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2024-10-04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精选8篇)

1.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篇一

摘要:

文化创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财富和创意来源。扬州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扬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和前景进行探究。分析其在文创产业中的创意价值,并归纳出扬州“非遗”文化产业化的途径。同时结合扬州文化创意产业中“非遗”的应用实例,指出两者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 创意价值

1.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在经历工业革命后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人类生活充满了机器轰鸣、批量生产和快速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民族思维、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是当代全球化同质化时期所缺少的。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虽然已经重新进入到人类视野,却似乎与现代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其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塞困难。

文化创意产业自兴起以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影响了众多国家、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以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和载体,是沉淀着独特底蕴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提高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提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结合两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中国拥有灿烂的文明和不胜枚举的“非遗”文化瑰宝,却未能加以利用。如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却成为美国动漫的创意来源。今天,人们开始重视文化创意,本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如,2015年上映的动画《大圣归来》就是中国优秀的动漫作品。这部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著作《西游记》并加以改编。《西游记》在我国家喻户晓,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圣归来》就是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创新,结合国际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使之在视觉上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而在造型、服饰、台词和剧情等方面都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元素,思想情趣上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优秀之作,并获得一致好评。从《大圣归来》的成功可以看到,“非遗”本身虽然是古老的传统产物,但却是一座待挖掘的宝藏,有着无穷的创意价值。

扬州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其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令人瞩目。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扬州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建成各类创意产业园区,同时扬州也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确立文化创业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并取得初步成果。本文选取扬州为研究对象,对文化创意产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产业化进行探讨分析。

2.扬州“非遗”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1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扬州不但拥有优美的风景园林、古老的名胜古刹和历史遗址等,也孕育出灿烂多彩的手工技艺和各种表演艺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都是当时扬州生动的写照。发达的经济、优越的地理环境给扬州造就了开放的人文环境,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扬州这本厚重的文化史书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其中有3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分别为雕版印刷技艺、广陵派古琴艺术、扬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为扬州盆景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扬州评话、杖头木偶戏、雕版印刷技艺、扬剧、高邮民歌、广陵派古琴艺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盆景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项,扬州刺绣、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民歌、谢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艺、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三和四美酱菜制作技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6项,扬州八怪传奇故事、扬州道教音乐、仪征跑驴舞、黄珏香火会、扬州画派等,囊括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手工技艺、民俗和医药等。

面对全球化挑战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的热潮,扬州并没有一味追求千篇一律、高楼林立的都市化建设,而是因地制宜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扬州城市中心区域有不少古街巷道和历史遗迹,坚守如旧原则进行修复,制定城市建筑物“限高令”,保持扬州老街原汁原味,很好地保留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也让扬州从骨子散发出厚重的真实的历史文化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也非常重视其抢救和保护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申报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以保护“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全面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此外,扬州还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与宣传措施,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馆,如扬州剪纸博物馆、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工艺美术馆等,并举办各类展览、展演等活动,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不再曲高和寡,让从群众中来的“非遗”再次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展和传承下去。

2.2扬州“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路径

目前扬州市政府正致力于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发展目标,打造专属城市品牌。基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扬州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非遗”的创意价值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动力源泉,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道路。扬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旅游业举办节庆展览、影视剧推广等活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进发出无限生机,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韵,扬州重点发展旅游业,并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挖掘城市文化以提升旅游体验品质和旅游产品内涵。扬州“非遗”文化借此契机蓬勃发展,如在“双东”历史街区,这里曾经是扬州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经过规划建设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这里不但可以感受到古老街巷的历史气息,还汇集了扬州各家老字号商家。如历史可追溯到清朝“谢馥春”化妆品和“三和四美”酱菜,不但有国家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其香粉制作技艺和酱菜制作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里更有琳琅满目的扬州“非遗”产品,如精美的扬州刺绣、漆器、玉器等。扬州“非遗”不但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还融入各种节庆活动、展览和影视剧中。鉴真传说是扬州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鉴真大师坚忍不拔的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制作奖杯,成为扬州展示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国际窗口;电视剧《大清盐商》以扬州“非遗”中的盐商故事为题材创作,向广大观众深刻展示了扬州的盐商历史和文化。“非遗”与各类文创产业的结合让游客更加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文创产业也为扬州“非遗”文化的传播和“非遗”品牌的树立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台和途径。(2)建立产业化经营通道,为“非遗”建立创意产业园、集聚区和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需要通过产业化转变为有形资产,“非遗”产品就是其实物载体和表现形式。扬州玉文化创意园、乱针绣文化产业园等都是“非遗”项目的创意产业园。2015年“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正式启幕,共集聚了6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非遗”活态展示区、大师工作室、diy体验区、旅游购物区等文化产业旅游综合体。在活态展示区,可以近距离观赏一些“非遗”中的传统技艺和“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大师工作室则为扬州非遗传承人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给大师们一个展示经营的平台,也让扬州“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游客可以在diy体验区自己动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还可以私人定制属于自己的“非遗”产品。扬州戏曲园集聚扬剧、木偶、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等戏曲类非遗项目,是其展示经营、传承保护和研究教学的非遗文化集聚区。扬州还为非遗项目成立专门的博物馆、研究所等,如扬州剪纸博物馆、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玉器博物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木偶研究所、扬州刺绣研究所等。这些创意园区、集聚区和博物馆、研究所等都是扬州“非遗”文化产业化和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

(3)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引进专业人才。扬州与创意企业、设计机构及高等院校加强合作,让创意设计和前沿科技带动文创产业发展,集聚科技和创新人才。如扬州西安交大科技园、扬州清华大学科技园等。扬州天马工业设计中心利用扬州宝应的特色产业来打造其自主创意品牌以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其中一项产业就是非遗项目乱针绣。利用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更好让“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中融合进现代社会,更加适应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心理。扬州剪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过去大多用于绣品或窗花等,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扬州剪纸博物馆利用现代设计将剪纸与灯具相结合,外层采用绒布制作刻画出剪纸形式的各种图案,内部有阻燃隔板,不但具有传统剪纸的韵味,也具有实用功能和现代美感。除了与灯具设计的结合,扬州剪纸还被设计应用在其他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中,如折扇、镜框等,这些非遗创意产品的成功不但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为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找到了新的出路。

