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共14篇)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一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课的开设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让儿童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既可扩大视野,又可从大千世界中陶冶情操;音乐凭艺术的魅力诱发儿童的美感,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为爱美的人;以优美动听的音响,轻盈明快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精神焕发,情操高尚,聪颖敏捷,获得身心全面发展。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向素质教育转轨呼声的高涨,如何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来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突出音乐课的"动态”和形式上多样化。
教学中,要以“动”来调动儿童的兴趣和感情。音乐课不像一般文化课多是静态的思维。不论是表演,唱歌或演奏,它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感情的变换都体现了本身”动”的特点。每一节课都要有多种音乐形式的变换。(如:演唱、表演、律动、器乐练习、音乐游戏、即兴创作等形式的穿插变换)。
二、按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胜、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要尽量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并以动态教学为主。教学中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无论是传授知识,乐曲欣赏,还是器乐演奏、创作练习,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想象、发挥和创造。
三、教学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品格的启发和培养。
音乐课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也是完成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德,给学生创出无穷无尽的学习和了解音乐艺术美的途径。
(-)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有趣。
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龄心理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如:在训练节奏的感知能力时,可设计《拍电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节拍等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或者说一句话来模仿节奏。用这些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并掌握音乐节奏组合,自然乐而不疲。此外,器乐引进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枯燥单一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强化了学生的乐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器乐演奏要求人的手、眼、脑并用,对训练思维的向性、深广度能起到良好作用。在课堂上进行齐奏、轮奏、独奏等,对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好的作用。
利用游戏、乐器等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唱到底枯燥乏味的被动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了学生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促进了音乐课教学的改进。
(二)寓教于美,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感,应该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歌唱、欣赏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乐感的重要手段。过去,教师上音乐课,只要求学生学会唱就行了,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其实,就教学要求来谈,音乐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教之得法,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出学生的音乐美感。反之,就会扼杀儿童的音乐天赋。音乐教学中,布置美的典型环境可成为整个音乐艺术美”活动的序幕”和烘托。再加之教师饱满的情绪,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表现在课堂上的那种富有表现力的范唱,富有激情的演奏以及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随时都能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对以往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表现情感的欲望。使学生变枯燥、被动的苦学为美的享受。启迪学生通过艺术形象去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如:三年级第五册《捉迷藏》一歌,是一首活泼、生动、有趣的曲子,全曲活泼、生动,体现了大自然的四季美景。为强化孩子们的美感,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四季的美景及变化制作成音乐动画故事课件《时间妈妈的女儿》,并把范唱制作成MTV的形式,把四季的美景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美,并通过演唱、表演来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寓教于德,全面育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不要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教教学生们唱唱,跳跳和一些音乐知识技巧而已。要把音乐教学当作一种手段去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音乐课中,从选歌、释词、感情的处理,以及教学的安排等,都着意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纪律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优良心理品格的培养和激励。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些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时代背景,激发他们为国为民,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利用儿童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使学生在有歌、有舞、有唱、有奏、有表演的气氛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使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远大的理想、健康的情趣、宽广的胸怀。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二
一、重视文本的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拓展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文本的拓展与填补教材文本空白的拓展。课外阅读文本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小学生时期对社会事物的接触相对较少,他们接触、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阅读,显然这种阅读并不是局限于语文教材文本的阅读,而是延伸至课外阅读的层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要注意课外阅读文本与教材文本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作者的实际生平、作者在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作品创作的背景等,从而在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交流之间建立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地掌握课文阅读的精髓、对文本阅读的向往。以《石灰吟》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自身遭遇等,使学生对该诗创作的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先对其他作品进行相关的分析,有效地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对于阅读情境的创设和思维的拓展具有积极作用。填补教材文本空白的拓展指的是对具有开放式结尾的文本进行想象填充,这种阅读拓展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
二、重视生活性的拓展
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局限于文本的学习,归根究底还是要回归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语文服务生活。小学生时期正处于思维不断完善、情感逐渐丰富的时期,语文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体味人生百态,感受生活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的拓展阅读不能够脱离生活开展,而是应当将文本与实践有效结合。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生命》为例,其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是“倾听心跳”,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中挑选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语句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例如“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教师首先可以询问这句话让你感到震撼的地方在哪里,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对倾听心跳的具体内容以及感受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焦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提升的素质层面也不会仅局限于语文方面,更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了规正与引导。像此类具有人生哲理、生活体验感悟的文本实际上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对情感的一种描述,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语文阅读能够给语文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三、延伸至其他学科进行拓展
在小学教学中,各个课程教学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与各个学科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语文拓展性阅读中,延伸至其他学科就是说将音乐、科学、绘画等不同领域的文化内容都科学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方面来说,小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直观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单纯地教授文本内容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其他学生在语文拓展阅读中的延伸就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语文拓展阅读的多样化,高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月光曲》为例,教师就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对《月光曲》有了美的体会、享受之后再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悟,学生的拓展阅读就不会显得空洞,学生对于其中的情感就能够有更加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拓展阅读的存在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引导学生切实掌握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的科学化提升,而阅读则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凸显出重要的价值,所谓的阅读不仅局限于教材文本的阅读,还涉及课外文本的阅读,也就是拓展性阅读。只有将拓展阅读合理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才能够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提升。针对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参考文献
