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文化

2024-10-17

廊坊文化(精选7篇)

1.廊坊文化 篇一

廊坊市公共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1年以来, 河北省廊坊市提出文化强市, 以文化自觉引领文化创新, 提升区域发展公共文化软实力, 不断加大投入, 打造文化产业高地, 让文化民生工程惠泽城乡, 这一举措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目前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并成为文化品牌。

1.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廊坊市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年均增幅超过30%。从市到县, 从城到乡,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止2013年5月廊坊市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各9个, 其中文化馆一级馆2个, 三级馆3个;图书馆一级馆2个, 二级馆2个, 三级馆1个。全市90个乡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 1309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了市域全覆盖, 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90个、村级基层服务点2866个。先后建成高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 如文化艺术公园、自然公园、时代广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三河文化艺术中心、固安县影剧院、永清县文化公园、大城县数字图书馆、香河县市民广场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活动室建到了城市社区, 文化大院、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扎根村街,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覆盖率全省第一。另有投资200亿元的“梦廊坊”文化产业园, 壹佰剧院文化综合体等大型文化设施正在建设当中, 截至目前, 全市共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8项, 总投资800多亿元。

2.特色公共文化建设

月月唱大戏、周周小剧场叫响了霸州“四乡一镇” (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辞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 的文化品牌;大厂评剧歌舞团多年扎根农村演出, 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剧团”;广阳、安次依托广场社区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得民心。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国际热气球节, 各县 (市、区) 还积极组织各种品牌文化活动。

3.公共文化宣传和开展情况

文化意识形态方面, 廊坊目前的文化形态主要是龙凤文化、边关文化、移民文化、崇文尚武文化, 这四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结果。根据龙凤文化的实质内涵提炼出了“大气、锐气、和气”这一廊坊精神, 并成为廊坊市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 目前廊坊对文化产业进行总体规划, 初步形成了“三大文化产业聚集区”, 集中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园区”;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方面, 强调群众的文化自觉, 让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政府扶持方面, 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如文安县政府将农村中的书画、戏曲等方面的人才选树为农村文化示范户, 使其成为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和传播者, 成为活跃基层、服务农民的文化力量等, 截至目前, 全县先后涌现出各类农民文艺团体424个, 农村文化示范户达到3200多个, “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农村“文化植被”工程惠及万户千家;在公共文化艺术团体建设方面,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 艺术表演场所5个, 群艺馆2个, 公共图书馆10个, 博物馆5个;在公共文化传播方面, 现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达8798公里, 增长15.9%, 有线电视用户49.7万户, 增长3.1%,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4.公共文化建设的成绩

截至2013年5月, 廊坊市的文化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成绩喜人。2011年9月, 廊坊被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龙凤文化之乡”;香河县荣获“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先进县”称号;霸州市连续16年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 还在2011年第一批被列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廊坊市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书法城”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廊坊市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廊坊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城市, 为打造“休闲会展之都、文化创意之城”的战略构想, 公共文化建设飞速发展。但是基层一些消极的、腐朽的文化不时沉渣泛起, 一些公共领域文化道德缺失、公共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层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不匹配

缺乏群众自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 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就是一纸空谈。虽然廊坊以元旦、元宵等节庆日为节点, 每年举办“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 组织综艺、戏曲等系列专业院团演出几十场, 但是我们看到其中所呈现的文化气息大多是中老年的曲艺、舞蹈, 而对于中青年、少儿的文化活动比较少;在文化需求层次上, 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和基层的文化活动较多, 而处于中层水平的文化活动较少;在文化需求调研上, 公共文化需求的调研水平没有的得到普及, 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使得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层现象, 文化供给的宣传力度也远远不足, 这严重影响公共文化的传播力和感召力, 如何更好地满足基层百姓的文化需求, 如何提供优质有品味的公共文化, 让公共文化走进老百姓生活、惠及百姓, 这是制约廊坊市公共文化发挥在提升民众身心健康、理顺情绪、增进理解、加强沟通方面独特功能的主要瓶颈,

2. 公共文化评价机制不完善

发达国家对公共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二是评价具有层次性;三是评价具有可量化性;四是评价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而在我国区域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中, 普遍存在对公共文化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廊坊市也不例外, 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缺失, 对公共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难以量化、评价的参与度不够等, 这严重制约公共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使得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如霸州市近年来投入文化基础设施的资金超过了20亿元, 李少春大剧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等一批省内一流的文化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在文安, 着眼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普通百姓, 他们大力加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 仅县、乡两级政府就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 而村集体的投入超过了3000万元等等, 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实际效果如何、资金的利用率如何、投入资金的后续如何管理、项目的绩效如何评价、百姓对这些文化投入的认可度如何等问题, 这些都迫不及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机制, 保障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长期和谐发展, 而不是只是面子工程, 流于形式、响应号召的短期招牌工程等等。

