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特点

2024-10-11

幼儿美术特点(共8篇)

1.幼儿美术特点 篇一

中班幼儿美术特点

中班幼儿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教师要选择新颖的美术教材激发幼儿的兴趣;中班幼儿喜欢观看并模仿他人的绘画作品,教师要创造适宜的美术环境促使幼儿作品多样化;4-5岁的幼儿喜欢一种颜色涂到底,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让幼儿感觉色彩搭配;4-5岁的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的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使用鼓励性的评价,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中班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的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班幼儿美术发展的特点:

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较为明显,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受空间知觉水平不高的制约,表现为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能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由零碎印象组成的符号发展为简单图像,能选择与物体明显相似的颜色。

2、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初步能从几个平行的维度去思考操作的符号,担仍缺乏条理并容易遗漏,不善于思考操作的步骤,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手部肌肉动作从无法控制,逐步提高手指动作的力度。到了下学期:

1、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较完整地观察客观事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把握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客观对象的基础上,更有兴趣地表现某些细节,有意记忆的发展使表象也逐渐增多而清晰起来,开始能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表现为对颜色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越来越的满足之后,发现任何颜色都好看,从而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使自己的画面色彩颜色。

2、虽然仍不善于思考步骤,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开始产生这样的意识,对一些步骤简单的内容开始思考,表现为开始从两三种材料上去思考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关注画面图像之间关系,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

3、手部肌肉动作的力度明显提高,能有意识地控制笔的走向,做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例如:用蜡笔在轮廓线内涂色,把颜色涂均匀。在控制力度上还有较大的困难,例如,使用毛笔时经常会将整个笔头都摁在纸上。

由于中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因此开始画画时90%的幼儿不会拿笔,如何训练幼儿握笔方法与握笔兴趣,例如:出示一幅没有小草的花园挂图,提问幼儿没有草的花园好看吗?幼儿会回答“不好看”,那么我们就给这幅画画上小草好不好,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花的上面及周围画上许多小草。在画小草的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去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怎样用力才能把小草画的很清楚一些,还可以利用给天空画上雨点等不同的内容来锻炼幼儿的握笔和运笔,以至达到好的效果。

在幼儿绘画的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色彩来绘画呢?五彩缤纷的颜色是最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并不是按照物体的固有颜色去画的,而是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爱好选择颜色。例如:有的幼儿把红太阳涂成黑色的,理由是:“我喜欢黑色”,什么物体必须用原有色,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知道太阳、月亮、海洋等这些物体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它们是大自然中固有的物体。但有时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也可以有所改变,例如某些“教育人类爱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画,把大海画成了黑颜色,如果画面内容需要可以改变这些物体的固有颜色,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应该改的;而大自然中再生的物体可以用想象去用色,一个桌子一块手绢的颜色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着其内部规律,如果将成人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强加于他们,那就违背了幼儿色彩感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必然影响人们对色彩感觉的正常发展,幼儿很难按照一个固有的物体涂色。

让幼儿用正确的颜色装饰画面,也就是为画涂色,起初幼儿不能把颜色涂在固定的范围之内,涂色的方向也就四面八方的,针对幼儿这一情况引导幼儿沿着物体生长的方向来进行涂色,小草是向上生长的,小篱笆是直立的,这些物体都应该运用竖涂的方法来完成,方形的物体可采用竖涂或是横涂,为圆形的物体涂色时应以圆为起点向外围扩展的方法来涂,这样可在人的感官上产生旋转的假象。让幼儿用涂色的力度来把握如近处的东西涂色时要用力一些,相比较远处的景物用力减弱,这样就产生了远近虚实的效果。

幼儿涂色的效果和幼儿的情绪也是密切相关的,幼儿情绪稳定与急躁时的作画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幼儿绘画成败的一个必要因素,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幽雅的作画氛围,可让幼儿边听悠扬、轻松的乐曲边作画,这也同时为幼儿以后听音乐的编画打下了好的基础。

幼儿的绘画能力只有在握笔、运笔、涂色等几个方面同期进行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激发幼儿长期学画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中班幼儿学画的成败,在于教学运用手段灵活性与实用性,但幼儿必须在具备和掌握绘画的基本因素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画阶段,这些因素也都是幼儿学好画的先决条件。

针对孩子们的绘画特点,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盒较细的蜡笔,周末在家的时候给孩子勾画一个“苹果”“太阳”等等,让孩子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涂色力度,并且在涂色的过程中学会规律的填色。

2、在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教育孩子不乱图乱画,爱护绘画工具等。孩子认真的完成了绘画作品,您可以让孩子将作品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和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格。

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精细度,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绘画的好处很多很多,但更多的是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希望家长朋友们和我们一样,关注中班孩子绘画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要急于求成,让绘画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项小游戏,循序渐进的进行!

