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共8篇)
1.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 篇一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保护环境,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心中逐渐萌生环保意识,能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通过鸭先生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学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懂得借助课文注音初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求知欲强,思维较活跃,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表演。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应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体会第8自然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好途径。在教学时,我准备运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便能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朗读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促学,让学生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想象表演法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较丰富,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在学习课文的第五~八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以表演这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加上比赛的渲染,呈现出来的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学生很容易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了课题的导入,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这幅画面,(智力火车出发的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智力火车,到郊外去游玩游玩。接着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学生欣赏完图片后,问:现在智力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学生回答“美丽的小路”,我就板书课题,再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清洁的小路。这样的导入,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当中,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紧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把小路打扮得更美吗?只要你能准确地叫出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它呀就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在小路的旁边了。通过课件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复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牢记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
2、朗读感悟,品析词句。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于是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春色满园,蜂飞蝶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小路图,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的美,积累句式,并用笔划出文中的“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丰富语言。然后我用课件将美丽的小路再现出来,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亲身参与争当小导游,介绍小路的美,真正感受小路的美。
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再让女生扮演兔姑娘,男生扮演鹿先生,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竞赛。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相机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来表述,体验小路的美。就这样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风云骤起,痛心疾首。
第 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不见了)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点课件)我又播放了苍蝇围着臭哄哄的垃圾嗡嗡叫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2.美丽的小路说课稿 篇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小路》。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识字教学的任务,我采用情境、游戏等方法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激发识字积极性,提高识字能力,达到较好的识字效果。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路》位于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环保意识将逐渐在学生心中萌生,进而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课文中有大量生字如“鹿、干、净”等,还有如“堆积”等难理解的词语。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但部分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识字教学很难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课件)
1、让学生认识“先、鹿、积、推、辆、赶、久、干、净”9个生字,会写“干、赶”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花花绿绿”“堆积”“赶来”等词语。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1、本课中“鹿”字较难识记,采用“图解识字法”识记。“堆积”一词采用创设情境让学生板贴词语来教授。
2、教给学生找出重点笔画的写字方法。
【教法】
1、情境识字法。我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享受审美情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法】
我采用以读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生字音形义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
1、情境导入(课件)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多媒体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是这样导入的:
利用课件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出示句子填空,让学生明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就会更吸引人。
2、理解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步:学习1—3自然段。理解“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认识“先”“鹿”两个字。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让学生板画,抓住文中“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用板画的方式,将美丽的小路在黑板上再现出来。(板书:美丽)学生亲身参与表现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丽。
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然后是指导认识“先、鹿”这两个生字。通过“鹿”字的图片—甲骨文—“鹿”字,学生观察并学习“图解识字法”。(课件)
在低年级识记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横、竖、撇、捺的低年级孩子来说,难以将字形与表象同意。基于此,学习“鹿”字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学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增加了记忆的强度。
第二步:学习第4—8自然段,认识生字“积”,理解词语“堆积”。创设情境时,学生边说边把垃圾贴到黑板的小路上,随着黑板上垃圾越来越多,越堆越高,孩子就理解了什么叫做“堆积”。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第4自然段是本课承上启下的一个段落。而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的任务要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我创设情境,这样学生既能理解小路变脏是大家的错,也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师采访,如“兔姑娘,你为什么皱起了眉头?”重点让孩子读出不喜欢、嫌弃的语气。
第5、6自然段,请学生再读“鹿先生、兔姑娘”的话,要指导读好“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等词。(板书:不见了)第7、8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要读出惊叹和坚定的语气。
第三步:学习9—12自然段,多种方法,集中识字。第九自然段是本课中生字最多的一段,有“推、干、净、赶”。在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处理这一段时,直接出示填空(课件出示),然后让学生交流本课中生字的识字方法。其中“推”可以做表演动作识字,“拿”可以编儿歌识字,“干”可以和“千”形近字比较,“净”可以熟字加偏旁,提前把常用的识字方法打印出来,在孩子说到时直接贴到黑板,把识字方法归类,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第四步:“环保小卫士”游戏巩固。每个小组面前都有一条变脏的小路,垃圾上贴着生字,小组内每位同学轮流领读,全组都读完,垃圾就能丢到垃圾箱里,看看哪一组的小路最先变干净。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3、扩展延伸
最后是结合学生实际,拓展延伸。从课文中美丽的小路延伸到学校、教室,抛出问题“如果我们的校园或者教室被破坏了你会怎么做?”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孩子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升华情感的过程。
4、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干”和“赶”。重点是让学生找到每个字中的关键笔画。找到重点笔画才能做到横平竖直,结构匀称。
【板书设计】
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 篇三
【课前透视】
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教师要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但这种行为还欠缺一定的自觉性。教师要抓住 “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思路】
1、本课篇幅较长,生字多,要通过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领进精彩的童话世界,培养学生语感。
3、通过自读,主动理解和体验对小路美丽的赞叹,对小路变脏又恢复美丽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课前透视】
一、画画小路,美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神奇的动物王国,我们的朋友鸭先生新盖了一座小屋,在这座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鸭先生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这条长长的`小路打扮一下,你们愿意吗?