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基本上是依附于阅读教学开展与推进的,因此教材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通常是以“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这种形式将语文知识点全面地融合其中,能够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予以强化,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拓展阅读进行相关分析。
一、重视文本的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拓展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文本的拓展与填补教材文本空白的拓展。课外阅读文本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小学生时期对社会事物的接触相对较少,他们接触、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阅读,显然这种阅读并不是局限于语文教材文本的阅读,而是延伸至课外阅读的层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要注意课外阅读文本与教材文本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作者的实际生平、作者在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作品创作的背景等,从而在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交流之间建立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地掌握课文阅读的精髓、对文本阅读的向往。以《石灰吟》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自身遭遇等,使学生对该诗创作的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先对其他作品进行相关的分析,有效地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对于阅读情境的创设和思维的拓展具有积极作用。填补教材文本空白的拓展指的是对具有开放式结尾的文本进行想象填充,这种阅读拓展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
二、重视生活性的拓展
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局限于文本的学习,归根究底还是要回归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语文服务生活。小学生时期正处于思维不断完善、情感逐渐丰富的时期,语文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体味人生百态,感受生活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的拓展阅读不能够脱离生活开展,而是应当将文本与实践有效结合。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生命》为例,其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是“倾听心跳”,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中挑选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语句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例如“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教师首先可以询问这句话让你感到震撼的地方在哪里,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对倾听心跳的具体内容以及感受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焦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提升的素质层面也不会仅局限于语文方面,更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了规正与引导。像此类具有人生哲理、生活体验感悟的文本实际上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对情感的一种描述,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语文阅读能够给语文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三、延伸至其他学科进行拓展
在小学教学中,各个课程教学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与各个学科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语文拓展性阅读中,延伸至其他学科就是说将音乐、科学、绘画等不同领域的文化内容都科学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方面来说,小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直观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单纯地教授文本内容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其他学生在语文拓展阅读中的延伸就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语文拓展阅读的多样化,高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月光曲》为例,教师就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对《月光曲》有了美的体会、享受之后再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悟,学生的拓展阅读就不会显得空洞,学生对于其中的情感就能够有更加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拓展阅读的存在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引导学生切实掌握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2).
4.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四
效对话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在“对话”中建立在处于平等地位进行多维度的交流关系,学生、教师和作品三者间彼此的精神敞开而达到的心智启迪的这一基础上的欣赏教学形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从对作品最初的直觉印象到对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需要进行有效的对话引导,帮助他们有效的欣赏美术作品。
关键词: 师生 文本 对话 自主 欣赏
一、学生与文本(作品)之间感受式的对话
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美术课有着很强的直观和指导向性,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可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都可以让让学生直接接受到视觉冲击,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在艺术课本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在文本、插图、范画中吸收养分,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人手一本的艺术课本中的资源。
如执教《彩色的乌鸦》本课中,让学生边阅读彩色乌鸦的故事(文学作品)边欣赏精美的插图的环节。通过阅读文字的内容,通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初步感受精彩的文章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有效的欣赏文学、连环画后发现“乌鸦都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颜色”是错误的观点。并渗透“答案是多元化,只要言之有理”的这个道理,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对话
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的对话也是深浅不同。所以教师应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在认识的过程发现各有千秋,相互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关的事物中找出差异性,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对话,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式的对话。
在安排学习任务环节中,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相互学习,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彩色的乌鸦》的作业练习中,让学生有 4种不同形式的作业选择,分别是:
1、选择一只静态的乌鸦造型进行绘画表现;
2、选择多只不同动态的乌鸦进行黑白线描画;
3、喜欢色彩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色系(红黄渐变、黄绿渐变、蓝绿渐变)领取乌鸦的底稿。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连环画临摹。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式的对话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如在执教二年级第八单元《飞呀飞》的这课中,通过学生们自主讲述飞天的由来,让学生们理解古人用飞天表现超脱凡尘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设立交流空间,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感悟后的交流环节,是师生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飞天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飞天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和评述能力。
1、有目的的欣赏作品。(1)、欣赏《敦煌》片断时,带这问题:飞天美吗?美在那?(2)学生谈对飞天的描述(他们课前收集飞天由来的材料)。学生1说: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学生2说: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学生3说:优美的飞天形象,欢乐的境界,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学生4说: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
2、在对比中欣赏作品。比较古今中外的飞天图,欣赏外国飞天的图片让学生做比较分析和观察丝带飞扬的动态线条美。进一步感受丝带摆动的幅度大它飘扬的曲线就有动感,相反摆动的幅度小丝带飘扬的曲线就比较没有那么动感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丝带的变化)
3、欣赏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主题: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1)、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飞天动作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师问:同学们假如你可以飞翔,你会怎样飞?(2)、请每位学生演示(用不同的力气摆动丝带),通过学生演示可以让同他们更深刻地理解。(3)、演示后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对观察丝带的摆动画出线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就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很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引导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等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五
沧州市回民中学 郭建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实施“sts”促进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如下:
(一)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它面向全体学生,便于 STS教育的普及。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为我们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 STS教育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实施 STS教育的结合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小资料、插图、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STS阅读材料、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内容,编入了大量的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物理知识,为进行 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实施 STS教育的内容:
(1)介绍物理学家生平事迹以及讲述物理学史上有趣的故事。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讲述他们是如何从看似普通的小孩子成长为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通过揭示他们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对献身科学探索的欲望。
