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2024-08-23

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共6篇)

1.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篇一

浦东新区创意产业园区布局规划纲要

为大力培养和发展创意产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依据浦东新一轮发展规划及总体部署,结合新区实际,编制浦东新区创意产业区布局规划纲要。

一、载体选址和空间布局

(一)载体选址。根据创意产业集聚需求及产业链集群效应,利用已经或即将面临产能淘汰的旧厂房、旧仓库、九码头等工业存量资源,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作为培养和发展 创意产业的空间载体。经普查和评估,选择20块用地(旧厂房、公共绿地、街区、办公楼宇等)作为创意产业项目规划载体(当前用地性质为工业、科教、商办、居住、绿地配属公建、对外交通和农业),其中包括已授牌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张江创意大厦、张家浜创意街、车博汇的3家选址,及由都市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东星创业创意园。

(二)空间类型。按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质和效益的不同,其空间载体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园区,即空间规模小、有单个产权主体和边界的最基本产业集聚空间。结合项目选址和区域定位,首批规划10个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另一类为片区,即占地连续成片或含园区,能够提升集聚规模和效益的空间组合。由北向南,拟定民生港、南阳泾、张江核心区、恒大路、三林老街、极地国内极地等6大片区。其中,三林老街和民生港为首批推动的重点片区规划项目。片区规划旨在通过对广阔开敞空间的保护性开发,构造优美的街区环境、完善的配套和服务,建设多业态混合和东功能复合的创意产业集聚空间。

(三)布局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主题聚焦、错位布局、疏密相间的适度集聚布局模式。一是考量载体选址的区位选择性、发展混合性、特征创新性要求,进行“三个集中”布局,即设计策划类和经典艺术类分别向空间成本较低和文化场馆区间集中,文化科技类向旗舰级企业集群所在产业配套程度较高的区域集中,高端的时间消费、影视传媒向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地标性区段集中。

二是根据世博园区周边区域定位,会展服务、民俗旅游等创意产业项目在世博服务区集中配置,提升三林区域的特殊配套功能。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集中力量、有序推进”的开发建设原则,既是全面开发,综合布局,着力微观基础,又要集中力量规划间建设体现浦东特色和水平的重大亮点项目。

四规划目标。改善和优化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多样化塑造浦东城区的建筑风貌,拓展提升服务经济的产业功能。通过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激活工业存量资源,通过规划片区型集聚载体,为倡议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二总体定位、重点领域或首批重点项目

(一)总体定位。培育艺术创意产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大创意内容产业。拉动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创意设计和策划服务,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改善城市空间品质,创造宜人环境。

(二)重点领域。根据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定位,确定数字化创意内容产业、设计制作业、策划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产业为四大重点领域。

1、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和出版权经营为特征的内容创作与生产(网游、动漫、影视后期制作、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内容定制服务、数字出版等)

2、以创意设计引领的生产性服务(高科技民用开发、软件应用设计、工业造型等设计,日用消费品艺术设计,展厅展台设计,包装纸制品、展架、游戏品设计、服装、珠宝设计、品牌设计、旅游纪念品、工艺设计制作、环境艺术与家具设计等)

3、以创意策划引领是社会服务于生活服务(社会经济金融、科技中介、知识产权服务、广告艺术创作、商业策划、会展商务、农事休闲旅游服务、休闲产品开发,创意培训,创意餐饮制作、艺术生活设计、节庆轰动策划、文化遗产开发、艺术展馆展示等)

4、以 经典艺术、时尚艺术引领的文化艺术创作与经营(各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各类时尚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与开发经营,艺术品展示与交易、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经营)

(三)重点项目。

1、围绕扩大创意内容产业规模,培育数字出版和基于网络的内容定制产业,拉动版权贸易和服务外包,在已建张江创意大厦集聚区基础上,重点建设张江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动漫谷、上海国际(外高桥)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等3个园区,着力打造数字化内容产业板块。

2、围绕集聚设计人才,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延长产业链,以创意设计带动传统产业,重点建设张家浜创意街、界龙工业与消费品设计中心、金桥创意园区,以标准化创意制作和集聚展示提升扩大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市场化能级,建设蓝天绿地创意园,以上4个园区精心打造设计制作板块。

3、围绕配套世博、强化会展服务功能,先期建设以时尚服饰展示发布、会展策划、会议信息化为主题的时尚会馆、三林世博创意园,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升孙桥农业体验创意园,合力打造以时尚策划、会议服务、旅游会展为主导及世博会的策划服务板块。

4、围绕提升文化引力,树立上海文化创意地标形象,规划建设两大片区:一是着力保护黄浦江沿岸历史建筑遗产和码头产业文化轨迹,引进国际时尚、奢侈品、艺术、工业等领域著名品牌的投资商,高起点规划筹建世界级中西艺术和影视互动中心----民生港片区内浦东湾项目。二是大力发展地域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促进民间艺术展示交流,完善世博园服务区内特殊配套功能,在三林老街重点规划集原创艺术设计、健康服务、艺术教育、创意住宅、时尚生活、度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三林老街创意城镇片区项目。以上两项整体打造体现浦东水平的文化艺术板块。

5、围绕极地的核心品牌概念和独特资源,集聚一批以极地系列高技术应用开发为主的孵化型研发机构和以极地品牌的内涵为支撑的科普制作、商旅活动策划机构、建设集研发、策划为一体的上海国际极地城片区综合创意板块。

三、扶持政策

培育创意产业发展,新区政府在空间开发、工程建设、财政补贴、市场推广、政府采购、教育培训、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政府扶持,并设立跨部门工作机构,实施规划协调和政策指导,通过中介组织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其宗旨是鼓励低成本开发创意空间,促进创意机构和人才快速集聚,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土地利润

支持列为新区创意产业规划选址载体的工业用地产权单位,按“三个不变”原则继续利用存量房屋土地资源。对规划用地性质与土地用途一致的原则拨工业用地,符合存量房补地价条件的,按照“三个不变”原则办理补地价手续;对已收缩的选址地块,按照规划批准的用地类型,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对中心城区因故长期闲置的原空转工业用地上的选址眉目,本着科学协调各专项规划、统筹兼顾各法定利益主体的宗旨,加快利用存量资源,推动创业产业布局规划落实。鼓励按本市相关法规保护性开发利用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创意产业区或片区。

