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共8篇)
1.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一
1、附件12、关于印发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3、**公司实施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红头文件)
4、附件(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阶段性评定表)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6、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
7、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
8、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
9、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
10、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
11、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
12、工程项目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评审表
1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14、任命书(红头文件)
15、关于组建**工程项目部的决定(红头文件)
16、项目部人员资料复印件
17、附件2(湖南省建筑施工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申请表
18、现场施工照片
2.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二
2010年, 为全面规范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 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制定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基本内容、形式要求、考评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成为各行业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依据, 对达标分级等考评办法进行了统一规定。规范的出台, 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2011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了《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简称《评定标准》) , 标准共有13项考评类目 (A级元素) 、47项考评项目 (B级元素) 和187条考评内容 (核心内容) , 共计660分。这一标准的发布, 使水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申请、外部评审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审核等工作有了标准和依据。
建设进展
2011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4家企业确定为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典型企业。各典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按照《评定标准》要求进行了创建达标工作。其中,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水泥先行, 玻璃、矿山等其他板块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 在集团所属水泥板块先行试点, 构建专业自评员队伍, 促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 对其他集团、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1年,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 (领域)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 (领域) ”, 并提出达标时限, 其中“冶金、机械、建材等工贸行业 (领域) 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 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前实现达标”。
截至2012年底,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评审单位, 共完成83家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现场评审。2012年12月28日, 建材行业第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正式达标并发布, 首批达标的21家水泥企业为建材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存在问题
水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和设备设施档案更加健全, 厂容厂貌和员工的作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 企业管理者也会发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生产设施设备管理不规范
水泥企业作为传统制造行业, 生产设施设备风险在企业风险中占有重要位置, 生产设备设施在《评定标准》中所占权重为0.34, 是权重最大的一项考评类目。生产设备设施在已经完成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的83家企业中, 是扣分最多的一项考评类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否达标, 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业安全基础差, 危险、有害因素多
水泥企业不属于高危行业, 也没有相应的部委直管,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水泥企业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危险、有害因素相对较多, 作业安全在《评定标准》中所占权重仅次于生产设施设备。
法律法规与企业安全管理衔接较差
企业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之前, 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没有系统的结合在一起;甚至有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缺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和落实, 不能将相关的条款融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 无法落实到涉及的部门、人员和工作岗位上。
职业危害点较多, 不易控制
水泥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的粉磨和包装等工艺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各工段的从业人员都有可能接触到粉尘, 由于很多水泥企业建厂早, 设备相对落后, 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难彻底消除粉尘。目前, 粉尘成为水泥企业最大的职业危害, 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危险源监控管理不到位
企业相关人员对危险源辨识、评估的技术方法掌握不足, 不能做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作业人员共同分析, 而是将危险源辨识落实给安全员或一部分人员, 使危险源监控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导致危险源监控管理不到位。此外, 危险源监控没有真正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而是流于形式, 致使危险源监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 演练不足
应急预案内容制定不细, 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表达模糊、混乱不清, 各专项预案制定侧重点不突出, 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救援演练严重不足, 如发生事故, 很难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实施。
对策分析
从源头消除设备设施隐患