(2)介绍物理科学技术新成果、新成就、新发展趋势。例如:新型电池、超导体、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等。结合课本上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卫星发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磁卡、激光通信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农机具、污水处理、太阳能综合利用、船闸、打捞沉船、低温的获得以及 B超、放射性物质等在医学上的应用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介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家电的智能化、微型化;电暖器、空调、冰箱等制热、制冷设备;照明电路;安全用电常识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技术改造技能和创造能力。
(5)介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了解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和克服途径。例如: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结合这部分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
2.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实施 STS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1)小组讨论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信心;
(2)开展辩论,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探讨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3)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获取、展示各种有用的图文、视频资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许多课件是由非物理专业人员制作的,难免有些会有科学性错误,我们要有所鉴别地使用。能够独立思考、进行批判性反思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4)将学生置于规定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使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对问题的某一方面有更深的思考;
(5)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遵循自己的兴趣,依照自己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
(6)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实施 STS教育。
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又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目测能力、画图识图能力、使用各种测量仪器仪表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更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总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合理地选择实施 STS教育的教学内容,并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开展课外活动课教学:
1.开设课外物理活动课,可由物理老师兼职劳动技术课,利用物理中学到的力学知识设计小板凳,利用所学电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制作电子门铃等。即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又巩固了物理学知识,同时还可将科学、技术、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开设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等;
2.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创建 STS小板报等活动; 3.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4.利用多媒体传播信息,随着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一点越来越容易实现。利用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在网上搜到许多与 STS有关的图文视频信息,另外,近年来市场上也涌现出许多可利用的科普类影片的 DVD,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PPT将它们整合后加以利用。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搜集与整理信息:收集信息的途径有文献法、问卷法、询问法。文献法: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
问卷法: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的问题的方法; 询问法: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包括:直接询问法、间接询问法、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个别询问法等;
6.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六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往往居高临下,搞“一言堂”,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甚至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传统的数学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看到学生丰富的个性,这种以共性代替个别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培养。而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要真正搞好教学,不仅要重视研究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法,而且要把教法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学实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所以,教学生会学,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现代教学论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它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是根据身心和谐、大脑两半球和谐、教与学配合和谐,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原理提出来的[2]。它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只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本人尝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旨在克服把课堂当讲堂,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病。本人在高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外,一个是课内。课内主要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心得,建立学习小组,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成绩差的同学。
课外主要是让学生把平常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联合起来,建议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点点滴滴,并且每星期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彼此交流数学日记心得,这种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他们知识运用的能力,课堂无疑在这种气氛中变得逐步和谐,学生也爱动脑筋,知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经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明显,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以前不及格的同学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数学渐渐有了兴趣。本人将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本文分别了论述高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等信息的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
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沐浴着老师的爱。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活力和生机,一切墨守成规、按部就班,都总是给人以呆板和死气沉沉之感。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动作因素和非动作因素的动作性和动势被高度的反复的强化,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动作场。这个场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生动之美在化静为动这种形式中的最高表现,因为这个场不仅自身是一种强有力的运动形式,是股躁动的、沸腾的、澎湃激荡的强大的无形暗流,而且它还极具暗示性和影响力,任何一个置身于这个场中的人,都会身不由己的根据它的暗示和影响而有所行动,至少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积极心态。课堂教学要求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变化语言的句式、板书的方式、读书的方式、练习方式、甚至变化上课的地方和情景等等。
7.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七
一、培养小学生的感知音乐中的美
音乐,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一种听的艺术, 因为音乐欣赏者都需要依赖听觉对音乐进行欣赏和倾听, 换句话说, 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听。小学音乐老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需要在审美教学活动中做到这几点。第一点, 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用耳朵去聆听音乐, 用眼睛去发现音乐, 用心去感知音乐, 不仅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还可以发现音乐作品的美, 培养审美意识, 锻炼审美能力, 进而增加审美体验。第二点, 小学音乐教师要进行示范演示, 但是一定要选择合适且合理的最佳的示范形式, 带领小学生亲近音乐, 聆听音乐。而且, 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对音乐进行详细透彻的了解, 从而准确无误的表演给小学生。例如小学音乐老师可以选择名家经典音乐作品为小学生进行示范, 让他们从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第三点, 音乐老师还可以优美的用语言对音乐进行表述, 让小学生通过老师的言语感知音乐。通过以上三点要求的实施, 小学音乐老师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音乐美的感知不仅仅靠主观性的认知和分析, 更重要的是要把主观性和音乐作品内在的客观细节相结合起来, 使情感透过音乐慢慢地展示出来并形成一种状态引入小学生心中, 致使小学生与音乐作品创作者在感情上形成一种认同感, 也引起读者对作品形成共鸣。
