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是企业的生存线(共7篇)
1.服务是企业的生存线 篇一
“服务是电信生存发展的命脉!”、“客户的事是最重要的事!”这种理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作为一名普通营业员,我始终秉承“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默默工作着。
东营电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到现代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让东营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电信服务。电信所取得的这些辉煌的业绩,倾注了所有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所有紧张而忙碌的日子,让我更加热爱“电信”,让我深深的为自己是电信一名员工而感到自豪。
从步入通信行业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终生理想。我深知要把工作干好,把事情做成功,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精力扑到工作中,负有责任心,尽心竭力,干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全面优质服务对每一位员工而言,不仅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全心投入、用心付出的艺术。
人活着就应该有一点追求,年轻人,青春正为火热,应该把火热的青春,默默奉献于无悔的追求。
刚来到电信的时候为了尽快掌握公司业务知识,我牺牲了所有节假日,牺牲了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全面细致地学习公司各项业务知识,不知道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如今我较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业务知识,实践应用得心应手,并多次代表营业厅参加各项知识竞赛、服务技能比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工作中我始终不渝的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我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成为典范,学习标兵,经常给同事们讲课,讲解一些新的业务知识,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
我时刻都告诉自己,在工作中,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让委屈的泪水流在心里,把真诚的微笑献给用户。当面对怒气冲冲,蛮不讲理,对我们的业务和工作有不满和误解的用户时,始终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真诚的微笑,耐心的解释,去化解客户的误解和怒火。一天,有位用户因手机突然不能拨打前来投诉,一进门就满口脏话,面对怒气冲冲的他,我也表现出十分焦急的样子,先请用户坐下,耐心聆听用户的表述,然后细心检查了用户的手机,发现是因手机操作不当(上锁)而引发的无法使用现象,一边演示,一边给手机解了锁,并按要求提供了详细的话单.此情此景,用户开始为自己粗鲁的行为而惭愧,连声说“谢谢”,并真诚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刚才我对你们的态度实在是太凶了,真的很不好意思。你对我这样的误会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虽然没有华丽的赞美词,但,平淡的话语,让我美滋滋的,心中暗自升腾着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满足感虽然平淡,却体现着我们用心服务的重要性。
在东城营业厅站立的每一天,我都用心为用户服务,用户也用真诚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激励着我,心与心的交流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真真切切。昨日的艰辛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昨日的磨练凝聚成了今日的坚强。依然从每一个清新的早晨开始,依然用我们真诚甜美的微笑修筑起感动用户的心之桥。今天,雄伟的事业、多彩的人生、用心的服务构筑在这平凡的三尺柜台前,我看到的是电信人奉献精神和客户们满意真诚的笑脸,我想到的是中国电信灿烂辉煌的明天!
3、每周召开一次服务质量分析会,定期对服务工作进行总结,集体分析前台一周来的投诉或业务处理案例,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好的做法给与激励。
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终端和每一套节目,我们的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都要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同时,有线电视数字化又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监管,确保平稳过渡,保证有线电视数字化健康有序发展。针对维修过程中出现的群众不会使用机顶盒、故障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我们及时召开协调会,分析服务流程中出现的漏洞,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形成了规范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流程,用户从打电话报修开始到最后故障处理完毕回访,都有规范的流程和记录,我们还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了相关考核办法,用户在哪个环节不满意,就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
1组织部门员工开展“优质服务、用心服务”大讨论。使每位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吸取教训。增强每位员工为用户做好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我做起,部门全体员工都要严格执行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新老员工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扯皮。遇有特殊事件逐级汇报。我自身及部门员工要做到遇有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逐级请示汇报,特别是事关用户利益和诱发用户不满意的事情更要迅速解决,不能拖延。各项业务分管人员要责任到人,特别是要保障用户更换机顶盒及遥控器的需求,分管人员要及时盘点营业厅存量,及时联系保障进货,随时为用户更换故障机顶盒及遥控器。无论哪个营业厅辖区的用户不得拒绝。万一营业厅没有同品牌产品,不得让用户自行联系,要登记好用户联系方式,等产品到货后再联系用户领取或送货上门。如遇用户急需解决要向其他部门协商暂借,不让用户跑冤枉路。克服自满情绪,从思想根源重新检讨、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虚心接受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和帮助,做到让领导放心用户满意。
2.服务是企业的生存线 篇二
1顾客价值
1.1顾客价值的理论前提