在建设方面, 危险性较大的电气室、中控室等场所, 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装置、监视装置、灭火装置、防火墙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防火门;生产现场的机、电、操控设备应安装安全连锁、快停、急停等安全设计与装置。在运行管理方面, 破碎机、磨机、预热器、分解炉、篦冷机、回转窑、余热发电等重点设备, 加强设备操作、保养和检修、维修的管理;厂内机动车辆、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 重点关注检测合格率和配套安全设施;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工业气瓶、临时线路等作为水泥企业使用率非常高的器械和工具设备, 应注意操作使用环境。
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杜绝“三违”
企业重点关注生产过程物料自身的安全特性、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器材的定置及使用情况、通道的占用情况及作业环境的变化情况等, 对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 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危险性较大作业、设备和要害岗位的管理, 严格落实操作票、操作挂牌和警示标志的管理,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和发放的管理, 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严格控制生产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 坚决杜绝“三违”行为, 实现作业现场操作标准化。
健全适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企业要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评估、修订、培训和归档, 使各岗位的从业人员熟知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并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实施, 从而真正实现管理标准化。
加强职业危害点的管理
水泥企业最大的职业危害就是粉尘, 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 选用新设备, 改善工作条件, 杜绝“跑、冒、滴、漏”, 实行清洁化生产, 从源头上控制粉尘。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对粉尘危害场所设置醒目的标识, 并要定期进行检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为从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全力整改职业危害, 确保从业人员健康。
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
企业应加强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 掌握本企业的主要危险源和关键控制点。并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 根据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警示牌, 对于级别较高的危险源应进行监控, 保证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使之不转化为安全隐患, 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规范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在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写导则》编写基础上, 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加强对各级应急人员组织培训和演练, 从而降低事故损失、预防事故扩大和规避次生事件的发生, 提升企业安全绩效。
3.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三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依然频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因此,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1.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生产逐渐向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操作者应当遵守的规范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在过程控制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而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体现的是尊重人和理解人的根本思想,将人的尊严和生命权利放在首位,并且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的平等的生存权利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作业环境、培训教育等方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体现人的价值,避免人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其他的伤害,这种安全环境也可以说是生产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权利。
1.2安全管理标准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生产过程是一个人、机、环境相互协调而完成的一个复杂工程,在该丁程中包含了多个不同方面的子系统,影响该项目有序进行的因素,除了人、机械设备等基本要素,也与周同的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标准、严组织的原则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组织,保证其安全、持续、顺利的完成。
1.3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
企业制定安全标准,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国标、行标为准,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作岗位的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提高全体员工执法的自觉性。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环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需要在规定时间实现达标,首先需要制定标准、然后进行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所以针对安全标准要按照戴明的“PDCA”模式循环做好制定、推行、检查和改进四项工作,这四项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重要性环节,一定要把握科学的闭环管理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2.1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要围绕“准”安全标准
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安全生产的标尺,所以其一定要具有“准”的刻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安全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满足的基础就是要达到合法、合理、操作性高的目标。安全标准应当以合法性作为前提。安全标准在没有制定之前,必须要展开细致的调查分析,分析其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起来的可行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去对相关的法规以及同行业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是否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如果存在了相似的制度和标准,一定要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假如暂时不存在的话,需尽量参照类似的上级法规进行制定,这样可以使安全生产标准具有的合法性大大提高安全标准一定要有极高的合理性。制定的标准并非是越高越好,制定了不符实际的过高标准,会造成浪费,标准过低,又不会达到想要的目标。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指标,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让大家“跳一跳便能吃到果子”。每个单位有着不同的实际条件,不可以照搬其他单位的已有经验,“一刀切”的做法相当不可取。一定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人手,认真对所有细节进行分析,要做到既不要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使安全生产标准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安全标准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安全标准主要是用来指导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管理。所以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生产流程尽可能地细化,做到有序操作。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也要进行量化,决不能含糊,必须要尽可能地具体,使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
