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08-04

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8篇)

1.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大学生暑期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报告

学院:材料化学与工程系

实践人:张浩

学号:2010100050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实践时间:2011年7月20号——8月20号

实践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改善我国目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状况,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医疗保障方面基本权利的公平,必须加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和策略确定下来,目前已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新农合的实行对于保障农民健康,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发展背景:在2006年9月12日上午10点,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

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指出,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并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农村卫生工作整体稳步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399个,比2005年底的678个增加了一倍多,已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48.9%,实现了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2006年试点县(市、区)达到全国总县(市、区)数40%的目标;覆盖农业人口4.95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55.8%;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参合率达到80.1%。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5省(市)合作医疗已经覆盖所有的县(市、区)。

在新闻发布会上毛群安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到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同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不断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和扩大受益面。

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的目标。

在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时间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济南市在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他们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农民群众个人筹资工作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受农村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特点、农民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参合意识不高。一部分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年轻体壮,无需参加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是些老弱病残农民的事,与自己无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用农民自愿缴费方式筹资仍然会有相当大的难度等,这些都给参合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了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新农合办公室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首先召开全区参合宣传动员大会,主管领导亲自动员讲话,农合办的同志们也不辞辛苦多次到农村基层大力宣传新的农合政策,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加班加点,认真核对每个农合证,而我跟随着指导我的老师挨家挨户发放农民一封信,把党的农合政策送到每一个农民心坎里,同时耐心详细解答农民各种疑问,解除他们对国家政策的疑虑。广大农民深受感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大家积极踊跃参合,现在农业人口数27000人,参合24707人,我们也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参合任务

而对于新农合的资金配套情况,我也做了一下调查工作。我发现,在2008年里,农民每人需参合缴纳10元,各级政府补贴70元;而到了2009年,农民门人参合缴纳20元,各级政府补贴为100元:到2010年,国家补贴带到150元。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农合的重视。

在平时的审核工作中,我也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和农合办的老师一起进行了一些审核工作。农合办的同志们努力钻研精通业务,审核病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视同仁,不报人情帐,杜绝索贿受贿,深得农民的信赖和赞扬;特别是在对外伤的核实调查工作中,农合办的同志们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基层,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的角角落落,所做的调查结果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保护了新农合基金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近一个月来,他们共调查4例外伤。在这期间,每次他们都认真核对每一个细节。我也随着他们调查了一起外伤事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先后4次深入基层核对,大家都对他们的一丝不苟感到钦佩。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是良好的。如有一名多年来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平时也用药,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今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次住院并且还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心脏病的问题。还有一些肿瘤患者说,如果没有农合的好政策,我们的病就不治了。还有些年轻农民户外作业突发意外住院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在此期间,除了在办公室内进行一些核对工作,我还在随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调查时,进行了一些个人调查,以口头询问的形式了解了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

8月10日,我对一家乡镇企业经理进行了访问。当我们问到对“新农合”的看法时,他对我们说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是得到切身的利益。它的实施,不仅为患病农民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力

度。虽然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只需交纳10元,但其报销比例也是相对比较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它是国家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起点,它让农民没医疗保障的时代成为了历史。它虽然不能全面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不远的将来,它会不断完善,它会在农民医疗保障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8月11日,我又随新农合的老师来到了东黄村,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该村“新农合”负责人张主任。我就“新农合”对他进行了询问采访。在我问起他对“新农合”的认识和看法时,他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国家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国家政策。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实施的一项“实际、实效、实用”的重要决策。它解决了农村居民长期没有医疗保障的重大问题。

之后,在该村里,我又对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询问,我对他们问到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时,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村居民表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赞扬,他们说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他们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虽然它的确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它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供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当我们在遇到重大疾病时,它却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在此,我们希望国家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农村

居民也能有较好的医疗保障,能解决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我们真正的看得起病,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通过本次实习,是我认识到了要想做好新农合的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同时好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机密的联合在一起。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也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我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挥下,新农合的同志们必将以此为动力,努力工作,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农民做实事,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作“民心工程”来抓,让农民朋友真正感受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卫生部门的关心。真正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2.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二

为解决农村“养”和“医”的问题, 青县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政策的改革创新, 率先推行城镇居民的“新城合”。如今, 青县又一项事关民生大计的创新之举———农村合作养老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 这标志着, 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 向“全民社会养老”迈出探索的步伐。近日, 我们组成调查组深入青县民政、财政、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 对青县农村合作养老模式进行了调查。

一、青县模式实行的可行性

青县是一个农业县。2007年共有农业人口33.34万人, 其中25-64岁18.61万人, 65周岁以上2.85万人, 考虑人口增减因素, 17年后25-64岁人口将达21万人, 65周岁人口达到7万人, 十之八九的农民还是靠养儿防老, 通过家庭自身力量解决养老费用支出, 对许多家庭来说, 这是一件很难解决的大事。

为此, 从2007年2月份开始, 青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养老问题列入重要日程, 进行了深入调研, 他们深入每个村子进行意愿调查及人口调查。为广泛征求民意, 他们还让百姓在“青县贴吧”中发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征求合理意见并及时调整。不断谋划, 搞论证、定方案, 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测算工作反反复复不知进行了多少次, 先后制定了10余套方案逐个进行对比分析, 最终《青县农村合作养老试行办法》在2008年5月正式出台。

