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2024-07-10

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共7篇)

1.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08年版)

2009年04月09日 上午 03:51

第一部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质和用途

柴油发电机组是发电设备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燃烧柴油,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动机旋转驱动发电机切割磁场,最终产生电能。它的用途主要不得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备电源。某些用电单位没有网电供应,如远离大陆的海岛,偏远的牧区、农村,荒漠高原的军营、工作站、雷达站等,就需要配置自备电源。所谓自备电源,就是自发自用的电源,在发电功率不太大的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往往成为自备电源的首选。

第二、备用电源。主要用途是某些用电单位虽然已有比较稳妥可靠的网电供应,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如出现电路故障或发生临时停电之类,仍配置作应急发电使用,使用电源的用电单位一般对供电保障的要求比较高,甚至一分一秒的停电都不被允许,必须在网电终止供电的瞬间就用自应急备发电来顶替,否则就会造成区大损失。这类单位包括一些传统的高供电保障单位,如医院、矿山、电厂保安电源,使用电加热设备的工厂等;近年来,网络电源尤成为备用电源需求的新增长点,如电信运营商、银行、机场、指挥中心、数据库、高速公路、高等级宾馆写字楼、高级餐饮娱乐场所等,由于使用网络化管理,这些单位正日益成为备用电源使用的主体。

第三、替代电源。替代电源的作用是弥补网电供应之不足。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网电价格过高,从节约成本的角度选择柴油发电机作为替代电源;另一是在网电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网电使用受到限制,供电部门不得已到处拉闸限电,这时,用电单位为了正常地生产和工作,就需要替代电源加以救济。中国近年来几次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热销行情,如80年代上半期的全国性热销,90年代初期的华南地区热销,2003-2004年的华东地区热销,都是因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力短缺所致,为应付大规模的拉闸限电,各用电单位纷纷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替代电源使用。

第四、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就是没有固定的使用地点,而被到处转移使用的发电设施。柴油发电机组由于其轻便灵活易操作的特点,而成为移动电源的首选。移动电源一般被设计为电源车辆形式,有自行电源车辆,也有拖车电源车辆。使用移动电源的用电单位,大都具有流动工作的性质,如油田、地质勘探、野外工程施探险、野营野炊、流动指挥所、火车、轮船、货运集装箱的电源车厢(仓)、军队移动式武器装备电源等,也有一些移动电源具有应急电源性质,如城市供电部门的应急供电车、供水、供气部门的工程抢险车、抢修车等。

第五、消防电源。消防用发电机组主要是为了楼宇消防设备而配备的电源,一旦火灾警情发生时,市电被切断,发电机组成为消防设备的动力来源,随着消防法的遍极,国内地产消防电源将会有巨大潜力发展的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可以看出,以上柴油发电机组的四种用途,是因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其中,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因为供电设施建设落后或电力供应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用电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而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是因为供电保障要求提高和供电范围不断扩大而产生的用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因此,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用途的话,可以说作为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其过渡性用途,而作为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则是其长期用途,尤其是消防电源作为巨大潜力市场需求,将慢慢释放。

作为发电设备,柴油发电机组有着一些独特的优点:①体积相对较小,灵活便捷,方便移动。②操作方便,简单易控制。③能源原料(燃油)来源广泛,容易得到。④一次性投资较少。⑤启动快,可以快速供电和快速停止发电。⑥供电平稳,供电质量可以通过技术改进行以提高。⑦可以对负载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供电。⑧受各种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小,能全天候发电。

因为这些优点,柴油发电机组被视为备用和应急电源的的较佳形式。目前,尽管有不少其他解决备用和应急用电的手段,如UPS和双回路供电等等,但不能取代柴油发电机组的作用,除价格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和应急电源,可靠性比UPS和双回路供电更高。

二、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销售大国,美国《电力研究》杂志列出了世界上13个柴油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洲、北美、中东、非洲产油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南非、巴西、日本和韩国。其中,美国目前销售量约27亿美金,中国按单国销售量亚洲第一。

中国每年销售的柴油发电机组数量为多少,没有一个权威数字,这是因为在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比较分散,难以进行全面统计。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对口行业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根据该行协会2005年对行业中约三分之一已入会的35家企业(以国营和国营控股企业为主)进行的统计,该年度35家企业销售额约为37亿元人民币。而根据经验,未入会企业的销售额大致为入会企业的2倍,在加上每年数量可观的进口机组销售量,可以估计,2005年度中国市场柴油发电机组的销售量约在80-100亿人民币之间,2007年的销售量应该会比2005年分别有15%左右增长。

中国虽然作为亚洲第一,销量紧追美国的柴油发电机组销量市场,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在中国却算得上是一个“朝阳产业”,其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只有20余年。在80年代以前,柴油发电机组在中国不是一种普及性产品,只有极少数行业和特殊地区才会配备,因而产量很少。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济开始加速发展,电力供应紧张一时成为“瓶颈”,各用电单位被迫纷纷寻求替代电源解决“电荒”造成的困局,导致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业第一次“勃兴”。但由于当时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质量较差,功率范围又很狭窄(基本在300KVA以下),所以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勃兴”不过昙花一现,很快市场被进口机组所占领。在90年代前大半期,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几乎成了进口产品的天下,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柴油发电机组品牌都先后在中国市场登台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迫使国产机组节节退缩。根据海关的统计数字,在几乎整个90年代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金额每年都维持在5亿美元以上,还不包括大量未经正式报关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发电机组产品,但正是这种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示范效应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长期火爆的形势,刺激了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第二次勃兴。90年代末至新千年初,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生代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其生产方式是OEM组装,即关键配套件——主要是发动机和交流发电机选用国际知名品牌或本土化的国际知名品牌,而其余配套件和机组装配作业则在国内OEM工厂完成,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柴油发电机组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产品的较高品质。因此,新千年之后,中国进口柴油发电机组产品一统天下的市场局面已逐步改观,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出现了进口品牌节节退缩的相反局面,目前的形势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特别是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行业能得到快速发展,除行业自身的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中国自80年代后期之后有一个持续近20余年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而更深刻的背景,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爆发性成长,持续经济成长不仅使人们的用电需求日益变大,而且使人们供电保障意识日益增高。已往人们可能习以为常的“拉闸限电”、“停三开四”等限电措施,在企业和用电单位普遍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之后变得不可容忍,因为停电就意味着不能按合同交货,就意味着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陷入混乱,就意味着可怕的违约罚款,特别是依靠网络运行的行业,停电简直意味着灭顶之灾!所以,中国需要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自备电源的单位越来越多,始自80年代末期的柴油发电机组“牛市”经久不衰,日益红火。

其实,如果细分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两条曲线,一条是“波形曲线”,一条是“平直上升曲线”。

波形曲线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用途而产生的。柴油发电机组这一用途的市场特征是:在电网供电缺口同步增大;在电网供电缺口缩小时,其作用同步减小。

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过3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电力供应紧张。第一次是80年代后半期,因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拉动国民经济走快速增长的轨道,而国家陈旧的电力建设水平不能及时增加供电量,造成当时全国性缺电局面,各用电单位为弥补电力缺口,纷纷寻购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使当时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火了一把。但由于当时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仍以国营为主,在体制制约下,这次市场销售高潮并没有对发电机组行业的全面发展造成多少有利影响,反倒是供电紧张局面一缓和,各发电机组生

