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精选8篇)
1.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一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决定开展20xx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争创中国质量奖”目标要求,以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履行质量管理责任为主线,聚焦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建立水利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二、主要任务
针对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要参建单位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点排查整治。
(一)项目法人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法人履职能力不足,施工图审查、设计变更管理、质量检测、质量验收评定等不规范问题。
(二)勘察、设计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不落实,未参与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等问题。
(三)施工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长期不在工地现场,质量验收评定规定规范执行不严格,工程资料不及时、不真实等问题。
(四)监理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总监理工程师长期不在工地现场,未按规定审核专项施工方案,未按照规范开展平行检验等问题。
(五)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
重点排查整治使用不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存在的质量问题等。根据工作计划,委托质量检测单位对钢筋母材及接头、止水母材及接头、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回填土压实度等主要原材料和工程关键部位进行飞检。
各市、县水利(水务)局及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所使用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飞检。
三、组织形式和排查范围
(一)组织形式
省水利厅负责全省专项行动的统一组织,由水利工程建设处(以下简称建设处)牵头,农村水利水电处(以下简称农水处)、监督处、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基建局)分工协作,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以下简称质监站)承担具体工作。
(二)排查范围
省水利厅结合质量工作考核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见附件1)开展排查整治全覆盖,并视情对各市、县水利(水务)局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5-6月份、10-11月份由质监站牵头组织对全省主要支流、易涝区排涝泵站、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新建小水库等重点工程开展排查整治,原则上每个市不少于2个工程,质量飞检工作同步进行。
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建设管理的在建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排查整治。
各市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排查整治,排查整治项目不少于在建项目的50%;各县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排查整治全覆盖。
四、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20xx年3月)
省水利厅印发实施方案,各市水利(水务)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全面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20xx年4月-11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在建项目开展排查整治工作,按照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问题清单(见附件3)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要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做到问题发现一个、入账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实现闭环管理。
(三)总结提升(20xx年12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对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进行系统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研究提出防范问题发生的工作对策,制定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于20xx年12月10日前向省水利厅报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见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做好工作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专项行动结束后,省水利厅将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并将专项行动工作成效纳入20xx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评分体系。
(二)聚焦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要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并举一反三,深入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激励约束措施。
(三)加强防护,科学安排实施
在组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中,科学实施,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
各市水利(水务)局和有关单位配合做好省级组织的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和质量飞检相关工作,分别于20xx年3月25日将配合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的联系部门及联系人、12月10日前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报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电子版和纸质扫描件)。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2.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二
在日常生活中,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建设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进行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调整。实际上, 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应用材料还是相关人员的自身操作模式, 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就要做好水利工程中的各个细节, 实现其质量体系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1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分析
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应用建设, 它关乎国家的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及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在水利工程的应用过程中, 要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 展开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的应用, 这是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重点工作。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以保证一些不必要措施的避免, 稳定水利工作的流程。这要求我们就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 展开深化了解。从水利工程本身的建设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需要多工种进行全面的协调施工、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就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意义而言, 水利工程作为维护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基础性工程, 对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工程施工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 工程建设周期的影响因素多。就投入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施工的因素
除了上文的几个因素,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环节。比如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工作环节, 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机械的应用等, 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模式的应用, 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 影响巨大,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工程设计人员自身设计技能的提升,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设计理念的明确, 有利于相关人员实现对工程施工情况的深入了解, 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工, 受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经验方面的限制, 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而管理工作人员能否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人的因素自始至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获得良好的质量, 必须要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展开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应用到各种材料。因此实现各个施工程序的材料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工程项目开发部门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管理应用, 导致了不合理材料的大量投入, 从而引起后期质量的质变, 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视, 如果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水利工程也不会得到有效开展。做好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对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以及确保工程施工建设进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设备与施工工具的采购控制、使用控制以及养护控制, 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机械设备的使用控制, 要严格的规范机械设备造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实施人机固定制度。机械设备的维护控制, 报确保设备维护工作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通过对方法控制体系的应用, 可以实现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所谓的方法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分别是施工技术模式、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及其施工工艺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影响施工工作正常进展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只有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才能保证施工各个程序的协调。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措施的优化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辩证的分析,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实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全方面的、多层次的控制体系的应用。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实现工地准备工作体系的健全。比如进行一系列的勘测材料的应用, 确保对工地附近环境的深入分析。在勘测工作过程中, 需要针对一系列的设计环节展开优化, 确保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的有效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针对工程的需要, 展开相关设计工作的优化, 确保其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目前来说, 由于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偏重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模式及其质量模式的应用。而对投资起决定性作用的设计阶段却不太重视, 以至于“三超”现象频繁出现, 却没有对设计单位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最终以名正言顺的“调整概算”来了结, 这样对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是不公正的, 也诱导了许多钓鱼工程上马,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大型的水利工程, 最好实行设计监理, 以通过控制设计质量, 真正做到节省投资。做好基础工程的施工。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 要视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类型、级别、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而定。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针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展开分析, 保证土石坝施工方案及其土石方工程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填筑环节、运输环节及其开挖环节的协调。在土石坝的建设过程中, 要确保其挡水建筑物的有效建设, 实现其稳定性、不透水性的提升, 解决其沉陷过程中的各个问题。针对填筑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混凝土坝施工环节及其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环节的优化,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效益的提升, 这对水工混凝土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上述环节的稳定开展, 要针对施工工艺的相关问题展开解决, 实现建筑物整体性的建设, 保证混凝土自身密实度的提升。质量竣工验收, 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做到以下几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4 结束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保证水利工作的稳定运行, 实现其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