(二)工程建设

支持列为新区创意产业重点园区项目的工业存量资源再利用单位,按“三个不变”原则自主或引入社会投资、按照现状用地(工业用地)先行操作,并视发展前景以“现状保留”类型适时间调整控规;在严格规范抗震加固等设计施工标准,准保建筑结构承重承载安全和卫生、消防、环保、节能、绿化等质监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创意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联动机制,依法简化旧厂房实施装饰装修或厂房大修工程的立项,报建流程。

(三)财政补贴

1、惠普适用层面。新区创意产业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新区“十一五”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相关财政扶持政策中已有规定的。相应适用于新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中符合条件各类主体。

2、专项扶持层面。为保持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高效推进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孵化和培育符合新区发展导向的创意类企业和人才,特别安排针对重点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财政扶持科目,由新区和相关功能区域按现行财政体制,对申请财政补贴并经核定的创意产业园区开发主体、创意类企业或机构及创意人才,实施财政扶持(细则另定)。

(1)对新引进的、注册在新区重点创意产业园区内的创意孵化型企业或机构,经评估审核后,对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形成的新区地方财力部分,前三年给予100%补贴、后三年给予50%补贴。(2)鼓励符合条件的开发建设主体在新区重点推进的创意产业园区内进行投资建设,对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对旧厂房等存量资源进行装修改造的,经批准可给予其投资总额10%的配套资金支持,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万元。(3)对新引进的重点创意企业或机构在新区重点创意产业园区租赁自用办公房并实际经营的,经批准二年内给予每天每平方不超过2元的租金补贴,补贴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

3、政策聚焦层面。在载体建设方面向重点项目区域聚焦;在产业鼓励方面向重点领域或行业聚焦;在品牌形象方面向产品或服务聚焦。

其它已经或将由市、区财政安排的产业结构调整、导向资金、现代业引导、特技发展、中小企业、技改、创业、专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走出去、信息化、品牌、服务外包、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展品保税等各类财政扶持政策,向规划确定的重点园区建设项目中各类创意产业类主体倾斜,并提供便利服务。

对急需引进的重点园区(片区)内创意类企业中设计策划专业人才,在自主创业、创意培训、学术交流、人才奖励等方面加大配套扶持力度。

(四)管理服务

1、按照上海市创意产业聚焦区建设管理规范,允许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内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公共设施)达到一定规模,但原则上不超过总面积的10%,有特殊配套需求的(时尚消费主体定位及世博会服务区域配套功能等),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放宽。

2、按照“主业突出、配套完善、形态新颖、环境优美”的建设目标,重点园区项目的开发主体和入驻企业或机构经认定达标后,可享受新区相关政策;同时,经新区推荐并经市创意中心评估认定后,可获得“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

四、推进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

建立由区政府有关领导为总召集人,新区经委、文广电视局牵头,新区发展改革委、建设交通委、科委、财政局、工商分局、环保市容局、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和陆家嘴、三林、张江等功能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的浦东新区创意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创意产业发展推进工作。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新区经委),由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主要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统筹部署各项工作,制定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相关事宜,整合拓展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具体工作措施:

是研究制定新区创意产业园区重点项目预审评估流程,形成预审工作机制。对项目开发主体资质、主导产业定位、创意资源基础、方案设计要求(生态环境重塑、绿化设计利用、节能系统安排、建筑形态创意、功能结构安全)等进行会审评估,以规定和约定的标准要求作为立项批复和工程质量监督的依据。同时,研究制定新区创意产业园区规范制定,对配套服务保障、登记注册监控、园区认定授牌、品牌形象推广、专业孵化服务等作出明确规范。

二是制订对创意产业园区开发主体、创意类企业或机构及创意人才的财政扶持实施细则。

三十建立创意产业重点项目预审报批联动工作机制和园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政府服务创新的途径和手段,确保各功能区域按照规划要确定的布局、主题、重点和政策开展工作,在立项条件、工程质量、园区管理和产业导向方面,按照既定要求和目标进行引导。四是加强与国内外、区内外创意产业相关政府部门、学术团体、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的交流和联系,扩大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深化新创新意产业经济统计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

2.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篇二

1.1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2012年南沙区成为国家级新区, 定位为国家粤港澳合作和新型城市化综合示范区, 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性城市, 这意味着南沙新区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延续经济增长的同时, 城镇化必将改变南沙新区城乡空间格局, 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显。此时最关键也是农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城镇化能否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因此, 南沙新区迫切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 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2 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

中共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中,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之时, 提出应坚持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从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突出农村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 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此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南沙新区也以此为契机, 全面展开新一轮的村庄规划。

2 当前南沙新区乡村居住空间营造与现状存在的问题

南沙新区早在2008年就已经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但是村庄近几年的发展效果却差强人意。村民的居住生活空间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缺乏、村容村貌亟需改善等问题, 这些都与南沙新区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

2.1 村庄规划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早期村庄规划均有注重公众参与工作, 成果都是在开展了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座谈、规划公示等公众参与程序后完成, 但为什么规划仍是纸上谈兵, 无法落地?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规划成果更多的是充分迎合政府意图, 并没有很好的兼顾村庄发展需求及村民居住空间要求, 导致村民诉求无法落实, 引发村民对规划的反感;二是广泛征求民意, 在未全面摸清村庄实际人、宅、地等基本情况的前提下, 在完全不考虑全区发展定位的基础上, 一味满足村民诉求, 增加大量村建设用地, 超出了建设用地总规模。这些都导致村庄规划脱离实际, 难以落地。

2.2 忽视土地制度研究, 落地困难

农村土地利用粗放, 农民建房需求强烈, 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张,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导致面向落地实施的村庄规划不能满足村经济发展及村民建房需求。而传统的村庄规划只注重空间规划, 塑造空间整体形象, 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研究往往一带而过, 使得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民建房、集体经济发展不符, 失去了空间营造的前提条件, 从而导致规划成为一纸空文。所以村庄规划已演变成为政府与农村有关集体土地如何开发的谈判博弈过程。它不再是技术上的争论, 而是涉及农村土地的一系列法律或政策上的反思与调整。

