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2024-09-13

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通用12篇)

1.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一

禹州市对安全创建工作

再动员、再部署、再细化

为深入开展安全创建工作,努力完成安全创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任务,做好迎接许昌市政府安委会安全创建工作集中观摩点评活动准备工作,11月4日上午,禹州市召开了安全创建工作再动员会议。方山镇、夏都办事处、颍川办事处、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及8个安全创建示范点的主管副职和创建办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禹州市安全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细化,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安全创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安全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进度和成效。二是要强化措施,高标准、严要求,查漏补缺,切实做好安全创建各项工作。三是要严格督查,确保安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创建示范点的安全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每三天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报一次督查情况,对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的单位及时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诿扯皮、行动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年终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时“一票否决”。四是要加强联系,及时总结并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与好经验,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确保观摩点评活动圆满成功。

2.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二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圆满完成年度信息通信工作任务。公司有力保障“三集五大”体系试点信息系统建设,制定出SG-ERP支撑智能电网总体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完成信息化支撑“三集五大”总体方案并推荐试点建设;完成对各分部、省公司和19家直属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对14个统一推广系统进行性能调优,共调优指标1 300余项,整体响应速度提升65.7%;与2011年年初相比,信息系统非计划停运时长减少68%,非计划停运次数下降84%,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信息化项目可研工作,初步形成了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定额标准,并构建总部分部信息化一体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合力;全面落实“十二五”通信网规划,扎实推进青藏联网、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扩建、宁东直流和中俄联网等工程配套通信建设,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完整的通信容灾体系;推进落实各级光缆运维责任,加强通信安全内控机制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信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指导文件,构建全面、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通信现场标准作业试点工作。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信息化项目1 539项,信息网络覆盖110 kV及以上变电站1.4万座,同比增加17.8%,覆盖营业网点1.8万个,同比增加6%;完成通信项目2 340项,220 kV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100%,110 kV变电站光纤覆盖率97.9%。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位列第二,公司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A级。通信全程全网协调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为电网安全生产运行提供了通信保障。

2012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SG-ERP工程、信息通信工作落实公司“安全年”要求的一年,是信息通信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部署,紧密围绕“两个一流”目标,进一步“融合发展、安全运行、全面建设、深化应用”,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和运维体系,全面提升信息通信对电网安全生产和业务高效运转的支撑能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会议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将切实提升信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和业务正常运营;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信息体系建设,深化业务应用,完善系统功能;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平台支撑能力;巩固提升信息通信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优化完善信息通信调度运行体系,推进信息通信调度融合;持续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将全员应用不断引向深入;开展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推进管理模式创新;严格通信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吴玉生做会议总结,信息通信部主任李向荣主持会议。会议通报表彰了2011年度信息系统实用化专项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江苏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等单位代表做交流发言。

3.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三

市科委这项“信息助农工程”是一项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三农”落到实处的工作,非常好。

信息化是科技服务“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使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是要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信息助农工程”坚持依托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信息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联结一家一户的农民,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不仅直接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党和政府关心农民、团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希望政府涉农部门时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多开拓与“三农”直接相关的服务项目,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发挥出作用来。

“信息助农工程”通过以企业运营为主体,政府扶植、技术支持为两翼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企业资源的整合。所以,新的机制是整合并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作用的基础。这种以为“三农”服务为目标的有效运营机制应该坚持探索下去,同时在探索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和信息业务开拓之间的关系。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农民对信息化认识还有限,把生产、生活和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综合服务网络系统还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市科委、北京网通等合作单位在工作中,切实为农民着想、为农业企业着想,循序渐进地开拓各项业务。积极探索一种具有较低成本、较高效益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方式。

二是处理好政策支持与企业的市场化选择之间的关系。“信息助农工程”为解决“三农”问题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为科技传播、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和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无疑在有些业务上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这种支持并不等于政府包揽,既然我们选择了企业运营方式,就应该使企业逐步发展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这确实有一段艰苦的工作历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虚心研究和探索,就一定会在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模式。

