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2024-10-12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精选8篇)

1.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一

创新与创业课程

学习心得报告

课程名称: 创新与创业基础

所在班级: 国际商务师范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组别: 第九组

担任工作: 营销部秘书

报告得分:

二〇一七年12月12日

经过一学期的《创新创业课程》课程的学习,我深受教育,倍受鼓舞。一开始对这门课是感到疑惑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商务类专业也要学这门课,带着疑惑和好奇,我们跟着老师走进了新的世界。自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便开始了每个星期三对创新创业课的期待。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意大利面、一颗棉花糖和一根绳子,让我们利用这些材料建造出最高的塔,我们小组的作品虽然不是最高的,却是最稳固的。此后的每一节课,老师都会带来一些材料让我们进行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组合作实践,而每一次我都跟不同的人组成小组,体验各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另有一番学习的乐趣。

我一直也没有好好的想过自己的将来,该去做什么,那里属于自己,上学的日子大多是得过且过的,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定点的计划。对于人生总的规划像天上的星星似有形,实无形。像我这种思想在当今的时代是必将被社会所淘汰的。在创新创业这门课程上,我看到了很多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别人更早地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这让我对我将来产生了危机感,同时也有了一些动力。

通过在书本中精彩的内容,睿智的思维逻辑和在课堂上老师精辟周到的讲解中,我很大程度上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消除了对创业的神秘感,找到了些创业的灵感,也激发了些市场经济的感觉。

看了老师在中国大学MOOC上的慕课视频,我不仅了解到“慕课”这种新事物,而且学习到了很多商业知识,比如Zara的长尾式商业模式是如何进行的;原来在商业领域中存在着“商业模式画布”这种重要的东西等,还有一些师兄师姐校园创业的例子的视频(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激起了我对创业的兴趣。

在新时代下,创业是不少人的心愿,然而作为青年时期的我是具有相当的优势。一是我有激情和理想。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有蓬勃的朝气,并勇于为理想努力。尽管受到失败的挫折,仍会朝理想的目标再次奋斗。二是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我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价值方面行动的坚决,取得成功的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三是知识与技术优势。在新经济时代的创业,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智力换资本是年轻人的特色。四是学习和创新精神,我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对传统观念和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这些都会成为我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当然,也面临种种的不足,我现在经验不足,社会阅历少。

最近的几节课,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固定的小组进行期末的创业实践,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体验创业。我们的团队里有能力者和挑战者,还有“王牌”,加上各位组员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作品”做好。非常感谢老师这学期对我们的教导,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对创新创业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二

在此背景下,深化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更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有效服务社会实践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促进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就成为地方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形式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等方面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模式改革,需要在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各个要素联动起来。一般而言,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

1 课程目标设计

创新创业课程目标是创新创业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根据现行国家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课程目标可以分为行为目标、过程目标和表现目标。其中,结果目标用来表述和处理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知识素养决定着创新创业者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创新创业课程的行为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恰当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体系,丰富他们的创新创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技能。过程目标用来表述和处理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就是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表现目标用来表述和处理课程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就是要达到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动机、兴趣、信仰等,社会意识则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等。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对自身优缺点、智慧因素、就业与创业观进行科学的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优势,对外部环境进行选择与甄别,激发自己潜在的创新创业动机与能力,进而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要求我们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实践中,促进他们的自我调节,锻炼他们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和挫折承受度;培养他们的创业自信心、责任感与意志力,以及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机智果断、勤奋踏实等素质。

2 课程实施设计

课程实施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开设以及课程实施形态四个方面。

2.1 课程性质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性质一般可以划分为四类,即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当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属于公共课范畴,并且与专业课程的交叉度和融合度还非常低。还没有建立起与专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的交叉课程群,根据王红雨和闫广芬(2014)的研究,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以公共课为主,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总和高达94%,且创业课程在必修和选修的类别区分上尚不明显,其分布情况基本持平。这一方面表明创新创业课程在我国高校受到普遍重视,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教育改革与实施重点,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在我国短期内强制性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运行方式的改革还远远无法跟上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要求。

2.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是创新创业意识、知识、素质、策略、能力等相关的理论和实操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设计应当遵循如下原则:即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思维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还要求在传授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传授经营管理和相关综合知识;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品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应该在原有就业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以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企业管理课程、人文科技课程等相关课程有机集成和整体优化的课程群建设,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和若干跨科学、跨专业的辅助课程。

2.3 课程开设

课程开设既要符合课程针对人群的要求,也要体现课程开设是否连续性的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时间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单独开设于某一年级的独立课程、连续开设于不同年级的连贯课程、以及既非单独课程也非连贯课程的跳跃式课程,如“大一和大四”开设、“大一大三大四”开设等。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从大一到大四连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比例不足20%。表明尽管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够接受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但教育的连贯性并未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应该改变原有的课程开设形式与时间设置,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于大学教育的每一个学年甚至每一个学期,并形成连续、统一、系统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与连续培养。