产企业因积压产品、坏账增加等原因纷纷陷入困局。第二次是在90年代初期的广东,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引起广东地区率先掀起外商投资热潮,短期内数万家工厂鸣笛开工,引起广东省区域性供电紧张;而外商投资企业大都是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的企业,对停电的容忍度大大低于国营企业,所以为摆脱困局,各企业纷纷求购柴油发电机组以解燃眉之急,造成广东一台发电机组几家企业争抢的火爆市场局面。在这一次区域性市场热销中获利最大的是进口发电机组企业,象国际巨头康明期、卡特彼勒、威尔信等都是利用这一市场机会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市场赢家,为此后十余年称霸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则是在2003-2005年之间出现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面积结构性供电紧张,其产生的原因与90年代初期广东的情形相似,不同的是,在这次市场旺销中成为买方主角的不再是外商投资企业,而是在新千年之后迅速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而在这次市场旺销中受益的也不再仅仅是进口发电机组品牌,最大的赢家变成应时而生的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2003-2005年新一轮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旺销,大部分中国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才得以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规模化、高科技化的快速发展新路。

可以看出,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作用,中国自80年代末至今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曲线已经划出了3个高峰。这种因供电紧张造成的市场需求波峰今后是否还会出现,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这种市场需求波峰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这不仅是供电能力调节的问题,可能还有电网安全方面的原因,比如前几年出现的美国、加拿大大规模停电和去年出现的欧洲大停电,其原因并不是供电能力不足,而是电网年久失修不能承受过大负载,造成电网瘫痪,而美、欧大停电之后都刺激市场形成备用发电机组需求高峰,这可能就是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现代版用途了,而这种情形,谁也不敢保证在中国不会出现,前不久上海金茂大厦的停电也引起了上海地产界应急电源的重新出现。

但是无论如何,与柴油发电机行业发展关系更为密切的还是另外一条曲线,即平直上升曲线。如果说波形曲线反映的是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形势的特例的话,那么平直上升曲线反映的则是常态。这条去先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及消防电源这些常态需求的涨消而变化的。

毫无疑问,根据前文所总结的柴油发电机组8条优点,其作为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消防电源的优势在短期内是无可取代的。而人类社会越发展,对电力的供应的需求越高,对供电保障的要求越高,因而对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消防电源的使用也会水涨船高。所以,我们把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市场需求形势描绘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是由足够的逻辑支撑的。

这一观点也可以得到大量事实依据的支撑。事实证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销售量最大的市场,如前文曾引述的美国《电力研究》杂志的数字,目前世界上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地区第一是欧洲,第二是美洲,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国家电力供应充足,很少停电,因而发电机组最为代替电源的作用不明显,人们购买发电机组,主要是用来作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使用,特别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已不仅仅是生产设施,而是日益成为一种家用电器,几乎每一栋民用住宅,包括独立式居民住宅,都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以策供电安全。至于一般机关、学校、医院、商场以及工矿企业,更是把保安电源当成必不可少的设施。正是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造成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居高不下。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香港是一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00余万人口的城市,但香港却一直是柴油发电机组旺销的大市场,在香港本地,有20余有专业从事柴油发电机组销售和安装工程的公司,每年市场销售额约10亿港币,而且近年来销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如香港近期完工的西部通道工程,采购备用发电机组包括安装工程的预算超过1亿港币。在香港,每一栋高层居民住宅楼都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才能通过消防验收,而高档公寓、写字楼、商场、医院、体育中心、机场等公共设施还会要求采用双备发电机组,动辄发电机组招标金额数千万港币及至过亿港币。香港对备用电源的使用状况可以看成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市场曲线肯定会呈现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除非近期内人类对备用电源的科研能出现新的突破,比如生产出新型燃料电池、小型涡轮发电机组等等(这些被视为柴油发电机组的替代产

品),但据专家估计,这一天的到来起码还要30年以上的时间。

其实,对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增长,我们也能从“中国国际招标网”近年来颂的柴油发电机组招标情况统计中略窥一斑:

2003-2006年度中国国际招标网柴油发电机组招标项目情况统计

年份

机组招标项目数

招标机组台数

招标机组功率数(单位:万KW)

2003

217

312

4.7

2004

518

618

8.7

12005

535

665

9.36

2006

868

1025

15.18

根据国际招标网对招标情况公布,上述招标项目大都是作为政府公共设施的备用发电机组和国营企业、市政工程、电厂的保安电源使用。因而,中国国际招标网招标项目的统计应该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它说明,不管近年来中国电力供应形势紧张还是宽松,但市场对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需求是持续、稳定增长的,而这种市场需求的增长,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真正动力所在。

三、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方向

传统上,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购买者都是单位,很少有个人或家庭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例子。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单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不能停电的单位,如电信、银行、医院、航空、使用电热加工的工厂企业等,一旦停电,将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把事故率降低到最低,故要购买柴油发电机组(同时包括UPS)作为备用电源。这类单位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最主要的客户群,并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二是只能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的单位,如偏远地区的水利、交通、采矿工程施工,海岛、边境哨所、雷达站,高原极地和沙漠地区的地质勘探、石油钻探、采油等,这类单位因地处偏远,没有电网供电或使用电网供电成本非常高,又必须使用电力维持生产和工作,只能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电源使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区间24个车站全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西气东输管线西部沿途加压站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石油钻探新型电动钻机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

等。随着中国西部开发、边防建设、大型水利交通工程施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这种自备电源用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加大。

三是需要移动供电的单位,如列车电源车厢、机场的临时电源车、电力供应的应急发电车、城市治安管理和大型集会的临时照明车、交通运输的冷藏车、工程抢修车以及军队作为武器装备的各式各样的电源车。移动电源的使用不断丰富着电气化的内涵,由此带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也随着电气化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增加。

四是缺电的单位。尽管中国2006年以后电力供应已渐趋平衡,但季节性、区域性限仍是短期内难以摆脱的话题,这导致一大批需要正常供电以维持生产和工作秩序的单位不得不考虑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性电源。这类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季节性的区域性特点:从季节上讲,盛夏和严冬因空调使用量增加会致使用负荷加大,停电次数增加,往往形成发电机组的购买高峰;从区域上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工厂企业,多年来已成为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最大客户群。如前所述,这种因缺电需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的情形在80年代末期以来已出现3次市场高峰,何时会出现第四次高峰目前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地是,中国电力供应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而只要电力供应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类因缺电导致的市场需求就不会消失,只不过由全国性波动变成区域性波动,由长期波动变成短期波动。事实上,在2006年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电机组供商仍能不时经历发电机组市场的高峰体验,特别是大功率机组,经常出现卖断货的行情。

五是配备了消防设备的楼宇,消防设备的动力靠发电力带动,目前普及率较高的城市有广州、深圳、宁波、成都等等。

以上传统需求目前依然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基本格局,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市场增长点也在涌现,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引人瞩目。

