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通用12篇)
1.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一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公安工作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公安队伍,这支队伍需要人民警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现实的公安队伍中,大多数人民警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为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少数警察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丢掉了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想信念淡漠,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公安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失。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公安机关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人民警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密切警民关系;也有助于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干警自我完善。同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公安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1921年建党后,我党就建立了保卫组织一一中央特科。在选拔特科人员时,规定只有“有坚强信念”、“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同志才能担任这项工作。这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萌芽。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随着我党领导的保卫机构的建立,以及人民警察队伍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上而下地建立了人民警察机关。公安部在建国以后历次政治工作会议上及日常工作中,向广大干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道德、纪律方面的要求。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获得深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机关提出了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根据历史经验和新的要求,公安部在1994年颁布实施的(1994)1号文件,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这使新形势下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日臻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深入发展,广大干警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存问题:
1、公仆意识淡化,特权思想严重。有些警察意识不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人民头上,利用人民给的权力要特权。
2、以权谋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警察经不起改革大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诱惑,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和声誉。有些警察办案先看有利无利,营私舞弊,执法不公;有的充当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与罪犯同流合污。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每年开除、处分违纪干警在1万人左右,占人民警察总数的0.8%。
3、办案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法。有的警察办案不依照法律程序,随意性大,办人情案、关系案,有私有偏,任意而为,以罚代刑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胆大妄为,贪赃枉法。
4、警风不严,警容不整。有的警察在公共场所身穿警服,歪戴帽子或不戴帽子,敞胸露怀;有的警察出入高消费场所,不交钱或少交钱,开口污言秽语,仗势欺人。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领导表率作用较差,个别领导干部带头违法乱纪。目前,有的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松散,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欲壑难填,带坏了队伍。
2、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有些地区公安机关不及时传达落实文件和法律法规,纪律松弛,致使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工作可见度低自由度大。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制度如林,监督无人”,不严格执行竞争淘汰机制,许多不适合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干警,不能及时予以辞退、清理。
4、部分民警疏于学习,政治业务素质差。许多干警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不紧,造成我国民警总体文化结构层次偏低。
5、队伍来源复杂,人员结构不合理。有些地区正规公安院校毕业生不能满足需要,便从地方院校毕
业生、复转军人和社会其他行业中招录干警,致使公安机关人员整体素质满足不了需要。
6、警务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到位。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公安机关办案经费微乎其微。无奈之中,一些地区实行两种对策:一是无力侦破的案件不立案,二是到处伸手要、罚、派。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从上到下切实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努力培养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意识。首先应加强人民警察的“三观教育”,特别是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理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针对人民警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问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头统一思想,加强党性锻炼,做自觉遵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楷模,身体力行抓好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2、强化人民警察队伍的法律意识
人民警察的执法形象已经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重要政府形象。要在人民警察中,提倡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严格执行和落实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执法责任制,对于违反法律程序造成冤假错案的,要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严肃处理。
3、建立和健全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道德规范是相同的,但不同警种岗位的要求不尽一致。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同警种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刑事警察、户籍警察、交通警察、经济警察、技术警察、法医警等警种的职业道德规范。
4、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警察队伍的组织建设要使广大干警在执法水平、警务能力、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切实加强警察队伍的组织建设,首先应选好一把手,加强班子建设。把好人民警察入口关,敞开出口,确保干警素质。其次应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各警种专业课考试和体能技能测试制度。
5、认真落实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监督评价工作
对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经常进行“善恶”评价,表明褒贬态度,是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这种监督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
(1)行政监督评价。(2)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评价。(3)法律制度监督评价。(4)警察个人的自我监督评价。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促使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2.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二
一、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一谈起课改,不少人对传统教材、传统教法“咬牙切齿”,甚至到了“与传统决裂”的地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传统教材、教法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弊端、有不足。比如:唯分数论下强调学业成绩的人才选拔制度、千古不变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千人一面的“精英”教学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够;基本能力较强,但创造能力不足;解题能力很强,但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很少,自信心不足;学习非常勤奋与刻苦,但人生观与价值观模糊。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师要逐步形成与学生的“对话”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缺乏自信,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的朋友,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学会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物理教师必须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物理课程的开发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只有培养和增强物理教师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能,物理教师才能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物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物理教师去挖掘、去创造。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物理教材已不再是惟一的物理课程资源,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在执行物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实例;二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三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这三个概念后,容易对这三个概念产生混淆,也很难理解这三个概念的实际意义。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让每个学生进行从一楼到四楼搬砖的活动,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然后,我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评选出了3个“全班之最”: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和机械效率最高的。3项“冠军”分别由不同的3个学生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这正是实验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学生在总结中写道:“老师曾反复给我们强调做功多不一定功率大,功率大不一定机械效率高。