2.3 缺乏与相关规划衔接, 实施困难

目前的村庄规划大多缺少上位规划的指导, 更是通常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相符合, 这使得村庄规划往往脱离于城市规划, 导致村庄发展定位、村建设用地规模、村用地布局等与相关规划出现矛盾, 这不但使得规划落地困难, 更造成了村民住宅以及村留用地报建等行政审批的困难, 使得村庄发展杂乱无章。

2.4 忽视村庄体系规划, 缺乏分类指导

南沙区的城乡空间关系分异明显, 在现有建成区呈现破碎化且不成体系的城乡混杂、各自分散发展等状态。而在大部分未建成地区则仍然保留着景观十分优异的岭南水乡特征的条状农业村景观。因此南沙城市化过程更是形成了多样性的空间特征, 外部环境动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南沙新区整体空间格局的形成,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乡村的发展。然而早期的村庄规划因缺乏上位体系规划的指导, 未分析各村特色及区位, 造成千村一面, 不但不利于城乡一体化, 更是限制了村庄的发展。

3 建设美丽乡村居住空间方法策略

如何做到既满足南沙新区的发展需求, 同时又保留岭南水乡“条村”特色, 成为南沙新区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使村庄在限制中求发展, 只有通过制定相关土地和建房政策,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空间资源、整治村容村貌、规范建房等一系列手段, 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居住空间, 实现城乡统筹。

3.1 加强土地制度研究, 真正满足村民需求

南沙新区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低碳集约发展背景之下, 在有限的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 为了城市的发展, 原有粗放的土地开发模式必须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部分村建设用地将转为城市建设用地, 这不可避免的与村民建房及村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形成了根本性的矛盾。本轮南沙新区村庄规划将采用以下方法解决矛盾。

3.1.1 采取建设用地规模镇 (村) 域内平衡方式

建议制定灵活的土地管理政策, 统筹考虑全区各村的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在总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 采取建设用地规模村域内或镇域内平衡的方式, 统一建设用地位置的调整, 从而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

3.1.2 通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和改造, 挖潜存量土地, 控制增量

南沙新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建设用地规模不足, 同时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又极为严重, 因此以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为手段,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首要目标。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地置换政策, 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居民点改造等方式, 对散乱、废弃、闲置以及低效的村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复垦, 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见图1)

3.2 制定分类指导体系, 营造宜居乡村居住空间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各村特点, 按照“分类发展, 分类管理”的思路, 在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合理确定村庄分类、数量、发展目标等, 提出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的发展指引, 统筹安排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村庄主要可分为城中村、城边村、远郊村和搬迁村。

城中村指位于城镇建成区内, 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城镇化的村庄。此类村庄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建议纳入城市空间体系, 作为城市向乡村传递高标准公共管理、服务的基点, 以及乡村集中发展城市职能的空间。建设以新建、改造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推进基础设施水平、空间环境品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此类村庄不需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城边村指位于城镇建成区外、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内, 生产和生活方式半城镇化的村庄。此类村庄根据现状发展建设情况及受城市化影响程度, 可纳入城市规划或村庄规划范畴, 引导村庄逐步向城市发展。

远郊村指位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外, 生产和生活方式尚未城镇化的村庄。此类村庄以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 保护村庄风貌特色为主要目标, 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搬迁村指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存在严重洪涝灾害和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地区、重大项目发展影响区域内的村庄。南沙新区因城市发展的需要, 涉及8村庄整体搬迁, 都将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规划设计, 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3.3“五规”合一, 使村庄规划真正落地

充分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首先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 提前谋划将村庄发展融入城市功能, 严格落实村域内用于城市发展用地的城市功能。而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下, 在不侵占农保用地的前提下,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南沙新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均在同步编制中, “三规”相互协调, 相互论证, 为村庄规划提供了一片真正落地的土壤。

3.4 强化村庄特色, 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和环境

南沙新区目前还处于半城镇化状态, 仍具有“山、水、村、田”融合良好的岭南水乡景观。因此, 在考虑城镇化进程中, 要强调从村庄整体布局、河涌水岸沿线设计、村庄建筑风貌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控制, 对于沿河涌分布的村庄, 不提倡大拆大建, 保留传统条村村落肌理, 通过整治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村庄。

3.5 制定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推动村庄规划实施进度

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以符合村民实施意愿为前提, 制定实施性强的近期实施项目, 将村庄规划转变为实施行动计划, 统筹安排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村民住宅建设、经济发展等各类建设项目, 同时根据项目实施可行性、难易程度, 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实施时序, 以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4 案例介绍——以南沙新区横沥镇新兴村村庄规划为例

4.1 村庄区位及现状

新兴村村域面积较大, 拥有围垦而成的丰富的耕地资源, 有利于形成规模集聚效益, 且具有能代表南沙地区特色的“涌、路、村、田”共生共存的空间肌理, 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耕型村庄。其位于南沙新区总体发展框架中的中心城区内, 距东部核心明珠湾区起步区仅4公里, 南部紧邻横沥镇区, 南沙港快速干线、京珠高速在其周边交汇, 水陆交通良好 (见图2) 。新兴村在南沙新区总体规划村庄分类指引中属于限制型村,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限制增量发展, 保护岭南水乡民俗文化和建筑风貌, 以生态培育、乡村旅游、现代化都市农业等为发展方向, 促进多元产业发展。所以, 本次规划将其定位为以现代化农业种植生产为试点, 带动以农业观光体验、农业科普教育为主导的休闲旅游业经济发展的都市农业型美丽乡村。

然而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侵占了村庄部分土地, 许多农民涌入城市, 村庄已逐渐失去原有的活力, 土地不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场所, 更是农民从城镇化中获取利益的资本, 由此导致河涌边出现大量违法住宅, 与此同时村庄人口却在不断下降。所以这种逐渐蔓延的涌边“宅基地”建设方式造成滨水岸线封闭, 传统水乡特色的生活公共空间正逐渐消失 (见图3) 。