组织与顾客的角色转变和关系的变化, 主要缘于对“顾客”概念认识的深入。传统的认识, “顾客”就是那些已经或将要购买本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人。其实, 顾客不仅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也存在于组织的内部, 即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因此, 对顾客的理解应是广泛的, 不能仅仅理解为组织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这对于策划顾客满意策略, 维持与顾客长远关系, 使组织长期盈利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内部顾客。依照全面质量管理 (TQM) 的“下一道过程”是“上一道过程”的顾客的观点来认识, 作为一个组织, 特别是组织的人数超过一定数量时, 组织内部又要形成一些机构, 这样组织运行中, 又会形成若干个环节或过程。于是, 在一个组织内部, 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也就形成了互为顾客的关系。因此, 大多数工作流程就是一个顾客链;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有若干内部顾客, 对于内部顾客往往不像外部顾客那样, 用合同的形式来确定下来, 顾客关系十分明确。内部顾客识别的方法就是用组织运行或工作流程的先后进行, 下一道过程就是前一道过程的顾客。于是内部顾客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下一道程序是上一道程序的顾客。把组织的整个运行 (生产经营) 理解为是顾客链, 是顾客关系, 工作程序就会一个环节连一个环节, 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 这样紧密相连, 密切配合、协作, 就会不出问题、顾客满意, 才能使组织有效运行, 也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从而使外部顾客满意, 才可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为外部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并最终让外部顾客感到满意。员工即顾客, 丰富和发展了“顾客”概念的内涵, 使之更全面和更深刻, 也是使顾客满意理念的深化。顾客满意不仅是外部顾客的满意, 也是内部顾客的满意, 且只有先使内部顾客得到满意了, 才能有外部顾客的满意。因为, 员工是外部顾客的价值创造者, 是向外部顾客传递价值的关键。因此, 组织要想让外部顾客得到真诚完美的服务, 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员工提供真诚而完美的服务;要想为顾客提供一流品质的产品, 必须首先将自己员工塑造成为一流的员工;要想培养外部顾客对品牌的忠诚, 必须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真诚。
外部顾客。外部顾客是指接受本组织的劳务或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本组织之外的组成部分。对于外部顾客, 按其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环节, 可分为中间顾客与最终顾客;按是否已经接受产品或服务, 可分为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中间顾客处于流转环节, 协作组织把产品或服务送到最终使用者即最终顾客手中。如批发商、零售商等组织或个人。最终顾客是劳务或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组织生产运营的质量和水平最有发言权, 他们的判定、取舍和选择最具有权威性, 一旦失去了他们的满意, 不论内部顾客和中间顾客的满意程度如何高, 都是没有意义的。在一般情况下, 顾客满意是指外部顾客满意, 实质上就是指最终顾客的满意。顾客满意管理的立足点与最终落脚点也是针对最终顾客的。因此对最终顾客的认识有着特别的意义, 从顾客在生活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追求的利益的不同, 最终顾客又可分为为个人生活而消费的顾客、为家庭生活而消费的顾客、为职业生活而消费的顾客和为社会生活而消费的顾客。为个人而消费的顾客, 其选购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所以目的性很强, 需要的指向非常明确, 这一信息就为组织指明了生产经营取向, 掌握顾客需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推出花色品种各不相同的异质产品和服务, 以吸引和留住不同生活需要的顾客成为自己的最终的长久顾客 (忠诚顾客) 。
现在, 顾客正走出传统的角色, 在作为价值使用者和价值实现者的同时, 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即顾客成为生产经营的积极参与者, 协同组织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 不在被看作是扮演预先假设的被动购买者的角色。这样组织经营的基础是建立在与顾客的价值互动基础上的, 顾客需要的满足也是建立在与组织的价值互动基础上的。组织为顾客创造和提供价值, 顾客为组织营造市场和帮助组织获取利润, 实现价值。组织的生产运营与顾客生活需要相互的满足构成了价值互动流, 使组织顺畅地进行着社会资本的积累, 进行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顾客愉悦地实现生活需求并不断追求生活的优越性和自我实现。
1.2顾客价值分析
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 流向顾客的价值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 为了顾客创造价值并向顾客提供优厚的价值是整个价值创造链的核心问题, 也是所有组织成功的诀窍。原因是顾客成为所有改进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网络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共同创造并吸取市场价值, 因此顾客已成为组织的共同合作者、共同发展者和竞争者。顾客由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演进为积极的参与者。
“顾客满意”作为一个学术概念,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在学术界被使用了。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 “顾客满意”越来越被组织和顾客所认同 (接受)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变化,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更加促使“顾客满意”观念深入人心。顾客满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在人们的生活和管理中认可和推行。
对顾客满意概念的认识, 很多学者和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其中具有普遍倾向的观点是: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实际认知水平之间的主观比较。如GB/T19000-2000的定义: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觉。”满意是个心理学概念, 指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外界的某种物质或信息的输入, 使人的某种需要或期望得到满足及“合意” (符合人的本意) , 从而使人感受到某种心理上的愉悦 (“快意”) 。已有的顾客满意理论, 反映了组织 (生产者) 与顾客是在利益这个具体形式上发生的经济关系 (或生产关系) , 在这种关系中, “满意性”反映的是“生产—消费”或“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不妨称为传统的社会关系理论。
