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教案(共8篇)
1.家庭教育学教案 篇一
认识自己 认识孩子 培育孩子
——二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自己,认识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以及培育孩子的交往技能和夯实孩子做人的根基。
2、把握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走近孩子、了解孩子,让家长走出育子误区,正确引导孩子做人、做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前不久,我在一个发廊做头发。无意间听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低年级学生家长的一段对话,让我感到很无语。女的说:“现在的老师动不动就爱找家长谈话,谈什么谈呀?还不就是通过找你孩子的不是,让你给上点什么。”“可不是吗,他们不仅如此,更可恨的是:让我给孩子听写生字,还得我亲笔签名,我天天给孩子听写生字要你老师干嘛?我干脆在家自己教得了。整得我跟国家主席似的,天天签字,我现在最讨厌老师了。”另一个男的愤愤不平地说。我听了非常生气,真想站起来跟他们理论一番,但想了想,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因为我觉得与他们没什么理可讲的。各位家长不知你听了作何感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就是你学校的事了!”于是对孩子就不闻不问,放任自由,一旦孩子成绩差就兴师问罪。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责问老师,这无疑使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甚至使孩子不再尊敬教师!这是多么不利孩子的教育啊!其实,我既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家长。我认为成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协调一致的结果。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儿童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孩子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所有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职责,而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别人。
有这么两个例子:(幻灯出示)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互动测试:先填一个表:望大家如实填写(本表一式两份,您的孩子也答了一份,看看您和孩子在心灵上有没有默契)
(一)★我与孩子的关系是:
★孩子和你的关系:A、非常好,无话不谈 B、一般 C、很少交流。
★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我是用什么方式要求孩子的?我自己率先做到了吗?
(二)★孩子有时会犯错,你采取什么方式教育他的?
A、训斥、打骂 B、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取消他的享有的正当权利。C、正面引导。
(三)★我的孩子最喜欢: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 A、我决定的 B、我帮他参考决定的 C、他自己根据兴趣、爱好自己决定的。
★我和孩子一起写作业:A、经常 B、有时 C、偶尔 ★每天我都给孩子检查作业,辅导他作业中不会的题。A、经常 B、有时 C、偶尔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是:
我想上面这三个方面与家长们谈谈教育孩子的事情:
一、要正确把握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知己,共建和谐;知己知人,交流畅通;知己知人,达成共赢。由此可以看出,在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性之本成了左右一切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家长,也需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系统中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二年级孩子虽然大了,但他们的一些学习、家庭作业,还需要家长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幻灯片出示)(因为如果你能多关注一下他们:像听听写了,签签字呀,检查检查作业呀,陪孩子读读课文、读读书呀,不仅能拉近您和孩子的距离,还能能激起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试想,当孩子有您这样的家长,有您这么热切的关注,他的好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不觉养成,他的学习想不进步都难。而相反,孩子渴望您的尊重、理解帮助。如果孩子没有您的关心、关注,您对他们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他们会感到寂寞、孤独,会感觉自己和留守儿童差不多。此时的孩子叛逆、厌学、成绩退步、不良习惯逐步养成,他们会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一个好好的孩子,让人看了实在感到惋惜。我想这也是我们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的普遍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的家庭教育,往往很容易走入误区。家长应走出育子误区,应该注意:身教重于言传、做人做事比学习更重要、理性教育孩子以及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二、做好榜样,要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正确做事。
幻灯片出示两个例子: xx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互动四:当你面对这种情形时,你会怎样处理,听后评价】可是有这样一位妈妈,她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玲玲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也有这样的妈妈,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多数会采用奖励、引导、惩罚等形式以规范儿童的行为。其中,对于父母是否应当对儿童进行惩罚,理论界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或多或少都会采用体罚,训斥,剥夺权利(如不许看电视,不让出去玩)或爱的收回(如疏远,冷漠)等形式,对儿童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由于父母处于家庭生活中的权威角色,他们的惩罚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和今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父母在做这些时,一定要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教育建议:
尽量使你的教养方式趋近民主、平等、开放、和谐、友好、温暖,充满爱。
心理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假如孩子习惯撒谎,我们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我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故事一:受惩罚的爸爸
有位美国家庭里的爸爸教育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不说谎话,说谎话将受到打屁股的惩罚。有一次这个孩子的妈妈出差不在家,爸爸负责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早晨起床晚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迟到了,幼儿园老师问迟到的原因,爸爸不好意思说起床晚了,便搪塞说路上堵车,结果孩子不乐意了,连忙告诉老师:说爸爸撒谎了,该受到打屁股的惩罚。可由谁来打呢?爸爸很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老师便征询孩子意见,孩子说应该有妈妈来大,可妈妈不在家,谁来打呢?最后决定由老师代替,当着孩子的面惩罚了撒谎的爸爸。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在美国人观念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维护这个共同的法则,教育惩罚也不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说明了什么?家长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里?不单单是这个家长,有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自己管不了孩子,让老师多费心„„孩子这么小,家长管不了,可见您与孩子的沟通在哪里?
