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1.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暨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祖芸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会议将向全市人民宣告,我们这所城市在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现在又将向更高的目标: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迈进。会议将动员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克难攻坚,实现我们的目标。按照大会的安排,我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问题先作一个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为把攀枝花建设得更适宜人居,让我们万众一心,排除万难,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意义十分重大
国家卫生城市是目前我国卫生城市的最高档次。它是一个城市卫生状况好、综合管理规范、市民文明程度高、环境质量优良、生活环境有益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标志。国家卫生城市建设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二是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三是城市建成区的绿化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四是空气的污染程度控制;五是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四害的消灭与控制;五是食品安全程度;六是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控制程度;七是城市卫生状况的常规管理能力,这些正是当前人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三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素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快攀枝花市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步伐,为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对我们这个城市发展有利,对老百姓有利,是发展所需、形势所趋、民心所向。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十分艰巨
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将我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范围是东区、西区、仁和区。按照申报时限要求,我们实际创建的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我们的指标差距很大。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必须达到50%以上,而我市目前尚不足20%。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必须达到80%以上,而我市目前不足60%,要求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必须占到250天以上,而我市目前尚未达到190天。要求市民对卫生状况和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要大于90%。目前我市市民对城市卫生状况和空气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另外食物中毒、乙类传染病的疫情尚每年均有发生等等。因此,就其指标来讲,我们目前差距较大。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山地城市,生活区分散,片区组团,污水处理管网改造的难度较大。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洗浴室、小旅馆及农贸市场卫生问题较突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还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相当部分市民的卫生意识较差;病媒生物防制及其监测工作差距较大等。以钢铁、能源、煤炭、水泥、建材等为主产品的工业结构特点,造成工业污染源多,治污任务重。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交错、工农杂处的格局,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加之,我市常年气候炎热,“四害”易孳生,对盲流人员管不胜管,卫生死角不断产生,给卫生防病增大了难度,制约着创卫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再有,国家卫生城市的评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由原来的明察为主、暗访为辅,变成了现在的以暗访为主,明察为辅的方式,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不留死角,着力于长效机制和扎实的基础。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须有必胜的信心和十分的把握
虽然我们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优势。我市是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民素质普遍较高,经过两代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去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举办了“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建成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这为我们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夯实了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既要正视问题,增强紧迫感,又要正确分析形势,增强信心和决心,更要周密组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攀枝花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工作生活环境质量,建设健康攀枝花,和谐攀枝花,全面提高攀枝花整体卫生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平衡、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城市。从2006年起,通过两年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确保2007年底把我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创卫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启动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创建工作机构,成立班子,充实人员;层层召开创建动员会,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创卫目标责任书;各职能部门搞好调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明确整治方案,制订工作计划和分解创建任务表。二是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7年5月)。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要求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对照标准,自加压力,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市创卫办、市政府定期对创建任务完成情况予以检查、评比和通报;三是检查总结和调研考核迎检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2月)。2007年6月底前市创卫办组织全面检查考核与总结;2007年7月前请省爱卫会专家组进行调研督查考核;2007年9月前在整改的基础上,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向全国爱卫会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申请报告,接受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调研和暗访;2007年12月前迎接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正式考核验收,力争达标,并在总结创卫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以巩固创卫所取得的成果。
为实现上述计划,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要把创卫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领导项目责任制。成立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孙平市长任指挥部指挥长,吉祥副书记、立军常委、素娟副主任、单荣副市长、庆友副主席和我等任副指挥长,主要责任部门和三个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创卫”指挥部委员,并建立指挥部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指挥部全面负责“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与市爱卫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同时,另设城市建设与市容环境整治组、行业管理组、宣传动员与资料整理组。各组负责人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各街办(镇)、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及近郊乡(镇)、村要建立行政首长负责的爱卫会组织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工作有人抓。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应有1-2人专门从事爱国卫生管理,各单位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好经常性的卫生治理与检查评比。各街道一把手要亲自检查,深入第一线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