3.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提升途径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施工管理,注重施工质量控制,不断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和管理制度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仍然存在着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不注重管理制度完善和执行,致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质量控制和管理,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常出现偷工减料、不佩戴安全帽等情况,给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施工造成极大影响。
(二)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部分施工人对企业制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视而不见,不注重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检测,导致大量原材料浪费、施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出现,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增加。
(三)施工设备问题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相关的施工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忽略机械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和保养,不注重配套設施的完善,导致机械设备过度耗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严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使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得不到有效落实,建筑工程管理经常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致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下降,返工情况经常发生,严重浪费施工材料。与此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导致权责不明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的途径
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提升提升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方面
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人生,转变管理理念,是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注重吸收和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员工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将现代管理理念与实际建筑工程管理相结合,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管理模式方面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筑工程管理面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必须注重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将国外科学、成功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将工程管理和施工作业分开,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三)管理机制方面
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企业资源得带合理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创新。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和考核标准,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给建筑工程管理创提供有力支持。另外,注重监督机制的健全,加强施工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得到真正有效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提升
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审核施工合同,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报告、技术文件、施工材料报表等的完整。施工期间的技术文件、开工报告和施工设计等,都需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整理,对施工变更产生的图纸、施工设计等进行检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检查施工工序,做好各施工阶段质量检查的工作安排,健全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制度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目标,为施工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首先,项目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相关技术进行交底,通过书面和现场施工两种形式,以为施工技术的具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测,注重各个施工细节,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监督施工进度,消除施工过程的质量隐患,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加强施工工序和工序交接的检查,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做好检测记录,根据质量评估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通过实际的检测数据来判断施工质量,避免返工情况出现。最后,对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预算,加强施工工序、施工变更的控制,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三)施工完成时的质量控制提升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时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收集相关竣工资料,对设备、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进行整理,以为竣工阶段的质量检测提供可参考依据。同时,组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检验,由各单位的负责人参与验收,通过将质量检验标准和实际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比较多,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直接联系,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转变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注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门窗,2014,08:113.
[2]孔志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32.
[3]何志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4,11:299.
[4]黄玉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4,16:278.
4.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篇四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贯彻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县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主题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整体谋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太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教学中心的“仁恕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必须始终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领导、教师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和提高质量上来。
——坚持以人为本的“仁恕师生观”。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的“仁恕教学观”。教学质量的提高,出路在改革和创新。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和教师大胆探索和试验,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增添动力。
——坚持科学规范的“仁恕管理观”。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要坚持“以人本管理为内涵,以制度管理为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根本”的基本思路,把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落到实处。
二、愿景描绘
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的开展,让太和教育人能牢固树立一个中心,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六个管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加强毕业班管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提升毕业班成绩、提升学校品味。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教学、教研,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合力,促进太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程项目内容
(一)抓常规,促规范
1、在教师管理中加强常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增强师德修养、规范意识。课程标准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常规是教学领域的“法律”,是教学工作的准绳,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保障,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各校要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的规定,要根据省、市、县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重新修订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细化各个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的基本要求,加强基本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的检查与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2、在学生管理中落实常规。学生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总结经验,把成型的学生管理经验整理成常规,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要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管理上下功夫,防止恶性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3、在教研管理中促进常规。学科教研机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要合理设置学科教研组,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责,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学习常规、落实常规要成为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所有教研活动不能突破的底线。切实增强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规范规则意识。