2.4 课程实施形态

课程实施形态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恰当的课程形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课程认可度。当前,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形态主要包括课堂授课、网络授课、模拟竞赛、讲座、学习实践、自学等形式。由于创新创业课程具有与传统课程形式显著区分的可操作性、实践性特征,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形态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来实施。理论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自学为主,企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课堂授课、网络授课或者自学的形式进行,而人文科技类课程可以采用模拟竞赛、实践、讲座等形式进行。需要指出的是,模拟竞赛和实践作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真正体现互动的课程实施形态,如“创业计划大赛”“创客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多局限于在学校内部开展,并且这些大赛的覆盖面小,大部分学生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无法获得展现机会。

3 课程评价改革与设计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评价与设计主要应该体现由传统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切换到现在的主要针对学生的“学”。具体而言应该从教学任务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安排、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在针对教学过程与安排的评价当中,应该围绕教学的双主体———教师与学生,即评价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情况。包括评价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组织设计和表达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活动和消化。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况。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安排既要能够体现设疑和解疑的环节,还要能够体现启疑和导疑环节,即把过去的“教知识”转为现在的“教方法”。此外,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一堂课下来,学生能不能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能不能通过师生集体探究、合作实验等方式实质性地解决问题。在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当中,主要是评价创新创业课本知识、教师本身的知识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是否融为一体。同时,学生课堂认可度也是反映课堂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让学生平等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完善教学课程评价的重要一环。因此,课程效果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对常规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与锻炼程度、听课学生掌握授课内容的比率等,还应多接触学生,并鼓励学生评说自己所学的课程,体现民主与参与意识。

创新创业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创新创业实践性的特点,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树立追求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观念,不断完善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实施改革以及课程评价设计,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联动,推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2]赵序海.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J].高教论坛,2014(5):121-123.

[3]夏晗.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5(33):114-115.

[4]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8):86-90.

3.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

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推行使得高等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方法和钻研技术,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但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这极不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研事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1.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其主要观点有:对新生成想法及所需资源进行整合并以此进行探求与鉴别的能力;对新成立企业的管理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远见的能力。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2.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对其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等。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关知识的积累,并把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根据市场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现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与经济发展程度、人才需求模式及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当创业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时,高校才把创新创业教育引进课堂。1999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效仿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到2012年,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者扩展到教育部门,这增强了创业教育的权威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还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关键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教育水平不专业;无实训基地,教学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要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相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的理论指导、实务分析和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基础是创业理论指导,它对创业进行分析和探究。创业实务分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创业的程序进行实务分析与研究,对创业过程中的经验、素养及商业机会等进行总结概括。创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与实务研究,而是把这些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和实务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把理论付诸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掌握市场动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

2.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课程的优劣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以使创业指导的质量水平得到保证。高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对其进行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课程轮训等,同时可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找出不足之处,使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质量得到保证,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并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3.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未能投入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可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身能力和自我素养。

4.改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高校应尽快改变教育理念,与国家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投入。首先,可以成立机制保障机构,设立应用型人才培育中心,制订相关制度和方案鼓励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同时,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还要加大物质保障,提高对教师培养和课堂经费的投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设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改变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創造思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展,能为我国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我国逐步向创新型国家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261-261,262.

[2]刘景宏.基于高职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0-181.

[3]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新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5(12):7-7,9.

[4]梁淑娟,张育诚.石油化工类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13):47.

4.创新创业课程小结 篇四

创新创业课程小结

本周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课程了,在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创新与创业”这一门课程,这一学期只不过是对这门课程的进一步加深学习而已。

我一直也没有好好的想过自己的将来,该去做什么,那里属于自己,上学的日子大多是得过且过的,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定点的计划。对于人生总的规划像天上的星星似有形,实无形。像我这种思想在当今的时代是必将被社会所淘汰的。通过“创新与创业”这一门课程让我对我将来产生了危机感,同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计划。

我们上课期间主要学习了关于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者可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由于条件有限不可能真正的管理一个企业,通过这一软件的模拟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企业。这可以说是很好的锻炼的机会。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企业的创办,企业的经营运作,管理等等。虽然接触的层面并不是很深,但是这些也足够我们当前的对创业的所需了。可以说这个课程为大家将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而又稳固的基础。

要做项目,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充分准备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做创新创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的问题。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或者是项目去做。因为一个好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选择对了就会在未来顺利的多,反之,则可能会将人生领向另一个轨道。因此对于为来创业的项目选择应该慎之又慎。

通过本周的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难已成舟,一个人的力量终是有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葆生命。本周的课程也多亏大家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完成一个个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工作的时候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协调,共同讨论,不能个人独断专行,团队精神很重要。回想起来当今一个个商业大亨:马云,张瑞敏,黄存义等等,他们的成功与辉煌的背后都有一支极其强大的团队。集思广益,众人共同努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5.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创新创业课程 篇五