故事二:“四块糖”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陶行知凭着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愿望。可见,对于有过错的学生,困难的不是找缺点,而是发现优点。逆向思维是教师的一种能力。面对一丛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还是刺上的花?角度不同,人生迥异。面对一个学生,你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还是摘下眼镜看他,这对他将来的人生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睿智的用“四块糖果”来解决问题。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正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案例(幻灯出示):有两个这样的家长,一个是经济实力许可,孩子还没出生就买下了钢琴,等待高雅的钢琴艺术走进孩子的生活;另一个朋友(经济条件有些困难)因为拥有钢琴是她的梦想,所以当时结婚除了买了一台彩电,再就是借钱购置的钢琴。结果第一个朋友的孩子现在上初三,从未学过钢琴课,也不会弹钢琴,因为孩子压根不喜欢。当然我这位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家长,发现自己的期望不被孩子认可后,立刻改变自己的主张,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孩子从小的爱好——拉丁舞,到现在依然利用业余时间在练。另一个朋友的孩子从5岁开始拜师学琴,到上完小学,坚持了6年,考到8级,现在孩子上初中二年级,对钢琴没有任何感情,很少再听她提及,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家长的期望往往不能如愿,明智的家长会顺从孩子,而过于严厉过于要强的家长就不能容忍孩子的不配合,最终孩子家长两败俱伤。我举此例的目的,就是想与家长探讨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自己要实现的理想?还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是强加的还是自选的,期望度是否合适?
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在幼儿园建议下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女孩子偏向于音乐修养——舞蹈、乐器,男孩子偏向于武术、绘画等,这些都是成长的基本素质,但了小学,家长的选择就转向了学习培训班,珠心算、作文、小记者、奥数等等,让孩子身心疲惫,厌烦之极。说实话,你们的孩子有几个是自愿参加,是兴高采烈参加的,会对他的学习兴趣又有多大的帮助?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上北大、清华,实在不行也要上大学,这个心态是很普遍的,其实这无形中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孩子们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五、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案例出示】“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信服环境能影响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古训如同“孟母三迁”一样告诉着人们:拥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是多么重要!我们虽然没有条件总是搬家,但给孩子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六、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能帮助孩子很好的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1、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我经常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
2、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是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则是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孩子不仅喜欢去问问题,而且也愿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3、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儿画报,到少儿科普读物。孩子阅读得兴致就更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孩子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不少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个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他在干什么。
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做家长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我建议各位家长: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多做一些沟通和交流。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工作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其实有些都是借口,只要自己用心去做,一切都会有。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我们及时了解孩子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孩子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任其发展,对孩子漠不关心。然而,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训练是“抽风式”的,一阵一阵的,今天来劲了,要求很严格,过几天有一点都不管了,这是形不成好习惯根源。现在的孩子并非过着许多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而是真的很辛苦,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他们遇到的学习困难,不仅导致学习的失败,也会挫败全家人的希望。家长需心平气和、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简单地拿孩子跟别人比。您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那是没有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会觉得您在贬低他,甚至觉得您看不起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贬低自己的教育。家长们应该改变总爱横比的思维定势。经常把孩子的情况作纵向比较,发现点滴进步,及时肯定。结束语: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家长朋友们!我们应该密切把握和关注教育的黄金期,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惑可以随时来咨询,感谢家长朋友的积极参与。
2.家庭教育学教案 篇二
1.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这种思想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认为, 与旧式家庭不同, 苏维埃家庭是一个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的家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而不再是父权的家庭。基于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多子女、大家庭的拥护者。他反对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因为“教育独生子或独生女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一方面, “一个孩子是孤独的, 他没有真正的交往”, 另一方面, 父母容易对独生子女过度关心, 使独生子女发展成为利己主义者。与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对应,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的苏维埃国家的公民”,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自己的家庭负责, 还要为社会和苏维埃国家负责, 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
2. 及早施教、防微杜渐、把握尺度———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他说道:“你们在孩子5岁前做的事, 占了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本书中他也多次提到要对儿童及早教育,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儿童正确地、规范地进行教育, 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或偷懒而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 那么接下来的再教育和改造工作将会是十分困难的。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每件小事。对于儿童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犯的错误, 家长必须及时地制止和修正。确实如此, 生活本是由小事组成的, 如果忽略身边的小事, 不善于防微杜渐, 从每件小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最终将偏离正确的轨道。
马卡连柯还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尺度和分寸, 家长对孩子既不能太慈爱, 也不能太严厉, 要做到严慈相济。他还对那些在任何时刻都无条件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的家长进行了批判, 认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和暴戾。另外, 在对孩子生活的干预方面, 既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既要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又要使孩子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3. 家长以身作则并制定生活制度———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方面, 马卡连柯特别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他认为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家长若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自己必须是一个良好习惯的拥有者。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也是一种教育, 不过是在教坏孩子。