4、在教育督导中保障常规。要把落实常规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校内督导制度,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工作指导和整改提高。
(二)抓课堂,促改革
课堂始终是提升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阵地,切不可大意。要立足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2013年以来,我县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应有的成效,更新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课改和质量从来就不矛盾,课改的目的就是为提高质量,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加强。另外,我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前和课后。课前,要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课后,要关注教师的辅导情况,要让课堂有“外延”。指挥部将结合教研室对各单位的高效课堂建设进行专项督察评比。
1、提炼总结,形成特色。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疏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并进行反思提炼,提炼出有理论依据的模式,理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价值取向。形成相对稳定的、目标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和基本模式。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深化改革研究、不断修正不足,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2、建立课堂教学诊断改进系统 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听评课,更多的是评价,而对其最终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学的改进,关注的不够。一是建立适应诊断改进需求的听评课的实践流程。要从问题的定性到科学的归因,再到解决的策略,形成一套环环相扣而又行之有效的实践流程。发现问题。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抓住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诊断原因。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之所以出现问题的原因。实践改进。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拿出解决修正问题的策略办法。二是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定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教师的自我诊断行为,学校组织相应活动,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主发展力。
(三)抓教研,促成长
传统的提高质量的做法一言以蔽之,时间加汗水铸就分数,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牺牲了教师的自由和健康。所以一定要转到通过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来实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软着陆。各单位要引领广大教师深化教材研究,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始终把研修教材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研究课程标准。要把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年级的标准、学期的标准、单元的标准、每一节课的标准。二是突出研究“知识与技能”的内涵。总结提炼每一个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主干,每一位教师要对本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逐渐上升到对本学科教材知识在全部学科教材知识中的地位和对学生培养中作用的把握。三是研究教材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内化到课程之中,不贴标签,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校本培训管理,通过读书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领我们的教师享受教学的幸福,这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四)抓监控,重评价
考试是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找差补缺,才能发现问题。所以,要提升质量,还是要依托考试。但我们要扬其长,要改变传统的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师生的方式,要多几把尺子量师生。各单位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考试管理,要注重考试的试题质量,要注重考试组织的规范程度,要把握考试阅卷的科学程度,要注重考试评价的合理运用,要开好考试分析会,要狠抓考风建设等。指挥部将把中小学毕业班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启动全县范围内的毕业班统一质量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作为质量提升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指挥部会逐步健全“质量检测、分析反馈、行为改进”的监控流程。一是要完善教学质量抽测制度。灵活运用择科监控、专项监控等多种监控形式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处理检测所得信息,提高分析诊断的水平和质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现有效的行为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在教学质量抽样检测活动中,位居后三名的学校,指挥部将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三是要落实三个层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学校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要向校长和全体教师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全校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开好一次质量分析会;指挥部要向教育局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开好质量分析会。四是实行校长教学质量述职制度,学年末,校长要向指挥部汇报学校教学质量工作情况。
(五)搭平台,树榜样
1、开展教学常规“星级学校”评选活动。研究制定“太和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星级学校评估细则”,采取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授予相应等级,对达到相应等级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相应等级的要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通过开展教学常规的“星级学校”评选活动,逐步建立集检查、指导和激励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
2、开展“学科首席教师”评选活动。各单位要结合人才工程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在学校中开展“学科首席教师”评选,在同学科任课教师中,每学科评出不超过2人的“学科首席教师”,并给予“学科首席教师”相应的资金奖励。今后各单位推荐参加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在“学科首席教师”中产生。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单位要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要认真传达县教育局制定的质量提升工程方案精神,要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方案的基本要求。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分解任务、分工负责。校长要面向全校教师做动员。确保全体教师人人明确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参与,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建立齐抓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指挥部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制定政策,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指挥部将经常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制订工作方案,修订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通过听课调研、学科教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途径,对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各单位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校长要强化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建立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一把手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一起在实践中研究的制度,校长、副校长要完成每学期听课任务,并要在提高听评课质量上下功夫,听课要评课,评课要解决问题,要使教师有提高。要统筹安排学校工作,尽可能地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辅导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研修、教育科研等工作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引领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的氛围,人人都做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在实践中研究,通过研究改进实践;营造开放的教学研究环境,让教师在乐学、乐研、乐教中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经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上水平,使广大教师师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依法从教意识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更加自觉和得心应手。一是切实抓好师德规范教育。指挥部将开展必要的学习教育活动,用法规、用典型教育广大教师文明从教、廉洁从教。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认真落实省教育厅教师培训规划项目,选好人员、抓好管理、保证实效。开展好自主培训工作。指挥部将开展以“送教下乡”、“案例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培训。三是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最了解教师实际,最了解教师需求。“校本培训”要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培训形式、落实培训时间,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实施步骤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9月——10月)
1、各学校、相关科室结合实际,制定《太和县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15年10月16日前报教育局“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召开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活动,为太和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3、采取召开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围绕活动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把思想统一到促进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1、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要求广大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要认真查摆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
2、在制定听课次数的标准上要务实,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数量,在评课上杜绝走过场;各校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每一位教师务必要上过关课、达标课、提高课,要制定好相关的配套举措。
3、查摆课堂教学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切实扭转“少、慢、差、费”的课堂现状,做好教研成果的展评与推介。
4、切实做实校内各年级、各学科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问题,谋策略。加强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师德师风、工作态度、教学实绩等方面的考核,真正把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5、完善区域协作教研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或骨干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实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实现校际联动,以强校带弱校,整体提升教学和教研水平。
6、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22工程”,将全县中小学教师分为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队伍分别培养,每支队伍又从低到高各分为骨干、学科两个层级不断推进,计划到“十三五”末,打造一支2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把有发展前途和上进心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全部纳入了不同梯队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师资队伍建设连续性不强、教师自主发展层级目标模糊的现状。