3.“非遗”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实例及未来发展建议

3.1中华老字号“谢馥春”的产业化之路

“谢馥春”是扬州一家古老的化妆品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其“香、粉、油”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博会大奖,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天下香粉莫如扬州”,谢馥春香粉制作采用天然材料和传统工艺,具有独特的功效而誉满天下。然而和许多百年老字号一样,“谢馥春”也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面临歇业清算。然而几经沉浮之后,这家百年老店重新焕发出生机。“扬州谢馥春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并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走上创新产业化之路。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创新道路上的重要助力。在濒临清算的边缘,“谢馥春”被收归国有,并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其次,抢占旅游市场,占据优势资源,提高品牌知名度,也是“谢馥春”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扬州旅游市场火热,“谢馥春”借助旅游市场,在一些旅游景点设立门店拓宽销售渠道。如在扬州著名旅游历史街区东关街就设有“谢馥春”数家门店。旅游市场的优势不仅推动了其经济效益发展,也提高了其社会效益。“谢馥春”利用旅游传播了自己的品牌文化,使自己走上产业化道路。除此之外,“谢馥春”还坚持传统配方、工艺和古典特色,在五花八门的化妆品充斥的消费市场不失本心,遵循天然化、东方化的理念,扩大产品种类,又跟上现代消费和审美的需求,在传承的基础上研制更丰富、更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谢馥春”代表了扬州传统的非遗项目和传统品牌,是扬州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产业化的成功也为扬州其他“非遗”的发展创新和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实践经验。

3.2乱针绣文创产业的设计战略

扬州宝应的乱针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宝应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乱针绣开始是为开发农村闲置劳动力而引进的,后逐渐融入当地特色并发展成当地传统产业。宝应有近万人在从事这一行业。然而和其他传统产业如玻璃产业、水晶产业一样,虽然有着产业资源优势,但是却缺少知名品牌和精品,主要是委托加工的生产方式,且市场上充斥的质量低劣、做工粗糙的作品,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一度让乱针绣的发展面临困困境。

为了改变当地传统产业的困局,当地政府通过调研,发现可以运用工业设计寻求产品的创意突破,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打造特色的知名品牌。然而扬州宝应县处于苏中地区,属于农业县,虽然拥有特色产业,但经济并不发达,更是缺乏本土设计师。为吸引优秀设计人才,利用工业设计推进产业化之路,政府实施“设计立县”战略,联合上海木马工业设计公司组建“天马设计中心”,联合多家设计公司与高校设计学院,吸纳各地设计人才,培养当地设计师,使得工业设计在当地迅速发展,引领全县产业特别是其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提升。

宝应通过工业设计的协同研发,为乱针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设计方案。利用技术嫁接结合前期机绣与后期手绣来降低成本,联合画家为乱针绣设计创作优秀作品,再通过设计将乱针绣与现代家居产品结合起来,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和附加价值,拓宽了乱针绣的消费市场。转型之后的乱针绣产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化之路,建立了扬州乱针绣文化产业园,该产业园集乱针绣的创作、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还将打造休闲旅游区和教育示范基地,并且统一乱针绣品牌,积极打造“中国乱针绣之乡”品牌。乱针绣文化产业的建立证明了设计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设计立县”战略给其他县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启发借鉴。

3.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还缺乏理论基础和深入的研究,各地区“非遗”类文创产业在实践领域的发展看似欣欣向荣,但带来的成果是好是坏或其他风险还未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其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型和用途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如何让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下为现代社会贡献其价值也是当前重要议题。在看到巨大商业价值后,许多地方争先恐后地抢夺“非遗”资源,打着“非遗”旗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那么这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否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都是“非遗”在文创产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保护“非遗”不仅是保护其传统工艺技术和表现形式,也是保护“非遗”深含的精神文化,保护其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这种保护不是将“非遗”当作易碎品的隔离式保护,而是让“非遗”融入大众生活中的在地保护和传承。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同的“非遗”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如“谢馥春”采用扬州漆艺制作而成的包装盒,这样的产品不仅包装更加精致,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对“非遗”文化的宣传也得到了延伸,产品的身价也大大提升。其次,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发展“非遗”文创产业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设计将“非遗”转化为符合现代使用功能和现代审美情趣的创意产品,利用现代营销树立创新品牌。“非遗”传统的生产方式、技艺或表现形式可能不再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也失去了实用功能。必须将“非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非遗”文创产业化要走现代创意设计之路。

结合扬州现状和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上一定要因地制宜。扬州适合采用综合交叉模式来发展文创产业。从扬州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占据主体,正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借助此契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结合历史文化与现状文明的交叉发展,运用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为高附加值。其次,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中,针对不同“非遗”资源有着不同的产业化战略。一些“非遗”项目如歌舞类、曲艺类并不能直接作为实体产品产业化,可以依托旅游产业形成产业链;一些项目如漆艺、剪纸等技艺,可以实物产品呈现的,可以相互以资源嫁接的形式交叉发展。最后要注意的是,正如前文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是双刃剑,利用“非遗”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是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产业化道路上并不是所有的“非遗”资源都适合产业规模化,一味的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会造成“非遗”技艺的粗糙化和简陋化。

4.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发展是文创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探究了扬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主要的发展途径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问题与浅显的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如何利用文创产业打磨这颗瑰宝让其真正的光芒显耀出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而两者的结合实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阻力,潜心研究。以“非遗”的保护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寻找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2.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篇二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能够将文化和创意成果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和市场价值的、具有市场现实需求的“产品”的各种企业或组织。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 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电影,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广告会展, 艺术品交易, 设计服务, 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等行业。从这些行业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 文化创意产业能使文化创意与经济相结合, 发挥产业的功能, 用文化创意来创造市场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极为相近,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提法是创意产业。英国在1998年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个体创造力、技巧及才能,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 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被许多国家或城市所采用。我国上海采用了这一概念, 而北京、香港和台湾等城市则采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3、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大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定义为:“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 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 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 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 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 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 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化产业更全面, 影响更广泛。

4、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知识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知识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有相近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文化知识产业的严格定义, 大致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与知识产业的结合体”。“知识产业”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鲁普于1958年提出来的, 他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 知识产业是指生产知识特别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组织机构。从统计的角度出发, 知识产业涵盖以下范围, 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 服务业中的通信业, 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 服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如果说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体”, 很明显知识产业大体上包括了创意产业, 前者比后者包括的内容宽泛得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准确的规定其内涵及产业范围不仅对该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管理, 而且对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都有益处。通过上述对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相对而言,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该产业以产出文化产品, 并且以“文化”作为主要载体进行创意、产出文化或其他相关产品, 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文化精神层面需求的本质特征。