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 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音乐, 从小的方面说是一门学科, 从大的方面说是一门艺术。人们的情感可以通过音符和旋律共同谱成的音乐进行抒发, 换言之, 音乐是人们情感意识的寄托, 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内心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情。当然, 在对音乐进行欣赏和品位的同时, 还在体验音乐富含的美妙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等,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无法完全的体会到音乐的美, 要想完全的体验到音乐的美, 还需要加上一定的想象能力。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小学音乐老师在进行审美教学时, 不仅要引领学生感悟音乐美, 老师还要对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并给予锻炼的机会, 从而促进小学生提高审美品味。所以, 小学音乐老师要充分名人名家的音乐作品, 对音乐教学活动精心设计, 再加上实行多种教学手段如唱歌、跳舞等, 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并对所学的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解释, 引导小学生去领会, 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的目的, 还可以给小学生们提供获得的审美体验舞台,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品位。例如在学习歌曲《感恩的心》时, 老师可以先向解释歌曲的大意和来历, 再教小学生这首歌的手语, 带领小学生一边唱歌, 一边用手语进行表演, 让小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歌曲表达的感情进行想象, 体会歌曲想要表达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审美教学中, 最常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审美创造能力。所谓审美创造力, 就是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 审美主体根据审美的相关规律对审美活动进行创造的能力。审美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运用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它不仅仅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更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正如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在学习中发现, 在发现中领悟, 在领悟中创造, 在创造中升华, 只有创造。才可以进入到更高的境界。因此, 音乐老师只带领小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是远不足以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还必须重视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的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渗透音乐创造的知识和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促进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的实现。
另一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音乐氛围和小学生的美感表现力。众所周知, 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演唱、跳舞等, 但是, 不论哪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 都需要在特定的氛围中才可以完美的表现。而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形成方式就是在美好和谐的氛围中对音乐进行表演, 引导小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对音乐进行欣赏, 领会音乐的美感,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进而帮助小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促进小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可以在教学中, 利用乐器等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让上课的小学生在特别的音乐环境感悟音乐的美, 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 促进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 音乐是人类灵魂感情的直接表现, 影响人类的性格和灵魂。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形象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还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学, 小学音乐老师要引导小学生感受音乐, 体会音乐的情感, 不仅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促进小学生素质的提高, 促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舟.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 2012, (21) :11.
[2]黄奇美.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八
【关键词】小学 音乐 系统 素质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美好的回忆,它不仅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更是激发了今后创作的潜力。因而,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也要把握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小学的音乐教育而懂音乐、爱音乐,并学会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今后的音乐梦想。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欣赏、模仿为主,围绕音乐课本来实施,但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真正领会到音乐的美感与艺术感,更谈不上创作了。因而,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实施我们的音乐教学,最终有效实现课程标准。
一、系统音乐教育
音乐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从易到难,从肤浅到深入,从欣赏到创作……这样一个过程。而我们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育只是其中的某一个部分,无法深入教学。在此我也就我的教育经验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音乐教育法,一年级以训练节奏为主线;二年级以节奏创编为主线;三年级、四年级以创编简单乐句为主线;五年级以拓展音乐知识面为主线进行教学。以这样系统的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从而享受生活。
二、实施系统音乐教育的主旨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更是这样,我们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在音乐欣赏的选曲上、书本内容的实施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问题、表演、竞赛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把握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喜好,并发现自己的价值。
2.以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有趣。小学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龄心理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游戏、自制乐器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感受、理解能力。
寓德于教,全面育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意境,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如何实施系统音乐教育
1.训练节奏。小学生在入学时,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因而我们的音乐教学也要循序渐进,先学习简单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部分,其中节奏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的重要手段。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只进行单纯的敲一敲、拍一拍、打一打,学生都会感到单调、无味,可是当我们把打击乐器和儿歌的节奏放在一起,如:教他们唱《Happy New Year》《快乐星猫》,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敲打来掌握其中的节奏。生动地刻画出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味和感觉,并能用节奏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2.训练节奏创编。任何一种声音都是有节奏的,只是很少被发现。如果我们善于发现,耐于等待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音乐。因而当我们学会欣赏音乐中的节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节奏来学习节奏创编,多用身边的一些节奏来引导学生练习创编,如:小雨的沙沙声、孩子们可爱的笑声、小河流水声、动物的叫声等,都是有一定节奏的。我们也可以用节奏的形式来将其表达出来,让学生自己学会编曲,来表达某些声音或意境。在二、三年级我尝试过给学生一个主题《祖国生日,我们的节日》,学生自编儿歌、创编节奏。作品有《全国儿童庆国庆》《过生日》《学三国》《美丽的大城市》等。
3.训练创编简单的乐句。当学生拥有简单的节奏创编能力后,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创编简单的乐句,用音乐这种美妙的音符来讲道理、讲故事,如我们常听的《小红帽》《小鹿》,就是用音乐的形式来告诉我们简单的故事。故事谁都会说,但用音乐表达出来,却能吸引更多的人,并能流传更广。刚开始,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些儿歌的形式,来创编自己的故事,并通过这种模仿来了解创编的过程与意义,最终实现自己创编的目的。起初,我会让学生慢慢接触乐句创编。如:在三年级的期末测试题中,请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创编4个乐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信,享受乐趣。
4.拓展音乐知识面。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听一些经典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梁祝》等。对于这些音乐,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但如何欣赏、如何感受,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小学课堂中,不可能将其所有的音乐都欣赏完,但我们可以有目的地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各种音乐,并通过这些欣赏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探索与学习,给学生提供个性学习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
四、小结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因而,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音乐教育当成一种生活艺术来培养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情感,能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并能通过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情绪、创作自己的作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9.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九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许多的教师在教学散文时会面临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体会文本;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领悟到散文的内涵;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等等。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移情体验的。
在散文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散文的分类。散文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分成四类,分别是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的特点来进入情境进行感受。
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我在教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的父亲,然后在导入时让学生相互交流,分组说父亲,如果是你写父亲你会通过什么事情来突出父爱,从而深深体会父子之情,以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
二、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佳作。我在教《春》这一篇散文时,首先从网上找出一些春天的图片,与此同时,我一边播放《春野》的音乐,一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这一种春机勃勃的情境。
三、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高尔基的《海燕》用象征手法。作者紧紧把握住形象的特征,如乌云低压、狂风怒号、海燕高傲地飞翔、企鹅胆怯地躲藏等等,内在地照应沙皇反动势力、勇敢的革命者及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各自特征,使得象征义十分鲜明突出,既隐又露,既暗又明,既隐晦曲折又富有斗争效果,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我在学生多次朗读,思而不得的情况下,指导他们找出相似点,点出其具有象征意义。很顺利地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四、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指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现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小思的《蝉》和席慕容的《贝壳》可谓哲理散文的佳作。
