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精选11篇)
1.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一
关于澳洲本科留学的优势
出国留学,很多人首选澳洲本科留学,这是因为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英国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澳大利亚共计有8所大学进入全球100强大学。其中澳洲国立大学排名17,悉尼大学为36名,墨尔本大学排名36位,昆士兰大学为41名,莫纳什大学为45名,新南威尔士大学是第47名,阿德莱德大学是第81名,西澳大学是第84名。除此之外,澳洲四星级学校也在世界200强左右,澳洲38所大学基本在世界前500名。除了顶尖院校的优质教育,澳大利亚还有别的留学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典型的移民国家,地广人稀,风景秀丽,社会福利好,生活质量高,这些都吸引着无数学子到澳洲求学或通过留学进而移民澳洲。 澳洲对于国内高中生就读澳洲本科的政策和澳洲本科阶段的优秀教育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本科阶段就选择到澳洲,澳洲留学资深顾问刘绮云老师在此,就澳洲本科留学的优势,做以下几点总结:
一、轻松获取世界名校通知书
澳洲有38所公立大学,其中有8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大学行列,数量位居第三;但从人均拥有的百强大学来看(2200万人口拥有8所),可谓全球第一。中国大陆高校林立,挤进世界前一百的唯有清华、北大,其中清华大学49名,北京大学52名。在国内,考入清华北大的.机会可说是微乎其微,而澳洲,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只要你的高中平均分在80分以上(100分总分),即可申请到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学校,高考不高考,一样上世界名校!
二、拥有成熟的外语水平,成功助力就业!
不管未来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外语的能力都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和单位里,外语是很关键的一个录用标准。有人常说,你会一门外语,就不难就业。在澳洲,通过留学,你的英语水平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甚至可收获粤语或韩语日语等第二外语,这是在国内无法比拟的!
三、黄金海外工作经验
众所周知,在就业的过程中,工作经验也是用人单位考核是否录取和高薪的主要标准,通过澳洲的海外留学经历及名校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也许你还不能打动面试官,但是如果你拥有海外企业的行业工作经验,相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澳洲开放海外留学生工作签证,本科以上,包含本科,在澳学制满2年,即可在毕业后自动获得2-4年的工作签证。这在世界上其他留学国家如英国,就没有具备这样的优势。
四、移民捷径
如果你考虑移民到澳洲,那留学也将是你最好的途径之一。通过在澳洲的学习经历和获得的学历,能有20分的加分,海外工作经验或澳洲偏远地区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相应的加分,在移民相关行业内,在毕业后,通过工作单位,还可以申请雇主担保移民,大大提高移民成功率。
针对应届或往届的高中生,都可以申请,要求在完成高二或高三学习课程,即可申请预科+本科,针对高考学生,部分学校如悉尼大学,西澳大学还可凭借一本线以上的高考成绩申请免一年预科学习。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案,可参考澳洲留学资深顾问刘绮云老师其他相关软文或电话联系咨询。
2.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二
为指引即将毕 业的本科生 们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道路, 11月22日, 凤凰教育与文都教育合作, 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新形势下人才养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历升级”沙龙, 特邀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考研热点话题, 为广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历升级给出中肯建议。
武汉理工大学 学工部赵北 平处长参与了此次沙龙, 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以下为嘉宾观点:
考研与否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我是长期在高 校从事学生 的就业工作, 我曾经看过徐小平的一篇文章, 叫做《中国大学生的学位集体无意识》, 就是说对于本科生是否考研这个问题, 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限制情况、家庭情况、个人的发展等情况。
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来讲的话, 确实在就业的薪酬、就业的层次确实是 有优势的。但是考生不能盲目地去做这种选择。
如果你将来是从事这种教学、研究或者一些技术开发或者更高层次的工作, 那么你就应该去考研。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些比较实际的工作, 考研未必比本科有优势。
专硕和学硕在培养方向上有差异
高校里培养专 业硕士和学 术硕士的差别是最近几年教育部关于研 究生展开的改革的一个结果。
从两个人就业的这种差别来讲呢, 专业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特别 是企业里面的科研实战性的人才, 就是解决现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学术硕士是为 了有一些基 础学科研究, 特别是一些理论研究, 包括后面可以继续读博士, 它是强调这种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层次, 所以它们两者之间在发展的方向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专业硕士基本 上在学校里 面是一年的专业课学习, 一年要到企业里面去, 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 来做毕业设计, 做毕业论文。所以两者在学校培养的方向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职业的选择和定位要参考五个维度
我们学校学生进校以后, 在大一的时候就开设一门课程, 叫大学生涯规划, 就是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在这门课程里面, 我们主要是告诉学生怎么来认识他个人的职业特质, 怎么去了解社会 的需求。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 来决定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样决定你大学生涯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就包括四个方面: 就业、考研、自主创业和出国。这四个方向就是对应我们学生, 你究竟是就业还是考 研升学, 这就有一个比较理智的选择。同时在这个问题上, 也会告诉我们的学生, 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这种职业, 进行自己的这种理性的职业定位, 其实我们很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 往往只是以自己所学的专业来进行职业的这种选择。专业只是我们选择职业的一个维度, 我经常跟我们的学生讲, 我们进行这种职业的选择和定位, 应该是五个维度的一个交集点, 交集部分才是我们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哪五个维度呢, 一个是你个人的职业特质, 你个人的职业特质又包括你的职业价值观, 你的兴趣性格和你的能力优势。第二个是社会的需求, 就是哪些行业是社会发展比较朝阳的一些职业和行业。第三个是你大学所学的专业。第四个是你的社会资源。第五个是你的特殊的一些个人的状况。
这五个维度的 交集的点才 是你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所以我们大学特别是本科, 它培养的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 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大学里面的每一个专业它都有几十种专业的这种选择。在就业和升学这个问题上, 同学们一定要进入大一的时候, 就要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青年大学生最 重要的是要 做好两件事, 一个是选择, 一个是努力, 选择和努力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 希望大家在这两件事上做好认真的选择。
3.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三