二、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市场价值的形成

1、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具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价值

(1) 消费升级引发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 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 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 称为高级需要。消费升级不仅仅体现在消费数量的提高上, 更重要是体现在消费质量的提升上。随着人们消费数量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人们更倾向于精神层次的消费, 精神需求越来越占主要地位, 在整个消费的结构中, 精神层面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 这不仅体现在纯精神层面的消费品越来越多, 而且体现在许多物质层面的消费品也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精神层面消费的内涵。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服务产品, 实际上满足人们高端层次消费的消费品其本质便是文化。毫无疑问, 随着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普遍展开, 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会有巨大市场需求。

(2) 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体现观念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产品的市场价值由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个部分构成。功能价值是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愿意支付给产品物理属性的价格部分, 它由科技创造而成, 是产品的物质构成的功能表现, 主要由有形的物质产品体现。观念价值是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精神需要而愿意支付给产品社会属性的价格部分, 它主要由文化创造而成, 是产品的文化要素构成的观念表现, 主要由无形的精神产品体现。如果说仅能反映功能价值的物质产品和仅能反映观念价值的精神产品是两类产品的两种极端状况, 现实中大部分产品是集两者于一身, 即在物质产品中有文化创意渗透, 形成附加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在精神产品中有物质构成的参与, 形成两者的有机组合, 在更好地实现精神产品的观念价值中体现物质构成自身的功能价值。文化创意产品既能体现自身的观念价值, 又能促进和提升物质产品的功能价值。

2、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市场价值形成机理分析

作为主要满足人们心理层面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 虽然属于典型的现代服务业产品, 但其产品的市场价值形成机理和价值的表现形式不仅与制造业的物质产品, 而且与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均有很大区别。

(1) 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溢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不仅体现在生产企业将该产品推向市场, 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的市场交易价值 (直接价值或效益) , 还体现在产品的溢出价值 (间接价值或效益) 上。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被消费的模式与物质产品及传统服务业产品被消费的模式有很大差异:物质产品被消费是消费者同时占有该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消费过程同时便是物质消耗过程;精神产品被消费是消费者仅占有该产品的所有权, 产品使用权可能要与他人分享, 并且这种分享不会造成精神产品价值的损耗。这种分享可以没有增量成本的被复制, 形成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溢出。

(2) 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被消费后, 其产品的主体价值不但不会被消耗, 还能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不断被提升或扩展 (产品线的长度、广度与深度) , 形成价值再开发, 甚至产生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刘三姐作为广西人民理想中智慧和勇敢的化身, 她的歌一直为人传唱, 而电影《刘三姐》作为这个文化活动的至高成果, 把一个传说演变成全民文化活动、演变成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 对塑造和弘扬桂林、广西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世人皆知的“山美、水美、人 (歌) 更美”的桂林山水品牌形象的成功树立以及当地由于电影《刘三姐》所引发的商机, 刘三姐文化品牌所起的扬名作用功不可没, 这种价值绝非一部电影《刘三姐》的市场价值所能涵盖。

(3) 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成本、产量及收益为非线性对应关系。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相应的要素资源, 其消耗量与产品的产量在特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下基本呈线性关系, 产量越大, 消耗越大, 收益越大, 而且产品的直接效益通常要大于其间接效益, 否则企业便会失去继续生产的积极性。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当然也需要消耗相应的资源要素, 但其消耗量与产品的产量在特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下经常呈非线性关系。有些产品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收益, 反之亦有可能 (当然也可能出现其他组合, 如高成本低收益) ;有些产品的间接效益可能要大于其直接效益, 远期效益要大于其近期效益, 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力和影响效果的原因所在。同时社会也会给企业良性的反馈和支持, 使企业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4) 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更体现在社会 (民众) 文化内涵的认同上。文化创意产品的本质是“文化”, 从一种文化产品变成由这种文化产品所引发的一种文化现象, 必须要使这种文化产品所拥有及宣扬的文化价值被社会或民众所认同、所接受, 形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力。也只有当文化创意产品变成一种社会文化了, 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才可以同时达到最大化, 而这种价值的存在才具有持续性, 才能真正为该产品的价值再开发奠定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基础。

(5) 区域 (城市) 应作为文化创意产品价值再开发的主体。当文化创意产品的间接效益大于直接效益, 远期效益大于近期效益, 实际这种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社会效益。此时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再开发也变成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企业继续开发产品的溢出价值, 二是开发产品的社会价值。虽然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企业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但开发的组织实施应由企业转向区域或城市, 区域或城市应承担文化创意产品价值再开发的主要责任, 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再开发视为更高层面的系统工程来运作, 需要更大范围的统筹规划, 需要更多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参加, 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 需要政府的宏观协调引导。

(6) 区域 (城市) 内民众既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 又是产品价值再开发的经营者。一个区域或城市内的民众对于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来说,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该产品的消费者, 又是产品价值再开发的经营者。其经营又以两种形式实施:一是区域或城市内的相关企业或组织, 在文化创意产品不断被提升或扩展, 直至产生新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 以企业的身份参与并发挥作用, 如桂林有很多相关企业在吃电影《刘三姐》的“饭”。二是民众作为个人在文化创意产品的扩展中, 对产品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如在思想及行动上与该文化创意产品所提倡的文化价值协同、协调甚至一致, 提高该产品文化内涵的社会认知度, 为该产品的品牌形象做口碑宣传等。

这些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市场价值形成机理及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1、以文化产品为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分类看, 其本身就包括两大类, 一是较为单纯的文化产业, 二是文化与创意结合较为紧密的文化创意产业。当一个地区或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或发展文化产业的其他优势时, 应采取以文化产品为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向市场推出的主要是文化产品, 创意的作用只是使文化产品能够更好地符合市场需要, 更好地实现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及诉求和实现其市场价值。这种模式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较大, 但有些产品的市场营销半径可能会较小。

2、以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当一个地区或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较为丰厚的智力资源, 同时在更大区域内该地区或企业具有较大的文化、经济的影响力时, 应采取以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向市场推出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产品, 以后者为主, 以创意为特色、以创意为市场是其主要“卖点”, 同时形成以“文化”为形式、以“创意”为纽带, 联结其他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这种模式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营销半径都应该较大。北京、上海等城市及相关企业应该采用这种模式。

