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对外开放教案

2024-08-02

第12课对外开放教案(精选6篇)

1.第12课对外开放教案 篇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一、导入

经过4年楚汉之争,刘邦最终击败项羽,于前202年建立西汉,史称汉高祖。但由于长期的战乱,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城镇荒凉,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史料上记载当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① 饥馑(jin):指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②醇驷(chun si):四匹毛色一样的马. 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落,那汉高祖是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局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二、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为了恢复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的继任者汉文帝刘恒继承并扩大了这一政策。

汉文帝刘桓,高祖中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桓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桓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文帝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又作了重大改革。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这种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在生活方面,文帝崇尚省俭克奢,他在位二十三年,史称其“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前一五七年,文帝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葬霸陵。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世称为文景之治。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明君。文帝时期一些宽松的法律被取消了,所以汉景帝阳陵附近发现了大批的殉葬,所以他所重用的大臣几乎个个不得善终,但是他的统治是比较清明的,社会是安定的。不过他太累了,统治了十六年,他四十八岁时就去世了。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1、措施(1)奖励农桑(2)提倡节俭(3)以德化民

2历史意义:“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面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一樣,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來的富強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对內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纪录,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a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力,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 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b经济:统一五铢钱、兴修水利

c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儒家: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主要内容: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d 军事: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拓了西北边疆 物质基础: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主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220年。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断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南阳蔡阳人,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称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推翻东汉的残暴统治,河北巨鹿人张角领导发动了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到献帝建安中叶,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英勇斗争。黄巾起义事先经过长期准备,组织比较严密。它公开宣布要推翻东汉王朝,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有显著的进步。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2.第12课对外开放教案 篇二

一、运用材料情境, 让学生感知历史

创设材料情境是指教师运用历史图片、史料、FLASH动画、视频资料等, 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情境, 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 让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各种形象直观的信息作用于学生, 必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 从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镜头一】教师:在2010的上海世博会上, 中国馆有一镇馆之宝, 人气极高, 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 (展示材料:《清明上河图》局部) 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汴京城, 你看大街小巷, 店铺林立, 来往客商市民, 络绎不绝, 既有本地的车马, 也有外来的驼队, 汴河上还停靠了无数大小船只, 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人来人往, 商业繁荣, 经济发展……教师:说得好, 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 正说明了宋代社会的繁荣。 (展示材料:《清明上河图》细节图多张)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图, 宋代居民的餐桌上都有什么呢?学生甲:我看到集市上有卖米的、卖肉的、卖水果的, 宋代市民吃的东西应该很丰富, 有鱼有肉, 瓜果蔬菜, 应有尽有。教师:观察很仔细, 分析得很有道理。 (展示材料:占城稻、煤炭、宋代五大名窑和景德镇的精美瓷器的相关图片及材料) 教师:再看这些图片, 想一想宋代居民可能吃哪种主食?又用什么生火做饭和取暖?使用什么器皿呢?学生乙:占城稻的生命力强, 已在黄河流域种植, 水稻可能已成为北方人民的主食之一。学生丙:煤炭的开采量很大, 书上的那段材料也说明煤已经是宋代市民普遍使用的燃烧材料, 宋代人烧煤做饭和取暖。学生丁:瓷器制作技术高超, 宋代人日常用具应该多用瓷器。教师:说得太好了, 说明我们同学预习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教师:京城内外如此热闹非凡, 每天的交易量必定十分惊人。 (展示材料:“北宋都城汴京城内外遍布商店铺席, 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 教师:由这段史料看, 汴京是一个消费型城市。那么在金银铜铁等重金属货币流行的古代社会, 沉重的金属货币必定会给大宗交易带来困难。今天我们往往习惯于刷卡消费, 因为它方便快捷, 那么宋朝人又是如何克服沉重的金属货币所带来的困难的呢? (展示材料:交子、会子、关子等图片) 学生戊:纸币。……这一环节中, 教师大量展示虽源于课本而又比课本更加生动直观的图片和材料给学生。诸如, 《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 占城稻、煤炭、宋代五大名窑和景德镇的精美瓷器, 以及交子、会子、关子等相关图片, 还有一些文献史料, 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生通过《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 可以观察到汴京城商业很繁华以及城内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占城稻、煤炭和瓷器的图片, 知道了宋代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学生还通过观察交子、会子等图片, 了解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进而探究纸币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从读图研史的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观察图片的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教师设置的材料情境中, 学生仔细观察, 积极讨论, 求知的欲望、好奇的心理和解疑的要求被充分激发出来, 其间穿插教师的及时点拨, 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感知历史。