我们虽能从公式上认识到这一点,但通过亲自实验,才真正彻底地把这个道理弄懂。”“当选出机械效率最高的同学不是身强力壮的男生而是全班最矮小瘦弱的女生时,我们发出了一阵惊叹。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时,我们尝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甜头。”“实验课给我们增添了乐趣,也使我们感受到物理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学习物理不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喜欢在这样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实践证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学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更应成为终身学习者的楷模,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物理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在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和教材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黑板、粉笔、挂图、模型、仪器等是教学辅助工具,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形成了一种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体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学习周期长,反馈速度慢,个别化教学效果很差。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课堂教学,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七、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
3.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主体;工作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之间产生着强烈的互动作用,世界政治格局中政治制度的单面计划和多极化的斗争将以新的形式变显出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中国际“惯例”的作用,寻求他们希望的政治制度的“西方化”、“美国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将使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激荡、冲突愈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等问题,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西化”、“分化”也会日益加剧。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这些深刻变化,必然在国内政治思想领域和一些社会矛盾中得到反映和表现。这些都将大大增加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也将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当前高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纲领性的文献。这一文件的颁发,也充分说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在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增强大局意识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要求我们从大局出发开展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即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主要因素的经济”,简言之,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很显然,这个时代,谁掌握了科学技术谁就占据了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占据了主动。而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狼”是不会因为同情“羊”而不吃它的。“狼”来了,对谁都应该一种紧迫感,更应有一种危机感。
要科学技术就离不开人才,要人才则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大局出发教育学生,在这个大时代,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是必要的。
(二)“文化国力”新理念,为增强大局意识增添了新的内容
1992年9月,布什在《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指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而风靡一时的《文明的冲突》一书,则把对外温暖化扩张和渗透作为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日益成为国家间主权斗争的重要砝码。
面对来自文化的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其严重性,更要从政策上加以重视,在实际教育中灌输新的“文化国力”理念。在我国,一般的理工类高等院校,人文气氛不浓、人文类知识教育系统化的情况相当严重。目前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还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开展人文、社科领域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研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像某些高校创建“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创业学校”等就是实例,它主要是利用节假日为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补充人文、社科类知识,同时,也有组织地带领他们走出课堂,去切身体味文化的冲击,使他们形成强烈的爱我中华、惜我文化的民族感情,理解为什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然,这种教育的面还很有限,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达到系统化的教育建构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
(三)关注西部大开发,要从大局出发引导人才建设西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大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西部开发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人才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荒漠居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在人才的流动上,形成了西部人才东流,东部人才不越雷池半步的瀑布型落差,“马太效应”日趋严重。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人才问题上,一定要扭转这种人才流向的旧局面,这又说到人才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年,他们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日趋成熟的性格、理念。这个时候,教育他们要从大局出发,关心国家发展、关注西部建设,毕业后到西部创业,最具有现实意义。这同样也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从大局出发,立足现实,努力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关系国家发展的政治任务。
二、 增强创新意识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需要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只有不断地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有活力、动力。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时间,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暴露出不少弊端,并与当前现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滞后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用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用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陶冶人、塑造人,用正确的思想去抵制、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意识形态性的工作职能相对现实而言有其超前或滞后性。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呈现出超前性,相反在许多方面与现实脱节,存在滞后性。二是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思想实际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冲击下所出现的大量新事物、新思维、新观念,难以很快得到认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如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本位倾向日益突出,崇尚实惠,讲究实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信条;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立场淡化等。这些与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极大反差,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找到切入点。三是知识经济对思想观念的影响更直接、更迅速,改变着知识的形态、内容、传播和接受的方式以及知识的地位,世界上多种文化共生、交融,新的观念、文化不断涌现,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在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心理活动等各方面产生直接影响。这些转变是全面的,深刻的,因而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的激荡和冲突也是空前的。引发了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深刻变化。由此可见,光靠传统的东西已远远不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必须有所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需要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化革命”改变了我们用以记录和传播知识的符号,人类知识面临选择和重新构造;通过网络我们不仅可以共享巨大的全球知识库,而且可以创造和交换知识;每一种新思想都可以在瞬间传遍世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集成起来实现图文一体化,虚拟实在使我们身临其境,它们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一起,改变了人们学习、接受新思想的方式。而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办学规模、办学方式、学校日常管理方式、后勤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方法老化与大学生思维意识日趋活跃,精神世界日趋复杂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在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寻找更加适应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思维模式的新方法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需要创新
建国后,我党确立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强了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开始逐步形成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从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始专门化、系统化。之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从学生教育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在高校的“条块管理”管理模式中,成为与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并行的管理系统。