2.2安全标准实施起来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企业安全生产涉及到企业中的一些各个业务领域和所有部门,并且具体到了所有的工作岗位,渗透到了每一道工作流程。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进程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管理、安全技术和现场过程中进行,优化组织架构、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得更细更透,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使企业稳步向前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的力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低下的问题,标准化观念更是十分薄弱,加上工厂中一直以来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作人员习惯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后,许多工作人员会出现一时间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实施安全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展开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员工加速转变观念,培养员工遵循标准的自觉性,使员工吸收新的管理知识,掌握自身岗位的安全操作程序。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必须要与具体的生产目标相结合,与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的绩效考核互相挂钩,与所有相关机构的工资福利相结合。考核的标准要以实效作为基础,重点要关注管理进行的过程。建立健全督察机制,经常进行明察暗访,保证工作真实有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
2.3安全标准完善起来要有一定的“广”度
企业无论是发展,还是生产条件通常都会不断变化,如果安全生产标准始终保持不变的话,就会给生产发展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标准的制定基础就是实践,同时又反过来对实践进行指导。想要使安全标准始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定要保持对安全标准进行调整,经常对安全标准进行完善。企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工艺流程、生产环节,所有的岗位和部门都是互相联系的,牵扯到许多内因和外因,在对安全标准制定之初,常常无法确定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实践便可以得出真知,需要处理的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要不断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间,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和思考,要吸收众人的意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各方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其持续不断的开展,以此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4.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四
“创建小企业”是为“一寸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此次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及分值为:单选
10、多选
16、判断并改正
12、名词解释
16、简答
18、论述12和案例分析16。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60%。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章小企业管理概述
一、重点掌握
1.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含义
目前我国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数额。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在确定企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相对性原则。即一个企业的规模大小只有在与其他企业的规模相比较时,才可能确定其真实含义。
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
2.小企业的基本特点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小型企业的数量众多,经营范围很广,除了技术、资本密集度极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外,几乎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都有小型企业的经营活动。
(2)体制灵活,组织精干。小型企业大都采取个人独资或合伙式组织形式,决策过程简单。
(3)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经营也不够规范。
(4)产出规模小,竞争力较弱。从小企业个体看,一般资本总量较小,生产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小,产业规模小,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缺乏竞争力。
(5)“家族”色彩浓。
目前,占小型企业主导地位的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大部分为“家族”企业。
3.交易费用的含义
为了达成一笔交易,通常需要寻找对方,了解其产品和产品价格,进行谈判、协商和签订协议,为此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就是交易费用。简言之,交易费用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二、一般了解
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论:经济进化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
第二章小企业创业
一、重点掌握
1.创业机会、风险、创业风险的含义
创业机会,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一种带有偶然性并能被经营者认识和利用的契机。
风险,是由于因素复杂性使实际结果和预期发生背离而导致的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创业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2.创业动机
(1)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争取更高的利润,改善生活状况。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改善生活状况是人们创立小企业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动机。
(3)拥有自己的企业,可以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4)争取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3.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1)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