中班的孩子在用美的方式反映着他们情感的同时,把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综合地表现出来,孩子们的创作具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这是一个没有规律,没有模式的世界,生活和幻想是他们绘画的源泉......童年是人一生最灿烂的开始。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带着无限的希望,幻想着未来,了解着世界,孩子们把他们的情感宣泄于充满了儿童气息的想象画中。这是孩子用天真的眼睛透视的世界!这是孩子们用快乐的心亲吻的世界!

2.幼儿美术特点 篇二

中国美术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且源远流长, 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十分的悠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美术文化是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需要探究其根本就需要结合当中国的历史情况以及中国美术传统的作品来探究。本文重点探究的方式通过中国传统美术内在精神为标准来探究的, 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可以在抛开历史因素的条件下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 更加有利于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的了解。

2. 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每一个种族都具有自身的美术传统和美术文化, 随着时代的交替和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 这些美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和传统, 这些美术特征和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 同时人们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也很好地促进了美术文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以中国传统美术的内涵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来探究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2.1 追求生命的意义与生命保存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文明之国, 在中国历史的任何朝代都会形成不同的主流学说, 这反映了中国人在思想意识层面的不断变迁, 这种思想和意识上的进步也使得美术的内涵也在不不断地丰富, 人们更加希望通过美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在《易传》中说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生”这个字的认知程度很高, 十分看重“生”的内涵, 这句话主要所表达的就是生命的生生不息, 在美术艺术中这种对于生命的保存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十分常见, 古代的美术工艺中会有很多, 与生命相关的题材比如在刺绣重一些送子观音、金银打造长命锁、小孩子的虎头鞋帽、剪纸画上的福禄寿喜等, 这些都表现了我国传统美术中对于生命的追求, 无论是具体的实际物品也好还是传统象征性习俗也罢, 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对于生命的阐述, 了解生命之卑微便对于生命更加敬畏, 即使在现在我们将花鸟画称之为“写生”也是在表达对于生命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敬畏。

2.2 追求理想和人格

追求理想和人格, 其实也就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品格, 但是这个前提依然是在对于生命表示敬畏的前提之后的, 通过将生命的价值定格在人格之上, 并且将理想和人格的价值形态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因此中国美术在评鉴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的人格上的内涵, 将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以人格的衡量标准来判断, “吴中四才子”中的文征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品不高, 用墨无法”由此可以看出, 古人在艺术创作上首先看重的是人品然后才是技艺, 认为无品无德之人所做之物即使再好看, 也没有内在的灵魂也不会让人感觉“心有戚戚”, 通过这个作品反映出的是人的品性而不仅仅只是作品。比如,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松梅竹”被誉为岁寒三友, 这些都是美术中人格的体现, 古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之中凸显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品质, 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的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 比如齐白石就将白菜称之为“菜之王”, 可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人格与理想的内涵是十分浓厚的。

2.3 追求心灵自由

中国传统美术博大精深, 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 具有十分浓厚的底蕴, 这种深刻的底蕴, 主要就是体现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有很大的体现, 中国画生动灵韵、中国书法有律动之美、中国建筑艺术安静祥和, 这些都表现出中国技术中对于自由的向往。中国美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在心灵上的自由,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庄周梦蝶图》都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由生活的无线向往。

2.4 追求形象的生动

中国传统美术在创作的过程中讲究“形神皆备”, 无论是书法也好, 绘画也罢, 对于“神”的把握要求很高, 对于事物的刻画讲究其“神”, 这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要求在创作的时候结合当前所描绘事物的具体形态, 把握这些事物的外在的“神”;另一方面, 通过勾勒描绘, 能够独具特色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神”, 所以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作者对于事物的描绘都是十分惟妙惟肖的, 感觉下一秒可能就会从画中飞出来, 这就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传神”。重点在于对于意境的描绘, 人物画、山水画、鸟兽画都能表现出传神的特点, 这些特点, 也让中国美术更加有内在的底蕴, 更加值得鉴赏, 值得细细赏玩。

结语

中国传统美术博大精深, 笔者水平有限道不清其中真滴, 只能结合当前的已知作品来归纳和总结出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特点, 虽然不足以完全的概括, 但是也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美术更加注重内在, 认为外在的表现手法只是在于技艺, 真正值得考究观赏的是内在的底蕴。无论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生命的延续、对于人格的体现都表现出中国传统美术之美, 这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独具一帜, 能够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摘要:中国是世界十大文明古国, 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这就使得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个性鲜明的, 中国美术是源远流长的, 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单纯的一两个视角是很难讲中国美术的特点描述清楚地, 也很难讲中国美术的特征准确的表达,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美术主要的研究方面在于研究美术的特征和内涵, 在研究中国美术的特点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从中国美术表面的特点来研究需要研究一些更加具有内涵的元素。

关键词:中国美术,传统特点,内涵

参考文献

[1]萧君和.中华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99.