柴油发电机组新的市场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电源。任何互联网络都是靠电源支撑的,失去电源供应的网络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所有互联网络都把供电保障作为第一要务,一般除维持双回路供电之外,还要配套建设网络备用户电源系统,而柴油发电机组是其中不可缺或缺的主角。目前中国最典型的网络电源用户当属电信运营商,中国通信行业自9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之后,每年柴油发电机组的需求量都在数千台乃至上万台,长期占据发电机组用户鳌头,而且随着电信业务的扩展和电信设备的更新,对发电机组的需求也呈现出功率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行家估计,如3G业务上马,将会产生1万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设备市场需求,按照经验其中1-3%的资金会用来购买电源设备,也就是说,3G上马后,带来的柴油发电机市场需求将达到100亿人民币左右。而电信运营商不过是网络电源用户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已,其实,当今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网络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入网络化时代,而每一个新网络的出现,都在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提供新的商机,如近年来金融保险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气象管理系统、航空管理系统、交通指挥系统以及大城市公共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采用互联网管理的系统,都已成为柴油发电机组的重点用户。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网络化,而这都将转化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新的市场商机。

2、军事电源。军事电源包括后勤电源核武器电源,特别是后者,近年来需求增长很快,因为现代化武器呈现出大型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而这些新趋势都离不开武器电源的支撑。以一台中程导弹发射架为例,就需要营地电源车、雷达车、操纵指挥车等3台电源车辆、最少6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核心供电设施。解放军军械学院电源教研室的研究表明,美军一个陆军营,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柴油发电机组使用量平均为37台,而海军和空军的使用量更多。这也就无怪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仅美军向英国一家企业采购的厢式柴油发电机组(平均功率为350KVA)就达2000台,也无怪乎2006年中国发电机组行业第一次拿到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总数额达3000万美元的柴油发电机组订单。近年来,随中国国力增强,军队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解放军总装备部首次组织专家考察中国民营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其中包括深圳沃尔·奔达工厂),据悉,今后几年内,中国军队系统计划采购的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数量将逾万台,而随着军队采购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发电机组产品将委托民营企业生产。因此很自然,军事电源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一个需求增长热点。

3、电厂保安电源。目前,中国大型火力、水力及核动力电站建设正处于高峰期,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在建的300MW以上火电项目就有200多个,这些大型现代化电厂都要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一般来说,一个装机容量的300MW的热电站需要配备2-4台功率为100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而600MW的热电站则需要配备2-4台功率为165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以上述200家在建电厂为统计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在对使用在保安电源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将达到400-800台,若加上同样需要要使用保安电源的水电、核电项目,这个数字很可能超过1000台。

4、石油电动钻机。传统石油钻机都是采用机械动力,电力用于辅助设施。但是现代化的石油钻探设备越来越倾向使用电驱技术,因为电驱技术具有易操作、节约以及安全等特点。以国产石油钻机为例:3500m-4000m电动钻机则需用3-4台功率为1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而5000m-7000m电动钻机则需要4-5台功率为1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同时,每台钻机还需配备2-3台功率为300-5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辅助设备电源,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进入全面租用电动钻机取代传统机械动力的时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石油钻机用柴油发电机组一时供不应求,据说供货期已排到2010年以后。同时,中国还是石油钻机的出口大国,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3500m以上深井石油钻机超过150台(套),虽钻机出口的柴油发电机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这进一步加深了供求矛盾。石油钻机用发电机组由于环境恶劣,冲击电量大队对机组技术指标有较高要求,不时一般发电机组生产企业所能满足(特别是发动机),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方向,预计未来几年的市场需求量将拆过100亿元人民币。

5、国际市场。可以说,国际市场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最有希望的市场增长点。近年来,柴油发电机组市场不仅国内热,国际市场更热,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中东战后重建;而是非洲产油国由于石油价格侧记,购买能力增强,对电的需求增大。但是国内电网建设不配套,需要大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三是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所谓“金砖国”因经济提速对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增加;四是美、加大停电和欧洲大停电后,引起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备用电源重要性的重新审视,各用电单位纷纷增加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引起市场热销。在这种世界性市场火爆的北京下,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出口形势持续向好,长期以来作为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的中国,在2007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现柴油发电机组出口数量、金额双双超出进口的局面。以引用中国电气工业协会内燃机发电设备分会对近年来柴油发电机组产品进出口情况的统计资料:

2002-2007年3月柴油发电机组进出口统计数据

年份

出口

进口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2002

27,858

4,136.6

7,071

31,842.8

2003

70,878

7,133.6

7,260

28,222.12004

128,779

10,467.8

16,223

72,773.9

2005

236,300

24,551.9

11,873

57,909.32006

260,994

37,086.0

9,655

54,161.9

2007(1-3月)

67,202

11,981.3

2,810

11,110.7

(以上数据系根据中国海关提供数据整理)

以上只是柴油发电机组进出口的数据,但随着国内OEM成套厂的发展并成为国内市场的供应商后,需要进口的只是主要部件: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进口数量按照经验推断,至少是进口机组的两倍以上。其实,在中国发电机组行业普遍采用新型OEM方式国产化生产之后,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和外观都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成本却因为中国先天的制造业优势比国际品牌低了一截。目前,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微不足道,出口地也主要是非洲、东南亚、南亚等落后国家和地区,但万事开头难,再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检测后,中国制造的价值迟早会被国际市场所承认,那时,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才能真正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中国才能真正完成由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的跨越性转变,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黄金时代,也才能真正到来。

2.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1 江苏连云港市酒精行业沼气、废渣锅炉混烧——发电, 循环经济推广技术开发分析

1.1 江苏连云港市作为沿海城市有着天然的港口优势

目前, 连云港市共有酒精生产企业17家, 各酒精厂在用锅炉31台, 单台蒸发量15t/h以上。各酒精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和利用连云港港口优势, 从泰国、越南等地进口木薯干作为酒精生产原料, 短短几年时间, 食用级酒精产能约100万t, 占全国总产能的1/7以上。港口独特的地理优势, 促成了连云港地区酒精行业现阶段的产能规模和综合经济效益。

但各酒精企业建厂时间不长, 企业管理工作尚未步入正轨, 同时企业环保设施的深度处理验收, 消防设施的完善验收以及酒精生产许可证等手续的审批认证等尚需继续完善, 近三年来, 酒精生产行业根据木薯干原料的特殊性及酒精废醪环保处理后带来的多元经济效益, 已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题。

1.2 连云港市近1 7家企业已从事生物质能开发并初见成果

2009年17家酒精企业年酒精总产能100万t, 年木薯原料消耗280万t, 由于酒精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糟液, 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污染极大, 但经过厌氧处理后, 可产生大量的沼气, 年沼气产生总量30000万m3, 折合原煤约30万t。产生废渣 (表1) 约31.5万t/年 (含水率60%) 折合原煤约8.6万t。各酒精企业锅炉燃烧方式均为链条炉排, 建厂初期, 锅炉燃料比, 原煤为主燃料;各酒精生产企业在未经专业设计、改造前提下, 通过实施锅炉改造, 将沼气通入锅炉燃烧, 酒精废醪采用环保处理产生沼气并用于锅炉燃烧后, 锅炉燃料比发生了变化, , 沼气为主燃料。每t酒精生产消耗原煤已从550kg下降至150kg, 直接降低每t酒精生产能源成本300元。按100万t产量核算, 全市年可节约原煤40万t。由此可见, 将沼气引入锅炉燃烧, 将实现显著的节煤效果, 减少污染排放, 减少CO排放,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但目前产生废渣约31.5万t/年, 废渣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同时又浪费能源。怎样将废渣和沼气进行混合燃烧, 以沼气、木薯渣混烧为主要燃料, 实现节煤的目的, 是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3 连云港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指导