(2)较强的经营能力和业务能力。
(3)充满自信、永不言败的精神。
(4)身体健康。
二、一般了解
1.创业机会的特征
(1)普遍性。凡是有市场、有经营的地方,客观上就存在着创业机会。
(2)偶然性。对一个企业来说,创业机会的发现和捕捉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创业机会的产生都有“意外”因素。
(3)消逝性。创业机会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随着产生创业机会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它就会相应的消逝和流失。
2.风险的特征
(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无法回避和消除。人
(2)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
(3)风险是可测量的,即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4)风险伴随着收益。
3.创业风险的内容
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和其它风险。
第三章企业创立方式的选择
一、重点掌握
1.创建一个新企业的好处以及必备条件
新建一个企业,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在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人员设置等诸多方面,创业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构建。
(2)在产品生产或者提供服务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特色。
(3)在经营场所的选择方面拥有主动权。
(4)在产品销售方面,可以开辟广阔的市场。
创建新企业的必备条件:
(1)拥有专利技术。
(2)拥有工作经验和一定量的客户群。
(3)获得充足的创业资金。
2.购买一家现存企业的优势
(1)不必进行创建前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也免去了注册登记的繁琐,创业成本较低。
(2)如果所购买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经营业绩,就为企业的继续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减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4)一些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
(5)如果收购的企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还可以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
3.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合同的含义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名称、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经营人使用。被特许经营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经营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经营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特许经营合同,是特许者与被特许者之间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其中包括了所有关于双方合作的约束条款。
4.对于受许人来说,特许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加盟一家实力雄厚和信誉高的特许经营企业,投资风险小,并且可以得到特许人金融方面的帮助。
(2)受许人可以得到特许经营企业系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3)可以享受特许经营企业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等各种促销活动。
(4)特许经营企业集中进货,降低成本,保证货源。
劣势:
(1)经营方式上没有自主权,受制于特许人,使其增长受限制。
(2)支付昂贵的特许经营费,利润要按协议与特许人共享。
(3)必须接受特许经营企业统一的供货价格。
(4)一个特许经营加盟企业出现问题,会连累所有企业。
5.特许经营项目的选择
选择特许经营项目要考虑下列影响因素:
(1)特许经营连锁系统的品牌形象和背景。
(2)了解特许方对受许方所提供的服务。
(3)实地调研,选择理想的店址。
(4)认真阅读和推敲加盟条款。
6.家族企业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家族控制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并且参与管理。这样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1)目标与利益上的一致性。
(2)以创始人为核心组成家族企业的决策中心。
(3)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人文主义色彩。
7.家族企业管理的特征
(1)集权式的组织模式。
(2)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
(3)“家长”的示范效应。
二、一般了解
1.创办小企业的途径
创建新企业、购买现存企业、购买特许经营权、继承家族企业。
2.评估现存企业的方法
市场价值评估法、资产价值评估法、收益能力评估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技术法。
3.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
(1)特许经营是一种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2)特许经营中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不存在有形资产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由各自独立承担对外的法律责任。
(3)特许人对双方合同涉及的授权事项拥有所有权及(或)专用权,而受许人通过合同获得使用权(或利用权)以及基于该使用权的收益权。
(4)特许经营中的授权是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使用权(或利用),而非有形资产及其使用权。
(5)受许人有义务根据双方合同向特许人交纳费用。
(6)受许人应维护特许人在合同中所要求的统一性。
4.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
艾迪思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长与老化过程,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十个时期: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成熟阶段,包括盛年期、稳定期;老化阶段,包括贵族期、内耗期或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
第四章选择管理队伍和组织形态
一、重点掌握
1.小企业管理团队的组建要求
(1)所选配的人才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基本素质,在技术性问题上应能充分胜任他们的工作。
(2)选配人员一定要考虑到公司的创意特点,考虑到自己的整体策略。
(3)选用人员时应注意整体的协调一致,即所谓的“团队精神”。
(4)所选用的人才需要具有创造精神。
2.创业团队的类型
两大类: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群体性的创业团队。
3.小企业的法定组织形式
大部分发达国家,小企业采取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三种:单一业主、合伙经营、有限公司。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
4.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含义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公司制企业,是依照公司法组建并登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5.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的含义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的战略目标,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通过对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效果的合作形式。