7、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构建高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把中考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抓好毕业班教师与学生管理,提升毕业班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指导水平,提升毕业班整体素质,推进2016年我县中考整体水平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6月)
1、各校认真做好质量提升工程的分析报告及工作总结,内容要充实,有经验,有困惑,有设想。
2、指挥部对各校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教学质量进行随机检测,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进行测试。
3、开展质量提升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召开全县质量提升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
5.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五
一、背景分析
教师队伍方面。李官寨小学目前有教师共41人,其中教龄5年以下教师21人,教龄6-15年教师共11人,教龄15年以上教师9人,总体来看,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年轻教师占大部分,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但教学经验严重缺乏,教学行为亟待规范培训,一时难挑起学校教学改革和科研先锋的重任。
2、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目前这部分教师中缺乏青年教师应有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很难找出有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和教学质量把关人。
教学制度方面。学校遵循传统的教务管理方法,没有明确的课堂教学要求指向,目前是自行备课、定期上公开课、科组评课、检查作业的传统做法。出现备课照搬现成教案,公开课草草应付,作业质量要求不高等乱象。这种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务必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学制度改革。从教学实施制度到教学评价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教学方式方面。学校极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课堂考核制度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引领,特别是因近年来教师队伍变换频繁,我校没有开展系统的教师培训,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题海战术”、“作业轰炸”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负担重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必须通过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教学改革来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符合新课程标准教育方式的教师队伍。而在这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对教师的有效培训。
二、总体目标
1、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按照有为就有位的原则,搭建平台,让教师展示自我,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促其尽快成长。通过教学比评、民主推优等途径,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学校各科组的学科带头人。一年内强力打造市级名优教师三名,教龄8
年左右的教师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2、建立科学的教学制度。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建立一套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用“以生为本”的准则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确立集体备课制度,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符合李官寨小学实际的评课标准,采用“小循环”模式的听课、评课制度。
3、打造科组建设特色。充分调动各科组主观能动性,根据科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出发点,确立语文主抓“读写”;数学主抓“计算”;英语主抓“听说”;体育主抓“篮球”;音乐主抓“合唱”;舞蹈主抓“健美操”;美术主抓“书画”的科组特色建设。
4、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核心在于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成效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学习潜力,具有乐学、善学、好学的精气神。按照“高质量培训,高要求考核”的原则,通过“扎根于校本培训,借助于名家指导”的方式,扎扎实实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从师风师德、教学基本功、教学理念、教学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坚持培训与考核相结合,通过评比考核激发教师自我学习力,树立教学相长的意识,以提高科研能力,走创新型、科研型教师的道路,从而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了加强管理,确保“质量提升年”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作为主抓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负责制定并实施抓教学质量的方案与举措,少先队辅导员和政教处负责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科研处具体负责本校教科研工作。校委会成员包年级,要求做到责任到人,通力合作,努力开创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转变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校教职工都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想,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体教师要能“坐下来,沉下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质量”,各位教师要自定成绩目标,增强竞争意识,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教
学成绩,全校教职工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中心,上下齐动,协同作战,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过程,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力度
教育教学过程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常规,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努力优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务实,各校教育教学责任人要履行好职责,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成效。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务处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面督查,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认真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日检查、周公布、月汇总、学期末考核制度,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求教师提前一分钟候课。在检查过程中,不仅仅只查“做了没有”,主要查教师常规“做得怎样”,重点是看教学常规完成质量。于此同时,要做好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重视班级学科成绩的提高率。同时,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评价意见,将意见整理成条,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上练习、课下作业和阶段性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反复强化训练,狠抓落实,直至学生养成习惯。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听课、评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要经常深入到课堂,了解教师的平时教学情况,及时评课,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针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1、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练习和作业设计。
2、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在“正、活、优、清、精、显”上下功夫,即:传授知识正确,选择教法和学法灵活,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清晰,课堂活动设计精妙,教学效果明显。努力改变我们惯用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形式获取知识。
3、把补困加在课后。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要求教师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作业分层布置;(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校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力度。随堂巡视和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了解、关注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教案、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扬长避短;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3、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训练抓起,抓纪律,抓常规,抓行为。全体教师都能以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针,从文明礼仪、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入手进行养成教育,并以思品课、班队课及综合实践课为主渠道,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
4、不断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与研究。为了促使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鼓励并要求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扎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1)开展“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教研室、各校教务处要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赛教活动,通过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使其尽早成为教学骨干。
(2)开展“推门听课”、“诊断听课”活动。教研室将结合各学校组织对部分中、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跟踪听课,对所听的课作好记录,有针对性的交换意见,摸清课堂教学情况,做好指导工作。
(3)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安排镇级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必需承担对本校年轻教师的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帮扶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师徒间要互相多听课、多探讨,以求共同提高。
(5)利用联校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共享网络资源。
(六)强化常规检查,增强工作实效
以教学常规管理检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学校要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单元达标质量分析、课后辅导、教改教研等工作进行检查,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通过检查促落实,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保障措施:
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评办法,以积分形式进行量化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成效差、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
2、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区教研室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李官寨小学
6.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强化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和品牌引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创新监管理念与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市餐饮业更好更快发展,使餐饮消费更安全、更健康,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共治共建共享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出台《嘉峪关市“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专项规划》,并申请纳入嘉峪关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
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持续扩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