但是,几乎所有的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都没有突破这样的组织工作模式:学校专设一名副校长或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部(处)作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和管理部门,对分管校领导负责,代表学校制定全校除学籍管理以外的各种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管理全校专职辅导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上的指导与培养;校团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团的工作为主线,以校、院(系)、班级三级团组织为工作网络,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各项工作:各院(系)设一名副院长或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本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按年级或专业配备专职政治辅助员,辅导员在工作上对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负责,接受其领导。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与当前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个性发展以及高校谋求形成自身特色和培养人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这种传统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发展存在着封闭性,忽视和放弃了学校外部的力量因素。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成长的外部环境,它们也应该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会考虑来自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量,但在传统模式下学生教育系统的组织体系中没有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因此,这也要求各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但寻找新的模式,以取得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当然,在今天这样一种到处充斥着竞争的时代,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意识、超越意识,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M].华文出版社,2000.
[2]吴季松.21世纪社会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3]顾海良.拓展新视野,创造新业绩——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
4.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都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民主法治。一方面,安全生产需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社会关注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实现“依法治安”。
公平正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依法对肇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处罚,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经济赔偿,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社会友爱的基本要求。用“诚信友爱”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道德防线。
充满活力。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的活力可言。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活力,即人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工作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得到调动和发挥。
安定有序。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震荡。事故多发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形象。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2.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表述时要勇敢表现,主动积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
3.要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关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
读:会读书。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中意思。
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
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
议:讨论时说出自己的见解。
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评判。
4.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有六动的习惯:即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 一动手做:强调做中学,探索、实践、体验。
二动脑思:手动意在心动,心动才是真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 ,边观察边思考。
三动眼看:视觉优先,所见即所得,学生每节课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学习
成果,介于提高记忆效率。
四动耳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
五动嘴议: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上,要善于问。
6.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六
尧山中学
洪庆华
摘要:实施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今后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升。问题探究性学习对教师能力全方位地提出新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全面的学科基础知识,还必须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说问题探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就问题探究性学习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知识范围、各种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以便广大一线生物教师尽快走入问题探究性学习关键词:高中教育,问题探究性学习,教师,生物。
新课标将“问题探究性学习”列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问题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发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确定探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现行新教材中也已编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高考试卷中已相继出现了一些与探究性学习有关的试题。可见,实施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今后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线教师要尽快适应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积极参加到问题探究性学习中去。
生物学科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到环境、能源、粮食等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与生物息息相关,观察和实验又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中学生物教师理应成为实施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排头兵。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但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问题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目标,而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升。问题探究性学习对教师能力全方位地提出新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全面的学科基础知识,还必须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说探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作好观念转变的思想准备。在问题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面对新情景、新问题,许多问题可能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从而,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甚至,在有些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学从“传授”转变为“讨论”,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指导中,在学习中指导。要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
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而要真正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生物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
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广阔的知识面,由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对书本对课标的依托,要指导学生,从容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就不仅要熟悉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与生物学有联系的相关实践知识,随时掌握生物科学最新发展动态,要多观察、勤思考,注重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就学生探究某个具体问题而言,往往不仅涉及生物单一学科知识,教师还必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强化知识横向联系。
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学习方面向的是开放的现实生活,选择的课题会因为学生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就会不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实际上教师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随着知识经济浪潮席卷而来,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目前,人类的知识是每3年增长一倍,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终生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
有终生学习的意识,而且要在问题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