3. 公共文化管理有待提升

在公共文化后续维护管理方面, 目前在固安全县421个行政村中, 已有287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 平均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图书约2000册, 而遍布廊坊10个县 (市、区) 的1725个农家书屋, 已成为全市广大农村群众汲取文化营养、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 但是这些农村书屋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 使得一些图书毁损、丢失、散乱现象严重;市区内公共文化设施缺乏后续维护的管理, 使得许多公共文化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太大, 及时更新速度较慢, 人为毁坏现象较严重。另外, 由于维护人员工资较低、素质偏低, 导致维护人员在日常维护中责任心不强, 导致维护环境较脏、乱, 无形中加大了维护成本, 造成公共文化是一种政府有投入、文化设施使用周期短、利用率不高、长期效益欠佳的局面。除此以外, 对公共文化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监督管理, 宣传和监管内容单调、宣传和监管手段单一、宣传和监管形式乏味、宣传和监管力度不足等也使得廊坊市的特色文化局限于区域范围内, 要想让龙凤文化“走出去”, 就得广开宣传渠道, 收紧监管权限, 吸引人来, 走出去开阔视野。

4.公共文化缺乏战略性指引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要有战略性的眼光, 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指引。廊坊市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虽有一些规划和远景设计, 如2012年在廊坊市区北部规划建设生态文化艺术新区等, 但是在整体布局中缺乏战略性的思维构想、战略性的敏锐视觉, 有规划有设想, 但是没有把它放在更高层次的视角来提升公共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廊坊市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及评价机制的构建

对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评价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 必须花大力气去完善和实施。公共文化产业要做好做持久, 就必须完善和实施评价机制, 要树立民本思想, 以“为了群众、依靠百姓”为公共文化评价的出发点, 要始终以基层群众认不认可、需不需要作为根本标准。

1.理论依据和总体思路

廊坊市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理论依据, 来自区域经济、公共管理和需求层次三个理论。

(1) 区域经济理论, 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 (区域) 优化配置和组合, 以获得最大产出的理论。资源是有限的, 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 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它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基础, 该理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升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中运用该理论即突出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机制中的主导地位, 进而发挥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双方作用, 既要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作用, 并大力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 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理论, 它认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非政府组织, 该理论实现了由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向外部取向的转变, 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项目、效率和绩效, 使得公共管理的战略管理、绩效评估、公共责任等成为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题, 并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在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机制中就是要发挥公共管理主体的作用, 协调发展, 实现公共文化战略管理、绩效评价、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亦称“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 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按马斯洛的理论, 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 各种需要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在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的选择和评价机制的构建中, 一定要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大众文化, 需要什么形式的文化活动, 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城市需要什么样文化理念等等, 这些都是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正因为有了这些文化需求, 才会有不断深入的公共文化建设, 才会有评价机制的构建。

将三个理论紧密结合在公共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评价中, 各取所长, 分别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展开对评价机制主体的构建、过程到结果的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需求层次的不同满足等方面进行探讨。

2.公共文化主体间的和谐发展

公共文化主体是多元的, 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主体, 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 履行社会公共责任, 同时也是其他主体的监督者、管理者。而各公益性文化企业、经营性文化企业、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基层群众、基层组织、企业单位等他们在评价机制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和发挥不同的作用。基层群众是需求者也是评价者, 同时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监督者;基层组织是公共文化活动的基层团体, 具有组织者、号召者, 起到联系和纽带的作用, 也是基层公共文化中稳定的宣传者, 是最基础的阵地;各企业单位是公共文化评价机制中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效果实施的有力的反馈者, 是社会责任履行的基础单元;各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团体和组织, 他们是公共文化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纽带, 他们是专业人士, 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组织者、宣传者、管理者。各个主体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文化宣传、文化教育、文化践行、文化发展的四部曲, 从而实现廊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3.公共文化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要创新, 要不断发展, 公共文化软实力也要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机制中主要从公共文化的资源利用评价、基层政府职能评价、宣传教育评价、实施文化政策评价、百姓惠及效果评价、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发挥评价、基层文化需求和消费评价、公共文化后续管理评价等展开评价, 将特色公共文化评价和大众普及文化评价分阶段区分, 将高层次文化、中层次文化和大众普及文化评价分层次区分开, 将评价内容以评价公共文化需求和特色公共文化建设为创新发展的核心, 并贯穿公共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方法、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程序、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实施过程等。在这里重点强调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 它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设施指标 (包括文化设施规划及布局合理性、文化设施投入资金率、群众文化设施的个数和完善程度等) 、文化活动指标 (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文化就业率、文化活动投入率、文化活动组织效果等) 、文化吸引指标 (包括外来文化人数、举办跨区以上活动次数、外来文化收入等) 、文化宣传指标 (文化宣传设施、文化宣传渠道、文化宣传投入、文化宣传产出等) 、文化素质指标 (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人口文化素质等) 、文化消费指标 (文化消费场所、文化消费投入、文化消费层次等) 文化产出指标 (文化绩效评价、文化产出效率、文化产出影响等) 、文化管理指标 (文化战略管理、文化监督管理、文化保障管理等) 等八个方面。