三是处理好企业经济效益与整个项目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信息助农工程”是企业行为,企业就要有经济效益以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为“三农”服务这个根本目标,也要注意在服务“三农”、保护北京生态环境等方面获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补贴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反之,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及社会效益也会使企业丧失发展的机会。

另外,我想强调,郊区各级政府一是要充分为“信息助农工程”中各站点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他们成就这件服务“三农”的好事;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站点的各种服务功能,加强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工作。企业和地方政府应该共同努力把信息站点建成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信息源泉。

4.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四

3月22日上午,全市社会保险工作会议在市政府会议中心第九会议室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表彰全市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12年社会保险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姚建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杨乐意做工作报告。

姚建新副局长指出,2011 年,全市养老、失业保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重干,积极作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适时启动了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办能力建设显著提升。社会保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他强调,2012年全市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设计,稳中求进”的原则,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在增强制度公平性、适应

流动性、保证发展可持续性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他要求,全市社会保险工作要顺应趋势,积极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

杨乐意局长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契机,围绕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中心,不断加大征缴扩面力度,狠抓经办管理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成效明显,突出表现在“三个突破”、“三个加强”和“三个提升”: “三个突破”是社会保险管理取得新突破;企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三个加强”是内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精确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个提升”是为民服务的质量明显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杨乐意局长强调,2012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任务依然繁重,总体上要继续围绕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中心,按照市人社局党组的部署要求,管理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夯基础,抓规范,求提升,勇争一流,持续求进,高标准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

务。重点要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持续抓好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内控工作四是依法扩面强化征缴;五是加强队伍建设。

5.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五

经验交流观摩会

为更好地推进全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创建工作质量水平,促使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单位创建工作扎实有序进行,确保申报单位顺利通过各项考核验收,浦口区司法局于近日在司法局会议室召开了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观摩会。各镇街司法所、本年度申报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村(社区)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泰山街道司法所、星甸镇司法所代表、桥林街道西山社区、盘城街道老幼岗社区代表分别就本辖区近年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做了经验交流汇报;区司法局法制宣传科万明就法治创建台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做了讲解,并与参会代表共同讨论交流;区司法局钱洪洋副局长就全区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现状做了总结归纳,并从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方法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要求与期望;最后,各家参会代表共同观摩了泰山街道桥北社区、沿江街道

6.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六

2009年我院护理部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使护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既能完成各种培训, 又有足够的时间照顾患者, 护士长与护理部能够达到信息畅通, 及时质控,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1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

1.1 特点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是基于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理念, 利用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技术, 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 自主开发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最新一代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或Access, web server为winxp, win2000 server, win2003 server上的iis, 用户端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 利用IE浏览器完成查询等工作。系统充分整合了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分布存储与查寻技术、流媒体视频点播技术等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 具有功能完整、操作便利、架构弹性等特点。

1.2 结构框架

护理资源信息系统由4部分组成, 即医院护理管理、护理协会资源、护理资源平台及医学资源平台。

1.3 性能

1.3.1 方便的知识信息采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批量采集或网络资源上传功能, 将分散于网络的、用户内部异构的、多媒体的显形和隐形知识信息数据实时提交给数据库管理人员, 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 为用户整合内部知识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1.3.2 强大的知识信息发布功能

系统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便捷地创建无限层级的知识导航 (知识地图) , 适应各种复杂的知识分类要求和不同用户、各种复杂的知识环境, 便于用户有效地共享和学习。

1.3.3 灵活的知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增添、调整、移动、合并、删除和淘汰数据库的栏目和内容, 轻松地进行栏目调整与优化, 并适时发布, 以满足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

1.3.4 高效的知识信息检索功能

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信息检索技术的优劣决定了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优劣。该系统允许用户根据检索的需要建立个性化检索字段, 可供检索的字段多达7项;系统提供了先进、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检索需要。