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工作能力。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相互合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同时,探究性学习也使得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的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与社会各方面人员合作工作。
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广泛获取信息和开拓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课本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除此以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应用较少,也很少去开拓。问题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发现和筛选信息,多渠道获得教育教学资源。不仅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料室,还要与学校周围的医院、卫生防疫、环保、林业、农牧业等部门建立联系,教师要有走出学校联系社会实际的愿望和能
力。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网络获得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开展跨地域的合作研究。
问题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和经验。中学教师的普遍缺乏科研经验,教学能力强而科研能力弱。而问题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要有具体参加科研全过程的亲身经历,才能获得对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对科学探究每个阶段的工作、问题和要求有比较深切的了解,才能有效知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正确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7.城镇化提速对学校布局提出新要求 篇七
学校布局属于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的一部分, 其动态调整须同步于城镇化进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布局, 说到底, 就是农村中小学在哪里办学的问题, 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紧密联系的, 受很多因素制约。但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学校布局及其调整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近10年来, 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中, 这种关系愈发密切。
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适应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一个时期以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 农村乡镇大幅度合并, 数量减少, 对学校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 城镇化带来了人口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 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父母由农村迁移到城市, 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将大力推进城镇化作为新时期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城镇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有效地服务与配合了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战略。
可以预见, 未来的学校布局仍将随着城镇化进程处在动态的调整过程中。2011年,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总体看, 我国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 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 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
8.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 整合能力 制作 运用 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9-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甚至是力不从心。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能力结构和教学技能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除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究竟还应当具备哪些文化素质与能力呢?
一、具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新课标下的新的语文教材无论是编写思路上,还是在课程目标结构上都有了大幅度的调整。虽然在知识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新的学生发展观、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分析解剖并掌握新课标的精髓的能力,以便准确确立语文教学目标。二是具备对语文学期课程从从总体上进行综合的设计能力。也就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文新教材的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对每个教学环节怎么教,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学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三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有正确处理教材和适度选择课程内容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二、具备牵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注意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关键。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力,不可能有好多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等于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抓手,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示范朗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就是主演;小组讨论中,语文老师就是导演;语文探究活动课中,语文教师就是活动的策划人。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赢得学生的赞许和信任;用鲜活的教学艺术去唤醒每一名学生;用和蔼可亲、爱生如子的情怀去浇灌学生的渴求。
三、具备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的革命,也带来了教育改革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催生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还要具备开发和优化教学模式的能力,以尽快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在计算机和网络作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对“文盲”的概念重新有了新的认识,文盲不单单是指没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指不会学习知识的人。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种教育技术,更是求学者学习知识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以便更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实际的语言和知识,而是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要不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还应该教给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深入不同的领域,或是通过网络媒体来拓展知识库,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指导思想的作用下,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转变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具备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增强,学习知识的丰富,眼界的进一步开阔,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离不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操作的关键在于制作与教学内容贴近的课件。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要精选课件素材,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所制作的课件中,力争体现新课程标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选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素材,避免忽视效果的,一味的追求形式化。课件的制作要注重文本字体的设置,更要讲究文本和背景的着色搭配合理。音乐的舒缓轻柔,声音的强度以及气氛的渲染程度要追求巧妙、适用、高效。在整体内容设计上,要尽量追求创新,使课件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做到既丰富多彩,又科学实用。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发挥传统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优势,不断提高语言艺术,充分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
五、具备驾驭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巧妙科学使用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和创造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但是,不能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由原来的教师一讲到底变成多媒体演示课;把本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为大屏幕看电影,把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这完全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影响了语文课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掌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频率,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契机,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
总之,现代化语文教育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期待。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除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当具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具备牵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具备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具备驾驭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巧妙科学使用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语文学习资源的探索和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
[2]马洪刚.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尝试[J].中学语文,2011.11.
