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精选8篇)
1.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一
对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的认识 时间真的是过的很快,转眼间两年已经过去了。经过两年在学校的学习,我们基本上从刚上大学的懵懂变得成熟,无论在哪个方面。我想对于专业也是这样的。刚来学校时,真的是啥都不知道,就知道专业的名字,放假回家后大人问你们以后是做什么工作的,真的是一问三不知。但是现在经过学习,已经能大概说出对以后的学校的规划和打算。
我们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必要的地理科学、生态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城乡区域规划和规划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能在地方(区、县)资源、环境管理部门、城乡区域规划部门及工矿企业与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专业对口率倒数第八,对口率为44%。它要学习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规划管理、环境信息管理)毕业生适宜到中央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各地方省、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各级学校等从事环境管理、城乡环境规划管理、环境教学等工作,到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等企业和各类环境咨询公司、环境监测公司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学生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后可以参加环境规划师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增加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大概的就业方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与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管理与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单位;毕业生适宜于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等大型企业,城市环境保护机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环境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资格认定、审核与综合管理工作,有关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IT及通讯行业从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产品开发研制,各级各类环境保护机构从事环境信息管理,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与维护的工作,有关学校或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看起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地方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东西都仅仅只是涉及而并未深入的学习,所以很多工作都与我们失之交臂。大我们两届的学长们听说出了除了考研的大部分人都找到了工作,但是却与专业并不对口。或许你想说大学毕业后大部分人都是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是我们的专业真的没有名字上显示出来的那种优秀。最后它要求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专业的要求,也是对其他毕业生的要求。
总之,虽然我们专业就业前景不是很好,课程也特别多,特别杂,但是我相信努力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就是一道风景线,无论生活中有多少困惑或不解,只要自己相信自己让自信和自己一起飞翔,总会飞出一片澄澈的天空。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要展现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让我们可以不畏惧我们这个所谓“不好”的专业,不再胆怯“不好的”未来,勇敢的追求我们的翱翔的天空。我相信:天道酬勤!
2.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二
1 城市生态园林概念与理念
对生态园林概念的正确认识, 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前提。生态园林就是在城市及市郊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空间, 保护和修复区域生态系统;遵循生态学原理, 建立合理的复合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类、动物、植物造景、造园。它是指在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生态原理指导下, 所建成的园林绿地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生态群落中, 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 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建设生态园林, 首先是依靠科学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其次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化率,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衰减噪音, 调节生态平衡;三是美化景观, 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 提高游览观赏价值, 提高社会公益效益, 提高保健功能,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了步伐。但园林绿化事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却滞后了许多, 尤其是城市人口、楼房、汽车交通的急骤增加和楼群市场的扩展, 使城市中可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少。其结果是造成噪音喧器、空气污染、废水垃圾泛滥, 给城市带来超负荷的负担, 出现了生态失调和环境危机。这些重大问题的出现, 已经引起了人们认真思考, 迫切要求城市回归自然, 把自然引入城市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继而各大城市又出现了生态广场、生态公园。
3 生态园林建设原则
3.1 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现有生物环境的创造。在建设生态园林之前, 必须进行多样性调查、分类、监测、评估, 包括陆地、河川、湖泊、湿地等。这些都是发展生态园林, 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信息资料。目的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让自然环境起到生态良性循环和自净作用。这应该成为全新创造更适合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手段和途径, 从而把自然引进城市, 使城市更接近于自然景观,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3.2 因地制宜和遵从生态位原则配置植物