二、创设虚拟情境, 让学生体验历史

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的特点, 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新颖恰当的情境, 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引发其自主探究,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一定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镜头二】教师:假如你是一位阿拉伯商人, 久闻“瓷之国”的美誉, 也为了追求财富, 踏上开往中国的商船。经过长途跋涉, 历经风险, 终于在南宋时期某年到达了中国, 作为外国客商, 有哪些港口可供停靠呢, 你会选择哪个港口呢?请说明理由。学生甲: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 我可能会去广州、泉州, 或者明州, 因为宋朝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 在这些港口设置了专门管理和方便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舶机构, 还有专供外商交易的场所———蕃市、专供外商居住的地点———蕃坊, 以及专供外商学习汉语的学校———蕃学。学生乙: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 我可能会去泉州。因为课文中小字部分介绍说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还有那张沉船图片说明能拥有这么大商船的港口, 商业贸易肯定很繁华。学生丙: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 我可能会去临安。因为临安是南宋的都城, 有一首诗这样说:“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 (临安) 作汴州”。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一定不比北宋都城汴京差。这一环节中, 教师通过创设阿拉伯商人来华选择停靠经商港口的虚拟情境, 营造了一种历史氛围。学生则通过角色体验, 对历史进行积极探究, 尝试去解决疑难。学生甲运用课文中有关宋朝政府鼓励贸易的诸多措施, 诸如市舶司、蕃市、蕃坊、蕃学, 做出去到广州、泉州或明州的选择;学生乙通过课文中的小字内容中有关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的补充说明, 以及对考古发现的沉船图片进行分析, 做出去到泉州的选择;学生丙回答得更妙, 他运用已有的文学功底———诗歌, 做出去到南宋都城临安的选择。在教师创设特定的虚拟情境中, 学生带着兴趣去参与, 带着情感去体验, 带着疑问去思考。在学生自主探究和角色体验中, 学生体验了历史, 学会了把众多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在不经意中掌握和巩固了知识, 还培养了综合概括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此外, 更让教师欣喜的是, 学生利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解决了历史问题, 意外地实现学科综合,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思考历史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应从提出问题开始, 分析问题中发现, 解决问题后结束。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的精神,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全面提高其人文素养。

【镜头三】教师:现在穿越剧很是流行, 我们也可以玩一次穿越, 如果你身在南宋, 你会选择前往东京, 还是前往临安?请说明理由。学生甲:临安, 因为南宋时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 (由此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话题) (展示材料:战国经济图、唐朝经济图和宋朝经济图) 教师:请仔细比较这几幅不同时期的经济分布图, 看出什么变化了吗?学生乙:战国时期北方经济发达;唐朝时北方依旧发达, 但南方有发展;宋朝时南方比北方发达……教师:说得很好。所谓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较为发达的地区。从这几张图来看, 全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在宋代时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展示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四组材料。材料一:唐后期,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 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破坏。五代之际, 黄河流域政权更迭, 战乱不已。其后, 北方历经靖康之难, 宋金对峙……战乱不休。材料二: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者, 勿收其税, 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八卷。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 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材料四:西汉时, 南方人口2470685人, 占全国人口19.8%;唐朝时, 南方人口3920415人, 占43.2%;北宋时, 南方人口11224760人, 占62.9%。) 教师:仔细读懂材料, 看看你能不能从材料中读出有效信息, 来解释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发生南移?学生甲: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战乱比较多, 北方经济遭到战争的破坏。学生乙:从材料四中看, 从西汉到北宋,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这样就把黄河流域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南方, 当然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学生丙:材料三说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好。学生丁:材料二说南方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措施鼓励人民生产, 赢得人心。……此环节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层层思索, 步步深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 引出本课教学重点亦是难点的内容———经济重心的南移。继而展示战国、唐朝、宋代经济发展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在得出中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结论后, 接着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再结合四则材料, 引导学生论从史出, 最终完成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探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回答得既具有启发性又难易适中、有兴趣又能知难而进的问题, 既掌握了新知, 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3.第12课对外开放教案 篇三