除了强调榜样的作用外, 马卡连柯还重视制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书中, 他对纪律与制度进行了区分, 他指出纪律的形成并不是依靠某些惩罚措施形成的, 而是依靠正确的教育和儿童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此纪律并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手段, 而是正确教育的结果。而家庭生活制度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是一种手段。制度一旦确定后就必须具有确定性, 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违反制度。这样一来, 孩子在坚持遵守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
4. 劳动教育和性教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劳动教育在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卡连柯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马卡连柯认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劳动教育不但是为未来公民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修养、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因此, 在家庭中要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自己的爱和幸福。他不赞成公开地、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呢?他认为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之间“彼此的尊重、帮助和关心”。除此之外, 还要对培养孩子爱的情感,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爱别人。
二、读《家庭和儿童教育》之所思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书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可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比如:基于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体而是为了集体, 这就把个人的需要完全排除在外, 个人成为集体中的一颗“螺丝钉”, 缺乏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批判过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教条主义的倾向。
3.家庭教育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家庭教育;专业化;社会转型期
1.引言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如今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口老龄化凸显、生育率低等等因素导致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以飞快的速度走下坡路,最为凸显的是道德滑坡,家庭教育走向了重智轻德的歪路。社会上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比如“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炫富、还有众多状告子女不赡养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值得教育相关部门及每一个家庭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很多场合提到过家庭教育。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 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3年底, 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具有终身性。这里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把教育子女的任务直接的全部的推给教育部门。
2.国外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2.1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
在相处方式上,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地对话,而我国更多的家长处于家庭的领导地位,家长的权威不可侵犯;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方面,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适应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而中国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屡见不鲜。
美国家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父母会对他们要进行选择的事务进行分析、引导,但最终作出决定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不会替孩子做决定。相反他们提供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游戏等。美国父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会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户外活动等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肯定他们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且会鼓励18岁以后的青年靠自己打工挣钱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美国父母也非常注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他们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每一名幼儿都是一个小小观察家,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学习新事物,所以父母应该时刻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美国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自信,并且综合素质较高。可见家庭教育中民主自由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新加坡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
2000年9月,由新加坡社区发展部、青年及体育部(MCYS)三家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学校来培训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健康快乐,社会安定富强。该委员会2002年4月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School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SFE计划),该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家长、学校职员和学生。MCYS负责统筹整个计划,在政策范围内为参与学校提供相关资源支持;SFE提供方会给学校提供一个联络员以对家庭教育的各项措施进行制定、执行、评估、监督等,并组建专家援助团以保证教育质量;学校方面要在充分了解家长、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确保SFE计划顺利并有效实施,使教育课程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参与SFE计划的每个学校每年至少要开办100小时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其中70小时面向家长和教职工(包括10小时的休闲活动与友情联络),30小时面向学生。向家长开设的课程有: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婚姻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凝聚家庭成员、学习理财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据调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家长们受益颇多,觉得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了,有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了纠正,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容易沟通了。向学生开设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有关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积极的家庭观和良好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比如性格养成、建立自信、如何理财、如何应对压力与困境、沟通技巧等。除此之外还有向学校职员开设的课程。
SFE计划为家长们举办的亲子、热爱生活等讲座,非常
受家长欢迎。立才中学是首批参与试验计划的四所学校之一,校长江美玲说,SFE计划不仅协助家长更好地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也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进展,与家长有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2.3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
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是值得很多民族学习的,这与德国的优质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德国宪法规定:父母对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有所谓“天赋之权利”。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在德国,很多幼稚园提供半天的服务,这样父母可以跟孩子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让孩子们体会亲子欢乐,接受家庭教育。德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无法取代家庭教育。有儿童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一方不上班或者只上半天班,以便有时间教育子女。