5月, 青县召开农村合作养老动员大会, 标志着农村合作养老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9月份, 青县农村合作养老联合会宣告成立, 标志着青县农村合作养老工作迈上了规范运行的正式轨道。

二、青县农村合作养老模式情况

青县农村合作养老概念的提出, 是受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发, 个人拿小头, 政府拿大头, 与社会养老保险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述为:个人养老为主, 政府补贴为辅;倡导合作互助, 鼓励慈善捐助;保证个人利益, 兼尽社会义务, 是让参合人员在“不吃亏”的前提下享受政府补贴, 而且还能享受利息收益, 是“不可支取的养老存折”。

(一) 模式的内容

农村合作养老模式具体的情况是:农村合作养老本着“互助合作、民主管理、参合自愿、义利兼顾”的原则, 以2008年5月1日为基准日, 当日年满25-64周岁的农民具备参合资格, 个人缴费总额为3800至4800元 (60岁后每增一岁减200元) , 一次趸缴、按年缴存均可, 25岁起缴65岁领取, 领取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儿女全部参合的65岁以上老人可直接受益, 无需缴费, 当日达到65周岁以上 (含65周岁) 并符合相应条件的缴纳100元注册费后直接受益, 受益标准为每年600至1200元 (从65岁到70岁, 每年递增100元) , 80岁后每年还增发一个月养老金。也就是说, 农民缴费最多为4800元, 但受益金额却没有上限, 远高于缴纳资金。2007年青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22元, 2008年预计达到5000元, 农民对3800-4800元的基金支付压力能够接受。

每位参合农民都在银行设立了专门账户, 自领自支, 而且如果参合人员迁出本县或者身故, 领不完本息时将核算退回。按照这个方案运行, 在全县参合率达到80%时, 17年共计收取基金6.35亿元, 发放养老金8.9亿元, 财政投入补贴2.55亿元, 平均每年补贴1500万元,

为确保农村合作养老模式的顺利实行, 采取家庭“连坐”与村庄“连坐”。

合作养老“连坐”的具体内容:老人达到65岁可以直接收益的, 其符合参合条件的户口在本村的子女、孙子孙女及配偶必须全部参合。而且, 所在村庄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合率要达到80%的, 该村村民才能参合。这被戏称为“家庭连坐”和“村庄连坐”。

(二) 资金的来源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 (企业) 个人缴费、财政划拨资金以及利息收益组成。农村合作养老基金在构成上, 除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利息收益外, 还把筹集重点放在公益慈善捐助收益上。社会捐赠, 由县、镇 (乡、场) 村统一组织, 采取经常性捐赠和定期捐赠、集中捐赠和分散捐赠相结合的方式, 捐赠资金用于参合率达到80%以上村里应参合但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那些因病致贫、因祸致贫的特别困难人员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养老带来的阳光。

(三) 确定管理模式

青县农村合作养老采取的是联合会的管理模式, 县、镇两级设立农村合作养老联合会, 村级设立合作养老会, 所有参合人员都将成为联合会会员, 共同参与合作养老政策的制定与修改, 共同实施对农村合作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 共同维护参合人员的合法权益等等。从本质上讲, 联合会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参合农民自愿结合的组织, 不是游离于政府行政管理之外的“独立”组织。联合会的一切活动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县农村合作养老政策为准, 应当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参合基金的使用管理和保值增值等情况, 联合会同时接受人大、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保证了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

青县农村合作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 确定了专业银行建立农村合作养老基金专用账户, 青县联合会在银行设立支出账户, 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截至调查时, 全县349个村庄中参加合作养老达到231个, 占到全县总村数的66.19%。参合农民99940人。其中参合农民84800人, 总参合率为83.06%, 已缴纳参合基金3452万元。直接受益老人共15140人, 其中14857位直接受益老人已领到首批养老金, 受益金额达407.8余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可以说, 这是个“个人交钱有限, 养老受益无边”的养老模式。

三、农村合作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

农村合作养老这个民心工程刚刚实行, 就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合作养老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机制, 其意义就在于围绕解决农民养老这一主题, 充分体现政府、个人、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多元合作, 这也是农村合作养老与当前一些地区套用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本质区别。

(一) 通过农村合作养老的形式, 实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落实十七大关注民生的发展观, 对于公共财政而言, 就是要通过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实现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公平投入, 从而发挥好“稳定器”、“调节器”的作用。农村合作养老是继新农合之后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又一个新的尝试, 采取的是个人养老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框架模式, 并配套建立慈善捐赠工作机制。在没有国家统一的相关政策出台之前, 是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它不但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投入, 还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制度本身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 要通过搞农村合作养老,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

可以说, 农民最渴望的就是政府出台农村养老政策, 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有些知名专家认为, 建立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应是“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因此农村合作养老, 不影响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 还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自觉意识, 更重要是让农民享受到按月领取的合作养老金, 3个因素合并在一起, 足以保证农民群众安度晚年。

(三) 要通过搞农村合作养老, 争取在农村带来多重效应

3.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 淡化

一、调查目的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的高级形式,就是在一个特定社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农村职业中学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中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自己理想信念的实现,而且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形式

在做调查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仔细研究了这次调查报告的行动安排、计划方案,从而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3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130份,有效率为75%,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内容

1.这次活动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你觉得现在的职业中学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

(2)你在学习上你对自己负责任吗?