1.3.5 可靠的知识信息加密功能

系统允许管理员根据数据的不同密级对相应的用户授权, 为具体的栏目指定可访问的群组或员工, 对他们授予诸如查看、增加、上传、评论等具体权限;并对全部或部分数据进行加密。

1.3.6 精确的知识信息分析统计功能

系统提供精确的统计分析工具, 包括登陆统计、访问统计和点击排行, 统计信息可以精确到每个部门、每个栏目以及每条具体的信息, 这有利于数据库管理人员对记录在知识库文件里的海量的、多媒体知识信息数据进行相关知识请求和访问评估, 便于用户评估知识信息的价值。

1.3.7 知识信息管理器集成功能

系统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种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包括浏览器、BBS、电子邮件、博客等, 从而允许用户方便地浏览、检索、讨论、共享和订阅相关知识信息。

2 护理运行模式

2.1 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结合模式

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宗旨,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细节当中。 (1) 尊重患者, 改变称呼, 从患者入院开始, 实行微笑服务, 改变以前直呼患者姓名的习惯, 而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等进行称呼。 (2) 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 一切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准。如对患者的吃饭时间、生活物品的摆放等, 不过多干涉。 (3) 实行陪而不护制度, 护士将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最佳的形式集于一体, 使其既符合专业要求, 又符合人性化需求[1]。 (4) 建立心灵沟通园地, 提供患者、患者家属、护士、医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拉近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 (5) 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 对涉及患者身体隐私部位的一切操作, 实行屏风或帷幔遮挡措施。 (6) 严格要求护士要处处尊重、关注患者, 如患者配合有谢声、操作失误有歉声、进入病房有敲门声、患者入院有迎声、患者出院有送声, 并实行首问负责制。

2.2 合作模式

护理服务是一系列连续的工作, 各方面紧密配合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 我们制订并实行了后勤、职能、行政等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工作流程。同时, 实行了护士责任包干制, 采取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式, 即1名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患者,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并且要求责任护士参加查房, 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诊疗计划, 及时与医生沟通, 实行无缝隙全程预见性护理,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管床医师沟通。

2.3 信息公布与情感交流模式

(1) 实行透明化服务[2], 除一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保护性医疗制度之外, 均采取公开的服务方式。包括为患者提供的级别护理、基础照顾、物价收费等, 均统一制作悬挂于病房走廊, 供患者及其家属监督。 (2) 实行亲情服务, 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 实行护患沟通制。内容包括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饮食等, 化疗患者的自我护理、心理、饮食、康复等,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对有顾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4 激励约束模式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质量与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紧紧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护理质量是否达标, 采取每月对住院患者发放调查表和护理质控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 而且要重视护理质量的总达标情况, 如静脉穿刺成功率、化疗药物外渗次数、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及时状况、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 对表现优秀、患者提名表扬者给予物质奖励, 并与年底综合考评挂钩。

2.5 排班与协作模式

为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根据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大小合理安排人力, 实行弹性排班, 以保证每个班次都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

3 效果

3.1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与协作精神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的运行中, 不但达到了日常护理办公自动化, 而且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随时学习和查阅所需资料, 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所需知识, 了解国内最新动态。使大家有了竞争意识, 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 个个争做标兵的良好氛围, 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工作习惯 (只完成治疗性医嘱护理, 闲暇时间扎堆聊天的机会比较多, 不主动巡视病房, 等患者或患者家属呼叫时才行动) , 红灯数明显减少。护士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2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每月对住院患者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投诉减少, 具体见表1。

3.3 提高了同事的满意度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促进了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护士以及护士与其他科室 (手术室、功能科) 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关人员的满意度增高, 体现了无缝隙护理理念, 具体见表2。