3、通过虚拟经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文化创意产业

企业虚拟化经营是近年来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看, 无论是文化产业自身的企业及其他产业的企业, 实施虚拟化经营实属必然。企业虚拟化经营的本质是各企业之间对功能进行分工和交换 (协作) , 当企业的某些功能通过分工, 形成了集中并逐渐成为一些专业化企业, 这些新企业将原来属于原企业 (主要是制造业) 内部带有服务属性的功能转化成的新企业主营业务产品并推向市场时, 生产性服务业便从工业 (制造业) 中分离出来。从制造业完整的产品制造流程和系统看, 构成了一个以制造业功能环节和服务业功能环节组成的工序链条, 链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典型制造业的链条环节, 如产品的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的行政管理等;第二类属于典型服务业的链条环节, 如风险资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保险等;第三类是介乎于制造业或者服务业之间的链条环节, 这些业务 (功能) 制造企业可以自己做, 也可以交给专业化的服务性企业去做, 如可行性研究、产品设计创意、市场研究、广告、物流、营销策划、人员培训等。很显然后两类工序链条大部分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 其中又有许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 而且经济越发展, 社会分工程度越高、越精细, 企业间的协作越紧密, 服务业属性的链条比重就会越大, 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也会越大。

4、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中心城市有较多并且丰富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各种资源, 对文化要素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有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能力, 有良好的将文化创意产品转化成为文化现象的能力, 容易形成文化“高地”;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能力, 将文化强势迅速向其他文化“洼地”推广与渗透, 扩大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影响力, 所以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 以城市为单位形成聚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做强做大文化创意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园区, 使创意人才、信息、资金和创新意识等相关的资源要素呈现地理上的集聚态势, 构成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 使城市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规划、协调和管理的作用,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 加大对创意企业产品权益的保护力度等方面更好的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急需品牌建设, 文化创意产品及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品牌要形成产品、企业、城市“三位一体”的品牌系统, 因此树立城市品牌是文化创意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特殊任务。城市品牌要立足城市特殊资源优势, 确立城市发展独特定位, 充分挖掘、提炼、宣扬和保护城市的精神内涵、文化个性和城市形象。良好、准确、有差别的城市品牌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城市品牌是整个城市所有的企业和人们可以共享的一个品牌, 很多企业都可以分享城市品牌所引发的品牌效应, 反过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有助于城市的品牌和精神的塑造。

5、企业产业化运作与社会各界文化创意活动相结合

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运作是以文化为依托形成创意, 进而创造产品并投放市场销售, 最终由消费者所购买, 形成将文化创意变成生意、将智慧转换成市场价值的企业经营模式。同时文化和创意作为社会文明的活动或现象, 在社会各界中存在着大量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创意活动及成果。这一方面形成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资源, 另一方面体现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价值, 同时又是文化创意产品变成文化现象的载体。因此企业产业化运作要与社会各界文化创意活动相结合, 既能够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运作, 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生产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 形成更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社会影响力和效益;又能够促进社会各种文化创意活动的开展, 产生更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价值。

6、专业化的职业文化创意队伍与民众的创意激情相结合

虽然专业化的职业文化创意队伍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 有较高的文化、智力、科技水平等进入门槛, 但是文化创意产品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 反之每个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认同程度就会不同, 还会影响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作为文化现象的社会普及程度。因此民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销售、价值实现及文化现象的普及会形成多种形式的参与, 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这也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之处。这种参与及影响没有太高的门槛, 不需要同时具备许多较高的条件, 因此很多人既有积极性, 又能够实践其中, 民众对文化事业的参与程度便成为衡量文化创意产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相对制造业而言, 有形产品的制造过程一般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 是封闭的。而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向社会大众开放, 将民众的文化创意激情、智慧及资源纳入到系统之中, 形成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创作生产格局, 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灵感、理念和技能, 更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利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消费及推广。

通过网络进行民众的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方式:通过网络汇集激励民众的创意激情、激发民众的创意智慧、挖掘民众的创意潜力、汇集民众的创意成果。民众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 如果能够参与创意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消费者消费创意产品的过程) , 会大大激发其消费热情, 易于知名度的扩大, 这是符合服务产品消费者需要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特征的。

7、文化创意产品要用创新的营销模式

有形产品的功能价值在一定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下, 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技术性能, 在特定的消费环境下应该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但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精神产品, 其观念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不仅不同的消费者有差异, 而且相同的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环境下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果说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客观的, 所以对物质产品的营销不能够偏离客观事实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及实施。由于消费者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主观的感受不能用客观的标准衡量其大小及好坏, 但感受能够被引导改变其大小的程度及好坏的方向, 因此要用有别于物质产品的营销模式。在制定及实施精神产品的营销策略时, 既要充分注意产品在生产时所希望赋予产品的功效和用途, 又要注意在营销及消费环节与消费者及社会的沟通, 与消费者及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在相关政策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 主动、积极并富有创意地实施对文化创意产品功效的宣传和引导,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观念价值, 放大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价值。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常广泛、强大的融合功能, 能对其他产业产生渗透、融合作用, 把技术、文化、制造、服务融为一体。一方面增加了其他产业及产品的文化含量, 提高了产品档次, 优化了产业结构, 促进其他产业升级, 使其他产业能够更好的、具有可持久性的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使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可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改变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相比, 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侧重于现代技术, 通过增加传统产业经营要素, 主要是产品的技术、信息含量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水平、市场竞争力及综合效益, 形成对传统产业在“硬件”层面的移植、融合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改造侧重于文化与观念, 通过增加其他产业各种经营要素, 企业的运营组织甚至运营过程, 尤其是增加企业、产品、品牌的文化含量, 综合提高产业 (企业) 的软实力, 形成对其他产业在“软件”层面的移植、融合与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 形成加速促进其他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合力, 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显明: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EB/OL].http://www.xinyiprint.cn/, 2007-02-21.

[2]楼健人、林晔:基于杭州新人文精神的文化知识产业研究[J].杭州科技, 2002 (6) .

[3]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余季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差异[EB/OL].http://www.pinggu.org/, 2009-04-18.

[5]周秀玲、王信东:企业虚拟化经营与现代服务业发展[J].商业时代, 2006 (33) .