(3)你珍惜爸妈对你的付出吗?你对你的爸爸妈妈负责吗?

(4)如果本组值日打扫卫生区时其他人都走了,你会怎么做?

(5)如果遇到了你很想做但可能会给你坏的影响的事情,(比如上课想玩手机)你会怎么办?

2.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提高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1)培养和提高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2)要善于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发挥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

(3)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调查分析

1.当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特征

(1)经过调查发现,农村职业中学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占34%,有一点缺乏的人占42%,认为不缺乏的人占10%,还有14%的人不清楚。这些数据反映出我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相当薄弱。

(2)对于觉得现在的职业中学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有43%的学生认为不缺乏,14%的学生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意识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3)对你在学习上你对自己负责任的问题,有46%的学生认为负责任,10%的学生认为不负责任,44%的学生说不清。这一数据表明学生的责任感不强。

(4)你珍惜爸妈对你的付出吗?你对你的爸爸妈妈负责的问题,20%的学生认为负责,47%的学生认为负责不够,还有37%的学生处于思想模糊状态。

(5)对于如果本组值日打扫卫生区时其他人都走了,你会怎么做?

采取不打扫卫生的占40%,26%的学生会自觉打扫卫生,4%的学生对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6)如果遇到了你很想做但可能会给你坏的影响的事情,(比如上课想玩手机)你会怎么办的问题,38%的职业高中学生偶尔玩,因为他们的自控力差。26%的职业高中学生表示在会做自己要做的事。还有16%的学生表示经常上课玩手机,只有20%的职业高中学生表示不做可能影响自己声誉的事。

结论: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职业高中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2.加强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职业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2)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主渠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培养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校园广播站宣传建设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责任意识成为农村职业中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规范,充分利用广播站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3)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协作的教育体系,使社会责任感教育得到提升。

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明确自己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中的责任;对社会消极现象既不回避,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充分显示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对社会效果的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自身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

五、调查总结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农村职业中学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总之,父母不仅要求孩子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各种责任。就学校而言,除了要完善和深化教育内容以及改进教育方式,还要完善责任感教育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在学校中承担各种责任,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合作,共同培养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是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号:BY[2014]G188】

4.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四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研究

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一班郝超

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制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村和研究者所关注。

近期在全镇选区了1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发部分农户的人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据调查显示,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村卫生室看病,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贵,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原因。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

1、报销范围窄比例少报销的医药费少。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一般来说,农民换上需要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往往都是些感冒发烧的小病,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的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少,不划算。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又在合作医疗中受益的期望。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繁多,农民就医多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这些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

4、医务人员素质差服务态度差也是农民看病难的愿因。

另外,村卫生室及私人怎所得医疗服务水平低,这些医疗单位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

通过对附近周围几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了个别谈访的基础上,我得出了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看法:

1、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2、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3、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4、医疗保险组织的经营信誉是实施民医疗保障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我国农村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来有所增多,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别农村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有关。

乡村医生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的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医生也常感到“乡里乡亲的不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常提供“四免费”的服务,同时对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靠得是自己的经理和他人的经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健康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障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障常识的服务的信息。

二、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 从农民口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产家庭经济上有一定的筹资能力。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如果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农民所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

三、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

四、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正如为农民办实事的诚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政府对农村威慑功能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措施之一。

五、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度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该部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六、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人就医,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

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和科技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所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八、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九、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的药品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服务的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守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为卫生改革和发展依照良好氛围。

十、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贫困农户实施医疗补贴。

另外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5.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它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实践背景

在中国,有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相对于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广大乡村,中国农村改革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的意义。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它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是,我对我的居住地周边的村庄的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二,实践经过及发现的问题

我所在的小组实践活动所在地XX镇XX村共有7个组,234户人家,共1200余村民。通过全体组员的辛勤劳动调查显示,XX村92%以上的农户都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XX村开展得比较顺利。我在该村的对口医院对一周来到医院诊治的该村的病患者们进行了随机的采访和调查,调查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整理相关数据后,全体组员发现,尽管在XX村“新农合”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新农合”的宣传不到位。通过调查反映,现在的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的得失角度考虑,觉得自己身体好,没必要花那个钱。同时,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大多数农民对于复杂的补偿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的感觉。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村民反映,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而XX村村民不属于城镇居民,他们离报账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麻烦。降低了村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三,解决办法及建议:

1.针对部分村民反映的“新农合”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农村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要求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新农合”各项职能。将“新农合”各项具体要求在实践中落到实处。设立相关监督部门,并规范运作机制。在农民是否愿意加入“新农合”问题上坚持“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2.基于当前“新农合”工作在农村宣传不到位。如果农民在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内,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结果导致他们的医药费不能保销,这反而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更多的不满。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要组织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新农合”系列知识宣传活动。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都要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和广泛。对农民的疑惑要进行耐心的讲解和答复。尽量让每一个农民都了解“新农合”,满意“新农合”。