江苏省特检院连云港分院通过对连云港市酒精行业锅炉燃气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研, 总结得出以木薯为原料的酒精企业, 在环保工艺中产生木薯废渣, 该废渣在进行处理后可作为锅炉燃料, 经过实测, 木薯废渣热值1500大卡/kg (含水率60%) 。即1t木薯废渣的热值约等于0.28t原煤 (原煤热值5500大卡/kg) 。经深度脱水处理后, 木薯废渣的热值将进一步得到提高。该废渣可作为锅炉燃料。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沼气燃烧效率同时实现木薯废渣的能源化利用, 预计可实现酒精生产用煤的零消耗的结论 (按年产100万t酒精产能核算, 还可实现节煤约15万t) 。

全市酒精行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后, 在现有基础上, 全市酒精行业锅炉运行热效率可从75%左右提高至85%以上, 其中沼气部分相当于节约原煤约5万t;另加实现木薯废渣的能源化利用后 (以每万t酒精消耗2.8万t木薯计算, 其含水60%木薯渣量为0.28万t, 经深度脱水处理后, 可替代原煤8万t) , 按年产100万t酒精核算, 两项合计可实现年节煤约13万t, 节约能源消耗成本约1亿元人民币。实施热电联产后, 平均每小时蒸汽负荷约400t, 可配备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4MW, 按每度电净收益0.45元计算, 全年节电收益约1.07亿元。 (以上核算指标按中温中压锅炉参数计算。)

2 以深度开发打造沿海新能源循环应用技术产业链

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是一项新生事物, 面临着在夹缝中生存、在市场中竞争的强大压力。要从这种压力中突围出来,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放眼未来, 做好沿海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整合资源, 加强协作, 充分利用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资源, 发展新能源产业, , 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 利用新能源的优势, 打通产业链, 把上、下游企业连结在一起, 形成集聚效益, 使之成为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垃圾焚烧;企业品牌;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迅速,并且未来的几年将是行业成长的黄金期,要想抓住行业的发展机会保持优势并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策略就显得越来越来重要。深能环保公司根据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和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垃圾是一种废物,但也是一种新能源,经过焚烧后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是指使用特殊的垃圾焚烧设备,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为燃烧介质,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同时,利用其产生的能量发电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法国,近三十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现在垃圾焚烧已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垃圾焚烧发电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的垃圾发电事业起步较晚,仍处于研究开发的初级阶段,现在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是从国外引进。但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垃圾资源,所以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收益稳定、运营成本低廉并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高额的回报。垃圾处理费的全面开征与上调将成趋势,垃圾发电行业广阔的投资前景已经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具有环保和能源的双重效益,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望成为清洁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又一批垃圾发电厂逐年建成投产,垃圾发电这一处理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数达70多座,日均垃圾處理量突破5.5万吨,在建项目近60多个,特别是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沿海城市,垃圾处理正逐渐由卫生填埋为主向垃圾焚烧发电转变。同时,不少面临垃圾处理难题的大城市及二线较发达城市,纷纷上马垃圾发电厂。数年前,国家发改委曾进行过评估,认为国内未来大约需要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600座左右,可以说,2009-2015年是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以年均增长率8%-10%的速度迅猛增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2亿吨,占全世界年产垃圾的四分之一以上。“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扫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而1981-2008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扫量由3132万吨猛增至15438万吨,增长了近5倍。垃圾堆存量已逾70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80万亩。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围中,而且这一趋向有日益加剧之势。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占地少、二次污染小、焚烧余热可用于发电、供热。对于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垃圾焚烧发电是非常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三)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可行性

1、符合中国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填埋法处理的成本低,但是占地面积大;垃圾的简单填埋还会产生沼气,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产生恶臭影响周边环境,滋生蚊虫,产生渗透滤液污染地下水,目前国内外正在逐步地进行减少这种方式。堆肥法是使垃圾中的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类似于腐殖质的物质,可用作肥料或土地的改良剂,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由于垃圾分类和场地的限制,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国内500吨以上综合处理堆肥成功处理不多。焚烧发电,占地面积小,处理充分,减容减量明显,资源利用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焚烧处理后垃圾减容90%、减量80%,其中焚烧后的炉渣还可以综合利用,需要填埋的量很少,可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在焚烧中垃圾所含能量经焚烧转化为热能用于发电、供热,可节约能源;并且,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结合烟气净化系统对焚烧产生的污染物处理彻底,二次污染少,所以焚烧法目前被国内广泛利用。通过多年的时间和科学论证,国家确定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以焚烧发电为主的思路,采用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符合建设节能型社会发展思路。

2、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很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正在通过法律条文形式鼓励进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的准备工作。2005年2月28日,全国十届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这两个文件为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2007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明确指出:鼓励“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提高国产化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促进垃圾焚烧技术产业化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环保总部联合颁布实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十一五规划指出,焚烧发电可以减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原生垃圾填埋量,节省土地资源,鼓励选用先进的焚烧处理技术。到十一五末,东部地区城市焚烧处理率不低于35%,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纲要》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资源综合项目,推动垃圾发电。

3、国家产业政策给予的扶持。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当中的生物质发电,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生物质发电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同时国家针对垃圾发电还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予以保护:一是发电量全部收购;二是免除了增值税的征收,并在所得税上享受减免政策;三是国家会以垃圾处理补贴的方式向企业支付服务费,即所谓的垃圾处置费。

(四)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恶英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二恶英类剧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的产生与扩散,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及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普通民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了解往往不太多,某些环保学者对焚烧时可能排放的“二恶英”有妖魔化倾向,更容易引起民情激愤。但也必须看到,现有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不够成熟完善的垃圾焚烧厂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偷工减料”,如在烟气处理工序中该加活性炭不加,该加石灰也不加,确实对项目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损害,也影响了垃圾焚烧发电业的整体形象。

2、选址难也是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面临困局待解的难题。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风波,不过是国内陆续上马的此类项目所面临尴尬境地的最新案例。据调查,群众的普遍心理是:“垃圾必须处理,有需要的话焚烧厂也可以建,但无论如何不能建在自己家门口”,但是全国各大城市“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又让风口浪尖上的政府不能不痛下决心。

3、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展良莠不齐。目前存在部分小型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传统技术以煤作为辅助垃圾燃烧,一边拿政策补贴,一边在运行中只烧少量垃圾,掺烧大量燃煤以赚取超额利润,同时由于技术水平有限,配套不足而令污染事故频发,导致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更加戒心重重。

二、深圳市能源环保公司发展策略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能源集团控股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专业化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其他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及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应用。针对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深能环保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明确了“高标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领跑者”为公司的愿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铸就一个个精品项目,发展名牌战略,以实现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狠抓内部运营管理,科学运筹保增长