3.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篇三

关键词: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战略意义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16-02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议题。在“十二五”期间,两大产业的发展目标都是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融合发展也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国家政策规划中有所体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产业融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融合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产生的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带动了产品和服务结构的升级,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将有所上升。作为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是未来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之源,也为两大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常常会成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文化产业在欧美国家中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2—2008年间,全球创意产业外销额从2670亿美元成长到2008年的592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在2002—2008年为14%,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由2002年的37%上升为2008年的43%。{2}对中国而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

同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发展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效益的产生往往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旅游者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两者互动发展具有诸多的契合点,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相互交叠的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如果能紧密结合起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更加明显。

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战略定位和互动模式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两者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融合的结果不是成为同一个产业,而是存在交集并相互促进的两个不同产业。承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处于对等独立地位,而没有主次或高下之分是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前提。融合的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边界模糊或形成新的产业,即文化旅游产业,但这一新产业的形成不会代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二是各自保持清晰的产业边界,但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涉及两个命题:通过文化旅游所体现的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这两个命题不是截然分开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融合并不是作为理论观念上的产业边界出现模糊或发生变化,而是在产业边界清晰的情况下,现实经济中出现了某一产业既定的经济活动跨产业并存的现象。{3}无论怎样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不是相互替代,不是最终成为一种产业形态,而是两者保持平等借势与优势互补。

旅游业竞争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的竞争,旅游资源中文化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使文化旅游成为一项业态类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是本质上出于文化的动机而产生的人的运动,如游学、艺术表演和文化巡游,旅行去参加节庆或者其他活动,访问历史遗址遗迹,旅行去研究自然、民俗或艺术,以及宗教朝圣。文化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类型,主要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和环境,其中包括静态的博物馆、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等,也包括动态的以国际视野和本土风情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展览、艺术表演和艺术节等。无论是静态的文化遗产游还是动态的艺术娱乐游和文化节庆游等都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带动。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中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因素,赋予博物馆和文物古迹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与文化保护相互促进,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同时,文化娱乐产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的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在8年演出中共吸引了400多万观众,票房超过8亿元。美丽的山水和演艺节目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提高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丰富游客旅游文化生活。中国国内旅游演艺观众占观光游客比例为49%,2008年旅游演艺收入达到227~292亿元。{4}中国实景演出已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尽管文化旅游已取得很大发展,但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旅游文化市场需求。政府文化文物部门仍然没有较强的文化旅游产业意识,在中国产业体系的发展结构中,文化旅游的发展处于初级和发展的自发阶段。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不多,竞争力不强,缺乏个性的文化产品。只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市场管理、宣传推广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以秦皇岛市为例

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旅游城市秦皇岛把发展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把秦皇岛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秦皇岛市要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形成特色滨海旅游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秦皇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个别领域甚至取得了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效果。以2009年秦皇岛市入境过夜游者的人均天花费来看,在文化/体育/科技交流上的花费为202.5元,远远高于人均天花费的163.19元,文化消费居于各项花费之首,并高于河北省其他旅游城市。然而国内游市场的游客主要以周末的滨海消夏为主,旅游产品单一和游客消费水平低也体现了秦皇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制度化的设计还停留在“浅尝试”阶段,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面临着发展的战略机遇,而两者的互动融合将是两大产业发展的助力。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待旅游、文化两大产业的融合,有三大要素必须考虑:一是要有融合的空间,二是要有融合的主体(包括文化企业、旅游企业),三是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主体要有融合的主动性。确立融合过程中的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经营性文化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确立文化旅游企业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1.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协调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政府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机构,各级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既要充分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加强部门协调,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形成新的政策突破。长期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在其包括管制规则、法律和政策等制度框架内独立发展,存在着大量的行政垄断和部门分割现象,给产业融合渗透造成了极大的难度,政府规划和制度设计中放宽产业管制,破除产业壁垒是产业融合的根本保障。基于此,产业融合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融合的制度设计,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相关规划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构建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建立产业融合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产业规划整合等。同时,各级文化产业发展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定期通报两大产业的发展动态。政府应制定鼓励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民间和社会投资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和开发与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演艺产品。尤其要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政府鼓励优秀旅游演艺节目,加大对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此外,政府还要加强监管,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以文化遗产、娱乐场所和旅游演艺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特点,依托市场和大型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属于“无边界产业”,只有增强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和文化品牌的作用,才能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把握产业融合的内在规律,提高企业在二者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产业融合的必经之路。以产品为主要产出的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必须满足市场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既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和开发建设。依托大型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在项目开发规划层面要重视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推出多种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要统筹规划,做好开发项目的选取工作,注重文化内涵、参与性和科技含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和文化体验。在融资过程中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开发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文化旅游精品体系的规划中,文化遗产类要注意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在艺术娱乐领域设立优秀旅游节目奖项,吸纳文化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景区经营;文化节庆、民俗活动的时间与旅游季节同步,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节庆活动的影响力,重点打造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文化节庆活动,建设一站式旅游生产、消费和民俗生活的创意园区;命名优秀文化旅游纪念品名录,对各类旅游商品的专利申请给予财政补贴,设立市级文化旅游定点生产和专卖店。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培育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文化、旅游、开发设计等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为此,需要整合文化产业教育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学科建设,提高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教育水平,形成一支既懂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又懂文化产业品策划、管理和营销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的高校模式,充分利用各类相关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和创造型的专门人才,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院系或专业,以适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二是要积极引进开发策划与设计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出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才能,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是秦皇岛市社科联2012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秦皇岛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06042)的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9.1.20

{2}UNCIAD:Creative Economic Report 2010[]EB/OL], P.127,http://www.unctad.org/en/docs/ditctab20103_en.pdf

{3}韩小明.对于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6(6)

{4}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8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同时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4.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模式 篇四

10文化产业管理刘燕宁 36号

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理发的国家,美国坚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在行政体制上,它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府那样没有“文化部”。虽然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但是美国政府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与市场、社会运行模式培育出一个发达的文化产业集群。美国政府将文化艺术活动置于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中成长,实行“开放性”的市场模式。对于高雅的艺术、民族艺术和有形的文化遗产采取鼓励支持和保护政策。采用税务减免,对那些投资或捐赠文化产业发展的私人或企业,政府将减免部分税务。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多种民族的文化观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这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美国文化产业最早以国内需求为基础建立,而后美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高占有率,就美国的电影来说,生产量只占世界电影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世界的一半以上。

5.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篇五

近年来,文化创意园区这一载体在世界各地发展的有声有色。我们在考量与反思广州创意文化园区的同时,也应该让我们的目光跳出广州,用更宽阔的视野,抱着真诚学习的心态,去了解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模式以及他们的成功之道,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按园区形成方式和核心竞争力的划分,可以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和科技为核心的模式五种模式。