城市园林植物是城市自然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的总称。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的植物群落组成。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植物景观的主角, 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以大同市为例, 杨、柳、榆、槐、椿、油松、枣、杏、沙枣、沙棘、黄刺玫等植物, 都属于本地树种。它们生命力强、成荫快、栽植管护成本低, 能够反映出大同市生态环境, 从而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同时,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合理培植植物种类, 避免种之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 应将抗污染、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 如乔木、灌木、草坪、林下、地被、藤本植物等相结合来造景。这样既可以避免种间竞争, 又可以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 保证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3.3 遵从“互惠共生”原则
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存, 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 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但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却对其他植物生长不利, 松树与云杉、胡桃和苹果、白桦与松树却不宜栽在一起。种植草坪时黑麦草和早熟禾混播, 既可快速达到绿化效果, 又能保护早熟禾不受杂草侵袭。
3.4 保持生物多样性, 模拟自然群落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生态学家认为, 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 各种群落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多方面都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系统越复杂也就越稳定。因此, 在绿化中就应当多造针阔混交林, 少造或不造纯林。同时要提倡野花、野草的种植。
3.5 改变传统绿地设计思想, 提倡生态设计
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只考虑视觉效果、艺术性, 形式通常是:“一条路、两行树。十字街, 圆花坛, 中间栽棵树, 绿篱围个边, 一堆石头堆个山”。在现代城市中, 这种零星的植树种花、块块点点的园林绿地, 对改善城市的严重污染作用已经显得十分有限和微弱了。而生态设计是用生态的观念和方法塑造新的景观, 把城市看成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人和景观客体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只有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才能充分满足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通过生态设计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有效手段。在城市郊区, 大力营造环境保护林、风景林、果木林、环城林带, 开辟森林公园和市内的植树造林、景点绿化同步进行;并且把生态设计应用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 根据不同的地区, 组成不同的活动空间。尽可能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 如养生保健型、环保防护型、经济效益型、生产型、游憩观赏型、文化环境型等生态植物群落。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应是城乡结合一体化格局, 均衡分布点 (公园、花园) 、线 (街道绿化树荫带) 、面 (专用绿地) 的结合, 满足居民休息游览的需求。同时, 要建成区域性绿色生态网络, 维持生物生息地的联结性和生物群体种的多样性, 为都市内外的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迁移廊道, 减少野生动植物生存分布、迁移的不利因素。
4 对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的思考
4.1 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园林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 (包括大同市) 的生态园林发展相对滞后, 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植物的种类及主要物种的遗传性不够;植物种类的种类地域特色不明显, 盲目追求外来植物;对入侵植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搬移大树甚至古树进城, 在生态演替、节约资源、能源再利用、再循环生态手段缺乏。
4.2 对发展生态园林的建议
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开展树木种子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2) 坚持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树种的区划布局, 增加群落中乔灌木、蕨类、藤本植物种类。
3)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树种资源, 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
4) 重视挖掘利用优良乡土树种, 不盲目引种。充分发挥本地树种潜力, 充分体现本地地域特色。
5) 大量营造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大量种植湿生、水生植物。
6) 建设城市节约型绿地, 一定要节约用水、节约能源;慎植草坪;高需水植物与低需水植物分片种植;采用雨水传感器、滴灌、根灌系统、截流喷嘴、覆盖表层等措施达到节约用水。
5 建设生态园林前景展望
建设生态园林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不仅要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生态的最佳城市、人居生存环境, 而且要在资源节约和再利用上作出贡献。自觉地树立新型资源观,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循环经济运作, 最后达到低成本、少污染、高效益的目的。发展生态园林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如生态旅游与经济林结合及节约能源净化水质, 而且其成果将为陆续开发出的新产业创造条件, 成为城市各行业为达到ECO的一个环节, 从而创造出巨大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 发展生态园林是本世纪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加快发展生态园林的步伐, 会使城市居民在不久的将来生活在一个绿树成荫、果树成林、花开满城、绿带环抱、鸟语花香、人与环境和谐的自然、洁净、健康、优美的绿色环境里。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态园林概念与理念以及发展生态园林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提出了生态园林建设原则, 并对发展生态园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这些对发展城市生态园林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思考
参考文献
[1]傅柏杰, 陈利顶, 马克明著.景观生态与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周向频著.生态意识和规划的应对——基于生态原则城市景观规划概念及方法.
[3]宋永昌, 由文辉, 王详荣.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生态报, 2008.