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创新创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关乎到了每一个人,双创的热度也随之高涨起来,创业课、创业大赛、路演、融资、孵化等热词响彻耳畔。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育创业人才的重点群体,国家、社会、企业、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一群体,大学生群体也积极响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这个时代下新的使命,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也成为了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说很多学生都有强烈的创业意愿,老师也很乐于帮助支持学生,但是高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很多老师教授的市场分析、销售策略跟不上当今的创业节奏,很多学生抱怨老师教授的内容过时用不上。

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学生创业有意愿没思路、有想法没行动、做事拖沓行动力差、虎头蛇尾容易放弃。

这些抱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的创业思维路径存在分歧。

老师的思维路径更加注重创业项目的成果,即项目立项、参与评比、发表论文、评审获奖等。

而学生更加注重参与创业项目的过程,希望通过参与创业项目,认识、理解、学会创业。

路径上的差异导致了抱怨和问题的出现,项目选择盲目、创新不足、思路不清、持续性差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但也有高校的创业教育过于重视结果,忽视创业意识、思维的培养有关,我们的创业教育需要远离浮躁,回归教育本身,推动大学生创业从学会思考开始,用创业思维的钥匙去解开创新创业的锁。

3、创业思维详解

什么是创业思维?即利用不确定的环境创造商机的思考方式。

将创业思维进行拆解,他包含了资本思维、势与渠的思维、战略思维、用户思维、迭代思维、产品思维、整合思维等等,这些思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名成功创业者的思维模型。

一、资本思维

每个创业者都有不同的内在动因,但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盈利维持,因此所有创业者都具有赚钱的内驱力,但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能赚钱,更要具备资本思维。

资本即是对资源的支配权,而不单单指钱,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就是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可以优化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

宏观层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就像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将人们的吃穿住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倍增效应。

聚焦到经济层面上,资本思维将人划分出三类:资源者、配置者与资本家。

资源者: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 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就像农民依靠种地、医生靠自己的医术等。

配置者:具备资源的配置权,依靠配置资源获取资本,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等工作,创业者就归属于此类。

资本家:离资源最远却又掌握资源,资本家是无国界的,他们存在于每一个国家,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别人的资产。

从资本思维中分析,创业者的发展之路无非三条: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二、势和渠的思维

“势“即趋势,是事物发展的方向,一旦某种趋势形成,就会持续朝此方向运行很长时间,大势不可违。

同样,趋势意味着机会与财富,就像小米雷军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是,有时看到了趋势,具备了资本却依旧创业失败,这就是“渠”的缺失,“渠”在创业层面表现为技术壁垒、运营能力、团队建设等要素。

三、战略思维

“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创业者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法。

通俗而言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要求创业者站在产业演进的高度思考在未来或者均衡状态下的产业格局和竞争格局。

四、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这也是创业思维的核心所在,创业者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用户的语言表述用户关注的点,以帮助用户思考和判断,让用户能快速获取自己所需。

五、迭代思维(偏差思维)

创业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在动态中把握平衡,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核心主线,在容忍缺陷中迭代改进。

迭代思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微”,小处着眼,微创新;一个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需要及时乃至实时地把握用户需求。

六、用户思维

一个好的产品通常抓住了三点,痛点、痒点与兴奋点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惊喜效应的刺激

同样除去以上三点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重新认识我们产品,以手机为例:

市面上元价位的小米手机,解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价格20000元的三星W手机,在解决了社交需求的同时,还向外界传达了“我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信息,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样都是手机,满足需求层次不同,价值也不相同,同样类型的产品,满足了更高层需求的产品价值也会更高。

七、整合思维

以百度公司的搜索业务为例:百度通过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积累大量用户,并通过向其他公司兜售广告服务以赚取利润,百度通过免费的服务,在另一个维度上赚取利润,利润出在百度用户身上,但是由其他公司买单。

这就是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整合能力”,即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无关的问题、困难或想法成功地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4、用创业思维引领创新创业

教育改变思维,思维引领行动,我们的行动离不开思想的引领,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思想上的创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有没有出路取决于有没有思路,思路又取决于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创业教育工作者,创业教育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意识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6.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六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需要, 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该模式既强调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 并注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自我创业意识的加强以及创新操作能力的拓展, 使其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同时确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进而能够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成为国家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1999年至今, 虽只有短短十几年, 但在国家、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各高校的积极探索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从论文数量看来,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逐年上升, 说明目前创新创业的研究蒸蒸日上;从研究层面上, 分为宏观与微观;从研究角度上来看, 分别从文化视角、创业心理素质角度、课程体系研究及从具体类别院校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开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 与人才培养体系联系度不大, 融入度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基本上是业余的, 以讲座或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 而且在过程中浮于表面, 与学科活动的实际需求结合度较低, 学生学习后只能停留在表层理论, 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 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 无法满足不同学科的背景需求