当人类社会演进到20世纪90年代, 人类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首先, 知识经济在崛起, 信息产业在飞速发展, 高新技术向传统经济部门扩张、渗透, 使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越来越丰富, 人类生活质量在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需要, 即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正在从单纯使用或主要是使用产品转移到主要是劳务上, 接受服务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体现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所占的百分比或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者总值 (GDP) 所占的百分比, 最主要的是体现为服务的正向扩展, 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且从一般性服务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次,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组织的生存发展几乎完全决定于顾客。那种依靠政府垄断、行政支撑等市场之外的力量和作法已行不通了。顾客满意是组织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 没有顾客的满意就没有市场和收益, 就没有生存的余地。
基于人类历史如此的转变, 对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顾客满意概念也应有新的认识。顾客满意是一种价值观 (价值及利益取向) 。在组织与顾客之间, 组织 (主要是生产者) 通过顾客接受其产品或劳务获得利益, 实现了价值;而顾客使用了产品或接受了劳务, 满足了生活需要, 也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获得了价值。因此, 组织 (生产者) 与顾客实质上双方互为顾客, 互为价值的主客体, “顾客满意”亦是双向性的。当组织为顾客创造或提供“顾客价值”时, 顾客接受了其产品或劳务, 顾客获得了价值, 这种获得可能是价值的平衡或超额, 无论是平衡还是超额, 都为顾客满意 (其实是两种程度不同的满意, 此只讨论性质不讨论程度) 。这种“满意性”反映了“生产与需要”的关系;当顾客接受了组织的产品或劳务时, 组织的生产经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实现了价值转换, 获得利润的追求, 且超额利润 (价值) 越大越满意。无论是“生产与需要”关系还是“资源与配置”关系, 共同揭示了生产是服务于需要, 是按需而生产。生产的组织及生产什么的决策是取决于顾客需要, 顾客的需要支撑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二者在逻辑上, 生产维系了需要, 需要支撑了生产。因此, “顾客满意”的本质是揭示了组织与顾客间的生存发展关系, 即在利益的连接下, 相互产生了社会效应、经济利益, 形成社会结构, 结成了“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
2顾客管理分析
顾客价值管理理论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改善顾客满意理论、再造理论等。
2.1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1961年美国人菲根堡姆在其《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其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是ISO 9000族国际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 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 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 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ISO 9000认证工作, 越来越多的组织申请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源于美国, 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 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日本是其代表。20世纪60年代以后, 日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在这一领域, 戴明博士 (W.Edwards Deming) 和朱兰博士 (J.M.Juran) 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为日本提供了战后复兴所需的资金和物质, 对日本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创立了新的生产和管理方法。戴明的质量管理观点和PDCA循环及朱兰的《质量控制手册》都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是研究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经典。对推动全面质量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质量管理逐渐由早期的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演化成为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了最新的阶段, 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 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2.2改善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让渡价值。著名营销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代表作《营销管理学》中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概念, 认为顾客在接受劳务中的费用和付出就是总顾客成本, 它表现为金钱、时间、精力和其他方面的付出 (消耗等) ;顾客在接受劳务中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收益, 就是总顾客价值。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就是顾客让渡价值。提高顾客让渡价值是改善 (或提高) 顾客满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即通过一整套的方法与规程提高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对总顾客价值具体而言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等这些有形价值和形象价值等之类的无形价值, 但可归结为形象和产品价值;总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 时间、精力和体力的成本可归结为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所涉及的范围, 只要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内容就可以减少这三种成本。而货币成本的高低不一定能改变顾客的满意度。强调的是服务价值和产品的货币价值。所以, 按照该理论要提高顾客满意度就是提高总顾客价值, 或降低总顾客成本, 或更甚者——两者同时实施。
总之, 对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所揭示的改善顾客满意的何种途径和方法, 归根到底是要加强劳务的质量和提高 (树立) 形象, 亦要求组织不断创新, 因为组织之间的较低级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较高级的质量战和被认为对顾客有价值的高水平的服务战也开始了。所以组织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顾客满意。
2.3体验理论与再造理论