(二)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要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把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使他们理解创卫、支持创卫、投身创卫、参与创卫,集全民之智,作好做实创卫工作。一是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把创卫的重要意义讲充分、讲透彻,迅速在广大市民中形成共识,大幅提升全市人民对创卫工作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营造“人人参与创卫,共建美好家园”“人人参与创卫活动、创卫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组织开展“热爱攀枝花、建设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的大讨论,引导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卫生新风尚。各级宣传、广电、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各单位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各级创卫责任单位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举办好各类创卫人员培训班,让人人明白为何要创卫、创卫该做什么、怎么做。
(三)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将所有创卫的任务指标分解到三区、市级各部门、各大企业,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确保我们的创卫工作高效运转,整体快速推进。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东区、西区、仁和区作为创卫的主体,不仅要对辖区的环境卫生负责,还要对农贸市场管理、“五小”行业整顿、健康教育、除“四害”等全部创建工作负责。主要是抓好日常的各项管理工作,保持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驻区市级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要服从辖区镇(街办)对创卫活动的安排和协调。
(四)突出重点,攻坚克难。
一是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场,重点解决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要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区和巷道改造好;要开展一场“公厕革命,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如厕问题。二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力度,重点整治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的问题和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环境卫生问题。
当前要着力抓好除“四害”达标验收,以及省级卫生城市的复查评估,为申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取得准入证。
(五)严格督查,奖惩兑现,确保创卫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
为保证“创卫”工作按计划实施,一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一切宣传阵地的舆论攻坚作用,要紧紧抓住各阶段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系列报导、跟踪报导。二是建立每月一次的“创卫”指挥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创卫”难题。三是由市“创卫”办对三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创卫”工作检查考核,对未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并通报全市。四是设立“创卫”举报电话,强化群众监督。五是成立“创卫”联合执法大队,强化执法监督。六是严肃执纪执法,保证政令畅通。对工作不力,推诿敷衍,影响全市“创卫”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责任,对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将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市人大、市政协牵头组成督导检查组组织检查各部门“创卫”工作落实情况,及时给予督查督办。
各级主要责任部门,各单位要实行目标管理,职责明确,加强考核,奖惩逗硬。对没有完成当年“创卫”工作责任的三区、部门、企事业单位,除了取消“精神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外,还要扣除目标考核奖和纳入干部任期考核;对完成当年“创卫”目标责任的区、部门、企事业单位,按照责任书的规定兑现奖励。
同志们,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已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崇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市上下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团结一心,知难而上,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要我们决心下够,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2.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裴中局长指出,此次无疫区建设现场推进会议是我省无疫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自我评估工作启动会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进一步凝聚抓落实的合力,确保无疫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裴中局长强调,要深刻认识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无疫区建设大局中的重要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势必直接影响无疫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各地要站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裴中局长要求,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无疫区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夯实保障,强化督导,为无疫区评估认证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落实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通过“专人包片、专线指导、专题约谈”等形式,层层落实责任,落到岗位,落到现场评估点,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强化边评边改,完善工作措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无疫区现场评估表所列项目,突出“监测、监管”两条主线,确保软硬件建设到位和自我评估到位。三是强化各项准备,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各地要严格按照省局下发的43号文件要求的时间和进度开展自我评估工作,积极落实各个环节的自查和整改工作,争取一次性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白城市张国华副市长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阐述了无疫区的重要性。通榆县领导介绍了无疫区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从政策支撑、经费保障等八个方面介绍了省本级无疫区建设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方面的具体推进措施;指出了当前评估认证准备工作所存在的误区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最后,胡业平首席兽医师强调各地要积极传达贯彻裴中局长讲话精神,提出认识再提高、标准再提高、责任再落实、进度再加快四点要求。