实施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提升行动,落实应用电子追溯监管系统和进货查验义务;
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运用“以网治网”手段,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管;
规范处置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建成餐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集中收集处置体系,餐饮服务单位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进入集中收集处理体系;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率、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和应公开的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源头管控,保障餐饮食品安全
1.提升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水平。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业源头污染治理,建立完善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等监管机制,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规模化种植养殖,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有关规定,种植、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行为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的食用农产品,逐步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预冷、贮运等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等食用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和风险监测。(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2.提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管理,实施“透明车间”、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风险清单和企业风险清单,强化风险管理。持续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治理行动,降低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发生率,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食用农产品入市监管,严格准入标准,以高风险品种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度,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加强“放心粮油”供应网络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局、市粮食局)
4.提升大中型商超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行“阳光仓储”,开展大中型商超放心肉菜质量安全公开评价,推行农超对接、厂超挂钩,推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实施放心肉菜、品牌食品信息公示制度。全面推动大中型商超食品现场制售场所硬件改造,规范制售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5.提升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实施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许可,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查力度。强化“食品级”标识管理,规范产品标识及使用说明。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为,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全项目的检查,定期公布集中消毒单位名单,提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安全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
(二)坚持规范管理,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
1.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规范餐饮企业用人行为,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餐饮企业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支付劳动者报酬。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建立健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餐饮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不少于40学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设施设备配备管理。餐饮服务提供者要配备与餐饮服务相适应的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定期校验保温、冷藏、冷冻、消毒设施设备,确保运转正常。贮存、包装食品的容器应当清洁无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严把餐饮原辅料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加强原辅料质量控制,确保原辅料来源可靠安全。严格落实餐饮服务单位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重点加强米面油、肉类和水产品的采购管理,确保购进原料的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处理过期和腐败变质食品及原料。(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4.规范餐饮加工制作。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建立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实施“明厨亮灶”,公开展示食品制作加工过程。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加工用具、容器明显区分,实施色标管理,防止交叉污染。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要及时检查,熟制食品要烧熟煮透,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符合要求。(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5.规范餐饮具洗消保洁。餐饮服务提供者对餐饮具自行清洗消毒的,要配备洗消保洁设施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的洗涤剂和消毒剂,餐饮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不能自行清洗消毒的,应当使用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清洗消毒后的餐具、饮具;
进一步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洗消保洁管理,确保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卫生、安全的集中消毒餐饮具。(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
6.强化环境卫生控制要求。保持加工操作区、就餐区、卫生间等区域的清洁卫生。加工操作区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平整、无破损、无污垢,容器、工用具等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就餐区要保持地面整洁、桌面清洁、通风良好。后厨餐厨废弃物盛装容器必须加盖并按要求放置。卫生间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且要建立定期清洁制度,并做好记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蝇、防虫和防鼠工作,定期清洗消毒空调通风系统,不断规范经营场所卫生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三)坚持综合施治,提高餐饮食品监管效能
1.加强餐饮监管能力建设。出台印发《嘉峪关市“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专项规划》,并申请增纳入嘉峪关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
落实“四有两责”,各级监管队伍的办公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设施配备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充实基层餐饮服务监管力量,推进基层监管队伍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增加经费投入。制定统一规范的监督检查程序,实现现场文书电子化和便捷化。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强化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坚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基础上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全覆盖。重点加大对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米面油、肉类、水产品、调味料、餐饮具和自制饮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及饮用水、进口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和抽检结果。依法对不合格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开展核查处置。(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
3.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管。运用“以网治网”手段,严格落实网络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的管理责任,确保有专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具备实体经营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登记证),保证公示菜品和信息真实、加工菜品规范安全、食品容器和餐具清洁无毒、配送过程食物不被污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第三方平台未履行相关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处罚并及时移送通信管理部门处理,促进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和网上监测,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通信运营公司)
4.严厉打击餐饮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无证餐饮和户外餐饮摊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使用来源不明食品原料、未经检验检疫或死因不明肉类及其制品及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掺杂使假、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制售“地沟油”等违法行为;
主动排查、定期研判、及时处置本地出现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业共性隐患问题,餐饮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罂粟壳等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九类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建立联动联查、行刑衔接工作机制;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5.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重点内容,持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建设部门要加强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民政部门要将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列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含托幼机构)、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营养健康指导及食源性疾病的管理。旅游部门要积极争取将餐饮质量安全纳入星级酒店、星级旅游景区和美食街(城)评定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景区食品安全水平。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部门要强化对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营中餐饮环节的日常管理,做到餐饮质量安全与运营安全同检查、同考核。各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实际,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火车站、嘉峪关机场公司、三区)
(四)坚持示范引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1.开展量化分级提档升级行动。通过严格许可把关、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手段,结合“明厨亮灶”建设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全市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水平。发挥市场作用,提升人民群众对量化分级管理的认可度,引导各类餐饮服务单位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水平,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
2.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行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可采用开放、透明、视频等方式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公开加工制作过程,公示食品原料信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诚信经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公信力。将“互联网+食品安全”理念植入“明厨亮灶”工程,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行动。鼓励中小学食堂、养老院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餐饮服务提供者将视频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