[2]李默.中华文明大博览:上卷[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

[3]梁白泉.中华文明一万年[M].陆挺, 徐宏.人文通识讲演录:历史卷.北京:文化出版社, 2007.

[4]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27.

[5]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84.

[6]张道一.张道一文集 (上)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58.

[7]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家通讯, 2008 (3) :43.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3.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篇三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学方式;教育特点;

迈入21世纪以后,我国极力倡导的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中的中国,实施有自己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明显趋向于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推行遥相呼应,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未来激烈的知识竞争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美术课教学更加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情”育人

美术教育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人们情操的一门艺术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育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美术作品需要做到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用以“情”育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更加细腻、感性的情感来创作出具体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美术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想办法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最后需要学生掌握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来的手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式为“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

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有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比如剪纸、建模和绘画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老师可先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对学生倾注情感,让学生在创作中身临其境的去体会美术作品中包涵的寓意、蕴含的情感、表达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2美术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时俱进

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是用具体的视觉对象来表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会和判断。现如今针对中学生的美术教学内容,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比如以情感、风格或主题为主导的教学,也可以是生产形态方面的,比如说美术作品中所采用的艺术技法、艺术材料等等。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民族、宗教和地域特色给美术教学所带来的益处,他们中由于种种不同的因素,促成了美术教学内容中不同的鉴赏、技法、创作和艺术美。不同的作品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方式不同、艺术手段不同、材料不同,使得美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说临摹的技法,常常用于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培养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

而对于需要创新的美术作品,老师则采取引导的方式,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无边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加新潮和完美的美术作品。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培养的是学生不同的能力,总而言之,美术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它使得学生的感情、知识和思想道德等等都得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法,采取更加具有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是老师需要做出的努力,而积极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能力,是我们学生需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需要积极配合和及时沟通,共同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3美术课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充满创新

中学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它不同于语、数、外等传统科目的教学,美术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满变化,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美术课中的一些基本的技法,当然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基本技法掌握的基础上,老师就会根据当地的有效资源,比如文化、物产等,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举行学生户外写生或者考察等课外教学。条件更加好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暑期进行省外写生教学,这样更加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入领略美术教学的丰富多彩。这也就是说,中学美术教学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大的部分。

课堂内,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比如漫画作品,它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现代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一宝贵资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多老师已经提前意识到动漫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漫画作品相对而言比较浅显易懂,并且夸张的表达方式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提高,鉴赏能力得以较快增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户外教学就是让学生们在一个无限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体会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去领悟生活中的艺术。比如,春天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走进春暖花开的大自然,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最原始的美,感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从而达到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生生不息的旋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保持美术教育的突破和创新,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巧。我们坚信,我们国家未来的美术事业,会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诞生。

4.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篇四

李建群

2012-10-30 18:06:54 来源:《美术观察》2001-12期

迄今为止,拉丁美洲艺术在欧洲和北美的批评家眼中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中肯的评价,而被视为西欧大陆和美国主流艺术的分支和模仿。同时,它也被当作一个拙劣的杂交品种而受到排斥。这种偏见一方面是出于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拉美国家现今仍然都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事实上,正如现代拉美文学的成就惊人一样,拉美美术在20世纪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这种独特的成就首先就是因为它具有多种文化和人种的混合交融形成的。

拉丁美洲从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多人种和文化的聚居地区,而且种族和文化的混杂和融合情况十分复杂。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白人征服者便很快向美洲移民,并随之与地印第安人混合,产生了下一代的新西班牙人。第一个进入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娶了他的印第安向导和翻译玛琳齐为妻,并生儿育女。殖民时期,犹太商人进入美洲经商,并与当地人结合。殖民时期的奴隶制,带来了大量的非洲黑奴。而这些奴隶又很快与白人、印第安人混合。在太平洋沿岸地区,陆续有大批中国人与菲律宾人涌入。而在20世纪中期,日本移民大量进入巴西,使圣保罗成为一个日本人占多数的城市。

这种多人种的聚居,使美洲成为欧、亚、非人种和文化的杂交地区。这种文化的聚集、混合,也曾产生过剧烈的冲突和碰撞。但经过几百年来的交融,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拉美现代文化。这种多品种文化的融合构成了拉美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所在,成为它内在的强壮活力、原始性和令人吃惊的恒久创造性的根源。这一事实已经越来越被当代评论家所意识到。