4. 公共文化软实力的融合发展

公共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 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紧密结合在一起, 共同构成区域综合实力, 二者相辅相成, 融合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基层群众的精神支柱, 而硬实力为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延伸。因此在公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一定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作为后盾, 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基础, 融合科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公共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公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其文化软实力整体向前发展的基础;同时公共文化软实力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大众基层文化与品牌文化、特色文化的融合, 还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 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融合, 这种融合发展必然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不断延续式的发展。

5. 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保障发展

公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保障性发展主要是尽快推动公共文化的制度建设、尽快推动公共文化的规模化、市场化, 增强公共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政府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宣传管理, 做到职责分明, 执行有理有力, 充分利用廊坊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 抓住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 保障提升公共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 公共文化以其大众性、公有性和共享性的本质属性, 在文化发展中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廊坊市公共文化建设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基层一些消极的、陈腐的文化不时沉渣泛起, 公共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缺失等问题, 为此提出构建公共文化软实力评价机制以及提升公共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我们看到, 由于公共文化主体的多元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使得公共文化评价的指标难以全部量化, 对公共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还需不断进一步深化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文彦, 肖东发.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出版强国之策略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 :152-156.

[2]廊坊统计局.2010-2012年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凌炼, 龙海明.基于AHP法的中外文化软实力建设绩效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81-86.

[4]孙爱霞, 韩培花.“软实力”提升与河北区域发展[J].河北学刊, 2009 (5) :226-228.

2.廊坊城市文化品牌的实践性研究 篇二

关键词:城市文化品牌 问题 对策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学家、社会学家刘易斯·芒福特就提出了城市文化的理念。他认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但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在城市的不断发展进程中,文化将最终界定决定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标准,成为推动城市社会化进程的隐形而又强大的力量。因此,城市文化品牌应该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基础,形成与一座城市发展定位相吻合的文化产品、社会文化活动、文化基础设施等诸多内容的综合。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对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及带动和促进城市全面和谐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大的价值和意义。

1 廊坊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

1.1 文化品牌定位清晰,体现城市发展特色 清晰的定位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基础。清晰的定位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外界影响,使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提高,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拓展大的空间,营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在市政府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幸福廊坊’特色城市文化品牌,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求发展,谱写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围绕这一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廊坊市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树立完整清晰的城市文化形象。廊坊已经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批闪亮的城市名片。

1.2 城市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近几年,廊坊市在文化建设方面,有选择、有重点的建设路一批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等重要的文化体育设施;更新改造现有文化设施,如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文化工程,加大了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体育网络,为城市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3 市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市民文化活动开展的程度,是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建设现代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廊坊市市民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廊坊之夏”、“市民文化大讲堂”、“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各种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彩不断,不但极大地满足了市民文化需求,而且有力的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品位。

1.4 文化建设成绩突出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廊坊城市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其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每个县都有数字影院,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霸州成为全国县级文化体系建设的典型。其二、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嫁不出去的姑娘》、《水墙》等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宋相吕端》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2 廊坊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文化品牌内涵不清晰 城市文化品牌内涵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主张,它代表了一个城市在文化方面的不懈追求。由于对城市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廊坊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时,大量的精力投向了城市文化的表层物质方面建设,而忽视了城市文化品牌内涵的凝练和培育。虽然一个城市的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加以展现,但是城市建筑设施只是城市文化的“躯壳”,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才是城市灵魂之所在。因此,只有深度發掘城市文化资源,凝练出独有城市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廊坊城市文化品牌从“物”到“心”的演变。

2.2 城市文化品牌的历史传承不足 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依据,也是城市文化品牌持续发展的源泉。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点滴积累与不断传承的过程,不仅要从现代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也要继承城市积淀的文化记忆。廊坊作为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境内历史遗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不仅拥有“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胜芳古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等文化遗迹,而且唐代大诗人王之焕、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北宋名相吕端、闻名中外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著名的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廊坊留下足迹。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廊坊文化品牌赖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徘徊于历史的长廊之中,难以焕发生机。

2.3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城市文化品牌塑造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城市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物质基础。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曾说过:“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廊坊是文化资源大市,但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挖掘不够充分,资源优势没有有效转换成产业优势。开发性、高起点的文化产业不足,没有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产业。

