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2024-08-06

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通用11篇)

1.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一

2010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计划

2010年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承前启后,面临新旧体制机制深刻转换和严峻考验的关键之年,又是上海世博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结合街道实际,特制订201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监管,协助职能部门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北大街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宣传教育为载体,努力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良好社会氛围

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按照“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形式多样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监管者和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公众依法维权和参与监督的能力。及时报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曝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企业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广泛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全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稳有序

街道食安会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突出自身特色,切实抓紧抓好。切实配合上级职能部门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配合做好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完善诚信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以专项整顿为手段,切实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街道经管条线配合质监部门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要加强企业生产许可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把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使用非食用和回收生产加工食品、无生产许可证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经管条线配合工商部门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要全面清查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强化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完善进货查验、购销台帐、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等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食品和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街道卫生条线配合卫生监督所强化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深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以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馆为重点对象,以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餐具和食品清洗消毒等为重点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整治、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街道食安办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药监部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要以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强化对特殊药品、注射剂和植入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管,强化药品进货渠道、在库养护、药师上岗和处方药规范销售等监督检查,确保上市药品安全。

五、以提升能力为基础,深入推进食品药品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信用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二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配合相关部门严格实施不合格食品、药品下架退市和召回制度,加快建立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2.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二

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近日,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以“风险管理:概念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近300位政府官员、科技专家和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

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竺部长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食源性疾病、强化食品安全体系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构成的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各国的一致公认和广泛应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愿与各国一起为维护全球食品安全做出更大努力,也愿意在构建食品安全交流平台上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用专门的一章来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开始走向依靠科学技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对此,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强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2009年11月,中国成立了由42位有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际上是上述委员会的具体执行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0年将监测29类食品的132个检测项目,其中包括农药43种、食品添目前加剂12种;针对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安排了8大类13种食品中的八个主要致病菌的监测;同时,还将在31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选择312个县区进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每个县区市选择10家县级及以上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食品安全论坛的创办成员之一——明尼苏达州农业厅围绕“应用于食品供应链中的一体化溯源技术、风险和危机的有效管理以及战略式危机沟通计划的落实”展开专题研讨。该厅长期致力于研究全球食品链和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建设,其市场服务部总监库尔特马卡姆表示:“随着中国在食品和农业投资力度的增加,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已被用于维护食品安全,其中也包括对全球食品安全论坛的支持。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全球食品链中的薄弱环节,”马卡姆说,“我们将关注食品溯源的可行性和标准,以及执行溯源技术的成本和效益。”

在距《食品安全法》实施即将一周年之际,以高端、权威为特征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召开,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才有,而是一个突破国界的全球话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因此而引发各国政府、科技和工业界人士的深深思考和深入探究。

国家粮油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开建

近日,国家粮油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在安徽省阜阳市隆重开工。据悉,阜阳国家粮油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占地36亩,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21424平方米,预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5000万元。将建成微生物及生物安全检测实验室、转基因检测实验室等,能够开展粮食加工食品、油类加工食品、其他农副食品、焙烤食品、方便食品、调味品、酒类等7类食品208种产品检测,涉及产品标准208项、检验参数333项。建成后的国家粮油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将为皖、豫、赣交界地区粮油加工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服务平台。

业界重新讨论双酚A禁令

近日,鉴于具有争议性的塑料固化剂双酚A的不断出现和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食品行业以及其他大型商业团体,包括美国商会,表示呼吁支持改善食品安全法案。

双酚A是一种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的高分子材料,常在食品级饮料罐衬、纸收据、塑料制品等中发现。双酚A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即使再小数额的双酚A也会影响生长发育进程,尤其是对发育中的胎儿、婴儿及儿童影响更为显著。在尿液测试中,93%的美国人都被发现体内有一定含量的双酚A,在新生婴幼儿中占90%。

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州或团体发出双酚A禁令,作为对荷尔蒙雌激素和抗雄激素的抗议行为。

国家将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整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据悉,此次整顿工作的重点为: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政策法规2

《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

中国卫生部日前公布了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涉及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其中《婴儿配方食品》等标准将于201 1年4月1日起实施。

与以往乳品标准比较,新国家标准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要求,突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限量规定,同时以食品安全风

险监测和评估数据为依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如在微生物指标上规定进行分级采样,并与国际接轨,增加了阪崎肠杆菌的检

验;生乳蛋白质含量也从原每百克大于等于2.95克改为每百克大于等于2.8克。《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还对婴幼儿食品标准进行了系统修订,将原有的1 1项婴幼儿食品标准整合为4项,基本涵盖各类婴幼儿食品。此外,“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规定”成为《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一大亮点,自此,三聚氰胺不再具备“合法”身份。

据悉,为做好新旧标准衔接,合理设置标准实施过渡期,卫生部根据标准修改情况、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和实施难度,分类确定了标准的具体实施时间,分别为《生乳》和《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等检验方法标准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巴氏杀菌乳》等乳品产品标准和《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等生产规范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婴儿配方食品》等婴幼儿食品安全标准自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近日,由卫生部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全文公布,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收集截至5月25日。

该草案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草案还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送审程序做出规定,卫生部统一批准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卫生部负责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解释,解释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草案同时规定,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标准工作按卫生部、农业部的协商意见执行。