2、读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画小路
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配乐讲述:这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边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
师:看了这样的小路,你的心情怎样?
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4、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
5、(动画演示兔姑娘、鹿先生在小路上散步的情景)
6、师:要把课文的第二段读给大家听,要把这一段读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众生说后请一生读)
7、指名三个同学朗读第三段,读完后评议;男女生轮读2、3自然段。
8、师:多美的小路啊,小朋友你们喜欢吗?你想在小路上干什么呢?
这里真美啊!我想在小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4.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 篇四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次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集邮册》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皆在邮票中呈现过,并成为邮票的内容。全诗共四小节。开篇第一小节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再一一说出它的主题、首页的奥妙。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述祖国的伟大、美丽,一是祖国山河壮丽,二是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最后一小节纵情歌颂伟大的祖国,表达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三、说学法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因而在学文时,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多读多背”、“批注评价”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本精美的集邮册,里面有许多漂亮的邮票,问学生想不想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邮票比较陌生,可以用实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思考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集邮册是美丽的?集邮册里都有哪些邮票?(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条理)
2、学生品读、思考
3、学生回答
(三)找诗歌的写作特点
思考第二个问题:动脑筋想一想,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设计意图:体会诗歌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首尾呼应的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完整。)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出示三句话,每句话的“啊”代表什么?
读这三句话时,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好,还是读得一样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书对祖国的赞美、读出中国人的自豪、激动的感情。)
(五)回头感悟,升华延伸
问:为什么集邮册是美丽的?有没有新的理解?
祖国这么美,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升华“美丽”的,让学生理解美丽的不仅是邮票的图案、颜色等,更重要的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灿烂的文化美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祖国更美丽。)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美丽的集邮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小节。第一小节写了集邮册的主题、首页、内容。最后一句“记录着历那个神圣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第二、三小节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描述了祖国伟大美丽。第二小节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俊美的名山大川,有迷人的建筑群,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神奇的古柏。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国名胜,建筑古迹,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第三小节叙述了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从生动的画像砖到精美的青铜器;从敦煌壁画到石桥古塔;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无疑是我们的祖先劳动的硕果,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看了这些邮票,读着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会油然而生。二、三自然段结尾的省略号引人深思,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寻找,祖国壮丽的山河,博大的历史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情。
第四小节呼应开头,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尤其是第二、三小节中有些句子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第二、三、四小节的开头反复咏叹,一句比一句强烈,感染力强。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邮册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诵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教学以读为本,是诗歌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朗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诗歌
1、通过回顾上节课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二)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丽吗?从哪几方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第二小节: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
主要采用“读、谈体会、评读、介绍并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万里长城、长江、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点拨:日月潭、半屏山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在做思乡的梦?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
诗中很多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的,读起来觉得特别美。感悟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评读。
第三小节:重点感受:历史长河积淀的无穷力量。
主要采用挂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想像中读;以在欣赏中读的方式感受集邮册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一对应的句子,进行小组间的赛读。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带着这种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能仿照这篇文章用诗歌的形式、用一一对应的句子,把你对集邮册的喜爱展示给同学们吗?试着动笔写一段。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试着背诵文章。
2、完成仿写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三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集邮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方寸世界”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主题单元通过邮票这一扇窗口,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识视野,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美丽的集邮册》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形式,配以美丽的插图,描绘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课文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豪迈的情怀中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如今,邮票已渐渐淡出普通人的视野,对于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邮票,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这首诗歌篇幅相对较长,且内容跳跃性比较大,不易记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非常需要借助邮票或教学光盘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祖国的河山、历史的硕果,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选用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附带的教学光盘,并加入了一些其他光盘中搜集的资料。