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德国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完整性的培养。他们会从多个方面教育孩子。首先是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教育,家长很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良好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儿童与其他小伙伴之间融洽、和谐相处,这就为儿童早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在培养孩子知识技能方面,德国父母也和中国父母有很多不同之处。德国父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不会进行认字、数学等方面的教育,而中国父母往往更愿意早早教孩子读书认字。德国父母认为孩子读小学之前,更适宜培养孩子观察感受客观事务,通过他们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除此之外,德国父母还会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国家长认为幼儿期和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早期的成长中,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父母有意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睡一个房间,自己布置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等,尽量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等等。这些对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3.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文化差异、 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造成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加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教育方式正逐步淘汰、新的家庭教育体系尚未建成,也缺乏是和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支撑,导致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小悦悦事件背后、老人跌倒扶不扶等现实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家庭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建立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体系以适应我国培养完整人才的需要。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以下几点:
3.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响会直接影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很多国家一般孩子满18岁,就要独立生活,而我国满18岁独立生活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啃老一族,甚至到结婚成家以后都改不掉对父母的依赖。让父母替自己买房子、买车子、带孩子的司空见惯。仿佛只要有父母在,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因此中国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日常生活中锻炼他们。比如提供给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参加家务劳动,孩子遇到问题,父母不直接给予答案,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等等。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家长们要下大工夫,首要的便是家长们自己独立性的展现,即尽量做到自己首先不依赖自己的父母。
3.2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都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目前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分数,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导向,学习好在老师眼里便是好学生、学习差便被分为差等生,甚至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在这种环境里,家长慢慢都会发展为仅仅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几门技能。一切跟中高考无关的内容都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等等。这样孩子发挥天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压缩了。我国迫切地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教育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当然应该包括在教育行政体系中加入家庭教育的位置,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不应该被排斥在体制之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彻底抛弃“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重心从过分关心知识技能,转移到对孩子的全面培养上来,注重对孩子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
3.3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体系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很零散,不成体系。首先表现在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绝大多数没有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家庭教育立法缓慢且与之相关的法规条例还不健全。对于如何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众说纷纭,可能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很多家长还处于一种不会教育、盲目教育状态下,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对提高年轻一代综合水平有消极的影响。我国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立法、规范制度,努力使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产业”。
家庭教育专家像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一样,其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才能形成。站在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的起跑线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和每一个家庭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来促进家庭教育行业形成并保障其发展,还要加快家庭教育的课程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家庭和谐、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国民教育的高度,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通识课程。这样我国的大学生就会在婚育观念、家庭观、责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等他们为人父母时教育出的下一代势必能在综合水平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萍.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教育探索,2013(11):10-12
[2]霍利婷.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57-60
[3]邱旭光.台湾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3(5):92-97
4.家庭教育教案 篇四
江桥中心小学:丁春丽
一、教学目标:
1、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2、教育孩子,走近孩子。
二、教学重点: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给予指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也许你正在为你两周岁的乖儿子整天的翻箱倒柜、追打耍闹而烦恼,可能你正在为刚上中学的娇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和你们说话而气愤,或许你正在为读高二的儿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与异性同学交往而担忧,今天我们来走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你们一生的牵挂。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种种不解、困惑,也随之而来:活泼好动的儿子经常被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太“疯”向你告状;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刚读高中的女儿经常参加集体“Party”,是不是已经早恋了?„„
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想了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面。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每一个父母都想走进自己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有99%的父母没有做到,而且还得到了相反地回报。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代沟”作用的结果。
要想走进孩子必须先得走近孩子,这是我想要强调的。可能很多父母要问,2、讨论:我们怎么走近孩子?