【关键词】导师制;护理学;本科教育;优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5-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发展迅速的应用学科。一名合格的护理生即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将理论运用、拓展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应变、协调能力是对护理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通过怎样的教育模式来更好实现护理学教育的特殊要求。本文旨在对导师制在护理学本科教育中的优势进行探讨。
1 导师制简介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 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1]。导师制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发展而来的一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创新精神。大学本科导师制就是由高校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本科生当中实施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导师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或科学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导师制, 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较少。
2 作为导师的基本要求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导师制教育成功实施的保障,为了保证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作为导师必须具备以下任职条件:导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导师必须对本专业或本学科的某一方向进行过系统研究,能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能站在本专业或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发挥引导、帮助作用。其次,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素质,如信息转化能力、组织调控能力、教育引导能力、研究创造能力等;再次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活动平台。研究性活动平臺不仅仅限于导师所申请到的研究性课题项目,也可以是导师为学生选择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论文题目。
3 导师制在护理学本科教育中的优势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导师制在护理学教育中的优势分别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探讨:
3.1 在学校教育阶段 导师制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目前应用到护理学教学中的方法有很多种,既有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法,又有不断创新的模拟教学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4]等。新的教学方法即是对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一种实践,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元来展开,这既从形式上又从目标上与导师制教育相一致。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成为衡量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5]。日常的授课是很难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制要求导师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活动平台,许多导师也有自己的研究性课题,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宏观上可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创新的含义;微观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例如学生在科研选题、 文献查阅、 科研设计与科研实施、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掌握了基本方法。
3.2 在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护理生向护士转变的过度阶段, 面临着角色功能、自我定位和未来就业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在此阶段能否顺利度过, 对临床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工作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导师制可以增加临床实习的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对学生在校阶段所学的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更是对在校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在临床实习阶段, 学生可以跟随导师参加门诊、急诊、会诊、病房等各种情况下的护理和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导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再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护理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平和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类似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增加临床实习的效果。
3.3 导师制教育全过程 帮助学生确定成长和发展方向。由于导师对国内外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熟悉,且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的磨炼,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往往更深入, 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 同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导师制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素养。导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专业思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者。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中导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更多,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交流也更加频繁,导师的优良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
4 实施导师制面临的现实困难
护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更好的配合和按职责分工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尽管护理本科生导师制在部分高校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师生比低的问题、导师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导师工作的考核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5 小结
本科生导师制在护理学教育中的实施可以实现现代护理观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确定成长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上有其特殊的优势。由于我国导师制在护理学本科生教育中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慧, 导师制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 高教高职研究, 2011,78: 207-208
[2] 蔡爱华, 高等护理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华护理教育, 2006,03(4): 167-169.