体验被认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它强调顾客的整体体验。美国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的创办人约瑟夫·派恩二世 (B.Joseph Pine II) 与詹姆斯·吉尔摩 (James H.Gilmore) 在其《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经济, 认为组织以服务为重心, 以商品为素材, 为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意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 现在的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 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 改变消费行为, 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理论主要由感觉、思维、行动和关系的体验形式组成, 而每种体验形式都有自己所固有而又独特的结构和过程, 它们由特定的体验媒介达到有效的顾客体验目的。“创造市场”为该理论的核心理念, 运用体验形式恰好能让组织超越找不到满意顾客的困境, 提升顾客满意质量, 培养忠诚的顾客。
再造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麦可·哈默 (M.Hammer) 和詹姆斯·钱皮 (J Champy) 在《再造企业》这本著作中提出的。其根本思想是彻底摈弃大工业时代的企业模式, 重新塑造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模式。认为传统的专业分工、经济规模和以机械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顺序性程序不能适应具有顾客主导、竞争激烈、变化迅速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再造就是以适应环境为主题, 力求在品质、成本、服务和速度等经营目标上获得显著改善。因为组织能否适应环境最终是由组织的业务流程效率的高低来反映;依分工原则所设计的业务流程并非所有的流程都能创造“附加价值”。关键的流程是组织再造的起点, 因为它直接面向顾客, 为顾客提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产出。
流程再造是通过改变工作结构和方法来培养组织独特的个性, 达到改变组织的根本目标。而工作结构和方法或工作作风是植根于组织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行动模式, 即组织的理念 (或价值观) 。流程作为完成一种工作或一件任务、一件事的全过程, 其运行效率和效果是取决于所遵从的组织理念或价值观。组织的理念或价值观不同, 会使组织的流程所含工作环节、工作步骤等发生明显的不同, 进而产生不同的效率、不同的效果。组织是以顾客为导向, 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或价值取向, 就会出现, 尽管流程完成的一样, 任务一样, 但流程所设定的工作环节与工作步骤是完全不同的。因此, 流程再造或改造组织其核心是必须重新认识顾客, 关注顾客, 于是顾客满意理念就是组织再造的理念。哈默和钱皮认为顾客对今天的组织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并强调组织再造必须以顾客为中心, 流程再造成功与否要由顾客来评价。因此, 顾客满意成为组织再造的新视野、新观念和新方法。组织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 要以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要求, 尽可能全面维护和提升顾客的利益。组织中生产流程、经营方针、制度安排等都应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展开, 并致力于培养顾客忠诚度, 才是组织再造的更高境界, 因为使顾客感到满意的组织是具有竞争优势的, 而且使顾客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则是不可战胜的, 因此只有不断顺应顾客要求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组织再造才是真正的再造。
顾客满意及其管理是多因素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是从满意之本原需要到满意是人生存发展的共有品质意识, 从组织内部满意到顾客外部满意, 从组织局部利益到社会整体利益的追求。绝不仅是某个组织或某个顾客的个体行为, 已有顾客满意理论的主要关注点是以组织与顾客的个体性的产品管理为中心的交易型营销模式的满意体系。
3结论
顾客拥有越多知识, 就越有能力以及越愿意与组织进行条款和价格方面的谈判。其实不只是对产品和服务的判断力与谈判方式变了或讨价还价能力 (议价能力) 变了, 更为重要的是定价机制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系统的设计重点是分销成本, 分销成本成为定价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市场细化、分销渠道和产品丰富多样化情况下, 售卖以及购买变成了全新的定价机制——拍卖。拍卖方式特别是在网络上, 逐渐成为商品与服务定价的基础。因为在顾客看来, 拍卖过程的优点是价格真正反映了在这个时间段里, 该商品与服务对于顾客而言的基本真实的经济利益。因此, 可以尝试引入这样一个概念——顾客不仅是价格的接受者, 也是价格的制定者, 在未来的市场行为中必须接受或要逐渐习惯。
3.1作为竞争者的潜在顾客行为
顾客作为竞争者是对组织的传统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的改变与洗礼磨练。顾客作为一种资源, 组织为利用此项资源而吸取顾客的能力, 必须全面审视组织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使组织能与一个千差万别和不断变化着的顾客群体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对话、了解, 将组织整合成为灵活性极高的柔性组织。这样在各种渠道中, 与多样化日趋复杂且不断快速进化的顾客进行沟通, 达到深层次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景, 将要求组织是有着极高的灵活应变力和柔性管理能力, 即随着业务模式不断改变和新的挑战与机遇的不断出现, 组织必须不断重新配置其资源, 达到各生产要素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一起, 各项资源可以形成迅速紧密的配置结合, 仿佛模块化一样可以拆装与迁移, 同时又可以很容易分开以适应新的配置。
3.2识别顾客需求
识别顾客需要, 就是应该把握组织发展的先机。识别顾客需要不仅是对现实需要的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对潜在的未知的需要的逐步开拓与认识。识别顾客潜在需要或未知需要可以称之为超越顾客需要。所谓超越顾客需要, 作者认为是指不以顾客已知的需要来推测潜在的和未知的需要, 而是从人的需要本性来创造符合其要求的需要, 引导人们从现实的需要走向所创造的新需要, 实现新的自我与社会价值。
同时, 顾客是一个复杂但是充满歧异的价值综合体, 蕴含着无穷的需要。但顾客缺乏先见, 不知道他们自己需要什么。或者说, 顾客是在追求价值, 但不知如何实现自己所需的价值。为此, 组织要为顾客定义所需的价值, 即超越顾客需要。以满足新的需要, 实现新价值。
顾客的需要可分为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 而潜在需要又可细分为近期可见的潜在需要和未来的人们尚不知晓但也符合人类需要本性的需要。事实上, 无论是现实需要还是潜在需要, 对于顾客来说, 他们对需要的认识有着很多的局限。因此, 组织要“导向顾客”, 超越顾客需要, 开拓全新市场。要做到超越顾客需要, 就是研究人的本性需要及欲望, 研究在此基础上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变动趋势, 并由此得出人们目前尚不清楚的但又是他们未来一定需要与喜欢的物品和服务。
3.3体会、不足与展望