我们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体系化, 处于松散的状态, 不能体现出这门学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大多没有独立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设计缺乏创业教育方面的统一教材, 无法适应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课程的设计不够严谨, 针对性不够强, 没有从多方面角度去考量不同背景学生的创业需求, 从而导致课程有效度降低。

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 如资金缺乏和实践基地建设未完善等, 从而阻碍了实践环节的发展。创业教育过程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教学方式单一, 依旧保持传统的宣导式教学, 在匹配师资上也缺乏实战经验的指导教师, 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国内外已有的教育改革模式

国外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一开始是在发达国家兴起的,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 并且首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业管理》课程。而在1949年, 斯坦福大学也随即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随后8年, 百森商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 至今还引领全球相关领域的发展。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肩负着使命, 为培养创业人才与及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贡献了力量。

美国、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在不同程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些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创业教育研究的主力是商学院等研究经济的相关学院, 教育内容对创业教育理论课程, 特别是实践课程研究较多, 由过去的一门课, 到目前的专业化、体系化, 形成了一门学科、一个教育体系;二是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刊比较丰富, 创新创业教师水平和研究层次比较高;三是美国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评估体系日趋完善;四是在发展过程中, 来自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支持, 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贡献。国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责任监督手段以及教师教育保障等方面。

在我国, 创业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在加速进行。在研究方面, 我国学者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在于教育领域, 包括实施的目的和内涵、重要程度、模式改革、痛点、具体措施、后期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而在实操方面, 政府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 并发布相关政策来支持其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上面, 教师开始采用新型的方法进行授课, 包括案例解析、互动体验、创业比赛、企业实习等模式, 全面开展教育和实践。而像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建设创新创业中心, 为创新创业教育做铺垫。

教育部强调,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 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现有的政策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的基础上, 广西艺术学院深入学习教育部下达的《吉首大学“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习文件, 并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 积极深化教育观念,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广西艺术学院特色举措及立项成果

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广西艺术学院结合教育部颁发的政策, 把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纳入实践领域, 实施了具有其学院特色的改革措施:

1. 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体系, 共18学时, 计1学分。此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让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做好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鼓励将研究成果与毕业创作和毕业作品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力争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3. 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意中心,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选拔一批比较成熟地创新创业项目进驻中心进行扶持, 同时探索把校外企业引进中心, 让企业带项目进校园, 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到实践锻炼,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 在校内外为学生举办“创意集市”, 搭建一个平台将学生的课堂作业, 如画作、陶艺、首饰、木雕、漆器、服饰等手工艺品, 变成商品对外销售, 不仅在校内热销, 还受到本市市民的关注和抢购, 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广西艺术学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实施条件的建设, 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为学生搭建项目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会议, 从而达到提高对外交流水平、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学习资源的目的。

目前这些举措在广西艺术学院校内已经促成了一批成果, 在2015年度, 根据学校文件公布的结果, 共有50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160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的创新创业计划立项, 208个项目获得校级的创新创业立项;而在2016年度, 共有45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195个项目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初见成效。

四、广西艺术学院“四化”一体课程化改革实践

2015年, 广西艺术学院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建设, 针对授课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改革, 重新调整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大纲, 统一教学要求, 针对毕业班学生开设课程。该课程分别在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等四个校区集中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科专业结合, 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下, 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创业需要, 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具体的编排, 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项目引入课堂。进一步通过加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增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与实践。

在课程化改革的过程中, 广西艺术学院在实践中正朝课程改革“四化”努力, 具体为:

1. 课程视野全球化

课程设计不局限于国内现有的技术和认知水平, 更加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 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并根据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良, 从而实现课程的先进性。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目前最先进的知识及成果, 加强对外交流, 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 打开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关技能, 提高自我认识、分析理解和动手解决问题的水平。

2. 学习过程实践化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创业能力, 实践是当仁不让的重要环节。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做好如何把课程项目化, 把企业项目引进课堂,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环节,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了解, 打通学校直达企业的通道,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在实践项目建构中, 从一开始的课题选择、项目设计到数据收集和处理、验证分析, 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锻炼了其研究性思维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激发他们自主创新, 协调合作,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3. 教学内容特色化

指导教师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的需求, 孵化其创新创业项目, 结合创业教育的需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况, 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出发,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个人特点匹配起来,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从而增加课程的专业性。学校及各二级院系实施“创拓学堂”计划, 邀请业界精英到课堂授课, 加强校企合作, 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问题。