2.4 专门人才缺乏,制约了城市文化品牌塑造 廊坊市虽然是一座人口40余万的城市,但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总量偏少,整体素质也不高,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比重小,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十分紧缺,有文化专长又懂市场运作更是普遍缺乏。其次是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相对不足,高水平的文化企业管理人才、文化产业技术人才、表演人才、文化产业教育人才等都比较缺乏。高素质文化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廊坊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廊坊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主要“瓶颈”。

3 廊坊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对策

3.1 明确城市文化品牌内涵 廊坊城市文化品牌内涵过于浅薄,缺乏深度,仍然停留在花园城市、休闲城市等城市文化表层定位上,没有真正表达出城市文化品牌的内在特质。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内涵应该是城市的过去历史、现在发展与未来理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应该是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等文化信息的精炼和提升。它是城市文化品牌中所需要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顶层设计部分。因此,廊坊在城市文化品牌内涵的确定时,对于廊坊的城市发展轨迹和历史脉络进行认真梳理,凝练出对廊坊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内涵。

3.2 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依据,也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内容。廊坊市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灿烂文化,其中不乏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积淀.让这些源远流长并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重放光芒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保护城市文明特征,展示城市文化魅力,丰富城市文化品牌内涵,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应该努力挖掘历史底蕴,保护好各种历史文物古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这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借助现代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挖掘保护本土文化特色,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中创出闪亮的城市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又要赋予廊坊城市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人文精神,创造出富于时代气息、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期把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变为城市发展的文化竞争能力。

3.3 积极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新源泉和增长点,给现代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因此,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审视廊坊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潜力,把廊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文化品牌竞争力。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科学选择重点布局。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几大产业,鼓励文化中介、创意设计、策划服务等行业,促进廊坊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廊坊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二是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利用“梦廊坊”文化产业园、中国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区、生态文化艺术新区等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契机,规划和引进高级业态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构筑文化基础平台,引进先进文化管理理念,努力提高廊坊文化的产业化水平。

3.4 加大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引进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人才的质量决定了城市文化品牌水准。廊坊市充分利用京津高校云集,人才密集所形成的区域文化人才的聚集效应。在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上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针对性地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文化名人效应,形成阵容强大的文化名人群體,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连玉明.中国城市年度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5-28.

[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91-192.

[3]徐鸣.城市精神的塑造[D].湖南:中南大学,2007.

[4][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8.

基金项目:本文为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2年度项

目《廊坊城市文化品牌的实践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036)。

3.廊坊求职礼仪 篇三

守时守约;关好手机;

入室敲门;面带微笑;

主动问候;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双手递物;

不贸然伸手握手;

注意举止小节。

2、求职中的介绍礼仪 :简明而有内涵

自信不自傲;

富有幽默感;

自谦而不自卑;

自我介绍具有针对性。

3、求职中的礼仪应答:诚实而不失智慧

应注意的原则:

第一、听清题目及要求

第二、保持轻松自如

第三、保持冷静

第四、诚实坦率

第五、多谈对方,少谈自己

第六、恰当提问

求职者的举止

求职应试过程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一个来小时,或几个小时,但就是在这一时段里,可以说求职者展示自己行为举止的天地还是很广阔的。这一时段的行为举止,可能正是你的思想气质的真实写照。因此,把握好这一时段的举止,用行为举止去打动人、说服人,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举止大方 大方既是一种心理素质,又是一种人文素养。如果由于要面对那么多的陌生人而感到拘谨、胆怯,这完全是心理素质上的问题。这除了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多锻炼多历练外,没有别的办法。当然,临场前的深呼吸、自我安慰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功效。但大方更多的是涉及到一个人的气度和思想风貌方面的问题。在求职上,你是否能坦然置之?是否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就业竞争必然有成功与失败两途,如这次不成功,不还有下次吗?下次不成功,不还有再下一次吗?而一个坚持奋斗的人,最终肯定是会成功的。这样想,不就放松了?在心境上不就放松了?

举止得体 应聘者如果是站在那里回答问题惑接受考核,为了把意思表述得更生动、更有力、更富于情感色彩,可以以手势助语意,有时还可以运用身体语言如点头表示肯定、恭身表示谦恭等。如果略感疲乏,还可以移动一步半步,这样对自我也是个思想上和体态上的放松。当然,一般来说,在回答问题时,老是移动步伐是不适宜的,弄不好会使人产生不庄重的感觉。