3.针对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这一问题。不断完善医药报销制度,新农合是为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因病返贪、因病致贫问题的,而新农合的关键部分还在于医药报销。首先,报销比例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看得起病,尤其要提高省级大医院的报销比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民能治大病的问题。在报销比例上,各地区的差异应该不断缩小,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百姓的公平。其次,报销范围应该有所扩大,例如检查费用,该部分的费用也是相当大,要解决农民看得起病的问题,那么报销范围就一定要有所扩大。最后,报销程序一定要简化,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受到最大的利益。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消减现有部门不活跃的职能,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缩短农民在“新农合”登记和理赔的时间。使农民在“新农合”办事时能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真正为人民服好务

四,实践中的思考和体会

6.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地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调查对象:当地医院以及看病人员

调查时间:2013年1月

调查方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和集体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

各级政府负责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包括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的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委员会下设经办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间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额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筹资机制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金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政府为主,标准随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

资金管理

合作医疗基金中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组织的扶持资金原则上„„

监督管理

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实行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办法。„„ 医疗服务管理

在农村卫生机构中择优,选择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督力度,实现动态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与疾病补偿

在有关医院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百姓当中了解到,农村合作医疗主要考虑“大病统筹”,也是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重大患病者身上,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同时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在补偿方式上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最近,合作医疗补偿和报销比率明显上升,报销方式上不同疾病或者医院会有不同的报销方式,有的是直接报销,有的则会慢些,可能要经过一周时间才可以领到报销金。在提及报销问题时,很多农民都有自己的看法,一半多数的人认为很方便,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同时,我也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者。能够在一定短时间内报销医疗费用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是非常满意和肯定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效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花大力气建设的一项医疗保障,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在社会界也表现车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在受访的人员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给予积极充分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农民会表示继续参合。这一点也证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也对缩小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的重要影响。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及分析 篇七

本文通过对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从参合状况、基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等角度, 综合考察三地新农合的实施现状, 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对新医改背景下的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进行了一定的政策预期,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以期探索使该制度本身能够依据现实因素因地制宜推行, 同时又让农民有充分发言权和参与权的方法。

一、三县新农合制度现状分析

在新农合进行实证研究时, 可以将新农合制度分解为参合状况、资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并突出横向的对比分析。

1、农户参合状况。

农民家庭的参合状况与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熟悉程度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山东贺家村参合率为93.5%, 河南戚老村为89.5%, 重庆巫山路口村为87.5%。从调查的结果看, 三地新农合参合率与所在县的统计资料基本一致。

在对新农合作的满意程度调查中, 河南戚老村近四成农民比较满意, 超过一成不满意;山东贺家村比较满意的占到六成;重庆路口村则达到了近七成。可以看出, 东、西部地区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中部。调查同时表明, 农民的参合状况与其对新农合的熟悉程度有关。三地农民对新农合的熟悉度都较高, 这与三地农民较高的参合率表现出正相关。

2、资金筹集。

资金是新农合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新农合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和充足, 影响新农合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以调研中的资料为基础对新农合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进行相关阐述 (见表1) 。

注:调查数据截止2008年7月

在筹资渠道上, 三地筹资的主渠道是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政府在新农合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是保障新农合资金长效增长的关键。从三地横向的比较看, 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财政保障能力导致了三地不同的筹资能力, 即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 中部与西部相比占有优势。

从筹资方式看, 山东邹平贺家村以农民自觉缴款为主, 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地村干部通知缴款时间、地点、金额等, 农民自觉去缴费;河南上蔡戚老村采用的是当地新农合组织部门在村庄设立缴费点, 由农民按规定时间自主缴费。重庆巫山路口村则采取干部或乡村医生挨家挨户上门收取的方法。山东邹平新农合的缴费跟农业税取消之前的缴费方式一致, 农民对缴费流程比较熟悉, 且成本较低;河南戚老村的情况比较类似;重庆路口村的方式可以保证农民的缴款率, 但成本较高。

三地的资金筹集方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沿袭性。例如, 山东贺家村采用的缴费流程与之前的农业税相同, 这从某种意义上减小了农民缴费的“转换成本”。二是地方性, 当地干部能够结合本地实际, 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三是强制性, 当地村干部未将新农合费用收缴和传统的农村“提留”严格区别。这有悖于新农合自愿的原则, 但保证了参合率经过几年的实践, 当地农民参合与缴费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所以, 新农合要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其强制性。

3、分配补偿。

在补偿比例方面, 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三地补偿方案中起付线基本相同, 重庆巫山和河南上蔡的起付线相对于山东邹平更低, 农民的受惠面更广。尤其是重庆巫山通过扩展门诊日常医疗救助, 更多群众能够“小病即治”, 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实惠。封顶线方面, 邹平为每人每年2万。河南上蔡和重庆巫山均超过了东部地区的邹平, 分别达到2.5万和3万元, 绝对差分别达到0.5万和1万元。笔者认为, 山东邹平应该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金额。因为无论是从经济能力来讲, 还是从政策的执行力上, 邹平县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报销比例方面, 三地虽然略有不同, 但大体报销金额差别不大, 河南上蔡的报销金额略高于其他两地。山东邹平的报销金额又低于重庆巫山。同时, 在差异性方面, 邹平和巫山只是根据医疗费用的金额不同确定不同的报销比例;上蔡则在这一基础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又进行了区分, 将具体方案具体化, 在考虑病人医疗费用金额差异的同时, 又注意到不同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经济承受能力, 相比而言可能更加合理。