综上, 主要基于多方面的理论支撑, 展开实践问题的初步分析与思辨。研究基于顾客参与的顾客感知价值, 从顾客参与的角度探讨顾客感知价值, 探讨顾客参与和顾客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顾客参与能否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这个问题应该是全面顾客参与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全面顾客参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丰富顾客价值与理论。顾客参与是企业利用顾客能力、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重要方法, 顾客参与对于顾客价值和企业营运有重大意义。
在急剧变化的全球市场上, 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获得竞争的胜利, 就必须在关注市场、关注自身的同时, 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在顾客身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顾客价值理论, 一方面是市场营销理论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塑造竞争优势开创了一条新思路。但是企业在无法完全控制顾客价值的情况下, 只有理解并把握动态顾客价值的变化规律, 才能真正满足顾客, 取得竞争主动权。
3.创新是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支撑 篇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T&G已经成为业内非常知名的企业,面对骄人的业绩,贺强先生没有志得意满,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亲身经历中国会展业十几年发展历程的会展人,他反而对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从无人问津的“展览展示”发展到沸沸扬扬的“会展经济”,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在会展行业前途无限光明的彩环之下,身为业内人士,我们必须冷静的、客观的来面对这个朝阳产业的现状。
目前各个城市大规模的发展会展经济,的确,会展业对当地经济是有1:X的拉动作用,但不是仅仅简单的盖一个展馆就能推动这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在我们组织的三千多场展会中,在数千的布展公司中,真正靠公司的实力不参与低价的恶性竞争的公司又有几家?我们所有为展会配套的行业中真正规范的机构和企业又有多少呢?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在呼吁政府建全法律规范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从事会展行业的人员应该从自身作起,树立行业的公德,维护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改变会展业这种无序的竞争。
贺强先生在冷静审视行业发展的现状的同时,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专业经历和国外先进经验,积极为中国会展业出谋划策。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到今天,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建议
中国会展业急需真正意义的品牌会展城市,品牌展会、品牌布展公司、品牌物流公司等。构成品牌的要素很多,特色、质量、全方位服务、信誉等等众所周知。而在这里我想讲的两个方面:第一,以上诸多构成品牌的要素中只要有一个细节作的不好,将会给我们品牌带来具大的杀伤力,将导致品牌建设的重大困难。展览会就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最好的案例;第二,在品牌建设中的“强强联手”,这一类也是中国企业中最难的。会展行业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并不是很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也较低。因此导致了各立山头,诸候割据的局面,新的一轮竞争来临之前,如不快速加强核心竞争力,企业是难以生存的。这已成为迫在眉捷的问题,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行,来自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在就在我们的身旁,我们在呼吁减少政府办展的同时,试问我们民营企业靠什么独特的竞争力来和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我们不希望看到未来中国的名牌展会中90%以上来自国外组织者。
因此,我们作好上下产业链,或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树立良好的品牌经营模式将带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同时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2、正确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服务的行业,客户当然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国内的很多展览企业还没有形成品牌,缺乏竞争力,只能靠低价竞争,也就导致了对客户的全面迁就,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然而展览行业是一个创意行业,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客户,带动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如果是同样薄利,降价不如提高自身的附加值,假设说这个行业就是微利的行业,我们拼价格不如拼服务。我们不能在这一代人手中将中国会展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带到一个无序的、缺乏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当中。我们更希望为会展行业的将来,为我们的后来者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3、重视社会效应
首先,我们参加出国展览,在注重摊位形象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一下中国的展览公司在世界同行中的形象。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要只考虑成本,而降低在世界同行的地位。这对于中国展览行业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和中国泱泱大国的形象十分不匹配。我们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一定也要展示出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我本人在国外看展时,时常在感叹我们在与国外存在经济差异的同时,人文差异居然也如此之大。和国际接轨不仅仅是停留在高层面减少差异。
其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制式展具的开发与使用,从而对于中国非常严峻的生态势态与环境起到应尽之力。国内的展览会中使用木型才算高档的局面应尽快渡过,为了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设计师和客户都应该尽早树立这方面的意识。
4.销售业绩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命脉 篇四
理,销售部经理也经常责备自己的“兵”们不争气,真是累流双行啊!