拉美视觉艺术的发展与拉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联系密切,甚至超过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一点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

本世纪以来,拉美政治局势处于动荡多变的状态,政变频繁,战事常起。而这种多变的政治和被削弱的统治局面又使得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因为政治结构常常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拉美的观众便不断从文学艺术中寻找相对恒常的真理。这种状态使作家和艺术家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过了政治领袖。他们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公众心目中享有相当高的威望。比如墨西哥壁画大师迭戈.里维拉在拉美的社会地位远远超过毕加索在欧洲的威望。

拉美人对艺术家的重视使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和反映社会和生活,在艺术创作中集中体现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所以,拉美艺术家又往往被当作是拉美意识的代言人。

提到20世纪拉美艺术就不能不涉及“土著主义”(indigenismo)问题。土著主义又译作“乡土主义”,它滥殇于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再发现”和“再评价”,以及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中采用印第安主题。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对“原始”文化的回归思想,而当它被引进到拉美之后,则成为促进拉美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寻根意识的重要途径。

土著主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运动开始于1900年。这一年,乌拉圭记者何塞.恩里基.罗多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比较了两个社会的框架:一个是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如美国;一个是牺牲物质的精神型的,如古希腊。他将这种比较扩及到民族,扩展到前哥伦比亚时期的纯朴的印第安文明,将之与殖民主义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他的文章在拉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墨西哥首任教育部长巴斯孔塞罗读到了罗多的文章,受其影响,他赞助了里维拉等壁画家,成为墨西哥壁画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所以土著主义运动可以说是壁画运动的成因之一。

但是,严格地说土著主义主要是一种文学而非艺术。它最主要的表现是在秘鲁与危地马拉。这两个地区就像墨西哥一样,是前哥伦比亚文明的主要所在地。秘鲁的土著主义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基发表了“关于秘鲁现实的七篇释文”。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逝去的印加帝国为新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原型,印第安农民是进行革命的主力。

在危地马拉,土著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是最伟大的拉美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他创作了著名的《玉米人》(1949),主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发展之间的冲突。作者对玛雅神话的描写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土著主义不仅仅包括对前哥伦比亚印第安传统的继承和肯定,也包括对殖民时期的拉美当地文化的继承。如在印第安文明基础比较薄弱的阿根廷产生了白人牧人英雄传说,如19世纪的土著诗歌《马丁费罗》(作者何塞.赫尔南德斯Jose.Hernandes)歌颂了广阔的阿根廷草原,令人怀念的印第安人自由的生活。马丁费罗是一个像北美西部牛仔似的人物,他为浪漫的印第安部落勇敢战斗,成为有名的勇士。因此他成为传统的土著文化的象征性人物。

土著主义对拉美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促使艺术家将他们的创作植根于本土文化传统,放弃对西欧艺术流派的亦步亦趋,到古代土著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和创作的灵感源泉。由于寻根意识的加强,现代的拉美艺术才得以摆脱殖民时期的拙劣模仿西班牙艺术的轨迹,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果说,现代拉美艺术与印第安传统的关系构成了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另外一个与之相对的内容则是它与欧洲现代主义的关系。这一关系在拉美国家常常被看作是一种“解放”,一种反权威运动。拉美各国对欧洲现代主义的态度却显示出某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在立足于复兴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点上,他们反对现代主义的引进;另一方面,在向传统的学院派创作观念挑战时,他们又欢迎现代主义的冲击。

显然,现代主义仍然是来自欧洲的影响而非拉美的发明。但也有少数拉美艺术家活跃于欧洲画坛,对现代派艺术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如智利的比森特.维多夫罗(Vecente Huidobro)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艺术活动对现代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拉美,现代主义的开始应该是本世纪20年代。如1922年在圣保罗举办的“现代艺术周”;192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建艺术与文学刊物《马丁费罗》;1927年,画家维克多.马努埃尔(Victor Manuel)领导的反抗圣阿列汉德罗的古巴学院的运动等。其中大多数活动都强调加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的结合对拉美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防止了艺术世界的封闭,也促使艺术家直接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文学与艺术的联盟在20到30年代的拉美艺坛十分普遍。在墨西哥成立了“文学家、建筑师、画家、雕塑家同盟”这一社会组织,它为墨西哥壁画运动聚集了大批青年艺术家,为壁画运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壁画运动多少与旅居欧洲的拉美画家追随的超现实主义背道而驰,但这种对立并非势不两立。1938年,欧洲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列顿(Andre Breton)到墨西哥。他在看了一些墨西哥画家的作品之后,兴奋不已地宣称墨西哥是“天然的超现实主义”的国家。1940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超现实主义展览中,展出了里维拉和他的妻子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作品。尽管他们完全否认与超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一展览说明:在20世纪的拉美艺术中存在着两个主要趋向,即来自欧洲的超现实主义和壁画运动所倡导的土著主义。而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因素有时也可能在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共存。