但目前三地普遍存在着报销手续繁琐、报销不及时和工作人员态度方面的问题。新农合制度的继续完善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方面的工作。如何最大程度简化报销手续, 有效降低农民的因病致贫率, 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应该是新农合制度完善中应着重注意的。

4、监督管理。

强化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管, 确保新农合基金合理支付, 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的要求。一方面,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于商业医疗保险, 没有强制性, 而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另一方面, 它不同于社会保障基金, 不能用于投资, 因此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机制。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特殊性也因此而变得尤为重要。

三地在新农合的基金监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 邹平县合管办加强了对基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 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 定期公示新农合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补偿情况。通过设立服务监督台、监督信箱, 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等。巫山县则通过健全县、乡监管机构, 确保新农合资金管用分离、管办分离, 保障了基金安全等。

调查中也发现, 三地新农合管委会和监督委员会通过出台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 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的效用也相对较好, 但其他主体的监督作用没得到很好的发挥, 尤其是参合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缺乏行使监督权的信息资源和制度化的监督途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当地政府给与农民的知情权有限, 农民认为基金使用透明度不够的比重在上蔡为56%, 巫山为35%, 邹平为63%。因此, 在基金使用透明度方面, 三地都应该加强工作, 切实保障农民知情权。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模型的构建。

考虑到东、中、西地区差别对新农合影响因素的差别, 以下设计二项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参合的因素,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得到模型:

同时构造如下模型, 分别对全国、西、中和东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L=In (p/1-p) ) 。从该式中可以看到, L值越大, 参合率越高。

2、实证分析。

选择SPSS17.0软件, 根据 (2) 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时选择“向后条件”回归。由于调查样本有限, 处理比较困难, 可以放宽标准, 把“选项”中“进入概率”中的“进入”和“删除”分别调整为0.1和0.3。按“向后条件”规则逐步剔除, 得到模型如下:

遵循上面的思路, 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回归, 得到下面的三个回归模

其中, L1, L2, L3分别为三个地区的回归模型, 三个模型均为变量剔除之后的最终统计模型。

3、结论与讨论。

从模型中可以看到, 不同地区影响新农合参合意愿的因素存在着共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下着重通过三地个体回归模型的比较, 对参合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性进行对比探讨。

(1) 三地农民年总收入、家庭医疗支出费用对参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西部的经济水平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 重庆市巫山的农民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年总收入, 而中、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 农民并不太重视年收入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民想参合, 但往往认为这些钱用在其他方面比花在医疗上的效用更大, 导致参合率偏低。相反, 东、中部地区更加注重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到, 医疗支出的影响, 在东部呈现正相关, 而中部呈现负相关。

(2) 不同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新农合参合影响和作用方式不同。文化程度对中西部地区参合率的影响在方向上却相反:中部呈现出负相关, 西部呈现出正相关。这是因为中部教育水平相对西部比较高, 更多的知识分子外出到东部, 又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医疗费用受到拒报的影响, 呈现出负相关;西部外出知识分子相对较少, 参合率与文化程度成正比是显而易见的。农民的文化程度远不及城市居民, 所以, 报销程序越繁琐, 对他们来说难度越大, 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就越多。

(3) 考察因子中新农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新农合参合作用方向较为相似。新农合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新农合的服务质量, 更直接地关系到该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模型中反映: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越差, 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越低。

(4) 三地在政策落实效率和出资标准高低方面的不同对新农合参合影响的差异。在政策的落实效率对新农合参合的影响上, 中、东部分别表现出了正相关和负相关。东部地区生活水平高于中、西部, 中西部追求满足基本的卫生保障, 东部则对新农合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满意反而是发展水平高的表现,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同时, 个人出资标准越低, 参合率越高。

(5) 受外出务工人员报销情况因素对三地新农合政策影响的不一致性。在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上, 中西部均表现出了负相关, 即拒报率越低参合率越高。原因是中西部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相反, 东部的农民很少到中西部地区打工。实践证明, 前几年由于异地报销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中西部地区的参合率一直不高。2008年开始, 部分地区开始异地报销, 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参合率。

三、完善三地新农合制度的对策建议

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和检验分析情况以及对新农合实施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 有重点地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工作, 关键在于实现制度的本地化。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山东邹平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提高报销效率、政府的执行效率以及新农合的基金监管等几个大的方面开展工作, 从提升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入手,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率先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制度模式。但同时应该注重提高报销的效率, 扩展农民受益面, 切实加大制度的落实效率, 在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 尤其应该注重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时, 应该完善新农合资金的监管, 加强参合农民行使监督权的制度化的监督途径, 给予农民充分的知情权。

就河南上蔡而言, 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观念更新、人才吸引、增加投入和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等方面展开, 可以在新农合前一阶段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实行城乡联保, 建立贫困农民档案, 实行特殊医疗报销和专项资金大病救助制度, 将新农合制度推向深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 更新人们的观念, 结合当地文化传统, 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 着力解决外出打工拒报问题, 简化报销手续, 方便异地报销。