[3] 陈荣凤, 沈洁, 尹自芳. 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构想与思考[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22(7): 82-84.
[4] 许庆. 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教学中的意义[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03: 108-109.
4.美国留学本科转学的优势解析 篇四
本科转学美国只需在美国完成剩余学分,缩短了在美国学习的时间,减少了留学费用。
申请难度低
本科转学美国的申请难度比申请美国留学新生低。申请美国本科新生入学,需参加美国高考SAT考试,对于国内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而申请本科转学大部分名校无需SAT考试成绩即可申请,部分学校只要待转学分超过60个学分也可免SAT考试。只需参加IBT考试,成绩达到80分即可。同时相较于新生入学申请高中在校成绩要求GPA3.0以上,对本科转学来说,成绩要求是相对偏低的,只需大学成绩GPA2.5以上。
美国本科学位含金量高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四年制本科教育,如果能够拿到美国的本科学士学位,其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你毕业以后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你的起点都会高出很多。
为申请美国名校研究生奠定基础
很多中国学生都有名校情结,希望能够申请到常春藤之类的大学,但是这类顶尖院校的申请竞争非常激烈,哈佛今年的录取率再创新低,仅为6.17%。 其他几所录取率在10%以下的大学为布朗大学(8.7%)、哥伦比亚大学(6.93%)、达特茅斯大学9.73%、麻省理工学院9.58%、普林斯顿大学8.39%、斯坦福大学7.07%、耶鲁大学7.35% 。中国学生想要在本科或者是研究生阶段直接申请这类的顶尖院校实在是难上加难。
本科转学美国可以为以后的硕士和博士申请提供便利的条件。相比于接受国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拥有美国本土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在申请硕士和博士的时候机会更多,更容易受到大学的青睐。由于身在国外,可以方便利用各种资源,包括面试、拜访教授、实时了解哪些学校正在招生,对本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后,于面试老师沟通时也更能体现个性,体现文书无法替代的生动活泼的自我。这些在申请时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有机会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申请美国大学转学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国大学对于专业选择的限制比较死。如果你没有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要改变也非常困难。但是美国的本科教育体制相对人性化,他们认为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并不能确定真正感兴趣或将来要从事的专业以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所以,美国大学三年级才开始选专业,即使是同年级一个专业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科目学习。转专业是比较方便的,而且学生还可自由选择第二第三专业,很多学生通过转学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已经在国内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在美国继续攻读研究生,跨专业申请的难度却是非常大的。因为美国大学假定在大三大四的阶段已经给了同学们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在中国学习的同学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应该随便换专业,而且换专业的同学是缺乏计划性的,在本科阶段没有想清楚。
5.美国本科留学五大优势分析 篇五
美国本科留学优势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留学性价比增值。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提高。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6.7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比几年前的人民币汇率提高了很多,这就相当于美国留学成本大幅度降低,促使很多家庭将留学目的地最终选在了美国。
美国本科留学优势二:赴美国留学签证放宽,留学机会更多,发展机会更广。
近两年,美国呈现良好的签证形势,尤其是去年奥巴马访华,美国移民局更加放开了中国学子赴美留学签证的尺度,甚至很多被其他国家拒签的学生最后都成功拿到了美国签证。相信在消除了对美国签证难的疑虑和误区后,美国会成为更多中国学生留学的第一选择。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留学性价比增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提高。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6.1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比几年前的人民币汇率提高了很多,这就相当于美国留学成本大幅度降低,促使很多家庭将留学目的地最终选在了美国。
美国本科留学优势三:美国教育世界第一,学术氛围好,专业广,种类齐。
去美国留学好不好?这是美国留学最重要的一大理由,美国教育公认的世界第一,拥有最牛的大学,最牛的教授,美国有公立大学,也有私立大学;有综合大学,有文理学院,也有社区大学;有四年制大学也有两年制大学;有基础综合教育,也有职业教育。学位从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到博士学位一应俱全。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到自己最适合的学校。
美国共有4000多所大学,教学质量最高,涵盖课程和范围最大,在开课前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同时,美国大学师资水平最高,科研最强。迄今为止,在全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70%以上是美国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任教于美国大学的教授。
美国本科留学优势四:美国大学学制灵活,转学容易,学业更加人性化。
在美国选择留学,对学校的选择是很灵活的。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美国很多学校不要求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选择明确的专业方向,除了某些专业特殊要求的课程,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上是为所有学生共同设置的,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才自主选择专业。有些学生选择了某专业,希望更改,提出申请非常容易。另外,在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科不同的专业。不仅学校选择灵活,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也很灵活。比如留学生在一个排名80位左右的学校读书,如果他有能力上排名前30位的学校,那他就可以选择考入排名前30位的学校,他在之前的学校所修的学分在之后的学校同样能够获得认可,美国大学是不限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学校的。
美国本科留学优势五:美国留学毕业后,就业机会多,签证时间长,容易留。
6.丹麦留学本科有哪些优势 篇六
丹麦本科留学优势 不管去哪个国家留学,每个国家必定有吸引众多留学生选择的优势所在,那么丹麦留学读本科,有哪些优势在吸引着海内外的留学生呢?