当然,拉美艺术家与欧洲现代主义的关系远不止是一两个流派。几乎所有的欧洲主流艺术运动,从印象主义到象征主义在拉美都有类似的反映,其中特别是构成主义和表现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在拉美艺术的发展中有相当普遍的影响。乌拉圭画家托雷斯-加西亚(Joaquin Torres-Garcia)是拉美构成主义的第一代艺术家。他旅居欧美40年,曾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构成派团体,并成为其中的中心人物。1943年,他回到祖国,在他的家乡蒙特维多创建构成主义艺术协会。1944年,他创办工作室,培养学生。构成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发展与他的活动及其艺术创作分不开。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对拉美渗透更为深入,可能因为表现主义的精神与拉美民族性格有某种契合,以致很难在欧洲泊来风格与本土精神中划出分界线。表现主义画家拉萨尔.塞伽尔(Lazar Segall 1892-1957)是最早到达南美的欧洲现代主义者。他出生于俄国,就学于柏林和德累斯顿。1913年他抵达巴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回到欧洲。1923年,回到巴西定居。在圣保罗,他作为一个教师和表现主义的中心人物组织活动。他的作品影响了巴西几代艺术家。

几乎20世纪所有的拉美艺术作品都多少具有表现主义的特点,也可以说拉美艺术是“天然的表现主义”。如在墨西哥壁画运动三杰里维拉、奥罗斯科(JoseClemente Orozco)和西盖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的作品中也同样可以看到表现主义因素。也许用西方现代流派的尺度来衡量拉美艺术都不是很恰当的,拉美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或“表现主义”因素其实都不过是拉美民族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与这些艺术现象的吻合。拉美艺术是有其自己的轨迹和个性的。

在两次大战期间,欧洲的古典风格对拉美曾经产生过影响。这一影响首先来自法国画家德朗(Andre Derain)。德朗在脱离了野兽主义之后,转而研究现代艺术于法国传统之间的关系。他开始注重科罗和库尔贝的艺术,并向当时的收藏家和艺术家呼吁:重新重视传统艺术。他的活动影响了巴西战时画家埃米利亚诺.迪.卡巴尔肯迪(Emiliano Di Cavalcanti)等人。其次是意大利艺术团体“20世纪”对阿根廷艺术家的影响。这个组织成立于1926年,以马里奥.西罗尼(Mario Sironi 1885-1961)为主。他们审慎地寻求回归自然,恢复传统的技法和主题,并探索了意大利过去的各种绘画技巧。他们对阿根廷20到30年代的一些主流画家的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为阿根庭有大量的意大利移民,他们对古典艺术有一种亲切的怀旧感。受这一组织影响的阿根廷艺术家中就有意大利血统的利诺.斯普林柏格(Lino Spilimbergo 1896-1964)。

现代主义对拉美艺术的影响有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在本世纪初,拉美艺术的形式和功能都是纯欧洲的。绘画是画布绘画,这是从西班牙人到来之后开始的传统方法。到19世纪末,教堂的宗教艺术几乎濒于死寂。艺术家只是为收藏家或博物馆展出以及官方的建筑作画,建筑也是如此。现代主义把拉美艺术家从实用需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创作更多的表现民族以及他们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解放表现在雕塑中尤为突出,到50年代中期,拉美不再流行纪念性雕塑。在建筑中也出现了非实用性的杰作,如马萨斯.戈埃里兹(Mathias Goeritz 生于1915 年)1957年在墨西哥设计建造的“五塔”。

20世纪上半期的拉美艺术与欧洲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大型壁画的流行。墨西哥壁画运动席卷了整个拉丁美洲,甚至影响了美国,成为20世纪拉美艺术中最重要的事件。

壁画运动的一个主要倾向是回归本土文化的根基,重新研究前哥伦比亚时期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旅居欧洲的拉美画家在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壁画激励的同时,想到了要以壁画这种公共艺术形式振兴本民族的文化。他们在回国之后,从古代玛雅、阿兹特克人的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用几乎是无代价的奉献式的创作在墨西哥城和其它城市的公共场所装饰了大型的壁画。这种充满火一般激情与活力的创作是墨西哥壁画运动成为第一个受到国际关注的拉美艺术活动。

壁画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在公众艺术中持久的生命力。在壁画运动中,公共艺术成为一个探索本土文化和民族的特点、表达政治思想的新角色。这是同时期的欧洲和美国现代艺术普遍忽略的。