我在教《蝉》这一篇散文时,首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哲理了。
10.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篇十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教师首先树立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环境;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记忆规律进行难点字教学;加强学生横向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关键词:创新 教育 扮演 规律 联系 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新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出民主与平等,做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让学
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角色要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平等的首席,在教学中要做到温馨走进课堂,时常面带微笑;调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习;获取成功感受,满足心理需求;形象直观展示,唤起学习兴趣;巧问适时点拨,激发创新火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广阔实践空间。
二、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创造性的掌握知识
文学所描绘的色彩、线条、形体、声音,都不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人不可能直接看见形象,听见声音。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尽流”,常被人们誉为“如画”,但是对于不识字的儿童、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只能看到印在纸张上的抽象符号,无法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感受这两句诗,也毫无“如画”般的形象感可言。然而戏剧、影视艺术却可以通过画面动作、音乐同时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这些艺术种类创造的形象,都能以其具体、直接的感性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以说它们塑造的艺术形象都具有直接性。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把间接形象转换成直接艺术形象的方法,即角色扮演法来理解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见》时是这
顽皮淘气的牧童形象已跃然眼前。教师又何须苦口婆心地逐字逐句讲解诗意呢?
三、运用记忆规律来帮助难点字的教学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亲自当主试又做被试,对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材料作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有意义音节需要26次才会背,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5次才背会,而480个音节的节律诗,只需8次就会背了。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用意义记忆法来记住难点字形,如在教“镰”字时,我先出示了一把镰刀,同学们看了以后,便知道了是金属做成的,也就记住了镰字中有个“金字旁”;再让他们观察镰刀的形状,有反应快的同学就指出了像“广”字形;接着说镰刀的用途,同学们说是割麦子、水稻的,剩下的“兼”字便可这样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只手()抓住水稻()用镰刀来割。”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它有意义的联想,学生就很容易记住 这些难记字形了。
四、加强学科沟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优先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对以音响、旋律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对以形体、色彩、线条直接诉诸视觉的美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有条件,我总是喜欢在语文课揉进音乐和美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先复习了九
1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分层建组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成绩水平等并且结合数学教材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可以将学生按照3∶5∶2的比例把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A层是班级的拔尖学生,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课堂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以及课后思考题,补充题;B层是班里成绩中等的学生,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内容,独立完成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补充习题;C层是班里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完成部分简单练习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经过努力后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调整一次,鼓励学生向高阶层迈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教学过程中最不易操作的部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使全部同学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A层同学来解答,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让C层同学来回答,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由B层同学来回答,通过分层提问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
作业能够反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它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C组学生只要求做基础性作业;B组学生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同时配备少量略有提高的习题;A组同学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习题。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批改作业时,对C层学生尽可能地面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进行集体讲评,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式。
参考文献:
李明荣.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探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9).
1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十二
一、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素质观
当前, 小学数学教学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 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个郁郁寡欢的“苦行僧”, 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妨碍新课程的实施, 并影响了学生个性和健康的发展, 以及创造意识的培养。
如果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 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这表明了当前的数学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二、实施激励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和引发, 由于小学生一般为7周岁至12周岁的儿童, 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 善于带动课堂的活跃性,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互相讨论, 比如课堂提问、数学小游戏、数学作业表扬、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心情感到沮丧时, 教师应该伸出援手帮助、鼓励他们, 引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坚定学习的信念,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另外, 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非常努力, 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不求进取甚至放弃。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或者问题设置数学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 发现他们心情有波动时要及时与他们谈心, 帮助学生调整情绪, 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并勇于面对困难。
三、培养创新精神, 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 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 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 笔者首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 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 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 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 在空中旋转会形成圆形的运动轨迹, 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 “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这个问题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 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 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所以说, 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 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四、强化动手训练,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还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 因此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所以,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精心备课, 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会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比如, 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 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20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带他们制作完毕后, 我再让各个学习小组拼接出边长为5厘米, 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引导学生通过沿长边、沿宽边不同摆法, 然后数面积单位求这个长方形面积, 突破了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数学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后, 我又让学生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 看看他们能够拼出几种, 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每种长方形的面积, 看看所得的结果是否一致。通过动手操作和互相讨论, 学生逐渐总结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学生在摆动学具过程时, 思维更加活跃, 数学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既获得了知识, 又增长了智慧, 还提高了能力, 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 2009 (16)
[2]张艺.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之窗, 2011 (7) .