4.2 五规合一, 加快落地实施

村居住生活用地和村留用地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 在与相关上层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 合理规划村居住生活用地和村留用地, 以保障用地的落地。同时根据南沙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与周边产业集群相衔接,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产业互补功能, 实现村留用地与城市互动发展, 结合市场发展需求, 大力推进“一、三产业”相融的多元化产业经济发展格局。

4.3 村庄空间布局几大重要方面

由于城边村特殊的地理区位及受城镇化的影响, 生产方式将逐步转变, 由此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而将可能形成不同的居住空间。因此, 本规划不再是依照传统观念, 使村庄完全按一种发展模式生存着, 而是在充分遵循村民意愿的前提下, 营造两种不同的居住生活发展空间。近期建议以限制增量、征转土地为主, 远期结合城市空间发展逐步开展空间改造, 形成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和服务支撑。

4.3.1 村民住宅建设模式

本次规划在充分征询村民意愿的基础上, 制定两种村民居住空间, 一是继续保留沿河涌边的现状村民住宅, 同时控制农村居民点生长边界, 不再安排插花地建房, 保持条村特色, 留给村庄呼吸的空间;二是新增分户采取集中居住方式, 考虑到新兴村未来仍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为延续农村地区农业特有的生产、生活关系, 以“非统建、独立式住宅”统一安排在紧邻横沥镇镇区的村域范围内, 使之与镇区共享公共服务设施 (见图4) 。

4.3.2 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以改善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品质为目标, 主要包括建筑风貌整治、河涌环境改造、巷道空间整治、休闲空间营造、特色节点打造五大内容。利用河涌两岸空闲地、现状渡口、风水树、废弃小学等资源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改造成为滨水活动场所;在征得村民同意后, 对危旧房进行拆除, 拆除后腾出的用地用于村开放空间建设, 美化村庄环境, 不再新增住宅;开放空间用作小街头绿地、休憩场地、健身场地等用途, 最大程度满足村民日常文娱、康体需要 (见图5) 。

4.3.3 相关土地政策建议

建议采用的相关土地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将位于规划为公共绿地的现状居民点用地置换为务工地区的城镇住宅, 或执行增减挂钩政策实行集中居住, 将多出来的建设用地作规模化农业经营。 (2) 村庄手工业、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等产业宜集中布置, 且尽量靠近镇区或者工业园区布置, 以集约利用土地。 (3) 对新增分户, 鼓励逐步推行公寓上楼集中居住方式, 将腾挪出来的土地作为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绿化等村民公共活动空间, 同时对腾出用地美化村庄的村民进行奖励, 以鼓励更多村民参与村庄美化活动。

4.3.4 近期行动实施计划

本规划根据《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确定的考核项目, 结合村民实施意愿, 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制定近期实施的项目计划 (见表1) 。

5 结语

本文希望通过新兴村村庄规划案例, 为大多数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提供一个乡村居住空间营造的方法, 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解决。乡村居住空间的营造涉及多方利益, 当前的土地制度似乎也在逐步走向利于农民的一方, 但我们一直鼓动村民集中公寓上楼的方式改如何推行?中国村庄传统和文化又如何与城市融合?这一切除了通过村庄规划手段外, 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才能实现。“只有真正解决了城市化问题, 中国所谓的和谐, 才可能有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魏立华, 刘玉亭, 黎斌.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辨析——渐次性改良还是彻底的重构.城市规划, 2010, 34 (2) :36-37.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25) [z].2013.

[3]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2013年) [z].2013.

3.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篇三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试行)

各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本意见适用于在我区从事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人才实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八大门类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第二条设立杭州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9000万元(包括通过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安排的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三条新设立(或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自设立(或引进)年度起三年内对区贡献100%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第四条对新设立(或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租用区内生产研发用房,从设立(或引进)年度起,最高给予500平方米以内第一年1元/平方米•天、第二年0.8元/平方米•天和第三年0.5元/平方米•天的房租补贴;享受房租补贴满三年的,经考核批准可再给予两年300平方米以内0.5元/平方米•天的房租补贴。新设立(或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白马湖生态创意城SOHO工作室,经认定、考核,三年内给予每年不超过10万元的房租补贴。非新设立(或非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迁入白马湖生态创意城SOHO工作室,经认定、考核,两年内给予每年不超过5万元的房租补贴。

第五条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年对区贡献首次达到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给予主要经营者5万元奖励;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给予主要经营者10万元奖励;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给予主要经营者20万元奖励;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主要经营者50万元奖励。对当年经营收入位居全区文化创意企业前10位的,授予企业“年度优秀文化创意企业”荣誉称号;对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授予“年度突出贡献文化创意人才”荣誉称号。

第六条鼓励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对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或注册资金在1000万人民币(外资150万美元)以上,并且具有大型创意题材项目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第七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园区引进文化创意企业且所使用的物业面积超过80%,经考核,自达标年度起三年内,园区出租房屋收入形成的对区贡献的25%部分用于奖励园区管理机构,每年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评定为国家、省级示范基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第八条对原创影视、动画、出版作品给予奖励。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的动画片按每分钟1000元给予奖励,地方电视台(5个地市级以上电视台)首次播出的动画片按每分钟500元给予奖励。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三维动画片给予加倍奖励。在境外播出的动画片参照市有关政策给予1∶1配套奖励。在中央台、省级卫视首次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每部二十集以上、每集40分钟以上),给予每集5万元和2万元奖励。电影作品(单部90分钟及以上)在国内影院首播,按每一部50万元给予奖励。对在省级以上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原创影视、动漫、文学作品(转让作品不在此列),发行量在5万册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第九条对获得国际性、国家级、省级重大奖项的动漫游戏、影视、设计原创作品,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国家广电总局推荐为优先播出的优秀动画片,被国家文化部或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并推广的民族优秀网游及益智网游,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条对参加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产业会展的企业,经审核,给予展位费50%的资助,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一条对企业申报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获得市补贴的,给予1∶1配套补贴。

第十二条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创意人才培训基地,经认定,每培训一名合格学员在我区创业或与区内文化创意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基地