虚拟企业,又称“虚拟公司”或“影子公司”,它是指企业在组织形态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设计、经营、财务等完整的职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
二、一般了解
1.创业团队稳定性的保持
(1)创业团队一定要有碰撞后形成的一致的创业思路,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远景,认同团队将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2)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确定一个清晰的利润分配方案。
(3)要保证团队成员间通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持续不断地沟通。
2.战略联盟的类型
合资企业、股权参与和功能性协议。
第五章商业计划的编制
一、重点掌握
1.商业计划的含义
商业计划,是创业者或企业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订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投资方和风险投资商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从而取得投资方或风险投资商支持的一份商业计划报告,同时也是展示自己有实现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及拥有资源实力的商业计划报告。
2.商业计划的编制意义
(1)从市场分析过程中,可以更明确地确定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同时更好的给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定位。
(2)通过评估本企业的生产运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上的各个环节、整个生产程序、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分配情况、生产进度等等。
(3)通过分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清楚地了解本企业的现金流动、收支平衡、资产负债等等,并且找到有效的控制财务的好方法。
(4)在书写企业的长期计划时,可以更加明确本企业远期、中期和近期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本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本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计划,以及达到这些目标应该采取的手段。
(5)在制订撤出计划时,可以充分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消费动态,并且做到应变有方。在未来市场发生变化时可以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一般了解
1.商业计划的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即顾客、供应商和投资者;内部使用者:企业的管理团队和雇员。
2.商业计划的编写者
创业者一定要亲自参与商业计划的编写。
第六章小企业发展与退出
一、重点掌握
1.危机的含义
危机,就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2.企业创立时期的危机及策略
企业创立时期的危机主要是资金短缺。
管理策略就要围绕节约成本展开。企业可以借鉴泰勒的管理方法,让工人熟练技术,缩短产品生产时间,节约成本。
3.企业发展时期的危机及策略
对于很多发展时期的企业来讲,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可能会引发人才危机,急剧膨胀的业务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品牌和信誉危机。
策略:全面降低成本、调整企业战略、引入人才。
4.小企业的风险管理
(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2)寻求有效途径,努力降低风险。
(3)加强财务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
二、一般了解
1.市场退出的含义
市场退出,是为了实施某种市场战略而暂时或永久性地退出某一区域或产业并结束市场活动的过程。
2.企业退出的障碍
物质障碍、心理障碍和制度障碍。
第七章社会伦理与依法经营
一、重点掌握
1.影响小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因素
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领导的举止、对员工的引导。
2.节税的含义与原则
节税,又称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合法的手段以纳税最优化为目的,在纳税决策中所做的决策。
了解税法的规定;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必须注意其应具备的特殊条件。
二、一般了解
1.小企业所面临的法律环境
5.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指南 篇五
一、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市场竞争力。只有认识到标准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企业才会对标准化工作给予重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自觉运用标准化手段,以适销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
标准是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技术平台”,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发挥着两种功能: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国际贸易市场准入的最主要的标准化战略,被誉为对外贸易的“技术外交”和共同语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以大大简化贸易买卖合同确定商品质量的方法,而且为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创造公平的条件。二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包装和标签规定以及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是当今世界设置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只有以更高水平的标准化手段才能有效应对名目繁多的技术壁垒。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标准化观念,运用标准化原理与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消耗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长期任务。开展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为内容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是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1)理顺标准关系,建立科学、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以指导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
由于生产、经营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标准、规范、程序、工艺卡、指导书,还有大量的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要素加以识别,建立科学的、清晰的、系统的标准体系,对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很大作用。
(2)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用标准化的手段规范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是管理的重要工具。当然标准化本身也有其自身的管理工作要做,如标准化培训、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制修订与复审工作、标准人的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化规划计划工作等。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对标准化不够重视,这些管理工作常常被忽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有利于企业规范标准化管理。
(3)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支持