美国纽约SOHO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产业门类,也是全美出口份额最大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版权制度的保护。

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它曾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工厂,因有大量闲置房屋且租金极其低廉,被一些从欧洲移居纽约的艺术家看中,发展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园区发展,纽约市政府出台法规,规定非艺术家不得进驻。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如今,SOHO区成为一个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完善社区。由于商业化的侵蚀,苏荷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苏荷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断。自由的前卫艺术家已成为一代元老,新一代的艺术家认为苏荷“堕落”了,商业气氛已从根本上取代了艺术气氛。

纽约依靠自身的国内外地位和综合实力,很自然地成为人才高地,各类人才的大量汇聚又激发城市建构创意资本的能力,进而为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纽约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能够创造大量机会释放不同群体的创意,因而可以引致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并为其提供激发创意的永久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发展。纽约是著名的移民城市,自由、宽容、生活方式多元化,对艺术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艺术家在苏荷区集聚之后,这种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园区的创造活力,造就了如今时尚、个性、前卫,集艺术、时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创意产业园区苏荷。

苏荷区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创意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

英国伦敦西区: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 英国伦敦西区是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聚集了49家剧院,平均每晚约3万人前来观演,经济连锁效益显著。英国政府鼓励创新剧作向商业化发展,很多剧目往往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续演。有些经典剧目在一些固定剧院连演几十年,成为西区的经典和象征。

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仅2007年,伦敦西区就上演了268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作,共演出1.7万场次。中国舞台剧《功夫传奇》就曾在伦敦大剧院连演28场。开放创新的艺术思维使西区舞台上充满了话剧、歌剧、喜剧、悬念剧、音乐剧、舞台剧、芭蕾舞、现代舞等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各种形式与风格的表演。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艺术活力,才使得西区魅力经久不衰。

伦敦西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2007年西区演出各类剧目331部,吸引观众约1363万人次,创20多年来新高,比2006年增加10%约125万人次,全年票房收入高达约4.7亿英镑。在收益的背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伦敦发展机构(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剧院托拉斯(The Theatres Trust)等一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西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英国和加拿大的“一臂之距”(Arms’Length Principle)文化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所谓“一臂之距”模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其监管主要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

法国巴黎左岸艺术区:“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到过巴黎的人都说巴黎的世俗与文化是隔河相望的。缓缓前进塞纳河的两边,右边是银行家,左边是艺术家。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在左岸,一不留神你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的灯下,或靠在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旁。塞纳河左岸可以说是一处强力体现巴黎艺术生命,使巴黎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直至今日,它那辉煌的历史,艺术的声名仍然使它立于众多巴黎艺术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纳左岸还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左岸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如果说塞纳左岸的这片区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远保存着它的原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些历史遗迹,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来的是它无形的艺术声望。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美国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

好莱坞(Hollywood)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有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则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如今好莱坞也无形成了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随着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城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区,形成了发达的电影业产业链。随着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七大影业公司的相继落户,这些企业相互合作、紧密关联,相互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

这些核心企业资金雄厚、人才密集、经验丰富,而且品牌价值较高,它们主导着园区的发展方向。各个企业和机构配置合理、相互依赖,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优势,不仅增强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动力,也为企业创造和积累了内部资源。

创意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内容创意、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涉及若干服务商。今天好莱坞呈现出了这样一种局面: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企业为核心,信息咨询机构服务于内容创意,后期制作、设备供应商服务于加工生产,中介机构、经纪公司服务于市场营销,更有政府、行业协会、民间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必要的支持。

加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科技为核心的模式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位于加拿大西部,是北美通向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BC省的温哥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一直是北美影视拍摄和制作的重要基地,被列为北美三大影视制作中心之一(另两个中心分别是纽约和洛杉矶)。除传统的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外,BC省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动画及相关产业,目前其动画制作水平、规模及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已成为北美动画产业的中心。

2003年,BC省动画产业收入达6.68亿加元,省内共有12所动画电脑学校、6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初期,BC省动画产业只为美国提供代加工服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创作品越来越多,也因此分享到更丰厚的市场利润。园区另一种模式为本土制片,投资及制作的所有权均属BC本地动画公司所有,目前这块总收入占BC省游戏动画总收入75%。

文化创意企业看重所在区域重点大学的科研优势,首先在大学附近聚集,或与其合作孵化,依托那里的教授、专家、优秀学生等人才力量开始从事文化创意活动。在这些活动产生效益以后,大批类似或相关企业紧随其后进驻该地区,慢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正是BC省动画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初支撑点。

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溢出效应。在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使用了新技术后,其他企业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而快速掌握这种技术,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这种现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6.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篇六

在当今时代,只是经济初露端倪,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文化产业则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迅速调整文化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历史性课题。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我来说一下有关土楼的文化内涵。

当你参观土楼时,可以感觉到土楼以其坚固封闭,高大对称,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一、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 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第二、第三、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

第四、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

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的特点。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7.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篇七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明确提出的。1998年11月英国工党政府的创意产业工作组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 CITF) 在《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随后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 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 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刘友金等, 《2009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 根据这个定义, 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沿用了这个定义。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多亿美元, 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 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 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京统函[2006]183号) -北)

依据上述两种定义, 毋庸置疑, 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创造性为基础, 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 达到创造财富和继续创新的目的。

(一)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造”为基础。

创意产业是从创造者、设计者、策划者出发的理念, 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个人思维、技术和技能创造力和创新性。创意是产品的灵魂。脱离创造性的产业只能成为加工业、制造业。在文化创意领域里的创造性远远重于产品本身。

(二) 文化创意产业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

创意是指对传统的否定;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简而言之, 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史无前例的创造性成果成为创意。既然为独一无二就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否则容易被仿制和剽窃。创意只有嫁接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才能生长壮大。

(三)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造财富和持续创新为目的。

创造财富是经济社会产业的直接目的, 是验证创意产品市场成果与否的试剂。但文化创意的持续创新能力和财富成正比, 缺少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意会逐渐退出市场。

(四)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技术和经济三者的深度融合。

将文化创意转化为产业, 并最终要形成产业链, 最后打造成产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只有促成产业, 并形成健康良性的产业链, 才能支持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创意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可归为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或现代服务业范畴。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 高知识集聚