“废止食品中锌、铜、铁三项限量标准”征求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要求,卫生部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安全标准修订工作。经研究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拟不再将锌、铜、铁作为污染物指标,拟废止《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13106-91)、《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15199-94)、《食品中铁限量卫生标准》(GB15200-94)三项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征求意见

近日,卫生部就《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其中营养成分表上应标有能量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钠四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和NRV%。其中这个NRV%可以帮助消费者判断营养摄入量是否得当,从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构建均衡的膳食结构。

虽然目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还在征求意见的阶段,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营养标签。特别是一些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表格形式的基础上,用更直观的方法向消费者阐释营养信息。

质检报告3

世博园区食品抽检未发现超标

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按照国家食药监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相继开展。园区及各中心厨房的食品抽检未发现农药残留、“瘦肉精”、亚硝酸盐等超标,中心厨房配送的食品经快速检测均合格。截至目前,园区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食品安全风险逐步加大,世博园区餐饮服务压力日增,为防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日前,上海市食药监管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近期世博园区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加强对重点食品经营单位、“超负荷”生产经营单位、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和餐饮重点环节的监测抽查。此外,市食药监管局还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指导力度,利用供餐空隙时间段,组织片区餐饮单位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培训。并针对入园人数的不确定和人流不均进行实时监控,防止供应单位销售过期食品或变质食品。

陕西抽查食品搅碎机一成不合格

2010年第1季度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食品搅碎机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此次共抽查企业31家,抽取样品40个批次,合格36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0%。不合格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志和内部布线项目不合格。

3.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三

2010~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

2010~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据 WTO 数据统计,2011 年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统计,2010~2014 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1432.4 万批(货物批,下同)、1.4 亿吨、2003.7 亿美元。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翻了近一翻,年均增长率达 17.4%。(如图1)。其中,食用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产品进口量分别达5083.8万吨、543.4万吨、1175.7万吨、1932.8万吨。

二、进口来源范围广泛。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更加国际化。2010~2014 年,我国从 213 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84.3%(如图2)。

三、进口种类十分齐全。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2010~2014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 10 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肉类、酒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罐头类,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93.8%(如图3)。

四、进口口岸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口岸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2010~2014 年,我国有 405 个口岸进口食品。其中,2014 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 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深圳、苏州、北京、厦门、泰州,共 375.7 亿美元,占 2014 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 77.9%(如图4)。

进口食品安全是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进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0~2014年,我国从213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共1727.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4.3%;进口食品种类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种类,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乳制品类、肉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罐头类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共1921.4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3.8%。

近年来,质检总局进一步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大力落实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问题。

2010~2014年,从112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各年度分别为1692批、1857批、2499批、2164批和3505批,共计7.0万吨、1.5亿美元(如图5)。

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 10 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乳制品类、酒类、糖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干坚果类和特殊食品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85.1%(如图6);

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90.9%(如图7);

不合格原因分别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非食用添加物和产品未获检疫准入等,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 95.7%(如图8)。

进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随着进口食品贸易的飞速发展,进口食品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大量质优价廉的进口食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选择放心的进口食品?我们在此提醒消费者,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进口食品,不要购买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三看”选购合法、合格的进口食品。

一是要看进口食品外包装有无中文标签。《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或者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是要看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但已进行有效处理合格的,准入进口,并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以向经销商索取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

三是要看产品准入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等高风险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准入制度,在对出口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风18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上述进口食品的国家(地区)予以检验检疫准入和生产企业注册。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上述产品获得检验检疫准入国家(地区)和获得注册生产企业情况。不要购买未获检验检疫准入国家(地区)、未获注册生产企业的上述相关产品。

如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有疑问,消费者可以向出具检验检疫证明文件的检验检疫机构咨询,咨询电话是当地区号+12365。

4.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居民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确保我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这一中心任务,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突出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切实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职能,加快建立条块结合、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药品违法大案要案,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药品质量稳步提高,公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具体目标

1、蔬菜、畜禽、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平均合格。

2、食品药品流通市场90%建立“一户多档、实名登记、证明登记、标牌公示”等四项监管制度。

3、食品药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产品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药品的行为。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先行”,一是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编制食品药品安全基本知识手册,组织监管人员入户培训,培养营业户质量意识与安全生产习惯。二是启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教育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以“送法律法规知识、送食品药品消费知识、送放心食品药品进农家”为主题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食品药品营养与安全鉴别知识。三是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集中培训计划,结合“五五”普法,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集中培训,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知法、守法、监管水平。同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各新闻媒体总体宣传计划,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食品药品安全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取专家风险评估与部门风险管理相互独立又密切结合的方式,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力争做到对潜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高效传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突出抓好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具体落实,一是层层普及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培养危机意识、防范意识;二是搞好应急培训演练,确保物资、技术和人员储备到位,提高实战能力;三是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收集网络和报告制度,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控机制,不放过任何事故苗头,及时上报追查,控制事态,消除危害,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三)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制订村辖内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形成联动,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分工、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调配检测资源、统一划分职责范围、统一发布检测信息,形成检测资源梯次