1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十三
摘要:有学习就有评价,教育评价的实施使教学的开设和实施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同时对于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巧妙的利用教育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并富有智慧和艺术性。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其内涵就是发展过程性评价。那怎样加强教育评价的改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过程性评价,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教育评价;过程性评价;教学质量;小学英语
一、研究背景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教育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意味着它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学习和教育评价存在着一个无缝性需要,学生有权通过评价以增加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感。《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马上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究。这不但是评价模式的改革,更是教育模式的改革,它将改变以期末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以一考定终身的不良现象。评价理念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过程性评价体系,并要求探索出符合新课程实施的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模式。教育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改革和重组小学英语教育体制的重要议题。
二、过程性评价的含义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所遵循的原则是:多样性、鼓励性、发展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找到有效地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三、过程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课堂学习评价
提高课堂效益,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课堂的学习表现。为此,我特别重视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式,互动、即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第一、建立自评体制,在自评表上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勾出已经掌握的重点单词和句子。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第二、小组间互评是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方式。我时常举行小组比赛,让各小组相互监督、评价对方。例如,在分组朗读后,我会让其他小组评论一下你认为哪个组最好,哪个组有发音错误等,最后再由我来总结。通过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间学生在接受其他小组和老师参与的评价中,会加强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在合作中增强学习热情。
第三、在任何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外语的教学缺乏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参评更显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都真诚相待,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及时给予肯定,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评判。同时,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给与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形成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课堂的输入是有限的,而课堂之外却是无限的。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学习需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而且更加需要学生自主寻找机会去补充和延伸,创造氛围去练习、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情况,资料查找情况,课外阅读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应选用自评和小组评的方式,对学生所做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案,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3、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可有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和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职业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任务应具有综合、语言、合作和思维等方面的特征,而不只是对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评价应更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能力。过程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采用正面鼓励和激励机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4、结合学生学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都占据重要位置,甚至一度出现以期末考定位的现象,抹杀了一些学生发展的机会。过程性评价的产生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对终结性评价的补充,填补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两者应该是相互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但是,我觉得,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只要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的。
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思
从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其评价手段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枯燥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它可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会他们认识自我,善于发现,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自从我改变教学方法后,将学习评价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现在,我的英语课堂气氛更融洽了,学生学习更自觉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迅速提高。
在我实施过程性评价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一些弯路。我总结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防止形式化,不要以“过场”的态度对待,过程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结果的评价,优化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内容重于形式。二是防止千篇一律,评价不应有绝对的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三是评价机制要以激励为主,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要让评价机制更好地位该目标服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对英语的兴趣,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篇十四
摘要 Abstract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地监控。采用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适当的、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本文论述了研究过程性评价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策略;并通过实践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
激励
主体
多元化
多样化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评价纳入学习过程,可以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促进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小学英语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发挥师生互动评价、生生互动评价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这在小学最为明显。总之,教师的评价有着判断、指引、激励的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英语学科对学生的评价向来只关注结果评价,评价工作只局限于考试检测,关心学生在某一时间所取得的成绩或表现,但对学生个体如何取得现有的学习成绩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则不够关心,因此仅有结果评价是不够完美的。那么,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验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的内涵、标准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在评价学生的因素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其它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更应该关注、更应该评价。这种转向首先表现在评价对象上,认为学生评价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静态的一个个学生,去检验其知识储备及掌握的技能;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学习作为评价对象,即将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书本及其它教育资源的交互过程作为评价对象,淡化学生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凸现评价对学生实际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关注过程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实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也是英语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学习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不要手段。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应该是:激励学生的小学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小学打下基础。这样英语教学的评价目的就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小学兴趣,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强调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改革原来的对“双基”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中都很重视。但是传统考试的命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多为“笔试”,缺少口试、操作性、课题性等测试方式;考试时只重视结果,对思考过程比较忽视;在考试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
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而对技能的评价也不只是考察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通过对“双基”评价的改革,做到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二)改革评价主体和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等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既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以小课题、活动报告、教学日记、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考查。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将会更客观、更丰富、更真实,使教师、学生、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同时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四.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它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英语的奥妙和乐趣的作用。以下是我的一篇案例: 课