过去的三十年中,在拉美、在国际现代主义后期,建立在形式与各种技术上的因素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无视传统的绘画或雕塑使用材料的区别,也无视传统的美术与工艺的分类,而自由地采用任何材料进行创作。许多艺术作品不满足于三度空间,而要求具有环境的特点。

但是,在拉丁美洲,这些探索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影响。它促使艺术家努力回到迄今已退化的乡土或部落文化中存在的观念或技术中去。在现今的拉美,这种退化的文化与发达的都市文化并存。这种双重性的文化完全不同于同时期的欧美,使拉美艺术具有了独特的面貌。

当然,对乡土和部落文化的追寻也曾存在于欧洲现代主义的历史中,毕加索也曾被非洲面具和非洲工艺品所吸引。但对他们来说,这些古老而遥远的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们具有迷人的异国情调和猎奇色彩,而它们原来的内容则完全无关紧要。

在拉美文化中,艺术家会真切地感觉到本土的人种或人类学与他本身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拉美艺术中,现代的原始主义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表现的不仅仅是异国情调或18世纪的原始主义,而是回到本土、回到孕育拉美民族的久远而深深的根。拉美文化的确是一个混血的产儿,但它不再是欧亚非和土著印第安文化拙劣的杂交,而是在长期的融合、融化、化合的基础上生成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崭新的拉美文化。它产生了文学中风靡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也产生了本世纪具有拉美特色的现代艺术,使拉美艺术逐渐跻身于国际艺坛,成为现代世界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书目:

1.LATIN AMERICAN ART OF THE 20TH CENTRAL

Edward Lucie-Smith

Thames and Hudson 1993

2.A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N ART AND ARCHITECTURE

Leopoldo Castedo

London 1969

3.LATIN AMERICAN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5.美术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 篇五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未来的人才需要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一门重要课程。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必须要重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激活美术课堂,是多媒体技术介入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在《古希腊雕塑》一课中,老师首先播放用Macromedia Authorware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调入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中模仿古希腊雕塑造型的演出片断和中国运动员刘翔在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的精彩镜头,然后通过丝丝入扣的快速提问和学生的快速回答,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开幕式中那个片断,和教材中关于古希腊雕塑的重要性的叙述联系起来,说明2004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作为表演内容的原因所在,水到渠成引入到“古希腊雕塑”这一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再如:在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在黑板上用楷书板书该课题,而是在课件上用篆书字体来显示,让学生辨认。绝大多数同学会把玉念成王。然后告诉同学们,在古汉语中,王和玉是相通的,汉字中许多以“王”为偏旁的子,都和玉有关,而这些字,都有一个相近的含义,那就是表示“美好”。以此简单的开头,引发学生对“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涵的人文特性的思考。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一段时间,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课件似乎便成了课堂的中心。鼠标替代了教鞭,主仆易位,表面上教师控制着课件,不断点击按钮翻页,使人感到教学是如此的轻松、新奇,但我们慢慢发现,使用这种课件,轻松中暗含无聊,新奇中似有窒息,实际与传统的幻灯片播放无异。而教师则被课件套牢,亦步亦趋去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越雷池一步。老师成了操纵按钮的工匠,学生成了被牵着走的小牛犊。

建构主义提倡,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学习,让媒体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议论可以使一个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楚、明朗。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等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他们之间产生议论、甚至产生争论的学习情境。由于现代中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讨论时,容易兴奋,思维特别活跃,甚至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的烙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有利于敏锐的判断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在《古希腊雕塑》一课的课件中,老师在课件中同时展示米隆《掷铁饼者》和奥运赛场上的铁饼运动员的图片,让同学们自己体扮演运动员角色,投掷铁饼模型演绎投掷动作,感受实际投掷铁饼这项运动的动作和雕塑动态的不同,然后去分析讨论两者不同的原因。通过这一简短、寻常的教学环节的进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提出了两个研究性课题:《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通过古希腊雕塑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广泛收集资料,探索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性报告。

3、应突出美术鉴赏课自身特点

善于选择媒体素材。美术鉴赏课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比较趋“静”,强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心灵感受。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功能适当烘托课堂气氛很有必要。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课中,老师用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有助于学生置入到山水画的意境当中。在鉴赏《格尔尼卡》一画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利用音像剪辑放映一段二战时期的战争场面,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他们对德国法西斯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所有这些音像素材的使用,必须为美术鉴赏这一中心任务服务,否则无异于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美术教师的课件应该美。美术鉴赏课,直观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在学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就取决于多媒体画面艺术。应该说,美术教师在课件的界面设计上有自身独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应该在自己设计的课件中充分的反映出来,应该让课件界面既传达知识信息又体现视觉美感,这也是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术鉴赏课件应该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