互助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巡查抽检制度,增加流动检测设施,加大抽检力度,建立覆盖重点食品药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体系,适时向社会公布检测信息和退市公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主要领导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集中监管工作的开展,确保对食品药品实施科学有效的全程监管,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对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反映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要立即受理、迅速上报、限期查处、及时反馈。强化“企业法人为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5.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五

2010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重要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抓转型、强发展,惠民生、促稳定,夯基础、重保障”的工作主线和扎实开展“平台建设攻坚年”、“和美家园推进年”、“能力素质提升年”等活动,坚持“五个监管”,奋力打造“三区”,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巩固和深化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服务经济,关注民生,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健康发展。

一、把握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深化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

1、突出抓好机制完善。进一步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健全督查、考核、工作例会、巡查、联查等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条例》,对于法律有模糊的部位和环节,要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11号)和县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事项的专题会议纪要》(„2009‟58号)的要求执行。对还未明确或新出现的事项,且难以界定具体监管部门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等办 1

法进行监管,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

2、突出抓好示范深化。继续巩固深化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成果,着力抓好示范村、社区的提升,充分发挥村(社区)、村民小组的食品安全组织网络作用,挖掘存在的安全隐患,配合做好最基层的监管,抓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整规率和家宴申报指导率。深化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和保健食品等示范工作,建立有特色的管理机制。

3、突出抓好市场整治。以整顿规范奶制品生产流通秩序为突破口,以乳制品、群众日常生活必须品、节日性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食品小作坊、小农贸市场、小食杂店、小饮食店及摊点为重点对象,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等专项整治,完成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目标任务。

4、突出抓好长效监管。扎实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不断总结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重点推进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分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抓好资源整合,建立“监督抽检、评价抽验和企业自检”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继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组织网络,加强预案的宣教、培训、演练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协调机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切实打造一支有组织、常态化的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1、建立健全政府各级组织、责任、队伍体系。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国家级药品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工作职责、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管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职能作用,健全村级药品安全信息队伍,全面掌握各种药品安全信息,快速、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药品安全事故及广大群众监督投诉。

2、加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以药品统一配送为重点,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按照《湖州市药品统一集中招标办法》进行统一招标配送。对乡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结合基本药物目录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管理办法,组织集中采购配送,村级医疗机构由所辖镇医疗机构统一配送。对个体诊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由药品经营批发企业配送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统一招标目录外药品配送管理办法。加大规范化药房(药店)建设,完善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验收标准,进一步推进药品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药房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药品经营企业,突出药品采购、储存、药师资质、台帐制度和药学服务等重点,结合“十小”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3、开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在线监管”建设。

加大投入,开发药品生产企业“在线监管”系统,建立包括生产企业概况、原辅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等基本信息的电子监管系统,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药品使用单位、经营企业“在线监管”工作,重点抓好零售药店的入网率和入网单位的药品数据录入率,全面掌握县内药品流通动态信息,提高监管效率。加大“网上稽查”系统假劣药信息的收集,大力开展打假治劣药工作,净化药品市场秩序。

4、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围绕为期两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加强药品监督抽验。按照省、市局《药品监督抽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抽验工作,努力完成抽验任务。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力争达85%以上,积极探索快检箱、快检室工作机制,提高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和不合格检出率。配合省、市局做好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科学分析评价药械情况。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受理各类许可事项,严格审查和现场检查,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严审批零售药店,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药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检查、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渠道销售假药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药品市场秩序。及时受理各类群众投诉举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依法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5、加强药品安全长效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配合市局对生产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考核,对药品经营企业,细化

检查、考核项目,从许可证管理、设施设备、药械质量管理制度、人员与培训、药械购进验收记录、储存与养护、销售与服务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并汇总录入系统,生成诚信等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队伍,重点建立乡镇不良反应监测点。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和对公众的宣传,不断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 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强化药品应急体系建设,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确保药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重大事故的查办力度。

三、服务经济,关注民生,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1、加强对全县医药产业的业务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抓转型、强发展,惠民生、促稳定,夯基础、重保障”这一工作主线,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进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国家级火炬医药产业基地,按照药品GMP要求,帮助完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继续开展“送温暖、送信心、送服务”的“三送”进药企活动,落实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强化指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挥职能和信息优势,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技术改造、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全县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2、加强食品药品宣传培训力度。围绕食品和药品两个国家级示范建设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方式,调动社会各界

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积极推进中小学生饮食用药教育常规化,普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充分发挥社区、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企业、机关单位的作用,结合“平安”创建,丰富宣传内容;引导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协会的作用发挥优势,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咨询、讲座,传授科普知识;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培训,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建设与群众互动平台,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热点,接受群众建议和监督。

3、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巡查和驻厂监督。严格执行企业巡查制度,对药械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巡查,抽调各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特别是高风险产品进行重点巡查。实施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制度,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做到一事一记录、一问题一建议。建立大输液、针剂、生物制品等高危品种市场准入(供货)备案制,掌握全县重点药品供应基本情况,找准监管重点,加强监管力量。

2010年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6.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六

一年来,洋溪街道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抓好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突出综合、协调职能,注重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食品安全协调和监管工作。按照市里与街道签订的2010年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开展工作,全年街道没有发生因食品安全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现将一年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1、健全食品安全组织机制,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网络。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我们建立了由街道主任任组长,分管线副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经济发展办承担街道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街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体系,与村、社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签订责任状并督查。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员会议,对全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部署,并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深入到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从生产、销售、消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 1