500元/人的补贴。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在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人才培训机构,每培训一名员工并取得合格证书的,给予企业500元/人的补贴。第十三条按照财税(2009)65号文件,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动漫企业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形象设计、背景设计、动画设计、分镜、动画制作、摄制、描线、上色、画面合成、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剪辑、字幕制作、压缩转码(面向网络动漫、手机动漫格式适配)劳务,暂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

第十四条区内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区属担保公司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并能按时还贷的,给予担保费100%的财政补贴。

第十五条对区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获得信用良好的订单和合同,具备履行订单或合同所需条件,符合贷款和担保条件的,区属担保公司按照区科技型小企业“订单贷”业务流程,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六条对企业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向银行借贷资金,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获得市以上立项资助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技术、创作、培训、版权等)中心和平台项目,贷款利息超过50万元部分,再给予50%的贷款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期限不超过三年。

第十七条依据《杭州高新区(滨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区内新办投资文化创意企业的专业投资机构,符合阶段参股条件的,进行配套股权投资,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5%。

第十八条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评定,为其提供名家工作室或SOHO工作室五年的免费使用权;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经审核,给予50-100万元的项目资助。

第十九条企业新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技术职称,以及具有硕士学位的副高级技术职称的文化创意人才,可申购杭州市引进人才专项经济适用房。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可申购区有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和人才限价房。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人才可申请租赁创业人才公寓。

第二十条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可按照《杭州市杰出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和《杭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推荐参加杭州市杰出人才的评选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

附则

1、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界定: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与文化创意内容有关的信息服务产业;动漫游戏业主要是指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数字娱乐类相关产业;设计服务业主要是指以先进装备制造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模型设计等为重点的工业设计业,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园艺设计与城市色彩设计等为重点的建筑景观设计业;现代传媒业主要是指以内容和技术更新为特征的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等;艺术品业主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业;人才实训业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等;文化休闲旅游业主要是指以人文资源为内涵的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主要是指文化类会展或富有文化创意内容的会展及活动。

2、文化创意企业认定标准:(1)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创意服务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经营业务。(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3)企业中从事创意工作的相关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4)企业按本意见所列范围内的创意服务及相关产品的收入总和不低于企业总收入的70%。本意见奖励(资助)的文化创意企业须经区文创办认定。

3、文化创意产业园认定标准:(1)具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配备专职专业管理人员。(2)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万平方米,且入园文化创意企业达到20家以上。(3)建设和运行必须符合法律及相关政策规定。

4、本意见奖励(资助)对象为财政收入级次在高新区(滨江)范围内的企业,街道所属企业政策兑现资金由区、街分别承担50%,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理体制范围内企业政策资金兑现办法另行制定。

5、新设企业从设立年度起,三年内对其全部奖励(资助)额度原则上以其三年内对区贡献总额为限。

6、租用生产研发用房的房租补贴按最高不超过人均15平方米计算。

7、同一产品、项目根据我区相关政策获得多项奖励(资助)的,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进行奖励(资助)。同一奖项在低等次已作奖励的,晋升到高等次时,只奖励或资助差额部分。

8、企业迁出高新区(滨江)或注销的,须进行财政、税务清算,所享受的奖励(资助)须全额退还区财政。

9、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我区文创办负责受理和解释;白马湖生态

创意城管理体制范围内由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负责受理,并报区文创办备案。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

4.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篇四

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四个一批”的思路,结合我市农业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工大县建设为手段,力争把荆州建设成湖北省最大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特别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突破口、我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县域经济的主阵地,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坚持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创建精品名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要以市场为取向,立足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充分考虑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产品经济特色、地区文化特色,瞄准市场不同客户群体,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大幅度提高产品品牌销售收入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2.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同时要注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雷同。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重点发展节约型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广先进设备和加工工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相协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中心,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安排好项目、组织好生产和经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确保企业农民双赢双利。坚持实行发展与提高并重,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并重,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并重,推进农产品加工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节能型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产业,使农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5.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下大力度培植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一批能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农产品精品名牌。

二、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工业兴市发展战略,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的要求,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经过5年建设,全市基本完成“771111 ”发展目标,即发展农产品加工7大产业体系,打造7个过100亿元的加工大县,建成10个产值过50亿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培植1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过20亿龙头企业,新创10个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000亿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一)主要目标。

——加工总产值:力争到2013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

——七大产业体系:一是粮食上形成米面、米果(营养粥)、饲料、酿酒、饲料为重点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从2008年8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二是棉花上形成棉纺、织布、印染、服装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40亿元增长到150亿元;三是油脂上形成榨油、精炼、饼粕、生物能源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50亿元增长到150亿元;四是畜禽上形成屠宰、分割、冷鲜、熟食等一条龙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2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五是水产品上形成分割、冰温保鲜、鱼糜、鱼糜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从2008年的4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六是瓜果蔬菜上形成以清洗、外包、果汁为主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13亿元增长到40亿元;七是林纸上形成林木板、家具、纸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加工产业体系,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40亿元增长到120亿元。

——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荆州拍马工业园、荆州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荆州雨润食品工业园区、两湖绿谷农产品加工园区、大明水产工业园区、监利新沟粮油加工园区、洪湖大兴加工园区、石首林产品加工创业园区、松滋白云边工业园区、江陵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每个加工园区年加工产值至少达到50亿元以上。

——七个加工大县:打造监利县、洪湖市、石首市、荆州区、荆州开发区、松滋市、公安县七个农产品加工大县,每个县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以上。

——重点加工企业:培植福娃集团、白云边股份两家产值过10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洪湖市洪湖浪米业产值过5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大明水产、雨润集团荆州公司等10家产值过20亿的龙头企业;荆州中科、湖北玉沙等10家产值过1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

——品牌创建:积极争创知名品牌和商标,5年内全市力争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0个、湖北名牌50个、湖北著名商标70个、绿色食品认证24个、无公害食品认证150个、有机食品认证6个。