举止有品 人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一举一动反映出来的。举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位。如果你是一个高品位的人,那么就要通过自己的那怕是一点点细小的行为举止来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说服对方。别人给你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你毫无反应,那就有点失礼了。你答之以“谢谢”,那就显得温馨多了,如果趁某一场合,你恰到好处地来一个反客为主,相反给对方倒茶水,那实在是很有品位的事。有这样一个实例:在一次“模特班”的招生活动中,评委看了某女生的材料,觉得其品格、学业都好,就是身材差了些。面试时,五个评委四个投了反对票,口径是完全一致的:离模特的身材最低限还矮了2公分,脸部容貌平平。当场她虽然没有得到否定的通知,但从众评委的眼神中她已全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当她想离去时,忽然她的裤子被条凳上的一个冒出头的钉子钩住了。她一下怔住了,想了想,就到那里的后勤部门要了老虎铗,把那颗钉子给去掉了。就这样,她心安理得地走了。这些都看在众评委的眼中,第二次复评时,五个评委全数投了赞成票,因为他们知道当一个合格的“模特”不仅要有姣好的面貌和身材,更需要的是人品。这个女孩的举止有品,征服了全体评委,她成功了。

求职者的谈吐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一篇时评,名为《有感于大学生的‘他妈的’》,说的是一个学业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在与一些用人单位接触时,表现得过分的自信和放肆,他一屁故坐在凳子上,毫无顾忌地架起了二郎腿,说到得意处,竟口吐几个“他妈的”,结果是大出其本人及其老师的意料,连续几次为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就告诉我们,言谈礼仪对求职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开口微笑 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到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在求职中的微笑,它的功效在于:表现求职者的良好心境;反映求职者的真诚友善;展示求职者的充满自信;体验求职者的乐业敬业。真诚而不是做作的笑容,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似乎在告诉对方:如果您能接纳我,我将十分乐意在这里贡献我的青春。

言之有礼 一般交往中都要讲求言之有礼,求职重在一个“求”字,就更应言之有礼了。对主考官当然要以“先生”、“小姐”礼貌称呼之,对在旁的一般工作人员,也要以礼相待,至少要以友善的目光关注之,不要使人有目中无人之感。在回答对方问话时,可重复“先生”、“小姐”这类的称谓,也可用“您”代之。要养成对人用敬词对己用谦词的习惯。对方发表一种看法时,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看法,也宜使用商量语气和祈求的语气,如“这个问题我还没想透,让我想一想。”“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请指教。”说话的礼节还表现在语境的充分考虑上。你站到这里来,是应聘来的,是求职来的,因此语声、语调等方面更加应该注意和谨慎。

言之有物 在应聘过程中,对方必有许多问题要发问,要求求职者作出实质性的回答。我们在回答时,切不可假话、大话、套话连篇,也不应虚与周旋,使人摸不着头脑。在回答考官的问话时,宜直不宜曲,宜真不宜假,宜简不宜繁。你要如实地把情况告诉对方,即使这些可能对你`很为不利,也要如实相告。不然,即使应试这一环蒙混过关了,日后被人发觉了,岂不被动?

言之有序 在回答对方问话时,要迅速地在脑中理出思路来,清楚明白地告诉你要讲的内容。一笔煳涂账,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那都会造成对方对你的扣分。最好是能将要讲的话理出个一、二、三、四来,那人家一下就可以明白你要想讲什么和讲了些什么了。

廊坊的小知识

胜芳花灯

胜芳花灯,样式有数百种之多,其制作技巧或繁或简,有大有小,大至数米,小不盈寸,可玩于手掌之中。除各式各样的宫灯外,还有人形灯、植物灯、鸟兽灯、风物灯、建筑灯等传统花灯。增加了声、景融于一体的“戏楼灯”、“地图灯”、“计划生育灯”等,造型新颖,别具一格。

扎刻

扎刻以高粱秸秆为主要原料,扎刻鸟笼、蝈蝈笼、亭台楼阁、各种器具。信安农民周文华,他的作品结构复杂,造型恢宏华美,制作精工别致,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他几十年如一日,先后扎刻了信安“魁星楼”、北京“王凤牌楼”、“正阳门”、“天安门”、“琉璃塔”、“景山亭”、“故宫角楼”和“望江亭”等作品。曾在广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展出,并远渡重洋到日本展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剪纸

4.廊坊项目经理竞聘稿 篇四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次机会参加廊坊项项目经理竞聘!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98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职称土建工程师,执业证书一级建造师,05年开始担任项目经理至今。今天来参加该工程项目经理也思虑再三,度德量力,说实话干工业项目项目经理6年多了,时间不短了,一生的工作时间能有几个6年。通过这次竞聘,想如果能竞聘到新的岗位上将更好地锻炼和增强自身的能力并能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有比我更适合的人选,本次没竞聘上,也没关系,再接再厉呗,不是重在参与(乎)吗。

今天竞聘我主要从以下个三方面进行汇报:

一、竞聘此岗位自身优势和不足

简单总结一句话项目经理的职责:主持项目部的全部工作,对工程项目部的经营管理、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及技术质量等方面负全面责任,是公司在项目上的第一责任人。鉴于项目经理的职责和特点,本人认为自己竞聘此岗位有一下优势和有利条件:

1、正直的人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为人上胸怀坦荡、公道正派、与人为善,这年来本人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在个人修养上一

直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工作作风中,能够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从不揽功诿过,对待工作上的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力求尽善尽美。

2、具有全面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识大体、顾大局处理问题比较周全,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其他员工的素养,做工作,办事情,思路清晰,行止有度、头绪分明。有担任6年多项目经理期间能够处理协调好同业主、监理、施工队伍之间上下左右的关系,使承担的工程一直有序顺利开展。

3、熟悉工程中的各项业务,一方面本身就是专业出身,另一方面参加工作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现场摸爬滚打,因此对工程的各个专业和环节都比较清楚

4、具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在对外交往中,尺度拿捏有度,张弛结合,在6年的项目经理岗位上一直都能很好的处理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协作单位的关系,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5、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也很清醒认识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工作经验上讲,这多年一直负责工业项目,对民用项目施工管理的经验不足,从性格方面讲谨慎有余、泼辣不足、凡事谋划多、决断少,此外口才表达能力欠佳。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今后工作中我努力克服、努力进步。

二、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和规划设想

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我认为作为本工程项目必须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经营为中心全面有效管控工程安全、进度、技术质量、物资等各个环节。设想如下:

1、理清思路,搞好项目策划:(含形象、布置、安全、进度、技术质量、物资、经营成本、资金)

2、项目开工时要快速按照策划布置现场,树立形象、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和铺垫,积极配合沟通好业主、监理单位的整体工作思路,取得其信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策划思路和管控目标,尊重业主要求,要使我们成为他们一个“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合作伙伴。

3、建立和规范规章制度,使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其实我们每个项目部建章立制都做了,但共同的问题就是执行不严,最终导致执行好的不好的一个样,执行不执行的一个样,干事业和混日子的一个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项目部合力不足、人心涣散。

4、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使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人岗适宜、定位合理。用事实说话,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积极能动性,使项目呈现蒸蒸日上的竞争机制。

5、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内部沟通机制,做好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分析、减少因不必要的失误造成的效益流失,并且加快现场问题的解决速度,增强项目的沟通力合执行力。

6、项目经理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在外事活动中要有利有节、自觉宣传维护公司形象,决策中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拓宽民主渠道,遇事果断不武断,多和大家商量,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设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和谐、舒畅的工作氛围。

三、本工程的管控目标和规划

1、管理目标:确保按合同经经营目标责任书之间执行

2、组织机构:35人左右项目组织机构

3、劳务队伍:2--3支

4、各项管理:(1)工程进度(2)安全生产(3)技术质量(4)劳务管理(5)文明施工及CI形象(6)物资设备(7)经营成本

(8)资金管理

最后,不管能竞聘上这个岗位,我都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职、用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以“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为座右铭,“以诚待人,用心做事”,言必行,行必果。

5.学习效能廊坊心得体会 篇五

近期,通过对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效能廊坊建设活动的若干文件精神的学习,我认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并对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效能廊坊建设活动开展的及时,得民心、顺民意。就结合本职工作对效能廊坊建设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加强效能廊坊建设是发展的需要

我县处于京津城市走廊和环渤海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等城市越来越强化区域发展,注重城乡协调,为大厂回族自治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是当前的第一要务。要实现我县县域经济提速和跨越式发展,关键要靠科学超前的规划。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得到了不断提高,相继编制完成了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部分专项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县城控规没有编制完成,出具规划条件缺少强有力的法定依据,开展效能廊坊建设,就要切实解决规划体系中存在缺失的部分,以完善规划体系,以强大的规划执行力度,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二、效能廊坊建设是一项更新思想观念的工程

在我科室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思想解

放、更新观念改变作风,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对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将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克服影响规划编制的三个主要思想障碍。一的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规划管理不能全覆盖,这是当前加快我县发展步伐的最主要障碍。要加大招商引资是我力度,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就要搞好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提高学习,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出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对我们的能力是一种考验,要求我们机关工作人员不但要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要向实践学习,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应该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这真是所说的:学到老,用不了。工作的效能,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直接影响我县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为此,我要致力于多学习、多充电,真正把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作为衡量我工作的标准。以积极的姿态和实际行动投身于“效能廊坊”的活动。

6.廊坊文化 篇六

——模式多样,风格迥异。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特色的服务模式。如:苏州图书馆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合作模式;“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东莞图书馆实施模式;嘉兴多方投资建设图书馆模式等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等。