在这里我们先不去评价谁的是与非。但按常理说,一个销售团队的人员通常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经验背景各不相同,同时笔者也不认为这世界上存在太多的销售天才,所以要想打造和整合出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销售部经理要是
没有些真功夫,也就只能望洋兴叹。
在几年前,销售部经理们一提到如何管理销售团队的时候总是离不开什么话访,销售技巧、产品知识等。但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销售部经理们便不经常谈论上诉问题了。因为让他们一天头疼的不在是产品知识与销售技巧,而是销售人员的态度了。尤其是他们在事业上的态度,更让销售部经理
们迷惑。
21世纪可以说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存压力的沉重。尤其是刚毕业大学生,找的自己本专业工作的几率犹如买彩票中奖一样难得。在没进入社会时,就报着对社会的不满。何况他们由于观念上的问题,大多数是看不起销售这项工作的。所以不是不努力工作,就是三天两日的跳槽,找工作。
也引得企业主们都说80年代以后的人都那么的不敬业。
然而,象征着新一代的新新人类难道真的就是那么天生的不敬业么?我想不是的,做过销售工作的都知道,销售最难过的一关实际上是心态调整这一关。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羞耻心?又该如何面对顾客无情的拒绝。长期销售业绩不佳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新世纪的销售
管理者,已经不得不把心态管理纳为重要的管理课题。
但心态管理又该如何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小张是一个刚毕业半年的销售人员,脸上虽然还有些稚气,但在公司的表现却一直很好,每个月都能完成销售经理制定的任务。但是小张最近谈恋爱了,女孩和他同一个公司,在客服部工作。所以,近一个月,小张老是没事有事的往客服部跑。而且一下班就走,已经不在像以前那样努力的准备客户资源了。可想而知,没多久,小张的销售业绩就开始下滑了。这下不但小张急,连他的经理王萌也跟着急了。王萌非常看好小张,本想年末升他做销售主管的。没想他因为个人原因,销售业绩下降了。于是王萌就给小张上了一堂名为心态培训的教育课。她告诉小张,业绩下降了,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也已经找到了原因。只要自己勇于改正,就会马上好转的。但话虽这么说,但小张却不完全这么认为,他并不觉得自己工作不努力,他在谈客户时依然卖力,他还是觉得是自己在语言技巧或者产品知识上有问题。时间又过了半个月,但小张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年轻的小张渐渐急噪了起来,有几个客户都是因为他在火候未到的时候采用了“促成”的策略,而放弃了购买。这让小张更加失望,于是王萌经理又找到小张,给他做了一次心态教育。可这次小张很是不接受,觉得就像在上“政治课”。下班后,小张也因为心情不好,经常和女友吵架。夕日温柔体贴的女友也无奈的远离了他。面对着客户的拒绝,聆听着经理的政治课,再加之女友的远离,小张终于崩溃了,他毅然选择了辞职,离开了这个另他伤心、失
望的城市。
出现这个案例的结果,小张的经理王萌要负很大的责任。这也是很多销售经理在做心态管理时常犯的错误。把心态管理做成了“政治课”,本是一件销售管
理的利器,却变成了一件杀人的凶器。
那么该如何做心态管理呢?当然心态管理包括很多内容和项目,在这里我们就
以缓解压力为主线跟大家共同去探讨。
做销售人员的心态管理,一定要从销售人员的工作抓起。日志宣泄法就是个很
好的例子。具体方法如下:
1、设立一张具有鼓舞和宣泄功能的工作记录表,内容除了正常的工作记录以外,还要在明显的地方写上具有鼓动人心的话。比如:公司因你而骄傲!你是最棒的!绝不放弃,永不言败!等具有激励内容的口号。另外,在记录主要工作内容时还要明确写出,自己一天工作下来所发生的问题和收获。不要小看了这部分内容,它会使填表人对一天的工作进行理智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多数人都能对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降低压力感,使大家觉得工作起来更轻松。
2、一周举行一至两次的日志互换讨论会,参与人员按偶数分组,最好四人一组,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内容除了日常工作经验的所得,还要讨论每个人工作日志在态度上和认识上是否正确,哪些是积极可借鉴的,哪些是消极,应该剔除的。并于每个月末的时候公布态度最端正讨论小组,并和员工的绩效或者提成挂钩。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如果工作态度端正,企业就会予以奖励。
3、互帮互助奖的设立。在每次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都要记录,并给予参与讨论和积极出主义,提意见的同事打分。此项结果可命令公布,是作为提升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因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使自己所在的团队变得
更好。
4、月底时,每个销售团队根据自己日志的情况,进行心态调整专题演讲会。好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锻炼了销售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让人们当众说出自己多某一问题的看法,很容易使大家更坚定自己好的行为和好的想
法,使每个人都变成了演讲人的监督者。
角色互换思维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但能锻炼销售能力,更能让大家体会不同人在不同场合的想法,使得自己觉得不在孤立或者有恐惧感。就有如普通职员通常会惧怕管理者,然而等员工自身成为管理者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先前的惧怕心理或者有些想法很可笑。角色互换思维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是模拟销售训练。就是由一个销售人员来扮演顾客,另一个销售人员对其销售的过程。在进行这个训练时,管理者要对情节进行设定,尤其是顾客拒
绝销售人员时的理由和方法。这可以使销售人员学会应对不同的问题。扮演顾客的人员通常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销售人员,但模拟训练结束后,扮演顾客的人员一定要说出拒绝销售人员的真正原因,包括真实的客观原因。比如公司没有预算、产品确实对企业没有帮助、价格过分昂贵等客观理由。让销售人员在心理有这样一个意识,并不是所有的销售失败都是销售人员自身的错,这样可
以使销售人员在销售失败后找到合适的心理寄托。
其次是管理角色训练。就是由每个销售人员轮流扮演管理的角色,处理一些假想的事件,或企业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这样的训练不止能提高大家的管理技能。销售经理还要在训练中灌输销售人员全局观,要让大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心情或者情绪对他人的影响,对团队的影响。使大家在全局观的引领下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减少消极思维的目的。
当然缓解压力还有很多自然疗法,销售部经理也要把它做为常识,不断的灌
输给自己销售人员。常见的有:
1、腹式呼吸: 深呼吸,而且动作愈慢愈好,吸 气时肚子会慢慢胀起来,憋住
5秒才呼出,吐气时肚子再慢慢沉下去,如此重复几次。
2、舌顶上颚:找时间将自己的身心尽量放轻松,从喉咙、心、胃往下想到丹田里,即所谓的意守丹田,盘坐或躺着都可以,主要就是全身放松,尤其是肩
膀,要想办法把所有的压力都卸下来。
3、泡脚: 通常我们的脚底都会累积很多酸性物质,利用泡脚的方式不但可以
打通气血经络,消除酸痛,使人感到轻松。
4、多想美事-保持乐观心态:压力和紧张感,主要都是来自我们的心理作用。所以,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出门…… 或者对着镜子说自己是最棒的,都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心情偶尔阴沉没关系,要相信明天太阳还依然会升起,保持乐观的态度,许多事情并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因为所有事情只要发生了,就只能称之为过去!