(二)分实施规划。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23亿元,2013年规划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递增28%。其中:粮食加工实现年产值297亿元,年均递增30%,福娃集团年产值过100亿,白云边酒业和洪湖浪米业产值过100亿;油脂加工实现产值124亿元,年均递增20%;肉禽水禽加工实现产值93亿元,年均递增36%,江苏雨润集团年产值过50亿元;棉纺制品加工实现产值127亿元,年均递增速度26%;水产品加工年产值100亿元,年均递增速度26%,洪湖德炎、湖北大明等4家企业年加工产值过20亿元;瓜果蔬菜类实现产值37亿元,年均递增23%;林纸制品实现产值122 1

亿元,年均递增25%,湖北吉象产值过20亿元。

三、农产品加工发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

(一)粮食加工业。全市现有粮食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年加工粮食100万吨,年加工产值55亿元。2013年力争全市市级以上粮食加工量达到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左右,利税8亿元以上。积极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2013年全市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家左右,其中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左右,福娃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

1.稻米加工产业:按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稻谷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以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松滋市云达米业有限公司、荆州市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重点,建设6个营养强化米生产基地和4个稻谷深加工生产基地。到2013年,全市开发出发芽糙米、留胚米、免淘米、米乳、糙米茶等营养产品及方便米饭、方便米线等方便食品;形成系列营养米年生产能力50万吨、稻谷深加工年生产能力30万吨;全市稻谷深加工产品产量20万吨,大米加工产量达到200万吨,其中精制大米170万吨,系列营养米30万吨。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力争进入湖北省大米行业前三强。

2.食品加工产业:依托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洪湖市太禾米业公司、荆州市新力大风车食品有限公司、松滋市天怡食品有限公司、荆州大佳机械食品有限公司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建设4个生产基地,按照市场导向、适度规模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生产优质俏销的新型营养方便食品。

3.饲料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农副产品资源,依托荆州通威、湖北大明、荆州希望等饲料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加工水产专用料、畜禽料、动物宠物料等饲料生产。2013年全市加工生产量力争达到800万吨,年加工产值60亿。

4.酿酒业:到2013年全市酿酒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依托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黄山头酒业有限公司、劲牌酒业(石首)有限公司发展壮大酿酒业,重点扶持监利粮酒酒业有限公司,把“监利粮酒”品牌建设为中国知名品牌。

(二)油脂加工产业。进一步发挥我市双低油菜籽生产优势,稳步发展油料精炼加工,大力生产一、二级小包装菜籽油,逐步开发生产营养保健油、高级烹调油、植物蛋白、植物油酸、肌醇、甾醇等深加工产品、综合利用产品。以荆州市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公安金阳油脂有限公司、松滋市金松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发旺农工贸有限公司、湖北家意粮油科技有限公司、荆州市金楚油脂有限公司、湖北恒生油脂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为重点,建设2个米糠油生产基地和3个油脂深加工基地。到2013年,全市油脂年精炼能力过30万吨,油脂年深加工能力10万吨。5年内,荆州市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力争进入湖北省油脂加工企业前列。2013年加工产值由2008年的50亿元增长到150亿元。

(三)棉纺制品加工业。到2013年,全市棉纺制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重点培植奥达、乾盛、金安三大棉纺织企业。

(四)畜禽加工业。以生猪屠宰加工为突破口,禽蛋加工为重点,全力推进荆州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至2013年,生猪屠宰加工200万头以上,产值30亿元,培育加工品牌1个;肉禽加工7500万只以上,产值40亿元,培育加工品牌5个;禽蛋加工30亿枚以上,产值20亿元,培育加工品牌3—5个;鹅肥肝加工1300吨,产值10亿元,培育加工品牌1—2个。培育畜产品加工型国家级龙头企业1—2个,省级龙头企业4—5个。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1.生猪加工业。规划引进江苏雨润集团,在荆州城南开发区九阳工业园兴建荆州雨润食品工业园,至2013年生猪屠宰加工规模达到200万头,年产值30亿元。

2.肉禽加工业。以荆州市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洪湖得记食品有限公司为重点,引导其加快地方风味特色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创建“小胡鸭”、“得记食品”知名品牌,至2013年,荆州小胡鸭、洪湖得记公司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0万只、1000万只,小胡鸭专卖店做到全省中等以上城市全覆盖;以荆州雨润集团、武汉飘飘集团监利公司为重点,建两个肉禽加工工业园,至2013年,年加工肉鸡3000万只,肉鸭2000万只;以松滋今阳食品有限公司为重点,建江汉鸡加工工业园,至2013年年加工江汉鸡1000万只。至2013年全市肉禽加工能力达到7500万只,年产值40亿元。

3.蛋品加工业。以湖北双港、荆州宇祥、荆州离湖公司为重点,分别在公安县、荆州区、监利县建蛋品加工工业园,至2013年年加工禽蛋30亿枚,年产值20亿元。

4.鹅肥肝加工业。以湖北中林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荆州市昌炽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石首市绿波雁达鹅业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快鹅肥肝、鹅肉、鹅绒等系列产品开发,至2013年年屠宰朗德鹅300万只,生产鹅肥肝1300吨,鹅肉15万吨,鹅绒500吨,年产值10亿元。

(五)水产品加工业。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的水产品加工项目;立足本地优势,培植一批传统水产品加工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市场,突破一批水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现代水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明显扩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力争到2013年,实现水产品加工“21612”的发展目标。即:建成两大水产品加工集中区,到2013年,建成荆州市城区水产品加工集群和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力争两大水产品加工集中区产值突破50亿元;培植10家水产品加工与出口示范企业,其中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企业两家,10—20亿元的企业两家,5—10亿元的企业两家,1—5亿元的企业4家;水产品加工转化量达到60万吨,比2008年增加40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比2008年增加80亿元;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额达到2亿美元,其中虾蟹(克氏原螯虾、河蟹、青虾)1亿美元;冰鲜(冷冻)鱼类加工产品(如斑点叉尾鮰、罗非鱼、乌鳢鱼片等)1亿美元。

1.以大明公司为龙头的大宗水产品加工。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重点,突出抓好大明公司、中科农业股份、洪湖井力、鱼米乡、柏枝水产、海味源公司、金鲤鱼公司、翰卿农业科技公司、友信青鱼合作社等企业的分割鱼、鱼糜制品、醉鱼、鱼罐头、休闲食品等10多个系列20多个品种发展。到2013年,力争全年分割鱼产量达到10万吨、鱼糜15万吨、醉鱼2万吨、鱼罐头2万吨、特色休闲鱼2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