3.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4.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一、把握现状,重视差距,努力提高创建水平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镇容村貌治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来看,有6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镇容村貌大为改观。各创建镇村道路整洁,排污沟渠畅通,卫生死角大为减少,无害化卫生厕所数量大为提高,道路硬化了,出行方便了,街道干净了,垃圾变少了。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老鼠横行、蚊蝇乱飞的场面基本绝迹,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大为改观,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卫生习惯逐步养成。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群众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加强,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极大丰富,改变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绝大多数村民自觉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为露天的厕所粪坑加了盖,瓜皮果壳、塑料袋、包装纸等随手乱扔的现象减少了,乱倒污水的人少了,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创建带来的好处,“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三是评比通报细化到户。大多数乡镇、村都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健全了卫生管理网络。八角庙村实行了卫生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制度,每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专人逐户检查评比,制作了专门表格,按优秀、良好、较差给每个农户评定卫生等级,并张贴公布,极大激发了村民开展卫生整治活动的自觉性。
四是改厕工作进展良好。太慈村在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中,领导重视,采取宣传先行、干部带头、典型示范、统一施工、村上免费提供水泥沙石等措施,改厕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群众积极性极高,提前完成了改厕工作任务。县上分配的260户安装指标供不应求,没有安装双瓮漏斗式厕所的村民看到了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优势,极力要求安装。不少农户为自己的厕所贴上了瓷砖,加装了抽水马桶,厕所内无异味,无蚊蝇,可以说,厕所状况已经和城里人不相上下。
五是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农户柴草等杂物堆放一直是农村卫生整治的老大难问题。在创建过程中,不少村组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水寨村为了彻底解决农户门前、屋后柴草杂乱堆放问题,村上在每个村民小组村庄附近统一规划了固定的柴草粪土堆放点,实行集中堆放,并将杂物定点堆放列入村规民约,加强日常管理。农户门前没有了过去杂乱堆放的柴草、垃圾,取而代之的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小花园,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六是卫生保洁有章可循。各乡镇、村普遍加强了对垃圾的清运和管理,制定了垃圾清运制度,健全了卫生保洁员队伍,完善了镇村环卫设施。大多数镇村采取垃圾统一清运、集中填埋措施,减少了垃圾污染,净化了镇村环境卫生。八角庙村将卫生管理细化到每条街道、每个农户,全村27条街道共安排了28名卫生保洁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做到了全天候保洁。太慈村、水寨村由村组统一出资,安排专门人员和车辆,定期到每个村民小组清理拉运垃圾,保持了环境整洁。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部门、各乡镇以及各村组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积极投身卫生镇村创建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个别镇村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一些河道、村旁更是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卫生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卫生镇村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干部和群众认为抓经济建设是大事,是实事,创建卫生镇村是小事,是虚事,对创建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创”向“我要创”的转变;还有一些干部将创建工作当作一种目的,当成一种荣誉,看做一种政绩,为创建而创建,卫生整治抓得不紧,行动上不够积极,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是日常工作决心大动作小。今年拟创建的乡镇和村,对各自创建目标都很明确,但创建工作力度不大,不少工作仅仅体现在会议上、文件上,对于镇容村貌治理、集贸市场整治、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整治手段,存在问题较多。个别领导还存在等、靠思想和侥幸心理,平时治理不积极,试图在省、市检查验收时通过突击整治达到创建目标。
三是各项工作落实不力。在宣传教育方面,群众的创建工作知晓率、参与面还不够,部分群众环境意识淡薄、卫生意识不高,创建还没有成为大多数村民的自觉行为;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个别镇、村和单位清洁、保洁工作不能坚持经常化,管理滞后,责任不明;在除“四害”工作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除“四害”专业队伍,“四害”密度仍然较高;在市容环境整治方面,镇区“六小门店”整治和违章占道经营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农村,“三堆”、“三乱”治理很不到位,甚至一些乡镇政府、村委会所在地和周边村组街道“三堆”、“三乱”处处存在,对群众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管理措施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
四是创建资料收集不足。各乡镇、村对卫生镇村创建资料收集整理不够重视,资料门类不全,缺乏过程资料,平时积累不够,检查时靠突击、靠补,真实性不足。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实实在在做过的,也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的,但是由于工作中缺乏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致使不少工作在检查中无法得到相应的资料印证,影响了检查验收。
五是卫生设施水平较低。不少乡镇、村街道排水渠不够通畅或未加盖,公厕建设数量不够,有的公厕达不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要求,绿化面积不足,果皮箱、垃圾台、垃圾填埋场建设不到位。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还较低,不少村民改厕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甚至将双瓮式改厕设备闲置。
六是整治工作时紧时松。一些部门和单位卫生整治工作缺乏长效机制。县上有要求,就大张旗鼓搞一阵,运动一过,便偃旗息鼓,不再过问,个别领导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问题熟视无睹,卫生状况较差。在我们平时的下乡检查中,发现一些已经获得省、市卫生镇村命名的乡镇和村,在管理上存在松懈思想,管理人员职责弱化,出店经营、乱摆摊点、乱倒垃圾等问题有所抬头,出现反弹现象。
同志们,城镇和乡村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体现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直接反映出村民综合素质的高低。创建卫生镇村,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创建省、市级卫生镇村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
5.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10月份,我市将迎来两个重要活动,一是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二是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动员大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工作,促进落实。刚才,细弟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创卫工作,分析了创卫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全面部署了下步工作,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以及丽水开发区管委会、莲都区政府等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可以看出,大家信心很足、决心很大。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创”的问题
具体来讲,要切实深化“三个认识”:
(一)这是一件大事。一方面,“创卫”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项最基础工作。目前,“六城联创”已经成功创了两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还剩四个(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今后几年“创四城”,基础就是“创卫”。道理很简单,环境卫生秩序是所有国家级城市的必备条件。为此,一定要突出“创卫”这个重点,通过抓好“创卫”,为“创四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创卫”是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市的一项最基础工作。城市环境是投资环境的基础,对企业来说是信心工程。现在,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都把良好的城市环境作为很重要的条件。比如,北京一直很重视抓环境卫生,为了优化发展环境,市委书记、市长专门给城区下达任务,明确要求各城区把环境卫生搞好,否则就是不称职,奥运会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在全球名列前茅,城市超级干净!有人问李光耀,新加坡为什么要搞这么干净?李光耀说,因为独立时,一穷二白,要发展,只能靠环境招商引资、靠环境吸引游客,环境也是生产力!同时,抓城市环境也体现政府的执行力和效率。我们要“绿色崛起”,要对外开放,首先就要抓好发展环境,改变“农村版”城市面貌,建设环境优美的“城市版”城市。我们丽水本来就青山绿水,再加上干干净净不更好吗?!