重庆巫山在某些方面, 比如封顶线和“小病即治”等方面做得较好, 农民受惠较大。但基金增长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新农合继续深入发展的难度较大。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和开展针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展开, 在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 新农合的保障能力。一方面要保障新农合资金的长效增长。另一方面考虑实施二次补偿, 加快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四、结语

新农合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太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 其良性发展有赖于制度上的不断创新。另外, 新农合作为一项公共事业, 政府在决策中必须将其定位为公共物品。因此, 在新医改方案中, 明确提出政府在新农合中的主导地位, 这是应该坚持的。加强新农合的强制性, 可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 这不会改变新农合的制度性质, 而更有利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理由相信,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的资金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考察了新农合的制度现状, 通过建立全国和三地区影响参合率的二项logistic模型, 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提出改进与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logistic模型,新医改

参考文献

[1]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 (美) 富兰德:卫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 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3;

[4]范伟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5]李琼: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问题、措施与发展趋势[J],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6]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7]黄余送、杨善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模式探索[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 (9) ;

8.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新农合;社区合作医疗;社会保险属性;学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4-0011-06

引 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建设理念,内涵之一便是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这体现出未来5年我国政府将更加注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质与量,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还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建立起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方面要致力于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可见作为保障我国7亿多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权的主体制度安排——新农合制度将会在接下来的5年里发生重要的改革、调整和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试点到推广已10年有余,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支柱之一,新农合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着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障,改变了自1978年旧农合瓦解以来农民医疗保障的真空状态,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渐提高。诚然,我们在看到制度成效突显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关注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以及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和整合等问题。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有关新农合的诸多问题中尤以制度属性界定为起点及首要关键。模糊的制度属性界定将直接影响今后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导致制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是合作医疗,还是社会保险?是大病统筹还是门诊统筹?是自愿参保还是强制参保?如何防止重复参保?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保基本”?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范式下新农合的调整与完善等等。与以往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不同,本文通过学理分析,深入挖掘新农合制度的社会保险属性,指出现行的某些“合作性”的制度设计已经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新农合终向社会保险转变的发展建议。

一、合作医疗与社会保险制度概念辨析

社会保险和合作医疗是医疗保障的两种主要模式,此外还有以英国NHS为代表的国家保障模式、以美国管理式医疗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以及以新加坡保健储蓄账户(Medisave Account)为代表的自我储蓄模式。从学理上看,合作医疗与社会医疗保险存在很大区别:

1.合作医疗是民间主导的社区公共品,而社会医疗保险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公共品;前者强调社区互助共济,后者强调社会统筹。合作医疗通常以社区成员筹资为主,适当辅以政府补贴,形成医疗基金在社区成员的范围内进行互助共济以应对疾病风险,其管理机构和运营模式都具有居民自愿、合作、自治、自助、自主的特色[1]。而社会医疗保险讲求政府、雇主和雇员的三方筹资,以保险理论中的大数法则为基础形成医疗基金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社会统筹,通常政府既是政策制定的主体,又是政策执行的主体。

2.关于统筹层次,典型的合作医疗是以社区为统筹层次,即合作医疗仅限社区内的居民参与和享受[2]。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医疗以农村生产合作社为单位,由内部社员参加和受益,最大的合作社以乡为单位,通常是“村办村管”“村办乡管”“乡办乡管”等较低层次的统筹管理模式。而社会医疗保险在“大数法则”的指导下,通常统筹层次比较高。最低要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理想状态是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

3.从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上看,典型的合作医疗是一种社区医疗筹资计划,属于小额保险计划[3],资金规模有限,一般重在保障初级医疗卫生服务。通常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与医疗保障捆绑在一起,旨在推进落后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社会医疗保险因为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统筹层次,覆盖范围广,所以医保基金规模比较大,保障内容以大病统筹为主并逐渐向门诊统筹延伸。一般而言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往往要高于合作医疗。

4.关于参与方式,合作医疗以自愿参加为主,而社会医疗保险通常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参保,以防止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综上,合作医疗是通常以社区为统筹范围、以社区居民为参保对象,自愿参加的医疗保障项目。具有资金规模小、覆盖人群有限、重点保障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等特征,虽存在一些局限,但却是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社区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的典范。从历史上看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典型的社区合作医疗模式,它是在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和个人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一种社区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其实质是一种低水平的农村集体福利事业[3]。与社会医疗保险不同,合作医疗更像是一种集体医疗保障制度。传统合作医疗的成功离不开特定与复杂的历史因素的促成,即集体经济的扶持、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动以及以赤脚医生为主力军的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递送体系将合作医疗这项事业推向了顶峰。

二、新农合试点中的合作医疗定位

2003年我国开始新农合制度的试点,在相关文件中明确了制度的性质是“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传承和重建,仍然延用合作医疗的名称,缴费标准低并适当辅以集体和政府补贴,结合自愿性原则吸引农民参保。这使得新农合制度诞生之初便具有了明显的传统合作医疗的烙印,虽然为了突出不同,加入了“新型”的字眼,但是制度设计及制度试点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合作医疗定位,当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任何制度变迁都有其路径依赖的规律,这在新农合试点最初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新农合并未要求农民强制参保是出于特定的政策考量。我国自2000年开始试点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3年在全国推广农业税费改革。2006年1月1日,国家正式通过立法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一项传统税收。结合全面为农民“减负”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方向,自愿参保原则更能防止农村居民产生集资摊派感。此时的新农合制度在筹资机制上选择自愿原则也是在宏观政策背景下所做出的权衡。此外,自愿原则还与农民的参合意愿相关。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加合作医疗者仅占51%,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仍占相当比例[4]。1978年后,合作医疗制度走过了一个愈加艰难的历程。各地农村多次尝试恢复重建,几经起落,由于缺乏稳定的筹资来源,春办秋黄的现象频繁多见。为了打破信任危机的瓶颈,新农合在筹资机制设计上采取自愿原则并强调政府财政扶持是为了赢取更多农民的制度认同和制度信任。