3.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行动。深入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和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局、市教育局)
4.开展小餐饮规范提升行动。落实《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严格标准程序,全面开展小餐饮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小餐饮监管覆盖面。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经营条件,通过合理规划、选址建设、选户入驻、规范提升,建设一批小餐饮规范化市场(街、广场),鼓励和引导小餐饮进场入市集中经营。鼓励小餐饮市场(街、广场)的开办方对大宗食品原料采购、清洗消毒、人员健康等实行统一管理。(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五)坚持改革创新,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
1.提升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信息化、科学化管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支持餐饮服务提供者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和统一配送。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设冷链配送系统,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的配送模式,提高配送食材的防腐保鲜水平。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2.促进餐饮业供给结构调整。结合城市改造、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居民社区、办公聚集区、商业集中圈、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点)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的餐饮网点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早餐、快餐、团餐和网络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形式,扶持和引导高端餐饮服务企业提供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形成优质、便捷、经济的餐饮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商务局)
3.大力培养餐饮服务人才。实施餐饮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建设及培养计划,推进餐饮服务各类人才的系统培训。强化对餐饮从业人员尤其是厨师的培训和管理,将餐饮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纳入餐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类人才的职业技能竞赛。鼓励推行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商务局)
4.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围绕提升餐饮质量安全和信誉,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大力推广名店、名厨、名菜,积极培育地方餐饮品牌,宣传品牌文化,树立品牌形象,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护和传承餐饮老字号。加强中外餐饮文化交流,鼓励特色餐饮“走出去”,提升嘉峪关饮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5.促进餐饮集约化经营。加强规划引导,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实施“农餐对接”,利用“农户+基地+餐饮单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经营模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林局)
四、时间安排
(一)部署宣传阶段(2018年5月1日前)
由各相关单位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上报时间节点为2018年4月20日前),明确落实工作任务的总体安排部署时间节点,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就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和餐饮业质量安全工程在新闻媒体、在各行各业进行同步宣传、广泛报道。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各部门要在2018年6月10日前完成各自工作任务,6月中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并通报问题,确保上半年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
(二)规范提升阶段(2020年12月1日前)
以本实施方案为基础,各相关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计划,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和餐饮业质量安全工程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按行业、类别有计划、有步骤的分别进行规范、推进、提升,并指导跟踪落实整改,每半年开展一次本部门知晓率、支持率调查,每年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并随工作总结一起上报,按照责任分工和以下时间节点完成各自主要工作任务。
1.2018年6月底前,要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出台印发《嘉峪关市“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专项规划》,并申请增纳入嘉峪关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发改委)
(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规模的30%以上。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店标准化经营达到60%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3)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强化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实施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到90%以上;
学校(含托幼机构)、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点)等重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比例达到60%以上;
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0%应用电子追溯监管系统,其他经营者100%落实进货查验义务和索取“电子一票通”台账;
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以下简称“三小”)登记备案率和监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10家,示范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6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家(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建成4条以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
餐饮服务经营者持证率、公示率达到100%。依法应查办的餐饮服务违法案件查办率、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和应公开的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全市餐饮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4)团体消费单位肉类、蔬菜等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50%并稳定运行;
每年开展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奶等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抽检,每个品种抽样不少于20个;
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全面开展上下游溯源追查、处置。(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局)
(5)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做到集中收集处理,并定期向社会公示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置量。(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2.2018年12月底前,要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持续扩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规模的35%以上;
建设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店标准化经营达到70%以上;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5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2)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开展餐饮环节九类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专项治理;
餐饮单位“一户一档”建档率、食品风险等级划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到92%以上;
重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比例达到65%以上;
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以下简称“三小”)登记备案率和监管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达到11家,示范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达到7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达到2家(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建成5条以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
对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做到100%建档,开展监督检查;
全市餐饮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支持冷链物流食品行业发展;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预冷、贮运及食品相关产业冷链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市农林局、市市场监管局、三区)
(4)制定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文件,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摸清土壤污染分布和面积。(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林局、三区)
(5)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为,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全项目的检查,定期公布集中消毒单位名单。(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6)各级监管队伍的办公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设施配备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配套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编办、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局、市粮食局)
(7)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行动,中小学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旅游接待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0%公开加工制作过程,公示食品原料信息,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
(8)开展小餐饮规范提升行动,落实《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和“以奖代补”政策,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的配送模式,对小吃摊点统一规划,改善经营条件,建设一批小餐饮规范化市场(街、广场、店、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9)规范餐饮企业用人行为,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餐饮企业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支付劳动者报酬。(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0)加强餐饮品牌建设,持续开展“品牌展示”、“美食节”等活动,推广名店、名厨、名菜,积极培育地方餐饮品牌,保护和传承餐饮老字号。(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1)建成餐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集中收集处置体系,餐饮服务单位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进入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收集处置量。(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12)持续加强“放心粮油”品牌建设和供应网络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3.2019年12月底前,要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持续扩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规模的45%以上;