(二)这是一件难事。“创国卫”是一项标准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10大类66项指标,800多个考核点。刚才,细弟同志对照创卫的10大必备条件和主要指标,逐一通报了我市存在的差距。其中,10大必备条件中5项指标尚未达标。这几个方面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市民反映很强烈,经常通过市长热线、政务微博来投诉。我们必须通过这次“创卫”,逐项解决,各个击破。
此外,窝棚区治旧控新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需要我们切实花大力气去整治,尤其要高度关注旧机场区块人员转移到城区,不要形成新的“都市里的村庄”。据统计,我们主城区大大小小的窝棚区(如大众街、中波台区块),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居住有8000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是脏、乱、差的集中体现。
(三)这是一件急事。一方面,“时间很急”。目前,美丽乡村现场会沿线的城市文化墙建设
已基本完成,城市环境有所改观;菜市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大排档等专项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但对照创国卫的时间要求,进度还是滞后。10月份,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将在我市举行,省爱卫会要对我市进行省级卫生城市复查;11月份,莲都区也要进行省级卫生城区的考核;明年第一季度争取向省爱卫会申报国家卫生城市,12月底要通过省爱卫会对我市创国卫工作的考核;2014年第一季度就要向国家爱卫会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第二季度就要接受明察暗访,第三季度是考核,第四季度就要命名,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全力冲刺,与时间赛跑,打好“创国卫”攻坚战。
另一方面,“心里着急”。城市环境是市长们的“脸面”,一天不弄好,每天都难过。我每次晚饭后走街串巷,看到主城区乱停车乱摆摊、城郊结合部乱搭乱建、市民乱扔垃圾、乱吐痰、随地大小便等“脏乱差”现象,心里不是滋味。特别是每次到高速路口迎接上级领导,路口周边环境(含城中村、城中农田、农地等)、路边绿化,以及进城之后的“脏乱差”点,我一路“汗颜”,就没有底气介绍这是“中国生态第一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前段时间,我让办公室同志把看到的部分“脏乱差”现象,拍下照片,做成30块“展板”,其中15块是市区环境卫生文明情况调查,主要是城市围墙“应围未围”、乱涂乱画、公共设施被破坏、人行道被占用等不文明行为;另外15块集中反映市区环境卫生较差路段(如括苍路、紫金路、中山街)的卫生状况,主要是夜街大排档垃圾乱丢问题。希望大家看了以后,有所触动。请建波部长通过报纸、电视开辟城市“脏、乱、差”曝光栏目,曝光一处、抓好一处。这也是一个有效办法。
第二,突出重点,破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难题,也就是“重点创什么”的问题
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城市搞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我在8月9日召开的市“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创国卫”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突出打造“清洁之城、整洁之城”。这“两城”,既是工作目标,也是工作重点,要贯穿始终。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抓好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环境整治工作。国庆后,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内容多、影响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各兄弟市、县(市、区)主要领导都将出席,有300多人,这是对我市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对我市城市管理、城市环境、市容市貌的一次大检验!目前,考察沿线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已经基本到位,我也多次带队进行检查。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千万不能有任何松懈,要抓反复、反复抓,确保沿线“地面不干净、立面不整洁”等“脏乱差”问题彻底整治到位。会务筹备组要抓好督查。
(二)抓好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准备工作。如果说,“创国卫”是决赛的话,省卫复查就是预赛。如果连预赛都通不过,决赛资格就没了,轰轰烈烈的“创国卫”就成一个笑话!省卫复查将在10月15日—20日进行,创卫办要抓紧落实任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卫办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创国卫”工作基础。
(三)抓好“创国卫”必备指标达标工作。在切实巩固已达标的5项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灭四害工作还要继续抓紧抓好,不能反弹),有针对性地抓好5项指标尚未达标工作:针对“城市生
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市建设局在明年的项目安排中要将道路改造与截污纳管相结合,优先考虑涉及市民多、截污面积大的街区,同时要做好中岸圩扩容准备工作;莲都区在实施老小区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创国卫”的各项标准,及时跟进老小区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水利部门在内河改造中要统筹考虑污水管网建设。针对“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粪便无害化处理厂要加快建设进度,明年年底前必须投入使用。针对“市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充分宣传好“创国卫”工作亮点,引导市民关注、参与、监督“创国卫”工作。针对“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市城管局、市工商局要进一步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坚决予以取缔。针对“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市爱卫会、市法制办要抓紧制定《丽水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应法规。
(四)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市容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都建立了市容管理标准。虽然在“创国卫”10项必备指标里没有直接体现,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10项指标。一个脏乱差的城市不可能是卫生城市、旅游城市, 市容环境不好,其他指标准备再好都没用,市民满意率肯定上不去。当前,市容环境整治要严格落实好25项重点专项整治责任分解。这里,我重点讲五个方面:一是抓城市文化墙工作。城市文化墙工作既是一项应急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坚持“分类、分档、分区域”的原则,抓紧完善市区文化墙方案规划,抓紧研究出台《市区围墙日常管理办法》。市区临时围墙要像模像样,在全市做好示范。特别是主街道的建设标准要适当提高,增加美观度,成为一道简洁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充分展示丽水文化;其它地段可从简,但不能简单的“一围了之”。二是抓窝棚区改造。前面我讲过,这是“老大难”问题。希望莲都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对照“创国卫”时间节点,坚持标本兼治、治旧控新,全力推进整治工作。三是交通秩序。重点是机动三轮车载人整治、人力三轮车整治和车辆乱停乱放整治。其他的交通整治措施,交警部门、运管部门与创卫办做好协商,必要时向“创国卫”领导小组汇报,该上就上。四是抓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流动摊点、马路市场、大排档、“牛皮癣”等整治。市城管局要抓紧做好方案,加强管理,既要做好疏导,也要严格执法。五是抓再生资源回收。要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抓紧做好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建设,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管理。
第三,加强领导,全力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保障工作,也就是“怎么保障创”的问题
(一)强化组织保障。市、区两级四套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制度要抓紧出台,各单位要抓紧建立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负责人员。莲都区、开发区要特别重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层层发动,广泛动员。
(二)强化后勤保障。“创国卫”是一场攻坚战,人、财、物要予以必要保障。比如,前段时间创卫办提出需要抽调人员,各单位都非常配合,这非常好。明年开始,除了“创国卫”项目建设经费外,创卫办的工作经费也要保障。对创卫办每日巡查所需的工作用车,市机关事务局要优先保障。
(三)强化督查保障。“两办”督查室和市效能办要协助创卫办做好督查工作。市创卫办要敢于动真碰硬,要全面落实周巡查、月点评、季考核制度,深入一线掌握工作进展,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实地检查。要全面落实“一把手”责任,考核结果排名后三位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市委、市
政府说明原因。
(四)强化项目建设保障。特别是对在项目审批上,相关单位要深入研究,开通“创国卫“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该简就简,能快则快,要在第一时间完成审批,确保相关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各项目业主单位要统筹安排施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加快工程建设速度。
(五)强化舆论保障。“创国卫”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宣传文明风尚、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提升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创国卫”工作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国卫”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志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发扬“五加