4. 授课方式多元化

学校在本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中, 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以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改进课程设置和增加实践环节, 切实改变课程重培养、轻实践的现状, 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在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营造一个教师乐教, 学生爱学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刚刚起步, 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成果还比较薄弱, 现存的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 围绕其课程体系化实践和研究与其他教育改革实践一样存在着痛点, 课程体系化仍需要结合教育理论, 不断进行实践与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才能发展出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学教育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设计和实践, 为我国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及学校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化设计实践中来, 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07:96-100.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3]姜尔岚, 吴成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4]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5]李志勇.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6]倪锋.创新创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7.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GS[2015]GHB0205);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GZJG2015-B0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9-01

高校让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正确择业、成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意义重大。

一、职业指导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作为高等学校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主要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置于同等地位。[1]从要求颁布至今已近10年,各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书对高等学校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具体要求。[2]如何基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摆在高校职业指导教育面前的一个新命题。

创业教育一直是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创业部分的内容更多侧重于企业申办程序、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创业管理及创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程式化知识,缺乏创新创业内容,然而创新为创业之源,没有创新的创业只能是简单地照搬和复制,只有融入创新理念的创业才能在知识经济为主流的经济形势下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所以职业指导课程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二、将创新理念引入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走出思维定势转变传统观念

在我国早已告别了“统招统分”学位就代表就业的时代,然而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已在人们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势,即认为大学毕业生就应该进入公职部门成为国家干部。部分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有意无意地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大学生,让大学生熟悉进入各种公职部门的程序并积极备考。作为职业指导课程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就业观念束缚,不能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公职部门才能算是真正就业,应该意识到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亦可以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

(二)改变授课形式注重实践教学

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形式应该改变传统讲授方式。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大班开设,以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顾及学生专业及个体差异。职业指导课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对待课程态度被动消极。授课形式的革新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可提升实践课时比例,实践教学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设置,关于职业规划和就业过程中的理论性和程序性知识可通过布置学生查阅文献、分析个案和访谈调查的方式获得;关于职业发展过程中实操性和技能化的知识可结合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完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切身体验来了解职业;管理机制可相对灵活,根据各专业的具体特点由各院系自由安排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课学期,具体教学环节可集中亦可分散授课。职业指导课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组织、督促、考核的职能。

三、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该如何具体贯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发展呢?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初步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更好地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

(一)增设创新教育心理学模块

借鉴国内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走在前列的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创新教育心理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创新的本质和内涵,意识到创新不是为追求标新立异而做的简单改变,创新是用更高效便捷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哪些心理因素会成为阻碍创新的障碍,例如,头脑中知识的表征方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等因素;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阻碍创新的障碍,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敢于结合客观实际理性地去想象、去思考、去实践。

(二)以任务作品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尝试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文科类、还是理工科类专业,职业指导课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真实的作品,通过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抗压耐挫能力等。

(三)拓宽师资来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做好产学研的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及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校方可通过聘请各行业的精英人物以授课、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2/11260.html

[2]《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作者简介:

8.创新与创业课程教案 篇八

2014年12月20日,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举行“生技创新创业奖”颁奖典礼,这是岛内首次由校园主导的生技领域创新创业奖项。从台湾各大专院校135个研究团队中遴选出的32个团队参加竞逐,最终由成功大学MiDi团队拿下农业生技金奖;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团队拿下医药生技金奖、最佳潜力奖及最佳人气奖。

首次由校园主导的生技领域创新创业奖

本次竞赛由台湾“教育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总办公室”总主持人、中兴大学生物科技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杨长贤,及计划共同主持人、新竹清华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教授张大慈统筹主办,赞助单位包括互贵兴业公司、生化科技教育基金会、钻石生技投资公司、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铭旺实业公司、基亚生物科技公司、台湾微脂体公司等。

颁奖现场还请来20余位岛内生技领域企业家亲自传授生技创业心法,并邀请5家台湾知名创投专业经理人和分析师以投资眼光,进行最佳潜力奖评选。

参赛团队来自台大、清大、交大、中兴、中原、东海、成大、海大、阳明、北科大等13个岛内著名大专院校的农业/医药生技产业教学实习推动中心及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参与学生组成135个团队,经半年囊括法律、财务、专利、商业化等转译课程的培训,先由各校选拔出前3强,最后共有32支队伍参加决赛,竞争相当激烈。团队参赛的点子多元,领域横跨云计算、生技辅具、医用材料、检测及新药、饲料添加剂、保健品开发等。

这些团队在赛前分别向评审及创投基金人员介绍创新创业规划,最后由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及成功大学MiDi团队分别拿下医药生技及农业生技金奖,爱易守团队更以杰出的商业计划另外夺下由岛内5位创投专业经理人评分的最佳潜力奖和现场观众投票的最佳人气奖,堪称现场最热焦点。

生技创新创业摇篮

最近一段时间,在台湾各大高校校园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的公司准备好了没?现在进行到什么阶段?找到资金了吗?