3.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再认识 篇三
【关键词】 城市公共雕塑;再认识;城市空间环境;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谈到城市公共雕塑,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它是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要把它和传统雕塑需加以区别。城市公共雕塑作为雕塑造型艺术范畴内的一个分支,它往往与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艺术相互影响与渗透。城市雕塑有别于传统的学院雕塑,它一定是具备公共性的,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城市公共雕塑让传统雕塑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单一的题材走向了丰富的题材、从小众的架上艺术走向了大众的公共艺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与之伴随的城市人文建设也出现热潮。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之中时,就会发现到处林立着城市雕塑作品。显然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城市人文建设的载体。城市雕塑的基本两个功能就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以及体现城市建设的特色与追求。但是当今的许多城市雕塑作品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有的完全跟周围环境不协调,有的或采用大体量的创作手法以博得人们的眼球,但作品本身缺乏内涵,更有甚者直接抄袭他人作品。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城市公共雕塑的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公共雕塑进行再探讨、再认识。
一、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环境里的艺术设计,包括城市雕塑、景观装置等多种艺术与设计形式[1]29-36,诚然城市公共雕塑隶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那么要了解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妨可先从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入手。公共艺术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当时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影响下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为了给职业艺术家创造就业机会,委托职业画家创作出了2000余幅城市公共壁画作品。这便为公共艺术的萌发埋下了种子。随后许多国家开始纷纷效仿美国,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专制统治、列强的侵略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的影响,我国的公共艺术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没有跟上世界艺术大发展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初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修建的大型公共城市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尤其是上面的浮雕(图1)可以看作是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开端,该雕塑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以及对中共领导下的新社会的认可与拥护。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生产关系得到合理调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也空前发展,当然这也包含城市公共雕塑艺术。
城市公共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当下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大背景下有着许多重要的意义。第一,美化城市空间。一个和谐的城市空间是需要具有美学功能,那么城市公共雕塑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美化城市空间的艺术手段,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表现形式。其在创作的主题、表现的材料、制作的过程以及后期的维护上,都有经验可靠的控制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是可以有效预期的。合理的运用城市公共雕塑可使我们在美化城市空间的时候少走弯路。第二,促进和发展公共艺术事业。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经历,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城市雕塑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到艺术,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公共艺术的魅力所在,能更好的促进整个公共艺术的发展。第三,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公共雕塑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是社会精神与社会文化的表现载体,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着他们的精神追求,体现一种特定的地域文化。
二、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新思路
(一)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导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升华。当前在艺术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主流艺术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架上艺术似乎已无关紧要,这些那么这些艺术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脱离了现实主义,正如人不能只有精神而没有肉躯,无论什么艺术都不可能抛弃物质去凭空寄托精神[2]31-32。城市公共雕塑也不例外。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城市人文精神,都是城市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更好地反映人们以及社会对雕塑所赋予的精神寄托。
(二)突出创作的主题性