3.4 提高了护理质量

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总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为护理文书书写及时、准确率提高, 不合格病例减少;责任护士对化疗患者加强了巡视, 甚至在床旁守候, 降低了因护理不到位而发生的化疗药物外渗率, 为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对实行PICC的患者建立了详细登记本, 保证护理及时、到位, 无局部感染、堵管、静脉炎、脱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巡视病房,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具体见表3。

注:医生参加人数为13人, 护士为21人, 手术室人员为20人, 其他科室人员为31人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护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护理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3]。而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领导和专业的要求来创建和实施, 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与创建模式病房有机结合起来, 优化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使整个护理管理机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提升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4]。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护理质量, 观察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影响, 从而探讨和总结应用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具体措施。方法 我院在2009年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临床使用, 2010年6月利用该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调查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前后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高,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系统软件的合理使用减少了护士集中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 大大增加了护士直接为患者护理的时间,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建立, 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参考文献

[1]顾则娟, 王水, 张镇静, 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4 (10) :929~931.

[2]顾则娟, 张镇静, 丁霞芬.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9) :21~23.

[3]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 2008, 1:137.

7.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七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创新应用型; 培养模式; 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9-51-04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Haiju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zhou University, there exist irrelevance between students'' study condition in school and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Most students are poor in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only know a little about company''s research directio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 teaching mode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students'' initiative with innovative requirement of enterprises. So it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make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stronger and stronger.

8.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篇八

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08人,教职工71人。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冯家教育”为己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团结务实,以”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细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现代教育技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校园网站已经开通,并已服务于日常的管理、教育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现将学校教育信息化自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管理。当今的社会对信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的新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阵地,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以信息管理改革为方向,循序渐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李思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网络管理员为组员,教职工全员参与。为保证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正常运作,学校制定

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具体规化,并每年都根据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具体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想方设法在教育现代化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展。

我校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名,两位教师都能按照要求出色完成教学工作,都有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信息技术在全校各部门办公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二、狠抓硬件建设

对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硬件建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两年来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先后投入50余万元。2009年9月学校建成了校园网,2011年10月10兆光纤移动网接入我校,现在,学校拥有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结构,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功能用房都可以直接上宽带。

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计算机教室,电子白板20个、各办公室使用电脑十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上课办公。刻录机、打印机、数码照相机配备齐全。

为了方便教师电子备课和制作课件,实现了校内所有电脑互通,初步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最大限度的财力,添置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增添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学校资源库,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断完善。我们边抓硬件建设,边抓对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管理,不断促进其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电教功能。目前,信息技术课各年级均按

计划开设。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办公自动化初级培训等。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对全体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规范计算机操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从小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道德。在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我们采取的是购买、收集、改造和校内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除购买上级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磁带、投影外,我们还收集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改造已有课件,增添新的内涵,利用学校现有的技术和设施,广泛收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分门别类筛选进库,提供下载,方便教师备课上课之用。除此以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和课件,并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以教师开发课件的积极性。制作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目前我校使用电脑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科达90%以上,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还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现在已取得一定成绩。多名教师在电化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宋牛牛同学在全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荣获第三名。各位教师都能运用办公室终端,连通校内各部门,互通、接收信息,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

通过不懈地努力,信息技术已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已初尝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高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将是我们永不停止地追求。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

9.创建文明信息 篇九

阳谷县药监局以加强行风建设为重点,努力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作风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近年来,该局抓文明创建在“创”字上下功夫,在“建”字上做文章,抓出了工作成效,展示了行业新风。在热烈庆祝党的90岁生日之际,在继续提升活动之年,在荣获县委、县政府各种表彰的同时,阳谷县药监局再次喜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称号。该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监管理念,在集中精力抓好辖区内药品监管任务的同时,多措并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平台促进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地维护了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推动了食品药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阳谷县药监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总体目标工作中,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设活动的计划部署和检查落实,形成了在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科室齐抓共建、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营造了健康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素质,树立新风。按照树立“阳光药监、情系民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始终把提高人员素质放在首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把行风教育与树立科学发