文化创意产品是在文化的基础上, 以创新理念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通信、现代传媒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为载体, 将人的知识、智慧和创意物化, 集聚高知识、智能化和创新性。例如:上海某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用新型绘画材料、专利配方、流程改进、技法改造等综合手段创造了新一代油画绘制技术, 主要从事于肖像油画和壁画的创作服务, 先后为诸多企业家、欧美出口单位绘制肖像, 并为上海佘山别墅、檀宫等知名别墅绘制壁画, 并与2008年5月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目前已通过该技术成功将油画产品远销至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

(二) 附加值提升

文化创意产品不属于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范畴, 它是在技术革新、设计研发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高端产品, 极具高附加值的特征。“卖脑子、卖设计、卖创意”将初级产品和半成品提到了核心价值的高度。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意、高科技和创新要素明显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 性价比高, 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的发展, 符合大众的消费趋势。

(三) 融合性增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 涉及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 不仅与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现代传媒、自动化技术而且与艺术、设计、创作等专业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发展十分迅速, 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新趋势、新起点。同时, 对于传统产业 (如陶瓷业、纺织业) 的升级换代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 消费群体增大

文化创意产业以一种新的角度诠释抽象的艺术和行为, 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欣赏标准, 与传统的制造业、技术信息业等其他行业相比, 文化创业产业更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如乐格网络游戏设计公司, 组建于2010年1月。公司致力于大型网页游戏引擎及MMORPG游戏开发, 中型网页游戏及SNS游戏开发, 小型FLASH游戏引擎及单机小游戏开发工作。乐格网络的首款社交游戏《开心派对》在日本MIXI发布《Happy Night Club》以及在泰国台湾发布《Lady GOGO》3个版本, 吸引了数百万玩家, 成为亚洲地区最受欢迎的音乐社交游戏之一。2011年五月, 完成第一轮融资, 借此大力投入Social Game的研发工作。至2010年起, 先后多次获得区、市、国家创新基金资助, 致力于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游戏开发商。

三、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多彩的发展空间。纵观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地, 多集中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或国际性大都市。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上海、北京、西安、广东、深圳等地蓬勃发展。作为最富有文化创意之源的高校依靠本地区发达的产业经济基础, 充分发挥自身多学科的优势, 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异军突出, 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 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在光、机、电、计算机和美术、影视等学科点的交叉和结合的基础上, 注重有应用前景或具有知识产权及创新价值的文化创意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产品。同时也成为师生们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及见习基地。通过搭建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提升专业水平, 降低制作成本, 提高参与承接重大工程的竞争能力。上海某高校成立大学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集成各学科优势成立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以多媒体展示技术、多媒体影视技术、多媒体传输技术、工程多媒体技术等的研发, 以及多媒体虚拟教育系统、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等应用为主要内容, 研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创意产品, 形成区域相关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也为多媒体产业化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资源。

(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游戏、动画、影视、虚拟现实、数字体验、多媒体及软件开发等领域。高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得到发挥, 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集群。基于高校基础的文化创意公司, 其中艺术支撑来源于影视、文学、数码艺术、美术、艺术研究等院系;而技术支撑来源于计算机、通信、机械、自动化等院系。

某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 创业者为高校研究生。公司主要从事产品创新、工业设计、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等领域。割草机器人、智能平衡车、水下机器人、球童机器人、独轮车等世界先进技术体现了创意设计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紧密结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受理发软件著作权、外观专利等多项;成功申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并多次在国际工业博览会、国际工业设计界等获大奖。

(三) 以技术转移为纽带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近些年, 高校教师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支持大学生创业, 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之路。以技术转移为纽带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既提升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技术支撑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例如, 某高校教师研究成功的纳米绝热材料技术, 通过支持自己的学生创办企业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此技术已应用于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 传统产业的提升

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 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 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次提升。传统产业升级不能盲目发展高新产业, 而是要从实际出发, 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更好发挥其比较优势。

四、推动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一) 要成立专门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

制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同时, 下设工作小组, 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推进工作。

(二)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让创意对接资本, 让资本寻找创意, 探索技术和创意的多种融合渠道, 走出一条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如: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表示, 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不仅可享受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政策优惠, 还将获得北京市政府每年5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和3年共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 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目前, 国内排名前10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深圳华侨城文化产业园、沈阳棋盘山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北京798文化产业园、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北京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园、韶关文化产业园、长沙文化产业园) 中没有以高校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于最富有创意源泉的大学生来说, 缺少校内文化创意实施于对接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亦可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为大学生们的创意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四) 优化孵化环境, 支持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资金和提供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 如:建立创业导师辅导制;免费提供财务中介体系;免费办理各项工商、税务等手续;提供法律咨询、专利申报、技术成果推广、技术评估等服务, 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

(五)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拓展融资途径。

针对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长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融资问题, 应拓展投融资渠道, 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通过与银行、投资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合作, 组织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培训和资金对接服务;开展股权转让、重组、股份制改造等评价服务;尽力为科技型创业企业解决最为需要的资金瓶颈问题。如:1、建立投融资多渠道和多模式;2、组建投融资服务专职人员;3、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

(六) 建立知识产权转移机制, 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创新。

通过出台相关的股权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产业化。同时鼓励大学生企业进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 引导实现科技创新与资金有效结合, 促进大学生文化创意企业能够存活并健康发展。

目前, 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 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环境上都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与国际比较,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还存在的明显的滞后和不足。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 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更多的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种新型服务业, 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它以创造性为基础, 以运用知识产权为途径, 达到创造财富和继续创新的目的, 具有高知识集聚、附加值提升、融合性增强和消费群体不断增大的特点。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 加强高校文化创意平台和环境的建设, 促进组织管理、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制度完善,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谢耕耘, 寻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J], 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1 (2) 。

[2]陈列, 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闸北科技, 2011 (3) 。

[3]张振鹏,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研究问题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6) 。

[4]朱光好, 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途径[J], 产业经济, 2011 (4) 。

8.南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刍议 篇八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南岳衡山;文化多元

纵观古今名岳,佛道儒三家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交融能够独集于一地者,非南岳莫属。而此特点也应运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和谐”“中庸”的思想纲领。随着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南岳的旅游资源,找准其文化定位,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必须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底蕴,只有找到其独一无二的文化个性,才能提升其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旅游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一、南岳多元文化的特点解读