作的领导。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各村、社区、直属有关单位都相应建立领导小组,确定班子成员专人负责,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日常事务,并负责监管本辖区内食品安全生产、销售。

2、加强综合管理,广泛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街道先后3次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有关食品安全会议,主要是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相关知识,组织了部分食品企业学习《特别规定》会议。成立了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网络机构,制定开展新安江街道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社区、行政村对辖区内对证照不全和无证企业进行登记、建档。各社区、行政村通过出黑板报,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

3、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确保食品消费安全。今年以来,街道对各市场、商场全部实行商品准入工程,同时还在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实行蔬菜副食品等检测制度,并配备检测仪器,使上市蔬菜食品检测率达98%以上,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加强对日常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市场对上市的蔬菜、水产品、腌制品等商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及时在场内电子显示屏及公告栏中予以公告,以维护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预计全年检测蔬菜、水产品150余批次。各项检测情况均做记录,做到了资料完整,有据可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由实体性监管向程序化监管转变,由“以打为主、打防结合”向“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转变,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制定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措施,在五〃一节,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节日期间,配合有关部门对农贸市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4、配合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以“十小”行业整规为契机,我们狠抓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商贩、小餐店(馆)、流动饮食摊点、建筑工地食堂、农贸市场为重点对象,配合职能部门开展了3次集中整治,200多家“五小行业”得到整改,办理证照60余家,取缔无证无照各类“五小行业”10余家。坚决取缔非法生产加工经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配合职能部门开展整治的同时,我们狠抓了食品质量安全知情报情和协查协管职责的落实。积极发挥各社区、村居食品药品协管员接触面广、信息灵的特点,及时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点)的信息,发现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以及生产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问题,立即报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取缔。认真落实生猪屠宰工作,生猪定点屠宰覆盖率达100%,“放心肉”的上市合格率符合市政府的要求。努力做好农村聚餐管理,对所辖的各个村的土厨师建立了基础档案,布置落实置办酒席报备制度等工作,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督查力度,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我们利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发挥区域优势,会同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市级有关部门等对辖区市场、超市、酒店、食品加工等企业督查,抓好市场源头关,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网络,配足配强食品安全监督员,街道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食品安全建设,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建德市人民政府洋溪街道办事处

7.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七

食品安全担忧多来自于对食品安全性的模糊认识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感。前者是客观的, 可以科学地测定和评价;后者是主观的, 往往由心理因素决定, 与个人人生观、生活水准和科学素养等有关。李里特教授认为,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忧虑和恐慌, 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性认识模糊, 以为安全的东西并不见得安全, 担心的东西实际上却安全, 或者危害很小。如:食品毒性有无不是以是否纯天然判断, 食品中化学物质是营养素还是毒素取决于其含量, 可以通过测定评价, 而纯天然食品几乎都没有经过测定评价, 只是传统上被认可或心理认可, 因此不一定都比加工食品安全;绝大多数食物中毒因微生物污染造成, 而不是由化学物质和自然毒物引起;农药、化肥在使用之前都要做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用试验物做长期甚至几代的试验, 确定最大无作用量和日容许摄入量, 科学、合理、合法使用并不会对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谈到市场上备受欢迎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李教授说, 大力发展这些食品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 就像提倡走路、骑自行车, 不是解决因汽车、飞机发达而带来的交通安全、拥挤和空气污染问题一样。其真正可取之处在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性检查和认证制度, 这样的制度应覆盖所有食品, 建立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责任感和信赖关系。从安全性上讲, 合法销售的食品, 底线必须是安全的, 因此不应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国际上和WTO规则也不存在对食物安全性评价的多重标准。有机、绿色、无公害并非食品安全标识, 而是对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等理念的倡导和弘扬。

李教授说, 食品安全不光指食品不含通常所说的毒素, 还包括防止因为不适当摄取而引起的健康危害, 而食品的有些成分是否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因子和饮食方式有密切关系。如:过量饮酒可引起酒精中毒, 甚至夺人性命;伴随人们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患病率迅速上升。从受害面上讲, 这些恐怕比引起国人恐慌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要广泛得多。已有免疫学专家调查结果表明, 食品添加剂、化肥、农药引发癌症的概率很小, 日常食物和吸烟才是主因, 可见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伤害更大。

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李里特教授说, 食品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料和我们每日食用的生鲜食物来自农业, 确保这些原料和食品的安全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 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现代农业是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本质是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农业生产要像现代工业一样, 进行法人化企业式经营, 最重要的, 农民不仅是生产者, 还要成为经营主体, 有相应的法人地位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环境, 与之有关的土地问题、经营组织问题、对产品承担法律责任问题等都需要发生从未有过的变革。如果农业、农民难获合理效益, 就要以更廉价更落后的生产方式继续生产, 必然影响产品质量。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 能充分发挥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的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也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从原料开始的标准化生产, 才能保证产品的标准化, 最终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要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把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体系引入食品卫生管理领域, 变危机管理为风险管理。危机管理是危机已经发生, 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为目标;风险管理则是危机尚没发生, 以消除危机发生风险为目标。李教授坦言, 食品安全管理如果只局限在不定期的市场严查和媒体曝光, 不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问题的产生, 还常会引起消费者恐慌, 产生某一种类都不安全的错觉, 殃及没有问题的生产者也蒙受损失。而风险管理不仅要求食品生产厂家实现优良制造操作规范, 也要求农业生产遵循优良农业生产规范, 在产地从种植前到栽培管理、收获、清选、搬运、加工等每个阶段, 预测可能出现的危害, 并制定把危害减到最小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每个环节详细记录, 出现问题可追溯并明确责任。