自从1998年台湾“教育部”启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以来,至今共催生4个创业项目,并从2012年开始倾向产学合作与“桥接”,期待其跨领域导向研发会产生丰硕成果。2013年12月,台湾“教育部”又启动了“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包括农业生技、跨领域生技、医药生技三大区块,并连续举办创新创业讲座。

由台湾“科技部”牵头实施的“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简称STB计划),其成员经常发起名为MEDX的校园聚会,汇集了众多企业家、创投基金及生医及医材领域有志创业者,大家热烈地讨论彼此的创业历程。

STB计划从2008年启动至今,已送出35名学员到美国斯坦福大学BioDesign课程受训,已催生出9家新创公司,总资本额超过3.6亿元新台币。

例如专攻创新负压睡眠医材的莱镁医材公司执行长陈仲竹,经过BioDesign的洗礼,才下定决心将负压技术技转出工研院,全心创业。如今莱镁公司资本额超过1.4亿元新台币,挟专利负压创新技术,突围多生产正压睡眠呼吸治疗器的国际大厂,产品明年就要在欧洲发表。

再如参加STB计划学习的前“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急诊室主任蔡昆熹与任职于台湾工研院量测中心的医疗器材验证工程师陈锦丰合作,相继成立创心医电公司与信益普生科公司,前者主攻心脏监控医材,后者则着眼岛内尚缺乏的验证服务领域,聚集医材审查人才以及各科医师组成的顾问团队,提供医材厂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路径分析、安全性评估、资料送审及上市后服务等。

交大天使俱乐部执行长郭加泳形容,STB为未来台湾医材产业培养的这批生力军,渐渐构筑未来医材产业的样貌,以台湾的研发能力,一定有资格跟韩国、以色列,甚至美国硅谷对打。

当年一手催生STB计划的“国研院”资深顾问杨启航说,在台湾,医生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不知如何解决;工程师知道如何解决,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杨启航认为,医材产业会是明日之星,但若等到电子业薄暮时才开始培养医材人才,那就来不及了!“这些送出去的30多人,我们都告诉他们,你们是要开公司的!”他认为,这些STB培育的医材产业新血,至少会催生十余家公司。

除了STB计划,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也师法美国斯坦福大学转译医学桥接计划SPARK,与台湾“国研院”合作启动SPARK Taiwan计划,以培训大学为中心,导入技术开发教练及专责管理团队。

“国研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主任庄裕泽表示,过去台湾生医教育体系专注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育,缺乏医药转译研究能力、临床及专案管理经验、商业营销能力、专利诉讼及制裁管理等跨领域人才,这造成很多累积的生医研究就此沉寂,没有爆发机会。庄裕泽认为,台湾并没有一个将学术研究成果转为具有商业价值产品的经验与机制,SPARK模式的引进,希望能成为生医产学研的桥梁。

率先加入该计划的台大及成大,培训成果优异,核准补助的经费成长67%。2013年,台大已将一新药项目衔接到台湾“科技部”的“育苗计划”,补助金额达到1.2亿元新台币。

成大也有团队研发出快速且低成本的血型鉴定及血液交叉配对卡,并推展至临床试验阶段,团队的关键成员也因此被电子大厂挖角,该团队正在寻求其他临床需求,计划筹设新创公司。

除成大、台大外,“中国医药大学”、台北医学院及阳明大学也随之加入SPARK Taiwan计划。每支团队各有擅长,如台大、“中国医药大学”、台北医学院团队涵盖新药及医材,阳明、成大团队则主攻医材,成大去年的6个团队更以成立新创公司目标为前提,积极参与岛内各大创新创业激励活动。

去年11月,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的时代基金会成立的创业育成平台Garage+新基地也热闹地开业了。该基地不仅向创业者提供共同工作空间,还时常举办创业讲座、新创交流会、天使投资人和创投的媒合聚会,更提供2.5万到10万元新台币不等的种子基金,要打造成为台湾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新创企业社群。

时代基金会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合作网络,以及包括宏?、广达、台达电在内超过20个企业,过去主要以“国际青年创业领袖计划”来催生创业家,2012年进一步成立Garage+,建立新创媒合及交流网络。目前,时代基金会召集了近20名导师,过去8年每年都举办台湾生医暨生农产业选秀大赛,持续辅导从大赛脱颖而出的新创公司。如2011年获得潜力新秀奖的精能医学团队,接受时代基金会及Garage+的辅导,现已成立公司,正在兴建生产使用无线电控制的植入式电刺激器系统产品的工厂。

出自台大应力所实验室的亿观生技公司,2012年底加入Garage+平台,目标是打入男性不孕症检测市场,其产品种猪精子检测装置iSperm、移动生物显微镜μHandy等已量产并对外销售,去年更登上创柜板,是Garage+中进展十分快速的公司之一。