2.继续延用“合作医疗”的名称,是源于20世纪60-70年代传统合作医疗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普遍认同。但继续沿用合作医疗的名称是否就意味着要继续延续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这点并没有进行深刻的论证。相反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对新农合和传统农合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对新农合制度属性的思辨。“新时期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塑不能简单地恢复当初的合作医疗。应该顺应已经变化的市场环境,构建与当前的市场经济改革大环境兼容的基本健康保障制度”[5]。“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依赖强大的政治动员、人民公社基层组织和计划经济下低成本的医疗递送体系。目前中国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正处在十字路口。国家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在社区医疗筹资的框架中寻求制度的完善;二是逐步将合作医疗转型为国家福利,而社区只在服务递送方面扮演补充的角色”[3]。

可见,出于历史因素和制度惯性,新农合试点之初其制度设计难免是对传统合作医疗的复制和延续,但随着制度试点的推广和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农民医疗保障需求的变化,新农合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中某些合作医疗的属性在渐渐褪去,而社会保险属性却在愈发的凸显。

三、新农合的社会保险属性分析

虽然沿用合作医疗的提法有一定的历史考量和合理性,但是新农合却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险属性,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相比,制度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

(一)政府主导和财政扶持

政府主导突出体现在政府财政被定位为制度的主要筹资主体。新农合在2003年开始试点时首次明确强调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而进行大规模的财政投入,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已经达到320元。此外政府主导还体现在新农合的经办和管理机构上。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筛选和监督、药品和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的界定等工作。可见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不同,新农合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领导,由卫生部门主管,已经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公共品,与社会保险的政府主导原则相契合。

(二)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

为防止因病致贫,新农合初始重在大病保障,其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住院费用和门诊大病的报销。与传统合作医疗注重初级预防保健不同,新农合旨在增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大病统筹所带来的受益面窄和制度满意度低的问题,新农合又探索了家庭账户模式。根据多年试行情况,家庭账户存在基金的互济性差、补偿力度差以及基金沉淀等问题。为了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自2008年上半年开始探索大病统筹加门诊统筹的模式,扩大农民的受益面。所谓门诊统筹,即将参保人的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由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门诊费用。与家庭账户模式不同,门诊统筹改变了目前参合农民在门诊阶段由家庭账户基金支付或者由个人自费支付的做法,实现了门诊阶段的互助共济,进一步减轻就医压力。门诊统筹是对大病保障的发展和延伸。2012年,《“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可见新农合的保障定位已经不再是延续传统合作医疗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和高水平的大病统筹和门诊统筹过渡。

(三)准强制性参保

关于参保方式,各地新农合的实施方案大都要求自愿参保。虽然是自愿原则,但为了提高覆盖率,新农合在推进过程中已经具有一定的准强制性或隐性强制[6]。首先,自愿参保不是以农民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团体筹资,家庭成员要么全部参保,要么全部不参保。当家庭成员的参保意愿被团体绑定之后,个人选择的空间已经被限制的很小了。其次,农民参保还受到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动员的推动。为有效地推广新农合制度,实现制度积极稳步地上升,参合率经常与地方政绩相挂钩,因此各地政府大都采取了“硬性规定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指标、向乡村干部包干摊派、强迫乡镇干部代缴等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做法”[1],以行政手段保证稳中有升的参合率。另外还运用社会动员的方法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干部上门收缴等行政干预方法吸引农民参加新农合。农民参保不全是基于自身对医疗保险项目的需求,广覆盖中不乏“被参保”的现象。

(四)统筹层次

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主要指统一征缴、统一管理和使用医保基金的属地范围的高低,一般可分为全国、省、市级、县级甚至乡级等5个统筹层次。根据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农合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在起步阶段也可采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筹,逐步向县(市)统筹过渡。目前,除安徽、广西、湖南等几个省的个别乡外,全国范围内的新农合基金基本上实行的是县级统筹模式[7]。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成熟发展,尤其是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根据疾病风险理论和大数法则,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和统筹人数的增加,疾病发生的频率愈加稳定,疾病损失的幅度愈加稳定,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待遇水平和提高医保基金的安全性。新农合突破了传统合作医疗的农村社区统筹,以县级统筹作为起点,逐步向市级统筹过渡,并结合医保城乡统筹的努力,力求构建起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制度。

(五)充足供给

最后,从保障目的角度分析,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能有医疗服务的充足供给。保健站是生产合作社的一部分,赤脚医生和赤脚护士通过集体经济获得供养,为村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属于典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而新农合属于医疗费用补偿机制,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内涵。与社区合作医疗不同,社会医疗保险是为了弥补参保人因疾病风险所带来的收入损失,保障方式是货币补贴或收入扶持,即对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由疾病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可见,新农合已经实现了从医疗服务递送体系到医疗费用补偿机制的转变。