一、丹麦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享誉国际
滨才留学老师表示,丹麦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丹麦有20多所知名院校在整个欧洲都有很高的名气,因此对于想去欧洲留学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丹麦留学的毕业证书含金量高,在世界上是认可的。
二、丹麦留学最大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点是,它有着和英国一样的短学制
与其它国家相比,丹麦既有高等教育,又有短凑而紧致的课程安排,在丹麦留学,大学本科室3年制,再加上丹麦本身留学所需的费用就比欧美其他国家要低得多,因此去丹麦留学可以在短期的时间内花少量的钱获得高的学历。
三、丹麦不仅仅是一个说丹麦语的国家,在丹麦的大部分院校都是用英语授课的
7.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七
一、综述
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目的是最大限度优化教学, 是一种综合性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基本要求是:①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②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③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④运用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⑤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五个方面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要求, 当然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
二、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及本科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以河南某高校教育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基本代表了我国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现状: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 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培养基础教育和远程教育所需的网络教学、管理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工作者。
2.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整个学习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学习到什么, 学生学习的情况, 因此这一部分不可忽视。目前各高师院校对于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对下表分析如下:①基础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 属于学校公共;②实验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③理论基础课:培养学生教师素养和专业素养, 主要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④实践专业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多采用“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 ;⑤综合专业课:该课程体系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 与学生的就业也有很紧密的联系。
3.学校基础设施
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线编实验室、微格实验室、影像技术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
三、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的探索
1.专业认知的培养和专业陌生感的消除
学生对教育技术专业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 应对学生进行有关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教育, 可以通过专业导引课程的设置, 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此后, 专业教师可在每个学习时间段举办一次关于本专业的问题答疑, 对那些对本专业还存在疑问的同学进行帮助, 解决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迷茫。
2.课程设置
(1) 课程设置坚持连贯性、有序性。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联系, 针对这一点, 我们要把握课程的连贯性, 这就要做到连贯和分散的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 实现由简而繁, 由易而难,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 要把握好各个学科的相互关系, 使它们互相促进。
(1) 基础课与专业课。基础课在这里指专业基础课, 是为专业技术课的学习起铺垫作用的课。而专业课主要指专业基础课, 是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 (2) 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作用, 使学生用他们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到更多更准确的知识。 (3)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理论不能和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动手能力弱,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由于个性和个人各方面的差异, 在接受能力上, 一个班级的学生就会出现一定的差距, 这就使得同是一个教师授课, 一样的方法, 一样的时间, 一样的内容, 却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讲授课程的情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都很广, 如果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 学生就没有兴趣听课而且教师针对不同学届的学生更新教学内容太慢, 同一教案重复使用几届教学科学在进步, 每一个领域总存在着发展和变化, 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相应的更新。
摘要:教育技术诞生不久, 便在教育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育技术整体能力却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目前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探索出一条适应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八
摘 要:针对我国当前本科生创新力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探讨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机制,通过立体化途径构建创新力培养体系,探索学生创新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优势资源;创新力;培养体系;应用化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整体看来,尽管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中国进步最快,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举措不够有力,实效不高。凡事“标准答案”模式、急功近利“填鸭式”教学以及脱离生活,是当前教育在想象力和创新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认为,被动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这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差强人意的问题。
探索和构建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实施全方位、根本性改革,全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在国家的振兴、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立体化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具体的课程体系,还涉及平台的搭建、师资水平的提升、管理体制的配套、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整体创新力教育环境氛围的形成等。针对当前本科学生创新力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相继启动了“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应用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全国共有300余所高校、院所开设了各类不同层次的应用化学专业点,但现有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特性之间差距比较明显,存在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有效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并构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学科、科研交叉与融合,创新力培养中的个性化教育,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本科学生创新力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校在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做法。下图为我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的关系示意图。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的关系示意图