同时最好销售部经理最好能把这些方法加入到日常工作中。比如选择一首具
有激励的歌曲晨唱,或者中午的时候做腹式呼吸的保健操,等等。
打造精英销售团队的方法有很多,心态管理、知识储备、技巧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心态管理却犹如优秀团队的基石一样,在支撑着每一个人的梦想。
5.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篇五
从理论上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赢利,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离开了这个宗旨,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生产企业的发展是靠生产加工来创造经济效益,生产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企业的生产各个环节都处于危险状态,那么,生产过程还能延续下去吗?
一、发生事故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
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是重生产轻安全现象普遍,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安全管理的工作难,难就难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他们并不是没有“居安思危”,但是做好安全工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等其它资源,必要时还要赶进度。当安全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有些领导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忽视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及长远效益。安全生产如果被忽视,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企业的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损失更大。
二、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参差不齐,有些人也担心事故的发生,但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抓安全生产只有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往往不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再加上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一,责任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及时,措施不得力,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五要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加强安全生产要重视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五个要素。五要素中: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的利器,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手段,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应该说,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核心问题,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显得尤为重要,五管齐下才能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要做到“重视安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监管有力、奖惩兑现”的总要求,要求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各尽其责。推行安全五要素在工作的落实:
(一)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突出“以人为本”,抓好全员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讲评安全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指示和要求。
(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抓好 “三类”人员的安全取证工作。
(四)实施全面管理。按照危险程度、操作难度排序,重点监控。
(五)完善内业资料,加强现场的检查。运用监控设备记录违章现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违章行为进行限期整改和经济处罚,跟踪督促整改情况,直到问题解决达到闭合要求。
(六)积极推广安全技术和先进经验。企业要积极的引进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装备,推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安全五要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已发挥作用
(一)重视倡导安全生产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因为安全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至深至远的。使每一个人员充分领悟关爱生命、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重要性,把个人价值融入企业和社会中,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二)搞好规范规程标准的宣传贯彻。国家、行业、企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很多,但真正落实在项目上,还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按照不同岗位搞懂弄通,严格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坚持每天“班前会”制度,定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生产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安全教育和经济奖罚“双管”齐下。引导职工遵章守纪。把安全责任和指标细化量化,按岗位分解到具体人头上,违章必罚是提高员工遵章守纪自觉性的最有效手段。
(四)保证安全投入,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安全生产。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充分休息、睡眠;任何时候不准赌博;工作期间不准饮酒,统一着装和劳保物品;各类人员工资结构中有安全工资项。这些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作法,使安全生产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安全科技不再抽象。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严密监控重大危险源。
五、安全业绩是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展示板
俗话说“打铁得需自身硬”,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安全等同于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6.服务是企业的生存线 篇六
诚信是一种无价的美好品德。“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对一个品牌、一家企业来讲,诚信是灵魂、是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动力。失去了诚信,企业必将衰亡。
田宁在央视参加《赢在中国》上节目被观众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您的创业故事,很是励志,请问,关于您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您觉得您身上哪三个品质是最重要的?田宁回答说:我还远远谈不上成就、分享3点人生感悟 诚信、坚持、努力。的却,3点人生感悟,身体力行,源自生活。今天,我们就具体谈一谈诚信。
7.服务是企业的生存线 篇七
如今的“互联网思维”在小米公司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钻石小鸟等公司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人开始总结互联网思维的要点,试图复制到其它行业中去。
从产业特性来看,手机行业、钻石饰品行业都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在这些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中,决定成败的是产业效率,于是这些行业中运用互联网的方向是提升效率,把层层的推广成本、渠道成本降低,最终通过价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虽然这些行业中的成功者做了一部分情感方面的工作,但是显然不是主攻方向,也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华为推出一款性价比超高的手机“荣耀3C”时,大量的“米粉”立马蜂拥而去抢购。也就是说,这些互联网明星们运用的互联网营销:80%成功在价格上,20%成功在“魅力”上。
但是在食品行业,同样是运用互联网营销,这个比例要倒过来:80%成功在“魅力”上,20%成功在价格上。
原因其实非常容易发现:一个把炸薯条变成炸薯片依然旺销的行业当然不用像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一样血拼价格;因为产品单次消费额不太大,消费者对及时获得产品的兴趣也大于通过快递节省一点点钞票的兴趣,路边的良品铺子没有像手机店一样受到互联网的毁灭性冲击。所以,在这样的产业中,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工具,其目的要放在提升价值上,也就是提升“魅力”。
魅力型生存,是食品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前景。
用“众包”思维制程 让产品魅力化
关于工艺和制程的利用,国内的企业用得非常顺手。“小窖酿制”、“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层层历练:经过抛、抖、撒、抓、压、带等18种复杂手法交替炒制”。这些都是在工艺上给自己的品牌加分,为销售助力的手法,这种手法至少比“白痴洗脑式”的定位手法更有说服力——比起“中秋送礼,就送**老酒”,“铁观音,就是***”,这些更容易让老百姓认同。
但是,这种手法依然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老百姓听多了,依然麻木。如果你是一个文化衫的生产大厂,如何在制程上做文章,把你的文化衫卖得让消费者兴奋?变身成一个魅力型企业?