[3]杨廷瑞.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内蒙古教育,2002.08.
[4]曲艺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8.
[5]韩国发.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J].教育导刊,2008.6.
9.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九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根据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对基层党组织的每届任期、基本任务等作出多处修改。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新要求,否则就可能失职,甚至因此被严肃问责。
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党章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出重大调整,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这一重大修改背后,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一些基层存在的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虚化,就是其中突出表现。有的为了服务局部利益,对中央决策部署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对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听之任之;有的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种歪风邪气不斗争不抵制,等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组织是政治组织,绝不能等同于一般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必须亮出本质属性,突出政治功能,做发挥政治优势的引领者、团结凝聚群众的感召者,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此次党章修改就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要求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章第三十二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第(二)项中,增写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第(三)项增写“坚定理想信念”内容。这要求基层党组织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情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确保全党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提升组织力,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党章第三十三条增写“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这要求基层党组织继续扩大在非公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面,切实担负起政治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等具体职责任务,最大程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共识,确保各类社会组织都能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党支部扎根在群众之中,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更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发挥基础性作用。党章增写第三十四条,强调“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并增加“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目的就是让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写入党章中的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我们党从90多年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深刻结论。革命战争时期,深刻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教训,毛泽东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人民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当年,有同志问毛泽东:为什么把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回答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连队是刀,共产党员是钢。这充分说明了基层党组织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工作下沉、资源下沉,把党的基层组织武装起来、把基层党员动员起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党章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三十三条中,针对不同基层主体的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作出多处修改。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章增写“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这不仅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而且清晰规定了发挥领导作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利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也有利于发挥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优势,防止少数人“一言堂”或以权谋私等行为。
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章将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改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政治核心”相比,“战斗堡垒”更形象地体现出基层党组织在占领“阵地”中的重要作用,任务更具体、责任更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教育监督管理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将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纳入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中。这是我们党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和引导的新举措,要求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上,在各项工作中把关定向、协调各方、凝聚力量,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担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管党治党是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与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相比,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联系最密切,更便于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新党章对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职责提出的新要求,是五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有时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党章第一章第五条中增写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把管党治党的关口前移,认真履行发展党员职责,严格程序、严格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党员政治合格,从源头上确保我们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的先进性、纯洁性。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党章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三十二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把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修改为“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不仅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坚持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言行,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还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党员群众对身边的违规违纪问题,旗帜鲜明地作斗争,共同营造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
基层党建工作是项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党章第三十条将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由两年或三年调整为三年或五年,目的是保持党组织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使一些领导干部克服临时性、得过且过,怕得罪人而不抓不管的心理,强化责任意识,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在管党治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0.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十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管理与运行的指南。立足其价值取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自己只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等角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解剖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第二,我们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我们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那么他的语文教学活动无法与新课标的理念连接起来,无法与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链接起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吸引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的能力