一个课件,不管是从内容、目标还是任务,都应该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而这各个部分的排列上,既有一个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同时还应提供一个灵活的跳转。课件的初做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课件没有模快化,整个课件只有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呈现给使用者的是一种线性结构和单向流程。这种摒弃计算机的高度智能性的做法,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没什么两样。利用Authorware插件DirectMediaXtra插入视频,这个插件可以对进行实时控制音、视频播放、停止,甚至还可以改变媒体的播放速率、音量的大小等。

美术鉴赏过程是动态的过程,美术鉴赏课应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性。因此课件的交互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小练习,是利用Authorware中的目标对象交互制作的一个拼图游戏程序,该程序先让学生观察一幅美术图片数秒,然后进入打散该图结构的界面,要求他们用鼠标拖动其中的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图片的重新拼合,如果放错了位置,图片会自动返回原处。类似这样的人机互动,能促进学生的强记能力、判断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有效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4、自己动手制作美术鉴赏多媒体课件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课件资源。这些资源中一些是某教师上某节课的完整课件。

制作课件的平台软件有多种,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开展,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美术教师对photoshop、3dmax这样的专业软件能自由操控,像Authorware、Flash这样的软件也并非高不可攀。随着Ofiice软件系列软件更新,用PowerPoint也可以作出非常精彩的美术鉴赏课件出来。

6.幼儿美术特点 篇六

【摘要】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对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生活、艺术的感受和认识起到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我们先来看目前美术教育中两种较普遍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固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学生则反复训练这一技法,以至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以上教学法则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中又如何呢?据不完全调查,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是一略而过,理由是:(1)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欣赏;(2)欣赏不重要。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用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而中小学美术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门类外还不同程度地编写了美术欣赏、美术史、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等课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何把庞杂多样的教学内容、目标与任务贯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教学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强化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生活中既存在美也存在丑,美术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习有滋有味,提高审美品位。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小学生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在欣赏过程中,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他们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

1.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 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2.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

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特点,真正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环境和条件,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入营养。

参考文献:

[1]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音体美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2]中小学美术教材[Z].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7.幼儿美术特点 篇七

一、新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的优势与特点

新媒体, 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等, 凭借其自身的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 迎合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美术编辑, 则是指在出版机构内部从事美术工作的编辑人员, 一般泛指进行封面装帧设计、画册以及插图的编辑人员, 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艺术品位等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名美术编辑, 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应该正确看待新工具、新媒体的特性, 思考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提升自身角色的影响力和作用[1]。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美术编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工具的不断更新, 使得美术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图片的处理质量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二是图片来源愈发广泛, 在新媒体时代, 互联网、手机、报纸等都能够作为图片信息的来源, 美术编辑可以从海量的图片中进行随意选择, 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三是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人们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 更加偏向于生动形象的图片而非长篇大论的文字,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术编辑工作的发展[2]。

美术编辑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多样化的表达形式:现阶段, 美术编辑应该考虑的表达形式包括外在形式与内在语言等, 前者是指有形的物质媒介, 如纸张、信息传播平台等, 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为美术编辑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跨媒介传播的出现也使得美术编辑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 参与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运作;后者主要是指思想组织形式和结构, 通过对各种专业学科的应用, 解决文字信息表达深度不足的问题。

(2) 开放性的意义内涵:在工作中, 美术编辑应该对具体的表达语境和整体的社会氛围进行考虑, 摒弃传统的线形思维模式, 及时抓住机会, 发展创新。一方面, 应该重视知识的开发, 突破陈规, 创造新的可能性, 结合意识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应对编辑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 应该做好预测工作, 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 为工作的内容选择以及表现形式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民族性的视觉设计: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 民族文化传统缺失的背景下, 美术编辑应该尝试突破视觉设计的技术限制, 实现民族文化的回归, 突出本民族的视觉经验, 并将其纳入已经发生潜在转移的当代民族思维中[3]。

二、新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的编辑力

(一) 政治认知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 美术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认知能力, 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严格遵循出版机构对于自身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图文书编辑为例, 由于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政治、历史、宗教、外交等, 在对其进行插图或者图片编辑时, 必须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 避免出现认识方面的偏差。

(二) 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美术编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媒体时代, 信息的海量性和繁杂性使得美术编辑必须有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 迎合时代发展潮流, 才能够设计出读者满意的作品。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美术编辑应该对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观摩, 发现不同作品的美;应该随时留意生活中的时尚元素, 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设计灵感;应该关注最新的设计动向, 避免与时代脱节[4]。