对外汉语教学第一堂课误区分析随着对外汉语学科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教师进入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开始了对留学生或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源的更替,很多新老师,甚至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上好第一堂汉语课。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有所差异,年龄也参差不齐,这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教师们通常都会在准备第一堂课时下足功夫,期待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好印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在备课或者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对教学对象或教学内容的分析不当,往往会给第一堂汉语课留下一些遗憾。

一、对教学对象分析不当

与中国的传统教学不同,对外汉语零起点的学生生源并不稳定,他们有些来自欧美国家,有些则来自一些小语种国家,随着我国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年龄范围也逐渐扩大。无论是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线还是国外的孔子学院或学校,汉语教师都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所有教学都要以教学对象为中心,因此,教师往往会因为对教学对象分析不当而影响教学效果,主要会产生以下几点误区。

(一)对学生的文化背景了解不透彻

要想真正与学生迅速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关系,就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是友好的,这种友好在第一堂课上通常体现在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来自的国家的文化上。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前大致了解了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有时候甚至来不及准备这一部分便匆匆带过,这会让学生很有生疏感。有些教师则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从网上找来的一些资料,就匆忙地对学生的民族文化下了定义,形成了错误的主观意识,有些敏感的学生甚至会认为教师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不尊重,这些在课堂上都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适感或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不清楚

对外汉语教师通常情况下接触到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甚至有时候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年龄跨度也是比较大的。要想上一节师生双方都满意的课,首先就得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第一堂课上,学生们往往多少心理都有一种紧张,既对即将接触的这门语言感到好奇、兴奋,又有一定的畏惧感。有些学生则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已经自己了解过一些知识,已经对汉语产生了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只是单纯凭自己预先对学生的心理设定来进行教学,教学的进展必然不会不如预想的顺利。

(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准备不充分

有些教师在准备第一堂课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因而不知道该如何准备,或者准备不到位。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学生,甚至一个班级里同龄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动机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关于这些学生为何要学习汉语,通过学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许多教师在第一堂课的备课过程中并未过多考虑过这个因素,觉得这是今后通过与学生的接触自然会掌握的信息,仅从自身的想法出发为学生准备了教学内容,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几个典型误区

(一)知识储备不够充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是建立师生关系的最佳时间。学生是否能够信任教师,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度上,而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充足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在自己心里都有一把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尺,有些学生虽然并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但是教师从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反应中就能看到学生是否对课程满意。如果教师在第一堂课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专业的水准与良好的知识储备,甚至犯了一些知识性错误,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课程中对教师产生质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这种信任关系。

(二)误解教学活动的意义

教学活动,通常是指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讲授式,谈话式,还有实践活动,竞赛,自幼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为了达到让学生能够完成交际目的,会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或游戏环节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第一堂汉语课中,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盲目滥用各种游戏,则会适得其反。

(三)教学活动缺乏创新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许多教师在经历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之后,就会形成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来说有利有弊。有些教师一旦形成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就很难再改变、创新,将整个教学过程照搬到下一个班级或者教学对象身上。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因为教师已经上过很多遍,自然在讲课过程中就会缺乏激情,影响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只是随便改动其中的某几个部分,就认为已经做到了创新。这对教师的第一堂课来说是很不可取的。

有些教师则在课后反思部分做得还不够到位,并没有对自己上课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就无法将本课中的精华沿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被改善,下一次可能依然因为这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上容易产生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当

通常情况下,第一堂课是师生双方建立联系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步感受与适应教师教学的开始。因此,第一堂课“教什么”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教师为了显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将教学环节安排地过于紧密,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压力,觉得汉语课上一节课就要掌握这么多内容,从而产生畏惧感。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安排恰当的内容,环节安排地不够紧凑,节奏缓慢,整节课都松松散散,导致学生觉得一节课学不了什么知识,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二)重难点不够突出

虽然对外汉语第一节课中,教师安排的学习的内容并不会太多,但是教师心中仍应当了解自己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很多教师在第一堂课的设计中,考虑到了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要学习他们的语言,而要想学好语言,必然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然而汉语课的重点内容依然是学习语言,如果过多地加入了中国文化的部分,会让重点显得不够突出,有时候语言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联系甚至有些牵强附会。还有些老师在第一堂课中就安排了很多日常用语,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后就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增强信心,但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句子,课后依然不能自主运用。