——经验交流,多层探索。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借鉴各地的文化经验,建立以文化生活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在国外,墨尔本将图书馆定义为一个人们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发挥图书馆在全开放空间的基础作用,为人民提供多种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家庭图书馆服务、儿童图书馆服务、少数族裔与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以及围绕地方建设开展的相关活动,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增加了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多点关联,资源整合。纵横模式整合各类图书馆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关联企业、高校、社区等相关单位,如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强化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为全国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廊坊市图书馆在结合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各地优势,拓展了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范围,提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目前,廊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有了质的改变:

一是图书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廊坊市辖2区2市6县,建有两个一级图书馆,一个二级图书馆,两个三级图书馆,三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馆虽尚未定级,但其高标准的配置,高水平的服务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还有两个县、区由于历史欠帐等原因,先前存在阵地设施缺项的情况,随着示范区创建过程要求,也在逐步得到落实,形成了全市公共图书馆均配置的局面。在全市的所有乡镇(街道)中,建设有综合文化站105个,均配备了40平米以上的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全市四分之三的村街建有文化活动室,同样配有农家书屋。

二是服务水平质量提升。人均占有藏书、藏书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书、人均到馆次数等指标均较示范区创建前提升幅度巨大。

三是人力资源充足保量。充分对各县(区)的公共图书馆配备独立编制工作人员,两家图书馆与中学图书馆合建,工作人员属教育局编制,同时,全市的10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内通过聘用、返聘等多种手段落实了有3名专职人员。

四是经费保障幅度提升。廊坊市图书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模式,在经费投入上列入每年的开支预算,并针对购书、设备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专项列支。

一、廊坊图书馆支点框架

廊坊图书馆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常规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点地位添砖加瓦。

(一)“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

“书香廊坊”主要包括廊坊文化沙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等四大部分内容,形式上有沙龙、讲座、故事会、荐购会、主题活动等等,2015年共计举办30多场活动,参与读者超过3000人,丰富了廊坊公共文化建设内容。

(二)“文化体验大讲堂”系列活动。

文化体验大讲堂本身也属于读书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但是该内容以讲座形式为主,以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以主导,充分通过邀请名师来给参与的人群进行理论性的引导。

(三)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在日常服务中,前台有专人盯岗,并设立了自助借阅机、自助办证机,休息区配备有检索机。馆内设有儿童、社科、文学等11个公共阅览厅、借阅室,均有专人负责。图书馆中还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四)打造“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廊坊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组成,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覆盖城乡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至今,在市区试点建成1个县级分馆、3个社区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联盟、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相结合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二、廊坊图书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点地位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于阵地建设、服务形式以及全面性和普及性,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点正是这一地位的充分体现。

(一)拓展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廊坊市图书馆在通过构建“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之下,形成了全市范围市县两级、政企共用、社区互联等共建共享的服务网络。“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高质量维系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督促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廊坊市实际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起廊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质。

(二)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为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共享性在馆内专设了残疾人通道、盲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多个特殊人群的借阅厅(室)。

三、廊坊图书馆搭建支点地位的可行性

(一)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符合本地实际。

廊坊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南方总分馆建设模式多有不同,可作为中部地区的示范。如分采分编、人员分管等,虽然不如南方标准的总分馆更具可控性,但这种模式更符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可实践性。

(二)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效显著。

“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来,建成了19个分馆,3个自助图书馆,并联网运行,整合书目数据152万册,有效读者7.2万人次。

(三)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具有全国示范作用。

我市在全国首次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这是紧密型的联盟建设模式,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间的壁垒。

四、廊坊市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创新亮点

(一)拓展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读者利用率。

廊坊市图书馆在此背景下,着重考虑现代人群的需求、生活方式,利用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微信、短信、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云报屏等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服务;利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全天候服务等。

(二)打造品牌活动,共享图书馆文化服务。

支点搭建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硬件设备的强化,更要注重活动软实力的开展。廊坊市图书馆以打造“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为基石,推动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延伸与拓展。“书香廊坊”以市图书馆各个场馆为基础,进行经典名著电影展播,“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拍卖义卖、捐赠互换,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软实力,推动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

[2]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5〕40号).