1展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人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十个内容题深入展开讨论,谈认识、谈心得,人人建立学习笔记,并针对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引导职工树立自律意识,严格规范职工的言谈举止,礼仪服饰等有关作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使全体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律,形成了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塑造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象。三是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为使创建设活动深入有序,该局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一环来抓,制订了《机关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文明用语》、《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靠制度改进服务质量,靠制度提升文明程度。设置了政务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开了我局的执法程序、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的审批程序、岗位工作职责等。同时还设立了举报投诉箱,在辖区内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设置了举报电话牌,广泛接受社会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经营使用行为的监督。不定期召开行政相对人征求意见会议,针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把创建设活动融入群众监督中。此外,还实行了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等服务,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动态管理水平。

四是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该局始终树立和谐监管理念,在推行文明、规范的行政执法上下功夫。首先,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更新观念,提升服务理念,逐步建立具有人性化监管服

务体系”的监管思路。自觉摆正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执法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监管执法与医药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公仆与主人错位、管理与服务错位、权力与责任错位的传统观念和监管方式,由“对立执法”走向“和谐执法”。其次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行政相对人和谐相处的监管氛围。摒弃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增强为行政相对人服务的观念,切实改变居高临下,高人一等,以执法者自居的心理。在执法过程中,坚决推行以“先问好、再亮证、三检查、四点评、五讲法、后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执法规范,让相对人在接受处理的同时感受到一份温馨,受到一次教育,得到一次提高。在突出人性化监管理念的同时,牢记自身的监管职责,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既文明热情服务又严格按章办事,让监管相对人始终处于文明健康和严格规范执法办事氛围之中。

五是丰富载体,营造氛围。在会议室、大厅等的显要位置,摆放图版,走廊墙壁张贴激励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格言警句等;近期,该局参加市药监局组织开展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表演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舞蹈节目,荣获优秀奖。同时,经常组织开展健身球、功夫扇、乒乓球等文体活动,营造了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食品药品监管文化氛围。

六是两手齐抓,重在实效。在创建活动中,该局积极把广大职工的创建热情转化到食品药品监管的各项工作中。近年来,阳谷县药监局在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狠抓业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有关药品的专项检查等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及时有效地杜绝了假劣药品在辖区内的流通。在药械经营使

用单位认真落实了诚信分类管理制度和“规范药房”的创建活动,帮助 家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开展了以宣传药品法律法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为主的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与投诉举报台,真假药品监别展柜等,通俗形象的向广大群众讲解相关知识,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余份,接待咨询350余人次。将文明创建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给行业精神文明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0.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十

一、创建激趣平台,优化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把内容形象化,将收集来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进行制作,以声音吸引学生“听”,以“文字”引导学生“视”,以“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思”,力图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

如教学《纸杯毛驴》一课,课始教师创设了一种情境——到纸杯王国去欣赏,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纸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毛驴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学会制作纸杯毛驴后,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用纸杯做成的马、梅花鹿、猪、大象等毛驴的小伙伴,并提醒学生:“毛驴和其伙伴有相似之处,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开动脑筋,试试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小伙伴来!”学生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始终兴趣盎然,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创建探究平台,优化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艺术性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的职业》一课,我先让学生上网去查资料,了解各种职业,知道社会的职业分工。课中用录像展示各行各业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充分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学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并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和热爱。最后在知识拓展的方面,我引导学生用上网的方式,了解还有哪些职业、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师生互动交流哪个职业最重要……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探索、搜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地分析、研究,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通过交流、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效率和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形成了新技能。