李教授认为, 仅靠食品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 不能完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教育, 增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普及生命与营养科学知识,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倡导健康的膳食方式。当前生活方式疾病迅速蔓延, 儿童、青少年成为厂家营销战争的俘虏而被垃圾食品摧残, 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加剧了国与国之间食品文化的冲突, 因此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要, 其意义不亚于德育、智育、体育, 不仅关系每个人生命健康, 还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甚至关系本国农业的发展与出路。李教授希望人们不仅仅关心自己吃的东西要安全、廉价, 还要更多地关心农业、关爱农民、节约粮食、保护环境。

科技进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根本途径

陈温福院士说, 人类正面临在较少土地上利用有限淡水资源生产更多粮食的挑战, 千方百计提高我国水稻产量, 对于解决本世纪16亿中国人食品安全和稳定亚洲社会意义重大。农业部为此于1996年在沈阳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 成立全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联合攻关协作组, 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国家大力支持下, 水稻专家攻坚克难, 破解了一道道世界难题, 至今成就斐然: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如袁隆平院士的两系亚种间超级杂交稻、沈阳农业大学的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理论、黄耀祥院士的半矮秆深根丛生早长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周开达院士的三系法亚种间重穗型超级杂交稻, 在育种理论、新株型设计、技术路线的共性等方面取得共识, 育成两优培九、协优9308、沈农265、II优7号等新品种新组合数十个。

因生态区域和水稻类型不同, 我国超级稻分为超级杂交稻和常规超级稻。常规超级稻即北方超高产粳稻, 历来以高产优质著称, 商品率高达70%以上。在我国现有1.27亿亩粳稻中, 44.7%分布在东北。陈院士说, 根据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理论产量的估算, 如果光能利用率达到2.5%, 早、中、晚稻亩产可分别达到1000、1467~1533、1133公斤。科学家竺可桢认为, 北方水稻产量不应低于南方, 而当前亩产才七八百公斤, 还有较大潜力。受耕地和水资源限制, 东北水稻种植面积发展空间有限, 提高产量的唯一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培育产量潜力更高的品种。

陈院士说, 进入本世纪, 东北稻区成立了区域性联合攻关团队, 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和农业部超级稻育种专项研究任务, 除对北方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补充与完善外, 重点开展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优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以及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首创通过选育二次枝梗粒上位优势型以确保结实率, 进而实现超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出理想穗型概念及量化选择指标体系;初步证明直立穗型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并将其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对直立穗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结构与功能分析;育成适于东北稻作区南部的超级稻千重浪2号和辽星1号、中部的超级稻吉粳88、北部寒地的超级稻松粳6号和龙粳14等品种, 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亩产稳定超过700公斤。陈院士表示, 东北超级稻将为中国人的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

孙宝国院士说, 近几年我国加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由于人们食品科学知识的欠缺以及不恰当的媒体舆论推波助澜, 食品添加剂在人们心目中几乎成为“洪水猛兽”。纵观这些很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其实都不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食品添加剂成了替罪羊。如众矢之的的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 既不是食品添加剂, 也不是饲料添加剂。部分食品产商为迎合某些消费者的心态, 在食品包装上刻意标注“不加香料”“不加防腐剂、色素”等字样作为卖点, 进一步误导人们, 加深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甚至产生抵触。

孙院士认为,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学进步的产物,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没有食品产业。添加剂本身是清白的, 关键在人, 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嫁祸于食品添加剂只能加剧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据孙院士介绍,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不丰富, 2010年统计有22类2421种, 其中食品香料1860种, 而美国到2009年已有5000多种, 其中有FEMA号 (美国食品香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安全评价通过标识) 的食品香料2666种。未来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会逐步增加, 档次会不断提升, 绿色食品添加剂将成为研发主流。

孙院士说, 食品添加剂并非越少越好, 也非一概不用就好。如:没有盐卤就没有豆腐, 吃豆腐有益健康, 喝盐卤却要人命。许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正是为了用最节能、最节省资源的方法, 防止食品变质或产生影响健康的毒素, 有些添加剂同时是营养成分, 但每种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的范围和用量, 绝不能滥用、错用和违法使用。目前有食品产商只顾及个人私利, 明知不可为却投人们所“好”而为之。如:有人认为馒头越白越好, 产商就多使用漂白剂;有人认为蛋黄越红越好, 产商就非法使用苏丹红;有人认为猪肉越瘦越好, 产商就使用瘦肉精。其实, 馒头没那么白, 鸭蛋没那么红, 猪肉没那么瘦, 人们必须转变不科学的观念, 避免不法产商钻空子。