建设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店标准化经营达到85%以上;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2)继续开展餐饮环节九类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专项治理;
餐饮单位“一户一档”建档率、食品风险等级划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到98%以上;
重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比例达到70%以上;
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以下简称“三小”)登记备案率和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达到13家,示范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达到8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达到3家(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建成6条以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
对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做到100%建档,开展监督检查;
全市餐饮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持续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林局、三区)
(4)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行动,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100%公开清洗消毒过程,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5)持续开展小餐饮规范提升行动,落实《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和“以奖代补”政策,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的配送模式,对小吃摊点统一规划,改善经营条件,建设一批小餐饮规范化市场(街、广场、店、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4.2020年11月底前,要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持续扩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规模的50%以上;
建设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店标准化经营达到100%;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2)继续开展餐饮环节九类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专项治理;
餐饮单位“一户一档”建档率、食品风险等级划分覆盖率达到100%;
学校(含托幼机构)、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点)等重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三)巩固提高阶段(至2020年12月30日)
对前期工作进行再检查、再规范,巩固工作成果,防止出现反弹,建立长效机制,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党政同责,把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嘉峪关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
(二)强化政策引导。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商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加大对餐饮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市级财政要保障对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作的投入,加大对监督执法、抽检监测、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餐饮聚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餐饮经营环境。(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局)
(三)加强督导考核。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将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将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列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安双创”等创建工作重要内容。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抽调人员定期开展交叉督导检查,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双安双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点名曝光,直至追究责任。(责任单位:市食安委办、市文明办、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
(四)开展全员培训。市场监督管理局要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餐饮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行业道德伦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知识的全员培训,确保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影像、视频、文字资料完整,切实提高餐饮企业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以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底线责任和操作技能。(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7.提升工程质量建设美丽厦门 篇七
一、基本情况介绍
1. 区位情况介绍。厦门市北靠长三角、南连珠三角,位于闽粤赣13地市经济协作圈中,在闽南三角经济区居于核心地位,是福建省唯一的经济特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聚集地、闽浙赣粤等四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和重要出海口,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在“一带一路”、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优势越加明显。随着厦漳泉同城化和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面对城镇化的巨大任务,需要持续大量兴建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各类建筑需求量也非常巨大,2013、2014年厦门市建筑业总产值(本省)分别为669亿元、813亿元。据预测, 未来5年,仅厦漳泉区域建筑市场至少会有3000亿元以上的房建工程需求。这为厦门市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工作进展情况。厦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自2012年底开始, 在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指导、支持下,多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出政策。一是出台明确的指导性政策,相继颁布《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厦府办 [2014]11号 )、《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厦府办 [2014]152号),系统提出了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原则、目标及十条保障措施 ; 二是推动相关部门将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写入《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开展《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管理条例》立法课题调研,及时编写《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市分管领导为组长,17个部门参与的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导小组 ( 厦府办网传 [2015]21号 ),负责统筹规划、 指导协调、督促开展,共同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2) 创平台。 一是积极 创建 “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从决心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升级,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后, 市政府就非常重视工作实效,提出要按照“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的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经过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于2014年9月顺利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福建省第一、全国第七个“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为下一步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规划建设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在海沧投资区规划2.1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福建省级重点项目“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海沧)”,园区采用“一园多基地”模式,定位为“技术研发转化、生产流通销售、成果展示交易、人才技能培训、对台交流平台”,通过整合建筑产业上下游企业,引导、帮助、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汇集行业力量共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园区吸引了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中铁集团、中建海峡、台湾润泰、路达集团、海投集团、 新长诚、十八重工等国内众多实力较强、技术先进的企业。目前, 园区已经取得了三批近74公顷的用地批文,先期完成临时展厅建设,为进一步的宣传推广创造条件,更将更有力保障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抓试点。启动多项试点项目建设。一是PC试点项目。引入润泰游牧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在海沧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一栋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作为第一个住宅产业现代化PC试点项目,从标准、设计、监理到施工等方面探索适应厦门本市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运行机制,现在工程已进入主体验收阶段,项目组正组织人员对建设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形成成果用于指导后续项目开展;二是钢结构示范项目。鼓励企业积极采用钢结构体系,在厦门本岛核心区建设全国最高的钢结构住宅—厦门帝景苑,总高262米, 框架、支撑和剪力墙均采用钢结构, 目前已经施工至地上18层;三是市政示范项目。在地铁、地下管廊、 跨线桥等建设中,积极推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地铁全线均采用管片安装工艺,集美地下管廊示范段从开始就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方式,在提升工程质量同时提高了效率。
4) 建规章。探索建立管理及技术标准体系,委托中铁一局厦门分公司编制《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标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作为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控制和验收标准,初步建立了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 完成《润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规程》企业标准备案,逐步丰富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省住建厅编制《关于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期间工业化建筑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参与编制地方标准《福建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组织开展 《厦门市产业化住宅认定标准》 编制工作和《建筑工业化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课题研究, 为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解决发展瓶颈。
5) 重宣传。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方法,组织引导人大、 政协代表、住房保障等部门参观、 考察、调研建筑工业化发展十多次,直接组织企业参与国家住宅产业博览会、6.18绿色建筑博览会、 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会等交流活动3次,开展参观、宣贯、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5次,协助福建省住建厅召开全省首次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会及现场观摩会,鼓励企业加强和技术先进的外地企业联合,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提升了行业参与意愿和技术水平。
二、工作经验交流