家长代表发言:我们天天的吃住都在一起,甚至连上学我们都要送到教室门口。所有这些的“近”,都是距离上的“近”,而我今天所强调的“近”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接近”,你可以和你的孩子天南海北,可是你们的心却挨的很近,就是那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这比那些整天待在一起,最终却反目成仇的亲子好的多,比如前几年浙江金华的徐力母子就是这样。
师:其实,我们的父母恰恰就是在走近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造成没有“走近孩子”甚至是和孩子越走相距越远。
3、交流讨论:我们成天关心的还不够吗? 各家长交流经验,做记录。
总结:饭是我们给盛的,书包是我们给收拾的,牙刷也是我们给挤的牙膏,甚至连洗脚水都是我们给倒,我们还能怎么样?其实父母所作的这些,都是无用功,完全可以不这样做的。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上的关心早已经“过时”了,孩子们都渴望心理上的平等。
4、出示问卷调查结果:“我有时不听父母话的原因”。
总结投影:“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师:这都是来自孩子的心声,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原因,家长的原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发生了动摇!走近孩子,听起来很容易,其实要让一个不会走近孩子的家长来做又绝非易事。“知心姐姐”卢勤在《写给世纪父母》当中提到的现代孩子成长出现“三大三小”现象: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所有这些不知我们自诩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是否了解了,是否想了解?
四、建议
师:那么,怎样才能走近孩子,走进孩子呢?走进孩子需要父母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地理解孩子、真心地尊重孩子。
经常倾心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就是“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莫过于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们班上新来的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吗?喜不喜欢他?等等。平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平等是阳光,理解是养料!只要我们善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进步,都会成功。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教案
江桥中心小学:丁春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及原则。3.知道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家庭教育的实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也自然而然成了重中之重。但是统观现代家庭的教育,大部分家教均有溺爱孩子的现象,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问题少年地出现,青少年犯罪的产生,不能说与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不无一点关系。孩子的成长,与家庭自然脱不了关系,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三四年的时间在家度过,上学后除了在学校的八小时,剩下的时间几乎也是在家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放在首位,好的家庭教育培育出栋梁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比如哈弗女孩刘亦婷,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把天才变成庸才的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伤仲永”
今天我们就谈一谈《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的成长》
二、实例说明,分析理解
(1)、教师讲述几个“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例子”以引起家长注意。
事例一:
说到家庭教育,这让我想起在、曾经有家长和我说起:老师,孩子最听您的,我们管不了,您多费心了。
我无语,我不敢苟同,这么大的责任家长怎么会一推二五三呢,我岂敢担当此重任呢?
教师分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说明了什么?家长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里?不单单是这个家长,有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自己管不了孩子,让老师多费心„„孩子这么小,家长管不了,可见您与孩子的沟通在哪里?
费心,我们是应该的,可是作为家长,您又对您的孩子费了多少心呢?家庭教育的地位在哪里?
交流讨论。事例二: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建议: 1.约束多让孩子失去自我 2.过分苛求事与愿违 3.恋母情结伤害孩子 4.父亲作用别被忽视
小结:只有夫妻双方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2)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特点:1.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2.知识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3.成才与成人教育相结合。
内容:1.合理安排生活,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2.培养子女的求知兴趣,促进其智力的发展。3.培养子女优秀的品德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4.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初步的欣赏美。
5.加强子女的劳动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与生存自理能力。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家长要想成为一个理想的'艺术家',就不能生硬地照搬学校教育的模式,而必须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出发,重视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常见的方法有: 1.理解并宽容孩子的探索性失误。
2.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书上事例)3.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书上事例)4.遇事而诲,遇物而教 成功案例: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3).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中国的家庭教育,城市比农村重视,城市比农村投入得多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仅有城市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这种差别不缩小,不但影响农村孩子的成长,影响农村家庭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国人口质量-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现代化的进程。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连锁关系。中国的许多问题,常常要以农村是否解决作为标志。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中国农村明天的人口质量,关系到中国农村明天的幸福。
建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应对策
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个体、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拯救对策以遏制其进一步恶化。
家庭要做的: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在情感上有归依感、安全感。
3、寻找“代理”。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 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来,改进教育方式,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拓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儿童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小结: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就是学校的事了!”于是对孩子就不闻不问,放任自由,一旦孩子成绩差就兴师问罪。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责问老师,这无疑使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甚至使孩子不再尊敬教师!这是多么不利孩子的教育啊!