6.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在“五一”节之前,我们就听取了前一段时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展情况的汇报,明确指出要加大组织、指导和推进的力度,全面提高创卫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一会儿,盖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我们参加会议的各个部门、各个县区、还有各个层面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理解、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创建国家卫生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卫生城?我想,创建国家卫生城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个载体和平台,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推动整个城市人居软硬环境提档升级,使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和提升。所以,创建国家卫生城绝不是清理清理垃圾,包括清理清理占道经营,这都是治标的办法。我说这些,就是让大家认识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初衷。
今年年初,如垠书记在市七次党代会的报告当中,把创建卫生城作为今年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也列入政府60件大事实事之一。这两个会议结束后,市里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一个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动员会,一个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会,第三个是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推进会。这三次会后,各个区、各个部门都动了起来,都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个是成立了组织机构,一个是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个是进行了层层动员,第四个是开展了专项检查整治,最近,创卫办在督导检查中发现的150多个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有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与创建成功的城市相比,从国家对卫生城市要求的标准来看,大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重而道远,压力很大。
从国家要求看,创卫门槛高而且要求严。在上次召开的动员会上,我们已经下发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重新修订的《国家创建卫生城市标准》明确了10个方面65条标准,这里涵盖的不仅仅是卫生,还有国际运行的标准,包括空气的质量、水质的质量等都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要求,都是必须达到的“硬杠”,没有余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暗访、技术评估、考核鉴定和社会公示的评审程序,评审组除了看文字材料和技术资料外,将重点对城市建成区进行随机抽查,程序严谨,不能“变通”。另外,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不达标宁可不要这块牌子。因为这个牌子是形式,我们要的是内容,就是提高整个城市的软硬环境,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实力。
从各地情况看,创卫的历程也比较艰辛。目前,全国有83个城市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东北三省只有大连、鞍山、四平三个城市,我省仍是全国空白省份之一。据了解,这些城市基本都经历了较为漫长和艰辛的创建历程,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目标的追求。比如,河南省济源市从申报到命名经历了9年时间,郑州、鞍山市经历了10年时间,南昌市经历了16年时间。实现大庆创卫目标,是我市几届班子、几级班子和全市人民多年的愿望,1998年提出至今已经近1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积淀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成功越来越近,今年志在必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举全市之力向目标冲刺。
从我市实际看,创卫难点较多必须给予正视。我觉得,发现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现在,最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发现问题掩饰问题,这是作风问题。刚才,我们看了一下多媒体,反映出很多问题,在这之前我也去过几个地方,但是范围很小,我在4月13日看到的一些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希望各县区、各部门在创卫过程中,都要对对号,哪块儿是你的街区,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是责任不明确,还是你不作为。这些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比如垃圾问题,因为垃圾场不到位,处理起来很难;有的是新问题,比如步道板问题,步道板底下都是沙子,大车小车都在上面走,今天修、明天上,始终在修补但还是没搞好。我觉得,存在这些问题,无论从创卫角度来看,还是解决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软硬环境问题,都是我们正常的、份内的工作,不进行创卫这些问题也必须解决。
从主观上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一个是认识问题。我4月13日到会战大街,铁西桥上有18个摆摊的,而且卖得都是假冒伪劣商品。前几天我到那去,还有两三个。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一个是领导问题。一个问题反复治理、反复出现应在规律上找原因,偶尔的出现要在管理上找原因,如果反复出现解决不了,我认为是领导原因,领导的意识和领导的力度还不够到位。第三个是责任问题。今天会上多媒体里放的一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有的部门干什么呢?我可以坦率地说,有的事情督办多次都改正不了,就是有一种浮躁的心,责任心不到位,净干面子活儿。第四个是配合问题。个别部门你抓你的,我抓我的,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配合的意识和劲头不够,推事躲事、争功躲过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五个是发动问题。就是全社会的参与氛围不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我们在座一二百人的事儿,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没有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创卫很难实现。
所以说,我市的创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各个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找准位置,下大力气,全面推进,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衔接、齐抓共管的整体局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提高创卫工作的质量和标准
从总体上讲,创建国家卫生城主要是抓住五个方面:一个是抓基础,就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一个是抓市容,就是解决脏、乱、差等问题。第三个是抓环保,就是搞好水气、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第四个是抓卫生,就是全面开展“五小”行业的治理整顿。第五个是抓教育,就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市民素质。这次会议安排的四个专项治理战役,既是创卫任务的难点,也是近期工作的重点。各个区和有关单位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尽快形成强力攻坚态势,确保在今年6月底以前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达标任务。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一是解决好城区的精细管理问题。比如,人行道板破损、背街小巷垃圾、私搭乱建简易房等现象,管理起来难度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这些都是最直观、最表象、最影响城市环境的最直接问题。所以,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必须从解决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入手。一个是不能留有死角。每个区块、每条街道、每个社区哪里有垃圾、哪里有破损、哪里有漏洞,治理问题究竟有多大,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现在主城区修路、地下管线维修等带来的问题,都要尽快组织人力,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破坏一块修补一块。一个是不能出现反弹。过去,往往是突击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整改,但是,检查过后很多问题仍然是反复出现。今后,就是要采取死看死守、重罚严管的惩处措施,对于乱设摊点、乱拉乱挂等问题要坚决进行治理,对于私搭乱建的违法违章建筑要坚决彻底拆除。一个是保证及时清理。
要适当增加必要的环卫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垃圾处理要日产日清,排污渠道要确保畅通。尤其是影响市容市貌的废品收购站点,要合理规划、规范管理,造成严重污染的站点必须予以清除甚至取缔。