建立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机制

辛丘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认为, 我国食品企业小而多, 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国家对食品企业的动态管理体系, 如追溯系统、各种认证等还不健全, 存在“以检代管”和“被动监管”现象,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往往最后才知道, 只能充当“消防队”角色, 并成为矛盾焦点。消费者对加工食品产生信任危机, 不知道吃什么好成为社会普遍问题。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议进行管理创新, 以城市为单位建立区域性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机制, 形成在政府监管之下, 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监管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市场运行和管理模式。

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说, 建立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机制符合现有法律法规, 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在机构设立上接受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和授权, 以具有丰富人力、物资和知识资源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 (协会) 为基础, 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管理。基本职责是协助政府监管企业, 建立科学的监督与考评机制和管理办法, 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信誉档案;完善以“安全、营养、真实”为基础的系列产品标准, 引用认证许可管理模式, 引导企业高标准生产发展;创立便于消费者识别的特有标志;协助取得认证许可的企业市场宣传和推广;组建专家队伍定期调研, 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并预警, 防患于未然;组建消费者监督和调查队伍, 与消费者互动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公益性健康饮食知识推广和教育活动,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水平。具体运营模式需要深入探讨, 但一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8.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八

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东营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们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4家,24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市场准入要求,有1个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7家食品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4家食品企业获得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4家食品生产单位全部建立质量电子档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把食品质量安全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线队员全面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2、抓好源头,提高质量。抓住源头,提高产品质量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定期不定期到企业检查。2010年共检查查食品企业120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二是做好企业年检。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的食品企业实行年审制度,把好“三关”。即不保持必备

条件的的不能过关,不提供检验报告的不能过关,有问题未进行整改的不能过关。共对20家食品企业的22个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年审,通过年审强化了企业管理的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的连续性。

3、加强整治,促进规范。今年以来,我们对所有食品

生产企业进行排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大米、饮用水、乳制品等专项整治。同时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和频次,为全县的稳定大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积极帮扶,加快准入。按照“提前通知、抓好宣贯、主动帮扶、做好保障”的四步工作法,帮助我县2家企业2个产品新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6个企业的7个产品到期换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宣贯培训。组织审查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完善提高,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确保顺利获证。

5、证后严管,保证安全。大力开展获证企业后续监管

和无证查处工作,对已获证的企业,严格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强制检验、年审等监管措施,发现不能保持发证条件的,坚决责令停产。自4月份开始对全县所有生产企业进行彻查,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立案查处6起。

6、加强宣传和培训,进一步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2010年6月25日,我们在垦利县黄河家酒厂召开了“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现场会”。此次现场会共有24家食品企业的参加。通过参观学习典型企业落实主

体责任的经验和做法,引导、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深入贯彻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随后对24家食品企业全部下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并依次开展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生产者、经营

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辨假识假的能力还不高,对地处城乡结合部,镇村地域的食品小作坊监管存在较大难度。

(二)监管人员少,工作任务多。由于监管人员数量有

限,监管工作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国

务院、省、市、县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确保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和区域性质量问题,结合我局实际,明年的工作重点如下:

1、进一步完善食品企业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对已掌

握的食品生产企业,补充相关数据,完善档案内容。实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提高监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监督检查,实施重点监控。一是加强巡查。以

打假责任区为基础,组织对辖区企业进行巡查,每个企业一年巡查不少于2次,重点企业加大巡查次数。二是定期监督检验。对企业产品定期抽样检验,一般企业和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一年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三是专项抽查。除实施产品监督检验外,根据专项整治的要求和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不定期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四是产品强制检验。对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或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但不按规定对产品出厂实施检验的企业,实行产品强制检验制度。对没有获得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大强制检验的次数,严格限区域销售。

3、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突出对时令食

品、量大面广的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和区域整治。一是开展节日热销食品的专项整治。在中秋、“十一”等节日前,对热销食品和时令食品开展专项抽查和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计量欺诈行为。二是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敏感的、高风险的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食品开展专项检查。三是突出检查重点。重点检查非食用原料、食品添加剂、重要卫生安全指标等,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产品实施专项整治工作。四是完成上级部署的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4、强化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查明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一般性食品质量问题的企业,要督促彻底整改,并给予帮助和技术服务。对查明属于主观故意造成的质量问题,必须予以行政处罚,追究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整改不彻底或整顿不合格的,决不允许恢复生产。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切实落实总局无证查处工作的部署,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实行无证查处。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连续两次省级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或不能保持生产必备条件的,或者故意造假、使用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的,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吊销许可证。对查明已流入市场的伪劣食品,要责令企业强行召回,并通报有关部门停止销售。通过上述措施,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把好食品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消费环境。

9.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0〕43号)精神,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工作目标

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整顿工作重点

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工作措施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集中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改善。

(一)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的准备工作,摸清本地区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

食品批准证书的基本情况,待《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换证工作。

(二)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检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标示内容。从源头入手,组织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口代理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处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行为。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和部署本地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着力解决本地区保健食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涉及较多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重点检测与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成分。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行为。

(三)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重点整治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以及以专家或患者名义进行功效证明等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保健食品在宣传资料中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违法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联合有关部门对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严肃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在整顿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