5.安全教育教案(家庭安全用电) 篇五
家庭安全用电
第一课时 家庭用电的“三不能”和“三不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按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向其他人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安全用电常识。
三、教学过程:
1、图片:“万家灯火”、“城市夜景”、“温馨家庭” 师:大家看了美丽夜景的图片和温馨家庭的照片,这一切都离不开电。电能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和便利。但电又是双刃剑,用电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全用电。
2、家庭用电要遵守“三不能”和“三不要” “三不能”:
(1)不能用医用胶布(白色)包电线。因为这种胶布绝缘性能差,容易漏电。包电线必须用黑色绝缘胶布
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2.“二不”(1)不接触高于36伏的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不超负荷用电。3.“一定期” 为了减少事故,要定期检查电线、开关、电灯、灯口及家用电器的插头、引线。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修理。
第三课时 触电的救护
一、触电的类型: 两种类型的触电: [师生实验]:模拟触电
受试的同学(或几个同学手拉手),两手接触变压器原线圈的两个接线;副线圈的一个接线柱与一节干电池一极相连,另一接线柱的导线在电池另一极上划过。人体是导体,当人体成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时,就会有电流通过,如果电流达到一定大小,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事故。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零线(即与大地的电压为0);另一条与大地间有220V的电压,叫火线。所以火线与零线间存在220V电压,火线与零线是家庭电路的电源。同学讨论、解释投影中甲、乙两人为什么会触电?
座上。本来洗衣机装的是三脚插头,由于家里没有三孔插座,就换成两孔的,多年来倒也好使,啥事也没有。
小李打开洗衣机,用手东摸西找,嘴里说:“小意思,无非是哪里接触不良。”张杰心想:小李的确有两手儿,修洗衣机也不用断电。看到满地是水,张杰用拖把在一旁拖地…突然小李身子一颤,倒在洗衣机上。
张杰吓坏了!扔掉拖把,直奔门外,大喊“有人触电了!”人们在慌乱中,终于找到了卫生院的王医生,医生赶到现场,切断了电源,但小李心脏已停止跳动,经抢救无效,小李触电不幸身亡。
二、触电后如何救护
1.一旦触电,应立即关闭总开关,截断电源。
2.有人触电时,要用干木棍、干扫帚把等撬开触电人,或挑开带电物体及电线,绝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人。
3.如果触电人倒卧的地面上有水或潮湿,因为水或潮湿的地面导电,所以千万不能踩踏。要穿上厚胶底鞋或站在干的厚书本、厚报纸上,用上述2的办法救助。
6.五年级家庭教育教案专题 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增强孩子勤俭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勤俭节约的益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偷节约能使孩子具备很多良好的品行,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勤俭的人能够更好地致富,节约的人能够更好地守财,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致富与守财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永远不为财富发愁。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讨论:
分组讨论哪些行为是勤俭节约,生活中那些行为属于勤俭节约,举例说明。建议
一:父母要做到勤俭节约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先从父母做起,二:让孩子不浪费食物和学习用品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起,不能等到孩子浪费的习惯已经养成再让他改,也不要认为小事情无所谓,只要不浪费大的东西就可以。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一旦养成奢侈的习惯就很难变得节俭了。
7.刍议离异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 篇七
一、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氛围
为了财产的争夺、孩子抚养和教育问题,一些离异夫妻双方固执己见,互不妥协,难以协调,而孩子则成了出气筒或双方勾心斗角的筹码,成了离异冲突中的牺牲品。
小李是我班一个聪明而调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几年前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在外面有了另一个家。小李的妈妈不甘失去丈夫,到处打听消息,然后带着小李上门大吵大闹。由于丈夫的离去,小李的妈妈一个人操持一家小饭店,非常繁忙,她经常在儿子面前抱怨:“都是为了你,妈妈才这样苦!”“我不该生下你,现在自讨苦吃!”“你不听话,爸爸不要你了!”“要是你再不听话,妈妈也不要你了!”小李很受打击,逐渐变得不爱说话,课上课下都很沉默,目光呆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成绩也急剧下降。我到小李家做了几次家访,和小李妈妈谈了小李的变化,小李妈妈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认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不再动不动就对小李发火,不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不是,而是耐心地对他说;“虽然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了,但我们还是很爱你。”小李的妈妈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变得乐观积极了,给孩子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还常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慢慢地小李又变得开朗活泼了。
二、教家长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儿童表现更多的是消极的情绪,如冷漠、孤僻、敌对、自卑等。父母长期的不和、争吵甚至辱骂和暴力使儿童内心产生矛盾、多疑,心神不宁。这一切都将影响其学习、生活及与同学的交往。