三、创建信息平台,优化教学内容

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进而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内化我们理解为“信息加工”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量增加,知识更新加速,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有更高的素质,而传统的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出现正是顺应信息时代的产物。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内容。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面包里的劳动》一课,由于学生对“面包里的劳动”了解甚少,故教师先谈话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出门坐的汽车需要许多人的劳动才能生产出来。你知道我们餐桌上的面包,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才得来的吗?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接着教师播放面包制作过程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做一个面包需要的原料、面包的制作过程以及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关图像和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包里的劳动”的了解,优化了教学内容,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立体纸动物王国》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操作的可视范围很小,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学生如果没有看清楚让动物站立起来的操作点,那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的合格率。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制作立体动物的过程进行分解,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制作的过程,同时为了突破让动物“立体”这个难点,可以把操作画面进行“放大”演示。学生观察清楚了,自然在制作中就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时间,这样,既优化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建评价平台,优化学生发展

劳技教学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教师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以及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教师除了采用“多元化评定”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还可以利用电脑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滴,如为学生制作 “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的成果,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存入档案袋,为学生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全面、更开放的评价体系。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可以包括:A我的目标。每学期开学初,先由学生本人主动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填好“我的目标”后,再邀请爸爸(妈妈)、小伙伴填写相应栏目。教师的希望也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出。B我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学生自己做得好的活动,可以做得更好的活动;自己合作得好的活动,可以合作得更好的活动;自己参与的活动,积累的资料;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怎么解决的,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与同伴的合作是否愉快,最愿意与谁合作,最不愿意与谁合作。 C我要争取更大的进步。反思与评价包括小伙伴的看法、爸爸(妈妈)的意见、老师的观点、学生自己的体会等内容。小伙伴的看法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记录人或组长做出评价,也可由学生本人主动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在对学生成长状况的基础上(包括主要优缺点和进步状况等),作出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我自己的体会”由学生本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材料,对自己以往的表现做出反思,总结取得成长的原因,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目标。这样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和教师、家长共同完成,实现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家长指导与监督的有机结合。收集工作应随时进行,由学生本人自主负责收集、归档,教师加以督促和引导,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师的影响力,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力度,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创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教育新方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孕育和培养。当然,教师要不断探索其使用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它,使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实践中“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进行“活”的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 张亚莎)

11.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篇十一

陶行知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小朋友天生好玩好动,对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学生的童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不用你督促就很努力,比如有的孩子游戏机玩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足球踢得非常好,而且不知疲倦,这是兴趣所致。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我让学生先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我安排了纸牌游戏。要求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特点的CAI软件,通过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富有童趣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学任务,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上档键、光标键、退格键的作用与使用。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 自 主 探 究,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绝招”“金点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学生都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观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我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设计排版时,学生的成功喜悦尽写在脸上。

三、实施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缺乏毅力等性格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真实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一个寓学于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图形变化》时,我提出三个任务:“让蝴蝶飞到花朵上”(移动)、“把小动物复制到画图文档中”(复制、粘贴)、“添加自己的创意,展示个性”(体现层次性);在讲画图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幅“中山公园的喷泉图”;在学完《制作表格》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本校功课表;又如“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我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有创意的电子贺卡,用E-mail发送给好朋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把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经历了活动、实践和心理的体验,体验了创作的成功,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对着教材上的例题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跟着做,忽略了课本习题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设计的习题要满足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特点,满足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促使学生去发现、去讨论,和其他同学共同探索,寻找正确答案。通过对习题的探究、讨论和解答,挖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地思考、探究、再思考的过程,在学会观察、操作、交流、总结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总而言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及时“充电”,更新教育观念,上好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本文从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学以致用;实施任务驱动,体验成功;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12.信息化创建工作报告 篇十二

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刘伏奇

杏坛梁球銶中学是伴随着全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刘伏奇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3台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顺德区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配备学生电脑室2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 1

备,安装了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1个机器人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打印机、刻录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连接顺德教育信息中心的学科资源,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电教科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11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0人次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顺德区参加全国的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并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省级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利用顺德信息网办公OA系统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

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7年省级课题《初中学科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6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教师达100%。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全区前茅。学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

上一篇:会场布置技巧分析下一篇: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