教育学家夸美缪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学生的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我们也认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欲望、心理、兴趣的精彩课堂。高中生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喜欢也渴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延伸到历史或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中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他们尤其想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互主体关系”,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承认的环境里,师生都能坦诚相待,敞开胸怀吸纳对方,以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包容对方,厌恶“师道尊严”和“师倨生恭”。正是这些微妙因素的变化,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去影响学生,大胆而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武器去鼓舞、影响学生,勇敢地摈弃满堂灌和填鸭式,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不至于迷航。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进课堂还是老
一套(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么他和学生之间一定存在隔阂,他的语文课一定是白话课、瞌睡课、灾难课,死气而且呆板,出现在学生眼前的除了一张严肃古板、老气横秋的脸外,就是一个单调枯燥的“黑白世界”,毫无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出的形象与鲜活:色彩绚丽,图文声并茂,直观动态,极富表现力和挑逗性,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牵引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想象,积极创造。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把当前的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的文盲不仅是指没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指不能接受和更新知识的人。我们教语文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且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网络媒体等各个不同的领域获取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得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不断摄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技能,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当今信息迅速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的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用多媒体适度而灵活地代替黑板、粉笔、教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在反复比较、鉴别、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应亲自创作,既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又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更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我们这些从中文系古典或现、当代汉语言、文学文献中走出的语文教师,能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五、多媒体课堂驾驭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和创造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
11.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新形势;班主任;管理;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5.1
初中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每日都需要与不同的学生接触,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合理性。现阶段,我国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些许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工作效率、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概述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初中生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不积极,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调皮捣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班级荣誉感、责任感,觉得班级建设的好与坏与自身没有任何的关系,对于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视若无睹,严重影响文明班集体建设,还会对其他热爱学习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破坏班级秩序。
从初中班主任方面来看,一些初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旧式方法,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课堂知识的教授,没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体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一些初中班主任忽略了课堂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并不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影响学生对于初中课本知识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这些都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体现。
二、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初中班主任应当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是一个管理者角色,所以应当具备一个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初中班主任应当重视专业知识的加强,例如:学生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做好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初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控制情绪,合理引导班级中的一些调皮捣乱的学生,将一些道理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在学习方面犯的错误,在批评学生时严禁使用激烈的言辞,切勿伤害的自尊心,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于事情的理解并不成熟,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开展学习,使学生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在哪,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主动出击,与学生交流、沟通,合理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其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正确看待学习,保持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课余时间,初中班主任还应当重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给家长,并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学生,嘱咐家长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家长对于自身在学习上的期望,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自主性。同时,初中班主任还应当通过交流与沟通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融入到班级中,可以通过竞选班级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使学生意识到集体与自身之间的密切联系,为集体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初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竞选不同的班干部职位,如正班长、副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以及组长等,使学生们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初中班主任要遵循公平原则
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对于每一位学生应当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一些学生刚从小学升至初中,对于初中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有的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就能够较好的掌握初中知识,针对这一实际状况,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谈,向学生讲述学习初中知识的一些技巧,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遵循公平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均要给予关心与鼓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自主性。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保持一个正确的教学态度,公平公正的看待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具备的优点,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加大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均会比较大,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加大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力度,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性冲动,重视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早恋现象,使学生了解早恋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认识到正常交往与早恋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异性之间的来往。
三、结语