国外的一家公司研究了制程,发现在制程上入手,制程中的设计环节和选工艺环节和消费者关联最大。于是,他开放制程,在这两个环节中融入消费者,他的每一波产品由诸多设计师设计出来后,放到网络中给消费者选择,消费者投票给自己喜欢的款式,最后的优胜者会进入试产,试产会用到不同的工艺和材料,这些试产的产品是“测试品”,再次送给一些顾客试用,顾客给出使用心得,最终厂家改良产品,推出最终版。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参与到了制造过程中,对产品有一定的感情,厂家通过种方式发放奖励参与的优惠券,消费者可以以折扣价买到自己投过票的文化衫。于是,这家公司红极一时,成为当时的投行争相投入的对象。
在制程中发掘魅力的关键方法就是——让消费者融入其中。
如果去菜场买菜,就会发现老百姓的智慧。在香肠的食用安全问题,老百姓都认为制成品不放心,良心企业可能只是粉多肉少,一般的企业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淋巴肉”、“猪的远亲肉”等。但是,吃还是要吃,又不能每次都自己亲手做。于是,他们会自己买好肉,送到灌制香肠的摊位那里去制作,站在旁边盯着做,或者委托其他的顾客看着,放心回家,一会儿回来拿。这样就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企业家和专家们站在菜场灌制香肠的摊位那里观察一小时,他们就不会受教科书局限,非要在教科书所框定的领域钻牛角尖。这里就是在原料和制程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把关键原料(肉)分拣出来,让消费者参与,然后让消费者监督制作。
企业在生产一个产品的时候,有没有拆分过每一个原材料和制程?利用不同原材料的不同属性,让消费者参与进来?这种具有话题性和魅力源头的产品,才会在互联网时代引发热议,在社交化媒体上传播。
国外的学者把这种手法叫“众包”,而我们认为,“众包”并不普世,要用对地方。开放制程,“众包”给消费者,往往是传统企业魅力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产地厂房设备都有魅力化的空间
国内企业,首先做一个完全分类:国企,非国企。还有另一种完全分类:大型企业,非大型企业。国企和大型企业,都有智造魅力化产地的机会。
我最为遗憾的提案是有关江西盐业公司的江盐小镇。我认为,如果在庐山脚下搞一个江西盐业的江盐小镇,是非常具有“钱景”的:
把千年传承、古法制盐的梯形晒盐田引入其中,可以和庐山景区共生。毕竟庐山景区太单一,这种“风与光的杰作”,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用这个魅力型产地给自己的高端产品背书,再好不过。
可以收获经营优势。一个10亿规模的企业到一个小镇上,可以拿到何等的优惠条件。
可以让员工满意。员工个个可以无压力的住上“大house”,周末开车进城休闲。几十年下来,没准还可以省掉老年后的数万住院费(城市生活,肿瘤率高)。
……
可惜的是,其它有关产品设计、品牌推广方面的提案都被采纳,唯有这个我个人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建议被认为是“天书”,看来只得等待有缘人了。
那么,小企业,私企,有没有什么方法利用“产地”做文章?当然有!目前,小企业,私企,利用“产地”的惯用手法是错的,一些企业动辄弄个“法国原产”回来,又或者依托各种关系,高价在一线产区收购一块茶园卖茶叶,这种手法,没有用到“产地”的精髓,至少没有在经营上增值。
关键要在“卖生活而非卖产品”上动脑筋。
现在的很多生活用品,特别是与食品相关的产品,主要消费群是谁?城市居民。乡村的天然要素本生就对他们有吸引力,距离就是美!再加上,车轮时代来临,一家人周末到郊外踏青,满眼的体验都是新奇的。这里就有非常多的机会,把你的企业设在郊外,如果是某种调味品企业,你可以考虑设在山坡上,因为风大,海拔高,适合原料的保存,在发酵的过程中杂质也会少。如果是用到水产品的企业,当然要离渔民多的地方。然后在需要设计一些“参观+体验+购物”三位一体的小项目,并结合一些推广手段……您的产品很容易做到区域的“魅力化”,在国内,“眼见”永远优于“耳听”,您的区域性酱油在本地卖得比海天贵,卖得比海天多,可以被居民当做礼品送亲戚,就不再是梦想了,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就可多了。
除了“产地”外,厂房和设备都有魅力化的空间,我在尚未上市的新书《魅力型隐销》中都有相关的章节,在此不再详叙。
互联网时代,企业并不是多了一个互联网技术,而是整个环境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思维”也不是目前看到的一点点,尚待开发的地方很多。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的更多的是附加在产品上的话题和体验,而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整个运营系统,要放弃大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规则,在每个环节中融入消费者,制造话题,制造体验,最终“魅力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