实际运营方面,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在深圳拥有三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2450吨,年处理能力约100万吨。其中南山垃圾发电厂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成的示范项目;盐田垃圾发电厂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建成的国家级国产化设备示范项目。

公司通过在内部狠抓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不断完善公司信息化建设,通过采用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有效配备生产设备和人员、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与经济性等措施,连续几年均安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9年,公司下属盐田和宝安垃圾处理厂的生产任务均创历史新高。

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各项环保专项工作,各厂的环保处理设施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2009年为例,全年环保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全年无有效环保投诉,无有效环保行政处罚。

(二)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保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深能环保公司正是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从而产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技术方面,公司拥有一批优秀的工程设计人员,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公司在引进和消化比利时西格斯先进的垃圾焚烧炉和烟气净化系统整套专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全部国产化,真正掌握了垃圾焚烧发电和烟气净化系统整套核心技术,并拥有再开发能力,成功解决了中国生活垃圾水份大,热值低的技术难点,而且烟气排放指标如:烟尘、HCL、二恶英、重金属等远优于国家环保排放要求,达到了欧盟标准。

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荣获了众多荣誉,树立了中国垃圾资源化的行业典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肯定。2003年公司“倾斜往复阶梯垃圾焚烧及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被国家经贸委评定为“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大示范工程”;2006年公司获深圳市首届发展循环经济“十佳”先进企业的荣誉称号;公司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环保企业;2006年度公司“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获得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主办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2007年公司所屬的宝安垃圾发电厂获得中国再生能源产业蓝天排行榜“中国十大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二名;2008年,被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评选为垃圾无害化处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评选为《环境》理事单位;2008年,被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授予深圳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等。

(三)冷静观察,仔细分析市场局面,积极稳妥推进新项目发展

2009年,国内垃圾焚烧产业受到社会的极度关注,成为民众及社会舆论的焦点。媒体对广州番禺、北京六里屯等垃圾发电厂的报导,使新项目拓展处于非常敏感的氛围中,给公司带来重重困难和阻力。在外界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公司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和高标准运营的理念和工作思路,顶住压力,加快节奏,通过共同努力,使新项目获得核准和顺利开工。

公司目前在建项目包括宝安二期(3000吨/日)、湖北武汉(1000吨/日),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的垃圾日处理量能力将达到10250吨。届时,宝安厂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4200吨,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同时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顺应全国、全球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充分发挥公司自主创新优势,积极向国内外扩张发展,向全国、全球提供深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凭借一流的技术与先进的服务理念深受各界好评,与国内外众多大中城市保持了密切的环保合作关系,同时为城市环保设施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四)重视人才发展,盘活人力资源,为发展打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也在空前提高;在增进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更大的作用。谁能够盘活人力资源,谁就能够在企业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深能环保公司以人才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汇集了能源、动力、热控、电气、机械、化学等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的战略联系在一起,制定了符合市场化原则及公司行业定位的薪酬体系,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量化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公司发展。同时提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中长期人才规划,明确人才成长的方向和路径,重点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研究型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一对一”的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各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从业人员都要对本岗位的后备人才培养承担责任和义务,建立后备人才梯队,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储备从而促进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五)精心筹划,拓展新产业,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能环保已经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拓展国内日益壮大的垃圾发电市场,深能环保公司开始涉及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的投资、工程总承包、专业运营管理、设备成套和工程咨询等业务,提出了一个基地(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两个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中心、废水处理工程中心)、三大板块(垃圾焚烧发电、废水处理、污泥处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从单一项目发展向成为亚太地区垃圾焚烧设备总成及废水处理零排放环保问题高端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从单一的垃圾发电运营商发展成为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商(EPC)。

(六)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实践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众所周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烟气净化技术要求标准很高,因此,重视垃圾焚烧飞灰烟气无害化处理,得到民众理解也是垃圾焚烧发电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深能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行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包括酸性气体,烟尘中的二恶英(PCDD)均可控制在严格的排放范围内。结合公司事业发展和生产管理、生产运行实际情况,进一步打造一流垃圾发电厂,将垃圾电厂创建为“花园式工业旅游基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打好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一方面研发尖端科技,另一方面迎合市场需求,实行品牌营销,构建深能环保的另一新的竞争力——良好的品牌,并注重营销策略中的“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的组合应用,以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社会公众形象。制作了公司形象宣传片、宣传画册、网站;编排了公司广告片;参加国际性大型环保展览会;在多个大型环保杂志上做宣传广告;在2009年4月23-25日,公司承办了第三次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专题研讨会,邀请或接受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固废网等多家媒体对公司进行专题报道;热情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630人次,其中还包括比利时、斯里兰卡等国家环保部官员。特别是2009年4月,公司配合东莞樟木头镇组织近30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公司下属盐田和宝安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让公众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运作情况,消除因为对发电厂知识、设备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同时也加深大家对节能环保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导公众共同重视环保工作、自觉维护环境,并统一对垃圾处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许多参观者在看了垃圾处理流程后,均发出了类似“原来垃圾焚烧发电如此环保”的感叹。不少此前对垃圾处理技术存在误会的人员,在实地参观后,逐渐接受了垃圾焚烧的处理办法,认为焚烧法的各项优势均大于填埋法和堆肥法。

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公众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污染和环保问题。因此,公司从长远发展出发,在项目实施后更加强调环境保护意识,确保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切实维护了周围群众利益。同时,公司下属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专门设立了“居民联动办公室”,发电厂各项工作可以“随时接受居民检阅”和随时接受周边居民的监督。长期以来,公司倡导并一直坚持与垃圾焚烧电厂周边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创和谐社会,共创环保家园”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在“公益、管理、监督”这三方面做好工作,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與互动,消除了各种误会和不解,使发电厂的运作更加畅顺。现在,发电厂已经与周边居民形成了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共同为当地的环保事业服务。

作为大型国企,深能环保公司除了在经济上为国家做贡献外,还努力担负社会责任。高度社会责任感使公司不仅关注环保,而且关注民生。深能环保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一直扮演着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者。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到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合宣传环保知识,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并积极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公司领导带头组织为中、小学生解说环保知识,这些活动起到了国企的带头作用,树立了深能环保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速,电力结构优化调整继续深入。中国垃圾发电技术逐渐成熟,设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环保节能的洁净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垃圾发电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深能环保公司正是根据行业现状和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以“为美好生活创造洁净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循环动力”为使命,内部抓管理,外部谋拓展的思路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不论是新增项目的数量还是新增处理能力,在行业内深能环保公司的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行业内的排名已从上一年的第14位跃升至第4位。相信随着深能环保公司的稳健经营与腾飞发展,将会给我们展现又一幅新的全景图。

参考文献:

1、谭洪安,张文杰.垃圾发电逆势而上成投资新宠[J].中国经营报,2009(6).

2、时璟丽,张成.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可再生能源,2005(2).

3、固废网年度报告出炉,深能或成黑马[DB/OL].中国固废网,2010-02-22.

4、徐淼.生活垃圾焚发电[J].节能与环保,2007(4).

5、陈善平,刘峰,孙向军.城市生活垃焚烧发电市场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9(2).