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了更高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学习上承担着中考压力,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在不影响学生自身具备的活泼天性的基础上传授初中知识;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初中班主任应当及时进行总结,了解与掌握发生管理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已经出现的问题,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新形势下自身在管理工作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周世杰.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李智. 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余喜娥. 中学生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与培育优秀班主任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2.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篇十二
1 作为军队基层政工干部, 从理论知识教青提高的层面来看要不断加强对理想信念的教育
首先, 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 加强义利观教育。也就是要正确的引导官兵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增强官兵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加强官兵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第三, 要增加教育内容, 让单一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为核心的政治教育, 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官兵, 引导官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第四, 要坚持发展与创新, 这一直是我党贯彻执行的路线, 也是现代化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也没有止境。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永不自满, 永不懈怠, 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2 作为军队基层政工干部,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面对当前政工干部理论水平多数较为欠缺。还有许多同志在本职岗位上不肯学、不愿学导致业务能力普遍不强。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政工干部素质偏低, 甚至有个别领导对政工干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工作支持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从总体上看与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所以作为政工干部就必须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办事能力, 培养基层政工成为能写一手好字, 说一口好话, 有一支好笔, 具备综合素质内外兼修的优秀人才。
3 作为军队基层政工干部, 工作方法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3.1 丰富自己充好“电”,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手段。要针对青年官兵求知求新、好奇好动的特点, 不断改进教育的方法手段,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操作层面上, 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三个环节:
3.1.1 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科技含量。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 创新政治教育手段, 善于把多媒体、音视频交互系统等高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 加强形象化教育。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网络的积极作用, 如制作教育网页、设置信箱、开辟论坛等。把教育形式搞得生动活泼, 增强互动性, 又可以解决工学矛盾, 加深对官兵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掌握。
3.1.2 是依靠军营文化浓厚教育氛围。
认真研究官兵的需求, 通过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向日常工作、生活延伸, 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陶冶情操, 用颇具特色的精品力作开启心智, 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延伸效果。
3.1.3 是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强化教育效果。
用官兵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信得过的鲜活教材搞教育, 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动力, 用良好的道德形象激励人, 用优秀的思想作风带动人,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
3.2 注重身教树好“样”,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政工干部不仅要做好“讲”的文章, 更要下好“做”的功夫。如何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 对政工干部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政工干部首先要做良师, 用自身行动影响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要想讲得有力有效, 最根本的是要模范带头践行, 不能言行不一。要求别人艰苦奋斗, 自己就不能铺张浪费;要求别人热爱本职、无私奉献, 自己就应该忠于职守、勤政敬业;其次要做挚友, 真正无私地帮助人。当战士的知心人, 以朋友的角色多拉袖子多提醒, 做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警之以害的“个别人”的工作;最后要做好兄长, 真心实意的爱护人。关心那些有实际困难的同志, 正视官兵的正当个人利益要求, 对合理的尽量帮助解决, 使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自觉融入集体、热爱集体, 做到“以连为家、爱连如家、建连像家”。只有这样, 政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3 把握规律管好“心”,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改变官兵思想的实践活动, 而官兵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也同任何事物一样, 也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因此, 要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掌握官兵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充分认识到官兵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内因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同时又是在社会中得以实现和不断丰富、发展的。
青年官兵处在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波动期和人生观的形成期, 受外界人和事地影响较大, 往往呈现出交互作用、急速变化的状态。针对青年官兵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把握“三个统一”:
(1) 是教育与管理的统一。扎实的思想教育能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说服力和认同感, 严格的管理能够使思想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刚柔并济、以律促行”的原则, 既要启发自觉, 也要加强约束, 通过条令条例、制度规范、环境氛围等来加强调控, 促使官兵积极参与思想教育、自觉接受教育、学会自我教育。
(2) 是社会家庭教育与军营教育的统一。社会家庭是官兵思想的沃壤, 家庭亲人和家乡政府与官兵有着天然的亲情, 他们的教诲、规劝和激励有着特殊的感召力。为此, 在教育中要树立新的教育时空观, 形成社会、家庭和军营“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加强与驻地、官兵家乡政府的联系, 保持与官兵家属的沟通, 搞好共教共育。
(3) 是灌输与疏导的统一。把心理教育和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切实关注和掌握官兵的心理情况, 帮助官兵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适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增强官兵的掌握调节和控制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思想进步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紧跟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 不断创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是政治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者, 要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 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胸襟面对开放的世界, 敢于冲破传统束缚, 冲破常规方式, 冲破思维定势, 努力探索新思路, 拓展新领域, 创造新方法, 借鉴新经验, 使思想观念始终以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理念为基调, 以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支撑, 以部队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源泉, 不断向更广阔的空间汲取教育资源, 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引领官兵前进, 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晓.“90后”战士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0 (2) :48-49.
[2]施书赟, 吴晓宁.新时期新阶段军校学员队思想政治教育略谈[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153-154.
[3]陈正杰.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警学院学报, 2010, 5 (5) :49-52.
【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推荐阅读: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改进工会工作06-29
新形势下工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思考07-30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工会工作的调研报告06-25
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探索09-11
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06-15
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08-25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基层巡察工作06-24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07-03
新形势下的后勤保障工作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