综上,我们可以判断,虽然《意见》将新农合定位为“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制度”,但是新农合已经具有某些社会保险的内涵。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相比,已经更加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尽管仍坚持着“自愿原则”“集体扶持”低水平的保障等等,但新农合已经可以被视作社会医疗保险的一种初级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大趋势,新农合的社会化程度会逐渐提高,并日渐发展成为一项覆盖7亿农民的成熟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四、发展方向:“合作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

通过学理分析我们会发现新农合制度已经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保险属性,但目前这项制度在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之间的模糊定位导致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例如新农合因循合作医疗自愿参保之原则,却在实践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部分农民参合意愿不高的现象,进而影响新农合筹资的可持续性和保障能力的提升。为应对这个问题,各地又在试点中探索出了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以及村干部动员参保的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参合率,但细思这种准强制参保的做法已然偏离了合作医疗的自愿参保原则,即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迈进来实现的。又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下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变化,新农合摒弃了传统合作医疗“村级统筹”和只“保小病”的做法,逐渐提高到县市一级统筹,同时既有大病统筹又有家庭账户,并逐渐将家庭账户规范为门诊统筹。这些制度细节的调整使新农合制度逐渐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靠拢,而且在表现形式上逐渐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趋同,诚然这其中有国家和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感召,但更多的也是新农合出于制度理性所作出的现实选择。可见问题的源头是新农合制度属性界定不清,而解决之道往往是以社会保险的原则重新规范制度。

总之,新农合正处在一个摇摆期,是困于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延续合作医疗的固有传统和固有理念,还是彻底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这将影响新农合今后的制度走向。笔者认为新农合应逐渐蜕变为社会医疗保险。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取得举世的关注和巨大的成功,然而位移到现在的农村社会却不一定能再铸佳绩。纵观世界各国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或是将农村居民与普通国民一样纳入国民保险体系,或是为农村居民单独设立福利制度,无论何种做法均采用社会保险的模式。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在医疗保障领域继续深化改革,重点之一即是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届时整合城乡基本医保将会被推上日程,政府也在努力酝酿制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和试点意见。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抓住历史机遇,将新农合真正转变为农村居民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总体上讲,要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农村居民强制参保的制度,资金来源上以农民年收入为基数,按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同时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改变以户籍所在地参保的做法,换以居住地参保;重点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实施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制度设计上逐步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契合,以期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顺利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和整合。

具体而言,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制参保。经过10余年的试点推广,广大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制度信任度和制度认同感逐渐上升,参保自觉性提高。强制参保的时机基本成熟。

2.明确权利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农民参保缴费的同时国家各级财政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基本上世界各国都对农民参保给予财政支持。财政补贴体现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也顺应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

3.完善新农合补偿机制,将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为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拓宽制度的受益面,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住院统筹之外还要积极落实门诊统筹。这也是进一步巩固新农合制度建设成果、增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的关键举措。

4.改变以户籍所在地参保的原则,实施按居住地或工作地参保的办法,旨在避免重复参保以及流动农民参保缴费易获得待遇难的情况,同时也是顺应“十三五”期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人口的适应性之客观要求。

5.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转变也会对整合我国碎片化的医疗保险制度起到示范的作用。综观新农合今后的整体发展思路,短期看要尊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以及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差别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通过建立新农合筹资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统筹层次、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待遇水平等等举措不断缩小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制度差别;长期看,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逐渐合并城乡二元的医保制度为普惠性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五、结 论

基于新农合制度属性的学理分析,结合我国医保制度建设的路径和步伐,不论是出于医疗保险制度自身发展的规律,还是新医改方向的影响,亦或是新城镇化趋势下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性等等诸多因素,都要求新农合应逐渐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医疗保险转变。当然,转变并不是完全摒弃新农合的制度优势,而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对制度的升华。此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对新农合的研究不应再困于合作医疗的旧有定式,而是应该放在社会医疗保险的视阈下以发展的眼光寻求解决之道。对现有问题的分析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看到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新农合本质上已经是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社会保险的制度要素,只是在某些方面还体现出它还是社会保险的一种初级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统筹的发展和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新农合的社会化程度、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会越来越高,并逐渐实现城乡整合、国民一元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需要反思[J].科学决策,2005(6):15-18.

[2] 吕惠琴.社区合作医疗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6-38.

[3] 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5):1-18.

[4] 王保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中国卫生经济,2000(12):13-14.

[5] 朱俊生.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的均衡、非均衡、变革与制度供给[J].人口与经济,2009(5):77-83.

[6] 孙淑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性与强制性[J].甘肃社会科学,2013(2):131-135.

[7] 李尧远,王礼力.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层次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版,2011(1):85-88.

[8] 郑功成.关于建设“质量医保”的几个着力点[J].中国医疗保险,2012(8):9-11.

[9] 王东进.阐述提升医保质量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EB/OL].[2012-07-16].http://www.zgylbx.com/.

[10] 李珍,王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险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8-13.

上一篇:单位培训课题下一篇:关于篮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