题: My favorite season 教学年级: 小学五年级
课程名称: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Writing)
教材版本: PEP Primary English 五年级下册 一.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五年多的英语,学生基础较好,能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日常用语。他们对英语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接受知识快,表现欲望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合作意识强,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强。
本课是这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又是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前,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一年四季,季节的活动等词汇,要能够简单描述各个季节的特征,并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围绕季节这个主题的对话: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summer)? Because I can…等。还要有深度地对各个季节的特点进行描述并写出一封介绍自己认为某地最好的某个季节的邀请信,这是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困难,也是我本节课探索和挑战的难题。因为内容较多、任务也比较重。二.教材分析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各个季节的特征,每个季节间人们可以做的活动以及学生最喜欢的季节能够激发学生较大的交流欲望。本单元主要介绍与季节有关的话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vorite Season 最后一个课时的 Writing, 本来通过前五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关于季节,季节特征和活动的词汇,如 season, spring, summer, fall(autumn), winter, windy, warm, sunny, hot, cool, cold, swim, fly kites, skate,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并能熟练运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inter best.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Spring is my favorite season.Why do you like spring? Because I can….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结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扩展学习的作用.但我面临的问题是,这一单元完全是一个新授内容,因此我预先设计了学生对本单元单词句子的摸底及测试,然后才是对自己认为向异地朋友推荐最佳来访季节的写作环节、一封邀请信,以本课阅读为主 ,不但增大了学习容量,还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学生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真正联系起来,使教材得以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 Why do you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lake.Why do you like winter? Because I can go skating.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2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正确理解文章意义。(3)能够运用本课内容以及扩展阅读写出一封邀请朋友在什么季节来参观某地的简短的信。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季节的相关活动,以及对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原因进行谈论。
(2)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正确理解文章意义。
(3)通过文本阅读,扩展阅读以及口头表达,学生能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描述四季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操。4.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听力游戏,猜季节游戏,谈论等学习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看法;能够通过信件的阅读,正确理解文章意义,获得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哪个季节是做好的来访某地的话题进行讨论,并逐步过渡到相关话题的写作,进行从口头到笔头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图片,听说,游戏,讨论等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任务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合作、自主、愉快地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在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达到学习效果。五.教学过程 1.Warm-up(1)Greeting.(2)Guess and Dialogue(CAI)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引入主线,任务布置
课件创设情景,收到来自Mike的邮件,师生共同打开邮件并查看内容。Mike在信中提到他最喜欢的季节的天气、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要求同学们给他回信,并写一些关于同学们最喜欢的某地的季节的特征,进行交流。课件呈现Mike的来信。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通过讨论为自己的写作做好准备。
(2)复习“季节与天气”,“季节与衣着”。
课件分别呈现春、夏、秋、冬的图片和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 It’s …….学生根据自己对季节的认识与第二单元的学习进行讨论和交流。
e.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It’s warm and windy.在复习“季节与天气”的过程中,插入“季节与衣着”的复习。在讨论完每个季节的天气特征时,课件展示一系列衣服(shirt , dress ,sweater ……)学生对每个季节所穿衣物进行选择,讨论和交流。
e.g.In Spring, I can wear my shirt and pants.复习各个季节天气与衣着特征后,接着在warm-up 时板书,示范写作的过程。My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It’s hot and sunny.I can wear my T-shirt and shorts.(3)通过 guessing game 复习“季节与活动”。
课件通过呈现描述某个季节的语句,学生通过阅读后,猜猜是哪个季节,然后再总结在该季节能进行的活动内容。
e.g.——It’s often windy.Sometimes it’s rainy.We can wear our shirts.We can fly kites and plant trees in this season.What season is it ? ——It’s spring.——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I can fly kites , climb mountains , plant trees …….同样,在学生复习完“季节与活动”后,我继续进行板书。I can swim and eat ice-cream in summer.(4)通过与学生的复习,我完成了自己的回邮。课件呈现我给Mike的回信。学生了解了Canada和Yunnan的季节差异。
(5)学生进行邀请信的书写,突出Wuhan的季节特点。
(6)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阅读和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Sum-up 4.Homework
To write an e-mail to Jack, to tell Mr.Lai something about the season in Wuhan , to make a season book.本节课我抓住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各个季节的特征,每个季节间人们可以做的活动以及学生最喜欢的季节能够激发学生较大的交流欲望.于是先用歌谣给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兴趣学,然后再用课件创设生活情境,以贴近生活的一封邮件开始了教学。在学习中,借助多媒体,图片,听说,游戏,讨论等方法使教学情景更生动具体、有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合作、自主、愉快地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在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达学习效果。真正到体现了小学英语“玩中学,学中用;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的特点。但是本单元内容完全属于新授,教学内容过多,时间比较仓促,如果学生写作环节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相信效果会更佳。
我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可取的经验,本人觉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1.多元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创设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能够和老师协商、协调,能够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可能有点老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积极地参与,可以有愉悦的态度。但考试就是考试,是学生在集体的状态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严肃的事情。评价也好,考试也好,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严肃到了让学生感到恐怖的程度。因此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给他们的评价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和老师一起开设计评价活动。这样一来整个评价活动就更加平等、民主。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通过评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
例如我在教学PEP第六册教材My Favorite Season那节课,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的掌握小会话: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summer)? Because I can…我设计了两个较成功的活动:一是阅读句子,猜季节,得幸运星的游戏;二是高潮部分的“讨论写邀请信”活动,八大组进行比赛写作。这一
个活动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成功,只见每位学生都涨红着脸,努力地回忆原有学过的知识,为本组争光。2.关注过程
过程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反思与调节教学的全过程,使它保持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一定的发展速度。另一面,完成一个评估任务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例如,在一个评估任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语言结构写一封邀请朋友在什么季节来参观某地的简短的信,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的过程必然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必须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哪个季节是做好的来访某地的话题进行讨论,并逐步过渡到相关话题的写作,进行从口头到笔头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复习和深化所学内容,相互加深了解与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3.倡导激励