一、学科、科研交叉与融合,提升本科学生创新力
理工交叉。在推动应用化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型)和应用化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型)并行的基础上,理科教学和工科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工程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在学术思维和工程应用理念等方面的交叉渗透。
科研成果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具体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技术发展动态,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开拓了学生视野。
科研成果进教材。优秀教材是高校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证,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教材更加鲜活更具实践性。
科研进综合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项目与综合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既有利于科研促进教学,又有利于教学实践反馈科研。
科研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科研进入第二课堂,既丰富了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第二课堂的范围,实现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二、创新力培养中的个性化教育
1.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制订适合我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型)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型),设计相应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针对选拔出的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创新班和实验班,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力教育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因材施教,制订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辅修方案。以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为基础,构建满足社会需要、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和措施。针对选择就业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实践、实习方案;针对计划考研和出国留学学生,制订进一步深造的辅修方案。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卓越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3.建立“1+2+1”导师制,完善现行导师制度。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1+3”导师制模式的实施情况与效果(“1+3”模式即学生在大一时由学院分配导师,进入大二后,学生根据毕业后的意向进行学生和导师间的双向选择,直至导师指导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分析不足、征集建议。对“1+3”模式变更为“1+2+1”模式进行研究,包括导师制模式改革后的管理、运行和评价机制等(“1+2+1”模式,即基于新生进校不了解学院老师及专业情况,进行导师分配;二年级学生老师进行第一次双向选择;四年级,再次进行双向选择,学生选择具有适合自己方向的研究课题的导师,以便更好更快适应签约公司工作,满足就业需要,增大就业机会)。研究开发与“1+2+1”导师制模式相适应的导师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导师制管理、运行与评价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我们建立了“双导师制”,聘请产业教授和创业导师团队,对于应用化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学生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而对于应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则为学生配备相应的主导师和副导师,其中主导师须具备硕士生导师及以上资格,副导师须能熟练掌握一套现代分析仪器。
4.建立竞赛与课外科技活动常设机构。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典型团队等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特征和特色,提取可供学习和推广的特点和要素,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和研究提供示范。以应用化学本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老师为主体研究者,以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为主题进行行动研究。
5.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课程教学。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大班教学讲授的基础上,穿插采取师生角色互换和讨论式教学两种手段,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现知识的互补和深化。对于素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结合采取建立学生团队和科研教学相促相长的方式,在课堂建立模拟项目,并由学生以团队形式来承担和完成。项目的完成以求新求变和思想碰撞相结合为宗旨。为保证受教育个体的积极有效参与,项目式教学的成绩可作为整个课程结构评分中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可结合前期个性化教学的记录和结果,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为其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和个性化发展方案建议。
三、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本科生创新力
通过校企联合、分析测试中心和材料学院联合,实施应用化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工程化和研究型互融互补的创新力实验实践平台,构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以及特色与创新实验”四个层次渐进的专业工程与科研技能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创新性实验课程;构建“工程制图、关键设备工程设计、工艺课程设计、工厂设计”四位一体的渐进式工程设计训练体系。通过内培外引,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仪器设备及时更新、增补,优化现有实验项目,增设新的实验项目。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训练环境,促进具有工程思维能力的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结合分析测试中心先进平台条件,建立应用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个性化拔尖人才的培养。将整合后的优势资源服务于应用化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改革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加强了校校协同创新、校所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校地(区域)协同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刻苦钻研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锐意进取精神、勇攀高峰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荣誉感,这些都是法律职业所需要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 高等教育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曹义孙. 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3] 朱苏力. 法不前识(代序)[A]//法学前沿(第5辑)[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加拿大本科留学优势 篇九
留学与移民一步到位:在加拿大完成本科学习后,国际学生可以直接得到3年的工作签证,有了工作签证,在找工作方面也是一大优势,并且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一年以上就可以申请移民,享受加拿大的高福利待遇。
无语言也可申请:中国学生凭国内高中成绩和雅思或者托福成绩,就可以直接向加拿大大学申请录取。如果暂时无语言成绩或者语言尚未达标,可申请大学的有条件录取。加拿大教育中心推荐参考,无托福申请加拿大硕士十大方案。
10.留学新西兰本科有哪些优势 篇十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愿意选择性价比更好的留学国度,新西兰的学费生活费相比欧美等国要实惠不少,并且文凭含金量高,移民政策好,成为不少高中生选择的留学目的地。