四、解决方案

(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无论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第一堂课的准备过程中,不但要问问自己“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还应当问问自己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首先,在遇到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时候,应当从他们的心理与实际出发,能够提前了解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民族特点,如果一个班级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当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才能与学生迅速建立信任。分析不同学生学习汉语的不同动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与学习特点,有效安排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师的关爱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表现出来爱心与耐心,将会很大程度上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量,在教学生活中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平时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要把自己的理论专业水平提高,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目前发展十分迅速,需要教师及时补充新知识,更新信息,时刻保持在教学的最前线,只有这样,才能将课上精上好。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一笔带过,要做一个有心人,将这些问题及时汇总,及时反思,对今后的教学都会有帮助。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一定要加以创新,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经验不断创新出更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第一堂课,学生对汉语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甚至完全不了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开始为学生建立一套正确的学习系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几个句子,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自己查阅工具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对外汉语的第一堂课对师生双方来说是建立情感与信任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当充分备课,安排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感受到学有所得。教师本身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第一堂课生动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4.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篇四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求。

2、通过本站教学,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团结互助,更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能力。二 教学重点

团结互助的意义。三 教学难点

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成长。四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与合作探究﹑体验相结合 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二)新课教学 A什么是团结?

团结:指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者结合。观察图片分析总结得出

B生活中影响团结的现象有哪些

如:

1、自私自利

2、自以为是

3、顽固不化

4、心胸狭窄

5、特立独行

6、山头主义

7、貌合神离

8、局外观察

这些现象由学生们通过看书后自己列举出来 C 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中要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人的关心和热爱就像抖动一个蜘蛛网,我影响着他人,他人又影响着更多的人,彼此相连,互相关爱。我们要形成一个温暖的共同体,一个温暖的集体。关心,帮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装着别人;关心,帮助他人就是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别人开心;关心,帮助他人就是理解别人。(举例)我们长顺县民族中学的江桂平老师身患重病,我们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献爱心捐款”活动。看图片

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关心,帮助别人 D、团结互助的意义如何?(重点)

1、团结互助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做个游戏)《让我们携手取东西》

在讲台上放一张椅子,在椅子上呢放上一些东西让他自己去拿,看能不能拿到,拿不到让他体验到了心理的压力,于是就要给他增加人数,让他们一起团结起来想办法拿到,拿到了让他体验到信心十足。拿到以后呢可以为班级争光。目的: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温暖、团结、祥和的班集体。团结友爱的集体可以使我们享受到为班争荣誉的快乐,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他人帮助的温暖。

(引名人名言)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俄】高尔基

目的:告诉学生,人应当留给他人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将是幸福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乐于帮助别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难点)

通过讲故事《小刺猬救孔雀》和实践(一个人有腿而看不倒路,另一个有眼而却走不了)得出帮制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有助于自己的道理。

森林的动物们在森林里玩耍有大象,老虎,小白兔,小刺猬和美丽的孔雀等。长的丑的小刺猬说出给孔雀玩的话,但孔雀嫌小刺猬丑,并长满全身的刺不和它玩,然后,自己去玩,大家正玩的时候,听见远处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刺猬听到喊声立马往喊声跑去,原来孔雀在草丛处玩时,窜出一条毒蛇,小刺猬缩成一个小球滚到毒蛇边,用刺去扎它,毒蛇受了伤一溜烟跑了。孔雀这时低下头对小刺猬说:“对不起,以后我给你玩,谢谢你救了我”。目的:帮助是相互的,我们一定要主动付出。

3、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许多人凝聚在一起,却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听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目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即团结就是力量。

七 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团结,还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团结和不团结的现象,同时通过这些现象学会了团结互助,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去体会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八 课后练习九 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团结?

二、生活中的团结互助

三、团结互助的意义如何?

1、营造良好的氛围,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2、乐于助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5.第12课《有趣的瓶盖》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瓶盖进行联想并清楚制作方法。

2、启发、引导学生对各种瓶盖进行大胆设计构思,创作出有趣的玩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各种瓶盖,纸张,剪刀等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要把一些废旧物品变成可爱的小玩具,它就是是瓶盖。先看看你们都收集到怎样的瓶盖了?(组织学生将瓶盖摆放在桌盖上)

2、新授:

(1)请你们介绍一下收集到的瓶盖,说说它是大的还是小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瓶盖的颜色、纹理、材质等)

小结:虽然有这么多种,但我们发现大多数瓶盖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2)师:除了瓶盖,你还在我们身边发现了什么圆形的东西?