评价的激励性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突出功能,随时随地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态度,参与的热情,激励学生的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教师都不应该只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而应该从激励的角度首先肯定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肯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由学生自己获得正确认识后再予以否定。孩子们对英语都抱有一种既好奇想表现又害怕出错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巧用激励呵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热情,树立他们的信心,将会使你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愉悦的氛围也将感染每一个孩子,评价的激励也将会变成孩子们创新精神的一种原动力。教师的一句赞美、一张小小的鼓励卡,都使孩子们受到鼓舞,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当我发现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时,在班上我都大力表扬,尤其是学困生。我们班上有这样很顽皮的学生,上课只知道动手,不动口。有一次,我惊奇的发现,他竟然举起了他的手,大声地朗读出单词。尽管他的声音被同学所盖过,但是我还是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让他单独地在读一遍,并奖励他一个“大拇指”。这时,我看到他的笑脸上,充满了成功的惊奇和喜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评价反馈时要注意考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但仍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目标,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认为只要学生“快乐”就行了。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应包含探究、实践和创新等基本要素,只不过其表现形式与高年级的学生不同而已。比如如,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将奖励的形式具体用一张荣誉栏——争夺“大拇指”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容包罗万千:学生上课的表演,课前的准备情况、背书情况、回答情况、提问情况等等。并实行免考制,只要在一学期中,“大拇指”的总数在全班前三名的同学,就能免去本学期的英语期末考察。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内容多维化指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性的,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对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手段。“多维”是指时间、空间、方式、主体和角度的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评价的结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目的等方面。评价的多层次性体现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横向评价与教师与学生间、家长与学生间的纵向评价这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在课堂中对自身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这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形成性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小组相互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
(3)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访谈或座谈有利于评价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需求,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谈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总结,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需要和教学要求来定。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评价,实现多元主题的多元激励作用。但要注意多主体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而是要关注多主体之间协商与对话。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调控英语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断发展,在多元主体的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朵小花竞相开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评价途径对生学习过程及多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1)课堂评价。在课堂上,我对学生个人进行记录与评价。记录的方式(形式)及材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而不同。例如:我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记录的方式一般是盖小印章,我有三个不同图案的小印章,小印章所给的奖励也不同,印着“Yes!”的印章表示1分,印着”Super!”的印章表示3分,印着“Love!”的印章则表示5分,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活动可以盖不同的印章(印章盖在我的荣誉本上)也就标志他们得到了不同的分,如果有同学的总分累计到了150分,那么这名同学就是本班的“英语小能手”,可以得到一份小纪念品,评选“英语小能手”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名额限制。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大更浓厚了,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教师观察。观察是评价学生技巧和行为的基本方式,所有语言信息收集的方法都可以被理解为:在特定情况下,用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态度的具体工具。观察是评价学生行为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观察学生平常学习的诸多方面。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如何有效地展开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观察我们可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我采用记录表的形式。3.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我根据小学生的水平建立学习档案,以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现列举如下:(1)课堂表现记录
课堂表现记录主要是对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记录,如在答问、朗读、游戏、比赛、会话表演等活动中获得的星星、小旗等。可以用星或旗的颜色来表示活动的质量,如用绿色表示积极,用红色表示表现出色。这些星或旗可分单元粘贴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上,这样,学生可对自己每一个单元与上一个单元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督促自己不断进步。(2)表演节目活动记录
一般我利用课前几分钟每次安排一组学生(若学生选择独立表演则为一个学生)表演,然后我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定,有时还为学生的活动留下录音或照片。(3)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学生可以以课堂活动和学习过程两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生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就是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4)小组成员互评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中极为普遍。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不宜太频繁,以一学期两次为宜。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回顾近期的研究与实践,本着开拓进取,科研兴校的精神,努力探索,用新的评价方式给学生(特别是特长不同的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一股你追我赶得好风气。近期的研究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从而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自己“行”还是“不行”的判断,往往不是通过自己而是通过教师、父母或同学的评价来确定,因此,具有鼓励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评价会让学生及时地感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及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进。在不断地学习—评价—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2.有助于教师责任心的提高
教师的批评与表扬、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之间交换对学生的看法等都是一种评价,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说:“为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使人变得更冷漠,由于它不能拔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这就是说,不能把英语教学过程简单地看成是教与学的过程,而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融进每一堂课,要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看到他们细小的进步,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手势都是与学生微妙的情感交流与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3.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哪怕在回答中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千万不能忽略不计。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分心,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因此,评价时,教师要格外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哪怕是稚嫩的,也要作精心养护。对于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教师要满腔热情的给予鼓励,而不是激冷水;对于学生有不同见解,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而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回顾近期的研究实践,我对课堂教学评价处理地还不够完美,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
1.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特别是过程性评价,需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及学习成果的信息。对于一个英语老师来说,面对的是一个个年段的学生,操作起来工作量很大,因此在操作上很难面面俱到,只能把握住重点,故今后在操作上还要力求简便易行,增强可行性。2.实施中,有的学生不重视。今后在实施中要注意采用相互督促的办法。
3.英语期末考的实施,多多少少对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实施起了一定的冲击和制约作用,如何整合这两种评价方式,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课题。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它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可否认,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和探讨。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思想深入渗透并贯彻到英语教学行为当中,结合实践,产生新的评价,让评价工作扬起科学理论的风帆。
参考文献
(著作)《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拓展教学法的基本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策略解析论文06-17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竖笛教学08-27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应用实录06-26
小学音乐整体教学反思09-18
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探索09-24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的教学方法06-27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08-07
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