此外,由台湾“国研院”科技与政策资讯研究中心负责执行的“创新创业激励平台计划”(简称FITI,即From IP to IPO的缩写),每年两次,每次遴选40个团队,获胜团队必须登记成立公司,才有领取200万新台币创业奖金的资格,入围团队可以进驻竹科、中科及南科,使用园区资源及服务。其中不乏出自校园的新创公司,教授带着核心技术担任领队,带领学生创业,经过3个月商业及经营管理培训及天使创投媒合会的启动资金,将自己研发的技术开发为商品并迈向产业化。

该计划迄今已进行到第四届,参加FITI的团队并不一定都为了奖金参赛,而是为了商业、管理等创业实务辅导课程,团队也在比赛中预测核心技术在市场的水温。

第一届FITI团队中,有9个团队加入时代基金会去年成立的育成中心Garage+,经业师辅导,有2个团队晋级第三阶段决赛,2个团队取得大型企业合作机会,2个团队分别取得Garage+种子基金及创投基金。

所有这一切,都在催生台湾年轻一代创建自己生技创业团队。不仅台大、海大、东海、成大、中兴、清华、交通、中原、北科大、阳明等大学都加入到“生技创新创业计划”,事实上,台湾岛内由北到南,几乎所有生物医学相关科系院校,如今没有哪一所大学的师生不谈创业,各高校内创业竞赛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以台北科技大学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计划为例,其课程分基础、中级、高级三段分流培训,从生物科技关键技术、管理课程到实务演练工作坊总计9个模组。2014年度课程结束,总计产出实际投入创业人数达44人。

此外,台湾“教育部”也为了促进博士生进入企业,以硕、博五年一贯培养方式,于2014年8月推动试办“产学合作培育研发精英计划”,由学校及企业合作出资教学及研发费用,并提供每人每年20万元奖助学金,为期5年。不仅鼓励硕士生深造,也为企业育才。

该计划2014年共核定15校18个项目,共104个名额;2015年度开始每年核定150人,领域涵盖生医等领域,预料未来将成为生技企业的丰沛人才库。

杨长贤指出,台湾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甚至大学的老师,虽专业知识丰富,但对与产业接轨、创业不甚了解,造成学生对创业动机不强。现在“流浪博士”(指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象,也反映了博士生与产业的落差。杨长贤认为,将创新创业课程直接落实校园,就有希望提高创业信心,该计划将有助打通博士就业或创业管道。

从官方、民间到学校,大家都一致在鼓励生技人才投入创业,一股生技创业大潮流难以抵挡地漫卷而来。正如台湾“国研院”科技政策与资讯中心主任庄裕泽所言,从这股大爆炸窜起的生医及医材新创公司将如何与产业相辅相成,也许可以看出台湾生技的大未来。

校园生技创业圈初步成形

以此次获得医药生技金奖的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团队为例,队长林辰谕毕业于台湾“国防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曾在“国卫院”实习,后任职于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2013年加入以预防医学为主轴的鸿海科技集团下属企业永龄生技公司。该公司内部十分重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文化,使林辰谕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寻觅医疗电子下一个创新项目,并加入阳明大学生技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学习班,在此结识了毕业于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的林昱廷。他们都出身医疗相关科系,又同样跨入医疗电子领域,相同的背景与从业经验,使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与宋贵华、郭锦华两位拥有超过10年工作经验的同学共组爱易守团队,决定从生活周边寻找未满足需求的蛛丝马迹,改良现有的产品,认为比从无到有的创新更有市场价值,也较适合创业。他们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计划生育下一代,却常因工作繁忙错过最好的受孕时机,便将研究方向转向助孕市场,决定以生医背景和电子产业经验为优势,开发包括检测、电子扫瞄器与手机应用程序的“好安生”智慧型受孕周期检测系统,方便夫妻快速、准确地掌握关键的生育周期。

为更贴近女性消费者的需求,他们除研读相关的医学文献外,也常至网上各大女性论坛和讨论区,了解女性对排卵试剂产品的使用心得,甚至买下市面上每一款排卵试纸和验孕棒,分析其优缺点。综合各方意见后,爱易守团队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排卵检测产品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良,这些产品多源自欧美,以欧美人种的LH(黄体生长激素)峰值为固定参照线,而亚洲女性的LH峰值数据平均达不到这一标准,即使正常排卵,仍无法准确测量,因而错失受孕良机。

爱易守团队认为,如将传统的定性测量改为定量测量,把结果以图形方式呈现,就不需靠参照线辅助判读,能解决不同人种LH峰值平均不同的难题。对医药法规、专利十分了解的林辰谕搜寻相关资料,意外发现永龄生技公司的王建华博士曾于两年前申请定量测量的相关专利,于是邀请王建华担任团队技术顾问,将定量测量专利技术视为“好安生”的核心技术。

接着,为突破传统排卵试纸阳性反应后的24小时受孕时间,爱易守团队将LH大量分泌前出现的滤泡刺激激素(FSH)也纳入检测范围,让“好安生”能在排卵前的72小时准确预测。同样于停经后第三天开始连续测量,但经过林昱廷设计的电子扫描设备能将试纸上的资讯转为数据,传至手机应用程序,作为往后排卵期的推算依据。