《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1.对生产的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非法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等未按批准内容标示的以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

2.对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宣传功能的,一律曝光违法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并移送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3.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以及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4.对普通食品违法宣称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依法处理。

5.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中发现有涉嫌犯罪的,要一律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四、整顿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保健食品安全整顿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逐级落实整顿任务,及时组织检查和评估,确保整顿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构建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顿工作,不但要及时曝光违法企业、违法产品,而且要适时宣传整顿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三)加强协作和检查评估。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涉及其他地区和部门的违法案件,要及时向有关地区和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协查要求;对接到情况通报和协查要求的,要及时办理并按要求回复。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整顿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适时对各地的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检查和评估考核。

10.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十

一、加强组

织协调,切实履行综合监督职能,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1、落实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根据上级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以及在2009对部门、乡镇(街道)开展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的基础上,制定《2010**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将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分解到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二是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根据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制定部门和乡镇(街道)《2010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由市政府与6个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和16个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和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职责。

2、加强部门协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证食品安全。(1)牵头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制定并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政办函[2009]154号),组织召开会议,对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多次开展对部门、乡镇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并组织对城区小杂食店、乡镇小餐饮店、旅游景区、车站码头、餐饮示范街、涉外宾馆饭店等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进行暗查暗访,按上级要求每月汇总上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动态信息及相关总结、报表。(2)牵头开展保健食品整顿工作。一是根据杭州市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关于查处假冒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保健食品工作的核查,现场对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进行抽查;二是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自查和现场检查,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9家,切实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原辅料使用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管理制度,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产品标签标识、说明书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配方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全市保健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3)针对在其他个别地区出现的问题奶粉,及时成立了**市问题乳粉清查联合工作组,并由市政府与16个乡镇签订了问题乳粉清缴工作责任状,将全市问题奶粉查处和清缴情况及时汇总上报,截止目前,我市未发现问题乳粉。(4)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发关于加强元旦、“五一”、“世博会”和国庆中秋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文件,并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参加元旦、“五一”、国庆中秋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保障饮食安全。

3、运用技术手段,深化食品安全两级抽检工作。制定下发了《2010食品安全两级抽检计划》,对市场上的28类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范围延伸到农村,掌握市场食品安全状况,并将每月食品安全两级抽检信息在“**食品安全网”等媒体进行公布,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

4、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根据市政府的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示范乡镇工作,并对各个乡镇进行了督查指导。截止目前,全市16个乡镇均已通过示范乡镇初步验收。

5、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优秀单位跟踪评价工作。根据杭州市局的统一部署,深入各创建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做好信用优秀单位跟踪评价有关报表资料及电子信息上报工作,经过杭州市局组织的评价,我市19家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优秀单位跟踪评价的企业全部通过复评,获得食品安全信用A级称号。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1、以“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为载体,多角度、多方位宣传食品安全。邀请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进行《食品安全法》法制讲座,并且牵头各职能部门举办大型广场食品安全咨询活动,以“食品安全进社区”为抓手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送《食品安全法》系列宣传张贴画进社区,分发《食品安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开制度。充分利用“**食品安全网”统一发布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每月食品安全两级抽检信息,开通网上投诉举报热线;举办《**食品安全》简报9期,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沟通和协调,牵头组织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专项评议意见。

11.南开大学2010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纲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科学治理的原则,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能力建设,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使食品安全事故明显降低,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监管工作重点

(一)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要实现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整个链条无缝监管,并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二是要把整治的重点放在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学校周边地区和广大边远农村特别是农村自办宴席监管等重点区域,放在粮食、蔬菜、食用油、肉、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米粉、节令食品及传统小吃等,尤其是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放在小作坊、黑窝点、食品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等重点场所;放在无证、无照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超过有效期食品及违法违规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

(二)全面加强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各监管部门要重心下移,抓基层,强基础,加强以一线为重点的装备建设,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建设,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提高全州特色食品标准水平。

(三)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加法律法规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堵塞漏洞,严密监管。

(四)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重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食品安全考核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五)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执法能力和监管效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和健全特色产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信息统一发布工作;深入推进“三绿工程”,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六)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示xx县、示范街、示范店(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整合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及安全生产网、计生网和药品监督网等资源,形成高效快捷的食品安全监管网。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全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各县政府辖区负总责、部门监管、企业首责,整体推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明确各监管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扎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监管、企业首责,认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工作,积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全国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民食品生产财政补贴,积极加大金融对食品产业的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确实维护辖区食品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机构改革期间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及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机构改革前主要负责对全州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负责向州政府汇报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综合食品监管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定期报送州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后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开展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和检测工作,发布与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信息。

(三)公安局主要负责组织、督促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及时查处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标准以及有毒有害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依法及时查处拒绝、阻碍或殴打、侮辱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活动的行为,参与食品安全大案、要案的查处,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农业(畜牧)局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加强对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对蔬菜农药以及水产品氯霉素等药物残留的检测力度;做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动植物疫病的监测,及时报告和处理动植物疫情;规范畜牧行业监管。制定并组织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实施可追溯管理;创新和完善畜禽饲养环境、产地检疫、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管,严格屠宰检疫及致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处理,规范活畜禽市场流通监管。