二是解决好行业日常管理的规范化问题。集贸市场、五小行业当中存在的无照经营、卫生较差、无健康证上岗等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经营者的利益驱动所致,另外一个是日常管理还存在空白和漏洞,给小商小贩带来可乘之机。日常管理可以造成三个方面后果,一个是损害群众利益,一个是影响公平竞争,一个是扰乱市场秩序。这些问题看似小事,但对创卫工作都带来很大影响,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个是管好证照。严格检查经营许可、卫生检疫等相关证件,没有证照的要抓紧补办,具有证照但没有达到卫生标准的要停业整顿。对于新审批的五小行业,要严格执行行业许可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一个是管好标准。没有下水的商服楼,不符合开办餐饮标准要求,又无条件整改的给予关闭,对于经过整治可以达标的,限期整改达标。一个是管好改造。主要是推行集贸市场超市化管理,实行改造的集贸市场给予优惠政策和财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一个是管好卫生。加强日常卫生清扫和保洁,搞好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发现畜禽检疫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予以没收销毁。一个是管好秩序。彻底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现象,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特别要通过建设和规范早市、夜市的办法,正当经营、合法有序、集中管理。总之,就是要通过严格、细致的日常管理,健全保洁责任机制,规范行业自律管理,彻底解决乱摆乱放、乱倒污水、乱倒垃圾等问题。
三是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污物处理、公共绿地建设、城区结合街路改造等项目,这4个方面是创建国家卫生城10个条件中必须达标的硬件设施条件。一个是建好城区道路。有些区段已经破损严重,应该尽快抢修,包括纬十一路,现在还没有开工。特别是背街小巷的道路,能修补的要抓紧修补,没有修补价值的要拿出规划,进行部分改造或整路改造。一个是建好环卫设施。要尽快建设垃圾中转站,适当增加果皮箱、垃圾箱数量,建立完整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加快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新建,八百垧、乙烯污水处理厂年内要投入使用,提高污水管网普及率,增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一个是建好城区绿地。虽然我市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但由于城区面积广大,建成区内还有许多绿化盲点盲区。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种草的大好时机,坚持点线面结合,见缝插绿,宜树则树,宜草则草,重点抓好居民小区、城区道路及零星、裸露土地的绿化和生态绿地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一个是建好公共厕所。按照国家要求,目前我市还缺少公共厕所160多个,主要是根据人员密集程度,坚持布局合理、数量足够、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大城市主次干路和商业中心区的公厕建设力度,尽量满足群众需求。
四是解决好重点部位的规划改造问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主城区铁路沿线,脏乱差问题最为突出,长期得不到根本治理。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已经有了很大动作,铁路沿线正在加快规划、拆迁和整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力度也很大,但总体的进展还不够快,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一个是搞好规划。坚持改造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借鉴红旗村和滨州村的改造做法,因地制宜、全盘考虑。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要尽快拿出总体改造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尽快付诸实施,改善市容市貌。一个是加快改造。全市主城区内还有16个棚户区,今年要重点搞好龙凤铁东平房区、南砖厂地区拆迁改造,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让区主要是富强村,现正在加紧改造。一个是全面治理。要全面搞好垃圾、污水、粪便的清理、硬化路面、净化卫生、绿化环境、亮化小区,特别是解决乱堆乱摆、乱停乱放等六乱问题,尽快改善居住区卫生条件。
五是解决好监督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划分问题。创卫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强化监管措施是提升创建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条条指导,块块负责”的原则,必须强化行业管理,切实履行好职责。市创卫办,要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注意发现问题、统筹运作、科学摆布。卫生部门,要加强小饭店、小熟食店等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卫生质量。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污企业、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排查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提高城区环境水平。城管部门,要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搞好占道经营、乱设店铺、牌匾治理和垃圾清理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房产部门,要加强棚户区改造的推进和管理力度,顺利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工商部门,要加强集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公安、畜牧、建设、规划、监察等单位,同样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全市的总体部署主动开展工作。五个区和高新区要结合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调研、部署工作,服从大局、听从命令,绝对不允许出现顶着不办,变相推诿的问题发生。
同时,要按照国家的具体申报条件要求,加强杀灭四害、重大疫情、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善于解决具体问题,绝对不能因为哪个环节、哪个部位出问题而影响全局任务目标的实现,保证创卫工作扎实推进、全面达标。
三、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要加快建立健全一整套管长远、管根本的长效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运转流畅、扎实有效。结合当前现状,重点要加强五个机制建设。
一是责任追究机制。创卫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个区、各部门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掌握工作动态,解决重大问题,对创卫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支持。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单位内部也要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到岗,不留空位死角。
二是合力攻坚机制。市里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要牵起头,配合部门要真配合,要不等、不靠、不让,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盖书记在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讲什么是团结,团结首先得相互支持,这能看得出干部的胸怀和政治上成不成熟。另外,各中省直单位、各大高校、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要积极参与创卫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形成宣传强势和推进合力。
三是帮扶共建机制。会上下发的市直机关各部门包帮扶创卫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和帮扶措施,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要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与协作,搞好指导服务,落实具体责任,力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将帮扶对象创卫结果作为帮扶单位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是资金保障机制。总的原则是按照预算安排,需要保的必须保证。各县区要建立多元筹资渠道,保障创卫的需要。原则上我们要把事干成,少花钱多办事。
五是督导检查机制。市创建办、督查室要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形式,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背街小巷、五小行业、牌匾治理等薄弱环节,检查出的问
7.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 我分别就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工作
(一) 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成效显著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比上年增长20%以上, 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6家、比上年新增3家, 规模以上企业对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2. 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总量快速壮大。
2010年全省从事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企业 (农家乐) 达3939家, 其中休闲农业企业776家、农家乐3163户,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评选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 超过目标任务50%。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农村为载体的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成为各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抓手。
3. 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贡献不断加大。