(如风扇、太阳、花、水壶、小人、动物的头等)

(3)思考:这些圆形的物体或物体的部分和我们带来的瓶盖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瓶盖把这些物体做出来)

(4)联想游戏:请同桌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瓶盖放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它象什么?也可以叠在一起来,拼在一起看,一边玩一边说,比一比谁说得最多。(请学生说说想到的)

3、发展阶段:

(1)(师出示范作)老师很高兴你们能想出这么多能用瓶盖做出的玩具,我也想到了一个,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师演示制作过程(以小虫为例)

(3)除了制作,还需要一些材料装饰,请看看课本17页的作品,今天你要用瓶盖来做什么?还要用哪些材料?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品

四、作业讲评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除了课上做的这些,你还能用瓶盖做什么?(师出示钟)

请你回去想一想,做出更特别的玩具来。

教学后记:

6.第12课_超载的地球 教案 篇六

讲课者:袁子君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教学难点: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2011年10月3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那我来告诉大家。这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联合国人口基金统计这一天是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个日子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就是它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300年前英国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人口过多会导致饥荒,争夺资源的战争,近年来,粮食,能源短缺、全球变暖,生物灭绝,等等关键词冲刺着我们整个世界,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最多能够养活80亿至110亿人,而且估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在90亿左右,地球实际上已经面临超载的居高面积了。地球将面临哪些问题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去探讨我们这个超载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资源的现状

1、边板书边把学习目标具体化:

2、大家一起读读李松涛写的《拒绝末日》这首诗。边读边思考问题:这首诗说出了地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地球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大自然的各种资源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却误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那么同学们,地球上的资源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三、了解中国资源的现状。

1、师:请同学们拿出手头上搜集到的有关水资源的资料,上来介绍水资源的状态。

生:学生介绍水资源的资料。

2、出示黄河断流敲响的警钟图片给学生看.通过我们对水资源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请说说缺水或停水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方便?

(如:洗澡、洗衣服、洗菜等不方便,没水喝„„)

师小结:其实我们都知道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在我们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生活可以说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而且联合国规划署预计14年后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将生活在淡水稀缺或干涸的环境里,如果这天真的来临,我们不敢想象生活会是怎样,水资源是如此,那么其它资源又是怎样呢?

生:学生介绍森林资源的资料。

3、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87页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小资料,然后说说你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有什么话要说?

师小结:(出示我国人均资源的短缺图片)人们现在大量地砍伐树木,导致我们的森林资源越来越缺少,水资源也越来越稀缺。其实我们都知道,像矿物资源,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像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这类原本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在人类的过度利用下,这些原本可以再生的变成不可再生的,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的自然资源会一天一天地减少,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那么人们对这些自然资源没有节制地利用,开采,索取会导致我们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且会越来越差,那么我们的环境到底有多糟糕呢?

四、资源短缺,环境恶化。(15分钟)

1、看看88页这幅图画,请三位同学来把画面中人物的对话读出来。

2、通过这些小朋友的对话,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样的一个话题(投影出示):田里的青蛙少了,生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除此之外还反映在哪些方面?

生:①(生代表小组成员介绍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植物和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的情况)

②(面对动植物的濒临灭绝,我们小组的同学认为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从自己做起爱护动植物,不吃珍贵的野生动植物。

2、做好宣传工作,倡导整个社会都爱护动植物。

3、同破坏行为作斗争。)

③大家看看90页这些图片,生指图片说。这些都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事实。

④说到温室效应,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烧煤炭、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等行为都会加大温室效应。同时我还查找到这些持续高温的报道(出示图片)

⑤所以说高温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确实不少,(生出示资料读)⑥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小组提出这样的建议:

1、多植树造林,因绿色植物通过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消耗大量热量,产生降温效应。

2、减少人为热排放量。

控制大气污染,减低城市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3、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开发替代能源。

师:①资源的短缺,环境恶化导致地球所面临的危机(出示地球面临的危机资料)②人口增长过快也给地球带来很多灾难。(出示人口增长过快也给地球带来灾难资料)

五、保护环境,你我有责。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保护环境,你我有责,那么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师总结:地球——全世界全人类只有一个,她养育了我们,但她的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为了报答“母亲”,为了我们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也为了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必须要爱护地球,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板书设计:

保护环境

上一篇: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下一篇:“企业一套表”试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