目前,居家呼吸治疗医材以CPAP为主流,主要制造商Philips Respironics与ResMed就夺下约80%的市场份额。台湾的CPAP主要研发制造商则为雅博公司,自创品牌APEX,并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

10年前,陈仲竹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电子工程及发育生物学博士后研究时,在医师推荐下使用CPAP一年半,发现戴上呼吸器后,鼻腔被灌入加温且加湿的空气,严重干扰正常呼吸步调,并不符合临床需求。

回到台湾,他先在工研院医疗器材科技中心(于2010年与生技与医药研究所合并为生医与医材研究所)带领研究人员,在2007年开发全球首个专利负压技术,可将舌头上提,避免患者睡眠时舌头陷落造成的呼吸道阻塞,比CPAP更有效,且较为舒适。

为了将技术进一步商品化,他参加由台湾“国研院”执行的STB计划,再度踏上斯坦福大学。通过学习BioDesign课程,不再以如何改善现有产品为目标,而是先观察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台湾奔走了9个多月,赌下全部身家毅然创业,从争取“经济部”的科专经费,到获得工研院技术转让,一路破釜沉舟走来,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新创公司案例二

博晶医电公司2014年8月获得APEC加速器网络高峰论坛暨创业挑战赛最受瞩目的英特尔(Intel)奖,并获得10月参加美国硅谷英特尔全球挑战赛(Intel Global Challenge at UC Berkeley2014)资格,虽最后未能进入决赛,却已打开知名度,其开发的GoMore体能传感器也在2015年1月举办的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首度亮相。

博晶医电团队衍生自台湾交通大学与“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联合执行的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关键技术研发计划;2011年计划结束后,团队成员决定将远距照护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产业化,于是便以心电图传感技术为核心,开发出HeartWave心脏生理监测器,创立了博晶医电公司,并进驻交大创新育成中心。

怀抱着满腔热血的博晶团队,在创业第三个月,他们便前往德国参加全球知名的MEDICA医材展,希望借此闯入国际市场。不过,在接触不少厂商后,团队发现高端的技术虽然吸人眼球,却无法促成生意。

博晶医电创办人程士恒坦言,尽管凭着在集成电路多年的设计经验,团队可以把芯片和软硬件结构整合缩到最小,第二代HeartWave产品重量只有20克,但客户需要的是完整的系统,甚至要与现有设备融合,这对资本额仅100万元新台币的新创公司而言,持续投入简直是遥不可及。

该团队于是及时修正创业方向,在一次把HeartWave拿给自行车运动员看时,原本运动员们都对这些参考数值颇为无感,但当程士恒提到可探测乳酸值数据时,大家眼睛都为之一亮,原来,乳酸值的高低与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在了解市场消费者需求与不断成长的运动产业发展趋势后,该团队便毅然决然转换方向,以原有的医疗级核心技术投入运动测量器材的开发,同时开始将目标转移至运动产业,或是一般有运动习惯及体能锻练的民众,找出了医材领域中的下一个蓝海!

博晶团队很快地倾力投入运动行为研究,发现一般运动型穿戴装置多仅用于记录心跳、速度、距离、时间等项目,但这些数据需经过累积、交互比对,才能反映出运动者的体能状态,因此多适用于初级运动者,对于有锻炼目标的使用者帮助很有限。于是,他们深入了解各类型的运动者,最终发现体能测量的关键――乳酸堆积,便把握这项缺口,开发出专业运动者适用的穿戴装置,也与各大电子厂商竞争激烈的智慧型装置市场有了区隔。

该团队以心电传感技术为核心,开发出外型类似心跳带的GoMore体能传感器,除测量基本的心跳频率外,也利用完整心电波形推导乳酸堆积趋势。

产品开发初期,他们兴高采烈地将心肺功能与乳酸堆积的数据线图提供给运动玩家,许多使用者却反映判读数据难以看懂。团队又进一步利用演算法,将乳酸堆积、心肺功能等数据综合分析后,将结果改以百分比方式呈现,就像是运动者的生命周期。直观的判断方式终于得到高级运动者的青睐。如今,他们还主打慢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型运动测量产品。

程士恒特别强调,除了纪录数据,GoMore也多了互动功能,通过机身3阶段式的震动表示体力的恢复、下降与耗尽,让使用者不需持续查看装置,能更专注于运动,且即时调整时间和强度,达到更有效率的锻炼。

产品开发终于告一段落后,营销规划便是博晶团队面临的下一个关卡。虽然GoMore的特殊定位巧妙避开竞争激烈的穿戴市场,但由于无法通过既有销售渠道,投入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又处于弱势,因此成功的营销规划关乎公司的未来。

上一篇:三字经中刻苦学习的事例有哪些下一篇:函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