2.以德炎公司为龙头的小龙虾加工出口。以满足国际市场为重点,突出抓好德炎水产、越盛水产、桐梓湖食品、五湖水产、宏业水产等企业的龙虾、青虾、南美白对虾、田螺、鮰鱼等10多个系列30多个品种发展,提高我市水产品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到 2013年,全年出口小龙虾力争达到5万吨、青虾1万吨、鮰鱼2万吨、田螺

0.5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

3.以闽洪、柏枝为龙头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工。以满足国内大中城市市场需求为重点,突出抓好闽洪水产、柏枝水产、洪湖水科所、世园龟鳖等企业的洪湖大闸蟹、鳄鱼皮、鳄鱼食品、鳄鱼保健品、鳜鱼食品、泥鳅休闲鱼、鳝鱼、龟胶、鳖精等12个系列30个品种发展。到2013年,经营和加工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

4.以瑞邦公司为龙头的淡水鱼副产品精深加工。以满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为重点,突出抓好瑞邦公司、大明公司等企业的鱼胶原蛋白肽、龟板肽、丝素肽、阿胶肽等10多个品种发展。到2013年,全年鱼胶原蛋白肽产量力争达到5000吨,其他产品产量达到1000吨,实现产值5亿元。

5.以恒升公司为龙头的鲟鱼籽酱及系列产品加工。突出抓好恒升公司等企业的鲟鱼籽酱、鱼油、硫酸软骨素、活性肽等10多个品种发展,力争经过几年努力,鲟鱼籽酱产量达到5吨以上,其他产品产量达到2吨以上,实现产值3亿元。

6.以晨光、鱼米乡为龙头的水生植物加工。突出抓好晨光、鱼米乡、恒信生态、威成、亿丰园、五湖等企业的泡腾荷叶茶、野藕粉、野藕汁、藕带、菱角、蒿菜、芡实梗等30多个品种发展。到2013年,全年泡腾茶叶力争达到500吨,荷叶茶饮料10万吨,野藕汁、野莲汁20万吨,原花青素10吨,反季节水生蔬菜200吨,藕粉3000吨,实现产值2亿元。

(六)瓜果蔬菜类加工。规划2013年瓜果蔬菜年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左右。重点扶持荆州市新力大风车食品公司发展加工馅料、饮料、膨化食品,荆绿公司和洪湖市亿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绿色蔬菜食品、蔬菜加工、出口销售,荆州市鑫辕公司果蔬加工、绿色食品开发,湖北长乐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魔芋系列产品、洪湖市水乡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监利县白鹭湖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

(七)林纸制品加工。根据荆州实际,明确“3344”发展思路,即全力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长江防护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三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力争到2013年林业、造纸和纸制业年加工产值过达到120亿元。重点扶持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荆州森鑫人造板有限公司、湖北东森木业有限公司。

四、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布局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适应市场抓调整,突出特色抓调整,围绕加工抓调整,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全市规划到2013年建设10个肉禽水禽加工工业园区,10个粮油食品加工工业园区,其中建设加工产值过50亿元的重点园区10个。

(一)荆州拍马工业园区。计划到2013年,造林面积达到50万亩,浆产量20万吨,纸产量35万吨,纸品包装5000万平方米,烟用包装材料3万吨,农副产品加工15万吨,热电联供18万千瓦,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二)荆州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整个园区规划以印染为主、纺织、服装为辅,拟建设200条以上印染生产线,计划分3期建设,用3到5年,将荆州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基地。计划到2013年,入驻企业达到29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三)荆州雨润食品工业园。规划园区2013年入园企业达到10家,重点扶持江苏雨润集团荆州公司、荆州市新亚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荆州市好好吃米业有限公司,力争园区年总产值达到60亿元。

(四)两湖绿谷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在2013年前建设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粮油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自身发展,形成加工企业15家以上,加工产值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五)大明水产加工工业园。规划园区建成淡水鱼分割、淡水鱼糜、鱼糜制品系列开发、冰温保鲜、风味鱼、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水产品加工产业体系的6条生产线,同时,引进企业两家,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

(六)监利县新沟粮油加工工业园。园区年加工粮食80万吨、油脂3万吨,年产值28亿元。到2013年园区规划产值150亿元。

(七)洪湖市大兴工业园。通过5年时间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带动农渔户35万户。

(八)石首市林产品加工创业园。力争在2013年前达成年加工木材150万立方米、年林业产值30亿元建设目标,促使林业产业成为石首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

(九)松滋白云边农产品加工工业园。重点扶持白云边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年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十)江陵县农产品加工工业园。规划2013年进园企业总数达到5家,加工总产值达到50亿元。重点扶持湖北省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天助”牌系列粮油产品加工;扶持荆州市长湖垸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新建水产品加工生产线,日处理10000公斤水产品,重点生产“水洗虾仁”、“带黄虾仁”、“凤尾虾”、“整肢虾”等水产系列产品加工。

五、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2013年前极力打造3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过100亿的大县。

(一)荆州区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重点扶持规划产值过50亿的拍马纸业发展,积极支持荆谷王米、荆州天骄、荆州金鲤鱼等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年加工产值过5亿的省级龙头企业。

(二)荆州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大区建设。以荆州永康、湖北汉科、湖北长乐食品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到2013年,培植年产值过2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1家、过5亿元企业10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和生物制剂产业,力争2013年荆州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洪湖市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充分利用洪湖市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势,重点发展以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业和以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依托洪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产值过50亿龙头企业1家,过20亿的龙头企业1家,过5亿龙头企业10家。创建德炎淡水“小龙虾”,晨光“荷叶茶”饮料,洪湖浪“洪湖浪”粮油等中国知名品牌,力争2013年洪湖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从2008年的20亿增长到100亿元。

(四)石首市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以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万顺木业有限公司、吉丽装饰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加工企业发展杨树深加工产业。依托石首市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2013年林业产值达到30亿元。石首市恒欣米