4.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四

一个国家大力扶持、补贴不断完善的政策,从供电局窗口到小区物业,却没人说得清楚,倪女士不甘心,再次返回供电局,却得到了以下答复:

倪女士:物业不同意,那我先到供电局去吧。其实供电局说的很委婉,但我也明白他的意思,就是我们一旦接入国家的电网,我们不用国家的电,我们还要把电卖给国家,对供电局来说没有好处,反而要贴钱。对供电局来说没有利,它不希望我做这样的事情。

机电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表示,和德国不同,我国大城市居民多住在高楼,多户一楼,产权复杂,安个电站,谈何容易?

孙广彬:为什么人家发展?他们居民少,很少住楼房。都在高楼大厦里,到哪去装光伏电站?就是我们发展慢,很难原来就是这个原因。你比如厂房有屋顶,商场有屋顶,能不能建呢?能建。很复杂,首先从立体来看,下面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上的建筑物、所有权又是一个人的,它的使用年限又不同。你现在在它上面装一个电站,使用人所有人又不同,如果土地发生一点点变化,中间建筑物发生一点点变化,让你把电站拿走,怎么拿?

年初,我国分布式发电的规划目标首次超过地面电站,但年末,分布式电站建设2.05GW,远低于计划的8GW,而地面电站却超出计划2.55GW。现实的难度,让更多人把“分布式”的构想从城市拓展到了农村。去年十月国家发布的《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未来6年,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建设光伏电站,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政策扶植正在源源不断的给光伏发电的嫩芽浇水施肥,尽管破土而出的过程经历了反复与挣扎,但没人会质疑这个“向阳的产业”未来会有枝繁叶茂的一天。一个国家大力扶持、补贴不断完善的政策,从供电局窗口到小区物业,却没人说得清楚。倪女士不甘心,再次返回供电局,却得到了以下答复:

倪女士:物业不同意,那我先到供电局去吧。其实供电局说的很委婉,但我也明白他的意思,就是我们一旦接入国家的电网,我们不用国家的电,我们还要把电卖给国家,对供电局来说没有好处,反而要贴钱。对供电局来说没有利,它不希望我做这样的`事情。

机电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表示,和德国不同,我国大城市居民多住在高楼,多户一楼,产权复杂,安个电站,谈何容易?

孙广彬:为什么人家发展?他们居民少,很少住楼房。都在高楼大厦里,到哪去装光伏电站?就是我们发展慢,很难原来就是这个原因。你比如厂房有屋顶,商场有屋顶,能不能建呢?能建。很复杂,首先从立体来看,下面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上的建筑物、所有权又是一个人的,它的使用年限又不同。你现在在它上面装一个电站,使用人所有人又不同,如果土地发生一点点变化,中间建筑物发生一点点变化,让你把电站拿走,怎么拿?

5.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五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的发展潜力

1.1 天然气发电概念界定

1.1.1 天然气发电的概念

1.1.2 天然气发电的方式

1.1.3 天然气发电的特征

1.2 天然气发电必要性分析

1.2.1 有利于缓解环境保护压力

1.2.2 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1.2.3 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1.2.4 有利于天然气行业发展

1.3 替代品竞争力分析

1.3.1 火力发电

1.3.2 水力发电

1.3.3 风力发电

1.3.4 光伏发电

1.3.5 核力发电

第二章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1 天然气勘探开发政策

2.1.1 我国尝试竞争性出让常规油气探矿权

2.1.2 2012年页岩气开采补贴政策出台

2.1.3 2012年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布

2.2 天然气综合利用政策

2.2.1 《天然气利用政策》(2012版)

2.2.2 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解读

2.2.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获政策扶持

2.2.4 2012年城镇燃气“十二五”规划发布

2.3 能源结构调控政策导向分析

2.3.1 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全面推行

2.3.2 政府规范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

2.3.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能源发展

2.3.4 2013年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意见发布

2.3.5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鼓励天然气发电

2.4 其他相关政策解读

2.4.1 电力定价机制

2.4.2 电力环保政策

2.4.3 节能减排政策

2.4.4 能源领域投融资政策

第三章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总体分析

3.1 国外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3.1.1 总体概况

3.1.2 地区发展

3.1.3 经验启示

3.2 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综述

3.2.1 发展阶段

3.2.2 需求增长

3.2.3 发展现状

3.2.4 产能分布

3.2.5 市场格局

3.3 中国集中式天然气发电行业分析

3.3.1 集中式天然气发电的发展优势

3.3.2 集中式天然气发电的定位分析

3.3.3 我国集中式天然气发电业市场格局

3.3.4 我国集中式天然气发电的规划目标

3.4 中国分布式天然气发电行业分析

3.4.1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项目的价值评估

3.4.2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迎来发展契机

3.4.3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设备市场分析

3.4.4 制约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发展的因素

3.4.5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未来发展思路

3.5 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面临的挑战

3.5.1 电价缺乏竞争力

3.5.2 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

3.5.3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并网困难

3.5.4 燃气轮机制造核心技术存在短板

3.6 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3.6.1 加强科学统一规划

3.6.2 实行分类气价

3.6.3 明确电价形成机制

3.6.4 提高电站供气灵活性

3.6.5 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

3.6.6 提高燃气轮机自主化水平

第四章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4.1 华北地区

4.1.1 北京

4.1.2 天津

4.1.3 河北

4.1.4 山西

4.1.5 山东

4.2 华东地区

4.2.1 上海

4.2.2 江苏

4.2.3 浙江

4.2.4 安徽

4.3 华中地区

4.3.1 陕西

4.3.2 河南

4.3.3 湖北

4.3.4 湖南

4.3.5 江西

4.4 华南地区

4.4.1 福建

4.4.2 广东

4.4.3 广西

4.4.4 海南

4.4.5 四川

第五章 天然气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5.1 天然气电站的发电成本计算模型

5.1.1 总投资费用

5.1.2 折旧成本

5.1.3 燃料费用

5.2 天然气发电的效益敏感性分析

5.2.1 天然气电站的上网电价计算模型

5.2.2 上网电价对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5.2.3 上网电价对年利用小时数的敏感性分析

5.2.4 天然气电站机组年平均热效率的影响

5.3 天然气电站的经济性分析

5.3.1 天然气与煤炭发电的经济性比较

5.3.2 调峰用途的天然气电厂初具经济性

5.3.3 供气价格过高影响天然气发电经济性

5.3.4 政府补贴保障天然气发电项目经济性

5.4 天然气发电项目电价结算分析

5.4.1 国内天然气发电项目运营模式

5.4.2 天然气发电项目电价形成机制

5.4.3 天然气发电项目电价测算分析

第六章 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并网模式及影响分析

6.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的特点

6.1.1 接入容量小

6.1.2 接入电压等级低

6.1.3 接入位置分散

6.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模式分析

6.2.1 独立运行

6.2.2 并网不上网

6.2.3 余电上网

6.2.4 全部电量上网

6.3 天然气发电项目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6.3.1 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及对策

6.3.2 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6.3.3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6.3.4 对配电网调压的影响及对策

6.3.5 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6.3.6 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及对策