(三) 设计能力

良好的设计能力可以将美术编辑对于美的见解和认知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向人们进行展示。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 人们对于阅读物的要求越来越高, 促进了出版物设计的变革。对于美术编辑而言, 要想展现出版物的风格与设计属性, 在设计中表现自身的创意, 就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 做好相应的主题定位。

(四) 计算机能力

计算机在新媒体时代被广泛应用于美术编辑设计中, 在促进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升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需要美术编辑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美术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熟练运用相应的设计软件, 通过计算机, 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三、新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 丰富知识储备

美术编辑要想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就必须不断学习, 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应该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艺术理论、美学理论以及美术设计方面, 提升自身在视觉形象上的把握。而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真正把握住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才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 将心中所想具象化, 提升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开拓审美视野

在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 美术编辑还应该利用业务时间, 对自身的眼界和视野进行开拓, 培养良好的兴趣。一方面, 可以从自身的专业出发, 关注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对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技巧和设计方法进行把握和借鉴。例如, 可以通过摄影、戏曲、雕塑等兴趣的培养, 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应该突破专业知识的限制,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例如, 科技类期刊的美术编辑可以关注其他媒体对于科技事件等的报道, 从中挖掘自己需要的信息;综合类期刊的美术编辑可以多了解一些人文历史相关的知识, 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强化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5]。

(三) 注重素材积累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应该做到持之以恒, 从细微处对有价值的素材进行积累, 在需要时, 只需要将相应的素材进行细致的加工处理, 就可以将其变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设计人员而言, 在设计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 就是缺乏良好的创意, 或者缺乏与创意相匹配的素材。而通过平时的素材积累, 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美术编辑设计时, 做到信手拈来[6]。

(四) 转变设计观念

应该立足新媒体发展的客观需求, 促进自身设计观念的转变, 形成相应的技术优势。美术编辑包括设计与编辑两个方面的内容, 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应该通过形式美去增加期刊的附加值, 带动读者消费。美术编辑不能仅仅满足充当装帧设计人员, 而应该担负起新的使命, 利用先进的技术成果, 对出版物进行创新, 做到与时俱进, 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美术编辑应该掌握一些实用性的技术, 并以此为依照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例如, 可以利用影视合成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编辑, 发挥自身的优势, 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 美术编辑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应该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 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强化学习, 提升文化素养, 得到读者的认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摘要: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 媒体形式的不断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 也使得其在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以及审美品位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 美术编辑如何才能够抓住人们的实际需求, 迎接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是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并对其需要具备的编辑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编辑,优势,编辑力,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屠傲凌.论新媒体时代美术编辑的编辑力[J].价值工程, 2010 (18) :26.

[2]廖瑞玉.新媒体时代美术编辑的编辑力及文化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3) :25, 51.

[3]李楠.论新媒体时代期刊美术编辑的定位与发展[J].剧作家, 2012 (5) :161-162.

[4]钱默.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培养美术编辑人才应遵循的原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1) :56-57.

[5]戎青.论美术编辑的文化素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5) :64-66.

8.幼儿美术特点 篇八

情感的交流是双方的,若想在美术教学中完美实现情感与美术艺术的结合,就必须整合老师与孤儿学生双方的情感因素。

一、教师应具备的优秀情感品质

在基本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动位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把握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主动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从而展开情感教育。

1.教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有一次批阅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内容是描绘自己心目中最爱的老师的画像,学生们完成的情况基本上是:一张美丽的脸,嘴角还有淡淡的微笑,眼神温柔和蔼。几乎所有的学生心目中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标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学生们心中需要的是爱他们,理解他们,能够跟他们愉快交流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改变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非常关键。

2.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及选择正确引导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体分析教学内容,要充分的了解孤儿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还有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

二、学生是情感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充满情感愿望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与小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思维模式更为健全,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制定完整合理的情感目标,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真正认识到美术艺术的动人之处,让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情感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学生一进入校门,往往会不自觉的进行自我判定,将自己归类到哪一类学生中。尤其是孤儿学生,生活压力和挫折令他们天生具有自卑感,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健全人格。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自我肯定,锻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通过美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了解他们健康的情感需求,塑造有个性的审美情感的人,从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

三、师生加强情感交流,升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美术艺术变相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情感需求,愉悦的心情,可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而烦躁、抑郁的心绪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

美术教育是美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情感教学是师爱的最佳体现,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热情,对学生学习密切关注,对学生敏感心情细心把握,才能将艺术的美尽情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一堂美术课都是师生共同的一次艺术体验,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作品是以一颗玲珑剔透之心去捕捉每一个艺术细节,感受每一种和谐之美,而他们的想象力就是他们最美的艺术呈现,是情感教学的最大成果。

上一篇:雨后写景作文1000字下一篇:朗读者观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