1. 紧扣市场需求。一方面,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厦门城镇化率高达80.7%,建筑市场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工短缺问题日益明显,“80后”建筑工人占全市建筑工人比例不足5%;另一方面,随着厦门市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减少劳动用工”的建筑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房地产发展的红利已能够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所产生的增量成本,部分企业开始实质性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这些都刺激着社会资本越来越关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也给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市场推动下,厦门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认为市场时机已经成熟,适时提出了应审时度势,紧扣“美丽厦门” 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加快制定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方针,以引导建筑业顺利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2. 领导高度 重视。《 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颁发以后,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亲自部署,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分工。一是指定由建设局编制、市府办印发《厦门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提出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海沧)”为基点, 整合产业链资源,探索建设住宅产业化试点和示范工程,全力构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构思;二是规划建设“厦门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并将该项目列入厦门市二十个重大项目,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三是由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市建设局、 海沧区管委会通力合作,深入分析产业园区经济效益,提出产业链整体规划,为住宅产业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先后两任分管市领导都亲自带队到一线调研,并要求高标准的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3. 上级部门支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厦门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能取得初步成效,离不开住建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刚起步时,厦门不但底子薄,在政策、技术、认识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初期,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中心给予厦门大量帮助指导,调研小组走访企业,为厦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出谋献策;随着工作的推进,住建部多位领导也先后到厦门进行指导,王宁副部长还专门考察了项目和生产基地建设,在肯定厦门工作的同时更对厦门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多条宝贵建议意见。同样, 该工作也得到了省住建厅的大力帮助,厅领导多次到项目、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困难,并积极推动省政府出台专门的试点城市指导意见 , 主动创新资质管理和质量监督方式、出台更加针对性的招投标办法、编制技术标准和定额等方面 , 为厦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保障了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
4. 龙头企业带动。在发展过程中,厦门的众多企业纷纷发挥主动性,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交、中建等众多央企纷纷在厦门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有建筑业资质的有限公司,拟加大推动厦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力度;厦门的本地企业也积极参与,从设计、 施工、技术标准等方面主动融入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中,引入先进的技术体系,完善企业标准, 承担试点项目建设,带动了行业发展,为市场做出了良好表率, 为多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作为,多行多业和部门共同推进, 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动的协调发展原则。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阶段,厦门将继续以创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1. 加快完善政策。一是依托领导小组,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进度,落实《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要求,从项目规划、 土地出让、财政补助、园区招商、 技术研究鼓励、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造价管理等方面出台细化配套政策;二是加快《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管理条例》立法项目、《建筑工业化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 《厦门市产业化住宅认定标准》等相关课题研究,尽快形成成果。
2. 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海沧新阳居住区保障房项目率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模式,从迭合楼板、阳台、楼梯、集成厨卫系统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鼓励厦门万科等房地产公司扩大预制范围,不断提高预制装配率;在地铁、地下管廊等市政项目中推广应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根据推进进度,适时选取土地出让项目,在出让条件中约定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逐步扩大市场, 引导市场和生产协同发展。
3. 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展厅、工厂、总部大楼建设,尽快形成聚集效应;加快建设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虚拟平台,引入资本运作, 服务上下游企业,整合产业链,为产业化工作开展提供一个实体与线上互动发展的高标准平台。
4. 加强宣传发动。继续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组织、参与各项交流活动,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投资意愿,同时依托学会、媒体、 展厅、展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消费者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消费意愿,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奠定基础。
四、建议
一是专门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政策;
8.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 篇八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划方案:提升策划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生、用人组织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调查和设置、明确培养目标、识别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顺序关系、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和准则以及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主要分为人才需求调研过程、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和资源规划过程三个步骤:(1)人才需求调研。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有关内容的调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期准备和依据性工作,包括人才素质需求调研和国内外相关培养模式调研两个环节。人才需求调研遵循人才市场调查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需求分析与预测、风险评估、学校服务对象确立这一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载体,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模式确立调研遵循培养模式调研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模式分析与比较、条件评估、自身培养模式确立这一过程。(2)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教学质量控制方案是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满足培养目标的依据,这一步骤包括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设计和教学质量控制规范设计两个环节。(3)资源规划。资源规划过程主要提供保障教学过程进行的各种物质配置,包括师资规划、实验条件规划和教学条件和经费规划三个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需求,确定出师资队伍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师资建设近期、中长远培养、引进、管理计划,并依据计划制定师资培养、引进、管理的具体措施、步骤、方法;针对学科总体需求,确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数量,保障实验室利用率,完善硬件实验条件;结合实习基地条件与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对基本设施和设备进行规划,保证学校具有功能齐全的校舍、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运动场、体育设施等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校环境规划,对教学经费的使用也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主要是严格按照策划阶段的具体规划结果实施的过程,它对应于资源配置和教学培养两个过程:(1)资源配置过程。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是按照策划的结果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支持教学服务过程的运行和对过程的监控,具体包括师资开发与培训、实验条件优化配置、教学条件优化配置三个方面;(2)教学培养过程。教育和教学服务提供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规则、程序和方法,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正常有序,高质量和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招生及生源评估和控制、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教学实践环节实施和教师评估和控制几个主要方面。
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策划的结果,对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并报告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它对应能力素质评定一个步骤,该步骤的主要内容是监视、测量和控制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学校评定、用人单位评定、社会评定和不合格品控制四个环节。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主要研究依据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过程,它对应于培养方案改进过程和持续完善过程两个步骤。(1)方案改进过程。方案改进工程主要是根据不合格评价结果而采取的相应的处置措施,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包括评定信息分析和纠正与预防措施两个环节:学校建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尤其进行教学质量改进遗留问题的反馈;针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和数据分析结果,依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以消除在教育和教学服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原因。(2)持续完善过程,持续完善工程主要是教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包括预防措施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两个环节。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根据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应将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反馈到策划阶段中去,在保证人才素质要求的前提下,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资源规划方案等进行修订,并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系统诸因素以及外界环境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建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工程质量提升控制方案】推荐阅读:
工程质量控制方案10-27
消防工程质量控制07-23
人防工程质量控制要点08-19
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体会10-03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0-05
电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10-13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与控制计划07-06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论文08-13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07-17
建筑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分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