小龙是四年级的学生,他父母的婚姻是买卖婚姻,妈妈是外来妹,在家毫无地位,爸爸性格暴烈,经常对妈妈要骂就骂,要打就打,小龙妈妈无法忍受丈夫的粗暴行为而和其离了婚。小龙曾在妈妈的哭泣和爸爸的咆哮声中长大,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使他成了一个“蛮横”的孩子。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上课不守纪律,经常起哄;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经常打架;稍有不快,便拍桌子跺脚。我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谈心,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激,但不能有效地彻底地改正。在对小龙的家庭作了多方了解后,我联系了小龙的爸爸,小龙的爸爸性格粗暴,但因中年得子,对儿子还是很爱的,只是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我通过多次家访,不失时机地把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一些方法告诉小龙的爸爸:1.找人倾诉法:当不良的情绪郁积在胸时,可找家人、朋友或其他人倾诉,也可写日记、感想之类。2.转移注意力:将原来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练练书法或是到外面走走,消极情绪就会渐渐消退。3.身心松弛法:当自己非常愤怒就要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提醒自己吵架或动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使矛盾激化,要理智地成熟地解决问题。
小龙的爸爸听后连连点头,向我保证以后不再乱发脾气了,会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对待每一件事,并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孩子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小龙开始健康地生活,努力地学习。
三、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心理引导
我们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家庭生活方式、行为作风、道德规范,对儿童的言行举止是无声的语言,无形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有其特殊的难以替代的价值。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在父爱或母爱缺失的家庭里,因此其家长应对其做正面的心理引导。
1. 树立积极的榜样。
榜样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榜样是儿童学习的对象、努力的目标,他们对榜样总是怀着崇敬之情。这个榜样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名人。
2. 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
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不要责骂和训斥,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使其走出家庭的阴影,树立自信心。
3. 配合老师做教育工作。
离异家庭儿童的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应多和老师联系,多到学校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出现问题应和老师配合,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辅导策略,使孩子健康发展。
三、为孩子打开宽广的胸襟
辉辉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离婚后,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他百依百顺,所以辉辉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在学校,他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脾气,并且总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对的永远是自己,错的永远是别人。当他把责任推到别的同学身上时,事情的发起者往往是他自己。对于他,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常去他家家访,要求其家长和我统一起来,目标一致,打开孩子的胸襟。我在班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通过沟通,辉辉的爷爷奶奶也不由着辉辉的性子了,在他犯错误后,会严厉指责;也会让辉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此后,辉辉变得越来越懂事,能够主动帮班级和家里做事,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和同学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8.家庭教育学教案 篇八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性教育;启示
性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性教育在广义上是指对青少年进行以人格教育为主体,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因此性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教育。无论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对性知识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学生面对社会上一些性扭曲的观念、事件的影响来看,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科学、行之有效的性教育迫在眉睫。家庭性教育无论从其内容来看,还是从其与学校性教育、社会性教育的关系来看,它在整个性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并起着基础作用。下面就我国家庭性教育与美国家庭性教育进行比较,并试图从中得到些启示。
一、美国家庭性教育优势与我国的劣势比较
(一)对性教育态度的比较
美国父母对性教育的态度:在美国,父母跟孩子谈起性来很自然,虽然美国人的性观念比较开放,但父母对孩子婚前性行为还是持保守意见。研究发现,94%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性的问题,超过一半的父母和孩子谈论过青春期、性和生殖、艾滋病和同性恋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4的父母建议,性教育课应该持续半个学期或更多。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美国父母对儿女性教育采取的是一种积极和配合的态度。
相对于美国父母的态度,我国父母对性教育的态度则相对封闭保守。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性教育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是“无师自通”的观点,认为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自然会知道。其次是“教育不如不教育”的观点,家长首先没有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加上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家长怕其“教了就变坏”,对性教育的实施一直没有一个度的把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就干脆排斥性教育,避免让青少年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万一出了问题再教育补救。