本文是一首诗歌,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
1、朗读法:理解诗歌的形式就是大声的朗读。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指名读,男女生交替读,齐读等多样化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演示法:本篇课文的信息量较大,我通过出示课文中提及的各种邮票和其他形式的邮票,创设集邮册的情境,使优美的语言形象直观,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理解诗歌。
3、讨论法:这是一首处处有美的诗歌。在教学中我紧扣“美丽”二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诗中美的词句,并用诗歌和邮票两相对照,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讨论交流,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邮册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诗歌、邮票两相对照,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以诗歌中的名胜、文物、艺术品等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讨论交流,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邮册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难点:诗歌、邮票两相对照,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以小礼物的方式出示集邮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利用教材附带光盘中的“资料”部分的资源介绍丰富的集邮册的内容,让学生对集邮册的美有初步的感知。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再提示大家集邮册里还有好多非常美的邮票,老师还为这本集邮册配上了一首诗歌,自然导入到诗歌的学习。
(二)读通诗歌,初步识美
这部分我首先采用自由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前,先出示要求:
1、力求读正确、读通畅;
2、圈出陌生的字词,多读几遍;
3、遇到自己觉得很美的句子,标记并多读两遍。
在学生朗读完诗歌后,我再运用教学光盘中的“字词”部分资源,指名回答,检查认读情况,并指出要注意的字,让学生当堂消化生字新词。
然后,请四五个同学说说:“我”的集邮册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感受集邮册的美。
(三)合作探究,细细品美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学生寻美——小组论美——师生品美——共同诵美的几个过程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抓住学生对集邮册留下的美的印象提出问题:你认为哪最能看出集邮册的美?要求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这里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四人一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充分的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意见,进行汇报。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稍后的学生汇报中,可有目的性地请学生示范朗读。
在学生汇报时,我首先提醒学生有感情地美美地读,再根据学生朗读的内容出示图片,进行诗票对照,进一步通过美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内容。
在学生汇报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品读的过程中来,达到情感的共鸣。然后再根据内容灵活采用男、女生读、小组读、配乐读和齐读,共同感受诗歌的美,重点体会第二节壮丽山河的美和第三节历史灿烂文明。
在充分地朗读了美的诗句,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后,再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读完的新发现,由此让学生品读准确的美词和美妙的对句,如“惊叹”、“游览”等。在这里开展师生赛读和男女生赛读,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_
(四)以读促思,入情审美
在前面充分的朗读后,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最后一节,是本首诗歌的情感点,其中开头句是前两节第一句的反复。这三句一句比一句强烈,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激情,感染力非常强。为直到读出这种感情,我首先让学生找找这三小结间的相同处,找出三者的相同句式。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三段句式,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三者之间的感情升华:由对集邮册的美的感知,转入对祖国壮丽山河和灿烂文明的赞美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五)拓展延伸,识美画美
5.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 篇五
一、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苹果落地、自己的影子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影子是有趣的,阅读关于影子的课文,也应该是充满童趣的过程。也只有快乐的阅读过程,才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伴随他们去快乐地探索。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主,自我感悟为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这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乐趣。针对本课各个自然段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活动。
第一自然段:自读,合作表演读。
第二自然段:听范读,模仿读,个性朗读。
第三自然段:默读,创造读(自编拍手儿歌)。
第四自然段:个别读,拓展读(向影子提问)。
二、享受识字的.乐趣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我的影子:为了避免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个性识字,我在班上开展了“记字小窍门,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活动。初期由教师做好一些示范,如编儿歌记字、表演动作记字、讲故事记字等。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学生受到启发后,我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字小窍门,评选最受大家欢迎的小窍门。尝试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随着他们的小窍门越来越多、越来越妙,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记字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动手把记字小窍门写下来、画下来。如“闯”:一匹马飞快地闯进门里来。“宿”:宝盖头代表房子,房子里住了一百个人,就是宿舍。现在,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可高了,他们的记字小窍门在课堂上总也说不完。
三、享受作业的乐趣
作业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讲究个性与合作,具有综合性、开拓性,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我在练习与拓展中设计了多项不同的作业,由学生四人小组选择一项,合作完成,再全班交流,体会作业带来的乐趣。通过画画检查孩子是否掌握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通过猜字谜教给学生识字小窍门;通过字词填空总结规律、积累词汇;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猜脑筋急转弯让孩子灵活运用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
评课
6.一年级语文《四季》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这样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
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感悟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巩固,指导书写。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5分钟)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25分钟)