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有突出的重点。城市雕塑的主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纪念性主题雕塑,包含了纪念历史事件的,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入口雕塑群(图2、图3),以及对著名人物的纪念,如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竖立的徐悲鸿胸像雕塑(图4)。2.带有识别性功能的主题雕塑,如在很多体育运动场所前竖立类似打篮球、奔跑等雕塑,人们看到这些雕塑时就知道这里一定与体育运动有关。3.景观装饰性主题雕塑(图5、图6),如许多城市公园内的景观雕塑作品,这类作品更侧重的是雕塑的装饰效果。在创作城市雕塑的时候,一定要有主题性,不能是随意的、天马行空的设计,没有主题的创作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愚弄大众的。主题性应贯穿创作的始末,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推敲都应考虑是否切合创作的主题以及是否能体现出相关主题。主题性就像一条纽带,能把各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没有主题性的作品就像一盘散沙,必然不能符合要求,也经受不起时间的检验,这实际上就是在制造艺术垃圾。
(三)注重统一性与相关性
当我们在创作城市公共雕塑时,我们还需考虑到统一性与相关性,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么当城市雕塑作为空间的组成部分时,他们之间也是相五作用的,我们需要通盘考虑雕塑与空间的大小是否匹配,与环境的状态是否融洽,所处的位置是否合理,与建筑的风格是否协调等,我们所创作的城市雕塑作品需要把这些外部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更好地考虑雕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雕塑不能孤立地出现在环境中。城市雕塑本身应更好的点缀和调节空间环境。但事实上很多城市的雕塑的创作没有很好的考虑到统一性与相关性,某些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实地考察,仅凭甲方的简单描述或几张实景照片作参考,就开始进行创作[3]144。优秀的作品是与环境紧密结合的产物,每个地方的实际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的说每一件作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充满个性的作品越多我们的城市空间环境就会越丰富。
nlc202309051349
(四)充分挖掘艺术性
当今城市建设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来进行围合,给人们带来冰冷生硬的感觉。城市公共雕塑就恰好具有艺术功能,能美化城市空间环境,调节人的情感,拉近人们与城市的距离。在这里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是指在进行城市雕塑创作时需要把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对人们生活的再创造,是能够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譬如杜尚在独立艺术家展览上展出一件名为《泉》(图7)的小便器,以试图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请问如果现成的小便器也能称之为艺术,那么还有什么不是艺术[4]51-52?显然这种纯粹的拿来主义是不具备生命力的。其次,具体的表现材料和手法也是体现城市雕塑的艺术性之处。譬如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雕塑作品在表现材料中就采用了大理石,大理石质地十分坚硬,这从侧面也可衬托出革命烈士刚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再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入口雕塑群在表现手法中就显得肌理突出而不是特别圆润,这也可说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世界的支离破碎和逃不脱的水深火热。富有艺术性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是作者对生活悉心体验、对感人画面瞬间捕捉后,再运用合适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的结果,因而能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坚持经济性
在发展城市公共雕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考虑经济性原则,若一个造价过高,且远远超出了财政支付能力的城市雕塑作品显然是不符合我们所预期的目标的。在材料上,我们应该选择经济适用的,而且还需考虑到日后方便维护。比如不锈钢、塑脂这些材料就比较经济,而且后期维护方便;而铜、大理石等材料则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加工难度大,后期维护较困难。在规模上,应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而把握好这个度。如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就不适合创作尺度过大的作品,这样既不美观也不经济。在整体规模上,也应该合理控制,不能光图数量多,应与城市空间的格局相协调,否则这也是经济上的浪费,应争取用最少的花费去创作最多的优秀作品。
三、城市公共雕塑的未来展望
雕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城市公共雕塑的兴起与发展却是在近期才刚刚起步。城市雕塑美化了城市空间,表达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它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地域性与个性。城市雕塑可以反映和概括某一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可以配备不同的作品,创作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和充分尊重地区所特有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机械化模式化地进行创作,这样才有利于城市雕塑更好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雕塑的创造中人们会大量地应用新材料和新科技。新材料和新科技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雕塑的弊端,提升城市雕塑的亲和力。比如传统材料中的铸铁、铸铜、石材等在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会出现严重的锈蚀、老化的状况,那么像玻璃钢这样的新材料就能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再如许多城市雕塑中大量地融入了新科技,能增强与人们的互动性,从而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城市公共雕塑的生态性。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生态的思潮深入人心。那么城市雕塑的发展必定会体现出走向生态的趋势,体现物质与精神、科技与情感、人类与自然的平衡[5]40。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雕塑将与城市环境一同走向生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邵晓峰.探索中的前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艺术百家,2009(5).
[2]邵晓峰.艺术凝思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3]王向阳.论环境雕塑艺术创作[J].企业家天地,2011(5).
[4]常媛媛.现代城市环境中的雕塑发展现状[J].中外建筑,2012(2).