(二)家庭性教育内容的比较
美国家庭性教育的内容尚未找到与之相关的调查,但从美国性教育基本情况来看,美国性教育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综合性教育。美国家庭性教育的内容是与其社会、学校相结合的,涉及到避孕、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和HIV感染、性行为等多方面性健康知识。
我国家庭性教育内容: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但仅限于学校对于性教育的重视,家庭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态度并未受到重视。我国家庭性教育的内容相对单一,仅限于卫生护理相关的知识,正确的性观念、以及深层次的“性保护、性行为”等相关知识并未涉及,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采取不科学的态度,或哄骗、或回避。
(三)家庭性教育方法的比较
美国父母提倡开放性教育:他们重视实际培训,在进行性教育时,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对性行为的责任感。首先,在谈论“性”话题时,孩子有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先表达自己对“性”的理解。其次,美国的家庭性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最后,美国的孩子在家庭里与家长的地位是一样的,平等的,家长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孩子有权利保留自己的隐私,孩子有权利选择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做好相关的引导即可。
中国父母提倡说教式教育:首先,中国的家长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或是不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性教育的时机,更多的采取说教的方式,只是选取有限的生理知识,枯燥地“命令”孩子,哪些不许做,没有说服力。在我国的家庭性教育中,孩子很少有自己的发言权,家长说,孩子乖乖听着,一旦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会被视为“顶嘴”,不尊重长辈。在中国家长眼里,孩子还小,不存在“隐私权”的说法,所以并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甚至会经常侵犯到孩子的隐私权。
二、中美家庭性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家庭性教育发展如何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这个国家性教育发展的历史。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无论从性观念上、性研究上,相比于我国更多元、开放和先进。而我国受传统封闭保守的文化影响,形成了国人保守的性观念,在性研究上也发展缓慢,更别提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了。
不难看出两国家庭性教育之所以有所不同,其历史对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两国性教育发展史对其家庭性教育无论从态度还是性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美国性观念开放与其性教育发展程度是分不开的,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相对开放。中国社会虽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有着传统的性禁锢的思想,反映在家长对性教育的认识上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及局限。
三、中美家庭性教育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美国的家庭性教育我国的家庭性教育相对落后,有待改善,从美国家庭性教育中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一)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科学的性教育只会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性问题,而对性的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是减少性过错的必要前提。因此说,父母决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科学而及时的性教育。专家们认为,性教育是父母的特殊责任,对孩子进行正当的生理、心理知识的系统教育,是培养孩子高洁的道德情操所必须的。
(二)家庭性教育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不同时期的孩子,对性好奇的内容不同。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恰如其分地给孩子以性教育。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性教育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三)父母给孩子谈性的时机应不偏不倚
恰当的时机对孩子施以恰当的性教育,孩子会受益匪浅;不恰当的时机给孩子以不恰当的性教育,孩子会受伤很深。有证据表明,过急过快进行性教育会带来很多危害。向孩子揭示他们还没有为之做好准备的现实,会使他们受到严重的情感震荡的伤害。
在当今社会,要控制外界性刺激、性诱惑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必须积极利用心理定势的作用,加强事先的指导,加强孩子在外界性刺激、性诱惑或自身性冲动中的自我调节与自制能力,从而促进性地正常发育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德,朱琦.性教育的困惑与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2.
[2]李鹰.青少年性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62页.
[3]谢怡,孙晓勉,马佳,肖建军.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师早期性教育观念分析[J].2008,13(35):24-30.
[4]刘文利,卡罗琳·爱德华兹.城市父母对孩子性教育实践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6.9: 76 - 80.
【家庭教育学教案】推荐阅读:
家庭教育教案小学07-08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11-20
家庭防火安全教育教案--正式11-02
初中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0-08
家庭教育学试卷11-22
对家庭教育学的认识09-13
家庭教育学精品课程11-28
「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儿童亟待“心理干预”12-02
家庭教育学的心得体会09-03
单亲家庭的教育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