(三)课中活动(3分钟)
(四)再读课文(2分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3分钟)
(六)板书(2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放一段录像:一位小朋友来自四季如春的英格兰,一位来自炎热的苏丹,另一位来自满山红叶的北京香山,还有一位来自最寒冷的冰岛。各方的小朋友,因为奥运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着问:“奥运会让我们成为了朋友,他们各自夸赞着
”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这样创设情境直奔主题,接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引入新课。)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引出课题。
我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师说: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四季》,我板书课题,生书空。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帖画)设计意图:(学习兴趣具有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以上环节通过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与生活沟通。)
2、朗读课文 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请小朋友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1)、学习课文:有一个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草牙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2)、品味语言:“草”和“草牙”比较,“草牙”是什么样啊?正因为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说:“我是春天”。此时板书:草牙(尖尖)→春天(3)、美读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念一念。(4)、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牙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读。
(5)、拓展表象:小朋友们,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还有哪些景物呢?谁能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也给春天写一句话啊?(我们就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啊,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自己写得诗吧!)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美度家深,评价强化,并通过图画表象 式,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在接下来的三个季节里,我让学生合作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叶(圆圆)→夏天;谷穗(弯弯)→秋天;雪人(顽皮)→冬天。此时,我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进行板书。
让学生上台做做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体验基础上练习说话,为学习文本句式打好基础,进而再通过品味言语与动作演示相结合)
(三)课中活动 因为小学低 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学生休息休息,一起来唱首歌《春天在哪里》,用声音来表现出对四季的喜爱。
(四)再读课文
在唱完歌曲后我又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我将学生分成四组:春草组、夏禾组、秋谷组、冬雪组。
(五)拓展练习
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朗读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动作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接下来拿起画笔画一画喜欢的季节,并在旁边写上关于这个季节的小诗。(回归整体、美读升华、表演强化。活话课文、转换言语、迁移运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六、说板书设计
4、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7.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 篇七
一、说教材——起始第一课,情感有体验
第一册教材分为“听录音读课文识字”、“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和“读课文识字”四个部分,《开学了》是“听录音读课文识字”部分8篇 中的第一篇,也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部分课文让学生借助录音紧密结合身边熟悉的环境认识一批在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中常用的生字。在开 学第一天学习《开学了》,以一位一年级新生的口吻描写了开学这天所见所感,此情此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自己熟悉的事物和陌生的文字一一对应起来,建 立意义上的联系。
二、说学情——刚刚入学堂,基础差异大
这 是学生进入学校生活后第一次接触课文,课堂常规没有形成,学习习惯和方法尚待培养,而且学生入学基础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能独立阅读书 报,有的学生可能在学前没有任何识字基础;尤其是这一类学生,面对纷沓而来的各项要求,如果要求过高过难,则会令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再例如“一”、“学生”等较为简单的字词上耗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又会忽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要分析学生的整体状况,考虑整体,关注个体。
三、说教学目标——处处不轻视,但求有侧重
本 课的教学目标除知识与技能上要达到的能读准五个生字的字音、跟着录音朗读课文、认识笔画“横”、描写“
一、二”等要求之外,也尤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 成,例如,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习惯的初步培养、联系生活环境识字的方法习得等。同时利用学生入学后的新奇感和自豪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 起学习愿望和兴趣。
这 些目标看起来很繁杂,是不是都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常规的形成、知识方法的传授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不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各项目标都不容忽 视,例如,不能因为时间匆忙,写字姿势的教学和纠正就忽略了。总之,应该合理地制定符合该阶段特点的目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侧重不放松。
四、说教法——方法要灵活,趣字来当头 对 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活动,它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巧。在教学中,教师组织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字宝宝点名”、“和字宝宝捉迷藏”、“给字宝宝找朋友”、“抱字宝宝回家”等系列游戏活动深得学生的喜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不知要强 出多少倍。
学 生首次接触课文,从听入手,以听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初听课文,整体感知,听清课文主要内容;再听课文,边看书边听课文,圈出生字,听清读音;三听课文,认 清字形或是其它有针对性地带有目标关注地倾听。朗读的要求放低,并且尽可能设计多种朗读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师生赛读、男女生比读、做动作表演读等都深受 孩子们的喜爱。
关于教具的使用可依据各校条件,因为要教学生指读的方法,课文应该要通过媒体或黑板进行展现,便于教师的指导。如果能有本校的照片,录像资料加以补充会更为形象。
五、说学法——尝试合作学,习惯早培养
现 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 学会合作。来自八方的孩子汇聚在一起,要做到很好的合作还没有基础,但可以渗透合作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同桌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合作表演,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互帮互学,友好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初次体验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在 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思维方法上,针对本课的字词和学生的特点,记忆汉字暂时还不便用分析字形、加加减减等方法,教学时可以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从而 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个识字的大课堂,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环境学习字词。同时学习通过给某个字扩词的方法加强记忆,不但能做到在课文语言环境里认读,还能做到 生字搬了家在其他语境中也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拓展识字是为了兼顾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所以不要刻 意拔高要求,不必要求每个字都去扩词,甚至默写。