[5]黄耀志,赵潇潇,黄建彬.城市雕塑系统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汇龙,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设计与美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4.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篇四
摘要: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城市经济相关的学科,就城市经济、城市增长、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浅析。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学、交通、城市增长
1城市经济的作用及其运行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人类社会的共识。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局的发展。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城市经济的作用①城市经济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②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支柱。③城市经济的发展,加深了社会分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④城市经济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①空间上的集聚性与规模性。空间集聚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②系统上的综合性与网络性。现代城市经济系统通常都包括工业、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以及信息等系统。城市经济系统是这些系统的综合。这些系统之间、各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都存在种种经济关系,他们相互关联与交融,使城市经济又具有网络性的特点。③运行商的开放性与外部性。④绩效上的高效性与裂变性。城市的人均投资低于农村,而投资取得的效益却比农村高。城市经济的高效性,使得城市经济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增长和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呈现裂变性的特征。
城市经济运行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空间集聚与城市化的问题。②城市空间规模增长管控问题。③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的合理配置问题。④城市空间范围内产业结构问题。⑤城市空间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问题。
对上述城市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探讨,是城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空间集聚与城市化经济、城市空间规模经济与增长管控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城市空间内的产业结构、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城市土地经济、人口经济财政金融经济、管理经济、住宅经济、福利经济、基础设施经济、交通经济、物流经济、环境经济以及城市与区域经济等。
2城市经济学学科的发展
城市经济学是随着现代城市及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的。多数学者认为,1965年美国人威尔帕·汤普森编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论》的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西方城市经济学发展非常迅速。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城市经济学才被介绍到我国,并且发展迅速,很快确立了它的学科地位,成立了研究城市经济学的学会及系所,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城市经济学科理论与实际人才。我国城市经济领域的权威性学术团体——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宗旨包括:开展城市经济理论前瞻性理论研究,总结城市发展经济经验,传播城市现代化建设理论信息,推动全国学术研究成果交流,繁荣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发展。
我国城市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新形势:(1)学科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研究将会进一步加强。(2)城市经济学研究将会更加注重实践性并将直面重大问题。当今城市社会的城市化规律与方针政策问题城市经济增长中经济组织结构、社会政治制度结构的作用及其对策、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城市竞争力问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实践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3)研究方式、手段以及方法将有大的变革。①个性化研究开始出现,“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②计算机应用更加频繁和突出。建立城市经济学数量经济模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③由专门化研究走向综合研究趋势明显。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将成为必然选择。(4)城市经济比较研究也将成为一个趋势。城市经济研究将逐步摆脱对单一城市的研究,开始注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不同城市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研究。
3城市增长与城市增长边界
城市增长研究常同城市化、区位理论、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等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城市增长是城市综合体由大到小、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等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城市的增长归根结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辽中南-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广珠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大批行政级别低的城市增长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内陆地区大中型城市的规模。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都是有限的。单个城市规模增长受到历史、自然、经济以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还在进行。
城市增长边界通常是指围绕现有城市划出的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法律分界线,也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区域范围。城市增长边界既是土地利用计划的核心及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城市规划的基础。一般认为,城市增长边界是基于以下因素建立的: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最高效地利用现有城区以内和边缘地区的土地;关注开发活动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根据土地分类标准保留农业用地以及使城市对土地的使用与附近的农业活动和谐一致。我国将用近百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快速城市化发展必然引起严重的问题,如建成区盲目扩张、大量耕地和自然土地被侵吞、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安全问题。因此,谈讨城市增长边界问题很有必要。
4城市交通一般认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交通、生产、生活、居住。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对后三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城市交通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本身也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是构成城市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则代表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部分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交通首先直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城市交通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城市交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地位的间接表现,主要体现在①间接创造增加值。城市交通行业对相关产业具有促进作用或波及作用,从而带来相关行业经济活动的增加值。②间接创造就业机会。它对相关产业的就业具有促进或就业波及作用,从而带来或创造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一些著名的水路、铁路和公路沿线工业走廊和经济地带相继形成并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既有产业布局的改变和新型工业布局的形成。④促进城市贸易。
我国大城市交通必须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占时空资源最少最经济的公共交通模式是与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脆弱相平衡的交通模式。