业有限公司、劲酒集团(石首)分公司、荆州市阳光油脂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粮棉油加工业。重点培植农产品加工产值过20亿龙头企业1家,过10亿龙头企业1家,过5亿龙头企业8家,力争2013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五)监利县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通过以监利新沟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不断扩大监利朱河加工工业园区、县城东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重点培植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家意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力争2013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

(六)公安县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规划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重点培植产值过20亿元金安纺织和产值过5亿元的荆州双港、荆州瑞丰油脂、湖北鄂南春米业、万华板业、公安金阳油脂等龙头企业。

(七)松滋市农产品加工大县建设。规划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0亿元。强力扶持白云边酒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确保白云边酒业2013年产值过100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抓基地建设,确保优质原料供应。要按照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根据“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狠抓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并努力实行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重点加强监利县粮食加工基地、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基地、石首市林木加工基地、松滋市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公安县棉花加工基地和荆州城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专用、批量、优质、稳定的原材料。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企业和农民之间互利互惠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生产基地农户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二)抓良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荆州农科院、荆楚种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油菜开发中心、三湖农科所等科研生产单位,实施优质棉品种选育、改良和良种繁育工程,优质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优质稻良种繁育体系和优质杂交稻种子产业化开发,西甜瓜品种选育引进,专用小麦示范推广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支持省畜牧良种场、松滋云祺公司、湖北大明水产公司和长湖水产良种场建设,加大畜禽和水产良种的选育和推广。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优质良种的示范推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推广速度,确保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需要。

(三)抓项目申报,为发展壮大加工企业搭建平台。要紧紧抓住目前项目投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农村沼气、农村引水安全、重大水泥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优质粮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检测、重点防护林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地生产条件。要积极帮助龙头企业搞好项目筹划和申报,通过项目建设,提高设备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管,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效应。

(四)抓科技开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科研人才优势,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结,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加强对落后加工技术改造、配套和完善先进设备的研制与引进。要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培植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五)抓品牌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企业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全力开展好创建精品名牌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湖北省名牌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标志;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展示、研讨活动,推介产品扩大影响;新闻媒体要帮助企业搞好产品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六)抓配套服务,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水平。加快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抓政策扶持,营造促进加工发展良好环境。

1.财税政策。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争取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政策。二是市财政列出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品牌创建,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和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同级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对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同级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三是改制企业用于职工安置的改制成本和企业投资加工园区公益性建设部分在3年内可以冲抵企业所得税。

2.金融政策。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对象,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3.土地政策。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可以免征土地出让金、契税、交易税等费用。由企业独资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加工企业,企业可与政府签定分偿还土地出让金合同。

5.胶州市产业新区规划 篇五

一、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

2、说课的内容和原则

3、什么是校本研究?影响校本研究的因素?

4、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二、多选题

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

2、认知策略包括?

3、家庭教育方式包括?

4、教师职业道德包括?

5、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构成的要素?

考友们这是我今天考试时记得真题,记下这些真题是为了与大家交流,与大家共同学习,为招教考试进一点微薄之力。

6.兰州市新区桥吊杆索力试验研究 篇六

维七路K5+159大桥为兰州新区二号湖范围内的跨湖桥, 桥梁全长为120.82。上部结构采用1-25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1-60m系杆拱+1-25m简支箱梁, 桥面连续。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板式桥墩、肋板式桥台, 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每幅设两个吊杆索面, 每个索面采用11根吊杆, 桥梁吊杆采用LZM7-163型吊杆, 吊杆用钢丝采用PES (FD) 低应力防腐索体。采用直径为120cm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拱肋, 上、下弦管肋间连接钢管采用16mm厚的Q345q E钢板卷制而成, 焊接采用破口焊。肋间连杆与拱肋钢管在工厂一起加工安装。

2 吊杆索力测试目的

吊杆索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关系到吊杆的受力, 同时还会影响主梁、拱肋的受力, 故在施工阶段及全桥合拢后准确测定吊杆的索力并将其调整到设计允许误差以内, 对保证施工安全及桥梁的设计线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吊杆索力的测量, 可为今后的测试积累科学资料。

3 吊杆索力测试的方法及原理

本桥采用振动频率法对吊杆索力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利用临时紧固在吊杆上的高灵敏传感器拾取吊杆在环境激振下的脉动信号, 进行频谱分析, 由功率谱图上的峰值来判断吊杆各阶频率, 然后再根据频率与索力之间的关系求得索力。测试分析流程见图3-1。

根据弦振动理论, 在一定条件下吊杆拉力与吊杆的振动频率存在对应关系, 采用振动频率法测量索力时, 若索的两端为铰结, 其公式为:

式中:l———吊杆的计算长度;

fn———第n阶固有频率;

n———振动阶次;

T———吊杆索力;

m———吊杆单位长度质量;

EI———吊杆弯曲刚度。

吊杆抗弯刚度EI很小, 与吊杆索长的平方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则:

反映在频谱图上, 各阶频率是等间距的, 其间距值大小即等于基频f1。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 来判断是否为缆索自振的频谱, 凡与缆索振动的频谱特征一致的频谱图, 才确认为缆索振动的频谱图, 否则要分析原因, 检查仪器, 重新测量, 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可知, 在明确了吊杆的材料, 长度和振动基频后就可以确定吊杆的理论索力。

4 索力测试结果

4.1 调索前测试结果

调索前主桥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如表4-1所示

4.2 调索后测试结果

调索后主桥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如表4-2所示, 索力对比如图4-1所示。

5 主要结论

由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调索前, 左幅桥索力最大偏差达36.1%, 已远远超出《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1—2011) +10%的要求。

(2) 调索后, 实测索力值接近设计索力值, 左幅桥索力偏差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兰州市新区桥吊杆索力试验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分析。将吊杆索力试验中桥梁结构的索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该调索后吊杆索力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可靠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该桥的试验方法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检测及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州市新区桥,索力试验,吊杆

参考文献

[1]兰州交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兰州新区纬七路K5+159大桥吊杆索力测试报告.

[2]章关永.桥梁结构试验 (第2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1) .

上一篇:周边环境整治方案下一篇:信贷风险的分类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