六、说实施——过程不拘泥,整体作安排
8.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 篇八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秋树片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请学生先自由读在分组读。课件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心,提取学生兴趣,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看看秋天都变化了些什么,分组讨论交流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2《秋天到了》是教科版课标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 6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飞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中,我力争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板书课题时,我请学生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并将拼音标注,使学生在书空的同时对生字“秋”、“到”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过程中我尝试改变从头到尾串讲的模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投入的范读让学生仿佛也沉浸其中,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想读的愿望。根据课标一年级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完一遍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了第二遍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先出示学生的动物朋友小老虎,告诉孩子们“小老虎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但它有几个字不认识,都着急了,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愿意帮帮他吗?”这时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小老虎不认识的字,然后通过看拼音自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本节课生字的同时,又一次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够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两遍读后我设计了间休。让学生欣赏一曲秋天的儿歌,舒展一下身体。短暂的休息后,学生们又有了精神,这时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第三遍读文,要求学生要注意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请学生自己发现文中几个“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注意“一会儿”一词儿化音的读法。通过三遍读文,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学生通过学习伙伴间的练读,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这时再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然水到渠成,理解文章内容迎刃而解。指导朗读时,我在词语上下功夫,请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中重读的词语用小圆点画出来;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到大雁南飞时,我通过动画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大雁的科学知识,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接着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会认的问题;因为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内涵很多,字词、朗读、阅读、感悟理解等等,想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把想讲的全都呈现出来,那样就比较蜻蜓点水或是浮光掠影了,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飞”字,“节”字,主要从笔画上进行指导,交给学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深深地思索,我不断地阅读文本,揣摩从这5句话中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这5句话三个自然段,落实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我将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重新审视课标,充分的查阅资料的同时,我真的提高不少。全国小语会在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问题上提出“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凸显语文学科个性”的观点,本课的设计,我努力向此目标靠近,但我深知,我做得还很不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愿意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付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3一、说设计思路
秋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那千姿百态的菊花,圆圆的苹果,黄橙橙的柿子,金黄的稻田,雪白的棉花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可以引发幼儿对秋天的无限兴趣和热爱。《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丽的秋景图。这幅秋景图正好契合了幼儿的心理,不仅能使幼儿结合生活引发无尽的联想,同时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散文诗欣赏活动——《美丽的秋天》。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题,并通过描述秋天、激发兴趣——生成作品、感受语言——朗诵作品、体会语言——创编作品、体验快乐等环节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结合散文诗的内容和幼儿的身心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会用文学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体验秋天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我把“带领孩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散文诗作品的语言美”作为活动重点;把“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作为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秋天美景图片),菊花、苹果、柿子等实物若干。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吸引幼儿,展现出秋天的生动图景,唤起幼儿对秋天的兴趣。
2、谈话法:设置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思考、答问等方法来充分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六、说活动过程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环节一:用优美如诗的语言导入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酸酸甜甜的果实挂满枝头,金黄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就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这样优美的语言可以给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环节二:尝试描述秋天,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兴趣。
导入课题后,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语言运用的兴趣,也为了考察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语言积累,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孩子们,老师前几天让大家仔细观察秋天的景色,大家都观察了吗?谁来给老师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都有什么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描述逐步向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散文诗《美丽秋天》靠近。