文化多元,犹如百花盛开,各展其姿。秀山南岳不仅有佛、道、儒教共生共荣的宗教文化奇观,更有书院文化点缀其间,是南岳旅游多元文化更显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 佛教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之核。佛教在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衡山,其在南岳奠基者是慧思大师,他在南岳弘法十年期间不断创新理论,成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三祖,宗派的创立,标志佛教开始中国化,唐朝是南岳宗教发展的鼎盛期,唐禅宗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开创南禅后,其弟子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及其再传弟子石头希迁,均以南岳为中心,大力弘扬、传法,成为著名的禅宗南岳、青原两大系。南岳有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的美誉,五叶正脉源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南岳,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最盛,当时佛教界盛传“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说,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南岳佛教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直至今天,仍然香火鼎盛,人才辈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均被国务院公布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主要佛寺还有铁佛寺、高台寺、广济寺、方广寺、湘南寺等,这些佛寺文化内涵深厚,宗教活动不断,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可以说,佛教文化是南岳成就名山的基础和核心。

(二)道教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之气。南岳道教文化比佛教兴起更早,被称之为道教洞天福地。东汉时五斗米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来祝融峰拜谒道家第二十二福地光天观和二十四福地青玉坛,之后著名的道教人物有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尊称南岳魏夫人)。她撰写了《上清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理、教旨,成为道教上清派的理论基础,被上清派尊称为开派祖师。南岳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建筑、习俗、典籍,成为南岳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南岳道教宫、观及地址有:玄都观(现为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地)、黄庭观、朱陵宫、九仙观、南岳大庙东八观等。南岳也是道教养生保健之地,道教养生之术中的外丹、内丹、吐纳、服气等,对于当今追崇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书院文化是南岳旅游文化中之象。衡湘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书院众多。曾国藩在《重修文定书院记》中说:“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南岳衡山先后有岳麓、石鼓、城南、文定、邺候、集贤等几十所书院;众多的书院形成了活跃、畅达的书院文化,既而南岳衡山名山文化更显得厚重、多彩多姿。

当然,南岳的抗战文化也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意蕴。充分挖掘南岳忠烈祠的抗战文化价值,结合衡阳保卫战等抗战历史的探讨,也可以作为一种附加于名山的文化特色。进一步辐射抗战在衡阳乃至在湖南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

二、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南岳旅游产业定位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南岳旅游文化发展的实际,将南岳旅游业细分为神庙朝拜产业、南岳“寿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业及其他旅游业,似为恰切。

(一)南岳神庙朝拜文化产业。南岳历史悠久,作为中华五岳之一已深深地根植于民众之心。“南岳圣帝”在民间的名望很高,信徒很广。神庙朝拜作为目前南岳旅游的主体,对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龙头作用。香客主要来自本省邵阳的武冈、隆回、洞口,娄底的双峰、涟源,郴州的安仁,外省江西的萍乡也占一定比重。香客以求神许愿为目的,人数多,以农民为主,来岳的动机是排忧解惑,问神祈福,并具有某种自发性特点。

(二)南岳“寿文化”产业。寿岳之美名。人们常用“寿比南山”祝福长辈。“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南岳就享有“主寿之山”、“中华寿岳”的美誉。“祈福上名山,求寿到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南岳名山主寿”。 祈福长寿是我国先辈留下的传统民俗,也是人类长期孜孜以求的生存目标,这种原始的欲望融合于名山旅游中,“抚万寿宝鼎,求长寿秘诀”已成为当今中外游客的共同心愿。南岳政府借助寿文化节这样极具传承性大型活动载体,传扬了“中华寿岳”千古名山的形象,已得到中外游客的认同。南岳衡山以寿命名的道路、寺庙有:延寿路、寿涧桥、万寿宫、延寿亭、百寿亭、万寿广场、万寿大鼎、中华寿坛公园等。

(三)南岳观光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业又可分为宗教观光、生态观光和活动观光等类型。宗教观光主要观赏南岳寺庙道观等宗教景观和宗教朝圣祭祀活动场景;生态观光以观赏或考察南岳自然生态景观为目的,主要是赏雪、避暑、秋观日出等;活动类观光多与某些大型文体活动有关,如近年开展的高空走钢丝、山地车越野赛吸收了大批这类游客。观光游客成份以城镇居民为主,消费能力较香客高。除此之外,南岳还存在极少部分的科考实习、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旅游活动。

三、南岳旅游文化开发策略探讨

综合南岳多元文化特点,在南岳旅游文化开发策略上,建议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探讨。

(一) 以神庙朝拜为主体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应继续重视神庙朝拜旅游的基础地位,并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南岳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多种宗教与文化共存一山,甚至共享一庙,这是一种在我国仍至世界也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其对省内、江西、两广、港澳台等省市(区)和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为主的东南亚宗教信徒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以宗教文化为主体,深度挖掘历史抗战、寿岳、民俗、湖湘、儒家和古镇等文化遗产,并物化为可供游览者鉴赏的旅游吸引物和相应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性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是完全可能的。

(二)以观光旅游为基础提升旅游产业价值。南岳以“秀”著称,其地形、气候、生物、土壤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景观颇具特色,加上其地处省内和琼粤港澳等城镇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交汇地带的有利区位,发展自然生态型观光、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旅游条件十分优越。如能围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优势,衡山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的集中地,将会形成南岳衡山旅游产业新的生长点。

(三)以“寿文化”为特色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自古以来,南岳衡山就享有“主寿之山”、“中华寿岳”之美誉;“祈福上名山,求寿到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南岳名山主寿”。祈福长寿是我国先辈留下的传统民俗,也是人类长期孜孜以求的生存目标,这种原始的欲望融合于南岳衡山名山文化旅游中,“抚万寿宝鼎,求长寿秘诀”已成为中外游客的共同心愿。基于此,进一步挖掘南岳寿文华内涵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健康长寿是当今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最高理想。顺应这一现实需要,充分彰显南岳“寿岳”文化特色,让游客感受其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与和睦祥瑞的精神,体验“珍爱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享受,获得心灵的洗礼与净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长寿的目的。

四、结语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带动是南岳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传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接近瓶颈,而随着网络这一新媒体的甚嚣尘上,文化产业的课题得到了新的诠释。南岳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彰显优势。对南岳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已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南岳属复合性旅游胜地,其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开发的多样性,因此,通过不断整合各种文化元素,将神庙崇拜产业、寿文华产业与观光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力争实现南岳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优化,南岳将更加焕发青春,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 南岳旅游区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南岳旅游区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报告[R].2001.

[2] 南岳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南岳区志[M].岳麓书社,2000.

上一篇:优秀带头人颁奖词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