7.廊坊定位“中间+门户” 篇七

河北廊坊有望成为京津冀区域的一个中心城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廊坊是这个大战略里面最大的受益者,包括重大的产业和人口的转移,以及第二新机场,都对廊坊作用巨大。

区域中心城市崛起

廊坊处于京津中间,区位与东莞和嘉兴比较类似。东莞位于广州和深港之间,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模式的调整,始终维持城市的竞争力。嘉兴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发展上把握差别化和特色化的原则,在珠三角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指出,上述中间性城市的特点在于,由于会和周边大城市产生紧密联系,因此外部的影响要高于其自身的发展力量的影响。这类的城市发展策略,往往进行

差别化的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周边中心城市的发展,走特色化的道路。

在他看来,廊坊的区位比嘉兴和东莞还要好,因为除了处在京津中间以外,廊坊还受益于新机场,未来将成为一个国际门户,因此廊坊的定位是成为“中间加门户”。

杨保军认为,这些年廊坊积累了不错的基础,比如说大学城的建设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中科院等一些科研机构陆续的入驻了,城市比较好的空间、形态,格局初步形成,这些也为廊坊承接北京服务业的转移提供了基础。

廊坊自身产业基础雄厚,廊坊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和18.4%,三项指标都是河北省第一名。

随着北京资源向外转移,廊坊逐渐成为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承接京津高端产业的首选地。近年来,廊坊市以创新驱动突出发展四大新兴高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郊都市型农业。廊坊与京津两地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全市90%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省外资金的80%来自京津。

北京第二机场成拉动引擎

由于规模庞大,北京新机场拉动力量很强。2019年7月,北京新机场第一期将完工投入使用,预计首年客流量将达到4200万人次。2023年全部建成,1.3亿人流量,世界最大机场,5500万吨货物吞吐量,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航空枢纽港,亚洲有东京、新加坡,是航空枢纽港概念。

北京新机场的建设,不但带动北京南城发展,由于新机场43%的面积坐落于廊坊广阳区,更加速了廊坊这一枢纽地带的形成。通过连接北京新机场,北京、廊坊、天津未来有望形成“L”形的一条全新发展轴线,廊坊恰恰位于这条新发展轴线的中部。而廊坊的主城区,将位于这条新轴线与京沪高速共同构成的“黄金三角区”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三轴”之中,最重要的一轴就是京津发展轴,廊坊就在京津发展轴的中心。此外,他还建议,武清距离第二机场和廊坊很近,可以和廊坊率先实现规划一体化。

事实上,由机场带动的特色发展轴线在世界范围内有诸多例子,如波士顿128公路区、英国M4高速公路走廊、瑞典E4高新技术走廊、马亚西亚超级多媒体走廊等等,都有高效的交通、高素质的人才、高端的产业,在机场线上进行集结,促进了产业带的腾飞。

杨保军认为,空港带动之下可以走轻型贸易的道路。京津冀城市群必须要跟国际产生密切的贸易,贸易一个是要依靠海港,海港在天津,一个是要依靠空港,主要在第二机场,海港走的是重型的,空港走的是轻型的,机场建设将促进轻型贸易发展,培育出空港城,带来非航空业务收入增长。

目前,河北和北京已做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并上报国务院,提出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廊坊市规划部门已经做出总占地22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初步规划,将其定位为环渤海地区、首都经济圈及河北省的综合性门户新区。

廊坊临空经济区整体上按照“一主两副”结构规划建设,新区人口约100万人,主中心位于新机场东侧广阳区辖区,占地115平方公里,两个副中心位于新机场南侧,分属固安县和永清县,占地105平方公里。

“为什么空港城会发育出来,要在快速的到达通过和利用商机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所以就会延伸出了很多的机会。”杨保军指出,现在很多的大机场,其实航空业务的收入已经不到50%了,而是非航空业务的收入,航空服务、航空经济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运输的收入了,这就是空港带来的机会。

借助空港经济区及产业升级转型契机,廊坊正在规划、打造全新城市新区。这其中,廊坊北部文化新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地缘优势,距离北京最近的北部生态文化艺术新区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受益最大的板块之一。

走特色化优势

在廊坊自身的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城市人口将从80万人上升至300万人,城市性质为“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环京津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认为,廊坊应着力打造两大中心功能:一个是应该成为北京、天津流通性服务业外迁的承载地,成为京津冀地区流通型服务业中心,包括永清、霸州、固安等等。另一个是要承接北京的高科技产业的转移,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高科技产业的中心。

针对空间上的功能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廊坊除了要集中精力做好主城区,还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整个廊坊大的市域范围内的分散式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配合京津两地人口流动,这对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唯有先发才能制人。张占斌指出,廊坊要思考的是,怎么在人口的转移当中争夺一些高端人口,尤其是跟服务业大发展有关的人口。此外,还要突出创新驱动,廊坊的电子信息、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未来要进一步打出自己的优势,比如成为一个很好的孵化基地,带动更多人去创业。

杨保军进一步分析指出,廊坊要想办法维持相对低成本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和房价,这样对北京将来的创业和创新的人群有吸引力,并且要做到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特色引领,组团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国际门户,休闲之都,创业基地和宜居的名城。

张占斌表示,希望廊坊成为高端基地和物流基地。在物流方面,希望廊坊成为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交通物流的基地。另一方面,希望未来廊坊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基地,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上一篇:我的初中回忆作文600字高一下一篇:高效能辅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