预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 同比增长45.6%;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增长17.5%;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带动农户7.5万户, 直接吸纳18.7万人就业, 间接吸纳近100万人就业。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实现利润5.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 融资、担保引领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0年省农委对金融部门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1.4亿元贷款给予了贴息补助。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户数207户。担保责任余额9.24亿元 (成为全省同行担保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 , 同比上升15.3%,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达1.5亿元。贴息扶持和融资平台的搭建, 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是做到了三个贯彻落实:
一是把工业强省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我省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 我们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重点, 实行以贴息为主、补助为辅, 以扶持规模型企业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的工作原则, 积极推进我省农业工业化,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把抓项目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省委栗战书书记强调:“抓项目就是抓经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我们始终下大力抓紧和强化项目建设工作, 出台了《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软件, 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扶持力度, 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把扶优扶强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优强企业的崛起是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始终把扶持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
(二) 2011年争取在五个方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实现较大发展
1. 抓好结构调整, 努力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实现新飞跃。
一是要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 努力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 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二是要打造品牌。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九大重点产业, 在每个产业中集中扶持2-3个龙头品牌, 以品牌战略带动产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壮大, 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三是要以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为先导, 着力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促进产业化经营。四是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更好的使用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贴息补助, 争取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扩张。五是要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以省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主体, 制定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担保“绿色通道”政策, 认一真落实贷款担保费率向下调整20%的优惠措施。
2. 抓好乡村旅游业, 努力在推进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特色经营”的运行机制, 围绕“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农家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 实现从业农民年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要以公路主干线两侧、重点旅游景点周边、城市 (县域) 郊区为重点, 建设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 以示范为引导,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三是要扎实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 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提升全省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体闲农业项目, 进一步加大农民土地流转力度, 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3. 抓好科技进步, 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增长方式上取得新变化。
一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衔接, 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二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 进一步提升企业规范管理的水平。三要积极争取农业部更多地在我省企业中认定“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支持建立加工企业示范生产线,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档次。
4. 抓好项目建设, 努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新支撑。
一是今年省农委将把各地、县项目库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通过项目库建设, 夯实项目入库基础, 使一批有发展前景、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入项目库。二是按照《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实行省级入库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 滚动储备。今后省农委审批的农产品加工扶持项目, 原则上都要出自项目库。三是对《“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专项规划》中的重大项目, 要抓紧跟踪、做好服务, 争取有较多项目可以得到落实。
5. 抓好强基固本, 努力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奠定新基石。
一要进一步抓好统计工作, 特别是要尽快摸清我省休闲农业家底。要继续加强与省统计局、省旅游局合作,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工作。各地、县要按照农业部制发的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基本情况表的要求, 重点摸清本地休闲农业基本情况。二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省农委将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目标考核机制, 省与地、地与县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以确保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进一步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国家和省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决制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专项检查, 做好企业维权工作,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
(一) 2010年农机化工作成效突出
2010年, 全省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落实兑现农机购机补贴为重点, 以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为突破, 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省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 拉动了我省农机装备大幅提升。
2010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4840万元。我省主要以农业部公布的通用类目录为基础, 结合贵州山区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 确定增加20个非通用类补贴品目, 制定了《2010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并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超额完成, 共完成中央补贴资金19619万元, 省级补贴金额5247万元, 地县投入2297万元, 引导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14946万元, 购置补贴机具131094台 (套) 、温室大棚23.7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2. 农机化服务领域的拓展, 保障了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特别是针对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和下半年的洪涝灾害及农作物病虫害, 组织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机具协调等服务, 积极投入抗旱排涝保春耕、促“三夏”、战“三秋”行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65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5.7万台, 组织农机专业服务队1379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330余次, 完成机耕957亩, 机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面积286万亩,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