(五)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的监管,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辖区监管责任制,强化监管措施,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做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工作,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工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制假售假窝点;查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规范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六)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流通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按分工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季节性和节庆食品的监管和对销售食品的食品摊贩进行监管,加大对集贸市场、超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小食品店和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大中型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力度;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查,认真施行食品追溯。

(七)商务局主要负责食品流通、加工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承担酒类流通和生猪屠宰管理的相关工作。实施以培育绿色市场为重点的“三绿工程”,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牛、羊的定点集中屠宰工作,全面遏制注水肉、病害肉上市,加强肉制品安全监管。

(八)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怒江办事处依法加强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承担进出口食品、化妆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以及风险分析和紧急预防措施工作,做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考核及进口食品的后续管理工作,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从境外购销不检验检疫或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维护边境食品安全。

(九)粮食局加强对全州粮油工作的监管,防止陈化粮和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发生,确保全州粮油安全。

(十)卫生局在机构改革前主要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监管。严格发放卫生许可证,开展对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治和调查处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开展《食品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工作,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散装食品的卫生管理,强化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法人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宣传,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并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主要场所卫生条件、卫生防护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的评价与审核。机构改革后卫生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十一)教育局主要负责指导各学校进行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食品安全知识3课次;学校食堂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监管制度。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学生食物中毒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及应急处理工作。

(十二)市政管理局主要负责城区主干道夜市饮食摊点的准入及设置管理。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

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监测,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严格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研制管理。

(二)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顿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一是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黑窝点”。二是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三是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组织开展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管和指导。四是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五是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

2.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监管,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等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追溯的质量监控模式和食品产销“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经营组织化程度。

3.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例行监测不合格率较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跟踪督查。

4.深入开展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监测。

(三)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整顿

1.严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行为。继续开展落实“十查十找”活动,严密监控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生产加工点,重点查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的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严厉查处。

2.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条件,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产品出厂检测检验。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3.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强化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安全性评价,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品添加违禁药物等不法行为。重点开展对食品生产单位和个人使用食品添加剂,特别要加大对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儿童食品中糖精钠、肉类食品中色素、edta铁钠使用的专项整治,加大抽检力度,使面粉、肉类、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4.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加大对纳入整治和监管重点品种的抽查抽检频率和覆盖面,重点放在较为集中生产的地区、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项目、城郊结合区域和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对问题严重的要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加工,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立即吊销许可证,将其生产的相关产品立即撤下柜台、退出市场。

5.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行业,建立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顿

1.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审查,严格前置审批。加大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督抽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食品要实行定期质量监督抽验。

2.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3.培育绿色市场,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抓好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安全检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生鲜食品超市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要开展以速测为主的安全检测。认真做好绿色产品国家标准的宣传工作,建立好食品绿色市场。

(五)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

1.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范围,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建立食堂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2.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

3.加强《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实施力度,积极推进餐饮业行业自律活动。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六)加强食品进出口环节整顿

严格办理进出口食品相关手续,打击食品、食用农产品特别是疫区产品非法进出口行为。加强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重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检验检疫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检验检疫行为,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企业不良记录制度,将逃避检验检疫的企业一律列为不良记录企业。建立和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完善风险预警和控制措施。

(七)加强畜禽屠宰整顿

严把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监管,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猪(牛、羊)、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猪(牛、羊)肉产品等行为。强化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加大生猪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

(八)加强化妆品、保健食品整顿

依法对辖区内化妆品、保健食品经营监管。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查处销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化妆品、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

(九)突出儿童食品的监管

抓好对儿童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全面普查工作,摸清底数;对未经批准生产儿童食品的加工点要坚决取缔,对不法分子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进一步完善儿童食品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确保食品安全,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儿童食品企业的管理规范,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加大清仓查库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清出市场。

(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查力度,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

(十一)加大对食盐质量安全的监管,认真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盐的违法行为。

(十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快速、方便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和网络平台。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价报告,建立食源性疾病报告机制,构建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信息采集网络。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加大食品特别是乳品等高风险食品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检验人员管理,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

(十三)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制定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企业中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制度,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食品行业全面推广。督促行业协会组织对食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

(十四)启动食品示范工程建设

以创建食品安全示xx县、示范街、示范店为目标,加大和规范大排档的监管,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打造市场饮食摊点分类科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到位、文明卫生的新格局,集中在城市的若干处实行定点经营,统一管理,加强对食品流动摊点、出店经营户、夜间烧烤食品及夜市大排档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部署阶段。时间为1~4月。各县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整顿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与督查阶段。时间为5月~11月,按照全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分别在7月份和11月份组织督察组分赴四县及有关部门进行督查,并向州政府汇报督察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0年12月。各县、各部门对照工作方案,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同时将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于2010年12月15日前报送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整顿工作责任。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要抓紧制定全年监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监管工作任务,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监管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将集中整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及时总结整治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统筹安排监管力量,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全面抓好监管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指导,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二)切实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各县、各有关部门要重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规范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严格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对行政机关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舆论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重大节假日,尤其是“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法》生效日、“12·4法制宣传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食品放心工程的内容,树立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典型,加大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件的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开学前工作下一篇:交楼总结与经验分享