6.3.7 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及对策

6.4 天然气发电项目并网对调度管理的影响分析

6.4.1 主要影响

6.4.2 对策分析

6.5 天然气发电项目并网对电量计量的影响分析

6.5.1 主要影响

6.5.2 对策分析

第七章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发电产业链上游天然气供应分析

7.1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综述

7.1.1 天然气资源及分布状况

7.1.2 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7.1.3 天然气市场的基本定位

7.1.4 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模式

7.1.5 天然气市场的消费领域

7.2 2012-2014年天然气市场运行状况

7.2.1 2012年天然气行业发展态势

7.2.2 2012年天然气行业热点解析

7.2.3 2013年天然气行业运行特征

7.2.4 2013年天然气消费市场分析

7.2.5 2014年一季度天然气行业发展状况

7.3 2012-2014年中国天然气产品产量数据分析

7.3.1 2012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产量分析

7.3.2 2013年1-12月主要省份天然气产量分析

7.3.3 2014年1-4月主要省份天然气产量分析

7.4 2012-2014年天然气分布式应用分析

7.4.1 天然气分布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4.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形式及特点

7.4.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的差别化

7.4.4 首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确定

7.4.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应用的发展方向

7.5 2012-2014年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供应分析

7.5.1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

7.5.2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路径分析

7.5.3 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模式

7.5.4 中国致密气开发规模及发展路线

7.5.5 中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及集中度分析

7.5.6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发电发展前景乐观

国建职联能源技术研究院长期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战略规划人员、市场投资人士、咨询行业人士、其他需求人士及单位等提供最为全面、专业、详实和权威的信息资料,可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及各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行业调研报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行业资讯及企业年鉴等综合性咨询服务,目前领域已经涵盖了能源、矿产、冶金、机械、化工、轻工、交通运输、汽车工业、房产建筑、IT网络、电信、家电电子、文化传媒、医疗卫生、餐饮烟酒、农林牧渔、日化用品、服装纺织等几十个行业。

联系电话;010-5712-3694

手机;133-6644-0547

6.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六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特性1第一节产品定义1第二节产品分类2第三节产品发展社会背景3第四节产业链概述

4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4二、发电机组零部件产业链模型分析6 第二章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分析11第一节2014-2019年国际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概况1

1一、2014年国际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现状分析1

1二、2014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情况1

2三、2015-2019年国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4第二节2014-2019年我国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的发展状况18

一、我国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发展基本情况18

二、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的总体现状

21三、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3四、我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分析24 第三章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分析28第一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生命周期28 第二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技术变革与产品革新29

一、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技术现状分析29

二、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技术革新趋势预测31第三节进入/退出难度分析3

3一、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市场进入壁垒分析3

3二、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市场退出壁垒分析35 第四章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生产分析38第一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产能规模分析38第二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产量分析39第三节发电机组零部件产业地区分布情况40第四节未来几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产量变化趋势41 第五章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供需状况分析43第一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产销率分析43第二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44第三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需求状况分析45第四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供需平衡分析46第五节2015-2019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供需平衡预测47 第六章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价格分析49

第二节2015-2019年发电机组零部件产品价格预测50第三节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价格影响因素分析51 第七章行业运行状况分析53第一节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53第二节总体效益运行状况

54一、总体销售效益54

二、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总体盈利能力57

三、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总体发展能力59

四、2010-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总体偿债能力60 第三节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不同地区行业效益状况对比6

3一、不同地区销售效益状况对比6

3二、不同地区行业盈利能力状况对比6

4三、不同地区行业发展能力状况对比66

四、不同地区行业偿债能力状况对比69 第四节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不同类型运行效益对比7

2一、行业不同类型销售效益状况对比7

2二、不同类型盈利能力状况对比7

4三、不同类型发展能力状况对比77

四、不同类型偿债能力状况对比79 第五节2014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不同规模运行效益对比8

1一、行业不同规模销售效益状况对比8

1二、不同规模盈利能力状况对比8

3三、不同规模发展能力状况对比8

4四、不同规模偿债能力状况对比86 第八章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生产厂家分析91第一节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A9

1一、企业概况9

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9

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9

4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97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9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00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02第二节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B106

一、企业概况10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09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1

1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1

2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1

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17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19 第三节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C1

2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23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6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

31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32 第四节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D13

5一、企业概况13

5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36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

41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

4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4

4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46 第五节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E150

一、企业概况15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

5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55 156 158 16

1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63 第九章2015-2019年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166第一节当前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166第二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67

一、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167

二、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规模预测168

三、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投资发展趋势预测170第三节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7

4一、市场竞争风险17

4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77

三、技术风险分析179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180

五、外资进入退出风险182 第十章行业项目投资建议187第一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87第二节项目投资注意事项188第三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生产开发注意事项189第四节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销售注意事项190 第十一章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192第一节2015-2019年国内发电机组零部件产业宏观预测192第二节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趋势分析19

3第四节2015-2019年中国发电机组零部件市场战略19

5一、战略综合规划19

5二、技术开发战略196

三、区域战略规划198

四、产业战略规划20

1五、营销品牌战略20

7.发电机行业分析报告 篇七

纵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建设的重点普遍放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上。然而, 由于产品营销在这一、二十年间从生产导向逐渐转变成市场导向、竞争导向, 对制造企业现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仅仅依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往往无法应对新的局面。为建立完整的、能够引导企业保持长期的业务利益和企业价值的信息化系统, 必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三者的结合, 真正实现管控一体化。

1990年,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首次提出制造执行系统 (MES) 的概念, 填补了车间层管理的空白。制造执行系统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 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它在计划层与控制层之间架设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 填补了两者之间的鸿沟。

电机行业采用面向订单设计的制造方式, 多以工作号方式组织生产。下料车间是电机企业的重要车间之一, 为公司其它事业部、子公司以及市场相关行业提供配套焊装构件。下料车间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生产车间, 是企业的供料车间, 具有产品种类多、零部件系列多、生产过程复杂多变的生产特点, 经常面临紧急订单等协调处理问题及生产过程如何动态响应等各种复杂生产状况, 提高车间的应变能力和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成为车间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本文根据电机行业面向订单设计的生产管理方式、下料车间复杂多变的生产状况等实际管理特点, 结合目前对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 从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的角度阐述适合电机制造企业的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解决方案。

1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生产业务运行模式

由于下料车间面向大量产品和零部件的下料任务, 不仅需要将任务下达到指定的执行单元并把有效的计划完成状况进行反馈, 还需要将计划信息和领料状况、套裁程序完成情况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做到从任务安排到任务下达的合理有序进行。下料车间生产业务蓝图如图1所示。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的业务流程可以描述为:成套计划在事业部ERP中生成后, 以打印出纸质文件提供给车间, 车间根据成套计划来组织生产, 通知下料员安排程序下料, 在下料软件中提交成套计划的完工状况、作业计划安排、班组工作内容等。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计划跟踪只是成品跟踪, 车间计划不够细化, 存在管理瓶颈;计划进度跟踪困难, 无法做到实时进度状况跟踪;事业部、车间相关业务衔接松散, 经常出现工作协同问题;车间材料消耗数据等相关统计报表工作量大;手工管理方式容易出现疏漏。