①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其他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
企业在建立某项管理体系时,文件是体系必需的要素。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其中,程序文件主要属于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属于操作岗位的工作标准,工艺卡、工艺规程属于技术标准。这些文件在不同的体系中称呼不同,但其性质相同、作用相同,不论称程序文件还是称管理标准,都是对一项重复性的管理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同样,称作业指导书或称工作标准都是为规范作业活动。因此,企业制定管理体系文件也可以看作是在制定管理标准。其他管理体系文件应纳入标准体系,在一个企业中,尽可能避免管理文件的重复。
②标准体系的内容覆盖了其他管理体系的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综合的基础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体系包括了围绕产品实现需要的设计、采购、设备、生产过程、检验、包装运输、生产后的服务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也包括了企业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能源、信息等责任方面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具体说,企业标准体系已经包括了目前企业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因此,建立标准体系为其他管理体系提供了支持,其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对企业标准体系内容的具体补充和完善。
对还没有建立其他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建立标准体系可以为准备开展其他管理体系认证奠定基础。只要将标准体系表内涉及某一专门内容的标准识别并制定出来,按照要求适当整理补充,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其他管理体系建立起来。
对已经建立了一个或多个体系的企业来说,建立标准体生活经验为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标准化法的要求,标准应适时复审修订。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和需求,及时跟踪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信息,保持标准的有效性,并修订本企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标准的宣贯,组织标准实施的检查,这些措施都将使各类管理体系获得持续改进。对于建立了多个管理体系的企业,有必要对体系加以整合,利用标准化简化、优化、统一协调的原则,在企业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整合多个体系内容,使其统一到标准体系内,这是解决目前一些企业多个体系并存,简化体系文件有效方法。
为鼓励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评价广东省名牌产品体系中,将企业是否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也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
二、广东省鼓励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政策和文件
1、《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规定,在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中,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的企业在名牌评价中可加分,其中,4A级40分,3A级30分,2A级20分,1A级15分。
2、广东省各地市出台的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认可的企业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如广州市番禺区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3A级、2A级认可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奖励;东莞市对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和3A级证书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3万元。
三、“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指南
(一)咨询服务机构 广东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协会
(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机构 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三)事项办理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3、《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
4、《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
(四)申请条件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确认由企业自愿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具有独立经营管理职能的企业; 2.企业已按GB/T 19273完成对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后,并已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
3.企业应有满足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职责明确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和网络、配备有必要的专兼职标准化人员。
(五)申请所需要收集的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证书复印件
4、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文件和内部文件(手册、程序、制度、标准、规范、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
5、公司奖励证书扫描件
6、近一年来的检验报告一份
7、组织架构图
8、产品采标证书复印件
(六)创建流程
1、企业向当地质监局申请创建标良试点,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资料。
2、广东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协会人员对企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
3、企业标准体系试运行3个月后,按GB/T 19273标准要求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落实纠正措施。
4、自我评价与改进后,再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向当地质监局申请标良确认,报送确认申请材料。
4、在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确认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确认。
(七)证书有效期
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有效期为3年。
(八)“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级别和标志
为了尽可能减少确认专家在评价企业标准体系上的人为差异,“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采用分类定量打分的评价方法,依据不同分值从A~AAAA分别定为4个等级,按国际惯例,实行分级管理,一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建立和实施不同水平的企业标准体系的需要,避免一刀切;二是从A到AAAA分阶段有序地推动有条件又有需要的企业持续改进其标准体系;三是便于国家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有效的分类管理。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如图:
获得AAA级、AAAA级企业可在产品包装、标识、说明书及宣传品上使用“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志:
(九)受理地点及联系方式
电话:*** 联系人:伍嘉文