3. 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大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加快水稻、茶叶、马铃薯等产业发展, 组织实施好主要农作物关键牛产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精心组织, 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申报、实施及验收工作。去年农业部下达我省9个县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油菜和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共计100万元, 我们及时协调落实资金到位, 督促指导各项目县抓紧实施, 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二是做好省级农机化示范项目。2010年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资金1150万元, 安排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76个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16个县、小麦机械化播种示范5个县、玉米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2个县、茶叶生产机械化18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22个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18个县、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10个县, 机械化桔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个地区。农机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4.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 推动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2010年全省成立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31个, 有合作社社员5421 (户) , 服务农户11.23万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318.97万亩, 服务总收入5367.65万元, 机具数量9554台 (套) , 资产总额2960万元。其中, 黔南州都匀市坝固、贵阳市花溪区富民、黔东南州榕江县车江、安顺市昌林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首批100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称号。为此, 省委王富玉副书记曾批示“贵州农机合作社要用鼓励办法, 加快发展。”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逐渐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5. 安全措施的到位,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深入开展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积极构建及时处理农机事故保障机制。
(二) 2011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出台, 我省农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省政府参事向省政府提交了《把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进程列入“十二五”规划重大议题的建议》, 赵克志省长、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都作了重要批示。2011年, 全省农机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积极探索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突出“一条主线”, 抓好“三项建设” (即:以购机补贴工作为主线, 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安全生产建设) ,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5万亩, 机收面积300万亩。围绕目标任务的实现, 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 加强监管, 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
2011年, 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力争中央和省级投入3.5亿元。一是购机补贴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五大主导产业,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 推动农村持续发展。二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 在调整结构、补贴比例、加强薄弱环节等方面下功夫,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针对目前实施的省级购机补贴资金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申请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现状, 我们将借鉴省外的普遍做法, 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不限定补贴比例, 取消统一补贴8%的做法,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如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作业机具及我省农业特色产业作业机具提高补贴比例;对在我省用途不广的机具少补或不补, 以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 促进全省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将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以及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试验示范经费。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五是加强监管, 严格执行“三个禁止”、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 真正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 精心组织, 进一步抓好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
要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项目的实施, 组织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 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 认真做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试验示范, 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提高示范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大扶持, 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1年我省将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形式, 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示范建设, 拓宽服务模式, 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等农机服务方式, 着力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模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4. 把握农时, 提高重点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把春耕、“三夏”、“三秋”作为农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战场, 在重点农时季节, 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专业队, 加快农作物抢收抢种进度, 确保关键农时季节生产顺利进行, 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的主力军作用, 努力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5. 强化意识, 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
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农机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检验规章,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 将农机安全的工作重心将转向田间地头,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好农机维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技术等级审定工作,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的提高。
【在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7
在2006年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09
副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4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0-02
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09-22
交通厅长在全省公路工作会上的讲话06-22
厅长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4
教场社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