然而, 通过规划、搭建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平台, 能够实现事业部ERP系统、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下料工具软件的有效结合, 实现事业部计划到车间计划的有效衔接, 大大提高了下料车间的管理水平。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 促进协同, 提高面向事业部生产计划的敏捷性。系统为事业部提供及时的生产计划进度跟踪和产品质量回溯服务, 协助事业部实现有效的生产进度控制。

(2) 促进下料车间各业务人员之间的协同。

(3) 促进生产现场实现领料申请、领料、任务下达、完工、质量检查、执行等任务功能。

(4) 促进库存信息和生产现场的共享。

(5) 协助车间持续提高产品品质, 对所有零部件下料状况、生产班次、操作者和质量人员等信息实时采集, 实现下料等质量追溯功能。

2 系统的体系架构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IT基础支撑层、业务管理功能层、分析决策层, 如图2所示。

(1) IT基础支撑层。

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系统支撑所必备的硬件环境建设, 比如网络环境、服务器、触摸屏、计算机终端、数据库等内容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实施系统需要考虑的组织结构设计规划、工作流程的规划、编码规范体系、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建设。基础支撑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

(2) 业务管理功能层。

在统一系统集成环境的支撑下, 一方面实现了下料车间的核心业务功能, 诸如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下发、任务的分配与调整、生产完成动态的反馈和分析、现场信息采集与反馈、质量任务的分配与动态反馈等内容;另一方面实现制造执行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有效衔接, 结合下料车间的实际需要, 不仅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的信息互通, 而且实现制造执行系统和下料工具软件的信息互通。

(3) 分析决策层。

用户是多方面的, 不仅包括公司领导、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制造部管理员, 还包括车间调度、班长甚至操作工人。通过对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 通过不同的权限配置, 提供生产统计分析报表以及生产动态看板、工时、质量等报表, 方便用户在了解下料车间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决策。

3 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技术

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看板是管理计划任务生产状况的有效手段, 根据生产状态以及生产特点, 根据计划看板, 分别得到管理需要的配料看板、班组看板、任务看板、质量看板等看板形式。这种看板生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节奏, 及时反映生产现场动态, 是下料车间整体生产作业管理控制的主线。

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系统特点:

(1) 采用触摸屏现场反馈方式来获取下料车间现场 (生产、质量等) 信息, 可以逐步实现下料车间无纸化办公目的。利用系统, 可以在线浏览技术文件, 了解套裁状况, 使得获取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对操作人员不仅免去过去繁琐的纸质报工, 还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 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 下料计划员根据状况, 生成计划看板、班组看板、班组生成任务看板, 配料员根据配料看板备料并反馈配料状况, 操作人员根据任务看板完成工作并反馈生产状况, 质量员根据质量看板进行质量检查并反馈质量状况。通过有效环节控制达到相关角色在系统中的协同工作, 实现下料车间基于制造执行系统平台下的协同生产管理效果。

(3) 下料车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不同看板状态了解生产动态, 发现生产异常, 可及时采取措施及对策, 提高响应速度。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就能了解生产现场动态, 这为生产细化管理和有效决策提供了支撑平台。 下料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通过看板相互衔接及转换的技术, 实现了准确及时控制生产的目的。下料车间采用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细化生产过程管理, 满足了生产状态及时性要求, 加快了对生产异常状况的响应速度, 增强了各业务工作之间的紧密协同程度, 为下料车间实现精益生产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3.2 实现流程控制的套裁管理技术

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具有下料套裁生产管理特色,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生产零件的过程进行管理, 更需要对材料归属、程序图生成及获取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如图4所示。

基于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下的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 实现了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下料工具软件的紧密集成, 打通了下料车间的套裁管理信息流, 使下料员和调度、操作工、物管员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工作协同, 提高了套裁管理的协同工作, 这对于下料车间生产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2) 下料车间相关人员不仅可以从制造执行系统中获取零件信息, 而且能够获取与零件相关的套裁程序信息、套裁图纸信息, 并获取套裁涉及的原材料收发状况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系统能够在关键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实现对下料车间套裁管理环节的有效管控。

下料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采用套裁管理流程的控制管理技术, 实现了下料车间由原材料板材管理到套裁程序生成管理, 从套裁程序生成管理到零件过程管理的有效转换和控制, 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可操作性, 从而解决了下料车间管理复杂、控制困难、影响因素多的相关难题。

4 系统的应用情况

结构件事业部主要为股份公司其它事业部、子公司以及市场相关行业提供配套焊装构件, 每年产值在3个多亿, 而下料车间是事业部的核心车间。近年来, 随着生产任务增多, 急需提高车间管理能力。目前, 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结构件事业部下料车间得到应用。应用功能界面如图5所示。

系统应用实现了从成套计划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制定、套裁程序生成、原材料领用确认、生产任务的下达、任务完成反馈, 直到成套计划完成状况反馈等一系列任务, 提高了下料车间生产管理的效率。主要表现如下:

(1) 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套裁流程的有效管控, 另一方面实现了计划看板到配料看板、班组看板、任务看板直至质量看板的有效管控, 从而实现下料车间计划、作业、质量、物料业务的协同工作。

(2) 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和事业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有效衔接, 为事业部提供下料车间及时生产计划进度跟踪, 对事业部成套计划进行及时反馈, 协助事业部实现有效成套计划管理, 并实现下料车间和事业部之间的协同工作。

(3) 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和下料工具软件的有效集成, 实现了下料业务和其它车间业务的协同工作。

5 结语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具有生产产品种类多、类型转换多、管理复杂等特点, 存在作业计划获取难、进度状况反映不及时、生产异常处置慢, 技术、生产、质量、套裁等工作协同困难等问题。据此,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产业务蓝图、系统体系架构, 完成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技术、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技术的攻关, 提出了符合下料生产特点的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 系统已成功运用在某电机行业下料车间, 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全面信息集成, 推进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提高了企业适应现代化制造和管理模式的能力。

摘要:针对电机行业具有能够设计复杂焊接钢结构的下料车间的生产管理的特点, 建立事业部管理机制下的车间生产管理模式。在此生产运作模式基础上, 建立支持与套裁等有效集成的车间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以适应下料车间复杂多变的特点, 解决车间级管理中计划、监控、调度等关键问题。该系统研究为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制造执行系统,电机行业,下料车间,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薛冬娟, 刘晓冰, 邢应杰, 等.复杂装备集成生产管理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6 (17) .

[2]刘晓冰, 吕强, 邱立鹏, 等.钢铁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8 (3) .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冯呈龙 (1989-) , 男,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 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薛冬娟, 蒙秋男, 刘晓冰, 等.复杂装备企业的敏捷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6) .

[4]张晓峰, 马铁军, 李广凌.轮胎生产过程MES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 (5) .

[5]刘晓冰, 崔发婧.流程企业MES集成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6 (Z1) .

[6]范颖晖, 熊晓琼.面向轻工装备制造业的MES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 (7) .

[7]刘晓冰, 刘彩燕, 马跃, 等.基于制造执行系统的动态质量控制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 (1) .

[8]王社伟, 杨海成, 莫蓉.功能可重构MES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23) .

上一篇:2022最新最有创意的婚礼策划方案下一篇:我们的雷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