新西兰失业率非常低,就业机会多,据新西兰劳动与商业部每年统计数字,大学生毕业后平均花3个月便可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在新西兰的起薪点高,一般本科毕业的学生年薪在35000纽币,折合人民币150000左右,双语人才在当地就业机会更多。
新西兰留学专家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下新西兰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方面:
1 新西兰留学可免雅思入学,学历全球认可,升学转学容易;
2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英语环境好;
3 新西兰汇率低,学费合理,是高性价比的留学国家;
4 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条件最好的移民政策和工作许可证;
5 新西兰设有海外留学生权益保护法,保障留学生的利益;
11.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 篇十一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
关于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目标表述过于笼统、泛化,重点不突出、不聚焦;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等。
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
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是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目前本科生对目标年龄适宜性的把握仍然不够准确,水平有待提高。例如,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活动目标:“(1)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2)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中班幼儿对于序数的概念了解还不是十分清晰,此次教育活动第一项目标设立为“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对于尚不明确序数概念的幼儿来说,此目标制定显得过难。另外,幼儿也只有在了解了序数的概念之后,才能进一步对序数和基数加以区分,在概念混沌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区分序数和基数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
2.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
例如,中班数学教案“森林宾馆”的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并能初步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3)激发幼儿乐于探究数学活动的兴趣。”其中第一项目标制定即略显笼统、抽象、不具体,可落实可操作性较弱。
3.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重点不突出、不聚焦。
例如,“空气”的活动目标是“(1)通过空气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使他们喜欢探索,对探索活动感兴趣;(2)让幼儿互相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体会活动的乐趣;(3)能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三个目标的表述即显得过于笼统,不聚焦,重点不突出。关于空气的探索活动,一是应着力促进幼儿探索有关空气的特性,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探索欲望等。
4.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
关于目标表述的角度问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培养、发展幼儿的能力,也可以从幼儿主体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关键是角度要统一。比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套”,活动目标表述为:“(1)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初步感知对称美。(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很显然,目标1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幼儿应该做到什么,而目标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启发幼儿的问题。
5.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
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是指将目标表述成具体要做的活动、内容。比如,活动目标“手工制作小红花”、“制作手工折纸小狐狸雷克斯和小老鼠,画出故事中最有趣的情节”。这种目标表述的主要是幼儿要做的活动内容,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没有表述清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组织的内容之间相互混淆了。实际上,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但内容本身并不等于目标,不能用内容代替目标。如果将上述目标改成:“通过手工制作小红花,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现力、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画出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这样才可以说明活动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二)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内容选择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拼盘化”、混合化,内容“超载”以及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欠缺。
通常,在设计活动时学生较为注重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和有趣,不太强调针对一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他们常常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类似的活动,以此达到强化主题、突出目标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导致一次活动内容安排偏多,内容有“超载”现象,活动内容选择呈现“拼盘式”的特点,无法就一项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文学欣赏与阅读活动,活动的主旨是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喜欢阅读。活动内容涉及故事阅读、手工制作故事中的人物以及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很显然,这一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太多,一次活动包含了故事阅读、手工、绘画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这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深入挖掘、分解成三个不同的活动。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学生常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活动,甚至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一一罗列其中,结果导致各个活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呈现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混合”,而不是真正有效地“整合”、“融合”。
此外,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学生大都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已有经验水平,但对于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教育的核心概念则缺少深刻、正确的理解,从而导致所设计的活动内容科学性不足。
(三)活动准备上存在的问题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也包括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除了要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还要对幼儿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了解,知道他们的已知,引导他们掌握未知。本科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普遍能够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做比较充分的物质材料准备,但在经验准备上,往往略显欠缺。
(四)活动过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为活动设计的思路不十分清晰,层次性体现得较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活动过程设计的层次性、各个环节之间的递进性不明显,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
nlc202309031026