固话:020-38835501
6.安全生产标准化需企业提供的资料 篇六
1、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份需企业盖章)
2、企业的平面布置图复印件(4份需企业盖章)
3、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
4、企业的主要概况、固定资产、主营业收入、法人联系方式、企业邮箱
5、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科或安委会)人员姓名、联系方式
6、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资质证书、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资格证
7、应急预案的备案证明
8、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9、特种作业人员名单、操作资格证复印件
10、特种设备的检测证明
11、消防验收意见书
12、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缴纳证明
13、应急预案的备案证明
14、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证明
15、防雷检测证明
16、工艺生产流程图
17、主要设备设施台账
18、员工体检证明
19、员工的劳动合同(复印件一份)
7.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七
一、准备阶段
包括初始评价、资源的准备、建设规划、宣贯培训。
1) 初始评价:a.机构评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状况, 职责分工, 配置是否充分。b.管理评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安全管理职责。充分性、针对性、有效性。c.基础设施和作业环境评估:井下:安全出口、人行通道、水沟、空气质量、照明、风、水、电管线、巷道规格、文明生产、标识、支护、采空区处理、塌陷区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露天:标识、边坡、台阶、平台、人行道、运输、粉尘、铲装、排土、穿孔、爆破、劳动防护。尾矿库:标识、照明、干滩、坝体、植被、周围山体情况。
2) 资源准备:企业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来组织、协调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领导机构由企业的管理层担任, 同时还应从中任命一名标准化工作负责人, 负责日常工作。企业设立专业小组。如:工作协调组、风险评估组、宣传组、制度编写组、现场改造组、应急预案组等。 (文件时间要在自评报告半年以前)
3) 建设规划:a.项目背景与目的。b.现状分析: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分析;安全管理基础情况分析;人员意识情况分析;能力保障机制分析;现场作业环境安全状况分析。常见问题: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安全记录不完善、与员工的沟通渠道单一、相关方管理松散等。c.安全标准化系统建设规划:安全标准化建设总体目标。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机构、风险评估、现场环境改善、支撑、保障、信息化等系统的建立。各阶段性工作计划。d.创建安全标准化具体的时间表。纵轴:调查、宣贯培训、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操作规程编写、制度文件、管理手册、试运行、评审、改进、评价。横轴:月度时间轴, 时间跨度可一年也可几年。依据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执行情况、开发深度而定。
4) 安全标准化的宣贯:高层班 (矿领导、职能部室主要负责人) 、中层班 (标准化工作骨干、相关部室管理人员、安全部全体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班组长班 (采、选、运等各车间班组长) 、操作工班。培训重点:a.安全标准化系统实施方案;b.安全标准化发展历程和现状;c.安全标准化基础知识、技术知识;d.安全标准化导则、指南、标准;e.安全生产法律法规;f.风险评价方法与技巧。
二、安全标准化的策划
一是明确安全管理的焦点;二是为控制安全风险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
1) 方针的制定与发布。a.制定的主体:企业的高管或高管层;b.制定的过程:经企业安全委员会讨论并由最高管理者签发;c.制定的内容:体现安全生产的态度、信心和承诺;d.方针的传达:正式文件的方式进行传达、确保员工理解。
2) 风险评价:基本流程:准备 (队伍、方法、能力培训、资料) ;危害辨识 (分区、任务分解、步骤分解) ;风险评估 (确定后果、确定暴露、确定可能性、风险定量) ;风险控制 (措施、可行性评估、管理与实施) 。回顾 (控制效果) :a.准备:企业设立小组, 一线作业人员、主管、专业技术人员、工程人员、管理人员, 必要时聘请风险评价专家。b.常用危害辨识方法:对照分析法 (检查表法) ;类比推断法 (专家评议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事故树分析 (FTA) ;事件树分析 (ETA) ;南非PES方法。危害辨识中注意区域划分的准确性, 在区域的基础上尽可能细的分解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及作业过程。c.风险辨识:利用危害辨识的过程, 定量评估风险, 为风险分类控制提出依据。d.风险控制:4T风险控制策略:转移 (transfer) :风险发生可能性小, 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消除 (terminate) :风险发生可能性大, 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消除风险;处理 (treat) :风险发生可能性一般、一旦发生后果一般。这是人们总忽视的风险, 80%的事故由此产生, 企业应认真处理, 安全日常隐患排查和整治的主要内容;容忍 (tolerate)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小, 一旦发生后果轻微。需要关注、也需要管理。6级风险控制理论 (针对风险辨识的量化结果) :一级:消除 (顶板破碎, 立即处理) ;二级: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带) ;三级:隔离 (安装除尘系统、军舰全封闭甲板、数控冶炼) ;四级:警告 (便携CO气体报警器) ;五级:管理 (制度、培训、指导、规范、标准、奖惩) ;六级:个体防护。
3) 文件支撑系统的建立:a.管理手册 (方针、组织机构建立、人员职责和分工、制度、工作流程) ;b.制度与标准的编制 (编撰) c.法律法规的识别 (搜集) ;d.制度的搜集整理 (清单) ;e.技术标准;f.作业指导书。指导书是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 具备系统化的思想, 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为步骤, 对每步骤的危害信息、风险状况、后果、风险控制措施详细描述, 是员工的执行标准也是培训教材;g.应急预案。
三、安全标准化的实施与运行
1) 能力培训:现代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安全标准化各要素知识;危害辨识与评估;关键任务分析与任务观察;员工代表培训;事故原因分析技术;安全标准化文件编写。2) 标准执行:a.风险评估指导;b.任务观察指导;c.体系现场指导。3) 作业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生产现场、标识、设备设施、职业健康危害监测、设备安全性改造。是最直观的体现标准化的效果。
四、安全标准化的监督与评价
1) 检查:制作检查表进行检查时应注意:a.基于风险评估这条主线 (危害辨识、风险辨识、风险控制;b.结合法律法规与企业的标准、制度;c.国内外事故案例;d.表格的人机工效 (有提示、有具体风险、风险编号、填编号省时间) 。2) 内部评定:基于安全标准化标准以部门为单位的分段自评。3) 管理评审:有主要领导参与的基于安全标准化标准的企业总体评审, 评审等级即为申报等级。
五、安全标准化的改进与提高
安全标准化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工作, 它是创建企业的一个新的安全管理工具。后续应关注:1) 标准化系统的运行情况;2) 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3) 定期开展内部自评;4) 企业领导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摘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了南非风险管理体系的理念, 从非煤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入手, 围绕危险辨识、风险辨识、风险控制这条主线展开工作。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基础设施,危害辨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 2011.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 2011.