5中国城市区域经济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同城市区域之间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严重、不同城市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较弱等。解决对策:①弱化行政区域概念,适时调整行政区域②建立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组成的综合规划体系③建立健全城市区域共同市场④加强城市区域合作组织及协调机制建设⑤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取消户籍管理二元化需要一个过程,先提高乡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乡收入均衡,再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地从政策上、实质上促成城乡户籍管理的统一⑥继续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及配套改革。
5.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五
发展经济学对城市化作用的新认识及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对城市化作用有了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启示:要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适时提供与城市化阶段相适应的有效制度;塑造与增强各类城市健康发展的活力机制,促进城市积聚效应的`发挥,走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使信息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作 者:唐若兰 作者单位:四川行政学院,四川,成都,610072刊 名:探索 PKU英文刊名:PROBE年,卷(期):“”(5)分类号:F061.3 F291.1关键词:城市化 作用 工业化 信息化
6.我对工作的认识 篇六
在瑞泰我是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而且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来到瑞泰已经快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让我懂得道理要比在扬农半年懂的还多。在扬农的时候干啥都有师傅看着,不会的师傅干,可是到这里我慢慢感觉到了工作上的压力,以后干啥都要靠自己了,我慢慢的对工作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如今,有不少员工把薪水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把工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于是常常听到他们抱怨:“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就为这点钱,要那么卖命吗?”“市场经济要讲究等价交换,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他们总是想,反正老板给的也不多,所以只要能应付老板就万事大吉,没必要那么认真傻干。
这便是打工者的“哲学”,这种哲学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才不吃亏。“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真的就不吃亏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两个真相:
首先,一个人在企业里工作,最终要获得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仅仅是金钱,固然不能说你错了,可是,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钱而工作,那就毫无意义了。工作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只是为钱而忙、为钱而奔波,那么这份工作也许很难让你获得快乐。除了谋生,我们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追求,比如成就感,比如同事之间的友谊,比如自身的成长和成功。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员工大会上说:“阿里巴巴在创业初期,处境非常艰难,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受不了苦的走了,嫌赚钱少的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心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人。结果,当初留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一个人从他的工作中若只获得薪水,而其他一无所得,那么他无疑是很可怜的。因为,他放弃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真正值得做的争情,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在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体现自我价值;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的时候,就表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自然就应该热情主动的去做;只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发挥的才能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不为眼前成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我们应在工作中和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挖掘和发现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改进。要学会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工作要细致、负责、尽心尽力,而且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伤害,尤其是特种做业的电工工作,一定要切记这一点。
在一项工作完成后的空闲时间里回顾一下自己做得如何?有哪些缺陷?在工作中是否存在不足?在这次完成的工作中学习到什么?自己给自己评分。吸取它人长处的同时也分析它人的缺点,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缺点,主动去克服和改善。对待工作不但要求自己尽善尽美,而且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工作完成标准,并严格要求自己。正如知名企业海尔的精神: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总的来说,工作要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要有一种永不放弃的思想。那么你得到的报酬将是:积累的珍贵经验+良好的训练+成长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良好的声誉+薪水。
7.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七
一、争取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爱岗敬业,争取领导的重视。
领导是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有起色,首先要争取领导重视,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注重完善自我,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实肯干,发挥主观能动性,干出业绩,干出水平,让领导满意,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加强宣传,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
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主要的部门,总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把档案随意放在一个地方就行了,不需要专门管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经常向领导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要勤向领导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其次,要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上级机关和档案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使领导逐渐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实施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必由之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档案质量利用等,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一)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使档案形成的运行、积累、转换、统计、利用等工作,体现出现代化管理技术,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结合本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
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虽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对同一个文件的分类不尽相同,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类不准确的现象,影响案卷的质量,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按照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不需要拟定案卷标题,以件为单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利用计算机检索达到方便快捷,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可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达到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目的。
三、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