环节三:生成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通过上一个环节,孩子们对秋天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孩子们也愿意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秋天,但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观察秋天,用文学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结合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的图片,我分层次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孩子们分别观察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并引导他们用散文诗中的词句描绘秋天。我说:
“刚才小朋友们都讲了自己看到的秋天,讲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让大家看几张美丽的图片。”教师逐一播放花园、果园、田园的图片,提出启发性问题:“这些都是秋天的景物,他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它们美吗?我们能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它们吗?”等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时候,我再次播放花园的图片,让孩子们作进一步的思考:“花园里的菊花是怎样开放的?都有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菊花?”这样,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引出“菊花向着太阳开放。金灿灿、红彤彤、千姿百态,放出阵阵清香”这样的语句,引导孩子们体会这样描写菊花的好处。
播放果园的图片时,我结合散文诗内容问孩子们:“果园里的苹果、柿子是什么颜色?像什么?我们怎样形容它们?”依次引导孩子们学习散文诗的语言:“圆圆的苹果笑红了脸,黄澄澄的柿子就像灯笼挂满枝头。”播放田园图片时,也用类似的方法引出散文诗的第三段内容:“秋天的田园更加好看,稻田一片金黄,棉田一片雪白,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色。”
这样,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散文诗内容和语言,自然生成了散文诗全文。
环节四:朗诵散文诗,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是我的活动目标之一,也是我设计的活动重点,为了突出活动重点,我将采用教师范读、孩子们跟读、听磁带读等方式加深孩子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我首先示范朗诵作品:
秋天的花园特别好看,菊花向着太阳开放。金灿灿、红彤彤、千姿百态,发出阵阵清香。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然后播放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朗诵散文诗。朗诵时提醒孩子们注意体会作品中的优美词句,引导幼儿慢慢地加入感情,逐渐进入散文诗营造的优美意境。
环节五:把创编融进歌曲,体验创编的快乐
为了使创编更有吸引力和艺术性,我手拿两束菊花扮演菊花仙子说:“孩子们,我是菊花仙子。今天是我们的秋天大联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吧。”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的天空》,在让孩子们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美丽的天空后,我带领孩子们唱着我创编的歌曲: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蓝蓝的天空里,阵阵风儿吹呀,朵朵白云飘,秋天的天空多美丽。呖呖呖呖秋天在蓝蓝的天空里,秋天的天空多美丽。”与孩子们载歌载舞,把活动引入高潮。
七、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了,但孩子的学习不能就此结束。我会鼓励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把秋天的天空编成了一首美丽的歌。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秋天还有什么地方很美,把它写成优美的诗或编成美丽的歌唱给大家听,好吗?”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3、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情感与价值目标:
4、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导美
1、看一幅秋景图,听一曲《秋日的私语》音乐导入课文
2、学生描述自己对秋的印象,体验秋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aa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感知内容。
2aa学生个别范读,师生互评,说说本诗歌的朗读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3aa有感情的齐读,说说本诗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诗歌形象
(初步感知: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4、选择诗节进行朗读竞赛。生生互评
要求————读出情感(对秋的喜爱)、读出感情基调(清淡)
三、合作鉴赏,品位美
1、小组研讨本诗所表现的三幅画面
A、教师举例示范。抓住每一节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作者感情的词句进行探究
如:“饱食”写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
B、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节,揣摩语言。
要求:所选词语能突出次节的画面特点,深入理解
(教师备案:第一节:“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节:“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而有闲情:
第三节:“廖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要求:(像朗读一样进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诵全诗
四、欣赏意境,表现美
A、教师点拨欣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B、根据本诗意境,构置画面,培养情趣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A、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布置作业:创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为话题写一首诗或作一幅画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教后记:
对诗歌的解读、领悟是非常个性化的。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是“诗教”的必然要求。那么,抓住诗歌的形式美(或曰节奏感、音乐性)和它的表现手法“意象组合”进行“诗教”,应该是抓住了“牛鼻子”。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这首诗时,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进入课外。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5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5、反馈调控措施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大语文”的氛围。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6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aa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
2、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优美、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讨问题发现美
环节一品秋
1、㈠初读
1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aa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aa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aa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培养创新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美丽的小路】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江南》说课稿11-08
小学一年级语文《家》说课稿09-02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09-1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分钟》说课稿11-07
一年级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06-28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说课稿07-15
三年级语文的说课稿11-12
六年级下册《你浪花的一滴水》说课稿10-03
三年级语文《小虾》说课稿09-15
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