8.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 篇八
关键词:组织建设;标准党支部创建;实践与思考
一、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条件
首先使党员强化理想信念。标准化建设是所有党支部应该争创的活动,关系到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理念、态度、能力、纪律、和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执政能力的体现,标准化党支部创建的过程,是组织建设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以及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要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眼前做起,自觉参与学习和活动,努力身体力行,坚定政治信念,崇尚奉献精神,优化职业操守,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其次创新组织建设模式。在标准化党支部的创建过程中,结合制度和阵地建设,通过完善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做到会议有记录,工作有记录,组织生活有记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打造党支部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的作用,使党支部建设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的意义
首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支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是确保“四个全面”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目标,必须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其次,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第四,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各项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具有领导核心作用的党支部适应执政兴国的新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治国水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服务的价值取向,对党忠诚,热爱人民,有力的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因此,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需把握三个重点。
第一,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目前,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不断滋生腐败现象;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按制度办事,尤其是党支部的学习制度不能坚持,党内生活制度不能真正落实,党的工作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的第一个重点就是要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在原有的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党章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丰富内容、强化规范。
第二,创新模式,注重效果。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密不可分的,要创新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创建党支部建设的博客、微信圈和QQ群,把党支部建设放在人民群众和党员的监督之下,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等,切实把学习新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作为创建标准党支部的的有力载体,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更新理念,转变作风,踏实工作,使党支部建设充满活力,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党支部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座谈、争取意见、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邀请群众团体、纪委等部门有针对性的参与检查,对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列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整改的重点,制定计划,完善方案,逐条核定整改时限,卡死任务,倒计时问责,营造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有序开展。
四、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充分了解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的重要性
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党的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对培养党员干部忠于党和国家,服务和热爱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使其成为群众满意的标准,社会道德的楷模,优化社会风气的表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把握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关键环节
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一是健全学习制度和创新学习途径。要结合工作特点、组织生活特点等,对标建立党员模范岗位,开展竞争党支部流动红旗活动,使党支部不断强化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切实转变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和提高执政能力。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各式各样的诱惑与利益驱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在某些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滋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创建标准化党支部能够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宗旨观念较强,廉洁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保证。三是提高阵地建设标准和创新理论体系内容。比如活动室、档案室、图书室、电教室等等,另外,根据新形势下,新党章对党支部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实践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成果。
五、结语
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有力举措,各地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深入扎实地把创建工作系统化,健全制度,优化方案,突出重点,尽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党员的参与,要边创建,边整改,边完善,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确保其战斗堡垒作用不减当年。
参考文献:
[1]肖华.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的实践和思考[J].石油政工研究,2011,No.14205:22-23.
[2]刘宝社.标准化党支部创建的“三部曲”[J].办公室业务,2014,No.20419:26+30.
[3]吴岳飞.创建基层“标准化党支部”[J].企业文明,2009,No. 25502:51-52.
【企业标准化创建资料】推荐阅读:
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10-07
道路运输企业标准化10-21
企业标准化工作启动会09-06
水电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总结09-30
企业标准设计09-1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申报要求(协会)07-29
企业标准化体系评价与改进管理办法08-27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考试试卷10-14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11-07
拆除类企业资质标准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