(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籍贯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二是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作为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一个档案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在职教育的长效管理制度,如省档案局及地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其次,要建立在职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教育学习,努力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比如,将在职教育与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对不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的取消评聘资格,激励档案管理工作者增强参加在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明确在职教育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
相对于正规教育培训而言,在职教育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现实性和时效性。在职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第一,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为档案专业人员提供系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的机会,弥补一次性教育的不足;第二,相关学科知识。档案工作融会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在职教育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档案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永久学习的课程。
摘要:本文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论述了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8.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 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艺术监督与管理
一 当代我国城市雕塑的意义与问题
1. 城市雕塑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质量及精神需求高度重视,城市雕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部、建设部在2003年定义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属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当中的艺术形态。”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城市雕塑是最重要的艺术因素之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城市雕塑凝聚着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是一个城市精神的表现。城市雕塑作为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增进交流、扩大影响的艺术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环境中,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孟德斯鸠在《论趣味》一文曾讲到:“人们总想扩大自己的眼界,愿意看到尽可能多的空间,精神总是想逃避界限。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只能借助于艺术的帮助。”城市雕塑艺术是以立体的形式放在空间环境中,人们便可以获得一个自由欣赏的空间。人们可以选择任何的角度和距离,去观赏这样的雕塑,这种变化的视觉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城市雕塑在融合了地域和民族风情后,也融合了历史的某种关联,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所言:“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城市雕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使人们对这个国家或城市文化、风情、历史及现实有着更为鲜明、深邃的认识。
2. 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雕塑艺术是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的写照,是一个城市历史的缩影。由于行政手段往往在城市雕塑建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城市雕塑建设显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盲目追求高大的形象工程,不考虑城市的历史与空间环境因素,造成了大量选址不当、品位不高、造型粗俗、盲目效仿西方的城市雕塑等现象。在这些雕塑作品中还存在过度模仿西方抽象雕塑,一味地采用抽象形式,造就了诸多的视觉垃圾和毫无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的雕塑。在这些巨大而华丽的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民族语言的缺失。模仿、抄袭的雕塑代替了本土文化、当代精神的作品。
国内城市雕塑的创作队伍而言,也是鱼龙混杂。常有一些人本不是雕塑专业出身,略知一些雕塑知识的皮毛,但是胆子大、关系硬、门路广,就到全国各地承揽雕塑业务。由此导致我国的城市雕塑面临良莠不齐的局面,我们也便很容易解释目前很多品味低下,与城市文化,周围环境不协调的雕塑产生。
为了城市雕塑的管理,我国也采取了诸多措施。2001年“雕塑家论坛期间”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授编发了《中国雕塑家公约》、《城市雕塑招投标暂行条例》、《城市雕塑工程预算暂行定额》 等文件讨论稿,并于1993年由建设部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城市雕塑管理办法》。但是即使这样,这些条例的很多条款与实际操作还是有些差距,在总体上也只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我国的城市雕塑仍然面临着管理与监督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雕塑艺术市场秩序混乱,品质伪劣,严重缺乏艺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城市缺少专门的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如果我国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艺术监督管理机制,城市雕塑规划、建造、维护等过程也就会少走弯路,也会提高我国雕塑的总体水平。
二 城市雕塑项目的规划与艺术监督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兴起,我们今天的政府和全民比任何时候都关心城市公共环境的建设,城市雕塑建设也前所未有的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城市雕塑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大量粗制滥造,品味不高,缺乏人文精神的雕塑映入我们的眼目。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艺术规划和监督环节的缺失造成了今天雕塑乱想的根因。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监督体制。
我们必须建立由地方民俗专家、教授、政府、民间协会,公众代表组成的城市雕塑委员会。只有摆脱行政化领导拍案定夺的方法,建立一套由雕塑委员会组成的委员会决策、管理、监督的体制,才能保证城市雕塑决策的正确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据笔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很多城市尚未建立管理城市雕塑的体制的常设机构,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城市雕塑随意性大,城市雕塑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持续的财政支持是保证城市雕塑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样的财政机制在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中资金的不持续性,也是导致了大量城市雕塑品味低下的原因。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是一方面,国家还应该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以确保良好的资金保证。我们应该从国外获得一些经验,例如法国每年将公共建筑的百分之一费用拨给艺术家作为设计专款,也就是有名的“1%政策”。因此,法国等西方国家对于城市公共建筑,雕塑的监督、保护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城市设计方案,我们的城市雕塑委员会要靠委托设计,邀请著名雕塑院、雕塑系和一些专业机构投标,通过媒体等手段发布投标信息,向一些雕塑艺术家公开征集作品,并将这些城市雕塑作品做成小模型,进行展示,征求意见稿。有了前期的大量设计稿件,还应组成一个公开公正的评审机制,将符合城市文化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作为城市雕塑的预案。城市雕塑建造过程中应有资金保障和监督机制以及雕塑建造完成后的保护措施。明确城市雕塑建成后的维护职责、维修规范、损坏处罚制度是珍惜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
【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推荐阅读:
对城市综合执法的认识与理解07-11
沈阳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08-13
计划生育对城市的影响11-03
对城市规划的再思考10-12
对管理沟通的认识07-05
借鉴城市管理经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07-31
谈园林城市建设对芜湖的影响11-15
浅谈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11-02
新城市建设规划对中国的影响09-11
对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思考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