过科学体系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才能理解科学解释的声音,客观理性地理解歌唱的心理过程和对自己的真实认识,将有助于人声音乐教学和歌唱。甚至创作声乐的角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简而言之,声乐的紧张是所有学习者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克服紧张局面,加强自信,学习放松,掌握综合歌唱技巧和练习唱歌等机会。为了在发声过程中获得最佳的精神状态,人们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大胆参与各种表演实践,实践经验和经验,需要继续总结和交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更多的自我感觉来调整感觉,让他们有客观的评价,从而加强他们的心理和心理能力的控制,来展示最好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致谢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某某某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两年多来,某某某副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敬爱的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学,是你们的支持、帮助使我克服写论文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和遗憾,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姐某某某同学,她对本论文做了不少的指导性工作,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再次感谢对本论文悉心指导的老师,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班级班风建设下一篇:我的家乡丹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