例如,在中班“彩色流星球”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用橡皮泥和材质制作流星球。教师先请幼儿观察流星球是如何制作的,并向幼儿提问:“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说了很多方法之后,教师又提问说:“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的方法,那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把橡皮泥和纸条连在一起的。”这种提问方式,一是没有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有效、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反馈,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未能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单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提问方式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幼儿思考的作用,缺乏层次性。适宜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先问“你们看看这个流星球是用什么做的?流星球上都有什么?”其次提问幼儿“怎样把橡皮泥揉成球?”“怎么把纸片变成纸条?”接下来再问幼儿“怎样把纸条与橡皮泥连在一起”等等,这样的问题提出才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起到启发幼儿逐步思考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日常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如下:
1.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把握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宜他们的活动。本科生虽然通过理论学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往往不能有效地迁移和运用,因而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常出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的情况,结果导致活动设计得不适宜,往往超出或低于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活动设计时,从目标写作,到具体的活动过程的设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性,体现层层递进和逐层深入的特点。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因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设计活动时,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性以及教师提问的逻辑性、层次性有所欠缺。
3.对不同领域教育内容的领会不深。
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数学以及艺术等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独特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这种独特性,否则即会影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比如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时,由于学生对幼儿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把握不清楚,导致其设计的数学活动违背了数学学习规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4.活动设计经验不足。
学生活动设计能力欠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验欠缺。这种经验欠缺一是表现在平时看得少、学得少,日常积累少,所掌握、积累的活动设计资源有限,因而也就难于利用经典成熟的活动设计资源,为我所用;二是表现在做得少,即平时自己设计练习的机会少,相关实践经验不足。经验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解决对策
针对本科生设计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教育干预解决对策:
1.日常课程教学——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
依托日常教学课程,尤其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以及五大领域教法课等,对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比如,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加强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整体了解;通过《幼儿园课程概论》这门课,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和一般要求,掌握从大的宏观的课程设计和具体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通过五大领域教法课,帮助学生切实领会各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年龄特点,掌握不同领域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法特点。另外,在每门课程的讲授中,都注重强调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性,从而为学生制定更有层次性的活动奠定基础。
2.案例学习——丰富经验,发现差距。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案例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较好形式,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优秀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设计资源,另一方面能不断增强学生活动设计的层次性、提问的层次性、教师指导语的有效性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具体而言,案例学习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对幼儿园教师实际设计、实施的活动进行案例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何进行有效、适宜的活动设计。
二是利用教育见习、实习机会,收集幼儿园课程计划、教育活动设计实例,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帮助学生明确优秀的活动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三是筛选期刊杂志和书籍等资源中典型的、成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案例,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总结优秀活动案例设计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自己的活动设计,提升活动设计能力。
3.教育实习——校、园教师“双指导”。
教育实习是对本科生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干预、培养的最好时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进行幼儿园教育实习期间,请本科生每人设计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若干个,同时,请幼儿园老师和学前专业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双指导”,对学生设计的活动进行评议,发掘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实际组织实施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检验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在幼儿园老师、学前专业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之下,在不断设计、实施、反思、改进和再设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各领域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改进和提高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
4.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内在动力。
具体做法可以是,请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现场说课或模拟课堂,然后由本专业的3-5位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设计方案进行集中评议。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比赛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竞赛的形式较易激发学生改进自身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帮助其不断提升活动设计能力。
【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优势】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08-08
函授学前教育本科自我鉴定范文08-14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07-06
网络教育的医学继续教育优势作用论文06-23
浅谈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11-17
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09-24
关于我市学前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07-31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构架研究07-30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08-04
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